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8:34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29-02

一、概念界定及意义

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中职教师根据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自身、学校和社会发展等需要,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1]可以说,中职教师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划是本着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有计划地进行的预期性、系统性的一种自我设计和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可以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识,进而进行自我总结和调整,实现自我更新,减少了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使职业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预见性,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机制,有利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促进专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中职教师缺乏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金斯伯格(Eli Ginzberg)认为,职业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发展的过程。职业活动几乎贯穿我们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中职教师作为教育领域一个特殊的群体,担负着“教书育人”,为祖国输送各方面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其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活动,不仅体现教师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还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中职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根据调查显示,大约95%的中小学教师从来没有制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约80%的中小学教师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2]也就是说,这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对自我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认识和定位,试问“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培养出来的职业型人才将会如何,实在令人堪忧。

(二)学校欠缺相应的职业生涯管理机制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崇高的、值得终身追求的职业,但是如果教师在这一职业环境中长期难以获得物质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就有可能出现教师职业满意度不高,职业承诺水平低,缺乏工作的动力,甚至部分教师被迫离职,转身进入另一个更和谐的职业环境。当前,我国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有针对教师管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却缺乏对教师的职业生涯所处的环境和个人情况的考察,难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组织关系和完成教学任务等过程中,出现职业倦怠、职业高原等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中职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三)社会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度不高

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才传入我国。我国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最初只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领域,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部分人在思想上仍存在“士农工商”的等级思想,对于职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此外,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也并没有把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纳入到日程当中,对此并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通过教育的手段来提高大众的职业认知。

三、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在教育领域,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教好学生,先要教育好自己,切不可将谬种流传,误人子弟。首先,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要与组织一致。其次,中职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的不同,以及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和发展战略进行修正和调整,只有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对自我职业生涯有一个良好的规划,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专业成长、个人水平的提高,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组织关系等。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家施恩(E.H.Schein)认为,如果一个人流向一个不能满足其需要的环境,他就可能掉头进入另一个更和谐的环境,如同航船下锚停在合适的港湾。而这个下锚的领域,就是你职业生涯长期贡献区。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后,人们逐渐发现自己真实的需要,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和内心所持有的价值观,形成了自己可以认定的、终身最不肯割舍的东西,愿意在这个职业领域奉献全部的努力和智慧。[3]学校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基地,和谐的学校组织环境将为教师的专业提升和个人成长提供发展的平台。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减少教师的离职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增加学生的就业率,一个关键着手点就是教师。中职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对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进行及时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定期的培训等方式对教师提供相应的职业生涯指导,以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和职业高原现象的产生。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根据劳动强度的不同,对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教师分别实行不同的绩效管理措施,使教师的晋升和加薪做到公平公正。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等学校相比,普遍存在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高、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中职教师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方面也普遍低于普通中等学校的教师。教育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措施,如: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优惠,提高中职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等,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此外,教育相关部门还可借助媒体等宣传工具,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职业认识。教师培训是支撑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发展的便捷而有效的途径。[4]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教师教育培训基地,要尝试改变以往的教育培训方式,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培训议程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教师职业成长的特点,予以划分,分别进行培训。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中职教师在对自我进行规划、设计、执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主体,要积极发挥其能动性作用,但是同时也不能离开学校、社会和家庭这些客观环境。因此,要对中职教师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个人、学校组织与教育相关部门三者各负其责:学校组织指导个人怎样规划负责,个人对自我规划负责,而教育相关部门对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负责,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建虹.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2]陆霞.中小学教师职业规划的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连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2篇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5日

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加快,高校纷纷扩大招生,大学越来越大,而校风、教风、学风、考风每况愈下。青年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重担,面临着生存、职称评定和升职压力。鉴于此,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畅通青年教师发展渠道,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激发青年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斗志与决心。

一、文献综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堪忧,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都遇到一定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机会小、报酬低,甚至产生心理倦怠的现象。所以,支持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积极指导,努力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具有重大意义。

胡钊涵(2010)从“确定职业发展线、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和制定事业发展计划”等三大方面详细阐述了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黄乃文(2013)研究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认为应从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制定符合实际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模式。陶建华、胡薇(2013)基于SWOT分析法,从青年教师个人自主意识、职业生涯反思与修正、终身学习机制及管理部门管理等四个方面,系统论述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赵兰芳、蔡永铭(2013)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得出“多数青年教师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是组织和个人重视都不够,加之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韩军(2014)探析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冲突、教学与科研冲突、管理工作与专业发展冲突”,并提出一系列对策。程育新(2014)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难点。综上所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已十分广泛,但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探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模式。

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及可行性

青年教师的生存发展现状分析表明,青年教师的发展面临种种压力,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同时,高校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尝试,不断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提高青年的教师的待遇、能力,因此愿意并能够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资金支持。

(一)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学校与教师“双赢”局面的必由之路。高校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成长也离不开高校的大平台。所以,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2、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社会浮躁现象日益凸显,有些青年教师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心理需求失控会滋长其心理的负面情绪,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意识也会逐渐淡化;加上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没受过长期专门的教师资格教育,自我职业发展意识薄弱等。因此,明确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目标,有利于强化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和奋斗目标。

3、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加上高校重利用、轻培训,忽视职业认知需求。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综上所述,我国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

(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采用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1)政治法律环境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2)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福利、待遇大有提高,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3)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国源远流长,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以及全人类的重视;(4)技术环境方面,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带来了便利,青年教师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提前规划,加强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创新发展,从而使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前景更加广阔。

三、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前文所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以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入手,兼顾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坚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的原则,探寻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下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模式。

(一)全面掌握青年教师个人特质。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青年教师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是其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发展档案,全面掌握青年教师过去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等,对开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至关重要。从青年教师的个人兴趣爱好及特点着手,激励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当前,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仍是广大青年教师拼搏的主要动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高校青年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为切入点,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模式。换句话来讲,就是高校在保障青年教师的基本生活、教学及科研需求外,还必须关注青年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使用各种激励措施使高校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二)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帮助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青年教师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许多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比较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高校管理部门应根据青年教师职业兴趣,指导和帮助其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彰显高校的人文关怀。

要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有的放矢地帮助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希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自我价值;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热衷于科研工作,他们的目标是在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有的高校青年教师擅长处理事务性工作,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旺盛精力贡献在教学辅助工作;还有的高校青年教师希望在教学管理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为高校管理决策尽一份力。

(三)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的新变化,为青年教师“减压”和“增压”。针对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的新变化,高校对青年教师群体综合能力培养和管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如何为青年教师“减压”和“增压”上。一方面高校要努力减少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负担和青年教师初入教职岗位,在教学、科研方面经验不足面临的压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尽量增加青年教师创造完善的保障条件,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寻找学习机会、监督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进入状态、取得成绩,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综上,高校职能部门在编制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各专业教学计划、科研工作计划、国内外研修计划等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高校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朝符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方向发展,满足青年教师对事业发展的孜孜追求;同时,高校青年教师因个人知识、能力等因素无法在一个领域向上突破时,学校能根据其成长特性另行安排工作,实现青年教师的横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钊涵.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黄乃文.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陶建华,胡薇.基于SWOT分析法的真实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10.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3篇

职业生涯规划主题: 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生涯是一个意义深长的生涯,我们的生命在学习中成长,在付出中完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我们的个人生涯获得极致的发展。 同时,也为了能够进一步开掘自身潜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的做好一名人民教师,特制订我的职业发展规划书。

自我分析

了解自我是教师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也许认识自己很难,但是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优势方面

1、敬业爱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2、善于读书,包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3、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

不利因素

1、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加之个人身体健康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育事业深入研究的时间不够宽裕。

2、工作中单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人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不够。

3、对于科研还是停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的实施,自己还没有走在科研型教师的起点上。

职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足岗位,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学以致用,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利用5—15年的时间,成为科研型教师。

具体目标 :

一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是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四是增强科研意识,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教育观念的更新:

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先进的事迹,真诚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教育教学真正作为事业,踏踏实实奉献教育,诚心诚意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我课堂动起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求索。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追求,让我的课堂成为没有一个不学习的孩子,没有一个无收获的孩子。

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发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科学探索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学习科学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专家的经验,读经典之作,充实自己的水平。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积累知识,自我发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还要与学生一块成长,是谓教学相长,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充实与更新。

增强科研意识,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广泛收集阅读教科研信息。时代在创新,要求教师也要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总结方法,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做一名优秀科研型教师。

计划实施

适应期(1994-1995)

拜师学习,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 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性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这个阶段是教师生涯的第一站,可以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立住脚".

过关期——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1996-1998)

形成了过硬的基本功,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 可以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

达标期——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1999-2002)

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从而构建了自身经验体系。 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经验型或技能型教师。可以说在三尺讲台上"站好脚".

徘徊期——个人成长的“徘徊阶段

(2002-2009)

一头扎入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蓄势待发。可以说在三尺讲台上"上下求索".

成功期——“成名”阶段

(2010——2015)

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育专家。 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学科指导能力,而业绩突出,被评为省,市的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成为"名师".可以说,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

辉煌期——“成家”阶段

(2016——2020)

在理论上,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上,在做好“经师”的同时,更注重做好“人师”,形成自成一体的教学流派。同时,在对教育有深厚的积淀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上不断创新,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最终成为教育“名家”。实现在三尺讲台上"大放异彩"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4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职业生涯与教师职业生涯的涵义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与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与教育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为方向、行动时间与行动方案的过程。目前,我国对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发还停留在理念和意识层面上,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生涯规

划的开发方法还比较少。

舒伯把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费斯勒提出的职业发展的可循环模式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并不是一种直线式的阶段模式,而是一种有发展、有提高,有停滞、有低潮的过程。教师的职业生涯一般要经历职前准备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与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以及生涯结束阶段。作为教师,首先要接受一定的培养与学习,为进入职业做准备;进入职业后存在着职业适应问题,个体需要适应教师职业新的角色要求与工作要求;经过努力实践与学习,教师具备了较高的工作能力,掌握了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并追求进一步的专业成长;教师经过一定的教学生活之后,会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往往被动行事,不思进取,出现明显的职业倦怠,工作满意感下降;而后教师开始脱离职业生涯,虽然职业生涯结束了,但个体对职业活动成果的体验各异。

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

教师职业发展的专业化特点20世纪50年代初,欧美的一些学者提出了教师职业专门化的概念,认为教师职业必须被视为专业,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特点要求教师努力成长为专家,不仅要成为本专业领域理论与实践的专家,还要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形成教学专长和职业专长。教学是非常复杂的劳动,教师必须具有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解释与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渐发展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的过程。理论界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与标准持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公认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是从专事教育基本原理研究、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自主与专业组织等方面来界定的,要求教师具备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优良的伦理道德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态化特点事实上,各个行业均具有本身工作上及组织上的独特性,对于所有正在发展中的专门职业而言,并没有统一不变的模式。从历史发展模式的角度分析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律,需要从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自身的独特性等多种因素加以考虑。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动态性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教改背景要求教师的职业能力适应动态变化的需求,即教师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首先,强调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教师应能够独立于外在压力,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目标与计划付诸实施。其次,强调教师实行自我专业发展,即无论在正式的教师教育情境下,还是在非正式的日常专业生活中,教师均应表现出实施自我教育的意愿和能力,并能在个人标准基础上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实施评价。再次,强调教师能够自觉地在日常专业生活中自学。教师应以个人的专业结构完善为本,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专业,教师应追求个人专业结构的不断改进并从中得到满足。

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品质个性化特点教师的职业心理品质在其人格特征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一,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突出的职业心理特征。教师的求知欲是由教师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第二,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是教师控制下的反馈活动,教学能否按照反馈的线路不断前进与升华,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信息。第三,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教学工作是创造性劳动。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并及时地将其贯彻到教学中。第四,理智感是教师突出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师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科学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信仰、良好的个人修养、文明高尚的行为等。第五,教师的工作中有大量个别化的研究性、创造性活动。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具有计划、控制和调节自己活动的独立工作的能力。第六,自尊感是教师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心理。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处于教育人的实践中,教师的职业实践使其形成自尊的职业心理。教师在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多层次复合性的知识结构以及教育教学能力都具有个性化特点。

教师职业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有机结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成熟的标志。社会定义专业化程度与水平,采用的是以可靠性为标准的职业效绩,但是,定义教师专业化的绝对标准是十分困难的。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包括师德水平、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与教师的知识技能及经验结构。专业化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从动态角度而言,教师专业化是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师职业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教师职业生涯的历程,体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和发展阶段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有机结合的特点,总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以专业化为目标和归宿的动态过程。

教师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教师作为一种重要职业,其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具有独特的模式,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学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职业生涯与其他职业生涯一样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与教师进入职业场所的时间、年龄、人生阶段、职业阶段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目标性与系统性原则由于现代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日益复杂化,需要教师职业具备多种职能与功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应遵循目标性和系统性原则是必然的。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明确有利于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师可借助各种信息了解自身的能力与不足,评估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从而确定职业发展的起点,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多元化目标有机结合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目标系统,职业存在状态的不同使得教师对其职业的涵义与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也使得教师有不同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行为选择,最终导致教师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主体性与主动性原则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职业发展活动,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主宰自己的职业生涯。教师应积极参加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关的职业发展活动,将职业发展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学生的不同需要结合起来,客观地评价自身的职业发展水平。

动态性与可调性原则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不同的教改背景下,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是动态变化的,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动态性与可调性贯穿始终。教师的主体性终身学习,就是将自身作为发展的对象,其发展过程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实时的监控与动态的调节机制对保证教师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与职业活动的绩效是必需的。

多元化与多主体评价原则对教师职业活动的成果评价是复杂和不确定的。在教学方面,要准确衡量教师在“学生质量的改进或提高”上的成果几乎不可能;科研成果虽然相对具体,但由于科研过程难以控制且科研成果很少有明确的衡量标准,所以也不好衡量。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职业活动存在着来自教师自身的内部评价与来自社会的外部评价,对二者的匹配程度的解释和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师以后的职业活动。

职业角色认同原则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环境本身是一种压力情境,而且教师的职业活动成果最终体现为学生的活动结果,由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常常会导致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差异。在成就感与肯定感、挫折感与无效感交替出现的状况下,教师对自己职业角色积极的整合与认同是避免角色混乱、角色冲突与角色超载的前提,这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高佩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人才开发,2005,(3):48-50.

[2]毛伟宾.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师教育[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4):41-42.

[3]修朋月,张宝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与教师教育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2-34.

[4]韩登亮,申玉宝.教师职业专业化与当代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5,(1):109-111.

[5]时伟.教师专业化的定位:观念与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74-75.

[6]童富勇,黄文芳.试论教师专业素质及其发展[J].教育评论,2004,(5):54-57.

[7]霍玉荣.教师职业心理品质及其培养[J].安阳大学学报, 2004,3(11):157-158.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5篇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指的是对教师职业与其专业发展进行逐步设计,调整教师对自身职业的需求,以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以便达到学校与教师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目的。而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的是在整体的专业生涯中,教师凭借着专业组织,对个人专业实行终身训练,以便能够很好地掌握自身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性,充分发挥教师专业道德,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个人从事教育职业的素质。

二、 密切关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合

1. 明确教育目标,切合实际地发展

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教师应建立自身专业理想,明白和确定教育目标,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起着相应的规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指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教师制定教育目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以及在教育上欠缺的地方,因而要建立近期、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段的目标。教师在不断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到所欠缺的知识与技能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

2. 加快学校形成新型的管理理念

学校的管理理念已从传统型的监工管理形式向人性化、现代化和先进的服务型管理形式转变。在全新的管理理念中,校长与领导不仅仅只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指导者、监督员以及协调员。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将新型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以及专业发展中,由学校的管理者带动全体师生学习现代化的新型教育理念,并了解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必须明确管理重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有效实行新的教育政策,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管理班级,与学生保持良性沟通,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以达到全面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目的。

3. 全面适应教育的改革发展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教育发展的基础则是教师。在对教育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现有的教育体制、管理系统和培养形式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促使教师能够逐渐适应教育的改革发展。传统的教育体系、管理系统和培养形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深化教育改革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形成相应的制约。

三、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的关系

1. 教师专业取得发展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获得素质与品质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学生的学习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也会受到间接性的影响作用,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可以获得社会群众的认同,还能够得到社会群众的支持。

2. 教师专业发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相反的作用

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的进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进程比教师专业进程优先。在教师职业形成之后,才有专业发展的产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形成而产生的,专业发展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其专业的发展起着相应的制约作用。

3.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现代化教育工作中,明确要求教师制定与自身职业相关的计划,做好全面而长远的规划工作,可以有效解除外界存在的制约因素,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就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两者的成长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要学会利用这些影响因素克服出现的难题,不断完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4.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属于密不可分的整体

随着学校逐步形成,教师这个职业应运而生。现代化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其要求也越来越多,而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为了与之相适应,因而随着其所提出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改变。两者在相互容纳教师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同时,各自表现出其固有的特殊性,为了教育事业能够得到大力的发展,各自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由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优先得到了发展,才可以对教师专业提出相对应的要求,因此教师这个职业若缺少了专业发展,那么职业生涯也只是泛论,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共性,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若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两者都具有共同要实现的目标,也就是使教师职业更具正规化,加强教师的专业性,以便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全面服务学生。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6篇

关键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中面临的激烈竞争对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通纺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新形势下应将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为南通纺院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新的模式。

一、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契合点

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相互推动,互为影响,在学院发展过程中,两者有着众多的契合点,为两者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1.都是基于学院未来发展的分析和判断。南通纺院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对学院整体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和判断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实现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优化和校园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时,也必然会考虑到学院未来发展中系部、专业等设置与调整的战略规划,尤其当学院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师未来发展时,必须对学院战略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判断[1]。

2.都是基于目标管理的思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学院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协调,通过岗位设置、教师培训、绩效考核等手段实现学院整体教师岗位配置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教师个人目标与学院发展目标的融合,并服务于学院的发展战略。两者都是在学院发展战略的统领下,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成为学院、系部、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

3.都是基于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使用效率。通过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师创造出一个更加宽容的校园环境、为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提供更广阔的使用平台、为教师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提供保证。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教师与学院的沟通,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学院参与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也是学院对教师未来成长的关注和认可,更好地提高教师对学院的归属感,也更好地调动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度和才能的发挥[2]。

二、学院可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南通纺院建设的中心内容之一。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可持续化。学校弘扬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其次是专业建设的品牌化和市场化。通过院级、省级、部级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建设,树立专业的品牌。同时在专业建设中,引入市场化因素,如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时邀请更多的企业相关专业人士、专业课程设置时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等等;第三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结合南通市和长三角经济的高速成长,南通纺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如订单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等,在学院人才培养中得到贯彻和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培养效果;第四是学院管理模式的科学化。进一步处理好教学、行政管理间的关系,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优化管理队伍的选拔机制,挑选能力强、品德好的教师充实管理队伍。厘清院系两级管理职责,做到管理重心下放,调动系部管理的积极性;第五是创建优秀校园文化。通过精神文明月、宿舍卫生节、企业家进校园、优秀毕业生回校园等一系列形式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南通纺院可持续发展建设有效推动了学院快速发展和各项建设取得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和拥有近500名专职教师的学校来讲,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有待开发。在对南通纺院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随着高职院校相互竞争的加剧,学院在可持续发展中必须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下面结合对南通纺院教师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进行分析:

1.职业生涯倾向:希望在目前这个方向一直干下去的占23.3%,希望换一个方向的占23.3%,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占49.3%,没有想过的占4.1%。

2.对目前工作的态度:认为很合适,并且有信心、有能力做好的占28.2%,是我喜欢的工作、但我的能力有所欠缺的占7.0%,不是我理想的工作、但我能够做好的占49.3%,不太适合、希望换一个岗位的占15.5%。

3.目前工作的挑战性:认为很有挑战性的占4.2%,较有挑战性的占28.2%,一般的占52.1%,较无挑战性的占15.5%。

4.薪酬之外教师最看重的方面: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占42.9%,好的工作环境的占25.3%,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占17.6%,工作的成就感占14.2%。

5.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认为已尽我所能的占14.1%,未能充分发挥的占66.2%,对自己的能力有些埋没的占8.4%,没有能让我施展的机会占11.3%。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学院可持续发展中对教师因素考虑的不够,并没有将学院的发展与教师的日常工作、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1.学院没有系统地考虑可持续发展与教师的存量状况。在学院可持续发展中所需教师的技能结构、人员组合、岗位资源等没有用来作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个性、素质测试、技能评估等来帮助教师理性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干什么,在学院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职业发展通道来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3]。

2.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程序。首先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缺乏自我评价与定位;其次缺乏职业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职业发展道路的设计;第三缺乏根据学院实际状况共同商定教师职业规划方案,并付诸实施。

3.教师对目前状况的整体满意度较低。在职业生涯倾向上回答“希望在目前这个方向一直干下去的占23.3%”;在对目前工作的态度上回答“不是我理想的工作,但我能够做好的占49.3%”;在目前工作的挑战性上回答“一般的占52.1%”;在薪酬之外教师最看重的方面回答“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占42.9%”;在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上回答“未能充分发挥的占66.2%”。这一系列回答清楚表明了绝大多数教师有不断提高自我能力、追求自我成长的欲望,但目前的岗位和现状决定了他们无法更进一步,这既是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遗憾,更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大敌。

三、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结合

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会给整个学院的发展造成致命影响,忽视学院可持续发展将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成为虚幻的符号,而忽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将使学院可持续发展成为无源之水。为此我们引入模型1[4]进行分析,将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结合。而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将受到内外环境的制约,只有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院可持续发展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才能确保两者的成功。

1.内部环境影响分析。内部环境主要包括规模、质量、结构、效益,这四者间的协调是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条件。首先是规模。借着我国大学扩招的东风,南通纺院学生人数突破了1万大关,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新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的扩大,使每位教师获取资源的机会就会减少,如课题申报、职称评聘、外出培训等等;其次是质量。办学质量的好坏在受学生素质影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与教师整体素质相关,教师队伍的扩大,使得教师良莠不齐,对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制约;三是结构。结构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教师、行政人员之间的结构,一类是教师职称、年龄、性别结构。第一类结构的调整主要依赖薪酬分配政策这根指挥棒,使人员向不同的方向流动,而第二类结构的调整,更多地依赖增量的改变;四是效益。高职教育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效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但这并不影响学院内部挖潜,在推动学院发展的同时,改善教师待遇,提升整体师资优势。

2.外部环境影响分析。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学生、合作企业、其他高职院校,这四者是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充分条件。首先是宏观环境。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划,直接影响到学院未来的发展,也将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显著影响;二是学生。受学生因素的影响主要在招生环节,能否完成计划招生数量的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对学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产生重要影响;三是合作企业。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与学院合作企业的数量、规模决定了学院在当地及行业的影响力;四是其他高职院校。其他高职院校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竞争对手,随着招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大,如何在高职院校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是南通纺院未来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分析了南通纺院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再来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在学院可持续发展模式相对清晰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好地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模型1所示,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处于内外环境的中间部分,并与学院发展战略、岗位设置紧密相关。因此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模式时,应根据学院发展战略定出岗位设置对教师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以此作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依据。

1.体现学院可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学院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综合各项影响因素后确定的长远发展模式。在确定学院可持续发展模式时,若能充分考虑到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倾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鼓励教师到不同的岗位进行锻炼和实践,既可以在锻炼中发现每个人的特长以更准确地安排岗位,又可以增进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理解,防止出现在涉及利益分配时,每种岗位都觉得自己吃亏,其他岗位沾光。同时通过岗位的流动,也进一步起到让教师安心于本职工作的效果。

2.有利于教师更清晰地认知自身工作岗位。在学院可持续发展模式明确的背景下,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时,才会加深对自身岗位特点、状况的研究,从而大幅提高对岗位的认知度。只有对自身岗位有着清晰的认知,才能转变对工作的态度,树立在本岗位建功立业的理想。同时在工作中,才能主动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将一份平凡的工作转变为人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学院的可持续发展[5]。

3.有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师激励政策。通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在不同阶段最希望实现的目标,在确定学院可持续发展模式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法,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比如在薪酬之外教师最看重的方面,选择“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占42%”,学院应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如学历进修、外出培训、下企业锻炼等等,并在绩效考核、津贴发放、教师工作自由度等方面予以配合,让能力提高成为学院和教师的共同目标,从而起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效果。

4.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是学院单方面确定的未来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规划,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位教师知道。若将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结合,让教师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及未来在学院中的位置,从而增强教师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刘欣.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与特色办学[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4):9-13.

[2] 李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8-11.

[3] 侯长林.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7-78.

[4] 卢方卫,王惠娟.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7):81-83.

[5] 杨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8-1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areer Planning of Teachers

――An Example of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WANG Hui-juan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7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 青年体育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连续性变化经历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把个人发展与自身工作发展相结合,并对其决定职业生涯的制订有关对个人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主体性得以发挥的过程。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由于年龄和职业的特殊性,往往在把握自己的事业发展问题上陷入迷惘而随波逐流,在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进步有些缓慢和艰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显然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中,与其他专业相比,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构筑自己人生的宏伟大厦。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即自身的能力素质、专业知识、工作风格、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二是外部因素,如工作环境、家庭状况、自身发展情况等。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工作经历、兴趣、特长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在对个人因素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后再对其所在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制订个人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和相应的工作、继续教育的行动计划,对这些规划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使它成为直接可操作的具体计划,并付出自己的努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职业上的发展是随着自己职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积累而提升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际操作能力,二是理论知识。

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

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是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和前提。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是追求人生理想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把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角色、职业行为、兴趣爱好、专业和工作的匹配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赢得自我实现。对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是最初的选择,绝大多数人有正确的心理准备,也有极个别人是迫不得已才从事这份工作的,这种心理状态和不正确的认识,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此外,客观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也是影响体育教师成长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制约体育教师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有隐性的也有显性的,但主要体现在:一是相对偏低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是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主要原因,而该原因在其成长过程中,在评定职称等方面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以至又造成职称结构的偏低,这就必然制约着体育教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二是科研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师的发展,体育教师科研整体水平不高,学校相关的资料欠缺,教学科研方面前沿信息少,使得体育教师没有科研方向,科研成果少,其发展就愈加艰难;此外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在课酬上体现的不公,在职称评定、考评奖励等方面与其他学科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青年体育教师要立志本职工作,并根据工作的需求,确立职业生涯目标,从而适应社会对人的要求的不断变化和个体的最全面和谐的发展。

首先,正确分析认识“自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青年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从体育院系毕业的,受过较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教育,这在思想上、精力上与心理上为他们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具备知识新颖、理解力强、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勇于开拓进取、富于理想与追求、具有现代意识等优势,正确分析认识“自我”,对合理选择成才目标有更重要的价值。

其次,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青年教师成才目标的依据。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需求既是青年教师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它的落脚点和归宿。青年教师在选择目标时,应先考虑自己生存的社会现实,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把个人成才之追求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

其三,注意适时地、有计划地对成才目标的动态调节。选择成才目标的期望要

从实际出发,通过权衡希望达到的目标高度与目标实现可能性之间的制约关系,分解目标、分段实施、逐步提高。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经过一个适应阶段,然后进入继续教育与学习提高阶级,逐步进入积极思索与创新阶段。这种台阶式的推进提高的动态调节,可以不断激励自己信心十足地向前发展。

三、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长途径的选择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变量、多向度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的、有序的、且螺旋上升的。既有共性又存在着个体差异,但基本的成才过程离不开以下途径:

1.终身学习是青年体育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终身学习,强调个体的发展,激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让教师从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参加学习,以适应社会对人的要求的不断变化和个体的最全面和谐发展。“按需施教”是继续教育的特点,它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不断成长。这种终身教育观,极大地拓宽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思路和途径,并对它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不再仅仅是师资部门的事,而是关系到体育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大事;二是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应立足于面向21世纪体育教学,从指导思想到方针政策,从培养规划到具体实施,都应有超前和长远观念,防止短期行为和“短视症”。从体育院系毕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必须树立继续教育的思想,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并形成职业能力的再生性,保持不断提升的良好的执业状况。据统计,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仅占他一生获得知识的10%~20%,其余80%~90%的知识则是毕业后在教育和工作实践中去获得的。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学科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的基础和实践工作经验,教师职业能力不强,不能全面地指导学生,因此,在体育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仅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必须在工作同时通过现代化的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新知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接受继续教育,必须调整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并及时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确定自我发展的方向。

2.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体育科技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结果是新兴科学、边缘科学、中间学科、交叉学科等大量涌现,这些新产生的、边缘的、交叉的学科知识对当今和未来的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各种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能动关系。青年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新兴学科知识,这对教师知识储量提出了相当宽广且较新的要求。当前,青年体育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着知识面窄、创新能力差、没有科研方向、不善于总结经验和提出问题等现状。这些都必须引起青年教师的高度重视。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就必须抓紧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通过多种教育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采取多种途径强化专业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式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能力。这是一条艰苦的成才过程,它需要意志、毅力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3.理论与实施相结合的过程是获得职业经验的有效途径

青年体育教师的成才过程实质上是德、智、体、心、技的积累过程。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的先师,学识的专家。心,是指心理品质,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不可能胜任体育教师工作的。技,是指运动技术与技能,包括教育技能与技巧。即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如没有运用技术和教育技能,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质上就是一个德、智、体、心、技的释放过程。用自己全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用全部身心和能力把自己的德、才、技、识传授给学生,这种传授是自觉的、无私的、毫无保留的。体育教师在奉献与牺牲中。也得到了创造与达到理想境界的自我实现和满足。

4.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素质和能力都是可成长的发展元素,教师的个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长质量,职业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始终保持一种先进的、发展的基本态势,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全面培养观是对以往把师资培养看作是一种业务培训的观念的矫正。全面培养观主要是针对培养目的和培养内容,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水平,这也是青年体育教师培养工作中的本质内容和首要任务。

 

;

5.分步设计是高校体育教师成长最有效的发展途径

由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具有周期性特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就必须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并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职业针对对不同年龄的教师要求是有差异性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处于人生的第二阶段,步入社会时间短,知识巩固度尚低,求知欲上进心强,职业适应力处于不断增强期。但这一群体并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它已分成相对明显的层次,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形态是职称和学历。职称分为“初级一中级一高级”三个层次,学历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职称和学历三个层次基本上是相对应关系,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现状,提出分层次教育和阶段培训的思想,分步进行成长的设计,选择最有效的成长途径。具体来说,可分成“职前—适应阶段—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见习阶段一助教、讲师阶段一副教授、教授阶段”。职前教育和培训主要是进行职业思想教育和教育科学理论培训,帮助青年体育教师确立正确的职业观、理论观,使他们熟知体育教学基本规律和技巧,为搞好教学打下基础。适应性阶段(助教—讲师)主要搞好教学关,为科研奠基。发展性阶段(讲师一副教授)重点是以学术发展来塑造体育教师的学术形象,确立学术地位和教学地位。因此,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应根据社会对职业的需求,科学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积累经验技巧,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地向知识和科学的高峰迈进,在工作中通过学习实践、实践学习的良性循环,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获得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6.把握各种机遇提升自己。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式可分组织和随机两种。组织性教育培训指由学校或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而随机学习是指各种随意的、偶然的、非组织性的、短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自觉的或半自觉的,甚至是不自觉的自我学习意识,它的精神本质是渗透,即将自我学习和提高渗透到工作、生活、娱乐等每个角落,并逐步转化为自觉意识。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断层”是普遍存在的病症。医治的良方是加速培养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因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应抓住高等教育教师培养向青年教师倾斜的政策和人才成长的适宜环境,随时随地且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提高,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的反思,进行知识结构更新和能力提升,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成才之路千万条,发展模式各不同。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来说,在新的职业岗位,适应与选择,调整与发展,选择的余地很大,发展的领域广阔。因此,谁能规划好将来,谁就掌握了成才的主动,个人的才能就可以充分发挥,人生的价值就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蔚雯,浅谈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1):75-77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第8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智能化、移动化、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得数据处理能力与日俱增,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事物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深入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预测,极大地提高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在教育领域,也迅速掀起了大数据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相关研究的热潮,大数据的教育应用研究迅猛发展起来。2014 年3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4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指出:加强对动态监测、决策应用、教育预测等相关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集成,为教育决策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数据支持,推动教育基础数据在全国的共享。可见,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定性的研究方法向定量化的研究方向转变,确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指标因子以及挖掘教师个人信息中的知识与规律,创新研究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通过对不同岗位、不同阶段、不同目标的教师在自我认知的数据分析基础之上,辅助教师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Big Data)一词最早出现在20 世纪90 年代,主要用来表示数据的量化特征,相当于日常用语中的“数据量大”[1]。而2008 年9 月《自然》杂志所出版的文章Big Data: 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将大数据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理念,超越了单纯数量意义的描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美国首屈一指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是研究大数据的先驱,在其报告《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中给出的大数据定义是: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但它同时强调,并不是说一定要超过特定TB 值的数据集才能算是大数据。随后,又出现了许多大数据的定义,综合各种定义,概括大数据的特征: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不仅仅是数据量大,还有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的特征。

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不足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对影响职业发展的各方面进行规划,并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反馈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3]。

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以及自身所处的职业环境,明确发展方向,预测发展前景,克服发展的盲目性,极大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对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研究者们对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高校教师对职业发展满意度较低,且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目标;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政策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片面、形式单一、缺少创新,缺乏个性化,达不到预期效果;研究成果以理论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缺少可操作的模型。

三、大数据给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时代,不仅对高校教师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也为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1.以大数据为依据,帮助教师建立更完整、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环境认知

良好的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关键,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特长、个人需求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传统的自我认知建立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是感性的认知,不是量化的,而大?稻菘梢越?“人”数据化。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业务依赖于信息化应用,用户在与应用交互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此外,网络数据记录了用户的行为,可穿戴设备记录人们的身体状况、行动轨迹等。无处不在的数据,为人们的自我认知提供了量化的工具,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职业环境认知包括晋升制度、奖励制度、薪酬制度等学校职业环境,也包括社会地位、收入福利等社会职业环境。职业环境会随着国家或者学校的政策调整而发生变化。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可以更多更快地获取到外界的大量实时信息,学校整体职业环境、学校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情况、职业发展前景都可以通过数据进行展示,为教师分析自身所在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2.大数据分析帮助教师选择职业规划路线

在自我认知和职业环境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对职业生涯路线做出选择,不同的发展路线,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职业发展的结果。一般而言,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路线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很多时候都是主观判断的结果。而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一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职业发展路线的要求和区别,也可以看到不同职业发展路线带来的影响和结果,甚至可以看到学校历年的职业发展路线选择的历史数据,为个人进行选择提供依据。

3.个性化的大数据服务辅助教师职业发展

选定职业发展路线之后,教师需要制定阶段性目标,确定相应的教育、发展和培训计划,并做出合理安排,个性化的大数据服务是结合教师的个人特征和阶段性目标,进行个性化的推荐,推荐的内容包括教学资料、科研项目、图书、培训等各个方面,让数据参与到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发展。

4.大数据报告对阶段性目标进行总结和修正

教师职业规划的过程还包括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反馈和调整,最终实现既定目标。大数据报告对教师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随时生成的大数据报告可以让教师随时了解和掌握目标实现的情况,对产生的偏差进行不断修正和调整。

四、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总体框架

本研究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三个层次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数据采集

教师数据主要来源于学校业务系统数据和网络服务器的浏览数据,学校业务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教务系统、教学平台、科研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系统、E卡通系统等,可以获取到教师基本信息、教学信息、科研成果、图书借阅信息、校内消费信息等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是结构化数据,不要求实时处理,因此可通过ETL(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将数据从源端经过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至目的端。网络浏览数据是从网络服务器获取到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这部分数据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数据量巨大、多类别、更新频率高,可采用一个高可用的、高可靠的、分布式的海量日志采集、聚合和传输的系统Flume工具进行采集。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本研究采用一个开源分布式计算平台Hadoop。采集到的数据首先要进行数据存储,ETL工具采集到的数据一般存储到传统关系型数据库mysql或者oracle中,再通过Sqoop工具导入到hbase中。Flume采集到的海量网络浏览数据采用Lambda大数据架构,分为批处理和实时处理两部分,批处理部分采用Hadoop实现,包括HDFS和Hadoop MapReduce,包括对全部数据集的预计算。实时处理利用流处理系统如kafka、Storm、S4、Spark等,采用各种复杂的增量算法实现。

数据计算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离线计算、交互式计算或者流式计算,主要用到的框架包括MapReduce、Spark、Impala、Storm等。

数据分析与挖掘使用Mahout机器学习算法库提供的一些可扩展的经典算法的实现,包括聚类、分类、推荐过滤、频繁子项挖掘等,应用到各个不同的模型中。

3.数据应用

本研究的数据应用包括:教师画像、个性化推荐、分析与预测、大数据报告四个部分。教师画像是对现实世界中教师的数学建模,是通过分析挖掘教师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得到的,用标签的集合来表示。个性化推荐基于教师画像的标签特征,构建推荐模型,选择推荐算法,实现推荐感兴趣的信息给教师。分析与预测结合教师画像的标签特征和学校职业规划环境,分析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预测是否能够达到下一个目标。大数据报告以数据的方式总结个人阶段性成果,分析职业发展过程中现实和目标的偏差。

五、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模型与算法

教师画像、个性化推荐、分析与预测、大数据报告四个部分既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又是不同的功能模块,无论是需求设计、功能设计、架构设计、模型和算法设计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本研究拟从共性和方法上进行论述,重点介绍模型和算法的选择。

建模的过程是在明确需求、了解数据、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选择模型和算法,本研究的模型和算法如图2所示。

1.数据预处理

数据处理的流程,一般先要明确问题,了解数据的规模,重要特征的覆盖度,并明确需求和数据的匹配度。再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对数据进行集成、数据采样、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噪声数据处理、数据冲突处理等。其次是特征工程,特征是指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用的属性,特征的提取、选择和构造是通过相关系数等方式来计算特征的重要性,针对所解决的问题选择最有用的特征集合,本研究构造的特征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籍贯、收入水平等基础属性,教师的教授课程、学生人数、课时量、学生评价等教学属性,教师的论文、科研项目、横向课题、纵向课题、学术会议等科研成果属性,专业、研究方向、职称等专业技能属性,阅读偏好、消费偏好等兴趣偏好,借阅图书、E卡消费、资料搜索等行为属性。

2.模型与算法选择

明确问题和需求后,根据问题的分类,选择模型和算法。

分类问题是找出数据库中的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模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的类别中。聚类类似于分类,但与分类的目的不同,是针对数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组数据分为几个类别。属于同一类别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很大,但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的相似性很小,跨类的数据关联性很低。回归分析反映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属性值特性,通过函数表达数据映射的关系来发现属性值之间的依赖关系。关联规则是隐藏在数据项之间的关联或相互关系,即可以根据一个数据项的出现推导出其他数据项的出现。

选择模型和算法考虑的因素包括:数据训练集的大小、特征的维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是线性可分、特征是否独立、对性能有哪些要求等。选择方法可采用奥卡姆剃刀原理,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比如对于分?问题,只要认为问题是线性可分的,即可采用LR分类器(Logistic Regression Classifier),该模型比较抗噪,效率高,可以应用于数据特别大的场景,很容易分布式实现。比如Ensenble方法(组合方法),根据training set训练多个模型,然后综合各个模型的结果,做出预测,该方法组合多个模型,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使集成的模型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

建模时通常会执行多次迭代,选择合适的模型算法,运行多个可能的模型,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微调以便对模型进行优化,最终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模型。

3.模型与算法评价

最后需要对模型和算法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和统计学分类领域的两个度量值:准确率和召回率,来评价结果的质量,如表1所示。

准确率accuracy=(TP+TN)/(P+N),就是被分对的样本数除以所有的样本数。通常来说,准确率越高,分类器越好;召回率recall=TP/(TP+FN),召回率是覆盖面的度量,度量有多少个正例被分为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