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4:21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第1篇

选择科学合理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授课教师付出数倍于课堂的时间去精心准备。首先,授课教师应明确每一堂课的授课重点及需传授的相关知识点,而选取的案例则必须涵盖重点内容及学生须掌握的相关知识点,这是选取案例的最基本要求。其次,选取的会计案例应具备综合性、实用性、典型性等特征。其中,综合性是指会计案例不能过于简单,而是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针对地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能够包含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用性要求案例必须与现实中会计实践工作保持一致,而不能是授课教师瞎编乱造,或是过时陈旧的案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定期地去企事业单位搜集案例素材,以备设计案例时使用。典型性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并参考实际经济状况,区分行业类别,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触类旁通。

二、案例教学课堂流程的设定

一是案例的引出,包括教师以什么方式引出课堂案例。任何一堂课的授课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全新的知识,那么如何选择切入点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同一章节的内容,教师应根据上节课的授课内容准备一个简单的案例作为开场,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待激活大家对已学内容的记忆后,再抛出本节课程的教学案例,当然也可以将开场案例融合到新学案例中,以提高新旧知识的衔接性。二是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这一环节中,学生应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则应处于从属地位,负责问题的抛出、难点的指导和解答。案例讨论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小组的分析方法、结论及处理方式,该过程允许各小组之间自由发问,而授课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予以难点讲解,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课堂内容学习。三是借助多媒体等方式的实物操作。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而言,可以在会计教学实验室完成,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教师完整呈现案例中的内容,包括合同的签订、凭证的填制及传递、记账凭证的编制与汇总,以及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等。其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上述内容的演练,加深学生对会计实务各环节操作的印象,激发其学习兴趣。四是教师在授课结束后要分析和评价案例教学效果。在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客观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并以此为依据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案例的实用性。

三、举例说明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而授课教师只充当“引路人”角色。下面我们以存货相关内容为例,说明案例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

1.启发引导,抛出案例在讲到“存货”概念时,先要抛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自己理解的角度看,哪些属于“存货”的范畴,而学生中多数会认为已经加工完毕,且存放在库房中的商品成品就是存货。其次,以学生使用的课桌为例,举例说明其生产中涉及的主要环节:木材、钢制螺丝符合标准尺寸的木板等拼装后的课桌(未刷漆等)后续加工完毕的课桌验收后的课桌课桌包装后入库房。最后,通过课桌的实际生产环节,引出存货的定义及包括的内容:存货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的为了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物料、材料等。同时,结合上述生产环节说明存货包括的内容:原材料(木材等)、在产品(木板等)、半成品(未刷漆课桌)、库存商品(验收后包装入库的课桌)、商品及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从而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不用死记硬背。

2.举出案例,提出疑问,解决问题在讲到存货的日常核算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逐步提出疑问,激发大家积极讨论的兴趣,并最终解决问题。抛出案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生产需要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原材料的价款为10000元,收到发票等且已经用银行转账给对方付款,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举例后要引导学生分析:这是企业为生产商品而购入的原材料,业务环节都已经完毕,现只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学生需要讨论:涉及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有哪些?具体科目的入账金额哪些是案例直接给的,哪些是需要计算得出的?经过讨论后,得出涉及的科目为:原材料、应交税费、银行存款三个科目,而税费金额是需要计算的,按照17%的税率得出税费金额为1700元。具体账务处理中,借方为:原材料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贷方为:银行存款11700。待学生讨论消化案例中的知识后,继续提出问题:若其他条件不变,而原材料还在运输途中,那么账务如何处理?同理,学生经讨论得出涉及的科目多了“在途物资”,具体账务中,借方科目为: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方科目为:银行存款。等原材料收到并验收入库后,再将在途物资科目转入原材料,即借方科目:原材料;贷方科目:在途物资。

3.课程结束后与学生共同评价总结案例上述案例分析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评价案例的不足之处,一些学生会提出由于涉及应交税费这一跨章节的内容,那么案例分析前,是否可以组织大家回忆相关知识?而另一些则提出,案例中只涉及两种情况,是否还有其他情形?根据学生建议以及案例实际设计,总结如下:一是在今后的案例讲解中,涉及跨多个章节的内容时,应先带领大家温习相关知识,可以将温习的知识单独涉及小案例,或是作为新案例中的一部分;二是设计案例问题时,应尽可能全面,将可能的假设情况全部列出,如上述案例中可能存在的情形:采购原材料的货款未支付,而先收到物资并验收入库时,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或是原材料验收入库,但未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这时又如处理?通过这样的评价与总结,不段提升设计案例的含金量,从而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一)建立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

好的教学案例是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为了逐步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基础会计学教师应共同建立教学案例库,并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充实。在建立案例库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教学案例的多元化,即要覆盖生产加工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建筑企业等,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二是不定期补充案例库,同时对已有案例进行合理修订,使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行业,这就需要我们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定期收集相关案例,以充实教学案例库。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我们应及时删除或修订原有的教学案例,使其与新政策相符合。

(二)教师应做好角色转化,发挥引导作用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集互动、交流沟通等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也应改变观念,做好角色转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幕后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案例,还要深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或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加大案例分析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实施案例教学法就应加大学生课堂案例分析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首先,要将课堂案例分析各环节进行分值量化,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如:案例分析成绩设定为满分100分,其中讨论环节占30分、积极发言占40分、得出结论与归纳总结占30分。其次,要根据案例教学效果逐步提其在总分中占比。如:推广初期,期末成绩考核时,案例分析成绩占30%,出勤和作业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40%。而后期则可将案例分析成绩提高至40%-50%。最后,案例分析分数评定时,讨论、发言环节的分数由小组内集中评定,而结论与归纳环节分数则由教师评定。

基础会计教案第2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体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教学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的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从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是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应用在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掌握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由教师给予评价引导。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认真备选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案例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目的性,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2)选择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案例的选择要新颖,可以根据社会的热点经济问题编制,可以结合教材、练习册等相关资料自己编制,也可以选择以往经典的案例进行加工改造。总之,所选的案例是学生所关注或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够激发讨论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正确恰当的解决办法。(3)选择的案例应贴近生活,所选案例的内容要与现实会计职业中的实际情况相连,以保证学生在案例描述中能够顺利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课堂精心安排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中职学生本来基础薄弱,而财务会计专业内容又较难,一些案例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复杂,所以:(1)教师应提前将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或采用投影、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案例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固定资产的取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业务案例:甲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800000元、增值税税额136000元、支付安装费20000元,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企业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再引导学生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交税费等会计账户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理解,从而对企业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核算进行理解掌握。(2)在讨论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可以采用分组形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交流意见,提高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分组讨论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培养。(3)教师在讨论中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要营造热烈的讨论气氛,要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学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教师这时要指导学生相互尊重,运用会计专业知识选择正确合适的方案。

(三)课后展示成果并总结

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已经有了基本正确的观点,但还有待完善和补充,所以有必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具体可以在学生讨论后,先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以提高其展示效果,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再让小组之间评价各自的成果,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评价总结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要鼓励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应该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对一些好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同时也对一些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行纠正或补充,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做得更好。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助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其应用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案例,使之得以更好的应用,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会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教案第3篇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资产减值;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而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它以创业实践为切入口,以活动课堂形式为载体,通过模拟创立的企业为情境来整合教材,在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的同时,也能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中引起学生主人翁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一部分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更能让基础会计课堂教学贴近生活,避免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和教学“满堂灌”的问题。

一、应用企业真实案例,引出“资产减值”的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纯理论的概念学生会觉得太过枯燥或者难以理解,因此可以在此过程中插入与此概念密切相关的企业案例(真实事例或者编造假设事例都可)。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将学生引入对资产减值的思考,明确使用这一方案的理由,从中体现出资产减值的确认与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的关联。

例如,在讲解固定资产的概念时,笔者引入了如下一个案例:爱华公司于2007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环保水处理专利设备,2010年12月31日发现有同类专利技术出现在市场上销售,故判断此项设备可能减值:①如果该公司出售设备,买方愿意以2 200 000元的销售净价收购该设备;②假设2010年账面价值3 000 000元,已经计提折旧500 000元,以前年度已计提减值准备200 000元。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存在资产减值。账面价值3000000(原值)-500000(折旧)-200000(已计提资产减值)=2300000(元),而销售净价为2 200 000元,很明显,该设备销售净价已经低于账面价值,从而引出资产减值损失的判断条件。

二、模拟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业务编制和核算

基础会计教学中,业务核算是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通过模拟创立的企业经营活动来学习知识点,让学生模仿设计经济业务,进行业务编制和核算,实现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与学生就业无缝结合。

例如:A公司的一种陶瓷过滤机设备使用情况如下:原值1000万元,已提折旧15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0万元,2008年12月31日发现该类设备明显存在减值迹象:①如果A公司准备出售,市场上厂商愿意以560万元的销售净价收购;②如果继续使用,尚可使用5年,未来4年现金流量净值及第5年使用和期满处置现金流量净值分别为200万元、150万元、125万元、100万元、95万元,采用折现率5%.

对于这一道模拟企业经营活动的资产减值损失的计算题,笔者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阐明具体的计算步骤,以体验企业会计在进行业务核算时是怎样进行的。

第一步:计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0(原值)-150(累积折旧)-50(资产减值)=800(万元)。

第二步:计算资产可收回金额。①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560(万元);②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200/1.05+150/1.052+125/1.053+100/1.054+95/1.055=591(万元)。③确定可收回金额=591(万元)。

第三步:确认减值准备=800(账面价值)-591(可收回金额)=209(万元)。

三、应用“企业内岗位轮换”的情境,学习账簿、凭证、报表的编制

岗位轮换是指学习小组模拟企业进行资金筹集活动、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等,让学生分别以采购经理、销售经理、财务管理等角色学习业务核算,即做会计分录。这样的岗位轮换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不断复习和掌握新知,也能将难点细化,易于逐点击破。

例如,在学习完资产减值的内容后,我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尝试着编制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等业务。其中一位同学以财务管理的角色编制了如下财务案例:

2007年1月1日,中华企业成功收购爱华企业100%的权益,收购价为3 400万元。中华企业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商誉400万元;爱华企业资产全部为可辨认净资产,其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假定爱华企业的全部资产是产生现金流量的最小组合。截至2007年末,爱华企业可收回金额为2 000万元,全部可辨认资产净值为2 700万元。那么,中华企业在2007年末的财务报表中对爱华企业资产减值测试可计算为发生了1 100万元减值(2700+400-2000)。

这位学生,成功地以一个财务管理的角色编制了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核算题。会计处理时,首先要冲减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对可辨认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最后是做会计凭证,即: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0

贷:商誉 4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700

贷: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700

基础会计教案第4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生活化;教学效果

0 前言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习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敲门砖,所以学好该课程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刚刚步入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对于该门课程也属于零基础,基础会计的理论体系、专业术语表述、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与以前所学的课程截然不同,以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思维方法很难理解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该课程的学习,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解决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成为师生必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为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会计概念描述通俗化、让举例生活化,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基础会计》课程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批露的全过程,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和会计方面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本课程紧密结合考试和实际工作需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基础业务的处理能力培养,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重点学科。

2 高职学生《基础会计》学习特点分析

2.1 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分析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阶段,学生刚经历高考。但高职学生普遍入学分数较低、基础不牢、数学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尤其文科入学学生更是将与数字有关的基础会计课程视为课程中的最大难关,这使老师产生了学生对《基础会计》不感兴趣的错觉。

2.2 学生在基础会计对专业课的作用方面认识欠缺

基础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之一是为专业服务。《基础会计》同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必考课程之一,但是大一新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度只存在意识层面并未落于实际行动上。

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因为学生除因考试需要而学外,并未接触过企业实际操作因此不能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学基础会计,于是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受到会计潜移默化的影响,未能将学到的会计知识操作方法和思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候作为老师,要多结合实际让学生从主观上去发现身边的会计、生活当中的会计,使尚未踏入社会的他们意识到会计对于他们的将来会有多大的帮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任课教师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应更多、更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基础会计在高职教育阶段的作用,让学生深切认识基础会计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帮助。

2.3 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分析

从高职学校生源来看,学生主要是专科线上的学生,总的来说文化课普遍较差,而且学生们刚刚步入大学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还没有形成作为一名大学生而应该有的学习方式。因此,大一的学生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普遍采用高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比如采用回忆、辨认等模式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些理论知识采用记忆和模仿的方式,对于业务题的掌握甚至采用死记硬背甚至是直接套用的解题方法,并没有形成会计的模式进行思考和掌握,对峙不求甚解。对于任课老师的授课内容,大多数学生表示课后保留的印象一般,能记住的知识点很少,甚至有极少数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印象,只有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表示印象深刻。

2.4 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接受基础会计的学习

刚入学的高职大一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思,自学能力较差还停留在高中教师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师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还没有习惯自己反思的学习习惯,更不具备总结知识和归纳知识的习惯。他们没有意思到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是要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基础会计的知识接受时,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他们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形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3 运用教学案例生活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探索

针对上述有关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认为提高《基础会计》的课堂效果可以采取生活案例的讲授方式,以便学生掌握和理解基础会计中一些枯燥理论的知识。

3.1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的学习中,有关会计基本理论这一部分由于理论性很强,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不能理解一些会计方面的专业词汇,因此对于这些地方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实践性活动引导,养成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会计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价值。由于我们学校和事务所一直有合作关系,因此在学习了财产清查之后,就安排学生们去参与事务所的盘点工作。这样可以通过接触实践让他们熟悉财产清查的程序和实施步骤,掌握不同财产的清查方法尤其是在事务所的盘点工作中可以接触不同实物资产的清查实践。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 分配角色,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是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可以巧妙地采用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一下生活中的小角色,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们理解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的含义,还能够加深学生们的知识记忆,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会有不小的帮助。

4 结论

教学案例的生活化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兴趣的一种方式,就像调味品不可太多太滥,要避免随意选用生活素材,以免喧宾夺主淡化了原本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案例生活化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对于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要紧贴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避免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邵晓琰.通俗化语言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2(01):112-114.

[2]王克美.通俗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2(23):281-282.

基础会计教案第5篇

(一)《基础会计》课程为会计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教材,是其他会计课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如会计研究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者资金流动,这会引导会计专业课程的未来学习的方向。基础会计包括会计绪论(会计的定义、分类、对象、核算、要素等)、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这些为以后会计学习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影响很大。

(二)《基础会计》有效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理论基础

《基础会计》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系统性、专业性的教材,基础会计的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从事会计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而在《基础会计》中提出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这会对以后学生学习会计其他课程具有指导性作用,成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关键性教材。

二、探索如何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

笔者主要论述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在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具体操作流程与应该注意事项。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方式,能够较好的理解案例中涉及的概念、理论,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自己对于相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援因此,笔者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对于促进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下主要探索案例教学如何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实践途径,为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一,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中的具体运用,如某公司于2001年成立,该公司主要生产甲产品,当时需要注册资本金为5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400万元,其中A投入资本金50万元,B投入资本金50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净资产接近3亿。而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第一,该公司成立之初收到资本金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第二,如何理解净资产概念,净资产是包括哪些项目;第三,在会计计算中如何体现净资产的增加。针对以上案例,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基础会计学”涉及概念、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而在案例中收到来自A、B资本金,该资本金的经济业务涉及基础会计中的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等会计科目,然后运用借贷记账法,如复式记账法:借:银行存款40万;贷:实收资本:A20万,B20万,而与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告编制等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综上所述,该案例中的经济业务表现很多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基础会计涉及的概念,又能很好地将基础会计涉及会计具体理论方法有效的结合与联系。第二,情景教学在基础会计中具体应用。“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基础会计的内容,根据会计知识以生动的形象导入教学实践情景之中,加上生动诙谐的语言,并借助其他教学手段,以会计知识学习为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在情景中去感知、内化知识,并巧设任务让学生运用知识,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在具体教学情景中完成教与学。如教师授课—会计对象时,安排了两名同学的情景表演,其中一个扮演会计角色,另一个扮演私营业主角色。私营业主分别有采购业务的发票和旅游度假发票,会计该如何处理,通过非常生动直观的会计处理的情景再现,使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此外,随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主要工具,多媒体教学可以依据学生个性需求、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情境、有利于创造浓厚课堂氛围,使学生增加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欲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树立学生思考空间,在很大程度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基础会计教的学效果。

三、基础会计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无论是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都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基础会计教学知识理论性特别强,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对于基础会计知识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这需要教师在案例设计和情景设计要明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第二,注重教学整体性。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范围广、综合性强,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以及案例教学,需要注重基础会计整体教学,要注重会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只有充分参与其中扮演一定角色,才能更好的理解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

四、结语

基础会计教案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探究

一、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的案例都源自于实际生活中的Office应用实例,这些贴近生活和工作实际的案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1]学生在对这些经典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能够领会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本质,并且主动探索,深切体会。需要注意的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探索,在分析案例、研究案例和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构建自身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

2.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案例教学法是开放式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形式,而这种形式下的教学能够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案例分析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疑问畅所欲言,积极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的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研究,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交流看法、总结经验等一系列问题探讨和研究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措施和方法

1.边分析案例,边进行新课教授

边分析案例、边进行授课讲解是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中应用的一种主要形式[2]。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在机房实践教学的时候使用,这样方便学生随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进程随时进行练习。首先,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一定要做好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工作,要选择或者是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案例进行紧密结合再讲解,尤其是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讲解,边分析案例,边指导学生开展上机实训。

2.先讲解理论案例,然后上机实训

先讲解理论案例,然后上机实训是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案例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选择内容贴切、全面系统的教学案例,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既包括了教学的理论知识体现,也要包括相应的实训操作训练,并且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能力水平相适应;其次,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对相应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操作有大概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案例分析和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最后,通过计算机上机实训对自己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在实践过程中验证自身之前的案例学习效果,并对相关疑问予以解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并且在案例的展示、分析应用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多媒体技术是常用的案例展示技术,这同时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案例展示本身就是一种案例教学方法,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对案例进行清晰、全面的展示。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分析氛围,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养。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并且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实施方式,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毛群,王仕旭.案例教学法在Office教学中的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19-120.

基础会计教案第7篇

关键词:高职 基础会计 探究式教学 案例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 一 )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于1961年提出了“探究教学”的教学方式,对探究教学的研究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美国1990年的《2061计划》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强调了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并着手研究探究教学的标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很多学者开展了对探究教学的研究,力图改变知识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把教学看成是一种探究过程,因为探究过程蕴含着教育的本质,学生借此才能真正了解事物和知识的本质,掌握探究技能,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它活动。

( 二 )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案例教学最早于本世纪20年代形成并运用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后来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尤其是MBA教学中予以广泛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案例教学逐渐地被大多数学者、教育者所接受。当前国内对于案例教学也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常颖、陈立群探讨了会计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及教学的组织实施。贺三宝以作者的亲身体验探讨了我国会计案例教学发展的障碍、准备及实施。杨有红等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前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论证了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案的设计、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及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意义

( 一 )《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课程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该课程讲授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概念、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与费用概念、会计报表的编制和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及其适应范围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基础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处理常见经济业务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 二)《基础会计》运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优点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教育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施展的舞台。因此,要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应由主讲变为主导,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中背后的导演,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同时,应改变原有教学的形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将现实事件作为教学手段或方法获得教学成果的过程。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引入《基础会计》教学,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探究案例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利导行”。同时,案例教学的采用能促使教师深入到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中,搜集会计实务资料,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研究

( 一 )职业能力培养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多少,学生始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应用人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始终围绕着案例进行,案例叙述了实际会计工作中真实片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如何将其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在分析案例时,首先要学习案例并针对案例中的疑问,主动地查找相关资料与信息。在这一独立的探索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在对案例分析的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学会相互协作与沟通,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案例教学中,通常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解决办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的能力。

( 二 )正确定位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成为教学的导演。首先,在案例教学中,作为案例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应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实际的会计业务,科学地设计教学案例。其次,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作为案例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在了解学生预习准备的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应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积极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领学生如何研究分析案例,如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案例讨论的时间和方向,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再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称为案例教学的促进者。因为,单纯的知识传递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为学生设置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或者点评。在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不是“观众”而是“演员”,教师应将舞台交给学生。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首先,学生应在理解并掌握老师课上教授的基本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认识,为案例教学打下了基础。其次,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案例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再次,在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 三 )合理的案例设计与运用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有效保障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整个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应合理的设计和运用案例,以保障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1)案例的设计。对于教学案例的设计,总的来讲,教师应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企业的实际工作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规律来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案例。总之,案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专向操作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统一;注重学生职业岗位针对性与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培养的统一;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统一。具体来讲,教学案例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设计应依据教学目的,所描述的情境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便于学生理解。案例应该能准确反映理论的实质,以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第二,案例一般应选择经济生活中典型的财务会计事件,案例的描述要生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第三,教学案例难度要适中,过于简单易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过难易使学生丧失探究的信心。第四,案例的呈现形式应该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案例可以采用口头描述、文字叙述、图片展示、多媒体播放以及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要求:案例应围绕课程目标,把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等按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具有针对性;案例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应有一个中心论题,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案例描述的应是近年发生的事情;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案例要能教培养学生相关的一能力。(2)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课前对于案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教师应布置学生预习,也可以将难度较大的案例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首先,教师应结合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可以采用发散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以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可以在案例基础上,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或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这样的设问有利于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拓展思路,灵活地解答问题。其次,对于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小组讨论中,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解决自己在课前准备案例中遇到的困难。再次,根据各小组讨论后提交的结果,展开班级集中讨论。对各小组代表陈述的观点,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地取他人之所长,进而有效地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并给出答案,分析案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评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思路和结论,充分肯定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课后对案例所涉及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探究,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总之,通过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清晰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最终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案例分析报告。在每一次会计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案例阅读、资料的查阅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对案例的理解以及在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收获。因此,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案例分析报告也可以成为进行教学考核的资料。

( 四 )“双师”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条件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考取了“会计师”的会计专业老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因为,很多会计教师虽考取了会计师,但只是掌握了会计师理论知识,仍然缺乏会计实践能力,只是为拿证而考证。适应案例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会计实际工作,设计恰当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因此,只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会计教师,才可能设计出好的案例,把案例教学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可以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派会计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顶岗实习,不断提高其会计实际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实施

( 一 )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实例教学目标:理解的原理及意义,掌握试算平衡的方法。案例背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位会计专业实习生在企业编制试算平衡表的案例的影像资料。该案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小王到某公司实习,某月末,财务主管让他编制公司这个月的试算平衡表,总账会计为小王提供了公司所有的总账账簿;第二部分,小王编制了一张“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表格上三组数字相互平衡,小王非常激动。案例问题:(1)根据案例第一部分,思考小王应如何编制试算平衡表,该表的格式应如何设计。(2)根据案例第二部分,试算平衡表中的几组数字平衡了,是不是意味没有错账了?有没有通过试算平衡表无法发现的错账。教学实施: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试算平衡的相关知识。课堂上以案例导入新课,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让学生讨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思路,倾听学生的言论,并做必要的指导。约15分钟后小组讨论结束,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讨论的结果。正如教师所预料的,各组都能较准确地回答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及其编制方法,但对于试算平衡所不能查找出的错账的类型,各组的回答都不是很完整。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约8分钟的班级集体讨论,以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最终针对试算平衡所不能查找出的错账的类型这一问题总结出较完整的答案。针对小组讨论的班级集体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与点评,分析各组观点的优缺点,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同时,应布置学生及时撰写本次课的案例分析报告。案例点评:本案例的材料基于实际的会计工作,并以Flas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因此案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是从整体逐步到细节,与分析思路相吻合,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 二 )案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案例的典型性、关联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根据行业特点设计的教学案例,案例应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内容应充实,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不同的案例之间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以促进学生能够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2)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往往不是孤立地使用的,而是应该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因为,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并不是运用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应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要求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学手段。为此,《基础会计》的教学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更形象直观的将教学内容表述出来,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制作网络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但多媒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一味地扩大信息量,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效果,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消化这些信息,他们可能就像看电影一样,对教学内容一头雾水,达不到预期目标。(4)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做出评价,而考试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评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过程性学习情况。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考评,除了平时作业,还包括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课堂发言、课堂活动、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徐学福:《探究教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年第8期。

[4]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基础会计教案第8篇

关键词:基础图案 专业图案 项目实训 区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92-02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大,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突出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的社会责任。专业教学体系中对课程实践要求尤为突出,要求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熟练透彻。基于此特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课程体系设置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教学理论点训练与整体综合实践训练的衔接。

1 图案与服饰图案

图案即图画方案,指某物在工艺处理之前的设计方案。其造型、色彩、纹饰的不同使图案表现出不同形式。

服饰图案是运用面料等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服装服饰的纹样设计方案。所以它是材料和加工工艺分类图案的一种。因其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它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特征尤为突出,同时应更加注重应用性和流行性。

2 服装设计专业中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性质地位

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它是以服装美术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素质为宗旨,以图案设计学习、图案工艺制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整个课程体系中先修课程为服装美术基础,后续课程为服装设计基础和专题设计,其主要任务为引导学生应用图案理论,指导技能训练,既能设计图案,又能运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制作服饰图案,提高学生图案设计的表达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3 服饰图案课程教学实践

课程以提高学生图案设计的表达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关注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应用图案理论指导技能训练,既能设计图案,又能运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制作图案,全面提高高职服装专业学生整体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为服装设计表达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重要知识点包括形式美要素、图案的构成形式、图案基本知识以及服饰图案工艺表现和应用设计的掌握,课程难点主要是服饰图案的工艺表现。

课程整体思路采用“基础―表现―应用”三段递进式模块教学,通过项目任务学习从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使艺术与专业技能并重,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为适应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4 应用项目实例:以区域文化为设计素材创作T恤服饰图案

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项目实训法和启发引导法,通过设置不同形式课题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不仅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而且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采用多种启发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从讲授、示范操作技能到指导学生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以区域文化即泰山文化项目教学进行实践应用,体现两个方面内容:(1)基础图案教学:运用图案组织形式和肌理再现泰山文化;(2)服饰图案教学:运用特殊工艺处理在造型、色彩、面料的设计再造完成泰山文化在服饰中的转化。课堂作业如图1。

5 结语

高职教育教学中,为适应职业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教学实施专业基础课程需更加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紧密结合,可以通过地方区域文化特色项目展开任务练习,开拓创新思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职业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61-66.

[2] 安艳.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D].河北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