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4:41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第1篇

1.1 IC卡行业发展现状... 1

1.2 IC卡迅猛发展的原因... 2

第二章 硬件系统设计... 4

2.1 IC的选用与设计... 4

2.1.1  IC卡概述及分类... 5

2.1.2  IC卡国际标准... 5

2.2 电源电路设计... 7

2.3主控芯片AT89S52 及相关电路设计... 9

2.4 串行通信... 14

2.5 蜂鸣器电路设计... 18

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 19

3.1 编程软件... 19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第2篇

近年来,软件行业进入第二春,供需两旺。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3380个。 [1]但是,软件行业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错位,一方面,IT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 

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验室建设是硬件基础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建设能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要求。实验设备采购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 

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类的实验室有3个,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的研究需要,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 

以上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师生完成实践教学的需要。 

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 

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适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把专业技能训练当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训练大纲,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级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二级是综合设计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软件论文项目的开发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软件项目。下面分别对这两级训练作详细介绍。 

3.1 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3]。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的已经开出课程设计的课程有4门,分别是: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要求包含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系的审核和教授委员的审定。最后,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JAVA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库开发”、“J2EE企业应用”、“JAVA 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 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与技能。 

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 

3.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安排 

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参加通过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级),可以获得2学分,参加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可以获得3学分。 

4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4]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曲靖师院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 校企合作助力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我们自2012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的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在以上业务深耕12年,在全国小有名气。我们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Java开发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Java开发实训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部署的能力。 

从2013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参加校了企业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6 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第3篇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阶段的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反映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然而,近年来,由于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等原因,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下降。基于此,本文以本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近3年的毕业设计相关数据为例,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设计水平提供依据。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个学期,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在三个月左右。其间,学生需要完成查阅相关资料、选题、调研、学习相应软件工具、系统开发、调试、撰写论文等工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高职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正是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总招生量很多,且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又不具有重点大学本科生的学历等优势,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担心毕业设计会影响就业,所以他们在思想上也不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学生们只是忙于参加各式的招聘会和面试,根本无心去做毕业设计和写论文。即便找到工作,还有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实习。另外,有一些学生选择了专升本,这同样也会占用毕业设计的时间,影响毕业设计的效果。

2.2 选题局限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由老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并进行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现象:课题缺乏工程背景、不同指导教师之间课题重复、内容陈旧、课题与前几届相似等。这些课题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此类课题实现难度不大,并且可以从书籍或网上找到源代码,学生只需要将系统界面稍作改动,将别人的论文稍作修改,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系统和论文。更有甚者是照搬照抄以往学生做的毕业设计。以上也是影响当前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缺乏正确的设计开发方法

笔者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没有严格地遵循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导致毕业设计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有的学生一边写程序,一边了解程序需求,程序完成了需求才清楚。有些需求事先没有,在编写程序时才加入,不得不重新改写程序,给程序的运行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二是学生往往忽略软件开发的前面几个阶段,直接进行编码,造成软件设计的混乱。三是不少学生选定课题后,没有仔细分析系统功能,就急于开发,结果模块划分不清,人员分工不明确,导致同在一个课题组,有的同学工作量大,有的同学工作量少,或者是模块重复开发的问题。四是很多学生认为编码结束则意味着整个设计就结束了,不重视测试和调试,导致软件缺陷不断。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使得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2.4 监管不足

毕业设计大部分时间由指导教师组织管理。按照惯例,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应每周多次见面,一方面可以方便师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去就业单位实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等方式联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困难。而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项目的开发过程,目前各种检查主要是一些表格文档的填写,比如:任务书、开题报告等,缺乏详细的过程管理计划和专门的监督管理条例。对过程管理要求不严,学生自然有所放松,而学校仅限于对毕业设计相关表格和论文的检查,又或者对己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同学的毕业设计采取迁就的态度,成绩评判过于宽松。这些因素都助长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敷衍心态。

3.对策

3.1 实行新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高职院校的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是立足于应用。高职院校该准确定位,利用好自身资源。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环节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把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题目,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选定题目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进行审核,审核不过关,则学生重新确定题目,直到审核过关为止。根据教学经验,有部分学生在大二时就己经开始为社会上的一些单位进行系统开发,自主选题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不但可以结合他们所开发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也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了相应的保障。

二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尽可能结合生产和科研实际。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最大程序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三是对于到录用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可采取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课题由校企双方结合毕业设计要求及企业实际需求协定。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专业理论方法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等内容;校外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中具体工作的实施。这样不仅能保证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终选题还应由院系组织相关专家对课题的难易度、工作量大小、课题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审核。

3.2 模式多元化

高水准的竞赛或考证方式可代替毕业设计。近几年来各类组织举办了不少计算机类专业有关的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技能竞赛”、“机器人大赛”等,还有计算机类认证考试,如“思科认证”、“微软认证”、“软件水平考试”等。对于学生参加国家或省市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奖项或通过高水准认证考试,以及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的这几种情况,其钻研的难度和深度,己经达到甚至超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应当可以免修,直接获得学分,毕业设计成绩可以按奖项等级评定。这样一方面顺应了学分制教学改革,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3.3 结合软件工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去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学科。结合软件工程指导毕业设计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毕业设计的课题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分为几个阶段,确定每个阶段具体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期限。二是指导学生按照软件开发中生命周期的方法来完成设计任务,比如系统设计部分先画出数据流图,再根据数据流图设计出模块结构图,接着模块设计,各阶段都要完成书面报告,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作铺垫。三是系统调试,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将各模块组合起来,联合调试,学生可以感受最终设计结果,能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学生可参考相关书面文档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结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将软件工程应用于毕业设计中,不但实现了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真正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且也使得学生在软件设计的文档书写规范化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3.4 加强监管,完善毕业设计制度

首先,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找工作与毕业设计的关系。加强学术道德修养,从制度上防止抄袭和网上下载的现象,使学生引起重视。

其次,可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学生定期将毕业设计作品到平台上,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和指导教师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交流。通过这一平台,既便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也可以为学生成绩评定提供参考。

再者,可成立毕业设计督查小组,对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进行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选题是否合适、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规范、毕业设计的开展进度、学生出勤情况、指导教师是否认真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是否规范、成绩评定是否公平合理。

最后,对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对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表扬、奖励,可激励广大师生更加重视毕业设计。也可以在学校举行优秀毕业设计成果展,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4.小结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66-03

1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毕业设计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撰写报告的训练。因此,软件学院在严格执行学校的毕业设计各项规定的基础上,对毕业设计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了强有力教师队伍,制定了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学院成立了毕业设计督导小组,具体如下:

成立了毕业设计领导小组;

建立了毕业设计督导小组;

组成了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

并抽调一名教师专职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的总体管理和协调。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学院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加强指导教师选派工作;

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

采取毕业设计论文的交叉评阅,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提供和保证毕业设计硬件和场地条件。

此外,学院在认真执行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管理条例外,还建立了一整套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相关措施。同时,学院的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还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毕业设计工作。

2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我们把握如下六个原则:

(1) 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专业特点,能达到专业综合训练的目的;

(2) 紧密结合软件工程实际、开发实际,体现学科发展水平和时代特点,尽可能地选择科学、技术、生产、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既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的实际情况,又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题的份量和难度适中,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 大力提倡“真题真做”;

(5) 题目每年更新,且题目数量原则上做到一人一题,对于确需多人合作完成的大课题,指导教师要明确给出子课题;

(6) 实行导师、学生双向选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

具体步骤如下:

由教师提出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

经学院组织的专家审查通过,提交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预选;

将预选结果提交到学院批准;

公布选题结果

在整个选题工作中,学院要求参加的教师所选毕业设计题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的,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生产与科研相结合。

对申请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同学,要求与上述要求相同。毕业设计(论文)单位及题目确定后,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更改,应尽快办理相应手续,按时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任务完成后,由学院组织审题小组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对不合适的题目及时进行调整更换。经过严格选题和审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进一步提高。

根据学院最终的数据统计,本次学生的毕业设计中结合工程实际、社会实践和科研课题的选题占90%以上。

3指导教师选派及其工作

毕业设计作为全院的工作重点,学院在指导教师的选派中全面考虑,调动全院骨干教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都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在毕业设计工作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规定每名教师指导人数不到6人。

对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采用由学生所在校外单位的指导教师和本院指定教师共同承担的方式,由所在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院指导教师参加指导工作,了解和掌握毕业设计工作进度情况及质量,并协调有关问题。

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必须坚守岗位,经常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学生进度。学院要求指导老师每周对所指导的学生指导时间不少于8学时/人。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学院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独立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工具的掌握,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和随机抽查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全面了解和掌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部分成员,随时到毕业设计工作地点对毕业设计工作情况和指导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在学期中,把毕业设计工作情况列为期中教学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对全院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中期检查,对学生出勤、指导教师到位、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

5交叉评阅,答辩成绩评定

学院成立答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等组成了4-5人的答辩小组。形成完善的答辩工作组织和管理机构,健全制度,答辩程序严格,评分有标准统一。

在答辩前,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并在指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和成绩后,由评阅教师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中要求教师严格把关,评语准确、详实。最后由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定情况组织答辩。另外,毕业设计成绩拟评为“优秀”的学生还必须参加学院进行的复答辩。

6毕业设计的保证条件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把各个毕业设计学生分配到各专业实验室,各个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能够满足毕业设计的需要,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学院还专门为毕业设计投入打印、资料查询经费。

7成绩评定规范与质量

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由开题报告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交叉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和答辩成绩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0%、40%、20%、30%。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的工作态度、出勤情况、文献查阅及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及论文撰写等多方面的表现综合进行评定。交叉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指定的评阅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内容的正确性、论证的严密性和创新性等各方面的情况给出成绩。

软件学院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都经过指导教师的认真审查,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制作规范,格式统一。

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客观地评价,学院专门组织学院内的教授和专业负责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自评工作,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8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每年毕业设计结束后,学院都组织全体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自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学院在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2) 个别教师缺少指导软件工程毕业设计的经验;

3) 个别教师在选题、指导过程中有失误;

4) 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量偏小,难度不够;

5) 一些学生受到找工作的影响,对待毕业设计工作不够认真;

6) 有关毕业设计工作方法、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偏少。很多教师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应及时地加以归纳和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思想,发表相关的论文。

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1) 学院应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力度;

2) 学院将严格毕业设计选题的审查制度,对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否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是否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等进行把关;

3)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树立良好学风;

4)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明确毕业设计的标准和要求。

5) 学院鼓励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方法、改革方面的工作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多发表相关的论文,并给予奖励。

9结束语

回顾过去几届毕业设计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只要牢固把好毕业设计质量关,抓好关系到毕业设计质量的各个环节,毕业设计水平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和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下,软件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为提高软件学院的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骆斌,张大良,邵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 王俊一. 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与全过程质量监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3] 邱鸿江.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2).

[4] 唐桂英,徐宏,孙咏梅.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5] 白忠喜,朱小芳,温军.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举措[J]. 中国大学教学,2005,(8).

[6] 回春光.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辽宁教育研究,2006,(5).

作者简介

张毅(1962-),男,副教授(博士),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新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企业信息化。

地址: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应用软件系400044

E-mail:

Tel:023-65111750(办)023-65112429(宅)

13320210223(手机)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第5篇

1.1专业定位不适应社会需求

专业人才培养不具有明确针对性,人才培养结构合理性欠缺,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相对单一。造成这一问题根源是地方院校对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不明,导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毕业生虽然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全面,但实际工作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1.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建设是地方高校软件工程未来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核心。从调研地方本科学校现有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实情来看,传统“学术型”课程体系架构占据主导,“应用型”与“学术型”课程体系架构区分度不明显。

1.3教师队伍应用型能力欠缺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现有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足,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科研活动的力度不够。双师型结构教师比例低于30%。

1.4专业人才就业率低与企业“无人可用”矛盾冲突明显

软件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不高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没有与行业就业有效对接,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实际需求,导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无职可就,软件开发行业以及相关软件应用单位招不到满意的员工”现状普遍存在。

2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设计

以行业、企业实际对人才需求为引导,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真实就业情况调查为依托,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一线教师众多教学研究成果为参考,专业教师在企业挂职学习经验体会为借鉴,围绕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事实问题,来对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设计建设。设计建议如下:

2.1学科建设

以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当前使用的主流开发工具或技术为依托来不断调整专业架构,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系统性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实现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

2.2校企办学

学科建设以输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嵌入资格认证课程模块,实训课程以企业开发项目方式贯穿培养环节以达到提高专业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

2.3师资建设

采取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究开发,共同承接开发项目等方式锻炼提高师资队伍实战能力。教师在企业实战经历和相关经验成果带入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不仅能促进专业教师学术、科研能力提升,还能够最大程度丰富、提高专业学科建设。

3三层结构课程体系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项目实战为背景,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理论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完整地专业培养环节结束后具有程序设计,系统分析,软件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网络和移动通信终端应用开发能力。

3.1基础理论

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构成:

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涵括地方高校各现行必修公共课程,

②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必修前导课程,是对软件工程专业基本“计算”概念理解、掌握,问题计算求解能力和构建中小规模软件系统综合能力的初步培养。

3.2专业理论

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行业最新前沿技术为引领、专业骨干课程为核心、专业素质全面拓展和综合素养整体提高为目标来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课程:

3.2.1面向行业认知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包括对行业、企业认知学习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等专业认知方面课程。一般包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从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管理常规模式,软件项目开发流程等认知类课程。

3.2.2计算机编程与算法设计能力课程算法设计类课程主要包含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以及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课程;编程课程主要包含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传统程序设计语言课,还包括当下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最流行的技术前沿课程。

3.2.3软件工程专业系统分析课程系统分析能力课程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等系统类课程。

3.2.4系统实现与集成能力课程系统实现与集成能力方面课程主要包括网络编程、移动互联开发编程、编译技术、软件开发以及软件测试等课程。

3.3实践

以校企联合培养为手段,一至两学年时长为周期,贴近企业实际需求为指导,综合技能全面提高为目的来对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如下:

3.3.1校企共同建设实训课程以项目介入为主线,企业实际效益项目和高校产学研项目为实际授课主体。引进企业优秀项目人才或具有企业项目实战经验的教师来对专业人才展开课程实训,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养。校企共同培养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转化生产实际速度,同时反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热情,最终提高就业竞争力。

3.3.2合作企业岗位实训针对毕业学生和部分专业老师做岗位综合实训:

①学生岗位实训:让学生真实参与企业项目实战,充分消化吸收前期所学理论和技能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就业夯实基础。

②老师岗位实训:专业老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并将企业项目开发经验和技术进行梳理总结、编纂成册,运用到实际日常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缩短理论转化实际成果周期。

3.3.3校企合作运用项目方式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提升高度的一次全面的考核,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次全面的实训。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大多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与实际脱节。通过与企业合作运用项目方式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弱化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抵触情绪,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运作规范及最新技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和技能能力的培养,为毕业后从容就业夯实基础。

4结语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第6篇

1 前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虽然属于管理学,但其主干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三个,该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但是目前各高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还未自成一家、各具特色,以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突出,特色彰显不够,就业竞争力不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要达到本目标,就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曲靖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位”

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位”强调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开展教研的硬件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教研工作就是空中楼阁。我们一直重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采购实验设备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的需要。

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信息管理类的实验室有3个:数字库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与软件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大数据的大趋势,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

这些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及科研的需要。

3实践教学体系的 “抓手位”

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抓手,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四年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训练大纲,我们应以项目为驱动来创新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1],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形成几大子抓手,再作专项的打造。

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和测试方案;二是综合设计训练,训练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课程,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项目。

3.1 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2]。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有6门,分别是:Java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及实验、管理学、经济学。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就要求编写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教研室的审核和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的讨论及审定。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

3.2 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ERP企业应用”、“Oracle运维管理”、“大数据管理”、“Java 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 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知识与技能。

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

3.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技能训练安排

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中级资格、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四级证书、思科(微软、ORACLE、华为、H3C或锐捷)的工程师级别认证、中级会计师,可获得3个学分;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高级资格、思科(微软、ORACLE、华为、H3C或锐捷)的高级工程师级别认证,可获得4个学分。

4实践教学体系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位”

本专业的学生要求具体一定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该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来炼成。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3]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实践教学体系的“校企合作位”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水平,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自2013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软件公司,在全国小有名气。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软件开发方向和网络方向,软件开发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设计、实施、部署能力。

从2013年开始,每年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论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是对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一个过程。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有实践性强、理论要求高等特点,笔者在指导机械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顶岗实习安排、论文写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毕业论文无从下笔

机械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以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①所以机械专业的实践操作环节的锻炼尤其重要,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所学不对口,导致毕业论文没有题材,也缺乏实际的模型和案例,只得采取抄袭等手段来试图蒙混过关。如有一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很明显该论文不是出自他手,而是采取网络下载,经过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论文。像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不少,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管理,使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现实案例,而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学生把毕业论文当作拿毕业证的一个环节,没有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不影响毕业和就业。该类学生的大部分做法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东拼西凑,仓促地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有的同学连自己的论文的主要内容都不了解,还有的学生连论文的署名和学校名称都弄错了,种种笑话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院不重视毕业论文,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

1.3 专业知识不扎实,写作功底差

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高、难度大,对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核心专业课掌握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专业基本功不理想,毕业论文完成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结构、写作特点不了解,例如有学生选题是“浅谈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很明显选题范围大,针对性不强,容易造成论述空洞、说服力不强;还有的学生有想法和思路,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词不达意,文章缺乏条理,结构混乱。

1.4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不熟练,对论文排版等束手无策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一般是:基本会用计算机,能通过学校的相关考试,能通过部级或者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者其他类似的考试。②但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办公软件的应用教学有所欠缺,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反映的计算机水平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不会设置目录、有的论文文字、段落间距不一样、有的论文字体设置混乱。虽然高职毕业生毕业之前为拿到毕业证都参加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这种考试学生大多是应付式的,考过了对软件的学习也丢下了,另一方面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较低,很难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难以让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满足对论文的排版格式要求。

1.5 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思路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位,强调专业的职业素质,侧重熟练的技术运用能力,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高职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比不上本科毕业生,但是不少高职毕业生的论文是讇讇椎纳杓?,如有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机器人设计。像这样的毕业论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根本无法完成;另外,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和本科院校一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高,而现实的差距却让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难以为继。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落实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知识不等于能力,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③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完成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一步。高职院校应在宏观层面上对顶岗实习做好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前期准备,采取社会招聘和学校联系安排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做到专业对口、岗位对口、就业对口。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并定期联系和反馈,同时,企业的“师傅”也要参与到毕业论文的指导,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老师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了提高老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作为毕业论文评分的一部分。

2.2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加强论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散习惯,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制订和落实毕业论文评分制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加强对答辩过程的督查,要求指导老师对毕业答辩不打人情分,严把考核关,对学生抄袭毕业论文现象严厉惩处,对于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予毕业,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

2.3 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技能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让老师有充足的课时把知识点讲细讲透,让学生看懂听懂,直到全部理解为止;高职毕业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整体水平不高,而写作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应适当开设毕业论文的指导课程,主要介绍毕业论文结构特点、如何选题、如何论证等关键要素,再辅以具体的案例讲解和适当的练习,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2.4 加强对WORD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现代大学生都要考取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就可以看出以WORD为核心的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必备技能,但是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在于熟能生巧,而不少大学生更多地把时间花在游戏和娱乐上,对办公软件的应用采取应付式学习。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要求学生使用办公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作业除了应试计划内的知识以外,还可增加一些办公应用类的题目;④学生社团也可以开展办公软件应用比赛等活动,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用多练,学好用好办公软件,就能应对论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拓展毕业论文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研究型、学术型教育,是实践型教育。实践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的最大差异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⑤因而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不应该是讇讇椎纳杓疲杓评嗟谋弦德畚亩愿咧霸盒5谋弦瞪讯却螅咛宀僮餍圆磺浚Ω糜衫鲜Ω菅ジ谑迪暗母谖磺榭觯ㄈ缁盗慵庸ぁ⒆芭涞龋癖弦德畚奶饽俊F浯危弦德畚纳婕暗哪谌菘梢允巧呱系哪骋坏拦ば虻募庸すひ崭脑欤部梢允枪ぷ鞲谖簧吓龅降木咛逦侍猓踔量梢允嵌ジ谑迪岸怨ぷ鞯奶寤岷鸵院蟮墓ぷ鞔蛩愕鹊龋ü哉庑┦导拾咐⒕咛逦侍庋芯亢妥芙幔梢耘嘌目蒲Ь瘢嵘导寄芎徒饩鍪导饰侍獾哪芰ΑA硗猓弦德畚牡钠婪忠嘀赜谘√夂褪导矢谖坏那泻隙取⑻岢龆圆叩牟僮餍院涂尚行浴⒙畚牡拇葱碌恪⒙畚牡南质狄庖澹挥邪凑照庋穆畚纳杓扑悸方新畚慕萄В拍芮惺堤岣弑弦德畚牡慕萄е柿俊?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的高低也是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在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专业教学及监控、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① 张建.机械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强化[J].肇庆学院学报,2013(2).

② 杨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C).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2011).2011-10-01.

③ 祝登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软件工程毕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产出导向;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1 背景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课程一直很受关注,围绕着课程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比较多。目前,正在各高校进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为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制度衔接、提高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和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所做的一项合格性评价,在给高校工程教育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理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内容更新换代等方面的挑战和调整要求。

2 课程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和国外翻译版《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主要有软件工程概况、可行性研究、需求工程、传统的软件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等。软件工程是一门强调实践的综合性工程课程,各高校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各有侧重。

例如,复旦大学(54学时)的课程重点首先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这两部分内容超过了1/4总学时;其次是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分别约占总学时的1/6;课程特色在人机界面设计和Web工程上。清华大学(48学时)把面向对象方法UML和RUP作为重点,占总学时的近1/3;其次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占总学时的1/4;软件过程及软件工程管理是另一重点,通过学生合作小组或参与项目组进行软件开发,在实践中理解软件过程的意义和作用,培养软件项目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浙江大学(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重点讲述软件工程的常用方法,包括分析模型的建立、总体设计、软件测试等,其特色是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实践,通过从需求单位抽取出的大型模拟案例进行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开发、谈判、沟通、写作、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

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虽然有的院校做到了实践与理论并重(1:1),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讲述概念性基础知识为主,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具介绍较少,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更像是一门导论课程。

3 面临问题分析

3.1 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对课程的影响

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足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及人格、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等能力素质,这些素质要求可以保证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产出导向是工程教育认证中重点关注的部分,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外部条件配备均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毕业要求反作用于课程设置,要求课程的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进、过程监督以及成绩考核都应围绕这一要求,细化产出导向的要求和能力指标,设置相应知识点并调整各自的重要性比例,从知识点授课和实践能力两方面落实能力培养,达到毕业产出的要求。

3.2 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是将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在土建、环境、核安全等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实现了对工程人才的社会评价及国际间人才资格互认。在我国,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全国性考试还有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笔者对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解析,以软件设计师为例进行重点分析,见表1。

从表1分析内容可见,软件工程基础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一致,在信息安全知识和标准化知识上给出新增内容,这与SWEBOK2013知识体系一致。考试科目“软件设计”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考查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最近几次考试中有考题涉及数据流图、UML图的应用分析,与课程授课侧重点也相符,更侧重于实例的应用能力,需要实践积累与运用。

3.3 SWEBOK V3和课程对应关系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基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knowledge)、计算机教程软件工程卷(computingcurriculum-software engineering,CCSE)及其中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oft engineering educationknowledge,SEEK)而建立起来的。2014年,IEEE计算机协会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该版将原来的10个知识域扩展到15个,与现有软件工程课程大纲的比较结果见表2,其中有分布到其他课程中的知识点未加以说明。新增和修改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落实。

4 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

4.1 课程教学目标修订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进行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和建设。课程教学以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问题需求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能力为目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和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灵活应用;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模型、开发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掌握需求分析的任务与原则,传统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设计过程与一般性概念以及文档的编写;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增强编程实践训练,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与纠错性软件维护方法;掌握UML建模技术,能在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常用建模工具,能运用建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专业开发活动涉及的标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实施软件工程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

根据毕业产出要求及SWEBOK V3新修改版,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如下调整:①在64学时课时中,将理论与实践课时设定为1:1;②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新增人机界面和系统安全知识;③独立介绍软件复用部分知识,结合软件设计模式讨论软件可复用性;④在软件质量保证和项目管理部分新增软件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内外法律和法规;⑤在软件维护部分新增软件退役和迁移。

每一章都提供参考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部分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思考题和作业,引导学生通过Intemet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以拓宽知识面,了解软件工程领域最新实践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建立起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较系统地掌握按照工程化思想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方法和技术,教师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软件企业开发和维护实际大中型软件的角度出发,结合成本、风险、效益、进度、过程、质量等多种因素系统地分析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突破以往要求完成某一给定知识点作业的单一思考问题局限。此外,构造实验环境用于课内工程项目实践,通过模拟项目的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文档编写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实践引导需贯穿理论知识学习始终。

4.3 考核方式与持续改进并行

课程强调过程考核,总成绩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分别占5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等。其中,课堂表现主要从学生上课是否专心听讲、回答教师提问是否正确以及分组讨论是否积极、正确、有独特见解等进行考核,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业方面重点考核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程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考核学生的工程问题需求分析和设计能力,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并对设计文档进行审查的能力;期末考试将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选取一定数目的学生成绩为样本,计算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的达成度并通过建立阀值定量评估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不断提出持续的改进意见并实施,切实加大课程对提高毕业产出能力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