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带教模式论文

带教模式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10:53

带教模式论文

带教模式论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以项目为纽带;产学研合作

作者简介:秦红玲(1978-),女,湖北随州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方子帆(1963-),男,湖北黄冈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教授。(湖北宜昌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13-02

研究生教育是以前沿学术知识为教学内容,以科学研究为培养手段,以知识创新为学习目的的高层次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建立科技企业,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随着工学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及2010年工程硕士的大量招生,教育资源更显不足。利用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成为必要。本文提出的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可以一种灵活、高效的方式实施高层次人才的联合培养或“高级定制”。

一、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内涵及适用范围

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是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模式,指产、学、研各方通过具体的项目结合到一起实施研究生的培养。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在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生产、教育、科研主体为了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质量,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依托具体科研项目,将生产、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为研究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研究生培养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论文开题、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诸方面采用的特定运行方式和操作范式的总和。

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生产、教育、科研主体,整合各自的目标和优势,围绕人才培养和教育而进行的具有生产、学习、科研三项功能的教育合作,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是此种产学研合作的核心。[1]

这种培养模式依托具体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合作关系随项目合同关系的产生而产生,随项目合同关系的解除而解除,是一种动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适合于产学研三方进行初期或者短期、随机的合作。

二、以项目为纽带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空前加快,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现代的高级专门人才既要具有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更要具有实践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研究生教育“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2]为了使研究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学校需给研究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科学研究。但随着教育规模的飞速扩张,这种教育资源显得异常紧张。2010年,全国开始大规模招收工程硕士后这种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技术的快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组织持续的技术创新变得十分必要。但随着新技术复杂性的提高以及不同学科、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的日益明显,再加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企业仅仅依靠组织内部途径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有时甚至需要人才的“高级定制”。

组织间合作的一个关注点就是互补性,产业界和学研方拥有异质性的资源和能力,它们之间的联动能够创造组织间协同效应,使创新集成活动最为有效。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以一种开放、动态的模式展开高层次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高效而灵活,能够实现社会优质资源的最佳配置。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协作创新机制,在国民经济和教育中的作用必将日益凸显。

三、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新内容

1.培养目标新内容

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而确定的。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其本质规定性包括:一是高层次性;二是专业性;三是研究性。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正是研究生教育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其目标是促进高效改革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课题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环境,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有利于企业或研究所的人才积聚、储备能力,增强其研发和创新能力。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在培养目标上注入了新的内容,即具有很强的就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科研开发性。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研究性、职业性、应用性、开发性等六个特征(如图1)。

2.培养过程新内容

人才培养过程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以项目为纽带的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上主要体现为:校企“两个培养主体”,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实行“导师组制”。如图2所示。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主体学校单一化格局,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并非处于从属地位,而是与高校并列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提要求,下订单。在招生录取、课程安排、培养计划、论文研究、学生就业等各个方面,企业与高校作为两个并列的人才培养主体共同发挥作用。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把研究生培养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学校与企业共同规定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第二阶段以企业培养为主,研究生进入到项目组参加工作实习、课题研究、实验和论文撰写,培养其工作实践、技术应用、科研开发能力。研究生的论文部分工作在项目组完成,毕业时回到学校参加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的答辩。这是一种学习-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开发性高级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施方法

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由招生、培养方案制订、培养过程实施、推荐就业等多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在实施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时,应全面考虑各环节的特殊性。

1.招生

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既可以实施于工学硕士的培养,也可以实施于工程硕士的培养。为了满足企业人才“高级定制”的需要,也考虑学生个体的意愿,在招生时可单列目录招生,甚至可以考虑在录取分数线以下进行特招。在面试时请相关企业参与面试、考核。

2.导师的确定

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实行“导师组制”。导师组选自科研项目组,由来自学校与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其中一位具有导师资格(来自学校或企业)的研究人员为主导师,导师组其他成员为副导师。来自企业的导师享受学校导师同样的学术待遇,按照学校导师管理办法管理。

3.培养计划的制订

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可由导师组与企业相关技术部门、人事部门共同确定。学校在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题体系时可以增设一些选修课,并从企业聘请部分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和硕导,以兼容这种培养模式。

研究生从事的课题和论文经过导师组共同选择认定,一般为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生在第一年修完规定课程后,可以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在学校或企业进行课题的研究,只需保证双方资源都得到了合理利用。

4.考核

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和研究生能力的考核。毕业论文考核包括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的评审、答辩等环节的考核。在这些环节中,应该更注意课题的完成程度是否达到技术及使用要求。在研究生的能力考核方面,应该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与企业文化的相适应性。

五、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困难

以项目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一种“快餐式”的方式来实现人才的培养或“高级定制”,高效而灵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及推广价值,但目前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政府引导和宏观推动,激励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

“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自建成以来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作了非常多的尝试,上海市高校和企业广泛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成功与政府的宏观推动和引导是分不开的。[3]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要想顺利推广和应用,除了需要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努力外,也需要政府的宏观推动,并从宣传和氛围营造、企业和学校的人才流动机制、科研项目的审批多方面制订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从大环境上创造条件,推动产学研三方合作。

2.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因为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那么也需要学校的相关制度和管理模式以开放、动态的形式来与之相适应。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大部分管理模式沿用了本科教学的管理模式,较严谨。欲使两者相适应,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

3.经费投入不足

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具有动态性,在双方的合作还不深入的情况下,经费的投入也很小。要支撑这样一个独立的培养体系往往需要学校在师资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培养模式的发展,同时还制约了双方在共同感兴趣的科研领域、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六、小结

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用具体的项目将产、学、研各方结合到一起实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级定制”,灵活而高效。作为一种产学研合作的初级形式,运用得当,可以推动产学研三方在科研领域、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近两年来,三峡大学与某军工研究所在实施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合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证明此种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虽然目前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协作创新机制,在国民经济和教育中的作用必将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肖国芳.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带教模式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媒介融合;模块式教学法;护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生数量越来越多,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加之临床设施与技术更新的速度较快,临床护理带教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实践活动,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要途径和重要环节[1]。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专科、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在政治思想和身体素质方面要达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基本要求之外,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大学专科的毕业生应成为临床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本科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之外,还要具备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进行社区护理的能力[2]。我院每年都要接收大量的大专、本科护理实习生,如何正确引导、提高实习生的各种能力,做好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提高护理临床实习质量,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

1媒介融合的概念

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最早提出了媒介融合这一概念。媒介融合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会随着不同体制下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3]。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4]。

2模块式教学法的引入

临床护理带教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临床教学经验的概括化,直接面向和指导临床教学实践。作为结构框架,它突出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模块式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根据培养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等,按需施教,目标明确,在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培养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等[5]。

3媒介融合模块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建议

3.1媒介融合的方式将印刷形式的讲义、杂志、书籍、电脑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互联网等媒介有效结合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

3.2教学模块的分类及考核建议

3.2.1基础理论和技能强调《护理学基础》中涵盖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在护理实习生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强化学习和应用。带教老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分发讲义、示范操作等途径向护理实习生有效传达教学内容[6]。待实习生出科或结束实习时予以理论考核、技术把关。

3.2.2专科理论和技能根据各科室的自身特点,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渗透本科室典型病例,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或标准化病人模拟等多种途径,以求护理实习生能够有效掌握相关专科知识与技能。待实习生出科或结束实习时,整合基础理论和技能给以系统化考核。

3.2.3沟通能力整体护理的理念已被现代护理界广泛认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有效实施整体护理的必备条件。在沟通过程中护理美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其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护理实习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要重视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入院宣教、操作前评估宣教、操作中合理解释沟通、操作后健康宣教、出院前指导等多种途径为实习生创造沟通条件,给予合理化建议,达到最佳沟通效果。待实习生出科或结束实习时,可征求患者同意进行实用性考核。

3.2.4专业英语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护理人才与护理对象日趋国际化,护理教育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高级护理人才成为临床护理带教的一个重点。临床带教老师可根据实习学生知识需求,制定适宜的专业英语学习目标,为之创造积极的语言学习氛围。待实习生出科或结束实习时,进行情境模拟法给予考核。

3.2.5科研能力借鉴研究生教学中的导师制教学形式予以带教,鼓励实习生参与科室内的课题研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生的临床科研能力。综上所述,媒介融合模块式教学法是一种倡导融多媒介于教学工作,将教学内容细化、目标化,优化教学资源,力图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目前,媒介融合模块式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系统性研究尚少,研究者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邱瑞娟,梁桂兴.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86-189.

2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黄建友.论媒介融合的内涵及其演进路径.当代传播,2009,(5):50-52.

4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中国记者,2005,(9).

带教模式论文第3篇

【关键词】 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 手术室; 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105-02

doi:10.14033/ki.cfmr.2015.22.058

手术室承担着对患者进行手术、抢救、检查等一系列重要任务的场所。由于其专科性,实践性强、手术器械种类多、无菌要求高、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工作流程与其它科室差异性大等特点,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普遍存在无所适从感[1]。随着护理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手术室护理教学的步伐。为了适应手术室现代护理教学的需要,近年来笔者对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2014年笔者将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运用到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3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30名护生为对照组,其中女生25名,男生5名,本科2名,专科28名,年龄18~23岁,平均(20.1±0.78)岁。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28名护生为试验组,其中女生24名,男生4名,本科4名,专科24名,年龄18~13岁,平均(20.2±0.89)岁,两组均经过临床护理学专业2~3年理论知的学习,在手术室实习周期为4周,带教老师均由6年及以上临床护理经且具有护理师及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两组护生学历、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入科时对科室规章制度讲解、手术室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论讲课、相关操作项目进行操作示范以及“一对一”教学。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教学模式的基础增加一体化组合的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

1.2.2.1 阶段目标教学 根据实纲要求结合手术室专科知识及护生实习周期,在护理部总的教学计划指引下由总带教及带教老师制定了见习阶段、熟悉阶段、实践阶段、巩固阶段4个阶段目标,阶段目标的设定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阶段时限设定为1周,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由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两方面组成,并对其进行层层细分,将目标细化具体到天,护生入科时将4阶段教学目标发放给每位护生,带教老师根据阶段目标进行带教,于每阶段结束前对护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给予评价打分。

1.2.2.2 多媒体辅助教学 此种教学模式宜选择在实习初期和中期。由于护生对手术室环境、布局、工作流程、性质较陌生,特将手术室环境及相关操作拍摄成图片或视频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资料在护生入科时进行学习,促进护生对手术室的认识,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2]。同时准备了常见手术的配合图片、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护生可有选择性地学习和人机对话进行复习。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感官的直接刺激,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护生视野,增强了自我认可度。

1.2.2.3 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日记模式贯穿于整个手术室教学过程中。护生入科第一日进行岗前培训后由总带教对教学反思日记相关知识的培训,具体内容包括书写反思日记的目的、方法及书写要求。每位护生每周书写2~3篇。要求护生在手术室实习过程中把亲身经历、遇到的问题、实习的体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查阅教科书或互联网知识平台分析问题的原因、护理措施及其理论依据[3]。带教老师每周定期对反思日记进行批阅、归纳、总结,对日记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反馈;对个别问题采用单个反馈。

1.2.2.4 情景模拟教学 适用于实习中期教学查房环节中,此阶段护生对手术室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已有一定了解。具体方法:由带教老师给出模拟病例并讲解操作要点、原则及注意事项后,分别由护生扮演患者、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根据查房要求进行演练,演练过程由带教老师进行引导,演练结束后组织护生互评,带教老师对护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沟通能力进行点评,对闪光点给予表扬,同时对模拟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予以分析和指正[4]。

1.2.2.5 护生讲小课教学法 护生讲小课一般安排在实习巩固阶段,根据手术室教学计划护生在实习第四周结束前进行护理小讲课,护理小讲课以组为单位,每组3~4名,时间限定为20~30 min。小课要求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题要遵循针对性、实用性和专业性原则。由总代教和实习小组长讨论课件题目,带教老师对课件内容的选择、讲课技巧进行指导。听课对象主要为护士长、总带教及带教老师、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术室实习护生。课后由护士长、带教老师评价护生小讲课的优点、亮点及不足。护生小讲课增强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同时掌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5]。

1.3 评价指标

护生第四周中期对其进行出科理论、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依照《外科护理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操作技能考核为外科刷手法、无菌技术操作。出科理论、操作考试均为百分制。第四周末向护生发放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个维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 检验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入科理论成绩、出科理论、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试验组护生入科学理论成绩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科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满意率比较

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临床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带教模式已然有悖于现代的护理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带教老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带教等问题,而使临床带教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点[6]。阶段目标教学使带教老师及护生明确了每一阶段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老师与护生根据教学目标指引进行教与学,使教学活动趋向于目标化、规范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独特、内容直观、感官刺激面多、信息输出量多,便于护生更快进入手术室工作角色,减低紧张焦虑等不适感,同时护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料能更全面的了解不同科别手术的配合内容,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教学反思日记在寻找事件的原因以及实行措施的理论依据的过程中,巩固原有的理论知识,使护生学会了将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学会运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技巧应对复杂的问题,伴随着临床经验的累积,提高了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模拟真实场景演练的教学法,为护生提供了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平台,学习氛围较为活跃,使以往胆小的护生在演练的过程锻炼了表达与操作的能力,护生在体验各种角色的同时增强了护生的学习动力、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护生讲小课从选题、备课、讲课的各个环节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护生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组护生的出科理论、出科操作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为“老师负责讲,护生负责听”,其形式单一、死板、缺乏创新性。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带教老师一直和护生保持沟通,老师能随时掌握护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其次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和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使带教老师更尽心的指导护生。再次护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带教老师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带教水平,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从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在手术学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手术室的护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实施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必须制定各个阶段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目标,教学活动的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各位教学组老师需充分掌握上述内容;其次需要准备内容丰富的课件、手术室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的教学资料;再次为了情景模拟教学、护生小讲课教学模式更好的开展,最好配备单独的供教学使用的多功能教学室;最后手术室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持续与护生保持沟通、注重护生对教学的反馈,对出现的问题、不足之处应进行及时纠正与调整,使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在手术室的护理教学中发挥最大化的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林雅.手术室新带教方法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6):858-859.

[2]李英,陈云超,张晖,等.多媒体教学结合PBL 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0-31.

[3]蔡永红,卞春梅,顾冬梅.反思日记带教对手术室本科护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6):117-118.

[4]赵美琴.情景模拟在静脉输液操作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5,32(2):62-64.

[5]王敏玲.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6):26-27.

带教模式论文第4篇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临床; 带教; 满意度

Improving Role of Teach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by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Clinical Nurse/LIN Xiao-fen,ZHANG Ci-ch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124-12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mproving role of teach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by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clinical nurse.Method:68 cases of clinical nursing graduates were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4 to March 2016 in Haematology Department,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mod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mprove group and normal group,34 cases in each group.Norma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improve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was given the model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FOCUS-PDCA),the department of examination and operation assessment were used to adopts the male nurses on clinical teaching teacher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ssessment of satisfaction,analyzed different mode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Result: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scores of impro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linical; Teaching;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Guangzhou 510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34

FOCUS-PDCA是美国的ATC公司借鉴了通用电气的“群策群力法”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指在全面质量管理前提下将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作为关注要点的新型质量管理模式,主要由发现问题(F)、组织(O)、澄清(C)、选择(S)、计划(P)、实施(D)、检查(C)与处理(A)七个步骤组成,由于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程序严谨,适用于各种管理环节中,在国内外各行业强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科室中[1-2]。近年来,随着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护生的带教效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故如何提高其带教效果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对此,本研究通过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临床护生进行带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实习的护理毕业生68名,依据带教模式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每组34名。改进组:年龄20~22岁,平均(20.35±1.69)岁,本科19名,大专15名;常规组:年龄20~23岁,平均(20.41±1.71)岁,本科20名,大专14名,两组年龄、学历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临床护生给予常规带教模式带教,即采取常规师徒传承式带教,改进组在常规带教模式的基础上采用FOCUS-PDCA:(1)发现问题(find,F):科室总结以往存在的带教问题和征求带教意见,在积极实施带教计划的同时不断调整带教方法。(2)组织(organize,O):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组成。打破以资排辈旧的带教模式,开展带教老师的竞聘选拔方案,考核方法包括: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个人述职。(3)澄清(clarify,C):明确现行血液科的带教计划,启动临床带教路径,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4)理解(understand,U):带教老师与临床护生的沟通:带教老师给护生进行一周的小结,带教组长在中期时召开护生座谈会,平时有问题随时在微信群上反映和讨论。患者与临床护生的沟通,前者对后者操作熟练度缺乏信心,带教老师必须帮助和鼓励护生如何与患者相处,争取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增强护生自身的信心,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操作机会。(5)选择(select,S):①带教老师:在血液科工作≥3年,学历大专以上,护师职称,具有耐心与责任心,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热爱护理专业与带教工作;②制定具有专科特色的带教方案:经过文献检索、结合本院护理部的教学计划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符合具有血液科专科特色的带教方案)。(6)计划(plan,P):做好带教老师的培训工作,让老师们重视带教,由护士长统一安排带教组长与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必须熟悉本科室的带教计划,带教目标和方法。(7)实施(do,D):①入科介绍:要求带教老师对每位实习生进行评估,介绍科室规章制度、科室文化、纪律要求等,详细介绍带教计划中需要掌握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推荐需要重点学习的教科书目,将临床路径表发给每位护生;②操作示范:由经过培训的带教老师进行专科操作示范,并将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发给每位护生,作为日后学习实践的参考;③方法:带教老师按照临床路径规范施教,注重护生的核对,培养临床护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与观察动手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布置作业与随时提问的途径加强学习内容。定期开展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深化护理知识。(8)检查(check,C):不定期检查并提问护生在护理工作中需掌握的知R与操作要点,通过持续强化记忆,提高带教效果。最后出科护生要进行护理查房、讲小课、综合考评。(9)处理(act,A):总结临床护生的各阶段学习情况,完善带教老师与临床护生的沟通,确保护生及时将学习进度反馈至带教老师,同时护生可采用匿名方式及时向带教工作提出建议,客观评价带教水平。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于干预前后由科室进行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并采用《临床护士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满意情况,统计分析不同模式的带教效果与满意度。出科成绩:由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组成,其中两者成绩≥85分评定为优秀,75~84分评定为良好,60~74分评定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生生出科各分段成绩比较 改进组临床护生出科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610,P

2.2 两组临床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优秀临床护生留院、执业考试通过情况 改进组临床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优秀临床护生留院率、执业考试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临床护生满意度比较 改进组临床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570,P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FOCUS-PDCA)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带教期间,带教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临床护理教学的信息提供者、指导者与组织者,同时可作榻萄Ч芾碚[6-7]。规范的带教能帮助护生适应角色的转换,从而更好的走向临床,带教质量在保证未来临床护理能力与职业素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8-9]。有研究结果显示,FOCUS-PDCA是美国医院组织创造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通过延伸PDCA循环,有助于更了解与分析程序中每个环节,以促进质量改进[10-12]。而胡珠等研究显示,通过总结分析现行带教流程的利与弊,系统化组织,澄清、选择并计划带教流程,促进带教方案的顺利实施。通过检查带教质量,采用反馈系统由临床护生提出带教建议,以提高带教水平[13-15]。

3.2 FOCUS-PDCA的优势 带教检验是FOCUS-PDCA的重要环节,带教老师通过不定期抽查并提问护生在护理工作期间应掌握的知识,通过持续强化记忆,强化临床护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16-18]。同时,在持续质量改进期间应总结护士各阶段的学习近况,完善带教老师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及时反馈,匿名提出建议与意见,使带教老师能客观评价自身的带教水平[19-20]。因此,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显著改善临床护生带教效果与满意度。

3.3 结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临床护生进行带教,并与常规带教模式的临床护生比较,发现改进组临床护生出科成绩优良率、优秀临床护生留院率、执业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前者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对带教老师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表明该模式可有效改善临床护生带教效果与满意度,提高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提高优秀临床护生留院率与执业考试通过率。在带教过程中,常规师徒传承式带教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1)临床护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护理操作技术不合格,不能有效结合理论与操作时间,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2)带教老师理论知识不足,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带教意识,带教方法较为保守。(3)受患者个人因素与病情影响,临床护生的操作机会较少,临床带教老师由于工作繁重,难以适应带教工作,弱化了带教意识,从而严重影响带教效果。而在FOCUS-PDCA的带教过程中,可通过完善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带教流程,带教方案,提高双向互动技巧,组织系列课堂教学与护理教学查房,可有效弥补常规师徒传承式带教模式可能存在的不足,从而达改善带教效果的作用。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显著改善临床护生带教效果与满意度,提高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提高优秀临床护生留院率与执业考试通过率,值得临床护理带教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瑞莲,禹继敏,颜美霞,等.情景模拟综合教学法在NCU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118-122.

[2]马婉芬,叶志芳,季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123-124.

[3]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70-174.

[4]鄢红儿.操作风险等级评定在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59-61.

[5] Gjolaj L N,Campos G G,Olier-Pino A I,et al.Delivering patient value by using process improvement tools to decrease patient wait time in an outpatient oncology infusion unit[J].Journal of Oncology Practice,2016,12(1):95-100.

[6]郑春芳.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5):123-124.

[7]王依贵,王昀,李忠万,等.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的持续质量改进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11):1139-1140.

[8] Jin H,Hu ang H,Dong W,et al.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a PDCA-cyc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 [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12,176(2):409-422.

[9]刘丽.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护生带教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4):78.

[10]金霞,刘梅,尹春艳,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7):867-868.

[11] Yeon Hwa Park,Myung-Ha Lee,Seok Hee Jeong.Development of QI Activ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PDCA and Case Study on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vities[J].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2,18(2):222-233.

[12]蒋菊娣.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的持续质量改进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8):16-17.

[13]胡珠,谢艳梅,赖青青.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5):704-706.

[14] Navipour H,Nayeri N D,Hooshmand A,et al.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on patients,satisfaction:a semi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Iran[J].Acta Medica Iranica,2011,49(1):38-43.

[15]林育英.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67-68.

[16]郭依桂,邓少华.双向评价表发放时间对护理临床带教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316-317.

[17]陈晓萍,林览峰,王厚亮.以PDCA循环管理提高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1):50-53.

[18]许勤亚.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生临床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0):83-84.

带教模式论文第5篇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学习;带教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35―01

临床护理教育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护理的带教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目前国内在临床护理带教方面各医院模式不一,效果也不尽相同,合理高效的带教模式是促进护生全面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长期护理教学中,根据本科室特点,拟定出以下计划,与同行相磋。

1 国内临床护理带教现状

1.1带教老师方面 整体学历层次相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的倾向[1]、老师通常由于时间,精力不足,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临床现象,或将所记的课本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不能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对护生思想,心理重视不够,没能做到及时疏导,因材施教。

1.2实习护生方面 学生刚刚走出学校,对医院环境不适应,缺乏沟通技巧、长期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太适应临床的带教模式,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薄弱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2改进方法

2.1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 (1)带教老师必须是在本科室工作五年以上,本科毕业,经过护理部考核通过的人员。以确保带教老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表达能力,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加强对带教老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老师能够主动的关心护生,及时发现不利于学习的心理因素并加以疏导,善于发现每个护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3)加强老师的责任意识。(4)从排班上,给带教老师安排一定的带教时间。

2.2建立完善的带教流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2.2.1明确带教目标 入科首日由带教老师热情接待,向护生介绍病区环境及制度,尤其是无菌,查对等易出差错的地方,强化职业防护,评估护生基本情况,与护生共同制定出合理的个体化的带教目标。一般护生到我科实习时间为三周,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护生尽快熟悉环境及带教老师,了解学习目标及计划,以及本科室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基本技能,常见病及多发病,熟悉工作流程。第二阶段要求护生逐步进入工作状态,基本掌握本科常见病及危重病的护理常规,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技能操作。掌握一定的护患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三阶段要求护生能对分管患者实施连续的整体护理,并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培养护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前两周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完成出科考试。

2.2.2制定带教计划 由所有带教老师共同讨论并制定出个体化的带教计划。

2.2.3落实带教计划 依据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带教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弹性,且目标可行。

(1)强化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生操作中的错误及不良习惯,逐步提高专科知识和能力。培养护生整体护理的能力、培养预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2)根据护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及时变换带教策略。尽量安排专人带教,以消除护生对临床的陌生感。(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图片的应用,生动形象,客观性强,效果佳;尽量利用幻灯授课,图文并茂,加深记忆[2];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护理教学查房;开展新手术、重大手术前进行术前讨论会;经验教学法[3]随身携带口袋本,随时记录,随时总结,有问题及时提问。开展信息素质教育[4],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拓宽视野。实行一对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一对一带教,尽量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在护士实习操作出现偏差时,及时给予纠正,防止差错事故发生[5]。(4)注重综合能力及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强化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

2.2.4评价带教结果 学生每周对带教计划作出评价,由老师进行调整,出科前对教学计划作出总评价,提出建议,以利于不断改进。

3 本带教模式的特点

3.1加强首日接待,便于护生更快熟悉环境

在护生到科室的第一天,用半天的时间详细讲解环境,常见病,急重症的基本知识,使护生对新科室有了初步了解,帮助护生尽快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消除由于对新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心理焦虑。

强调无菌,三查七对等重点制度,同时加强了对职业防护的讲解,辅以以往发生差错事故的实例讲解,便于护生理解,防患于未然。

3.2路径式的具体安排,避免了盲目教学

3.3在实习安排方面,借鉴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彻底解决了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实习内容漏,缺,教师盲目教学,“想起什么教什么”,或者在学生出科前一次补足的现象。

这种安排更具体,细化,按照每周实习带教具体安排进行带教,更便于教师有效控制实习带教过程,落实实习目标。

3.4及时反馈,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时改进带教中的问题

将实习计划告知护生,每周收集护生的反馈意见及建议,充分调动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护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内容更有条理。

加强与护生的沟通,对护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与护生讨论后制定出改进方法,可以随时修正带教中的问题,提高带教水平。

4 讨论

通过对带教人员的层层把关及有计划的带教内容设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让护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有计划。及时收集护生的反馈意见,注重教与学的双向沟通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改进,对教师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可促进教师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后再告诉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提高,对实习的内容和安排心中有数,提高了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前看书,在工作中学习,提问,掌握专科知识较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实习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潘荫才.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72-5773.

[2] 曾琼娥,袁龙梅,李文娟.泌尿外科教学图片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10):71-72.

[3] 罗晓红,陈红梅,李晓霞.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963-1964.

带教模式论文第6篇

关键词: 煤企单招生; 学生党建; 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09-01

目前,国内煤炭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允许部分高校招收煤炭对口单招生,重在培养有技术、懂知识、会管理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在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两项工作互为平台,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的实效性。

一、分析生源背景,明确培养方向

煤企单招学生是煤炭企业选送的优秀青年,是单位的工作骨干,也是煤炭企业重点培养的后备管理干部,因此,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模范榜样的作用、创新意识的增强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对他们培养的重点。以学生党建创新工作为载体,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

二、创新方案及研究价值

(一)成立完善健全的组织机构。首先成立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包括组长、办公室主任、评价指导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其中组长、办公室主任、评价指导委员由教工党员组成,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由优秀学生党员组成。评价指导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价活动进程,并负责解决学生从企业带回的实际问题。

研究价值:研究新型的实践教学方式,达到为企业输送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调动全体党员积极性,理论结合实际,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优秀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创建模范榜样的宣讲阵地。为了让广大同学了解我国煤炭企业,了解煤炭工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光荣传统。成立“红树”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全部由来自煤炭企业的优秀学生党员组成,宣讲团成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传、帮、带”为服务宗旨,形成“三级”阵地管理模式:一是优秀教工党员负责培训;二是培训骨干负责组织党员学习;三是成员走上讲台,掀起全院师生学习理论应用实践的浪潮。

研究价值:把党的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与校内外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结合,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立志为煤炭事业做贡献,并聘用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主要学生干部,锻炼学生的团队管理能力。

(三)构建全员参与的学习体系。为构建学院党委中心组、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全部参与的学习体系,加强学习理论的普遍性和实践性,创办了学院党内刊物《红树报》。《红树报》的内容包括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精神、学院学生党员学习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及全院师生党员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光荣事迹等。同时加强党建宣传网站建设,创办学院党员网络学习园地,增加学习的普及性和方便性。

研究价值:基层党支部自主创办党刊读物在学生党支部还是一个新的尝试,网络学习有助于方便党员自主学习。

(四)开拓高效的社会实践形式。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走进矿企,成立多支社会实践小支队,把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再应用到实际生产,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在结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把问题带回学校,评价指导小组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变培养模式,写出调研报告,真正的实现高校为企业培养创新应用型后备管理干部的目的。

研究价值:由于单招学生的特殊性,利用原来的工作经验验证理论知识,学到理论知识后再应用到生产实践,正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企事业解决实际问题,杜绝形式上的参观实践和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五)形成“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的研讨报告。为进一步加强矿业技术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拓展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实现学院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我院先后与辽宁南票煤电公司、葫芦岛首钢东华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签定科技研发、科技合作和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等合作项目。

(六)探索“因材施教”高效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单招学生理论基础差,实践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创新实践小组老师以《工程图学》这门课程为例,突破与正规统招生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教学内容上适当弱化较难的理论部分,增加模型或零件的测绘训练,增强计算机绘图练习;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成果;建立全面的成绩考评机制,面向煤企单招生的课程考核应以实践为主,或者理论与实践为1∶1进行考核。目前:课程总成绩=平时训练成绩+上机实践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七)务实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教工党员以身作则,注重小事、抓住点滴,教工党员与班级结对子创先争优,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社交礼仪、文明用语等各项日常行为。坚持以教育引导学风、以管理保障学风,以活动激励学风,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构建载体,以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关爱为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榜样,充分发挥班委在学生中的核心作用。

(八)重视各部门的梯队建设。为使我院的特色活动、刊物等能够一届一届传承下去在,支部在各部门采用了比、学、帮、带的形式来培养各部门的下一梯队。通过让新人参与活动策划、报纸制作等的全过程,让他们了解本部门工作的各个环节,熟练应用排版软件。此外,部门通过每次例会的讨论、举手表决等形式来发掘人才、拓宽工作思路。

(九)注重理论及业务学习。在学生日常教育中,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党支部经常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为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三、研究成果

激发了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互相帮助和互相监督,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为党组织培养优秀的接班人;促进所有团员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严格要求自己,早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党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工作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促进学院学生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形成良性发展的管理模式,并形成不同年级学生的梯队建设模式。

结束语

对于煤企单招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系统培养模式,是一个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更新的长期工作。本文对煤企单招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探索和研究,激发了单招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志友,耿世友.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对口单招工作顺利开展,2007,(6):23-24.

[2] 倪树楠,薛华.煤企对口单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1,

带教模式论文第7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肾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医学教育

随着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推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即“四证合一”培养模式是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加强医教协同的重要举措[1-2]。肾内科是一门临床表现相似、病理类型多样且复杂、病理生理涉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临床学科,具有专业性较强、发展较快、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等特点[3]。“四证合一”培养模式为当前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新方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随着这一模式的实施,问题也逐步凸显,如轮科时间安排不合理、科研能力培养不足、带教模式单一等。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某地肾内科专硕培训现状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四证合一”培养模式下相关问题的有效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某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四证合一”培养模式下的三年级专硕,共86人。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培养现状满意度调查。此外,通过实地走访,对肾内科专硕、导师、带教教师及教研室负责人进行访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Excel2007软件录入数据,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百分比。

2结果

2.1基本信息

共发放调查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0%,其中男生27人、女生53人。2.2培养现状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态度认真负责。在临床能力培养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注重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并结合学科新进展进行教学,满意度均达到90%,然而,对职业道德培养及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科研能力培养满意度总体低于临床能力培养满意度(见表1)。

2.3实地走访调查结果

结合调查结果及对肾内科专硕、导师、带教教师、教研室负责人等的实地走访,发现存在几个突出问题:(1)肾内科专硕在肾内科病房及血液净化中心轮转时间短,不能达到区分肾内科研究生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的要求。(2)带教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临床能力培养方面,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疗思路能得到较好锻炼,但技能操作有导师不放手、学生不敢动手的现象,并且带教教师对医患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培养不够重视。(3)轮转时间中无专门的科研培训及科研实践时间安排,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专硕科研能力的培养。

3讨论及对策分析

3.1优化轮科时间安排,做到临床与科研能力培养并举

肾脏病从病因、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等均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熟练掌握其他内科专业诊疗方法是当好一名肾内科医生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肾内科诊治与其他内科专业相比有其独特性,特别是透析治疗、肾穿刺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腹膜透析置管、深静脉置管等,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肾内科医生,需花大量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在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下,要求33个月的临床轮转时间,涉及全部与肾内科相关的内科科室,贴合肾内科疾病多学科交叉的要求。然而在轮转时间安排中,仅两个月肾内科病房及两个月血液净化中心的轮转时间,远远达不到区分肾内科专硕与其他专业专硕的要求,短时间内掌握肾内科疑难杂症及危急重症诊疗存在困难,何况还有诸多手术操作需长时间磨炼。基于以上问题,可考虑专业特殊性,调整肾内科专硕的轮科时间,适当缩短或延长外科室轮科时间或增减轮科科室,而具体安排需导师、带教教师、教研室负责人相互沟通确定,并通过学生培养效果反馈不断优化。“四证合一”培养模式下专硕承担了大量的临床工作,专硕科研课题的设计、实施、撰写时间几乎为零,弱化了专硕的科研能力[4-5]。通过走访发现,一半以上学生表示临床轮转、各种教学活动、考核后没有多余的精力主动进行科研。导师也反映“四证合一”培养模式下学习的科研兴趣较传统模式低,且论文撰写质量也有所下降。基于以上情况,认为增加专门的科研学习及实践时间非常有必要。

3.2多模态教学法相结合,全面提高肾内科专硕的临床能力

调查发现,带教教师注重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并结合学科新进展进行教学,但教学方式仍以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如带教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肾内科某种常见疾病为教学内容,先在教室通过PPT让学生学习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然后在病房向学生演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过程,最后回到教室研讨患者检查结果,最后归纳总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教师会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总体而言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大多数学生认为其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及自主思考能力。此外,带教教师往往会忽略应变能力、职业道德、医患沟通能力等的培养。再者,肾内科是一门技能操作专科性较强的科室,肾内科专硕毕业前必须积累一定的手术操作经验,如肾穿刺活检术、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腹膜透析置管术等。然而,这类手术风险大、变异率高,难以让初学者直接在患者身上操作,所以两个月肾内科轮科时间的学习,学生所学与专硕培养要求相差甚远。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及医学教育者开展了多模态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6-8],结合现状,提出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法、“互联网+”及模拟教学等多模态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分析、探讨、查找资料、实验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法,是目前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流方法[9]。但PBL教学法存在无学大纲、课程容量小、需耗费时间精力设计等缺陷,所以单纯采用PBL教学法不能解决肾内科专硕的教学问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采用网络直播、慕课及微课等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进行补充[10]。医学模拟教学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所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由于模拟教学的侵入性操作无任何风险、重复性好、不涉及侵犯患者利益及隐私权等优点,其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并已经成为日常培训医务人员的重要技术[11]。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法、“互联网+”及模拟教学等多模态教学法相结合,使肾内科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且互联网可无限延展有限课堂,充分拓展知识面,实现学习资料共享,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法、“互联网+”及模拟教学等多模态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1)以“慢性肾衰竭”这一常见肾脏疾病为例,可通过传统教学模式系统地讲授课本内容。(2)带教教师通过PBL教学法给出典型“慢性肾衰竭”临床病例的部分或全部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并设置问题,如患者的诊断考虑什么?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后续诊疗措施有哪些?该疾病的某一并发症如肾性贫血治疗有哪些研究新成果和治疗新进展?要求学生通过复习所学知识、查阅最新指南、研究成果等途径寻找问题答案;一周后随机抽取学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教师将学生遗漏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由学生发现自身问题从而加深印象;最后由教师组织讨论、总结,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解析,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科研文献及指南,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3)为解决学生手术操作参与度不高及短时间难以掌握等问题,带教教师可通过手术网络直播或录播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标准手术操作步骤。并且可参考“四大穿刺”模型,建立肾内科专有的模拟教学模型,如“中心静脉置管模型”“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模型”,通过手术操作的强化训练也是区分肾内科专硕与其他学科专硕的方式之一。(4)国外非常重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将其视为临床医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12]。美国、日本等国家目前开设了医患沟通技巧相关课程,而且有科学的、系统的医患沟通水平评估系统。然而目前国内对医患沟通技巧教育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且缺乏客观的教学效果评价系统[13]。因此模拟教学不仅可用于肾内科专硕的培养,还可通过角色扮演这一模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一部分学生扮演医生,一部分学生扮演患者及其家属,模拟临床实际谈话情景来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带教教师应言传身教,以优良的医德医风为学生树立榜样,并督促学生对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使其认识到这既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亦有助于保护自己及避免医疗纠纷[14]。(5)带教教师可通过微信平台给学生提供医学资料,收集学生测验成绩,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及内容,并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10]。

3.3落实导师负责制,加强科研能力培养

“四证合一”培养模式下,如何平衡医疗和科研间的关系成为医学院校、导师、研究生的难题[15]。虽然专硕要求相对学硕而言较低,但培养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始终没有变。“四证合一”培养模式下往往要求专硕在承担临床工作的同时从事科研工作[16],因此,要发挥导师负责制在科研能力培养中的指导和把控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筹划者,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导者,也是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路上的领路人,更是保证和提高研究培养质量的中坚力量[17]。肾内科专硕研究生入学后应尽快学习如何有目的地查阅医学文献及掌握本专业的研究前沿知识。导师也应该结合目前培养模式指导学生选择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课题,而不是基础研究课题,从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入手寻找科研思路,使科研来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同时还可减轻学生做基础研究的压力。导师在课题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给予指导,并引导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导师应定期让学生汇报毕业课题的实施动态,与学生讨论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导师还可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导师应指导学生书写论文,培养其写作能力,教授其正确检索方法,鼓励专硕发表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专硕的科研能力,培养其科研思维。

4结语

带教模式论文第8篇

关键词:混合教学;网络教学平台;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17-03

一、引言

混合教学是指多个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混合。目前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把传统教学方式和 E- 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为主导,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则是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由,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导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的学习过程。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引导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向,有效的考核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钱宇华[2]提出一种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混合式学习方式,确定从效果、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进行多元评价的学习评价体系,没有明确指出考核形式;曹卫锋[3]采用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且按 6: 4 的比例计算出总评成绩,但是没有介绍在线自测练习是如何评判的,从而使得过程考核的可操作性难以把握;梁九义[4] 肯定了混合教学的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给出相对具体的考核方式。本文采取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混合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考核模式,既注重形成性考核,又注重结果性考核,并且提出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完成形成考核的具体操作,对于在网络教学支持下进行的混合教学有一定的参考。

二、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课程采用的是期末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核,这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忽视课前内容考核,不能更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很多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教师希望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将教师预先放到教学平台上的内容提前自主预习,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们通过预习,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再带着问题听课,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教师在考核时,如果不考核学生预习的内容,多数学生很难保证主动自学,时间长了,理论课堂又将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2.忽视学生能力考核,不能更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每门课程都会涉及到许多的知识点,但是学习课程的目的不是只为了掌握这些知识点,而是要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除了知识之外还需要考核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只是考核学生个体,不能更好锻炼学生团队精神

在以课堂+网络的混合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会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下也会有教师设计的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沟通、交流,然后共同完成。如果只是最后以用一张试卷的考核来给出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则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考核应该是一种多模态的考核。

三、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

本文以《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为例,介绍了本文提出的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通^平时作业、实验课、讨论课、三级项目和期末考核五种考核模态,在课堂和网络两个维度,从知识与能力、沟通与交流、个人与团队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在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多模态考核方式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模态一:平时作业

本门课理论课时为64学时,每周4学时,教学周16周。从第一周开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每周布置一次平时作业,内容涉及到课程的预习和复习共15次作业,而且开放时间安排在周六早上8点到周一早上8点之间,系统到时间自动开放和关闭,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没有按时提交作业或作业有抄袭或者雷同现象的本次作业成绩按0分处理。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网络平台的作业,有一部分是系统自动评分,一部分是教师批阅并给予反馈。平时作业主要考核学生个人对本周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情况,更加看重平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模态二:实验课

本门课实验课时为2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周12周。从第六周开始,在实验室每周做一次实验,每次的实验内容提前一周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公布,要求学生提前做准备,最好将实验的源代码写出来,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下一周实验课前将源代码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所有实验内容结束后,按照老师要求选择其中的四次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并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未按时提交实验报告或实验报告有抄袭现象的,本次实验成绩按零分计。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5%。实验课主要考核学生个人对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理解,以及知识的应用情况,也是注重平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模态三:讨论课

本门课程设有1次讨论课:

讨论课前,要求学生按照讨论题目分组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制作汇报用PPT。为了提高讨论课的效果,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建议每组成员由3~4名同学组成,尽量来自于不同班级、不同性别。此外还要求每组在课下讨论时录制10分钟的讨论视频。

讨论课中,由现场抽签决定汇报小组的顺序及汇报人,这样尽量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好好做准备。汇报人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讲解,汇报时间不足及超时1分钟以上者,均要减分。因此要求同学在课前要做好练习以控制时间。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后,将进行10分钟的讨论,其他小组的同学应在讨论时间内进行提问交流。提问交流时,汇报组所有同学均可参加,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讨论课后,学生按组提交讨论课的PPT和讨论课的视频文件。

讨论课占总成绩的5%。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沟通与交流、个人与团队几个方面。

模态四:三级项目

本门课程设有一个三级项目。要求学生按照三级项目题目分组查阅资料,完成问题描述、数据结构的选择、算法的设计、效率的分析等,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并制作汇报用PPT。项目采用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三级项目的分组延续讨论课的分组,将讨论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实现,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完成后按照时间要求提交项目报告到教学平台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演示和项目报告给出最终的成绩。

模态五: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以上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经过三个学期的实施和不断改进,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大多数学生也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下面对学习效果进行一个分析。

四、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方式应用效果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W多模态方式的应用效果,笔者通过分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过程学习情况以及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方式中的应用调查问卷分析情况如下:

本研究主要从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满意度等级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本问卷调查也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以电子的形式给出。参与调查问卷学生一共有225人,有效率为100%。

从表2可以看出,88%的同学对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非常满意,9.33%的同学满意。由此可见:学生对混合教学的多模态考核方式还是满意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也反馈如果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中,他们可以提前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将自己的学习疑问带到课堂中,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给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带来了变化,24.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64.44%的同学的学习方式有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多模态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不仅重视知识点的学习,也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也注重学习的过程;混合教学也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从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课堂讲授+平时作业+实验课+讨论课+三级项目”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

五、结论和探讨

本文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分别从课堂和网络两个维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沟通与交流、个人与团队三个方面进行,体现出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该考核模式与教学模式对应,尤其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平时作业安排在周末,可以使得学生有更好的沉淀时间,每周一次的作业和学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相适应;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讨论课使得学生能够有充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将讨论视频提交到教学平台网站,学生们提前做准备在讨论,既重视个体的学习,又重视沟通和交流;三级项目使得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框架很好掌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最终的期末考核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

总之,这种考核方式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不断补充和完善,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也越来越喜欢这种尊重个体的学习。但是本文提出的考核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目前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录制一段讨论视频,但是也不可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完全展示。如何在考核体系中对每一部分的权值设置的更加合理,都有待于今后继续的研究,使得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合理。本文提出的多模态考核方式可为其它课程的考核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2]钱宇华,魏 磊,田 嵩,袁晓琴.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学习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60-62.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