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工作要点

农业工作要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02 09:03:58

农业工作要点

农业工作要点第1篇

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选择1个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下半年在全市铺开。开展农民房屋产权、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按照市统一部署,在我市先行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根据市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权建设用地流转试点。

(二)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权制度改革长效机制,巩固林权制度欧革成果,依法维护承包者的承包权益和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继续完善山林确权,加大纠纷调处力度,强化林权流转管理,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推进林权抵押担保贷款。进一步完善果园经营权确权和流转变更登记工作,推进果园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

(三)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核实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建立适应市情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先行选择1个乡镇开展试点。

(四)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防止和纠正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占集体收益的行为。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帐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赋予农民对落实到户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先行选择1个村开展试点。

二、抓好观代农业产业建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一)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培植蔬菜、烟叶、脐橙、西甜瓜、茶叶、白莲、仙草、畜禽、特种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扩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力争2014年蔬菜面积达到14万亩,其中大棚蔬菜0.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8万亩,收购烟叶8.45万担;脐橙种植面积13.5万亩,新增0.5万亩;大棚西甜瓜面积1万亩,新增0.19万亩;茶叶面积0.9万亩,新增0.45万亩;白莲面积1.6万亩,新增0.2万亩;仙草面积0.65万亩,新增0.3万亩;生猪出栏41.66万头,蛋鸡养殖50万羽;特种水产产量超过4155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力争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2个以上。着力打造一批集生产销售、园林施工、生态观光为一体的苗木花卉基地,力争新增苗木花卉基地3000亩,新增速生丰产林1.5万亩,新增高产油茶林5000亩。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深加工业。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生产基地对接,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率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三)加怏现代农业承接平台建设。抓好本市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精品示范点。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冷链物流、连锁直销、农超对接、展示展销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营销方式,拓宽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大型市场渠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依托我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打造一批“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等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景点。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一)大力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对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农户多、效益高、潜力大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着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加工企业,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力争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新增3000户,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户均同比增收15Y0以上。

(二)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大户,突出地方产业特色,重点发展一批粮食、蔬菜、烟叶、脐橙、西甜瓜j茶叶、白莲、仙草、畜禽、特种水产等种养专业大户。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种养专业大户登记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力争新增家庭农场38家,支持种养大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发展合作农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推进示范社建设,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年内新增农民合作社52家,新增入社农户2000户。

(三)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庋。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依托“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项目,继续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力争年内培训农民达3万人次。

(四)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市、乡、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力争全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加强基层农业公益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强化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等服务功能,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有效服务。

四、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一)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鼓励开发适合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积极发展水稻、脐橙、生猪、林木等大宋农产品保险,扩大柑橘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涉农担保业务。整合资源资产,推动龙头企业上市,借助金融资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对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中的难点、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或委托攻关,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集成,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强乡镇农技推广后备人才培养,充实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搞好新品种展示,确保农业用种安全。积极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新机具,加快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进程,重点推进水稻、果业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联网基础设施,抓好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市、乡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研究“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实施市、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列入全省标准化建设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研究“政府+农业投入品经销商+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组织丹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曰常抽检,增加监测频次,完成上级抽样任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防”,实现“两个努力确保”目标。坚决制止脐橙早采,杜绝染色行为。

(五)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23座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小(二)型黄金与礤头坑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建设,推进3个2013年-2015年规划内的九堡圩、清溪圩、沿坝圩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推进沙洲坝镇、叶坪乡山塘整治项目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百座“五小”水利工程,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六)强化用地需求保障。全力保障苏区振兴发展用地需求。继续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项试点。严格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探索实行工业用地与单位产出、效益评估相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

(七)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动檀物疫病防控和减灾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五、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互惠共荣

(一)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力争完成864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充分用好扶贫资金,加大对特困群体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扶持力度。加强建房质量监管,提升改造质量与安全水平。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重点完善集中改造点水、路、排污(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推进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按照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家庭邻里和谐、党群干群和谐“五美四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镇村联动发展,抓好128个和谐秀美新农村村点(其中省批村点83个,市县自建村点45个)建设,力争打造5个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功能集成配套的新农村综合体和10个组团式、生态化的和谐秀美社区。加快推进25户以上自然村通组公路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出行难、低电压的问题。抓好黄柏示范镇建设。

(三)大力开展扶贫攻坚。以精准扶贫为核心找准贫困户,探索建立扶贫救助专项基金,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深入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移民扶贫搬迁,有序引导扶贫人口由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向市区、工业园区、中心集镇转移集聚。强化对口支援、定点扶持,抓住部委对口支援和省级领导“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机遇,抓好规划、对接,服务等工作,用足用好对口帮扶政策,争取部委和省直单位的更大支持。

(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圩镇的人口承载和集聚能力,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就业创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好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农民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六、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积极实施山、水、田、林、路等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完善“户分类、村(居)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运行体系,落实完善农赤保洁员制度,适当提高农村保洁员待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走圾集中处理率。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争取绵江项目区水保生态修复工程等试点项目扩面增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开展5条“民生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亩。

(三)加强森林城乡建设。以“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乡”为抓手,着力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创建。统筹赣江源地区及其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水资源、天然林资源保护。以“三纵三横”为核心,提升通道绿化水平。力争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57万亩,建成森林乡镇2个,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及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抓好8个以上村庄绿化示范点。通过封、改、补、造,及时更新造林,着力改善林相,提高森林质量。

(四)积极开展低碳农业示范。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建立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档案。大力推进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和农村沼气建设,2014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0.05万个、小型沼气池5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积极推广“猪一沼一果(渔、菜)”、生猪高床养殖节水减污、生物发酵床等生态种养模式,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农业工作要点第2篇

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依托我镇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实施产业空间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生猪和蔬菜等主导产业;巩固发展小家禽家畜、经济果林、食用菌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配套产业,强化特色经济区域发展,结合“中国年画村”4A级景区的打造,全面恢复提升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发展具有文化特色、品味独特的乡村观光农业;休闲创意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农业。从我镇农业和农村实际出发,围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逐步建立安全、高效、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结合产业发展,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突出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打造成全市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1、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建设。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与推广,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粮油高产高效创建,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种粮大户。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扶持力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星野泡菜厂是我镇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原材料需求量急速增长,其原料即青菜的供应越发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障碍。为解决星野泡菜厂这一难题,我镇计划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牵线星野泡菜厂与我镇农业合作社合作,实现定点销售、定点收购的双赢局面,从而引导农户增收,解决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

充分挖掘高效农业示范园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扩大高效农业覆盖范围。以毫照村春华食用菌基地为辐射点,全镇今年力争发展食用菌1300万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年画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200亩大棚蔬菜、草莓和花卉苗木种植区,整体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做大茶店子村文全蔬菜种植基地,力争规模达到1000亩;以川芎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协助成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成青公路为轴线,打造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抓住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江苏工业园区契机,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培育规模养殖户100户,年出栏规模11万头;在射水河、马尾河沿岸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全年计划出栏125万只。

2、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围绕新村做产业,围绕产业建基地的思路,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关联产业向农村拓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加快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向上争取改善老城镇和公路沿线农房风貌改造;充分利用“以奖代补”和“一事一议”等政策进一步完善以村道公路和沟渠改造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边缘村、社的交通环境;启动农村饮水入户工程,确保全镇老百姓饮用上卫生放心的自来水;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计划在全镇再新建垃圾池200个,垃圾中转房20个,着手开始对农村面源污染开展治理;积极配合做好成绵高速复线、成兰铁路等为重点的交通网络建设工作。

3、突出抓好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多种途径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集中经营。全年力争实现土地流转4000-5000亩。与镇内种养殖大户、企业衔接,根据其需要,协同镇劳动保障所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技能培训和法制培训,力争全年培训达到500人次,培养现代农业经营者和乡土技术人才,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

1、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认真落实节本增效措施,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有机结合。在金土村扩大市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700亩。 在苦葛村建立镇级水稻高产创建基地120亩, 同时在该村建立市, 镇两级的农业生产试验, 示范基地,组织大批农民参加农业技术现场会和培训会,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全镇, 使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逐步提高

2、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和综合防控。大力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 准确把握小麦条锈病、水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做好应急准备, 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 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 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3、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努力做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培训, 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 抓好苗情及产量调查工作, 使农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大村级财务监管力度, 做好土地流转服务管理工作

1、加大对村、组财务的监管力度。今年将由镇财政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村、组的财务进行一次严格的审计。同时镇农业中心将对各村、组的财务每月进行帐前审讫,严防因财务问题而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发生。

2、加大各村、组财务公开的监督力度。各村要严格按市农业局的规定“村级每月公布一次,组级每季度公布一次”收支情况,以便增加村、组财务透明度,达到民主理财的目的。

3、严把财政“一事一议” 奖补政策关,将规范地把村、组级道路、沟渠建设和环卫整治等项目纳入财政奖补列项范畴。同时配合财政所做好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工作,把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4、做好各村、组因征地拆迁的土地费分配方案的审批和资金监管工作,配合办做好因土地分配款而发生的纠纷化解工作。

5、加大土地流转的管理工作,镇土地流转中心将尽快完善土地流转台帐,同时要求各村也要尽快的把土地流转台帐建好,以便摸清土地流转现状,便于今后的监督管理,依法有序的开展土地流转工作。

农业工作要点第3篇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保一创”的总体要求和《农业发展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懈地抓龙头、上项目、壮基地、兴产业,努力推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50.79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27.87亿元,增长3%;林果业产值达到1.49亿元,增长5%;畜牧业产值达到12.18亿元,增长7%;水产业产值达到9.25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36元,增长15%。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达到135家。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达到70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达到38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4家,达到9家;新增部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二、工作重点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

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结合旅游业发展,突出规模化种养、专业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加快培育各类特色园区和种养基地。

1、种植业: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瓜菜为主的高产高效经济作物。积极推广“两菜一粮”模式,加快发展露地瓜菜。坚持冬暖式大棚、大中小拱棚一起上,大力发展设施瓜菜。依托产业基础,着力抓好绿色有机大蒜生产和鸡腿菇、黑木耳、灵芝等食用菌种殖。在贯中大道、州商路、滨湖大道等道路两侧和其他适宜莲藕生产区域,积极发展莲藕生产。年内,新发展瓜菜面积11.7万亩,达到35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大棚0.47万亩,达到0.9万亩;新发展早春土豆3万亩,达到4.5万亩;新发展优质大蒜2万亩,达到9万亩;新发展食用菌35万平方米,达到90万平方米;新发展莲藕0.4万亩,达到1万亩。重点抓好州城街道徐庄高效农业示范园、街道稻屯洼高效农业示范园、接山镇郑发设施蔬菜、大羊镇清水坦设施蔬菜、梯门镇东柿子园设施蔬菜、旧县乡北吉城食用菌、斑鸠店镇有机大蒜、银山镇杨庄设施蔬菜、戴庙乡王常设施瓜菜、商老庄乡农业示范园、新湖乡李楼食用菌、沙河站镇韩圈有机蔬菜、吴桃园设施瓜菜、彭集镇龙崮设施蔬菜等14处种植基地。

2、林果业: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名特优果品。同时,搞好黄金旅游线路标准绿化带建设,提高观瞻效果和经济效益。年内,完成经济林1.5万亩(其中,核桃1.35万亩),苗木花卉2000亩,速生丰产林0.6万亩,荒山造林0.9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5%。重点抓好13处林果基地,包括大羊镇王庄、大羊镇西北村、接山镇中套、接山镇山神庙、街道王村、街道东海子、梯门镇东瓦庄、梯门镇西沟流、旧县乡尹村9处优质核桃基地,接山镇馨园、街道利欣2处苗木花卉基地,街道无盐大樱桃基地、接山镇鑫源酒葡萄基地。

3、畜牧业:坚持走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年内,全县规模畜禽饲养场达到1800个,牛、羊、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9万头、110万只、80万头和1800万只,奶牛存栏突破0.9万头,特种动物存养量达到9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万吨、5.7万吨和2.3万吨。重点抓好18处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包括接山镇溢隆、银山镇宣博、州城街道南门、戴庙乡兴达、戴庙乡三里庄5处奶牛养殖基地,新湖乡王楼、新湖乡后泊、斑鸠店镇堂子、银山镇毛山头4处肉鸭养殖基地,老湖镇李台、戴庙乡金山洼、新湖乡姜口、商老庄乡巩庄4处麻鸭养殖基地,老湖镇西三村、老湖镇南辛庄2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大羊镇苑庄、戴庙乡后张2处生猪养殖基地,接山镇下套肉牛养殖基地。

4、水产业:坚持标准化生产与品牌渔业并重,突出发展黄河鲤、乌鳢、甲鱼、黄颡、螃蟹、观赏鱼等名优水产品养殖,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年内,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8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5万亩,湖“三网”养殖面积2.8万亩;名优特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万亩。预计水产品产量达到7.2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5万吨,捕捞产量1.7万吨。重点抓好戴庙乡乌鳢标准化养殖基地、商老庄乡藕鱼混养示范基地、新湖乡鲤鱼标准化养殖基地、老湖镇王台观赏鱼养殖基地、银山镇草鱼养殖示范基地、湖品牌水产品生产基地等6处养殖基地。

(二)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培优扶强一批。年内,力争山东光大日月集团有限公司晋升为部级龙头企业,山东八里香食品有限公司、泰安姜仔鸭食品有限公司、湖水泊食品有限公司、县正亮淀粉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山东光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郑佳食品有限公司、泰安香糊食品有限公司、山东聚隆牧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晋升为市级龙头企业。二是引进新建一批。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对上争取和资源整合等多种形式,谋划论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流通型、旅游观光型、生产服务型的农业龙头项目。年内,各乡镇、街道确保新发展1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力争新增2家以上。

(三)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一是着力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新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培植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场24个,争创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家,新建和改扩建自然养猪法饲养场20个;新增标准化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达到4万亩。加强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建设。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规范化执法能力建设,深化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和假冒农产品质量认证标识行为。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农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年内,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0.6万亩、2.3万亩、2万亩,新认证特色农产品12个。

(四)切实搞好农产品营销,全面推进农业市场化

狠抓农产品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农产品交易会、农博会、推介会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推介我县名、优、特农产品,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充分整合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大户的力量,形成营销合力,拓宽营销渠道,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全面改造斑鸠店大蒜、彭集花生等原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围绕湖水产品、特种动物等农产品基地,积极新建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手段先进、管理科学、辐射面广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五)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强力推进农业科技化

做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依托山农大、省农科院等大中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健全由专家、技术指导员、核心示范户、辐射户组成的技术指导体系,和由农技推广机构、科协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科技带头人相互配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县乡村的农技服务网络。整合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机遇,认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小河道疏浚治理、无盐引汶(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部级汇河段治理工程、省级汇河治理项目、2.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同时,积极搞好稻屯洼平原水库、戴庙引黄灌区改造、二十里铺引湖灌区改造、流泽拦河坝重建、北部山区雨水集蓄等工程项目策划,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上级立项并尽快实施。二是提升农机作业水平。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确保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3万千瓦,同比增长5.6%。小麦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到60%以上。三是加强农业应急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全县安全无疫。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和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七)积极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信息中心,研究确定土地评估、信息、交易规则、用途管制等相关制度,在接山镇、街道、彭集镇、沙河站镇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试点,引导农民依法有序进行土地流转,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完善,抓好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年内新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扎实搞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机动渔船燃油补贴、移民后期扶持补贴等资金。

三、推进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农业是民生之本。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分工乡镇长、分工主任以及农口各站所负责人都要建立各自的高效农业示范点或种养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农口部门要以培植在全市、全省有较大影响、全县最高水平的亮点和典型为目标,按照产业链分工和部门职责,在指导面上工作的同时,加大新亮点的培植力度,抓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标准化基地等方面的亮点。农口各部门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也要建立各自的示范点,搞好全方位服务。

(二)加强宣传,搞好规划。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利用群众身边的典型,通过效益分析、算帐对比,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改变传统的种养模式,主动参与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各乡镇、街道要依据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特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尽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良好发展格局。

农业工作要点第4篇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和超市食品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塑造新型农民、加快建设新农村”为载体,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设施栽培档次和水平,加快果树新品种、新模式栽培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和效益。

二、目标任务

年,全市计划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总收入4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23元。稳定粮田面积60万亩,总产60万吨。稳定花生种植面积28万亩,总产9万吨。蔬菜播种面积53万亩,总产230万吨,新增各类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其中新建冬暖式蔬菜大棚1000个,全市设施栽培总面积达到21.3万亩。果园面积稳定在24.5万亩,总产22万吨,更新改造标准果园4500亩,新建苹果新模式栽培示范园500亩。

三、重点工作

(一)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油生产水平。

1、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在全市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方6处,各1万亩。其中在姜山镇、河头店镇、夏格庄镇建设小麦高产示范方3处,在姜山镇、河头店镇建设玉米高产示范方2处,在姜山镇建设花生高产示范方1处。把姜山镇建设成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镇,确保达到验收指标。

责任单位:农技站

2、建设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

责任单位:农技站

3、加快优良作物品种和实用新技术推广应用。引进推广优良作物品种20个,其中粮油3个、果树12个、蔬菜5个,推广应用花生晚播高产、苹果高效集约化新模式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畜禽粪便发酵处理、蔬菜连作障碍克服等农业新技术5项。

责任单位:农技站、果树站、蔬菜站、种子站、良种场

4、认真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完成小麦、玉米、花生良种补贴任务。

责任单位:种子站

5、积极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实现小麦、玉米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自救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责任单位:农技站

6、抓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项目中的县级植保区域站项目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植保站

(二)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和超市食品农业。

7、加快设施蔬菜示范小区建设。新增各类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其中新建冬暖式蔬菜大棚1000个,全市设施栽培总面积达到21.3万亩。以路、线为重点区域,扩建打造亮点设施蔬菜小区,使其规模达到100个大棚以上。抓好庄2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打造我市农业新亮点。

责任单位:蔬菜站

8、加快出口蔬菜基地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促进出口创汇,指导搞好出口蔬菜基地建设。

责任单位:蔬菜站、产业化办

9、建设高标准果园,提高果品质量。更新改造标准果园4500亩。规划建设果树新模式栽培示范区500亩。

责任单位:果树站

10、完成现代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建设。在河头店东野潴泊村建设220亩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年培育新品种苹果苗100万棵。

责任单位:良种场

11、继续抓好良种场苹果新模式栽培示范园建设,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良种场

12、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确保主要农作物无重大疫情发生。

责任单位:植保站

13、抓好绿色防控工作。建立小麦、玉米、花生、果园、蔬菜绿色防控示范方各1处。

责任单位:植保站

14、做好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5万亩,使用配方肥面积60万亩。重点在果树、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大力推广,努力做好肥料小区试验和肥效对比示范,建立果树、蔬菜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责任单位:土肥站

(三)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15、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广普及。

责任单位:农技站、果树站、蔬菜站

16、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电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责任单位:生产科、农技站、果树站、蔬菜站

17、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搞好14个专业村560个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

责任单位:农广校

(四)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18、加快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展会,广泛开展名特优农产品评选、认定和集中宣传推介活动,提高农产品品牌效应。

责任单位:质管科

19、做好各类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力争有3个以上基地取得无公害基地认定;5个以上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力争有3个以上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

责任单位:质管科

20、抓好“三品一标”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年内重点抓好6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新增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以上。

责任单位:质管科

21、在镇、镇完成新建镇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5个。

责任单位:质管科

22、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土壤样品化验工作。确保通过省级检测资质复审工作,完成农产品样品检测800个以上。

责任单位:质检中心

(五)积极发展农村新能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23、建设户用沼气池1350座,中小型沼气池15座,大型沼气工程1处,沼气服务网点25处。

责任单位:环能站

(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4、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完成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圆满通过各级检查验收。按时完成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完成项目与资金计划报表、实施方案编制,施工图纸设计、工程招投标等,争取年度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责任单位:生产科

25、抓好各级农村扶贫开发项目,确保通过检查验收。

责任单位:生产科

(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6、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抓好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规范发展。积极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深入开展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四化”合作社创建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突破1000家。

责任单位:经管站

27、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和完善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强政策和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规范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重点抓好设施栽培园区建设用地流转。力争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以上。

责任单位:经管站

(八)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28、规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减负惠农政策,坚持预防与查处相结合,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决杜绝涉农恶性案(事)件和严重的发生。积极探索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机制,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责任单位:经管站

29、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尽快出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实施办法,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责任单位:经管站

30、做好各类大棚确权工作,为大棚建设小额抵押贷款提供可靠依据。

责任单位:经管站

31、认真接待来访群众,按政策答复有关问题,确保答复意见准确率达到100%;及时查处上级农业部门及部门转来的案件,确保案件按期办结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办

(九)不断规范农业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32、规范执法文书,做好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建立和规范农业局行政执法网络管理运行平台和电子监督系统。

责任单位:法规科

33、严格和规范农业行政执法,及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抓好出口农产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监管工作,杜绝因农药残留引发的农产品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执法大队

(十)不断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34、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创亮点、争先进”活动。

责任单位:办公室

35、加强干部队伍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继续实施庸懒行为治理计划,着力规范干部职工的工作行为

责任单位:办公室

农业工作要点第5篇

工作要点

一年来,农委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面向市场,大力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为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农业

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160公顷,同比增加6.4%,单产4325公斤/公顷,总产25.2万吨,同比分别减少了19.7%、14.3%。其中午季小麦29422公顷,同比增长7.1%,平均单产5235公斤/公顷,总产15.4万吨,同比分别减少14.2%和8.3%。秋季农作物预计面积28144公顷,同比增加6.6%单产3395公斤/公顷。同比减少27.7%,总产9.6万吨,同比减少22.6%。其中玉米11026公顷,同比减少1.1%,总产5.0万吨,同比减少27.5%;大豆9956公顷,同比增加13.8%,总产1.61万吨,同比减少18.7%;红芋6367公顷,同比增加5.2%,总产2.8万吨(折干),同比减少17.6%。经济作物中,棉花4087公顷,总产0.32万吨,同比分别减少11.2%和44.8%;油料7318公顷,同比增加17.7%,总产1.0万吨,同双减少44.4%。

争取农业项目资金705万元,其中2500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55万元,8万亩小麦高产攻关项目80万元,25万亩的小麦良种补贴项目250万元,杂交棉制种项目300万元,农村协会建设项目20万元。四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经认定,五个无公害农产品也已经被认证。xx市良种棉加工厂、xx三宝线业有限公司、xxx公司、xx农林开发公司、xx市小麦协会五家企业被认定为xx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林业

今年以来,林业部门紧紧围绕林业工程项目建设,认真落实林业生产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片林绿化10520亩,其中退耕还林2500亩,沙化造林3620亩,荒地造林4400亩;完善恢复农田林网8万亩,占计划任务6万亩的133.0%。完成幼林抚育6000亩,占计划任务5800亩的103%;四蒡植树143.2万株,其中义务植树132.8万株;绿色长廊二期工程建设107.2公里,折合造林面积2399.3亩。主动开展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设立固定测报点98处,准确无误地进行测报,实现了有虫不成灾,有病不扩散的目标。依法行政,强化了林业资源管理,全年签发木材运输证件1476份,外运木材达14000多立方米,查处违规运输林木1300多立方米,立案受理破坏林木案件6起,查破4起,查处乱砍滥伐案件3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达10万多元。为掌握我市林业资源现状,自4月份开始,林业局抽调16名专业技术干部,分为6个组,历时160多天对全市范围内的林木资源开展了清查,受到了省市业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同时也为我市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重点实施了x河治理扫尾工程,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04万元;积极做好x河治理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治理颖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汛前完成了对我市88个涵闸、167台启闭机的维修养护。针对去年汛期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了《xx市防洪预案》、《xx市城市防洪预案》,对全市的险工险段落实了度汛方案,加强了防汛物资贮备工作和抢险队伍建设,确保了汛期安全。为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争取国绩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在xx镇实施了节水增效示范工程,铺设喷、滴灌管道6000米,兴建了半固定式喷灌、微灌、滴灌2800亩,并新建桥涵46座,维修6座,新打机井4眼,恢复8眼,新增旱涝保收田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1万亩。

进一步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工作,按照市政府“封闭自备井,实行统一供水”的精神,全年共封备自备井11眼;实施了取水许可制度,全市累计发放取水许可证393份,其中城市许可证90份;完成水费征收20万元。开展了纪念“世界水日”和水法宣传周活动,全市受教育人数达20万人次,加大了水务执法力度,今年以来,x河x河没有出现违章采砂、堆砂和违法取土现象。

4、农业机械化发展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9.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4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12090台130817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150台3100千瓦;农用排灌机械9124台48161千瓦,比上年增加2000台1600千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059台49828千瓦,比上年增加200台1000千瓦;农用运输车达到3360辆35908千瓦,比上年增加304辆3000千瓦;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2.7,比上年增加0.1;每百亩耕地农机装备量达到51.5千瓦,比上年增加2.4千瓦。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等科技含量高的机械大量投入使用,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5、畜牧业

预计到年底,全市大牲畜存栏5.78万头,其中黄牛存栏5.77万头,同比分别下降3.4%和3.2%;生猪存栏18.04万头,山羊存栏20.91万只,同比分别下降0.3%和7.6%;家禽存栏160万只,同比下降16.67%;兔存栏6万只,与去年持平。年未出栏黄牛3.99万头,同比下降1.5%;出栏生猪29.32万头,同比增长2.5%;出栏山羊31.82万只,同比下降0.1%,出栏家禽334万只,同比增长2.77%。全年肉蛋总产量4.85万吨,同比增长3.85%,牛奶产量19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6、水产业

全市水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放养水面1700公顷,比上年增长6.25%。投放鱼种2800万尾,比去年增长12%;水产品总产量4910吨,比去年增长4.6%;人工繁殖鱼苗2.2亿尾,比去年增长4.8%;养殖平均年产2500公斤/公顷,比去年增长11.9%;实现渔业总产值4000万元比去年增长9.1%。渔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生产投资力度加大,群众养鱼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市初步形成了四大渔业基地:一是以马湾、季湾为代表的泉河故道虾、蟹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二是以王集河网化为代表的河道拦网养殖基地;三是高速公路两侧的精养鱼塘高产养殖基地;四是以西城、xxx鱼场为代表的城效垂钓渔业基地。

7、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为各级领导安排生产和指挥防灾减灾及时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即气象信息的内容及时更新,特别是灾害性天气、转折性天气和突发性天气随时更新、订正,及时上传下达;与水务局合作,在8个乡镇建立了自动雨量站,准确信息,为市委、市政府指导防汛抗旱、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还更新了“121”设备,使原来的“121”升级为“12121”,使自动答询的内容更详细雨,更广泛。

8、农村经管工作

加强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补贴资金管理,确保了各项转移支付和补贴资金及时足额下拨到位,无截留挪用现象。今年农业税免征全市人均72元,粮食直补资金每人8.2元,农民直接受益80.2元。认真开展了涉农收费专项治理,规范了“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操作规程,继续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优化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

9、农业行政执法

不断加快农业法制建设进程,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资市场监管,规范了农资经营,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在对全市86个农资经营单位检查中,共出动检查人数232人次,出动车辆30多车次,共查处和收缴违法违规经营的种子136公斤,未登记、标签不规范等问题化肥0.2吨;无农药登记证、扩大使用范围的违规农药6件;立案8起,结案8起,有力地打击了农资不法经营行为,净化了全市农资市场。

10、农广校及农科教统筹工作

农广校利用广播、电视、电话、卫星网络以及VCD光盘等各种远程传播手段,紧密结合农时农情,积极广泛开展春播春管技术和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等政策宣传,受训人数达20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份。农科教统筹大力开展了农科教培训月活动,重点宣传了7项农作物品种和8项重点推广技术,继续抓好了“百千万工程”,继xx乡、xx镇xx村、xx镇xx村三个农科教结合示范乡村后,市级示范村已发展到50个。

11、农村能源建设及农业区划工作

农村能源建设采取项目带动,群众参与的方法,掀起了我市沼气建设的热潮,争取到的2004年度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分布在代桥、泉阳、顾集、陶庙四个乡镇的五个村,共1500口沼气池,目前已完成671口,成功率100%,投入使用率100%。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环保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区划继续利用农业资源动态监测成果,服务于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向效益农业、生态农业方面发展,重点开展了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生态调整工作。编制了《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方案》,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服务。

12、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以来,农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共到位资金1121.6万元。分别是安徽天源纺织公司的10000锭纺纱项目1040万元,代桥养猪项目81.6万元。

13、企业改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狠抓了企业改制工作,成立了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改制方案。市肉联厂已资不抵债,目前破产已进入程序;市种子公司的改制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今年以来,我们抓住结构调整不放松,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探索,保持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1、切实加强对全市农业工作的领导。

一是年初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制定了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明确了全年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量化、细化、硬化工作任务和考核评比细则,兑现奖惩,奖优罚劣。二是根据单位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人员分工,做到工作有衔接力度不减弱,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如种养结构调整、农业项目引进与开发、企业改制重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全委上下深入实际,研究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特点,为农民送技术、送信息、想办法、找路子,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帮助农民创收、增收。四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督查力度,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全面落实奖惩制度,按照有关奖惩细则,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农业和农村工作落到实处。

2、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委和直属二级机构共9个支部235名党员全部参加了我市第一批先教活动,覆盖率达到了100%,党员参学率达到了99%。全面完成了集中教育、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3、围绕市场行情和农民增收目标,狠抓农业结构调整。

一是围绕市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面建设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点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25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6.5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15万亩。大力开发特色作物,主要开发脱毒两薯10万亩;优质棉花6万亩,建立棉花制种和良繁基地1.2万亩;蔬菜10万亩。二是狠抓畜牧业结构调整,坚持畜禽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调整并重,稳定黄牛、生猪生产,大力发展山羊家禽饲养。适度发展特种畜禽养殖和规模养殖小区,今年我市共有3家畜禽养殖小区被阜阳市认定。三是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种植业主要推广小麦良种“豫麦70”、“新麦18和矮早781”;玉米良种“农大108”、“豫玉22”;大豆良种“中黄13”;棉花良种“中棉所29”;红芋良种“脱毒丰产一号”等,畜牧业上重点推广了畜禽品种改良,仍采取液氮冻精一个漏斗向下的方法,服务上门,提高改良率。

4、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为农民服务活动。

一是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如何卖”的难题。收集农业信息工作,了解农产品行情,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同时也把我市的农产品市场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告诉农民最新的农业技术,及时有效的致富信息,使一部分农民走上了富裕路。二是狠抓订单农业生产。今年共落实订单农业30.2万亩,包括xx、xx的双孢菇订单生产、光武的的良种棉制种、光武、芦村、邴集的“中黄13”高产大豆良种繁育,全市25万亩优质小麦等。三是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我们高度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从宣传、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到建立生产基地、申请认证等都积极为农民办实事,重点抓好了全市脱毒红芋开发、脱毒马铃薯高产开发。四是抓好为农服务,净化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联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进行春秋季节农资市场综合大检查三次,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不法行为,坚决杜绝假劣种子、农资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五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外向型收入。通过努力我们争取到2500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目前已全部完成培训、转移任务。

5、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一是积极抓好科学试验、示范,为农技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抓好了良种繁场10多个小麦品种展示,光武26个玉米新品种展示,大黄、泉阳的脱毒红芋的展示以及1200亩棉花杂交制种,以曹寺为中心的千亩棉花和砖集花生连片高产示范田。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适合本地生产的技术和品种。二是积极推广十大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技术含量,即:①农作物优质化生产技术;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③农作物节本增效栽培技术;④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⑤农业可持续发展配套技术;⑥农作物反季节栽培技术;⑦农作物良繁与制种技术;⑧平衡施肥技术;⑨高效间混套种技术;⑩生物技术,即脱毒两薯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三是送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集政策、技术、物资、流通、信息为一体的送科技下乡、入户活动,结合农时、农事和农民的需要,常年开展技术培训。今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讲座和培训136场次,受训人达7.8万余人次,培训技术72项,通过科技赶集、科技下乡和科技110接待资询人员达3.9万余人次。秋季,我们又下派科技特派员36人,实行全村全程技术指导。

6、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优化发展农村经济的良好环境。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及仲裁机构,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各项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健全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提高土地规模经营的水平,提高土地效率。二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强农村税费改革各项配套制度建设,降低村组的运行成本,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加强农民负担和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引导好、规范好村民“一事一议”,严禁不议、乱议,严禁超范围加项、加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强化对农村财务工作的监督审计,采取合理有效的监控手段,确保农民合法权益的不受侵犯。四是加强农民就业和务工的引导和服务,依法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各项权益。与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开拓劳务市场,做好收集用工信息、组织民工外出等,严厉打击坑害农民工的不法行为。作好外出务工人员地土地流转、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司法援助、储蓄信贷、交通运输等方面服务工作,给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引导农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7、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先教活动”和“奋力崛起大讨论活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使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二是积极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集中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有关材料,加强了农委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集体战斗力。三是充分发挥“参谋、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共员做好我市农业大文章。四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职工行为,加强团结,发挥整体优势,同时,抓好了综治、计生、普法宣传等工作,保证了全委高效运作,争先进位。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2005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制约和影响发展的不良因素,也不容忽视。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抗灾能力特别是防洪、除涝、灌溉能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农业结构调整方面,个别乡镇调整力度不够,农民增收的难度很大。

3、个别农民依靠科技增收的意识不强,对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4、农产品加强、流通仍存在薄弱环节,农产品市场信息滞后,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5、水产养殖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精养鱼塘的配套设施跟不上,生产能力较低。

6、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突出表现出来;林木发展不匀衡,林种、树种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农林争地矛盾突出,林业示范工程规模小,可观性差;林木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经济效益不高。

四、二00六年工作意见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创全市农村工作新局面。

1、加强政治学习。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关文件,巩固先教成果,学习有关法律法规,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的农业队伍。

2、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在继续扩大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推广力度,以四个基地为突破口,逐步向各乡镇无公害基地认定方向迈进,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努力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突出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发挥典型带动和技术指路作用,全力推进我市农产品安全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3、建设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从今年秋种始,我市要重点建设列入省及阜阳市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即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优质薯类生产基地(优质甘薯、优质马铃薯)、优质大豆生产基地、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和优质山羊生产基地,尽快扩大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力争3—5年内建成高标生产基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地建设方案,涉及的乡、镇、办事处要明确任务,确定专人负责,认真抓好落实。根据我市特点,突出优势作物,逐步发展优质玉米、双孢菇、无公害蔬菜、中药材、肉蛋鸡饲养等基地,争取做大做强,形成优势产业。

4、抓好林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林业生产抓好道路、沟河为主体的绿色长廊配套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实现高标准绿化界首之目的。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严格林木采伐许可证发放,做到限额采伐,凭证运输,坚决刹住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发生,保证林业生产向良性循环发展。农田水利继续坚持旱涝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疏浚淤积大沟,开挖整治田间三沟、配套桥涵,形成完善的除涝体系。大力发展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为主的节水灌溉。深化水利改革,即水利投资体系建设、水利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建设、水利价格体系建设、水利法制体系建设和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5、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每径之一。根据我市实际,重点抓好五点。一是优化农、牧、渔、林产业结构,扶持发展畜禽养殖和精品渔业,适度发展林果业,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二是发展优质品种,搞好订单生产,以优质小麦、棉花杂交制种订单生产为突破口,逐步向玉米、红芋、中药材、马铃薯、猪、牛、羊肉等方面延伸;三是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帮助农民跑市场、找销路,扩大我市农产品推销力度,为农产品流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五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广开增收门路,加大组织和培训力度,提高输出人员素质,强化劳务输出领导,拓展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

6、加快技术培训和推广。紧紧抓住科技兴农这个主题,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普及工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种植业方面,重点推广优质品种、科学平衡施肥、化学除草、适量播种、精细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作物无公害工程;畜牧业方面,重点推广波尔山羊、西门塔尔牛、三元杂交猪等优良品种及配套养殖技术,加快畜禽改良步伐,推广种草养畜技术,强化动物强制免疫;渔业方面,继续推广草食性鱼类养殖技术、牧渔结合的养殖技术。

7、抓好农业执法。一是加强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农业法律、法规,克己奉公,文明执法,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逐步建立一支规范、科学且具有农业部门特色的素质高的执法队伍。二是加大投入,改善执法条件,加快执法硬件建设,尽快配备执法所需的检验检测设备,为农业执法创造条件,使我市的农资市场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8、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维护农村稳定大局。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加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经营。二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农村税改配套改革措施,巩固和完善税改成果。同时加强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加大农民负担、上访案件查处力度,确保农村大局稳定。

9、继续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企业改制工作。

农业工作要点第6篇

一、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突出抓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区块、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市年内基本建成1至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1、突出抓重点项目建设。贯彻省市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会议精神,以重点项目实施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提升、科技示范推广、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实施内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确保建设进度和形象进度。以1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为重点,每个综合区确定5个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总投入额在3000万元以上,确保全市年度完成投入额不少于5亿元。综合区外的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同步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落实相应政策措施,确保有序推进。当年没有安排建设项目的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不列入年度省级园区验收的推荐名单。

2、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园区建设项目宣传推介,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认真做好园区项目的包装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省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落实属地政府的扶持政策措施,建立业主自筹为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扶持为辅的项目建设投入机制。市级现代园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市辖三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没有列入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的园区不予支持。进一步细化扶持政策,研究落实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园区建设的主体培育、土地流转、招商引资、设施农业用地等突出问题。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机制。建立园区建设季报制度,强化检查督促,及时掌握建设进度,确保年度工作目标如期完成。逐步完善考核机制,继续将现代园区建设列入市对县(市、区)的重点项目考核内容,并积极争取增加考核权重。强化工作合力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园区办工作力量,各县(市、区)要抽调得力干部从事园区管理工作,积极争取部门配合和支持,注重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积极借鉴工业园区做法,推广三门现代园区建设运行模式,进一步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综合区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园区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对至今没有实质性启动的各类园区予以淘汰,不再列入扶持对象。实行年度工作考评制度,开展县(市、区)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绩效评估,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4、加强示范典型培育和宣传。要注重培育一批可学、可推广的园区建设典型,组织园区建设主体进行观摩学习。要加强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扩大园区建设的影响。继续策划举办全市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做好现场落实、典型筛选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农业“两区”建设营造更大的声势。

二、加大龙头培育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1、加强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做好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协会换届工作。计划安排3月份对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进行改选,同时举办一次农业龙头企业业务培训会议。

2、加大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加快转型升级,促使做大做强。各县(市、区)要对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对企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排查,协同各职能部门力量,加强工作指导,实行政策倾斜支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确定30家左右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今年争取新增5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3、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技改项目调查,确立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进行跟踪联系,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技改项目的申报,重点是做好省级和部级技改项目的申报工作,鼓励和推动农业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本级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项目专项,并进一步严格申报条件,规范申报程序,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项目。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

1、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招商项目库,落实配套扶持政策,创新招商方式,变坐等招商为主动招商,加强项目推介,吸引各类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年内农业利用外资和工商资本不少于20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一批重大农业招商项目,策划举办专场农业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优化招商服务,对引资项目实行跟踪联系,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引得进、留得住、有效益”,实现多赢发展。

2、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继续组织优势农产品出口企业赴境外参展,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创造条件,策划举办特色农产品推介会,扩大我市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影响力。

3、积极推动台湾农业创业园建设。抓住农业“两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帮助台创园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资金落户台创园。逐步建立与台创园管委会的联系制度,发挥业务部门的作用,加强农业项目实施的指导,促使引资项目及时落地,确保项目如期建成,增强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总结仙居台创园在土地流转、投融资、园区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建设经验,加强示范推广,推动全市农业与台湾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4、继续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到市外、境外兴建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跨区域经营。开展调查摸底,切实掌握市外农业发展状况。加强与重点企业、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专业大户的联系,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做好在外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主体间的合作交流。切实加强区域间的政府层面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和交流,着力改善我市企业在外经营和发展环境。

四、强化产销对接,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1、组织参加重大农业展会。做好筹展参展各项工作,注重培育农博品牌,不断扩大我市优质农产品销售。

2、进一步深化产销对接。切实加强农产品产销形势分析,组织开展农产品市场调查,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完善价格和交易量采集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做好预测预警工作;密切产销衔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加强与本地生产基地的联结,稳定和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及时化解大宗农产品滞销问题。

3、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推动农产品专业市场、冷藏保鲜、物流配送等一批新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

五、挖掘农业功能内涵,积极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1、策划举办农事节庆。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加强市县联动,策划举办一批以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农事节庆活动,推动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有新发展。

2、加强休闲观光农业的宣传推介。继续推出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示范点的推介,打造一批闻名省内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继续抓好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企业的培育,开展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企业、示范点评选活动,着力培育一批部级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示范点。

3、组织参与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集中展示各类创意产品。积极引导创意农业设计、休闲产品开发,提升发展内涵。

六、夯实基础,健全产业工作体系

1、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2、加强农业产业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定期报表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当好领导参谋。

农业工作要点第7篇

2012年畜牧业工作要点

2012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为重点,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强化科技,力促“三保”(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强化监测预警调控,着力加强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

(一)稳定生猪生产。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调控预案,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养殖场户搞好饲养管理。

(二)扶持牛羊肉生产。深入研究牛羊肉生产的限制因素,加大协调力度,争取牛羊生产的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牧区和南方草地的优势,着力保护基础生产能力,推进规模养殖和加强技术服务,促进牛羊生产加快恢复发展。

(三)提升奶业生产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奶牛品种改良,鼓励企业建设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转变奶业生产方式;加快青年公牛后裔测定步伐,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水平;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加大苜蓿生产加工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力度,落实苜蓿良种补贴政策,推进草畜配套,提升奶业整体素质。

(四)继续抓好生产监测和预警。继续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适时提出启动生猪调控响应机制建议,稳定生产,防止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在100个养羊大县开展生产监测,密切跟踪生产发展动态,指导生产加快恢复。

(五)加强生产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分别召开半年和年度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召开全国饲料行业形势分析会,定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试行定期开展畜牧业经济运行分析并有关报告。

(六)继续强化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灾情调度系统,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二、推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七)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好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继续遴选1000个部级示范场;强化已挂牌示范场监管,完善示范场生产信息数据库,落实地方责任,淘汰不合格示范场;加强标准化示范场的宣传,总结推广各地推进适度规模养殖的有效模式,突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组织召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组织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八)大力推进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支持适宜地区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推广根瘤菌拌种技术,继续开展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印发《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科学饲养技术手册》,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编制并推动实施内蒙古及其周边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新疆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及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等规划。

三、建立现代畜禽种业

(九)组织实施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实施生猪和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指导核心育种场规范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推进遗传物质交流;抓紧制定并实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制订蛋鸡遗传改良计划,组织起草肉羊遗传改良计划。

(十)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召开项目启动会,部署项目实施工作;开展生猪、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制作羊和牦牛良补项目工作管理光盘,组织开展项目督导检查。

(十一)加大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对种畜禽场监管,完善种畜禽管理平台,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加大畜禽资源保护力度,完善部级场区库保种机制。

四、加快建设现代饲料生产体系

(十二)做好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工作。修订并公布实施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审定、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等配套规章,推进与新条例同步实施;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工作会议,部署《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各项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

(十三)加强饲料行政许可培训与检查。按新的准入条件严把饲料生产准入关。组织开展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大检查行动,做好现有持证企业集中换证工作;扩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试点范围,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饲料经营门店大检查,重点清查拆包分装行为,督促建立完善购销台账制度;加强秸秆养畜项目管理,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五、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十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继续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饲料中未知风险物质排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制定公布《饲料原料目录》,修订《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打击饲料生产中滥用非饲用物质的行为;组织各地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使法律观念深入每一个企业和养殖场户。

(十五)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巩固奶业整顿和振兴成果,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大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的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次;实施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监管,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对分布偏远、设施落后、管理松散、水平较低的生鲜乳收购站,重点加强日常监管;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十六)坚决打击违法添加“瘦肉精”行为。继续深入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组织实施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做好“瘦肉精”和含“瘦肉精”饲料清缴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饲料环节重点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监督检查,养殖环节重点督促完善养殖档案、推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和活畜出栏抽检制度,收购贩运环节重点推行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制度,探索建立经纪人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完善跨省案件协查机制、涉嫌犯罪移送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十七)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认真总结2011年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经验,指导地方制定补奖机制年度实施方案,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规范动态管理;积极协调,争取将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草原补奖机制实施范围。

(十八)加大推进草原承包工作力度。按照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草原承包管理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起草进一步推进草原承包的指导性意见,分区、分类深化草原承包工作,争取将牧区半牧区县可利用草原全部承包到户。

(十九)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推动启动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南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加强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动启动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强草原火灾防控和草原鼠虫害、毒害草治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二十)加大草原管护力度。加强农牧民和基层草原管护员培训,强化草原监理机构执法条件和能力建设,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征占用、乱开滥挖等破坏草原、损害牧民合法利益的行为,加大对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的监督检查力度。

七、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二十一)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组织做好11个首席科学家的年度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体系综合试验站调研,推动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为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二十二)推进畜牧业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组织实施好24个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2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强项目指导管理,组织开展“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科技”等项目调研,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畜牧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依托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强化畜牧业适用技术推广,重点示范推广应用畜禽标准化生产、母畜繁殖障碍诊断和调控、畜禽养殖粪污发酵处理综合利用等技术,着力破解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二十三)加强畜牧业标准制定推广。组织召开标准审定会,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50项;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培训班,提高标准制定水平;组织编制畜牧业标准汇编,加快标准应用推广。

八、加强畜牧业基础性工作

(二十四)业融资担保调研,推动解决规模养殖发展贷款难问题;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积极争取扶持政策;组织开展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散装饲料与规模养殖场对接调研,推动缓解饲料资源不足,节本增效,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组织开展牛羊等草食畜产品供给形势和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情况等战略研究。

(二十五)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组织举办主要省份畜牧兽医系统计划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展项目和资金管理相关内容培训;组织开展基本建设和财政资金项目督查,以畜禽良种工程和“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为重点,强化过程监管,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效果,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使用;组织开展中央投资项目进度季报工作,加快中央投资项目执行进度;做好畜牧业财政项目年终总结工作,促进财政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二十六)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切实履行畜牧饲料生鲜乳管理的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执法工作;继续实施畜牧法省间交叉执法检查,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强化饲料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打击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

九、加强畜牧系统自身建设

(二十七)做好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着力宣传党和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报道畜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亮点,努力营造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环境;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报送有价值的信息。

(二十八)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行绩效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在畜牧系统全面开展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推进畜牧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坚决落实好党风廉政各项规定,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

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2012年兽医工作要继续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不断巩固兽医工作的好形势,加强兽医工作的好政策,优化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转变兽医工作方式,进一步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和基础保障等方面夯实兽医工作基础,为切实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精心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努力提高兽医服务水平

(一)调整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国际组织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兽医工作在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的两大任务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目标是逐步消灭重点动物疫病。要不断提高兽医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适应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二)理清兽医工作职责,提高兽医服务水平。要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在继续坚持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框架下,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要履行好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要把兽医公共服务的统一性与市场服务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兽医工作机构和社会化兽医服务组织的关系,发挥好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同时,加强政策引导,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兽医行业自主服务水平。鼓励大型企业中的执业兽医参与社会化服务。

(三)强化政策研究,增强兽医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兽医工作中心任务,组织开展兽医事业发展重大政策调研。结合实际,提出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重点组织开展兽医法律法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质量监管及兽医工作基础建设等的调研。积极为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做出贡献。

(四)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要求,制定禽流感、口蹄疫防治计划,猪瘟、蓝耳病、常见猪病及常见牛羊病防治指导意见。启动实施畜禽健康促进计划,加快推动种畜禽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净化工作,严格种畜禽养殖的市场准入标准。各地要以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为契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二、强化措施,毫不松懈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五)着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等基础工作。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加强日常补免,尽力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严格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保证疫情信息及时、准确报告。重点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疫病病原学专项监测,做好疫情形势研判,为制定完善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开展种畜禽场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防控机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及时果断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统筹做好常规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生猪、牛羊疫病防治的指导。

(六)着力强化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的防范。坚持内防与外堵相结合,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加强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外疫防控技术储备。做好非洲猪瘟风险分析评估。加强边境地区监测、疫情排查、边境督查等防控措施。做好边境地区联防联控,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继续推进马鼻疽消灭工作。

(七)着力强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继续加大防控力度,有效遏制人畜共患病上升态势。对布病,积极争取政策,做好实施“布病防控三年攻坚计划”的准备工作。按照《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分区防治,分类指导。对包虫病,实施好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重点省份要开展疫情调查,加强免疫、检疫、驱虫等各项防控措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做好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对血吸虫病,进一步加大家畜查治、家畜圈养、封洲禁牧、安全牧场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力度,巩固防治成果,严防疫情反弹。同时,做好狂犬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三、切实做好兽药监管工作,提高兽药质量

(八)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兽药良好经营规范(GSP),规范兽药经营活动。继续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强化抽检结果利用,实施检打联动,进一步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范本。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建设和运用工作,提升兽药监管信息化水平。紧紧围绕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疫苗生产、供应以及质量监管工作,满足防控工作需要。继续健全完善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措施,深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抽检模式,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严格查处违规生产企业,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九)健全完善兽药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兽药管理条例》执法情况调研,加快推动《兽医器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抓紧推进出台《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完成《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制修订工作;启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兽药GMP培训指南》、《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和兽药注册及分类资料要求调研修订工作;开展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标准清理和工作;推进2015版《兽药典》编纂工作,开展兽药标准修订工作。

四、加大执法力度,努力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扎实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开展。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顿。开展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考核,重点解决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独立账号等突出问题。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法规标准体系。强化养殖环节动物卫生监管。贯彻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强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制度和措施,推进产销联动、检打联动,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动物卫生监督行政行为。开展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许可档案抽查,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行为,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强化使用监管,严查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行动物检疫证明出证电子化。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模式创新试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培训。

(十一)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加强兽药使用监管,实施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强化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整治行动,强化抗菌药监管和科学用药宣传,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兽药重点品种安全再评价工作。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十二)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区建设与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安全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完善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制定生物安全区标准。在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省份开展跨省调运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强化已建成无疫区的监测、督查。开展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各省份要组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构,建立专家队伍,开展技术培训。

(十三)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等办法,制定数据库建设等规范标准,制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完善中央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

(十四)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健全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深入推进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组织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重点规范城市动物诊疗市场。着力培育动物诊疗机构发展,推进动物诊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五、不断创新兽医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机构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十五)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基础上,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总结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特别是要处理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综合改革和地方机构改革的关系,避免各级兽医工作体系产生新的波动。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规范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运行。

(十六)加快新型兽医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创新兽医队伍管理手段。深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继续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研究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执业兽医制度宣传力度,加强从业资格准入管理和从业行为监管。继续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做好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官方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强化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快建立地方兽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各自资源优势,形成推动兽医事业发展合力。

六、加强兽医科技工作,为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十七)加快兽医科技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成熟技术产业化。加强兽用生物制品应用技术研究,完善产业化品种结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配套技术。加强中兽医、中兽药研究,发挥中兽医、中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有效利用各级兽医机构和人才队伍,抓好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快速检测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探索针对各类养殖场所的疫病综合控制措施,促进风险关键点控制技术在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中的应用。

农业工作要点第8篇

关键词:病虫测报 问题 人员 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26-01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为了确保农业资源能够更好的获得保障,农业科技部门将农业病虫测报放在了首位,近些年我国农业体制在发生逐渐的转型,传统的农耕模式已经被淘汰,新型的农作物和农业药品逐渐增多,这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更加困难,加强农业病虫测报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1 农作物病虫测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1 基层测报网络缺乏时效

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但是由于缺少农业技术人才,使农业测报在基层处于断档的局面,很多测报信息不能及时被收集。同时农作物病虫测报没有正规的政府经费作为支持。这使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缺少专职人员,基层信息更加难以传达。其次乡镇级的农业问题监督部门虽然配有监测人员,但是由于这些人员的管理权限不能细分到每个村,使基层检测信息的误差较大。同时在管理体制上这些人没有专职性,农作物病虫测报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兼职,所以在工作上形成不了系统的计划,往往是“有空看一下”,致使一旦发生区域性病虫害就很难进行控制。

1.2 缺少合理的病虫害监测机制

在农作物病虫测报的管理上缺少统一条文、监测方法。完全属于公益性项目,同时农作物病虫测报的工作繁多,跨区范围较大,这使很多细节问题都被忽略。当前的农作物病虫测报人员一般没受过系统的监测培训,缺少专业性理论,据统计我国的农作物病虫测报队伍的专业人士不足两成,更多的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出于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

1.3 缺少农作物病虫测报的专项经费

农作物病虫测报在检测和管理上缺少足够的经费支持,同时经费问题还影响了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的整体部门编制,这使很多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很难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能形成有效的多点监测。在监测方法上相对落后,监测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很多监测人员没有适当的交通工具这使他们调研和普查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多时效性的测报工作无法进行汇总,这直接影响了测报工作的资料储备。同时农作物病虫测报所针对的重大病虫害应急控制机制无法建立。有的地区已经发现了病虫的发展趋势,但是无法开展细致的技术检测使农作物病虫测报成为了一纸空话。近些年条纹叶枯病、水稻灰飞虱、玉米粗缩病和斜纹夜蛾等虫害的频发与缺少测报经费是分不开的。

1.4 农作物病虫测报的技术能力薄弱

我国很多园艺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的产区针对农作物病虫测报的开展不全面。随着我国高效农业的发展,农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前提下,农作物保护产业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技术能力的落后,使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显得十分“尴尬”。例如蔬菜上容易发生的斜纹夜蛾和烟粉虱,这使这种病害在发生和扩大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但是相对的测报能力却只是局限在一个地区的,对整体的数据收集和预报资料十分缺乏,防虫效果和药物治疗期十分混乱,为农作物病虫测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 如何解决农作物病虫测报中相关问题

2.1 提高农作物病虫测报的基层技术能力

农村基层的农作物病虫测报能力的提高和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必须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来满足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的技术能力,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的方式来提高工作积极性并且定期举办农作物病虫测报培训班,保证农作物病虫测报的业务能力。其次可以在乡镇地区设计农作物病虫测报公益单位,使其能够成为一个独立部门,保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网络化。最后协同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产区进行农作物病虫测报双重监控,一方面由村、乡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牵头及时对检测数据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将检测内容上报上级农业部门,使其对数据和资料进行更好专业的检测,同时结合各地区不同病虫害的发病特点,提出防治意见,保证及时治理病虫害。

2.2 提高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能力

一是增加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人员编制,从农业院校招聘农作物病虫测报专业人才,以增强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整体业务素质和工作力量。二是对基层定岗的测报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对基层测报人员进行职业责任教育,提高其对测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技术更新培训计划,建立测报人员定期轮训制度,扩大测报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测报人员的业务能力,夯实测报工作基础。

2.3 加大测报工作经费投入

在经费投入的问题上要和政府主管部门相互挂钩,使农作物能够在测报和防治中有效开展。加大经费不仅能够保证人员结构的合理,同时能够聘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人才,来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的工作。在测报设备上选择完整的测报系统,保证整个病虫测报的准确性,同时测报中要对交通问题加以解决,不要让我们的技术人员靠“双腿”去进行工作,要最大限度保证测报工作的时效性。

2.4 通过农作物病虫测报课题、项目的投入

争取各级政府对测报课题、项目的投入,做好技术储备,促进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方法创新。区级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农作物病虫测报项目投入,并利用激励机制,鼓励测报人员主动参与新的种植模式下配套的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研究。二是通过项目经费投入,建立测报预警机制。在全区各镇建立长效的重大病虫害测报预警机制,制定镇、村联动方案及实施细则,能够及时掌握各地突发性病虫。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农作物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的农作物病虫测报还处于完善阶段,相信通过政府和农业有关部门的努力,农作物病虫测报会更加准确,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冯小燕,朱训永,应长法,等.加强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对策思考[J].湖北植保,2012(1).

[2] 刘孝慧,朱训永,冯小燕.浅析基层植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