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4:55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第1篇

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卫生民生工程实施

(一)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年,全县参合农民达83705人,覆盖率100%,参合率94.32%。截止6月底,全县参合农民累计住院18*人次,发生总医药费用为530.45万元,实际报销182.02万元,平均报销比例为34.3%,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188.69万元。

(二)快速推进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通过对贫困肺结核病人摸底及组织专家组审核,目前确定4名贫困肺结核病救助对象,已对其中的3名患者进行救助,并发放救助金18*元;上半年,共救治晚血病人69名,发放救治资金15万余元,完成全年晚血病人救治任务80例的86%。

(三)扎实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拟定《*县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重点建设13个村卫生室,目前正在会同相关乡镇积极做好建设用地选址、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仁里镇、仙寓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正积极规划、设计、选址;矶滩、小河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已封顶,并进入内部装饰阶段,7月份可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三是积极做好县医技楼建设。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建设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被列为我县十大工程之一,于6月6日破土动工。

二、加强医政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单位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乡镇卫生院院长目标考核管理为抓手,继续深化农村卫生运行机制改革,不断规范医院管理,切实提高医院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卫生下乡支农和乡镇卫生院骨干进修培训工作。4月上旬,由县卫生局组织,县医院、县中医院和三所中心卫生院参加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正式启动。县医院、中医院共派7名医生到七都、小河、仙寓等镇开展对口支援,同时安排乡镇卫生院10名医生县医院、县中医院相关科室进修学习。

三、强化防控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一)疫情报告管理。1~6月份,全县报告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455例,发病率406.25/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75%,主要发病病种依次为风疹(213例)、肺结核(111例)、流行性腮腺炎(42例)、病肝(43例)、其它感染性腹泻(16)、手足口病(13例)、淋病(7)、流感(5)、梅毒(2)、出血热(2)等。其中乙类传染病166例,发病率148.20/10万,占36.48%;丙类传染病289例,发病率258.05/10万,占63.52%;报告卡准确率97.80%,及时率99.78%,审核及时率99.57%。县医院报告死亡病例16例。全县共发生1起风疹暴发疫情,我局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上报。

(二)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开展县级医疗机构HIV常规监测工作,1~6月份共监测409人次,均为阴性;完成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122人次;艾滋病综合防治相关数据自4月1日起正式实行网络直报,共网络直报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个案表122人次,常规监测、高危干预报表同时实行网络直报。二是结核病防治工作。1~6月份全县共发现肺结核病76例,其中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22例(20*年目标任务47例),完成年度目标的46.80%,复治涂阳7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36例,复治涂阴肺结核病人8例。三是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根据《20*年安徽省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上报抽样乡镇、行政村及疫情监测点,绘制抽样地图,并按要求做好监测工作。四是霍乱防治工作。全县各医疗机构于5月1日及时开设肠道门诊,县疾控中心开展水源、公厕等外环境监测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报告肠道腹泻病人36例,无霍乱病人发生;外环境监测水质60份、粪便8份、食品40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

(三)手足口病防控及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针对我省手足口病疫情,我局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一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截至目前,全县已集中开展校园环境、教室、宿舍及食堂等场地环境卫生清理和环境卫生消毒2次,共清理暴露垃圾65处,填埋低洼污水230处,进行环境消杀17500平方米,清除积水、杂草等蚊蝇滋生地1300处,投入灭鼠药125公斤和灭蟑药12公斤。二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作用,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主动加强疫情搜索,严格落实晨检记录和日零报告制度,及时开展个案调查和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准确掌握相关信息。三是强化重点人群防控措施,加强食品和饮水卫生监管。由于各项措施得力,我县未出现较大疫情。截止目前,全县报告手足口病13例,均为轻型病例,现已有12例治愈出院,1例正在住院治疗。

(四)免疫规划工作。截止目前,BCG、DPT、OPV、MV、HepB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21%、93.86%、96.22%、90.52%、97.98%、,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77%。全县中小学校风疹疫苗查漏补种率为86.57%,通过开展补种工作,及时有效的控制了全县风疹暴发疫情。

四、落实责任制,继续实行妇幼保健工作目标管理

一是妇女保健工作。上半年共婚检男4人、女3人,均未检出各类疾病;半年产妇总数490人,系统管理245人,系统管理率50%,住院分娩436人,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人数54人,住院分娩率88.97%,高危产妇88人,高危产妇管理88人,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100%。二是儿童保健工作。全县半年出生活产婴儿498人,3岁以下儿童总数2499人,系统管理988人,系统管理率39.53%;7岁以下儿童总数5800人,管理1389人,管理率23.95%,共筛查新生儿304人,未发现确诊病例。三是“降消”工作。截止目前,已为180名贫困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救助,同时开展20*年贫困孕产妇回头救助272人次。

五、以综合治理为抓手,争取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内达标

一是加大血防宣传力度。共制作悬挂、张贴项目宣传标语326条,制作宣传栏103版次,发放宣传单5890张、项目脸盆4000个,树立易感警示牌43块,修复新插警示牌42块,设立急感防控劝阻站1个,召开村干会议宣传血防知识10次,组织学生干部观看血防录像1次计1100人次,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15000份。二是加强急感防控力度。制定《急感防控计划》,将近三年来有易感环境的和近三年来发生急感的村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对有螺面积进行普灭1遍,易感环境普灭2遍,截止目前,我县尚未发生急感疫情。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力度。今年我县共设省级监测点4个,分别为仁里镇的垅上村、丁香镇的龙泉村、仙寓镇的源头村,大演乡的星火村。目前各监测村已按计划完成了螺情调查工作,基本情况、螺情监测资料已整理上报。四是血防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省政府血防办组织省、市血防专家对仙寓镇的5个流行村血吸虫病预控进行试点。截止目前,查清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现场点5个行政村的螺情分布情况,查螺面积达217.6万平方米,药物灭螺面积60万平方米,药灭效果考核钉螺死亡率达到94.*%;在查灭螺过程中,对178个有螺环境逐个进行考察分析,制定出“一环境一策”;GPS对所有有螺环境进行了定位,绘制出以村为单位的钉螺分布示意图和电子地图;完成了查灭螺用工测算,落实承包责任制,与不脱产查灭螺专业队签订了“五定一包”血防合同。五是积极开展查灭螺工作。截止目前,全县春季螺情调查工作已全面结束,钉螺调查面积1031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03%;反复灭螺325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65%。

六、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

一是做好食品卫生监测。监测餐饮单位70家,检测样品277份;监督卤食店10家,检测样品10份。二是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开展元旦春节市场专项检查和年夜饭专项检查行动,保障节日市场食品安全;联合县教育局,在全县各校开展以饮水卫生、食堂饮食等为重点的学校卫生专项检查,检查学校18所;开展为期6个月的饮用水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截止目前,已检查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式供水设施和农村较大规模居民饮水工程19个,市政供水1家,检测水质样品24份。三是做好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及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换证审查,审查村卫生室、个体诊所60家;受理卫生行政许可申请105份,发放卫生许可证95个。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件29起,医疗机构行政处罚案件12起。

七、加强作风建设,积极做好县委、县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制定《*县卫生系统关于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与二级机构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同时把作风建设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二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到分管领导明确,专(兼)职人员配齐到位。制定并完善系统考核细则,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继续实行季度督查制、半年检查制、年终综合考评制。三是积极做好抗雪救灾防病工作。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共救治因雪灾造成外伤病人69人,派出4支医疗巡回小分队共22人,诊治病人100人次。发放免费药品11000多元,发放宣传单5000份。为77名孤寡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将价值23600元药品、100袋大米、100桶食用油、100床棉被、100余件棉衣发到100户五保户、特困户家中。四是积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迅速成立抗震救灾应急预备队,相继派出2名医务人员到四川支援救灾;积极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活动,挂靠在我局的红十字会办公室组织捐款13万元,卫生系统职工累计捐款近4万元,并有41名党员缴纳特殊党费6900元。

2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在继续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同时,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实施好卫生民生工程项目。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20*年1—5月份已报销住院费参合农民提标后的补偿兑付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督查工作,谋划2009年参合农民的筹资工作;继续做好晚血病人及贫困肺结核病人等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如期完成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

二是进一步加强县乡村医疗机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狠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特别是县医院要以创等级为抓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是进一步开展好防疫、保健工作。以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防治为重点,全面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和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大血吸虫病防治综合治理力度。认真完成年度血防防控目标任务,以综合治理为抓手,如期实现重新达到血吸虫病疫情传播控制标准的要求,26个行政村要新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个村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不发生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在省所专家指导下,制定出我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方案,做到一环境一策,为今后科学防治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第2篇

(一)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切实履行政府办医职责,研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继续深化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统筹推进药品管理体制和供应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法人主体地位,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与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一体化”改革,通过组建医联体,提升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和医疗费用监控,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二)深化新农合制度建设。加快新农合制度建设由扩面、打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实现新农合制度的持续深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50元左右,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75%,住院实际补偿比达60%以上,21种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例不低于70%。大力推进新农合患者省内异地住院即时结报,积极推动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强化基金风险监测评估和定点机构监管,加强新农合管理制度建设,继续深化综合控费费用支付方式,探索试行按病种、按床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推动新农合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新农合制度与大病救助、大病保险、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的信息互通和操作衔接,充分发挥基金效益。

(三)健全基层运行新机制。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采购国家基药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必须达到60%以上,乡镇卫生院采购国家基药金额占比必须达到65%以上,允许配备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家基药目录外药品(具体比例待省卫计委制定后另行通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基药(包括国家基药和省增补基药),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购国家基药金额占比应达65%以上,村卫生室采购国家基药金额占比应达70%以上。改革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政策,引导合理用药。巩固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成果,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改革医疗机构药物采购方式,推行带量招标采购,切实降低药品价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货款及时回款率达90%以上。医疗机构100%上网采购已挂网类别高值医用耗材。加强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监管,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督检查,检查覆盖率100%。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政策,完善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扎实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和乡村医疗机构评审工作,继续拓展和深化乡村(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做好基层居民健康“守门人”。

(四)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完善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广安府办发〔2014〕53号)精神,科学编制《广安市健康服务2015-2020发展规划》,在区域卫生规划中给社会办医预留合理发展空间,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立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资本办医体系。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一批规模大并能够做精做细的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直接投向卫生资源稀缺的地区,如城乡结合部、城市新区、开发区、郊区等;鼓励社会资本兴办1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力争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量占全市总服务量22%;支持建立区域性的疾病防治检验检测中心;推动医养结合,重点发展健康养老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优化资源、方式灵活、有序管

理、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一)认真执行现行计生政策。严格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坚决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防止生育水平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1%以上。建立出生人口风险预警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推进计划生育证件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和规范计划生育证件办理程序,明确办理时限,切实解决办证难问题。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进一步稳定良好生育秩序。

(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严格落实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政策,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实惠;积极探索建立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新模式,推进帮扶持续健康发展。开展创建示范家庭活动,每个县选择1-2个乡(镇)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模式新机制,重点解决好失独家庭在生活、养老、健康、精神等方面的困难。

(三)加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将武胜县、邻水县分别纳入“省优”“国优”创建单位,提高基层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推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婚前健康检查深度融合,切实便民利民。强化信息化建设,力争到年底前全市村级移动终端使用率达100%。转变避孕药具管理发放方式,转移发放重点区域,扩展发放平台,提高服务目标人群针对性。推进计生文化惠民,打造具有计生文化特色的宣传载体,制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计生文艺作品。

(四)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卫生计生机构合并的优势,真正把b超管住,把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管住,把出生实名登记工作抓住。进一步加大打击“两非”的力度,开展“四抓”,即抓准入、抓信息、抓监管、抓惩处,建立完善查处“两非”区域协作机制,形成“一盘棋”的人口性别比治理格局。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降低到正常值内。

(五)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流入人口信息查验和交换处理工作,提高流动人口“一盘棋”服务管理水平;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和要求,做好信息采集录入、均等化服务、流动人口维权等工作,实现计生服务管理无缝覆盖;稳步落实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工作,简化办事流程,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

(一)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革和完善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切实做到既确保公卫经费使用安全,又使11类公共卫生服务产品提质扩面。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健康管理率。扎实做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公共卫生与医疗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二)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开展疾控机构等级达标创建工作,指导广安区、邻水县创建二级以上等级疾控机构。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做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确保儿童免规信息化系统运行良好。指导广安区创建省级免规示范区。抓好重精管理工作,重精检出率达到4‰。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岳池县创建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华蓥市创建省级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三)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继续推进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机制和卫生应急联动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组织开展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演练,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鼠疫、人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卫生应急工作各项措施,指导邻水县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

(四)提升妇幼保健能力。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改革,整合卫生计生技术服务资源,加强市、县(区、市)、乡三级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以落实市政府“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民生实事为重点,继续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叶酸补服等5个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建设,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高度重视“单独两孩”政策带来的高龄孕产妇短期大量增多的挑战,切实做好高龄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和医疗服务,切实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安全。

(五)深化爱国卫生运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认真开展好卫生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农村改厕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认真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完成健康促进医院试点、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中财、省财健康教育项目,提高全市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六)依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备案工作。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建设,加强监测数据管理,明确哨点医院工作任务,提高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开展集中消毒餐饮具监督监测,开展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强化协商合作机制。

(一)加强服务体系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总结评估,按照“立足2015年,统筹未来五年,辐射今后十年”的思路,做好“十三五”卫生计生发展规划和区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设置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快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抓大项目促进加快发展、抓好项目促进科学发展、抓项目集群促进跨越发展”的思路,力争对上争取资金在2014年基础上增长20%以上。加快推进广安市人民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儿科大楼,广安市妇幼保健院和前锋区人民医院建设,启动邻水县中医院、岳池县中医院迁建,加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度,确保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率分别达到95%、90%、90%以上;2012年中央投资项目完工率达100%和20

13年中央投资项目完工率达90%以上。(三)切实加强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机构评价、急救指挥系统三大体系。充分发挥质控中心的作用,严格技术准入管理,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核心质量安全制度;改革医疗机构评价体系,对规模、收入等考核要弱化,对人民群众满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的考核要强化,引导医疗机构注重内涵建设,注重精细化管理,注重医疗质量安全;完善和规范120急救系统,50家网络医院规范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启动实施核酸检测项目,加快推进血站实验室改造、核酸检测设备招标采购和人才培训工作,力争年内正式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继续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三好一满意”、“大型义诊周”活动,抓好惠民医疗服务项目落实。

(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治未病”健康工程,提高中医药预防和医疗保健服务覆盖面和质量。深化“名科名医名院”战略,抓好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县级中医医院基层指导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按照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任务要求,将标准化中医科设置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宜技术开展项目、中医药服务量纳入重点监督考核内容,确保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五)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做好卫生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衔接,优化程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后的监管。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无偿献血及临床用血管理,开展血液安全检查,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继续保持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和100%自愿献血目标。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各县级行政区域实现全覆盖。切实做好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

(六)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整合执法资源,加大重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继续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和放射卫生监管专项行动,开展医疗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健全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完善基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制度,推进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加强综合监督能力。开展卫生计生执法稽查,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行政案件。

(一)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和最大政绩。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广安市党建工作责任制暂行规定》和《中共广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转作风正“”,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机构改革后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制度建设。

(二)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广土工程”,深化“廉洁医院”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2013—2017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五年规划,加强对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强项目、财务、人事等重大问题决策监督和党员干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切实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医疗卫生行业腐败行为。

(三)加强卫生计生行风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继续开展贯彻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诚信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抓好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天成指数”分析研判和预警工作,落实“天成指数”动态管控和责任追究。继续规范的处理流程,加强督办的跟踪落实。

(一)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广安市名医评选管理办法》、《广安市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广安市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广安市十佳医生(护士)评选管理办法(试行)》,积极评选表彰并进行重点培养。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作用,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卫生人才。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签约免费医学生30人。联合人社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急需短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招聘政策文件,力争通过考核招聘和公开招聘方式为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新增工作人员250名。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金计提办法,探索适应卫生计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和申报力度,认真做好科研教育管理工作,完成住院医师规培100 人,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8人。探索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持续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深入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探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广安深度合作,完善与重庆、成都、上海徐汇区和江苏泰州市等地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合作机制,安排50名医务人员外出接受免费进修培训。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继续加大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卷的检查力度。

(三)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完成基层医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第3篇

对此,有评论惊呼“原来精神病人与日俱增,精神病院已不够用”。

惨案引发重视?

实际上,这一计划在一年半之前即露端倪。2008年12月,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联合《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目标定为:“到2011年,基本建立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初步建成功能比较完善、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从整体上增强精神卫生防治能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

2010年4月6日,《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下称《工作安排》)经国务院同意下发。《工作安排》中,第13条提到启动实施《规划》,2010年中央投资重点支持100所左右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

这一《工作安排》的下发,明令启动了《规划》,使得《规划》在沉寂近一年半后,终于启动并执行。

两个多月后,卫生部副部长尹力的“改扩建550家精神病院”的消息,比《工作安排》中提到的“重点支持100所”,更扩大了国家在这一层面上的支持范围。

在《工作安排》启动实施《规划》,和尹力表态的这两个多月期间,国内发生了数起与精神疾患相关的事情。4月6日,《工作安排》下发当天,富士康女工饶淑琴坠楼,成为富士康的“第四跳”;其后两个月时间内,富士康员工的N连跳悲剧接踵发生。

与此同时,福建南平、广西合浦、江苏泰兴、山东潍坊、广东雷州、陕西南郑相继有幼儿园、小学发生杀童惨案,多名作案者被怀疑存在精神健康障碍。

精神病院改扩建“从100所到550所”,与这些社会悲剧的发生不无关系。

中国在精神卫生工作上一直在持续加强。但这一次,推动精神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却是一些社会负面事件。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医务科主任王绍礼不无感触地说,富士康事件、杀童惨案加强了政府对此的重视。这些社会事件发生后,5月,卫生部召集了回龙观医院、安定医院、北医六院等精神专科医院,征求医院的意见,进行讨论。其后,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宣布“扩建550家”的消息。

改扩之艰

有些地方没有精神卫生机构;有些地方只是有那么一个机构,但机构的硬件、软件却远不能满足其角色要求。这基本概括了中国一线城市以外的地区精神卫生机构现状。在中国,精神卫生与其他医学学科相较,仍属“朝阳产业”。另一方面,它却面临着庞大的患者群体――到去年年初,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在1亿人以上,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就诊率则更低。在1亿名精神病患者中,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

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

而在精神病防治的硬件设施上面,根据《2006年全国精神卫生防治机构资源配置研究报告》数据: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1125所,其中精神病专科医院645所,有精神科的综合医院480所。全国精神科床位平均为1.04张/万人口。万人口床位数仍在全球水平(1.6张)之下,这一数字,在欧洲为每万人8.7张,美国是每万人9张,是中国的近9倍。

比1.04张/万人口的全国平均数据更糟糕的是,在、青海等地,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更为落后,在有的基层地区,相关机构只能是收容所等算不上“精神卫生机构”的部门。

这些状况都决定了,“550家改扩建”将是以改为主的一次构建,为不达标的机构添砖加瓦,使其正规化。《规划》详细列出了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各项用房指标、基本设施配置清单等,却并无人员配备的相关内容。

而这恰巧是“550家扩建”最重要的困难之一。全世界平均每10万人中有3.9名精神科医生,在中国,现在将这一标准降为每10万人口2.8名精神科医生,全国仍需要3.9万名精神科医生;现实情况却是,到2010年,全国精神专科医生不足2万名,是需求量的一半。

精神科护士的世界平均数为12.6名/10万人,中国将标准降为7名/10万人,全国也需9.8万名护士;而2010年,全国精神科护士为4.12万名,缺口一半以上。

而心理治疗师和社工师,按照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数十倍的标准,国内现有人数仍旧分别为需求数的1/7、1/39。

职业康复师,这一在精神卫生领域都属较新兴的职业,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仍未出现。

精神病院的困惑

不好招人,不敢招人。这是当前王绍礼所在的回龙观医院的困境。客观的人力资源环境是:自愿做精神科医生的医学生相对较少。在早几年,尚有几家医学院设立精神科专业,精神专科医院直招该专业学生。后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的普遍增大,医学生担心精神科就业面窄,普遍不愿选择该专业。因此,精神专科医院便只能从其他专业的医学生中招人,到院后再做培训。

精神专科医院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能力。由于精神病迁延难愈,致残率高,精神病人家庭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精神科面临的群体都是医疗费用承受能力相对较低的弱势人群。

不仅如此,精神病专科收费本身也明显低于其他病种收费。精神科作为一门学科,临床上相对特殊,住院病人的单床费用,要明显低于当地综合医院。

另一方面,精神病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没有必要做太多检查,但在综合医院则不然――病人一旦入院,一些常规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检查,对精神科来说,于治疗没有指导作用,因此都省却了。这一治疗方法的差异,也导致了精神专科医院的收入,远低于同规模的综合医院。

“我们能不能引进人才?肯定能引,但在总体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生存。”王绍礼说,就回龙观医院当前状况来说,人力严重不足。该医院的一个标准病区有60张床,标配应设有7名到8名医生,实际则最多有5名。全院20多个病区,医生的缺口近100人。

即使面临这样的人员缺口,医院仍无法放开招人。面临精神病人这一弱势群体,医院又要求发展,又要求生存,必须综合考虑。王绍礼表示,不能让医生人数上去了,服务提高了,但待遇降低了。收入本就远低于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医生,无法接受收入再行下调。

面临50%的精神科医生缺口、近60%的精神科护士缺口,《规划》并未给出任何建议。详列了硬件规划的文件上,对于人员这一软件规划,只字莫言。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第4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责任,全面落实防控措施把好入口关,疫情发生以来,在、、设置三个检疫卡点,累计排查过往车辆、人员14478辆49218人。确定县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藏医院、妇计中心为储备后备医院;投资415万元建设完成北路核酸监测中心实验室;新建标准化负压病房140平方米,2间病房,4个床位;完善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流程再造70平方米,2个床位。持续稳步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在全县医疗单位持续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哨点),对所有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进行日常体温监测和登记,同时查验健康码或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对发现发热患者和中高风险区人员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日常操作消毒制度,坚决遏制院感发生。(二)重点推进,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努力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上半年,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累计支出145.5万元救助383人,其中,县域内支出6.36万元救助143人,县域外支出139.14万元救助240人,实现贫困患者县域内及依规转诊县外住院、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5%以内。巩固脱贫摘帽成果,结合疫情防控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因病致贫返贫”风险较高的贫困户实行监测,并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挂牌督战。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清零行动,联合医保、红会、民政等部门召开工作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健康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清单,制定了整改方案、整改清单、倒排整改工期,切实解决了影响收官之战交账可能存在的问题。(三)总揽全局,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加强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专科医院、骨科医院深度合作,选派6名本土医务人员前往对口帮扶合作单位进修学习,2名医务人员前往广东挂职锻炼。开展了幽门螺旋杆菌、肺炎抗体检测及结核分枝杆菌复核核算检测等新技术。二是持续改善就医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卫生项目支持,采购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呼吸机、放射科乳腺镍靶机、骨密度检测仪等适用设备。改造棘球蚴病综合大楼4层作为内科病房,患者就医服务需求持续提升,就医环境明显改善。三是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强。完成县藏医院、妇计中心远程诊疗系统前期安装准备工作,、宜木等10所乡镇卫生院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系统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正在逐步实现。四是县域医共体共同发展。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与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级帮扶单位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帮扶乡镇开展工作指导,联合深入村寨、寺庙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义诊活动,医共体共同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域内就诊率持续上升。(四)抓住重点,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增强一是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医共体作用下,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益和质量。目前,累计建立纸质档案48992人,建档率达96.06%;建立电子健康档案47158人,建档率达92.47%。为3464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健康管理老年人929人,管理率15.79%,体检1493人。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1442人,规范管理率50.24%;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176人,规范管理率59.26%;孕产妇系统管理190人,管理率64%;规范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6人,管理率81.72%,积极开展随访和康复指导。二是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传染病管理和免疫规划实施,全县报告法定传染病9种123例,发病率为241.18/10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37%。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疫情防控期间,多次组织全县各部门、乡镇、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行动,加大农贸市场、餐馆饭店、集中营业厅等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督察,对人员集中场所进行消毒保洁,营造良好卫生环境。开展疫情防控卫生员培训,组织全县工矿企业、餐饮行业、公共(工作)场所、教育系统等疫情防控卫生员培训40场次,999人。开展医疗机构和疾控人员疾控综合业务培训39人。修订完善了《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充实了疾病防控、医疗救治专业队伍,开展卫生应急演练1次。三是着力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推进母婴安全行动计划,上半年,我县产妇数335人,住院分娩产妇数334人,其中顺产314人、剖宫产20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7%。加强艾滋病母婴传播,在妇计中心成立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配置3名专职人员,对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实行全覆盖精准管理;完成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病检测434人;为27对拟婚夫妇提供免费婚检、92对已婚夫妇提供免费孕检。全面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免费为241人发放叶酸482瓶,叶酸增补知晓率达90%;为1413名农村妇女免费开展妇女病普查;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对发现的122名高危孕产妇进行管理,管理率达100%,无孕产妇死亡。落实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安取环74人,安取皮埋38人。开展避孕节育健康教育宣传,在7个乡镇卫生院安装避孕药具机,免费发放5000余支。(五)突破难点,重大疾病综合防控纵深推进一是坚决打赢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提升棘球蚴病综合防治“石渠模式”,全面推进“六大专项行动”,召开全县棘球蚴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工作推进会,对各项重点工作再安排再部署。持续强化人群查治,截至目前,共计b超筛查2270人次(学生857人次,农牧民1413人次),未发现新病人。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发现病人259例,其中死亡90例,治愈34例,失访50例,现有85例病人正在接受免费药物治疗。对农牧民进行棘球蚴病防治健康知识和行为形成率开展调查,合格率为93.33%。二是深入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组织“三线一网底”工作单位召开工作协调会,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加强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累计检测5146人,单阳家庭阳性者配偶及检测率37.50%。对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开展流调,并完成个案随访及病毒载量检测,cd4检测率及病毒载量检测率分别达70.73%、64.71%。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率达97.56%。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校园活动,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加强基层艾滋病防治业务人员培训,共计培训43人。三是持续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实施《省遏制结核病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组织全县定点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及相关人员进行结核病综合防治管理培训,进一步规范结核病发现、报告、转诊、治疗和督导管理。深入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行动,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病宣传周,以寺庙、农牧民、学生等人群为重点,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踪管理,定期对确诊病人进行随访管理。追踪疑似肺结核病人89例,追踪未到位2例(拒绝就诊、患者外出、查无此人、死亡),未追踪9例。16例,排除9例,收治病人11人(其中涂阴10人,涂阳1人),自费42人。四是打好地方病防治攻坚战。为全面实现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以“众志成城战疫情、科学补碘保健康”为主题,全面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全面完成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基线调查,僧侣、小学生、家庭主妇知晓率分别达70.56%、70.74%、67.03%。为347名寺庙僧侣进行地氟病防治知识培训。(六)强化支点,全面推人口家庭和老龄工作一是强力推进生育乱象专项整治。5月上旬召开了全县生育秩序整治工作推进会,对今年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逐项推进落实。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进村入户核查区域内违法生育情况和已达生育上限育龄妇女数,上半年立案处罚违反计划生育家庭10户,分期征缴社会抚养费3万元。已联系达生育数量上限育龄群众1786人,已落实长效节育措施1596人,上半年落实长效避孕措施31人,兑现奖励资金0.72万元,落实率89.3%,政策外多孩率4.3%。二是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惠民政策。确认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556人、“特别扶助”对象33人、“少生快富”对象68户,兑现奖补资金14.57万元。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上半年,完成2轮30人次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并采取集中宣传、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知识宣传活动5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宣传品5000个,宣传覆盖面达85%。四是老龄工作健康发展。调整充实老龄健康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老龄健康工作协调作用。加强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全县4家敬老院免费发放酒精、口罩等防疫物品,现场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宣讲,为74名老年人及工作人员提供免费体检。(七)发挥特色,加快推进中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弘扬中藏医药特色优势,为充分发挥“藏药浴”特色疗法和养生保健作用,县藏医院将药浴原材料粉剂改为汤剂(院内制剂),改良后的汤剂深受老百姓喜爱,疗效更胜从前,成本持续下降。为全面抗疫肺炎,我县采取中医结合疗法,先后多次组织藏医院深入各乡镇免费发放藏药“普纳谷汤”、“纳布谷觉”,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申报卡娘、下罗两所卫生院中藏医馆建设项目,持续提升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分批次选拔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骨干到州藏医院、成都第二人民医院等进修学习深造;3名藏医本科定向生完成学业分配上岗;定向培养6名在职村医;举办村医培训班一期共计培训57人,持续提升网底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网底作用。(八)强化监管,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以抗击肺炎为重点,对全县住宿行业卫生设施设备、消毒产品、疫情上报流程、人员健康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同时做好日常监管,对全县73所公共场所进行了全覆盖监督检查;对县自来水厂两个厂区进行了2次专项监督检查,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1份,对全县16个乡镇开展饮用水巡查2次,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先后4次深入医疗单位对发热门诊、发热哨点建立运行情况、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情况及复工复学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了专项监督指导。加强卫生行政许可办理,上半年我局卫生行政窗口共受理、审办卫生许可证2件,办理健康证1000余个,群众满意度达100%。加强违纪违法案件办理,共计查处办结案件6例,共处罚金0.8万元。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共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九)强化支撑,统筹做好保障目标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常态化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卫健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挺身冲在一线,在卡点成立临时党支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全力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护士节为契机,对19名在疫情防控中表现优秀的基层护理工作者进行表彰,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积极争取入党名额,引导医务人员向党组织靠拢,全卫健系统新发展党员10名。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先后开展了“特种设备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活动,有力推动了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三是深化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下发了《县卫生健康系统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方案》《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县卫生健康行业乱象治理工作方案》,全面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引导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今年来,重点加强对医疗乱象和涉黑涉乱线索摸排,对摸排查出的问题线索已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四是加强汛期卫生应急工作。今年以来,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防汛减灾形势严峻,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修改完善《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调整充实应急队伍、装备、车辆、医疗和消杀用品等应急物资,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值守等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灾险情,能及时高效地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建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还存在党建引领业务工作的责任意识不强,存在“应付性”,党建业务“两张皮”等问题,依托党建统揽全局、服务大局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卫生人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近年来,通过公招、外县调入、定向培养等渠道全县卫生人才总量逐步增长,但整体素质水平较低,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考取执业资格困难;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不足、分布不均,妇科、儿科等专业人才缺乏。三是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现有棘球蚴病、艾滋病、结核病、鼠疫等主要传染病防控压力大,引发卫生事件风险高,加之肺炎等新发传染病持续上升,现有疾控专业队伍缺乏检测设备,监测手段单一,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依然严峻。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第5篇

一、今年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广大卫生工作者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科教和中医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尤其是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医药特色优势培育发挥等工作重点,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提高中医服务功能,不懈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开展顺利。

1、实施技人员专项培训和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建设。

一是各县(市、区)按计划落实了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社区公卫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报名任务,相关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二是组织全市69名住院医师参加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考,同时组织16所市、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申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三是按照省统一要求,市一院对省重点人才博士年度培养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追踪督查;市、县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加强了全市卫生科教人才工程重点学科、重点人才建设培养合同项目的计划实施。四是组织“GSS系统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等10个项目申报省厅新技术引进奖,上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市级管理平台”等6个项目参加省厅重大科研课题招标,市一院“根治性膀胱切除及‘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等两个项目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市直单位30个项目申报了市科技进步奖。近期对申报的78项市级新技术引进奖项目和148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项目进行了评审。

2、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等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

今年以来,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列为省委省政府民生、卫生的重点工作内容。年初省厅电视电话会议上,厅长亲自到会部署这项工作;接着省厅、卫校也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培训,我市根据省厅统一要求,月日至日组织学员报名、月日前完成资格审查和报名工作、月日发放入学考试准考证、月日进行全省统一入学考试,月旬至月组织了补注册及补报名,月日又进行了全省补入学考试;月旬进行了学员注册工作;月、、日根据省统一步骤,分三批组织了教学点管理人员培训,落实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学员注册及教学点设置工作;经市县两级统筹安排,完成教材分发、教学服务器安装调试等工作。全市10693名乡村医生中,有7407名乡村医生参加了全省统考、7308通过入学考试、6045人注册入学;全市设立了148个教学点、分204个班开展补偿教育活动,学员将集中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教学点、通过“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视频教育系统开展为期三年的教学工作。

3、认真组织中医建设规划项目实施推进工作。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认真实施“十一五”建设规划项目。市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县中医院病房楼及市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等基建规划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县中医院10800平方米病房楼及射阳县中医院2600平方米病房附属楼项目均已完成,近期内已投入使用;市中医院、市中医院的门急诊综合楼也已列入地方政府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正积极筹措实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认真实施市中医院肿瘤科的国家“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任务,以及骨伤科的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加强了对市中医院创建国家地市级重点中医院计划以及市中医院眼科和射阳县中医院骨伤科建设部级农村中医药特色专科计划项目的指导推进。三是严格按照全省第三轮薄弱中医院帮扶建设方案要求,推进薄弱中医院建设工作,落实了帮扶县中医院、县中医院、市中医院建设专项资金;近期加强薄弱中医院的专科扶强建设的检查力度,进行了中医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跟踪问效调研,促使薄弱中医院重点落实中医科室建设、专科专病培育和中医人才培养等建设任务,提高中医院诊疗硬件条件、服务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

4、努力促进中医药诊疗特色的保持发挥工作。

年初,我局组织专家检查了年度二级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工作情况,专门印发了通报,对二级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年度考评积分情况进行了公布,同时对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和特色专病专科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组织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加强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行讨论,研究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措施,明确按“综合(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综合(专科)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加大对中医药科室和中药房建设的工作要求;近期,又组织专家对市中医院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工作进行了年中督查,针对目前中医药特色医疗指标完成不够理想的情况,进一步严格中医药服务特色评价考核,加强中医临床专病专科培育项目,规范执行中医药特色诊疗基础管理。

5、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中医工作创建。

一是积极组织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各地将建设国家、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作为农村中医工作抓手。已建成国家、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射阳县、市、市,保持一贯的工作力度,农村中医工作稳定在较好的水平;市启动了创建部级、县启动了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工作,市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工作已进入总结评审阶段,年底前将接受部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县经过认真准备,也向市局打了申报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报告,我局组织市级专家调研指导以后,认为初步符合条件,近期将向省中医药局申报。二是认真开展省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单位中心建设。下发了“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评估标准”,对近两年已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检查指导,强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功能建设。在市、市等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的同时,组织了全市36个单位按照中医药特色建设标准开展了创建工作。继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之后,又申报了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现在距年底也就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今天组织召开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紧扣年初工作目标,强化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组织管理,推进卫生科教人才工程项目实施,稳步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进一步加强城乡卫生院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推进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中医药保健预防服务体系建设。具体要落实一项农卫人员培训任务、三项科教管理、四项中医基础工作。

1、一项任务,即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的实施管理。

这包括乡镇社区医护人员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工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全科医学知识岗位培训,和今年新开展的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一是根据年社区卫技人员培训工作计划进度,全面落实800名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1280名乡村医生全科岗位知识培训任务;目前各县(市、区)根据盐卫科教[]7号通知要求组织了培训报名,有的县已按计划完成了乡村医生全科岗位培训;但涉及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第二批培训班,各地要按照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要求统一安排,督促相关学员及时入学,帮助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确保月日前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在月底的全省统考中取得好成绩。各地还要高度关注60名社区公卫人员培训和20名全科骨干培训任务的落实,及早筹备落实社区公卫人员在社区实践培训基地的社区实践和全科骨干在在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即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为期8个月的临床科室轮转培训。二是认真启动开展历时三年的乡村医生的中专学历教育。首先要严格按照教学标准和管理要求,确定教学场所、提供教学必须的电视机及通讯线路,确保落实视频教育系统远程教育的基础条件。20人以上的教学点均要添置大屏幕的背投电视或投影仪,教学点人数较多,不能保证视频教学效果的要及时分班。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加强统筹指导,让乡镇卫生机构切实承担起这项工作,加强对集中教学点、指定负责人和管理员的组织管理,保证学员考勤、学习活动告知秩序,严格学习场地、设施的维护等工作,确保每一教学点均做好开学授课和日常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其次,严格按照教学步骤,落实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任务。因为学员主要集中于所在乡镇教学点开展课程教学,因此教学点要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学习进度,课时安排的形式要以县(市、区)相对统一,不得随机变动。管理人员要用管理员卡刷卡开机,学员刷学员卡开始学习;管理人员定期将学员的学习进展、单元测验成绩和考勤情况上传到教学管理网站;每个教学点都要按照计划组织学员落实每项授课教学任务,三年要完成的教学课程有必修24门、选修1门,其中考试课程16门、考查课程9门。目前一些县区、乡镇的学员卡和分班学习情况存有错漏,各地要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总结整理本地各类缺卡、漏卡、补报的情况,切实保证教学点常态运转,提高教学效果。

2、三项科教管理工作,即继续教育、科技进步和卫生科教人才工程管理工作。

第一,加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组织管理。

继续严格实行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度,规范卫技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登记卡”和“证书”使用;按要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年度验鉴证,通过学分审验考核的方式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现经常化、规范化。继续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做好卫生部“好医生”网站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报名学习工作,设置学习、考试网点的单位射阳、、、盐都、响水等县(市、区)卫生局更要过细工作、规范管理,杜绝代考现象,优化、简化程序,融合管理与服务职能,使所有卫技人员都能够比较方便地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今年,全市明确了186项市级和经省认定的9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已完成了3项省级、86项市级项目,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公布认可的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计划,做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市一院、市三院和市、射阳县要精心筹办好已获省厅许可公布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按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审批内容、时间步骤和资质要求组织项目活动,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开展活动。

第二,加强新术引进创新的应用研究等技术进步工作

。各单位要围绕“增进两个效益”目标,立足年度考核任务目标,依托重点学科、重点人才等系列工程开展填补省市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应用,在临床和预防一线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实用型临床医学科研课题立项和成果报奖工作,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科学研究,提高我市卫生科技开发研究水平。今年的省市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及科研立项课题已申报评审,相关结果我们将及时予以公布,同时,各地各单位也要相关技术专业分工协作,筹划今后的技术发展和科研进步的计划措施,要根据各自工作目标规划,组织科研课题立项,着力提高课题设计水平,认真组织科研奖项申报,争取更多的科研成果获奖。通过技术进步来推进业务发展,真正提高卫生服务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两个效益。

第三,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新一轮卫生科教人才工程确定了全市卫生科教人才工程的24个医学重点学科、28位卫生科教领军型人才、72名医学重点人才。从年起,对省级重点人才,按每年5—10万元的标准进行资助;对入选“市卫生科教人才工程”的重点学科、按每科每年4万元、每人每年0.5万元的标准进行资助。各地各单位重点做好市县“卫生科教人才工程”专项资金的筹集,年统筹经费未交纳的必须于8月底落实。加强省市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的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力度,重点对入选重点人才、重点学科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合同内技术科研、培训进修等细节落实工作进行追踪,进行目标管理,对高层次人才进行临床科研、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参加学术活动,在创造工作环境、专项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宣传、鼓励、推广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的各种奖励、激励举措,努力营造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的良好氛围。今年,市卫生局将继续按照《医学科技人才工程奖励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对成绩优秀的学科和重点人才进行奖励。

3、四项中医基础性工作,即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农村中医、综合医院中医及中医规划建设项目工作。

第一,努力推进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工作。

一是经省局统一部署,第一周期评审已取得“二甲”中医院的中医医疗机构月旬将进行市级复评,复评主要以省中医药局年下发的“省二级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考评细则(试行)”为依据,达900分或以上为复评通过;达不到900分,则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第一周期未参加分等标准评审的中医医疗机构须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第一周期“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及年下发的“省二级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考评细则(试行)”为依据,进行自评,自评达900分以上,再申请进行市级初评。各地要按照中医院等级评审(复审)标准,认真搞好技术、服务项目等中医特色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医院的管理。、月份是医疗事故纠份高发的季节,今年、月份又是奥运会、残奥会召开之际,8所中医院更要将医疗安全防范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关键科室、关键岗位的制度建设、明确责任、强化督察,确保三季度医院的安全运行。

二是积极实施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按照部级重点专科创建计划,开展项目周期建设;市中医院骨伤科以及市中医院中医眼科、射阳县中医院骨伤科落实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标准的人才、技术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名中医的培养力度,命名表彰一批“名中医”,发挥名医的品牌效应。三是加强青年中医药人员的中医“三基”训练。各市、县中医院要按省局“青苗工程”要求,规范开展中医类别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带徒教育的组织管理,筛选新参加中医临床工作的青年医师,开展以院内跟师学习为主的临床师承教育;按照省局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研修计划,加强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加快中医技术骨干队伍建设;以省局印发“《中医临床“三基”训练考核大纲》和《中医临床“三基”训练习题集》为依据,开展中医药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教育,各单位要认真组织中医医务人员学习,组织安排每年不少于2次的考试考核,市局将进行不定期年度抽考,以切实提高中医药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今年的抽考初定于月中旬。四是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构建以‘治未病’为核心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体系。各市县中医院要根据国家局和省局要求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予”的运用机制,以主要应用中医理论和技术为手段,构建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模式),探索建立中医保健预防服务体系。“KY3H‘治未病’中心”由-公司与国内知名中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建立。目前,-公司已经与曙光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省中医院、 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了“KY3H‘治未病’中心”,我市各中医院都要积极追踪、研究、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模式、服务范围和服务方法,培养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的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实用型人才,开展“治未病”试点工作。请市中医院、市、射阳县中医院先行在月底前拟定“中医”“治未病”工作方案,我们将适时组织此项工作的专项交流考察。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社区中医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中医先进县市创建。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转型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过程中,根据国家中医药局颁发的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县建设标准,抓好中医科、中药房基本条件达标建设。市要不断增强县、乡、村医疗网的中医服务能力,提高农村中医工作水平,做好评审前各项准备,确保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通过省级和部级评审,县完成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年度工作任务,市、县争取列入部级、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二是继续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规范建设,区和市要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省级达标建设。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努力争取今年申报省级创建单位的评审验收。三是扎实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工程。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药宣传工作。医院不光要从建筑设计、标牌标志、橱窗宣传等多方面注重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特色,更要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灌输给全体职工,使中医药医务人员体现出在中医药文化熏陶下的高尚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各地要精心组织“中医中药中国行——站”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的具体时间初定于月份,活动具体安排,我们将根据省中医药局的具体部署,再召开专题会议予以落实。目前射阳县和市已筛选组织一些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镇乡两级卫技人员进行了培训推广;各地都要进一步扩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运用的范围和效果,使一批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用农村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广泛运用,真正促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市局近期将编印中草药自种自采指导手册,鼓励乡村医生迈出第一步,开展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试点;月份计划在射阳召开一次全市中医药“三进”现场推进会,请射阳县卫生局及早进行有关工作的准备。

第三,强化综合医院中医工作。

各地要按照国家、省下达的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建设标准,完善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中药房等中医药服务功能,明确综合医院中医药业务重点发展方向,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大对中医药科室的诊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它临床科室同步发展;要探索建立中医临床科室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密切配合的协作机制,通过定期会诊、转诊和到病区开展中医特色服务等方式,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月旬,市局将组织对各综合医院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考评,重点对综合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全院执业医师比例达3%、中医临床科室门诊诊室数、中药饮片品种数、中医专业门诊和煎药室的设置、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调剂室面积、中医病床占医院总床数3%等硬指标进行检查,相关结果列入年度卫生工作主要任务目标考核积分。各地各单位要围绕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强化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中药房的建设工作,促进综合(专科)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第四,大力实施中医院基础建设项目。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第6篇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依法行政,强化准入管理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云南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云南省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2011-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相关医疗机构管理政策法规,切实做好医疗机构的审批管理工作。一是举办昆明市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法规政策培训班;二是及时转发《云南省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并提出有关工作要求;三是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关于“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的政策要求,及时我市调整诊所设置审批有关政策;四是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法规、部门规章开展医疗机构审批管理。今年截止11月底,对省级审批的6家医疗机构提出初审意见,市级设置审批医疗机构29家,回复县区医疗机构备案46家,市级执业登记医疗机构20家、变更64家,校验49家。

(二)组织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

为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我市医疗机构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计生委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积极组织我市医疗机构开展进一步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一是在年初的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对我市开展进一步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制定印发了《昆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进一步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在方案中明确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三是为解和掌握我市医疗机构开展进一步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进展情况,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组织专家对9家市级直属医院和14家县区级医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三)继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继续组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其中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病种数均符合要求(三级综合医院40个病种、二级综合医院10个病种)。如市延安医院截至今年11月底,共有61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其中进入路径病例数、完成路径病例数和变异病例数分别为769例、714例和55例;呈贡区人民医院截至今年11月底,共有10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其中进入路径病例数、完成路径病例数和变异病例数分别为214例、198例和16例。

(四)强化临床药事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等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促进我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机构规范用药和合理用药水平,积极开展药事管理工作。一是先后举办了《昆明地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全程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暨全市医疗机构药房负责人及骨干药师培训班》、《药品风险管理与临床用药安全研讨暨“汇聚药师爱的力量”安全用药科普骨干培训班》、《等级医院评审—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班暨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班》;二是建立昆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体系和昆明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三是组织昆明地区优胜杯药师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遴选工作,派出优秀青年药师参加省级、部级竞赛工作;四是组织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整治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如市一院和呈贡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截至2015年11月底,市一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1%、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7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99DDD、︱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呈贡区人民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4.71%、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1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3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6.32DDD、︱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6.95%。

(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

积极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卫生计生委对医疗机构感染预防控制的相关要求,加强全市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管理。一是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防控,尤其是冬季春节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成立了昆明市传染病医疗救治专家组名单,并对医疗机构开展了明察暗访;二是组织了针对埃博拉出血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知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题培训;三是委托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与全国儿童医师协会、市儿童医院联合举办2015年第五届全国儿童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暨昆明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实用技术培训班。

 

(六)积极参与医改相关工作

1.制定《昆明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疾病应急救助文件精神,起草了《昆明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在多次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召开讨论会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昆明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现相关部门已会签完毕,正在印发之中。

2.制定《昆明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一是完成了昆明市截止2014年底的医疗机构资源现状调查分析工作;二是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起草了《昆明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征求意见稿)》;三是将根据省卫计委即将出台的《云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2016-2020 年)》,对《昆明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广泛开展征求意见,并争取在《云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2016-2020 年)》出台后,及时《昆明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向社会公布。

(七)积极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1.召开全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会议,会上对全市的全市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2.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均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一是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二是开展培训,如市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在富民举办了《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市病案质控中心举办了《病案管理质量提升与病案信息利用培训班》、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举办了《昆明市第二届危急重症诊治新进展暨急诊护理安全培训班》等。三是开展现状调查工作,如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开展了市县区医院、部分民营医院开展2015年度现患率调查、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开展了针对部分综合性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检验质量现场调查;四是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如市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开展了2015年全市病理科质量控制督查工作、市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开展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专项督导检查等。

(八)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工作

积极参与组织3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任务。一是积极参与协调“3.04”昆明市官渡区东盟联丰商贸中心火灾烧伤患者的医疗救治;二是组织协调“4.25”东川因民镇联盟村黄草岭1786矿炮烟中毒事故患者的医疗救治;三是参与晋宁晋红高速隧道塌方事件被困工人医疗救治。

(九)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及信访督办件办理情况

一是完成10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的书面答复、面商工作。二是按时完成了3起“市长热线办”交办件的答复。

 

二、2016年工作计划

1.继续组织医疗机构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并于10月份组织督导检查。

2.按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启动二级甲等医院以下等级评审。

3.8月份组织开展民营医院医疗质量的督导检查。

4.依托全市26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继续开展医疗质量工作。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整合;精神;传染;城市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公共卫生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为了进一步提升鞍山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随之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鞍山市政府决定将主要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鞍山市康宁医院、鞍钢精神康复医院、鞍山市千山医院和鞍山市传染病院及职业病院进行统一规划、设置,建设“三位一体”的鞍山市公共卫生中心。整合五所医院,改善现状医院硬件设施的提升,提高医院等级及吸引高技术人才,医疗水平的提高,节省建设用地,改善医院旧址,提升原址的土地利用都起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设计的背景及现状,鞍山市康宁医院、鞍钢精神康复医院、鞍山市千山医院和鞍山市传染病院、鞍山市职业病防治院均是我市三级乙等重点专科医院。目前四家医院总编制床位2400张,实际开放1940张;总人员编制1646人,实有人员166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46人;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鞍山市千山医院(原辽宁省千山结核疗养院)坐落于鞍千路10号,建于1952年,隶属于市卫生局管理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医院编制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620张,利用率80%;人员编制485人,实有人员52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45人;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含家属住宅5万平方米)。

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始建于1953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鞍山地区唯一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传染病医院,是从事传染病特别是肝病研究的重要基地,医院编制床位330张,实际开放床位280张,利用率51.3%;人员编制328人,实有人员31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4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鞍山市康宁医院(原市精神病院)建于1959年9月,是鞍山市卫生局直属的以治疗精神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是鞍山市精神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实习医院,也是鞍山市药物依赖治疗中心和鞍山市心理专科医院。医院坐落于鞍山市千山区唐家房,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470张,实际开放床位400张,利用率65.1%;人员编制311人,实有人员3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2人;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特色科室有心理科、戒毒科、戒酒科、中药治疗科、康复科及9个辅助科室。于1992年成立了心理卫生专科,1994年经省卫生厅、公安厅批准成立了鞍山市药物依赖治疗中心,拓宽了服务范围。并于1994年针对酒问题的日渐突出,开设了戒酒服务,次年建立了戒酒病房。开展了中医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在全省居领先地位。医院开发的7种中药方剂治疗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已取得明显疗效。

辽宁鞍钢精神康复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该院成立于1967年4月4日,原称小岭子精神康复医院,位于鞍山市旧堡区东鞍山乡活龙寨村。现搬迁至鞍山市立山区深沟寺。精神康复医院以心理、精神、康复三大科系为主,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医院。医院编制床位500张,实际开放床位500张,利用率96.5%;人员编制377人,实有人员3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2人;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经过三十五年的努力,现发展成为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现成为锦州医学院教学及实习医院。

鞍山市职业病防治院建于1975年,是一所以职业病预防和治疗为主,综合医疗为辅的专科医疗机构,主要负责鞍山市企事业单位接触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及《职业病防治法》的培训、指导、宣教工作等。位于铁西区陶官街,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现有职工145人,卫生技术人员123人,设门诊、病房、医技等29人科室,编制床位100张,医院年门诊及体检总量60余万人,年出院患者5000余人次。

目前五家医院建院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最晚建院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距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虽然这些医院的建筑设施、医疗设备几经改进和更新,但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对服务于鞍山14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整体医疗行业即是一次考验又是一次机遇。

1 整合各医院有利于城市发展

依据2020年鞍山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未来鞍山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各个医院原址位置已经和规划中的整体布局、用地区域及医院本身的服务覆盖范围满足不了未来发展的要求。并且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

2 整合各医院有利于就医和治疗

整合医院不是指一般或综合性医院,是指特殊医疗机构例如;精神病院,传染病院,职业病院,这些病患是特殊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险性,他们的治疗要求上也特殊,在医院就医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安静,卫生,安全,无城市噪音的区域,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新建的医疗楼及引进的进口医疗设备,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3 整合各医院有利于土地经济效益

目前五家医院现状总用地75万平方米,其中可出让城市国有土地37万平方米,出让土地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结合城市发展制定标准。出让土地费用可用于新医院的建设和设备引进。

4 新建医院带动周边经济提升

未来整合后的医院,除其基本职能外,还兼顾服务辐射周边的一般性医疗机构,新建的医院将会成为地域性的标记,成为人员聚集的中心,必将集中带动周边市场,商业,餐饮、居住等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整合规划必要性优势很多,把握住了这一次机遇,未来整合后的医院,一定会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医院,一定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公共卫生中心接轨。也为促进鞍山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公立医院整合规划的实施,必将会在公共卫生体系中产生具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管理模式,推进具有现代化都市功能与之相匹配的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必将对全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2005鞍山市年鉴》《2007鞍山市年鉴》《2009鞍山市年鉴》

[2]《2010鞍山市年鉴》《2011鞍山市年鉴》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

[4]《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标准》《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卫生部下发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卫生部下发的《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

作者简介

医院平安综治工作计划第8篇

一、全面深化改革

(一)推进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理顺区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原则,降低药品、耗材、大型设备检查项目等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探索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完善绩效工资制度。优化资源结构布局,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

(二)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诊疗目录,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积极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巩固完善“321医疗联合体”工作,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主体医疗机构在分工协作机制中的作用。

(三)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基层用药需求和药品配送现状,保障常用药、必备药、价廉药配备充足。加强和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强化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考核结算,使资金拨付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四)优化社会办医格局。鼓励社会办医,进一步优化社会办医的政策环境,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大力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

二、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五)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和评审工作。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管理,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完善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规范服务内容和标准,适当增加服务项目。进一步优化乡医队伍结构、素质,规范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和严格其执业地点服务,做好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工作。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巩固重点学科建设,实行动态管理,组织中期考核。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考试、考核,招聘一批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专技人才。高质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人才交流。继续推进师徒结对帮扶和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医学会及其各专委会作用,积极开展培训、咨询、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水平。

(七)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三大数据库为核心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分区域分步试点推进,逐步完善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公共卫生、药品管理与供应保障、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高效统一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力争“十三五”末实现三个目标:使全区群众拥有一份全生命周期、全区地域范围内可自由调阅的,包括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内的健康信息。

三、抓实医政医管工作

(八)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健全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监管办法,完善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管体系。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管理,继续推进预约诊疗、分级诊疗、签约服务、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完善质控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质控队伍作用。

(九)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处理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切实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巩固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协调推进“医圈”治理工作,持续开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

(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文化内涵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完善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加强中医人才和学科建设,充实壮大中医人才队伍。出台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加强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中医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完善质量监管和评价体系。

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十一)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按规定比例下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至村卫生室。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重点人群管理率等各项指标达到上级规定要求。

(十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落实各项疾病防控措施,做好传染病监测分析,积极开展霍乱、人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力争全年无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流行。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推进数字化门诊、示范门诊和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力争实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积极推进部级、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

(十三)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资源深度整合,发挥市妇幼保健院资源优势,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深化母婴健康工程,推进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继续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艾滋病、梅毒、乙肝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免费干预治疗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十四)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强化卫生应急规范化管理,修订完善卫生应急预案,推进卫生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工作,提高卫生应急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快推进部级公共卫生应急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完成全省居民总膳食研究及健康状况调查工作任务。配合做好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

(十五)全面做好爱国卫生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分级创建工作,巩固创卫成果,组织专家根据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每季度做好明查、暗访工作。大力开展省、市级卫生单位、卫生村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组织发动居民群众对背街小巷、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和农村地区脏、乱、差状况进行整治。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组织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全民健身、卫生城镇创建、环境卫生整洁、健康关爱、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健康行动,开展健康示范社区、健康示范单位、健康示范餐厅、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健康示范医院、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全面做好以除“四害”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十六)加强综合监督。健全基层监督网络,提高执法稽查水平。区监督所依法开展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局机关相关科室依法开展计划生育和中医服务等监督执法工作,查处违法行为。

五、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十七)贯彻落实生育政策。贯彻新修订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做好政策解读,坚持政策、解疑释惑和回应社会关切“三位一体”,建立重要信息、热点问题有序机制。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准确掌握人口出生信息,科学预测人口出生变动趋势,确保全面两孩政策平稳落地,生育水平不出现异常大幅波动。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做好再生育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十八)改革完善计生服务管理。充分发挥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到落实生育新政、服务育龄群众上去,实现工作思路方法的根本改变。推进村级卫生计生职能融合,保障村计生专干待遇,探索解决离职计生专干养老保障问题。做好大月份引产的审批和免费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组织、安排好我区卫计服务机构,开展好育龄妇女的查环、查孕和各种避孕节育手术的落实工作。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免费为城乡低保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工作任务的落实。稳定街道、村居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人口出生信息月月清,减少瞒报漏报。

(十九)推进计生家庭发展和流动人口服务。做好2015年退休职工中符合条件人员的审核统计和省属困难企业、破产改制企业退休职工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发放工作。严格落实利益导向政策,重点抓好奖励扶助“三项制度”的申报、审核及发放工作。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舆论引导,加大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促进群众生育观念转变。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信息清理核查,做好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

(二十)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做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青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保险等系列项目。加强优生优育扶助工作,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

六、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二十一)加强全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切实做好巡查反馈问题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查摆问题的整改工作。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加大案件查办和办理力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执行“九不准”,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管长效机制,着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二十二)加大卫生计生宣传力度。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高度谋划宣传工作,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角度扩展宣传工作,从全面深化医改的方向推进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宣传。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卫生计生职业精神,激励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强化卫生计生政策宣传力度,发挥好主流媒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