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8:19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飞速发展。据有关统计,截至2011年8月,已有15个城市正式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里程 1 621km,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运营里程均已跃居世界前10位;同时,有36个城市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里程超过 1 370 km,总投资达 1.2万亿元人民币。

与建设规模同步上升的是安全风险。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大规模的地铁施工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产生地面塌陷、房屋倾斜与管线破坏等风险。显然,面对如此安全形势,传统的经验型、事后型、人盯人的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进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技术及相关标准研究刻不容缓。

一、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及体系标准化

1.1 安全风险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大型的系统工程,对这类大型系统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国际通行的风险管理理论一般把这类风险分为两类:技术风险和计划性风险。前者指的是会导致项目无法达到其性能标准的风险;后者主要指成本超支和进度延期。

1.2 安全风险管理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属于技术风险,在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360度参与的原则。即所有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各方都应参与安全风险管理,包括监管方即政府、建设单位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设计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等。

(2)贯穿生命周期全程的原则。即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可研、勘察、设计、施工和试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都应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3)持续实施的原则。即应持续地、周期性地重复检测伴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关键安全风险。

(4)团队管理的原则。即应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所有分散的参与方联合起来组成团队,其目的在于:使各成员的知识可以分享与互补,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够更完备和透彻;使各成员在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产生共同的利益,依据管理的成败共担奖罚。

1.3 安全风险管理标准化流程

基于国际通行的风险管理理论,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必要和可行的。虽然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具体特点,但是对于安全风险管理而言,却都有上述普遍适用的原则。对这些原则予以固化,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工具、方法和流程,当其逐渐完备形成标准化体系之后,可以用于科学地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包括:

(1)风险识别,即发现安全问题的来源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2)风险过滤,即把非关键的风险过滤,并把余下的风险进行排序。 (3)风险评估,即在识别和过滤出关键风险后,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获得风险的度量。(4)风险管理,即在对所有关键风险进行评估后,参与的各方找出所有管理这些风险的可行措施,并依照成本、风险、收益和其他标准权衡如何选取这些措施,所采取的措施引发的次生风险也应该被预先考虑到。风险管理过程的输出结果是一组计划,用以减少工程项目的关键风险。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管理时,可借助于许多工具和手段。如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可借助于工程资料搜集、现场踏勘、勘探物探等手段辨识地质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可基于专家意见形成综合评分表;在风险管理工程中,可借助于预警与应急平台采集、分发、处理风险信息并辅助决策等。

二、科学的标准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六评六管一平台”

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指南》等。苏州地铁运用上述国际通行理论,结合国家住建部近年颁发的规范性文件,在实践中研究和创新,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归纳起来就是“六评六管一平台”。

2.1 “六评六管一平台”内容

“六评六管一平台”体系的基础来自3个方面:

(1)目前国际通行的风险辨识、评估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一系列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规范性文件。

(3)苏州地铁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实践。

2.2 工程各阶段实施的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在工程之前对安全风险的评估涉及安全生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防范、安全教育培训、重大风险源、应急救援系统和第三方监测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安全风险进行的评估包括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初步评价、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检查表评价、轨道交通建设重大安全风险影响分析评价、典型复杂环境区域环境安全分析评价、典型地下车站大客流情况下人员疏散分析评价、典型地下车站及区间火灾防烟及人员疏散分析评价、典型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等等。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安全风险进行的评估则涉及基坑工程、区间隧道工程、高架段工程及初步设计关键点专题评估等方面。在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突出体现了其持续性特点。评估采用闭环的方式,分为以下环节实施:通过周期性分析典型工点的监测材料,列出风险或风险源清单,再对照安全风险分类分级标准,对当前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总体所处的等级状态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或建议,再观察风险控制措施对典型工点的监测数据产生的影响。试运营前安全评价是相关工点的安全检查及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包括各系统安全分析评价、常规防护设备设施评价、防火防爆安全措施评价、电气安全措施评价、特种设备及强制检测设备检查评价、安全运营管理评价等。

2.3 “六评六管一平台”流程

“六管”以工程参与各方为主体,体现了国际通行风险辨识与评估理论中360度参与的原则,即政府部门及参建各方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全方位安全风险管理。

结束语

因此,上述的成果直接有效地保障了有关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了直接经济损失与工期损失;有效地保护了城市环境与资源。同时,通过开展有关培训和讲座,并结合现场巡视、风险排查等管理手段,广泛地普及了安全风险评估、管控的科学知识与技术,使参建的各方在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光武. 创新安全管理思路 打造平安和谐企业[J]. 都市快轨交通,2007(12):18.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 社区安全保障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管理和功能完善的主要载体。国内外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通往城市化的道路上,社区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社区安全保障不仅是城市发展和稳定的前提,而且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反映着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贯彻的逐步深入,城市管理及建设中的安全保障问题已经为各领域专家学者所关注,并越来越多地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社区安全保障基本内涵与城市管理

国际社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社区安全概念,是在1989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事故和伤害预防会议上,当时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发表了“社区安全”宣言,强调全人类在保持自身健康及安全方面均享有平等权利。此后,世界卫生组织不断督促和倡导在包括各个国家、地区、部门、组织等不同社会层面开展关于社区安全的伤害预防工作。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确切的社区安全保障概念,但是,从各个国家、跨国集团(公司)到各企业、事业和组织单位,社区安全保障规划正在付诸实施,相应地,有关社区安全保障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也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社区安全保障一般被理解为基于社区管理组织机构、志愿者群体以及社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意志和努力所建立起的一种社区安全机制,其基本内涵包括社区生产生活安全、休闲娱乐安全、医疗安全、用水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和教育安全等诸多方面。可见,社区安全保障的对象涉及所有类别的安全和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社区安全保障的途径在于社区内各种不同组织机构在有机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各自的资源及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社区内所有人士不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保证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日常生活中的伤害甚至暴力及自杀等各种意外。可见,作为城市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社区安全保障是保证社区成员生活、工作、学习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城市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的必然要求。

以自治性为特征的城市社区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区面积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城市社区的管理任务加重、管理难度增大、管理要求提高。因而,城市管理者必须把目光投向社区,并真正地关注和探索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与模式。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各机构单位和组织部门都要通过满足社会成员各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提供更多的沟通、理解、互助机会,促进社区邻里和睦,增强社区凝聚力,使社区成员不断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满足感、幸福感,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首先满足社区成员的安全需要。作为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如果一个个社区的安全有了保障,社区居民能够安心于工作和学习,能够开心休闲、参与公共活动,那么整个城市的合理有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反之,小至一家一户,大至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如果其成员没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那就很难维护秩序和稳定,更谈不上和谐的环境氛围了。因此,社区安全保障问题的解决对实施有效的城市管理意义重大。同时,从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市环境、社会保障、纠纷调解、食品卫生以及生产、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看,社区安全保障往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若忽视或不能有效解决社区安全保障问题,那就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也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这种意义上,社区安全保障又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二、社区安全保障与城市发展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城市规模越大,功能越复杂,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也就越多,潜在的危机也就越明显。换句话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庞大,城市安全或者说城市所辖社区的安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社区公共卫生、食品供应、通讯、环境、供水、灾害防控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威胁到整个城市的公共安全,进而影响城市的正常发展。事实上,城市公共安全作为一种无形的效应,已经显现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因此,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把每一个所辖社区的公共安全考虑其中已经显得十分迫切。一个个单独的社区发展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同样,一个个独立社区的安全也是整个城市安全的保障。

无庸讳言,在现代社会,城市社区安全保障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和谐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要通过深厚的历史底蕴、发达的经济和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来体现,更重要的还在于整个城市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这当中,首当其冲的是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人口流动频繁、网络生活发达、各种异质性文化并存的现代都市里,安全保障能减少人们的心理压力、使人精神放松,能帮助人们减少相互猜测,增加沟通交流的效率。可以这样说,城市的文明依赖于市民素质的提高,而市民素质的提高又依赖于市辖各社区单位基础安全保障的实现。城市社区安全保障通过保证生产、治安、交通、医疗、用水、食品等方面的安全有序,能使城市居民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放心舒畅的良好环境里。一旦排除了内心的顾虑和担忧,人们必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最终使城市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否则,在一个不具备基本的治安、交通、医疗、食品等安全保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里,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安心于本职工作,迟到、早退、敷衍塞责或许会成为普遍现象,从而最终影响到城市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社区安全保障对策及其建议

统观城市社区安全保障存在的现状与问题,社区建设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目前还有许多具体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从全局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的立场出发,我们认为,城市社区安全保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加强市民安全文化素质教育。从当前实际看,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系数,不仅有赖于城市管理者的主观努力和科学决策,也有赖于市民的安全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其中,加强市民安全文化素质教育,使之具备安全知识、安全思维、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伦理道德和安全自护技能是解决社会安全问题的根本。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政府、社会(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式结构对人(孩童)进行安全教化,同时有关部门要作好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为重点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加大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城市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科技教育信息系统、旅游娱乐信息系统、社区信息化服务系统等。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仅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促进城市服务功能和安全管理功能,而且能使广大市民日益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益处,使他们积极参与共同保障和维护城市社区安全保障的各种活动,从而使城市安全工作得以在各方面、各层次顺利展开和深化。

第三,加大城市社区安全保障投入。在所有影响要素中,资金投入是制约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加大社区安全保障的资金投入,一方面确保社区安全工作人员有可观的收入,从而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护卫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安装和更新社区安全监测、预防设备,比如目前的远红外周边报警系统、电视摄像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和门禁对讲系统等。从而最终实现技防、物防和人防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促进。

第四,加强社区治安队伍建设。社区治安队伍建设的精良与否也是确保社区安全保障的关键。社区治安队伍建设中,一定要严把新队员入职关、班组长选拔关、人员培训关,以“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为标准,提高保安人员自身素质。另外,要建立科学的安全防范管理制度,按照“工作标准化、操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的要求,明确细化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如保安人员工作业绩由社区居民评价的制度),从各方面提高安全防范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第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主体的安全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就是要加强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有关社区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安排等方面从快、从简予以办理,并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考量目标之一。同时,政府为主导的社区还有利于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社区建设理论与技术方法,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和伤害预防交流活动。以社区为主体,就是要让社区全体居民参与进来,通过监督、亲自贡献、谏言献策等多种形式,使社区经济、文化、卫生、环境等不同方面都有整体提高和改善,确保社区安全保障的有效实现。

第六,加强城市社区法制建设。城市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依照社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决定和管理社区事务,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社区建设,特别是依法管理社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城市社区法制建设,能够使社区治安组织有法可依,依法排除他人非法干扰和破坏居民居住安全的行为,能够使产生的纷争得到及时解决,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同时,完善的社区法制建设对于破坏社区安全保障的不法分子还可以起到有效的威慑。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城市规划;城市安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国内城市公共安全现状问题

为了便于进行分析说明,本论文将国内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理论基础

1.1理论基础方面的问题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目前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基本出于安全科学体系,总的来说有风险理论、城市灾害触发理论、灾害事故的预防理论。

所谓风险理论的运用可以概括成这样:由于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十分复杂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人们根本无法合理地计算出未来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针对城市公共安全的概率风险估计不准和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最基本的元素着手分析,对其进行组合,进行不确定性意义下的量化分析。从而形成了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分析基本原理为核心、以模糊系统识别理论和方法为工具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分析系统理论和方法。风险理论对实践指导性是偏弱的,因为想要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城市灾害发生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每种灾害事故都有一个共性,都是由一些相同的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就是人(Man)、物(Machine)、环境(Medium)、管理(Management),即4M问题。因此灾害事故的触发理论也成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理论基础。城市灾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Engineering)、教育手段(Education)和管理手段(Enforcement)来预防和控制,即防止灾害事故的三E安全对策,也称为灾害事故的预防理论。

最近关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理论研究出现了重要的进展:

(1)通过城市公共安全可靠性模型的研究,给出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预防为主思想体系的理论依据;

(2)通过分析城市灾害和事故(事件)及防治体系的特点,提出了城市灾害和事故的双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规律;

(3)提出把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分为“概念”系统和“实体”系统加以研究,前者可促进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后者着眼于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

(4)提出应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规划,建立功能完备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建立整个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是所有相关理论最后用以指导实践的重要环节。从目前的公共安全规划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以上谈到的安全科学方面的理论在起作用,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在规划实践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整个公共安全规划的工作流程我们可以看出:

(1)在城市基本情况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中,使用的是城市规划学科的工作方法,而大部分的基础资料可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发掘;

(2)在进行城市风险分析和危险区划分时运用的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基本原理;(3)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物质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都基于城市规划原理;

(4)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主要成果及形式是通过城市规划专业的设计语言来进行表达的。

所以说,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既不能从相关学科的理论之中照搬照抄,也不能完全抛弃现有的研究基础。建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理论体系是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的首要任务,而这项研究是建立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三个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之上的。

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策略与方法

1.纳入到城市规划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就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是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前身。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学科体系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实际编制工作已经展开,而规划层面的理论研究跟不上。目前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实践工作已经陆续展开,开展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工作是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个短期跟风或者政绩行为。因此必须以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开展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研究工作。

1.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牵涉到的学科广泛,只有城市规划学科能够将相关理论加以综合。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来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就牵涉到很多专业,最后都是由城市规划专业加以综合,形成最终成果。所以就目前来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各相关专业中只有城市规划专业的综合性最强,必须以城市规划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依托,这样才能使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研究和实践快速发展。

2.与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

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研究体系最先遇到的工作就是将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做好,这是进行实践工作的基础。理想的情况理论融合的工作是相关专业同步进行,学科之间进行交叉研究,这样就不会出现理论研究的空白区。但是从实际上来看,每个学科只专注自己的专业领域,而将理论融合的任务交给城市规划专业,是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率的。城市规划专业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学科,城市规划专业负责完成规划编制的实践工作,因此必须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成果并加以综合。城市规划是理论的实践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完善城市规划的研究体系。

2.1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工作中吸收经验和教训,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归类,反馈给各相关专业,提高理论研究的效率。由于城市规划专业处于实践的第一线,因此归纳总结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归类反馈给相关专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2.2关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理论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城市规划专业为主导,在各相关专业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理论创新体系是衔接理论研究和规划技术标准之间的桥梁,而规划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相关理论的综合都是在城市规划专业的体系下完成的,所以城市规划必须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主导。

3.体现城市规划学科的理念

这里说的城市规划学科的先进理念的概念是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出现的关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先进思想,但是还并没有被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充分利用的部分。以下几个理念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密切相关,应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成果中加以体现。

3.1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理念

防灾公园的规划研究在我国是与地震灾害紧密相联的,唐山地震以后,众多的北京市民被疏散到普通公园进行避难,结果混乱不堪,带来了不良后果。从此以后,防灾公园的规划研究就引起了研究界的重视。

防灾公园与普通公园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能在灾害到来时更好地完成避灾要求,安全性更高,从以下几点我们能看出防灾公园的特殊之处:

①在选址上,防灾公园更为谨慎,不但要牵涉到避灾区域界定和避灾人口计算,还要在地质上避开地震活断层、岩溶塌陷区、矿山采空区和场地容易发生液化的地区以及地震次生灾害(尤其是火灾、洪灾等)源。

②避灾公园需要更为开阔、平坦,易于搭建临时帐篷的场地。

③避灾公园在植被选择上有特殊要求,多选择耐火阻燃的阔叶植物。

3.2城市防灾疏散通道的规划理念

城市防灾疏散通道的规划研究是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研究同步开展的,在开展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前,关于城市防灾疏散通道的独立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部分内容可以供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借鉴。

结束语

当前, 中国的防灾减灾管理体系相对薄弱, 法律体系也不尽完善, 因此, 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实施过程中, 还应加强城市公共安全法制化建设和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同时还要防止出现城市安全工程项目的盲目建设。

参考文献:

[1]孙明,李丽微.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探究综述[J].山西建筑,2013,32:4-6.

[2]孙明,朱天宇.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综述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3,29:1-2.

[3]孙明,闫建新.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管理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13,26:5-7.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管理 世纪论坛 抗灾减灾 应急机制

2011年5月26日,主题为“城市公共安全的常态防范与突发应对”的第十二届城市管理世纪论坛(夏季会议)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环境科学院、外经贸集团、《上海城市管理》杂志等的专家学者纷纷就现代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从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述,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汇报、新闻晨报、东方网、上海科技报等新闻媒体相继作了报道。论坛的演讲嘉宾就各自的研究专长,向与会者展示了大量的城市灾害的珍贵图片和相关成果,对综合城市各种灾害和诱因的减灾防灾,提出了科学管理、理性干预、及时预警等的防治策略。这次论坛聚焦城市的公共安全,对诸多城市被动应对灾害的状况,提出和突出了构建良性运行、常态防范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前瞻的理论探索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将城市的公共安全研究推向规避城市灾害的城市发展大背景中。归结起来,这次论坛嘉宾的演讲观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综合应急系统已导致严重的城市病,并成为城市发展的软肋

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林伟明副总工程师在题为《现代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科学布局》的演讲中,归纳了当前特大城市所面临的城市安全问题,诸如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建筑密集、道路交通堵塞、绿化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防灾能力薄弱,提出了开展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等解决现代城市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并认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是城市防灾减灾的当务之急。对于应急避难场所,他指出,要根据灾害防治性质和城市综合因素,分长期、临时、紧急、特定等若干类型。应急避难场所的用地一般不低于2000平方米,其中Ⅰ类服务半径为5000米,Ⅱ类服务半径1000米,Ⅲ类服务半径500米。规划原则是均衡布局,就近安排;安全可靠、因地制宜;平灾结合、综合利用。规划用地主要是绿地、学校操场、体育场及其他符合标准的开敞空地。连接Ⅰ类场所的应急疏散通道最少四条,Ⅱ、Ⅲ类场所的应急疏散通道最少两条。应急避难场所对物资储备、供水、供电、排水、医疗、消防、环卫、指示标志等设施均有严格的配置要求。对于上海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框架,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形成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系统。林伟明还强调,由于上海市中心城的开敞空间资源匮乏,规划方案中所提供的人均面积属标准的低限,因此需要通过对体育馆、宾馆、学校等大型公共设施建筑结构的加固,把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补充。

上海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林卫青博士作了题为《上海饮用水水源地现状与安全保障的综合举措》的演讲。他以上海水源地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为例,分析了上海这一领域的现状,指出,近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导致黄浦江、长江口水污染事故频繁,严重影响自来水水厂水质净化过程和水质净化成本,也威胁到饮用水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常态防范和突发应对。林卫青认为,上海水源地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有三个:一是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位于太湖流域下游,水上运输繁忙,船只众多,运输过程极易发生污染事件;二是淀山湖是上海最大的天然湖泊,但是,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发,水质污染威胁到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安全;三是青草沙饮用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严重影响自来水水厂水质净化过程和成本。为此林卫青提出,要借鉴水源地安全防范的国际经验:一是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是严格依法管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三是把水源安全纳入反恐体系;四是建立水源地水质预警系统(EWS),提供水中污染物的事先预警,识别低概率、高风险水源污染事件;五是采用先进的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和设备,包括常规指标在线监测、石油类自动在线监测、摄像监控,并配备生物报警系统、先进的化学分析仪器等。

上海市消防学校校长朱耀辉作了题为《国际化特大型城市消防趋势研判与受控策略》的演讲,就近十年上海各类火灾的走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上海各类火灾走势总体可控,但相对而言,市郊区域火灾多发,第三产业火灾比重较大,且导致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呈多元化、复杂化。朱耀辉认为,上海速度快、总量大、产业集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使消防工作面临诸多现实考验,而人口规模大、密度高、老龄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又使诱发群死群伤性灾害事故的风险增大。朱耀辉还认为,城市的消防安全问题反映了城市灾害的多样性、复杂性、放大性,反映了灾害事故的处置难度及巨大影响,因此完善“后世博”、“后危机”时期上海消防的受控策略十分必要。具体策略可概括为九个方面:大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切实加强公共消防站建设;及时更新消防装备,包括执勤消防车辆、特种消防装备、水域消防装备、空勤消防装备等;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加强消防通道建设;加强建筑消防设施建设与维护;加强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消防信息化与科技建设;加强消防人文环境建设。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周雪梅副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大城市客运交通应急指挥的决策支持与系统技术》的演讲。她分析了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应急事件,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事件及大客流事件,并举例说明了这些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社会秩序与生活节奏的严重威胁。周雪梅还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客运交通应急指挥研究所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包括应急指挥平台、框架、流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二是应急指挥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主要用于提高应急指挥水平,改善应急处置效果。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客运交通应急指挥的研究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理论(指不可预知事件,包括提高站点、路网层面的应急疏散能力研究)、城市客运交通应急指挥系统理论、城市客运交通应急指挥决策支持技术(即可预知城市客运交通应急指挥决策支持技术、不可预知城市客运交通应急指挥决策支持技术)。针对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周雪梅认为要制定完善的客运交通应急指挥对策:首先是构建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应急指挥目标、应急指挥原则、应急指挥任务、应急指挥流程;其次是科学构建不可预知事件的应急指挥对策、可预知事件的应急指挥对策,以使城市交通的安全运行得到最大保障。

上海市城科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副主任束昱教授提交了题为《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害事故与公共安全管理》的书面报告。他认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各国城市有效解决交通、防灾、市政、环保、能源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发展,也使地下公共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如火灾、水灾、恐怖袭击、停电、空气污染、爆炸、施工事故、突发意外等,所有这些的发生,都有可能对不确定人群的生命财产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其中火灾是地下空间的第一大灾,约占到1/3以上,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最不容忽视的地下空间灾害,其发生次数是地面高层建筑的3-4倍,死亡人数是5-6倍,直接经济损失是1-3倍。此外,地下空间在防洪防汛方面处于“先天弱势”,所以水灾也是其公共安全的关注重点。地下空间另一公共安全关注重点是恐怖袭击,包括人为纵火、炸弹爆炸、投毒、使用核生化武器等,其中核生化武器,特别是“脏弹”已经成为世界恐怖袭击的新趋势。为此,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管理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搞好人、机、环境平衡协调的安全保障;二是建立高度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三是建章立制,完善法律法规;四是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与风险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强化演练,增强意识。

二、我国已开始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综合减灾防灾体制、机制和法制的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刘霞教授在题为《现代城市应急联动体系构建的中外比较》的演讲中,详细论述了我国国家与城市应急联动体系、美国国土安全体制下的联邦与地方城市应急联动体系、英国应急事件分级的城市应急联动体系、德国危机预防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城市应急联动体系、日本大规模灾害综合应急联动体系、美英德日中五国城市应急联动体系的跨文化比较,以及多国比较之后的问题发现与借鉴启示等七方面内容。刘霞还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应急联动体系构建进行了比较分析。美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由联邦政府层(国土安全部及派出机构)、州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这三个层次组成,因此美国应急管理体系是自下而上进行的,实行统一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标准运行,这既是一种全风险管理,也是一种全过程管理,能调动政府、市场、第三方的各种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相比较之下,英国建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已有很长的历史,在灾害处理过程中,一般灾害应对以地方政府为主,实行属地管理,当发生较大规模的灾难或紧急事件时,中央政府根据需要提供协调和支持;重大灾害则由中央政府直接进行应急处置和管理,并建立了完备的应急组织机构和运作流程,以及相配套的法规政策、物资储备和救援理念等。德国作为联邦制国家,政府体系分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县(市)政府和乡镇政府四个层次,而把应对突发事件分为两个层次,即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战争状态下的民事保护,16个州政府负责和平时期的灾难救助工作。2004年5月,联邦政府设立联邦民事保护与灾难救助局(简称BBK),作为中央一级负责民事保护、优先统筹所有相关任务及信息的机构,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以及与各州政府之间的合作。

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罗奇峰教授作了题为《城市防灾减灾常态管控的中外比较》的演讲。他认为,中外地震灾害管控的异同在于:中国重视地震预报基本烈度和一般抗震设防,日本重视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美国重视强震观测、抗震设计理论和地震保险。在我国“九五”时期,首都圈建立了一套数字强震台站组成的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十五”时期在北京、天津、兰州、昆明、乌鲁木齐五个大都市建设以强震动观测台网为基础的地震强度速报系统;2004年金星等编制了一套实时地震速报软件,对网内地震,处理时间缩短到30-50s;2007年福建省地震局研制的实时速报系统能在震后1分钟内自动给出地震参数。目前中国建有数字强震动台网1160个,有398个台站在汶川地震主震中获得记录。因此建立地震预警系统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五大环节:一是数字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二是地震参数确定;三是潜在震害快速估计;四是预警决策及预警信息的;五是应急处置。罗奇峰还着重提到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全民运用问题,如地震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地震预警作用的充分认识,普通百姓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对地震预警系统的熟练运用。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董大旻副教授在论述《现代城市面临的恐怖隐患与防恐举措》的演讲中,针对恐怖袭击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暗渡陈仓、明枪暗箭、釜底抽薪的特征,提出建立规范化的城市应急处理机制,即防恐资源集约化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一元化应急体制建立。为此董大旻分析了城市各区域遭恐怖袭击的风险,认为可以表述为恐怖袭击的吸引力指标A与城市防恐脆弱性指标B的函数:R=F(A,B)。其中R——城市各区域遭恐怖袭击的风险;A——恐怖袭击的吸引力指标;B——城市防恐脆弱性指标。A的定义:区域作为恐怖袭击目标的吸引力指数;公式A=e×f×g×h×n,其中:e——区域的人口密度因子;f——区域的财产密度因子;g——区域的功能系统重要性因子;h——区域的政治意义重要性因子;n——人群心理因子。B的定义:城市防恐脆弱性指标;公式B=P×C,其中:P——恐怖事件发生的概率;C——恐怖事件造成的后果。P的定义:恐怖事件隐患率角度的脆弱性指标;公式为:P=F(A)=N/M,其中N为检查出来的恐怖事件隐患数(1:29:300),M为监督检查单位数。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童继生副总裁作了题为《国际总承包工程项目安全的常态防范与突发应对》的演讲。他通过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复杂经历,强调了国际总承包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识别的问题,认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制度、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因此在不同国家总承包项目安全防范的对象与措施不尽相同。此外中外安全风险管理存在明显差异,中国重形式、重硬件建设、重个人技能、重教育、重领导亲自抓、重有形硬安全、重环境安全设置、重突击检查、重配置方案、重阶段安全、重各工种质量安全;国外重个人意识、重软件建设、重个人保护、重检处惩罚、重操作与管理人责任、重有形硬安全与无形软安全、重个人安全工具、重常态定期查抓、重上岗就业与职业操守、重全过程安全、重工地全面安全。因此要加强国际总承包项目可控安全风险的规避:一是建造全过程的生产操作安全风险规避(按中外安全规程操作);二是食品卫生安全风险规避(专人管控、完善硬件、保障食品从购、洗、烹、储等全过程安全);三是医疗保健安全风险规避(设立保健室、配备足够药品、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四是防火保卫安全风险规避(成立项目防火安全保卫小组、对施工现场和生活驻地实行封闭式管理);五是生活环境安全风险规避(选择安全的工程地点、选择安全的生活区域)。同时要加强对国际总承包项目的不可控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一是自然灾害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对所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调查、提高设施抗灾能力、制定紧急预案、开展防范演练);二是恐怖袭击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做好各国恐怖袭击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对恐怖袭击多发国家进行标定和分级、尽量不涉足与承接恐怖袭击多发国家的项目);三是政府更迭、政治动荡、战乱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听从使馆安排、密切与国内总部联系、减少经济损失);四是其他突发事件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

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城市管理杂志主编王震国的书面交流题目是《现代城市地铁安全隐患及其防治的制度完善》。他论述了地铁隐患和灾害存在与发生的原因,其中30%左右来自机械故障、30%以上是由于恐怖袭击、30%左右在于管理不善。我国地铁虽然尚未真正遭受重大恐怖袭击,但恐怖袭扰的苗子已经出现;我国地铁机械故障虽然在总的比重上与国外相差不多,但深层次因素不是机械的自然老化、功能落后,而是管理缺失、操控不慎,所以完善体制、机制和技术,是我国地铁防范安全隐患、减少灾害发生的关键。王震国还分析了上海地铁管控的现状、制度以及存在的主要不足,如:有关体制机制,虽有法定而明确的规范要求,但未真正落到实处,实践中运行的体制机制与规定有较大位移,这中间既有不得已的善意创新,也有人治惯性思维下的违规;关于保障技术,规定不少,也很全面,但覆盖程度、实行力度还有待强化;关于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形式与内容不能说不新,但普及面、常态化、持续化尚嫌不足。为此,完善上海地铁未来安全隐患防治与管控的多元优化对策非常必要,必须关注四方面的优化:一是管控的体制优化——机构分列、职能分离、平动、前置沟通、横向协调;二是管控的机制优化——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标准预案、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操作规范、细化管理程序、实行目标问责、搞好多元保障;三是管控的技术优化——按需完善各类设施、适时更新各种设备、及时维修设施设备、科学进行设计布局、逐步提高管控标准、不断规范引导标识、日益精确调度驾驶、切实搞好现场管理;四是管控的宣教优化——大力普及地铁知识、认真抓好技能培训、经常开展各类演练、努力进行探究前瞻。

专家的分析和建言,让与会者共同感觉到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公共安全风险愈发明显,城市生命线可谓危机四伏,诸如城市水资源的严重污染、造成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城市各类交通事故、城市恐怖袭击的隐患等等。由于城市空间狭窄、道路纵横交错、人口高度集中,城市一旦发生灾害,会对社会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带来特殊的挑战,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恶化城市生态环境。此外像突发性的地震、水灾、瘟疫等自然灾害,往往造成不可控的特大城市灾害。这一切都使得对城市灾害的综合研究、城市防灾减灾的制度完善具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论坛闭幕式上,上海城市管理学院谢卫平院长作了耐人寻味的学术总结。他指出:人类对灾难的最大恐惧在于事先没有建立充分的防灾意识,因此在当今——灾害已成为全球问题的时代,树立全社会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城市抗灾消灾的应急机制、完成城市公共安全的常态管理,关系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福祉。当3・11东日本大地震成为人类共同的灾难时,本届“城市管理世纪论坛”可以说是赋予了未来任重道远的重要意义:

一是科学确立解决城市各类灾害问题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性减灾防灾思维,要尽可能地保障人及人所创造的财富在灾害中少受或不受损失,保障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第5篇

英中金融界聚首共商资产管理

近日,2010年英国・中国资产管理研讨会在金融街举行,英资投资管理公司、中资投资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约100余名嘉宾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资产管理。据了解,此次研讨会是西城区与伦敦金融城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的重要活动之一,对进一步扩大金融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西城区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讨会由英国驻华大使馆、北京金融街商会、苏格兰国际贸易局联合举办。研讨会上,来自英国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创利得资产管理公司、Baillie Giflbrd基金管理公司、安本资产管理公司、信石社会改善投资管理公司、标准人寿(亚洲)投资公司,与全国社保基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机构的专家、金融人士一起研讨了中英两方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合作发展趋势。

海淀区

举办金融安全宣传周

9月3日―10日,为进一步加强市民的金融安全意识,普及金融安全知识,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海淀区举行了金融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金融安全知识,以及科技金融创新成果。

宣传周期间,海淀区金融办组织市民在专门设计的万人签名条幅签字,呼吁市民参与支持金融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并向过往的市民发放《首都金融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致市民的一封信》、《防范非法集资小常识"和调查问卷,还针对市民关心的金融安全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传授理财技巧。

丰台区

千灵山建成北京最长观光索道

9月16日,全长1869米的北京目前最长的观光索道――千灵山索道建成运营,游客仅用28分钟即可登上千灵山极乐峰,游览北京最大的石窟寺群,远眺繁华壮观的北京城。

据了解,2003年王佐镇政府投巨资对千灵山进行了全面开发修建。重修后的千灵山已成为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身,以佛教洞窟为特色的著名风景区。而建设千灵山索道为了进一步丰富南宫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有关方面预计,它将强力拉动南宫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此外,位于千灵山景区内石灰遗址公园也于9月19日正式开放。遗址公园通过真实场景,阐释、塑造出不同时期开采石料、烧制石灰的工艺流程。

房山区

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热议永定河

9月9日,以“把握机遇,跨越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房山举办。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是由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大兴五区政协主办的区域性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把握机遇,跨越发展”。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论坛把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的实施与建设作为中心内容,组织各方力量开展系统深入的研讨,并首次将河北省涿州市和固安县纳入该论坛。

门头沟区

以世界徒步大会树精品山地品牌

作为经北京市政府批准的第一个国际化山地品牌活动,9月23―24日门头沟成功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山地徒走大会。这是继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国网球公开赛、斯诺克公开赛之后推出的又一国际精品体育品牌,主会场在全国旅游名镇――斋堂镇,途经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永定河大峡谷、黄草梁、灵岳寺,沿途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历史韵味深厚。

本届大会的举办将有力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的改善,增强旅游服务设施接待能力,提升山区小城镇国际化水平,向世界展示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和客商来山区观光、旅游和投资。此外,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通过逐步发展,将拓展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车等一系列山地体育活动。

通州区

全市首个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开园

9月25日,全市首个建成的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正式开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具有生态功能完善、注重节约环保、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等四大特点,是全市首个获得批复和开工建设的通州新城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新城的环境品质,大幅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使市民能够近距离的享受生态休闲。同时,该公园也是全市正在打造的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城郊郊野公园、中心城休闲森林公园三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大运河森林公园位于北运河两侧,占地面积10700亩,总投资6.6亿元,与一般的城市公园不同,大运河森林公园秉承“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整体布局。

通州区领导表示,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建设,将逐步改善北运河区域的生态环境,提升新城形象和环境品质,拉动新城核心地段的潜质,增强对优质项目和高新人才的吸引力,为建设生态、低碳、人文的新城提供强力支撑。十二五“期间,大运河森林公园将与五河交汇的“湿地公园”、两站一街的“站前城市公园”、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主题公园”,共同构成通州绿色旅游的新亮点、新品牌,成为与现代化国际新城相匹配的绿色名片。

延庆县

全市最大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落成

9月17日,被称为“延庆城市客厅”的北京延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落成并全面启用。该中心占地面积1200多平米,具有旅游咨询、信息查询、现场问询、资料查询、纪念品展示、救援帮助、投诉接待、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北京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旅游咨询站。

该中心位于延庆县城中心,谓河生态走廊北岸,南接八达岭高速快速连接线,是进入延庆各个旅游景点的中心枢纽,具有鲜明的城市地标性特点。该中心的建成,是延庆县旅游咨询服务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提升旅游咨询服务的新起点,对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促进延庆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名区具有重要意义。

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落成为契机,延庆县正式启动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化的创建工作。作为被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五个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之一,延庆将逐步建立起符合延庆旅游业发展特点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培养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势、具有高水平企业标准的旅游示范单位,形成旅游环境秩序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借金秋采摘推出延庆旅游套票

9月18日,以“休闲延庆,快乐金秋”为主题的第九届延庆金秋采摘节暨第六届张山营镇葡萄文化节拉开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全国优质葡萄生产示范基地”的张山营镇,自2009年开始大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镇,推广沼渣沼液还田项目,对果品采用有机管理,创建了有机果品4000余亩,使果品品质逐年提高。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危机;延安城管;公众;对话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032-04

一、5·31延安城管事件概况

2013年5月31日,延安市宝塔区商户“美利达自行车行”因涉嫌占道停车放车辆与延安城管发生冲突。店主刘国锋在冲突中被打倒,随后被一名城管队员跳起跺头。事件过程被现场围观网友拍摄下来并上传至多家视频网站,并发到贴吧和微博上,受到民众广泛关注,一场城管与商户间的冲突演变为一场公共事件。其中新浪微博成为事件讨论的主要集散场,民众和组织都在微博上发出了“声音”。而危机组织延安市城管局对事件的回应、处理,也通过网络平台传递到受众中。新浪网作为具有较高关注度的门户网站,对事件报道的完整度较高。因此,本文主要选取新浪微博和新浪网的相关微博、报道和评论以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此次危机中的受众和组织。

二、统计数据及分析

在新浪微博微指数中搜索“延安城管”,可以看到大众关注度在6月3日开始增长,4日骤然升到顶峰,6月5日到8日持续下降但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8日后关注度再度下降。此后由于各种后续事件使得“延安城管”的热度数次发生升降变化,如:11日类似案件的出现使得话题热度回升,13、14日由于后续“公开信”事件以及央视焦点访谈的报道,热度再次上升。6月14日后稳步降低,逐渐淡化(如图1所示)。

图1 “延安城管”微博热度变化

由于延安城管事件所引发的后续事件一直在继续,笔者选取5月31日到6月7日这一周事件爆发期的新浪微博中与“延安城管”相关的原创微博进行抽样调查,对公众观点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就事件组织方对事件的回应进行收集和分析,包括就延安城管相关负责人对事件的回应的报道、延安公安对此次事件的4条微博的评论进行抽样调查。

1.受众原创微博数据分析:

(1)5月31日至6月2日共有4条相关原创微博,内容都是对于事件的表述,同时呼吁社会关注。由于者处于群众一方,因此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2)6月3日共有695条原创微博,抽取其中的20%约140条微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73.7%的网友转发事件视频和文字报道;24.6%的网友主要通过直接或讽刺隐喻的方式抒发对城管行为的不满和愤怒;4.2%的网友要求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严肃处理;3.4%的网友通过@的方式直接提出对话诉求,对话对象包括事件组织,如陕西城管在线、陕西公安,媒体如央视新闻,以及微博大V如任志强等。另有4.2%的“其他”代表着不明确的意见或是提出其他话题(如图2所示)。早期关注这一事件的是延安当地群体以及与事件商户相关的骑友群体,3日下午出现多家陕西本地媒体官V,表示对事件的关注并表态将对实践进行调查。

图2 6月3日相关原创微博分类

(3)6月4日共有29664条相关原创微博,抽取其中0.2%约590条样本进行分析研究。(5~7日原创微博的抽取皆按此比例)由于全国性媒体、微博大V的加入,延安城管、公安的回应,对事件的讨论急剧增多,当天热门微博前10中,5个与该事件相关。情感表达中, 62.7%表示对事件愤怒或失望,认为视频中“跺头”行为太过暴力,城管作为公务人员的此类行为与延安革命圣地形象不符,14%的发言中出现不理智的谩骂,7%表示对此应以暴制暴;33.5%进行了讽刺;4.4%认为要理性看待这一事件,弄清事件经由;另有23.7%认为此类事件不是个案,不相信相关部门能够做出妥善处理或不满意处理结果,4日晚间延安城管局相关处理结果公布后,不满特别是对处理中“临时工”的数量明显增多。在事件本身传播的同时,网友们也在对事件相关新信息进行传播(占比5.6%)(如图3所示),新信息主要有三个,一是对于“打人城管”身份信息,二是“打人城管”的另一暴力视频,三是延安30层城管大楼。

图3 6月4日相关原创微博分类

(4)6月5日对于事件处理结果特别是“临时工”的讨论急剧增多。情感表达部分中,22.8%的网友抒发对于城管暴力和“临时工”的愤怒,10%的发言中出现谩骂,3.8%表示应对城管采取以暴制暴;36.3%的网友表现出对处理结果的不满意,主要是对出事后拿“临时工”做处理对象的不满,临时工不能作为不负责任的理由,27.3%的网友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已是见怪不怪;30.8%的网友对城管行为和处理结果进行了讽刺。要求部分中,81.4%的意见认为相关领导、责任人要负起应有责任;28.5%的网友认为处罚不能仅停留在行政处罚和停职上。后续转发中,信息主要有关“打人城管”身份信息和延安城管大厦。

图4 6月5日相关原创微博分类

(5)6月6日关于5·31事件的讨论迅速下降(如图5所示),相关微博数下降为5日的一半,无关信息数量明显增多。53.7%的情感表达部分,多是对于“临时工”式处理结果的不满和暴力使用的愤怒。22.5%的后续转发部分除了已出现过,还有少量关于陕西城管局局长超标专车的信息。

图5 6月6日相关原创微博分类

(6)6月7日对于事件后续转发急剧增长(如图6所示),达到55.4%,其中68.7%有关“打人城管”个人信息,22.9%是延安城管局对于城管大厦和局长专车的回应,8.3%是城管局长道歉以及对商户赔偿的报道;5.4%的要求部分,集中在对于对“打人城管”刑事处罚、相关领导实质处罚以及商户赔偿金来源等方面。

图6 6月7日相关原创微博分类

2.组织回应数据分析

此次危机事件的主体组织延安市城管局对事件的回应大多是透过媒体表达出来的,按照回应内容可以分为4次;延安公安微博账号就事件了4条微博。笔者对这八次回应进行数据统计,对延安公安的4条微博和新浪网对延安城管局4次回应的报道评论进行抽样调查,分别抽取评论的10%或1%作为样本(评论数在1W以下的抽取10%,1W以上的抽取1%)

(1)延安公安的四条微博

①【关于网爆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事件】网爆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发生后,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已全面对此案进行调查核实。请广大网民放心,延安公安一定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执法,公正处理。

图7 延安公安微博①评论分类

如图7所示26.5%表示等待结果的网友中绝大部分同时提醒公安要按承诺做出妥善处理并公布处理结果,不要用临时工、党内处分来搪塞;有17.8%的网友表示“不相信”公安承诺,主要理由是过往类似案件未能公正处理,或认为公安城管会官官相护。20.6%的网友提出要求,其中37.2%要求对打人城管严惩、对相关领导问责,62.7%要求处理事件中路过未停的警车。16%的情绪表达中,主要是对事件的愤怒、不满、讽刺等。10.7%的网友对话中主要是网友们对事件的相关讨论。“其他”表示不明确的意见或其他话题的评论,评论中出现谩骂较多。

②【关于网民质疑:城管执法“警车路过”一事的说明】经延安市公安局核实:网上现场视频显示的陕J1397警车,为安塞县公安局警用车辆。当日,该车因执行公务路过事发地,城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执法活动,警车驶离时现场还未发生过激行为。

如图8所示,37.7%的评论警车解释中大多数认为警方是睁眼说瞎话,欺瞒群众,与视频所摄不一致;少部分留言表示警方应尽快处理城管而不是用警车转移视线。6.2%的留言表示延安公安有删除网友留言的行为。5.2%的升级讨论指内容超过事件本身上升到城管制度、延安城市形象、体制、国家程度的留言。

图8 延安公安微博②评论分类

③【延安市公安局对5.31城管执法冲突事件处理情况】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目前对涉嫌违法的城管工作人员景鼎文(视频中踩人者)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对刘兆瑞处以行政拘留15天,并处以罚款500元。市城管局对相关责任人也给于了党政纪处理。

图9 延安公安微博③评论分类

如图9所示,36.7%的网友不满意处理结果,不满主要源于几个方面:赔偿金额太少,未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处理与涉事人数不符,引起关注的黄衣女子不在处理之列,未对负责人进行处理。评论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刑拘时间限期;相关责任人是谁,是如何处理的;公安处理的依据。

④【关于城管执法冲突事件】公安机关正在办理之中,请相信法律会给予公正公平处理。特别在高考期间请网民不要轻信传言,不要参与非法活动,共同维护延安社会稳定。

图10 延安公安微博④评论分类

(2)延安城管局的四项回应

①延安城管被指酒后执法跳踩商户头部:6月3日,延安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副支队长段玉亭对事件的几点说明:城管多次对事发商户进行口头、书面警告;穿城管服代表身份,没有出工作证件、开具暂扣清单;没有证据表明有酒后执法,若警方发现将严格处分;多名城管人员受伤。

图11 延安城管回应④评论分类

对于段副局长的说明,绝大多数评论并不认同,认为城管服、车辆不能成为不出示证件的借口,事发多日后由城管自身无法调查出是否酒后执法。大部分评论集中于对事件本身的讨论,如图11所示,41.7%的评论认为城管的做法错误,1%的评论认为小贩的确可恶,城管做法无可厚非,4.8%的网友认为城管、商户都有错。网友讨论中大部分是反对城管做法的网友对认同城管网友提出的反驳。

②延安称跳踩商户头部城管为临时工 8人被停职:6月4日上午,延安市城管局党委专门会议,明确五条意见:成立调查组,查处相关负责人;所有相关人员(8名)一律停止、待查;监察支队支队长、支部书记向城管局党委作出书面检查;监察支队反思,开展作风纪律整顿;协调公安部门调查,构成伤害的追究法律责任。

图12 延安城管回应④评论分类

③延安城管局:局长超部长标准座驾系借用:6月6日延安市城管局纪委书记王成章回应“城管大厦”是否违规修建、局长公务用车是否超标等问题时表示,城管大厦的招标、建设过程中不存在违规情况;丰田霸道车是长庆油田公司“奖励”的。

图13 延安城管回应③评论分类

如图13所示,35.9%的要求部分中出现大量呼吁延安城管局局长“下课”的留言。对于王成章的回应,绝大多数评论认为与“临时工”一样,是推卸责任的辞令。

④延安城管局就跳踩商户头部事件正式道歉:6月7日延安市城管局局长张建超正式向受害者刘国峰提出道歉,城管局将承担全部医药费,并安排专门人员在医院协同家属照顾。对现场参与的8名执法人员、2名负有领导责任的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党政纪处分;延安市公安局对涉嫌违法的工作人员景鼎文给予刑事拘留、刘兆瑞行政拘留。

图14 延安城管回应④评论分类

对于局长的道歉,如图14所示,32.2%的评论认为在事件发生7天后才道歉,不够真诚,是迫于城管大楼和超标专车的压力而为;19.7%的评论对城管局承诺的赔偿金来源产生质疑,认为城管局不应使用公款来弥补自身错误。

总体来说,无论是原创微博还是新闻评论和微博评论,都呈现一边倒反对城管的状况。延安城管并未很好的处理好此次危机,由城管打人事件发展出一系列二次事件,对城管形象乃至延安城市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事件处理整体分析与评论

城市管理局是我国行政机构之一,主要负责城市容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的管理。从职能上看,城管局与广大市民密切相关,为公众提供良好城市环境、通常城市道路服务。纵观多起城管局相关的公共危机事件,正是服务对象的公众对城管局抒发了高度不满和批评。5·31事件虽是延安城管初次涉事,但是类似公共事件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在整个危机事件发展过程中,公众与组织的关系并不对等。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强势的政府机构,在危机传播中却弱势地位,似乎只能被动应对。

公共关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的变化不仅带来信息的更变,也会让组织和公众的想法、行为产生变化。新的媒介环境让变化更加快速、更加显著。在本文案例中,公众的关注点从最初的城管打人到“临时工”、城管大楼再到局长专车发生着变化,同时公众的态度也从对执法人员暴力的愤怒转到对组织处理的不满。而这些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大多都是公众自身。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给媒体带来了危机,更对组织的危机处理提出了挑战——组织不再能够有力控制事件信息的传播。然而,延安城管局采取的对应策略则显得缓慢而被动。从5·31日事件发生到6月7日正式道歉,延安城管共进行了4次回应。回应①和③是在媒体采访中做出的解释,属弱化型反应策略即危机的发生并非组织有意为之,尽量减少人们对事件程度的感知。回应②和④是城管局主动做出的重建型应对,即承认危机存在,并承担相应责任。依据情景危机传播理论,混合使用不同的反应策略将破坏应对的总体效果。重建型策略紧跟在不利组织方信息出现之后,会导致公众认为组织的回应并非出自真心,而是由于舆论压力而采取的妥协之举,尤其是当不利信息并非由组织自身时[1]。此外,延安城管对事件的处理完全照搬先前类似事件的经验,即开除涉事人员、对相关领导处以行政或党内处分,但未注意到此类处分的反应以及环境的变化。先前民众就对这类处理并不买单。类似于领导在停职后换地继续当官甚至升官、多次危机事件归于非正式工作人员的信息更让民众对这类处理方式集聚了大量不满,认为停职等同于转职,临时工等于推脱。然而延安城管对此并未觉察,在处理结果意表明“非正式”的敏感字样,直戳公众愤怒点。

双向对称模式被视为公关关系的理想模式,其强调双向沟通、双方平衡,在互动沟通中双方形成和谐的关系。双向对等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对话”沟通。在5·31事件中,完整的对话圈并没有形成,延安城管的回应皆是通过媒体报道传达给公众的。公众对处理的反馈也并未得到组织的答复。

笔者认为未能形成有效“对话”并不是客观条件不允许。网络是公关关系构建的良好载体,新媒介的发展更为组织、公众进行对话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延安城管也并非缺乏“对话”的渠道,延安城市管理局设有官方网站。陕西城市管理局早在2012年就注册了官方微博陕西城管在线。危机爆发后,公众对延安城管的关注局极具增高,纷纷寻找能够代表官方立场的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官方网站的点击量极速上升。面对海量需求,延安城管局却切断了直接对话渠道,在6月5日将网站关闭直至笔者撰写此文时仍未开放;陕西城管在线的官方微博也并未对事件进行任何信息。另一方面,5·31事件的另一回应方,延安公安的处理信息是通过微博直接传递给公众。对比数据,延安公安的处理信息得到了较大比例的评论,而延安城管的处理信息淹没在新闻内容中,得到的评论比例并不高,更多评论与新闻标题有关。单就传达力来说,直接对话要比间接传递高很多,也避免了信息的二次加工和传播损耗。当然,直接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官方参与对话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事态。因此,对话需要由经验、熟悉公众的专业公共关系人员来执行,谨防因处理不当造成二次事故。危机爆发期,面对带有预设立场的公众,延安城管不敢直面对话;而在非危机期,城管方与公众的交流也普遍不多。一方面,公众在非危机期对城管的关注度并不高。但公众对城管的非好感已经存在。另一方面,城管方也缺乏与公众构建密切沟通的欲望。空有网站、官方微博,却不能提供有效信息和服务,不能吸引公众关注,让这些账号成为摆设。例如,陕西城管在线这一微博账号,更新周期不规律,数月不更新,一更新就是好几条;内容也多与职责无关;从未对公众进行回复。然而,城管与公众不但不是斗争方而且有着共同利益。缺少对话导致的双方认识偏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管形象。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非危机期的关系构建显得格外重要。

建立和谐公共关系的另一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公众。在新媒介环境下,公众不是靠假信息、片面信息就可以迷惑的无知者,而是理性的、有鉴别能力的群体。公众也不是单向接受信息的受者,新媒介中公众有着更大的主动性,例如在本案例中,公众曝光了事件后续信息、对处理细则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等。在危机传播中,组织要依照这一前提对事件进行处理。5·31事件中,不少评论认为延安城管的解释有愚人、推脱之意,主要是由于对酒后执法的说明与证人的证词不符、30层城管大楼不超标、局长专车是借的等解释与法律法规、常识不符。虽然公众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也反应出延安城管的解释缺乏对受众的尊重。任何一次危机都是对组织信誉的一次损耗,若没有妥当处理,损耗便无法弥补。当信誉损耗达到一定程度时,组织就会陷入信誉危机的泥潭之中。这不仅会让组织在危机处理陷入被动,对组织工作甚至是组织存在都会造成影响。而目前的处理方式仅有平息危机之用而不具备挽回信誉之能。组织若想挽回危机信誉损耗就要在处理中要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组织必须把真实信息告诉公众,封锁和欺骗带来的是进一步损伤;二是组织要对公众的价值取向有所了解,才能用公众最为认可的方式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Benoit, W.L. Accounts, excuses, and apologies: A theory of image restoration[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5.

[2] Kent, M.L. & Taylor, M. Building dialogic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World Wide Web[J].Public Relations Review,1998,24,321-334.

[3] Kent, M.L. & Taylor, M .Toward a dialogic theory of public relations [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02(28).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第7篇

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加快落地的步伐。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正在席卷全球,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从目前的应用上看,智慧城市正逐步克服数据在集中化、协同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智慧城市的蓝图已清晰可见,但恶意窃取数据、对设备的恶意攻击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公布的第23期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显示,我国境内感染网络病毒主机数量达到93.3万,同比增长19.5%,境内被篡改网站总数3112个,同比增长4.9%……还有其他一些安全机构和安全公司的安全报告。从这些安全机构和安全公司的安全报告(见文末安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这些传统的网络安全威胁极有可能逐步渗透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也在逐步增加,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正在逐步受到关注。

智慧城市建设涵盖的行业众多,电力、交通、医疗等领域均承载着大量的敏感信息,智慧城市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不再仅仅是信息泄露、信息系统无法使用等问题,而是会对现实世界造成直接的、实质性的、危害生命安全的影响。这些涉及个人、企业、政府的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将对公民个人权益、企业商业利益、国家信息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应妥善协调智慧城市发展与敏感信息保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数据共享与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构建安全、可信的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环境。

信息和数据安全引各路英雄竞折腰

2016年首都网络安全日和网络安全博览会活动虽然已经落幕,但其展览内容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案例与大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不论老幼妇孺,都能够从中了解一些网络安全知识,确保日常生活中上网行为安全,不仅如此,很多工控安全产品也成为了本次活动的亮点。此次博览会期间,组委会还举办了政府与网络安全论坛,该论坛以“积极防御、主动安全”为主题,围绕政府网络安全、大数据安全、智慧城市安全、云计算安全等内容,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倪光南等专家做精彩报告。博览会除吸引了百度、奇虎360、金山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参展外,还吸引了众多在安全领域颇有建树的企业参展。参展产品涉及个人终端、态势感知、工控,以及SOC安管平台等。

作为山西参展企业,山西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此次展会上的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系列七款产品:其一是可信计算系列,包括采用TPCM可信PCIe卡的可信安全计算机、采用TCM可信模块的可信安全计算机和基于固件技术和可信技术的可信安全计算机;其二是安全系列,包括基于龙芯3B1500的安全计算机、基于龙芯3A2000的安全计算机、基于龙芯3B1500的安全服务器,以及和合作伙伴北京安普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悬镜Linux服务器防黑加固平台。公司技术总监唐道光表示,公司可信与安全系列产品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芯片和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和中间件,可满足政府和企业的等级保护、分级保护信息系统的要求。

而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则展示了便携式、可移动的工控安全威胁评估平台。平台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了多套具备严格理论依据的评估准则;通过多维度的评估分析方式(即威胁分析、资产分析、流量分析),全面满足工业现场风险评估的需求,高效快捷地发现工控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产生工控系统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完整解决方案。该平台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轨道交通、冶金、烟草、煤炭等重点行业,有效地保障重点行业企业工控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各类风险发生的几率,提高了工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工业基础设施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避免因工控安全事件影响企业安全生产,进而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此外,笔者还在该博览会上看到了来自于威努特与东北大学联合研发的“谛听”工业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态势感知平台能够持续地监测来自于互联网的攻击、系统漏洞、网站安全状况、僵尸木马蠕虫等不安全因素,从而掌握网络安全隐患和实时了解攻击态势,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预警通报监测到的网络威胁活动,为追踪溯源提供线索。而启明星辰也在此次博览会期间正式启动了“泰合安全威胁分析合作计划”,向在安全威胁分析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广大安全厂商开放泰合SOC安管平台的南向和北向数据接口,其第一批合作伙伴包括烽火台威胁情报联盟、诺恒信息、天际友盟和微步在线。

从这次博览会活动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安全不仅涉及个人生活,而且还涉及国家安全。这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机构的重视,并且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政策制定工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也跃跃欲试,积极研发。安全业界(政府和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多次进行沟通,研究更有效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探讨如何完善有关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标准、法规。

时隔一个月,2016中国网络安全年会和2016中国智慧城市数据安全与产业合作高峰论坛分别在成都和贵阳两地举办。前者主要通过“网络安全威胁情报”、“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个人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生态”、“漏洞安全及价值秩序”、“CNCERT-CIE网络安全学术论坛”等分论坛,交流网络安全工作新趋势、新问题、新思路,展示网络安全研究最新成果,分享网络安全工作的最佳实践和挑战;后者主要围绕智慧城市数据安全主题,探讨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发展的新观点、新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标准、法律规范等,为智慧城市的数据安全出谋划策,同时为智慧城市数据安全领域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提供展示平台。

在中国智慧城市数据安全与产业合作高峰论坛上,亚信安全业务发展总经理童宁提出了“网络空间平安城市”理念,并强调要将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纳入到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之中。通过列举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公布的第15期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中的一系列数据,童宁表示:“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暗示着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巨大危机。例如,通过信息安全漏洞,黑客可能会攻击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系统,造成经济损失、社会秩序混乱乃至威胁国家安全,智慧城市的建设自然会受到影响。”他认为,平安城市不仅仅是指治安管理、灾难预警、安全生产、社会监控等城市物理空间安全,同样也应该指网络空间的安全性。而目前我国城市级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其问题突出体现在缺少城市一级的总体安全态势监控、对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投入不够、网络安全人员培养体系缺乏、网络安全管理边界对象不清晰等。这些问题导致城市网络安全管理存在着一些漏洞,危险容易乘虚而入。

网络和信息安全威胁日益复杂

6月15日,卡巴斯基公布了一个全球性的服务器访问权限贩卖黑市xDedic。该黑市已贩卖超过7万台被感染的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其中最低售价仅为6美元。

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显示,该黑市2014年开始营业,并在2015年快速增长。到2016年5月,该黑市共有来自174个国家的70,624台服务器在售,由416名不同的销售商提供。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十个国家分别为: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和马来西亚。在中国已有超过100家知名大型企业和ISP的服务器受到感染,并在xDedic地下黑市出售,包括运营商、电商、医院、房地产公司和学校等机构。

xDedic是一种典型的最新型网络犯罪黑市。这种黑市组织严密,从入门级别的网络罪犯到APT(高级可持续性威胁)组织都可获取到快捷、廉价且易于使用的合法机构基础设施的访问权限,令网络犯罪行为更隐蔽,潜伏时间更长。

卡巴斯基实验室安全专家近期调查了这个专供网络罪犯购买和贩卖被感染服务器访问权限的全球性论坛。

服务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将被大规模运用,有被攻击的可能性。常见的对服务器的攻击形式有两种APT攻击,而对网站实施攻击的手段目前主要为DDoS攻击。今年5月初,黑客组织“匿名者”向全球央行“宣战”。希腊塞浦路斯的中央银行(Centralbank.gov.cy)已经成为这起大战的首个“牺牲品”,其银行系统早些时候被DDoS攻击下线至少35分钟。

亚信安全技术总经理蔡N钦指出:“匿名者的攻击行动往往出于政治性目的,他们通常使用doxes、DNS攻击、丑化、重定向、DDoS攻击、数据库资料泄露等攻击手段,破坏攻击目标的网络及数据。更大的威胁在于,黑客很可能采用缓慢渗透的方式来侵入防护严密的目标,这种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不仅防范难度高,而且破坏力更大。”

如果说攻击服务器是要窃取企业或机关的重要数据的话,那么攻击个人终端产品的勒索模式则更令人气愤。黑客可能会选择中小企业终端设备下手。这种网络钓鱼等欺诈模式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线金融威胁正在变得更为多样,数量也持续增长。卡巴斯基实验室和B2B International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48%的消费者曾经遭遇过在线欺诈,目的是欺骗用户,让用户泄露自己的敏感信息和金融信息,以此获利。调查结果显示,11%的用户由于遭遇在线攻击而损失过钱财。

在为期12个月的调查期限内,在受访者中,几乎有一半的互联网用户都遭遇过金融威胁。这些威胁包括收到可疑的声称是来自银行(22%)的电子邮件或是来自购物网站(15%)的电子邮件,还有要求用户提供金融数据的可疑网页(11%)。

遭遇金融威胁后,6%的受调查者表示由于在线欺诈,损失过钱财,还有4%通过金融组织泄露过个人数据,造成过损失,3%的用户遭遇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或电子货币基金被盗。整体来看,全球用户中,有11%由于遭遇在线威胁,造成资金被盗。

研究发现,遭遇损失的用户中,平均损失约为283美元,但是约五分之一(22%)的受损失用户损失超过1,000美元。遭遇损失的用户中,只有约一半(54%)采取措施追回了自己的损失,还有约四分之一(23%)的用户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弥补损失。

以上针对服务器的攻击和网络勒索等事件仅仅是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中的冰山一角。由于云计算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中,而新兴的Docker容器技术正在被很多单位应用于自身云平台建设中,这种容器技术也存在漏洞,并非完全安全可靠。

近期网上曝出多起通过利用Docker Remote API未授权访问漏洞,获取代码或者获取被攻击者服务器root权限的安全事件。启明星辰天镜脆弱性扫描与管理系统V6.0目前已经支持对该漏洞进行检测。启明星辰提出针对此的修复建议:首先,使用TLS进行认证,防止Docker节点的2375端口被未授权访问;其次,对服务器2375端口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禁止公网地址访问2375端口,只允许授权的地址对2375端口进行访问。

威胁形式层出不穷,几家安全分析机构和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近期了几个安全趋势报告,报告展示了已经出现的和正潜伏在公众身边的安全威胁。本文文末节选了部分报告内容供读者参考。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与问题并存

在2016中国智慧城市数据安全与产业合作高峰论坛上,还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著的《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书:世界网络安全发展报告2015―2016》。蓝皮书指出,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截至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成果显著,但如前文所述,传统网络和信息安全威胁正逐步渗透入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亟待全面跟进。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常将智慧城市划分为感知层、通信传输层、应用层、智能分析等层面。这几个层面哪个层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城市管理混乱,轻则数据泄露,重则事故频发。智慧城市的安全风险又不同于传统信息安全风险,每个层面都存在着安全风险。

在感知层面上,可能存在以下三种风险。首先是许多感知设备通常处于无人值守状态, 不法分子可以直接使用物理手段将其破坏,使得智慧城市信息感知层瘫痪。其次是不法分子可能通过特殊手段获得感知设备的存储密码和感知的数据,破坏感知器,瘫痪感知层,或者窃取数据。最后是通信资源可能耗尽(IP地址不足)、选择性转发攻击、节点干扰攻击、数据注入或篡改攻击、虫洞攻击、去同步化攻击、重放攻击等。任何一种攻击都会使得智慧城市信息感知层感知设备被控制或无法工作。

在数据传输层面上,针对网络的攻击更是花样繁多:有针对接入设备的认证攻击、有针对系统和服务器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有针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攻击、有针对信息加密的攻击等。

在应用层面上,存在破坏数据融合的攻击、篡改数据的重编程攻击、错乱定位服务的攻击等。此外,以往缺乏有效的平台对智慧城市里的各种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幸运的是,目前已经有多款云运维管理平台面世,比如新华三的绿洲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云端统一管理。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在操作系统层面,缺乏有效的安全策略,这会导致机密信息被泄露、代码被非法篡改等。除了新华三绿洲平台外,还有一些运维管理平台比较重视安全策略,可为客户提供较为安全的综合安全管理平台,比如启明星辰的SOC安管平台。

在其他层面上,传统安全威胁在智慧城市中会被不断地放大。首先是云服务可能存在漏洞,缺乏完善的安全策略,黑客有机可乘。其次是除了技术不足导致的数据泄露外,还有一些是由于内部人员的恶意泄露行为导致的。

让智慧城市智慧且安全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已经正式和在研的有近300项,专门针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标准目前还有一些在研的包括物联网安全标准、传感网安全标准、云安全标准、大数据安全标准等,距离形成完善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保障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技术防护和管理水平仍略显不足。

由于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标准的不完善,因此针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检测和认证工作尚无法全面开展。针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检验检测技术、认证认可技术和有效性保障技术与方法相对还有一些缺乏,很多不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和方案都可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这或许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而言,需要以“保护业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目标,这包括物联网接入的鉴别和访问授权、控制机制;接入访问的检测与控制机制;数据的分级标记与分发机制;数据的完整性校验机制;计算资源的分配与监控机制等。有一些网络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已经提出了一些接入安全解决方案,比如飞塔、锐捷等厂商。

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需要具备哪些安全技术才能称之为安全产品?首先,在信息技术产品中,需涉及以下安全技术,其中包括网管安全、服务器安全、路由器安全、交换机安全、网关安全、网络协议安全、电磁信息产品安全等。其次,还需要专门为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开发安全产品,它们涉及的技术包括身份认证(虹膜身份鉴别、指纹身份鉴别等)、防火墙、入侵检测、通用安全模块等专用安全技术。

新技术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最为典型的就是云计算技术的使用,特别是各种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给用户和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尤其是网络虚拟化,它使得业务流量和网络设备在物理层面上不再可控,大量的访问对安全监控平台的性能要求更为苛刻。当大量数据在网络上传播时,一些隐私和机密数据该如何被加密传输。这需要云服务提供商和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为用户提供创新的安全服务,对信息实施管理,并通过某种授权和控制手段,来限定哪些数据可以在哪些范围内传播。

除了技术角度外,从管理角度来看,有必要建立或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保障智慧城市的正常运行。此外,作为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智慧城市中政府信息系统、民生和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增强其安全防护能力。

当然,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保障,不仅仅是技术和管理层面的问题,还牵扯到立法、公众意识、技术标准等多个层面。目前,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标准统一、法规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有关部门的立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例如,近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信息通信法治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大会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完善信息化标准和制订相关法规的问题。

智慧城市,既要智慧,也要安全。

链接 亚信安全2016年第一季度网络安全威胁报告节选

本文中的一些安全威胁来自于一些第三方机构或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安全报告,某些安全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仍会存在,并且会由于“蝴蝶效应”被放大,产生不良后果,以下内容节选自“亚信安全2016年第一季度网络安全威胁报告”,用以引起读者注关注。

2016年第一季度安全威胁

本季度安全警示:勒索软件

1.本季度亚信安全病毒码新增特征约21万条。截至2016年3月31日病毒码12.436.60包含病毒特征数约434万条。

2.本季度亚信安全客户终端检测并拦截恶意程序约17,030万次。

3.本季度亚信安全拦截的恶意URL地址共计306,742次。

本季度热点话题为勒索软件病毒。本季度勒索软件病毒在全球爆发,已经成为威胁企业安全的头号病毒。给企业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却给攻击者带来巨大的收益,因其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很难追踪。FBI建议感染勒索软件的用户通过支付赎金进行解密,目前来看,即使支付赎金也不一定能保证可以完全恢复被加密的文件。亚信安全提醒用户,切勿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运行其附件。

2016年第一季度病毒威胁情况

在2016年第一季度新增病毒种类中,新增数量最大的病毒类型为TROJ(木马病毒)类型。本季度新增木马病毒特征共计365,209个,和上季度相比数值略有增加。长期以来,木马一直是中国地区捕获数量最大的病毒类型,其占比远高于其它类型病毒,这是因为此种病毒通常以窃取攻击目标的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为目的,为病毒制造者带来巨大经济回报。

与上一季度相似,在TROJ (木马病毒)之后,增加数量较多的病毒类型依次为BKDR(后门程序)、TSPY(木马间谍软件)、WORM(蠕虫病毒)、JS(JavaScript病毒)和HT(黑客工具)。本季度新增病毒种类排名无明显变化。

其中JS(JavaScript病毒)、HTML(HTML及ASP病毒)类型病毒与网页挂马有关,网页挂马是攻击者常用攻击类型。一些正常网站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漏洞,导致被入侵者挂马,之后浏览被挂马网页的访问者就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下载恶意文件到本地。

以HT_打头的病毒类型标记为“黑客工具”的检测类型继续上榜。网络黑市上大量工具公开售卖,获取途径越发简单,造成当前这类病毒检测数量居高不下。对于企业来说,及时为系统和程序打上漏洞补丁、采用强密码账户,都是有效防止外部攻击的方法。

2016年第一季度WebB安全威胁情况

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中,通过Web传播的恶意程序中,APK类型的可执行文件占总数的40%,所占比例比上一季度42.5%的占比有所下降。.APK文件类型是通过Web传播的主要文件类型之一,针对此类文件,我们建议企业用户在网关处控制特定类型的文件下载。

本季度通过Web传播的恶意程序中,.EXE文件所占比例居高不下,此外.ZIP类型的文件位居第三位。恶意软件域名使用.COM、.CN、.NET的域名的站点占总数94.00 %。其中.COM域名的恶意网页数量最多。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第8篇

1 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

新的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涌现,提出了一系列档案学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数字城建档案馆(室)建设问题等。对这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城建档案管理者都必须作出理性与科学的分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城建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用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2 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障

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另一方面,是档案信息利用安全。在信息存储安全方面,要增强城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监控,存储档案信息的设备要加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内部局域网要与一切外部网实行物理隔离,各种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确保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在利用安全上,既不能只强调利用而忽视保密,将不该上网公开的内容公开或未设置访问权限,又不能只强调保密而限制利用,使可利用的城建档案信息过少,应坚持利用和保密并重原则。

3 有效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3.1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

城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意平衡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务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只有做好基础建设,才能稳步、健康、高效地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3.2 经费投入是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保障。经费不足是影响城建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最大障碍。加大投入,取决于建设主管部门领导对现代化城建档案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事实证明,网络化的优越性和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城市建设信息服务中心的城建档案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城建档案馆自身也要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增强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