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9 09:22:12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第1篇

关键词:三法式;《概论》课;教学模式;体育专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18-02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严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治性。但是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上形成矛盾,影响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入手,提出了“三法式”教学模式。

《概论》在体育专业类

大学生中的教学情况

2010版《概论》课教材共15章,内容涉及到国情、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国防、军事等,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教材内容偏重理论阐述,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较陌生,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概论》课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针对体育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精选精讲部分教学内容。

体育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文化基础较差,轻视文化课学习。体育专业大学生从高中开始就开始学习专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专业上。在高考录取时对文化课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进入大学后,由于自身因素和专业发展需要,使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上相对较差一点。体育专业学生经常参加较多的体育实践活动,外出参加各种比赛,强调专业发展,有时为了参加比赛学生甚至不上理论课,轻视文化课程学习。在教学模式上,体育专业课一般实行小班教学,学生的参与性较强,跟专业课教师交往交密切;而《概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50~200人不等),人数多,学习态度参差不齐,学习《概论》课成了很多学生的“睡觉课”、“手机游戏课”等。第二,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活跃,竞技意识强。受专业的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挑战。对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参与性强,同时体育专业学生表现大方,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三,体育专业学生正义感强,爱打抱不平。特别是针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学生参与性强。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三法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并在《概论》课的实施中收效明显。

“三法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法式”教学模式是长江师范学院项福库教授针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而提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三法式”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概论》课。所谓“三法式”教学法,是指情境再现式教学法、三维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探究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机融合,达到学生理解知识,思想育人的目的。

情境再现式教学法,是指根据课程相关内容,精选出形象鲜明的视频材料或者图片,再现历史情节,创设出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概论》理论的学习奠定背景和基础。同时,这些优秀的视频或者图片的再现,很容易激起大学生爱国的热情,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

三维互动式教学法,也称过程互动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把主、客体因素充分调动起来的,以期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三维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既强调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又强调学生态度、情感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或者教师根据计算机呈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任何一个小组中去讨论。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也称问题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教学中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或者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体讨论或者辩论,培养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担任导师、导演的角色,对学生加以引导,并总结、分析其探究成果。这种教学方法在《概论》课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依赖性,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法式”教学模式

在《概论》课程中的构建与实践

为了提高《概论》课在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并不要求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将三种教学模式同时用上,而是根据课程的内容有选择性地采取其中的教学方式。在某一知识点可能三种教学方法同时用上,也可能三种教学方式只用上其中之一或者根本用不上的情形,在使用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用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辩论或者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多种形式的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情境再现式教学法的植入 《概论》课情境再现有两种,一种是历史情境的再现,是《概论》课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精选出历史视频和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为《概论》理论的学习奠定背景和基础。如在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时,播放影视《伟人》、《恰同学少年》、《邓小平》等相关片断。在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播放《井冈山》,在讲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时,观看《外来妹》、《大国崛起》。讲第十四章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时,观看建国50、60周年阅兵式等。这些都是体育类专业类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素材。第二种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视频材料,这些案例在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上有重要的帮助。这首先需要教师精选发生在生活中的案例,教师既要吃透教材,熟悉国家大政方针,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发生在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加以认识。如在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时,可以插入“小悦悦事件”、“我爸是李刚”等。“小悦悦事件”突出强调了我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爸是李刚”突出强调我国司法体制的公正性。在讲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时,插入网络中出现的“山寨文化”版本,分析这些“山寨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在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插入“地沟油”事件、“皮鞋老酸奶”等。这些都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但一定告知学生我们政府正在着力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正义感强,爱打抱不平,出现的社会问题学生可能难以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时间来解决和完善,作为大学生一定要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同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感兴趣的视频不可能都看,感兴趣的话题不可能都讲,教师可以先把材料拷贝给学生,让他们提前自己观看或者阅读,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提取其中一部分观看或者进行分析讨论,巩固理论学习内容。

三维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维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需要教师充分调动主、客体因素,特别是体育专业大学生竞技性强,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参与性强,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教学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一是教师精选与课程相关的案例或者视频;二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案例并提出要求;三是生生(师生)讨论、辩论等;四是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五是教师评价与总结:六是巩固提高,通过教师的总结能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如:在讲我国的分配制度时,可以用现实的素材进行讨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这个灰色幽默教师可以用幻灯显示,然后分组讨论案例反映问题的实质,以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措施;讨论时间结束后小组长总结讨论结果并上台汇报成果,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并进行理论的巩固和提升。这个案例反映了在中国贫富差距拉大而产生的尴尬现实,而教师一定不能停留在这个案例本身,而是要告知学生这个问题国家已经在尽力解决,并坚信随我们国家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 也称问题探究教学法,这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利用学生的心理,发挥学生潜能,启发学生探究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集体研究、辩论,也可以对当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甚至教材本身的问题进行探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做好问题化备课。备课过程中要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要求转化为问题,进行问题化备课。给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设计,既要有简单的基础性的问题,也要有复杂的探究性的问题。二是注意操作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后,教师必须提出相应的操作方法。针对体育类学生“不服输”的特点,开展辩论并把他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性很强,效果较明显。三是做好问题引导。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理论与现实不一致的问题,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把讨论结果提升获得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项福库,何丽.打造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特色述略[J].沧桑,2010(2).

[2]谈开彬,王海文.学辩式课堂让孩子快乐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1-05-10(6).

[3]王长坤,尹洁,闫颖.加强“90后”大学生《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探索[J].学理论,2011(31).

[4]白鹏.从实际特点出发,增强体育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J].世纪桥,2011(7).

[5]王诗成,项福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法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南昌高专学报,2010(6).

[6]崔义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恰当设疑;阅读解疑;学生释疑;教师答疑;深思省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37-02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和新闻、文秘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以“五四”以来的我国的文学史和作家的作品为教学内容,其中贯穿了该时期我国文艺思潮的发展和论争等内容。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还原该时期文学存在的图景,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时,“探究”是目的,“讨论”是方法。所以,若缺乏“探究”精神,“讨论”就可能只是聊天。

一、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1.恰当质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讲授某一文学史或作品前给学生布置供他们思考的习题,以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资料。针对某一文学现象或某一部文学作品,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一到两个适合学生的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不能像采用讲授法那样面面俱到。这是因为,问题多了,学生的精力会分散,会抓不住重点,最后实质问题会得不到解决。比如在讲授经典戏剧《雷雨》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谁是《雷雨》的主人公?这看起来只是一道题,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雷雨》中的人物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其中还必然兼有对于《雷雨》主题的分析。再如在讲授《游园惊梦》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游园惊梦》中的意识流的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懂《游园惊梦》的内容,然后才能知道其中的对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看似只需教师在下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对问题加以展示即可,实则体现了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十分成熟的理解,教师抛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游园惊梦》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2.阅读解疑

阅读解疑由阅读文本、随机讨论和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等环节组成。认真阅读文本是学生参与讨论的前提,只这一个环节就实现了对于以往的讲授法的质的超越。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学生只要记好笔记并在考前对之加以背诵就能拿到高分,看不看文本都无关紧要。这自然激不起学生看书的兴趣。相反,使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法,讨论时每个学生都要或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会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由此阅读作品也自然就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因为教师要的答案并不是文学史教材已经归纳好的,所以即使学生能认真阅读作品,他们也未必能得出自己非常确定的结论。此时,随机讨论便自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了。有时候,针对某个重点问题学生们会展开热烈的争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本身就是一个或肯定、或质疑、或反驳的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理解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讨论或争论,学生们思考成熟了,观点明确了,就可以动笔形成文字材料,就可以用这种材料在课堂上发言。

3.学生释疑

学生释疑即学生在课堂上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实施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这个环节经常会冷场,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而不愿发言。这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要设法让没有准备发言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当同时,教师也一定要做好“无人喝彩”的准备,即真的“干启不发”的状况出现时,自己也不能急躁,不能放弃,要一边讲授相关内容,一边鼓励学生发言。在通常情况下,冷场是不会持续很久的,只要教师能循循善诱,僵局总是会被打破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在现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或总结的能力,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加以肯定,并提示其他同学予以记录;对于错误的、有分歧观点,则应组织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在此环节中,如果学生能积极踊跃地发言,教师一定要对之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沿着正确的思路由浅入深地予以探讨,不能四面出击,否则会劳而无功。比如在讲授《锻炼锻炼》时,我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杨小四?”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杨小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进行分析,吃不饱时的狡猾、小腿疼时的蛮横和支书的“和事佬”作风等都只能作为论证杨小四性格的佐证材料,不能突出加以强调。

4.教师答疑

教师答疑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释疑过程中的错误加以纠正或解释,其中也包括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也包括教师对问题的必要的画龙点睛。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学生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文本,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设想学生对问题的可能产生的看法,还要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经过这种较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应付自如,才能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在讲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学生一般不能从一开始就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学生会认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海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此时,教师若提示学生再看一看海子的生平,再进一步了解他仅25年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说明此诗的创作时间是海子自杀前的两个月,那么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受到触动,就会对该诗中的一些字眼再进行玩味,比如进一步玩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之后,再经过讨论,再加上教师给出的一个参考性的结论,即本诗是海子自杀前的宣言,是海子伤心的绝笔。如此之后,就会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深思省疑

深思省疑就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对问题再作进一步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昙花一现,要想使学生对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必须有课下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发言或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一步进行研究。如果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就要及时形成论文,以供大家共同赏阅;如果是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更要及时地将它记录下来,以供进一步探讨。这个“省疑”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每一次思考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他的下一次思考的开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的环节。“省疑”过程是学生论文形成的过程。有了这个收束的过程,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才真正能以“讨论”达到“探究”的目的。

二、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的长处

首先,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符合人本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也是契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真正的“人的文学”,它实践着“五四”精神,即“人本思想”。“‘五四’文学革命是一次地地道道的革命,它不仅画出了旧文学与新文学的明确分界,还初步确立了作为新文学主体的‘新人’的本体精神。换句话说,现代意义上的‘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构成了‘五四’文学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2]。因此,学习这样一门课程我们自然要培养学生的人本精神,要使学生树立起自己的作为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探索人生的真谛。只有将这种“五四”精神体现在中国现当文学的讲授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本学科的学科内涵。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能给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运用这种展示,他们会亲手绘制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地图。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视学生为课堂的核心,尊重学生的意愿,首先重视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让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不会产生危机感,不会惧怕受到批评。其次,在这种环境里,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使他们敢于探索,乐于找到论据来充实自己的看法,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也会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最后,坚持不懈地采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独自阅读和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所得表达出来,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讨论法通过引发问题激荡人的思维,把潜藏在人的意识深处的才能激发出来,把每一个人都视为是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创造者,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开发自我,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握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己”[3]。

第三,学生将自己思考成熟的看法形成论文,有助于学生的就业。俗语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写出论文也就是“收口”。没有最后这个”收口”的过程,他们以前的思考和所得很快就会被遗忘的;相反,如果收好了这个“口”,则会获益无穷。实践证明,写作过专业论文的学生,他们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就会知道如何构思、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围绕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在答考研试卷时会让导师另眼相看。就因为有这一条,所以我院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三、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会使得课堂的涵盖量变得较小,一般只能讨论一个到两个问题。但这个缺憾比较容易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教师可将探究与讨论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结合起来。

其二,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善于表达、基础较好的学生会从中尝到甜头;不愿认真准备的学生,则往往会在课堂上被边缘化。这是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其三,目前学生课业压力较大,有效阅读时间有限,所以就导致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流于表面。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是需要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的,但目前文学院学生每周都要上30多个学时的课。披星戴月地上课使学生甚感疲劳,经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所以课堂讨论就往往没有深度,没有内容。每当这个时候,教师便有些进退两难:终止讨论,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任由没有实质内容的讨论讨论下去,又怕耽误时间。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金学,张宝歌. 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第3篇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s Statistics" was discussed, and several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were provided.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

Key words: case-based teaching;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s Statistics;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O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04-02

0 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理论方法独特,抽象,既有严密的数学基础,又与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理论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一切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金融,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生物,环境,教育,语言,国防等领域的作用愈益显著。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已成为信息处理,制定决策,试验设计等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可以说,凡是有数据出现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应用到了概率统计提供的模型与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文献[1,2]对本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做了一些探索。本文对案例式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一些探讨。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其理论方法独特,抽象,它建立在公理化结构之上,理论严密,体系完整,同时,它的实践性又很强,很多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都是来自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这种实践特点决定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引入案例分析,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提高学生的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实践能力。

2 案例式教学法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教育教学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实际问题的描述、假设、建模与求解,演示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过程。数学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问题解决”的数学建模的思想。这种方法不拘泥于对理论和方法的阐述,更注重对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的展示:包括问题的描述、所涉及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假设与简化、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即案例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式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在介绍完每一章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之后,适当的引入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介绍几个在本课程中使用的案例。

3.1 运气问题 此问题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运气问题的分析,加深了大家对古典概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3,4]。问题如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某件事(结果)连续发生,如打牌时连续摸到好牌(或臭牌),是否存在我们所说的运气?下面运用古典概型相关方法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以使学生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运用掷硬币试验对打牌问题进行描述:第i次掷出正面表示第i次得到好牌,用“1”表示;第i次掷出反面表示第i次得到臭牌,用“0”表示。

参考文献:

[1]邓华玲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1).

[2]施庆生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第4篇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设计;增长模式;系统方法;教学设计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 8097(2013)11—0035—06

前言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研宄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一门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科。教育技术学以媒体技术为基础,教学设计为核心。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一个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系统。当前教学设计不仅运用于正规学校教育(基础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或是高等教育),而且也广泛运用于事业机关、企业、军事部门和服务等行业的教育培训中。另外,各种现代化教育形式(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移动教育、泛在教育、云计算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微课堂教学等)的实施也高度依赖于教学设计。

随着教学设计应用需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学设计模式被提出来。1991年,加斯塔夫生在有关教学开发模式的论著中则指出,自60年代出现第一个模式以来,在以教学技术为主的文献中已有数百个模式。虽然教学设计有了很多规范化的程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预计新的教学设计模式还会层出不穷,这也就使得教育教学的从业者对教学设计方法变得越来越难以学习、掌握和应用。我们不禁会有疑问:能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呢?这便是本研究所要关心和回答的问题。作者依据“问题”导向的科学技术哲学方法论初步尝试提出一个普适性的基于教学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一般模式,期待能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设计的新范式,提供给教学设计人员一种设计思路。因为,本研究是对教学设计方法本身的进一步认识和哲学反思,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所以,本研究是关于教学设计的元方法的探索。

一 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技术哲学观点简介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第5篇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

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 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

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第6篇

讨论式教学,指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不同观点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充分应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过个体间的思维的碰撞、文化的交流,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学好英语。

一、主体性讨论式教学法

所谓主体性教学法,实质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挖掘有关教学的素材、情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并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讨论教学时,学生才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例如: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相关“文明礼貌”这一课时,教师通过采用讨论式中的主体性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的图片,或者将文明礼貌与我国相关的文化相结合,目的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如In China,the traditional view,respecting the old and cherishing the young. In family,an elder member is esteemed等。然后教师可提出某一话题,让学生自主分小组讨论,因为大部分的学生统一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此外,某一学生针对某话题缺乏兴趣,无法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出现沮丧等,为了充分确保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尽量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提问:“How do you behave well in the dinner table? What do the word ‘good manners ’mean? What do you think someone cuts in front of you in a line? How do you greet your friend when you meet him?”等等,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精心,且巧妙安排。这时候,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观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精心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也可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看谁先找到,寻找的过程中,也可进行讨论,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等。如此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模拟讨论式教学法

模拟讨论式教学法,指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合理创设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情景模拟,通过讨论环节,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提高语言交际和运用的能力。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词汇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应用粗线条的方式,采用讨论式中的情景模拟法,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提问,积极回答,从而提高英语词汇量和英语交际运用的能力。如:教授Module7 Unit4 《Sharing》这一课时,因文中主要讲述的是某位老师志愿支教一贫穷小山村的故事,且志愿者老师来自澳大利亚。可以因势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相应的情景模拟,即由学生分别扮演志愿者老师和记者,对这位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外籍“老师”进行采访,要求详细了解“老师”到小山村支教的感受和体验。采访结束后,可以互换角色再行表演,由“观众”对表演者的水平和语言交流的流利准确程度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鼓励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模拟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问讨论式教学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除了讨论式中的情景模拟教学法、主体性教学法之外,还有提问式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适当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将问题进行解决。例如:教师在教学SEFC-Book 1A Un it 4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时,其中主要教学目的是定语从句,老师可采用提问教学法,如:“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爱好及兴趣?同时表示自己希望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并要求经过讨论后,再进行回答;也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这时候,学生们纷纷大胆展开讲述:“I am an easy going girl who has lots of interests, I would like to look for a friend who is good at English so that we can practice English after class.”等,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讲的例句及时对其中的定语从句进行解释,如when,who,that,where等,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课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 小学语文 讨论范围 讨论时机 讨论形式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尊重小学生的意愿,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营造自由的讨论氛围

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是不同的,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也是不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较为自由的讨论氛围,让小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表自身的意见和想法,并阐述观点。营造教学氛围,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氛围做支持的教学活动是无法成功的。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课堂讨论思想,让学生在讨论中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并收获知识。

首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意愿结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还需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的形式得出最终的意见,反馈给教师,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需要利用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从教材中归纳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寻找答案。例如,在教学《王二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王二小,并提问学生“如果你是王二小你会怎么做?”教师设计问题可以调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兴趣,既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加深小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表扬发言的学生,及时给予学生赞扬和肯定,增强小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寻找恰当的讨论时机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活动可以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并在共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师生感情,通过讨论达到思想上的统一。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无法把握讨论时机,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师需要寻找恰当的讨论时机,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指导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总结归纳具体的提问方式和讨论方式,通过设立疑点注意提问的科学性和启发性的方式诱发学生讨论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并积极发表自身意见。当学生思维处在活跃期,表达意愿比较浓厚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该时机组织小组讨论,调动小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时,关于地球的未解之谜,学生既会感到困惑又会充满好奇心,这是引发讨论的好时机。此时,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测。虽然地球未解之谜无法在短短的45分钟内解决,但是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挖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自主投身到讨论中。

提问是双向的,学生可以主动发问,让教师解答。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发挥自身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课文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多样的讨论形式

小学生会因为教学方式和讨论形式的单一而降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讨论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讨论形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方便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创设同位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较为直接的方式得到答案或问题的结论。当然,从提升学生讨论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提供小组讨论的讨论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小组,组织讨论,并由小组长主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提供小组讨论的形式容易锻炼小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让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收获知识。为了增强与学生的感情,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讨论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供自由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讨论对象,这样更容易产生思维上的碰撞,有利于言语的表达。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角度出发,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的基础上渗透课堂讨论教学法,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丽.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教师),2011(09).

[2]高建宏.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飞(素质教育版),2013(12):23-24.

[3]张少峰.小组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2013(04).

[4]邹艳丽.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时代文学,2014(24).

[5]何青华.多媒体辅助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4).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第8篇

1.本科启发式教学手段与方式尚待完善。面对“注入式”教学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我国许多高校教师也针对自己的学科性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如理科教学在讲授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大量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文科教学中也采用了随机提问、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撰写论文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推动了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应用仍然缺乏专门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

2.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高校对“启发式”教学理论与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教学思想,如熊梅1998年出版《启发式教学研究》,周兴国的《“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辛儒的《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启示》等。这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形成更多成熟实用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以更好地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模块教学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总结而提出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达到在高等院校本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提出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素质教育是现今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应落实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之中,也就是在各门本科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二是学生素质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因此,本科素质教育也应该由多个教学模块构成。

二、模块教学理论构建的创新性

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其创新性表现如下。

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寓于本科课程教学之中。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十分丰富,有专业理论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科学研究素质、口头表述素质、礼仪素质和文体素质等诸多方面,培养方法也多种多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面对学生最多的时间是教学。本科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必须完成62学分的学习,以1学分18课时计,本科学生在四年中面对教师的学习就有1116节课(或课时)。如此可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结合各个学科专业本科课程教学的特点,划分教学模块,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2.模块教学理论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在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科技档案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和表述教学等教学模块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采取一种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针对科技档案科研素质教学内容,采用了“培养学生问题式选题思维”“;专业论文撰写范式学习”和“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申报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科研团队,各个团队先合作提出论文选题、构建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在3个主要环节中,各个团队相互讨论、点评和修改不同团队的论文题目、大纲结构和论文内容,教师最后进行总体点评。这样,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之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彻底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3.模块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为实施启发式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模块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拓展了新的思路与空间。主要方法有二:一是撰写高水平的教材。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讲稿实际上扮演了教材的角色,大部分学科理论知识都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依据教师的讲稿,结合科技档案管理最新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方法,将讲稿撰写成高水平的《科技档案管理学》教材。二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与模式。采用或撰写新教材后,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教材即笔记的理念;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使同学从过去“记教材”的学习模式转化到“学习—理解—掌握”教材的有效方式;第三,学习模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生放弃笔记,学生的笔记主要记录的是更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所不同的是学生的笔记量减少了80%,从而为“启发式”教学活动拓展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三、模块教学理论在《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问题

1.模块教学的划分与教学方法的组合问题。在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划分为理论、实践、科研和表述教学等模块,在各个教学模块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展示法、宏观到微观层次学习法、概念分解组合法、主题词扩散记忆法、预习与复习法等;在实践教学模块中,采用管理流程演示法、计算机模拟管理法、实验室模拟管理法、实习基地管理实证法等;在表述教学模块中,采用主持复习与讲课法、角色互换课堂讲授法、专题讨论法、模拟辩论法和主题演讲法等;在科研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框架选题法、问题式思维培养法、学术规范性训练法和团队科研法等教学方法。由于学科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与教学方法则要根据各个学科课程特点进行划分与设定,以进行针对性教学。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问题。科技档案管理学采用的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彻底改变以往注入式的学习模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有二:一是思维方式的参与,也就是角色换位思考的问题。让全班同学转换角色,思考“如果我是教师,我怎样进行课程教学”的问题。思考方式由宏观到微观,具体而言,由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到各个章节的教学安排。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引导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展示图,以作为该课程学习的纲要与指南。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如全班同学按顺序担任复习主持人,在每次上课之前,抽查复习学习过的教学内容。每次上课安排两位同学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每人讲授10分钟。同时,由同学轮流担任讲课主持人,主持讲课并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评、指正和教学内容的拓展。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各个学科可根据其课程特点进行设定。

3.学习小组团队学习方法的运用问题。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重要基础,具体运作方法就是以5—6个同学为单位,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如在复习教学中,复习主持人可就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出问题的全组同学加平时成绩分。在科研教学模块的学习中,由学习小组共同提出论文题目,设计论文提纲,分工完成论文的撰写。各个学习小组相互修改论文,指出论文中的不足,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各个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提出科技档案的分类方案,设定整理流程图,共同完成科技档案分类、组卷、案卷排列、案卷编目和上架的整理工作。总之,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