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银行会计学论文

银行会计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0:57

银行会计学论文

银行会计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管理会计; 应用; 路径

【中图分类号】 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9-0018-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在利差收窄、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监管趋严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在转型构建全市场、全客户、全价值链的管理业务和综合服务模式中,管理会计的应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应遵循何种路径应用管理会计,如何科学地应用管理会计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熊焰韧和苏文兵(2008)[ 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调查数据表明,管理会计方法的理念不断被中国企业所接受,但是先进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还相当有限。喻晓飞(2010)[ 2 ]认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会计理论和实践脱节、管理会计缺乏规范及管理人员认识不足等,指出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软件开发、完善企业制度等方面加大管理会计应用。郭晓梅和苏月嫦(2006)[ 3 ]认为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局限是技术层面,尤其是采集基础数据和建立数据仓库的基本框架。冯巧根(2009)[ 4 ]提出从CSR的伦理观考察管理会计的框架结构来解决企业风险管理、创新管理投资模式以及重新定位公司治理作用。潘飞和王悦(2010)[ 5 ]通过文献研究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后,认为管理会计在中国应用的突出难题是如何有效地将先进管理会计方法本土化,并且找到真正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发展模式。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的研究目前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肖文东(2011)[ 6 ]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历史演进出发,阐述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及国外同业中的应用现状,并从以预算为中心的管理会计工具、明晰产品和条线结构、改进资本分摊模型、改进成本分摊方法等方面指出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方向。朱承静(2012)[ 7 ]认为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主要存在决策层重视不够、管理会计体系不完善、基础信息薄弱、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并从这些方面分别提出对策建议。戴璐和汤谷良(2014)[ 8 ]引入吸收能力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应用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数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围绕显性知识的传授和吸收取得了明显效果,促成中方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实现了改进。但国有商业银行简单模仿外资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不能快速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国内学术界对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管理会计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应用程度、管理会计的功能或方法应用现状分析等。本文则另辟蹊径,从应用路径的视角,尝试为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循序渐进地应用管理会计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功能指明方向。

三、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风险积聚和金融脱媒程度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同业竞争的加剧,经济金融环境在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寻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决策以及提高自身科学竞争力的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而管理会计理论的日趋成熟以及在发达国家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内各商业银行试图通过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思想和内容,结合国内银行体系的特点进行“中国化”的探索。对于整体金融业而言,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无论是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已渐渐普及,各个银行在引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用推广方式上各有不同,具体见表1所示。

从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情况来看,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全面预算管理、费用核算、资金管理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各种方法应用的具体情况如下:全面预算管理方面,部分银行已经初步形成了机构绩效、产品绩效和部门绩效挂钩的全方位预算约束体系;费用核算方面,推行财务集中,将费用核算的层级上移,同时采用总量控制和收入成本比例控制的方法控制费用;资金管理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面,各商业银行普遍拥有自己的资金池,将资金转移到省级分行或总行进行调度,分支行在资金上存和使用时按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计算成本和收入;绩效考核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有些已经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并结合成本、利润、业务量等指标形成多维度的考核框架。

四、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及项目实施情况,管理会计系统上线时间普遍较长,且在全面上线后,充分利用其系统的银行并不多,特别是在成本管理方面,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做到利用管理会计系统的成本分摊模块,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应用程度不高,取向不全面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主要有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业绩评价等方面,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折现的现金流量法等方法体系及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等工作程序,具有分析、决策、计划、控制、成本计算等功能。而在商业银行的管理实务中,管理会计应用取向不全面,目前只是侧重建立了责任会计中心、业绩评价等,在成本管理中未能建立以网点为成本核算单位的核算体系,内部资金定价方法未能结合银行实际经营状况。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理论应用程度不高。

(二)应用模式选择不当

从西方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实践来看,目前能基本满足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模式主要有责任会计模式、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模式、本量利分析模式。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特点与工业企业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异,在选择管理会计的模式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甚至照搬国外的模式,导致实施管理会计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内部环境制约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商业银行内部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软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领导层重视程度不高,二是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之间存在关系。商业银行领导层对管理会计应用重视程度不高是影响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因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如果领导层不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程序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其应用效果。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之间容易出现问题,而分支机构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时,将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

(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为管理会计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目前仅有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方面发挥了其应用优势,但是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定位问题时,不仅需要内部信息,还需要采集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数据以便对竞争对手进行跟踪了解。通过对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分析,能够使商业银行尽可能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影响,这对于银行决策层进行决策和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仅对银行内部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并不能体现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种类、价格和营销活动等信息。此外,商业银行因系统众多致使信息数据过度分散化、碎片化,这些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造成一定阻碍。

五、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路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既涉及管理会计理论与商业银行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也涉及在管理实务中如何选择管理会计模式、如何解决应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应遵循一定的路径,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应遵循以下路径:改善内部环境――开展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选择应用模式――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

(一)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要改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需要自上而下营造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高管领导层应认识到,在如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均具备创新空间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其目的是为管理服务,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为便于管理会计在行内有序开展应用,应根据行内资源状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制定管理应用的阶段规划,并围绕规划制定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激励约束机制等详细计划;另一方面,要为系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其他规划工程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

(二)开展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

在充分重视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以及如何与本行的管理实践相结合。第一,由于管理会计理论源于工业企业,在应用于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中时,应在实施方法和应用假设上进行修正和创新;第二,对是否能将管理会计的应用延伸到基层网点、人员进行研究,创新信息采集方式,确保数据的可信度较高;第三,对配套的管理会计系统如何设计、如何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行系统研究;第四,对业绩考核体系、FTP定价机制进行充分研究;第五,研究如何将管理会计的信息范围进行拓展,将竞争对手和外部环境的数据纳入,进而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参考价值。

(三)全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流的组织架构形式为“一级法人、分级管理”,在短期建立网点、人员为责任中心的模式尚不现实的情况下,应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管理机制。在实行责任会计时,全面预算模式更为合适。与传统的责任会计模式相比,全面预算模式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同时可以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国内业务种类繁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更为合适。在当前大数据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大数据+信息披露的管理会计模式,将生产数据与财务数据有机结合,提供自动分析预警;可以选择互联网+App的手机应用会计报告模式,将信息披露工具与手机App相连接,实现大数据实时控制、反馈和预警,实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相互补充,并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动画或图表等形式。

(四)因地制宜,建立合适的管理会计系统

管理会计是在管理过程中对价值进行计量的会计,是对过去数据的分析、现在数据的重构、未来数据的预测过程。商业银行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行的规模和组织体系,设计和建立适合本行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满足深入开展分机构、分客户、分产品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包括利率、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内容在内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块、客户信息数据分析模块、产品数据集中分析模块、风险预警机制等功能模块,建立一套“机构预算、业务预算、产品预算、客户预算”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含运营成本、税务成本、内部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在内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及以经济增加值(EVA)、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等为方法的绩效管理体系为主体的系统,形成“前、中、后”一体的管理循环。

(五)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

在管理会计从研发到实施的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漏洞和问题。为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研究和管理部门应在正式推广管理会计系统之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在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中采集各个条线、部门的反馈建议,在新业务开展时,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维护,及时优化管理会计系统。在反馈建议的工作中,为调动员工反馈的积极性,也可设立激励机制。

在管理实务中,由于经营的业务种类以及涉及的部门机构较多,商业银行在遵循以上路径实施管理会计时可以采用先研究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应用方式。

六、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速明显放缓,选择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创新对于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银行体系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业务种类、组织架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优化运营管理方面,管理会计的引入、管理会计理论和本行实践的结合与创新是商业银行的有效选择。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时在方法和模式上会存在差异,但遵循的原则和路径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应用状况调查[J].会计研究,2008(11):84-90.

[2] 喻晓飞.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7):34-36.

[3] 郭晓梅,苏月嫦.管理会计应用的瓶颈和突破[J].经济问题,2006(1):69-71.

[4] 冯巧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09(8):80-88.

[5] 潘飞,王悦.中国管理会计的若干问题思考[J].会计之友,2010(3):27-31.

[6] 肖文东.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92-96.

银行会计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三本院校;银行会计;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C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5日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化贸易快速增长,作为支付手段的银行不可避免地卷入“网络革命”当中,银行业更加注重“面向客户、面向效益”的经营理念,信息技术创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现代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业以及银行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之中国银行业的迅猛壮大,对具有金融财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的文件已明确指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一半转型为职业教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表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根据银行发展的需要和对人才要求标准的提高以及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必须对《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革。

一、《银行会计》具有明显专业会计的特点

要解决三本院院校《银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就必须了解和把握该课程的特点。《银行会计》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银行会计反映国民经济情况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在宏观上,银行会计核算面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和广大民众,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微观上,银行通过各支行的会计报表逐级上报汇总,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省和全国的经济情况。可以说银行是国民经济的总会计,银行会计则是总会计的会计。

(二)会计核算过程与业务处理过程具有统一性。银行会计核算过程就是直接办理和完成银行业务以及实现银行业务的过程,对数据的记载具有高度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特征。银行通过会计核算,在处理各项银行业务的同时,也记载和反映银行的业务与财务活动情况。

(三)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银行经营的商品从发生到完成,只具有货币资金这一种运动形态。银行会计核算在一般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科目和特殊方法。特有科目为:清算资金往来、系统内往来、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而且会计科目的设置有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之分;特殊方法表现为大多业务采用原始凭证代替记账凭证,与财务会计相比,银行会计一般采用单式记账凭证进行记账。

二、当前《银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银行会计业务均由计算机操作实现,银行在招聘员工时更注重应届毕业生在银行会计领域的技能和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三本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培养出适合银行一线工作需要的金融人才。从现在银行对人才的要求看,《银行会计》应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但长期以来,许多三本院校《银行会计》课程仍然采用“一支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使使用多媒体设施也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本科生的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导致许多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把大量课时分配在理论学习上,实践课占的比例很少甚至没有。由于《银行会计》课程的特殊性,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无法真正领会《银行会计》这门课程的精髓,不能满足银行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三本院校《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多元化银行会计岗位的实际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银行会计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际并重的原则,把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实际操作型人才。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多数三本院校都开设了银行会计,为财经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和就业技能提高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只能学到前六章,即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基本核算方法、第三章存款业务的核算、第四章贷款业务的核算、第五章支付结算业务、第六章系统内电子汇划业务的核算、第七章金融机构往来业务。这些大都是银行的传统业务,而其他的章节,例如套期保值业务、外汇业务、中间业务等受课时的限制未讲解。这些章节的内容又是近几年各大银行大力拓展的业务领域,学生未接触到这些知识对培养未来银行实用人才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在很多院校,银行会计教学计划中一般只安排理论课的课时,实践课时较少甚至没有,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实物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这与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相悖;《银行会计》课程属于逻辑性、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银行会计》之前,首先要学习金融理论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但会计专业的学生之前并未学习金融专业知识,金融专业的学生之前并未学习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所以两个专业的学生学习《银行会计》就有一定的难度。加之机械呆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甚至对学习《银行会计》课程失去信心。

(二)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待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尤其是民办的三本院校在高等院校中所占的比例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三本院校的创立相对一本、二本院校来说较晚,很多方面借鉴一本、二本院校的教学经验,不可避免会照搬一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即重理论轻实践。目前,三本院校的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大都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乏银行工作经验,加之银行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性,高校教师很难到银行进行调研和学习,对银行业务了解甚少。教师受这些因素的局限,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学习银行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采用讲授法,从而使实践教学大打折扣,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甚至还会误导学生;教学方法对新科技的应用远远不够,未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能是因为指导老师少、场地有限等原因设置课时少。有些三本院校也设有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购买了银行模拟系统,但由于缺乏经费等原因,软件难以得到及时升级和更新,使之与商业银行现有系统相比相对滞后,致使《银行会计》教学深度不够,大多都浮于表面,不能全面、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三)教材内容陈旧,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很多三本院校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一本院校的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无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感觉难度大、枯燥无味、掌握不了。有些学校沿用高职高专教材,其内容陈旧,实践性差,与三本院校应用型的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相悖。此外,从已出版的大多《银行会计》教材的内容、结构看,没有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时的更新内容,比如银行吸收的除同业以外的存款都应通过“吸收存款”科目进行核算,而有些教材仍沿用“单位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等科目。有些版本的教材把银行系统内的资金往来不是通过“清算资金往来”科目而是用“辖内往来”科目核算等,会计科目不规范、不统一是《银行会计》教材多年来最为突出的问题。教材内容上,很少体现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前瞻性,例如,近几年银行不断拓展的中间业务、金融产品、住房按揭、银行间同业拆借等热门话题,教材中只用一两页简单介绍或者根本没有介绍,对银行新法规和新业务均没有涉及,尤其是新的会计准则和税务政策并未在教材中体现,甚至与新准则相矛盾,使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得到充实和及时更新。

三、《银行会计》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笔者在银行从事会计工作20多年,对银行会计的业务非常熟悉;近几年,又到高等财经院校做专任教师,承担《银行会计》的教学工作,经常遇到并不断反思《银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银行对会计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在理论、实践上进行分析,就会发现《银行会计》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一)对《银行会计》教学不够重视。根据教育部对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许多三本院校大都认识到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的重要性,但对《银行会计》这门特殊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认识不够,特别是在软件和硬件建设上要付出较大财力的情况下,三本院校受民办院校的局限往往不愿付出。实验教学有助于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网络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缺乏经费,银行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难以达到及时性和仿真性,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二)许多高等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缺乏既熟悉银行会计实务又精通银行会计理论的教师。银行会计教学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还要加强业务实践来充实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其工作性质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高校教师不易介入,对银行会计实务就不甚了解,掌握银行业务信息较少,缺乏实践经验,讲授《银行会计》仅限于书本。银行提前退休的会计人员大都文化素质较低,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缺乏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不能胜任《银行会计》的教学工作。所以,高等院校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又熟悉银行业务的教师非常欠缺,直接影响《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新会计准则在实务中并未得到很好执行,《银行会计》教材的编制难以统一和规范。目前,除我国上市银行按照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未执行。

1、缺乏实施新准则的市场环境。例如,公允价值需要近乎完美的市场环境,才能使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保持一致,但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有些金融产品还没有公开市场,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正确运用。

2、会计新准则与税务政策及银监会口径存在差异。例如,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银监会要求按五级分类计提,而新会计准则要求银行按未来现金流折现计提,造成各银行的执行规则不统一;在税务方面,财政部财金[2005]5号《关于缩短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期限的通知》中对利息收入“双90天”的政策规定与新准则规定相矛盾,按新准则利息收入确认应由原按合同利率法改为实际利率法,但执行新准则的商业银行为便于计算缴纳营业税,仍按合同利息核算营业税。

3、相关政策的研究还在理解、消化阶段,缺乏理论和实证研究,致使多个版本的《银行会计》教材不统一、不规范,甚至与新会计准则相违背。

四、《银行会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银行会计人才,必须对《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教材建设,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根据银行会计的业务发展,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好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起到重要作用。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更新教材内容是提高银行会计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为了适应银行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更新和丰富教材内容,才能确保《银行会计》教材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高校教师可经常向银行有关专家咨询,相互交流,根据银行新增加的业务,及时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避免银行会计教材与银行实际核算业务相脱节的现象;高校可聘请银行专家到学校讲课,对银行会计业务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激发学生学习银行会计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或邀请各大银行总行、财政部会计司及银监会的有关专家学者,根据新会计准则、银行电子化对银行核算的影响以及银行开拓的新业务,共同编写一部统一、规范的《银行会计》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确保教材理论体系及其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既可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应加强案例教学,具体采用复合式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案例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双向互动,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的理解和运用;开展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实物进行直观化教学;运用多媒体,结合现场直观的图示教学法,突出银行会计核算的特点;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现合作与研究性的学习;通过举办银行业务知识与技能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和自我探索相结合,从而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要重视银行会计核算实验软件的仿真性和及时性。模拟实验室的仿真平台建设应以商业银行经营为中心,按照银行的临柜业务、联行业务,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模拟银行会计工作流程,真正做到实验教学与实际银行会计业务保持同步。重视手工实验与上机操作的结合,使学生掌握银行每个会计岗位的操作方法、责任与风险和整个核算程序,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既精通银行会计理论,同时又熟悉银行会计业务的教师队伍。三本院校年轻教师多,受银行行业特殊性的局限,教师不可能到银行实际体验核算程序和操作过程。为克服这一局限,可聘请银行专家进行培训指导,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银企联盟,定时召开研讨会,对新会计准则在银行会计工作的应用、银行新程序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拓展年轻教师的知识领域,及时更新银行会计知识;聘请银行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进行业务指导,通过教学过程,保障教师及时将银行会计领域的新程序、新趋势教给学生,从而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及时性和实用性;可聘请银行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老会计担任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定期给年轻教师讲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四)提高学生就业的乐观预期,培养学生学习银行会计的信心和兴趣。过去国有四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仅招聘一本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致使三本院校的学生对学习银行会计失去信心和动力。据笔者了解,近几年银行为了拓展业务范围和扩大经营规模,已开始招聘三本院校的学生,为三本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银行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加上三本院校学生安心工作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深受基层银行的欢迎。学校应适当调整课程结构:金融专业学生适当增加会计专业课程,会计专业学生适当增加金融专业课程,完善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银行会计》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应缩短理论课课时,只讲重点难点,增加电子核算实验课课时。上机操作使学生对银行各种业务的特点、操作流程及其会计处理方法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向银行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牢固的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温红梅.银行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2013.4.

[2]张梁雨,代桂霞.《银行会计》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8.

银行会计学论文第3篇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经济金融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人才规格

掌握经济金融方面的基本概念、知识、理论、制度、业务和技能,达到助理经济师(金融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政策要求;通过显性及隐性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具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未来能够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城乡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等金融企业或机构从事储蓄、会计、信贷、大堂经理、客户经理、投资理财、金融监管、资金调度等岗位的工作,并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等工作。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职业岗位群

就业方向主要业务工作

商业银行储蓄柜员存、取款及各种业务

商业银行对公柜员对公存、取款、贷款及结算业务

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迎送客户、业务咨询、服务管理等

商业银行信贷员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贷款催收等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理进出口结算、信用证、保理等业务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客户经理开发客户、营销产品、客户管理及关系维护等

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投资理财分析咨询理财产品介绍、投资理财咨询

企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企业单位一般财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报告分析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分析等

1.知识要求

具有服务经济金融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必备的外语、数学及文化知识;

熟悉并掌握经济金融基础理论知识;

熟悉并掌握与经济金融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及金融机构内部规章;

熟悉并掌握每个专业岗位如商业银行储蓄及对公综合柜员、信贷人员、大堂经理、国际业务经理及助理、各金融企业客户经理、投资理财分析咨询等的职责及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

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及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财务、金融统计等金融业务操作软件,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

了解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新理论、新动向、新成就。

2.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相关岗位的基本职业技能,如从事综合柜员所必需的点钞、各种业务流程

操作等技能,从事客户经理所必需的客户开发与客户关系维护技能等等;

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及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财务、金融

统计等金融业务操作软件,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

具有查阅、翻译英文专业资料和日常的语言交际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经济金融管理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具有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素质要求

政治思想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素质: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讲究职

业道德,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文化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文字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健康的业余爱好,掌握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业务素质: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善于了解转业发展动态;具有参与设计、科研、组织管理、创新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外语、计算机的能力。

身心素质:树立科学的强身健体和终身锻炼的意识,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技能,懂得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在运动中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基本知识;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较强的适应环境的心理调适能力;具有不畏艰难、不屈挫折、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豁达开朗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可以获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人员从业资格证、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四)毕业条件(学生毕业时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本专业学生应在正常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其中包括:公共课34学分,专业基础课20学分,专业课33学分;素质拓展课27学分。

2.取得相应证书或专业综合技能测试合格(以下两种情况具备其一即可):

(1)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证书+专业综合技能测试成绩合格单;

(2)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证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四、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表

*

五、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本模式

1、模式概述

经过多年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质作保证的模块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式体系、保障体系)。知识模块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模块包括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素质模块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2、目标体系(见前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标准)

3、内容方式体系

(1)教学内容(详见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2)教育方法与手段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践实习”的培养周期安排教学。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注重学生认识分析经济金融形势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强调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利用模拟银行、银鹰证券、会计、保险等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仿真的银行业务操作、证券投资分析、保险业务处理、会计业务处理与分析、财务管理等环境;所有专业课程均安排相关的实验、实训,配备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保证实验实训课正常开出;按职业界标准进行综合职业技能测试考核,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应岗位的参观实习,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认识及适应能力。此外积极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在产学研结合方式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请进来”,即聘请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领

导及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二是“走出去”,即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我校与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河北证券公司保定环西营业部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专业教师和学生定期到工商银行保定分行和其支行以及河北证券公司环西营业部进行参观学习,身临其境感受岗位职责及要求。

三是积极争取职业界的支持,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目前本专业共有模拟银行、银鹰模拟证券、清算中心以及货币陈列室四个专业实验室。模拟银行实验室建立于2001年,当时完全为手工操作模拟银行的各项业务。2002年,工商银行保定分行为模拟银行实验室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为实验室安装了银行业务处理软件,捐赠了点钞机、打印机、终端机等多项设备,实现了实验室的电子化操作。2004年,学校积极争取中央与省部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基金,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各实验室软硬件设备都进行了更新换代。良好的实践实训环境为本专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四是校企合作、互惠互利。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产学研结合工作方针,实现了校企双赢。一方面专业积极为我校成教部提供针对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合作组织等单位在职人员的培训意向书或培训方案,并由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培训课程或培训专题的教学任务。短期培训班的开设以及继续教育的开展,为职业界员工提供了知识技术方面的支持指导、提供了提升学历学位层次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效益,加强了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专业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为金融机构提供知识技术咨询,承担其科研课题,参与技术攻关与项目推广。我们积极参与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河北证券公司等合作单位的科研课题。

4.保障体系

(1)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目前为专业服务的专职教师24人,高级职称比例为63%,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38%,专业聘请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和机构的17位领导和专家作为兼职老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指导任务,较好的满足了实践教学要求。本专业由金融系主任秦菊香教授担任专业带头人,秦菊香主任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保证了专业建设及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成功开展。

(2)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建有河北省高校一流水平的模拟银行、银鹰证券、货币陈列和清算中心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仿真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工作环境。模拟银行与银鹰证券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先进。模拟银行与清算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356平米,可以容纳110名学生模拟操作商业银行储蓄、信贷以及中央资金清算等各项具体业务。银鹰模拟证券实验室占地面积175平米,可以容纳110名学生模拟进行证券各项业务活动。货币陈列室展出各种货币共计000枚,可以使学生生动形象的了解相关知识。此外,也有可以利用的会计保险等相关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相关专业知识实践教学的需要。

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本专业也非常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有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河北证券公司保定环西营业部两个大规模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业务部门进行参观学习。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为本专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教材建设

本专业在教材建设上,一是积极采用获得广泛认可的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学面达70%以上;二是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教材或讲义,特别是专业实训教材。此外,教师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扩充性文献资料。

此外学校建立了校系两级的教学管理体制,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交流平台等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以上教学条件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二)课程模块与课时(学分)分配

*

(三)课程体系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遵循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培养服务经济金融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及模块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理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设置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全校任选课组成。

(1)公共基础课为全校各专业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

(2)专业基础课指本专业的基础课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拓展课,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基础、西方经济学、财务会计和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应知、应会”部分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同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专业核心课为本专业必修专业课程,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证券投资原理、银行会计、投资与理财基础、国际金融和金融法。专业核心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内实验室训、独立实训和综合实训课时占该部分总课时的40%以上。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锻炼其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将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拓展课是本专业开设的限定选修课程,包括财政与税收、金融英语、统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新兴投资银行业务、金融信托与租赁、保险学、金融审计、经济法、国际结算以及一些专题讲座。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

(4)全校任选课是本专业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等因素,任意选修的相关课程,该类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建立了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入学及毕业教育

入学及毕业教育是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大学生活及职业生涯的重要前提。本专

业新生入学时需接受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教育及金融系组织的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辅导员需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使其正确认识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并结合专业特点做出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2)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常识,培养其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军事训练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的考核由学生管理部门协助军训人员共同实施,参加军事训练并经过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考核不合格或未参加军事训练不计学分。

(3)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专业技能训练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两部分。专业基本技能指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包括点钞、会计凭证录入、储蓄、信贷、信用卡等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操作以及风险的控制与处置、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投资理财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校内实验实训课程、职业技能比赛、校内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以及业务实习的方式展开。

计算机、英语课程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语音室,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计算机课内上机率100%,英语类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比例达33%。

本专业建立了模拟银行、银鹰模拟证券、货币陈列室、清算中心等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仿真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工作环境。专业课程均安排课内实验实训、独立实训课程或综合实训项目,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课时占总课时的40%以上。专业单独进行职业技能的考核,并组织点钞、模拟炒股等职业技能比赛。

专业充分利用金融系的两个校外实训基地——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和河北证券公司保定环西营业部,定期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学习,并进行相应岗位的业务实习,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及适应能力。

(4)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社会调查由金融系团总支负责组织,由专业教师进行选题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以三周为宜,学生应根据选题列出调查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采访笔记,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经审核合格后以学分方式记入成绩档案,成绩合格计1学分;没有参加社会调查工作、未交调查报告者或成绩不合格不计学分。

(5)社会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劳动意识。公益活动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以由金融系团总支组织安排。专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学校或系部组织的社会性公益劳动。公益活动的考核由金融系团总支实施,参加公益活动并经过素质拓展认证,可取得相应学分,未进行素质拓展认证或未参加公益劳动不计学分。

(6)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专业在第五学期初进行毕业论文的布置,第六学期末完成写作和考核工作。(详见金融系毕业论文工作规范)

(7)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具备了一定专业素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条件如个人兴趣特长等,于第六学期选择到各单位进行的业务实习或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系就业指导机构为其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实习渠道,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实习机会,为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而努力。毕业实习为二至三个月,以实习单位加盖公章的学生实习鉴定表和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作为考核依据。实习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实习考核不合格或未参加业务实习不计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一)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设置原则

(1)“实践、实际、实用”原则,突出金融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交叉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强调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主观能动性原则。根据市场和就业的需要,逐步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实用课程等,增强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力度,提高学生自修能力,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3)提高单位学时效率原则。将逐步大力推广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手段教学,以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针对金融机构对员工“会电脑、懂专业、专业英语熟练”的要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以下如下几个方面改革:

(1)外语教学上,在加强基础英语读、听、说、写的基础上,设置了金融英语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运用英语处理专业实际问题,或查阅原版专业书籍。

(2)计算机教学从实用性出发,除了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和《VBASIC》外,增设《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作为选修课,以适应网络化、知识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在专业课设置上,根据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增设《市场营销》、《投资与理财基础》等作为专业课;在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强化模拟操作等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内的模拟银行、银鹰模拟证券部和校外各实训基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会计》、《证券投资原理》等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验课时数达到该课程总时数的40%,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对职业岗位变动的适应性。

(4)对于最新的金融动态信息,以系列报告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主讲,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5)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课、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行导师制度。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制订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指导学生选课,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关心学生选课后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有关专业性、规范性和方向性的系统引导。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主修专业或论文研究方向采取个别面授、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学和钻研的自觉性,增强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

(五)金融与证券主干课程介绍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主干课程为: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原理、商业银行会计、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基础、金融法。

货币银行学

课程简介:《货币银行学》是经济类各学科、专业的必修课,更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信用工具及资金融通,金融机构体系,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货币供给需求及其均衡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紧缩、外汇与国际收支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分微观和宏观两部分,探讨了生产者、消费者、国家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运作规律。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为我们进行市场经济的探索,提供了理论指南,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认识的深度。要求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较完整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经济贸易、金融、现代会计级管理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创造条件。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课程简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和“巴塞尔协议”等法规和国际惯例为依据,吸收当达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全面讲述商业银行的资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表外业务和业务创新等各种业务的操作规程和资产负债管理及风险管理的经营策略。该课程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课程简介:《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结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中介指标和传导机制及有效性,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等。该课程具有政策性、理论性、实用性强等特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联系经济金融运行实情,更好地把握国家在金融方面的方针、政策,以指导微观经济金融部门决策,进一步充分发挥金融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各项功能。

基础会计学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重点阐明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程序、会计报表编制等最基本的方法和原理。

国际金融

课程简介: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和借贷资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和国际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金融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外汇实务、国际借贷、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国际金融宏观理论,用以说明和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国际金融与国内经济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以后从事外贸、财务管理、涉外金融等工作奠定理论与业务基础。

证券投资原理

课程简介:证券投资原理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也是我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等内容及证券市场管理介绍。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证券投资及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本课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财务会计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课。它从注重学生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入手,在明确财务会计的各项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中有关财务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概述、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

银行会计学论文第4篇

(一)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不完善

我国引入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时间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晚,虽然现阶段对此理论的介绍和推广已经逐步落实,但由于未将此理论与我国商业银行实际发展状况紧密融合,所以在理论普及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认识,致使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并未确定战略管理会计运行的总体原则和完善的运行机制,甚至未实现对战略管理会计实施步骤的统一规划和安排,导致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战略管理会计仍是“想怎么做,怎么做”,这对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滞碍。

(二)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阻碍

现在部分商业银行仍采用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此种系统虽然能够满足商业银行内部运行预测、规划、控制、考核、决策等环节的信息需要,但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将眼光定向商业银行内部,信息更应该覆盖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及顾客,这样才能够实现为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通过收集、分析战略对手的相关信息,判断竞争对手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根据商业银行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战略调整,例如收集竞争对手的产品种类、市场营销活动等,但传统管理会计系统在此方面并不能体现优势。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使用的传统管理会计系统将收集的信息按部门或系统构成分类,这导致原本不全面的信息被再次分割,信息分析、整理受限,阻碍了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

(三)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存在实际困难

成本作业法是一种成本核算的方法,即作业的过程中必然会消耗资源,将消耗的资源计入相应的作业中,并确定产生消耗的成本动因,进而实现各作业成本向成本计算对象的分配,商业银行其资源即人事、场地、设备、事务等产生的花费,而作业即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所有无形业务,如贷存款、财务会计等。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作业比较复杂,对其进行成本管理不论是分析资源动因还是划分作业成本库等都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实践中会发生诸多与理论不完全相符的情况,造成作业成本法应用存在现实困难,例如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间接成本会发生变动,而且造成变动的因素较多,这就为作业动因的确定制造了难度,如果将所有因素都视为作业动因就会使数据收集的难度加大,造成不必要的人员物资浪费,而选取部分因素作为作业动因,可能造成产品成本信息不全,成本控制管理过于片面,所以现阶段成本作业法应用不灵活也阻碍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四)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商业银行在绩效标准方面,普遍以部门的角度进行员工绩效,而忽视组织层面的全局战略绩效,将平衡计分卡单纯应用于员工个人绩效方面,使其与组织的愿景、发展战略等相脱离,并未发挥预期的目的;在绩效指标方面,由于错误的将绩效以员工个人为对象,所以在确定绩效指标时只能以员工岗位职责为依托,指标往往不能显示关键问题;在评价体系方面,商业银行往往将眼光定位于银行内部的财务指标,而对外部竞争对手影响下的长远目标并未重视,所以评价体系并不全面。

二、改善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一)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力度,逐步落实实践

在理论方面首先应认识到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其次组织在会计学、管理学等与战略管理会计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成立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实现组织理论研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集合;再次对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逐渐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然后将国内外理论成果与我国具体国情和商业银行现阶段发展状况相融合,提出适合于商业银行应用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最后将会计理论按照先试点后推行循序渐进的办法,应用于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实践有充分的理论作指导。

(二)加强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力度

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所以要加大其应用必须提升信息质量,实现全面、准确、及时收集、分析,考虑到传统管理会计系统的缺陷,所以建立针对竞争对手或顾客的外向型信息采集系统是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使商业银行战略决策可以有充足的外部信息做依据。另外成立专业的、权威的信息管理部门也是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不共享造成信息分割,阻碍商业银行战略决策;除此之外,要实现商业银行内部信息及外部信息的全面收集、科学分析,需要配备统一的计算机设备、统一信息机业务编码、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并有统一的监督做支撑,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信息化系统建设,还包括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作业成本法

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作业成本法不变的法则,可以看出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成本准确度,但对于精确成本信息却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所以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要注意成本对象的划分满足成本管理需要即可,并不是划分的越精准越好;在选取成本动因时要考虑其与间接成本相关性,通常相关性与计算准确性成正比,而且要从重要成本动机入手,这样可有效减少工作量,提升准确性;在进行成本分配时,主要考虑不能够直接对应成本对象的资源,这样会避免成本消耗被重复分配。

(四)加强平衡计分卡的实用性

现阶段商业银行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普遍存在片面性的问题,为了扭转局面可以应用战略地图,通过战略地图将战略全方位的表述出来,使员工能够清晰的掌握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会计,由此可见战略地图是平衡计分卡的补充说明,是商业银行与员工的沟通媒介,从而使员工对个人的绩效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确定绩效指标的过程中,可以监理部门的数据库,既存储部门历史运行数据,又存储竞争对手的相关指标,使指标确定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与现实更贴近,这样不仅可以调动部门完成绩效的积极性,为商业银行创收,而且逐渐完善商业银行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其长期发展。

(五)将战略管理会计理念与商业银行内部文化相融合

商业银行内部文化是商业银行长期运营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其对员工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如果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与其内部文化实现融合,就会为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员工自发的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现而做出努力,这样不仅能调动员工积极探索战略管理会计,而且可以实现商业银行各层员工的力量集中化,这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三、结论

银行会计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 银行会计实习 前台基础业务 后台综合业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银行会计实习是银行会计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选择《银行会计》的重点内容和银行会计的实例,说明银行会计相关实务操作的全部程序和方法,既包括手工记账也包括电脑操作,引领学生完全熟悉银行会计的前台基础业务和后台综合业务的操作,其内容覆盖了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贷款、结算、联行、年终决算等业务种类。目前已有少数高校为银行会计课程设置了教学实习环节,总体来说银行会计教学实习设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提高,从而强化银行会计实践教学这一薄弱环节。

1 实习目标

通过教学实习,让学生对银行营业部门的实际账务组织与处理过程有所了解,熟练掌握存款、贷款、支付结算、联行等业务操作流程和核算方法,熟悉商业银行的账务处理,掌握会计决算相关报表的编制。银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注意理论和实务的结合和互动,从而较快地培养出接近商业银行要求的会计复合型人才。

2 实习内容

银行会计教学实习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开展不多,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思考,以求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所以在实习设计方面要做好下面几个工作:

2.1 场地准备

银行会计实验室,配置服务器一台和电脑终端若干,可以提供商业银行对公存贷款业务、结算与联行业务、银行内部业务及对私储蓄业务的模拟实习,备有供实习用的传票和账簿以及各种练习题,同时,通过投影机及麦克风进行形象的演示。

2.2 教材选择

目前,国内出现的银行会计实习教材很少,应精选教材,首先要选择紧密结合银行会计课程且内容完备的教材,其次要注意选择教材的新颖度,在选定基本教材基础上,应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修正,以期更接近实际。实习用教材,其内容应覆盖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贷款、结算、联行、年终决算等业务种类。

2.3 内容安排

实习内容配套《银行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适时安排,帮助学生掌握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支付结算办法和联行往来账务处理全过程,学生通过综合业务的实习,可以熟悉和掌握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及财务处理流程,包括商业银行的利息核算、年终的决算损益计算及利润分配,年终决算相关报表的编制以及对主要的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上注重银行会计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体可分为10次实训。

实训1为模拟建立银行会计总账和明细账。在总账名称栏填写科目名称,填写期初余额,并在各科目下设置分户账,同时结转明细账户期初余额。

实训2模拟银行储蓄业务的核算,根据资料填写活期储蓄存取款凭条,定期存单,如涉及利息计算还应编制利息清单,根据填制完整审核无误的银行会计凭证登记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的分户账,填写现金收付日记簿,记账后加盖现金付讫章后留存。

实训3为模拟银行信用卡的核算,根据相关业务填写信用卡存款单、取款单、转账单、签购单和进帐单,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持卡人的存款账户并结出余额,同时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记账后加敢现金付讫章留存,并将属于同城他行的会计凭证按不同的行别进行清分,分别加计金额及凭证张数,准备提出交换。

实训4模拟银行贷款业务的核算,包括一般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发放业务填写借款借据、贷款收回业务填写借款偿还凭证,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编制相应的贴现凭证;根据借款借据登记借款人的存款和贷款账户,根据借款偿还凭证登记借款人的存贷款账户并计算贷款利息,据此登记利息收入账户,根据贴现凭证登记贴现账户和借款人存款账户,并计算贴现利息登记利息收入账户。

实训5为模拟银行现金交款单、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本票业务的核算,现金收入业务编制现金缴款单,现金付出业务编制现金支票,转账业务则填写转账支票和进账单,银行本票业务编制本票申请书和银行本票;模拟银行受理相关凭证,据此登记各分户账和现金收付日记簿,将各笔经济业务中属于同城他行的怀集凭证按行别清分,分别加计金额及凭证张数,准备提出交换。

实训6为模拟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的核算,银行汇票业务编制银行汇票申请书,审核通过后编制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编制商业承兑汇票和托收凭证,银行承兑汇票编制银行承兑汇票和托收凭证;根据银行汇票登记申请人分户账和汇票账户,并对汇票业务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在办理票据受理业务后将属于同城他行的凭证按行别进行清分。

实训7为模拟银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的核算。信汇业务填写信汇凭证和联行邮划报单,电汇业务填写电汇凭证和联行电划报单,托收业务则编制托收凭证,根据相关凭证登记分户账。

实训8为模拟银行联行往来的核算。发出报单业务根据实训7中填制相关凭证和报单,编制联行往账报告表,收到报单业务根据材料编制相关报单,并填写联行来账报告表。

实训9为模拟银行票据交换业务的核算,分为提出交换和提入交换两个系统。设计若干家银行进行票据交换。同城票据交换提出票据,填写银行清差表,将票据按提出借方和提出贷方分别加计,按各银行清分后装入信封,信封上注明对方行名称,提出交换。提入票据,同样按提入借方和提入贷方进行加计并填写银行清差表,计算应收和应付差额,并对提入票据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根据银行清查表填制往来划账单,并提交人民银行办理,如为应收差额,则银行在央行账户存款增加,如为应付差额,则银行在央行存款减少。

实训10为模拟银行日终结账的核算。将相关凭证按科目清分后科目日结单,特别注意现金科目日结单的不同之处。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相应科目总账,同时进行核对登记总账,看发生额和余额是否相符。编制日计表,分别加计发生额和余额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如分别相等,则表示账务轧算平衡。

3 实习方法

银行会计实习应当采用丰富的案例,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银行会计由于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学生实地进行实践操作困难很大。如确有条件,还可组织学生到银行柜台进行实地观察或操作,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

实习中有教师和学生两种主要的角色。教师在实习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投影仪和编选的教材向学生提供相关实习案例和背景材料,帮助学生实际操作和参与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习案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和教师良好的互动,不断丰富实践常识和理论知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3.1 教学准备

首先,设置一个普通银行的情境,准备模拟银行会计的一系列基础数据和事例。要选择适当的案例,根据银行会计实习目标的要求,内容能充分体现所学知识,难易程度适当,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提供相应的提示和背景材料。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案例的内容确定练习题,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使学生通过训练,深入掌握并运用银行会计知识。第二,确定实习组织形式。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习目标、案例内容、实习环境、学生人数等规划相应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如何划分、对主管和柜员的指定等,并精心设计和布置实习环境。

3.2 实际操作

教师先用投影演示会计操作过程,并将凭证填写进行示样,然后学生模拟柜员操作。具体操作分为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

首先,手工操作包括根据实习案例填制相关会计凭证和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根据各种传票处理业务并登记各相关分户账、现金收付日记账、登记簿等,将相同的科目下传票进行整理合,据此编制各科目的科目日结单,并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相关科目总账,最后根据总账内容编制日计表,进行日终的结账平衡,总分账的核对,令账款相符。其次,上机操作包括根据相关案例填写各类凭证,登记明细账及总账 ,按不同业务种类进行电脑输入,最后打印出相关账表。

3.3 主持实习讨论

实习中要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首先简要介绍银行实习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等方式相互交流,适时补充介绍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倾听学生发言,重点解答学生在金融实务中发现的一些疑难问题,促进学生对银行会计知识理解的深化,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总结

实习结束要做简短的总结,或者由教师总结,或者由学生总结。首先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有无积极参与实习和主动操作,分析优点和缺陷等;二是对实习内容进行总结,说明实习内容的关键之处,指出其中包含的银行会计知识,通过实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后续的实习教学提供准备。

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备,有广泛适应性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银行会计实习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实习内容,选择更切合实际的新颖案例,探索和总结更好的实习方式,从而切实提高银行会计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银行会计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银行;影响因素;顾客;科技接受模型

一、网络银行采用的研究现状

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不同角度对网络银行的采用进行研究:

(一)成本和收益。这是银行和顾客双方都首先考虑的因素,因为网络银行会给银行和顾客带来双赢的利益格局。就银行方面而言,网络银行是银行业中最富有和最盈利的部分。从成本来看,由于网络银行有较少的员工和基础设施,所以网络银行可使银行节省大量成本,是银行所采取的最便宜的分销渠道。从收益来看,网络银行可使银行通过削减交易成本和提高服务速度而改善分销渠道的效率。就顾客方面而言,由于节省成本、时间和空间,以及对顾客抱怨的快速反应和提供改进的服务,网络银行对顾客极其有利。网络银行可给顾客提供很容易获取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便利高效的理财服务,这样就可使顾客充分享用自我服务渠道,进而使顾客省去耗时、耗力奔波于分支网点之苦。网络银行可使顾客更容易接近其账户和银行服务、降低服务开支而且节省他们管理其财务的时间。

(二)顾客个体特征。顾客个体特征是进行网络银行采用的研究时所考虑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影响顾客采用网络银行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个人年龄。同银行总体客户相比,老年顾客属于网络银行的后期采用者,典型的网络银行顾客相应而言比较年轻,年轻的顾客群体是网络银行市场快速发展中最关键的顾客。在网络银行情境中,年轻的顾客比年老的顾客更重视便利性和时间的节省,而且将面对面接触看得不那么重要。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网络银行的采用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接受过教育的顾客群体是推动网络银行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教育对采用态度和采用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典型的网络银行顾客相应而言受过良好的教育。教育程度高、技术导向型的顾客最容易采用网络银行进行自我服务。网络银行采用者和未采用者在家庭月收入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富裕的顾客偏爱于采用网络银行服务。性别也是网络银行采用的个体因素,有学者以土耳其顾客为样本探讨先进的发展中国家的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网络银行顾客大部分为男性。也有学者在对中国顾客的检验中发现网络银行顾客同样是以男性为主。态度、动机和顾客创新也是网络银行采用研究中所涉及的顾客个体特征,有学者根据态度的不同维度将网络银行顾客分为交易导向型、一般兴趣型、服务导向型和技术接受型四种类型。还有学者根据顾客的资金管理理念而将顾客的动机划分为安全意识型、追求最大值型、即时满意型和麻烦躲避型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动机的顾客对网络银行的采用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三)信任、承诺、安全和感知风险。这是顾客采用网络银行时最为担心的影响因素,愈来愈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有学者证明,信任对网络银行的采用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信任在网络银行情境中比感知易用性更能够直接地影响顾客的行为。还有学者发现顾客采用网络银行时,信任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采用行为有积极的影响。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信任对网络银行的采用意图和顾客个人的信息敏感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信任和承诺是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信任对顾客的关系承诺有积极影响,而高度的信任和承诺同高度的网络银行采用意图具有强烈的关联性。学者们认为影响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主要障碍是安全问题,即阻碍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因素之一就是安全顾虑。有研究发现安全问题和缺乏对网络银行的认知是采用网络银行的主要障碍。有学者用感知可靠性来反映顾客对网络银行安全和隐私问题的关注,研究结果表明感知可靠性对采用意图有显著影响。

(四)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获取顾客忠诚的利器,满意的顾客会采用或继续采用网络银行;而不满意的顾客则会拒绝采用网络银行或转换到其它服务渠道。研究表明,网络银行顾客比非网络银行顾客对于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更加满意。如,顾客服务质量、银行服务产品质量和网络系统质量等是顾客采用网络银行时关键的满意和不满意因素。有研究证实,银行服务质量会通过满意对忠诚产生间接影响,而满意则会对忠诚产生积极的直接影响。而另外的研究则证明:同其它顾客群体相比,网络银行服务的早期采用者和大量采用者对于网络银行服务更加忠诚和满意。顾客之所以从传统的分支银行转换到网络银行,就是因为顾客对传统银行服务的不满意,这些不满意因素包括缓慢的服务速度、不方便的开放时间和地点及少量的向顾客提供服务的雇员等。有学者认为通过网络银行技术提供服务的能力同高满意度相关。还有学者则强调人性化和网络银行技术同顾客对服务的感知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些感知会影响顾客对网络银行的满意程度、保留程度和转换程度。

(五)信息技术接受理论。学者们一般都将信息技术接受理论作为研究顾客对网络银行采用的依据,如果采用者不愿接受,那么信息系统就不能给组织带来完全的利益。常见的信息技术接受理论有科技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等。在用科技接受模型对网络银行采用意图的决定因素进行的检验中,有学者发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网络银行采用意图的重要决定因素,而计算机自我效能和计算机经验会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采用意图产生间接的影响。还有学者将自我效能作为调节变量加进科技接受模型,发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网络银行采用意图的主要决定因素,而感知可靠性同采用意图没有直接的关系。计算机自我效能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同采用意图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有的学者创建的网络银行接受模型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在线银行信息、安全与隐私以及网络连接质量等维度,结论显示只有感知有用性和在线银行信息对网络银行的采用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对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同未采用者相比,采用者有较高的相容性、金融创新性和个人电脑熟练度,感知到更多的便利性和更少的复杂性。而另外一些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则认为: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应包括相对优势、可观测性、可试用性、复杂性、相容性、感知风险、群体类型、决策类型和营销努力。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际采用决定于采用意图,但该结论在实证研究中仅得到有限的支持。还有的研究聚焦于顾客对网络银行采用的一些特殊影响因素,如态度、社会影响和感知行为控制等。结果显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较社会影响更显著地影响顾客对网络银行的采用意图。通过比较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来预测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采用意图,结果表明,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网络银行的采用意图具有关键的影响。不过,无论是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还是在理性行为理论中,采用意图都不受主观规范的影响。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在预测网络银行的采用意图方面都非常有效,而计划行为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则略高一筹。

二、对顾客采用网络银行影响因素研究的评价

有关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研究众说纷纭,学者们都试图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和预测。但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复杂,仅从任何单一的角度来解释都是片面的。仅将成本和收益、顾客的个体特征、信息技术接受、顾客满意以及信任、承诺、安全和感知风险等影响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或若干个作为解释和预测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根据都有失偏颇,这样会忽略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绝大多数学者都从顾客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研究网络银行的采用,也有为数不多的学者从银行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研究。但将银行方面的影响因素和顾客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还几乎无人问津,这不能不说是网络银行采用研究中的一大缺陷。在研究方法上,绝大部分学者都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来验证顾客对网络银行的采用或采用意图。有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分析和验证的,有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的,有运用广义线性模型即二元回归模型的方法进行概率预测的。本文认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比较合理,因为影响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因素比较复杂,所牵涉到的变量比较多,而结构方程是处理多变量的有力的统计工具。但学者们的研究在实证分析中都是一种截面研究的方法,事实上,顾客由不采用到采用网络银行或由采用到不采用网络银行是一个过程,这就需要采用历时研究方法来研究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所以,只有将截面研究和历时研究两种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加完整和精确地来分析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

银行会计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应用

 

知识经济时代,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以来,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更是日趋激烈。为适应环境变化、应对同业竞争和实现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总体上说其应用仍然浮于表面。免费论文参考网。长远来看,强化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改变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应用环节薄弱的现状,不仅是商业银行转轨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商业银行自身战略的需要。

一、 为管理会计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完善法制环境

我国目前在完善法制方面要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人治大于法治”的问题,要相继出台完善一些经济法规,改变若干因法律存在空白“无法可依”的现象,使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市场竞争主体的合法权益能得到有效保护。

(二)鼓励有序的市场竞争

进一步放开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使商业银行重视成本核算和市场竞争,为管理会计在银行业应用提供一个重要对象。同时,要使除政策性银行以外的所有银行信贷部门实行商业化经营,不保护任何弱者,从而实现有序的市场竞争局面。

(三)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要逐步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由政府任命的人事制度,使经营者选拔市场化,持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同时,还要使商业银行在内部部门和职工间真正实现业绩和薪酬的挂钩,从而使得银行责任会计和绩效评价会计的推行得到职工的积极响应。

二、 提高商业银行相关人员素质

(一)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管理会计的运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想使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和更广的应用,需进一步加大对相关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从而架起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也进一步促进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至少应掌握以下知识:一是精通财务会计的原理、方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二是全面掌握银行经营管理知识;三是熟悉银行当前的财务状况;四是要了解银行所有的业务流程;五是要根据已搜集到的各种经济资料,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对银行的竞争优势做出合理定位,对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或规划。

(二)提高相关的管理人员素质

如果管理层没有管理会计的意识,不知道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他们就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中的作用,致使管理会计人员即使有水平也很难得到发挥。此外,管理人员要利用管理会计信息做出决策,这也是管理会计能否在商业银行得到正确而有效运用的关键因素。

三、 将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管理会计领域

(一)提高商业银行信息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整合要求较高,需要大量有价值的相关信息。因此,商业银行可充分借助计算机平台,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信息库,提供给管理会计人员使用,以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

(二)建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软件的发展相对较慢。商业银行应加快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的步伐,用先进的手段来推进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目前,商业银行大都能够实现集中化的财务核算,银行财务趋向扁平化、动态网络化,这些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实施奠定了现实基础。

四、 培植有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银行文化

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与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相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取代了土地、资本的地位,而人作为智力资本的生产者,如何激发出员工的潜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就成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培植有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银行内部企业文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作用的用人机制,员工的继续教育等。通过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 协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许多方面是融合在一起的。免费论文参考网。可以说,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管理会计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与发展。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会计仍然偏于核算,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区别不大,而这一状况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其实,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完全可以渗透融合在传统财务会计中,通过相互渗透和彼此协调,为管理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信息。例如,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反映商业银行所拥有的知识、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及银行特别重视的市场占有率、基础客户结构等综合信息,以确保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 持续加强管理会计的研究

(一) 合理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研究成果

商业银行要用批判的眼光,吸收国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中的合理部分,为我所用。我国银行业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均不同于西方,直接应用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不合适的。要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现代管理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而这也是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的重要途径。

(二) 加强与外部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的沟通

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管理会计的交流、学习和咨询,包括银行同业间的交流、到国外同业考察学习、向外部咨询公司咨询以及与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等。

(三)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要逐步建立以专职的管理会计部门为主体,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紧密配合的管理会计预算、核算和考核体制。免费论文参考网。

(四) 大力开展案例研究

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典型的管理会计案例进行模仿和改进,使管理会计新思想和新方法得以传播,并在实践中更好的检验、修正管理会计的处理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案例研究一直得不到深入开展,而这也是导致许多先进的管理会计经验得不到传播、应用的重要原因。

七、 建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组织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与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缺乏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为此,可建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组织,制定基本原则和规范,推行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制度,培养我国管理会计专门人才,继而推动管理会计实务向纵深发展,这无疑也会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

总之,强化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更需要商业银行苦练内功,切实发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忠.国有商业银行理财方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体的转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

[3]黄曦.论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挑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9)

[4]江庭友.西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概述[J].财会月刊2003

[5]冷雪艳,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金融经济,2006年08期

[6]李建芳.管理会计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J].会计研究,1996年第6期

银行会计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审计教育 风险管理 灵活选择

在现代经济体制中,金融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安全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金融的这些重要地位决定了金融审计的重要性。这决定了金融的载体——银行,对银行审计人员开展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银行的审计人员,肩负着维护国家金融财政秩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金融健康发展的神圣使命,基于审计人员在新时期下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加强银行审计人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笔者在从事多年的工作基础上,探求新时期对银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教育模式。

一、开展风险理论为基础的审计教育模式

金融是银行的主要业务,所以在开展银行审计教育上,应该围绕着防范风险来展开。在教育审计人员如何防范风险上,应该教育审计人员以“防范风险”为目标来开展审计活动。开展风险理论的审计教育,可以依据银行业务风险的高低,来对相应从业人员确定审计教育的内容、范围和重点。

风险理论的审计教育,在涉及银行资产质量、信贷资产的非信贷资产,以及高风险的业务,都应该是审计教育的重点。这是因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经营风险体现在信贷、资产质量上;对审计人员进行树立银行资产质量的审计教育,能培养审计人员发现银行金融业务中潜在的隐患,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生。同时审计人员从在资产质量检查中,跟踪贷款在企业中的用途,能清晰评价银行的金融贷款质量;从而实现审计教育为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目的。除此之外,一些涉及金融创新业务的法律法规,都是风险理论审计教育的重点。因为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理财业务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蓬勃兴起,还有一些证券、保险、信托业务都纳入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这些都成了银行经营的风险,也是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作为审计人员,应该了解这些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工作中反洗钱,制止金融上的不正当竞争,所以,这些都体现了风险审计教育的重要性。

二、运用互联网开展审计教育

在当今信息技术的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进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同时也为审计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平台。因而,互联网为审计教育开展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模式。

因此,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对银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教育。如可以运用网络教学模式,构建审计模拟教学方式。被培训的审计人员,可以在网上针对自己的审计业务进行业务学习,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审计人员把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相结合。而且,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能改变从传统教育的空间时间上的限制,有利于审计人员无限的自由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为此,银行的审计教育可以选择普及网络审计信息系统的方式,就是教育者通过计算机系统和受教育者的主机连接,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员实时进行在线学习,促进审计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实现网络审计信息系统,不仅需要完善计算机网络建设,努力建设好网站;更需要作为审计教师,应该熟练掌握INTERNET这个网络平台,因为这是开展网络审计教学的重要基础。

三、灵活选择教育方式

众所周知,审计是一项职业实践操作很强的工作。在新时期,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财经、审计、会计等广博的知识面。所以,在新时期对审计人才的教育,从传统的单一模式的审计教育,向多方位、多功能的立体化审计教育模式转变。这样才能立足新时期银行的发展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健全的一流银行审计人才,为银行事业发展而服务。

为了迎接新时期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在学校审计教育方案培养上,需要走以学历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为发展方向的路线。金融专业或者审计专业的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可以根据自己职业规划和专业需求,把职业教育的ACCA的教育思想、CIA的教育理念和CPA的教育水平,都融入审计学历教育之中,这样体现了审计专业的特色和时展对审计人员工作的新要求。

银行审计人员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方式,应该根据不同审计工作的要求和重点,选择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如根据审计人员的工作性质,选择教育培训方式。并且在新环境下,银行应该不断拓展业务培训的内容,向银行审计人员积极开展各种中期、短期和职业资格培训。在此基础上,还加强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联系,开展审计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也可以采取审计学会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研讨会和现场经验交流会。这样使得审计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审计理论、审计法规以及审计实务的发展前景;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从而推动了银行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鼓励审计在职人员,充分利用业务时间去参加各类审计学历学习,去大中专院校继续深造,改善审计人员的学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并且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审计职称考试等各级各类考试,以考试来促进学习的发展。这样能实现取长补短,为职业审计教育的开拓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银行还应积极引进西方银行审计理念,通过引进西方银行审计思想,为培养银行审计人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叶斌.商业银行审计[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