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3:07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第1篇

综观整体形势,尽管我国中资金融机构针对各自的金融投资产品已经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在科技开发、推广宣传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策略的运用仍是乏力的,推广效果并不好。

(一)营销费用投入大,收效不显着。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推出外汇理财产品后,一些外资银行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荷银也相继加入了这一市场争夺拼杀,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投资者。本土商业银行斥巨资投入投资理财服务业务,欲于外资银行试比高。但其行为令人费解,仿佛谁投入越大,谁就是最大的赢家。经过调查,上海、北京、广州、郑州、重庆的消费者对于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认知状况普遍反映较差。他们被国内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面对众多“看起来差不多的”的产品,变的更加无所适从,边际消费量一路走低。

(二)品牌意识薄弱,整合力不强。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金融产品,例如上述所说的外汇理财产品,拥有很多“牌子”,金融机构看上去忙个不停,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打造、去维护,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绝大多数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往往想到什么做什么: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几年下来,其品牌资产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积累和加强。我国金融企业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还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还停留在某个方面。

(三)产品营销论文缺乏策略,随意性大。对于营销决策,本土金融机构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拍脑袋做决定,营销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销策略缺乏长期性、稳定性,从而最终影响了其业务的发展。

(四)营销方法落后,人才缺乏。我国本土金融机构的产品营销论文,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导致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的专业程度和效率较低。特别是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使信息在上行下达过程中出现了人为拖延,导致高层与执行层步调上的不一致,影响执行层在面临突发事件中的变通速度。

二、产品营销论文按照“骆驼与兔子”理论提出几点建议

“骆驼与兔子”理论是由我国营销学专家路长全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刚进入国内的外资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因为自身规模效应的需要,在产品营销论文中一般讲求战略管理,对体系、流程、规模、沟通要求高。在金融产品营销论文中他们做得起大投入、大产出,所以可以称之为骆驼,骨架大,有足够的资本,在市场上可以靠一定时期的亏损来获取未来更大的回报;而我国本土金融机构普遍较小,绝大多数在未来10年内都很难达到他们的规模,与他们相比是弱者,可以称之为兔子,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要有速度,所以我国本土金融机构要谈效率,谈速度,谈利润,谈策略。在缺乏大量金融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想用金钱和时间来堆积业绩是绝对不行的。反思现状,弱者与强者怎样谈竞争?按照“骆驼与兔子”产品营销论文理论所阐述的观点,惟有找一支营销支点,在渠道上,在速度与策略上,在品牌的建立与促销上与之抗争。

(一)建立自己的品牌,找到营销的靶心。国际著名营销大师菲力普?科特勒曾经说过:营销的艺术就是建立品牌的艺术。因为对于一个致力于建设长青基业的企业来说,她所塑造的品牌将是她在多年后赖以生存的法宝。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今天最著名的金融企业,不论是汇丰,还是花旗,其最宝贵的财产不是企业雄厚的资金,不是丰富的管理经验,甚至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品牌。原因何在?因为成功的品牌能使产品增值,成功的品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成功的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品牌是消费者的朋友,值得消费者信赖,因为没有人会拒绝朋友的诚意推荐,而去选择陌生的产品。

(二)坚持品牌形象和品牌核心价值的统一。纵观全球,坚持全面完整的品牌塑造,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这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宣扬的是其“开创优越理财典范,财富增值更为可观;彰显尊贵,专业周到的贴身银行服务”,汇丰银行提倡的是“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专家性质。尽管花旗、汇丰的广告中,人物、广告语、情节都会经常变化,但在品牌营销的各个方面,却始终承载着他们“银行专家,卓越理财”的品牌个性、精神内涵与价值观。

(三)坚持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品牌是所有因素的总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所以仅产品好、包装好,或仅广告好、概念好,都不够。品牌应该是有关消费者认知产品经验的总和:从产品性能、品质、包装、价格到销售环境,从产品陈列、售点广告、卖场气氛到销售说辞、服务态度、员工行为、商务礼仪,从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在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企业要成功得更快更久,就必须像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一样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

(四)剔除主观因素,用市场分析说话。国际大公司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依据产品的成长性,将市场纵向划分为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建立监控体系,分别为不同时期的产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不断观察各个时期的销售量、市场份额、损失,以及客户满意程度,及时观察发现产品营销论文过程中的错误,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选择和定位。处于导入期的金融投资产品刚投放市场,由于逆选择等其他原因,金融投资产品设计还未定型,产品处于试销阶段,风险大、成本高,基本无利润。并且金融机构难以在短期内建立高效率的分销模型和最理想的营销渠道,这时可以选择高价格高促销的双高营销策略,加强产品的包装,制作出来能够体现和说明投资理财产品特征的一系列具有视觉冲击力,意念性的说明书、图片、标志、广告等,使金融产品新颖具有特色,满足客户求新心理强的特点,“先声夺人”,迅速占领市场。产品经过导入期的试销进入成长期后,大多为客户所了解和接受,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销售已经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利润迅速增长。但由于金融投资产品易于仿效,会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将有大量的相关产品进入,市场同业竞争激烈。这时经过市场调研后,要积极创建新的解决方案,开拓新渠道、拓展新市场、建立新网点;加强促销,建立和运用蕴藏着潜在价值的客户机制,在适当的时机调整价格,找到很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增加客户对本产品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同时,要适时地将客户进行归纳,知道哪些是最有利可图的客户,哪些是最无利可图的客户。通过这样的比较,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和努力,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进入成熟期后,金融产品和销售量基本已达到饱和状态,销售量增幅趋缓,利润开始稳中有降。此时就应重新研究市场策略,在稳定老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求新客户;要重新为产品定位,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赢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增加眼前利润。新晨

(五)塑立优秀的企业精神,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伟大的产品产生于营销部门”,科特勒的这个观点充分说明了产品营销论文要以人为本,花最高的努力,去培养和寻找最合适的营销人员。领导要以身作则,不可朝令夕改;营销人员要熟悉岗内工作,理解和掌握工作要点,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论是企业广告还是与企业目标相关的赞助活动,拿出自己的热情,反复宣传产品理念,成为金融产品的彻底传播者。

(六)注意产品组合的创新,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机构除了有重点地使用不同的策略外,还应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多下功夫,采取产品垂直多样化、水平多样化、无关联多样化等产品组合策略,拓展面向个人、企业以及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领域,从而促进金融产品的营销。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直播;广告;金融营销宣传

一、商业银行网络直播营销情况概述

(一)网络直播营销的概念。网络直播营销,又称“互联网直播营销”,顾名思义,是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的营销活动,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信息传播媒介和范围,即互联网,信息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小程序等平台,同时必须面向社会公众。二是表现形式,即直播,结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称“网信办”)《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须是基于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实时信息的活动。内容不限于视频,音频、图文等亦可,且必须是持续、实时,与传统的录播、平面广告营销相区别。三是商业营销目的,以推销商品或服务作为网络直播的主要目标。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商业营销目的,原则上应限于其经营许可范围,即“金融营销宣传”,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所述,专指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宣传、推广。(二)网络直播营销的参与主体。根据具体分工,网络直播营销的参与主体可分为四类:一是网络直播营销平台,指在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中提供直播技术服务的各类社会营销平台;二是商家,是在网络直播营销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商业主体;三是直播营销人员,是指在直播时与社会公众直接互动交流,介绍、推销商品或服务(品牌)的自然人,俗称“主播”;四是网络直播营销服务机构,指专为前述三类主体提供技术支持、策划、运营、经纪、主播培训等服务的商业机构。(三)商业银行网络直播营销的主要模式。商业银行参与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大致可归纳为两种模式:1.“直播+销售”模式。该模式是指为销售推广金融产品或服务所开展的网络视频直播营销活动,可支持客户在线即时成交下单,俗称“直播带货”。2020年上半年以来,许多商业银行基于电商业务所开展的网络直播卖货活动,虽然形式上与前述“直播带货”并无不同,但因所带之“货”,大多都是电商平台商户经营的非金融商品或服务,未指向金融产品或服务,故不属于本文论述的商业银行网络直播营销行为。2.“直播+宣介”模式。商业银行为扩大品牌影响力、开辟线上获客新途径,在线举办的知识讲座、产品会、财经类论坛等直播活动,本文称之为“直播宣介”。由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此种模式一般不设置线上即时成交环节,也较“直播带货”更为常见。根据营销手段的不同,“直播宣介”可再分为直接营销和间接营销两种,前者在直播活动中直接嵌入金融产品及服务介绍推广内容;后者则是线上知识讲座、论坛等主题直播,内容广泛,可包括健康、文化、生活、财经以及投资者教育等,主要是为契合客户多方位的需求,提升客户体验,间接起到品牌营销的效果。

二、网络直播营销的法律性质

(一)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络直播营销”是一类基于互联网向公众持续实时信息的活动,属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前者是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实行许可制,后者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仅实行备案制。而商业银行参与的“网络直播营销”,虽有商业营销目的,但提供信息的过程一般符合无偿、公开、共享的特性,故应视为“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二)与互联网直播相关的特定服务。网络直播广泛应用于新闻信息服务、网络表演或网络视听节目等服务中,故还需进一步分析网络直播营销与前述几类特定直播服务的关系。一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商业银行“直播带货”与新闻信息服务并无明显关联,但“直播宣介”中的一些论坛、讲座直播活动,如内容涉及经济等社会公共事务或社会突发事件的评论,则很可能构成新闻信息服务。二是“互联网视听节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从上述规定以及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来看,此类服务涵盖的范围极为宽泛,前述两类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均可纳入其中。三是“网络表演”。《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第二条将网络表演界定为“以现场进行的文艺表演活动等为主要内容,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实时传播或者以音视频形式上载传播而形成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即网络表演首先应当属于“文化产品”,2020年3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在其官网提示,明确称电商类、教育类、医疗类、培训类、金融类、旅游类、美食类、体育类、聊天类等直播不属于网络表演。综上,商业银行目前参与的直播带货与直播宣介活动,因可归于“金融类”直播的范畴,除非包含文艺表演,不应视为“网络表演”。(三)商业广告。广告有商业与非商业之分,我国《广告法》规范和调整的广告仅指“商业广告”。一般而言,商业广告应具备以下三个要件:一是商业推广之目的;二是广而告之的形式;三是指向特定的产品、服务(或品牌)。同时,《广告法》并不限定广告所采用的传播媒介和方式。因此,尽管网络直播采用的网络传播媒介和“直播”方式,明显有别于传统媒体(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的平面或录播广告,但只要满足前述三项构成要件,即构成商业广告。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直播带货”构成商业广告无疑,但“直播宣介”却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再重点确定直播内容是否涉及金融产品及服务(品牌)的推介宣传,否则不构成商业广告。此外,商业广告既可按行业划分,亦可按照传播媒体分类,网络直播营销行为如构成广告,应进一步认定为“互联网广告”,若由商业银行开展,还应划入“金融广告”的范畴。因此,除需遵守《广告法》等基础法律规定外,还要落实互联网广告与金融营销宣传的特殊监管要求。

三、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的法律问题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开展卓越有效的 金融 营销是商业银行 发展 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坚持品牌战略、坚持金融产品营销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坚持多样化的营销手段等内容的阐述,解释了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营销的途径和重大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不断演化和金融创新的层层推进,人们的金融消费需求被给予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宽泛的选择余地。而另一方面,客户多样化、深层次的消费需求又反过来促进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尤其是营销方式的改革,使其呈现出共同服务、共同繁荣、多元竞争的格局。 

为了在这种竞争中保持和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各商业银行纷纷采取了一些特色鲜明的营销措施,用营销理念来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现如今,增强营销创意,培养营销环境,整合营销队伍,优化营销策略,已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入世后面临着来自海外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的巨大竞争压力,只有熟练运用诸如金融营销这样的先进理念来“武装”自己,才能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坚持品牌战略 

品牌具有鲜明的外在形象和深刻的内涵。成功的银行品牌,是银行战略决策能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 企业 文化等诸方面内容和特质的结晶,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趋深入和金融开放的日益扩大,重视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和发展高品质的品牌资产,是时代的呼唤,是竞争的要求,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必须借助

1.服务的本质在于具有文化特色。 现代 营销需要使买卖关系淡化为文化展示与交流,从而拉近客户与银行的关系。无论是“名牌”、“特色”还是“创新”服务,都是经营多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有鲜明个性的服务“精品”,它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在 企业 经济 活动之中,体现在银行与客户接触的各种层面上,并赋予银行名称以特有的内涵,使其信誉倍增,极富魅力,对客户有较大的吸引力,银行也能够取得可观的效益。因此,了解银行营销面对的文化环境,了解目标客户的文化背景,消除文化障碍,争取客户的文化认同,是商业银行营销的重要任务之一。 

2.服务的根本在于革新银行的服务理念。就服务本质来讲,客户从银行服务中得到结果只是一种满足感,一种方便感,一种被尊重感,一种精神愉悦感。这种感觉和感受的形成,不仅来源于服务设施、服务环境,而且更来源于服务者本身,来源于服务者所提供的超常的高于一般标准的服务。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服务者是否具有丰富的 金融 商品知识,娴熟的服务技能,更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而独特的服务理念,这是形成“精品服务”的关键所在。银行要注重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 教育 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现代金融企业营销意识,自觉掌握金融商品有关知识和接待技巧,从而最大限度地取得营销交易成功。 

 

三、坚持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由于金融营销自身的一些特点,因此,应采用符合其特点的多样化营销手段。这些营销手段主要有: 

第一,开展知识营销。随着高新技术手段在金融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客户也越来越感到迷茫而不知如何使用这些产品。因此商业银行在努力开发出知识含量高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引导客户进行使用。通过知识营销,使客户了解并懂得如何使用金融产品以及使用所带来的便利。 

第二,加强 网络 营销。网络技术的 发展 对金融企业的传统业务方式提出了挑战。尤其在银行业,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服务。它打破了时空界限,24小时服务,而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必须加强网络营销来建立自己的品牌以获取更多的客户。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现代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过程大致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营销导人期、60-70年代的营销传播期、80年代的营销创新期、90年代的营销拓展期。我国金融机构营销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障碍,应从体制机制变革、营销策略调整、产品研发与组合创新三个关键环节人手,创造一流的营销业绩。研究生如何

    一、现代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过程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营销导入时期。20世纪 50年代以前,银行完全处于卖方市场,虽然市场上有许多的金融机构,但服务内容大多一样,很难形成产品差异化,营悄对于银行而言相当陌生。后来,商业银行的市场优势地位发生了动摇,由于其它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储蓄业务领域展开了激励竞争,改变了原有银行业垄断格局。一些有远见的银行逐渐意识到银行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具有规模经济性,同时也意识到金融业的服务是在与消费者高度的接触中进行的,服务方式、服务程序、服务标准、服务环境、服务人员、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的体验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意识到金融产品提供与消费的不可分性。许多银行便开始借鉴工商企业的做法,使用广告和促销手段,可竞争对手也紧随其后,纷纷仿效。1958年,全美银行协会会议第一次公开提出了金融业应该树立市场营梢观念,对当时的银行经营进行了客观分析,扭转了金融从业人员对营销观念的排斤态度,银行营销管理时代正式到来。

    (二)20 世纪60-70年代的营销传播时期。20世纪60年代,西方银行零售业务竞争不断加剧,一些银行进一步认识到金融产品的时效性,如果金融产品服务推广不够及时,就可能引起顾客的厌烦甚至对该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为此开始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对金融服务需求回应的即时性,试图把公关活动变为营梢管理,以促进金融产品的梢售。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获得加强,营梢管理作为银行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973年,一些英联邦银行均设立营稍部,从事营梢研究和统计活动。从此,研究市场营销,建立营梢机构,开展营销活动等成为精明的银行十分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

    (三)20世纪80 年代的营销创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一些银行逐渐意识到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以区分自己和竞争者,开始从创新的角度考虑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事实上,金融产品服务类别的多样性、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实际内涵动态发展性、风险与收益兼备性的特征,都要求银行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并在创新中强化风险管理,紧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强化产品的附加服务和功能的延伸拓展。一家银行若要长期维持产品和服务特色优势,必须注重品牌营梢,实施产品服务的系列创新。西方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各国间金融业发展不平衡,使得商业银行绕过金融管制,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银行致力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创新,拓展其金融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客户更深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西方银行界研究证实,一种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后,竟争对手在半年内就可以掌握,由于金融产品缺乏专利保护,银行之间可以相互模仿采用,开发新产品的银行便失去原创优势。一些银行开始意识到,应该有所选择,实行差异化营销,通过市场细分定位避免因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损失,通过产品、服务、人员、渠道、环境、过程、形象的差异化建立起竞争优势。研究生如何

    (四)20 世纪90年代后的营梢扩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银行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营梢管理改革。银行逐渐认识到营销管理不单是广告、促销、创新或定位,而必须视为整体,只有当银行的各种营销职能以及营销部门与其它部门协调一致为顾客服务时,才能达到银行与消费者双赢局面。与此同时,银行业服务与消费者的关系持续是可以通过建立产品、工具、服务、客户关系体现的。为了保持银行的优势地位,获得持久业绩,就必须加强对营梢环境调研和分析,制定适合本银行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制定中长期和短期的营销计划。同时不断创新服务营销、交易营梢、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网络营销等新概念和新路径。一个完整而有效率的市场营销应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中期的金融产品推出、营梢策略组合以及后期的售后服务、营梢风险监控等方面,不仅要将市场营销的竞争、成长理论运用于银行业各类企业成长发展策略,而且还要考虑到银行业的高风险因素,研究风险管理与营梢联动问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展网络营梢和国际营销成为可能,金融机构营销发展的方向将大大拓展。

    二、我国金融机构营销的障碍分析

    (一) 市场体系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机构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价格组合的正确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机制还不成熟,利率的确定虽然已经考虑了资金供求关系、物价因素、公众储蓄意愿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但市场化程度依然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机构营梢策略的制定和价格组合的正确选择。

(二)金融机构营销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使我国银行业汇率风险进一步增加。另外,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人民币升值挤压部分外向企业利润,也增加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中资银行海外发展需要在营销战略上、营销管理上、营销技能上做全面准备,从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

    (三)金融机构营销地区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我国金融业创新的空间还有待拓展,再加上营销管理水平不高,营稍幅度极为有限。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市场运行环境,直接影响到营销的创新和效果。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网点多集中在沿海及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城市金融网点过于集中,竞争激烈,收益相对较小。

    (四) 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偏弱。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个别银行的指标可以和外资银行相抗衡。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的收益率平均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见下表),表明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但从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员工人均利润等指标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较弱的原因除了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外,存货款业务占比过大和冗员过多也是重要因素。

研究生如何

    三、若干建议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第5篇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营销经济环境竞争环境

一、前言

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从事货币和信用经营活动的特殊服务企业,较之一般工商企业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特点,其职能可概括为:(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这些职能决定了银行市场营销的含义是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通过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和欲望的管理过程。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包括市场分析、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银行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

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能在真空中运行,而是无时无刻不与外部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银行制定营销策略不仅要分析市场,还应认真研究市场营销环境,使企业营销策略与其环境因素相一致。所谓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对银行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银行制定营销策略并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它分为宏观营销环境和微观营销环境两方面。

1.宏观营销环境

(1)经济环境。通过对经济发展状况、商品市场的情况、产业周期的变化、通货膨胀情况等经济形势的分析,找出有利于或制约营销业务的因素,把握未来的变化趋势。对居民收入的变化、居民家庭支出模式的变化、居民储蓄和消费信贷情况的变化等家庭收支状况分析,从而确定金融市场容量和购买力的大小。

(2)政策法律环境。通过对经济政策和计划的研究、分析,确定银行未来的资产业务规模和方向;通过对财政预算政策和财政收支状况的分析,预测未来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金融政策和法规(主要是信贷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等)的研究,预测银行未来业务变化趋势,规范业务行为。

(3)人口环境。通过对人口数量、教育程度、年龄结构、人口增长、地理分布及地区间流动等因素的分析,预测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和规模。

(4)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对银行市场营销策略和工作方式的影响。

(5)技术环境。通过对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电讯设备的研究,分析由此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金融创新能力、新的分销渠道和新的服务功能对目标市场的影响。

2.微观营销环境

(1)银行客户。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并最终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

(2)竞争对手。通过对金融市场潜在进入者的数量、现有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情况、竞争对手占有市场的大小、竞争对手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其营销策略的特点,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确定合理的竞争策略。

(3)社会公众。通过对媒介公众、政府公众、一般公众、内部公众等不同层次利益趋向和关注重点的分析,找出符合各类公众利益,并能得到理解、支持的营销策略。

三、目标市场策略

银行的目标市场策略即如何在对金融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并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和竞争要求,做好其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工作,因此它包括三个方面。

1.市场细分。这是根据客户对金融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客户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的不同,将银行客户整体划分为不同顾客群的过程。其中每个顾客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整体市场经过细分后,就分成若干个子市场。不同细分市场之间顾客需求有明显的差别,但同一细分市场内部顾客需求却有相似性的特点。

2.市场定位。是指在对细分市场(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顾客群和竞争对手充分理解,并对自身优势和资源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确立商业银行及其产品在市场之中的位置,以适应顾客特定的需要和偏好。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便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的顾客,能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接受和认同,使其在市场中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3.市场选择。目标市场选择是在对金融市场细分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产品特点、各细分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所确定的特定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群体,并全力满足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过程。目标市场的选择,可以是少数几个细分市场或多个细分市场,也可以是整个市场。

四、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策略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及客户需求,通过产品开发和产品组合的手段,扩大经营范围,调整产品结构,吸引现有市场之外的客户,提高现有市场的容量,降低提供同样的或类似的服务的成本的竞争行为。

2.定价策略。价格是代表银行产生利益的唯一要素,在银行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制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时,又必须兼顾政府金融政策、顾客特点及竞争需要。银行的产品价格可分为有形产品价格(存、贷款),无形产品价格(中介服务)。有形产品定价往往受政策、法规及竞争对手价格限制而很难发挥价格优势;无形产品价格则需根据不同的追求目标即生存目标、当前利润最大化目标、市场份额领先地位目标、服务质量领先目标,并充分考虑政策、成本(盈利性)、风险、客户需求(购买力)、综合收益、竞争对手价格等因素,确定能达到目标的合理价格。

3.分销渠道策略。分销渠道策略是银行通过何种方式,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方便快捷地提供给其目标市场的顾客。通过分销,能够提高银行服务的可用性或便利性,从而增加其使用或从使用中增加收入。随着银行业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分销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和趋多元化。只有适应市场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分销渠道,才能增强银行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能力。

4.促销策略。促销即促进销售,指银行不能消极地坐等顾客要求服务,而应将自己的市场营销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将本银行及银行的产品和服务的特色及优势主动介绍给目标市场的客户。产品促销是决定银行顾客多少、营业额大小和市场份额高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5.营销管理策略。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的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从市场营销管理的全过程看,应包括设立专门的市场营销研究开发评价机构,配备专门的人才,建立营销管理评价与调控体系,对确定的营销目标根据策略执行时的环境、结果变化进行动态计划管理,以确保营销策略及组合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产品 创新 银行营销模式 变革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中外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手中存款增长,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增加,这就需要对银行营销模式进行变革,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以此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人民的金融需求。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的变革。

二、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背景分析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对我国本土商业银行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此外,国外商业银行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相较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其在服务、价格、网络、产品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优势,而从根本的营销模式和产品创新上来说,国内银行金融产品涉及范围较广,有投资理财产品、投资管理产品、外汇产品等等,在种类上并不落后于国外银行,但在金融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上则比较落后,这与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落后不无关系。

第二,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当前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不断增加,人们的思维模式从如何吃饱穿暖变为如何使资金保值增值,这说明我国人民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给金融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这种需求的增加也给银行的营销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1]。要想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层次越来越高的金融产品需求,就需要对金融产品进行积极创新,同时更应当注重分类营销模式,将金融产品根据公众需求的变化进行分类销售,要能够从一个领域延伸到另一个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公众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需求。

第三,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其对金融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银行营销模式中的金融产品、支付领域、服务领域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网络化的变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营销模式进行变革,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

三、金融产品创新和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问题

通过对金融产品创新和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背景分析可知,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公众需求较大,且处于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中,这些都说明对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变革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简要分析当前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变革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产品创新问题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并没有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没有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人士自身的营销观念还比较匮乏,在进行金融产品开发及创新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客户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在金融产品研发和创新之后并没有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差异化的销售策略,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销量较低[2];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没有以客户的根本利益为中心,片面的注重自身利益,不注重客户利益的实现,不注重客户的体验,这就使得所创新的金融产品不符合客户要求,无法吸引客户的目光,金融产品的吸引力不足。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往往是对现有金融产品进行模仿,这就导致了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这种模仿式的创新成本较低,不需要研发人员进行长时间的创新研究,直接利用样本制造即可,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第二,我国在对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许多商业银行借此漏洞大量模仿抄袭,不仅损害了金融产品原创者的利益,同时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第三,民众法律意识淡薄,许多金融产品原创者在产品被抄袭时没有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这就助长了我国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的模仿之风气。

(二)营销模式变革问题

银行营销模式变革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关系营销模式的应用上还不足,关系营销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关系营销的应用上还有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银行销售人员为了出售自己的金融产品出现了给客户回扣的现象,从而拉近与客户的关系,实现金融产品的销售,这种营销模式是畸形化的关系营销,并不能与客户建立稳定、良好的关系,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银行应当立足产品质量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客户建立长远、稳定、良好的关系[3]。第二,银行的服务营销模式还有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随着外资银行的注入,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种类繁多,客户的选择增加,这就增大了我国本土银行的竞争压力,在市场金融产品种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当立足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但当前银行的服务营销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一些银行的金融产品销售人员素质较低,在完成销售任务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向客户献殷勤,并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排忧解难,甚至有些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公然欺骗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升值潜力扩大,这就损害了客户的根本利益,服务质量十分低下;第二,当前银行对于金融产品的销售还没有立足市场,只是零零散散的销售,没有系统、完善的营销方案,这就制约了金融产品营销的效果;第三,银行在营销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对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营销模式还未成型,这不符合网络化时代的营销特点。

四、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变革的策略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变革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势必会降低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简要提出了以下几点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变革的策略。

(一)强化营销变革理念

要想实现对银行营销模式的变革,首先要强化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理念,营销模式变革是一个应当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程,其不仅与银行本身的体制和机制息息相关,同时涉及到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员工。因此,银行在营销模式变革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树立营销变革理念,树立金融产品创新的理念,让银行内部所有的部门和员工都积极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营销模式的变革,从而促进银行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的合作,银行的分行和支行要对市场导向积极明确,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对营销模式的创新上[4]。

(二)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

金融产品创新是营销模式变革的重要渠道和手段,针对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的问题,银行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自主创新,从而建立银行良好的市场形象,为在金融市场上站稳脚跟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国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我国银行应当建立既集中又分散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集中指的是银行各个支行、分行以及各个部门要协同合作,分散指的是对金融产品创新的各个工作进行合理分配,例如总行负责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分行和支行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客户需求的整合,售后部门负责金融产品的售后服务信息以及客户购买金融产品之后的反映信息。此外,银行为了提升创新速度,在保证创新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实行分级授权制度,对各个业务部门根据金融产品信息进行授权,促进各个支行、分行金融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三)大力培养金融人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变革来说也是如此,银行应当积极培养金融产品创新人才和营销模式变革人才,例如当前许多银行都实行经理制度和客户经理制度,不同的经理负责不同的工作,以此来提升服务质量和销售质量[5]。此外,银行还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人本化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人才的角度来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变革。银行还应当紧跟网络时代的发展,积极培养网络人才,促进营销模式网络化,提升银行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金融产品创新和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背景入手,强调了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变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根据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形势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旨在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柳萌.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金融产品创新及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2]何启翱吴恺.互联网金融模式变革与银行业务创新[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05-13A03.

[3]周辉.论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模式的变革[J].未来与发展,2012,08:95-97.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金融市场营销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所必需的现代管理理念,农村金融机构的成功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和运用。文章从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客户关系、顾客价值和满意度等方面概括了学者们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研究方面的成果,以期能够提高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的运用,推进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问题的深入研究。

市场营销理论在金融业中应用方面的研究,国内最早的成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胡树鲜(1990)最早提出了市场营销理论在银行经营中的应用问题。范钦建(1991)介绍了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产生与发展。李汀(1991)是国内第一个使用“银行营销”概念的。郝子文(1994)是国内最早使用“金融营销”概念的。由此开启了我国金融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研究。

而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成果则出现的相对更晚一些。杨兴东(1998)在对金融市场营销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信用社运用营销技术开拓业务问题,重点介绍了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这是国内最早的关于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方面的成果。此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这些成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一、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研究

营销观念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在处理自身、客户和社会三者利益时的态度、思想和意识。有什么样的营销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就营销意识而言,黄胜(2000)认为金融市场营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现实选择,继而探讨了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提出了制定人才战略、区域战略、服务形象战略的建议。朱清(2007)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认为农村信用社要在开放的新的农村金融领域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全面实施金融营销。魏明、马基民(2007)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市场营销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建立新的市场营销观念;重新调整市场定位;创新营销手段等构建有效的市场营销机制。邹璐(2007)以银行营销理论、“五种力量”模型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强营销管理的必然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特色的业务营销管理。

就营销理念而言,周志太(2003)认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是农民实现小康的必要条件。实施贷款营销要增资减息减债减税,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再造股份制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村金融市场,实行客户经理制度,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袁军(2003)提出农村信用社要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贷款营销,找准市场定位,制定战略规划,开展调查研究,树立营销品牌,创新产品营销等问题。赵祺(2006)分析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认为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取向,树立信贷营销的全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营销战略,稳固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实现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经济效益。张小荣(2007)提出农村金融机构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营销,要通过转变观念,培养营销意识、准确市场定位、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发挥营销合力来获得竞争优势。唐锦虹(2009)认为应将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领域,并针对客户群特点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模式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益,还必须解决贷款产品如何抵达目标客户群、如何评估控制风险以及如何形成规模效益等问题。必须根据成本效益观念,对销售渠道、风险评估和审批操作整个信贷业务流程进行重整优化。湖北经济学院村镇银行调研课题组(2009)以湖北省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职员意识、资金、产品、营销渠道、营销效果等方面总结了当前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全员服务意识,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创新,凸显村镇银行特色;拓展营销渠道,更新业务推广方式;坚持市场定位,提升银行良好形象等对策建议。

二、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营销战略是从总体上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规划、指导、约束。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是农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就营销战略和策略而言,丁全喜(2000)在阐述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及职能定位的基础上,推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营销战略选择,剖析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营销管理的理论依据,分析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提出加强和改善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营销管理的措施。陈卫东(2000)阐述了中国农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活动发展过程,概述了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归纳了中国农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的七个组成部分,并描述了目标市场策略。庞灵久(2002)简单介绍了农村信用社的营销概念,以及搞好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进而分析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竞争战略的运用。雷新宇(2002)分析了湖南农业银行进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营销发展阶段和经验的介绍,以及国内外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比较,对湖南农业银行的总体营销战略和具体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围绕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对营销制度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营销人员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对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和公共关系等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从整体上对市场营销进行规划,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冯冬梅(2003)、陈汉源,熊少美(2003 ).袁军(2006)对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等营销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就市场定位而言,张丽明(2006)认为农村信用社自身实力先天不足,要想拓展生存空间必须优化市场细分,科学界定目标市场,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吴建亚(2008)认为农村商业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差别化定位和差别化经营,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在分析现有金融格局和农村商业银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牛艳梅(2009)在对市场定位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基于西部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从市场定位的视角阐述了农村合作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即提出了区位定位、客户定位、功能定位的定位策略。葛君(2009)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市场定位存在的缺陷,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实践经验,提出农村合作银行要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定位,认清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面临的经营困难、存在的不足等,扬长避短,为自己拓展出一片独特的发展空间。李秀茹,郭庆海(2009)从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绩效水平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实现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有序竞争与协调发展。四川银监局课题组(2009)针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定位不明、支农职能不强、运行效率不高、资金循环不畅等问题,尝试借鉴国际政策性银行发展经验与国内的有益探索,从我国农牛水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中央政府的政策出发,提出应进一步强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并据此研究确定业务定位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

围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市场定位方面的研究成果最近两年较多。郭艳艳(2008)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资金互助社的市场定位的建议。刘宛晨,段泽宇(2008)认为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小型合作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一定的支持下能够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熊玉军(2008)提出我国村镇银行应明确自身定位,重点营销自己的目标客户群;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零售服务;深入农村群众,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大胆创新信贷决策、利率定价、风险控制机制。章芳芳(2008)、伍昆(2008)、阮勇(2009)、张笑尘(2009)、程昆,吴倩(2009)等对村镇银行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2008)提出了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市场定位,服务农户、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等目标客户。陈玉娟,孙利荣,吴伟中(2009)提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定位问题。

三、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营销策略是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是农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具体运用的营销技巧。李树彬(2002)针对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现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营销策略。汪腾(2006).黎玲英(2008)进一步阐述了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市场营销策略。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方面。

(一)农村金融产品策略

姚胜(2001)认为金融产品开发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农业银行腻得市场、吸引客户的前提。应加大创新力度,改进营销方式,采取有竞争性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抓好超前开发、整体运作、批量营销、捆绑服务四个环节。谢磊,田柳(2005)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和推广创新的信贷产品是发展的关键。梁婉霞(2006)对中国农业银行外汇理财交易类产品市场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外汇理财产品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彭健(2008)、朱灵芝(2008)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产品特点,探讨了银行卡产品的创新策略。张洪刚(2008)从农村信用社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品创新不足的根源,提出了产品开发与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彭思敏,余香东等(2009)介绍江西省星子县农村信用社推出农户联保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收费权抵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分析了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制度缺失、市场缺失、产品缺失、监管缺失等问题,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大力开发有本土特色的信贷产品,建立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相匹配的监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对策与建议。张秀倩,张锦等(2009)介绍了河北省唐县农村信用联社与唐县南店头乡政府、合作社联合创新担保方式,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剖析了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王波(2007)简要介绍了网上银行等金融电子产品的发展、特点以及风险控制程序,对扬州市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环境特征、市场营销机制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弊端。根据网上银行的产品特点,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建立新的市场营销综合管理模型,制定出新的市场营销方案,并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其中的流程改造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简要介绍了实施营销方案的配套措施。王艳晖(2009)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网上支付业务7PS策略组合及具体实施方法。强调运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组合,以可盈利的网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最终实现网上支付的经营目标。

(二)品牌策略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2001)认为通过发现和评价品牌市场机会,实施品牌目标市场营销,开展品牌营销组合策略,执行和控制品牌营销计划等才能建立起中国农业银行自身特色。李和平,马恩利,黄新涸(2002)认为农村信用社应该策划、打造、经营好小额信贷品牌,要加强宣传策划、营销和服务。涂印平(2003 ).骆颖(2008)提出塑造中国农业银行品牌问题。王德平(2005)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品牌形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提高小额农贷品牌认识,强化小额农贷品牌优势,拓展小额农贷服务功能,加大小额农贷品牌营销,强化小额农贷风险管理,加大小额农贷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品牌效应。

(三)分梢梁道策略

崔健(2002)认为发展功能完善、手段多样的“金融超市”已成为中国农业银行更新经营理念、拓展业务空间的必然。这就需要引进“自助式”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自由、舒适的服务;发展“在线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理财服务;提供“套餐配送”服务,使客户真正体会实惠的服务感受;创建“仓储式”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采取“网络式”经营方式,消除区域、条块分割固有的掣肘。王瑞华(2005)从商业银行分销渠道的迅猛变革着手,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有形网点形状,提出通过对传统营业网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对现有网点功能进行全面整合、对现有网点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米加快分销渠道的变革。

(四)促梢策略

赵兰(2003)认为中国农业银行创新促销策略主要是对促销组合四种主要方式的整合与再造,即把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四种基本促销方式组合为一个策略系统,达到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果,从而顺利实现促销目标。李高帆,马先国(2007)对中国农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广告策略、人员促销、公共关系等促销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广告主题的确定、广告媒介的选择方面确定广告策略;在人员促销中注重新式柜台服务、差异化个别服务;在公共关系中通过新闻媒介,宣传银行形象。主动与客户保持联系,定期做好回访。

四、农村金融市场客户关系研究

客户关系是指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发生、发展的信息归集。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维护好自己的客户资源,保证客户的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羞金泉( 2002)以郑州市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整合营销理论、激励理论等对如何推行客户经理制进行了研究。王春生(2003)概括了农村信用社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客户信息管理、客户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管理。提出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要求:设置理财业务的“值班经理”和咨询专柜;进行“农村信用社再造工程”,整合内部流程;开展金融信息咨询、信用评估和专项顾问服务业务;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立健全客户经理制度;制定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陆宇明(2005)从客户关系营销的角度,对农村信用社公司业务客户关系营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促进公司业务发展的新营销策略:明确营销战略目标,找准正确市场定位;加强服务质量控制,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加强品牌形象的策划宣传,密切与客户的接触和沟通。乔颖慧(2006)在对客户关系营销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推行客户经理制中实施关系营销策略的实际,提出加强客户关系营销及管理的改进措施。高云(2007)在系统地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客户经理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客户经理制的内涵、理论基础、组织模式及组织架构等,针对电子化建设设计了一个辅助信用社客户经理进行客户管理的软件系统。同时,通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制度现状的分析,找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陈飞(2004)、王娟(2009)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实施客户经理制以及客户经理管理问题。

卢德勇(2004)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状况进行了阐述,从多方面分析了重庆农业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在思想认识层面,应该解决领导重视、唯技术论、分步实施问题;从具体工作方面,应成立相应机构,着重分析业务流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加强电子渠道的建设,配备相应人员,加快机构扁平化和服务特色化,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等。薛玮(2005)从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国农业银行常州分行内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实现手段,对系统实现的各种功能做了详尽描述和应用说明。谢晓林(2006)结合连云港农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对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重点论述了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高层次市场营销体系,再造业务办理流程,实施完善的客户经理。邢松(2004 ).陶景慧(2006)、钱旭潮(2007)对中国农业银行客户经理制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

寮婕(2006)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客户资源状况,提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稳妥地培植新生客户;建立客户征信体系;优质客户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科学的客户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公祥旭(2006)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条件和基本构架,剖析了目前实行客户经理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业发展银行推行客户经理制的具体措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2006)分析了客户战略的含义、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施客户战略的目标、原则、途径以及配套措施。赛婕,孙大旺(2006)、郑承枝,傅智勇(2007)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营销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客户营销的建议。刘海(2007)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机遇及职能定位,提出了补缺者营销战略。其服务营销管理的策略包括:以客户为展服务,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建立和完善客户经理制,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五、农村金融市场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研究

营销的根本目的是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要并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盈亏。许斌(2004)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及其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湖南省农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采用面谈调查法和留置问卷调查法,经统计、计算,测算了湖南省农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指数,并提出了提升顾客满意度的途径。沙永红(2005)对中国农业银行顾客让渡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管理中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提升顾客让渡价值的策略和原则,最后对提升策略进行了实施评价。鲍胜龙,田彬(2005)对中国农业银行徐州市分行营业环境、服务设施、服务水平、金融产品、品牌形象、客户建议栏等方面进行调研,进而分析了客户满意度情况,提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对策。程祯(2006)认为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存在很强的关联性,高顾客满意度来自于提供高的顾客价值。金融企业通过不断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获取竞争优势。分析了如何提高顾客价值,减少顾客成本。李广海,陈通,王磊(2006)建立了农村信用社满意度的模型,以此来检验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建设和满足农民信贷需求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改善绩效提出了理论指导。

林昌华,吴肇光(2007)根据服务营销中“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顾客差距的产生,以及如何弥合。农村金融合作组织需要逐渐培养服务营销管理的理念,领会顾客差距的原理和本质,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的质量,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促进顾客关系,使组织实现差别化,增加对客户的附加值。把战略思考和管理决策的重心放在服务上,从影响顾客差距的内在因素入手,利用服务设计的准确传递实现金融组织之间的差别化,增加顾客的附加价值,从而维系与顾客的牢固关系,才能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六、结语

总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一些学者和实践者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客户关系、顾客价值和满意度等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这对于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市场营销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的运用,推进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成果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对具体的营销问题的分析很不够深入,提出的对策措施往往过于宏观而难以操作。事实上,营销本身是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的活动,首先应着眼于内部的流程改造和提升,实现“全员营销”、“全方位营销”、“全过程营销”,通过金融市场营销活动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社会需要。因此,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活动更多是微观的、具体的、可操行的,研究者应该更多围绕这些活动以及相关参与主体展开研究,从中探寻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进而指导农村金融机构的实践活动。

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第8篇

摘要:金融市场营销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所必需的现代管理理念,农村金融机构的成功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和运用。文章从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客户关系、顾客价值和满意度等方面概括了学者们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研究方面的成果,以期能够提高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的运用,推进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问题的深入研究。

市场营销理论在金融业中应用方面的研究,国内最早的成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胡树鲜(1990)最早提出了市场营销理论在银行经营中的应用问题。范钦建(1991)介绍了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产生与发展。李汀(1991)是国内第一个使用“银行营销”概念的。郝子文(1994)是国内最早使用“金融营销”概念的。由此开启了我国金融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研究。

而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成果则出现的相对更晚一些。杨兴东(1998)在对金融市场营销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信用社运用营销技术开拓业务问题,重点介绍了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这是国内最早的关于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方面的成果。此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这些成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一、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研究

营销观念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在处理自身、客户和社会三者利益时的态度、思想和意识。有什么样的营销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就营销意识而言,黄胜(2000)认为金融市场营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现实选择,继而探讨了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提出了制定人才战略、区域战略、服务形象战略的建议。朱清(2007)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认为农村信用社要在开放的新的农村金融领域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全面实施金融营销。魏明、马基民(2007)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市场营销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建立新的市场营销观念;重新调整市场定位;创新营销手段等构建有效的市场营销机制。邹璐(2007)以银行营销理论、“五种力量”模型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强营销管理的必然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特色的业务营销管理。

就营销理念而言,周志太(2003)认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是农民实现小康的必要条件。实施贷款营销要增资减息减债减税,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再造股份制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村金融市场,实行客户经理制度,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袁军(2003)提出农村信用社要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贷款营销,找准市场定位,制定战略规划,开展调查研究,树立营销品牌,创新产品营销等问题。赵祺(2006)分析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认为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取向,树立信贷营销的全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营销战略,稳固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实现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经济效益。张小荣(2007)提出农村金融机构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营销,要通过转变观念,培养营销意识、准确市场定位、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发挥营销合力来获得竞争优势。唐锦虹(2009)认为应将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领域,并针对客户群特点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模式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益,还必须解决贷款产品如何抵达目标客户群、如何评估控制风险以及如何形成规模效益等问题。必须根据成本效益观念,对销售渠道、风险评估和审批操作整个信贷业务流程进行重整优化。湖北经济学院村镇银行调研课题组(2009)以湖北省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职员意识、资金、产品、营销渠道、营销效果等方面总结了当前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全员服务意识,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创新,凸显村镇银行特色;拓展营销渠道,更新业务推广方式;坚持市场定位,提升银行良好形象等对策建议。

二、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营销战略是从总体上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规划、指导、约束。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是农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就营销战略和策略而言,丁全喜(2000)在阐述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及职能定位的基础上,推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营销战略选择,剖析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营销管理的理论依据,分析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提出加强和改善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营销管理的措施。陈卫东(2000)阐述了中国农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活动发展过程,概述了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归纳了中国农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的七个组成部分,并描述了目标市场策略。庞灵久(2002)简单介绍了农村信用社的营销概念,以及搞好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进而分析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竞争战略的运用。雷新宇(2002)分析了湖南农业银行进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营销发展阶段和经验的介绍,以及国内外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比较,对湖南农业银行的总体营销战略和具体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围绕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对营销制度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营销人员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对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和公共关系等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从整体上对市场营销进行规划,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冯冬梅(2003)、陈汉源,熊少美(2003).袁军(2006)对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等营销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就市场定位而言,张丽明(2006)认为农村信用社自身实力先天不足,要想拓展生存空间必须优化市场细分,科学界定目标市场,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吴建亚(2008)认为农村商业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差别化定位和差别化经营,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在分析现有金融格局和农村商业银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牛艳梅(2009)在对市场定位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基于西部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从市场定位的视角阐述了农村合作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即提出了区位定位、客户定位、功能定位的定位策略。葛君(2009)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市场定位存在的缺陷,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实践经验,提出农村合作银行要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定位,认清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面临的经营困难、存在的不足等,扬长避短,为自己拓展出一片独特的发展空间。李秀茹,郭庆海(2009)从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绩效水平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实现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有序竞争与协调发展。四川银监局课题组(2009)针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定位不明、支农职能不强、运行效率不高、资金循环不畅等问题,尝试借鉴国际政策性银行发展经验与国内的有益探索,从我国农牛水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中央政府的政策出发,提出应进一步强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并据此研究确定业务定位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

围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市场定位方面的研究成果最近两年较多。郭艳艳(2008)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资金互助社的市场定位的建议。刘宛晨,段泽宇(2008)认为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小型合作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一定的支持下能够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熊玉军(2008)提出我国村镇银行应明确自身定位,重点营销自己的目标客户群;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零售服务;深入农村群众,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大胆创新信贷决策、利率定价、风险控制机制。章芳芳(2008)、伍昆(2008)、阮勇(2009)、张笑尘(2009)、程昆,吴倩(2009)等对村镇银行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2008)提出了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市场定位,服务农户、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等目标客户。陈玉娟,孙利荣,吴伟中(2009)提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定位问题。

三、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营销策略是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是农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具体运用的营销技巧。李树彬(2002)针对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现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营销策略。汪腾(2006).黎玲英(2008)进一步阐述了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市场营销策略。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方面。

(一)、农村金融产品策略

姚胜(2001)认为金融产品开发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农业银行腻得市场、吸引客户的前提。应加大创新力度,改进营销方式,采取有竞争性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抓好超前开发、整体运作、批量营销、捆绑服务四个环节。谢磊,田柳(2005)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和推广创新的信贷产品是发展的关键。梁婉霞(2006)对中国农业银行外汇理财交易类产品市场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外汇理财产品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彭健(2008)、朱灵芝(2008)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产品特点,探讨了银行卡产品的创新策略。张洪刚(2008)从农村信用社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品创新不足的根源,提出了产品开发与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彭思敏,余香东等(2009)介绍江西省星子县农村信用社推出农户联保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收费权抵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分析了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制度缺失、市场缺失、产品缺失、监管缺失等问题,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大力开发有本土特色的信贷产品,建立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相匹配的监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对策与建议。张秀倩,张锦等(2009)介绍了河北省唐县农村信用联社与唐县南店头乡政府、合作社联合创新担保方式,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剖析了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王波(2007)简要介绍了网上银行等金融电子产品的发展、特点以及风险控制程序,对扬州市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环境特征、市场营销机制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弊端。根据网上银行的产品特点,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建立新的市场营销综合管理模型,制定出新的市场营销方案,并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其中的流程改造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简要介绍了实施营销方案的配套措施。王艳晖(2009)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网上支付业务7PS策略组合及具体实施方法。强调运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组合,以可盈利的网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最终实现网上支付的经营目标。

(二)、品牌策略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2001)认为通过发现和评价品牌市场机会,实施品牌目标市场营销,开展品牌营销组合策略,执行和控制品牌营销计划等才能建立起中国农业银行自身特色。李和平,马恩利,黄新涸(2002)认为农村信用社应该策划、打造、经营好小额信贷品牌,要加强宣传策划、营销和服务。涂印平(2003).骆颖(2008)提出塑造中国农业银行品牌问题。王德平(2005)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品牌形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提高小额农贷品牌认识,强化小额农贷品牌优势,拓展小额农贷服务功能,加大小额农贷品牌营销,强化小额农贷风险管理,加大小额农贷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品牌效应。

(三)、分梢梁道策略

崔健(2002)认为发展功能完善、手段多样的“金融超市”已成为中国农业银行更新经营理念、拓展业务空间的必然。这就需要引进“自助式”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自由、舒适的服务;发展“在线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理财服务;提供“套餐配送”服务,使客户真正体会实惠的服务感受;创建“仓储式”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采取“网络式”经营方式,消除区域、条块分割固有的掣肘。王瑞华(2005)从商业银行分销渠道的迅猛变革着手,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有形网点形状,提出通过对传统营业网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对现有网点功能进行全面整合、对现有网点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米加快分销渠道的变革。

(四)、促梢策略

赵兰(2003)认为中国农业银行创新促销策略主要是对促销组合四种主要方式的整合与再造,即把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四种基本促销方式组合为一个策略系统,达到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果,从而顺利实现促销目标。李高帆,马先国(2007)对中国农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广告策略、人员促销、公共关系等促销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广告主题的确定、广告媒介的选择方面确定广告策略;在人员促销中注重新式柜台服务、差异化个别服务;在公共关系中通过新闻媒介,宣传银行形象。主动与客户保持联系,定期做好回访。

四、农村金融市场客户关系研究

客户关系是指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发生、发展的信息归集。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维护好自己的客户资源,保证客户的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羞金泉(2002)以郑州市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整合营销理论、激励理论等对如何推行客户经理制进行了研究。王春生(2003)概括了农村信用社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客户信息管理、客户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管理。提出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要求:设置理财业务的“值班经理”和咨询专柜;进行“农村信用社再造工程”,整合内部流程;开展金融信息咨询、信用评估和专项顾问服务业务;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立健全客户经理制度;制定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陆宇明(2005)从客户关系营销的角度,对农村信用社公司业务客户关系营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促进公司业务发展的新营销策略:明确营销战略目标,找准正确市场定位;加强服务质量控制,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加强品牌形象的策划宣传,密切与客户的接触和沟通。乔颖慧(2006)在对客户关系营销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推行客户经理制中实施关系营销策略的实际,提出加强客户关系营销及管理的改进措施。高云(2007)在系统地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客户经理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客户经理制的内涵、理论基础、组织模式及组织架构等,针对电子化建设设计了一个辅助信用社客户经理进行客户管理的软件系统。同时,通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制度现状的分析,找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陈飞(2004)、王娟(2009)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实施客户经理制以及客户经理管理问题。

卢德勇(2004)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状况进行了阐述,从多方面分析了重庆农业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在思想认识层面,应该解决领导重视、唯技术论、分步实施问题;从具体工作方面,应成立相应机构,着重分析业务流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加强电子渠道的建设,配备相应人员,加快机构扁平化和服务特色化,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等。薛玮(2005)从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国农业银行常州分行内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实现手段,对系统实现的各种功能做了详尽描述和应用说明。谢晓林(2006)结合连云港农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对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重点论述了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高层次市场营销体系,再造业务办理流程,实施完善的客户经理。邢松(2004).陶景慧(2006)、钱旭潮(2007)对中国农业银行客户经理制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

寮婕(2006)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客户资源状况,提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稳妥地培植新生客户;建立客户征信体系;优质客户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科学的客户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公祥旭(2006)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条件和基本构架,剖析了目前实行客户经理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业发展银行推行客户经理制的具体措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2006)分析了客户战略的含义、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施客户战略的目标、原则、途径以及配套措施。赛婕,孙大旺(2006)、郑承枝,傅智勇(2007)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营销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客户营销的建议。刘海(2007)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机遇及职能定位,提出了补缺者营销战略。其服务营销管理的策略包括:以客户为展服务,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建立和完善客户经理制,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五、农村金融市场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研究

营销的根本目的是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要并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盈亏。许斌(2004)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及其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湖南省农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采用面谈调查法和留置问卷调查法,经统计、计算,测算了湖南省农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指数,并提出了提升顾客满意度的途径。沙永红(2005)对中国农业银行顾客让渡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管理中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提升顾客让渡价值的策略和原则,最后对提升策略进行了实施评价。鲍胜龙,田彬(2005)对中国农业银行徐州市分行营业环境、服务设施、服务水平、金融产品、品牌形象、客户建议栏等方面进行调研,进而分析了客户满意度情况,提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对策。程祯(2006)认为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存在很强的关联性,高顾客满意度来自于提供高的顾客价值。金融企业通过不断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获取竞争优势。分析了如何提高顾客价值,减少顾客成本。李广海,陈通,王磊(2006)建立了农村信用社满意度的模型,以此来检验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建设和满足农民信贷需求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改善绩效提出了理论指导。

林昌华,吴肇光(2007)根据服务营销中“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顾客差距的产生,以及如何弥合。农村金融合作组织需要逐渐培养服务营销管理的理念,领会顾客差距的原理和本质,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的质量,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促进顾客关系,使组织实现差别化,增加对客户的附加值。把战略思考和管理决策的重心放在服务上,从影响顾客差距的内在因素入手,利用服务设计的准确传递实现金融组织之间的差别化,增加顾客的附加价值,从而维系与顾客的牢固关系,才能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总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一些学者和实践者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客户关系、顾客价值和满意度等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这对于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市场营销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的运用,推进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