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混合教学论文

混合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7:38

混合教学论文

混合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古诗词;混合教学

就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理念的创新。况且在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当中,古诗词是其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中高考当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内容,同时还承担着对于学生们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整体感知水平的培养和教育作用。所以说在对初高中学生古诗词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从一种审美的理念和角度来使学生们对其进行解读。但是由于学生们的兴趣点各不相同以及对于古诗词感知能力有限的原因,学生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并不能够得到预期培养的目标。而混合教学通过对于多种学习模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媒体的整合,不仅能够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知识建构能力。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初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

虽然国家不断的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中高考已经成为了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因而许多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更多还是关注于分数和成绩。在这种教育理念之下,就使得分数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教师或者是一个学生的教与学是否具有成效,是否是一种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评判机制和体系之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就局限在了对于字词句法的讲解,学生们的学习也被限制在了片面的背诵和记忆方面。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许多学生不仅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抵触的情绪,同时还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和教条化,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也不能够满足现今对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全面发展和培养的需求。

(二)忽视了朗诵的潜在意义

就目前初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来看,基本都是由教师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和讲解,而学生们在课堂当中则是一种疯狂笔记,课后则是疯狂背诵的状态。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当中,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人们都更加讲求速度,但是仅仅注重速度的提升而不关注于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升只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对于古诗词学习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古诗词当中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和美感。而通过朗诵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一过程当中,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作者情感和态度的感受和体会。就我们经常所谈到的熟能成诵,实际上并不是要求学生机械进行很多遍的快读,而是通过一种朗读的方式来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创设出相应的意境和情境,从这个角度而言,朗诵比死记硬背更加具有记忆成效。

二、初高中语文古诗词混合教学的方式

(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混合式教学是目前许多教师乐于采用,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当中却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要么就是混合的过程过于简单化因而并不能够达到混合教学的实际效果,要么就是混合的方式和过于复杂,内容过于庞杂,从而导致了教学无法有效推进。而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实际上就是最早提出的混合教学的概念和方式,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g进步而不断生发出来的。将现代化网络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通过两者互补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谈一谈他们事先查询到的相关资料,之后再由教师对其背景、主要内容和勾勒出来的意境进行总结和概括。在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补充发言或者是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们欣赏网络上据此古诗词创作出来的图画,也可以痛过配乐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古诗词的朗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更多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的,通过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通过感官的刺激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基于学习目标进行混合

学习目标是一堂课教学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因而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对于学生培养的方向和所需要使他们发展和提升的能力。而在对学习目标进行混合的时候也需要对多种学习资源和方式进行整合,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就初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看,更多是要求以诗歌意境来使学生们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知识理解和意境感知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声声慢》的时候,其中主要是一种较为悲凉的愁绪,因而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黄昏”这个角度和意象去体味词人所寄予和抒发的悲凉和凄惨。通过对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这些叠词的分析和意境的探索,能够使学生们在准确把握诗词意境和作者情感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以此达成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小结

对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有着学习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于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培养。况且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求知识型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关注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所以在对古诗词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将多种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在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还需要重视对于古诗词意境的渗透,这样不仅能够使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美。

参考文献:

混合教学论文第2篇

(一)理论基础引导式驱动下网上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即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设计理念引导式驱动下的网上教学设计理念是:引导式、立体化、过程性、交互型。其具体内涵是以引导学生学习为出发点,通过建设立体化的网上教学平台,将网上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有机地加以结合,探索将知识的传授转变成对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的途径,并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式课程教学。这就要求网上教学设计应该围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开展课程的教学、实践及考核等活动。

(三)设计思路远程教育的教学是基于网络的教学,我们对此作了很多探究,但是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不高,网上教与学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强迫式,教师总是通过各种约束手段要求学生上网,网上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本人在网上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过程中作了如下创新,以达到实现教师引导下的虚实结合,学生自学为主的网络上下互动的目的。第一,变强迫式为引导式,在设计的内容和结构上,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创造虚实结合的课堂,引导学生自发上网学习,实现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的转变;第二,变静态单向式为动态交互式,在设计的实施上,改变以往的以课程网页为主的单一平台,利用多样化的立体网络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网上网下互动。这一设计思路旨在突破传统网上教学,创造一种新型的网上教与学的文化。

二、设计内容:体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一直以来,大多数远程教育学校的课程网页栏目设置基本统一,栏目设置较单一固化且栏目功能分工不明晰,这成为学生上网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学校远程教育课程网页栏目设置如下: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辅导、直播课堂、实施方案、教师介绍、IP课件、课程论坛,绝大多数课程栏目都为这八项,只有极少数课程稍作添加。这种栏目设置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栏目过于简单,只能传递基本教学信息,内容难易吸引学生;第二,栏目功能分工不明晰,如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师介绍等都是课程基本信息的说明,直播课堂、IP课件都属于视频教学。这种栏目设置难免让学生产生网上厌学的情绪,创新网上教学的栏目设置成为实现引导式教学的第一步。为此,笔者对《金融学》这门课程的网上教学主页的教学栏目进行了重新设计,作了如下创新:第一,对传统栏目中的相关栏目进行合并和变更。将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师介绍四项合并为课程指南栏目,将直播课堂、IP课件两项合并为虚拟课堂栏目,将教学辅导更名为章节辅导。第二,新增辅助栏目和扩展栏目。将所有栏目分为基本栏目、辅助栏目和扩展栏目。课程指南、章节辅导加上新增的作业练习与期末复习构成基本栏目;虚拟课堂、课程论坛加上新设的“案例集锦、热点聚焦及金融生活构成辅助栏目;新设实训天地与课程拓展构成扩展栏目(见图1)。图1网上教学设计栏目设置本课程栏目设计的具体说明如下:

(一)基本栏目模块

基本栏目模块是用来传导学习基本内容的,是课程的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的体现。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以了解课程基本信息及完成基本的知识学习及学习检验。

(二)辅助栏目模块

辅助栏目模块是用来辅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并加强师生动态交互。该模块包括以下五项:(1)案例集锦。该栏目以案例库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大量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既包括典型案例又包括热点案例。(2)热点聚焦。该栏目以国际、国内金融领域发生的热点问题为材料,为学生提供与课程内容知识点相关的热点事件或话题。如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创业板市场的建立等等。(3)金融生活。该栏目为学生提供能反映课程知识同时又与我们平常生活有关的素材,比如加息(减息)与百姓的存款、人民币升值与百姓理财等。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本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并可以将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家庭经济生活。(4)虚拟课堂。该栏目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程辅导,从而打造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课堂。主要有视频直播和IP课堂两种形式。(5)课程论坛。该栏目通过专门的课程论坛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答疑和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等,实现基于网络的师生实时和非实时交互。

(三)扩展栏目模块

扩展栏目模块学生提供大量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形式多样的补充内容,是课程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对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增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实训实践。该模块包括以下两项:(1)实训天地。该栏目为学生的实践、实训提供指导和平台选择。主要包括股票模拟交易、外汇模拟交易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该栏目提供的内容和平台进行实训,实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2)课程拓展。该栏目为学生安排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活动,从另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如,近几年安排了“湖北电大经济类知识竞赛”、“网上读书活动”等拓展活动。通过以上的栏目设计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程栏目设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新设栏目内容体现“浅入深、深出浅”的教学规律。这些栏目的内容丰富多样:如案例集锦选择金融领域的典型案例,引人入胜,热点聚焦、金融生活是和我们日常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大小事件,惹人关注,这些栏目的内容一方面足以让学生对网上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实例中学习理解理论知识,即浅入深。作业练习和期末复习栏目为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提供辅导,为提高考核成绩,学生必然会主动上网学习这两个栏目的内容。实训天地和课程拓展作为扩展栏目为学生的实践和知识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即深出浅。因此,新设栏目的创新性足以将学生吸引至网上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引导式的教学。第二,基于资源与基于交互并重。这些栏目中一部分是基于资源的,侧重于实现非实时的网上教学;另一部分是基于交互的,侧重于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网上教学。这种设计就突破了传统设计中只注重基于资源的网上教学,增强了网上教学的师生动态交流。第三,整个栏目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本课程的所有栏目涵盖了远程教育的每个教学环节,即学习环节(包括导学、自学、促学)—考核环节—实践环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于网络的教与学(见图2)。图2网上教学设计栏目贯穿教学环节全过程由此可见,本课程从引导式教学理念出发,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式的栏目设计,实现了将网上教学的所有内容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三、设计实施:利用多样化的网络平台组织教学

以往的网络教学大多通过以课程网页为主的单一平台组织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对此,在本课程的网上教学组织上利用多样化的立体网络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网上网下互动,从而将网上教学设计得以有效实施。立体化的网络平台由课程主页平台、网络视频系统平台、课程论坛平台、模拟交易平台、专题活动平台、网上其他平台等六个平台构成。每一个平台分别对应不同的栏目和教学环节。每个平台的功能分别如下:(1)通过网上课程主页平台实现基于资源的导学。教师通过这一平台上传导学资源,学生通过这一平台进行非实时的网上资源学习。(2)通过网上视频系统平自组织实时与非实时的虚拟课堂。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既可以安排实时的视频直播课堂实现和学生网上面对面的实时交互,又可以录制课程IP供学生非实时的在线观看。(3)通过网上课程论坛平台实现网上网下的交流。教师通过课程论坛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实时的教学活动和非实时的在线答疑,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网上网下的交流。(4)通过网上模拟交易平台实现基于网络的实践环节。本课程选择“叩富网”让学生进行股票模拟交易并进行比赛,选择“美国嘉盛集团网站(中国)”让学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这种创新型的远程教育网上实践形式极大提高了学生上网学习赢得积极性。(5)通过网上专题活动平台丰富课程拓展知识。每学年,本课程都会安排一次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活动,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全部通过活动专题网页平台供学生参考。如近几年安排了“湖北电大经济类知识竞赛”、“网上读书活动”等拓展活动。(6)通过网上其他平台实现对以上各个平台的有效补充。除以上5个平台之外,本课程选择了一些和课程相关的网站,如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官方网站、相关精品课程网站、金融新闻类网站等等;另外,利用网络电子邮件、QQ群等网络资源和技术。这些网络媒体不具体针对某一个栏目,而是在各栏目中都可体现,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这些网站获取各栏目所需的补充资料。以上教学设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平台应用(见图3)。

四、设计效果: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并增强了师生交互性

(一)提高了学生上网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程创新的教学栏目设计、组织和实施,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以往形成的“网上教学资源陈旧、网上教学平台单一、网上教学环节简单”的观念,丰富的资源、立体化教学平台、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涵盖全方位教学环节的网上教学形式等都让学生对网上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转变为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点击率大幅度增加,论坛活跃度也不断提高。

(二)增强了教与学的动态交流

由于教学设计中创新了立体化的教学平台,学生上网学习的网络平台得以扩大,师生交流的途径变得多样化,由此实现了实时与非实时并存的网上网下师生动态交流,尤其是非实时的动态交流得以突破。

(三)实现了浅入深、深出浅的教学效果

混合教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 混合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49-02

Research on Blend-teaching Model//LI Xiang, HUANGFU Dae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and builds the pedagogical model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Key words blend-teaching; teaching model; pedagogical model

1 研究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等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这使得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网络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网络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念陈旧、教法单一、资源匮乏等缺陷;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人们发现,虽然网络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表现和传播方式上比传统教学模式有优势,但其中诸如网速不佳、沟通不畅、网络迷失等各方面的弊端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将网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相互融合、混合运用,才能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于是,国际教育技术界提出“Blend-Learning”这个概念。

2003年,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Blend-Learning”的理念,并逐渐被学者广泛关注[1]。“Blend-Learning”,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式学习”“融合式学习”等;从教授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教学”。

2 混合教学模式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模式”这一理论逐步引入我国。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2]。

混合教学模式是在多种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3]。

3 混合教学模式的要素

混合教学模式包括6个混合维度,分别是教学方式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交互方式的混合、教学工具的混合、教学资源的混合和教学评价的混合。

教学方式的混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的混合是混合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既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面对面讲授,又包括课后学生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时的教师指导。

学习方式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协作学习方式也有各自的混合特征。自主学习方式的混合既包括个人查阅资料、请教、调查、实验等传统的学习方式,又包括自主利用网络进行的信息检索、获取、处理等在线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方式的混合是指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小组讨论、合作沟通和网络上的在线交流、协同研究活动的混合。

交互方式的混合 混合教学模式中的交互方式既包括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实时讨论沟通交互,又包括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的异地异步交互,如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网络课程中的论坛等方式进行的交互。

教学工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既需要使用诸如黑板、粉笔、教室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又需要使用网络、电子设备、应用系统、即时通信工具等网络教学工具。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可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的混合是指纸质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混合。纸质资源包括传统的课本、讲义、笔记等,电子信息资源包括可以借助网络传播的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评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的混合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个评价主体,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4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Bersin & Associates公司的CEO兼总裁Josh Bersin提出混合式学习的设计过程主要包含4个基本环节:识别和定义学习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订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根据实施环境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4]。

Rochester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一种名为RIT的混合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将混合教学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主要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分析、陈述和总结;在网络在线教学中,学习者占主体地位,主要是利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或论坛等平台实现师生和生生间的讨论、协作与交互。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据Josh Bersin混合教学设计4个基本环节的定义,以及RIT混合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理念,构建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分为前期分析、混合教学实施和混合评价3个部分,如图1所示。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这4个方面的分析。在进行新的教学活动之前,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本身的特点,进而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分析选定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

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混合教学的实施,包括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两个方面。教师主导教学是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教材、黑板、教室、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的课程知识点讲授、与学生进行的讨论和课堂实践操作。学生在线学习是指学生使用网络平台,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收听音频、浏览网络学习资源等方式进行自学,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网上答疑、论坛交流等方式进行沟通交互、协作学习,再通过网上提交作业检验学习成果。

使用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混合评价。混合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学习同伴等。混合评价的方式应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5]。最关键的是,混合评价的结果要反馈到混合教学的前期分析中,因为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以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5 小结

总之,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在混合教学模式的混合要素的基础上,其中要更多考虑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两者相互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使教学方法能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汪睿.基于Moodle网络课程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2]何克抗,李克东.“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999(2):3-9.

[3]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4]Bersin. Blended learning: what works?[DB/OL].bersin.

混合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写作;混合学习

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性质上来分析,听是领会和吸收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读也是吸收消息的主要手段,是外在信息向内部消化的过程,而写是将内在信息向外部表达的过程。写是建立在听说读的基础上的,是以听说读三方面为基础的;而写又进一步巩固了掌握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增强了英语学习的感情,有利于加强听说读的训练。因此写作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要点。英语写作基本功的培养一直是很多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领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感觉棘手的方面。很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在遇到英语写作任务时,仍然会感觉无从下笔,写出来的句子也是中式英语,错误百出,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由于本身生源质量较差,英语基础比高校学生更薄弱一些,职业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也不如高校的好,缺少学习英语的氛围。此外,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力量相对落后,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都有所欠缺,无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在指导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经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善教师的写作教学情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近年来兴起的混合学习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混合学习是将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两种学习模式融合起来,包括三种学习形式:集体教学形式(老师讲授为主)、小组讨论学习形式和自主学习形式。将这三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基于职业院校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探讨如何将混合学习模式融入其中,利用混合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1混合学习的相关理论介绍

混合学习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而出现的学习方法,目前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应用。从学习形式上看,混合学习将多种学习形式融合起来,包括传统课堂学习、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传统课堂学习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面对面的传统课堂形式的集体学习。在线学习形式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的交互式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完全基于个人学习需求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指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相互帮助和交流,一起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因此,混合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对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注重将各种学习方式加以整合,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从技术与教学媒体角度上看,混合学习是将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学资源融合为一体,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混合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教学媒体、教学材料、学习环境等因素的选择混合优化程度决定了混合学习的成效。从教与学的角度上看,混合学习是传统的老师课堂讲授方式与互联网学习方式的混合。总体来说,混合学习的就是将影响学习过程的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比如学习理论、方法、内容、模式和环境等。其核心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混合学习不是将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希望将它们融为一个整体,即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选择,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混合学习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其他的学习理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为混合学习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根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刺激与反应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不断尝试、不断犯错的过程,直到最后的成功。此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程序,并且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为连续性,重复性,增强性是影响学习的3个主要外在因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理论不同,不认为学习是试误过程,应该是信息加工过程。该理论认为应该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特点着手进行研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上世纪中期出现,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动机、需要、意义学习,注重情感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重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等,这些学习观点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强调个性与创造性发展;倡导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该理论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为:教师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与引领者,努力创造促进意义学习的课堂气氛,促进主体学习。

2混合学习的职业英语写作教学实验设计

本文主要根据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和职业学校教材的特点,以烟台某职业学院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一个进行混合学习理论的试验,另外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将结合,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设计出英语写作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整体结构,同时强调了传统课堂教学阶段和网络辅助学习阶段教学中的注意事宜。两班的学生总体来说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生的词汇贫乏,语法、句式掌握不好,在写作上很多学生不会布局谋篇,在表达上不知所云,仅仅是单词的简单罗列,而且有些学生害怕写作。实验设计过程如下:

传统课堂教学阶段:地点一般都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教学活动是师生面对面进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活动主要有情景引入,指引学生热身准备、任务呈现、小组协作布局谋篇、自行完成任务、组内互评习作,教师讲解范文,最后自我修善习作。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听讲,问题分析、讨论交流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部分可以在网络协作学习后面的下一次课堂教学中进行,老师的“成果展示”和“学习评价”也可以在下一次课堂中展开。在“自我评价”部分里,学生自我分析本次课堂学习中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课后有效进行网络学习做准备。老师逐个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点评,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点评。

网络辅助学习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活动主要有自主学习(预习,复习,查找资料,自学)、小组协助、小组互评,网上求助、讨论交流和上交作品。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必要时对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指导和帮助,对个人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进行一定的问题答疑和学习评价。

课堂讲授阶段注意事项:老师在课堂中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在上课前通过播放音乐、歌曲等,使学生性格开朗,心情愉悦,特别是那些畏惧英语写作的学生,让他们能的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在课堂导入等活动中,多运用图片或幻灯片或视频,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网络辅助学习阶段的注意事项:为了防止学生不配合,可以通过网上签到等方式进行网上记载,并且把网络学习状况与学生的期末成绩紧密挂钩;在网上进行辅导时,要根据课堂上所观察和了解到的学生学习状况,对于英语写作基础差的同学或课堂不认真的同学,应主动询问他们的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实验效果评价

为了进一步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职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科学客观地验证出实验效果。

问卷共有25个问题,主要关注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与态度、目前写作教学的形式与效果、学生协作学习与自我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写作教学的态度;了解教学中教师目前写作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评价以及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写作教学的课堂评价和实施效果。

根据学生的认真回答,收齐问卷或及时记载访谈中的要点,然后并统计其结果,以此较全面了解英语写作教学在混合学习模式实施前后的真实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态度、兴趣、自身的写作基础和写作习惯不容乐观,并且也了解到了在学生之间实施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的可能性。经历了一学期的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后,学生们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大增,学生们对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学持肯定态度。根据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总的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上升。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接受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辅导、监督和帮助使得他们能够重新树立英语写作的信心,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基础好接受力强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4总结

本文介绍了混合学习方式在职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在分析混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烟台市某职业学校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一个为实验班,另外一个作为对照班,进行了混合学习的教学实验。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发现实验班的英语写作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了混合学习的有效性,为促进职业英语写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才文混合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2):16-27

混合教学论文第5篇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增多,《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作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的前导专业课程,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几种新的典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最终提出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改革。

 

混合式学习是21世纪初期继网络化学习(E-learning)之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认为[1],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学习和基于高校某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不同的教学方式、技术和资源相混合,以达到最高效的学习目的[2]。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时间、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从原来的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3]-[4]。因此,建构新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混合式学习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1现状分析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比如通信网中拥塞和流量控制、移动通信中的干扰及计算机通信中的ICMP协议等,学生课上暂时听懂,课下复习的时候又会遇到难于理解的问题,由于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很难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时间一长堆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课程总评成绩偏低等现象。

 

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老师可将讲义、微课视频和常见的疑难问题解答等资料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使学生能随时查阅。更重要的是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与学生的在线答疑或讨论,提出探究式课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完全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不仅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并为电子信息类其他课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方法。且老师在选取定制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综合设计的能力。

 

2.2教学设计

 

2.2.1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内容的设计

 

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各章知识点的特点将该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型和拓展应用型两大类,根据各章知识点的难易度和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度,又将该课程分为面授型和自学型。对于基础理论型、面授型的知识,以老师的课堂面授为主,强调师生的互动;对于拓展应用型、自学型的知识,以线上互动、讨论学习为主。

 

2.2.2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课题的引入

 

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课题研究、讨论的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讨论研究并撰写论文,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相互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对拓展知识的探索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照每一章内容的特点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给出一些问题探究式的课题,比如通信网中常用的拥塞和流量控制方法、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三大干扰的比较等,让学生在课下分组讨论研究完成,并把最终的论文报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老师,老师及时批改给出反馈意见,并给每位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小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种鼓励示范效应会在学生中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的教学活动。

 

2.2.3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老师对学习活动过程发挥的作用

 

实施混合式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领、组织、监管应贯穿整个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组并设计讨论课题;老师在制定课题分组讨论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并依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设计讨论的课题。

 

提供必要的课程指导和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课题讨论时,老师应给出必要的技术指导,保证课题讨论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小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充分获取所需的知识素材。

 

组织汇报答辩并点评;学生小组进行课题汇报答辩时,老师应以积极鼓励和表扬为主,同时指出课题汇报过程中的存在的优缺点。

 

监管和检查;在整个混合式网络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定期查验进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及时组织监督小组学生相互交流,核查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

 

2.3评价体系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评价体系因为涵盖学习活动的内容过少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过程,因此,已不再适用。我们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制定新的评价体系,调整后评价体系包括:期末考试成绩(60%)、线上网络学习成绩(查阅资料的情况)(10%)、课题论文成绩(上传论文的质量及汇报答辩的质量)(10%)、分组讨论表现(10%)和平时作业成绩(10%)五大方面。

 

新的评价标准下,主要以学生是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为考量,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4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学习状况的统计等,多元化分析混合式教学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下表中对近两年来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效果进行的分析对比,其中是2015年我校电信2012级72人未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2016年对我校电信2013级81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表中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内容设计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有所提高的。

 

3.结语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需要巧设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完备的教学素材,及时引导学生并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这些都对老师在课程开展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多样的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和小组成员互动讨论,并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程探索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应用为混合式教学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中的应用推广做出铺垫。

混合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 混合式教学 网络资源 教学质量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42-02

一、前言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组成教学的双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1]“安全系统工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2] [3]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课堂传输式教学,受学时较少、专业特色等限制,教师很难全面系统地讲解该课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开展双课堂混合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和更多更前沿的资源,使他们接触和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安全技术及应用实例。本文结合现已在昆明理工大学开展的“安全系统工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情况,详细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安全系统工程”双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模式

为了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效衔接和互补,在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功能后,笔者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实施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元评价四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为了保障双课堂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编写了与教学配套使用的课程讲义,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对于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尤其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学习。“安全系统工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将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提前准备和预习;学生则将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上。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只讲解重点、难点部分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剩下内容留给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平台自学;每节课留有15~20分钟时间进行提问答疑、讨论交流及作品展示。网络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布置学习任务、讨论话题,学生则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提问咨询,参与交流讨论。

(二)课堂教学

本课程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课堂教学环节:1.课程部分讲授。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剩余内容由学生课下自学或由学生轮流上台讲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2.案例教学。由于本课程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建立了很多结合工程案例的教学模块,如针对某一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思考如何建造并化简瓦斯爆炸事故树。3.学生小组协作研究。为了推进“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针对课堂讲授的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重要内容,教师选取若干研究专题,如“加油站储罐区危险性分析与对策研究”、“矿山顶板跨落事故树分析”等,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科研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题,小组成员通过课下查找资料、协作完成相关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科技论文,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每个小组的代表介绍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4.课堂讨论。该环节融入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及学生作品展示中,教师选择有争论的且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问题,并且正确引导讨论方向和内容。讨论可先在学习小组成员内部进行,然后小组之间交叉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三)网络教学

课堂上未讲内容的学习、课程扩展资料的自主学习、提问答疑、交流讨论、模拟测试等都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1.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复习或拓展学习,是网络教学平台最重要的功能。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性学习,也可以与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2.答疑解惑。对于课堂上不好意思提问的、课下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就业考研等问题,均可在网络平台咨询教师,教师将汇总的问答资料在平台上供其他学生参考。3.在线交流讨论。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每周由教师或学习小组发起专题讨论,讨论话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包括理论及应用问题、具有争论性的问题、答案多元的问题等。4.因材施教。为了促进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基础、活动记录、生涯规划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开展相应的辅导。5.作品展示。学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研究报告、科技论文等成果到网络平台供其他学生参考学习。6.在线测试。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测试结果能够了解学生的常见错误,以用于改进教学。

(四)多元评价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从不同方面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次评价。[4]本课程将课堂综合能力测评、网络学习测评及期末考试测评三种方式相结合,按照3∶3∶4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分。1.课堂综合能力测评,包括课堂提问、专题讨论或演讲表现、论文宣讲及问答等方面。论文宣讲环节可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成员对宣讲小组进行评价,每个小组之间互相评价。2.网络学习测评。教师通过查看和统计学生登陆次数、浏览下载课程资源的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专题讨论中的表现、提出和解答问题的情况等内容,可以了解并评价学生平时开展网络学习的态度及效果。3.期末考试测评。“安全系统工程”的混合式教学减轻了期末考试的分量,并且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三、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措施

由于混合式教学涉及教师、学生、网络支撑平台及优质教学资源等相互影响的多个因素,只有促使各因素不断优化调整、协调发展,才能循环式地逐步提高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本文针对目前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四条改进措施。1.提高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对于初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混合式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对其进行专题培训。教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系统地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网络互动技巧以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衔接方法等。2.调研学生需求,优化网络教学资源。提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希望深入了解的资料,逐渐优化网络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混合式教学。3.掌握教学特点,完善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课堂讲授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进行系统讲解,而是通过讲解课程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和呼应。这需要教师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互补和衔接,完善教学设计,全面合理地掌控教学过程。4.加强在线交流和互动。教师应经常登录网络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并针对学生参与和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四、结语

混合式教学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组成双课堂,极大地完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表明,“安全系统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既弥补了原有课堂教学的缺陷,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网络资源、改进教学设计等措施逐渐改进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邓奇根,牛国庆.“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教与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00-102.

[3] 樊运晓.Learning-by-doing教学模式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7):89-92.

混合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51―04

一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大量的实践成果。为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现状,我们利用CNKI文献平台调研了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通过认真分析符合条件的检索结果,得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155篇,优秀硕博论文18篇;以“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129篇,优秀硕博论文44篇;以“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5篇,优秀硕博论文3篇。

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和混合学习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把混合学习模式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谓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这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践网络化学习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有的学者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提出了“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2],有的学者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的改革思路[3],有的学者探讨了混合学习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4],有的学者提出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等为特征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和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改革思路[5],还有的学者结合实际教学对高校信息化环境下混合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交互和评价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6]等等。

从目前各院校的开课情况来看,结合对山东七所院校的高师生问卷调查和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浓缩、简化而成,课程内容繁杂、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很多老师在要求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自己却仍采用传递―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大多数老师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授课,但是课件的呈现方式单一,内容基本上是“课本搬家”;有的学校则只讲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偏离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很多学校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考勤和期末理论考试等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考试以背为主,课程学完后,还不理解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二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是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根据我们主持的省精品课程建设和省教改课题改革的实践,结合目前各院校的开课情况,我们尝试把混合学习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整合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教学三个平台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涵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混合”是将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在线学习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第二:“整合”是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课程、学生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构建以教材、配套光盘、网络课程为载体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并与网络教学资源、课外实践作品等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的课程资源包,融入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平台上自主或协作探究、课外活动和多元教学评价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开源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不断发现“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不匹配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致力于该模式不断完善,通过试点-调整-完善的实践探索过程,最后得到了相对稳定、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学校现有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把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活动三个平台相结合,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二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即传统教学资源,如教材、配套光盘、课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和其它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库、虚拟实验室、协作项目实践活动等,课内外实践资源,如实验室、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各种学术讲座和课外比赛活动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并融入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立体化培养环境。

2 教学混合。教学混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混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混合,实物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的混合等。

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辅以网络教学,配合相应的教学资源,把传统教学中的个人查阅、访谈、调查等自主学习和学生在网络中的自主检索、获取、处理信息的在线学习,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和基于网络的在线项目协作实践、主题交流、探究活动的合作等协作学习,以及学术讲座及课外比赛、教育实习、微格教学、教学媒体实验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完成意义建构。

3 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对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等多元教学评价整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动态评价课程教学。其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期末考试形式,成绩占40%,在线学习主要通过电子学档来评价,成绩占30%,课内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报告、活动作品、比赛作品等进行评价,成绩占30%。

三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各项指标,使人们更加明晰了教育技术的内容,明晰了基础教育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以《标准》为依据,确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如下: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能;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等[7][8]。

通过对山东七所高师院校的问卷调查和广泛征求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意见,在我院试点教学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课堂教学72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36学时),授课时间专科生定在大二下学期,本科生定在大三下学期。

本次研究以我院物理系06级物理教育专业和教育系06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为文科实验班,物理教育专业为理科实验班,采用重构课程内容-构建课程资源-课程教学混合-多元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 根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向全体师范生开设,不同系别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同时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结合主持的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和省教改课题的研究,我们从基础理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实践三个维度,重构了师范生的技能结构,主编了《现代教育技术》(薛庆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教材,设计与开发了以教材、配套光盘、《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载体的立体化教材。同时,针对本次实验的文理两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来选择、组织、加工课程内容,分别设计了文、理两套课程内容版本,并及时更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观点和最新技术知识。

2 精选授课教师,构建课程资源。我们选择了信息素养高的省精品课程的核心成员,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学环境,编写课堂教学的大量拓展内容、最新技术知识和案例,并结合山东省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将大量的相关资源,如视频录像、光盘、优秀案例、历届学生典型作品等,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资源包融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全天候、多层次的资源支助。

同时,向学生提供具有学习指导性的“网上教学活动要求和具体安排”(如网上实时答疑时间,“在线作业”要求等),对学生网上学习进行指导,并在FTP教学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供学生按进度存放每次做的工作,学生凭密码登陆网页,把学习笔记、作业等存放在自己的学习文件夹中,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课程的电子教案,则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上传到网页上,其他方面的资源随时更新,帮助学生自学。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覆盖课堂内外,确保混合教学的顺利开展。

3 打通课堂内外,混合课程教学。在开课前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的学习资源等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对课程教学有个总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方法。课堂教学挑选精品课程组的责任心强、技术好的骨干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师把教学专题网站告知学生,并且在课堂中展示以往的学生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逐步引导学生重视网络资源,在理论课上教师有意识地使用教学媒体展示理论教学内容,把教学媒体的操作使用融入到日常理论教学中,淡化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界线。教学媒体实验主要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先观看视频录像,再操作虚拟实验系统熟悉基本实验操作,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实物实验。教学软件实践课开展网上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教师进行集体控制学生屏幕集中讲解、小组控制学生屏幕讲解、个别学生屏幕指导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而在网络平台上,生生之间又形成不同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借助课程专题网站、网络资源等,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后进行自主学习,如下载资源、写反思日记、实时讨论、上传作品、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等活动,针对教师布置的协作学习项目,学生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则开展在线主题交流、探究活动,网络自动跟踪记录其活动,并形成电子学档。

微格教学则与教育实习相结合,先观看教学示范带,了解微格教学的一般操作方法,再选择部分学生现场录制微格教学录像,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加深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在随后的教育实习中,在实习教师指导下熟练操作。同时,在课外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学术讲座,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比赛活动:摄影、DV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信息化教学说课等比赛活动,煅炼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4 实施多元评价,动态评价教学。考虑混合学习的特点,课程评价实施多元、动态评价:期末考试主要采用小论文、开(闭)卷等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在线学习主要采用电子学档进行评价,即学生浏览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发言内容和次数、小组协作中的贡献和组员的评价等,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参与情况和活动的效果;课内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报告、活动作品、比赛作品等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另外,对于参加各种课外比赛活动的同学给予奖励加分,记入总成绩。微格教学结合教育实习的情况共同考核,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微格教学实验报告和教育实习情况综合评定,记入教育实习成绩。

四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效果及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了教育技术对于自己将来教学生涯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从卷面上看,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提炼知识,一改过去照搬书本作答的状况;从校园网络对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来看,学生和教学督导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从多媒体作品的内容来看,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原创”的内容,一改过去直接下载或照抄网络作品的现象,说明学生能真正的自己去设计作品;从教学媒体实验完成情况来看,学生能按要求对实验原理、步骤、过程以及器材与环境等进行较好的阐述,能较好地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阅读平台上学生的讨论记录和反思日记,结合平常对学生的观察与访谈和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本研究所构建的“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认为混合学习能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绩效;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掌握课程内容,扩大参与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参与网络讨论、指导学生学习,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或协作学习、作业与提交、网络学习资源搜索、网络课件的使用及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交流等,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信息素养。

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2007年《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课题成果获2009年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所编教材已在山东省多所高校使用,教改成果也正逐步向其它课程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 2004(3): 5-10.

[2] 苏小兵.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 2009,(3):18-22.

[3] 赖晓云,焦中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案例[J].远程教育杂志,2007,(5):57-59.

[4] 黄陈英.混合学习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4):28.

[5] 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9,(5):88-91.

[6] 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05,(4):63-65.

混合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混合学习;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纪录片创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2-0111-06

一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纷纷运用网络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实行课程改革,重视面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相混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视频资源匮乏成为制约网络教育、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随着DV的兴起,社会上对DV制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时俱进发展中的教育技术专业,需要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视频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的人员,迫切需要开设《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纵观各高校的电视节目编导类课程,发现大部分学校都能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建设网络学习平台,采用现代媒体手段开展影视类课程教学。但重心还是落在理论教学上,在实践教学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为加强《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着实提高学生的视频媒体开发能力和影视创作能力,我们提出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重视课堂实验、课外实验、课外实践及实习相混合,建立基础、应用、创新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结构,通过基于案例的实践过程与分析,为学习者及教学者提供实验教学和实践探索指南。

二 课程改革与建设现状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文艺编导》、《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等21门包含实践的影视类精品课程作为实践教学分析样本。(表1中所列为部分精品课程情况,供大家参考)。其中,部级9门,省级6门,校级6门。通过对其学习网站资源的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90.5%的精品课程有课堂实况录像,85.7%的课程在网上提供学生作品及视频集锦,而实验指导视频只占14.3%。在互动交流方面,虽然有66.7%的课程设置了网络互动功能,但实际意义上的实践交流与探讨偏少。

通过对实践教学方法的数据统计,得知每门课程都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其中采用三种教学方法的占42.9%,四种及以上的占33.4%。在这些实验教学方法中,示范.练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所占的比例较高(图2所示),这表明在影视类实践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提倡在实践中互助合作学习。

以上21门精品课程中,有6门属于教育技术专业电视节目制作类课程。主要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影视作品创作能力、利用电视手段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以示范.练习、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设置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其中网上实验预习视频、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偏少,网络互动学习没有落实到实处。通过对温州大学08级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发现学生在《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缺少创新思想和主动探索精神。只有28.5%的学生在实验中能做到自主探究学习。

缺乏文学知识和艺术思想。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文稿撰写方面有困难。

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灵活。68.1%的学生都是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实验。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加深了影视艺术和技术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要适应时代的新特点,制作出优秀的节目,必须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DV技术的快捷发展,加快了《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更新的步伐。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影视综合技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三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型建构

1 实践教学模型的构建

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将混合式学习界定为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有机整合。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育者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混合式学习还可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

根据混合学习的概念,以及对课程建设现状的了解与分析,我们本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理念,构建《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的实践教学模型,将实践教学分课堂实验、课外实验、课外实践、专业实习四类,皆采用混合式学习方法进行体验。见图3所示。

(1)面对面教学与e-Learning的混合

顺应网络媒体时代教学的需要,实行面对面教学与e-Learning平台学习相混合。在课堂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面授引导、启发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e-Learning作为辅助学习。在课外实验、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可参考E-learning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教师进行异地交流,面对面教学机会相对减少。e-Learning平台内容设有实验预习视频、课件、主要问题与答疑、影视文化资源库等,其为学生课外实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混合

根据穆尔的交互距离理论,教师与学习者间的交互距离是对话程度、课程结构灵活性程度和学习者自主性程度三者的函数。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偏低或者自主学习影视技艺的能力偏低,就要求师生之间加强对话联系。如在课堂实验过程中,当学生的影视技能还处于低水平时,教师的指导就需增多;在课外实验、专业实习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仅作辅助指导。

(3)多种学习环境和资源的混合

在《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践教学中,不论在实验室,还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或者在e-Learning的信息化学习拟真环境中,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一种协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教材、录像带、影视媒体设备、互联网等多种学习资源,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有利于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4)多种理论与技术的混合

不论是课堂实验、课外实验,还是课外实践、专业实习,每类实践教学都需要一定的学习理论与技术作为支撑。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要求需要多种学习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如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传播学理论、影视基础理论、编导理论等,同时又需要整合多种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技术、音视频技术等。

(5)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

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综合性实验可采取探究法、小组协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混合的方式,专业实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探究法、体验法等。

(6)多种评价方式的混合

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验、实践过程及作品完成情况。作品评价以量规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小组的交流和评价,促进影视作品的整改和影视应用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处处有“混合”理念,时时有“混合”思想,将“混合式学习”落实到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优化实践教学效果服务。

2 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根据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学习接受水平、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绩效,本研究提出分层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分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层次。具体见图4所示。

第一层属基础层次,用以完成基本实验教学,分别设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种实验类型。采取混合式学习方法,学生可通过教师面对面教授获取影视知识及技能,也可通过e-Learning平台在线开展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第二层属应用层次,组织有专业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成立DV工作室,积极与服务社会项目接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实践活动,如单位宣传片设计与制作、晚会现场直播的策划与实施等。此外安排学生到电视台或传媒公司实习,让学生边工作边学习,为以后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实践基础。

第三层是创新层次。是在学习课内外实验的基础上,依托开放实验项目,以竞赛为引领,组织学生小组到校外实践基地完成纪录片创作、剧情片创作等。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及教师指导,分工完成任务,整个创作过程由学生在协作学习环境下、在混合学习的氛围中完成。

3 实践教学层次关系分析

根据以上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我们分别以“教学”、“任务”、“实践”为坐标轴,构建三维的实践教学层次关系,见图5所示。

以教学、任务构成的对应面为基础层,表示基础实验以任务形式供学生完成,任务难度越大,实验类型层次相对越高。如演播室文艺节目录制,作为一项综合性实验项目,需要浓厚的混合学习思想,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为实验服务,分工合作完成任务,遇到难点,可以向教师请教,或者向学伴求助。教师需要在教学上提供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的指导,把握好任务与教学的关系。

由任务与实践两轴构成的对应面为应用层,立于基础层之上。该层以任务为驱动,提供学生基于任务式的实践项目。任务越是繁重,实践性越强,应用的层次就相对越深。在这过程中,通常由学生自主体验完成,学生在实习点遇到问题,向当地的同事、学伴请教,或者通过互动学习平台与教师沟通,在线开展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

由教学与实践两轴构成的对应层为创新层,亦立于基础层之上。这个层面中,要协调好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实践的关系。师生通过定期的面对面交流、e-Learrlillg平台互动教学,以多种媒体、多种手段、多种组织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混合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影视素养和创作水平。

四 基于案例的实践过程与分析

本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已用于08教育技术、09教育技术等班级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教学。下面列举“感知温州”纪录片创作的案例,体验混合式学习在课外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感知温州”纪录片创作是以实验开放项目的形式,由学生自愿报名组成两个小组,每组6人。各小组按其在文案策划、拍摄技术、配音录音、后期编辑等方面的能力强弱混合搭配而成。组内分工明确,整个创作过程在协作学习环境下完成,可分为五个阶段,如图6所示。每个阶段任务按顺序进行,但不拘泥于线性顺序,每完成一步都做到及时反思和交流,并做好协调和整改工作。

1 考察调研

在实践任务的驱动下,实地考察与调研由学生自主发起。教师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给学生提供创作线索,启迪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通过查阅网上资料及实地环境考察,在组内、组间交流思想,适当采取先期采访,初步掌握需要拍摄和纪录的内容,为主题策划、作品构思做准备。

2 选题策划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艺术地展现真实场景、运用纪实手法拍摄制作的电视节目形态。它通过调动多种电视手段,多角度地纵深挖掘生活素材,通过纪实的“真”来表现生活中的美或丑。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与调研,一组学生以发绣艺术为题材,另一组以温州九山湖的义务救生队为记录对象,主题定为“救生圈”。

在这阶段中,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现场调查和访问等途径对被记录对象展开多方面的了解,搜集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为文案策划做准备。教师向学生展示e.Leammg平台上优秀视频案例,提供文案策划的基本框架及要点。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讨论,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完成文案策划初稿。遇到问题,向学伴、老师提问,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异地指导,及时反馈信息。

3 采访与拍摄

拍摄前学生做好采访构思,拟定拍摄提纲。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找出优秀案例,琢磨其拍摄手法,熟悉其拍摄要点。在《救生圈》拍摄过程中,学生主动采取交友拍摄的方式,通过分工合作,顺利地拍摄到救生队员工作和生活细节的镜头。教师在基础拍摄中做好监督与引导工作。在拍摄难点上,采取启发法、情境法、探究法等,注重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的合理分配,注重网络交流与现场指导相混合。

难点1:拍摄守卫在九山湖两侧的队员的姿态、眼神的特写镜头。

湖面很宽,带着“能否拍摄到令人满意的特写镜头,怎样获取最佳镜头效果”的问题,指导师将小组学生分成两路,分别采取两种办法拍摄。一是站在河对岸拍摄,二是借助救生船靠近被摄主体拍摄。拍摄完毕,两小组进行组内交流,比较拍摄结果,并进行反馈和整改,如表2所示。经过多次对比实践,做好最佳镜头记录。

难点2:拍摄真实的救生场面。

纪录片要讲究“艺术真实”,必须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反映生活的本质,应主题需要,需要拍摄真实的救生过程。学生通过与救生队员、游客的沟通交谈,发现拍摄真实的救人场景面临很多困难:(1)事故发生突然,时间上无法预计;(2)河面又宽又长。事故发生河段不明;(3)摄像机数量有限,人员有限。面对众多困难,学生想到两种捷径:一是直接将“拉网式”救人演习谎作真实的救人场景,二是以扮演方式拍摄救生。在这种情境下,指导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强调纪录片不允许采取虚构、扮演和导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做好耐心“等拍”的准备,在河两岸预设四个拍摄点,一有事故发生,以就近机位拍摄为主(其他三个机位为辅),移动机位进行目的性抢拍。指导师强调要以“实

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实践工作,并引入了“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在救生队员的配合下,由指导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拍摄,通过救生队员模拟扮演,教师示范操作完成模拟救生的镜头拍摄。而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对拍摄内容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长镜头拍摄的不断体验,为捕捉到真实的救生场面做好技术准备。

4 后期合成

后期合成过程中小组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注重文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学生遇到问题通过e-Learning互动空间发表提问,教师及时在平台上进行解答,或亲临现场指导。通过e-Leaming学习与动手操作学习混合、教师指导与自主探索相混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和谐协助的氛围内完成任务。

5 总结评价

纪录片创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做一步都需要反思和整改。为更加公正合理地评定实践成果,特制了评价量表,具体如表3所示。通过小组成员参与自评、与老师交流,以及跟救生队员的交流,找出不足之处,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相混合的方式,促进影视作品的整改,最终取得作品的最优化效果。

经过以纪录片创作为代表的实践教学过程,充分验证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践教学改革的优越性,体会如下:

(1)任务驱动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能将教学、任务、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让学生在影视技艺方面获得更大的成长,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反馈和经验积累。

(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混合学习环境,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提供多种方式的教学服务。尤其要重视协作学习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多种理论与技术的混合,注重影视创作中文学、艺术与技术相混合,充分发挥混合学习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地位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境,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益。

(4)注意在特定的环境、特定场合下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并在实践中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实践价值观。

五 实践效果调查

通过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施行,学生在稿本策划、编写,镜头拍摄、后期制作方面能力不断提高。根据08教育技术学生的问卷调查,有57.1%的学生参加影视类开放实验项目,64.3%的学生参与了晚会直播摄录工作,60%以上的学生为外校老师录制过课堂实况录像,60.7%的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拍摄与制作,10.7%的学生参加媒体公司或电视台的节目制作,40%的学生参加DV大赛并取得好成绩。通过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施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不仅自身的影视技艺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对其他专业学生的互助学习起一定促进作用。此外,对混合学习的认识加强,92.9%的学生认为混合学习方法有利于实践学习,68.6%的学生表示正将混合学习方法运用于其他课程实践中。

六 结论

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改革目前还只试用于少数几个班级,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考验,更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总的来说,混合式学习就是各种学习理论、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其重点不在于混合哪些事物,而在于如何混合、何时混合,目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混合合适的元素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力,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以混合学习思想为基本学习方法,养成混合学习的习惯,努力为实践成果取得最优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孟群.电视节目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

[2][4][6]孟庆双,刘向敏.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EB/OL]

[3]郭春霞.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2):20-22

[5]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7

[7]董雪娇.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EB/OL][8]彭文祥.电视纪录片美学三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7(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