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4:05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第1篇

作为一名新手历史教师,我非常重视本次教材培训。认真听讲,收获良多。

本次教材培训既有对学科的宏观把控,又有对教材使用的具体指导,非常实用。宏观上明确了《课标》、《教参》、《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的编写目的,教材的编写体例。让我们能够俯视教材。

本次培训更多的是对教师的具体指导。

1.要更新历史教学理念。新理念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立德树人为目标",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新教材内容生动,更注重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因此在使用统编教材时,教师的启迪作用将更加突显,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和参与程度。

2.要以唯物史观为教学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3.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系的史事,从历史发展的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第2篇

一、评估需求

不同的企业需要建设不同的文化。比如服务业为了防止员工与顾客产生磨擦就要建设“顾客永远是对的”的企业文化。软件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就要建设“创新第一”的企业文化。军工厂为了保证军火使用可靠,就要建设“质量就是生命”的企业文化。汽车制造业由于协作关系复杂就要建设“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保健品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营销就要建立“以销售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咨询公司为了增强竞争力就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

不同的企业需要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但又不是完全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念是所有企业共同需要的,这些价值观念有“节约成本”、“工作主动”、“勇于承受批评”、“反对攀比”、“服从命令”、“尊重领导”、“提高效率”、“敬业精神”等等之类,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共性要求。

每一个企业需要少数几个核心价值观念,这些核心价值观念下面又包容几十个子价值观念,这样才形成了一个企业文化体系,不成体系的企业文化效果是不大的。比如有一家软件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观念是“创新”,与此与匹配的子价值观念应应该有“错误是成功基础”、“学习的重要性”、“企业应保持较高的人员流动率”、“适度的冲突有益于创新”、“引进外来人才重要”、“干部能上能下”等等,另外一些通用的价值观念如前所述的“节约成本”、“工作主动”、“敬业精神”、“提高效率”等等也是构成企业文化的一个部份。

二、编写学习材料

编写学习材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整风,以及历次思想整顿运动都是以先准备学习材料开始的。应在总价值观下对每一个子价值观都组织编写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应做到以下几点:

1、短小简捷,一目了然

2、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3、文笔通畅,通俗易懂

组织学习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组织口号

三、组建企业文化建设机构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的主管机关应是人力资源部,也有的企业专门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主抓企业文化工作。另外,应有一套固定讲师班子,这些固定讲师可由领导兼任,如果企业规模很大,应提前规划各个阶段的宣讲内容,并把宣讲内容下发给各宣讲师,以便使整个企业的思想建设步调一致。宣定讲师按公司的统一布置进行宣讲。宣讲师的队伍最好有部份外聘人员或上级领导,这样会提高宣讲的客观性,使宣讲的效果更好一些。

四、硬件建设

比如公司的装饰,员工服装,企业的主色调应与企业文化匹配起来,包括标语的张贴等。

五、动员工作

大规模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前,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要让员工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强调这是许多企业成功的经验。否则突然进行思想学习、喊口号,员工会觉得“十分可笑”,这样效果就不好了。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第3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传统观念下的影响下,德育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思政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范畴,然而,大学英语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课,面向每一个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是中西方文化价值“短兵交锋”的前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接触学生数量多、时间长,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深入沟通,英语教师更有条件教育学生认清西方价值观的内在本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当中,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内心认同,从而自觉践行。

二、存在的问题

整体而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流状况呈现出积极向上倾向,同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的价值导向趋于表面化:从一般性认识角度看,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还存在认识模糊、不系统、不深刻问题,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存在认识不系统不平衡问题。第二方面的问题是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偏重自我和功利: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不深刻,需要进一步夯实认识基础,同时他们的价值目标存在偏重自我理想的倾向。 第三方面的问题是大学生的价值动力呈现减弱趋势: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多元化,与此相适应达到目的的动力也出现了多元化,部分大学生不再将对国家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直接目的和达到目的的直接动力,而是选择首先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部分大学生不再把热爱祖国当做实现人生目的的直接动力,这种现象也意味着将对个人前进动力的促进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会产生相当的消极作用,不能不引起反思。第四方面的问题是是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存在模糊倾向: 部分大学生把自己和明星等作为价值标准的来源,一方面表明他们自信心的增强和渴望成为心目中的成功人士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在价值标准的选择上存在自我和盲目等模糊倾向。

三、措施

通过英语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深远。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为主线,将提高学生德育修养为不变目标,寻求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提升教师自身修养、充分运用大学英语教材、以讲座专题等形式开展中西方文化比较和打造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四个方面,探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一)提升教师自身修养: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往往会被学生所效仿。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研究方向大多是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法等,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能力。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价值观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且有必要进行跨学科的比较和学习。另外,在强调学生提高素养的同时,教师更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自身思想免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思想意识的渗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英语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大学生人生成长的榜样。

(二)充分发掘大学英语教材:我们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话题多样,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其中不乏适合用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例如《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七单元的话题是“honesty pays off――诚实总有回报”,在讲授这一单元时,笔者利用教材材料,引导学生对“诚实”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以“To cheat, or not to cheat: that is the question――作弊还是不作弊。”为题进行了辩论,探讨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种种看法。当然,大部分学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以作弊为耻。反对作弊的一方利用充分的论据,对支持作弊一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笔者适时介绍西方教育界、学术界对作弊、抄袭等行为的零容忍原则。最终,在所有学生得出“诚实为上策”(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的结论后,这一课堂活动圆满结束,使诚实守信、远离作弊的观念深深铭刻于学生心中。又如西方节日,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制作PPT课件,用英语系统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大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类似的素材,都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很好依托,应充分利用。

(三)以讲座、专题等形式开展中西方文化比较

利用多种英语教学方法,寓德于教。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根据主题和班级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座、专题、小组讨论、汇报展示、角色扮演或英语辩论等。例如,2014年3月,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事件,教师可以利用国内外主流英语网站对该事件进行报道的音、视频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发学生对国家层面的“和谐”、社会层面的“法治”和个人层面的“爱国”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又如,通过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及审判过程一系列新闻报道,教师可以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设计小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研读相关报道和材料,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最后进行小组学习汇报展示。这个学习的过程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中国元素”、中国事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突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学生的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打造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成果都是以学生们通过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的通过率作为鉴定其成效的主要标准,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以语言知识灌输为主,学习过程趋于机械练习,忽视了这门课程人文教育的价值。2014年10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着力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作为高等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应该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网络通讯等手段,搭建延伸的师生沟通平台,如微信、QQ群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师生更多的有效沟通,从而拓展思想教育阵地。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通过比较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四、结论

英语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健全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探索如何用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引领高校英语教学新思潮、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武装英语教师教育当代英语专业大学生、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英语课堂进英语教材进大学生头脑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这是高校英语专业培养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师理应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因势利导地将德育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系,将二者有机融合,实现双赢,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来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焕敏,《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载《俪人:教师》,2016年第5期.

[2]宫慧英,孙峰,《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海外英语》,2016年第1期.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4010404

一、引言

我党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战略任务,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融入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路径。2007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这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依据。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成效如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认知、需求和评价怎样,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作出回答,只有弄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才能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工作提供依据。目前既有从理论思辨角度论证融入教育的意义和途径[1],又有从实证调查角度获悉大学生融入教育的结论和对策[2],还有从工作经验角度总结了融入教育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成绩[3]。从这些研究来看,存在样本数量偏小、代表性不足、调查设计不规范等问题,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为此,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对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进行描述,归纳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增强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本次调查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进行,根据我国高校类型和分布,通过分层抽样在全国12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在每所高校进行分层抽样,由调查小组成员面访和调查对象自填方式回收有效问卷2351份,有效回收率为94.0%,男生占50.5%,女生占49.5%;专科生占6.6%,本科生占66.5%,研究生占27.0%;文科生占50.9%,理科生占49.1%;一~四年级大学生分别占26.4%、37.6%、30.5%、5.4%;党员占25.1%,团员占70.1%,群众占4.7%;汉族大学生占91.4%,少数民族大学生占8.6%。

教育现状是指大学生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内容、效果、方法和环境的看法和评价,操作化为18个指标。根据18个指标的状况描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我真正理解人活着的意义,“非常赞成”(9.2%)和“比较赞成”(23.9%)合计占33.1%,“说不清”占38.2%,“比较不赞成”(18.5%)和“非常不赞成”(10.2%)合计占28.7%。可见,近1/3的调查对象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人活着意义的帮助,近四成的调查对象持模糊态度,近三成的调查对象表示反对,均值为3.03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我辨明政治方向有指导作用,“非常赞成”(14.9%)和“比较赞成”(39.2%)合计占54.1%,“说不清”占28.6%,“比较不赞成”(11.4%)和“非常不赞成”(5.8%)合计占17.2%。可见,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明辨政治方向的指导作用,近三成的调查对象持模糊态度,超过10%的调查对象表示反对,均值为3.46分。

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我的就业有帮助时,我才愿意学习它。“非常赞成”(6.9%)和“比较赞成”(21.4%)合计占28.3%,“说不清”占18.5%,“比较不赞成”(34.1%)和“非常不赞成”(19.1%)合计占53.2%。可见,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否定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的实用主义态度,近两成的调查对象持模糊态度,近三成的调查对象持实用主义学习态度,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自己就业有帮助时才愿意学习,均值为3.37分。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大学生正确分辨西方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南。“非常赞成”(13.1%)和“比较赞成”(43.9%)合计占57.0%,“说不清”占31.5%,“比较不赞成”(5.6%)和“非常不赞成”(5.9%)合计占11.5%。可见,近六成的调查对象认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正确分辨西方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南作用,超过三成的调查对象持模糊态度,超过10%的调查对象表示反对,均值为3.53分。

(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评价

就教学效果来看,“比较好”(21.2%)和“非常好”(6.0%)合计为27.2%,“一般”为48.6%,“比较差”(16.8%)和“非常差”(7.5%)合计为24.3%。可见,近三成调查对象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是好的,近半数调查对象持一般的评价,近1/4的调查对象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好,均值为3.01分。

就理论联系实际来看,“比较好”(23.1%)和“非常好”(8.1%)合计为31.2%,“一般”为37.9%,“比较差”(21.9%)和“非常差”(9.0%)合计为30.9%。可见,三成调查对象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联系实际方面做得好,近四成调查对象持一般的评价,三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联系实际方面做得差,均值为2.99分。

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来看,“比较好”(40.2%)和“非常好”(14.8%)合计为55.0%,“一般”为32.8%,“比较差”(8.5%)和“非常差”(3.8%)合计为12.3%。可见,半数以上调查对象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媒体手段方面运用得好,近1/3调查对象持一般的评价,超过10%的调查对象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得不好,均值为3.54分。

就启发式教学来看,“比较好”(23.3%)和“非常好”(11.1%)合计为34.4%,“一般”为38.3%,“比较差”(18.0%)和“非常差”(9.3%)合计为27.3%。可见,1/3调查对象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启发式教学方面做得好,近四成调查对象持一般的评价,超过1/4的调查对象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启发式教学方面做得差,均值为3.09分。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

当前你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是否设有宣传橱窗或标语?认为设有宣传橱窗或标语的高校超过一半(50.7%),“没有”的高校为14.7%,“不清楚”的高校超过1/3(34.6%)。

你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是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材料?认为“有”学习材料的高校接近一半(49.5%),“没有”学习材料的高校为9.1%,“不清楚”的高校为41.4%。

你校是否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演讲或班团活动?认为举行过的高校比例超过一半(50.8%),没有举行过的高校比例为16.1%,“不清楚”的高校近1/3(33.1%)。

就内容的科学性而言,你对目前所接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总体评价,认为“非常科学”(4.4%)和“比较科学”(32.6%)合计为37.0%,“一般”为42.6%,“不太科学”(9.4%)和“非常不科学”(11.0%)合计为20.4%。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选择“讲授式”的比例为33.0%,选择“研讨式”的比例为67.0%。

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提法的最主要途径是哪一个?选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占40.3%,选择“政治理论课”占49.5%,选择“与他人交谈”占6.4%,选择“其他”占3.7%。

你认为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哪一个?选择“外来文化的干扰”占15.2%,“党风社风的变坏”占43.9%,“传统文化的丢失”占21.4%,“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占19.6%。

你认为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大阻力是哪一个?选择“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占29.8%,“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占37.1%,“个人切身利益的考虑”占16.3%,“教育内容的形式化”占16.8%。

你认为在大学生中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哪一种?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占69.3%,“网络等媒体宣传”占6.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占15.1%,“其他”占9.6%。

你认为在大学生中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主要动力来自谁?选择“自己”占30.6%,“学校”占26.3%,“家庭”占2.9%,“社会”占40.2%。

三、结论与对策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了初步成绩

大学生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人生观、政治观、职业观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起主导作用,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知晓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教材建设初步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载体的功能;高校通过橱窗标语、网络、主题演讲等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学生充分认可社会实践途径对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作用,倾向于通过社会实践途径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这表明社会实践因其参与性和现场感被大学生高度认可,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激发认知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希望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思考和研讨方式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内在逻辑结构等相关问题,反对单纯灌输的教学方式;对不良党风社风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效果表示担忧,希望社会组织尤其是政府官员负起责任,发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作用。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的评价属于一般水平。把1.0-3.0分视为合格水平,3.0-4.0为一般水平,4.0-5.0为优秀水平,四个意义测量指标均值为3.4分,属于一般水平,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治观、职业观的指导意义还没有充分被大学生认可和理解,大学生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的认知还有待提高。

第二,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持模糊和否定态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人生观的指导意义方面,持模糊态度的大学生接近四成(38.2%),表示反对的大学生接近三成(28.7%)。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政治观的指导意义方面,近三成的调查对象持模糊态度,超过10%的调查对象表示反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职业观的指导意义方面,近两成的调查对象持模糊态度,近三成的调查对象持实用主义学习态度,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自己就业有帮助时才愿意学习。

第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评价属于一般水平。四个测量指标均值为3.2分,其中,教学效果、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三个指标的得分在3.0分左右,只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得分相对较高,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还不理想。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评价不高,需要在教材建设上面下功夫。

第五,在运用橱窗、网络、主题演讲等形式宣传和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环境方面还有相当比例高校没有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氛围。

(三)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满足成长需求,深化意义认知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职业观、道德观等诸多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具有引路导航、释义解惑、提供信念、坚定意志等功能,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些积极作用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甚至误区,调查中发现不少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成是外在于己的政治教育内容,缺乏从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视角,从而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疏离感和拒斥心理。为此,需要通过引导、激发、体验等方式转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的模糊认识,注重从内在需求角度唤起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把外在性变为内在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要素。可以根据大学生年级特征,把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分阶段融入进去,从大一到大四,分别在适应、专业、理想和职业等方面进行引导[4]。可以通过《大学足迹》成长规划书来落实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大学足迹》以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为纲领,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通过调查宣传帮助学生认识、引导教育帮助学生坚信、践行反思帮助学生实践三个阶段实现融入教育的目的[5]。

2.加强教材建设,提高内容的科学性

教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和研究的载体,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需要对现有教材内容及表述进行分析,改变单纯政治理论说教的形象,处理好知识性与趣味性、主流性与多样性、定论与百家言、理论与现实等关系,使得教材的论战性和说服力进一步增强,学术性与政治性有机结合,大学生爱读爱看,读后有心得,看后有进一步探知的欲望。

3.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关键。针对教学手段、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启发式原则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教学载体和教学方式,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主体精神。采取研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释疑解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获得真知,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4.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理解延伸至校园的各个角落。目前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站,需要设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材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机融合进去,充分发挥网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作用。利用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汶川地震三周年、五四青年节等节庆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活动,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应。利用晚会、演讲会、运动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利用暑期开展三下乡活动、大学生义工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大学生感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人际互动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

5.全员育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时刻受到围墙之外的大社会的影响,大社会就是指宏观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管理、政府服务、社会心理、流行时尚等状况,这些社会事实通过暗示、感染、示范、引领等方式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时尚等产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必然与社会结构的某些不良现象产生价值冲突,出现学校教育五天被社会不良现象两天消解的后果。为此,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要净化社会风气,纠正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薄、自私自利的状况,打击腐化堕落等不正之风,大力宣传和塑造真实可信的先进典型。媒体也要负起责任,努力弘扬正气,鞭挞丑恶,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学生置身于风清气正的社会大环境,有助于增强对社会的信心,进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胡树森.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成因及实现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8,(12):170-172.

[2]杨志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7):79-81.

[3]陈宝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3):35-38.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第5篇

记者:目前,人教版第十一套教科书的修订、送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作为这项工作的总负责人,您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韦志榕:我一直想说,教材的建设是“十年磨一剑”的艰苦过程。尽管此次大修订的具体工作是近两年开展的,但却与课改十二年以来的长期积累息息相关。自2001年秋季,人教版首批14个学科实验教材进入全国29个国家实验区以来,我们就一直采用各种方法,不间断地对教材实验情况进行追踪、研究。因此,这次教材大修订是过去十二年课改以来教材实验工作的自然延续和成果结晶。

这是个研究的过程。科研为先,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概括,是人教社进行教材研究、编写与实验的一贯指导思想。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对我们修订教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例如,“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标准的研究与开发”课题,各学科课题组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了测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工具,对我们把握教材内容选择的深度和广度十分有用;“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课题,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实现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教版教材的特色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也让我们知道应该坚持什么、改进什么。

这也是个“接地气”的过程。多年来,为了获取教材实验的第一手信息,人教社的编辑每年都要深入实验区作跟踪回访,到教室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直接了解教师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论坛、企业微博等多种媒介与广大师生保持密切交流。同时,人教社还定期组织、参与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教材交流研讨活动,如实验经验交流、论文评比、现场课评比、课件评比、教学设计大赛、说课大赛等,邀请各实验区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交流研讨,征求教材实验的相关信息。多年来,人教社收集到大量来自实验区教师、教育研究者的意见和建议,为教材修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教材事业事关祖国未来和千家万户,是一份良心事业,需要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都用心、用力和用情。为了给广大师生奉献一套精良的教科书,人教社各学科编辑团队,以及出版、发行团队在过去十余年间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智慧。

牢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

记者: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此次课程标准修订最强调的一点,请问人教版各学科教材修订时是如何考虑这一问题的?

韦志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1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各学科教材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

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以及一些核心概念(理念),如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

第二,研究在教材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它们能够,也必须与我们的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够把大道理变成小道理。学生知晓这些小道理,去接受它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思想教育才是有效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指导思想层面上,时刻牢记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并在教材中一以贯之。例如,《地理》教材把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懂得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作为重要的教材编写理念;《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体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课程目标,教材体系实施“以历史线索为主导”的整体方略,充分贯彻、体现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的动态观点;二是在教材内容层面上,选材要有利于教师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并用恰当的载体和方式表达出来,合理、适时地渗透,不能穿靴戴帽。例如,《美术》教材特别强调运用本年龄段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和内容,一年级上册《我在天上飞》一课,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供欣赏的敦煌壁画飞天和中国航天员的图片等,强化对优秀文化的感受并提升民族自豪感。《数学》七年级下册中的“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增加了对于我国古代方程组解法的全面介绍,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体育与健康》教材改进了对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呈现方式,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最近我们正在考虑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写入教材中,让学生理解和记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

教材要贯穿精气神,要有灵魂

记者:各科教材都有自己鲜明的学科特色,有没有一些问题是大家在教材建设中共同关注的呢?

韦志榕:人教社有20多个教材编辑室,基本上涵盖了中小学阶段所有的学科门类。利用本社学科、学段齐全的优势,各学科的编辑经常共同研讨,协调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之间的纵横衔接。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很多,但以下几点我认为是教材研究中最为重要的。

1.抓住教材的“灵魂”

教材不是事实材料的简单堆砌,应该有贯穿其中的内在联系和精气神,要有灵魂。这个灵魂其实就是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有的研究者也用核心概念来表达,其涵盖的内容不仅涉及知识层面,还有学科思想和方法。对学科思想或核心概念的掌握有其重要意义。一是从学科的角度看,它们往往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发展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对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具有“纲举目张”之作用。二是从教学的角度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有利于有效控制教学内容容量,合理安排“脚手架”知识;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内容。

比如,《数学》教材,此次修订就特别重视渗透和揭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了符号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推理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加强数学的思想性和联系性,从而有利于实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如在数与代数内容的编写中,更加重视体现数、式、方程、函数的发展脉络,在相关章节阐述“从数到式”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生物学》教材,此次修订非常关注重要科学概念的学习。对重要科学概念的学习,其实就是实践学科思想方法的过程。如要区分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材设计了一组内容:对实物的解剖和观察思考;图示了油松、侧柏、苏铁等无果皮包被的种子和豌豆、荔枝、木瓜等有果皮包被的种子;以彩图呈现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各6种。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建立科学概念的能力。

2.夯实基础、精选内容

此次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汲取以往人教版教材的优势和传统,更加注重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强调学科基础的夯实,在教学内容的展开过程中注意学科的逻辑性要求。

各科新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删减过难或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不是必需的内容,调整一些内容的认知要求,以达到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轻学生不合理学业负担的目的。经过精选后的教材内容,在容量和难度上得到控制,落实“双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新教材在坚持吸收国内外教学研究及教育理念发展的新成果时,也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尤其是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现实,对不太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方面进行了修订。新教材对探究、实验、活动等的数量有所控制,设计有所改进;部分学科教材针对原教材“双基”压缩较多的欠缺做了修正,以夯实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

3.继续因循“探究”的思路

十二年的课改历程,给基础教育带来最大的改观,可能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对教材编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考虑学科逻辑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逻辑,要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善于思考的思维品质。应该说,新课标教材在这个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如何在这次教材修订中,更好地因循探究的思路,也是每个学科教材修订团队共同关注的问题。

可以说,每个学科的教材修订团队都对教材的“探究”板块,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很多教材修订之后,这部分内容的确面貌一新。例如,初中英语教材在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训练中都渗透了学习策略的培养,如听前、读前的预测、词汇分类等。教材还优化了自我检测部分的活动,除了提供单元学习成果检测活动外,更侧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4.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追求“快乐阅读”

如何让我们的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图文表达、外观设计等各方面都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他们爱不释手,也是不同学科都共同着力的问题。此次新教材修订,我们首次提出了“快乐阅读”的理念。一方面改善图像系统、美化版面设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另一方面优化教材语言,使教材更具可读性。

教材图像的选择和设计坚持适量、适合的原则。图像总量适当,每张图像都是有教学意义的,是不可或缺的;图像的内容、图幅的大小,适合教学的需要。重新设计或重绘的图片、地图和图表,线条清晰,色彩淡雅明快。绝大多数素描图、美工画也都按照美工和版面设计的新要求重新绘制。教材中的实验、实物、实景等插图由专业摄影师拍摄,图像真实清晰、构图美观,特别是图画中涉及的实验操作、现象和仪器,多为重新实际拍摄或电脑制作的3D图,真实而且清楚。

为了加强教材的整体设计水平,我们特别约请了国内著名的书籍装帧专家,为人教版教材量身打造了一套美工和版面网格系统,并根据新的版面网格系统重新设计各类图像,使页面更清爽、美观。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年底举行的“全国第八届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中,人教版第十一套义务教育教科书荣获了展览评比的最高荣誉――教育类整体设计最佳奖。

新教材的语言风格大多延续了原教材的优点,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追求亲切、生动、娓娓道来的感觉,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可以说,新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不仅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面最广的教材,也是学科最全、最完整的一套中小学教材,各学科教材紧密配合,具有独特的整体优势。

链接

主编谈教材

――解读人教版第十一套中小学教科书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林群 中学《数学》主编、中科院院士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逻辑的严谨性,它的概念、原理、法则、公式、性质等的发现,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当以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内在逻辑为基础,从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中寻找灵感。例如,此次教科书修订采用了类比线段的大小比较、和差、线段中点,来学习角的大小比较、和差、角平分线。教科书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已经知道了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训练学生从研究方法的联系性来发现和提出问题。

杜永寿 《音乐》(1~9 年级)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主任

我们把音乐活动设计作为此次教材修订的突破口。一种是独立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表现音乐。例如,一年级上册的“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是一个探索音乐的活动,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寻找”就是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声音”是学生所熟知的,从用耳朵被动地“找”声音逐步过渡到积极主动地“听”音乐,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另一种是渗透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如《小蚂蚁》中的乐句分辨,设计了走步感知和分辨乐句的活动。要求学生听到歌曲第一句朝一个方向走,听到下一句时就变换方向走。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味,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刘道义 英语《新目标》(7~9 年级)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为了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人文素养,修订后的英语《新目标》教材精选语篇内容,突出文化内涵,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例如,一方面通过增加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国文化,如中秋习俗、民间手工艺、茶文化、中国民乐等。另一方面,教材也重视介绍其他国家的文化,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例如,美国卡通片中的文化内涵、东南亚的异域风情、感恩节的由来与习俗、圣诞节的寓意、神秘的巨石阵、种类繁多的电影文化等。

彭前程 《物理》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编辑室主任

没有科学,不可能有现代文明。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效应,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物理》教科书既关注科学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又关注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除了在文中适时介绍这些问题之外,还专门设置了STS 栏目。其中既有伽利略等伟人的探究故事,也有电冰箱与臭氧层的关系,还有核电站与核废料处理,等等。这个栏目以资料加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逐步形成用科学的思维习惯去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

赵占良 《生物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

科学崇尚理性,但科学教育不是纯理性的工作。《生物学》教材在八年级上册阐述“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一改以往仅从实用性角度一一罗列鱼与人类关系的做法,采用了如下创新写法:“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千百万人以渔业为生。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深深融入了人类的文化。年画中的鱼寓意年年有余。‘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格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则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对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寥寥数语,将鱼类与国计民生、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有利于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兼顾城乡学校的差别?

吴欣 小学《英语(PEP)》(3年级起点)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辑室主任

由于我国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PEP》(三年级起点)教材采用了弹性设计的方式,由教师根据当地的周课时数和学生的能力差异,选择性地使用教材。这种弹性设计首先确保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目标内容,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弹性部分(即每个单元的C 部分)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与拓展目标内容。学生如果按要求完成了整套教材A、B 和C 部分的学习内容,将更有把握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语言能力会更强。反之,如果因师资或周课时不足,教师可以将弹性部分作为课堂选学或学生课后阅读,这样虽然削减了语言操练的强度,但至少可以保证小学阶段英语基本学习内容的完整性。

杨永善 美术(1~9 年级)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教材最大量使用者是乡村学校的师生。本次教材修订时,我们特别注意加强了适合乡村学生参与的内容。例如,一年级上册第2 课《大家都来做》,原教材没有对活动使用的表现材料明确提示,图例体现的也是城镇学校活动特色。本次修改一方面增加了五种线条的形态作为“知识点”,另一方面特别选择了用秸秆、树枝、芦草和玉米苞等拼摆的作品。这样一方面方便了乡村学校就地取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也给城镇学生提供了对美术表现的发散性认知和对生活内容的拓展认知。

如何让教材更易教易学?

朱明光 《历史与社会》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

《历史与社会》教材着眼于初中课程设置的整体格局,理顺了与思想品德课并行的横向关系,更加有效地界定和把握两门课程各自无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切实在教材编写中避免与思想品德教材简单雷同,努力寻求双向互补。重新规划了教材编写体例,更为易教、易学。着眼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删减了学生难以开展的专题探究,增加能帮助他们理解重要知识的图片。为了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在选取史料时,还特别注意史料的难度是否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初中生不难理解的史料,直接引用原文;对于难度较高但有很高教学价值的史料,把史料翻译成白话文,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思考;有些史料的处理则采取折中的方式,部分翻译成白话文,部分重要的核心内容引用原文。

樊杰 《地理》主编、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

此次《地理》教材在整体的活动设计上,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资料,设计合理的阶梯性问题。例如,在地理八年级下册“东北三省”一节中,为了让学生认识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教材设计了三个阶梯性的问题:首先是调查粮油日用品中东北三省的产品;然后教材提供相关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说明东北三省商品粮的地位;最后让学生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地理条件。再如,在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节中,为了让学生认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规律,教材分别提供三则小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规律。经过这样的铺垫,学生很容易总结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规律。

卢江 小学《数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有着许多困惑。为此,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材做了较大的改进:(1)提供丰富的案例,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各个部分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2)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低年级采用“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提示;中高年级采用“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提示。(3)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例题中呈现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4)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王晶 《化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编辑室主任

化学教材的体系结构在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方面均有所加强,各单元之间、单元内课题之间及课题内部知识的衔接更加顺畅,化学概念的呈现更具连贯性和清晰的逻辑递进关系。整合以后,体系结构更加体现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突出了化学核心概念(分子和原子、元素)。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以学科认识技能为基础,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品质和相关能力。历史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学习历史之后所形成的独特的,具有学科特点的结果,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历史学科特征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学生必备的一种素养就是历史的核心素养,这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可以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提供一个好的基础,所以学生需要形成一定的道德修养与核心能力。初中的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关于世界和我国的历史文化,老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而初中的历史文化的学习与国家的教育教学要求非常相符,它是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重要内容,需要每个老师重视。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史料认证的运用和态度意识很薄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及其历史学习的方法都存在问题。因为历史在初中的考试分值比例中占很小的部分,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太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只把时间挂在数语英这些科目上,而一些历史老师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没有产生兴趣,而且也忽视对课堂趣味性的营造,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历史,认为历史课堂枯燥乏味,还有一部分老师进行教学时一直表现严肃刻板的形象,也导致学生不愿意接触历史,久而久之,不利于对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

学校开展历史的教育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发展的历程,了解一个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任何一件事情,从历史的教训中不断总结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自身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将来奠定一个科学的基础。初中时期是学生集中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老师要重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教会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1.构建学生为主的历史教学模式。老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标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学习历史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讲解。因为初中历史课本的内容比较枯燥难懂,所以在历史课堂上难免会出现学生抗拒的现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历史素材和网络视频吸引学生让他们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素材或视频中的历史事件的看法。2.引导学生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历史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他们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因素,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改革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进行改革,那么就会落后于世界,发展将会停滞不前,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对国家的制度和文化进行改革,促进国家的发展。老师可以在改革这一历史知识进行教学时,运用具体的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改革的意义内容等能够有一个清楚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3.用正确价值观念分析历史问题。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体会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每断历史发展的人物故事,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果遇到困难,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书籍进行查找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在进行相关的指导。在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注意不能以自己的喜恶来进行评价,要让学生也学会用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历史,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评价每一个历史人物。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第7篇

关键词:深层思考;核心概念;实际价值

斯滕伯格提出“为思维而教。”没有思考的历史课堂是空洞且缺乏生命力的。只有通过对历史深刻的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从而把目光转向人的本身及人的精神世界。近年高考中,试题越来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空间。学生常常难以深层次思考,导致失分严重。笔者就听的历史复习公开课中的思考题设置谈几点感悟。

一、突出主干、深化概念

高考题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对历史进行考查,把相关知识和核心概念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加以辨析和运用掌握,靠机械记忆和机械理解,难以对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理解。因此,复习课思考题设置时,一定要突出对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内化与灵活理解。在学生经过新课学习,已经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其内涵,可以使用下列材料。

例;司马迁曰:“尝窃……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编(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史记》

回答:(1)用你自己的话将司马迁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评价列出来。

(2)请你收集儒、墨、道、法四家的一些材料对司马迁的评论作一评价。

“用你自己的话将司马迁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评价列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收集的材料对司马迁的评价作论述,属于开放性探究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积累和材料去分析、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认知、理性思考、综合判断、形成观点。以此给学生全面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关注发展 中外会通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关注世界的整体联系,强调人类社会的纵向横向发展。教材体系中单元的编排使新课讲授中无法将东西方历史融汇会通,无法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历史。复习课的思考题设置,正好可以弥补新授课的不足。关注历史的发展嬗变和中外历史的会通,促进学生从整体史观出发,对历史进行深度思考。2010年的重庆高考题可以作为贯穿古今融汇中外的典范。三则材料分别是中国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内涵,近代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还有新加坡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提过材料对历史的纵向横向发展的比较,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启迪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让学生有更为开放全面的新视野去回顾历史发展的进程,站在文明的演进和全球的角度去分析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去展望世界发展的趋势。

三、走进现实,促进成长

历史的社会功能在于人们通过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从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导现实生活,从而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近年高考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关心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在历史复习课中,必须重视历史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认识社会问题,感悟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面对今天的社会,社会公德标准淡化,自我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功利主义倾向、金钱意识增强等各种价值观共存,如何看待传统的儒家思想?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明确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实现历史的社会功能。

例: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于丹《论语心得》

最近时期,传统文化在国内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焦点,维持着一浪高过一浪的热度。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热人们众说纷纭,2500年前的思想是否还适用于21世纪的今天?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第8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空间 教育方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从国家层面确立并启动了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的网络强国建设伟大征程;当前,促进网络发展已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治国理政的新国家战略。基于此,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适应新媒体的环境,充分利用网络。

2014年5月4日,国家主席通知在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上讲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大学阶段,每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而在当下教师应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空间,正确发挥网络的功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一、教师网络空间的特点

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网络上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环境,这个虚拟的环境我们将之称之为“网络空间”。教师网络空间指的是教师以实名制的认证方式注册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主要的用途在于教学和学习,相当于一个教师的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库。

(一)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教师可通过网络空间上的多种交互工具,如网上论坛、博客、留言板等与他人发生联系,同时也可以发起或者加入交流群组等,在网络中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交流。

(二)多样化的教学平台

教师进行日常的教学和学习,网络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平台,在目前的网络时代,网络空间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可在网络空间中实施,如:第一,备课环节,备课环节中包含的电子教材、教学的课件、教学中使用的参考材料、教学环节及过程的设计等都可以在网络空间当中储存,教师在需要时可自行从空间中提取,也可以通过空间来分享,在网络空间中教师可以开展集体备课,以使备课资料更加完善。第二,讲课环节,可从空间中提取已准备好的课件,也可以搜索调用同行空间的教学资源,以进行互补,使得授课过程更加的完善。第三环节,布置和评阅作业,教师进过网络空间将需要学生完成的作业出去,学生再同样以网络空间的形式提交作业,教师在网络空间中收集作业后进行批阅,同时,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不同的作业任务。第四环节,辅导,教师可以在空间中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也可以通过“交流群组”与学生进行“一对多”的辅导,为学生解答学习及生活中的疑惑。第五,考试测评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在线测评”,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于帮助学生,同时“在线测评”也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

二、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党的十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表达。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价值的选择能力,让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的冲突中不迷失自我、突破价值的困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的成长,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人才基础。

(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工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动力,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文化的进步。

(三)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能够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是大学生人生发张的重要支柱,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在受市场经济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功利化、物质化的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中不断滋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指明了价值观的方向,规定了价值的取向和发展目标,能够有力的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在教师网络空间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教师网络空间的建设

1.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

教师在提供学习资源时,将能用的资源尽可能多的整合在一起,建立“一站式”学习空间,在空间中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管理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资源包括上课时使用的课件、视频、音频等文件,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相关课外学习资料等,通过网络空间展示给学生,以方便学生学习,并将这些资源划分归类,如分成视频、课程资源、开放课程等,将学习资源版块设计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找到所需信息,并收集学生对于版块设计的意见,请相关技术人员指导,将版块优化,既方便又美观,让学生能够眼前一亮,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2.建立共建共享平台

利用教师网络空间的特点,建立共建共享平台,并将平台的资源使用权向学生开放,学生科自由上传自认较好的相关资源,教师在后台筛选,将优秀资源供大家分享,这样既丰富了学习资源,又能够让学生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交流互动空间多样化

在网络空间中增设多个交流模块,如答疑室、讨论区、调查问卷、通知等,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能够通畅,老师能够掌握学生的价值观动态及存在的疑惑,方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舆论的引导。

(二)优化学习资源

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真正的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起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找到适应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成长诉求的教育方式,只有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成长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才能与大学生的利益相契合,才能被学生主动的接受,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打动内心,才能让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和认同。作为教师要从信息和教育传播的立场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生活化,打造出适应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产品。

1.设计梦想蓝图

每一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尤其是大学生,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深入学生的心里,就要抓住这一点,要帮助每位学生去设计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梦想蓝图,使学生能够对关系自身前途的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去规划和交流各自的人生理想。

2.将大道理具体化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践,就要使它具体化,如果核心价值观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停留在一般的、抽象的原t上,它就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更不能成为社会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网络的融合,充分的运用现在微博语言和网络用语,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大道理转化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故事等,让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接地气,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当教材,把特定意义的价值观念转化为有意思的电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3.开发富含时尚的电子产品

要充分利用现在网络的多样化的特点,打造含有艺术和时尚元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文化产品,开发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资源库。

(三)开展混合式学习

将传统教学和网络空间的在校学习想结合,统筹安排,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网络空间中解决一下在课堂中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亲和力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完场学习。

参考文献:

[1]龚明斌.教师网络空间的探索与应用[J].专题研究,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