首页 优秀范文 英语听说课论文

英语听说课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17 17:24:59

英语听说课论文

英语听说课论文第1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教学规划 教学模式

引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实现的目标。一般听力理解能力要求: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1]。在四、六级考试当中,听力占考试总分的35%。因而不论是从应试还是实用能力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多以大学英语新视野为主,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大学英语精读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内容,而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的是强调读写。《英语视听说》是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即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课程兼《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两门课程的听、说要求,《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价值长期以来一直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同。本项目以怀化学院为例,对学校2013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征集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反馈,得出当前视听说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单一,主要以书本为主;仍采用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扮演者传统意义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听说课程测评方式单一,考核仅在期末举行一次。听说是仍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能看懂能读却听不懂,却不会说、不敢说。此外,仍存在许多不利于教学有效进行的因素,如听力课时少、大班上课、学生对听力课兴趣不高、说英语的信心不足等。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Piag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间汲取了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意义学习理论及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他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其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类认识和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通过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交互理解,以及于其中体验构建成新的含义。它为先前获得的知识和体验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后继行动的基础,建构主义的要义是科学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2]。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合作、交流和互动为特色,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教师是教学活动“设计者、管理者、引导者和评价者”[3]。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积极主动运用英语思维、学习与情境的联系,而不是使学生仅仅肤浅、死板地堆积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使用价值及乐趣,加强其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本项目希望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我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旨在丰富和扩展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改革本课程的课程考核体系。通过本项目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并提高大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推动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

二、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规划

《英语视听说》课程基于心理学和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以“视”为辅助手段,形成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手段多样化等自身特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通过有效整合视、听、说材料,拟建立视、听、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新模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听、说、读、写教学相脱节的状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素,倡导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

笔者所在的怀化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所用的教材是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2008年出版发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该教材中的练习设置在视、听、说三个层面均有体现,教师在教学上按照课本的内容上课,在形式上趋势可以时间视听说教学。课题组在对我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及学生听说能力的现状进行全面考察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进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认真规划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确定有效的建设和实施方案;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分四个阶段(四个学期)完成。不同学期针对解决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逐渐提高,真正实现听说能力的结合,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分析调研期):主要为学生英语语音纠正期及大学听力适应期。针对新生的听说能力现状进行摸底,调研学生的听说能力的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二学期(教学实践初探):学生大学英语听力适应期及口语表达提高期。第三学期(教学实践):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为四级考试做好准备。第四学期(教学实践总结及成果总结):英语听说能力增强期,继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校内实践

1.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项目组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指导性的建议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参考适合于本院校大学生英语听说现状的教科书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将英语听说课程分为五个步骤进行深度研究和实践:①课前的任务布置,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提前对要学的课文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包括文化知识、听力内容及相关话题的资源搜集。②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情境的有关线索,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③课堂内的情境再现:通过许多趣味性话题及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话题的讨论,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不同的语用语境教学及模仿与实训练习,提高学生模仿及运用英语的能力。④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再和其他学生及老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4]。⑤效果评价及课后相关知识的总结:旨在将所学知识积极复习,融入学习和生活,实现意义的建构,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2.听说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及策略等)的探索与实践。

①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②抛锚式教学(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5]。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向文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③多样化的任务教学。多样化教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影片、声音、视频等,或是英文歌曲、幽默、笑话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的多样化。教师应适当地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到教学内容中,分配各种听力与口语任务,为学生创造较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形成课堂“主人翁”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④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本教学策略强调在小班授课的前提下,融入个性化、个别化的教学理念。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提高其兴趣和积极性[6]。⑤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通过影视对白、名人演讲、经典散文及动画等立体式教学,利用丰富的资源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其乐于融入英语听说学习的乐趣当中,实现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方法的新组合。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把学习者当成被动的接受者。这种理论观点对于大学英语精读及听说课程的实践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项目组的实践证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适合当代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际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姜俊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3):1-5.

[2]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与要与教学,2007(6):21-24.

[3]胡维.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设计[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6-197.

[4]梁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9):108-111.

[5]葛春萍.建构主义关照下小本课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改革创新[J].高效论坛,2012(4):77-78.

英语听说课论文第2篇

宋宁宁(1990―),女,汉族,山西省临汾人,教育学硕士,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教学论。

摘 要:学习一门语言,最主要的目的是能进行顺利的社交活动,语言习得者应具有一定的实际交际能力。在这个国际化的大社会背景下,国家对英语学习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对外直接交往日益增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对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学习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学好英语这门课程的关键,通过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氛围,逐步消除学生听说英语能力的障碍。

关键词:英语学习;听说能力;课堂氛围

谈起我国学生的学习现状,优势举世公认: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题能力强,学习勤奋刻苦,但优势与问题并存。比如,我国学生的问题之一是:实践能力薄弱,创造性缺乏。尤其在英语语言学习方面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了数年英语后,听不懂英语老师或老外讲英语,即听的能力不足,不知道怎样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即说的能力不足。通过以往在CCTV9英语大赛中分析可以得出,选手的听说的能力,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及临场的反应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一、英语学习中听说的重要

毋庸置疑,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听说开始的,语言的听说都早于语言的读写,听说在人们的沟通交流上起到桥梁的作用,就拿“Language”一词来讲,其最初来源于拉丁文“Lingua”,解释为舌头的意思,那我们的汉语来说,“语”字的偏旁也站着“言”字,所以,听说不论在任何语言的学习中都是重要基础。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视的部分便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培养,学习英语目的在进行交际,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运用,才能真正的掌握其真谛。其中听说要兼顾,因为听、说、读、写和译五种技能相互促进,彼此影响,最终影响英语学习的最终效果。这五种技能需要分阶段有重点的学习,提倡:听说领先,读写译跟上。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尤为重视听说的学习和训练。它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万层高楼的基础,也是培养地道英语的根本素养。

二、怎样的课堂环境利于学生听说能力培养

(一)、新教材中要重点选择利于营造课堂氛围的教材

新课改的英语教材中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的教材,语法式教材、情境式教材、话题式教材、功能――意念式教材、任务式教材及折中式教材。其中的情景式教材内容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场景来选择、安排的语言项目。①更能体现课堂场景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比如,在朋友的生日派对,在餐馆向服务员点菜,在旅游景点问路等等。这些情景都能很实用,且能让课堂变得活泼不拘束。在此情景下可以要求学生排练话剧,课堂表演,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的在热闹的课堂氛围下提高了学生的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其中听力材料语言真实、地道,注意俗语、俚语的使用;教材注重听和说相结合,并注重听说结合的活动形式多样。②再来分析下话题式教材,话题式教材安排的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话题,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例如,最喜欢的运动、个人的爱好、家庭成员介绍、我最好的朋友及最难忘的经历等等。这样的教材背景下,需要我们营造一个共同分享的课堂气氛,譬如,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经历与大家分享,自己组织语言,做少许的准备,此时,语言就成为课堂上表达自己思想的最合适的工具,这不仅仅练习了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就能用的成就感,也锻炼了灵活运用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学生无拘束,各抒己见,教师不强迫,细品学生经历的平等课堂氛围下,既训练了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同时老师的点评也提高了学生听的技能。由此综上陈述,科学合理的课堂氛围不仅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也是大有裨益的。综上所述,教材的选取一定要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听说的氛围。

(二)、在课堂上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下一阶段。听懂了才去更好的表达,说是在培养学生口语运用能力,只有当学生大量的接触与英语有关的环境,即英语语言环境,才能主动的融入其中,语感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所以课堂上的练习机会一定要比以往大大增加。如:Daily Talk的训练应落实在每节课上,Ask and Answer的训练会使学生应对并学会解决各种日常问题,从而熟知名字,年龄,爱好等问题的提问和回答再到学生间互问互答,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爱上会话,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英语进行日常会话的能力。这样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会话并非一种固定的模式,老师想象一个场景,学生可以创设出此场景,如:超市购物,相互间见面互致问候等等,其余同学成为很好的聆听者。只有坚持不泄,学生的听说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试着让学生多多接触与英语有关的语言环境,比如,教师课堂在上随时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倾听学生的口语表达方式及他们的听力的准确程度,加强听说的分段练习与结合练习,课堂上在Listening环节的前面加上Warming up环节,让学生听之前先做一个“热嘴”运动,即用英语讨论下问题的发生情景,时间、地点等,在学生让学生不自觉的沉浸在浓厚的英语学习课堂氛围中。

(三)、教师表达口语要标准,打造一个英美教学再现中国课堂情境

这对英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素养提出了较高水平的要求。即就要求教师口语表达的语法规范,主谓宾重点强调,便于学生更容易听懂教师的表达;教师的口语发音标准,不能受乡土口音的影响,语音要高低缓和,语调要轻重有序,语速快慢结合;教师的口语简单明了,教师不是在漫无边际的讲授英语,而是经常加入一些英美文化中的习惯用语,如一些常用习语、俚语,或者表达一些中国谚语的英语表达方式。

三、结语

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应在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材中突显出来,予以高度重视,摆在关键的位置,利用课堂氛围的渲染,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下提高自己的听说素养,不再因听不懂英文电影而紧紧地盯着字幕,而是无意识的联想到男女主人公下一句要说怎样表达。不再因自己口语不熟熟练而羞于开口,而是在平常的交际中不自觉的流露出自信口语。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是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注释:

① 董翠翠.《高中英语教材》(修订版)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p5.

② 鲁红霞.《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的评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p36.

参考文献

[1] 董翠翠.《高中英语教材》(修订版)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谷文明.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3] 鲁红霞.《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的评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孙英杰.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初中生听说能力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 王艳春.捕捉听说训练契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05).

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对英语新课改中课堂氛围的要求

顾翔羽 宋宁宁

作者简介:顾翔羽(1989-),女,汉族,黑龙江省伊春人,教育学硕士,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教学论。

宋宁宁(1990―),女,汉族,山西省临汾人,教育学硕士,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教学论。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学习一门语言,最主要的目的是能进行顺利的社交活动,语言习得者应具有一定的实际交际能力。在这个国际化的大社会背景下,国家对英语学习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对外直接交往日益增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对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学习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学好英语这门课程的关键,通过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氛围,逐步消除学生听说英语能力的障碍。

关键词:英语学习;听说能力;课堂氛围

谈起我国学生的学习现状,优势举世公认: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题能力强,学习勤奋刻苦,但优势与问题并存。比如,我国学生的问题之一是:实践能力薄弱,创造性缺乏。尤其在英语语言学习方面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了数年英语后,听不懂英语老师或老外讲英语,即听的能力不足,不知道怎样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即说的能力不足。通过以往在CCTV9英语大赛中分析可以得出,选手的听说的能力,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及临场的反应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一、英语学习中听说的重要

毋庸置疑,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听说开始的,语言的听说都早于语言的读写,听说在人们的沟通交流上起到桥梁的作用,就拿“Language”一词来讲,其最初来源于拉丁文“Lingua”,解释为舌头的意思,那我们的汉语来说,“语”字的偏旁也站着“言”字,所以,听说不论在任何语言的学习中都是重要基础。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视的部分便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培养,学习英语目的在进行交际,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运用,才能真正的掌握其真谛。其中听说要兼顾,因为听、说、读、写和译五种技能相互促进,彼此影响,最终影响英语学习的最终效果。这五种技能需要分阶段有重点的学习,提倡:听说领先,读写译跟上。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尤为重视听说的学习和训练。它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万层高楼的基础,也是培养地道英语的根本素养。

二、怎样的课堂环境利于学生听说能力培养

(一)、新教材中要重点选择利于营造课堂氛围的教材

新课改的英语教材中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的教材,语法式教材、情境式教材、话题式教材、功能――意念式教材、任务式教材及折中式教材。其中的情景式教材内容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场景来选择、安排的语言项目。①更能体现课堂场景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比如,在朋友的生日派对,在餐馆向服务员点菜,在旅游景点问路等等。这些情景都能很实用,且能让课堂变得活泼不拘束。在此情景下可以要求学生排练话剧,课堂表演,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的在热闹的课堂氛围下提高了学生的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其中听力材料语言真实、地道,注意俗语、俚语的使用;教材注重听和说相结合,并注重听说结合的活动形式多样。②再来分析下话题式教材,话题式教材安排的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话题,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例如,最喜欢的运动、个人的爱好、家庭成员介绍、我最好的朋友及最难忘的经历等等。这样的教材背景下,需要我们营造一个共同分享的课堂气氛,譬如,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经历与大家分享,自己组织语言,做少许的准备,此时,语言就成为课堂上表达自己思想的最合适的工具,这不仅仅练习了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就能用的成就感,也锻炼了灵活运用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学生无拘束,各抒己见,教师不强迫,细品学生经历的平等课堂氛围下,既训练了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同时老师的点评也提高了学生听的技能。由此综上陈述,科学合理的课堂氛围不仅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也是大有裨益的。综上所述,教材的选取一定要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听说的氛围。

(二)、在课堂上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下一阶段。听懂了才去更好的表达,说是在培养学生口语运用能力,只有当学生大量的接触与英语有关的环境,即英语语言环境,才能主动的融入其中,语感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所以课堂上的练习机会一定要比以往大大增加。如:Daily Talk的训练应落实在每节课上,Ask and Answer的训练会使学生应对并学会解决各种日常问题,从而熟知名字,年龄,爱好等问题的提问和回答再到学生间互问互答,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爱上会话,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英语进行日常会话的能力。这样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会话并非一种固定的模式,老师想象一个场景,学生可以创设出此场景,如:超市购物,相互间见面互致问候等等,其余同学成为很好的聆听者。只有坚持不泄,学生的听说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试着让学生多多接触与英语有关的语言环境,比如,教师课堂在上随时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倾听学生的口语表达方式及他们的听力的准确程度,加强听说的分段练习与结合练习,课堂上在Listening环节的前面加上Warming up环节,让学生听之前先做一个“热嘴”运动,即用英语讨论下问题的发生情景,时间、地点等,在学生让学生不自觉的沉浸在浓厚的英语学习课堂氛围中。

(三)、教师表达口语要标准,打造一个英美教学再现中国课堂情境

这对英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素养提出了较高水平的要求。即就要求教师口语表达的语法规范,主谓宾重点强调,便于学生更容易听懂教师的表达;教师的口语发音标准,不能受乡土口音的影响,语音要高低缓和,语调要轻重有序,语速快慢结合;教师的口语简单明了,教师不是在漫无边际的讲授英语,而是经常加入一些英美文化中的习惯用语,如一些常用习语、俚语,或者表达一些中国谚语的英语表达方式。

三、结语

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应在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材中突显出来,予以高度重视,摆在关键的位置,利用课堂氛围的渲染,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下提高自己的听说素养,不再因听不懂英文电影而紧紧地盯着字幕,而是无意识的联想到男女主人公下一句要说怎样表达。不再因自己口语不熟熟练而羞于开口,而是在平常的交际中不自觉的流露出自信口语。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是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注释:

① 董翠翠.《高中英语教材》(修订版)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p5.

② 鲁红霞.《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的评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p36.

参考文献

[1] 董翠翠.《高中英语教材》(修订版)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谷文明.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3] 鲁红霞.《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的评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英语听说课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专业特色出发,分析比较该专业的听说教学大纲和小学英语对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提出了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听说课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早已将教学重点由读写训练转为听说训练,这里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述。由于现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对英语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从听说入手。鉴于此目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就应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能增加该专业的听说教学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教学技能。

那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究竟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老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初学者会有一种如音乐般的魅力;流畅的口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高听力和口语学习的环境;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老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是: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有课堂演示,表演的特殊技能;掌握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通过开展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影响外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和外语教学理论,采取适当的听说策略等。有了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要研究听说教学的教法。首先要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部2007年7月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能力的一般要求(节选)

(一)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二、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听说能力的目标总体描述(节选)

(一)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二)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三、对比分析

对上述听说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在达到其一般要求的同时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用性。现主要从专业特色和实用性方面讨论:

标准的语音。听说课中首先应该让每个学生过语音关。主要教学内容为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和发音方法,美式和英式音标的区别,听音辨音能力,重读、弱读,升降调,断句,正确拼读字母和单词等基本语音技能。语音的训练应该列为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因为这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对小学生的英语入门和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英文教学。要结合小学英语教法课,让学生在听说课中熟练掌握和应用小学英语的基本课堂用语及肢体语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应该让他们在初学时接受全英文教学,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语言。这里我强调在听说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达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曾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发展空间。

能说会唱会表演。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提高的,其听说的能力也是在语言交际和应用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首先就应该具有说唱和表演等多种技能,并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结合教法课在听说课堂中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采用的形式比较死板单一,如对话和讨论等。为了突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特色,在听说课堂中可采用与小学英语课堂相似的教学模式,如语音模仿,两人及多人对话,讨论,简单评价分析,自编自演儿童短剧,用英文讲童话故事,看英文动画片,英语歌曲演唱和表演,诵读英文儿歌和绕口令等。通过这些形式,未来的老师们在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课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建议

基于以上对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对此,还应该研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因目前还没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特定的教材,国内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仍选用《大学英语听力》配套教材或《新视野听说教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在目前使用的教材基础之上,合理选用,安排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增加能突出其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材料辅助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教材处理建议,以供讨论。

(一)教材结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专科用)》编写的,与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配套的听力教材。其中每课都涉及口语训练,因而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该教材着重听说的基础技能训练,材料大多以生活题材为主,在培养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句型)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提高他们对听说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题型与全国四,六级考试题型相似,可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首先具体分析教材结构:

教材每单元分三部分,包括单项听力技能训练(PART AMICRO-LISTENING),语篇整体听力技能训练(PART BMACRO-LISTENING)和口头练习(PART C ORAL PRACTICE)。

1.单项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主要涉及语音练习,听音辨音,单词和短句等听力基本训练,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结合课本练习和材料,教师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容易混淆的音素,失去爆破,单词和结构;学会对简单的语音信息做出判断和分析,包括对数词(年份,日期,年龄,电话号码,地址等),简单句的听写。同时,教师还应对语音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如音标的发音原理和技巧,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连读,省略,爆破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还可辅以英语绕口令,歌曲等对学生进行训练。该部分要将听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所占的分量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得到同样的提高。

2.整体语篇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短文的题材多为生活场景类,因而对学生来说内容不是很专业化,对提高口语表达也很有实用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安排教学:一是对应试听力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应试技能,如主题句和关键词,猜测问题以及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答题技巧等。这里就不再详述;二是对提高听说能力本身的训练。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和非语言因素(如心理素质听力技巧等)。传统的听说教学把听和说独立教学,或者重听力而轻口语,重口语而轻听力,这些都不能有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两者应该并驾齐驱。该教材的听力材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活类场景,如问候,介绍,爱好,学习,提供帮助,请求,致谢,道歉,购物,看病,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交流谈话密切相关,所以同时进行这些方面大量的听说训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还和我们以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课堂教学可采用先以说为主的热身运动,再精听教材内容,完成练习,为下一步积累语言素材,再就所听材料进行语言再现,之后再听材料模仿语音语调,规范表达。

3.口头练习。这部分主要进行以说为主的巩固扩展(如自编对话短剧,复述,讲故事,讨论等)。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正确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要通过课外口语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素材和拓展学生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让其意识到自主学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英语听说课论文第4篇

【摘 要】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传统听说教学法弊病丛生。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句型为岗而忽视文化学习;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主体性缺失等。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注重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产生意义的主动建构,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涵。因而,针对目前我国英语听说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论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英语听说教学的可行性。最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从学习方式转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师观念变革四个维度对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建构主义;翻转课堂;英语教学;听说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7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学评教’背景下高中课堂学会学习的实践”(课题批准号FHB120509)的系列成果之一,得到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微课中心的资助。

听说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美国密歇根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的查尔斯·弗莱斯(Charles Fries)是听说教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语言学习的起点就在于记忆语篇结构。传统的听说教学法在心理学上主要以行为主义作为其理论支撑。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心主张,世界上所有行为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得以强化——反复的积极的操练可以获得良性的的反馈。然而,在实际的英语听说教学中,这种机械的语言教学方法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翻转课堂,也译为反转型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微视频)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先讲后练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自觉地知识建构、积极地课堂讨论以及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本文将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听说教学法

1.理论基础。传统的听说教学法在心理学上主要以行为主义作为其理论支撑。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流派认为,世界上所有生命体的行为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得以强化——反复的积极的操练可以获得良性的的反馈。所以,第二语言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去反复实践,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2.当前我国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于学生的外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传统听说教学的课堂中,听说教学法的弊病丛生。

(1)遵循“句型为岗”原则,忽略文化教学。听说教学法应用在实际的语言课堂中,教师则会呈现正确的语言范例,让学生模仿、跟读。教师的教学重心不在于解释文法,而是让学生一直重复操练特定的句型结构,直到他们有能力不经思考就能使用该结构为止。学生惟一的课堂任务也仅仅是把语法的形式记忆下来。

然而,美国语言学家克莱尔·克拉姆(Claire Kramsch)在他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界定了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语言教学的重心”;“语言教学并非只是听、说、读、写的技巧练习,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语言学习的背后”。所以,传统英语听说教学过分重视句法结构,忽视了语言的文化性。

(2)以教师为中心,压制学生创造性。由于听说教学法要求学生对语言输入输出的高度准确性,学生并没有真正控制自己输出话语的机会。教师要的也是某种“特定的、正确的”回应,才能给予学生“正向”的回馈。外语教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无法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对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过分强调机械模仿,教学方式单一。就教学方式而言,传统听说教学主要以口授言传的方式进行,强调学生机械的重复、模仿目的语。当前,我国英语听说课堂开始出现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英语听说课堂的应用范围有限,仅仅体现于听力资料的播放、课件的演示等。听说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仍然存在。

二、翻转课堂所体现的建构主义理念

2011年,美国各地兴起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随后,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得以积极推广。

1.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一般认为,只有将课堂45分钟的大部分时间交由教师讲授知识内容,才能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就是对这一过程的一种颠覆(如图1所示)。

如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经验融入即新知呈现的环节提前到了课下以互联网微课视频的形式进行,通过一定的反馈活动,让学习者带着对新的学习经验的困惑进入课堂。课上,概念探究和意义建构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概念探究运用阶段与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创新、及问题解决等高阶能力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且,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中的四个环节并不是两两孤立,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2.翻转课堂中的建构主义理念。由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可以看出,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学生通过一定的反馈(作业)练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习者以经验交流、讨论、辩论甚至动手实验的形式对教学视频的内容进行探究。由此可见,翻转课堂从多个角度折射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主张主动建构与社会交互的学习观。从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看,无论是课前学生独立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相应的练习,还是课堂上学生以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加深对学习经验的意义建构,无不体现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学习观的合理内涵。

(2)“颠倒”的课堂体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反对传统教育将教师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主张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这种学生观的指导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这种颠覆使得学生在课前经验融入的阶段能够自定步调;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做作业或者课堂活动,在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下完成知识的内化。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得以真正体现。

(3)多重角色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师观。在教师观上,建构主义提出了教师作为帮助者、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的教师角色。传统的课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监控者,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动向,严格控制课堂纪律。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无论是对教学视频的设计制作,还是对于课堂中学生活动的引导、互动与组织,都体现了建构主义多重角色的教师观。

三、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策略

笔者将根据英语听说法的教学实践,从学习方式变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师观念变革四个维度,对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英语听说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学习方式转型。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英语听说学习方式颠覆了传统听说法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通过课前学生自主观看听说教学视频,完成教师设置的相应练习,辅以信息技术交互平台的讨论交流;课中是学生确定问题,创设情境和交互合作,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的环节。

以往听说学习模式下,学生有关英语听说能力的练习往往集中课堂内的几分钟。笔者认为,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英语听说学习内容运用于课后的日常交际中,有助于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语言的建构过程。

2.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内容模块化。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内容主要以教学微课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供学生在课前进行经验融入。如何在短短几分钟的微课视频中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将教材内容以模块化的形式呈现。例如,教师可将联系较密切的内容归类到一个专题模块下进行教学视频的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也有利于学生在听说练习的同时,进行英语国家文化习惯方面的学习。

(2)制作方式数字化。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还需要注意利用现代数字化手段,丰富课程资源。“多媒体课程通过视频、动画和纯正的英语为学生创设了纯正、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课程中还有独特的模拟语音系统”可由计算机判断学生跟读时的发音正误,及时进行语音反馈。

3.教师观念变革。

(1)将“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展开教学往往以教材编写顺序进行。教材是其编写者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然而,第二语言教学需要教师结合语言变迁以及社会变化特点而不断与时俱进。因此,英语教师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选择或者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时,不但要结合教材的基本知识点,而且要融入时代背景下的英语听说常用表达。

(2)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英语听说教学将是对传统听说课堂的颠覆。学生在课前通过对教学视频的学习和经验融入,在此过程中产生困惑。课堂便是学生解除困惑,形成意义建构的地方。所以,此时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由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语言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甚至是参与者。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3)将自己融于教学。如上文所述,外语听说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应将课堂归还于学生。但是,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不能将自己置身于教学之外。相反,外语教师要将自己全身心融入听说教学之中。具体表现为:①将自己先前的英语学习经验结合于教学设计。英语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时可以联系自身英语听说学习经历,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与指导。②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学生中的一份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的网络交互平台与学生展开互动;在听说教学课堂上参与学生的角色扮演、小组活动中,贴近学生生活。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涵,将对我国英语听说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研究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可行性进行论述。当然,这种可行性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调整,才能使英语听说教学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易衡.西方两大学习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78.

[2]陈瑞增,刘思思.翻转课堂:传统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电子世界,2013,(9):214.

[3]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6.

[4]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3.

[5]李丽丽.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3,(20):116-117.

[6]应筱艳,吴星阳.信息技术助力英语“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0):27.

[7]Kramsch,C.1998.Language and Cultural[M].Oxfor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Strayer.J.F.2012. How learning in a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J].Learning Environment Research,15:187.

英语听说课论文第5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视听说 课程设计

1.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高考的“遴选”,步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普遍不理想。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在80分左右。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听说能力尤为欠佳。经过我对相关院校的走访和观察,高职英语视听说课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基本就是听力课。学生都是被动的听,参与环节太少。听力教学的传统模式为听录音―讲解答案―再听录音,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完成练习,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其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操作手。教学活动简单枯燥,教学效果低下。这种费时低效的现象多年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来看,听力部分的失分仍然是很严重的。

其中的原因很清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指定学生根据所听内容选出正确的答案,并且给出答案的信息支持点,缺乏视觉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有些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感,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很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为了服务于“考级”这一终结性评价标准。据我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半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英语教育和高中的没有太大区别。和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相比,“职业教育”这一特点也没能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彰显。再加上教材教学方法单一,语言学习环境不足,学生缺乏自信和兴趣。“哑巴英语”及“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现象尤其明显。《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视听说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学生普遍对视听说这门课程的期望值较高。但视听说课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还相差很大。

本文就是旨在从视听说课现状分析入手,借助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从选材、教法、教学环节及评价系统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的课堂效果。

2.建构主义与英语视听说课

2.1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及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如老师或同学)帮助,通过建构认知方式而获得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东西(张家进,2007)。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认知主体进行信息加工,对信息认知方式进行建构,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认知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必须遵循可理解型输入即i+1原则,教学内容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而是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设置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考虑到不少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完成授课任务,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开口的机会,这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教学观是相反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必要的环境、情境和时间上的保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课堂活动的协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及心理支持者。建构主义所强调的教学策略结合到英语教学中就可以概括如下: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评价反思。

2.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视听说课堂

本文作为校级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的英语视听说课在应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和时代需求的情况下的走向。下面我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How to get a good job”为案例来阐释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及学生中心地位凸显的一系列理念对增强英语视听说课堂效果的作用。

2.2.1教学内容选择

我选取了“Getting a good job”这个话题。相对于《新视野英语视听》中的其他话题(有些话题过于脱离时代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以适当地删补),这一话题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课堂效果及课后的学生反馈中也同样可以看出学生渴望生动形象、实用性强的英语课,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外界帮助自己构建了新的相关语言知识,能够在相应的交际场合灵活运用。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就要创立相应的目的语情境。Lyon指出语言既是生物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所以语言的学习应该同文化的学习同步进行(梁春林,2005)。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文化被看成是与语言脱离的教育目标,解决交际中不同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障碍。电影作为一个文化的直接载体,应该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出国门、知晓世界的一个平台。视频资料的放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其了解了背景知识,积累一些相关的词汇。

在做听力练习时,不应再单纯地追求答案,要让学生弄明白对话发生的背景或语境,甚至要求学生把相关对话内容以两人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但锻炼了听力,而且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储备了语言知识。通过电影的欣赏,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招聘时的常用短语、句型、涉及的问题等。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招聘的场景,进行相关练习,巩固了语言知识,获得了语言技能,在实际的招聘会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2.2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听说课上,学生既不能习惯母语说话者的语速,也不能完全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导致听力无法有效进行。在这个前提下,背景知识的输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改进教学方法,倡导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任务为中心,用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视听说课的改革重点。

针对“How to get a good job”这一案例,在Lead-in环节,老师可先通过图片幻灯让学生Brainstorm出图片中工作的英文对应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尽量说出这些工作需要应聘者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为后面的听说打基础。

在听力环节之前,先介绍找工作的基本流程:先apply for a job,然后wait for response最终接受interview。在做听力练习的过程中,不强调学生选择答案,让他们通过听,记录下听力的内容,以同桌对话的形式展现出听力内容,在此基础上,答案的得出实属易事。在本课中,面试无疑成了重要环节。作为大一学生,面试终归会是他们在将来找工作中要经历的一环。所以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What should you prepare before interview?How should you behave in an interview?在学生经过了一系列的激烈讨论之后,总结出他们所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通过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当幸福来敲门》)中面试的片段,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去听。这些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和电影内容相关,可以鼓励学生记录关键词,从而有利于他们表演出电影中的面试情节。

在这一系列的环节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课上的内容自己建构出一整个找工作的过程,并以小组的形式策划招聘、应聘、面试的相关英语表达的内容,并且相互面试、评价。

只要合理地安排英语的视听说课程的基本活动,学生的语法知识不足、语音不全面,这些传统课堂上的学习和教学障碍都不再成为影响学生听说的难点,使得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学得了知识。

2.2.3视听说课的评价体系

很多院校对英语学科的评价还停留于考试型的终结性评价,造成了师生在心态上不重视视听说课程。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倡形成性评价,把这一评价标准运用到视听说课上就是:不单纯追求听力的答案的选择,而是要从背景知识、文化层面去感受目的语环境,通过视听两种感官的刺激形成听说能力。如在“How to get a good job”一课上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对于找工作的英语表达有没有形成内化,在日后能不能进行熟练的运用。

3.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个着力点,即加强听说,这是针对过去大学英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主而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这一现状提出来的。其实,加强听说是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前提下提出来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分层次的教育,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该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走“职业化”英语教学的路线。在一些院校已经开始了试点英语教学改革,由外研社委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新职业英语》也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从“个性化”理念出发,各校应朝建立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估体系方向努力,使教学评估从对学生语言水平终结性考核转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培养过程的跟踪、诊断和反馈。综合评估体系需“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体在学习方法,能力,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对学生个体内差异的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金艳,2008)。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春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更新教师教学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5,(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金艳.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估体系[A].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报告[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3,(1).

英语听说课论文第6篇

【关键词】听说 读写 梯度 情境教学

【Abstract】In the curriculum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tensive reading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among courses of language skills. This practice of put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ov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goes agains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law of L2 acquisi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lac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their rightful places, and introduce a new course named “integrated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take over som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intensive reading so as to base nurture of students’ all-rou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stead of on reading and writing.

【Key words】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grad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一、引言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西北地区的铁路和公路网日渐发达,内蒙古自治区对境外的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大,这就催生了对实用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一所私立高等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紧跟当前形势,确立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实用型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国际化,鸿德学院聘用了多于公立院校的外籍教师,引进了外国留学生,设立了硬件齐全的英语角和跨文化交流机制,鼓励全校的中外学生在校园内多多进行交流。外语系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地方,更是站在了这一趋势的潮头。通过交流活动,教师们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外语系学生的读写和思维能力胜过了口语交际能力,在与外教和留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显得过于腼腆、内敛,难以打破交流障碍。这就促使大家开始自我反思,重新审视了系内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英语教学法体系,发现目前的教学法体系虽已摒弃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并大量借鉴了新的外语教学法理论,但仍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根源是偏重培养学者型人才,忽视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思想的遗留。为了纠偏,外语系领导组织了一个教师团队,仔细分析了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对策的基础上决定提纲携领,先从课程设置入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加大听说的比重。我被指派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以下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在加大听说比重这个教改问题上所做探讨的要点。

二、传统教学中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鸿德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国内其它同类院校相似,经过了反复论证并长期在使用中调整,大体是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现状的。但我们认为,要想培养出能够用英语口语流利交流的人才,必须打破精读课重心偏大的做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课一般分为听力、口语、泛读、精读、语法、写作和翻译等课程,虽然有的学校把听力和口语并作一门课称为“听说课”,或加上视频改成“视听说课”,或把泛读课称作阅读课,或把泛读和和精读并作一门课称为“综合英语”等,其实都是在这个思维框架内进行的具体划分,但无论怎样划分,其主要特点都是以精读课为中心,让其它课程或为精读课奠定基础,或强化精读课的效果。一般来说,其它课程只负责培养单一技能,精读课才是把所学各项技能综合起来的核心课程。这样一来,其它课程的考试成绩都不能反映学生对英语的全面运用能力,只有精读课的考试成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这就使得学生重视精读课成绩,教师重视精读课教学技巧,教学管理人员重视精读课的师资配备。

在这一课程设置框架内,精读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顾名思义,“精”的意思是“精细地”,而“读”的意思是学英语从“阅读”入手,因此在精读课上,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内课文的每一句话,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句中的所有词汇、句法和语篇内容,再通过穿插句型或情景练习(口头+笔头)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准确少错地表达思想,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大体上看,精读课上的这些常规做法是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而设置一门课程来综合学生所掌握的单一语言技能这种做法无疑也是正确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改革呢?答案是问题就出在这个“读”字上。

众所周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首先是接收,然后才是表达。有了接收和积累才能表达。无论是接收还是表达,都有两个渠道,接收的渠道是听和读,表达则通过说和写来实现。听和说构成了一条输入输出渠道,而读和写则是另一套循环通路。听说与读写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以精读课为重心的做法遵循的是读写高于听说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受到了当代语言学家的挑战,被认为是不符合语言自身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因此是错误的。根据当代语言学的理论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决定把读写为重心改为以听说为重心,但不盲目增加听说的课时或课型,而是设置一门与精读课对等的听说课,在该课上综合学生所获得的所有单一语言技能,培养既熟练又准确的英语运用能力。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英语运用能力将不会过度依赖眼睛和手写,而是直接通过耳朵和嘴巴来进行交流,完全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和内蒙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我们暂定这门课程为“听说综合课”,并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了这门课程的试点,预计需要两年的周期,对象涉及一、二年级的所有班级,每周8课时。如果听说综合课的试验成功了,下一步是改革还是取消精读课,有待于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来加以分析、论证。

三、正确理解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长久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语言专家都认为读写高于听说,这种想法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 早在1972年就指出了这种认识的几个形成原因。首先就是读和写是有文化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所以人们自动地把读写放在听说之上。其次是多数社会积淀的思想精华都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历史记载、宗教/哲理论述和文学作品),这使得人们崇尚书本和阅读。再者,书面记载不会瞬间即逝,能永久保留一个民族的重大记忆,以传承后代,这就使得文字显得十分有价值。此外,研究语言的学者、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书写能力的社会阶层,从维护自身地位的目的出发,往往倾向于强调读写优于听说。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所有原因都涉及社会价值观,却与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理论无关。

后来,总的社会形势有所改变。工业革命和造纸印刷业的发达使多数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读写不再是社会高层的象征。平等和民主思想的传播使得人们摒弃了文绉绉的书面语而追求口语的亲切感。一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出现向世人说明成功不仅靠书本知识。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又浮现了当代语言学家的新发现。

索绪尔以后的当代西方语言学家几乎都认为听说比读写更重要,胡壮麟等专家(1988)概括了他们提到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历史上任何一个部落和民族的发展史都证明是先拥有口语,后发明文字,甚至有的部落一直都没有文字,只有口语,这说明口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文字却不然。第二,儿童对母语的掌握都是从父母教的口语起步的,而不是首先学会学校的书面语。根据我们的观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语言,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在不断变化着,由于这些变化十分细微,我们觉察不到。在历史长河中,书面语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向口语靠拢,这就说明本质上书面语是以口语为蓝本的,而不是口语以书面语为标尺来塑造自身,所以哪个是本哪个是末一目了然。这里提到的三个原因都清楚地表明,把读写放在听说之上,无论是从语言本身的规律还是从语言认知的角度来看都是本末倒置,我们有必要在日常外语教学中矫正这一关系。

四、一项课程设置层面的改革设想

根据我们的设想,听说综合课是一门代替精读课部分功能的课程。既然如此,这门课就必须与传统的听说课有明显区别。传统的听说课上一般是由听力短段来设定场景,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来进行后续练习,这些活动往往围绕话题(topic)和语场(field)展开,比如,学生听一段关于看电影的对话后,进行全班发言或小组讨论,评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从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这门课对英语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循序渐进学习规律不予考虑,只注重语言的功能和特定场合的意思表达,不管学生是否已掌握相关词汇或具备处理复杂句型的能力,突出流利程度而放低对学生语言标准化的要求。而听说综合课则不能按这样的课程标准来设计课堂活动。在听说综合课上,学生不仅要提高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把在听说、泛读、语法、翻译课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不仅能够针对所听到的内容做出比较规范的英语回应,能力提高后能做小型即兴讲演,而且能够在课后让自己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体现在读、写和英汉、汉英互译等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学法体系。

经过对一些主要教学法体系的分析研究,我们选定了在英国1930到1960年间比较流行的一种英语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被称为“情境口语教学法”,由于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至今仍有学校在应用。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arold Palmer(1940)和A.S.Hornby(1950)。上世纪常见到的英国编撰的课本Access to English(Coles& Lord, 1975)和Kernel Lessons Plus(O’Neill, 1973)就体现了这一教学法体系。遵循这一教学法体系所设定的大纲通常建立在三个主要原则基础之上:(1)选择性(在选择教材和安排进度时首选词频最高的常用词,并根据所含语法现象的难易度来选择句法难度适宜的语料);(2)梯度(根据二语习得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教学内容);(3)最佳呈现方式(注重场景的制造和教具的巧妙使用)。我们认为,这其中的选择性和梯度至关重要,是使听力综合课接过部分精读课功能并区别于传统听说课的关键,是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又把不规范的即兴话语行为转化为内化的标准英语之最有效方法。当然,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也适当做了与时俱进的调整。比如,当今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使我们在场景生成和气氛营造方面比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优势,省去了很多做教具的功夫和费用,又能达到生动的效果。

Richards 和 Rodgers(2000)总结概括了情境口语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语言教学起始于口语教学,听说输入语料先于文字输入。

(2)课堂所用语言一律为目标语。

(3)新的语言点全部通过生活场景引进并重复练习。

(4)严格筛选词汇,以保证其覆盖最基本的生活内容。

(5)语法现象分级,先教容易的,后教复杂的。

(6)学生打下足够的词汇和语法基础之后才开始进行阅读和写作。

他们认为,这些特点中最重要的就是第(3)点,因为这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加入了功能的成分,因为情境的展示就是为了突出语言的功能。

西方的外语教育专家在评估英语教W法时往往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理论依托、设计和过程。现在让我们从这三个角度来看一看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意味着什么。从理论角度来看,情境口语教学法建立在听说重于读写的认识基础之上,同时它遵循Halliday (1964)的语言结构必须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将强调语境的功能主义思路与拆分语言成分的结构主义理论融为一体。在教学手法上采用归纳法,即学生通过场景来体会生词词义,而不是让教师解释词义。从设计角度来看,运用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实用语言技能并注重规范语言的使用。以学生能说为首要目的,能写为次要目的。这种教学法指导下的大纲应该体现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思想,不以话题和语场为焦点组织课堂活动,而以语言现象的难易度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用PPT、实物、表演和手势等来烘托场景,学生初级阶段多做例句重复和替换练习,高级阶段则可自由表述。教师角色除了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尴尬学生、纠正错误、出题判卷外,主要是用自己的话为学生提供语言范例和描述必要的场景。初级阶段学生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听、模仿、回答问题和回应教师的指令来吸收内化语言规则。教材的作用仅仅是为教学提供一个大致的进展方向,由教师来决定主要按教材的步骤推进还是多用其它补充材料。这样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重要性,也对我们参与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决心不负众望。从过程角度来看,这门课程将延续两学年。整体进程是从教师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控制发展到学生自主运用词汇和句法结构;从句型操练过渡到自如表述。课堂上从易到难的一连串活动应该是听(接收)、集体模仿、个别模仿、教师正音、创造性运用句型、教师鼓励参与、替换练习、问答练习、教师纠错等。这一系列原则和方法我们每一个参与项目的教师目前都已谙熟在心,大家正跃跃欲试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做出新的发现。

五、结语

本论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本科英语专业用听说带动读写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号:NGJGH2016135)中系列论文成果之一。这些系列论文的分工是,本论文负从宏观上阐释项目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因此我从理论上和落实角度说明了我们对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的总体设想。其它随后陆续发表的论文将主要是具体的教学改革试验介绍和对其效果的量化研究。待到本之日,我们的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可能已经步入常轨,届时会有新的发现或提出更多值得思索的问题。希望对此项研究有兴趣的区内外同行们与我们联系,互相切磋,共同努力,以便为我国和内蒙古自治区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Hornby,A.S.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50(4):98-104,121-128,150-156.

[2]Palmer,H.E.The Teaching of Oral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40.

[3]Richards,Jack C.&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1972.

[5]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张岚.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英语听说课论文第7篇

关键词:空中乘务 能力培养 英语听说 课堂教学 课外时间

空中乘务是一个需要和不同人群广泛接触的服务行业,是各航空公司及整个民航运输的窗口。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旅客来到中国,这使得各航空公司对乘务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乘务人员的英语听说能力。作为工作在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两年半的实际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接触,笔者认为,地道的发音,清楚的表达,以及如何对乘客的要求做出的语言上适当的回应,应该成为空中乘务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

空中乘务这一服务职业的特点,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具有与不同人群良好交流的能力。而英语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成为了空乘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工作语言之一。笔者认为,作为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应该侧重于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让英语真正成为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优势之一,让我们的学生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课堂教学是重点。

传统课堂上的45分钟,是由教师作为主导的45分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很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语法知识和写作技巧,对于听力和口语的提高却十分有限。现在我们的教学有了许多其他的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语音教室,这对于英语课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大部分的英语教材配有教学光碟,这使上课跟读课文成为了可能。在进行课文的讲解之前,先将将要讲解的部分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进行轻声跟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章之前先对教师要讲解部分有所了解,并注意到自己不认识的新单词和短语,同时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文章朗读中来。笔者认为,这样一举多得的办法比教师点名一两个口语较好的学生来朗读课文有利于整体改善学生的发音。

现在很多新英语教材的编排都比过去的英语教材更注重口语和听力的练习,并在课本中安排有相应的课堂环节。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教材的这些部分多花一些时间。比如现在笔者使用的教材《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在每个单元的开头都有针对本单元的课文要让学生进行讨论的话题,这些话题或贴近学生的生活,或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或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哲理,都是相当有讨论价值的题材。在学习文章之前把学生分为由3人或4人的小组对特定的话题进行5到10分钟的英文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自己推荐一个发言人,对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做一个2分钟左右的英语陈述。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除了课本上的这些可以利用的资源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一些其他的辅助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例如,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原声电影。笔者曾经在英语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做过英文歌曲歌词的听写,选取一些节奏较慢,吐词清晰,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在课堂上播放数次,要求学生听写其中一段的歌词,学生对这样的提高听力水平的方式感到非常有兴趣,对歌词里的新单词和短语掌握也较快。关于英语电影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该避免选择节奏过快,场面火爆的影片,而应该选用一些语言贴近生活,节奏较慢,有中英文字幕,相对温情的片子,这样学生的看电影的同时可以学习到不少地道的表达方法。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重放电影中的某些经典对白,让学生做口头复述或笔头听写。这样的练习即生动活泼,又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说水平,掌握大量英语的地道用法,是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新思路。

学生自己讲课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口语的好办法。很多学生口语得不到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自信心不足,因而羞于开口。鼓励学生准备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然后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在基础比较差一些的班级,教师可以通过指定学生的方法和布置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准备任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基础比较好的班级,通过鼓励,有大量学生自愿来讲课。当然虽然讲课的内容不限制,但是讲课得语言还是英语。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一个月安排一到两次,学生讲课的内容一般在一个学时左右。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受到了锻炼,并在课堂上提高了自己说英语的自信心,是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课外时间的投入是补充

学习英语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即学习英语没有大量的时间投入,是不可能把英语学好的。而课堂上的时间毕竟十分有限,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依然还是占着主导的地位,所以在课堂之外的英语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指引一些方法。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听说的提高十分的缓慢,买了大量的参考书和学习资料,但是学习的效果却不明显。其实笔者认为,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学习资料不必准备太多,有一两套磁带和书本搭配的学习资料既可。但是如何指导学生将这一两套学习资料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模仿跟读英语磁带是一种效率高、效果显著的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跟读英语磁带的初期,由于词汇量上的局限性,可以采取“盲跟”形式。所谓的“盲跟”就是不看材料,只听磁带进行跟读。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语音、语调上。这是一种完全的依靠耳朵来进行模仿状态。这样的模仿,不需要太多的磁带,用一盘地道的英式或美式英语磁带反复进行模仿就足够了。但是这种办法只解决了语音,语调问题,而一定基础的词汇量和正确的语法知识也是口语的另外两个方面。

英语的听说不分家。口语上的提高会极大的促进听力,同样听力的提高也对口语的提高大有帮助。关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笔者的意见是,进行“精听听写”。平时我们给学生做的精听听力练习,大多数是选择题,有时候有个别的填空题。这样的听力训练能让学生在听到的几个信息中找到与题目相匹配的信息,从而找到正确答案。但是所谓的“精听听写”,就是找任何一盘难度适中的磁带,进行听写训练,把磁带上的每句话都尽自己的全力写下来。可能有写长一点的句子,要反复听多次才能写下来,同时这也是个需要毅力的方法,但是如果能坚持听写下来3盘英语磁带,英语听力的水平会得到一个飞跃式的提高。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作为民航的教学单位,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改革空乘英语的教学,以适应国际化的民航发展要求,为民航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翟象俊,陈永捷,徐建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程》系列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英语听说课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训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73-01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听说训练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学生尽管英语成绩很好,并且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但是想表达的意思仅仅能停留在纸上,真正将英语“说出来”时,却明显感觉到听说能力的低下。而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促进英语语境下人的沟通,实现信息的交换,学生如果无法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那么所学习到的知识仅仅是“哑巴英语”,无法真正发挥出英语的有效价值。因此,作为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加强高职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当前我国高职英语听说能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与当前全新的教育改革不能适应,许多教师仍然使用板书堆积、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漫无目的地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没有激发出来,重理论而轻听说训练的现象屡见不鲜;第二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始终无法提高,绝大部分学生尽管对于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英语考试成绩也十分优秀,但是,却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听说习惯,有的学生由于怕错而不敢发声;第三是学生英语词汇量储备不足,使得学生在听说训练的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生词障碍;最后是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通常是学得多、用得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花大气力去熟记语法、词汇等,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记了不少,但这些只是为了满足考试过级的需要。”[1]并没有真正地在英语听说中应用起来,久而久之,由于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地结合,使得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逐步淡忘,造成了英语学习的断层。

二、加强高职英语听说训练的具体措施

(一)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英语演讲

良好的听说训练需要有效的抛砖引玉,因此,在正式导入课程之前,教师要在课前争取三分钟的时间邀请学生进行一次随意主题的英语演讲活动,每节课安排2~3名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个人陈述、课文复述,等等,可以是命题演讲,也可以是即兴表达,从而让学生对于课堂英语听说训练做好充足的心理预热,进一步调动英语听说训练的积极性,用更好的心态参与到听说训练之中。

(二)为听力训练做好生词准备

在英语听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是非常关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较小,这也成为了学生英语听力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听说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使学生加大生词储备,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英语结构,使学生的英语词汇量逐步得到扩大。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许多学生由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因此并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和记忆单词,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下节课所要学习到的内容与听力训练的基本信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交代,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扫清生词障碍。举例来说,“教学内容的主题是关于饮食健康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一范围内的关键词提前进行整理总结。”[2]将庞大的英语词汇分划为有主题的模块,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既有知识,也为下一节课的听说训练做好了准备。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文化背景

教师要有效地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英语电影、短片、讲座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学生在一边观看影片一边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的需要,通过高效的网络平台查找有用资料,进行选择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听说水平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精心设计听力练习的内容及进行国家英语听力过级训练,使专门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并且要连贯,从易到难。”[3]在听说训练的材料准备方面,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设计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材料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语言形式的深刻认知与印象。同时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生还能够发挥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优势,使英语的学习更为便捷和高效,教师要通过微博、论坛、即时通讯软件等,用英语与学生在课下保持良好的沟通,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听说氛围。

三、结论

作为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的讨论,使学生了解英语听说训练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并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张益.美日英作文教学理念的借鉴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