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试剂论文

化学试剂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7 16:41:03

化学试剂论文

化学试剂论文第1篇

菲林试验是有机化学中一个著名的试验。菲林试验确立于1848年,然而在国内外有机化学教科书和其他文献上,关于菲林试验对醛酮鉴别的适用性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菲林试剂与醛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与酮不反应。菲林试剂可以鉴别醛与酮;菲林试剂与脂肪醛反应,与芳香醛不反应,与酮不反应。菲林试剂可以鉴别脂肪醛与芳香醛及酮;只说水溶性的脂肪醛能还原菲林试剂;说法不明确。“典型的脂肪醛起反应”,“有些芳香醛不反应”;美国《化学教育》杂志1960年第4期RalphDaniels等人将有关反应分为三类:第一,生成无色溶液,同时有黄色到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属于这一类的化合物有葡萄糖和其它还原糖、α-羟基己二醛、乙二醛和丙酮。第二,发生复杂的变化,生成红色或深棕色胶粘的沉淀。上层液体可以是蓝、绿、棕、黄或橙色。沉淀不是氧化亚铜。属于这一类的化合物有:乙醛、巴豆醛(2-丁烯醛)、肉桂醛、3-羟基丁醛。第三,试剂的蓝色溶液保持不变,有或没有不互溶的有机层。属于这一类的化合物有苯甲醛、一般芳香醛、异丁醛和丙酮。鉴于这种情况,给有机化学教学带来不小困难,而且教学实验中也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有不符的地方。我们用在水中溶解性不同的18种醛和6种酮反复进行了多次菲林试验。

1实验方法

1.1菲林试剂的配制菲林试剂Ⅰ:溶解34.6g五水硫酸铜晶体于足量蒸馏水中,然后稀释至500ml。菲林试剂Ⅱ:溶解173g结晶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及50gNaOH于足量蒸馏水中,然后稀释至500ml。

1.2实验方法在试管中加入1ml菲林试剂Ⅰ和1ml菲林试剂Ⅱ,摇动,使混合均匀,微火加热至沸腾,移离火源,加入样品(液体样品0.1ml~0.15ml,相当于2滴~3滴;固体样品则加0.1g,研细后加入),充分振荡,置于沸腾水浴中加热3min。析出暗红色结晶性粉末状沉淀者表明为阳性反应。如沉淀物外观为暗红色或深棕色树脂状,可倾去溶液,用乙醇处理沉淀一、二次(每次约1ml),此时如果析出暗红色结晶性粉末状沉淀,亦表明为阳性反应。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2结果及讨论

实验结果见下表1和表2。

表118种醛与菲林试剂的反应情况(略)

注:“+”表示反应;“-”表示不反应;按《海氏有机化学辞典》正丁醛为非水溶性,异丁醛为水溶性。

从表1可以看出:水溶性醛类都可与菲林试剂起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非水溶性醛类与菲林试剂不起反应。乙醛、巴豆醛在菲林试剂中置沸水浴上加热,的确如Daniels等人所说,常产生红色或深棕色胶粘的树脂状沉淀物,但并非没有氧化亚铜沉淀。实际上,试管底部沉淀下来的氧化亚铜的量相当明显,虽然两者颜色酷似,但树脂状物为块状,而氧化亚铜为结晶性粉末状,摇动试管,可看到结晶性粉末状的Cu2O散开。如果按本文所述的用乙醇处理,树脂状物可溶解,而Cu2O不溶于乙醇。暗红色结晶性粉末用水洗涤后便清晰可见。将之于显微镜下观察(10×40),并与用葡萄糖生成的Cu2O晶体作比较,可以看出:乙醛、巴豆醛所生成的暗红色结晶性沉淀与葡萄糖生成的Cu2O晶形是一样的。由此可见,乙醛、巴豆醛与菲林试剂能起反应。需要指出的是,乙醛、巴豆醛与菲林试剂反应生成的Cu2O与树脂状物的相对量与实验条件关系很大。如果进行菲林实验时,不是把盛混合物的试管直接置入沸水中加热,而是先置于冷水或温水中慢慢升温到沸腾,则生成大量树脂状物质。如果升温时间足够长,几乎可以全部生成树脂状沉淀物。因此,严格按照实验条件是非常必要的。肉桂醛与菲林试剂于沸水中加热3min没有沉淀析出,也没有树脂状物质。肉桂醛有机层浮于菲林试剂溶液表面,剧烈振摇,也无树脂状物质生成。肉桂醛与菲林试剂充分混合后,溶液出现微绿色,并非反应迹象,而是肉桂醛的黄色与菲林试剂的蓝色按照“三原颜色”原理形成绿色。将苯甲醛与肉桂醛延长在沸水浴上加热的时间,发现苯甲醛、肉桂醛与菲林试剂的反应惰性。从两者水溶度及结构分析,两者都是非水溶性化合物,结构上都无羟醛缩合的必要结构,在菲林试剂中确无树脂化的可能。异丁醛与菲林试剂反应时生成暗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也与Daniels结论不一。甲醛与菲林试剂反应,不仅能生成Cu2O沉淀,有时还能形成铜镜。这是因为甲醛被菲林试剂氧化成甲酸的同时,生成的Cu2O沉淀继续被还原成Cu。这与加入甲醛的量有关,也与试管的洁净程度有关。糠醛在菲林试液中全部溶完,加热1min就可产生大量的Cu2O沉淀,反应迅速,结果明显。菲林试验的沸水浴中加热时间,通常文献记载,加热3min~5min。本实验采用加热3min。出现沉淀的时间先后不一,没有一个明显的可作鉴别的时间界限。

表26种酮与菲林试剂的反应情况(略)

从表2可以看出:酮类都不与菲林试剂反应,这一结果与文献记载一致。

4结论

4.1水溶性醛类与菲林试剂起反应在所试验的18种醛中,水溶性醛类(不仅是水溶性的脂肪醛,还有水溶性的糠醛)与菲林试剂起反应,一般2min~3min即可形成沉淀;非水溶性的醛类与菲林试剂不起反应(不论是脂肪醛还是芳香醛);酮类与菲林试剂不起反应。

4.2进行菲林试验时要注意菲林试剂溶液要先用微火加热至沸后加入样品,样品加入后要立即充分振荡混合并立即置于沸水中加热;沸水浴加热的时间严格控制为3分钟。

参考文献:

[1]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天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3]邢其毅.有机化学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4]吉林师范大学等五院校.有机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化学试剂论文第2篇

方法:依据NCCLS颁布的EP15-A文件即《用户对精密度和准确度性能的核实实验-批准指南》对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肿瘤混合试剂进行精密度、正确度的核实实验,同时用新试剂与混合试剂分别检测5份血清标本的AFP、CEA、CA199、CA153、CA125,并计算其相对偏倚。

结果:混合试剂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53、CA125批内、批间精密度均与厂家声明一致,混合试剂检测卫生部临检中心肿瘤室间质评质控物的AFP、CEA、CA199、CA153、CA125,结果均在室间质评允许范围内,用混合试剂与新试剂分别检测5份血清的AFP、CEA、CA199、CA153、CA125,其结果的相对偏倚均小于10%。

结论: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肿瘤混合试剂的精密度、正确度均达到相关的检测质量要求,混合的肿瘤试剂盒可以应用于日常检验工作,从而降低检验成本。

关键词: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性能验证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05-02

Cobas e601采用了电化学发光技术、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及二维条码技术,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检测范围宽、检测速度快、标记物稳定无污染,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1]但该仪器使用的试剂均为原装进口,故检测成本较高,实际工作中发现每盒试剂内的试剂量常常超出试剂盒规定检测数量所需的量,但同一检测系统设定多余的试剂量不能再继续检测,造成很大的浪费[2,3]。本实验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验证混合的剩余试剂的性能是否达到日常检验工作的要求,从而达到降低检测成本的目的。

1材料

1.1仪器。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由罗氏公司制造生产。

2方法

2.1质控检测。使用低值和高值共2个水平的质控品对e601进行质控监测,各浓度质控每次试验前检测一次,质控值处于规定的质控范围内方可进行以下测试。

2.2混合试剂精密度测定。参考EP15-A文件进行重复性试验,取厂家提供的AFP、CEA、CA199、CA153、CA125精密度声明附近的2个不同浓度水平的伯乐质控品,每天分析1个批次,每个浓度重复测定4次,连续5天,计算批内、批间均值及标准差。

2.3混合试剂正确度测定。

2.3.1混合试剂的正确度评价。参考EP15-A文件进行正确度评价试验,用AFP、CEA、CA199、CA153、CA125的混合试剂分布检测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肿瘤标志物室间能力比对试验质控物(批号201121-201125,201211-201215),根据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允许范围判断混合试剂的正确度情况。

3结果

3.2混合试剂正确度检测结果。

4讨论

对于一个新近研发的试剂或检验系统,生产商要对其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精密度、正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可检测范围,生物参考区间。其中,一般使用EP5-A2文件[4]对精密度进行评价,使用EP9-A2-IR文件[5]进行正确度的性能评价。而对于一个新引进的试剂或检验系统,实验室一般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其精密度和正确度进行核实验证,故本实验使用了EP15-A文件《用户对精密度和准确度性能的核实实验-批准指南》[6]对混合的原装试剂进行精密度和正确度的核实实验。由图1所得,实验结果显示混合的AFP、CEA、CA199、CA153、CA125试剂批内精密度试验的标准差均大于厂家声明的批内标准差,但均小于计算所得的厂家声明的批内标准差验证值,说明这些项目的批内标准差与厂家声明的批内标准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批内精密度验证通过。而混合的CEA及CA153试剂检测水平2质控品时,批间标准差小于厂家声明的批间标准差,而检测水平1质控品的批间标准差小于厂家声明的批间标准差验证值,其他几个肿瘤项目的混合试剂的批间标准差也小于厂家声明的批间标准差验证值,说明所有项目的混合试剂批间标准差与厂家声明的批间标准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批间精密度验证也通过。说明剩余试剂在混合后的稳定性能达到厂家声明的要求。由表2可知,使用混合的试剂盒检测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肿瘤标志物室间能力比对试验质控物的AFP、CEA、CA199、CA153、CA125,所得的结果均在室间质评允许范围之内,以上五个项目的混合试剂盒的正确度验证试验也是通过的。说明用混合试剂检测所得结果与其它实验室同类型系统所测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从而与其他不同实验室间的结果互认不会产生影响。通过以上的实验证明了混合试剂的精密度和正确度均满足日常检验的质量要求,性能稳定,准确可靠。而由表3可以知道,混合试剂和原装试剂检测患者的标本所产生的差异均在1/2EQA即10%以内,符合实验室设定的质量目标要求,说明用混合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标本所得的结果与用新试剂检测所得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不会对结果带来不良的影响,反而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检验成本,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对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肿瘤混合试剂性能的验证说明AFP、CEA、CA199、CA153、CA125的混合试剂盒检测结果是稳定可靠的。无论是与其他实验室还是与新试剂检测结果的比较都是具有可比性的。实验室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检测的成本,但笔者建议对于其他试剂盒如PCT、HBsAg、HIV、HCV等感染性标志物在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混合后在进行标本检测前一定要做相关的验证实验对其性能做出评估和确认后再应用于临床,防止引起不必要的误差或纠纷。

参考文献

[1]谭浩.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E170的应用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527-528

[2]谷秀娟,武青青,李芳琴等.罗氏2010电化学分析仪死腔量试剂回收利用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2009,1(7),59-60

[3]马红霞,曹伟娟,张雪梅等.罗氏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剩余试剂再利用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2012,7(3),206-209

[4]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quantative measurement methods;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CLSI document EP05-A2.Wayne,PA: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2004

化学试剂论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开放性试题 教学模式

开放性试题是指那种对问题情境、思维过程和结论无必然限制,能够反映出答题者知识整合、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试题。

(一)开放性试题的功能

开放是针对封闭而言的。生物学开放性试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能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为学生主动选择信息,超越所给定的信息留下了充分的余地,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由于具有结果开放、方法开放、思路开放等特点,能有效地反映高层次思维,为高层次思维创造条件,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态度,提高平常生物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欢乐,体验生物学科的灵感。

4.是挖掘、提炼生物思想方法,充分展示应用生物思想方法的良好载体,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二)生物学开放性试题的教学策略

1.开放性教学思想。开放性试题不仅仅是一种题型,一种作为教学和评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倡导了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反映了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也适应了飞速发展时代的需求。开放性生物教学也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自由式(或放羊式)教学,它应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作指导。开放性教学不能化为一种教育模式,因为它不可能像其他模式一样有固定不变的教学程序,开放性教学应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指导全过程。

2.开放性生物教学的方法。课堂教学必须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乃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要依据教材的内容、思路、发展过程等选择探索式、导读自学式、过程式等不同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体现在:一是要有教与学互动的双边性,即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既包括老师传授信息,又包括学生听讲、观察和阅读的学习方法。二是要有内外互促的双向性,既老师控制学生活动时,即要注意学生的外向活动,又要注意学生的内心活动。三是模仿与创新的双型关系,教会学生模仿科学家的设计思维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并产生渴望成功的动机,以维持学生在校学习乃至一生的学习兴趣。

3.开放性生物教学的范围。开放性教学的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成果兼收并蓄,积极吸收生物科学的最新成就和信息进入教材。生物学被认为是21世纪有发展前途的科学,当前,生物学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突飞猛进,基因组计划中人类全部基因测序工作即将完成;克隆生物和转基因生物的诞生;以DNA为计算模块的生物计算机也正在开发和研究: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把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成就和社会热点问题有机地补充进课堂,开放的范围和程度怎样把握?怎样使热点生物学知识与前沿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哪些章节适于延伸哪些内容,需要系统的分析研究。转贴于

4.开放性生物教学的手段。因课制宜、因人而异是教学手段开放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比如一节课通常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判。能不能让学生针对一节课的知识点,结合学科渗透的特点,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学生评判教师回答的质量: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让学生轮流上课,或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发表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当教师的滋味,以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制成学习课件,利用校园网络的功能,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

生物学开放性试题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相关的多种教学策略,生物开放题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常常以“情景”为先,以“问题”为核心,以“讨论”为手段,以“探究”为途径,以“发现”为目的策略。其教学过程大致有:认知准备一引入问题一分组讨论一归纳总结。下面以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为例说明一下这种教学模式:

1.认知准备。创设情景,与学生共同进行相关知识的准备。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进化论认为:因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发生的适应性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遗传给后代。以拉马克为代表的获得性遗传则认为:因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发生的适应性变异是定向的,能遗传给后代。

2.引人问题。把许多果蝇养在一起,让它们可以自由交配。同时用一定量的杀虫剂DD7喷在一片玻璃片上,把玻璃片放在养果蝇的瓶子中。果蝇群体一代一代地繁殖,每代群体都用DDT处理,药剂的计量逐渐增加,过了十多代以后,果蝇群体的抵抗力比原有果蝇品系增加几百倍,忍耐得住几百倍剂量的药剂。请简要分析以上材料是否支持达尔文的观点?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前后4人一组),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由小组发言,形成了较为集中的两种观点是:观点一,支持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果蝇群体抵抗力的增加是由于药剂的加入,果蝇为了抵抗药剂而生存下去,定向产生了抵抗药剂的变异,最终形成了能忍耐得住几百倍剂量的药剂的类型。因而支持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观点二,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果蝇群体中存在着抵抗力强与弱的变异,由于自然选择(药剂),凡是能适应药剂的变异类型则生存下来,随着药剂的增加,自然(药剂)定向的选择,最终形成了能忍耐得住几百倍剂量的药剂的类型。因而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争论的焦点是DDT是选择还是诱发突变的作用?如果要确定是DDT的作用,应怎样进一步设计实验?结论是什么?是否支持达尔文的观点?

化学试剂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用Fenton试剂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的现状和进展,简单介绍了其应用及原理。利用Fenton试剂去除水体中难降解、稳定性强且毒性大的有机污染物。

1894年, 化学家Fenton首次发现有机物在(H2O2)与Fe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能被迅速氧化,并把这种体系称为标准Fenton试剂,可以将当时很多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如羧酸、醇、酯类氧化为无机态,氧化效果十分明显[1]。Fenton试剂是由H2O2和Fe2+混合得到的一种强氧化剂,特别适用于某些难治理的或对生物有毒性的工业废水的处理。

1. Fenton试剂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Fenton试剂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氧化能力,是因为在Fe2+离子的催化作用下H2O2的分解活化能低(34.9 kJ/mol),能够分解产生羟基自基OH·。同其它一些氧化剂相比,羟基自由基具有更高的氧化电极电位,因而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2]。

2. Fenton试剂的影响因素

Fenton试剂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Fenton试剂反应的机理可知, OH·是氧化有机物的有效因子,而[Fe2+]、[H2O2]、[OH]决定了OH·的产量,因而决定了与有机物反应的程度。影响Fenton试剂处理难降解难氧化有机废水的因素包括pH值、H2O2投加量、催化剂投加量和反应温度[3]等。

2.1 pH值

Fenton试剂是在pH是酸性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 Fe2+不能催化H2O2产生OH·。按照经典的Fenton试剂反应理论,pH值升高不仅抑制了OH·的产生, 而且使溶液中的Fe2+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而失去催化能力。当pH值过低时, 溶液中的H+浓度过高, Fe3+不能顺利地被还原为Fe2+, 催化反应受阻。即pH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Fe2+、Fe3+的络合平衡体系, 从而影响Fenton试剂的氧化能力。一般废水pH在3左右,降解率较高。

2.2 H2O2投加量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废水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主要取决于H2O2的投加量。一般地,随着H2O2用量的增加, 有机物降解率先增大, 而后出现下降。

2.3 催化剂投加量

FeSO4·7H2O是催化H2O2分解生成羟基自由基(OH·)最常用的催化剂。与H2O2相同, 一般情况下, 随着Fe2+用量的增加, 废水COD的去除率先增大, 而后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 在Fe2+浓度较低时, Fe2+的浓度增加, 单位量H2O2产生的OH·增加, 所产生的OH·全部参与了与有机物的反应;当Fe2+的浓度过高时,部分H2O2发生无效分解,释放出O2。

2.4 反应温度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物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对于Fenton反应系统,温度升高,OH·的活性增大,有利于OH·与废水中有机物的反应,可提高废水COD的去除率;当温度过高时,会促使H2O2分解为O2和H2O,不利于OH·的生成,反而会降低废水COD的去除率。

3. Fenton试剂与其他方法的联用

为进一步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标准Fenton试剂为基础,通过改变和耦合反应条件,改善反应机制,得到了一系列机理相似的类Fenton试剂,如光-Fenton试剂、电-Fenton试剂和混凝-Fenton试剂等。

3.1 光Fenton法

3.1.1 UVFenton法

当有光辐射(如紫外光、可见光)时,Fenton试剂氧化性能有很大的改善。UVFenton法也叫光助Fenton法,是普通Fenton法与UV H2O2两种系统的复合,与该两种系统相比,其优点在于降低了Fe2+用量,提高了H2O2的利用率。这是由于Fe3+和紫外线对H2O2的催化分解存在协同效应。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太阳能利用率仍然不高,能耗较大,处理设备费用较高。 转贴于

3.1.2 UV-vis草酸铁络合物H2O2法

当有机物浓度高时,被Fe3+络合物所吸收的光量子数很少,且需较长的辐照时间, H2O2的投加量也随之增加, OH·易被高浓度的H2O2所清除。因而,UVFenton法一般只适宜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4]。当在UVFenton体系中引入光化学活性较高的物质(如含Fe3+的草酸盐和柠檬酸盐络合物)时,可有效提高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利用效果。

3.2 电Fenton法

光Fenton法比普通Fenton法提高了对有机物的矿化程度[5],但仍存在光量子效率低和自动产生H2O2机制不完善的缺点。电Fenton法利用电化学法产生的H2O2和Fe2+作为Fenton试剂的持续来源, 与光Fenton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自动产生H2O2的机制较完善; 二是导致有机物降解的因素较多(除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外, 还有阳极氧化、电吸附等) 。由于H2O2的成本远高于Fe2+, 所以通过电化学法将自动产生H2O2的机制引入Fenton体系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可以说电Fenton法是Fenton法发展的一个方向。

3.3 混凝- Fenton 法

混凝法对疏水性污染物有效[6],Fenton 试剂氧化法对水溶性物质的处理效果良好,而且,低剂量的Fenton 反应能降低有机物的水溶性,有助于混凝,因而混凝- Fenton 法在处理难生物降解废水时可以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4. 结语

Fenton试剂作为一种强氧化剂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明显优点,对于治理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国卿, 王罗春, 徐高田, 等. Fenton试剂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3):17-19.

[2] 高迎新, 杨敏, 王东升, 等. Fenton反应中水解Fe(Ⅲ)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2,22(5):551-556.

[3] 陶长元, 丁小红, 刘作华, 等. Fenton类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11):1177-1180.

[4] 刘文辉, 刘增超, 赵晓光. UV-vis/草酸铁络合物/H2O2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8):22-23.

化学试剂论文第5篇

[关键词] 盆炎净胶囊;益母草;薄层色谱;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 R92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063-02

盆炎净胶囊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2387-97“盆炎净颗粒”的基础上改变剂型而成,处方由忍冬藤、鸡血藤、狗脊、蒲公英、益母草、车前草、川芎、赤芍等8味中药组成。功能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调经止带,用于湿热下注、白带过多、盆腔炎见以上的证候者[1]。益母草为方中臣药,在原标准中益母草的鉴别存在一定问题,为更好控制产品质量,保证药品疗效,笔者对原鉴别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剂

硅胶G板(青岛谱科分离材料有限公司,批号:20120323);盐酸水苏碱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2-200709);盆炎净胶囊(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01001,191104,191186);水为二次蒸馏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盆炎净胶囊质量标准中益母草的鉴别方法

取本品10粒,研细,加乙醇30 mL,加热回流0.5 h,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 mL,置于已处理好的活性炭-氧化铝柱[依次加入活性炭0.5 g及氧化铝(100~200目)2 g,内径10~20 mm]上,用乙醇30 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1 mL乙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水苏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缺益母草阴性样品4.5 g,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2],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盐酸-水(4∶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对鉴别无干扰,见图1。

2.2 改进后益母草的鉴别

供试品、对照品溶液及阴性溶液的制备与原质量标准中的方法相同。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无水乙醇-甲酸(3∶2∶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在105℃环境下加热10 min,放冷,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三氯化铁试液(10∶1)混合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对鉴别无干扰,见图2。

2.3 结果

结果证明,该法展开时间短,斑点显色清晰,Rf值适中,重复性好,故建议将盆炎净胶囊中益母草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定为改进后的方法。

3 讨论

3.1 鉴别方法的选择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益母草的鉴别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方法灵敏度较低。用原标准方法,盆炎净胶囊中的盐酸水苏碱的斑点不清晰;(2)展开时间长。原标准中所用展开剂展开需要6 h以上,时间过长,影响展开效果;(3)重复性差。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参考有关文献[2-5],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改进后的方法。

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本实验考察了用乙醇回流(0.5、1 h)和超声[6](0.5 h)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后过柱,结果并没有显著的差别,故样品处理方法没有变。

3.3 展开剂和显色剂的选择

实验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展开剂丙酮-无水乙醇-盐酸(10∶6∶1)、正丁醇-盐酸-乙酸乙酯(8∶3∶1)、乙酸乙酯-无水乙醇-甲酸(3∶2∶2)。结果几种展开剂展开均只需 15~20 min,展开时间均缩短,但前两种展开剂的分离度比较低,Rf值偏小,而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甲酸(3∶2∶2)为展开剂效果最好。比较几种不同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稀碘化铋钾试液-三氯化铁试液(10∶1)混合液,结果用稀碘化铋钾试液-三氯化铁试液(10∶1)混合溶液,灵敏度最高,故实验选择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甲酸(3∶2∶2)为展开剂。显色剂为稀碘化铋钾试液-三氯化铁试液(10∶1)混合液,而且所用展开剂也符合环保和低毒的要求。

改进后的实验较好地解决了原标准中益母草鉴别的缺点,为盆炎净胶囊中益母草薄层色谱法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钟月平. 益母草及其制剂在妇科的临床应用[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0):7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72,1026.

[3] 郝立芳. 益母草冲剂中益母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法[J]. 海峡药学,2004,16(4):89-90.

[4] 涂宏海,赵汝海,杜军强,等. 产后康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J]. 药学学报,2004,20(2):143-145.

[5] 张霞,江延辉. 复方归芍妇康胶囊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 中国现代中药,2011,13(8):31-32.

化学试剂论文第6篇

【关键词】 试剂比对;相关性分析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检验仪器试剂生产厂家大量增加,无论是对检验仪器还是检验试剂的研发生产都加大了投入。新的检验试剂投入临床,如何保证检验试剂之间能够具有良好的相关,如何实现自建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也已成为检验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1-2].这不但要求对于原理和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保证,而且要对试剂进行很好的验证。除了厂家的稳定性测试,线性范围测试等,进行必要的临床比对非常重要。本实验通过与已获批准的试剂进行相关性测试比对,初步探讨比对的具体步骤。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美国贝克曼CX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 试剂 对照试剂:为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改良DGKC法)。实验试剂:长春赛诺迈德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改良DGKC法)。

1.3 样本选择 选择包括高、中、低值结果在内的40份标本血清,选择无溶血无黄疸的样本,连续选5 d,共200份标本。

1.4 方法 选择包含高、中、低值在内的40份标本,分别用实验试剂与对照试剂进行测定,连续测5 d,共200份标本,记录测定结果。

1.5 结果统计分析 对结果进行分组,以其检测最高限和最低限为界[3],平均分为高中低三组,对其在高中低三个区间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配对t检验、相关及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00份标本用实验试剂与对照试剂分别测定乳酸脱氢酶测定。

通过配对t检验,低值、中值P均大于0.05, 相关性r分别0.979,0.983,说明试剂测定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高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

3 讨论

当实验室新使用一种试剂时,除必须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偏倚评估外,还必须确定其线性范围,因线性范围宽窄对于定量检测的临床化学分析方法极为重要[4]。而如何能有效的评价试剂,临床比对分组统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于高、中、低各组分组统计,不仅仅能发现其和成熟试剂的相关性是否良好,更重要的是能发现其在何处相关性有待改善,能为试剂改良提供依据。

本实验通过对乳酸脱氢酶的高、中、低值比对,发现赛诺迈德的此项试剂在高值处检测和贝克曼的试剂有统计学差异,且无良好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其检测最高限设置过高,底物量不足。可以通过降低检测最高限的设置或者加入更多酶反应底物等来改善。总之,对检验试剂分段进行比对分析能够更好的对检验试剂进行评价。

参 考 文 献

[1] 张秀明,李炜煊,郑松柏,等.不同检测系统17项常规生化结果的比对和偏倚评估.检验医学,2007,22(2):166.

[2] 邱 玲,程歆琦,刘荔,等.多台生化分析仪多项目同时进行比对的实验研究设计及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1001.

化学试剂论文第7篇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法;作用机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试验装置

试验用水为制药废水经生化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COD初始浓度为2500mg/L左右,电解槽为10×10×15cm的有机玻璃槽,阳极板采用钛涂钌氧化电极,阴极采用石墨电极,电源采用电源使用MPS702 直流电源( 最大电压36 V,

最大电流30.7 A),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试验装置图

2 检测方法

试验中COD浓度的检测采用K2CrO6氧化还原滴定法,采用的仪器为COD微波消解仪。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理论,通过对其他试验条件的控制,达到对原水COD初始浓度重要性的考察。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初始浓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原水不同稀释倍时的控制,达到对处理水质COD浓度的有效控制,分别采用稀释0倍(COD浓度2000mg/L)、稀释1倍(COD浓度1000mg/L)、稀释两倍稀释2倍(COD浓度670mg/L)。

试验条件:电流:4A;初始pH:8.0;电解质:0.01mol/L的Na2SO4;极板间距:10cm

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初始浓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3显示了在不同初始浓度下,溶液中COD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45min处为曲线拐点,即为最佳处理时间,出水COD浓度为483.43mg/L,COD去除率为75.75%。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得:电化学氧化法对COD的去处效果不随初始COD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电化学电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剂的量是控制COD氧化速率的决定因素。

3.2 电流密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电流密度是影响电化学氧化法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电极表面积恒定时,单位面积提供的电量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电化学氧化法反应速度也随之增大[3]。但试验中的电流密度不能无限增大, 当电流密度超过某一电流阈值后, 电路中过量的电子不经过电极反应而直接流进溶液,使电流效率下降[4]。

本试验通过电源电流的恒定控制,达到对试验条件中的电流密度的有效控制,本试验将电流强度先后分别控制在1A、2A、3A、4A、5A、6A。

试验条件:采用制药厂出水作为试验用水(COD浓度为2000mg/L);初始pH:8.0;电解质:0.01mol/L的Na2SO4;处理时间:45min;极板间距:10cm;极板表面积:10cm×10cm。

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电流密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4中可以发现:试验电流强度从1A逐级上升到4A过程中,原水中COD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大幅度地降低,及相应的COD处理效果出现大幅度提高,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极板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电子在极板与原水中COD之间的转移速率加快,原水中氧化性极强的H2O2和HO·自由基反应速率也大幅度增加,从而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内所产生的具有氧化作用的活性中间产物越多, 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也明显提高;但在电流强度从4A上升到6A的变化过程中,出水中COD浓度虽有下降,但已接衡,COD去除率仅略有提高,分析其原因是电化学氧化法机制受到原水中COD初始浓度的限制。本试验的最佳电流强度为4A。

3.3 初始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将初始pH先后分别控制在2、4、6、8、10、12。

试验条件:采用制药厂出水作为试验用水(COD浓度为2000mg/L);电流强度:4A;电解质:0.01mol/L的Na2SO4;处理时间:45min;极板间距:10cm;极板表面积:10cm×10cm。

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初始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5显示了在处理时间45min的条件下,原水中COD处理效果与初始pH的变化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试验pH从2逐级上升到8过程中,出水中COD随pH的增大而大幅度地降低,即相应的COD处理效果出现大幅度提高,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间接氧化时阴极生成的H2O2与Fe2+构成Fenton试剂氧化体系,作为OH·的主要来源,而过低的pH对H2O2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利于OH·的产生[7],随着pH升高,抑制作用得以解除,电化学氧化法机制得以正常进行,COD去除率得到显著提高;但在pH从8上升到12的变化过程中,出水中COD浓度又有显著上升,分析其原因是碱性条件下, 阴极还原析出H2,与Fe3+形成Fe(OH)3沉淀, 体系中Fe2+的再生受到抑制, 对HO·的产生再次造成负面影响,使得COD去除率显著降低,考虑COD去除效果,本试验确定最佳初始pH为8,且在该初始pH下,经45min的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为405mg/L,COD去除率为79.75%。

3.4 铁试剂(Fe2+)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铁试剂(Fe2+)不仅具有催化Fenton 氧化反应的作用, 而且同时可作为絮凝胶团的前体,对COD的去除具有显著影响,铁试剂(Fe2+)的加入使得整个COD去除过程成为电絮凝与电化学氧化作用的耦合体。为考察铁试剂(Fe2+)对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铁试剂(Fe2+)加入前后COD去除效果的对比,达到铁试剂(Fe2+)对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的验证。

本试验先后控制铁试剂(Fe2+)的有无,达到考察铁试剂(Fe2+)对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验证的目的。

试验条件:采用制药厂出水作为试验用水(COD浓度为2000mg/L);电流强度:4A;电解质:0.01mol/L的Na2SO4;处理时间:45min;初始pH:10;极板间距:10cm。

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5 铁试剂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6显示了铁试剂(Fe2+)加入前后,原水中COD处理效果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从中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铁试剂加入前后,COD处理效果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保持一致,即在试验开始的0min到45min内,溶液中COD随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地线性减少;在45min到60min内,溶液中COD随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出现COD浓度上升的现象;在60min到90min内,溶液中COD随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时间的延长而COD浓度又开始线性减少,45min处为曲线拐点,即为最佳处理时间。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向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铁试剂(Fe2+)后, Fe2+将会与阴极生成的H2O2构成Fenton反应体系,作为OH·的主要来源[10],同时伴随OH·产生的Fe3+相比O2具有较大的初始还原电位,可在阴极上与O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再生为Fe2+。Fenton氧化体系生成·OH氧化电位可达2.8V,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OH作为亲电基团,具有较强的进攻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并最终将它们氧化成CO2、H2O以及简单的有机物。

4 试验结论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理论,通过对其他相关因素的有效控制,得出的试验结论如下:

1)通过对其他试验条件(初始电压、初始pH、电解质、极板间距)的有效控制,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时间45min处为COD去除曲线的拐点,为最佳的处理时间。

2)从考虑到COD去除效果及节约能耗,本试验的最佳电流强度为4A。

3)本试验确定最佳初始pH为8。

4)铁试剂加入前后,COD处理效果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保持一致,电化学氧化法处理45min处为COD去除曲线的拐点,即为最佳处理时间,即铁试剂(Fe2+)对COD去除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羽堂,张飞白.电化学氧化技术去除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江苏化工,2007,35(1):6-10.

[2] 王静,冯玉洁,崔玉虹.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J].工程与技术,2003,12:19-22.

化学试剂论文第8篇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2087(2000)05-0291-0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是内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有关APTT检测标准化的报道很少,我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

1.仪器 ACL 3000 plus 全自动血液凝固仪 (Beckman-Coulter 公司)。

2.主要试剂 (1) APTT试剂:分别为 a.Automated APTT, Organon 产品;b.Silimat, Biomerieux 产品;c.Kontact, Pacific 产品;d.APTT Lyophilized silica, Beckman-Coulter产品; e.Actin, f.Actin-Fs, 均为 Behring 产品。(2) 缺乏因子 Ⅷ、Ⅸ、Ⅺ、Ⅹ Ⅱ血浆:均由 Dade Behring提供。(3) 定标血浆:由 Beckman Coulter 公司提供。(4) 肝素标准液:上海生化制药厂提供。(5) 肝素检测试剂:Stago 公司提供。

3.标本 正常人组:53例,年龄18~55岁,男26例,女27例,均为健康献血员。

二、 方法

1.配制不同FⅧ:C活性水平的血浆 用定标血浆1 ml(FⅧ:C为100%)对倍稀释乏FⅧ:C血浆,制成FⅧ:C活性为100%~1.56%的检测血浆。

FⅨ、FⅪ、FⅩ Ⅱ检测血浆的同样配制。

2.配制含不同浓度肝素的血浆 将肝素标准品按比例加入定标血浆中,制成肝素浓度为1~0.0156(IU/ml)的待检血浆。

3.ACL 3000 plus 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各组的APTT 报告形式以秒或APTT比值(APTT测定值/定标血浆APTT值)。

结 果

一、 由不同水平FⅧ∶C、FⅨ∶C、FⅪ、∶C、FⅩ Ⅱ∶C血浆APTT比值,得到不同试剂对凝血因子缺乏血浆的敏感度曲线。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不同试剂在凝血因子不同水平时其敏感性有所波动表1。

表1

6种APTT试剂的敏感性比较(APTT测定比值)

因子 Ⅷ Ⅸ Ⅺ Ⅹ Ⅱ Ⅷ Ⅸ Ⅺ Ⅹ Ⅱ Ⅷ Ⅸ Ⅺ Ⅹ Ⅱ

活性 50% 25% 0%

试剂 a 1.21 1.15 1.25 1.14 1.43 1.35 1.49 1.25 3.61 3.64 3.69 1.51

试剂 b 1.28 1.16 1.29 1.13 1.52 1.40 1.56 1.26 3.69 4.24 3.59 1.49

试剂 c 1.12 1.14 1.21 1.01 1.45 1.33 1.44 1.18 3.08 4.00 3.71 1.37

试剂 d 1.23 1.19 1.23 1.20 1.44 1.45 1.55 1.40 3.07 3.40 3.80 1.93

试剂 e 1.49 1.42 1.61 1.17 1.82 1.71 2.06 1.25 3.71 4.08 4.58 1.42

试剂 f 1.37 1.38 1.43 1.03 1.70 1.71 1.84 1.12 3.73 4.32 5.23 1.47

二、 通过对不同肝素浓度试剂的敏感性比较,试剂f过于敏感,在肝素浓度达0.4 IU/ml 时血浆的APTT超过240 s ,试剂 c、d 在肝素浓度>0.75 IU/ml 时仍能检出APTT。其余3种试剂 (a, b, e) 在肝素浓度达0.5 IU/ml 时能反映其血浆APTT检测值。

二、讨 论

各种试剂虽对同一批标本APTT测定值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但用APTT比值进行处理后,结果大部分差异都无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以APTT比值的报告形式可以减少因试剂组成不同造成的结果差异,提高结果的可比性。由于试剂的组成不同,参考值范围因此有较大差异。我们以试剂c的均值(接近6种试剂的均值)及s计算正常人组的参考值范围。当取±2s,发现6种试剂的96%的结果包含在内;若取±3s则几乎函盖了所有的数据(99%),此与统计学理论相符。因此,我们认为参考值若以APTT比值形式报告,可以减少因试剂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并可用单一值覆盖全部数据。不同的APTT试剂对凝血因子缺乏的检测敏感性是不同的。若以1.36(复盖95%正常人测定值)为正常人APTT比值上限,则试剂 e 及试剂 f 在FⅧ:C、FⅨ:C及FⅪ:C在50%时就表现出比值的异常,而其他试剂则在FⅧ:C、FⅨ:C及FⅪ:C活性在25%时表现出异常。因此,我们认为上述6种APTT试剂均可以检测出血友病,但试剂 e 及试剂f的敏感性要优于其他试剂。目前认为,临床抗凝治疗肝素的浓度在0.2~0.5 IU/ml 较为安全有效[1]。比较6种试剂对肝素的敏感性,发现试剂f对肝素特别敏感,在肝素达0.4 IU/ml 时血浆APTT不凝固,其余5种试剂在0.2~0.5 IU/ml 时,均表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APTT比值也在 1.5~2.5 内,与文献报道相符[2]。试剂 c 及试剂 d 的监测可达 1 IU/ml 肝素。APTT测定中质控血浆的标准化非常重要。若能有权威部门提供标准化的质控品,所有试剂的APTT测定值与之比较得出APTT比率,这样可以增加不同试剂测定结果的可比较性。市售的APTT试剂盒一般由Ca2+离子、激活剂及磷脂组成。各试剂盒3种成份的含量的差异是造成检测结果不可比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两种浓度的 CaCl2(0.020 mol及0.025 mol)均可使用,但浓度一旦确定,便不应更改。作为激活剂,白陶土、硅土及鞣花酸对凝血因子的激活程度是不同的。目前,白陶土已较少应用,硅土的标准化问题尚未解决,固定浓度的鞣花酸作为单一成份的化学制剂,可能有利于标准化的实施[3]。磷脂在凝血的进程中提供了因子的催化表面,加速活化的因子Ⅹ(FXa)、FⅡa形成。我们所用的6种试剂有来自兔脑或牛脑的磷脂,也有大豆磷脂的提取物,其内容物具有不均一性。新近 Beckman-Coulter 公司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磷脂,作为单一成份对检测标准化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几项诊断参考标准[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