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5:49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1篇

1、每月20日前完成公司劳资报表,迟报一天罚款五元;

2、每月10日前办理好退休送报手续,漏报一人罚款十元;

3、每月5日前审查完成各部门车间考勤表,迟一天罚款五元;

4、每月8日前审核完成车间计件工资表并送财务,迟一天罚款五元;

5、每月养老金对帐一次,未及时办理增减手续一人次罚款五元;

6、每月医保金对帐一次,未及时办理增减手续一人次罚款五元;

7、每月住房公积金对帐一次,未及时办理增减手续一人次罚款五元;

8、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考勤机数据统计,推迟一天罚款五元;

9、每月30日前完成计件车间工资核算,推迟一天罚款五元;

10、每月8日前将公司内工资异动单送财务,推迟一天罚款五元;

11、按照年度计划进行培训,全年少一次罚款二十元;

12、每年3月前完成养老金基数调整,未按时完成罚款一百元;

13、每年3月前完成医保金基数调整,未按时完成罚款一百元;

14、每年3月前完成住房公积金基数调整,未按时完成罚款一百元;

15、每年3月前完成工伤保险金基数调整,未按时完成罚款一百元;

16、在公司招聘员工中,按时办理试用和转正手续,未按时办理一人次罚款二十元;

17、年终未制订下年度工作计划,罚款一百元;

18、年终未按规定时间上报社保局和统计局的《劳资报表》,罚款一百元;

19、未按规定完成gmp档案的整理,罚款五十元;

20、发扬团队精神,积极做好部门间的协作工作,在协作工作中因我方原因造成失误,每次罚款五十至二百元。

以上部份工作需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才能完成,否则其责任由相关部门承担。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2篇

管理是什么?科学管理之父德里克.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在泰罗看来,管理就是指挥他人用最好的方法去完成工作。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一共有五大任务,即:制定目标、组织、鼓励与沟通、考核以及人员培训。而斯蒂芬•罗宾斯则是如此定义“管理”一词的:所谓管理,就是指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使活动完成得更为有效的过程。我国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认为:管理要具备三个要素,它们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无论“管理”一词如何定义,它都与人息息相关,就算是在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管理的本质依然离不开人。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积极地探究和认知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管理中人性分析的理论依据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有韩非子、李斯的“性恶论”,更有荀子的“礼法并举、王霸合一”,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它,其实这就是要求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融合的一种人性论的依据。道格拉斯•麦克里戈在其1957年的著作《企业的人性面》中首次提出了XY假设,后人又称之为XY理论。所谓X理论,对应了“性恶论”,它依据了“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因此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需要;习惯守旧、反对变革;只有少数人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Y理论,对应了“性善论”,它依据了“社会人”的假设,它认为人的本性是要求工作,在适当条件下人们能主动承担责任,个人追求满足欲望的需要与组织需要二者之间没有矛盾,对于自己参与制订的工作目标,人能实行自我指挥与自我控制,大多数人具备了解决组织问题的能力(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造力)。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则在1970年提出了超Y理论,他们所根据的是“复杂人”的假设,这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认为,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方式,而是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有自变量和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灵活地运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要适合于工作的性质、成员的素质等等,其实质是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做出最佳的配合,以更切合实际的需要。综上所述,从中西方对于管理中人性的认知,可以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方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途径应该是制度和制度化的建设。

二、制度化管理的要点

1.制度化管理的首要条件应该是得到员工的认可,制度的出台应该规范公正

制度出台的基本流程应该是:协商-起草-修改-试行-再修改-颁布。在制度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得直接参与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同时,制度应当具有指导、鞭策和激励的作用,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并防止制度的僵化。制度的建设应当结合其他管理体系,比如企业ISO质量管理体系,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推行制度的同时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执行时要强调严格和平等,尤其是企业的领导班子更要起带头作用。在制度化管理的初期,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可能会增加,因此企业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规章制度在执行之前必须征得工会的同意和支持,以避免产生来自于非正式组织的障碍。

2.制度的建设应当结合绩效管理与考核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订、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是制度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出效果的部分。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有很多种绩效考核办法,比如:平衡计分卡BSC(BalancedScoreCard),目标管理法MBO(ManagementByObject),关键绩效指标法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等等。

3.好的制度应当是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一旦绩效考核能够顺利完成,则相应的奖惩制度必须跟上,也就是说企业必须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不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自古以来,“赏罚分明”就是领导或管理者的一项必备的素质,而现代管理中更强调激励的正向作用。所谓激励,是指通过激发和强化员工对自身内在需要的意识来推动和鼓励员工采取实际行动来满足这些需要,并支持和帮助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的过程。当代组织的激励机制应该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在强调薪酬管理的同时不可忽视福利待遇,争取将组织、部门与个人的利益能结合成共同体。

4.制度化建设要合理合法

从广泛意义来讲,人依靠制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因此制度就是在社会中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制度并不仅仅限于经济。制度包括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法规。正式规则指法律、法规,式规则指的是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规范和习俗等。从实体意义来讲,制度化建设要合法。法律是严肃和绝情的,组织的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制度化的建设必须跟着法律法规的指挥棒转,要将与道德规范相衔接的部分打造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制度化建设更要合理。好的制度应当成为员工衡量道德观念的标杆,是约定员工行为规范的纲领,能帮助员工在“职业化”道路上不断成长。这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人性化或以人为本,常见的误区是简单采用Y理论或性善论,将人性化管理等同于人情管理,往往认为只要是员工满意度高的管理就是人性化管理。实际上,一些员工个体可能依然认为或保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动物的原始本性。人性化管理如果失去初衷,则科学化管理也无从谈起。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尊重人的复杂性,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挥人性的优点,从而达成组织的目标,需要的是制度。2015年我们公司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订了“做强主业、关联延伸、多元发展”的发展战略规划。但是我们在实施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发现,阻碍我们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储备不足

截止2014年底,公司正式在编职工203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57人,初级职称52人;其中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专技总人数的84%,经营管理类专业人员占15%,其他专业1%,这些数据说明公司在传统业务上可能会出现人才断层,而在新的业务领域内又紧缺相关的专业人才。

2.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不够

公司依然沿袭着一些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而这些制度的管理力度并不大。例如:公司缺乏长远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对公司紧缺的工程类、管理类、经营类人才没有制订对策性的发展计划,导致各部门始终在缺人;公司的绩效考核方案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考核体系。虽然考核到了每一位员工,但对部门却没有考核。绩效考核应当包括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三大部分。

3.各项激励措施没有配套跟上

公司缺乏系统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案,除了工资性收入外没有其他激励措施,导致优秀人才进不来,而小部分员工在企业内吃着大锅饭,既不愿意完成基本目标任务也不愿意自动离开。

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基于这些原因,公司认为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原有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一个良好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为员工的培训和个人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没有绩效考核结果为指导的培训是盲目的,培训工作必须和考核结果密切联系,我们只有通过绩效考核来找出导致员工绩效低下的原因,确定员工需要进行培训的内容或有待改进的方向。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员工的绩效水平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员工工作态度差、主观能动性差,也可能是工作能力水平低下,或是岗位与员工能力不匹配等等。那么,针对员工工作能力水平低的原因,我们可以针对提高他的岗位技能制订培训计划并有效实施培训。

2.有利于企业制订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

无论是日常的奖惩措施还是年终的评优评先,其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完成企业的整体工作目标。如果我们的激励措施不是根据员工的实际绩效制订,那么这样的激励措施不但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还会对整个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3.有利于融洽员工关系

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绩效考核加强了主管与下属的沟通,对不同人员的分工和工作要求更为明确和清晰。通过绩效考核,员工明确了解了自己的工作绩效水平,若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进行沟通,从而减少了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2015年,公司为消除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陈旧观念,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公司初步建立和实施了以年度为考核周期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其主要特点是:在考核程序上注重合理合法,在考核内容上注重明确部门关键指标,层层分解工作目标,在考核方法上注重科学规范,一级考核一级,在考核结果上注重沟通和反馈,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五、公司的绩效考核方法

第一,主动加压,确立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公司立足于以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目标激励团队,在制定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和六年(2015-2020年)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即:在项目代建上,成为业内品牌化工程建设商;在施工总承包上,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施工总承包商;在工程监理上,成为本市工程监理行业品牌企业;在设施养护上,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专业维护服务商。同时量化了2015年单年度和2015-2017年三年期主营业务经营增长的指标。第二,分层明责,落实主营经营责任主体。公司将企业主营经营的经济指标,分解细化至“项目代建、施工总承包、EPC项目、资产经营、全资子公司”等五个业务板块,并明确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的经营主体责任。公司与具有经营职能的项建部、全资子公司负责人全面签定经营和管理目标考核责任书;同时新设施工总承包事业部,实施总经理竞聘上岗。通过将经营职责落实到具体业务板块的“领军人物”,清晰责任与权益。我们在公司绩效考核方法的制订过程中认识到,制度化和人性化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推行人性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企业中要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实施人性管理的平台。人性化管理的价值体现在公司的制度大部分以关注员工需求为基础,尊重员工的想法,从而使员工的行为与公司的制度达成较强的一致性。因此,在考核办法出台之前,我们广泛听取了广大干部员工的意见,同时设计了不同层级的员工,其考核部分占工资总额不同比值,从而既考虑了员工的切身利用益又考虑了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异性。

六、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3篇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促进人才有效利用,避免出现人才使用效果下降的情况,为团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近年来中小型企业发展得到了广阔的空间,这与社会宏观环境也有很大的联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占据有利位置并保持稳定的经济收益,需要得到人力资源的保障,在人才支持前提下,才能够促进管理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目标,这一点也是传统方法中难以实现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设计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建立在全面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来进行,对于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会体现在人资管理体系中,来对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通过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打下稳定基础。

2、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已经得到了各个规模企业的重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很难通过制度体系优化来得到全面解决,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质量隐患问题,在人资管理体系中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配合,从整体上看,这种管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存在影响使用安全性的情况。企业中所开展的人资管理受现场环境影响严重,很难达到预期的标准,并且随着管理计划能够在现场进一步落实,所面对的问题也因此而增多。人力资源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落实的体系中,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但在配合期间需要加强磨合,解决其中所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1、人力资源管理宏观运行的困境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但在应用期间,仍然存在效果下降的情况,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也会因此而降低,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有利效果。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制定后,大部分都没能在企业中落实应用,这样的人资管理模式无疑是无效的,这样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甚至在组织机构中无法落实到基层,在此环境下很难确保管理计划可以实现。

2、人力资源管理微观运行的困境

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在所进行的管理计划中,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是同时存在的,需要共同实现。但在微观运行体系实现中,却存在一些困难因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如此的状况,所开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需要不断的完善,配合管理制度来进行。运行困难与企业人资管理认识程度不足有很大的关系,需要管理人员与之相互配合,共同达到理想的效果。企业更要加强教育培训,受教育培训缺失的影响,也造成了严重的人资管理效果下降问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框架和制度策略

1、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框架

人资管理计划开展前,可以先对制度体系进行设定,重点探讨在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开展模式,在此环境下所进行的管理控制才是真实有效的,也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提升制度体系的落实效果。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控制工作效果可以提升。运行框架是随着使用不断完善的,可能会遇到一些质量隐患,到通过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共同探讨,在人资管理模式上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2、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4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企业管理也向着现代管理模式推进,越来越规范化,越来越科学化。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涵,并成为激发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基于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从现状出发,寻求提高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价值的有效路径。

一、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价值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基于发展目标、通过相应的指标约束员工行为、提高员工工作业绩的一种奖惩行为,这就决定了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多重作用。

1.提高目标达成度。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紧紧围绕企业工作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工作目标的达成。因此,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时,工作目标意识将得到有效的增加,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工作目标的达成度,使绩效考核和企业管理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强化企业员工的目标意识。

2.为员工树立学习榜样。绩效考核制度体现出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也体现出企业的价值导向,它打破传统平均主义做法,改变大锅饭做法。通过绩效考核,无形中传达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即企业赞同什么,肯定什么。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将无形中为企业员工树立起榜样,在企业员工之间掀起“比学赶帮”的热潮,营造积极的氛围,从而激活企业员工工作热情。

3.提高员工自我约束力。制度对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它规定着企业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企业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约束力,企业员工根据奖惩机制,将进一步提高自身行为规范意识,从而根据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规范行为,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约束自我中为自己谋求最好的收益。

4.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最佳的经济效应。绩效考核制度的应用,将基于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员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薪酬制度,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从而将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浪费现象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资源价值,从而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占据更好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二、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现状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经过一段时期的完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绩效考核制度滞后性。绩效考核制度要发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必须要着眼于制度本身建设。然而,一些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许多年来保持不变,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也没有根据新的企业管理思想、理念等,做出及时的调整,这就导致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滞后性,难以发挥绩效考核制度在激活人力资源价值中的积极作用,绩效考核效应低。

2.绩效考核流程不规范。绩效考核制度作用的实现,除了与绩效考核制度自身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有关外,还与绩效考核制度执行情况有关。一些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考核流程存在不规范现象,制度的强制约束力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一些管理人员在实施绩效考核时,个人主义和情感主义思想较为浓厚,绩效考核中形式主义、人情考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也制约了绩效考核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实现。

3.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低。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企业绩效考核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效率和企业绩效制度价值的实现。企业部门管理人员素质较为低下,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经验主义思想,不能根据时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管理思想,管理人员专业化素养亟待提高。

4.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绩效考核的方法也至关重要,只有采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考核效果。然而,一些企业绩效考核方法存在单一化现象,过于教条化,相对死板,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样也制约了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没有较好地达到激活企业员工工作热情、激发员工潜能的应有价值。

5.绩效考核结果作用小。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和实施的目的在于体现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实际工作能力,如果失去了这些评判作用,绩效考核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然而,在一些企业中绩效考核结果的实际作用效果并不显著,一些企业并没有按照绩效考核制度的规定对企业员工进行划分,对员工的实际触动较少,在经济收益层面拉开的差距也比较小。

三、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对策

当前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绩效考核制度实际效应的发挥,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发挥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有作用。

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新时期,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以及企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首先,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内容。时代在发展,企业人力资源情况也更加复杂化,现代管理思想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因此绩效考核制度要做出及时的调整,使绩效考核制度的内容既要体现出制度刚性的一面,又要体现人文关怀。例如,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岗位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其次,完善绩效考核标准。企业绩效考核标准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使绩效考核标准更加科学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绩效考核标准要与行业标准对接,从而确保绩效考核标准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2.规范绩效考核流程。绩效考核流程直接体现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这就需要基于现状进一步规范绩效考核流程,从而做到规范考核。首先,强化绩效考核规范意识。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要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制度实施。企业要加强对绩效考核人员教育,避免绩效考核过程中一些人员感情用事现象的出现。此外,要严格落实绩效考核责任,对违反绩效考核制度的人员追究相关的责任,确保绩效考核规范性。其次,建立公开的考核体系。为了进一步规范绩效考核操作流程,企业要基于绩效考核的需要,建立起公开的考核体系,努力使绩效考核做到阳光、透明。绩效考核制度要公开,让员工公平竞争;绩效考核流程要公开,让员工获得知晓权,绩效考核结果要公开,让员工能够了解实际存在的不足等。

3.优化管理人员素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与绩效考核实施有关,这就需要企业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正步入现代化发展,这就需要建立起与企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相一致的管理体系。因此,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传统学习培训平台,并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等,构建立体化的管理人员培训机制,从而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其次,优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绩效管理进入新的时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优化管理队伍建设,在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优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管理学知识,还要精通心理学知识,具备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从而胜任企业新时期绩效考核的需要。

4.完善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的方法影响着考核的科学性和效能,这就需要企业改变单一化的绩效考核方法,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法,根据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科学的考核方法。首先,拓展考核主体。目前,企业绩效考核主要以管理人员考核为主,单一化的考核主体必然容易导致绩效考核的不合理。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优化考核方法,建立起多主体的绩效考核方法。企业除了管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外,还要综合考虑员工的自我评价,强化员工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引入客户评价和同事评价,通过客户评价,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通过同事评价,促进员工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教育,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其次,丰富考核方法。目前,企业绩效考核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主要形成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法、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方法和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方法等。这些绩效考核方法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又存在自身的不足之处。企业管理人员要进一步丰富绩效考核方法,根据绩效考核的实际与岗位、员工个人实际等,灵活地选择绩效考核方法。

5.合理调整考核权重。新时期,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合理调整绩效考核结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权重。对于弱化绩效考核结果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绩效考核结果的作用力,将绩效考核结果和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员工意识到绩效考核产生的作用力,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力,释放企业员工潜能。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5篇

1.制度导向制度导向是确保企业目标和员工价值实现的保障。目前,企业基本关注的是人员录用、薪酬核定、劳动合同、新员工培训、职业安全培训、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但大多对人力资源规划、干部竞聘上岗、后备干部管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合理化建议及员工申诉等制度方面并不重视。即使有相关制度,却执行不力。这就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具有明显的员工控制导向,不利于上情下达,意见沟通和交换,劳动者无法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也难以发挥其核心竞争力。

2.建设动因外因驱动型的制度构建,应逐渐转向内因驱动型的企业自发行为能力。国内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如境内外上市、作业环境条件恶劣等,很少或缺乏基于内因驱动的企业自发行为。这绝不是希望创立“百年老店”、持续创造企业价值的企业的理想做法。借助于国家优惠政策、便利的地理位置、投机性市场行为固然可以求得一时的暴利、即期的财富增长,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为人才拓展施展才华的平台,需要企业不断致力于制度的自觉建设。制度关注战略观念及技术事务同等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应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将其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各制度模块之中。

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趋势

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人本化”趋势其思想有二:一是人本思想,即行政管理人才不仅是再生型资源,而且还是资本型资源。又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人才思想,以人本思想为前提,人才更加具有参政的主动权,自主的裁决权,流动的选择权。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能本化”趋势有三个特点:能本性,主要重视重视其能力(知识—智慧—技能—创新)的提升。能级性,不仅是能本性的深化和细化,而更加使用、评估、开发、核算和审计等要素能力的配置。多元性,主要在于企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岗位的立体性、能力的交叉性、创造的多维性等方面。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职位分析化”趋势职位分析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职位描述和职位资格。担任不同的职位,就需要不同的资格条件。职位的资格条件一般有学历、知识、能力、技艺、阅历、体魄要素构成。通过职位分析不仅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再教育,而且有利于实施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还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绩效分配和薪酬等级设计;而且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升迁和流动。

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奖酬“激励化”趋势作为奖酬一般由工资、奖金、津贴、教育、培训费和社会保障费用构成,“激励性薪资与工作绩效直接相关,激励是在那些创造成功的员工之间进行分配的一种方式”。试图达到公平合理、并能激励众人,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奖酬制度影响因素一般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构成,内在因素包括本领域、本行业、本部门的性质、内容、财力、文化,而外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市场动态、经济状况、行业差异、地区不同等方面。分配公平性的四律表现:一是贡献律,即论功行赏。二是劳动律,即按劳分配。三是需要律,即按需分配。四是平均律,即人人均衡。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6篇

关键词:规范;薪酬制度;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的贡献,包括工作业绩、时间、知识技能、经验和其它创新型价值在内所对应的物质回报,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必然会体现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的原则,真实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是劳资双方的共赢体。

一、薪酬的功能、目标和内容

从功能上看,薪酬不单单是对员工过去一段时期工作的肯定和补偿,还将成为他们对未来努力工作能得到多少报酬的强烈预期,激励其抓住当下,展望未来。因为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是劳动所得,在一定程度上它还代表了员工的自身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程度,甚至还代表了员工的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

从目标上看,薪酬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和留住该组织最需要的优秀员工,其次是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提高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管理等各项能力,其三是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流程;其四是合理控制营运成本,其五是营造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企业文化氛围。

从内容上看,薪酬包括薪资水平、薪资结构、薪资调整、薪资审核、薪资发放和总额管理等制度。薪资水平决定了企业在人才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同岗是否同酬,如果同岗不同酬,标准又是如何;薪资结构则是针对不同职能部门的职位采取不同的结构,通过绩效管理的配合,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完成工作目标;薪资调整是指员工调整薪水的标准和流程,例如抵御通胀、工作绩效、服务年限,各应调整多大幅度;薪资审核和发放则主要是针对后续的操作流程;至于总额管理,是为了在对年初所做的计划目标做出人工成本方面的回馈和跟进,并及时做出调整。

优秀的薪酬管理制度,必然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独特性、程序性、有弹性、公开性等原则。关于独特性,是指企业的薪酬除了按照一般规则便于员工执行外,为吸引特殊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性,在同行业、同等岗位上,与竞争对手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关于程序性,是指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员工能申请调薪,调薪幅度多大等,有配套的规则程序用以遵循;关于有弹性,是对超出了一般规则的特殊人才、特殊情况,应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关于公开性,是指薪酬制度应当向全体公布,以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增强凝聚力。

二、国内企业薪酬制度的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对功能认识有误。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企业员工大多只关注薪酬的保障功能,基本忽视其激励功能。不管工作贡献的多少,只管上班拿钱,薪资结构中的奖金逐渐变成固定的附加工资,长此以往,员工养成了很强的惰性和安全感,不愿意改变,薪酬失去激励功能。例如工龄工资的增加,本应参照员工绩效和贡献程度,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是实行随着服务年限等额递增的方法,不太合理。

其次是制度设计缺乏战略高度。企业较多考虑公平原则、补偿性或利害相等原则、透明原则等,未能把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没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妥善处理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矛盾。

其三是薪资体系对外缺少竞争力,对内缺少公平,由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不同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差异性,难以体现员工的能力高低,严重挫伤优秀员工的积极性,使劣币驱逐良币。

其四是薪酬结构存在重大问题,不同等级之间的薪酬水平差距太小。对高级智力资源的定价过低,致使国内企业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廉价的企业家,却制造了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引发大量亏损。

其五是薪酬结果与绩效考核未能真正挂钩。因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不明确,标准不统一,不能具体量化,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流于形式,起不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薪酬制度

其一,要转换观念。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如对动态激励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把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现代管理思想相融合,运用先进的薪酬管理理念改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以下属为中心,了解其真实需求,作出积极反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其次,要坚持以战略为导向的原则。战略视角有利于组织获取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但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都可以成为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当其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时,这种潜力才可能成为现实。以战略为导向的薪酬体系设计就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其三,建立全面薪酬制度,从整体上设计企业对不同员工、不同需求的回报,包括直接物质酬劳、间接物质酬劳、管理职责、职业生涯设计、从属关系等五大要素。薪酬不仅仅是纯粹的货币,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等,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使薪酬管理产生偏差。传统的薪酬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例如高强度的工作、令人压抑的工作环境、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管理方式、缺少对员工的长期投资、大锅饭式的激励制度和虚伪空泛的工作评估等,而按马斯洛的需求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求,运用全面薪酬,可以对不同层次的人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其四,采用灵活的薪酬结构,侧重开发员工的潜能,把企业的薪资结构建立在授权、信任、缩减薪资类别和以业绩为导向的原则上,通过加大薪资中的激励成分,使员工对企业认同,兢兢业业,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优势。特别要建立和完善高管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从上至下,以有效的机制保证具有真正经营才能的人占据关键岗位。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中越来越重要的要素,要成为合格的管理者,应学习、掌握现代薪酬管理理论和设计方法,大胆创新,大胆实践,根据企业内外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平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使其逐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真正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以防范各级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配以具体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使薪酬与个人绩效充分挂钩,才能真正以薪酬管理作为突破口,带动人力资源管理,从根源上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琳.企业在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7(11).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7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劳动法》、《公司法》、《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企业发展,文秘资源网员工富裕的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条建立、完善和维护适应我矿发展要求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第四条运用法律法规、内部管理制度等手段,调整好劳动关系,保护劳动主体双方的合法权益,使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健康。

第五条通过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我矿发展。

第六条人力资源部对各基层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实行监督、指导与协调。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七条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需要和定员标准,制订出本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长、中、短期规划。

第八条运用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向主管副矿长提出全矿长、中、短期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待批准后,报矿长最终审定。

第三章员工的招聘与录用

第九条根据矿长审定的员工数量和工作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择优录用选拔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到新的岗位工作。

第十条对被录用员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合同期限从一年到五年,第一期合同期满,按照一定的条件续签第二期合同。

第四章干部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加强矿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建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的用人机制。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优化我矿干部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十二条充分体现组织原则;公开选拔、平等竞争原则;注重实绩、择优原则。严格按照精干高效,科学合理地配备干部职数。

第十三条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

(一)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考核,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对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素质和做出的成绩进行评价,并把它作为使用、选拔、监督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包括思想觉悟、政策水平、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群众观念、事业心、文化理论知识、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等。

(三)为了保证考核结果准确,考核要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坚持严格、全面、公开的原则。

第五章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

的职称评聘制度

第十四条职称的评聘必须坚持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的政策性和原则性。矿属各单位要根据上级下达的设岗编制和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各级专业技术职务,逐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立平等合理的竞争机制,不得因人设岗,搞平衡照顾,更不得乱开政策口子,突破评聘标准另搞一套,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调动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第六章领导干部的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时,凡涉及到自身职务提升、工作调动、奖惩、工资晋升、住房等问题时,必须主动申明并实行回避,不得参与具体业务工作,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指示、暗示他人干预或施加影响。

第十六条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时,凡涉及到直系亲属和近亲属的职务提升、工作调动、职称评聘、奖惩、工资晋升、招工、聘干、毕业生分配、干安置、培训、住房、入党等问题时,必须主动申明并实行回避,不得参与具体业务工作,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指示、暗示他人干预或施加影响。

第七章员工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员工档案要实行专业保管,专职负责。

第十八条档案必须做到人档相符,卷内资料完整,分类明确。

第十九条档案的保管要遵循安全保密、便于查找使用的原则。

第二十条档案要登记造册,编码入柜,以便查找。

第二十一条严格执行员工档案查阅、借用制度。

第八章员工的培训

第二十二条工人的培训

(一)被录用的员工无论是一般工种还是特殊工种,上岗前都要经过人力资源部、生产技术安全部等部门组织的安全知识与业务技能操作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由公司有关部门分别发放《安全工作资格证》和《岗位培训合格证》,持证上岗。

(二)根据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在职员工分别进行在岗培训和短期培训及业余培训,确保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不断适应我矿发展的需要。

第二十五条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

(一)重点抓好现职领导干部资格培训。按照部下达的计划,及时做好参培人员的选送工作。在职六种领导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学制三个月。

(二)按照上级关于抓紧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的要求,做好优秀中青年干部任职资格培训。优秀中青年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学制四个半月。

(三)人力资源部要把领导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工作计划,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矿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优秀中青年干部可采取领导提名,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的办法,确定参加培训人选。并据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和使用要相结合,认真做好对培训人员的考核工作,并建立培训档案。

第九章员工的调整与流动

以定岗、包岗为基础,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调配人员,满足生产需要。

第二十三条严格控制外部人员调入,要求调入人员年龄男45岁以下、女40岁以下,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并缴纳安置基金。

第二十四条员工在矿内部流动时,首先由本人写出申请,调出调入双方的队、分线领导签署意见,并经矿务会研究批准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五条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从事采掘工作的、重要技术工作的、缺员岗位的人员,原则上不准调动。

第十章员工的解雇与辞职

第二十六条员工的解雇。员工违约、违纪,依据《劳动法》、《职工奖惩条例》等劳动法规的规定,对符合解雇条件的,按照一定的程序予以解雇。因经营状况不佳,需要实行经济性裁员时,按照《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的规定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七条员工的辞职。员工自愿辞职,首先由员工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同意,经公司人力资源部批准,可办理辞职手续,并享受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未经批准,自行辞职的,不得享受经济补偿待遇。

第十一章薪酬管理

第二十八条年度工资总量基数按照当年我矿经营成果及预测工资增长幅度,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确定。实行总量控制,绝不超提。

第二十九条按照岗位测评、劳动成果大小、工作环境差异分别实行吨煤费用工资、销售额费用结算、经营承包等不同形式进行分配工资。详见《天安一矿效益工资分配办法》。

第三十条员工的基本工资制度

(一)经营者年薪制度

矿长、副矿长、三总师等实行年薪制。年薪由基薪和风险收入两部分组成。基薪标准根据我矿资产净值、税利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和我矿员工平均收入水平确定;风险收入以基薪为基础,根据我矿生产经营成果、责任大小、风险程度等因素确定,最高为基薪的1.5倍。

(二)一般员工的岗位技能工资制

在岗位劳动评价的基础上,对一般员工实行以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为基本劳动要素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并根据每年企业经济效益和当地生活费用价格上涨的指数变化,作适当调整。详见《天安公司岗位技能工资制度试行办法》。

第三十一条其它工资问题的处理规定

(一)被录用新员工工资处理

经过有关录用程序,对于新录用的员工根据每个岗位的技术含量及对生产经营的重要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大中专毕业生原则上应有一年的见习期,见习期满后执行定级工资标准;对于一般人员或技工学校毕业生原则上执行不少于半年的熟练期。熟练期满后,执行定级工资。

对于新录用的复员(转业)军人,不再执行熟练期工资标准。根据其军龄的长短和岗位不同,自录用之日起,执行定级工资标准。

新录用员工的定级手续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办理。

对我矿特聘的技术拔尖人才或其他人员,其工资待遇分别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二)员工岗位变动的工资处理

矿属各单位因员工的正常流动引起岗位(职位)变动的,其工资标准执行新岗位的岗位工资标准。其技能工资标准的处理为:

(1)井上下员工岗位变动,由地面调到井下从事辅助工作的,技能工资增加一级,调到井下从事采掘工作的,技能工资增加两级;由井下辅助调到采掘岗位的,技能工资增加一级。

井下员工非因工负伤或其它原因调到地面工作的,采掘员工实际工作满10年(工龄部折算)保留原技能工资不变,满5年不满10年的,技能工资降低一级,不满5年的,技能工资降低两级。井下辅助员工在井下实际工作满15年的,调到地面工作以后,技能工资不变;不满15年的,技能工资降低一级。

从事采掘的员工调到井下辅助的,从事采掘工作实际年限满5年的,技能工资不变;不满5年的,技能工资降低一级。

从事地面工作员工调到井下工作,从事井下辅助工作的员工调到采掘工作,只能享受一次高定技能工资待遇。

(2)从事地面工作的员工变动岗位的,其技能标准不作变动。

(3)员工因工负伤(包括职业病)需要岗位变动的,按照劳部发[20**]66号文件规定处理。

(4)对所有变动岗位的员工,都给予一定的学习熟练期,学习熟练期满经考核后方可上岗。否则,安排到员工再就业中心或劳务市场重新培训学习,其工资待遇按相应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津(补)贴的管理

津(补)贴,仍按照现行的平天安人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三条有关假期及加班加点工资支付

员工在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的工资支付,其日工资标准均以岗位工资加技能工资作为计算基数;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员工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工资支付标准,按照《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员工工资增长机制

为维护员工的长远利益,充分发挥工资对促进生产和提高效益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矿将根据经济效益情况和公司的统一安排,每隔一定时期对员工档案内技能工资适当调整。

第十二章员工的社会保障

第三十五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认真贯彻职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三十六条矿所属各单位及员工个人,要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各项社会保险费。

第三十七条对符合离(退)休条件的人员,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合格后上报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审批。凡经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认符合退休者,自确认之次月起退出生产工作岗位,享受退(离)休待遇。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参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相关文件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8篇

[关键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设计

1问题的提出

激励机制的设计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恰当的机制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更好地实现公司预期经营目标。根据目标管理原则,控制好组织成员间分工与协作的努力水平,将是最终实现公司赢利目标的关键。在公司组织理论中,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基于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方面。同时,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激励机制进行设计,关键还在于机制的实施效果能满足“激励兼容”的要求。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传统,笔者还将地域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嵌入“激励兼容”的实现过程中。员工所处地域的非正式制度,将作为外生解释变量影响他们的行为偏好。

2公司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分析框架

所谓“激励兼容”效果,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在提供一个有关激励机制的制度安排后,该制度性安排既能满足员工自利偏好的同时,使其行为后果又能达到管理者所预设的组织目标的效果。

(1)关于“激励兼容”的分析框架。“激励兼容”思想源于赫维茨的机制设计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始于赫维茨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性文献。在赫维茨的定义中,“机制”被描述为一个信息系统和一个基于信息系统的配置规则。在此基础上,机制设计理论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一个想要达到的既定目标,能否设计出一个经济机制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目标一致——即每个人主观上追求个人利益时,客观上也同时达到了机制设计者既定的目标。

(2)关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框架。具体而言,非正式制度主要体现为文化、习俗、惯例等自发形成的制度安排。该制度安排的形成机理,可以通过演化博弈思想来诠释。作为博弈均衡的产物——非正式制度,又通过群体内部的学习、模仿效应,逐步产生同吸效果。而该同吸效果所形成的稳态因子,嵌入个体的行为基因中,通过个体间的反复适应,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行为偏好。笔者之所以强调它的重要性,就在于:植根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偏好,如东部地区表现为勤勉、积极的精神面貌,在这种精神面貌下所建构的“激励兼容”的实施路径,也应不同于其他地区。

3公司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关键环节

依据传统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来设计激励机制的技术路径,将出现3个方面的操作性难题:①员工的主观偏好很难获取;②由于“信息不对称”,员工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③激励刺激过程中的不饱和性特征,使得激励的强度将越来越大。诸如以上难题,笔者认为:应预设一个刺激源,受员工主观利益偏好的驱动,公平、自由的进行选择;同时,管理者在预设刺激源时应进行部门、员工层次的区分。

(1)基于“激励兼容”效应的路径设计。公司管理者应根据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以及部门员工的层级,分别设计出相适应的激励内容。这里笔者强调,激励内容存在两个方面:正激励与负激励。对于正激励而言,应主要以货币性奖励为主。货币数量的确定,应考虑部门员工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所占的权重大小。为了便于对员工进行监督,应下放一部分的货币奖励权给部门管理者。这也是组织的科层结构使然。同时,还须重视公司组织文化的建构。

(2)基于“非正式制度”植根性的路径设计。基于地区的文化背景所逐步演变形成的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将从员工的内心信念上支撑其行为偏好。关于这一点,上文已进行了论述。笔者建议,在使用货币性奖励方式的同时,应设计公司管理的客户理念、价值观念,以及文化等要素为辅助手段。上述设计的要素内容须与本地区特有的做事风格相匹配。通过精神层面,以及员工群体间的模仿、学习等互动机制,来支撑“激励兼容”效果的实现。

4公司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具体途径

物流公司如何设计出恰当的“激励机制”,不但将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同时,也是其在“十二五”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这里,本文将在分析框架与关键环节的范围内,尝试设计公司的激励机制。

(1)正激励的设计。上文已经指出,在公司设计正激励主要是通过货币奖励的办法来实现。在整个实施环节中需要把握好这样几个节点:①货币奖励的数额与奖励的缘由,须通过制度的形式书面展示出来;②在设计员工绩效指标体系时,体系结构应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分别建立。每个部门的指标体系引入“物理元”原理,可以具体量化;③受到公司组织层级的影响,必然产生监管缺位的现象。因此,公司须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奖励权交给部门管理者行使。同时,公司高层还应建立部门员工的利益诉求通道。

(2)负激励的设计。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由于个体大凡都具有趋利避害的行为特征,员工若在工作中未能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公司只是一味地进行负激励的开展,最终也无法达到激励兼容的效果。因此,在具体设计负激励时,公司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①员工岗位职责所对应的奖惩力度需要对等;②轻易不要使用负激励,若必须使用可遵循先经济、后行政的惩罚顺序开展。

这里,本文还须强调“声誉约束机制”的使用。所谓“声誉约束机制”是指:利用员工所处环境相对封闭性的特点,促使其不良工作行为容易被发现,并能在短时间内受到负面声誉的影响,从而使其在工作上无形中具有了一种自我约束的激励。

(3)公司文化的设计。公司文化正如上文所述,类似于公司内部的意识形态。受到公司文化的影响,员工将形成共同的心理特征,这样就便于实现公司的经营管理目标。同时,相对于上文指出的物质激励而言,公司文化的作用还在于能给予员工一定的精神激励。这种激励的开展,将能使员工形成一种持久的工作动力。

公司文化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由于公司文化是由公司层级中的上层往下层传递,可见,它本身就体现为公司高管的主观意志。因此,公司高管的主观意志须与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相适应;②公司文化从思想上向员工传递的同时,公司高管还应确保在公司组织行为上,能体现公司文化所宣扬的理念。当然,公司也可以通过户外拓展运动,以及员工联谊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公司文化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