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0 14:52:07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第1篇

【摘要】多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基层组织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新农村的党建工作,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格局主要体现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农村党建工作要有新定位,党管农村工作要有新内容,农村党组织建设要有新思路,党领导农村工作要有新机制。

【关键词】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格局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党建工作。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农村党建工作具有不同的思路和格局。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党建工作阐述的具体内容来看,我认为这些具体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彰显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要求的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格局。

首先,这一新思路和新格局体现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定位上。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贯穿了这一总要求。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它客观上要求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从过去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中摆脱出来,把新的定位和要求体现和渗透到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的规划部署和实践措施中去,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实践要求。

其次,这一新思路和新格局体现在党管农村工作的新内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这是全党的共识。党管农村工作作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进农村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跟其他四个基本原则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明确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我认为,一方面,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核心;另一方面,在贯彻党管农村工作原则的实践中必须充分体现其他四个原则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离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党管农村工作就偏离了中央要求的方向和轨道。

再次,这一新思路和新格局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必须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尽快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组织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有新举措。包括借鉴城市社区发展模式和经验,加快建立农村社区党组织,以适应农民群众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新期待;积极推广一些地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推行“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商会+支部”等多种模式;借鉴城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设置模式,坚持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党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立党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市场建立党组织,扩大农村党建覆盖面,更好地实现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整合城乡党建资源,推动城乡基层组织联建、为民服务联手、流动党员联管、关怀帮扶联动,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对接与融合,使城乡党建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联合、由封闭运行转向开放合作,逐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共建共享、互利双赢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最后,这一新思路和新格局体现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新体制机制上。这就是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包抓农村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科学发展的县(市)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整个党风廉政建设体系之中,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全会作出的这些具体部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必将对建设文明、清廉、和谐的乡村产生重大而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俊伟.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核心作用[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 2007,(01),P13-17.

[2]傅艳娟, 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 理论界,2007(7),P259-260.

[3]廖丽梅, 刘小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组织作用发挥探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3),P57-58.

赵巧娥,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前沿,2006(6),P34-36.

[4]凌锋,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党建研究,2007(6)。

[5]程天宝,重视解决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社科心细文荟,1994(19)。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第2篇

一、相台街道党工委党员的数量结构及作用发挥情况

相台办事处是随着安阳市区划调整,于XX年4月份在原铁西区农工委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相台街道党工委下辖16个党支部(含1个党总支),其中农村党支部12个,企业支部3个,机关支部1个。截止 XX年底,共有党员397名,其中农民党员203名,企业职工党员24人,机关党员14人,离退休党员156人;从文化程度来看,大学本科生4人,大专生15人,中专生29人,高中学历的76人,初中及以下的277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党员数为44人,36至45岁的63人,46至54岁的108人,55岁至59岁的70人,60岁以上的112人。

几年来,我们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工作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了领导、保障、带动和监督作用。

1、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一是更新观念,引好了路。办事处各村级党组织通过“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积极引导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等落后保守的小农思想的束缚,树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树立了适合本地区需要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激发了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推动了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选好了路。各村级党组织在认真分析研究村情和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开发利用自身优势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选准了符合村情的经济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办事处提出了依托安钢、电厂等大型企业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附属企业和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这些思路的确定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导向定位作用,较好地指导了农村工作。

三是强化服务,铺好了路。基层党组织把助农增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构建服务体系,组织村干部引进项目、普及科技、分析市场,为群众发家致富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服务,解决了群众上项目、办企业、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第3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024-02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历史和时展大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与决定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落实到实处的重要责任,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根本组织保障。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确保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并对本村的重大事情作出决策。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撮终贯彻落实者,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任务。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理出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因地制宜,规划好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群众就会跟着走,跟着干。第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象征和捍卫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村的体现,党的权威在农村发挥得好不好,党的队伍有没有战斗力,关键靠党支部去体现,农村稳定不稳定,也与村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作用有直接关系。第四,农村基层组织是壮大党的队伍、搞好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培训者和实施者。农村基层组织要不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为党的肌体输入新鲜血液,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教育活动。

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基层党组织作为我们党农村工作的“领头雁”,水平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任务的顺利实现。“支部强不强,屋脊一根梁;农牧民要致富,还靠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加强了,能力提高了,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二、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农村的问题和矛盾也比较集中,且日益显现,而处于最前沿的村级党组织则首当其冲,面临巨大的压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

1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学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导致其缺少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也缺乏利用市场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同时其年龄结构也不太合理,年富力强的基层干部和青年党员普遍偏少。

2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大批的农村精英相继进入城市,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党员也随着流人城市,留下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巨大的难题:后继无人,后继乏人。这直接影响到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

3 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难以处理。根据《村民自治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村委会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并享有相应的权力,村里重大的问题要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由村委会执行。这样村级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就面临问题和挑战。实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之后,村级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需要统筹解决,统一规范,不能放任自流,各行其是。

4 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村级党组织是党的末梢神经和战斗堡垒,处于基层的最前沿,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这些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然而,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却又无法回避。一些问题的处理群众不理解、不满意,造成党群关系比较紧张。

三、解决目前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面临问题的途径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当前加强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思想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头脑,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要求党员不仅在组织上人党,而且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来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对农村全体党员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尤其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增强他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地为建设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2 加强组织建设,把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章立制,按制度办事,使农村工作规范化。第一,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而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首要的是解决好选人问题,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第二,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把靠得住、有本事、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要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第三,紧扣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要进一步丰富乡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内涵,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第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近些年来,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特别是正在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深受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3 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

力。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通过作风建设,使农村基层干部做到公道正派、务实廉洁,体现服务群众的宗旨,真诚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自觉遵循党的农村工作基本准则,从而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密切党群、千群关系,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学习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把加强教育与严肃纪律结合起来,对作风粗暴、弄虚作假、漠视群众利益的个别干部,进行严肃地批评和处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进村入户、包村联户、记民情日记、服务承诺等制度和规定,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4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重点是要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执行政策的能力。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之后,能否得到切实贯彻,关键取决于基层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执行政策的能力。第二是加快发展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三农工作总的要求,紧密联系本地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第三是服务群众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准确把握群众所需所盼,不断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善于通过服务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第四是依法办事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把法律规范变成自觉的行为意识。第五是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注重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基础和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具有很强的执政能力和较高的执政水平,以妥善地解决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使其真正发挥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1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王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中国共产党,2006,(8)。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第4篇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以前 农村党群关系 经验启示

农村党群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农村群众基础,关键在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农村党群关系。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总结农村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进一步改善农村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

农村党群关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经历了初步建立和快速发展的历程,长期保持了和谐融洽的农村党群关系。

1.农村党群关系初步建立时期(1921—1927)

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解决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利益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直接推动了农村党群关系的建立。党自成立伊始,就已经认识到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为此,以等为代表的部分党员在大革命时期便深入农村亲自领导农民运动和研究农民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文章。如的《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等文章,为我党正确制定革命政策和有效解决农民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切实解决好农村群众的利益问题,我党组织发动农民运动,领导农村群众解决土地、政权等核心问题,极大调动了农村群众的革命热情,得到农村群众的积极拥护,推动了早期农村党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然而,早期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异常艰难。一是幼年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没有足够的精力领导农民运动和发展农村党群关系。1921年建党初期,全国仅有五十多名党员,党的主要精力是组织工人运动,关于“组织农民和军队的问题成了悬案”[1]P27,农民运动在初期发展缓慢,直到北伐战争时期才有较大进展,但其主要目的仍是支援城市工人运动和北伐战争。二是党在早期因革命斗争经验的不足和主要领导人的右倾错误,阻碍了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1926年,陈独秀指出:农民运动的“过火”行为妨碍了土地问题的解决,应当先纠正“过火”行为。在党的五大上,党中央又采取妥协迁就的态度,把实现土地革命的希望寄托于武汉国民政府,造成党的《土地问题议决案》成为一纸空文,导致农民的土地问题未能得到真正解决。特别是在大革命后期反动势力的疯狂打击下,党一度放弃农村,造成农村革命力量的极大损失,农村党群关系遭受严重摧残。

2.农村党群关系快速发展时期(1928—1949)

从1928年到1949年,是农村党群关系发展历程中外部环境最为严酷、最为恶劣的时期,但也是发展速度最快、关系最为融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党的革命战略重心转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农村党群关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秋收起义后,领导部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农村革命根据地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农村建立起来。依托农村革命根据地,党发动农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帮助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事业和关心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领导人民军队与农民群众同舟共济、并肩战斗,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农民群众政治上获得解放,经济上彻底翻身。党与农民群众在革命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牢固的“鱼水”关系,农村党群关系获得快速发展。

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也为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以乡为单位建立党的支部、村建立党的小组。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革命战争时期扎根农村,团结广大农民群众支援革命,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也拉近了农村党群距离。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党从1929年至1932年,在各级党政军机关掀起调查研究的热潮,培育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1942年以后,全党又普遍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作风。同时,大力发扬我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创建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党还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将廉洁奉公写进了党员的五项条件;同志还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党的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肯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在残酷的革命战争中,党与农民群众同舟共济、并肩战斗,形成了牢固的“鱼水”关系。

二、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党群关系的经验启示

1.有效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利益问题作为农村党群关系的根本问题,也是联系党和农民群众的纽带。在领导农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具体过程中,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分重视农民群众的利益问题。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2]P46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把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作为实现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的重心。1927年10月,同志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经过22年的革命斗争,党领导农民群众最终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此外,党还特别关心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农民的土地问题、生产问题、一直到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问题、婚姻问题,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党都要关心。”[3]P136党在革命过程中为农民群众谋福利,“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党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广大群众从这些事情出发,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3]P138。为保护农民群众利益免受侵犯,党还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革命纪律和在党内开展整风整党运动等措施。除经济利益外,党还领导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维护农民群众的政治利益。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会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农村基层政府,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探索出实现农村民主制度的各种有效形式,并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断进行完善,通过这些措施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政治权益,并最终实现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

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与农民群众在艰苦的革命过程中长期保持密切关系的根本原因和物质基础。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P1096因此,党只有紧紧抓住农村党群关系的利益实质,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好、发展好和谐融洽的农村党群关系。

2.努力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党在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3]P139党的领导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状况。

一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上多次发生的“左”倾、右倾错误,曾导致严重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现象,使党的革命事业和党群关系多次遭受挫折。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表明,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把握我国国情,特别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农民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这样一个前提。同时,党的正确政策必须从群众中来的,反映群众的要求,合乎群众的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群众,同时又能反过来领导群众。[5]P287-288正因如此,党在革命过程中正确制定了一系列符合群众利益和我国国情的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也成为革命战争最终走向胜利的前提。

二是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提高党对革命和农民群众的领导能力。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是我党在农村基层党建过程别重视的问题。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始将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到农村基层,积极培养吸收农村先进青年到党的组织中来,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领导水平高的革命领导队伍。并通过在全党多次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和学习运动,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约束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在革命战争时期,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仅在农民群众中塑造了良好的革命形象,更着实提高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这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推动革命事业最终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保障。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作风,既是实现农村党群关系发展的政治保障,更是避免和化解农村党群矛盾的关键。只有党的领导正确有力,才能切实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3.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群众路线。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英雄,是一切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党在农村群众工作的思想指导,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这是我党团结农民群众,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又一重要历史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对农民群众形成科学的阶级认识和正确的群众态度,这对于我党紧密团结农民群众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党在成立之初就指出,国民革命须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在革命战争时期,工农联盟始终是党领导革命最主要的群众基础。群众观点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阐明了党员干部对农民群众应有的态度,是处理农村党群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为开展农村群众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群众观点在革命的具体实践中,集中体现为党在革命过程中坚持并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坚持群众路线,自觉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4]P933这样才能将广大农民群众紧密团结起来。1942年在认真总结党群关系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党群众路线的内涵。

党正是在深入农村、领导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彻底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中,才真正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伟大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群众路线为指导,坚持思想上尊重农民群众,工作上依靠农民群众,并切实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建立了牢固的工农革命联盟。

4.切实做好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是党在农村长期的革命过程中积累的重要群众工作经验,对于改善农村党群关系,取得农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党对宣传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原因。同志曾指出:“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3]P278-279通过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从而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达到农村每一个群众,使他们真正接受党的革命主张,接受党的领导。宣传教育工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而且有效地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和群众基础。

以农民群众利益为落脚点,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一是按照农民群众的需要,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从而使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充满生命力和活力,避免了将宣传变成空洞的政治理论说教。因此,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对农民群众宣传教育工作的落脚点主要是以解决农民群众的土地问题等为内容。二是在宣传上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革命战争时期,党从农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特别低、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实际出发,采取标语、演讲、文艺演出等农民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些简单的标语、图画和演讲,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3]P35三是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宣传农民群众。共产党对于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庖是不对的。[3]P33党员干部深入农民群众,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并将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始终放在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所以群众乐于接受,得到了农民群众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党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不仅有效地拉近了农村党群关系,而且还组织动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事业,最终实现了农民群众自身的切身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前,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建立了“鱼水”式的农村党群关系。农民群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上翻身、政治上彻底解放,而且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切实实现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建立了牢固且融洽的农村党群关系。新时期,为更好地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有效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们应当借鉴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建立发展农村党群关系的宝贵历史经验,进一步巩固发展和谐融洽的农村党群关系。

参考文献:

[1]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第5篇

一、考察点主要做法

遵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本地实际,扎实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其具体内涵就是“五通、三改、三建”,“五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三改”即改水、改厕、改环境;“三建”即建宣传栏、建图书阅览室、建文艺场所,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个字”目标进行了具体化,“五通、三改、三建”也成为遵义市建设新农村的有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遵义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促进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现将遵义县南白镇龙泉村和汇川区董公寺镇和平村的经验做法介绍如下:

(一)南白镇龙泉村

龙泉村位于遵义县城东北角,在贵(州)遵(义)高速公路两侧,距县城中心约4公里,共11个村民组、有654户、3384人。村民多以种植蔬菜、商贸运输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基础好,为遵义市级小康村,在依托“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搞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龙泉村的主要做法是:

1.做好三个规划。新农村建设实施前,南白镇党委政府专门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到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广泛听取意见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制作了示范点总体建设规划、居民聚居点规划、家庭建设规划,从道路工程等硬件建设到宣传标语、制度建设等软环境上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新农村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忙而不乱。

2.开好三个会。镇党委政府引导群众召开家庭会、院坝会、群众大会,与农民交心谈心,聆听群众呼声,吸纳群众建议,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与此同时,镇党委专门制作调查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有的放矢地开好群众大会。在龙泉村“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南白镇党委组织召开各种群众会议达168次。

3.修好三条路。即修好进寨路、连组路、串户路。龙泉村虽地理位置优越,但此前进村的是两条坑洼不平、破烂不堪的泥石路,落后的交通条件束缚了龙泉村经济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修路已成为龙泉村人长期以来最迫切的共同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组织因势利导,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资投劳,顺利修通了全长10.5公里的进寨公路。为方便高等级公路两侧村民的生产生活,镇党委还引导修通了横贯东西的4条近5公里的连组路,硬化了纵横交错的串户路。这三条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龙泉村落后的交通状况,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群众亲切地称这三条路为“和谐路”、“连心路”。

4.办好三件事。一是竭诚为农民修建房屋提供全程配套服务。由于三条路修通后,群众纷纷要求改建住房。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顺应群众要求,主动与国土、城管、建设等部门协商,邀请相关部门到龙泉村现场办公,并请来工程人员为建房户免费设计建房方案。二是积极调处矛盾纠纷。由于龙泉村地处城郊,因征地、拆迁、污染引发的遗留问题较多,不少邻里之间、家庭内部存在的矛盾和纠纷也很多。镇、村在创建中不回避矛盾,把主动调处纠纷、理顺关系作为一件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工作来抓。据介绍,该村自创建“四在农家”活动以来,已妥善调解了各类矛盾150多起。三是认真开展农村创卫工作。为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龙泉村党组织通过召开群众会、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张贴宣传画、书写标语等方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拆除危房及废旧牲畜圈,帮助农民整治卫生死角,并成立创卫小组,实行卫生监督,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村内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二)董公寺镇和平村

和平村地处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镇北部,全村土地面积8.9平方公里,总人口3295人,有党员63人,2005年人均收入4140.8元。该村的主要做法是:

1.抓住机遇,搞好村域经济发展。该村利用距离董公寺镇较近,川黔铁路、210国道、崇遵高速、遵绥公路和汇川大道贯穿全村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形成支柱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了产业支撑。目前,该村现已招商引进了国家亿斤粮库、香港联盛制药有限公司、深圳瑞康制药有限公司、凯撒野木瓜加工厂等规模企业31家,工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全村初步形成了以花卉盆景、乡村旅游、高新工业园区为一体的产业带,集体经济达到1800万元。

2.适应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村级经济发展起来后,村党组织及时结合经济发展形式,创新组织设置,积极探索“支部+协会”的组织设置模式。2005年,村里成立了和平村党总支,并建立了乡村旅游协会支部、花卉盆景协会支部、计生协会支部、企业支部和种养植(殖)业支部5个党支部。

3.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村党组织先后组织农民运动会、农民艺术节,开展了农村歌咏比赛包粽子、打篮球、扭扁担、纺棕绳等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等活动,并专门请有关专家创作了名为《美丽的和平村》的村歌,在广大村民中组织传唱,以贴近农民群众实际的活动来凝聚人心。例如,在今年组织的农民歌咏比赛活动中,全村有130多名选手踊跃报名,村党组织采取预赛方式,选取了20名优秀选手,进行全村村民参加的决赛。

二、几点启示:

(一)因地制宜理清工作思路,是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的前提条件。思路决定出路,想到才可能做到。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必须充分考虑本地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谋划新农村建设思路。遵义市的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创建思路是遵义市干部群众立足遵义实际提出的具有遵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载体,维护和发展了农民利益,得到群众拥护,因此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五句话,二十字”目标中,首句目标要求就是要“生产发展”。遵义市“四在农家”活动中,“富在农家”是前提。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找到一项能持续增收的产业,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在遵义市考察学习中,我们发现,遵义县南白镇龙泉村在探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广大村民有种植蔬菜这一产业的习惯;在和平村,全村的乡村旅游业、花卉盆景业和村工业园区,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由此可见,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经济发展作为基础,新农村建设必然变为空中楼阁。

(三)尊重农民意愿,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引导和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遵义市各村在抓“四在农家”活动创建工作中,坚持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急迫、最实际的问题入手,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教育引导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不违背群众意愿,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遵义县南白镇龙泉村村民义务投工6万个工时,用不到100万元,顺利修通了本需要投资250多万元的长达10多公里进村公路,并将全村的进村路、串户路修通,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四在农家”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干部作风务实,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贵州遵义市“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并非一帆风顺。在取消农业税之前,乡镇干部到村的工作,主要是催粮催款和搞好计生宣传,以至于乡镇干部一到农村,农民就反感,认为“不是来要钱,就是来要命”(催交公粮、搞计划生育宣传)。创建之初,许多群众认为干部是在作秀。但在“四在农家”创建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挂帅,带着感情、带着项目、带着资金,重心下移,服务到村。有的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达几个月,把农民工作做细做实,大到全村规划,小到农户家养几头猪,干部都很关心。南白镇党委王书记说,在“四在农家”活动创建中,我们的干部“有的失去了亲情、有的失去了爱情”,但干部的真心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现在,在遵义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看是讨饭的,近看是烧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创建办的”。干部作风的转变,带来了干部形象的改变,以前不受欢迎的乡镇干部,如今成了农民的“座上客”。

(五)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新农村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仅靠个别单位、个别部门是无法实现的。遵义市在创建活动中,建立了“领导挂帅、单位挂点、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挂帮工作机制。市、县、乡各级领导干部及市、县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以及中央、省驻遵义有关企事业单位,分别挂帮一个点,从项目、资金、物资上给予帮助。组织、宣传、计划、财政、民政、农办、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交通、卫生、人口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和科技等部门,除抓好自己的挂帮点外,还从政策、项目、资金上向其他创建点倾斜。挂帮机制找到了以工补农、城市反哺农村的切入点和实现形式,较好地将党和政府的工作要求与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党组织要根据发展需要,始终将自身建设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汇川区和平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提出“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口号,将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村党支部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及区位优势,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乡村旅游、盆景花卉等产业,村党组织及时将这些产业的农户联系起来,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花卉盆景协会、种养殖协会等,村党支部及时探索出“支部加协会”模式,成立了5个协会支部,以支部为单位把农民单个的小生产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确保农民在“大市场”运作中占据有力地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起好了先锋模范作用,是推进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平村党总支书记周光亮率先垂范,带头发展乡村旅游,村委会副主任、党总支委员吴成坤带头栽培花卉盆景,正是在这一批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的乡村旅游、花卉盆景等才搞得红红火火。

三、几点建议: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考察学习,认真对照我区实际情况,结合全区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是建议组织镇主要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前往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现有模式,要尽快理清工作思路,外出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必不可少。近段时间,各单位、各街镇纷纷组团外出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为进一步加大考察力度,确保考察效果,促进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议由区委领导带队,组织各镇“一把手”、相关部门“一把手”组团参加赴遵义等地的学习考察活动,在此基础上尽快理清本区、本镇新农村建设思路。

二是建议要选派干部驻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后,各镇的工作重点逐步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镇应集中骨干力量,组建新农村建设创建办公室。同时,要加大干部驻村工作力度,驻村期间,干部应吃住在农家,帮助村社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区级部门也要明确专人,结合城乡联动工作,深入帮扶村协助开展新农村建设。

三是建议因地制宜理清各镇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首先在全区角度,要搞好各镇的产业及发展规划;同时,要从镇的角度,结合区委、区政府规划,搞好全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同时指导各村搞好规划,特别是要注意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推进村的规划。

四是建议进一步切实抓好各级干部队伍建设。要结合镇班子换届,选好配强镇级领导班子,建立一支作风优良、工作务实的镇干部队伍。同时,要继续深化“能人治村”工程,搞好村级班子建设和村干部及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关部门和镇党委还要加强干部管理,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建设一支想干事、干实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真正肩负起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改变农村面貌的重任。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第6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思路;任务;对策;思考

农村经管工作是落实我党的三农政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经管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当前农村经管工作的整体思路和面临的重要任务,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促进农村经管工作水平的提升,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工作任务的思考

当前,新形势的农村经管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因而必须明确当前农村经管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当前经管工作的主要任务。

1.1 整体思路

以党的十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始终以落实我党在农村地区的各项政策,以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为宗旨,将农村经济行政执法的职能作为基础,将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管理为主线,对农村经验体制进行不断的创新为突破口,做到与时俱进,致力于推动农村经管工作的科学和规范化,努力探索当前农村经管工作的新方式方法和新渠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工作任务

新形势下的农村经管思路明确的同时,还应明确当前新形势下面临的工作任务,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减轻广大农民朋友的经济负担;二是切实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落到实处;三是不断强化强化农村财务与“三资”管理;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六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的思考

通过上述思考,我们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思路与任务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应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呢?笔者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认清形势,切实发挥农村经管领导职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阶段,农村的农业经济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而为了切实将我党的各种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确保其朝着制度化、常态化、稳定化和长期化的发展,就必须切实做好农村的经管工作,为农村矛盾的化解、农村稳定保持、农民利益的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经济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基层农业部门,必须对农村经管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发挥自身在农村经管工作中的领导职能,将农村经管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主要内涵,尤其是一把手必须亲自抓,而分管领导则应具体抓,努力争取当政府党委的重视与支持,给农村经管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着力加强农村经管组织的建设

作为基层农业部门,必须切实落实上级的文件要求和领会文件精神,对农村经管工作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建立健全工作制,加强农村经管组织的建设,应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切实做好领导班子的组建工作,确保定编定岗定员的科学合理性,基层农业部门中必须有专人管理农村的经管工作,并承担好自身的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指导职能,以促进农村经管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

2.3 加强对农村经管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其专业技术素质水平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实践,不管在农村经管对象还是经管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必须紧跟时展的需要,加大对现有农村经管干部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大力引进现代的经管人才参与到农村经管工作中来,打造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农村经管工作团队,为农村经管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调查研究

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经管理要转变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涉及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系统的调查研究。同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化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农经统计信息工作。搞好统计监测体系改革,及时做好农民收入统计汇总分析工作,为党委、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第7篇

一、树好总支这面旗帜,狠抓基层组织

2000年农村体制改革以后,为树好党总支这面旗帜,新上任的党总支“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他们在群众面前许下诺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把老百姓要求办的事办好,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党员。”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中,党总支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五个好”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转变作风、制定和完善各种职责和制度,发挥了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当好“带头兵”。在经济发展中,围绕“两山两水”优势(即:大围山、团坡火山、红旗水库和团坡水库),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了“三抓住、三提高”的经济发展思路,即:抓住县委、县政府实施以国家大围山原始森林为主的旅游业开发机遇,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抓住省农业厅在该村组织实施“科技示范村”的机遇,提高村民的科技意识;抓住县级农村生态示范村的机遇,提高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党总支“一班人”带领群团组织兴办公益事宜,重点把“民心工程”逐项落到实处。通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充分发挥了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一心为民,争当致富百姓的“带头兵”

fff村党总支忠实履行一心为民的神圣职责,自觉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三年来,始终注重*理论学习,严格按照“”制度和民主生活、民主评议制度,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听取群众意见,分析研究,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三年来,fff村过去的网状羊肠泥路变成了整齐光滑的水泥卫生路,一条长1040米,宽6米的水泥道路贯穿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围绕大围山旅游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居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结合旅游服务业,办起了“农家乐”,吸引外来旅客到农家食宿,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党总支举办的农函大科技培训班,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各种种植、养殖等科学技术和管理技能,党员干部三、重教育、打基础、兴科技、求发展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健康发展fff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开展工作,通过“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健全了工作机制,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各项目标、职责和制度,党员自觉成为宣传政策、遵纪守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锋,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排头兵”作用,调动了广大积极分子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

农村党建工作思路第8篇

一、支部组织得力,党员参学积极

村党支部对本次党员春训非常重视,决定把一年一度的党员春训当作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整顿党员队伍的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参学对象参加春训活动,确保了参训率。本次应参训对象有33人,其中在外地上班、打工请假的3人,临时请事假的2人,实际参加培训的28人,参训率达84.8%。广大党员克服种种困难,按时参加春训,特别是一些已退休的老党员不畏寒冷,甚至带病坚持参加。如老党员万同新同志已经76高龄,大清早就赶到会议室参加集中培训,自始至终参加各项议程,现已75岁的周亮照同志虽有病在身,但仍带病坚持参加,并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良好的建议,体现了老党员党性,守纪律,顾大局的高尚品格。

二、联系本村实际情况突出主题,成效明显:

(一)实扎稳打抓党建,畅所欲言落实处

会上由支部书记皮青山同志专门组织学习了“三个代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想和相关政策。联系新时期的形势讲叙了在当前做好支部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在学习党的思想理论的同时,皮青山同志紧密联系本村实际,例举学习本村肖立贤、李科生等党员同志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办个体销售、建渔家乐等形式带头创业致富的实例。与全体党员一道讨论分析村里的经济建设现状和以后发展带活经济的出路问题,号召全体党员同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致富创业。

支部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李杰同志就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紧密联系当前全国“三农”基本情况以及本村农业生产、就业和经济现状与全体党员共同交流学习,号召大家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式下要认清形势,把握好中央对与农村的政策契机,迎难而上看准市场形势,带领村民搞好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增收。

(二)村务工作大会审议,发展重点共同商讨,审时度势推进经济建设

皮青山同志还就向南村村支两委2010年的社会经济工作情况、2010年的工作计划和设想向大会做了报告,并提请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审议。

2010年,向南村村支两委本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齐心协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在各方面的工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村支两委合全村之力在抗冰救灾工作中有效地挽救了村民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良好的救灾效果;认真组织,严格选举程序,成功地选举产生了向南村新一届以皮青山同志为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两委成员;在农业生产设施和水利建设方面,完成了2400米主排沟、3座电排和400米水渠疏洗及18亩土地改造工作,完成村级高标准水泥路1600米,修善村级砂石路2公里;申报了“省级生态村”项目并通过了益阳市环保局审查;基本完成了税改和土地承包面积调整工作;引进了“生物肥料厂”在村投资办厂;荣获“省五个好村党组织”、“综治行进村”、“计生工作先进村”荣誉称号。

2010年,将举全村之力重点做好经济建设工作:完成“生物肥料厂”和“南瓜淀粉加工厂”的进资投产、迅速结束土地面积调整、搞好扶持甘蔗种植工作;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搞好李科生同志“渔家乐”和“农家乐”的开办试点工作;完成五队居民线道路硬化、省道(s202)旁农田主排沟硬化等设施建设;力争省级国有土地平整项目,进行原农场分场一队莲湖改造建设。

听完工作报告,全体党员对村支两委的工作务实精神和取得的成绩纷纷表示赞扬,与会的镇领导也对我村以往在组织建设,村级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会的全体同志一致表示,将坚决按照镇党委的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招商引资活经济,聚精会神搞建设,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为促进我镇的和谐乡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贡献力量。

(三)民主评议讲实际,开门见山忌空话

通过民主评议工作,达到了纯洁党员队伍,增强党员先进性的目的。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党支部切实抓好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了深入、广泛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评议中,党员不搞一团和气,不走过场,针对支部成员和支部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意见中肯,批评有理有节,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开门见山。使广大党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领会到在抓好学习的同时,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开拓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创新的精神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得到洗礼,党性观念、能力水平得以提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了头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责任感和紧迫感普遍增强,对党在农村的政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1)

三、学习认真,纪律严肃

不论集中听课学习,还是民主讨论,广大党员都能紧紧围绕春训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培训重点,突出学习实效,不走过场,不图形式,绝大多数的党员能够认真听课,努力提高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理论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并且能够充分讨论,发表见解,把思想认识自觉统一到党的指示精神和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在集中培训过程中,因授课时间安排相对集中,广大参学对象特别是一些老党员能克服天气寒冷,自始至终坚持听课,不随意走动和私下讨论,保持了良好的会场纪律,充分体现蠢党员队伍的作风是过硬的,也充分表明了党员同志们学习热情高,学习态度积极端正。达到了引导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