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麻醉护理论文

麻醉护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9:09

麻醉护理论文

麻醉护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麻醉;护理配合;重要性

随着医学发展,麻醉在现代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极大关注,麻醉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也不再是独立的,它与手术、护理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尤其是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护理在麻醉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以来实践参与护理的全麻患者30例(其中12岁以下儿童14例),腰麻患者42例,硬膜外麻醉患者28例,年龄10个月~80岁,其中具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17例。

2手术前配合

2.1术前访视手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主动自我介绍,态度和蔼,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详细讲解所采取的麻醉方式、及配合要点,必要时做出示范,使患者明白术前禁食禁饮的意义,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小儿,要尽可能取得小儿的信任,使他愿意与你交谈。如此做避免了麻醉当日麻醉医生与患者沟通困难,特别是消除了以往麻醉医生对患者的一些细微情况知之不详、患者不配合以至于延误手术麻醉时间的现象。

2.2调节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0%,创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特别是对老年或一些特殊患者更要特意询问在此方面的感觉,满足其需求。麻醉医生更不会因室温过高或过低影响对各项生理参数及药物代谢反映的判断而导致手忙脚乱。

2.3严格查对制度仔细核对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药物过敏试验、既往史、过敏史等,为麻醉医生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减少了以往麻醉医生凭习惯进行药品准备而造成的药品浪费,消除了意外事故发生的隐患。另外,督促患者去掉义齿、首饰、卸妆、更换手术服,避免了纠纷及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4严密观察麻醉前用药的反应麻醉前常用的药品为:鲁米那、阿托品、度冷丁、氯丙嗪等。护理人员要准确执行口头医嘱,协助麻醉医生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建立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

2.5麻醉协助麻醉医生正确摆放麻醉,并于一旁保证患者安全配合麻醉穿刺。

3手术中配合

硬膜外麻醉患者、腰麻患者,其意识并未丧失,要保持室内安静,禁止大声喧哗,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对于情绪紧张者轻握其手,使其情绪稳定,确保麻醉顺利进行。患者进室后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常选用的静脉有桡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在这些部位放置留置针,保证物准确进入患者体内。手术开始后要随时观察穿刺部位,防止药品外渗造成组织坏死。准确记录尿量及各种引流液性状,利于麻醉医生合理组织麻醉方案。4手术后的护理

4.1全麻患者护理有时由于药物代谢不同会延迟苏醒,护理人员要协助麻醉医生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做好吸痰的护理,连接好吸氧装置。注意保暖,由于手术失血、失液及大量腹腔冲洗,使患者体温下降,影响药物代谢。

4.2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因为手术和麻醉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并不会因手术的结束而消除,严密监测就显得格外重要。

4.3意识状态的观察麻醉苏醒期要仔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轻拍肩部呼唤患者,并嘱其握拳以观察肌张力的恢复情况。

4.4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复苏期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恢复,有的甚至出现躁动不安,此时要注意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上好约束带、床挡,防止留置针及各种引流管脱出,使麻醉复苏工作顺利进行。

5结果

(1)麻醉效果满意度在1年内上升15%。麻醉时间较以往缩短了1/2。(2)全年麻醉意外发生率为零。(3)临床科室对麻醉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麻醉护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 麻醉护理;临床带教;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29-03

麻醉护理专业是我国近年来新生的临床护理专业,麻醉护理人员和麻醉师的有力配合能够更好地提高麻醉治疗,保证手术服务质量。麻醉护理本科生的实习是上岗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使麻醉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成为一个继续研究探索的新方向,以有效提升教与学双方面质量水平为目标。布鲁姆教学法具有使学习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学习过程由下层向上层发展,下层目标成为上层目标的支撑的特点,保证学生在优先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1]。为研究布鲁姆目标分类发在临床麻醉护理实习中的带教效果,本院选择麻醉护理本科实习生60名作为带教研究对象,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本院2011年麻醉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带教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名实习生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名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30名采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研究组女性27名,男性3名,年龄20~24岁,平均(22.1±1.2)岁,平均学习成绩(69.01±19.79)分;对照组女性28名,男性2名,年龄21~25岁,平均(22.3±1.1)岁,平均学习成绩(71.01±18.99)分。两组在年龄、性别、在校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学员学习内容均一致,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带教,研究组引入布鲁姆目标分类系统理论法,分阶段分层次安排教学实习内容,见表1。

1.2.2 研究组带教方法:按照“模仿”“操作”“熟练”“适应”“创作”的技能学习方法进行操作带教,按照“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认知理论进行理论学习带教,并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带教过程中。 1.2.3 制定教学实习进程及表格,每阶段安排理论和操作考试,并进行考核评价,达标者进入下一环节,不达标者加强指导补课直至达标。实习结束进行出科理论(40分)和操作考试(60分)、通过考核量化表(适应时间、病情评估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调查表比较两组带教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设为0.05,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比较

研究组学员在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两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具体见表2。

2.2 两组学生考核量化合格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学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高,考核量化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3。3 讨论

本杰明·布鲁姆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理论在我国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广泛而深刻[2]。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分为不同层次,以层次教学为指导,不断地引导学生向着更高层次、更复杂的目标前进,提倡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3],而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内容也可以进行分

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4-5]。应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进行麻醉护理本科生的实习带教,使学习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学习过程由下层向上层发展,下层目标成为上层目标的支撑。使学生易学易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提高麻醉护理队伍知识与专业水平,提升与麻醉师的配合水平,提高麻醉质量,更好地为手术服务,使患者在接受麻醉护理过程中更安全、安心、放心,使医、患、护三方受益[2]。

我国麻醉学科近年飞速发展,催生了麻醉护理新专业,麻醉护理本科生实习带教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带教大纲,麻醉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成为一个新课题,亟需进行研究探索,以有效提升教与学双方面的质量水平[6-7]。本项目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应用布鲁姆教育理论,从“认知学习领域”、“情感学习领域”与“技能学习领域”方面对麻醉护理本科生进行实习带教指导,探索研究建设一个完善的麻醉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模式。国内可见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道和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报道[8]。查新结论表明:目前国内未见布鲁姆教育理论在麻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的公开研究与报道[9]。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见相关问题:麻醉护理涉及麻醉的大量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在带教中要实行医护结合进行带教,需要领导支持与协调才能选定合格带教老师、统一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全面实施与开展。

综上所述,采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麻醉护理教学能够规范和完善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模式,提高护生的理论与技能操作技术,同时也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和提高手术麻醉质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道宇. 教师在麻醉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指导作用[j]. 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4(3):27-28.

[2] 曹云凤,曹晓燕.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研究,2007,21(7b):1872.

[3] 满晶,马欣川.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1993,3:1-5

[4] 张淑霞,张建成,孟保士,等. 布鲁姆目标教学法的灵活运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9):40-41.

[5] 李英英. 临床麻醉实习带教的体会[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s1):139-141.

[6] 徐莉,郭曲练. 改进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777-778.

[7] 左又波,余庆波. 浅析如何提高麻醉临床实习质量[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1):95-96.

麻醉护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 手术护理; 麻醉

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须前提,麻醉工作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1]。因此,手术室护士应以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操作规程配合好麻醉工作,使麻醉、手术顺利完成。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将护理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实践参与护理的全身麻醉患者30例(其中12岁以下儿童14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患者42例,硬膜外麻醉患者28例,年龄10个月~80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17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麻醉前探望患者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的心理特征,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2.1.2 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所输液体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麻醉前用药:常用苯巴比妥、阿托品、盐酸哌替啶、氯丙嗪等药物,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2.1.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排空膀胱,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义齿,帮助患者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或用推车接患者进入手术室。

2.1.4 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2.2 麻醉中的配合

2.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进入手术室后,检查并核对术前用药情况、各种药物皮试反应结果,是否禁食。取下患者的义齿,松开衣领、裤带,取下患者发夹及装饰物。与麻醉师核对静脉用药,所有的静脉用药应有明显标记,以防止与其他药物混淆。

2.2.2 保持正确的麻醉 正确的麻醉是麻醉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手术室护士应特别注意手术的摆放及护理,根据手术的方式,采取相应的麻醉,同时不使肢体、神经受压,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搬动时动作要轻巧,防止突然改变使血压下降。

2.2.3 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 患者在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需建立一条或多条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输液时一般采取静脉留置针为好,穿刺完成后应用贴膜固定好,防止针头滑脱,以保证快速补液。在输液中应严密观察,发现有畏寒、发热、面色苍白等输液反应时,应减慢滴速,必要时停止输液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药物,症状缓解后,重新建立静脉通道。输血前与麻醉师共同核对,确保无误后输入。

2.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物对人体中枢神经、循环及呼吸系统等都有所干扰,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呼吸道通畅、呼吸的幅度和频率,如麻醉过深时,易发生舌根后坠,影响正常的呼吸,而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因此,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并进行监测,观察膀胱是否充盈,设法为患者排尿或导尿,观察患者体温,注意有无肺部并发症。

2.3 手术后的护理

2.3.1 全身麻醉患者护理 有时由于药物代谢不同会延迟苏醒,护理人员协助麻醉医生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做好吸痰的护理,连接好吸氧装置。注意保暖,由于手术失血,失液及大量腹腔冲洗,使患者体温下降,影响药物代谢。

2.3.2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因为手术和麻醉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并不会因手术的结束而消除,严密监测就显得格外重要。

2.3.3 状态的观察 麻醉苏醒期要仔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轻拍肩部呼唤患者,并嘱其握拳以观察肌张力的恢复情况。

2.3.4 建立安全防范措施 复苏期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恢复,有的甚至出现躁动不安,此时要注意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上好约束带,床挡,防止留置针及各种引流管脱出,使麻醉复苏工作顺利进行。

3 结果

①麻醉效果满意度在1年内上升15%。麻醉时间较以往缩短了1/2;②全年麻醉意外发生率为0;③麻醉医师对手术护士配合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4 结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体观念、团体协作非常强的一个科室。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过程中担负大量的护理、配合工作,这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还要了解和熟悉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现代手术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并密切配合的能力,使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随访,更是现代护理理论的深化、实践,使护理在麻醉手术的配合中的应用更合理化、人性化[2]。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患者学会了从各个方面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对医疗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麻醉更是外科手术治疗中意外发生较敏感的一个环节[3]。通过加强麻醉中护理配合工作,使患者满意度不断上升,临床医生与麻醉医生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减轻了麻醉医生工作中忙乱现象,预防了麻醉意外,杜绝了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缓解了医患关系,重新树立了医务人员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实践证明,护理配合在手术麻醉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慕江冰.唐淑英.现代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思考.护理学杂志,2003,18(7):527.

麻醉护理论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4

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方针是:调整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深化改革[1,2]。随着社会对医疗要求不断提高,医科大学本科培养的学生应该拓宽知识面,应具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学等综合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专业目录已经过了几次调整,许多专业早已在医学专业中单独设置课程。为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增加医学生的知识面和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性,在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单独设置《麻醉学》课程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麻醉学》单独开课不仅是我国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补缺,更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校院两级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分别于2010年9月和2011年1月对2008级和2009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开设《麻醉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座谈会及任课教师座谈会的形式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并设计问卷,在学生中对课程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开设《麻醉学》课程对丰富其知识结构有帮助,对其所学专业课程的重要补充。

资料与方法

在我校2009级本科护理专业407名学生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4份(设为A组),对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378名学生于开课前和课程结束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295份(设为B组)和305份(设为C组)。调查数据,见表1。结果

对于2008级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麻醉学》开课时间为第7学期,他们在第6学期已经学过《外科护理学》,仍有61.4%的学生不了解麻醉学基础知识,与2009级没有学过《外科护理学》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别,提示《外科护理学》中的有关麻醉学的内容和知识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而通过《麻醉学》课程的学习,C组学生对麻醉学知识比前两组有大幅度的提高。

C组有55.4%的学生对麻醉学知识感兴趣,分别比A组和B组提高8.3%和3.5%。提示通过对《麻醉学》课程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有内、外科学等临床专业课程做基础,对麻醉学知识更加易理解和接受。

C组有82.6%的学生认为《麻醉学》对丰富其知识结构有帮助,分别高于A组和B组15.8%和7%。这一比例的提高显示即将进入实习的学生更重视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能够认识到《麻醉学》知识是对其所学专业课程的重要补充。

3组中有意向毕业后成为麻醉科护士的比例与《麻醉学》课程的开设没有必然的联系,B组和C组学生相对于A组有较稳定的专业思想。

讨论

麻醉学的发展自1846年乙醚成功临床应用至今仅150多年历史。近30年由于社会的需要、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近代麻醉学已迅猛崛起。它从其自身实践中汲取并集中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多种边缘学科中与麻醉有关的理论、专业技术,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技术体系,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的二级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随着中国医疗不断与国际接轨,医学教育专业目录已经过了几次调整,许多专业早已在医学专业中单独设置课程,各家医院对麻醉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更多的具有优良品质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

强化开课意义的教育,并将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等医学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不只存在于部门之间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对于《麻醉学》课程的开设存在很多疑虑: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已相当繁重,是否有必要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如何培养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是每一个《麻醉学》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和责任,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对C组进行问卷调查时,将第一个问题改为“您是否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需要具备基本的麻醉学知识,”有78.6的同学选择了“是”,对这一问题的肯定回答对于《麻醉学》课程在护理学专业的单独开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1世纪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正朝着医学教育多样化、社会化、个性化、现代

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培养的目标医生应具备多种素质、具有宽泛的专业基本功能力、与国际化标准相一致。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为此调整医学教育课程计划,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基计划,将《麻醉学》纳入本科护理学专业选修课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这充分表明开设《麻醉学》课程是对医学教育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是对高等医学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邓小明,刘树孝,曾因明.21世纪初麻醉学专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26-27.

麻醉护理论文第5篇

(资中县银山中心卫生院四川资中641201)【摘要】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小儿骨科临床病例逐渐增多。基于小儿自身的特殊性,小儿骨科手术麻醉护理精细化程度要求极高,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每一环节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本文从手术前、麻醉前、麻醉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五个阶段,详细论述小儿骨科手术的麻醉护理要领,旨在实现小儿骨科手术麻醉的精细化护理。【关键词】小儿;骨科手术;麻醉护理【中国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08-01 通常医学上小儿麻醉是指针对年龄在15岁以下患者所实施的麻醉。一方面,处于这一年龄段的患者,年龄尚小,心智未熟,突出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手术期间很难配合医护人员;另一方面,这些患者身体为发育完全,部分器官功能未完善,因此,临床上小儿手术多采取静脉麻醉或者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的医护方式。小儿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十分巨大,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护人员需要高度负责,全面把握小儿的身心特点,做到精细化护理。以下是本院2010年收治的43例小儿骨科手术麻醉护理体会,详情如下。一、临床资料43例患儿年龄在3岁致13岁之间,其中男孩31例,女孩12例;上肢骨折29例,其中干骨折为11例,肱骨上骨折为9例,手外伤9例;下肢骨折为14例,其中股骨干骨折5例,踝关节骨折4例,足外伤5例。麻醉方式基本采用基础麻醉配合硬膜外麻醉、臂丛麻醉,有3例采用基础麻醉加气管茶馆麻醉。二、麻醉护理(一)手术前护理1.患儿体重测量:由于小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器官功能不完善,新陈代谢功能不充分。因此,小儿麻醉用药浓度、剂量都要以小儿的体重作为依据。手术前精确测量患儿的体重是最基本的术前准备,为继后的手术提供基本参考。2.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患儿及其亲属往往背负十分沉重的心理负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急以及恐惧心理,处理不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损害,同时,也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手术的效果。因此,手术前给与患儿及其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给与适当的鼓励和安慰,显得十分重要。相对与患儿亲属,患儿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同时难度也更大。根据患儿的年龄不同,医护人员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对于年纪十分幼小的患儿,可以通过抚摸、哄抱等亲密动作,使得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对于4到6岁的患儿,可以通过讲述神话小故事的方式,用神话人物对患儿进行鼓励,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二)麻醉前护理1.小儿麻醉常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麻醉前对麻醉器具的准备是十分关键的,麻醉前医护人员必须准备好所有器械。小儿手术时应当选择与患儿年龄相符、制造细巧、操作便捷的器械。麻醉前还要根据医嘱准备好品、氧气、吸引器、肩部软垫等。小儿手术通常实施一次性无损伤缝合针线,减轻损伤以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2.严谨查对:将患儿接入手术室之前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避免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些年龄幼小的患儿,离开父母就会大哭大闹,很难进行手术。这种情形下,可以在其父母协助下,将患儿由其家长抱至手术室门口,核实无误后由麻醉师进行麻醉,待患儿入睡后再由医护人员抱至手术室。3.静脉穿刺:较成年人静脉穿刺,小儿静脉穿刺时多比较哭闹,穿刺比较困难,因此,小儿静脉穿刺要更加注重静脉的保护。通常情况下,若患儿愿意配合,进入手术室之前先行穿刺建立顺畅的静脉通路。当遇到抵触情绪较严重,不愿意配合的患儿,可先肌注氯胺酮,待患儿入睡后抱入手术间进行静脉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对患儿静脉的破坏,也避免了患儿哭闹给手术中呼吸管理造成的不便。严格把控输液速度,根据术前患儿禁食时间的长短、体液损失量等情况,补液速度控制在10mL/kg 为宜。(三)麻醉中护理1.协助麻醉 :静脉通道顺畅后,要协助麻醉师检测患儿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协助麻醉师施行麻醉。护理人员要遵照麻醉师的要求,搬动患儿采取适合的,保持患儿呼吸顺畅,为麻醉师进行麻醉创造最佳条件。2.患儿:麻醉起效后,患儿处于麻醉状态,无法自行配合手术医生摆好手术所需。护理人员就承担协助手术医生摆好患儿手术的任务,将患儿肩部垫高5°~15°,确保患儿呼吸顺畅。小儿骨科手术多位四肢手术,患儿年幼娇小,肢体柔嫩,手术中患儿的需要安置牢固,这样有避免了患儿抖动给手术造成的不良影响,污染手术部位。但是,约束带捆绑要适度,不能给患儿稚嫩的皮肤、骨骼造成硬伤,通常约束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3.止血带管理:手术中出血是必然的,止血带是手术的必备器具。手术中正确使用止血带是非常重要,止血带的绑扎要舒平,同时要松紧适度。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患儿神经损伤,松放止血带时要逐渐松开,否则会引起患儿血压变化。(四)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突发事情,麻醉师在完成麻醉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麻醉师应当密切关注手术的进展,一旦出现任何需要麻醉的情况,立即进行麻醉处理,防止不应有的事故发生,确保整个医疗过程万无一失。(五)麻醉后护理患儿在麻醉后,通常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例如坠床等,这会给患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安全护理,守护在患儿身旁。术后要及时给患儿输氧,待患儿基本清醒后送回病房。三、讨论小儿顾客手术的麻醉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手术中的任何一点小失误均有可能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不堪设想的苦果。这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医护人员掌握娴熟的技巧,踏踏实实工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参考文献[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王淑梅.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50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3]张敏.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3

麻醉护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92-01

近几年来,随着麻醉学科及各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全身麻醉手术的比率逐渐增加。如何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技术,也应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1]。这样才能与麻醉医生更好地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 麻醉前的配合

1.1 术前访视患者:手术前患者大都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手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配合事项及手术的方式,使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减轻紧张情绪。

1.2 检查准备: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环境和室内仪器的检查及器械的准备工作也是保障手术和全身麻醉安全十分重要的一环。

2 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

2.1 全身麻醉诱导期的护理配合:(1)协助麻醉医生备好麻醉用药。包括麻醉插管盘、品、急救药品、麻醉机等。备好吸痰管,连接吸引器。将吸引器管插放于手术床边,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建立静脉通道,约束固定患者,协助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推注麻醉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输液速度,使药物尽快进入循环。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有效循环血量下降,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2)麻醉诱导时陪伴在患者身旁,麻醉诱导后,患者将在30~60s内快速意识丧失,继而出现全身肌肉松弛。彻底失去防御能力,可能产生坠床。因此,巡回护士应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对患者进行固定,确保患者安全。(3)了解麻醉诱导剂,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诱导。常用的麻醉诱导剂:①咪达唑仑:常用作诱导辅助药,有遗忘作用。一般在建立静脉通道及完善监护设备后遵医嘱静脉推注;②芬太尼:有强大的镇痛作用,用于麻醉诱导或术中维持,可控制呼吸进行气管插管,减轻患者应激反应。(4)麻醉诱导后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插管。将备好的喉镜递给麻醉医生,待其充分暴露声门后递气管导管,并根据需要协助暴露声门,插管成功后拔除导丝递牙垫,协助挤压呼吸,观察导管深度并妥善固定。挤压呼吸压力

2.2 麻醉维持期的护理配合:全身麻醉维持期是患者耐受各种药物的相对稳定期。此期护理重点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

2.3 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配合:(1)密切观察: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苏醒期应严密观察患者,5~10min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至稳定清醒。(2)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复苏期是呼吸道梗阻的高发期,包括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延迟性呼吸抑制等。所以在本期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和患者呼吸,除有特殊医嘱外,置患者于仰卧位,拔管后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抽吸口咽部分泌物。出现鼾声时有舌后坠的可能,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鼻咽通气导管。当有喉痉挛时,应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必要时环甲膜穿刺。(3)检查各种导管的放置情况:包括胃管、鼻导管、引流管、导尿管、深静脉导管,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处理。严防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抓扯敷料及管道。(4)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切口、拔除的动静脉穿刺口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生及时处理。应注意血压、脉搏、心率、心电图的监测,随时注意患者的变化,有血压过低,应检查输液及输血的情况。(5)患者制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容易发生躁动,故巡回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床及自行拔除各种导管。并在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主动与之交流[3]。判断其意识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

3 注意事项

患者入手术室后。检查并核对患者术前禁饮、禁食、用药情况。麻醉前应摘下患者的活动假牙,松开衣服、裤带及装饰物。麻醉诱导时,护士应与麻醉师密切配合,保护患者。严防麻醉意外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 小结

需要做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多数是病情比较重或特殊部位的手术,作为手术室护士,为使手术顺利进行,应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在麻醉期间与麻醉医生共同监测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各种仪器、品不断更新,这使得手术室护士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竞.手术室护士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配合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35):148

麻醉护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4-01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快速发展,手术量也快速增长,为了加快手术床位的周转率,同时为了保障手术麻醉后患者的安全性,我院于2011年建立了麻醉恢复室。借鉴上级医院先进经验,建立了一套适合本科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全麻及椎管内麻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进行麻醉后监护。2011年7月-2012年7月全年共收治1485例手术麻醉后病人,发现并及时处理了72例麻醉后并发症:苏醒延长18例,低氧血症23例,肺通气不足7例,低血压24例。使患者恢复期安全得到保障,平稳转出恢复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报告如下:

1麻醉恢复室的设置:

麻醉恢复室的设置靠近手术间,与手术床位之比为11.5-2【1】,恢复室每张床备有电源插座多个,中心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多功能治疗车。,室内备有急救物品及常用物品:如除颤仪、麻醉喉镜、各种型号气管导管、人工呼吸球囊、吸氧面罩、口咽及鼻咽通气道、动静脉穿刺包、输液泵等。备有各种急救复苏药品【2】:各种拮抗药和呼吸兴奋药、镇静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药、血管收缩药和血管舒张药、强心药、糖皮质激素、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脱水药、抗组织胺药和解痉药,以及各种常用的静脉液体等。恢复室护士要每天对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进行清点,及时补充。

2 人员配置及管理 :

恢复室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例为:2-31,危急病人增加到1:1【1】,我院恢复室设置麻醉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各一名。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恢复室由麻醉科主治医师和恢复室护士进行管理,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当由麻醉医师决定,恢复室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恢复室护士必须经过麻醉恢复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手术室护士担任,能够熟练掌握恢复室内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抢救复苏技术。

3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程序:

3.1 准备阶段 恢复室护士应检查各仪器设备是否完好,使其处于备用状态,更换各种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麻醉机面罩、湿化瓶及灭菌用水,进行室内用物清洁消毒工作,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由于手术的原因,每天早上9:30之前大多是闲置的,恢复室护士空闲时间负责麻醉科病人的费用登记及物品、药品补充。为了缩短连台手术的等候时间,在恢复室内协助麻醉医师做好连台手术前全麻诱导工作、施行硬膜外穿刺等工作,提高了手术床周转率。使恢复室人力物力得到了合理利用。

3.2 接收病人,做好接班工作 手术结束,病人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护送入恢复室,并与麻醉恢复室的医生和护士交接病人情况:①一般情况:患者姓名、年龄、术前特殊病情、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前用药、病历和其他物品等;②术中情况、术中用药、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③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功能、氧饱和度、自主呼吸情况等。④各种管道、皮肤完好情况。

3.3 严密监护病人 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常规监测及治疗:如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输液。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给病人系上安全带,防止坠床。并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保持恢复室室温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至少每15分钟测定并记录一次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程度和速度。对于恢复缓慢者,遵医嘱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3.4 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处理 手术麻醉后常见并发症有:全麻后清醒延迟;上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低氧血症;术后低血压;术后高血压;心率失常;少尿等。遵医嘱处理术后并发症。

3.5 掌握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操作程序 病人清醒符合拔管指征:①患者完全清醒,呼之能应。②各种反射如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已完全恢复。③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恢复正常。④患者吸空氧10min后, SPO2不低于95%或达到术前水平能维持10min,血气分析指标正常。 ⑤血流动力平衡。遵医嘱拔管。拔除气管插管的操作程序: ①放松气管插管固定胶布②拔管前彻底吸净口咽鼻腔分泌物,必要时气管内吸痰,松开气囊,将吸痰管越过导管前端,边吸边将导管慢慢拔出,牙垫留口中以防病人咬住导管③拔管后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立即面罩吸氧,流量4L/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3.6 填写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恢复室护士应详细填写患者的入室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监测数据、患者恢复期间的病情变化及处理,输血输液量、尿量等记录,普通患者每15分钟记录一次,危重患者每3-5分钟记录一次[3]。

3.7 病人出科 当病人清醒,呼吸、循环等各项指标稳定,符合出恢复室的指征,由麻醉医生诊视同意出恢复室。由麻醉医生(或护士)与工人共同护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班。病情较重需长时间监护的病人,送ICU继续治疗,必要时携带氧气枕和简易呼吸囊,用于途中维持呼吸。病人离开恢复室后,关闭仪器设备,整理各种管道和导线。

4 病人出恢复室的指征:

4.1 神经系统:神志清楚,定向能力恢复,平卧时抬头>5秒钟,能完成指令性动作。肌肉张力恢复正常,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

4.2 呼吸系统:已拔出气管导管,脱氧10分钟SPO2>95%,通气量足够;呼吸频率正常;无呼吸道梗阻(如舌后坠、分泌物阻塞等);肺听诊无异常;根据指令可以深呼吸、咳嗽。

4.3 循环系统:循环稳定,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波动在30%左右,无心率失常表现。

4.4 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药、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转出麻醉恢复室。

5 体会

麻醉恢复室的建立,减少了手术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加快了手术床位的周转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麻醉术后病人在恢复室严密监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保障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蒋建渝.临床麻醉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麻醉护理论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135-02

手术室护士不只是台上手术配合和台下巡回,对于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一个方面,因此做好术中麻醉护理配合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1 麻醉前护理

1.1 术前访视

择期手术,手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到病房访视病员,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况。

1.2 做好病人麻醉前的心理护理

忽视应针对病人表现的不同心理特点,解释麻醉方法及其重要性,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师的技术水平及各种现代监测手段和抢救措施,增强病人对麻醉的信心,消除病人的恐惧,使病人安心,乐意接受麻醉和手术。

1.3 了解术前用药情况,有无过敏史,全麻患者是否禁食水,是否有活动假牙及皮肤准备情况。

1.4 熟悉麻醉方式和各种的应用,性能及使用剂量,以使在配合麻醉时心中有数,防止忙中出错,协助麻醉师准备麻醉用物。

2 麻醉中的护理

2.1 病人麻醉后,根据手术要求摆好,四肢用约束带,肢体不能过度外展,以免损伤血管.神经,造成不良后果.

2.2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以保证麻醉,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是确保麻醉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应用各种药物时,应认真与麻醉师核对。

2.3 在行硬膜外麻醉时护士尽量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嘱其取侧卧位,护士站在患者腹侧面,协助患者屈躯,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腰背部弓成弧形,使脊突间隙张开,在患者情绪趋向稳定的情况下,麻醉医生再行穿刺,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呼吸及脉搏等的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作出相应的处理.避免喧哗,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

2.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呕吐,如病人出现强吞咽动作,此时应停止麻醉,将病人置头低位,头偏向一侧,立即吸引器吸出.行气管插管,将呕吐物吸出,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防止麻醉过深,患者发生舌根后坠引起呼吸道梗阻等。

3 术后处理

3.1 手术完毕护士和麻醉师将患者送到病房,如麻醉较深,未清醒的病人,如有条件可在麻醉恢复室观察至病人清醒和呼吸.血压稳定后再送回病房。

3.2 气管插管者,拔管时应协助麻醉师将病人口腔内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净,选择吸管大小要合适,清洁病人面部再送回病房。

3.3 如有些患者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时,术后搬运患者要防止导管脱出,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3.4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听取手术病人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实践证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关键环节。

总之,手术是一项劳动,无论手术是简单还是复杂,都需要大家共同的协作和参与,手术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