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3:06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第1篇

[关键词] 血源性感染;危害因素;预防;护士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68-02

手术室护士为血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因其在手术过程中常进行有创操作,以及手术室整体环境中血源性物质浓度较高,以及手术护士工作繁忙、免疫力低下, 出现血源性感染的概率显著增加。因此手术士护士预防血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手术科室护士共54名,其中正规护士47名,轮转护士5名,实习护士2名。其中,男2名,女52名。本科学历7名,大专24名,中专23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发放护士进行填写,内容包括近3个月内接触到污染源、发生刺伤情况、刺伤后的处理、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日常预防措施等。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54份, 收回54份。同时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本组调查结果表明,3个月内54名护士接触到污染源32名(59.2%),其中术中接触血液者21名(38.9%),护理过程接解到血液者11名(20.4%),出现刺伤29名(53.7%),致伤工具为缝针、注射器针头、刀、剪;受伤次数>3次者10名(18.5%),2~3次者13名(18.5%),1次者31名(57.4%)。受伤后可以严格采取防护措施,正确处理伤口50名(92.6%)。

3 讨论

3.1 血源性感染的危害

血源性感染源可能为HBV、HCV、HIV患者或携带者的组织器官、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 我国为乙型肝炎发病大国,总感染率高达60.00%,丙型肝炎总感染率为30.00%。艾滋病也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研究表明被乙肝病素、丙肝病素、艾滋病素、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的相应病源感染率分别为: 6%~30%、1.8%、0.3%、1.2%[1]。所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感染危险。其危险程度与护士接触危险物品的时间呈正相关,皮肤损伤是引发血液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损伤的程度、深度、位置,以及所接触污染物的病毒滴度,均为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在受到污染时,护士的免疫状态也是其是否会被感染的重要因素[2]。

3.2 血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

3.2.1 不具备相关血源性感染的预防知识 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危害性,没有进行岗前防范损伤的培训和知识考核。多数护士认为日常工作已经是轻车熟路,防范意识不够,利器使用后没有放置回原处,仍然暴露在工作环境中,也未进行消毒清洗处理,在工作较繁忙时,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他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使用锐器收集箱后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3]。特别是刺伤时因为没有流血就没有进行处理,但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伤口,均可导致护士感染概率增加,接触污染物与被刺伤的概率均增加。

3.2.2 操作过程中没有安全的防护措施 操作习惯不正确,传递的针头、针芯、徒手掰安瓿等,没有正确使用无菌手套、清洁用具、塑料围裙、防护镜或面罩、锐利物品回收器等。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接触锐器机会多,如果没有进行安全防护,同时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方法不正确,则会增加受伤的概率,血源性感染的概率也相应地增加。

3.2.3 护理人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感染概率增加 手术室工作节奏快, 临床医护编制不足,护士工作繁忙,又需要加夜班,生活缺乏规律、又要面对形形的患者及其家属,并且外科医护人员有创操作相对较频繁,部分患者不予配合,导致护士精神压力大,而出现身心疲劳,免疫功能低下,从而易发生临床感染。

3.3 血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3.3.1 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系统,对护士定期进行培训。工作年限短、经验不足且学历较低的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机会明显高于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护士,临床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增加自我防护意识[4]。加强护士防护血源性感染的风险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护士自我防护能力,避免职业损伤和减少血液性疾病感染。护士定期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如果处于疾病状态,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手部有创口的护士,则不宜参加特殊感染患者的日常护理或手术配合。对于长期接触感染性血染的护士,需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3.3.2 正确操作 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充分准备工作,常规筛查血源性疾病,并做相应处理。避免术中忙乱而发生意外感染,术前备物要尽量齐全,最大可能减少手术过程中与外界的接触。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不可到室外取物品,造成血源性污染传播。室外应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手术时急需物品的传递。严格限制手术间的人数,手术间人员无特殊需要不可随意走动。控制实行人数,一般不安排人员参观。患有血源性疾病的患者术中实行隔离,手术用具应使用一次性刮吸电刀、一次性敷料、手术布类等。避免在护理时用手掰安瓿而造成锐器刺伤,尽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传递锐器时一方将锐器放置于弯盘内,另一方也去弯盘内取。尽量避免手与手的传递以减少传递过程中锐器刺伤的概率[5]。患者不合作或躁动时需将患者固定,特别是侵入性操作中,如果患者不配合,其被利器刺伤的概率也增加。

3.3.3 伤后处理措施 对有血液性感染危险的患者操作时戴双层手套。用过的带有血迹的锐器,立即放入利器盒内;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直接弃于废物盒中,不可套回针头帽,以防刺伤;一旦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时,迅速将损伤部位的血挤出,同时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清洗,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若术中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不慎飞溅到眼中,立即先用清水冲洗,再用滴眼液冲洗。在24 h内注射高效价的免疫球蛋白并尽早、足量、全程使用预防性药物[6]。对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进行血液抗原抗体监测半年以上,设立登记本,对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登记,减少受伤者的心理伤害。

4 小结

近年护士的职业卫生情况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手术室工作护士为血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学者认为职业暴露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风险。而在手术过程被刺伤的护士的总体人数近年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血源性感染的危害,明确导致感染的因素,做好临床防护工作,减少手术室护士出现血源性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俏静, 叶表弘, 朱雅芳. 医护人员血液性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 23(4):52-254.

[2] 蔡静, 于文杰. 供应室人员锐器刺伤的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临床护理,2011,3(1):69-71.

[3] 袁晓莉, 江智霞, 张咏梅,等. 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3):401-402.

[4] 师秀红.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0-161.

[5] 杨晓华,周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2-653.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应用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极易发生差错事故。手术室是高风险的科室,难免发生护患纠纷,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规避各项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2010年12月起我院手术室正式运行,经过实践,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法规,及时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等。制订计划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注重培养护士的个人修养和“慎独”能力,做到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依靠内心的信念和自觉性,达到高尚的医德境界。培训、考核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制度,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排班

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弹性排班。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每天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护士的作息时间,实行洗手护士术中不换班,以免因为交班影响手术的进行,加班时间可累计,也可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家庭需求适时合理排班。

三、实行手术室护士专科化

我院是一家二级乙等的综合性医院,开放手术间2间,手术室护士较少,共五名护士,开展手术有骨科、妇产、肛肠等专科。为提高手术的质量,手术室护士实行相对专业化固定管理,每名护士主要负责一项专科手术,要求手术室护士掌握该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了解该专科各个手术医生的习惯,积极参与该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使其能熟练配合专科手术,避免因护士的业务不熟练而导致的风险。

四、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

“零缺陷”强调为预防而测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进行事先或实时监控,做好每一步,消除或减少手术中隐患,以达到根本的质量改进,我们要求护士在工作的每一步进行自我考核,从而获得持久的进步。

五、实行手术全过程监控的管理

医疗服务的过程是一个总体的过程,而医护人员的每一项操作都是一个过程,为了保证每一过程都能按质、按量完成。我们要求每个环节都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程序工作;另外,每个环节和每个层面制订工作差错的防范措施,不允许存在失控的漏洞。手术的过程可分为3个方面。

1、术前准备关

①开展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对一些敏感问题要正确处理,既要对患者负责,又不能违反原则。②认真检查各种仪器设备,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确保各种器械、敷料、物品的齐全和无菌。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患者人室后需查对手术通知单、病历、手术间房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过敏实验结果、血型单等,严防接错患者等事情的发生。

2、术中配合关

①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做到“三点”,即手术前点、手术关闭体腔前点、手术关闭体腔后点,清点手术台上的每一项物品时,必须两人清点,严防异物遗留体腔。②术中的输液、输血和用药需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③洗手护士要主动熟练配合手术,尽量手术中不换班,避免因交班影响手术的进行。④巡回护士在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填写皮肤评估表,做好皮肤护理,预防术后压疮的发生,皮肤评估表应存档保留。⑤巡回护士要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全面、具体填术护理记录单,如手术摆置、组织标本的留取、物品清点、仪器灭菌结果,并归档保存。

3、术后处理关

①防止坠床。②妥善保存手术标本,防止丢失。③术后敷料、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流程清洁、消毒,严防交叉感染。④开展术后访视,征求患者意见,评价护理效果,不断完善护理措施,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⑤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锐器及时回收,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六、妥善安排急诊手术

手术室备有一张随时待命的急诊手术台,急诊手术需在通知后半小时内安排,抢救手术可直接送往手术室,急诊手术较多时,要求护士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急诊手术,避免因人力的原因贻误手术时机。

七、坚持手术室的质量监督制度

定期进行护士满意度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工作态度、手术配合能力、抢救技能等,对临床科室提出的意见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工作薄弱环节重点检查,查找原因,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以便及时改进。对工作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每月质控员对各类物品包括无菌物品、手术者的手、空气、消毒液进行细菌培养,全面监测,并存档备查。

八、实施手术室在职培训计划

按照阶段式培训模式,由护士长制订手术室在职培训计划,建立基础和专科培训体系,并监督和考核。定期请医生讲授业务课,包括理论授课、录像教学、操作演示等,内容要求实用、新颖,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水平。

九、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本文分析了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排班、实行手术室护士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实行手术全过程监控的管理、妥善安排急诊手术、坚持手术室的质量监督制度、实施手术室在职培训计划。在手术室护理上实施风险管理对于减少护理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燕,张海林,吴继云,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10(10)

[2]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09(15)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第3篇

【关键词】 手术室;血源性传染病;防护

近年来,职业安全已逐渐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医护人员身处医院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下,比普通人群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危险因素,而其中又以手术室护理人员最为突出。在诸如锐器损伤、放射线、麻醉废气、化学消毒剂等众多职业危害因素中,以血源性传染病感染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影响最为深远,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危害最大。血源性传染病指的是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梅毒等20多种疾病[1]。医护人员在手术中或术后若不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则会面临被感染的风险,而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AIDS等传染性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感染,将会给被感染医护人员个人及其家庭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手术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危害并增强防护至关重要。

1 感染因素

1.1 传染源 手术室中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患者以及病原携带者。目前,三级医院以及多数二级医院对手术病人均有术前筛查,对于筛查HCV、HIV、梅毒发现阳性结果的患者,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都有意识地做好自我防护措施,而对于术前筛查阴性的患者则没有太强的防护措施,这部分患者正是手术室血源性传染病的最主要的传染源之一。

1.2 传播方式 病原体通常会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器官中。手术室护士若被HBV、HCV、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手术刀、剪、布巾钳、克氏针、骨折碎片刺伤等,则很容易感染相关疾病。骨科力量性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也可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手术过程中破损部分皮肤不慎接触到含有HBV、HCV、HI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等也可引起感染。

1.3 感染现状 Johanet等[2]的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主要接触途径是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割伤或刺伤。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种类中以针刺伤最多,约占60%以上,尤其是手术缝针和注射器针头的刺伤,其次是安瓿瓶割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通过1次针刺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HCV、HBV和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10%、6%-30%和0.2%-0.5%[3],与其他科室护士相比,手术室护士每天从事损伤性操作,接触到锐器的机会更多,直接暴露于传染源下的几率更高,约90%的手术室护士有手术相关锐器刺伤的经历[4],因此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和感染的风险更高。

2 原因分析

2.1 防护意识薄弱 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主要因素。高英华等[5]对北京市随机抽取的8所医院共300名手术室在岗护士进行的关于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护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2.3%被调查护士不了解“标准性预防原则”。多数手术室护士常常在面对明确为术前筛查抗体阳性的患者时,甚至在被血液污染或锐器损伤后才意识到要防护。

2.2 相关规范缺乏 有些医护人员对职业感染的防护知识和技术缺乏了解,也没有经过手术室感染防护的规范化培训,虽然有职业防护的意识和行为,但没有掌握规范化的防护手段,仍不能有效减少手术室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2.3 技能操作不够熟练 对于一些年资低的手术室护士来说,往往经历的手术类型较少,对一些手术的过程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再加上手术节奏快,在与手术医生配合的过程中发生锐器伤的机率大大增加,尤其在急诊手术中,自我防护往往因为工作忙而疏忽。

2.4 相关知识缺乏 在高英华等的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多数护士对手术室常见的血源性传染病疾病本身的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够[5]。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AIDS等疾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防护方式以及意外接触后的紧急处理等都没有全面的认识,这使得在日常工作中遭遇到此类病例时的防护显得过于盲目而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 防护措施

3.1 增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 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标准预防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防护氛围是影响手术室护士防护行为的最重要的途径。标准性预防是指提供医疗服务时假设所有患者都可能具有传染性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必须应用于每个患者,无论其诊断如何以及是否真的有传染性。护士自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意识。手术室应进行多次、持续和多途径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护士的标准预防意识。

3.2 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针对手术室血源性传染病传播的各个环节开展系列知识讲座,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诸如病毒性肝炎、AIDS、梅毒等疾病预防的了解,讲解手术中每个可能造成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细节,巩固如何避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的知识,通过培训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

3.3 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参考各种标准与方法,制定并逐渐完善诸如《医务人员暴露于污染血后的处理程序》《感染病人手术应急预案》《参加感染手术手术医护人员须知》《手术室锐器伤登记制度》等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制度,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流程,绘制流程图,进行标识管理。要求手术室护士在参加手术、进行护理操作及手术物品消毒处理时,严格遵守管理制度,自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6]。一旦发生护理人员受到感染,能立即按照相关处理程序予以紧急处理以减少疾病发生可能,并按规定进行上报及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对受伤者及患者及时进行HIV、HBV及HCV抗体检测,并跟踪至少6个月;同时建立该类事故的专项补偿制度,因此感染疾病或者甚至导致死亡的,对其本人或者家属提供充分的医疗援助和必要的生活补偿。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33-634.

[2] Johanet H,Antona D,Bouvet E.[Risks of accidental exposure to blood in the operating room.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Groupe d'Etude sur les Risques d'Exposition au Sang][J].Ann Chir,1995,(49):403-10.

[3] Mikulich VJ,Schriger DL.Abridged version of the updated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 C virus,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J].Ann Emerg Med,2002,(39):321-8.

[4] 周阳,李映兰,郑悦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及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37-739.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09

作者单位:200050上海市上海电力医院手术室

詹藜藜:女,本科,主管护师

压力又称为应激或紧张,是个体对任何需求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当人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工作压力源时,就出现了工作压力[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内容涵盖更广,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手术室护士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手术室护士是护理工作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服务对象是那些需要通过手术干预而获得救治的患者及实施手术的医师。现代手术室护士处于多种有害因子的威胁中,由于环境隔离、工作繁忙紧张、时间随机性大、技术更新快、跨科医护合作等工作特点,都使手术室护士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并使之成为一种职业危险。长期的心理压力将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3]。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工作节奏和效率不断提高,如何缓解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就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应对措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因素分析

1.1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

1.1.1空气污染目前国内手术室无论是层流手术室还是普通手术间,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室内空气流通性差。手术中高频电刀进行组织切割时所产生的异味及烟尘,其致癌作用已受到普遍关注。各种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剂所散发出来的微小颗粒,也可长时间悬浮在室内空气中。杨文卿等[4]研究表明,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引起过敏、头痛、哮喘等症状。仪器设备排放出的废气混合污染空气时,可导致人的记忆力、听力、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下降,甚至引起孕妇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等。手术室护士每天长时间在此类环境中工作,身心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

1.1.2噪声污染医院手术室属于噪声严重污染的场所。任健华[5]报道,吸引器、麻醉机、无影灯、电刀、电锯等各类器具,是手术室噪声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医院属于噪声敏感建筑,其标准为I≤52 dB,其他级≤50 dB,手术室里的平均噪声应为60~65 dB,但实际上往往接近90 dB。手术室护士长期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工作,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等一系列的症状,造成精力分散、身心疲劳、反应迟钝等,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意外事故和差错的发生几率。

1.1.3辐射污染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准确性,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激光手术中所发出的电离辐射,会产生有害的烟雾、蒸气和噪声等,对环境造成辐射危害,也可对皮肤、眼球造成光化学效应损害[6]。此外,骨科手术需要使用C臂机进行术中摄片、定位,其球管发射出来的X射线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与伤害,使人易产生乏力感,长期接触可导致胎儿畸形,亦可诱发恶性肿瘤[7]。

1.2职业暴露带来的压力

1.2.1来自患者污染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尤其是在救治急诊创伤患者时,需要争分夺秒地投入抢救,防护措施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接触最常见的、危险性最大的病源体包括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蔡桂芬[6]报道,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体液飞溅会污染护士的面部、衣服等,接触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敷料等,有被感染的危险。任健华[5]研究结果显示,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率为0.1%。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进而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1.2.2锐器损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锐器,易发生误伤。当术中发生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或污血溅到皮肤黏膜或眼内,均可导致感染,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8]。手术室工作节奏快、术中操作配合紧张,遇到难度大和急需抢救的手术,护士在传递手术刀片、缝针、剪刀等锐器时稍有不慎极易被刺伤。李志霞[9]调查发现,71.3%锐器伤是在护士心情急躁或紧张忙乱时发生。李可萍[10]报道,通过一次针刺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30%,3%~10%和0.2%~0.5%。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面临锐器损伤造成的危害,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

1.3本职工作带来的压力

1.3.1社会地位目前,护理工作的地位和专业价值未能得到社会的普遍理解和认可,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常常忽视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的作用,对手术室护士不尊重、不理解,甚至会有不文明的语言和粗暴举动,这也对手术室护士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赵宏[11]报道,社会上重医疗轻护理的思想比较严重,医院管理者也只重视医疗水平,轻视护理工作。加之护士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待遇低,这种社会价值的不对等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导致护士产生自卑、压抑、失望情绪,时常会觉得自己前途渺茫,甚至后悔当初的择业决定。工作忙、压力大、薪酬低,还要面对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导致近年来护士大量流失,医院里出现“护士荒”,这对护理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极其不利。

1.3.2劳动强度现阶段,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因素,各医院护士编制普遍不足,护理工作量明显增加。吴灵英等[1]调查结果显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是引起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期超负荷加班,不能保证正常休息,再加上无规律性的饮食,导致了手术室护士巨大的工作压力。此外,陶静娟[12]调查后发现,已婚护士由于在生活和工作中承担着多重角色,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和孩子的拖累,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压力。因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会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其心理不平衡,产生沮丧及失望情绪。

1.3.3身体因素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就是时间的不确定性,急诊手术更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必须保证随叫随到。正常就餐时间也因此变得紧张而短暂,长此以往,胃肠道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正常睡眠时间被打乱,则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症状。手术室洗手护士要求长时间的原地站立,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经常向同一方向转动头部完成传递器械以及低头操作,易引发颈椎疾病[6]。巡回护士必须负责各种设备仪器、器械敷料的放置及转移,手术患者的体位摆放同样也需要由护士承担,极易导致腰部的损伤。

1.3.4专业知识手术室工作量日益加大,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及连续性都要求手术室护士素质要随之提高[13]。各种新技术、新仪器设备层出不穷,对护士配合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师外出学习深造,从而熟练掌握先进技术。护士学历普遍都不高,多为中专或大专学历,医院较少为其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导致医护水平相差甚远。朴梨花[14]通过调查后发现,医师对护士过高的要求和期待,也给手术室护士带来了较大挑战,使这种压力源日趋明显,不仅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1.3.5人际关系复杂手术室主要面临的是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在护患关系中,护士面对的是不同文化程度和心理状态的手术患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应对。手术进行时,医护矛盾的发生率远远大于护患矛盾。手术护士需要面对来自不同科室、甚至不同医院的手术医师,由于每位术者的职位、习惯、技术均不同,若护士在手术中配合不到位,容易发生医护矛盾,特别是手术进行不顺利的时候,手术医师会变得烦躁、易怒,甚至会大声训斥护士,摔丢器械,年轻护士往往因此产生恐惧、自卑、委屈感,操作上更加手忙脚乱或不知所措,由此激化矛盾。

1.3.6医疗事故、差错仇艳苗等[15]认为,手术室工作具有高风险,易造成护士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恪尽职守,精确细致,稍有疏忽即可能将纱布、缝针、器械等遗留在体腔内。违反无菌操作可能造成手术感染,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护理记录单填写错误,手术病理标本遗失等都会直接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部分护士经常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因而表现出使用药物时反复查对,手术器械反复清点等强迫症状。特别是随着新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更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工作环境、职业暴露及本职工作层面,影响因子触及到方方面面。加之手术室护士以女性居多,心理承受能力较男性更为脆弱,上述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必然会给护士带来心理、生理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医院而言,熟练掌握特殊技能的手术室护士,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应该加以用心呵护。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一些应对措施来缓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

2.1领导高度重视林玉霞[16]建议管理者要注重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及情感支持,力争改善护士的生活待遇,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医院领导应充分考虑手术室护士工作特殊性,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如增加晋升及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工资待遇及福利等。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讨论,使其认识到压力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学会正确应对,并采用适当方法减轻工作压力。

2.2人性化柔性管理张悟等[17]认为医院管理部门应严格把关岗位人选,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应选择心理素质稳定、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良好的护士来从事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管理者能够从中协调,创造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护士长应合理搭配值班人员,尽可能给予护士足够的休息调节时间,有效缓解护士的身心疲惫。在手术排班时采取弹性方式,避免护士因过度疲劳对身体及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工作之余,鼓励护士们尽可能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进行自我调节,有效缓解工作压力。

2.3改善工作环境手术室尽可能安装空气净化及通风设备,有序摆放手术间备用品,增加室内空间,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加强消毒剂的管理,严格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18]。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积累,定期检测废气排放系统,定时监测空气质量。麻醉师应仔细检查麻醉机管道的密闭性,防止气体泄漏。术中在使用高频电刀时,护士应提醒医师用吸引器抽吸烟雾,避免大量吸入有害气体。术中使用X线C臂机时,护士必须及时穿好防护服,妊娠期护士应禁止参加此类手术。

2.4建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避免接触感染,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肝功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检查结果,对阳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在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时应戴口罩、手套[19]。术中传递锐利器械时,应避免徒手传递,可放于弯盘内传递。传递注射器必须将针尖面对自己,禁止双手回套针帽。一旦出现锐器损伤,应立即挤出伤口处血液,然后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必要时应进行被动免疫和血液学监测[20]。科内应建立术中锐器伤害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手术室护士认真学习并熟记于心。

2.5关心手术室护士健康章翠萍等[21]提议手术室护士长应起到家长的作用,督促护士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护士应提前了解手术所需时间,手术前夜保证充分睡眠。大手术前吃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不宜过多饮水,术后充分补充水分。巡回护士可轮流进餐,连台手术间隙可及时安排进餐。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可双下肢交替站立减轻疲劳,若需长时间站立可使用弹力绷带,减轻双下肢浅静脉淤血,预防大隐静脉曲张。器械护士在台上应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减少颈部转动的幅度和次数,下班后进行适当按摩[22]。

2.6提高自身素质手术室护士要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和继续教育,提高自身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医院也要为手术室护士多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更好的配合医师工作。徐惠萍[23]提出护理部管理者要有计划地进行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让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得到强化。护士在工作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放松身心,调整心态。当感到有不良情绪又无法自行消除时,可以向家人和朋友倾诉,主动寻求心理支持,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2.7术后致谢制度尝试建立术后致谢制度。在临床工作中,常有担任主刀的专家、教授在手术结束后向麻醉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诚恳致谢,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是它传递的是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和尊重,体现的是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手术后致谢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升手术室护士成就感,解除因自卑而引起的压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诚然,致谢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得到医院领导的认可支持,以及手术医师的配合,才能使之常态化。

2.8严防差错事故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单位之一,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助于减少差错事故[24]。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责任心,操作中必须遵循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手术物品清点制度、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及交接班制度。手术护理记录单因具有法律意义,必须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填写,以防为日后患者的举证责任倒置埋下隐患。科内定期组织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及讲评,及时发现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护士长加强安全督查,严格按护理安全制度执行管理,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当事人必须做到沉着冷静,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启动差错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逐级上报,力求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小结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场所,手术室护士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每天承受着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因素不仅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医院主管部门对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护士数量、提高护士待遇等。同时,帮助护士们正确面对压力,指导她们如何及时调整心态、自我减压,以更好地适应手术室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现代手术学认为,手术护士已不仅仅是一个参与者,术中能熟练、准确、默契地技术配合,是确保整台手术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积极投入工作,配合医师高质量的完成每一台手术,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灵英,沈丽娟,徐黛玉.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64-266.

[2]罗俊.浅谈现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53-54.

[3]徐静,秦二英.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17-19.

[4]杨文卿,詹鸿,陈洁文.手术室环境污染及安全防治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20):315-316.

[5]任健华.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及管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7,12(6):55-56.

[6]蔡桂芬.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16):30-31.

[7]管乐敏,孙刚毅.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6-117.

[8]张莹,侯睿.手术室护士利器意外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5-16.

[9]李志霞.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56-57.

[10]李可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

[11]赵宏.手术室护士的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全科护理,2009,7(9C):2505-2506.

[12]陶静娟.手术室护士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143-144.

[13]段立新.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09,15(36):109-110.

[14]朴梨花.论手术室护士工作的压力因素及应对策略[J].医学信息,2010,5(11):3381-3382.

[15]仇艳苗,李敬敬,刘秀娥,等.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49-350.

[16]林玉霞.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3):120-123.

[17]张悟,杨雪梅,颜会风,等.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80-81

[18]姚月芳,王静宁.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其职业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93-94.

[19]周卫东,褚琪.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115.

[20]周阳,李映兰,郑悦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及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37-739.

[21]章翠萍.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7):642.

[22]高琳.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27):2447-2449

[23]徐惠萍.新时期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A):62-63.

[24]郭爱萍,荀艳梅.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0,3(8):722-723.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避免护理纠纷。方法加强对手术室护士法律知识培训,规范各项护理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服务、证据意识得到增强,能正确处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使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确保了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有效地防止了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手术室护士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我院大部分为恶性肿瘤病人,愈后差,家属对治疗极不满意;手术室工作又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手术室常成为医疗事故、纠纷易发之地。本文针对如何预防手术室医疗活动中与护理有关的纠纷,加强手术室护士法律、服务、证据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作一探讨。

1防范措施

1.1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医院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考核。科内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1.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2.1明确各班职责干好本职工作,在岗在位,不从事越职行为。

1.2.2加强术中物品管理,认真做好交接清点工作规范手术物品摆放、传递,术中使用显影纱布,物品随加随记。一台手术原则上不更换洗手、巡回护士,如确实需调换人员,应清点交接清楚并记录签名。

1.2.3防止病人躯体受伤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查对。接送病人时防坠床、摔伤、碰伤;摆放时,应将床上各部件固定牢固,肢体处于功能位,骨突处垫软枕,避免局部受压,身体勿直接接触金属部件,如有饰物应取下由两人一同交给病人直系家属。巡回护士术前检查手术床、电刀性能,妥善安放电极板,指导医生正确使用电刀等电器,防烫伤、误伤病人。

1.2.4防病理标本丢失、出错洗手护士保管好术中取下的所有标本,手术完毕交手术医生并签名;术中冰冻、脱落细胞等病理结果均必须出具书面正式报告通知医生。

1.3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护士长采取弹性排班,每日轮换洗手、巡回护士工作,轮换大、小手术配合,让每位护士都以饱满的热情不折不扣地完成每台手术。

1.4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护士长带头表率,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补充,积极参加自考。科内通过每天晨会提问,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操作、理论考试,指定一名护士开展业务小讲座,不定期邀请各专科主任讲解新开展手术配合要领,邀请各仪器厂家技术指导员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每年派两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护士的理论及专业技能水平,减少了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纠纷。

1.5保证急救设备、器材、药品完好备用如电刀、吸氧吸痰装置、除颤仪、呼吸机等,做到定人定期保养、检查,定量、定位放置,完好率100%。

1.6规范言行举止,增进护患沟通医务人员应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举止端庄大方,多给病人关心、爱心、耐心。各项操作前做好解释,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在手术间大声谈笑,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特别是涉及病人的隐私、忌讳问题。向医生汇报恶性不良病理结果时应回避病人,不随意回答病人或家属提出的有关病情的疑问。

1.7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书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病人病案的一部分,是具有法律依据的举证材料,它记录了病人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因此记录应严谨、字迹清晰、医护一致、严禁涂改、避免漏记、误记,要保证记录内容的客观、及时、真实、完整、准确性。无菌包灭菌指示卡、植入性产品标签均必须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注明文字说明。所有材料一式两份,一份随病历归档,一份留科内保存备作证据使用。护士长派专人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当班护士,及时纠正,并给予扣分与奖金挂钩。这样增加了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避免了举证倒置困难。

2体会

通过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铭记手术室工作宗旨:“安全第一,质量为先,以人为本,服务一流”,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今年的全省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中取得了佳绩。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第6篇

【摘要】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手术是护理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中出现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但是在手术室实际护理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问题 对策

【前言】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手术检查的重要场所,其中安全管理是举足轻重的重要一环。安全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反映,安全影响质量,质量反映水平。对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确保了患者的安全,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一、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一) 护士方面的因素

护士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证据意识缺乏。日常护理工作中,往往缺乏收集、整理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材料。护理文件缺乏客观、真实、准确和及时性,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时,举证无力。二是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造成有章不循。三是业务技术不精,工作经验不足。

(二) 医疗费用的问题

由于先进、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引进,新的手术方式不断开展,术中急用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等,都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开支。医疗护理收费不规范,微机错输、漏输数据,一些一次性医疗用品无收费编码等,这些极易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增加了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三) 手术室组织管理方面

一是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反应,实施安全、可靠的护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而且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二是医疗设备因素。医疗设备过于陈旧或维护不佳,未达到 100%的完好状态,不能随时应用,从而延误手术或抢救时机。三是物品、药品管理不完善。用药不当、药品过期,各类药品、无菌物品未分开放置,或标识不清等,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安全因素。四是环境因素。手术间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

(一) 重视法制、安全教育

加强护士的法律知识培训,让护士懂法守法。我们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文件,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自觉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要做到规范书写记录,强化证据意识。规范的护理记录是救治患者经过的真实记录,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是出现医疗纠纷时处理的法律依据。因此,在书写护理记录时要强化证据意识,必须做到;客观、真实、正确、完整。护理记录严禁丢失、涂改、隐匿、伪造和销毁。

同时,还要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的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前提。在每月及年终总结中对那些虽未造成病人伤害,但造成负面影响,为事故隐患,给予早会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护理工作安全警钟长鸣。

(二) 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要有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同时不断的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各种自考、函授,撰写论文、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对新毕业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理论、操作考试。请技术尖子来传授护理经验和技术。

(三) 严格各种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和清点制度

手术室工作的应急性强,工作量大而繁重,手术室护士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执行查对制度。术前接病人时,严格执行“两对十查”制度,即通知单与病历对,病历与病人对;查手术间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室、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及名称、麻醉方式、品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护士在术中执行口头医嘱前均要复诵一遍。术中严格执行“三数四清点”制度,即手术前数、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数;清点器械、纱布、纱垫、棉片及缝针。做到“三清”,即器械护士、第二助手、巡回护士清楚,严防异物遗留体腔。

2、落实一般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交接班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岗位责任制及奖惩考核制度等平时抓好落实,严格执行。

3、预防手术损伤

摆时,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不妨碍循环功能的原则,如骨隆突处放软垫,束缚带不可过紧,松紧适度,避免压疮发生。手术中巡回护士应动态管理病人,加强术中观察。

4、仪器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

手术中使用仪器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护士应了解电刀、电钻、腔镜等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电刀时正确放置负极板,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检查病人身上有无金属物品,有无接触金属导体,以免引起灼伤。

5、防止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遗失

术中冰冻切片标本取下后立即放入备好的标本袋,贴上标签,注明病人姓名、床号、标本名称、取标本部位,并填写病理检查单,由专人立即送病理科检查。术中电话通知冰冻结果时,接电话必须与病理医生进行复述核对,以免出现差错影响对病人的诊治。

(四) 加强护理安全意识

要加强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防止烫伤、烧伤、燃烧、爆炸意外 在使用高频电刀时,严格控制输出功率,一般电凝20~40 W,电切30~50 W,即能起到良好的切割、止血效果。当功率大于50 W时,每增加5 W,应报告术者,提醒注意。严禁超出仪器安全值范围使用。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注意掌握浓度、使用方法,避免灼伤黏膜、皮肤。对手术间使用的氧气管道、气动电钻、骨钻,要定期检查其安全性、密闭性。每月对高频电刀、无影灯及其他设备进行测试、维修或更换。

三、 总结

手术室工作是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的隐患,任何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手术过程都带着潜在的风险,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质量监控,引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管理,有效的运用现代质量管理办法,使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第7篇

手术室是外科诊治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了解手术室护理安全与风险的现状,建立科学的预防措施,有效规避风险,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

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业务技术水平方面:业务技术水平较低,手术步骤不熟悉,物品准备不齐全,导致手术配合不主动,甚至延时;不熟悉专科抢救病人的特点,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引发护理缺陷和纠纷;不熟悉手术病人,放置不舒适,引发肢体受压及神经损伤等。

1.2 核心制度执行方面: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易引发护理缺陷及差错事故。查对制度执行不严,会造成接错病人、开错刀、输错血等。手术护理记录单不认真填写,出现漏项,记录内容与麻醉记录不相符,易造成医疗纠纷。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易发生切口感染。手术病人的各种管道管理不善,物品遗留在体腔,易造成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1.3 缺乏沟通技巧: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向病人解释有关事项时不一致。沟通过程中缺乏灵活的沟通技巧,如癌症病人在询问有关预后时,个别护士回答过于肯定或简单。护士不了解病人心理,导致工作得不到病人的理解和认可。

1.4 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内容与麻醉记录内容不相符,如记录的时间、数量不一致。字迹不清,随意涂改,填写时漏项,代签名等。

1.5 病人术中安全问题:手术病人在接送途中未系好安全带或防护栏,易造成坠床、摔伤。手术过程中不认真核对(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轻者延期手术,重者危及生命。工作马虎者,易造成物品遗留体腔,弄错或丢失标本。医疗仪器使用不当,易灼伤或冻伤病人。

1.6 环境因素及意外伤害的风险:噪音,如金属门的开关,器械车轮的摩擦声,电刀、电凝、呼吸机、电锯、电钻工作时的声音等可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1]。术中电刀切割组织,电凝出血组织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骨水泥,烧伤油膏,全麻药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甲醛、戊二醛、臭氧等化学灭菌剂的挥发,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甚至使人感到恶心、头痛。手术中刀、剪、钩、凿、针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和他人,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1.7 医疗费用方面:医疗费用是病人最敏感的问题,它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当今普遍反映看病贵、看病难的时代,收费稍有差错就会引起纠纷或投诉。

2 建立有效的防护措施

2.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规范的手术室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应急处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因为制度是工作的法规,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对高危人群[2](新护士、5年内工作人员),护士长、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高年资护士应随时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针对手术室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制定《手术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管道脱落的应急处理》、《病人接送制度》、《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书写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不断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和环节质量管理,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2 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只有在掌握护理常见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基本特性、处理程序后,才能在临床实践中自觉地防范护理风险。因此护士长与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利用科务会、业务学习、晨会交班、护理查房等形式对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及讲评,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会,对科室内发生的差错及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3 加强业务综合素质培训: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特殊的职业素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具有现代医学、护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对病人实施生物、心理、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熟练掌握无菌技术,各种抢救技术和各种仪器的使用,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评估,并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操作娴熟,做到稳、准、轻、快,医护配合默契。

2.4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是预防法律性护理纠纷的一种重要措施,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举证倒置”的法律自我保护武器,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体现,是保护护患双方安全的保证。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士书写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成立相应的护理记录方面的监控组织,由专人每天检查手术护理记录单,护士长每周做好质控,各级人员各尽其职,定期分析讨论,防患于未然,在病人未出手术室之前把好手术护理记录质量关。

2.5 做好沟通工作:护理人员应以同情的心态,和蔼的态度耐心对待病人,从病人角度出发,取得病人信任,给病人以安全感。对于护士不清楚和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病人,不要对手术解释得过于详细,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对手术病人的预后,特别是癌症病人,不能用肯定性语言,以免引起医疗纠纷或投诉。在与病人交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一切情况,做到谈话内容与病历一致。

2.6 术中安全护理措施:病人入室后,巡回护士必须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禁食禁饮,各种同意书是否签字,血型、检查结果、等。根据手术需要,按规范备齐术中所需物品。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坚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麻醉医生及主刀医生,防止术中意外发生。保证输血、输液质量,防止异物存留于伤口或体腔内。对于病重、体弱、营养状况差、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用软垫保护好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和肢体受压,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和冰袋,以防灼伤和冻伤,对于标本的管理,也是保证术中安全的一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标本管理流程,防止弄错或丢失,为保障病人在运送途中的安全,各种车、床应有安全带或护栏,并随时保持功能完好。

2.7 实施服务收费:严格执行物价标准收费,使用电视显示屏播报收费价格,为住院病人提供每日费用明细清单,在发放清单前应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交给病人清单时,告知其仔细核对费用,对不明白的收费及时解释,有错误时及时纠正。

2.8 环境因素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仪器设备,添加剂,降低噪音;使用电刀、电凝时最好使用带吸引功能的电刀笔,吸尽烟雾,避免烟雾在局部过浓;用甲醛消毒时,熏箱门一定要关闭紧密,以防泄漏,浸泡标本时,要戴防护手套;接触戊二醛应戴口罩、眼镜、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及腐蚀双手,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器械在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冲净;在使用吸入性物(安氟醚、异氟醚)时,应现配现用;臭氧发生机和紫外线灯工作期间,禁止入内,必须进入时要中断消毒;在手术中使用锐利器械(如刀、剪、针等)时,应遵循刀、剪、针的摆放及传递原则,尤其要加强新护士基本功训练;对于特异性感染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门口应设隔离标志,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入内,谢绝参观,做好个人防护,器械和手术间严格按照特异性感染的术后处理原则进行规范消毒。

参考文献:

[1] 覃 峰.手术临床护理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与现代护理技术标准工作手册[M].北京:卫生科技出版社,2007.61.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第8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心理健康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76-01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场所,每天都有大量的手术在手术室内进行,工作性质紧张而繁忙,工作环境特殊而复杂。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手术室的护士必须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持续工作,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站立若干小时配合手术,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修改手术配合方案。强应激性、高紧张度、无规律的饮食与睡眠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普遍较差,影响其身心健康[1]。加上高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正受到生物、生理、理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1 影响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原因

1.1 社会支持不足 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传统的权利机构把护士置于最底层,使患者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医生是至高无上的,认为手术的成功是医生和麻醉的功劳,而与护士无关。护士的付出得不到认可,造成护士心里不平衡,缺乏“个人成就感”,护士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

1.2 心理生理因素 护理的职业决定了护士的工作性质,频繁的倒班、夜班,有时还需要加班。手术室护士即时在白班因手术也不能按时休息,生活无规律。紧张严肃的环境气氛,千差万别的手术患者,注意力持续高度集中,随时处于应激状态,责任压力过重,心理过度紧张。易造成一过性低血压、虚脱、胃肠疾病、颈椎病等职业病。有时害怕器械、纱布遗留在患者体腔内,而医疗纠纷是护士最大的心理压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增强,护士在工作中总怕出现护理差错,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干预不及时,护士易产生恐惧和委屈心理。

1.3 物理化学因素 目前电视X光直视下手术不断应用,少量多次接触X光可蓄积致癌;制作辅料、棉球和橡胶手套上的滑石粉、纤维、粉尘等可吸入呼吸道,长期反复吸入可损害呼吸功能。化学消毒剂如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和麻醉剂、高频电刀使用时发出的气体等,这些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可造成呼吸道、肝、肾、血液系统的影响。

1.4 生物因素 手术室担任着临床各科手术及急诊抢救手术的任务,工作环境较为特殊,容易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呕吐物以及来自病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加上手术中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容易刺伤皮肤,通过刺伤传染一些感染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2 预防措施

2.1 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以忍受的刺激,可以对亲人、朋友倾诉,其目的可以得到心情放松,也可以得到他人的开导,提高应对事物的应对能力。也可以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开阔胸襟,提高认识。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术性强,医学发展要求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应同步掌握新技术、新业务的理论与操作。由于护士的起点比医生的低,要正视现实,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以便能胜任本职工作及高难度工作。

2.2 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操作规程和医疗技术常规,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及填术护理记录单,这样才能手术结束后心中踏实,睡得安稳。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应提前吃高热量、高营养食物以提高耐受力。要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矫正职业性心里紧张,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坚持做颈部保健操,长时间站立式手术,应穿小腿弹力袜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整姿势,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

2.3 改善手术的环境 增加通风效果,安装循环风消毒机。使用麻醉气体时防渗漏,检查密闭性。配制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帽子。对于在X光直视下手术时,安排固定手术间,应设置铅屏风,手术人员戴好防护用具,尽量避免身体直接瓶射[2]。

2.4 规范手术病人的术前检查化验项目 对于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要做好安全防护。对于无法确定的,应按感染患者处理一切用物。皮肤破损时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如进行操作要戴上手套。操作时尽量避免刺伤皮肤,如皮肤被锐器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彻底冲洗消毒伤口,并跟踪检查。如被乙肝患者的血液污染,应冲洗伤口后立即注射乙肝抗病毒血清。工作人员要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体检一次,及时接种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提高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