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4:10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第1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xx,xxxx年x月份本科毕业,从试用期到现在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在工作的这几个月中,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工作制度,服从组织安排,尽心尽力的完成各项工作,现将试用期阶段的工作汇报如下,同时也恳请公司领导批准我为正式员工。

来到xx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从一个大学生步入社会,接触了社会的很多东西,也在逐渐的走向成熟。作为应届毕业生,在试用期阶段,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的做好组长分配给我的工作任务,同时,利用空余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专业和非专业不懂得问题上,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

审计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工作,要不断地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外来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从开始的一段时间到现在,跟着组长和同事接触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工作,从开始的负责鸿大明珠账务的整理工作,到独立完成代建局的竣工结算报告的编制,再到企业函证和企业账务检查等等,这些工作都让我初步的了解了审计工作的大致工作内容。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出去做企业函证,为了取得某企业虚假交易的证据,我拿着一张询证函赤手空拳的去和各个公司的领导沟通情况,获取他们的信任,并最终取得了他们公司签字盖章的询证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让我在一次一次的试错和调整中懂得了同样一件事情,如何更好的措辞才能获取客户的信任,达到有效沟通。

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氛围,让我很快进入到了工作角色当中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当初的懵懂到现在已经能独立负责一些小业务,学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都离不开公司领导的尊尊教诲和同事的热心帮助。在这短短几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公司各领导对培养我们所做的各种努力,体会到了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非常重要,感谢组长的悉心指导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感谢xx会计师事务所为我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用心,更加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这份工作中,为公司美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第2篇

关键词:平衡 账户 试算表

一、试算平衡

账户的试算平衡方法: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可以采用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余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货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货方期末余额合计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试算表错误

试算表是在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结束时编制的工作文件。它不构成双输入过程的一部分。这只不过是一个方便的方法检查所有的交易,所有的结余已在正确输入分类账户,虽然它也可以用来帮助准备损益账及资产负债表。它列出了所有的借方余额和所有从每个提取的贷方余额占整个台账制度的百分比。总的所有借方余额的,然后比较与所有贷方余额的总和。确定这两个总计是否相等。

试算平衡表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编制,它是企业经营性的会计工作之一。因为试算平衡表使用频繁,所以企业大多事先印好企业名称、试算平衡表名称、账户名称,实际编制时只要填入各账户余额或发生额并予以汇总即可。与上述两种试算平衡原理相对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账户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前者是以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依据的,后者是以资产等于权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依据的。试算平衡表一般设为六栏,既可以进行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的试算平衡,又可以进行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试算平衡。 把一定时期例如一个月或一个年度的各项经济业务,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做成会计分录,并全部登入总账以后,如果不发生错误,那么,每一笔会计分录中的借贷两方金额及全部帐户中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都应能自动保持平衡。在此基础上,企业便可以结计本期利润,编制会计报表。

试每个借方和贷方项的值已在适当的账户被输入;每个账户的余额已经计算,提取并正确输入在试算表内;在试算表的借方和贷方列是相同的。但是,这不是由试算表披露了一些错误。它们是如下:遗漏:一个事务可能已经完全从帐簿省略;输入完成逆转。借记原理:一个事务可能已经在错误的帐户类型输入,如购买一个新的送货车可能已记入帐户,而不是送货车帐户。佣金:交易可能已进入了正确的帐户类型,但在错误的个人帐户,例如在比尔的帐户,而不是在本的账户。这证实了交易似乎已被输入正确帐簿。总金额平衡没有任何意义,除非证明试算表余额。补偿:可能已在一个错误的借方帐户,并在加入另一个账户的贷方作出了相同的错误;这两个错误相互抵消。原始条目:一个事务可能已经在两个帐户中输入不正确,如291英镑而不是作为921英镑。如果审计做了复式簿记的这种错误可能会被发现。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其结果与前期相比错误会变得更明显。同样的,如果他们影响到债权人和供应商,客户就开始抱怨不正确的发票。尽管有这些可能的误差,试算表编制仍然是有用的,因为在帐簿所做的项目的算术精度可以确认;拖欠或因每个账户的余额可以很容易地提取;财务报表的编制被简化。

三、基本财务报表

试算表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它使簿记检查的准确性提高;它为财务账目编制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此类声明的确切性质将取决于实体是否在获利部门或非牟利机构获利,以及它是否是一家从事制造,买卖或提供服务的卖家。在贸易实体营利部门,这种类型的实体将使我们能够解释大部分的你所需要知道的有关一套基本的财务报表。牟利的贸易实体,通常会准备一个交易账户,利润和损益表以及资产负债表。交易账户相匹配的实体已经从销售赚取了销售收入,它的成本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会得到补偿。所不同的是所赚的收入被称为毛利。毛利润(或亏损总额)加上任何其他收入,就是实体业务已经赚的所有利润。所不同的就是所谓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要少一些。无论是交易账户和损益帐户都是双输入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每个借方记录必须在一个贷记其他地方的系统内。资产负债表是所有没有被列入任何交易账户或损益期帐户(也包括了净利润)的结余。该资产负债表不是双输入系统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财务与会计》编辑部:以诚信的名义――会计诚信的诉说与会计人的心灵图存[M] 2006

[2]劳伦斯・A・波尼蒙:会计基本财务报表研究 [M] 2006

[3]湖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丛书编委会:财经法规与试算表[M] 2009

[4]会计基础[M] 2009

[5]陈燕:会计试算表与自律机制研究[J].课题研究报告 2006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第3篇

【关键词】 核电 调试 进度计划

核电厂整个循环中经历厂址选择、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六个主要阶段。调试是将核电厂已安装的部件和系统投入运行并进行性能验证,以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性能标准的过程。因为调试作为核电厂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制定一个科学的、详尽的、切实可行的调试三级进度计划,对整个核电建设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 某核电工程计划体系简述

某核电工程共规划6台机组,现有4台机组已经FCD,均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计划采用分级管理制度。主体框架分为六级:

一级进度计划是由EPC总包商负责编写,业主审核,最终由总包商的工程里程碑进度计划,是项目的总体进度或轮廓性目标,也称总体进度计划。计划中的每项任务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但看不出其中相互的联系和制约;

二级进度计划也是由EPC总包商负责编写,业主审核,最终由总包商,又称控制与协调进度计划,是依据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和设计、采购、建安、调试等的节点目标制定的,是总包商与各分包商的合同进度计划,是工程总进度与协调的依据。计划中的每项任务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但已经有了相互的总体联系和制约[1];

三级进度计划分采购、设计、施工、调试等项,由各分包商负责编制,是合同供方的工作进度计划。其主要里程碑节点应遵循总包商颁布的二级进度计划要求,并针对本部分合同范围内工作编制详细工作计划。计划中的每项任务逻辑关系密切,充分体现了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四、五、六级进度计划是分包商自己对工作分解的计划(比如: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等),是指导具体工作的事物性计划。

由于三级进度计划是连接一、二级计划,又指导四、五、六级计划的依据,因此,在整个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总包商对于各分包商的考核主要看三级计划,分包商制定工作计划也是根据三级计划。所以,如何编制好三级计划就至关重要,它在整个计划中起着领袖的作用。

2 调试三级进度计划的编制

调试三级进度计划以调试二级进度计划为依据,首先考虑各系统间的逻辑关系和前提条件,以实现调试计划控制的可操作性,调试二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关键点/里程碑日期均须反映到三级计划中。调试三级进度计划包括各系统移交时间,初步试验,管路冲洗、各部分功能试验、带介质运行试验、系统部分可用日期,是调试承包商用于工作安排、人员上岗、文件和物质准备的依据,确定试验工作、逻辑关系、系统间调试接口。

2.1 编制调试三级进度计划的目的

“调试三级进度计划”作为整个计划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编制是调试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编制调试三级进度计划的目的在于:(1)使它成为控制调试工作进度和推动安装工作进度的依据。(2)使它成为调试过程中人员上岗、人力调配、物资和文件的准备的参考依据。(3)对以后各级调试进度计划的编制起指导作用。(4)通过对调试三级进度计划的由简到繁、逐步细化的编制过程,编制者会越来越透彻地理解和明确调试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调试和安装以及调试和运行之间的接口,在遇到非常情况(如安装严重拖期)时就便于采取恰当的应变措施[2]。

2.2 编制调试三级进度计划主要素

编制进度计划有活动、持续时间、逻辑关系三要素。编制调试三级进度的基本工作内容是确定调试活动的分解;确定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活动持续的时间,满足要求的工期。

(1)调试活动的分解。调试三级进度计划以各系统调试程序执行为基本要素编制,并应包括重要的运行和施工等外部支持活动。

(2)调试活动的逻辑关系。调试进度计划的建立首先考虑的是调试期间工程各个里程碑的要求,如冷试、热试、装料等,对应于每个里程碑,都有一份电厂系统必需可用的清单,也就是说,在此里程碑之前,验证这些系统可用的调试试验项目应已完成且结果满意,这就确定了调试试验项目必须完成的最后期限。另一方面,调试试验项目必须在相关系统和设备的安装结束并已移交给调试队以后,也就是说,在安装竣工状态报告(EESR)签字后才能开始,从而确定单系统调试的最早开始时间。单一系统内部各试验项目的逻辑关系由系统调试大纲确定,再考虑试验项目对其它系统可用性的要求,从而确定了试验项目与其它系统的试验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有时,试验项目是与安装工作项目或机组状态有逻辑关系(如反应堆压力壳顶盖安装、机组升温升压过程的各个台阶等),故调试计划中也需考虑这些安装工作项目或机组状态变化过程的影响。另外,在编制调试三级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参考电站的调试资科和经验反馈信息来校核和印证这些逻辑关系。

(3)调试活动的工期。调试活动与工期必细纳入一级、二级工程进度计划的大框架,反映出二级调试进度计划规定的关键点和里程碑日期,这些是根据以往核电站(特别是参考电站)的建设和调试经验确定的,往往是以合同的形式为有关各方所认可的,因而也是不可更改的。同时,调试活动的起始日期应与调试二级进度计划中EESR的签署日期一致。调试活动应结束于该系统所支持和服务的下游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的EESR签署日期之前。这样,就可以确定调试活动的时间窗口了。调试工期的长短通常采用参考电站的实际工期、专业人员的经验和行业定额等三种方法。另外,工期的长短往往与投入试验的力量有关。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第4篇

由安博测试空间技术中心/提供 摘要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关键字

测试报告 缺陷

正文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 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 XXXX单位 (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 作者 时间 变更摘要

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 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1.5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PARTⅢ 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

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内存:

硬盘:可用空间大小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机器网络名:

局域网地址:

应用服务器配置

…….

客户端配置

…….

对于网络设备和要求也可以使用相应的表格,对于三层架构的,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图列出相关配置。

2.3测试方法(和工具)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提示: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还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PARTⅣ 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整个测试报告中这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汇总各种数据并进行度量,度量包括对测试过程的度量和能力评估、对软件产品的质量度量和产品评估。对于不需要过程度量或者相对较小的项目,例如用于验收时提交用户的测试报告、小型项目的测试报告,可省略过程方面的度量部分;而采用了CMM/ISO或者其他工程标准过程的,需要提供过程改进建议和参考的测试报告-主要用于公司内部测试改进和缺陷预防机制-则过程度量需要列出。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描述测试资源消耗情况,记录实际数据。(测试、项目经理关注部分)

3.1.1测试组织

可列出简单的测试组架构图,包括:

测试组架构 (如存在分组、用户参与等情况)

测试经理(领导人员)

主要测试人员

参与测试人员

3.1.2测试时间

列出测试的跨度和工作量,最好区分测试文档和活动的时间。数据可供过程度量使用。例如 XXX子系统/子功能

实际开始时间-实际结束时间

总工时/总工作日

任务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总计

合计

对于大系统/项目来说最终要统计资源的总投入,必要时要增加成本一栏,以便管理者清楚的知道究竟花费了多少人力去完成测试。

测试类型 人员成本 工具设备 其他费用

总计

在数据汇总时可以统计个人的平均投入时间和总体时间、整体投入平均时间和总体时间,还可以算出每一个功能点所花费的时/人。

用时人员 编写用例 执行测试 总计

合计

这部分用于过程度量的数据包括文档生产率和测试执行率。

生产率人员 用例/编写时间 用例/执行时间 平均

合计

3.1.3测试版本

给出测试的版本,如果是最终报告,可能要报告测试次数回归测试多少次。列出表格清单则便于知道那个子系统/子模块的测试频度,对于多次回归的子系统/子模块将引起开发者关注。

3.2覆盖分析

3.2.1需求覆盖

需求覆盖率是指经过测试的需求/功能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有需求/功能的比值,通常情况下要达到100%的目标。

需求/功能(或编号) 测试类型 是否通过 备注

[Y][P][N][N/A]

根据测试结果 ,按编号给出每一测试需求的通过与否结论。P表示部分通过,N/A表示不可测试或者用例不适用。实际上,需求跟踪矩阵列出了一一对应的用例情况以避免遗漏,此表作用为传达需求的测试信息以供检查和审核。

需求覆盖率计算 Y项/需求总数 ×100%

3.2.2测试覆盖

需求/功能(或编号) 用例个数 执行总数 未执行 未/漏测分析和原因

实际上,测试用例已经记载了预期结果数据,测试缺陷上说明了实测结果数据和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因此没有必要对每个编号在此包含更详细的说明的缺陷记录与偏差,列表的目的仅在于更好的查看测试结果。

测试覆盖率计算 执行数/用例总数 ×100%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统计主要涉及到被测系统的质量,因此,这部分成为开发人员、质量人员重点关注的部分。

3.3.1缺陷汇总

被测系统 系统测试 回归测试 总计

合计

按严重程度

严重 一般 微小

按缺陷类型

用户界面 一致性 功能 算法 接口 文档 用户界面 其他

按功能分布

功能一 功能二 功能三 功能四 功能五 功能六 功能七

最好给出缺陷的饼状图和柱状图以便直观查看。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图标能够使阅读者迅速获得信息,尤其是各层面管理人员没有时间去逐项阅读文章。

图例

3.3.2缺陷分析

本部分对上述缺陷和其他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缺陷综合分析

缺陷发现效率 = 缺陷总数/执行测试用时

可到具体人员得出平均指标

用例质量 = 缺陷总数/测试用例总数 ×100%

缺陷密度 = 缺陷总数/功能点总数

缺陷密度可以得出系统各功能或各需求的缺陷分布情况,开发人员可以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那部分功能/需求缺陷最多,从而在今后开发注意避免并注意在实施时予与关注,测试经验表明,测试缺陷越多的部分,其隐藏的缺陷也越多。

测试曲线图

描绘被测系统每工作日/周缺陷数情况,得出缺陷走势和趋向

重要缺陷摘要

缺陷编号 简要描述 分析结果 备注

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残留缺陷

编号:BUG号

缺陷概要:该缺陷描述的事实

原因分析:如何引起缺陷,缺陷的后果,描述造成软件局限性和其他限制性的原因预防和改进措施:弥补手段和长期策略

未解决问题

功能/测试类型:

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缺陷:具体描述

评价: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就是这些问题如果发出去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PARTⅤ 测试结论与建议

报告到了这个部分就是一个总结了,对上述过程、缺陷分析之后该下个结论,此部分为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以及高层经理关注,请清晰扼要的下定论。

4.1测试结论

1. 测试执行是否充分(可以增加对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描述)

2. 对测试风险的控制措施和成效

3. 测试目标是否完成

4. 测试是否通过

5. 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项目目标

4.2建议

1.对系统存在问题的说明,描述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实施和运行带来的影响

2.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和后续工作

3.对缺陷修改和产品设计的建议

4.对过程改进方面的建议

测试报告的内容大同小异,对于一些测试报告而言,可能将第四和第五部分合并,逐项列出测试项、缺陷、分析和建议,这种方法也比较多见,尤其在第三方评测报告中,此份报告模板仅供参考。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第5篇

健康网讯:

研究设计的内容分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两部分。专业设计主要是选题,建立假说、确定研究对象和技术方法等。统计设计则是围绕专业设计,确定统计设计类型、样本大小、分组方法、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等。

医学研究按照有无人为施加的干预,又分为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两大类型。观察性研究是以客观、真实的观察为依据,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实验性研究是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推论干预措施的因果效应。这两类研究在研究设计和统计结果的解释上有很大不同,一定要认真区别。

研究设计必须遵循的统计学原则是“重复、对照、随机化”,即要有一定数量的重复观察样本、设立对照组、做到随机化分组或随机抽样。

1 观察性研究

随机化分组的目的是保证除对比因素外,对比组之间所有特征都相同,即所谓均衡性。但观察性研究中,由于对比因素不可以进行干预,如病人与健康人比较、男女比较、职业暴露因素比较、气候地理因素比较等,或者没有研究总体的抽样框架(sampling frame),如所有吸烟者的名单,不可能做到随机化分组或随机抽样,对比组之间的均衡性使对比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偏倚(bias)。研究者只能尽可能提高对比组的均衡性,使偏倚程度达到最小。观察性研究设计常见的问题是:轻率使用“随机选择对照”、“随机抽取健康儿童××例”等用语,对比组间的均衡性不做比较,没有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计算统计指标没有分层,下结论时将“关联”解释为“因果”。

实例1.1 1995年5月1日~1996年6月30日,将54例在我院住院就诊及进行孕期检查和住院分娩 的不良妊娠史妇女作为试验组,同期随机选取54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风疹病毒IgM阳性率分别为46.29%和1.85%,P<0.001。以上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显然不能随机分组。由于同期到该院门诊、住院及进行孕期检查的正常孕妇事先不确定,没有现成的抽样框架,怎样“同期随机选取对照”不得而知。两组风疹病毒IgM阳性率如此大的差别,有无可能归因于两组孕妇年龄、分娩次数乃至社会经济水平不均衡性?

观察性研究选择对照组,是在主要的影响因素均衡可比的前提下用非随机的方法选择对照。如个体配对或团体配对。实例1.2在选择对照时采用的是团体配对的方法,使病例组和对照组至少在居住地、年龄、孕周和分娩次数4个方面达到均衡。若根据这4个配对条件采用一比一的个体配对,还能进一步提高两组的均衡性。但配对条件越[!]多,选择对照越困难。

实例1.2 选择1998年10月~1999年2月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住院的3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硒的差别。两组妇女均在成都居住,年龄、孕周和分娩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结果:ICP组血硒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2)。

在预防医学的现场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中,观察性研究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但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如只能使有限的影响因素达到均衡(不均衡误认为均衡),使用同期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的入院率偏倚等。所以,观察性研究结论多解释为关联(association)而不是因果(causal effect)。对于实例1.1非配对的观察资料,应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如比较同年龄组、相同分娩次数孕妇两组风疹病毒IgM阳性率的差别。如果分层后每层的例数很少,则要采用多元回归、logistic 回归等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2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可以在随机分组后施加干预,其统计推论的逻辑是:受试对象在随机分为 k(≥2)组后,施加 k 个干预以前都属于同一个特定总体,即 k 组所有总体特征相同,组间差别是研究样本随机分组产生的随机误差,没有统计学意义。施加干预后,如果 k 组组间差别用随机误差解释的理由不充分(P值小于0.05),则推论干预有效(因果关系)。所以,用假设检验方法(如 x2检查、t 检验)推论组间差别因果关系,随机分组是前提。

实验性研究设计常见的问题是:研究目的不分主次,试图通过一次试验回答多个问题,测量指标多,样本小,没有随机分组(如自身前后比较试验),统计检验重复次数多。

实例1.3 Sprague-Dawley 种刚断奶大鼠60只,体重46.5±4.3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饮用无离子水)、低剂量组(饮用含醋酸铅18mg/L无离子水)、高剂量组(饮用含醋酸铅54mg/L无离子水),3个月后,对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测脑铅和血铅浓度(A试验),8只作电镜钙细胞化学(B试验),另6只断头处死做电镜硝酸镧示踪和Golgi染色(C试验)。

实例1.3 实际上是A,B,C三个试验。在染毒前,每个试验 3 个处理组测量结果都来自与对照组相同的总体。随机分组的方式可以有好几种。其中比较直接的方式是,雌雄分 2 组,每组 30 只。30只雄鼠随机等分为对照、低剂量染毒和高剂量染毒 3 个处理组,每组10只。每个处理组再随机分 A,B,C 实验组,例数分别为 3,3,4。雌性鼠也用同样方式分组,得表1分组结果。实例 1.3 用了60只大鼠,从总量上看似乎不少,但实际上最后要分 9 组,每组仅 6~8 只。小样本试验的危害是不能灵敏地发现处理间存在的差别。所以当总的试验例数有限时,要明确主要研究目的,不能追求试验的规模。最好是在试验前,对所需的样本数作出正确估算,以免因“无统计学意义”埋没了原本存在的组间差别。

/CENTER>

3 临床试验

在实验性研究中,如果观察对象是人,则称为临床试验。临床试验不限于临床治疗药物、治疗方法的比较,也包括社区干预的人群试验。临床试验除了要遵循“重复、对照、随机化”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到伦理、失访、依从性、主观感觉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临床试验设计常见的问题是,研究结论的推论范围不明确,没有

报告临床试验特殊性,如伦理学要求对随机分组的限制与改动、受试者的代表性、是否有失访等;没有报告质量控制措施,如怎样保证受试者的依从性、效果评价是否采用“盲法”等。

实例1.4 在山西省某地农村一个比较典型的低钙、高盐、低动物蛋白饮食、血压均值与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人群;选择年龄 30~64 岁 112 名志愿者(98 名完成试验,14名失访)。用简单随机方法将男女各分成补钙组和安慰剂组。安慰剂能满足双盲要求。两组服药率分别为82%和80%。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第6篇

关键词:高职 基础会计 考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93-02

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是会计教学中的一门入门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的就是会计学的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重点突出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了从事会计工作所必备专业知识,同时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期末账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编制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为日后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由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见,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基础会计》课程考试模式的现状

与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目标相比较,现阶段该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目前,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试方式大多数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其主要特点在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

像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容易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来讲,作为闭卷考试必然对考试成绩存在了或多或少的偶然性。造成这种偶然性的关键就在于,闭卷考试处于一个相对独立且封闭的环境,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并且在限定的时间内要独立完成,这更增加了考试成绩的偶然性;其次就是在这种死板的考试中,教师必然会以教材为中心,考前通过划范围,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固定住,学生自然而然缺少了自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不到学生真正应有的水平及能力;最后就是闭卷考试通常都已客观题和记忆性题目居多,答案固定,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死板呆滞,缺少灵活性。

2.2 考试内容重理论轻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既要有理论,更要有实践;不但要掌握“应知”的知识,还要学会“应会”的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考试内容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考试内容应加强与市场和社会需要的联系,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然而,现行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试方式,无论是从考试环节还是试卷题型来看,都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这种考试导向下,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只注重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远远落后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在毕业时自然就不能把握会计业务的精髓。也就是学生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帮助企业解决日益复杂的会计问题这一方面能力则显得明显不足,尤其现在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实践能力的缺乏使本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3 考试过程重结果轻过程

我国高校的课程考试绝大部分安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由于平时没有考试压力,一部分学生便不认真学习,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期末。即使平时成绩占了期末成绩的一定比例,但由于比例偏低,期末考试的决定性和重要性同样突出,“一考定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校往往把考分的高低作为学生是否补考和评优的依据,导致了学生在考试中通过作弊来获取高分。加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其他的形成性考核,学生把过多的精力关注在期末一两场考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也因此产生了侥幸心理,考前要求教师点题目,突击背书。这样学生即使通过了考试,也没真正掌握本专业要求的能力。

3 《基础会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

《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而传统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探索适应本课程教学特点的考试方式势在必行。

3.1 推行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一的笔试考试形式难以测试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基本理论知识可以采用笔试加口试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口试可以是学生就所选内容的自由演讲、案例评论、回答教师的提问等。采用这种考试模式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现场的应变能力。

对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操作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设置工作情境,布置工作任务,将基本知识点融入现实的经济业务中,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对于较难且有发挥空间的知识点可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发言的形式去验证。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由于学生刚接触会计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该多加以指导,尽量给出比较清晰的案例分析思路,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言,这样可以将学生的被动思考很快的变成主动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

另外,教师可以经常设置一个主题,主题可以来源于身边的小事:如何开设个人银行账户?如何将各班的班费等等用日记账的形式记账……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通过撰写小论文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考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多元化考试方式既能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又能评价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是较理想的评价方式。

3.2 考试内容要突出实践性

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更多地是从事会计的实际工作。而会计的实际工作就是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使他们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需要。除了要安排专项内容的实训以外,还要在考试过程中设计考查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重视实践能力”,迫使那些靠死记硬背、临阵突击,甚至心存侥幸,打小抄,想蒙混过关的学生,不得不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堂理论课和实训课,重视平时技能训练,重视综合应用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学习。《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考试内容在考核理论的同时应突出实践性。

3.3 重视形成性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可以有效地解决“一考定成败”的弊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考核更客观。

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已为建立形成性考核体系奠定了基础,但还应合理安排考试的频率和时间。《基础会计》课程考试的安排可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而定,如基本理论的考试可安排在期末进行,填制会计凭证等实训操作考核可在每个操作项目训练结束后进行。此外,考核的内容甚至还可以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组讨论等平时成绩。这种形成性考试制度,有利于学生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实现课程既定的目标。

4 《基础会计》课程考试改革的做法

笔者认为,本课程应采用期末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形成性考核由平时考核和实训操作考核组成。期末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平时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实训操作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

4.1 期末考核

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占总成绩的40%。除了传统的题型以外,还要在题目中设计与考查学生操作能力有关的题目。具体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会计核算业务题等。在一份试卷中,各类型题目的分数比例为:单项选择题20%,多项选择题20%,判断题10%,会计核算业务题50%,其中会计核算业务题要求学生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相关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考题中涉及的凭证、账簿和报表完全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格式设计,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2 平时考核

平时成绩由学生平时上课出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阶段性小测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大等方面构成,占总成绩的20%,可以通过课堂考勤、作业批改、口试等方式进行。

4.3 实训操作考核

实训操作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会计核算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在每一个操作项目结束后进行,分值占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分为五部分

(1)会计凭证操作。要求会填制原始凭证;会填制记账凭证;会编制科目汇总表。

(2)会计账簿操作。要求会登记各类账簿;会对账、结账;会编制试算平衡表。

(3)会计报表操作。要求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4)更正错账。要求会按规定方法更正错账。

(5)书写要求。要求按标准格式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

各部分分值比重依次为35%、30%、20%、10%、5%。

通过这种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测试,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力求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符合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能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减轻其考试压力,使考核评价伴随学习的全过程。

5 结语

考试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良好的考试改革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其结果必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但同时考试改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过程,它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及师资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试改革必须建立在科学、系统、全面、可行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考试改革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 杨世鉴,李紫.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考试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0(28):123-124.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第7篇

一、利用Excel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要产生许多的审计工作底稿,其中不少审计工作底稿如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倒轧表、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等都可以用表格的形式编制。利用Excel辅助编制表格式审计工作底稿的方法如下:

1.整理并设计各表格。审计人员先要整理出可以用表格列示的审计工作底稿,并设计好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如右表为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的部分格式与内容。

2.建立各表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模本。对每个设计好的表格,首先在Excel的工作表中填好其汉字表名、副标题、表尾、表栏头、表中固定文字和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项目的计算公式,并把这些汉字和计算公式的单元格设置为写保护,以防在使用时被无意地破坏。完成上述工作后,各表格以易于识别的文件名分别存储,成为各表格的基本模本。

例如,用Excel建立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基本模本的步骤为:①在Excel的工作表中建立表的结构,并填好表名、表栏头和固定项目等;②在工作表中填列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项目的计算公式,此例中有关计算公式为:E5单元格=B5+C5-D5,K5单元格=H5+I5-J5,B10单元格=SUM(B5∶B9);③相同关系的计算公式可通过复制得到,此例中可把E5的公式复制到E6∶E9,K5的公式复制到K6∶K9,B10的公式复制到C10∶K10;④表格与计算公式设置好后,把有汉字和计算公式的单元格设置为写保护(把不需要的区域设置为不锁定,然后设置全表格为写保护);⑤把已建好的表格模本以便于记忆的文件名(例如GDZCSJ.XLS)存盘,也可以把各表格模本存放在同一个文件的不同工作表中,各工作表以便于记忆的名字命名,以备审计时使用。

3.审计时调用并完成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上述工作做好后,只要打开相应的模本文件,在需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内填入被审计单位相应的数据即可完成表格的编制,从而得到需要的审计工作底稿。

二、利用Excel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的会计报表

审计人员在完成了各项审计工作后,要根据发现的问题及其重要程度确定要调整的项目,并作出调整分录。一般审计人员要先编制试算工作底稿,然后根据试算工作底稿编制调整后的会计报表。这项工作在报表金额较大、调整项目较多的情况下,要做很多枯燥而又必须保证计算正确的填列工作。如果利用Excel,就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大大加快编表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利用Excel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试算工作底稿和各报表的基本模本。每个表格先填列好表头、表尾、固定项目和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项目的计算公式,并把它们设置为写保护,要输入的单元格暂时留空。试算工作底稿各项目按各报表项目依次排列,调整前、调整数和调整后均包括借方和贷方两栏,调整后数据根据调整前数据和调整数计算得到。因为经调整的会计报表是根据试算工作底稿编制的,因此可利用Excel的链接功能把试算工作底稿各项目调整后数据链接到会计报表的相应项目而无需人工输入。

2.利用模本完成试算工作底稿和各经审会计报表的编制。基本模本建好后可反复使用,每次要编制某被审计单位的试算工作底稿和经审会计报表时,只要打开模本文件,在试算工作底稿中输入调整前与调整数,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的数据会自动填列到表中。因为表中计算关系已确定且输入差错能相互抵销的几率很小,只要检查试算工作底稿的调整前、调整数和调整后借贷两方合计数是否相等,报表应有的勾稽关系是否满足,马上就能发现输入的错误。由于报表与试算工作底稿建立了数据链接的关系,一旦试算工作底稿编制完成,报表的编制即自动完成。这有效地保证了试算工作底稿与经审会计报表数据的一致性。

三、利用Excel编制集团公司的经审合并报表

对集团公司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就是编制经审合并报表。其主要工作是:①汇总各公司相应的会计报表;②对需要互相抵销的项目逐一编制抵销分录进行调整;③根据调整结果编制经审合并报表。

利用Excel辅助编制经审合并报表的工作步骤为:①分别建立合并工作底稿和经审合并报表的基本模本;②利用模本完成合并工作底稿和经审合并报表的编制。

由于合并工作底稿中母子公司报表汇总数要由各公司的经审会计报表数汇总得到,所以,编制合并工作底稿时,可先利用Excel的“合并计算”功能,将各公司审计后编制的试算工作底稿汇总,生成汇总试算工作底稿。然后,打开合并工作底稿和经审合并报表模本文件,把汇总试算工作底稿中调整后数据复制到合并工作底稿母子公司报表汇总栏。接着,把各合并抵销分录汇总后输入到合并工作底稿合并调整栏,计算机自动计算并完成经审合并报表的编制。

四、利用Excel进行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异常变动项目,确定审计重点,以便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效率。利用Excel不仅能减轻审计人员大量的抄写和计算工作,还能使审计工作更准确、更直观。其工作步骤为:①根据要求设计相应的分析性复核表格,按上述方法建立其基本模本;②打开相应的模本文件,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输入有关数据后自动完成分析性复核表格的编制。

在审计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不规范的账务处理,这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如一些单位由于效益不好,应收账款长期不作清理。要快速清理应收账款,可以用“账龄分析模板”。该模板是在Excel的工作簿里选择一个按标准的会计平衡式账页设计的工作表,取名为“平衡账”,它分借方、贷方、余额三栏。可按客户的名称,将其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输入到借方,收回账款的金额输入到贷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变为一借一贷,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及时得到欠款余额。但应注意的是,一定要正确输入发货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在同一工作簿的另一名为“账龄分析”的工作表中建立账龄分析模本,利用电子表格的引用功能,将来源于会计平衡式账页的余额数据,根据发货和货款回笼日期,将不同的客户代入计算,得出账龄分析情况,然后输出结果。它既可以得出企业总的账龄分析结果,又可以得出某一个客户的分析结果。

会计试用期个人总结第8篇

关键字:VB 跨学期 理实一体化 教学改革

1、引 言

目前,国内跨学期举行教学与考试的课程还不是很多。visualBasic(简称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校定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一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计算机二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教学,目标就是让每位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达到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的目的。最近几年学生的二级考试过级率都不是很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过级率,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有必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2、VB跨学期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如果按照正常的学期教学,当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要等近4个月时间才参加等级考试,很多知识学生都会遗忘,任课教师也无法在考前进行辅导。剩下实验内容,任课教师根据任务要求,可以让学生在暑假放假时先自行完成,然后到第三学期开学再由任课教师组织四个星期的课程教学,周学时为4学时,上完本课程剩下的内容,这时当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再举行结业考试,一旦课程结业考试结束,即将迎接等级考试。这样时间安排上环环相扣,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即时学习,即时复习,即时考试,考试效果非常良好。

3、VB跨学期教学改革的实施意义

VB跨学期教学改革即兼顾了学生课程学习,掌握实际应用知识,又兼顾了学生等级考试,所学知识不会遗忘的太多,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值得探索与实践。同时,长长的暑假也让学生有事可做。在学校课时缩减的情况下,内容多,将有些实验内容让学生课后和暑假完成,这样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当然教学过程中会贯穿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让原来的一惯式的老师教学方式,演变为教师与学生一边教学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一边测试,最终完全模拟等级考试的方式。这样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等级考试过关率也会大大提高。

4、vB跨学期教学改革的模式研究

所谓跨学期,是指教学时间具体安排为:第二学期学生行课1-12周,占总学时3/4,第三学期行课1-4周,占总学时1/4,总学时仍然为64学时。这样教学时间不变,只是调整为跨学期进行,充分利用学生的暑假时间,便于学生学习和复习,也便于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

传统的vB教学,基本上是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的。一般地,一开始就介绍诸如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算法、流程图等等一系列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然后介绍vB语言基础、三大程序结构和数组等理论知识,最后才是vB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实际应用举例、操作实践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认认真真地备课,兢兢业业地讲课,学生是花费了很大精力去学习语法等理论概念和知识,但学生一般还是不知道如何编写一个正规的程序,不知道怎样通过编程去解决问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均不理想,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跨学期,“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vB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现场进行的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过程。具体地,在vB教学过程中,是将理论知识讲解和上机实践操作并重的教学模式。它以一定的问题(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网络机房授课,教师精讲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使理论教学不再是满堂讲解,而是边讲解边操作计算机,教师把知识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在讲解完毕后。学生能够把老师所讲知识、方法迅速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同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一般步骤可分为:

(1)创设驱动性问题情境

教师以一定的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驱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项目任务。

(2)明确项目任务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的优势,教师边讲解边操作计算机,把要完成的具体项目任务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例如,教师可以演示已完成的任务程序,学生观察程序的运行情况。同时,教师根据运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该项目任务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具体项目任务要求。

(3)教师课堂精讲

学生在明确了具体的项目任务后,教师则有重点地讲解本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讲解具体操作方法与关键的操作步骤。例如,抽奖程序设计:程序界面、属性设置、编写代码、运行调试,教师主要讲解其中的代码部分,同时结合实际应用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里人手做,哪些方面可以作些变化。

(4)学生操作练习

教师精讲完毕后,立即让学生上机实践,学生可以独立或小组协作完成操作项目任务。这期间,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对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

(5)实时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对每个工作项目的考核一般可以分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这样可以较为全面地对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整个设计过程进行评价。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其设计的优缺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促使其认识到差距之所在。

(6)师生归纳总结

每次操作完毕一个项目任务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归纳与总结。一是总结在操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梳理项目任务中用到的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贯穿第二学期的第1周至第12周和第三学期的前四周。这两学期中间暑假期间,教师根据等考任务要求,布置相应实验内容和等考模拟题,让学生以自学为主,采用网上答疑,或邮箱收作业的方式,检查和掌握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二级考试过级率,课程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整个课程成绩考核分为:考勤(5%)、单元测试(20%)、技能操练和测试(15%)、课程结业时上机考试(30%)、理论笔试考试(30%)五个环节。课程结束时以全真等考题作为考试环境,真实的模拟等考情况,让学生在等考前做到心中有数。

5、VB跨学期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