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8 15:01:47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 本文从培养具全球思维商务人才的角度出发,分析文化在词汇、话语结构、语言行为等层面的语用差异,探讨提高商务人士的文化敏感性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论文关键词】 商务英语跨文化意识语用差异 一、引言 教育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英语水平,但语言能力不仅是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积累,还包括交际能力。我们的商务人士应增加对他国文化的了解以提升我们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语言和文化 言语交际中未达到预期交际效果的差错被称为语用失误。Jenny Thomas (1983)将其分为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指使用非母语一方由于在所使用外语语言知识上的欠缺,未能正确理解或恰当使用双方共用语的措辞产生的失误,后者指由于非语言知识本身而是由于缺乏对他方文化的了解造成的表达方式或语言理解上的失误。国际商务中双方的思想、行为等都不可避免地受各自文化、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下面通过一些案例分析跨文化商务交际搁浅的成因。 1.词汇的文化差异 词汇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意义有“内涵”和“外延”之分,前者较固定,后者则包括扩展意义或联想意义。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等在词汇上都有所反映。因此了解词汇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就十分重要。 例1:Years ago a leading U. S golf ball manufacturer targeted Japan as an important new market. However, sales were well below average. As it turned out, the firm had offered its product in white packaging — a color associated with mourning. To make matters worse, it had packaged the balls in groups of four — the number signifying death in Japan. (Katherine, 1990) 不同文化对颜色有不同的理解、爱好和禁忌。红色在西方代表危险、暴力,在中国则意味着喜庆、快乐;黄色在美国意味着谨慎和胆怯,在中国则意味荣誉和尊贵;商品包装上墨西哥忌紫色,中国人忌黑色和白色,巴西人则忌黑色和紫色。本例中日本人忌讳商品包装使用黑色和白色,这两种颜色与死亡和伤感有关;日本人也忌讳一些他们认为会带来厄运的数字,如“4”在日本意味着“死”。 2.话语结构的文化差异 文化影响遣词造句,也决定着思维方式。美国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的,他们倾向于开门见山;中国人的思维则是螺旋型的,说话习惯绕弯子,避开主题,把自己的想法或要求、意见等关键问题放在最后或含而不露。 例2: Because our production is done in China now, and it’s not certain how Hong Kong will be after 1997, and I think a certain amount of caution in committing to TV advertisement is necessary for the expense. So, I suggest we delay making our decision until Legco makes its. (Ronald Scollon, 1995) 本例中中国商人表达中主旨是在充分交代话题的背景后才出现。相反,北美商人倾向于开门见山,先交代主旨再作进一步解释。正如一美国商人所说:“你所要的就是四个W和一个H,如果太长了你就要赔钱”,但亚洲人更喜欢用归纳的表达方式,如果要香港商人在分析理由之前提建议,他会感到太鲁莽。 3.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影响人们的言语行为,如人们对积极或消极反应的敏感度会因文化而异。 例3: Bill Brown from the USA is in a meeting with Mr. Tanaka in Japan. Th ere are long silences during the meeting so Bill keeps finding things to say. Mr. Tanaka thinks he is a rather unintelligent person. (Leo Jones, 2001) 人们总遵守一定的言语行为规约,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规约。美国重言谈,交往时说话较多;有的文化则“寡言少语”;英语文化里只要听清楚对方提问就要予以回答,即使回答文不对题,否则是严重失礼;中国文化却常允许沉默,认为这比回答不妥使自己丢脸或让对方难堪好得多。Bill认为会议间的长时间沉默令人尴尬,滔滔不绝地提问题主要是想打破沉默、尴尬的场面;Tanaka则对此深感疑惑,因为日本人认为会议间对问题的提出或回答要经过深思熟虑,不经思考的问答是不合适的,Bill的行为使Tanaka认为Bill是个没脑子的白痴。 4.时间观念差异 例4: Monsieur Leroi from French arrives late for his 3 pm meeting with Tina Webb from the USA. She was on time and is annoyed. The meeting is due to end at 5 pm and she insists on ending then. He is upset. (Leo Jones, 2001) 英美人重视“准时”与“效率”,东方人重视人际关系,法国人不会严格遵守拟订的日程,会议常要晚于既定时间开始,时间也长于计划。Monsieur Leroi比约定的时间来得晚也希望延长开会时间,Tina Webb准时开会、结束的做法令Monsieur Leroi颇感失望。美国人对时间有独特的价值观:时间就是金钱。这体现在很多词汇的使用搭配方面, 如: time is on, spend time, waste time, borrow time等,时间编织着美国人的生活网络。 5.礼貌心理差异 人都有两种心理需求,一个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或积极“面子”,另一个则是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自由的消极“面子”(Brown & Levin)。西方有士绅社会的传统,重视礼节,同时追求个性和独立的个人空间,总体上他们更在意消极“面子”的心理需求,为听话人留下选择余地,避免强加意味,同时确保自己的话不会招至反感(Fukushima, 2000)。如当英美人在谈判中说:It’s been interesting to talk with you.不要觉得对方认为和你谈话有趣而滔滔不绝,因为对方是在暗示“我们今天是不是先谈到这儿”,这也是西方人彬彬有礼的表现,那样说更多是出于礼貌而非恭维我们而已。日本人也会常在和朋友分别时欢迎朋友到他们家里,但外国朋友若真的在没有事先通知情况下拜访则会让对方感到吃惊,因为他们的邀请是客套地表示好客而已;当然他们是欢迎朋友的,只是要提前告诉使他们有所准备。 三、结语 国际商务中交际失败多数是因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文化因素在词汇、话语结构、言语行为等层面的不同引起,因此国际商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外语运用能力,而且还必须了解和熟悉目标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普遍的商业价值观等;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包括语言知识也要包括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的掌握,强化文化教学,从整体上优化商务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其他手段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许果梅林: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词汇中的表现[J].1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3)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约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 张为:浅析跨文化商业交际差异[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卫霖: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语言文化差异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第2篇

 

关键词: 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 文化差异渗透 培养模式

 

一、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商务英语 

1.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指运用语言于交际的能力。1972年美国的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Dell Hymen)提出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这一概念。他认为在实际交际中, 说话人和听话人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远远超过语法能力,即 “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1980年加拿大学者卡纳尔(Canale)与斯温(Swain)归纳出其四个组成部分:即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与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巴克曼Lyle•F•Bachman(1990)提出外语能力主要由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机制,以及情景语境组成。被称为“语言测试史上的里程碑”。 

2.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跨文化语境中能产生有效跨文化交际结果的能力(Carley H.Dodd,1998,P4)。可见,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两个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除了包括交际能力中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包括跨文化交际中个人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 

作为初级目标, 交际能力以目的语文化为核心来提高目的语交流的能力。只有拥有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特别提出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既有专业英语基础又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外经贸、外事类复合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存的今天, 如何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3.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 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 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 运用语用策略, 以书面或日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 

目前,商务英语被认为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作为它专门用途英语( 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内容除基本语言知识外,还涉及贸易、财会、经济、管理、法律等诸多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作为在商务活动中所应用的英语,商务英语也会受特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 学习商务英语的目的成为在国际背景下从事商务活动的人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奠定商务活动成功的基础。 

二、 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英语中的体现 

Hymes将交际能力视为文化能力的一部分。Burns 也提出, “交际能力应当结合文化语境来探讨, 因为语言的运用归根结底是与特定文化相关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成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的必要前提,有效交际是达成的交易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而尊重文化差异是进行有效的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可是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民族的显著特征,并在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有所表现。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来介绍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中的渗透现象,包括思维方式层面,价值观层面、语言层面、非言语层面四个层面。 

1.思维方式层面 

受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影响,不同社会文化结构下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 如就东西方文化而言, 两者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1] [2] [3] [4] 

首先,东方文化重演绎推理, 而西方文化重归纳推理;东方文化偏好综合思维,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西方文化偏好分析思维, 即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方面。在商务活动中,东方人一般注重“先谈原则, 后谈细节”。西方文化不同, 尤其是美国人, 习惯从具体事物入手,认为细节才是问题的本质, 在他们的合同中, 各项条款的认定也比东方人细致明确。 

其次, 东方文化注重统一, 强调整体优先,西方文化注重对立,强调部分优先。例如中国和日本,往往对全部问题进行战略性的考虑,认为只要能建立起和谐的业务关系,细节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人采用的是顺序决策方法,先将大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他们习惯于解决一个条款推进一个条款,最后的协议就是将各个小协议综合起来。 

另外,东方文化中的思维法方式是以螺旋形对一个问题加以展开,尽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题。 英美文化则偏向线性思维,切入主题后就开门见山地先陈述中心思想。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中国人采用的是含蓄的表达方式,他们认为含蓄的表达方式优于直接的表达方式。 英美国人由于受线性思维和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最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具体胜过整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商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直接”和“简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价值观层面 

价值观是最深层次的文化,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必然会遭遇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 

首先,时间观念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时间观念很强,拥有“单一时间习惯(Mono-chronic time or M-time)”,以大部分的北美人、瑞士人、德国人及斯堪地那维亚人为典型。他们把时间区分为一个个小的单位,然后很关心准时性;倾向在一个时间点上,只专精一件事情。例如 “时间就是金钱”这一观念便是从美国推广而来。与此相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或是封建意识较为浓厚的国家里,人们持有“多重时间习惯(Polo-chronic time or P-time)”,P-time的特征是同时间内发生许多事情,并且“和人们之间有很大的牵连”。例如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的时间观念较弱,在他们看来时间是弹性的, 时间应当用来享用。中国和日本是多种时间利用方式的典型。中国人在使用时间上随意性灵活性强,在商务活动中,更注重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会把大量时间用在建立友谊增进了解上。日本人在谈判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时间不是最重要的;而在实施时,他们的行动却很迅速。与中国相同,日本也十分看重关系文化,赢取商业活动,喜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建立个人友谊。 

其次,是平等观念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利润分配,另一个是“权利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坚持平等主义价值观,认为买卖双方无论哪一方都要获得一定利润,因此在对利润的分配问题上相对更为公平。甚至,许多美国经理认为, 利润划分的公平性似乎比利润的多少更为重要。而东方人受等级意识的影响较深,卖方往往会顺从买方的需要和欲望, 对利润的分配较为有利于买方。此外,“权利差距”也是商务活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中国作为高权利差距国家,在商务谈判活动中的等级差距随处可见。上级的权威性受到极大尊崇,而下级经常依照上级的指示办事。等级分明,人们根据自己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面对需要超越自身权力而做出的决定,而向上报告等待指示时,这种高权利差距就造成了商务谈判效率低,时间长的缺点。而美国是低权利差距国家,每位商务谈判人员都被赋予了相应的权利,面对问题能当场做决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是谈判人员更具责任感。 

还有,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不同。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群体意识, 忠实于国家权力和集体的利益, 注重个人利益是私欲的表现; 而西方文化崇尚自我意识和个人奋斗, 如果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就等于人权的丧失。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中国人注重群体, 将自身看作是群体的一部分,服从群体的意志,为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个人选择,因此每个人的荣辱进退都跟这个群体密切相关。因此导致中国人依赖并习惯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所以, 责任意识不如西方强, 也缺乏独立个性和自决能力。而受个人主义影响,美国人认为, 人是独立的个体, 既有责任也有权利, 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 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达到既定的目标, 并且将使用权力和冒险视为好的品德。 

.语言层面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尤其要注意跨文化交际中本国和异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注意文化信息等值,防止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丢失与扭曲,要想方设法使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去除。

自从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对精通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沟通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务活动的语言工具—商务英语,已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商务英语涵盖了相关不同领域的专业英语,例如财经英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外贸英语、广告英语等等。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务英语的特点是它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它既有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语基本语法、句法结构和词汇,又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研究其语言现象,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以掌握其翻译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

世界各国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各国商人的相互商贸往来即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们在交流时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间的文化障碍,以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国经济、文化、军事等交往中,英语是首选语言。英语的词汇量丰富,它不断吸收各国语言词汇,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因此人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须特别关注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奈达博士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也说过:“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

上述这些权威的观点对目前商务英语翻译仍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国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文化因素,特别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具体到翻译就必须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

例如我国在评比企业的等级时不少企业为自己是“国家二级企业”而自豪,但有的广告却把“国家二级企业”译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语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标准的;劣质的)这里有“差的”含义,与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异,不如译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贴切些。

语义信息等值和风格信息对等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最起码的对等。在这基础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种文化信息,翻译人员必须尽可能把原文中的这种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译入语中体现出来,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与译入语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种深层次的对等。在具体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语言翻译转换过程中这种文化信息的扭曲、丢失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翻译:“我们希望产品的图案和色彩能照顾到欧洲人的心理。”有译者译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这句译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译者把“心理”译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因为在汉英词典中也是这么对应的。但通过细细推敲原文,我们会发现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种人的“偏爱”和“情趣”的含义,而“psychology”这个词则侧重于指“心理学”或“人的心理过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再比如:“本协议及附件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译者译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这里译者把“两种文字”译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讨,通过仔细分析原文,这里的“两种文字”应理解为“用两种文字写成的文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哪种“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译文似应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异和语义差异引起的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几种情况

世界各国每年至少有数万种商品被介绍到全球市场(其中多数被介绍到美欧市场),但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销路不佳,究其原因,盖因许多广告正文错误叠出,有拼写错误,也有句法错误,.还有用词错误及文化错误,出现“胡译”、“死译”等,所有这些错误都有损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销售,“国际营销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错误营销和广告战役中失败的废墟之上,他们中大多数失败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错误”。这些交流的错误和失败或者是由于忽视文化差异,或者是对文化差异的无知造成的,因此为避免这些差异引发的失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就要探究了解这些差异的起因,力争在翻译时尽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译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语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为原料 酿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没有添加某种水果的名称,则专门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译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体的酒,用dry(干)显然是矛盾的。其实在英语中,dry还可以解释“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汉译应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应译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有人把它翻译为“FourAsian Dragons”这样翻译似乎不妥.虽然在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汉语成语中常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来表达正面的含义,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帝被视作“真龙天子”,但是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却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在中世纪,“龙”( dragon)被视作罪恶的象征,圣经中恶魔撒旦被认为是“下he great dragon",这样,我们在翻译亚洲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这四个在上世纪七、八+年代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和地区时,似应译成“Four Asian Tigers”较为妥当。

上述错误之所以出现盖因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或无视所导致,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似应从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异,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颜色的文化差异等处引起重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时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译到译入语中,等值的标准有时也较难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异会引起以下几种不对应的情形: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见或不被重视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发明并推出的新药层出不穷,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国药学界也无相应的中文产品和术语,于是只能采用音译法来分别译成“盘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又如国人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会从这一品牌联想到吉祥与胜利,但中国人却不会有这样的联想,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如果我们把其音译为“娜基”,在国人的心目中也不会有什么联想,但译成“耐克”就大不一样了,人们穿鞋子总喜欢它能结实耐穿,取名“耐克”会使人产生一种联想,即这种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难,克敌制胜”的意思,这是翻译人员在翻译时根据其音节和鞋类产品应该具有的特点而独具匠心的一种译法,但也不得不承认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现象,因为原商标“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想起了Nike女神,同样汉语中的“鸳鸯”常被用来指代夫妇,但译成“mandarin duck”则不会使洋人产生类似的联想。

2原语文化在语言中有明确的指代,而译入语则须另行处理

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六六大顺,八一八(发一发),但在英语中666却是魔鬼的象征,“八”也不具有发(财)的内涵,而西方人看中的却是“7”这个数字,比如有一种碳酸饮料叫“seven-up",在译成中文时似不应译成“七上”,因为这会使人联想起汉语中的成语“七上八下”,于是把它译为“七喜”则较为合适.

又如国产“雄鸡牌闹钟”原译为“Golden cock alarm clock",“雄鸡”在我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一唱雄鸡天下白”,以“雄鸡”作为闹钟的商标比喻闹钟早上像雄鸡一样唤醒沉睡的人们。但在英语中cock也可以指男人的性器官,cock up在英国理语中则有“一团槽糕”的意思。这种效果恐怕是生产厂商和出口商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把其改为“金鸡牌”闹钟,译为"Golden rooster”则会使中国消费者和国外客户都能获得类似的美感。

3.原语和译入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是由字面意思完全不同的词语取代

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在其撰写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这本着作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在书中他还指出“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他的观点对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原文与译文语义信息的对等语义信息是基础,没有语义信息就不会有风格信息或文化信息。因为风格信息和文化信息必须通过语言的的基本含义体现出来。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假使语言没有传递信息,风格信息和文化信息也就谈不上了。一般来说风格和文化都是通过语义信息所反映出来的。语义信息包括表层语义信息(surface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和深层语义信息(deep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表层语义信息一般是指话语或语篇的字面意思。例如英语中的“dry goods”应和汉语的“纺织品”(textile)对应,而不能译成“千货”,“干货”则应译成 "dry grocery"。

又比如中国人历来推荐“东风”,古人诗句中有“东风送暖”字样,诸葛亮借的是“东风”,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是“东风”牌汽车,而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西风”( zephyr )是温暖和煦的,这是因为大西洋在英国的西边,西风从大西洋上吹来,在英国有一首专门颂扬西风的诗歌《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It’ 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译成:“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由于英语中西风含有特殊的文化信息,我们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在商标上就应考虑入乡随俗。

三、如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进行文化信息的调整

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作为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便应了解这些差异的存在,通过适当的翻译达到文化信息灵活等值,要做到这一条,就必须在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当中找一个切合点,就要把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比对,具体体现在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对文化上的差异进行适度调整,以实现文化信息上的对等,上文提到的把“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 Asian Tiger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化信息传递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对等。对下列这些情况,文化上的差异似应作出调整,A:原文指称对象有可能引起读者的曲解。日:原文指称对象乍一看好像毫无意义,C:译入语出现“语义过载”现象使读者不易理解,指称对象是词语句子及文章反映出的客观世界:英语和中文译文所指事物往往类似,反映出客观外界的相同事物或相同现象,体现出相同的语言功能,然而,东西方人有着不同的人文,地理,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差异肯定存在,从而使文化翻译的可译性产生一定的障碍,语言文化的这种特殊性使得中文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只能找到部分的对应语,有时根本就找不到对应语,反之亦然,例如“五保户”,“五七干校”等中文词语在英语中存在“意义空缺”,故其文化负载沉重,翻译时必须进行文化信息调整,通常翻译界对汉英词语指称意义的翻译一般采用四种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译与意译结合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指的是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词语的指称意义,由汉语直译成英语的例子有: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铁饭碗(Iron Rice Bowl)、纸老虎(paper tigers)、丢脸(to lose face)等等。由英语直译成汉语的例子有:iron curtain(铁幕)、chain reactions (连锁反应)等等,有时为了保持原文符号意义的完整传递,可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例如:“拳头产品”( fist products),有学者认为,如果把它翻译成“competitive produc ts"、"quality products”或“key products”恐不能充分表达原文含义,如直译成“first products”又担心外国人看不懂,于是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比如‘·拳头产品”直译成“a fist product",然后再加注“a fist product, literally, like a clenched fist, used to refer to the product which is excellent and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among similar products(拳头产品,字面上的意思是像握紧的拳头,用来指过硬而又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直译加注,即对词语的指称意译做了清晰的说明,又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传递了近似的语言文化信息。

2.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翻译人员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力争译文与原文的大意相符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一种方法。由于地理、风俗、历史等差异、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直译有时晦涩难懂,有时会引起歧义,有时则不能充分传达原文的神韵,由此我们只能采取意译,意译保留了原文的特点和形式,一般来说意译可有两种形式:直接意译和转换意译,直接意译是指将源语言在词典中的意思译为目的语。例如:talk shop all the time(三句话不离本行),a land of honey and milk(鱼米之乡),四川成都的“紫薇酒店”译成英语为“户RIME HOTEL",紫微星在中国星相学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语PRIME含有“首位的、首要的、最好的、第一流的”意思,因此这可看作是成功采用意译法的典范。

转换意译是指翻译人员不按词典中词汇的解释释义来翻译源语言,而是在了解了该商品的特点并考虑到本国消费者消费心理习惯后采用另一个译名来取代原名原意,使其与商品的特点有关联,例如:Walkman(随身听),safeguard(“舒肤佳”香皂)、Whisper(护舒宝)、Coca-cola“可口可乐”饮料),Benz(“奔驰”轿车),这种译法如使用得好,可以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产品的特点及性能,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音译法

音译法指的是用音位为单位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言的发音以便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以突出l}文主要语言功能的一种翻译方法,常见的有“humor(幽默)、logic(逻辑)、sofa(沙发)、nylon(尼龙)、sonar(声纳)、whisky(威士忌)、Sony(索尼)、Casio(卡西欧)等等。

音译法看似简单,却也有很多讲究,翻译人员在下笔之前似应反复斟酌比较,比如“Benz“奔驰”轿车)本来是译成“本茨”的但后来采用谐音联想法,译成“奔驰”显然要比“本茨”好得多。

音译商标也须有一定的技巧,其原则是尽量简短,省去某些非重读音节,比如将“Rolls-Royce”译成“劳斯莱斯”,而不是译成“罗尔斯.罗迈斯”。

如果是中文商标译成英语,有两种情况:一是谐音造词,二是按照汉语拼音,这里须注意如用汉语拼音做商标,最好事先查一下英汉词典,看看英语中是否有与该拼音一模一样的词、如有,应该搞清它的词义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与该商品是否适宜?例如,我国曾有一种“芳芳”牌的化妆品系列被译成“Fang Fang",但“Fang”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意思却是(“毒蛇的“)毒牙、(“犬、狼等的”)尖牙。

4.音译和意译结合法

音译和意译结合指的是在英译.中保留原文的发音同时又体现出原文的指称意思,是一种兼顾音译和意译、谐音又谐意的方法。例如“X-ray”译成中文是“爱克斯光”,“爱克斯”是字母X的音译,“光”是ray的意译,又如“Cambridge”译成“剑桥”,"Uncle Sam"(山姆大叔”,指芙国政府或美国人),New Delhi(新德里,印度的首都),ice-cream(冰淇淋)等等。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第4篇

工学结合 跨文化商务交际 能力培养

一、引言

高职英语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商务英语教育新模式,建设商务英语教育课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辑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9)中强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和实践教学。进入到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要求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要具备“语言+职业能力”。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已经被视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来培养。但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很多教师仍存在误区和疑问。

(1)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跨文化商务教学等同于普通英语专业的跨文化商务教学,忽视了高职商务专业特点。

(2)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涉及的跨文化只限于目的语文化,忽视学生将来的就业实际情况。

(3)将跨文化商务沟通内容简单等同于目的语国家概况和其他普通文化,忽视世界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

此次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常见商务沟通的能力,即英语语言的职场运用能力。通过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种常见操作案例分析和讨论,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的指导下,将英语运用于不同的商务操作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上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

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培养的语言学理论

1.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交际教学

交际教学法的理论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成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2.跨文化商务沟通理论

跨文化商务沟通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人之间的交流,由跨文化问题、沟通和商务三个变量组合而成,商务作为单一的变量,是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而跨文化交际却把商务当作例子进行研究。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从培养有效跨文化商务英语交际人才出发,依据当今所盛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新模式的内涵,通过明确功能定位、创新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营造职场环境和进行有效商务交际等方法,对2010级和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216名学生进行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其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模拟商务情境,结合案例教学

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分成小组,组成具有代表性文化的跨国公司,并担任公司职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公司组成人员要在案例提供的背景材料基础上解决案例中提到的问题。在真实的商务情景中,各个公司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案例分析讨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案例展示

各公司做好课前的案例准备工作。授课中,由各公司负责人轮流组织讨论。在讨论中,组员可提出建议,各公司可以提出异议,并可把这些建议、异议在黑板上或用投影表现出来。学生描述要清楚、简洁和连贯,不要用长句。然后,各公司开始准备他们的小组讨论报告。

(2)做讨论报告

各公司报告讨论结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每个公司一一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同时,学生要详细地做笔记,为下一步公司讨论做好准备;还要把本公司考虑不周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个阶段是交流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让各职员平等地分享公司的报告时间,共同参与。

(3)班级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综合各个公司的讨论情况,写出问题解决的详细报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交际能力。

2.开展模拟商业计划书的制作和竞赛评比

为了贯彻落实2012年大连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以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为载体,深化‘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精神,国际商务语言系举办了“秀口语技能,展职业风采”为主题的英语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在比赛中需要提交模拟商业计划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公司展示。

通过此次比赛,提高了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常见商务沟通的能力,即英语语言的职场运用能力。通过在商务情境中,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的指导下,将英语运用于不同的商务操作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实现教学上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可以利用多样的学习材料,通过模块建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例如,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课上,对Entertaining Your Clients一课的讲解,我先组织学生看一段有关如何维系业务关系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at people will probably become the clients of your company/enterprise?What preparatory work should be made before entertaining clients?What do you care most when choosing a restaurant to entertain your valuable clients?接着用PPT展示了几种维系业务关系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对其中的方法进行讨论,并且在各个模拟公司中进行演练,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从语音语调、内容设计、体态表情、语言得体和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互评,教师点评,实现多元评估,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研究填补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改革空白,具有现实可行性。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始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传授应平行展开。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学习是一个知识增长和素质提高的长期过程。在此,笔者希望和各位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同仁共同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王宪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4,(6).

[4]吴柏祥.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与教学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第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交际 跨文化 语用失误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近年来,随着商务活动的日趋频繁,跨文化语用失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语言教师的重视。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为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大部分关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都是在他的研究成果之上进行的。其他学者以Thomas的理论为基础,对语用失误分别进行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分析了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方面的汉英差异,指出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包括文化差异,文化迁移,母语迁移,违反语用规约,语言语用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的缺乏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其研究为其他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研究商务英语交际中跨文化语用失误的重要意义

研究跨文化语用失误对于顺利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和商务英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需要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国际商务人才。国际商务人才的特点是具有扎实的商务英语功底,熟悉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种理解文化差异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跨文化语用能力。研究跨文化语用失误有利于指导商务人员跨越文化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规范,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际冲突、误解和分歧,发现交际故障之所在并知道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实现商务合作的目的。另一方面,商务英语的最大特点就是交际性和实用性。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教师只重视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导入和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使语言与文化脱节。为适应入世后中国商务活动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跨文化语用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十分必要。研究跨文化语用失误有利于推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发展,将有关言语行为中的跨文化语用内容增加到商务英语教学大纲中,在教学中将语言与文化相融合,以培养既懂得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三、商务英语交际中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分析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第6篇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319-02

引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使各国人民间的往来日益频繁。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在世界经济中所起作用的增大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都使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趋频繁。为了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商务交往,中国急需提高商务领域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旨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教育而言,如何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受到外语教育领域的重视。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第4条教学原则中就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也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不论是英语专业教学还是大学英语教学,除了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交际作为一个语言和非语言的使用过程涉及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认知和感知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跨文化交际简单来说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相互交流。由于文化和交际本身就是两个内容丰富的概念,所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文化分析的层面、跨文化交际过程、不同文化的对比研究、非言语交际和跨文化调适等。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跨文化交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及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Rub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具备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某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Rogers提出了“三大交际原则”:学会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事物;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感受事物;学会从对方的角度了解世界。这三大交际原则的实质反映在商务交流中就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包括:信息获取的技能与策略;处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者应具备的自我素质调节,对文化差异高度敏感,对商务规则运用自如;语言得体性的正确选择,对非语言行为有高度的意识性;对交际文化取向、价值观念、世界观、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二、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国家对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全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旨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既具备丰富的商务知识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的人才。但是由于商务英语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不足,阻碍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商务英语方向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商务英语还需继续完善。目前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受传统的“英语+商务知识”培养模式的影响,主要以商务理论和语言知识类的课程为主,文化方面的课程较少,影响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过度重视语言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渗透。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与英语和商务知识并没有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了文化教学对学生掌握语言和商务知识的重要促进作用。大量的商务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不仅使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消化吸收它们上,也极易导致教师的教学重点向专业知识偏移。教师在课堂上只教授与课本中某些篇章或词汇相关的浅显的文化知识作为背景知识的补充,完全忽略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教学手段较单一,相关课外活动较少。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仍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方法。供学生参与、切身感受、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和课外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差。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国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商务英语作为实践性强的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中除了语言、商务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士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结合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商务英语课程中除了商务语言和商务知识类的课程,还应适当增加中外文化类课程作为选修课,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要从对比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特别是这些差异对国际商业文化和商务行为的影响,为学生今后的跨文化实践打下文化知识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教师应做到精通“双语言”、“双文化”,熟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去参加相关的讲座、培训等进修项目,深入了解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3.改进教学方法。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具体来说,可以利用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并归纳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文化气氛,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通过主题演讲、影音材料、邀请国外专家讲座等方法对外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Larry Samovar、Richard Porter和Lisa Stefani主张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学以致用,认为学习者应该学习那些能帮助他们应付各种场合、各类人际关系的技能。实践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商务技能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涵多种因素,除了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一些适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间交际的习惯和技巧。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创造条件,组织安排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如各类国际交易会、国际博览会、国际展销会、国际研讨会及其他涉外活动,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亲身观察和体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敏感性,学习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创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考试制度,创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习的重点从死记硬背语言知识和商务理论及文化知识以通过笔试考试转移到在各种课堂和课后活动中提高自己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来。

结束语

就业市场对人才国际化要求的不断更新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实践来看,注重文化差异,合理解决文化冲突是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成功,除了要求商务工作者具备必备的商务技能外,还应该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具有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处理商务的综合能力。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但要注重英语语言的培训,更要注重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这既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G]//In Pride,J.B.& J.Holmes (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269-293.

[2] Richards,J.C.& T.S.Rodger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Ruben,B.D.1976.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1,334-354.

[4] Samovar,L.A.,Porter,R.E.& Stefani,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

search Press.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第7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商务活动 商务文化 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并成功加入wto,英语学习已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商务英语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中较为热门的专业方向,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语言与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使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应定位在对学生语言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以提高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熟悉国际事务、懂得并遵守国际惯例和国际礼仪,具备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

1、跨越文化界沟

1.1 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各国各民族文化都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积淀,它们的形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并带有各自民族的特点,是一种人们共享的社会模式。但是,每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完善与发展的问题,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吸收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阐述文化,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可以折射出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顾嘉祖认为: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反映着文化的内涵、价值和精华。[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核心因素,商务活动是离不开语言交流的,语言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中西方文化交际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差异。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差异,任何跨文化交际都不能只从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理解语言差异,而应兼及文化差异。随着商业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样性在商务活动中与日俱增,国际市场体现了文化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对要开拓国际市场者来说,必须重视合作管理工作中异文化语言的学习和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

1.2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2] 这个看似简单的定义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是文化和交际两个基本概念本身内容丰富;其次是文化几乎渗透到人们生存环境的各个层面,交际作为一个语言和非语言使用过程涉及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认识和感知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跨文化交际作为两者的结合所研究的内容也就更为丰富。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任何希望参加国际事务、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国家、民族和机构都无法回避这一时代所提出的挑战。”[3]跨文化交际可以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其内容也可以涉及政策、政治观点、价值观、风俗习惯、礼貌、称谓等方面。

1.3 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4]由于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超越本族语与非本族语之间相应的具体文化的约束,了解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进行跨文化学习与对比时能更准确、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跨越文化界沟,开拓视野,建立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

2.1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是国际商务的通用语言,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商务人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方法,又要注重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不仅应包括语言教学,而且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既得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还要通晓商务文化及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2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的导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涵盖了所有学科,孤立地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而商务英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语言与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的导入是密切相关的,是在了解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思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

商务文化是蕴涵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中,商务文化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来,但商务文化并不涉及社会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它只包含对商务交易有用的部分。[5] 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并对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这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基本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这样既做到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使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也全面了解外国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即可使文化的教学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应用及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也可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的目的--跨文化交际,从而使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不致于脱节,这是商务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3、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1 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商务英语是用于商务交际的一种文体,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成为从事国际商务领域的相关工作,与外商打交道,开展商务活动的现代企业人,这就使得商务英语教学具有"跨文化"性质。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按照英语语言文化的要求进行商务交际交往,也就是学会英语换位思考。经验表明,我们应结合语境,恰当地谴词造句,尽量避免因受汉语干扰而误用与当时情景不符的表达方式。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促进跨文化交流。”[6]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现代企业人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鉴于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3.2 商务英语学习过程转变成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适应全球化形势新变化的挑战,借鉴“美国21世纪的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一下即为5个以c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如果把这些目标说得再具体一些,那就是:运用外语交际、体认多元文化、贯连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性、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这5c的目标都体现了文化理解的重要性。”[7]所以,教师在做文化导入之前,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真应对学生存在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想象力、判断批判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有所欠缺;文明礼仪修养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文明修养有所缺失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系统的学习语言外,还必须有机会的接触该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本民族文化至上"的观念,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能力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帮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

3.3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不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唯一途径,但商务英语教学完全可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

3.3.1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这是在教学中进行随文解说,注意寓教于乐的文化导入,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商务英语教学中,也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加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注重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3.3.2 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既要培养出会用外语表达外国的事物文化的学生,也应会用外语来表达我国的事物、文化,向外国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以达到在对外交流中的平衡发展的学生。所以,通过以内容为基础的商务英语学习,交际文化的传授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加深其对

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3.3 了解多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由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在理论和认识上的局限,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人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把精力过多地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而对文化问题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对中西文化在传统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缺乏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经过多渠道商务英语的视听接触,可以接收大量的商务英语题材的材料,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商务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加深对于商务文化的敏感性,培养积极的商务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3.4 文化教学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跨越文化障碍。这是由于在与英语国家的商务交际过程中,却因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了解,经常下意识地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来进行交际活动,频频出现语用错误,或是误解和冲突常常发生,使得人们对跨文化交际时常感到不安,在商务交际中语无伦次,局促不安,束手无策,或尽可能回避,因此失去体验跨文化交际实践过程的机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员身临其境,有时甚至有意让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谈判。这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能够使学生跨越文化障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并增加对跨文化差异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培养商务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并成功加入wto,面临着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时代,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国际通用型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按商务英语专业特点设置跨文化教学课程及科目,使教学能更好的渗透文化知识,符合与时俱进的时展要求,最终实现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p66

[4]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顾曰国, 《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 李太志,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4:p70

跨文化商务交际论文第8篇

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跨文化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行研究,揭示了目前本科学生在提高跨文化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如何因地制宜的提高跨文化能力:(1)优化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跨文化意识;(4)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跨文化能力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只培养精通某一专业的单一式精英教育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而具备一定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传授科学文化技能使学生尽快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将所学知识快速转化为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这就要求各高校各学科立足校情,探索出一条适合的道路,为培养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做贡献。商务英语专业以其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的特点在众多专业中显得尤为特别,为了增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商务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能力和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只有开创出实用性强、理念新颖的特色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才能有所提升,进而培养出兼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现状

商务英语专业兼具文科和理科思维,更是具备了复合应用型专业的特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在市场上较其他专业更受欢迎和肯定。但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成功、是否具有潜力,市场肯定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现在越来越多本科院校过于急功近利,而忽略了一个适合校情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一定的历史沉淀,突出特色,重点创新。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弱化了跨文化能力在商务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投入等方面都存在失衡的现象,过于强调英语课程或商务知识;二是主要课程比例不合理,或是在英语课程中附加一些商务课程或是在商务课程中增添一些非系统化的英语课程,这都违背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本科人才的初衷;三是忽视实践课程的教学,偏重理论课程的教学,不经过实操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会缺乏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了避免这些误区继续横行,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已刻不容缓,这也正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尽管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ICC)的要素(compo-nents)界定角度和研究侧重各异,但Byram提出的欧盟模式获得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认可且影响力巨大。他将跨文化能力分为知识(包括本国文化知识和他国文化知识,如社会政治、宗教、历史和地理、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生活习俗与价值观等)、技能(包括跨文化交流技能和跨文化认知技能)、态度(包括尊重、开放性、好奇心、乐观接受和包容等)和意识(包括批判性文化意识、自我意识、社会语言学意识等)四个维度。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跨文化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英语基础和综合素质较为参差;(2)对于跨文化知识知之甚少,不求甚解;(3)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较难以英语的思维模式进行语言活动;(4)当前,商务英语专业要开展全面多样化的跨文化课程有困难。

三、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对策

通过分析研究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提高跨文化能力方面的几个突出问题,说明他们在特定跨文化环境下不能有效、得体地完成交际活动。而这与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因此,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便成为了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优化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来说,跨文化知识的习得主要来自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和课后的相关教材阅读,因此,学校应立足校情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不盲目跟风其他学校,优化课程设置。在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的同时,应鼓励学院教师开设多元化的英语文化选修课程,如英美报刊选读、词源学、西方宗教等。此外,应根据学生需求和水平精心挑选具有系统性跨文化知识的教材,建议选用外文原版教材。虽然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能让学生在目标语境下学习外国文化,逐渐熟悉和了解地道英语和富有魅力的文化知识。教师可出台学生必读书目,鼓励学生阅读中英文经典名著并组织开展对经典著作的讨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对比中西方作品,进而延伸至跨文化的高度与深度。交流都是双向的,但不少语言专业学生会出现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不了解和不认同的情况,无法对中国文化进行具有表现力的传达,因而也会引起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建议学校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语文课、在校内开展多样化的中国文化学习活动,如邀请名师进行中国文化系列专题讲座,强调母语在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失性。强调只有不断积累本国文化知识,提高用英语诠释中国文化的能力,才能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较顺利的完成跨文化交际。

(二)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跨文化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授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创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讲授为主,辅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中西文化对比等以任务为中心的各种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跨文化知识和交流技能的效率。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学习的热情。应努力把商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成为一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专业技术过硬、组成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高素质教育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终生学习和发展的观念,乐于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优化教育理念,增加与国内外其他教师的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需求将中青年骨干教师分批次送往国外交流学习,或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教师送到企业实习,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有效提高教师贯通中西文化的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敏锐洞察力。只有教师队伍自身的跨文化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才能在帮助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上取得进步和成就。

(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跨文化意识

具备较强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其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相对开放,更易接受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沟通中言语得体、方式得当,使得交流更具理解性和接受性。这正符合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型人才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语言输入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如,讲解课本知识时可适当引入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和概念,增加学习趣味,弥补学生在跨文化知识上的空白,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的孪生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不可或缺性。因此,在鼓励学生广泛了解目标语风俗文化和历史传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掌握跨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强化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文化移情能力(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摆脱自身原有文化的积淀和约束,将自己置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在主动的对话和平等的欣赏中达到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的目的)和文化差异敏感度的能力。

(四)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衡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效的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显著,更能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应更注重传授学习方式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率有目的地开展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强调课堂上的时间有限,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喜好,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文化知识和交流技能储备。如,有学生喜欢看美剧,可建议学生通过美剧看美国社会文化,留心观察和记录电视剧中的蛛丝马迹。只要有自主学习的积累和潜移默化,学生就能主动将课后自主学习到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交流技能融入到课堂上的语言和商务知识学习中,取得跨文化能力、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三丰收的成果。

四、结语

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学校和社会对本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具备国际化特征的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来说,无论是受到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还是自身对于提高能力水平的需求,不断丰富跨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摆正跨文化态度、提高跨文化技能,已刻不容缓。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学生们的跨文化能力亟待提高,对于跨文化能力的认识也有待深化。如今,各高校面临一系列改革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以此为契机,针对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各校校情和学生基本情况为基础,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创新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而只有逐渐探索出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学模式,着重进行跨文化知识的积累,注重主观文化层面的训练以及培养跨文化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对跨文化知识、意识、态度和技能进行反复体验和思考,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才能更上一层楼,从而实现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目标。

作者:曾靓 段红鹰 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1-25.

[2]陈准民,王立非.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32-36.

[7]尹小芳.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中国式英语[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1):58.

[8]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许力生,吴丽萍.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习得问题的反思[J].中国外语,2006(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