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优化论文

网络优化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4:00

网络优化论文

网络优化论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优化; 语文课

引言:语文是重要交际工具,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其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成为每个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养成必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标提出更高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必然地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这个整合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加上语文课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使之成为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大新亮点、新链接、新突破。

近几年,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革命。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演播式教学正向网络化教学发展。随着网络的大众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也正趋向网络教学。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广大农村城镇中学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及教室网络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崭新的课题。

正文:

语文课程以它自身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成为每一个现代人必备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的必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专门设置语文课程,是以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奠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特征”(江泽民)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突出特征。因此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备的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创立,把语文教育带进广阔的天地。由于语文课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本质特征,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整合正为深化素质教育中的一新亮点,从教学策略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必然的链接亮点、突破口,以此达到对学生立足于社会的神圣启蒙,成为一个人格锻造的过程。我校以多媒体网络为支撑开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研究实验,旨在就地处西部地区农村小县的中心中小学如何运用先进的理念,用好现有设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研究和探索。经过3年的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优化学习资源,激发语文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宗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教学以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任何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秋魂》的教学中,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与学生脑海中的秋天是否一样。而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天的肃杀、凄凉的景象也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这些光靠教师口头说说,学生是领会不了的。教师收集这些内容的图片或音乐风光片放在自己网站上,再将它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从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美。教师只需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对“秋魂”的理解,了解文章的主旨即可。而在教学《敬畏生命》这一课时,法轮功正风行,时有“自焚”事件;且身为班主任的我,了解到有些学生不重视生命,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之类的话。为此我设计、制作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除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外,还包含了“胚胎发育”——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可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一段树木成长过程的FLASH动画(可让学生从动画中感悟到生命成长的艰难);有关学生自杀的新闻材料。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再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应该“敬畏”生命。这两个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都得到了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二、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我们知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L-fromIT”方式“L-with-IT”方式(即“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例如《沁园春·雪》一诗的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从网络中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个人主页上。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五个训练题。 转贴于

三、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语文课的特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交际和人文素养。因此它能及时吸纳现代科技,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获取与保持)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创新思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火花。

例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首先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思考并讨论写作思路,再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点拨,讨论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在多学科整合方面,借助互联网上生物学科中有关生命形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互联网上一些学生自杀的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再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又如《阿里山纪行》一文采用网络能使学生全面了解阿里山乃至宝岛台湾的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都市精灵》一文,让学生在网上浏览介绍地球生态现状和动植物在城市中的生存情况资料,能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四、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因此,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循序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我是这么处理的,由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明确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发到论坛,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个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电脑使用基础,才能制作网页或演示文稿进行汇报,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李克东教授也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网络教学借助虚拟的网络,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丰富的形象、艳丽的色彩、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结构和运动形式、自然风光、事件场面等主动展现出来,还能对运动的声音、制作流程加以记录和重放,同时这些信息提取与筛选超文本方式,使老师演示、讲授融为一体,重难点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例如初中语文《枣核》一课用多媒体和网络支撑,把语文搬进网络教室,采用“L-with-IT”方式,即采取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1)创设情境:(主页面上以〈月之故乡〉的音乐为主,穿插表达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 预备铃响后学生进入主页面欣赏。教师提问: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枣核》。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进入公共讨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在《月之故乡》的音乐声中齐读课文,思考后进入公共讨论区,交流大家的答案,将学生在公共讨论区的问题分析整理,在小组聊天室的主题上。(2)合作探究。教师启发: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请大家进入合作探究页面,这里有五个专题讨论区,请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将你的思考发表在专题讨论区。浏览课文与背景资料,在专题讨论区发表、交流对专题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成果。(3)自主探究。教师简要小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我们来进行深层的自主探究:1亲近文学: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则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种。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请列举并结合课堂学习的收获谈谈你的感受。2设身处地: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请通过网络搜集海外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方式,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选择一个专题,浏览相关网页,在专题区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每个专题老师都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如一些思乡爱国的诗歌,如一些海外游子表达爱国之情的新闻,同学们可以浏览教师提供的资料,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中查找,然后在探讨区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作出适当的指导,发表自己的自主探究专题的看法。这个环节集学生语文表达、思维训练、人文社会、思想教育、综合实践于一身,同学们乐于参与,善于实践效果很好,帮助同学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后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利用网络环境,拓宽作文空间。

现代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教育心理学》中写道:“学生习作必须拥有与习作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学习的材料包括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等。” 传统的习作教学由于教学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师生),造成了教学信息的反馈延时。指导课很少有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学生只能在习作交给教师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能获得老师对习作质量的评价。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作文教学的个别化学习,网络媒体指导的习作教学信息多向传递,反馈及时。它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主动式信息交流。指导课上不仅当即获得来自教师方面的知识信息,还可以网络媒体、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以此调整自己的习作。教师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作文水平,分别给予不同的写作要求和不同的评语,还可把学生的文章展现在所有学生的电脑显示器上,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例如我在七年级语文新教材下册第四单元文艺表演场面的文学欣赏后我上的一堂网络习作教学《场面描写》,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论坛功能、E-net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确立学生主题地位和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交流、反馈方面的优势,把网络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生生、师生互动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展现个性,在互改、互评、切磋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校园网的BBS中设了本班论坛,让班级每个学生都注册了用户,学生可在里面发表文章进行讨论,可互相浏览文章并提出意见,随时进行修改。论坛还有用户等级功能,学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可以上升一个等级,起到了激励作用。上课时,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可以对学生进行监控、广播、转播,也可以让学生浏览位于服务器上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可以自主独立的进行学习,探究。构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理想学习环境,并根据“环境描写”(描写校园一角)和“人物描写”(描写我的老师、同学)这两个训练环节,让学生熟悉在多媒体综合教室环境下有网络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最后进行“环境描写、人物在一定情境的综合描写、场面描写。”整个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学生在论坛上的帖子总数达到400多篇,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讨论,最多的学生发表了10多篇文章,学生兴趣高昂,思维活跃。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结论:

通过几年的实验,表明运用“网络教学”,确实优化语文课,优化学习资源,创造学习环境,创新教学结构,扩大知识面,开展学法探究,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一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青年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李德忠的《麦琪的礼物》、陈霓霓的《乡愁》、李世红《地毯下的尘土》分别获语文优质课县一等奖,张莺的《海滨仲夏夜》及彭静的《死海不死》获县电教优质课二等奖,教师科研论文,2002—2005年获部级奖30篇,市一等奖60篇、二等奖40篇、三等奖36篇。

参考文献:

[1]《我的教育信条》 杜威教育论著选[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年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4]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网络优化论文第2篇

内部干扰产生的原因

内部干扰是由于网络规划的不准确性、网络运行环境的变化、工程维护中失误,造成的相邻小区的频率干扰较大,从而影响掉话率、接通率、越区切换等指标,并进一步影响话音质量。

1.通常的内部干扰来自一下几个方面:

频点不干净

频率规划或频点选择不正确,在较近距离内存在同频、邻频现象。目前市区的站点分布越来越密,而分配给网络的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频串规划时存在同频,邻频的可能性,使用户在同一地点收到相同频点且载干比小于9dB或相邻频点且载干比小于一9dB的信号,在通话中产生严重的背景噪音甚至掉话。

小区的BCCH频点的选取特别重要,因为在空闲模式的时候为了保证最好的覆盖范围,BCOH频点是没有功率控制满功率进行发射的,这样如果BCCH频点不干净特别容易带来内部干扰。BCCH所在频点包括以下控制信道:下行的FCCH、SCH、PCH、AGCH和上行的BACH。当小区BCCH频点受到同频或邻频干扰时,将影响这些控制信道在手机与网络通信中正常传送信息,比如手机解不出SCH中的DSIC码、手机随机接入失败、不能正确接收移动台测量报告等,从而影响手机的接入和通话。尤其是同频干扰不仅导致通话质量恶化而且手机较难解出邻区的BSIC码,这样在空闲模式下选择该小区为服务小区的手机较少,在通话模式下该小区参加切换目标小区候选队列也较少,使切换进入该小区的呼叫较少,小区总体话务水平较低,造成小区资源浪费,并因切换不能切入最佳服务小区而影响系统整体的通话质量。

2.强烈的镜面反射

大城市中由玻璃幕墙装饰的高层建筑物会引起电波的强烈反射,这种反射波很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同频干扰或邻频干扰,此时需调整天线方位角以避开玻璃幕墙的反射。

3.小区参数定义不当

这类情况比如出现同BCCH、同DSIC的情况时会对无线接口造成干扰。在GSM系统的无线接口中。随机接入和切换接入信令使用相同的编码和脉冲方式,均使用8位信息码加上6位奇偶校验位,并且这6位奇偶校验位和目标小区的BSIC相异或。小区收到接入信息时,与本小区的BDIC比较,若相同则进行下一步解码。这个时候如果存在距离较近的同BCCH、同BSIC小区,那么这两个小区都会接到手机的接入请求,并且都会认为自己是手机请求的对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GHOST现象。这个时候两个小区都会为手机分配SDCCH信道,而手机只能接受其中的一个SDCCH,另一个SDOCH则会超时溢出,系统记为一次SDCCH话。同时同BCCH同BSIC还会带来大量的切换失败,因此必须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另外,MAX__TX__BTS、MAX__TX__MS等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干扰。如MAX__TX__MS设置过高,则在基站附近的移动台会对本小区造成较大的邻信道干扰,影响小区中其它移动台的接通和通话质量;过小则在小区边缘的手机将很难占上信道,且受外界干扰更大。MAX__TX__BTS设置过大则会与邻小区产生覆盖交叠,造成信道干扰,手机占用信道困难,通话质量差;过小又会在部分区域如室内或电梯产生覆盖盲区。

4.基站天线高度及俯仰角、方位角设计不合理,导致覆盖范围的不合理,使小区的覆盖范围超出设计覆盖范围,从而与邻小区产生同频干扰或邻频干扰。

减少内部干扰的方法

通过OMC—R收到的报告、DT测试及OQT拨打测试、用户申告等方式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干扰情况。通过对干扰产生原因的具体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减少干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

对基站硬件进行检查,确保硬件部分工作正常。定期对BI-S的收发信系统进行检查,减少收发信系统杂散发射与响应,提高收发信系统的性能,减少干扰;定期对BTS的主时钟进行调整(频偏越小越好),减少所用信道受其它信道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及系统指标。

通过OMC—R及一些工具软件检查小区BCCH、BSIC、CI、LAC等参数的设置是否恰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借助ODBC等工具可以方便的查询全网频率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同频和邻频现象,及时作出调整。适当调整BTS和MS发射功率参数,改变基站覆盖范围,减少对相邻基站的干扰。在保证小区边缘处移动台接入成功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移动台的接入电平,以减少对相邻小区的干扰。

选择语音间歇期间系统不传送信号的不连续发射(DTX)方式,限制无用信息的发送,减少发射的有效时间,从而降低对无线信道的干扰,使网络的平均通话质量得以改善,并能减少手机的功率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使用跳频技术。跳频可有效地改善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特别是慢速移动体的传输质量。跳频使得发射载频以突发脉冲序列为基础进行跳变,从而可明显减低同频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效应,达到干扰源分集和频率分集的效果。

调整天线的方位角与俯仰角,使得无线网络覆盖合理,尽量减少覆盖交叠和覆盖盲区的现象,改善无线环境,减少无线干扰。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加大定向天线俯角的过程中,水平面主方向的增益降幅比其它方向大,因此改变天线俯仰角来消除同频干扰比单纯降低发射功率更有效。案例分析

2006年5月郑州市区进行了全网频率割接,在割接以后的DT测试中发现,在107国道和南三环交接的地段(如下图所示)出现了掉话的现象。进行后台分析发现当时存在同频的干扰,超过了同频9EIb的门限,导致当时通话质量变差后掉话。用MAPINFO查看发现42712和42965存在同频,由于频率规划采用的是纯手工的分配方式,而这两个小区没有相邻小区的关系无法通过切换来体现相互的覆盖深度,所以在分配频点的时候出现了同频相邻的情况。

网络优化论文第3篇

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物质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1.1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电缆的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维护工作的进行。在我国以往的计算机网络问题中,对于网络电缆的铺设及维护一直是一大难题。虽然无线网络在当今社会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但是有线电缆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也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在有线电缆的铺设及维护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排线工作,不利于网络可靠性的维护。以此,在以后的网线铺设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纠错余地,尽可能的选择双线布局,以便及时更改路线。

1.2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终端设备,也即用户客户端。用户使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及时高效的获取原始、准确的信息,因此该设备的可靠性受到用户很大的关注,也成为维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部分。基于此,用户在选择终端设备时,应选择那些大型企业生产的正版计算机,在维护过程中,应装载较为先进的管理软件,以维护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网络管理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虚拟化的、不分地域的环境空间,因此其维护和管理的成本较大,且管理起来极为不宜;同时计算机网络是一各规模庞大的完整系统,某一环节的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溃败,因此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靠人工操作,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协同工作。

3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3.1计算机网络的纠错性设计

该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某一传输或者运行环节出错时,可以选择其他的条件或路径,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如双网络中心的应用、多连接途径的应用。双网络中心是指,在用户进行网络中心设置时,可以设置两个网络中心,一旦其中一个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时,还有备用网络中心保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多连接途径是指计算机用户在接收网络信号时,可以通过多路由发射接收,亦可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的双重使用为网络安全提供双重保障。此外在计算机内部集成电路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以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在不影响其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维修,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3.2计算机网络体系设计

在保障计算机硬件可备用的前提下,需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通过多层化的网络设计,使网络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充分体现网络高端设备的性能。

4结语

网络优化论文第4篇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度融合受到挑战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态,呈现出“双刃剑”特性,有其积极的一面,显然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讲,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发展存在着生存土壤的挑战性影响。而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文化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对接性发展的关键时机,网络文化的无形介入,必然使得对接性工作进展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挑战,比如,优秀传统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对接过程面临曲折性,甚至造成发展方向的偏差。

(二)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背景中的地位受到挑战

一方面,国内多元化发展再加上呈现出的利益多元化,而这些性质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网民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一时没有体现出利益性而选择冷淡,再加上网络监督机制的缺失,很容易导致网民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特性,让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各种网络渠道无形渗透到网络文化当中来,让我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如若不加制止,任其发展的话,最终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带来挑战。

(三)网络对人、事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存在着放大效应

网络本身虚拟,人对着电脑、手机就可以自由表达,这本无可厚非。但平时在现实生活没有表达渠道而又消极的内容便在网络中找寻生存的空间,再加上网络社会是一个陌生社会、监督的力度不到位等等,会出现表达对主流意识形态不利的言论。在网络中,一旦传播出去,无形中就放大了不利言论的影响。这也行是一种网络不道德行为,是网络文化并不健全导致的。

二、网络文化中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路径选择

网络文化中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威胁已成为一个基本共识,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从个人角度切实注意网络中一言一行以维护网络文化形象,更好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应有之意。除此之外,更应当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来加强与捍卫网络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质地位,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一)深度挖掘网络平台优势,塑造先进性网络文化

网络平台作为一个虚拟平台,看似摸不到,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平台作为一个新兴平台,在传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了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一是网络文化依托网络媒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凸显广度和深度优势;二是网络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手段优势;三是网络文化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四是网络媒介不受时空限制、流通量大、开放度高、交互性强的特点增强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性和影响力。网络平台优势,让我们竭力塑造先进的网络文化,发挥先进网络文化的应有之意,让其引领网络风尚,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二)探究网络文化优良品质,更好地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

网络文化的优良品质是网络文化所凸显出来与众不同的方面,也是其宝贵的方面。随着网络影响的深入,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网络表面现象的层面来看网络文化,而应当深入挖掘与探析网络文化的优良品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网络文化除了具备文化的优势之外,还具备自身独特的优良品质,体现在:一是网络文化传播的速度与被接受的公平性;二是网络文化的大众性与平民性;三是网络文化的延展性与互通性。这些优势的深度挖掘方能更好发挥其作用。

(三)加强网络平台监控,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环境的陌生性以及虚拟性为不良道德的网络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提供了新的存在土壤,在网络环境下完全靠道德的力量,完全靠个人的自觉行为,起不到维护良好网络文化氛围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第一,应加强对网站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社交性网站、新闻类网站等的监管力度;第二,应当逐渐推行网络实名制;第三,加强对聊天软件等的监控力度,加强识别功能,拦截不道德言语,避免夸大化,甚至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网络犯罪。

(四)加强网络文化理论研究,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的进行。意识形态问题既可从理论角度进行内涵塑造,也可从实践角度将意识形态体现到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因此,应当加强网络文化理论研究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准备。具体路径体现在:第一,加强网络文化内涵性研究与建设;第二,加强网络文化体系的建构与完善;第三,加强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机制研究。

(五)寻求现实环境与网络虚拟环境的结合点,使得网络文化更好地对人起到积极作用

网络优化论文第5篇

问题

网络文化是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性文化成果,主要包括网络新闻、动漫、网络视频和音乐、网络文学以及论坛等。当前,影响网络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

网上意识形态阵地争夺激烈,对建设网络和谐文化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意识形态领域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互联网,网上意识形态斗争非常激烈。做为一个开放平台,互联网不仅为普通群众表达意愿提供了新途径,更为别有用心者制造混乱,敌对势力进行渗透颠覆,非法组织、宗教团体反动宣传、争夺群众,西方国家对我进行西化、分化提供了重要工具。近年来,各类群体网上维权活动日益突出,被征地农民、拆迁户、下岗职工、艾滋病携带者等利用网络“维权”、集会、签名等活动,多次被别有用心者和境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利用网络借机制造混乱。

这些问题,如果管理和引导不当,极易使一些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问题,一般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网上激烈的斗争形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道而驰。我们一方面严格依法管控,同时,更要将优秀文化引入网络,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用丰富的信息,真实的事例,增强网络和谐文化的抵御和反击能力。

网上信息传播的噪音、杂音,影响着网络和谐文化的建设。目前,网上虚假信息不时出现,低俗之风屡禁不止,网络色情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欺诈等各类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网络暴民、网上恶搞、公示丑恶等网络新现象层出不穷,网上噪音、杂音此起彼伏。一些知名商业网站的新闻排行榜前十位的新闻、帖子大部分是一些黄、黑、灰色信息。许多网站首页设置含有色情、暴力成份的流氓浮动广告。网站聊天室、交友空间是不良信息的交互区,大量不良图片和文章以及、婚外情、夜来香等腐化观念冲击社会道德。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网站开设的性教育频道或栏目内容普遍公开化、部分色情化。网站的女性、娱乐、图片、影视等频道“走光、性感、、同性恋”等内容比比皆是。部分网站社会新闻中凶杀、色情、暴力等内容过于集中,对网民心理造成不良影响。部分搜索引擎推波助澜,提供不健康内容的搜索提示,明显违公德与法规。这些问题虽是支流,但严重影响了网络和谐文化的建设,是建设网络和谐文化的不和谐音符。

主流网站的正面声音形不成强势,网络和谐文化建设缺少有力支撑。网上有正面声音,网络文化才能和谐;网上正面声音是强势,互联网才能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新闻网站、政府网站、优秀文化网站是建设网络和谐文化的主流网站。但就河北省看,主流网站的正面声音尚形不成强势。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站数量少。新闻网站不足全省网站总数的0.03%,政府网站不足0.45%,优秀文化类网站更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二是网站点击率低。20家新闻网站每天平均点击量总和不到400万人次,网站文化内容陈旧,表现手段呆板,缺乏活力和新鲜感,投入少,市场营运能力差,整体实力不强;四是影响力小。有的新闻网站缺少人气,网上正面声音形不成舆论强势。大多数网站剑走偏锋,只忙于建论坛,打球,聚人气,而不注意网站风格的打造,内容肤浅,缺少深度,没有持续吸引力。

网上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量少,网络和谐文化建设缺少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和谐文化的精髓、本质和骨架。河北拥有十几个国际性文化节庆品牌,如吴桥杂技、河北梆子、唐山皮影、沧州武术、蔚县剪纸、邯郸成语故事等文化品牌享誉中外。但大量的燕赵文化还没有实现网络信息化。新闻网站、政府网站、商业网站登载的文化类信息的页面数、字节数也很少。譬如,用百度检索“河北梆子”的中文网页,有119000个,“评剧”有424000个,“吴桥杂技”有66300个,“沧州武术”76300个,“衡水内壶画”42个,“蔚县剪纸”27700个,“唐山皮影”47600个,“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6640个,“中国评剧节”2390个,“保定敬老健身节”2130个。按最大限度计算,这些网页总和(772102)占总中文网页总数(44.7亿)的0.017%,数量很少,难以形成河北影响力和美誉度。

网络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网络和谐文化的前提。网络话语权是开放式的。网上信息、思想表达开放、自由和多样化,为多途径传播网络文明,繁荣网络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平台。就当前互联网信息传播途径看,网上负面、不良、有害、违法、特定信息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一是网站采编人员、网民、别有用心的少数人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将有关本地新闻、突发事件、治安灾害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疫情等信息上网,形成信息传播;二是本省、外省市及其他网站登载,形成消息传播;三是网民就关注问题向网站发帖,形成炒作,最终形成热点、焦点信息;四是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或刻意将某一消息向大量网站发帖,形成消息焦点或网民关注热点,导致恶意炒作事件发生。

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网络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网络和谐文化,需要政府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需要网络媒体担负社会责任,需要网民提高媒体素养。

政府要做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导者,积极推动网络和谐文化建设。首先,政府要大力推进文化资源网络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大文化事业、产业的网络信息化,推动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带头学网、上网、用网,让网络成为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信息共享的平台;其次,政府应该成为网络信息的最大提供者和使用者。通过网络,及时重大政策,公开政务信息,与群众进行交流。重大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第三,政府要制定支持网络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重点网站文化建设,打造优秀品牌栏目,通过互联网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净化网络文化建设环境。依法管理互联网是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互联网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现有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近30部,这些规定和自律公约明确规定了互联网信息禁止传播事项,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后果。为使各种法规更具可操作性,应尽快制定各个地方的《互联网管理条例》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责任担当,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综合执法合力。

明确运营商的法律责任,加强网上信息源头管理。通信管理部门是网络运营商的直接管理部门,但省内各市没有通信管理机构,部分市新闻、公安、教育、出版、文化等部门对属地内网络运营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和管理措施,网络运营商游离于各市互联网宣传管理之外,“谁经营谁负责”的要求形同虚设。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互联网“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明确要求,在制定地方性互联网管理法规中明确网络运营商在所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加强网络运营商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责任链,网站审批、备案要与网络运营商的管理结合起来,任何未经审批和备案的网站,网络运营商不得为其提供接入服务。网络运营商也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完善网上信息安全措施,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升级,加强信息源头管理过滤。

积极培育重点网站,构筑强劲网络文化生产力。要优化网络文化资源配置,构筑网络和谐文化强势框架,逐步形成以新闻网站、政府网站、优秀文化网站为骨干,高校网站、文化类网站、国有资本网站、社科理论网站、商业网站为补充的网站文化建设架构体系。这些网站要将建设反映河北历史文脉特征,反映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河北人文精神,培育河北风格,结合现代时尚表现元素,符合自己特色的网络文化作为主要使命,积极抢占新的网络信息服务市场,增强文化内涵,延伸产业链,发展网站集群,确保在网络和谐文化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讲,新闻网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新闻传播、舆论引导优势,在新闻报道、专题链接、页面设置、论坛开设、话题把握等方面突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高校网站要充分发挥学生网民的群体优势,丰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爱国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加大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网上宣教力度;商业网站要充分发挥传播优势,提供健康向上、身心有益的大众文化产品。

提高网络优秀文化产品的增量,营造强势网络和谐文化。要以发展的精神创新网络文化,将经过时间积淀、历史磨砺的优秀中华文化、河北历史文化引入网络,建设、扶持一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网站和栏目,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河北特色、品味高雅的文化类网站和优秀文化类栏目。一是发动社会力量,评选十佳优秀文化网站、十佳优秀文化品牌栏目。二是加快优秀文化资源网络化,建立一些展示燕赵文明的网上博物院、网上纪念馆,用网游、动漫、文学、视频视听等形式将优秀文化、传统文明、河北人文精神、现代风貌充分展现出来,发挥优秀文化传承文明、激励后昆、引领示范的作用。三是实现文化品牌网站域名中文化,如“吴桥杂技.COM”、“河北梆子.COM”、“邯郸成语.CN”等等,提高网络文化的中文话语权,展现燕赵文化的魅力。四是利用互联网的各项功能,展示全省网络文化建设成就,积极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营造网络和谐文化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大中文软件的开发力度,大力开发传统优秀文化,如西柏坡等红色资源,通过制作、传播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中文宣传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优秀文化在网络中发扬光大。

网络优化论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服务体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43-03

高校网络文化,是以高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建设主体,以主体参与创建的数字化互动媒体,如论坛、博客、QQ群、手机短信等为载体,以发送和接收数字化信息为核心内容,以高校校园为聚合点的文化。它是高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通过网络进行的校园工作、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化。[1]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文化的内涵也更加丰富,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高校网络文化,同其母体网络文化一样,具有高时效性、互动性强、虚拟性、价值多元化等特点。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使其在丰富了大学文化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打破了高校象牙塔式的“宁静”。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正处于网络时代的前沿,加之大学校园文化特有的文化氛围,高校网络文化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大学网络的普及,给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交往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校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建设完善的高校网络文化体系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构建高校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

1.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建设高校网络文化体系是个庞大的工程,包括管理制度的建立、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服务体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建设好高校网络文化的有力后盾。高校是人才、知识密集的地方,与社会上的其他群体不同,大学生对网络的参与度更强,需求更高更广泛,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对网络的要求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单纯的技术平台和交流的场所,完善的服务体系才是保证高校网络良性运行,形成和谐、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的关键。

2.高校提升自身价值和影响的现实需要。纵览世界一流高等学府,以美国高校为例,无论是哈佛、耶鲁这样的私立大学,还是类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公立大学,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都是其辉煌实力的体现方式之一。这不仅是拥有强大资源配置的结果,更反映了国外优秀大学对网络时代到来的重视和积极响应。反观我国的高校,包括多数国内一流的大学,与国外的知名高校相比,在该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网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球化、公开化,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我国高校与国外大学并无太大的差距。归根究底,还是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的问题。因此,为提升大学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国内的高等院校有必要加强对构建校园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视程度,将其提高到与教师、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高校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的不足

1.资源不足,不能满足校园需求。目前国内高校的网络资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网络平台的公共资源,包括一些网络通信工具、媒体平台、商业网站以及视频资源等。这部分资源面向的群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公共性,特点是信息丰富,但对于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且信息良莠不齐,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强的大学生来说,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另一部分资源是校园网络的特有资源,包括科研论文查新、图书检索、毕业、教学课件、信息管理、学生论坛、办公集群、网上求职、讲座视频等。这部分资源是为高校需求“量身定制”的,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些传统的资源和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的需求。

2.队伍专业素质不高,人员不齐备。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服务队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高校的网络服务人员集中于技术服务层面,基本针对网络建设等硬件设施,做一些简单的硬件维护和技术处理,不仅数量上不足,人才构成也极不平衡,高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二是专业的策划管理人员稀缺。很多高校没有组建专门的网络管理团队,一方面不能根据本校的需求及时对网络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一旦出现网络舆情危机,多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等部门的人员临时冲锋陷阵,而这些人员一般都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且缺乏有针对性的工作经验,因而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

三、构建高校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1.构建丰富的资源平台。完善的高校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可供大学师生享用的丰富网络资源,这一点国外的高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从课程预习、作业,到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再到完善的图书服务,以及学生日常的社团、交际,总之,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强大的校园网络资源平台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此外,深受国内高校学生欢迎的哈佛、耶鲁等国外知名大学网络公开课的出现,也为中国高校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高校学习资源的匮乏。目前在网易公开课等平台的引领下,很多高校纷纷推出了有特色的网络公开课程,这是个好的开始,体现了高校对学生需求的回应。然而仅仅是一部分的公开课程还远远不够,国内的大学应该在充分调查的前提下,踩着国外优秀大学的“肩膀”,开发更多的网络资源,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的需求。

2.建设一流的服务队伍。目前高校网络服务队伍人才缺乏的局面一方面由网络服务部门在高校中的地位所决定,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网络服务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高校所承担的主要社会职能是教学、科研,因此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被投入到与之直接呼应的引进优秀学者、发表学术成果、建立高端实验室等环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构建网络服务体系这个见效慢,且不直接影响学校评估的工作自然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然而,通过国外知名大学的例子可见,一流的大学需要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辅助,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以完善服务体系为基础,而完善的服务体系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加快构建高校网络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进一步强化网络人才队伍建设,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高校网络文化队伍既包括网络文化的技术人才,也包括网络文化的管理人才,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建设高校的网络人才服务队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一是以原有人员为基础,优化人才成长的机制,通过在职培训等再教育的方式,提升现有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二是要建立高校网络服务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有经验、有水平的高端人才,投身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第三,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本身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以吉林大学为例,完备的信息科学学部本身就是个强大的网络人才储备库,不仅能提供前沿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发展趋势,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网络发展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目前,大部分高校未能发挥自身计算机学科的优势,对校园网络的支持不足,因此,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建立舆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舆论引导,指的是通过传播手段对公众意见进行引领和疏导,以实现对社会舆论方向的控制。[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一个公开、透明、即时、互动性强且信息海量的网络舆论场正迅速形成,并产生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对此,同志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2]然而,在当前网络发展相对还不规范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视。特别是对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而言,如何在新的网络舆论环境中,用好话语权、争取主动权,提升高校舆论引导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要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就要充分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舆论领袖”最早由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常有少数人是消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这部分人频繁接触媒体,比一般人更留心媒体信息,对有关事情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在网上发表信息和表达看法,在网络舆论表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这些人就是“舆论领袖”。[3]对于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来说,应有意识的关注、引导和培养两类“舆论领袖”:一是学生群体中的领袖人物,这类群体正在接受良好的高度教育,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他们本身就是学生的身份,他们的观点更贴近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因此,在学生中有着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高校的网络文化管理人员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多与学生群体中的“舆论领袖”接触,定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所想所思,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预案,以免发生舆情危机而措手不及。同时,在与学生“舆论领袖”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辅导纠正,并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影响力灌输给身边的同学,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效果。二是高校的专家学者。这类人在自己的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分析问题更加冷静、客观、透彻,遇到问题能独辟蹊径,有着非同常人的敏锐视角。高校大师资源丰富,几乎各个领域都有相关的专家学者,然而在引导校园舆论方面,其所发挥的作用却甚少。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对某些话题感兴趣,想探其究竟,可受自身学识、阅历等限制,很难得到理性的评价和答案。高校的网络文化管理人员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整合这方面的资源,以学生们喜爱的方式,通过网上发表评论文章、新闻跟帖、博客等,让大学生更多地听到大师们的声音,在他们的带领下,感受高校文化的魅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结语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事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国各地都在认真落实“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以推进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高校作为繁荣文化的主流阵地更应该以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契机,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亚阳,梁媛.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与功能[N].光明日报,2007-08-08(011).

[2]苏一凡.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研究[J].探索与争鸣,2011,(07):40-43.

网络优化论文第7篇

关键词:超网络;进化变分不等式;投影动态系统;个体优化;全局优化

中图分类号:F406.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21(2015)01-0001-09

引言

供应链管理理论自从提出以来到现在已经解决了供应链内和供应链间许多实际的问题,但是动态供应链网络的风险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众多问题。仅近年来众多的灾难和人为风险因素已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地供应链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是供应链网络的中断,相关的节点厂商损失严重。2011年VOA新闻报道,日本大地震与海啸导致日本工厂零部件中断供应,逐步影响到许多国家的电子产品和汽车的生产与供应,级联故障问题影响严重,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知名网站()新位闻报道,2010年美国波音787飞机的延期生产,从而波及其供应链网络中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损失严重。2003年北美电力中断致使众多供应网络中企业中断生产,损失惨重。2008年四川地震重创四川磷产品供应链和半导体供应链网络,级联影响到全国相关产业。2010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日本丰田公司汽车召回事件影响多个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包括日本、美国、中国和韩国等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厂商。这样的新闻报道极其众多,如此频发的自然灾害和人为风险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许多自然灾害风险发生非人为可以避免,但如何减少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如何提升供应链网络在中断风险下的竞争优势,依然是供应链网络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节在目前供应链超网络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基于风险管理的供应链超网络研究和动态供应链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相关研究的成果和不足;第二节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动态供应链超网络均衡模型;第三节阐述了个体优化和全局优化的相关理论;第四节给出求解进化变分不等式的求解方法一投影动态系统;第五节通过算例阐述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通过投影动态系统解释某一个厂商趋近均衡解的过程。通过单一厂商趋近均衡解的过程,阐述其他厂商相应的最优决策;第六节给出结论。本文主要特点是:(1)通过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函数来表达动态供应链超网络均衡模型中的风险管理,更加符合动态供应链超网络中风险管理的特征;(2)通过进化变分不等式表示动态供应链超网络中风险、成本和需求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投影动态系统表达某个厂商趋近均衡解的过程,并分析不同风险发生概率下对于供应链网络均衡流量的影响情况,以及单一厂商非最优决策时,其它厂商的相应最优策略。

1 文献综述

超网络的概念最早于1978年由Sheffl提出,最开始在其博士论文中称为“Hypernetwork",后来统称为“Supernetwork”。美国Nagurney和June Dong教授最早针对超网络理论“Supernetwork”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目前,超网络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广泛的关注,美国麻省大学建立了首个超网络研究中心(supernet.isenberg.umass.edu)来研究相关的问题。超网络的研究已经对供应链网络、电力网络、金融网络、交通网络、电信网络和知识网络6个主要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供应链超网络是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商到顾客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组织、人员、活动、信息和其它资源组成的物流、信息、资金等网络构成的一个协调复杂的系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如何协调和管理覆盖全球的供应链网络,供应链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广泛关注的问题。这也要求研究者们能提供一个更加准确地和有效地的理论和工具来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以及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超网络理论可以为多层、多级、多维、多属性和多准则的网络提供深入的认识和有效的理解。针对于供应链超网络的研究Zhang,Dong与Teng和董琼与马军针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本节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风险管理的供应链超网络和动态供应链超网络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综述。

从2002年Nagurney,Dong,Zhang撰写第一个基本供应链超网络均衡模型的文献以来,众多文献在此基础上把电子商务、库存管理、多目标决策、不确定需求、时间约束等问题整合到该供应链超网络的基本模型中。在供应链超网络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方面,Dong等把多目标决策引入到具有不确定性需求的供应链网络中,第一次结合多目标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提出供应链网络模型;Nagurney等整合供应风险和电子商务模式到文献的模型中,在模型中考虑到供应方生产商和分销商的风险管理,同时测量需求方风险;Nagurney和Matsypura针对全球供应链网络经济考虑到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一个动态的超网络模型,供应方和市场风险通过以风险函数的形式,再通过多目标决策以加权的方式来表示,需求的不确定性通过使用不确定性需求函数来表达。在动态供应链超网络的研究方面,动态供应链超网络主要是通过进化变分不等式来表达供应链超网络中依时性的能力约束和需求。早在1967年,Li-ons等和Brezis提出了进化变分不等式用于解决力学上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证明。1998年Daniele等把进化变分不等式用于研究交通网络中满足依时通容量和需求的可行性流量问题。Raciti运用投影动态系统和进化变分不等式理论解决动态交通网络问题。Daniele和Maugeri把进化变分不等式用于解决供应链均衡和金融均衡问题。2003年Gwinner在其著作中对多阶层的进化变分不等式进行了一个详细的综述。

目前关于供应链超网络风险管理的研究多整合多目标决策方法于超网络理论中,有助于解决决策者不同风险偏好下的决策问题,适用性比较广泛,但并没有充分体现供应链节点企业风险管理的特征;另一方面,目前针对准确地表达基于风险管理的供应链超网络动态特性的研究还是空白。关于超网络的进一步研究,June Dong在文献中提出超网络的进一步研究需要把微观运作的问题整合到超网络的模型中来。王众托院士在文献中提出超网络的进一步研究需要结合实际网络的运作方法,完善超网络模型,使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实际网络的特征。本文基于准确刻画超网络特征的思路和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动态供应链超网络均衡模型,以期为供应链网络中的决策者提供应用支持。

2 基于风险管理的供应链超网络模型的构建

假设供应链超网络G=[N,L],代表网络中的节点的集合,L代表网络中产品处理活动有向链接的集合,产品处理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过程。假设供应链网络中生产厂商生产同质产品。构建如图1所示的基于风险管理的三层动态供应链超网络模型。假设存在m个产品生产商,典型的生产商以j表示。存在h个产品零售商,典型的零售商以ι表示,服务于o个需求消费市场,典型的需求市场以k表示,需求函数是弹性的是价格的函数,对于k市场的需求函数用dk表示。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是一个非循环过程。

2.1 生产商的行为和优化条件

假设对于产品生产商和产品零售商之间的中断风险概率ε已知,风险发生后的损失s和产品的流量相关,产品生产商在此基础上需要优化生产量、运输量以及针对各个零售商运输量的比例。

q表示产品生产商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生产商j的生产成本函数,考虑到厂商之间对原材料购买的竞争关系,生产成本不仅和自身生产的产品相关,而且和其他生产商生产相关。则在t时刻生产商j的生产成本函数为:

产品生产商和产品零售商之间的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和处置成本。包括:资金占用成本和保险费用等。cjt表示交易成本,Cjt是交易的产品数量的函数。

产品生产商和产品零售商之间中断风险导致生产商的损失函数用rjt表示。中断风险发生的概率为ε。则在t时刻针对产品生产商的期望损失表达式为:

每个产品的生产商都追求期望收益最大化。则生产商的期望收益为产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减去生产成本,再减去交易成本和风险期望损失。t时刻生产商销售产品给产品零售商ι的价格以表示。则t时刻产品生产商考虑到风险期望损失后最大化期望收益函数如下:

假设生产商之间是完全信息下非合作博弈,生产商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连续凸函数,每个产品生产商都追求期望收益最大化,则对于每个生产商的优化函数根据进化变分不等式理论知识可知,可以转换为以下进化变分不等式:

2.2 零售商的行为和优化条件

产品零售商和需求市场之间的处理成本包括产品的存放费用,展示费用等,它是总的产品销售数量的函数。则t时刻产品零售商的处理成本函数为:

同样,每个产品零售商也追求利润最大化。零售商的利润等于£时刻产品市场上的零售价格乘以销售数量减去处置成本,再减去产品的购买成本。针对零售商的的利润最大化函数可以通过如下表达式表示,同时考虑流量守恒,给出约束条件(8)。

假设零售商之间是完全信息下非合作博弈,零售商的成本函数是连续凸函数,同样,每个零售商都追求利润最大化(7),同时约束于式(8),根据进化变分不等式理论知识可知,则该表达式针对于所有的产品零售商可以转换成以下进化变分不等式:

2.3 需求市场的均衡条件

需求市场的消费者在消费决策时不仅考虑产品的价格,还考虑到购买该产品的交易成本。则t时刻的交易成本用表示。

如果形成购买,则销售的价格加上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要等于顾客愿意提供的价格,如果价格加上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要大于顾客愿意提供的价格,则不形成购买,相应流量为0。

针对所有消费市场k上,如果形成购买,需求函数等于所有产品流量,否则不形成购买,则均衡条件是:因此,根据进化变分不等式理论知识可知,式(11)和式(12)可以转换为如下进化变分不等式:

2.4 供应链网络的均衡条件

在整个网络组织中满足式(5)、式(9)和式(13)之和时,整个动态供应链超网络在产品交易的过程中产品交易的数量、产品交易的价格满足以下变分不等式时,整个网络组织的产品交易过程处于均衡状态。约掉相同的项可得式(14)。

3 个体优化和全局优化

1952年Wardrop教授通过交通网络的描述阐述了网络中全局优化和个体优化的关系。交通网络个体优化的均衡定律是:每个出行者的出行成本在每个已经使用的路径上是相等的且最小,此时是整个网络个体优化的均衡点。交通网络全局优化的均衡定律是:边际总出行成本在每个已经使用的路径上是相等的且最小,此时是整个网络全局优化的均衡点。交通网络的个体优化和全局优化均衡定律已经扩展到供应链超网络中。在供应链超网络中个体优化均衡点是每个个体厂商在已经使用的连接流量中成本相等并最小;全局优化的均衡点是供应链网络中总的边际成本在每个已经使用的连接流量中是相等并最小。

供应链超网络中个体优化的均衡点其实是非合作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点。而供应链超网络的全局优化均衡点其实是有一个局外人(例如: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等)进行控制和协调整个供应链超网络的决策。个体优化是代表分散式决策,而全局优化是代表集权式决策。从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来看,市场机制对于供应链网络的影响越来越重,因此,本论文基于个体优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供应链超网络均衡模型,这样的模型符合市场机制下供应链网络的实际运作状况,当然全局优化下的供应链超网络模型也是值得研究的,可为全局性的优化和协调提供参考和依据。

4 投影动态系统

进化变分不等式有许多求解方法,包括投影算法、松弛算法、修正投影算法、相继平均法(MSA)、投影动态系统算法等,本文采用投影动态系统,因为在动态投影系统中,投影算子表明在约束集中最大化效用决策中最可能的方向,也就是表明决策者最快可能达到均衡点的方向,能够准确形象的表达决策者的决策过程。早在1973年Henry就提出了投影动态系统的思想,尽管没有命名为投影动态系统(Projected Dynamical Systems)。1993年Dupuis和Nagurney通过右边非连续的微分方程来求解一系列动态问题,见表达式(15),并第一次称为投影动态系统。本节给出投影动态系统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定义,以及针对投影动态系统稳定点求解的离散时间算法。

dx(t)/dt=Πk(x(t),-F(x(t)))

(15)

k(为RN上的闭凸集,F:K一RN是线性增长的Lipschitz连续函数,Πk:R×K―RN是投影算子PK:RN一k的Gateaux微分。给定如下:

在此基础上给出投影动态系统的定义如下。

定义:动态投影系统PDS(F,K)定义为映射x:R×k-RN,F:k一RN是Lipschitz连续的矢量域,x0∈k,其中x(t)是下面微分方程的解。

x(t)=Πk(x(t),-F(x(t))),x(0)=x0

(17)

Πk(x(t),-F(x(t)))=0时,则x*∈K是投影动态系统的均衡点。

Dupuis和Nagurney证明了投影动态系统的关键的特性是标准变分不等式和投影动态系统的问题dx(t)/dt=Πk(x(t),-F(x(t))),x(0)=x0的均衡解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针对这样类型的问题给定F:K一RN可以找到X*∈k满足的其中表示定义在RN上的内积。

在计算投影动态系统的稳定点时,常用的方法就是离散时间算法,本文参看文献给出离散时间算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 令

步骤2 计算为标准投影算子;

步骤3如果对所有的T,满足其中ε为容许误差,则停止迭代;否则,返回步骤2。

收敛性说明:假设对所有的T,F(XT)为Lipschitz连续,且是严格单调,对于给定足够大常数M,当X≥M时,F(XT)>0,则离散时间算法收敛于唯一的均衡点,详细证明参看文献。

5 数值算例

5.1 数据和结果

本节通过一个数值算例来说明本文构建模型的应用情况,以及方法求解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图2给出某类型汽车生产的供应链超网络结构图,两个生产商位于中国的吉林省和上海市,通过位于北京、沈阳和南京的三个零售商把产品销售到华北和华东两个需求市场。

本节采用投影动态系统求解数值算例,由于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地理位置不同,生产的成本不同,所以不同链接的成本函数不尽相同,各个厂商的成本函数给定如下。

零售商中断风险发生后对产品生产商的损失函数给定如下:供应链生产厂商的生产成本函数和时间函数给定如下: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交易成本函数给定如下:零售商和需求市场之间的成本函数给定如下:消费市场和零售商之间的交易成本函数给定如下:需求市场的需求函数给定如下:

表1给出通过Matlab 7.0软件进行求解,采用投影动态系统给出ε=0.001时,t=0,1,2时刻整个供应链超网络均衡时的运输量和需求价格,以及达到均衡点时的迭代次数。

5.2 敏感性分析

假设产品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中断风险发生概率为(8 =0,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时,选取产品生产商和产品零售商之间交易量及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例来分析其随风险发生概率变化的敏感性情况。

表2表明随着中断风险发生概率不断增加时,生产商1和零售商l,2,3之间的运输量和运输量占总运输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生产商1和零售商1之间的运输量占总运输量比例随着中断风险发生概率不断增加而逐步减少,而生产商1和零售商2,3之间的运输量占总运输量比例随着中断风险发生概率不断增加而逐步增加,主要因为尽管生产商1和零售商1之间的交易成本较低,运输量也较大,但是如果中断风险发生概率增加后,损失也就非常大了,所以随着中断风险发生概率不断增加,生产商1调整在不同零售商之间的运输量,使整体收益达到最大。从总体上可以看出,节点间运输量较大的链接,中断风险发生后损失也较大,所以随着中断风险发生概率的增加,相应的运输量逐步减少,从而导致了其它节点间的运输量逐步增加。

5.3 投影动态系统趋近均衡点的过程

采用动态投影系统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离散时间算法了解决策者从非均衡状态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均衡状态时的流量对于网络中各个节点厂商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通过市场机制来达到均衡点,均衡点是一个最优的目标,因此达到均衡点的过程对于网络中节点厂商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动态投影系统中,投影算子表明决策者最快可能达到均衡点的方向,图3描述了在t=0时,生产商1和零售商1上的流量收敛到均衡状态的整个过程。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初始x=0时,迭代到13次,生产商1和零售商1上的流量就基本上收敛于均衡点时的最优流量。

5.4 趋近均衡点的博弈过程

均衡解是供应链超网络中各个厂商在长期竞争中达到非合作纳什均衡,是各个厂商不断博弈的结果,在实际过程中很难准确地达到均衡点。在实际动态供应链超网络中各个厂商如何达到均衡解的过程,以及针对其他厂商非最优策略给出相应的对策也同样重要。下面针对以上数值算例分析其中一个厂商给出非最优解时其他厂商的对策情况。

在实际动态供应链超网络中,均衡点是相关厂商多次博弈过程中达到的均衡点,一般很难所有厂商同时都给出最优的策略,这时针对相关厂商的非最优策略如何给出最优策略也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图4是在中断风险发生概率为ε=0.001,t=0时刻,当生产商1决策供应零售商1的销售量从10到均衡点71.8253的不同决策点上,其它生产商、零售商和需求市场之间应该给出的最优策略情况。图中的标记表明不同厂商之间的流量,例如:前半部分从1-2到2-3表明生产商针对零售商的最优流量情况,后半部分从1-1到3-2表明零售商针对需求市场的最优流量情况。

6 结论

网络优化论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193-0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会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网络虚拟环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附带出现了一些渗透性很强的负面因素。因此,净化网络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

网络作为一种虚拟存在,不受时空与地域的限制,有利于促进世界趋于一体化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竞争和冲突是国际社会的三种基本形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国家大多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加剧,网络环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宣扬他们制度、价值观、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主要渠道,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家实力竞争不可忽视的因素。青少年是最容易接纳新事物的群体,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容易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

(二)人际交往的虚拟性引起人与人的隔阂

网络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各种新的交流工具纷纷涌现,如微博、微信等,将地理空间的障碍彻底打破,交互式交流方式已成为现今人们主要的交流方式。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上网者可以随时随地与人聊天、发送文件,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可以进行交流,人际交往面增加。但是,在网络环境中个体行为虚拟化,信息的真实性程度难以确定,频繁地展示自己日常生活的动态,频繁地虚拟沟通,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忽视现实交往的重要性,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得行为主体淡漠,人际关系疏远。

(三)大量黄色腐朽的文化垃圾充斥着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信息海量化、传播速度快、掩护性强等特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信息趁机充斥着网络世界。在庞杂多样、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大量充斥着暴力、迷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造成许多青少年陷入黄色信息及文化垃圾的诱惑和欺骗之中不能自拔,破坏了青年学生原有的人生价值和主流意识。

(四)网络环境言论自由的无约束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交流环境,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去评判一件事情,表明自己赞成或者反对。在没有舆论监督和网络伦理的约束下,一些人不能公正地做出评判,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进行宣泄对日常生活的不满,放纵自己,甚至越过法律法规的底线,导致在现实中做出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国际性使得对其进行有效监管非常困难,造成了现实教育效果被虚拟网络环境抵消的挑战。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积极因素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既有可控的积极因素的影响,也有自发的不可控的消极因素的影响[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辨别出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择优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开展教育活动。当然,存在的事物具有其合理性,不能采取避而不见的态度,而是要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以人为本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即一定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对象也是人,即一定的社会成员;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即形成了特定思想品德的人;其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要适应网络的平等自主性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舞人,坚持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强化网络的育人功能。

(三)层次性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教育对象的思想存在差异性,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对网络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扩大积极因素的影响,抵制消极因素的侵蚀,对不同思想层次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是教育目标切合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这既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作用的表现。坚持层次性原则,是为了保证优化环境的同时,能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防止片面性,加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

(四)创造性原则

坚持创造性原则,就是要把握环境对人思想影响的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来营造育人的网络环境。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但人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是能动地反作用于环境,也就是在认识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同时,积极改变环境,合乎规律地创造新的育人环境,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路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林立,很多高校都专门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模块,包括形势政策、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红等,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这些网站的点击率没有预想中的高,所做的这些努力并没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首先,扩大涵盖内容的范围。及时更新信息,以掌握网络话语的主导权,添加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等时政热点话题。此外,全面推进和实施“电子信箱”、“网上教育”、“网上服务”等网络工程。其次,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亲和力、导向性、感染力。要有步骤地开发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又有感染力、吸引力和可读性、实用性的软件,有针对性地引导、发展和培养网络虚拟群体和虚拟组织,增强教育辐射力,扩大教育覆盖面。最后,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时代主旋律。通过宣传优秀的人物,利用榜样示范法,对人们进行正面激励,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效果。

(二)健全法律法规,科学管理网络信息资源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就要使法律覆盖方方面面。虽然网络环境处于一个近乎真空的世界中,但是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以树立人们行事的规范。网络是传播信息最快捷的平台,法律树立了人们必须依之行事的准则,使人们由于畏惧受到惩罚而遵守之,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作用,得给人们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言论氛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只有强化依法治网,才能实现对网上各种活动的严格监督和对不法行为进行有力制裁。目前,由于网络环境发展速度迅猛,信息更新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正确把握网络道德观念发展的新趋势,有效开展网络教育工作。因此,健全网络法规,引导和约束人们依法使用网络和做文明守法网民至关重要,同时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数字化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的安全机制建设,提高网络的管理水平,促使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网络时代。

(三)提高网络思想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网络化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素质,熟练掌握应战的工具。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能够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其次,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从网络中获取思想政治信息并提取、吸收、存储的能力,更要有对信息进行开发且以新颖的表现形式传递给受教育者的能力。

(四)提升网络伦理,增强网络环境文明度

网络只是人们交流的媒介工具,是一种客观成果。它能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也能带来消极影响。认真总结和反思网络道德,大力提倡和推广高尚的网络伦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大多是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因此,提升个人素养,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必要途径。人人遵守道德,人人捍卫法律,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同时也使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明化。

总之,依据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健全法律法规,采取强硬的措施来净化网络环境,期望形成积极、向上、开放、动态、和谐的平台。另一方面,规范网络伦理,从人们的内心来实现网络环境的优化。只要能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的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革命潮流更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发挥网络环境的重大作用,不断地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92.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郭蜀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06,(4).

[4]黄建平,杨直凡.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及优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4).

[5]刘宏军.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