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计量学研究论文

计量学研究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0:35

计量学研究论文

计量学研究论文第1篇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务院了一系列深化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文件,提出了促进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建设发展的详细政策措施,房地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并逐渐成为各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此背景下,西安市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RI)从1996年的24.66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387.33亿元,这期间西安市的国内生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总值(GDP)从406.95亿元上升到1763.73亿元,那么究竟西安市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在一定时期内,是房地产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促进了房地产投资?本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从量化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房地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实证研究

2.1数据选取及处理选取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增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RI)反映房地产开发投资状况,以1996-2007年的年度数据为原始数据,为消除数据中异方差的影响,对两个数据序列同时取自然对数(LNGDP和LNRI),这种变换不会改变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效应(见表1)。

本文中的计算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1。表11996-2007年西安市GDP和RI序列单位:亿元

2.2平稳性检验在实际中我们遇到的时间序列大多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若直接将其用于计量经济建模,容易产生“伪回归”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目前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为单位根检验。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阶自回归模型的特征方程含有单位根,这样对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检验即转化为对单位根的检验。如果序列Yt通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d次差分成为平稳序列,而差分d-1次时却不平稳,则称Yt为d阶单整序列,记为Yt~I(d)[1]。同阶单整是多个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采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法对表1中的LNGDP、LNRI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LNGDP、LNRI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检验类型(C,T,K)中的C、T分别表示是否还有常数项、时间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从表2可看出LNGDP、LNRI没有拒绝单位根假设,是不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LNGDP、LNRI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是平稳的。因此序列LNGDP、LNRI均为一阶单整,表示为LNGDP~I(1)、LNRI~I(1),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2.3协整检验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2]。具有协整关系的多个非平稳序列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来描述原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并可以用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目前对协整性的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Granger(1987)提出的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两步检验法,二是Johansen&Juselius(1990)提出的基于回归系数的完全信息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GDP和LNRI进行协整检验。首先,用OLS法对LNGDP和LNRI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回归方程:LNGDPt=4.517960+0.490382LNRIt+εtt=(60.67050)(29.88506)R2=0.988927从结果可看出,所有参数的t检验值显著,R2在0.98以上,接近1,说明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残差序列et的估计值为:et=LNGDPt-4.517960-0.490382LNRIt其次,采用ADF检验法对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从表3可看出et的ADF检验值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至少表明可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et是平稳的。用EG两步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检验的结果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房地产开发投资(RI)之间的协整关系是正确的,所建立的协整回归方程反映了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2.4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2]。误差修正模型(ECM)反映了这种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修正的机制。误差修正模型的一般表示形式为:Yt=β0+βtXt+λecmt-1+εt,其中,ecm反映了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它们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称为均衡误差[3]。用OLS法进行估计得到LNGDP和LNRI的误差修正模型:LNGDPt=0.099899+0.125305LNRIt-0.644907ecmt-1+εtt=(3.216782)(1.080561)(-2.117311)R2=0.409034从结果可看出,虽然R2较低,但各参数的t检验值显著,仍然能够表明其经济意义。2.5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可得出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Xt是Yt的原因,则Xt的变化应先于Yt的变化。超级秘书网

因此,在做Yt对其他变量的回归时,如果把Xt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t的预测,则称Xt是Yt的Granger原因,否则称Xt不是Yt的Granger原因[4]。对LNGDP和LNRI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3结论

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对西安市1996-2007年的GDP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3.1西安市1996-2007年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由协整方程知,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是0.490382,即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490382%,可见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2西安市1996-2007年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由误差修正模型知,经济增长的波动取决于两点: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短期波动的直接影响,LNRIt的系数是0.125305,即短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125305%;二是上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修正项ecmt-1的系数-0.644907体现了对这种偏离的调整力度,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经济系统将以0.64490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该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3.3西安市1996-2007年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期为1年时,在94.892%的概率水平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是GDP的Granger原因,在99.93%的概率水平下,GDP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Granger原因,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又促进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滞后期为2年时,房地产开发投资是GDP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值较低,而GDP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值为89.379%,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经济增长促进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滞后期为3年时,二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

以上研究结果从量化角度揭示了西安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相关数据说明西安市房地产投资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又促进了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业与金融、钢铁、水泥、玻璃、家电等众多上下游行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合理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计量学研究论文第2篇

自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问世以来,以此为检索和评价工具,对我国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与评价,频频出现。但对两大学科体系的分支学科(子学科)的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非常少见。由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范围较广,且子学科间学科性质差异较大,各子学科在文献利用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1],因此,笔者认为,以子学科为单位分别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以会计学科①为研究对象,对具有代表性的76种CSSCI经济学和管理学来源期刊在2004—2008年间刊载的会计研究学术论文进行了一次系统搜集统计,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对近五年来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的机构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职称学历结构分布、合著论文与基金资助论文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梳理与揭示,以期为了解和掌握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现状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推动各机构的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

(一)来源期刊与文献数据库的确定

严格说来,期刊的质量能反映所刊载的论文质量,而论文(数据源)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通过反复比较国内几大引文数据库,最终确定以CSSCI2008-2009来源期刊[2]为样本,并参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2004-2006年各期刊在本学科领域影响因子的统计排序[3],选定CSSCI管理学来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②25种、经济学来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50种和来源期刊《中国会计评论》,共计76种,作为本次检索统计的来源期刊。选择CSSCI数据库作为本次检索的文献数据源。

(二)数据的检索搜集与建库

由于会计学科与许多相邻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有时对某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所属的学科范畴,仅凭论文题名无法准确判断,所以,对文献的搜寻与甄别成了本文的重中之重。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在CSSCI中,对来源期刊发表的“原发论文”(不包括短论、会议综述、非正式论文以及增刊论文,检索时间到2009年7月10日),根据题名海选一遍,保存相关的论文信息,内容包括:题名、作者、中文关键词、中文摘要、作者单位、基金项目、刊名、年、期,在Excel中,按内容项目建立文献数据结构表以便统计整理;对模棱两可、无法准确判断的论文题名,做上标识。第二,对有标识的论文题名,根据中文摘要,进行甄别、取舍。最后,在统计作者职称、学历信息时③,对照纸质期刊仔细地逐一核实,最终确定本文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文献数据信息。

三、统计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的外部特征的定量统计分析,包括发文量(或称产出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它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活跃程度和被认可程度,是衡量所研究对象科研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主要以发文量为切入点,基于定量化研究方法,利用Excel为数据统计工具,对76种来源期刊2004-2008年间发表的会计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分门别类,归类后再分类汇总、统计、排序,得出论文的作者机构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职称学历结构、合著论文与基金资助论文分布,试图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客观地分析近五年来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的产出现状。

四、统计分析结果

(一)论文的作者机构分析

通过检索统计,76种来源期刊在2004-2008年间共刊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5279篇,各年度论文产出基本均衡、稳定(见表1);按第一作者统计,共涉及485个机构。4912篇论文来自高校,占发文总量的93%;科研院所占1.14%;2.96%和2.9%的作者分别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为了更具体地了解各机构的发文情况,表2给出了在50篇以上的前27个机构的排名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前27个机构中,除财政部外,其余都是高等院校。26所高校共3189篇,占发文总量的60.42%,其余众多高校占32.58%,高校间研究能力的差距一目了然。尤其是排在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不仅发文量占绝对优势,而且各年度的发文量非常均衡,这说明它们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力量和可持续发展性,是国内会计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王牌军。由于期刊主办单位容易在自己主办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所以,为了更客观、更合理地反映机构的发文量,笔者特别对各机构2004—2008年间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最高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以及会计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的发文情况进行了统计,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三种影响最大的刊物上发表会计论文较多的机构在会计研究领域的总发文量大多也处在前列。

(二)作者发文量的统计分析

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研究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使统计数据趋于合理,本文对多作者合著的论文采取打折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多所重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标准:二名作者的分值划分为0.6和0.4;三名作者为0.6、0.25、0.15;四名作者为0.6、0.2、0.1、0.1;署名在第四作者以后的均为0.1。表6给出了2004—2008年最多的前40名作者。这40名作者近五年来一直活跃在会计研究领域里,他们当中既有对会计研究一生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的学界大师、学术泰斗(如葛家澍、潘飞、盖地等),也有年轻的后起之秀(如李明辉、吴联生、雷光勇等)。深入研究样本资料可以发现,这些高产作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如李明辉发表的论文始终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为主线,葛家澍教授发表的论文始终以会计准则研究为主线)。

(三)作者职称、学历结构的统计分析

职称是衡量专业人员工作能力与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检索统计的论文作者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作者的数量,分别占发文总量的35%、26%和16%;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后、在职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发文量分别占65%和4%(见表7)。统计时发现,博士后和在职博士生、在职硕士生一般同时也注明了职称信息,这样就可以大致推算出论文作者的职称、学历结构比例为:高级(正、副高)∶中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61∶16∶22∶1。可以看出,具有高级职称(正、副高)的作者是目前我国会计研究领域创作力量最强,论文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也是我国会计研究的主要力量。但也不可小视近40%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及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为青年人,学历高、专业基础扎实,且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主动性强,同时还有来自职称晋升、科研奖励等诸方面的压力将可能变成他们刻苦钻研的动力,推动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四)合著论文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合著是科研合作成果推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表8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论文独撰与论文合著的比例大约为40%︰60%,合著论文的比例明显高于独撰。从各年度数据来看,合著论文的数量和比例还在不断提高,而独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合作的规模来看,在被统计的3204篇合著论文中,2人合著的有2264篇,占总体的70.76%;3人合著的有800篇,占总体的24.97%;4人及以上的有140篇,占总体4.37%。主要还是以2-3人为主的小规模的合作形式,且呈增长趋势;而4人以上的合作偏少,各年度数量上略有起伏。

论文合著是科学研究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笔者在检索统计时就发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合著论文的作者中许多都是非会计学科的研究背景;第二,合著论文的作者类型多样化:有同一机构内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合作的;有同一机构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的;还有不同机构间合作的;极少数国际间合作研究的,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一种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模式。当然,从论文合著来研究科研合作,是基于理想化合著的假设,在实践中,可能还存在大量出于评聘职称等功利性目的的“挂名合著”现象,这里无法严格界定。(五)基金资助论文的统计分析基金资助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出的研究论文,它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代表着某研究领域内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大难度和较高水准,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本文研究基金论文数量,试图揭示会计研究过程中受到基金资助的情况,表9给出了2004—2008各年度受到各种基金资助的发文情况。从表中数据来看,基金资助的发文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增长幅度逐年加大,2008年基金发文量已占发文总量的55.94%,比2004年翻了一番。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会计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不同类型基金的论文增长幅度有差别。从基金论文级别来看,受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部级、省(市)级和校院其他级,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差4倍,这可能是由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项目的结项并未作严格要求,致使有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论文未标注基金来源,从而导致论文数量上的差距。此外,从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自科基金还是社科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太少,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五、结论、启示与思考

基于上述五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对近五年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现状可以作出以下结论,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简要结论

首先,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的产出机构中,高校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发文量的93%);且高校间研究能力差距悬殊,总体来讲,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准强于财经类大学;此外,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其次,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的高产作者中,大多出自研究实力雄厚、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团队里;深入观察样本资料还可以发现,他们都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高级职称(正、副高)的作者是论文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占总量的61%),其次是中级和博士研究生(占38%)。最后,基金论文与合著论文在数量和比例上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两者成正比关系;合著论文的合作规模主要是以2-3人为主的小规模合作,且合作形式多样化;基金资助的论文中,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基金,自科基金论文数量远远多于社科基金,但重点(或重大)项目太少,尤其是部级社科基金项目。

(二)启示与思考

第一,会计专业设置较久、会计专业教育层次齐全(学士、硕士、博士)的老牌财经类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例外),其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应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几代同堂”[5]的现象。

第二,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值得重视!任何理论研究都不能脱离实践,否则很容易陷理论研究于“隔靴搔痒”的境地,影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为数不少的会计实务界的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还有来自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的感受,应该比远离会计实践的高校研究者更容易出成果。同时,会计研究者也不能始终禁锢在书斋里,为研究而研究,应该深入到企业,就像教师深入到课堂中一样,这样会发现有更多的课题需要去研究,其研究成果才能真正对实务界和政策制定者有价值。

计量学研究论文第3篇

关键词: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方法论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111-04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Library Science Papers Research Methods

Jia ErpengYi Jinghan(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Henan, 450001)

Si Miaomiao(Library, 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Relevant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support the completion of the science research. So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library science system. Through a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academic articles published in 11 library journals, 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method application in library science in our country,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of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methodology; survey analysis

CLC number: G250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111-0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研究是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和途径,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也与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可分离。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在继承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而进行融合与发展,形成自己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随着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对象的复杂,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特点。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既促进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本文以11种图书馆学专业期刊2006~2008年所刊载论文为数据源,分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图总结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1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使得图书馆学研究能够准确、充分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保障;另一方面,整个图书馆学的研究中对方法的研究不能偏废,方法研究是学科研究内容的一部分。[1 ]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刘迅先生在《图书馆学通讯》上发表了《要重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一文。紧接着乔好勤先生在该刊1983年第一期上刊登了《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2 ]运用统计方法对《图书馆学通讯》等三种专业刊物1980~1981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法,即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科学方法。随后出现了有关图书馆学方法的大量学术论文,还有一些著作,如王崇德的《图书情报方法论》。[3 ]

从宏观上看,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基本得到认同。对一般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探讨,也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具体的技术层次,中间层是一般的研究方法层次,最高层则是哲学层次。[4 ]图书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是指引进和移植相关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图书馆研究,可分为:信息获取方法(主要指调查法、统计法、试验法和历史法等),信息加工方法(主要指老三论、新三论等)。[5 ]对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探讨的文章很多,虽然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普遍认为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是典型的图书馆学专门方法。另外从研究的性质来分,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随着对此研究的深入,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会不断地得到完善。

3数据来源

在数据收集中,笔者选取了11种图书馆学专业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作为调查对象,具体统计了2006年~2008年间各期刊学术论文使用研究方法的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小部分数据来源于各期刊主页。在数据统计中,去除了一些信息资料类文章,如征文通知、会议通知等(见表1)。

4数据统计分析

本文总共统计了8159篇学术论文,通过对所选的各篇学术论文,逐篇分析其篇名,个别文章查阅了摘要、正文等详细信息,根据各科学研究方法的含义,归纳每篇论文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将其研究方法归纳为15小类(见表2)。由于每篇文章采用方法很难准确判断,有的文章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所以从表2中可以看出,最后的论文合计总数(8273篇)大于调查的论文总数(8159篇)。在计算各类研究方法的论文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数时,是除以调查总数(8159篇),所以百分数之和是(101.3997%)而不是100%。

(1)理论分析法

运用理论分析法的主要是一些分析归纳与概念推理类研究,以及思辨类的学术论文。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理论分析法的学术论文共2904篇,占调查论文总数的35.593%,理论分析法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研究方法的运用主要受到学科性质和研究任务影响,图书馆学从目前来看应该属于社会科学,而且人文色彩比较浓厚;我国图书馆界也有重理论的现象,这与国外主要以定量方法为主、重应用有很大不同。随着其它学科背景研究者的加入,看问题的视角会有所变化,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会多样化。社会科学的发展是由定性方法向定量研究过渡的过程,图书馆学科也要注重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2)操作实验法、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的学术论文中,运用操作实验法的共有830篇,占到总数的10.173%。这类论文主要研究技术性的问题,比如系统开发设计、数字图书馆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组织等。随着图书情报工作环境、研究对象的变化,图书馆学研究关于技术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调查研究法是社会科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调查是获取原始数据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图书馆学研究中主要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网络来收集数据资料。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一共745篇,占总数的9.131%,调查方法的运用在调查数据中占有很大一部分,说明研究更贴近实际问题。

(3)实例分析法、历史方法

实例分析法通常是以具体的实例来介绍经验或说明问题,论文中主要是以国内比较著名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图书馆、国外有名的图书馆等为例子进行分析,对于其它图书馆的建设、信息资源开发服务起到了借鉴作用。

历史方法主要用于论述关于图书馆事业史、人物评价、文献学、目录学等内容的论文,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有的期刊专门开辟了关于图书馆事业史、文献学的专栏,历史方法的论文在调查论文中占到了7.501%。

(4)系统方法、管理学方法

系统方法主要是用系统的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问题,这种方法对我们认识研究起到很大作用。虽然有的文章不能明显地看出是运用了系统方法,但是系统方法贯穿于观察问题的整个过程。管理学方法是将管理学的方法移植在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中,图书馆在机构建设、运营方面都要运用到管理学的知识方法。

(5)数理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比较法、经济分析法

数理方法主要是数学方法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数理方法的学术论文有304篇,占调查论文总数的3.726%。数学方法的运用,也说明图书馆学研究者正在试图定量地揭示研究对象,随着本学科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方法将继续普遍化。

文献计量学方法是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献量、作者数、词汇数等的定量化研究。调查的论文中运用此方法的占到3.199%,在调查论文中占到的比例比较低。文献计量学方法也应用于其它学科研究,从CNKI数据库中我们以“文献计量”为题名,可以粗略地检索到600多篇论文,内容涉及很多其它学科研究。

比较方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相关事物或事物的各部分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共同点和差异点。

经济分析法是将经济学的方法运用到图书馆学的研究当中,研究内容包括图书馆营销、资源共享效率评价、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经费问题、资源服务的经营模式等等。

(6)控制论方法、引文分析法、内容分析法

明显运用控制论方法的论文很少,调查中只有79篇。占到总数的0.968%。但是控制论的思想在很多论文中都有所体现。

引文分析法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方法。在所调查的论文中,明确使用引文分析法的有23篇,占总数的0.282%。引文分析法作为图书情报学科的一种专门方法,运用也很广泛。在CNKI中用“引文分析”作为题名可以检索到1200多篇论文。

内容分析法产生于传播学领域,是一种客观的量化方法,是从大量样本进行特征识别的系统方法,具有统计性,是一种从公开资料中萃取情报的重要方法。因为它是新方法,统计中只有6篇。

(7)其它

其它中包括有专利分析方法、社会网络方法、SWOT分析法、法律分析方法、心理学方法、美学方法、传播学方法、医学理论方法等等。

5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5.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根据表2数据,我们可将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定性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法、实例析法、历史方法、系统方法、管理学方法、比较法、经济分析法、控制论方法,百分比总共占到61.62%;第二类是定量方法,包括操作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数理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百分比总共占到26.584%。从数量来看,定量研究方法所占比例比起定性方法还很小,这是由于理论分析法的比例太大。对于图书馆学的科学研究,目前来看定性方法用的多一些。但对于具体问题,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各有特点,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理论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在学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定性方法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其理论分析就显得没有深度和广度。随着学科的发展,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是发展的趋势。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已经大量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数理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等。定量方法的运用使研究更精细、更科学,站在定量的角度解释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内在规律,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推动学科的发展。[6 ]

5.2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产生了巨大变化,与网络信息、信息系统等有关的技术性研究论文数量会不断增多。在表2中,操作实验法所占比例为10.17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新技术的发展还为经典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实现工具。[7 ]研究这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采集,以网页形式的网络调查、用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软件(如QQ)的调查、[8 ]电子邮件调查等,这些都为更好地完成调查提供了多种途径。随着搜索引擎的运用普及,搜索引擎的服务器记录和保存了用户与搜索引擎的交互过程,这种数据称为使用记录(transaction log),使用记录分析(transaction log analysis)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另外,计算机还可以辅助研究者进行定性数据分析等。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在引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链接分析方法,这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研究方法的影响。

5.3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表2中的管理学方法、数理方法、经济学方法、内容分析法等都属于移植其它学科的方法,占10.85%。“其它”占7.185%。这些都说明了图书馆学研究中移植了许多其它学科的理论或方法。

在学科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具有从其它学科吸收养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能为其它学科提供养分。随着图书馆学科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者会大量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会产生新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当然我们不能盲目地去移植新的研究方法,而要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其融入本学科研究之中,通过适当的研究方法来为研究服务。

5.4实证方法的应用

调查研究法、实例分析法就属于实证性研究方法,从表2中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共占到17.061%。近些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重实证研究(evident-based studies)方法,[9]它是在获取研究对象客观数据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考察研究对象各有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影响方式,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它是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等的综合运用。实证研究通过实际数据分析,连接了理论与实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图书馆学研究水平、学术地位的提升。

总之,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各种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或者是有适用的条件。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将成为图书馆学方法的主流,新的方法与新的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复杂的研究问题将会越来越多。所以研究方法的运用将是多元化发展,合理的研究方法体系应该是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与互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邓小昭.信息管理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3.

[2]乔好勤.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图书馆学通讯,1983,(1):54-62.

[3]王崇德.图书情报方法论[J].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杨建军.科学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24,395-409.

[5]罗方等.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图书馆建设,2006,(2):19-20.

[6]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60-283.

[7]华薇娜.我国80年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状况的定量分析[J].情报学报,1995,14(3):218-225.

[8]金武刚等.图书馆员网络社区信息交流行为实证研究――“大旗底下”QQ群个案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

计量学研究论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研究 研究方法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管理会计学的理论被介绍到我国,管理会计这个概念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被人们所知晓,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在我国开始广泛的展开。由于我国至今仍还没有针对管理会计研究的期刊,所以想要了解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需要对散落在各经济管理类期刊中的管理会计研究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管理会计虽然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但是它仍然属于会计范畴,所以我们主要选择会计类期刊杂志作为统计资料的来源。由于资料来源及时间的限制,且目前我国的会计类期刊据统计有近百种,选择了会计类核心期刊作为统计资料的直接来源。本文回顾1995年至2010年国内学者对会计的相关研究,共收集到近500篇有关管理会计的文章。鉴于本文是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需要对文章进行一定的筛选。在我国的会计类核心刊物发表的管理会计研究文章中,将明显属于“管理会计”等栏目的文章筛出,再将有关管理会计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整合等的论文剔除掉,最后得到的样本为400余篇。对这400余篇文章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统计分类,希望能从中发现规律与趋势,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对以后的研究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统计及分析

( 一 )研究主题分布

(表1)描述了1995年至2010年管理会计研究主题。 可以发现管理会计研究在1995年至2010年中不断深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宽。(1)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虽然研究管理会计的文章总量在不断增多,但是有关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文章的比重并没有明显下降,几乎每个阶段都保持着大致的比重,可见学术界对其还在不断进行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余绪缨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们就认为管理会计研究需要在理论建设方面狠下功夫。他们强调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包括它的对象、职能、任务、假设、原则和方法体系等进行深入的探讨。由此管理会计学术界展开了对上述内容的大讨论。它的影响非常深远,即使现在此类文章数量仍然非常多。同时管理会计被认定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学者们纷纷将行为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引入到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中,希望能有所突破。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中,研究背景集中在以一般制造企业为背景的研究,并且多采用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存在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2)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源于英国,是由英国学者西蒙于1981年首先提出的,以后西方各国颇为重视该理论并广泛开展了研究和运用,使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得到不断的拓展和深化。我国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和介绍战略管理会计。统计显示引进战略管理会计以后学者们对其研究热情并不是很高,相关研究文章数量也较少。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和运用日益被人们关注,因此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分布主要始于20世纪末。然而虽然近些年来研究管理会计的文章不断增多,但是有关研究战略管理会计的文章几乎每年保持着大致的数量,在管理会计研究文章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近年来学者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主题不断增加有一定的关系。(3)成本管理。成本的高低历来就是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常都把成本放在第一位的考虑位置。然而,虽然在所有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中对成本管理研究的文章数量位居第三,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多,只有37篇,所占比重也比较低,仅占统计总量的9.0%。从时间分布看,对成本管理研究的文章在各个时期表现为分布基本平均略有增加。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国外对成本管理研究的思想和理论已经比较完善,我国的学者们更多的是对这些思想和理论的引进和运用。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成本管理这方面的问题,学者们也开始关注针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特有情形的研究。(4)其他方面。统计显示,通常被学者们认为是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要研究主题的预算管理、资金与财务运作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实际研究中关于这三个方面的文章并不是很多,与通常所认为的其重要性不相符。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中学者们也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只是单独对这三个主题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而已。随着年份的推进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范围不断扩大,开始涉及到价值链分析、绿色管理会计等新领域,说明学者们超越局限的思维,越来越注重从整个价值链和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研究管理会计。价值链管理将企业看成是一个创造价值的整体,企业中的各项价值活动都会对其他活动产生影响,从而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价值链管理会计的研究面向价值链,以服务价值链管理为出发点,使得管理会计的目标更有竞争力和长期性,方法更加系统化。日趋增多的生态环境事故要求不能再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相较于其他研究主题绿色管理会计更加重视企业同社会的协调发展,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其研究视野不只是停留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面,其更关注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科学发展潜力。

( 二 ) 研究背景分布

(表2)描述1995年至2010年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统计显示大量管理会计研究文章以一般制造企业作为背景环境进行研究。管理会计在制造企业中的大量应用,并且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广和通用的不限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使得学者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制造企业上显得无可厚非。但是,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究已经过度集中在制造企业中。而在以一般制造企业为研究背景的文章中,大多是比较泛泛的从所有的制造企业的角度进行抽象化基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纯理论研究,并且普遍采用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运用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的学者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有针对性和有实践基础的文章非常少。这说明从研究背景的角度看,管理会计的研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管理会计的研究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仍然以一般背景为基础进行研究,不能适应社会对管理会计理论的需要。近年来出现了少量针对单个企业的管理会计研究的文章,这说明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也已经意识到了以一般制造企业作为研究背景所带来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并且正在试图通过针对单个企业的案例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在针对单个企业的管理会计研究的文章中,学者们更多的采用案例介绍的研究方法,对某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或者进行实地研究的文章比较少,这说明,即使是在对单个企业的研究中仍然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出现了涉及医院、高校等组织中管理会计应用研究的文章。在我国正在推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在医院使用管理会计的研究对医院正确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综合利用医疗资源、强化内部运营和质量管理、增加医院收入、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费用负担和提高医院经济收益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高校进行管理会计的研究要求高等教育除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培养主要目标外,还需要把节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这些都说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开始向不同行业领域渗透,给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 三 )理论依据分布

(表3)描述了1995年至2010年管理会计理论依据,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文章以管理会计自身的理论与其他理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是以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作为研究的主题,也可以说这些文章的研究是缺乏理论基础的,这与(表1)中统计的的以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作为研究主题的文章占统计总量的50.0%是基本相符的。这反映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理论基础的狭隘,说明我们与世界学术主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指明了未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努力的方向。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学科,由于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特性使得管理学成为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而从学科性质看,管理会计与经济学、财务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与这些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因此学术界在运用这些相关理论进行管理会计研究时大做文章。主要表现在在每个阶段以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学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的文章都达到各阶段论文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并且在近年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的学者还在大幅增加。其次,随着研究的深入,组织行为学、数理统计、心理学等理论也被运用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组织行为学是通过分析人类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的条件以及对行为的预测、控制、评价等问题,以更好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现代管理会计运用组织行为学原理,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有利于管理会计人员更充分的理解人的行为,提供更有用的信息,有利于在组织中形成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产生的损耗,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组织的目标。将数理统计的理论融合到管理会计的研究中为人们深入研究管理会计的现象提供了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把握其规律,进行定性分析提供好了基础。为管理会计在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帮助。西方学者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时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的应用比例明显超越我国,并且在研究中大多是与问卷调查或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出有关行为学或心理学的变量并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而我国学者运用组织行为学进行管理会计研究时更多的是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虽然近年来数理统计已经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但是与国外相比比重仍然是不高的。因此,尽管是应用了同一的理论,但是研究的深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 四 )研究方法分布

(表4)描述了1995年至2010年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从时间分布上看规范逻辑推理在任何一个时间段的运用都占据首位。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最近的时间段也有所提高。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其他研究方法的应用有所增加,研究方法不断充实。其中会议及文章综述、国外资料介绍的研究方法也占一定的比例。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经验研究,这与最初管理会计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即帮助制造企业核算成本与管理成本,正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才使得基于企业的案例/实地研究一直以来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相对于西方管理会计的起源,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所以起初的研究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从管理会计理论出发的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十分普遍。因为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更倾向于理论的研究,所以随着我国学者对管理会计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的广泛运用,规范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的使用比重在大幅下降。这也说明学者们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时纯理论研究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学术界更加注重研究的实用性。虽然近年来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不断充实,但是最近一个时间段中逻辑推理研究方法的使用比例仍然占当期总量的60.9%,实证研究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运用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的研究方法的文章数量仅次于使用规范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的文章数量居于第二位,但是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所占比重都和规范逻辑推理有相当大的差距。并且这种研究方法与大家所熟知的实验研究是有着相当大差别的。实验研究方法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数据,从而在理论的检验上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比较独特的视角。而在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的研究方法中,作者大多还是从规范推理的角度出发,只是同时介绍个别案例或者讲述一个“故事”作为辅助说明,没有对案例进行深刻的分析,也不是带有目的性的实验研究。随着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调查问卷研究等方法也被运用到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中来。调查问卷研究方法虽然是大家所熟知的研究方法之一,但是这种方法在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使用中出现的比较晚并且数量也很少。近年来调查问卷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的使用和增加说明学者们正在加强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实践结合。但是我国大多数调查问卷的研究并不是为了验证某种理论,而只是说明一种现象或者某种管理会计实践的程度和状况,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直接设计什么问题,所以,即便是问卷调查,问题设计的水平和研究的深度与国外也是的差距的。

三、结语

通过对1995年至2010年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多,呈现出良好的研究态势。但管理会计研究的论文数量总数相较于其他类别的经济管理类文章所占比重仍然是很小的。近年来部分期刊增设了“管理会计”专栏,但是相比较其他刊发的文章,管理会计文章的数量以及所占比重依然明显偏少。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正在不断深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不断充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不断深化,研究主题范围不断扩大。除长期受重视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战略管理会计、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主题外,出现了以价值链管理和绿色管理会计为研究主题的文章。这说明我国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思路不断开阔,不断从企业和社会的实践出发,更加注重整个企业的价值以及如何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研究。我国管理会计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在大量以一般制造企业为背景进行的研究以后,学者们已经意识到这种从所有制造企业角度对管理会计进行抽象化的理论研究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应用在不同行业领域渗透,学者们更加注重从实践出发根据实践需要把管理会计的研究拓宽到医院、高校等新的领域,为这些组织更好的利用管理会计指导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理论依据不断增加。学者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以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为基础进行,更加融入了行为科学、数理统计等理论,进一步将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但是仍然有相当比重的管理会计的研究是基于管理会计自身理论的研究,这说明研究的理论基础发展是我国学者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努力方向之一。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不断充实。虽然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中规范逻辑推理研究方法的使用仍然占很大的比重,但是学者们已经意识到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实际出现脱离的问题,并且开始使用数据分析、调查问卷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杜荣瑞:《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评述》,《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

[2]白胜:《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定位与检验》,《财会研究》2009年第2期。

[3]杨继良:《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反思》,《财会通讯》2005年第5期。

计量学研究论文第5篇

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不过引用的参考文献水平怎么高,但是这些都是别人的作品,我们只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来论文自己观点,让科学研究更进一步的阐述。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程之议.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

[2]张俊生,张琳.特殊普通合伙制让审计师更稳健了吗?--来自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04)

[3]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04)

[4]周中胜.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收费[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2)

[5]张敬之.特殊普通合伙的市场反应研究--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01)

[6]李瑞青,白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7]郑杨.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分析--基于信永中和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31)

[8]李江涛,宋华杨,邓迦予.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政策对审计定价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3(02)

[9]肖小凤,王善平,肖雯.论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度的完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5)

[10]刘启亮,陈汉文.特殊普通合伙制、政府控制与审计师选择[J].财会通讯.2012(24)

[11]程启智,刘三昌.对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些思考[J].商业会计.2012(07)

[12]张连起.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4)

[13]孟晓俊,严慧.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0(12)

[14]章立军.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与应对--第四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06)

[15]何新容.我国特殊普通合伙债权人保护制度的完善--兼与美国相关立法比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04)

[16]王星灿.试析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过错”[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17]黄洁莉.英、美、中三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研究[J].会计研究.2010(07)

[18]冯延超,梁莱歆.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审计收费及非标准审计意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03)

[19]王棣华.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制改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3)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上官静文.特殊的普通合伙承责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1)

[2]陈坤墙.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制度评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张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2009(10)

[4]郭富青.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游走于无限与有限责任之间[J].当代法学.2009(01)

[24]逯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6)

[5]袁碧华.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职业保险探析[J].法学杂志.2008(03)

[6]郑英龙.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有限责任[J].国际经贸探索.2008(02)

[7]范健.引入有限责任合伙(LLP)制度的立法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06)

[8]武晓玲,张亚琼,周水龙.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

[9]罗党论,黄旸杨.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会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7(02)

[10]刘少锋.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36)

[11]张继勋,刘成立.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06(07)

[12]杨涛,赵丽娟.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产权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04)

[13]吕鹏,陈小悦.有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与审计质量:一个博弈的视角[J].审计研究.2005(02)

[14]章立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J].财贸经济.2005(04)

[15]张立民,李洁雯.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文化研究述要[J].审计研究.2005(01)

[16]张艳,李书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4(04)

[17]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

[18]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01)

[19]罗栋梁.上市公司审计市场有关问题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蔡飞.如何搞好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审计[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4)

[2]黄仁芬.A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张玲玲.结构性减税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乔艳燕.职工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战迪.SL药业有限公司纳税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李晨曦.恒大集团纳税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计量学研究论文第6篇

1.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最新进展

2.论多元方法论框架下的计量经济学观

3.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

4.计量经济学局限性研究

5.观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望大数据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

6.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

7.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前景

8.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

9.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

10.计量经济学中的潜变量模型:一个方法论角度的考察

11.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12.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的若干新近发展及展望

13.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14.计量经济学精确性研究

15.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

16.中长期负荷预测的计量经济学与系统动力学组合模型

17.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

18.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19.基于WinBUGS软件的贝叶斯计量经济学

20.再谈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研究

21.中美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22.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

23.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24.国外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回顾、进展与述评

25.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

26.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教改方案研究

27.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

28.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教学效果实证分析

29.健康计量经济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在我国卫生领域的应用展望

30.关于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1.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32.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33.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34.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比较

35.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及其反思

36.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37.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及小而精案例探讨

38.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39.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40.中国计量经济学发展之路

41.基于计量经济学的陕西省建筑企业经济分析

42.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

43.计量经济学研究范式:批判与超越

44.关于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

45.论PBL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各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

46.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

47.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

48.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

49.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50.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探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51.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研究

52.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及其决定因素——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

53.计量经济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

54.国内计量经济学的文献计量分析

55.打破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迷思

56.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57.计量经济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58.《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最小二乘法”的教学方案研究

59.应用蒙特卡洛方法辅助理解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基于Eviews程序设计的两个实例

60.本科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61.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特性

62.案例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探讨

63.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的整合

64.财经类高校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65.注重应用能力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及反思

66.《计量经济学》本科课程“三维”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67.对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68.应用型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以三亚学院国贸专业为例

69.诺贝尔经济学奖、计量经济学与现代贝叶斯方法

70.我国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

71.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体系研究

72.从本科毕业论文看《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方向

73.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74.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视角下的线性回归模型——再议线性回归模型的设定

75.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汇率预测的综述

76.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7.论大学本科教育中计量经济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78.关于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探讨

79.灰色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80.基于“学、拓、化”架构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索

81.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文献可视化分析看计量经济学的演进

82.《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刍议

83.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衔接问题探讨——以计量经济学为例

84.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均值模型:一个方法论角度的理论综述

85.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86.本科学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87.计量经济学实证项目的设计与案例分析

88.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

89.网络环境下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90.合约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

91.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新思考

92.计量经济学在中国服务业生产率测度中的应用

9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94.研究型大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95.简述现代计量经济学及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96.关于案例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的研究

97.结合应用软件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初探

98.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

计量学研究论文第7篇

关键词:北方经济 载文统计 定量研究

一、研究目的和背景

《北方经济》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该刊在2000年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北方优秀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国内、海外阅读TOP100期刊。因此受到科研人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北方经济》2004-2009年发表的共计5140篇文章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研究内容、方向、作者所在单位、合著、基金资助、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2004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为了避免重复统计,本文只根据第一作者统计载文数。

二、统计结果分析

(一)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栏目及文章内容来区分研究内容。

表1 栏目及内容研究

由表1可知:2006年开始经济研究范围扩大了,涉及理论与研究各个方面,企业发展、产业经济等实体经济为持续发展带来了活力、涉及财务管理、区域经济和地区特点的民族经济也增加了,学术视点、学术争鸣具有前瞻性,特稿、封面文章,关注体制改革,为经济建设把脉引航,异域撷英、对外开放,不仅提供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平台,也为读者了解我国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信息。

(二)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在经济研究中,既需要运用理论概述、个案研究、解释型等非数字化研究方法对经济问题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又需要通过定量分析使之更加科学、准确,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而文献中各种研究方法往往是相结合,相辅相成,很难将文献研究方法精确定位,因此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分类采用模糊分类法:只分为定性和定向两大类。

定性研究:主要分析个人直觉,经验及分析对象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进行非数字化考察和解释过程。本文将描述性、解释性、个案研究、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少量数据分析,如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经济工作、调查、关注、体改均归入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为了更科学、准确地叙述和解释某些现象而使用数值表示和处理的方法。本文将实证性、假设检验、模型构建、大量数据分析如学术争鸣、金融财政、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等归为定量研究。

表2 载文研究方法统计

图1 定量研究载文所占比例

总的来看,2000年后区域经济研究定量研究比重呈上升趋势,定量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法,说明近年来研究比较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

(三)基金资助研究

基金资助论文通常代表着研究领域的新动态、新趋势,具有较高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前沿动态。从2000年开始,共有162篇文章获得了各类基金资助,占比3%。说明《北方经济》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进一步提高,研究内容涉及面更广泛。

表3 载文基金资助比例

(四)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数据显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北方经济》研究主力。《北方经济》注重学习别人经验。2004-2009年“异域撷英”36篇文章,多为著名学者文章,为我们学习借鉴提供了方便。

图2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图3 载文合著率统计

(五)合著者所在单位统计

如今经济形势和国际化趋势日趋复杂,经济研究难度增加。跨地区跨机构研究能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流动。数据显示,2004年开始论文合著率呈上升趋势,总体比重大约2.4%,论文合作单位多,但同一院校和科研所比重大,院校与外单位合作度占66%。

表4 作者人数统计及合作单位统计

(六)参考文献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2004-2009年参考文献共计7440篇,涵盖所有文献,其中以期刊、专著为主。期刊以其信息量大、新、快等优点成为主要信息源,占比61%。电子资源在当今社会中,由于使用方便、灵活、新颖,也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占比16%。专著文献引起系统、全面、成熟等特点占比28.5%。

表5 参考文献类型统计

总体而言,外文文献因其科研价值和信息含量较高的优势,其比例有所增加累计544占全部参考文献总量11%。说明我国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注重与国外先进理论学习和融合,2006年开始《北方经济》作者参考文献中外文文献逐渐增多,学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影响因子是客观评价论文在学术上价值和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CNKI数据库统计复合影响因子是0.535,综合影响因子0.196,说明《北方经济》作者学术水平层次较高,研究内容较新,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其中,学术争鸣中多篇文章具有自己独特见解,论证比较注重科学性,有些还运用实证分析,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数据充分,论证严谨,定性研究很多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某些问题深入思考和推理。

三、结论

在研究内容上,宏观经济、学术争鸣、学术视点、特稿、封面文章、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是北方经济重点。财政、金融、在金融危机以后因其风险性高,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审计内容,篇目上也有所增加。《北方经济》本区作者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金融方面。从2006年以后载文数量增加了,学术水平有所下降。应控制数量,提升载文质量和学术水平。

在研究方法上:《北方经济》近年来比较注重科学、实证和模型的研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也有所增加。基金项目一般是比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是学术研究重点,具有前瞻性。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以高等院校为主,其次是科研机构。合著和多人合著也以高校为主,说明研究能力较强,但在研究层次和水平上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以中文期刊为主,其次是专著,外文文献和电子资源近年来迅速增加,说明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注重与国外先进思想接轨,对国外研究成果借鉴吸收能力有所提高。

《北方经济》在研究经济,引领经济发展,特别是内蒙古地区经济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区将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又要抓机遇、促发展,使经济持续平稳的向前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应强化外资在推动我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如何利用外资机构,怎样引到向西部特别是我区转移的研究、外商投资的管理等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规划时期国家政策将向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领域倾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低能耗、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及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促使工业结构有根本性转变,营造绿色环保、设施配套、制度完善的服务业。加强节能环保力度,合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北方经济》封面文章、特稿、区域经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等栏目继续发挥引领作用。财政金融、企业发展、学术争鸣等栏目要结合实际兼收并蓄,加强对国外成熟理念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计量学研究论文第8篇

关键词: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双轨制;会计;研究方法

当前,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自然科学中惯常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引入会计领域,认为会计科研方法的改革时代到来了,实证研究有望替代规范研究在会计界的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显然忽视了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很重要的一点:环境的适用性。会计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部分,不是一个精确的计量科学,固然不能直接套用自然科学的那一套研究思路进行分析,它有其本身的特点,任何研究会计学的方法都要从会计这一社会科学的事实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认为:会计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那些已经经历了经济环境等要素冲击、检验,并在实务中得到保留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在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规范研究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会计主体运用规范法成功的构建了会计概念、准则、制度等一系列理论,规范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体系,它的这种基础地位是在实践中不断证实的,是不可动摇的。实证研究作为从自然科学中引用过来的方法,自然有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作为一种新型的方法,它的引进能促进会计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本文从两法的特点、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剖析现行方法体系,认为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应发挥两法的优势和作用,进行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双轨制”改革,实现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有机的深入融合。

一、两种研究方法的特点互补分析

(一)研究资料的文字性和数量性的对比

首先,相比规范法通过价值判断得出文字性的研究成果的特点,实证法研究资料的数量性决定了研究过程的精确性。事物具有量和质两方面的特征,缺一不可。质是区别于他物的根本,忽视对质的研究,使人容易忘却被数量掩盖起来的

会计客体的实质内容,也就是忽视对事物的根本矛盾的研究,只有达到一定的质变,方能促进会计研究的根本性的发展;但没有量的一定积累,质的存在只能是海市蜃楼,而实证性的研究为会计理论质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另外,这种文字性和数量性在另一种程度上也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互补。

(二)研究观点的系统性和研究结论的概括性

规范法充分的利用了系统论的观点,承认会计科研客体是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要研究会计活动,就必须把会计科研客体放到社会诸环境中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掌握会计科研客体的全貌;而实证法研究结论非常具有概括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实证研究能够对科研客体已有的量化资料进行高度的概括,为价值判断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依据。

(三)研究方法的传统性和数量科学性

会计科研规范法是会计科研主体长期以来使用的方法。我们称规范法具有传统性,并不是指它是一成不变的,相反,规范法正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也只有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规范法才有可能在会计长期的科研过程中处于基础方法体系地位而不动摇。而实证法沿袭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思路,具体研究对象是符合统计资料的数量较大的随机样本,资料收集方法是具有统计科学意义的问卷调查、统计抽样,具体研究程序是符合逻辑的实证科学程序,整个运算过程都有相当大的精确性和可信度,可以说,实证法的引入为会计理论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势互补分析

(一)规范法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性和实证法研究结果的精确性

规范法通过揭示规律,充足完善会计理论和经济秩序,并进行价值判断制定出的规范准则制度等可以很好的指导会计实践并接受会计实践的检验;实证法以数学模型为主要研究手段,以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有助于精确描述会计研究对象,符合会计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内在要求。

(二)规范法的深层次了解性和实证法的会计预测性

规范研究者通过深入现场,进行现场考察访谈和记录,可以了解到科研客体表面上未表现出来的内涵,有助于了解会计科研客体的深层次内涵和特征;而实证法能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仅凭直觉感悟和经验判断所难于发现或不能发现的会计规律,有助于实施有效的会计预测。

(三)规范法研究结论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证法的研究对象的简化性

规范法的研究起点不同于实证法,不是事先提出有利于研究的假设条件,而是从现实出发,提出问题(也即确立课题),然后再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这更加符合当期的实际情况,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实证研究简化研究对象的复杂因果关系,把探求因果关系作为理论推演的必要条件,就是说,在研究未展开之前,要求研究者事先确定研究对象中某些自变量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程度和变化取向,该种方法仍然要求研究者制造一种环境,将那些无关的因素用控制手段加以排除,从而把所认定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它这种人为构筑研究环境直接干预客观实在的做法对研究结果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研究中难免出现过于简化会计研究对象背后隐藏的复杂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后期运用规范法对其进行价值判断。

(四)规范法和实证法的认识继承性

规范法所强调的是世界应该是如何运行的,相应的,实证法强调世界是如何运行的,规范理论能帮助我们在实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判断。认识论认为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因此有必要将两法结合,运用规范法将实证法的具体认识进行深化扩展,由具体到抽象,达到认识的高级阶段。当然,如果“是如何”不能为“应如何”的会计研究进行价值判断,则该会计研究要么是在玩“数字游戏”,要么是在“哗众取宠”,这种所谓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只能束之高阁。

三、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双轨制”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大部分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很少,使得会计理论容易走向纯粹逻辑演绎推理的道路,并非从实践中来并接受实践经验的检验。而现阶段中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趋势,只是以模仿英美实证研究的模型和文章格式为主,创新性很少,能够捕捉中国自己独特环境因素的研究也不多。纵观历史,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实际上是走了两个极端: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规范研究为主,将对数学模型定量分析的方法排斥在主流研究之外;90年代之后,受西方会计学者的影响,会计研究走向另一个极端,会计研究者盲目地模仿西方实证研究方法,直接套用西方的成熟的实证方法来解决我国的现实,根本没有结合我国的社会现实,做出不符合我国社会现实的假设,得出与我国现实没有联系的“成果”,最终导致“只见枝叶,不见树木”。

本文认为,应该对现行会计研究方法体系进行必要的双轨制改革。所谓“双轨制”改革(“双轨制改革”一词借鉴于杨素昌,肖泽忠的研究成果《试论中国国家审计双轨制体制改革》,文中针对我国国家审计改革现状提出了双轨制的思想,本文将此思想应用于会计领域),即在会计理论的初级研究阶段,侧重于实证性,力求客观与精确,而在第二阶段—制定和指导会计准则阶段,侧重于运用规范法进行价值判断,以求被社会接受和认可,进而接受实践的检验,得到新的完善和发展。

(一)双轨制改革的思想基础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初具规模,资本市场不完善,实体经济占主流,这就需要国家会计研究人员制定出适合我国各方面发展不完善这一特点的研究方法体系,找到适应我国环境的平衡点,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或摒弃,更不能直接由规范研究突兀的过渡到实证研究阶段。当然这种平衡也不是简单的对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中立或者组合,而应是一种深入的融合。虽然现阶段能真正建立在中国经济、政治、人文环境下的实证研究不多,但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谈论去留哪种研究方法还为时过早,所以有必要让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齐头并进,为中国的会计理论共同做出贡献。 “双轨制”的改革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将研究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另一方面充分的发挥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没有偏颇,既保证了客观精确性,又保证了价值主观性,在传统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实证研究方法,不再存在理论和实务的脱节现象,为整个会计理论大厦奠定了实践经验的基石。

(二)双轨制改革的现实可行性

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很完善,但是它的迅猛发展也是不能忽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实证法的运用提供的生存的土壤,在认识的初级阶段,主张运用实证研究,而现实中数据库的建立为实证研究提供了资料保证,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由于法规不健全,可利用的资料较为匮乏,只能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实地研究等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具体其他实证方法的运用还有待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认识的高级阶段,需要加入规范研究的价值判断,从道德的、文化的或者其他立场、观点对社会事实的可接受性或不可接受性做出实际的评价,从而才能为社会所认可,达到所研究的会计理论结果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r l 瓦茨,j l 齐默尔曼,陈少华.实证会计理论[m].黄世忠,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威廉 r 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夏文贤,陈靖,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 周忠惠.会计研究方法论[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5] 李孝林.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6] 于玉林,李端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 万晓文.现代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