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0 14:52:09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第1篇

为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人口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紧密融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个方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推动全镇人口计生工作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

二、目标任务

以整合提升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为目标,以农民家庭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的家庭生育、生命和生活质量为主线,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融入,促进和带动大多数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成为富裕家庭、健康家庭、文明家庭和幸福家庭。改变过去人口计生工作单一和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实现用统筹的方法形成宣传倡导、生育关怀、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村民自治“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目标。

三、主要内容

1、突出宣传倡导,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各村(居)、相关单位要找准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结合点、切入点,把弘扬婚育新风、促进生育文明作为重点和特色,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深化新型生育文化的内涵。要注重整合和运用农村文化资源,将人口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整体规划。建设一批常年性、标志性,集文化、宣传、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生育文化宣传设施,努力实现镇有文化园、村村有富有各村特色的人口文化宣传阵地,成为新农村亮丽的风景线。

2、突出政策落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建设。

各村(居)、相关单位要全面落实好计划生育的各项优抚奖励政策,保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制度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制度规范、持久、良性运行。

要大力推进“生育关怀零距离服务”行动,培育一批妇女发展项目,对计生困难家庭实施有效救助,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老人”,为女孩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利的生育关怀。

3、突出优质服务,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按照“世代服务”的服务理念、运行模式和品牌标准,打造充分体现综合服务功能和便民维权要求于一体的镇、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服务体系全覆盖。镇“世代服务中心”要争创省“世代服务”示范站,履行好宣传倡导、技术服务、信息管理、药具发放、人员培训、行政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各村(居)要加强村(居)“世代服务室”建设,认真开展好计划生育的免费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力求把“世代服务”打造成公共服务领域的第一品牌。

4、突出村民自治,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便民维权机制的建设。

各村(居)要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体系。要以开展“诚信计生”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快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进程,建立政府诚信、群众守信、村民互信的“双向承诺、充分自愿、依法自治”的诚信计生工作模式,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村(居)要充分认识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重要意义,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

2、注重融入,扎实推进。

各村(居)要把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与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人口计生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找准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接口,着眼于融入新农村建设大局,避免形式主义,追求实际效果。要以开展“诚信计生”行动和“五好”镇、村、户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科学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到以创促建,以点带面,推出一批具有带动性、典型性的示范村和示范户,从而推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深入开展。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第2篇

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口计生部门融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特别开办了“新农村·新家庭”专栏,为相关政策的宣传以及各地做法经验交流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

在此,我们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将反映农村新风尚、新面貌的活动、新闻、故事等,以各种文体记录下来(需配相应照片及说明,照片大小500kb以上),给我们投稿,与大家一同分享“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带来的幸福果实!投稿邮箱:

武夷山市把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着力点,携部门之手,凝全民之举,举群众之力,突出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的主题,大力推进新农村新家庭建设。

近年来,福建省武夷山市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搞好人口计生工作的突破口,建立了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办公等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同时,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文化屋计划,结合该市所面对的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全面发展的新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把握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理念,实现宣传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打造人口计生宣传品牌,推动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把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着力点,携部门之手,凝全民之举,举群众之力,突出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的主题,大力推进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武夷山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纳入大局

武夷山市作为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市,全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投资2200余万元建成71个具备“查信息、寻市场、找政府、问专家、学知识、有娱乐、懂政策”功能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每个信息站配置了5至10台电脑,1台47寸液晶电视,1台触摸屏和一个2平方米LED显示屏,成为“中国村络工程”首个部级示范基地、“全国新农村信息化样本县市”。

该市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新出版【2007】2号)精神,按照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丰富农村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将创建新农村新家庭纳入总体规划,实行市、乡两级领导挂点包村抓,集中31个市直部门帮扶共建,形成“领导负责、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的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格局。

为确保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有步骤,有实效,市委宣传部、市人口计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新农村新家庭活动的通知》,全市10个乡(镇)、街道选择2至3个村进行了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同时,将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纳入各级人口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做到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新农村新家庭建设。

二、健全队伍,完善制度

(一)优化管理队伍。选配文化素质较高、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农村青年担任信息站管理员,做到市有“数字武夷”信息中心,乡镇有信息分中心,村级有信息管理站,目前,全市有市级信息中心工作人员8人,乡级分中心信息员10人,村级信息站管理人员71人。村级信息员每人每月给予固定工资400元,负责本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市、乡、村三级信息管理队伍不断健全充实。

(二)制定规章制度。全市先后制定了《农村信息站工作人员职责》、《信息管理员手册》、《信息制度》、《信息站村民使用制度》等,实行服务承诺,落实责任制。建立了公开栏,把人员职责公开,工作程序公开,并设立群众意见箱及工作标识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信息站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三)建立考评机制。建立了内外多轨、统分结合的考评框架:一是把实施人口计生“新农村新家庭”和信息站建设计划项目纳入年度乡镇考核体系;二是出台关于加强乡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建设标准;三是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不定期电话调查、不定期进村入户调查等方式,每年一考核,兑现奖惩,调动信息管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载体,构筑平台

在新农村新家庭项目的载体建设上,坚持 “结合、融入、促进”的原则。

(一)运用多种媒介,普及计生知识

1.开办“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站”,让群众不出门就能感受到婚育新风的吹拂。依托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开办“武夷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站”,开设了机构设置、政务公开、工作动态、优惠政策、办事指南、生殖健康、群众工作、网上咨询等栏目,为群众提供了个性化、零距离的计生宣传服务。

2.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墙报、灯箱等,大力宣传普及计生知识。在公交车载电视、公共场所大型电子屏幕、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了“人口计生之窗”,不定期宣传人口计生奖励优惠政策措施,使广大群众能多方位、多渠道,及时、快捷获取所需的信息,深受欢迎。

3.开通人口计生自动语言免费咨询热线,让不见面的宣传员走进千家万户。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数字武夷”向广大市民群发温馨的婚育新风宣传短信,并开通公示人口计生热线电话,为广大市民、农村村民解难释疑。

4.镇村服务人员通过面对面咨询、入户讲解、发送资料等途径,对育龄群众进行当面指导,使她们对知情选择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5.建立基地,抓好中小学生人口国情宣传教育。利用青少年德育基地阵地,把人口国情教育纳入其中,设立人口国情教育基地,编写《人口国情教育》小册子,向中小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论人口,我国人口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人口与国民经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人口国情教育基地建立几年来,先后有省内外和国外小朋友3.3万人次到该基地接受教育。

(二)文化引领,推进计生工作发展

为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让广大农民分享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各项权利,满足各项需求,该市以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为载体,把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与人口计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新农村建设与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改变农村面貌与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并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各项措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促进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开展。

全市以新农村新家庭文化屋为阵地,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生殖保健、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等知识培训,使广大育龄群众在了解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优先优惠政策措施的同时,能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生产新技术。

兴田镇兴田村独生子女领证户黄金亮,过去一家三口守着2亩地种口粮和食用菌。年收入不足8000元,远低于全村人均收入水平。2008年初,村里设立了人口计生新家庭文化书屋之后,黄金亮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他除了浏览优生、优育、优教书籍外,还阅读了大量的种、养殖科普书籍。从新家庭文化书屋的图书中获知黑木耳种植技术后,黄金亮开始试种,2008年底,种植黑木耳收入达3.5万元,成了新农村新家庭文化书屋建成后的受益者。

“新农村新家庭文化书屋”既富了村民的“脑袋”,又富了他们的“口袋”。村民们有空就往这里“钻”,查阅相关的资料。兴田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叶兴荣就经常在文化书屋查阅养鸭的相关知识,要为来年的扩大养殖多积累些科技资本。他说:“原来我在养殖方面遇到疑难问题,只有向农技部门咨询和求教。现在只要来到书屋查看有关书刊,一般问题会迎刃而解。今年我光养鸭一项纯收入3.3万元,都是这书屋帮了大忙。”

兴田镇城村村独生子女领证户、26岁的青年农民赵文杰也是“新农村新家庭文化书屋”的受益者。利用村里的信息站和“新农村新家庭文化书屋”,成了武夷山年轻的养兔“土专家”。去年,赵文杰的兔场已售出300多头肉兔。他的肉兔不用出家门,就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明年他准备扩大规模,增加到1000头肉兔。

同时,他还通过信息平台,带动、指导农民一起致富,有近50位农民陆陆续续参与到养兔中来。“兔子行情一直不错,平均能卖到十六七块一斤,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两万。多亏了信息站和新农村新家庭文化书屋。赵文杰说,有一次,一批兔子刚断奶,由于喂料时没把兔草晾干,有残余水分,兔子一吃便闹肚子,这是养兔最忌讳的。不知该怎么办,抱着在网上试试看的态度,就在“东兔养兔论坛”专家栏里发了贴子,一位叫“谷子林”的专家即刻回复了,几天后,按照他提供的方子,还真管用。

新农村新家庭文化屋不仅为农民科技致富搭建了桥梁,还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了农民休闲、娱乐、学习、健身“四位一体”的活动场所。文化屋内书籍,有农业科技图书,文化、经济、娱乐类书籍,还有《中国人口报》、《婚育与健康》等报纸、杂志和优生优育、科学致富等光盘,很受村民欢迎。尤其是一些农业养殖、种植和生殖保健类书籍,解决了农民在生产、生活、生育中遇到的许多难题,成了农民致富的好帮手。村民都说,以前过年和农闲时节,她们的业余生活就是吃吃喝喝打麻将,很无聊。现在可以到“新家庭文化屋”来看看书、读读报,为自己充电,当一名有知识的农民。

(三)营造新氛围,创新新家庭

全市在创建新农村新家庭文化书屋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宣传阵地作用。向群众发放婚育新风等图文并茂的读本、画册,村村设置宣传牌和永久性标语。与此同时,组织引导群众开展“计划生育新家庭”、“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使新农村新家庭创建内容更加丰富。促进村风、民风的转变。

武夷街道角亭村二女户肖贵文、唐有珍夫妇因生育两个女孩及其他原因,夫妻关系长期不和,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工作人员上门耐心指导,夫妇俩认识到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夫妻关系改善。

全市通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从网络上看电影、浏览图书、查阅资料、欣赏音乐,使新家庭文化书屋成为信息交流、政策解读、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以及正确道德伦理灌输的重要渠道,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第3篇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传统婚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农村人口形势依然严峻,农村人口问题亟待解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抓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我省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大和《决定》精神为指导,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利益导向政策,强化服务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一)深入开展乡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村(居)委会无政策外出生活动。严格执行生育、节育政策,重点抓好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孕情跟踪检查服务制度,对政策外怀孕对象及时落实补救措施。建立规范的一孩生育登记、再生育审批制度和审批责任制,维护正常生育秩序。

(二)强化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各部门配合抓、全社会支持抓的自上而下、责任分明、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依托育龄妇女信息管理平台,每月分析人口形势,按月下达工作任务,把责任制细化到每位包干干部身上,做到月清月结、按月奖罚。认真实施《广东省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规范》、《广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规范》,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三)全面推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建立以镇为依托、村为基础、协会为载体、两员(即党员、会员)为骨干的新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机制,指导村(居)委依法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实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推进政务和村务公开。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

(四)进一步加大后进地区转化力度。省建立后进转化领导联系制度,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分别联系一个后进县(市、区),作为后进转化工作联系点。建立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点挂钩帮扶制度,每个成员单位挂钩帮扶一个后进县(市、区),加大督导工作力度,协同当地制订转化工作方案和时间表,并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扶持。对挂钩帮扶后进转化进展情况和工作绩效,定期进行通报和奖罚。

(五)加快推进农村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省、市、县、镇、村五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网,进一步规范农村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录入、管理、应用等工作,做好基层统计数据上报和层级动态管理信息的反馈工作。通过信息引导,为育龄群众提供“个性化”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信息交互水平,人口计生、公安、国土房管、综治等部门之间实现经常性协查、配合和信息通报,实现省内流动育龄妇女信息共享。

(六)从源头上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双向考核制度,推动流入、流出地做好双向服务和管理。流出地要做好外出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把好节育措施落实关,与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提高外出已婚育龄妇女持证率;加强沟通协作,及时向流入地提供和反馈流出人口相关信息;将计划生育政策教育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培训内容。流入地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

(一)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各级政府在制定新农村建设工作评估标准时,应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为“一票否决”,指标。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以农村社区为基础,以提高农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为目标,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以宣传、倡导和服务为手段,推进基层计划生育公共管理服务均等化,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婚育观念,培育“富裕文明、身心健康、少生优生、权益保障、民主和谐”的新家庭,创建“健康、文明、和谐”新社区,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命安康、生育文明的新格局。

(二)加强优生优育优教工作。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推进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道感染干预和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做好孕前服务和管理。镇、村婚育学校要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积极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行为教育,提高农村育龄夫妇预防生殖道感染、出生缺陷的能力。全面开展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出生缺陷干预,推行科学合理的免费婚检孕检制度,做好婚育咨询指导及孕前保健。

(三)加强农村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严厉打击实施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以及溺弃女婴等违法行为,综合治理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以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及新农村新家庭人口健康促进项目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科学、进步、文明的婚育观。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女儿户和入赘家庭的优惠政策,依法保护妇女宅基地、房屋等继承和土地承包的权益等。

四、完善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一)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设。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节育奖”制度。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当月落实绝育措施,当月起每月发给一定数额的节育奖励金,并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相衔接。

(二)做好各项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衔接。农村扶贫开发、宅基地划分、改水改厕、沼气应用、新技术推广等政策或项目,要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待和特殊照顾。将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作为各地各部门结对帮扶的重点对象,对计划生育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各地应将其纳入现有奖学金体系,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照顾。农村独生子女死亡后的家庭成员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应纳入“五保”供养,并按规定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各地要优先安排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父母接受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并优先推荐就业,有条件的地方应减免培训费。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考核评估体系,作为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政绩和选拔奖惩的重要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失职、造成当地计划生育工作严重滑坡或人口失控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加大对农村地区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情况的查处力度。

(二)健全农村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队伍稳定,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保证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网络的稳定。按照行政区域内常住人口规模和工作需要,科学设立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机构,合理配备工作人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纳入农村社区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承担公益性任务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镇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按要求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统一机构形象,配齐规范的诊疗设备。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强化教育培训。按规定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重视和加强县、镇、村三级计生协会建设。建立健全村级计划生育专干队伍,确保人员、任务和待遇“三落实”。村级新聘或录用的计划生育专干一般要在3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以女性为主,实行“县管、乡聘、村用”,并逐步提高计划生育专干待遇,其报酬不低于村委会干部标准。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第4篇

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口计生部门融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特别开办了“新农村・新家庭”专栏,为相关政策的宣传以及各地做法经验交流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

在此,我们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将反映农村新风尚、新面貌的活动、新闻、故事等,以各种文体记录下来,给我们投稿,与大家一同分享“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带来的幸福果实!投稿邮箱:

我国农村家庭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我国农村人口为67415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着新农村建设,也关系着城乡统筹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构成、生产生活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等发生深刻变革,人口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原有的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呈现出复杂的形势。受农村生产方式和社会保障条件的制约,农民生育观念转变相对滞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任务仍然艰巨。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总体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素质低于城市,提高人口素质任务较为繁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留守家庭、空巢老年家庭大量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为严重,家庭养老等传统功能有所弱化,抵御风险能力有所降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与农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民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能力相对不足。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幸福是人口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做好家庭工作、促进家庭发展是全面做好新时期人口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

随着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转型,我国家庭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家庭规模不断缩减。从1982年的4.43人降至2010年的3.10人。家庭结构多样化。空巢老人和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都有所升高。离婚率明显上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09年的1.85‰,导致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成员居住离散。全国有4700万留守妇女,5800万留守儿童。家庭生产、生育、养老等传统功能有所弱化。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总体要求

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促进农村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进农村家庭发展能力的有力举措,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一定要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其为重要抓手全面做好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才能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要紧紧围绕总书记关于“四个加强”、“六个切实”的重要指示,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全面深入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意见》要求,把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和管理网络优势,以农村家庭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宣传倡导、优质服务、政策推动、关怀关爱和民主管理,努力将广大农村家庭建设成为“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文明富裕、身心健康、和谐幸福”的新家庭,促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先导作用,切实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完善政策推动机制,切实增强农民家庭发展能力;大力加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切实促进民主管理;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努力打造项目活动品牌。

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要任务

自2007年起,国家人口计生委相继启动了“川滇藏地区”、“西部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以及“和四省藏区优生优育项目”,作为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具体措施,着力提高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牧民家庭的福祉。2010年7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在云南迪庆召开项目工作会,总结交流经验,在全国推开“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各地立足实际开展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推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取得了积极进展:积极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各地党委政府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发展农村人口文化,新型婚育观念在农村日益深入人心;广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服务,农民生殖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农村计生家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重要作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拓展。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崔丽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要任务:(一)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先导作用,切实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二)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三)不断完善政策推动机制,切实增强农民家庭发展能力。(四)大力加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切实促进民主管理。(五)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努力打造项目活动品牌。要为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提供有力保障。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相关部门,从源头上介入,积极争取出台有利于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和家庭发展的政策措施。要从基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创建品牌。要切实加强基层人口计生公共管理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第5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启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西部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又一实践,也是落实全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最直接的行动。

农村人口的健康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一、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生育水平还比较高,人口素质和结构问题日益凸显,与数量问题相互交织,使农村人口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3%的人口、60%的劳动年龄人口、59%的育龄妇女、66%的老年人口、70%的少儿人口在农村;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121.7)失衡较城市(116.4)更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外出务工经商人口规模庞大并在未来20年内有持续增加趋势,其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亟待加强;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2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令人堪忧。另外,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严重不足,致使全国84%的青年文盲人口和大量出生缺陷人口也都集中在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农民的现代化。没有八亿农村人口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就没有持续的发展力,就不能实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解决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和安全等问题,特别是关注西部地区的人口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我国人口自身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人口计生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人口计生部门的网络优势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已建立了一个集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为一体,贯穿国家、省、地、县、乡、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一个自上而下、运转高效、政令畅通的行政管理系统;一个深入农村、联系群众、服务家庭的公共服务系统;一个能够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以群众为主体的群众工作系统和一个覆盖全国、触角灵敏、反馈及时的信息支撑系统。它具有覆盖面广、能够深入村组和家庭、与农民直接互动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存完整、正常发挥作用并极具功能拓展潜力的公共服务网络之一。

这一网络不仅在有效控制我国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在参与处理社会公共应急事件(如抗击“非典”)、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实施全国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发展农村卫生与健康促进事业(如实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三大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实施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

(二)人口计生部门参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首先,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开始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工作内容从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工作模式从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人口计生部门要在准确把握人口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针对农村人口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与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促进农村人口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其次,建立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的采集、传播与反馈。整合开发并利用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迁移、就业、贫困等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信息资源,促进科学决策水平的提高;积极利用和发挥人口计生网络信息收集反馈快捷准确、服务优质并能进村入户的特长,及时收集、传递和反馈农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信息,促进政府与群众、非政府组织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积极促进村级思想文化建设,宣传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尚。目前,村级的思想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以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走廊和乡村计划生育群众文艺团体等为依托的农村人口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和互动性,是当前农村最具活力的群众性的文化组织,对树立良好的村风乡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继续扎根群众和基层,进一步丰富人口文化事业的内容与形式,促进人口文化的发展,发挥先进文化的重要引领作用,树立社会新风尚,为新农村建设增添生命力和持久力。

第四,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优势和动员群众的能力,综合利用现有遍及各个乡村的人口文化宣传阵地,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针对群众实际需求,开展与经济发展、家庭发展和妇女儿童发展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农民,提高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综合能力。

第五,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促进活动,提高人口健康素质。针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广大农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健康保健知识严重缺乏的状态,发挥人口计生网络优势,重点在村级积极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促进活动,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和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以减少疾病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农民的生殖健康水平和农村人口的健康素质。

我们今天启动的西部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将在川、滇、藏、陕、甘、宁、青、新、贵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其宗旨是高度关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预防为中心的人口健康促进机制,这对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的人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进一步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几点建议

第一,以现有人口计生网络为基础,加快建立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农村乡镇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的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精简。强化农村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障。在时间紧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对现有的人口计生网络进行必要的调整、巩固、发展和完善,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普惠性的、能够综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将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覆盖面广、综合效益大的明智选择。

当前,人口计生部门应与其他部门一道,针对当前农村特别是村级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如群众需求与公共服务信息的采集与传播、乡村文化建设、健康促进和技能培训等),在部委联合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人口计生网络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第二,在农村社会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重视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权益的保护。

完善有利于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政策体系,切实构建综合治理农村人口问题的格局。各地出台的各项农村社会公共政策,应注意与计划生育国策的有效衔接,切实保护广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权益。

实施好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加快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完善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制度,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养老问题有保障。

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投入。

建立稳定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等经费。加大对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投入,扩大农村公共财政覆盖计划生育家庭的范围,我们人口计生部门要努力工作,争取投入产出的最佳效益。对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投入是花小钱、办大事、稳民心、保稳定、促发展的效益最佳的投入,它将直接惠及千家万户。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农村住宅 规划 研究进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比重,农村住宅占全国住宅问题的78.1%,是我国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地区的住房需求有了很大的释放。从传统的茅草屋或砖瓦房逐步迈向现代化的楼房,在农村住宅大量修建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建房的无序化,面积超标,乱占耕地,许多房屋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大量的生活污染及生态破坏,道路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极度缺乏。农民终其一生的劳作成为了建房,再建房的循环当中,对农民家庭及社会经济带来的极大的阻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近十年以来,尤其是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促使许多学者进入农村住宅规划这个研究领域,许多大学生村官及志愿者也积极投入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去,为乡村地区作规划,但农村住宅修建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依旧存在。许多研究者在对农村住宅建设的研究中,对上述的大量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最近十年左右对农村住房规划研究的期刊论文的研究,希望找出其中有用的思想及作法,也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提供宝贵的借鉴。

1.农村住宅规划概述

1.1农村住宅规划的背景及相关国家政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面积虽然丰富,但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们以全世界不到10%的土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所以对耕地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2]。在中国的基本国情面前,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地区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要求,并作出了加快农村居住环境规划与建设的战略部署。

国家对农村住宅规划的关注,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了。1979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对农村房屋建设进行规划,1981年,国务院发表《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同年第二次全国房屋工作会议的召开及《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颁布。到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3]

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的巨大变化,引起国家在这方面的科研重视。2007年,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项目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之一,由建设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目前正在向地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征集课题。[4]

1.2存在的问题

报刊杂志常提到的“空心村”“马路经济”等现象说明了当前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的,集中体现在:违规占地,用地浪费,不节能,环境生态易受破坏,基础设施不完善,空间功能不配套,丧失传统的历史文化积淀。整体表现为居住环境不理想,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

1.3农村住宅规划的意义

农村住宅规划,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集约建设,可以节约用地;统一规划,修建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近十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不同的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农村住宅规划进行了研究,有从政策管理的角度的,更多的是从建筑的角度和城乡规划的角度。

2.1政策管理角度

政府在规划建设中承担着主导作用。农民作为一个群体,但其行为却是个体行为,政府必须合理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如果可行,还应该提供相应的建筑规范标准。

农村住宅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已基本满足有房可住的第一阶段,要逐步迈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第二阶段,为以后的精细化、特色化的第三阶段打下基础。[5]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产业变化,我们可以将农村住宅分为三种类型,城镇型、半农业型、农业型住户。它们分别适用于近郊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农民家庭,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和远郊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家庭[6]。这种划分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实际需要,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2.2建筑设计的角度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开展的课题:农村住宅建设创新性试验——重庆市农村住宅设计暨抗震技术课题研究,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新型设计手法。它以单体建筑作为一个基础,首先确立了三种平面分别为L形,T形,Z形的基本单体形态,利用单元模块,针对不同场地,不同单位量,不同朝向进行组合与联结,形成变化丰富,形态不一的建筑组团。从而作到对自然环境与地形的高度融合,值得借鉴。

更多的学者从房屋建筑的角度,对其平面布局,功能空间设置,绿色节能方面进行建筑设计的研究,使其贴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并尽量与当地气候特征及文化背景相融合[7]。王玥等人,对杭州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进行调查,特别是建筑物理环境测量,针对传统住宅的物理热环境不尽人意,热舒适度差的特点,给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从朝向、间距、墙体、屋面、门窗等从建筑节能的角度给出了新的设计,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8]。

如何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有学者专门对于农村住宅中的供水,污水处理,秸杆资源与沼气生产,动力地埋式一体化处理技术的工程技术进行了介绍。[9]对农村住宅的建筑工程操作提供了极好的指导。

2.3城乡规划的角度

城乡规划的内涵是比较广泛的,其中的研究者有建筑的背景,有的是地理与人文的背景,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综合,从地理、文化、生态、环境的多视角来进行思考。地理信息系统给了我们更广的视角,有研究者利用GIS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将全国农村住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谱系。全国分为116个基础样本类型,用于不同建筑气候地形特征等条件下各地区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的分类指导。[10]

在千村一面的今天,大量的传统文化的缺失让有的研究者建议:保护文化遗产,尊重地方特色。当下普遍兴起的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让研究者想到了旅游地区的住宅模式,以保障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接待功能。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农村住宅规划进更加注重与当地产业项目的策划,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增加村民的增收途径。

由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识到了节约用地的必要性,同时,他们还对加强农村住宅院落及住宅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建设节能生态型住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11-17]

3.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1未能充分结合产业的发展变化。针对目前大量人口面临从农村向城镇转型的新型城镇化阶段,旅游业及新兴工业的带动,农业现代化,大量农业机械的应用,道路修建,土地平整,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已经引起农村社会的极大变动,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广泛结合这些社会变化。

3.2未充分结合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它代表了老百姓对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哲学认识,某些文化还具有相当的地理知识。我们应该广泛将传统文化与自然地理相结合,建造适应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的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农村住宅。3.3立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高度,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不仅要配套建设村落本身的基础设施,还要加强村落体系的研究与规划建设,形成自然的商业体系网络。

4.结语

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农村的住宅建设中,必须做到规划先行,逐步实施,从而实现秀美山川,和谐乡村。给未来留下一个人文的,生态的,有活力的乡村地区,也给我们今天生活的人们留下一个传统的根。

参考文献:

[1]姜乖妮;李春聚;孙晓璐,新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3

[2]闫有喜;徐放,浙江省山区农村住宅节地规划技术的构建与应用[J]小城镇建设,2011.04

[3]谢晓林,新时期村镇住宅规划建设管理政策的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9.05

[4]华建,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项目启动[J]城市规划通讯,2007.21

[5]李剑桥,南宁市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广西城镇建设,2011,04

[6]曹智富,对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07

[7]黄樟,新农村住宅设计探索——以“2010年南宁市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竞赛”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1,11

[8]王玥;葛坚;田轶威;徐颖,杭州市新农村住宅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2010.03

[9]褚作勇,江淮流域新农村住宅资源节约方案介绍[J]住宅科技,2007.12

[10]杨贵庆;庞磊;宋代军;陈菁菁我国农村住区空间样本类型区划谱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01

[11]王春梅;郭莹莹;邵莲芬,驻马店地区农村住宅的现状及规划设想[J]价值工程,2011,18

[12]张金伟;张雷,新农村建设中的旅游型住宅模式——林州石板岩乡调研侧记[J]小城镇建设,2009.01

[13]赵小龙;周骏;孟海宁,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探析——以浙江兰溪市西山寺村新农村住宅建设为例[J]华中建筑,2010.08

[14]李晓玲,面向“节约型”社会的农村住宅规划节地研究[J]建筑经济,2006.06

[15]王宗侠;段渊古;李勇,渭北旱原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12

[16]焦凤祥;奚星伍;许二明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初探——以宿州市埇桥区夏刘寨村为例[J]安徽建筑,2007.05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第7篇

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人口不断增长,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更加的严格。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着新时期人们的观念不断提升,计划生育政策在国内取得了更好地效果,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仍十分的困难,没有取得太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及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落后,生育观念落后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整体建设以及思想观念同城市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然而,一般来说,越是贫困的地区就越会多生孩子。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农村人口不断增多,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明显这与农村落后的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我国自古以来留下的封建传统“养儿防老”,这更是给农村多生孩子带来了充分的“理由”。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引下,许多农民都盼望着能够“生儿子”、多生儿子。这样就导致了农村的人口与性别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寸步难行。

(二).流动人口增加,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困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大城市中的工作会比在农村更有“发展”。这样就导致了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整个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在农村中许多人都“进城打工”,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这样整个人口的结构就变得十分的复杂,育龄妇女的流动性加大,这样给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样的一个现实情况下,要想能够准确、真实的掌握大量的信息,对人口信息的核对加大了难度。许多的农村育龄妇女都为了随意的选择性别而进行流产。但是,根据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合作的规范与要求,进行流产需要出具生育证明,但是医院却又没有办法提供流产的原因,这样更是增加了信息核对的难度,导致了无证流产的现象频频发生,十分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三).村干部对计划生育政策宣传缺乏力度,相关部门缺少配合

从我国在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与宣传工作的现象分析来看,全国上下都以每个村为单位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但是,由于不同的农村所处的地区不同,自然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整个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开展十分的吃力,很难进一步落实。在许多的农村虽然有“村委会”带头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但是,他们都不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直系亲属、子女、亲戚朋友等等在生育方面“开后门”,提供一些方面。同时,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相关部门更是没有积极的进行相互的配合,这样许多工作的开展都增加了难度,有些部门则相互推诿、互相推卸责任。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小问题在这互相推诿的过程中形成了严重的问题,使得整个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严重受阻,停滞不前。

二.如何加强我国农村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根据上面目前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以及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所以,下面就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开展计划生育政策。

(一)优化宣传途径,创新宣传方式

在对于我国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方面,不仅仅需要制定最基本的宣传广告。还应该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以及文化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一个人口文化的宣传走廊。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一个图文并茂的“国策墙”,使得整个宣传工作更加生动,能够吸引人。此外,在一些交通的干线与主干道上,多建立一些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关的广告,以及国家如何大力倡导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新闻。通过在农村营造一个浓厚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氛围,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起一个计划生育的宣传“风景区”。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还可以借助一些互联网络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加以宣传。全面在农村推行计划生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网上资讯平台以及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从而能够加强我国的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

(二)营造气氛,使得计划生育工作能够深入人心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际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更新宣传的内容,应该将整个政策的宣传版面做的更加新颖,使得广大群众能够更方面的进行浏览与观看。应该进一步强化社会舆论与监督,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与教育工作。要打破传统的消极观念,以丰富知识的形式在农村开展一些趣味的活动,不断地对农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从而能最终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例如:可以开展电影下乡、戏剧下乡的活动等等。在组织与培训的过程中采用互动的形式,让农民能够主动参与到整个宣传工作中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其中,使得整个计划生育政策能够深入民心。给予农民一些必要的帮助,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全程的跟踪与提供服务,从而能够用真心拉近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三)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素养提升;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与农民素养现状

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以上。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所以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要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先进事迹(或事例),通过农民自己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激发建设的自觉性。在建设过程中,要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由农民参与投入,自己作主,自己管理,让自己信赖的人组织实施,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难以遏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步伐。农民素养亟须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与农民素养的提升对策

1.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介绍了整体城乡发展的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事例,从组织领导、规划、宣传教育、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标准提出具体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规划了具体的工作程序。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响应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号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切实行动方案。

2.科学编制规划

新农村建设把加快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具体操作中,由城市建设规划部门负责,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用3到5年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自然村落的县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和其他31部门积极配合,编制了省级新农村试点乡镇整体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规划的流程严格执行“计划图,审批一支笔,”一个系统的管理方法,注重协调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逐步淘汰太分散的自然村庄,村里的大村,实现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结合本县农业、发展旅游业的支柱产业,独特的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和建设社区,逐步形成一个场景、一村一品的村庄产业特色。

3.加大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