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数据分析材料

大数据分析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4 14:40:27

大数据分析材料

大数据分析材料第1篇

【关键词】项目工程;现场施工;材料控制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别墅区傲湖峰的数据分析,将此与合同的工程量做出相关的比较,得出一个盈亏分析表格,这一项工作非常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我本来就比较喜欢做数据分析之类的事情。但面对庞大的数据,一个表格就有7000多个项目的数据源进行分析汇总,是个很吃力的事情,还好有EXCEL表格的强大的功能使的数据筛选及汇总变的很轻松、容易。因为之前没有做详细的进度记录,所以数据也就只能从大的方向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单方含量、单方造价。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发觉对成本进行核算很大程度都要和现场的施工进度相结合的,否则数据的统计就缺乏真正的意义,所谓要跟现场进度结合,就是你要知道不同工序的交接处,例如市政附属跟主体结构的具体交接时间是什么时候,到了交接点后,你就需要把交接的过渡时期所发生的材料、人工、机械台班等进行记录,直到过渡阶段完成。这项工作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合同也是根据不同的节点、工序来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的。你只有知道了具体的工序交接时间,你才能够有的放矢,将其人、材、机的用量剔出来,对号入座。所以对过渡时间的数据统计记录好是很有必要的,否则难以对该分部工程的成本进行核算,也就很难对手头上的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目前98区工程虽然已经完工,对以前没有做好进度记录我觉得非常的可惜,因为这是我们接的第一个由徐锦华施工队独立承包的一个项目。但亡羊补牢为为晚也。虽然101区、102区结构已经基本封顶,前期的数据没有记录,但要做好后期的数据分析,从现在起做好后期进度统计是必须的,每个节点的交接时间一定要记录好,涉及到的材料,人工、机械台班都要进行记录。小分项以栋为单位,涉及大的以街或以主管为单位。分项的范围不能过于大。否则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

目前在实行的分项工程进度签证记录很有必要在施工队内部进行统一管理、留底的,把每个主管的签证单集中一起,按分项工程进场时间进行分类,夹在一个文件夹里,开工时间由主管填写,填写完成后,统一交于办公室资料管理员管理,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施工主管根据验收合格单,到资料员处登记分项工程的完成时间,并且将分部工程验收单进行备案。这些记录将会对日后成本数据的分析提供很大的帮助。

另外我觉得施工队内部要建立一个材料、人工、机械台班的数据库,以方便日后对比,也方便再接到工程后在工程开工前对合同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得出盈亏的临界点(也就是所谓的临界数据),在成本的过程控制中,牢牢的把握好这个尺度,一旦发觉超出了临界数据的范围,要立马采取纠偏措施,制定纠偏方案(这个方案也可以在到达临界点前制定),并且予以实施,以便亏损得到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虽然这段时间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有点烦,不过给我带来的是很多的好处,也使我对成本的控制有了个基本的了解,对我有所启发,以上所说不能面面俱到,但如果我们施工队真的能够按上述方法这样子去做了,我相信成效迟早也会呈现出来,只是个时间问题,只要这个举措能坚持下去,我们施工队以后将会更加的强大,可以放手去接更大的工程,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很明细的数据支持,那当然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

上面说到了进度与成本结合起来,那么如何规范成本的管理工作呢,下面我就材料的成本管理方面提几个观点:

首先,以往的材料管理模式没有明确材料的具体流向,施工队内部也没有做出材料出入的详细记录,导致了材料的过度浪费,到结算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材料浪费的如此之严重,但又找不出相关的原因,这归归结于施工队内部没有很明确材料流向记录导致的,关于加强材料流向管理我有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一、仓库管理要有明确材料进出记录,做好材料进出入统计,具体到哪一栋,哪个班组,哪个主管管辖。可以制定如下的表格:

二、

三、规范现场管理,对现场仓管进行相关材料调运的业绩考核

目前工地现场仓管员,没有明确的材料流通记录意识,二次运输单据没有详细的流通记录,材料流向标明不清。唯一解决方法就是要求仓管员,开单时标明材料的去向(材料从哪个地方到哪个地方),时间,材料名称。

以水泥调运为例,每个水泥仓做好标记,如1#水泥仓、2#水泥仓……..现在要从张三的1#水泥仓调运50包水泥到53#,记录单上因这样写:从1#水泥仓库调运水泥50包至53#。而不能这样写:金刚车调运水泥一车。

四、强化施工主管的材料管理意识,提前上报材料计划。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办公室设立材料登记制度,以施工主管为单位,以卡片的形式把材料种类列单,要求施工主管明确报料数量、时间、栋号。

示图如下:

材料管理卡片可以如此制定:

这样做的 好处是材料管理员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哪些栋号、哪个主管要报料,也方便日后对施工主管在材料管理这方面的业绩考核评分。

五、设置材料登记员,做好材料进出库的分类、统计管理、按月打印材料用量统计报表对主管进行成本业绩考核,并把这些数据提交给成本管理员进行成本分析。

材料登记员这个管理职位设置很有必要,主要负责工作为对主管的报料单据进行记录,以主管为单位进行分类,对报料单的数量与第二天材料到场数量进行登记,材料用量多除少补。

六、共材料难以登记的要班求主提供相关下料单,对下料单用量进行统计。

钢筋工程的成本管理一向都是由施工班主负责,我方对这方面的干涉很少,所以对钢筋管理这方面来说存在一定的漏洞,没有经过数据的统计,在报料过程中就很难准确报料,所以要要求钢筋班组每栋的下料要提供材料下料单,我方对每栋的材料用量进行统计,明确现场每个型号的材料用量。这样就可以在报料中处于主动的地位,避免材料青黄不接和过多浪费。

如果能够把上述措施落实到位,我们就能够得到很明确的材料流向信息,对材料控制也就能做到信心十足了。

大数据分析材料第2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C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材料的市场也随之广泛发展和应用。建筑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基础。因此,只有在施工中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实际建筑材料检测中,不能以偏概全,即不能使用个别建筑材料的测验结果来代替全部建筑材料的测验结果,严格做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通过科学的方式使全部建筑材料处于监测监控之中。

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国家相关的质量试验标准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建筑材料依据,通过数据处理后获得代表建筑工程质量特征的数据,客观、全面反映建筑工程的真实质量水平,以期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建筑材料在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通过分析其常见误差原因和性质,及其结果评定方式,提出以数据处理的方式来提高建筑材料的合格率和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

1建筑材料检测中常见的误差分析

建筑材料检测中常见的误差可根据误差的性质常分为三种:一是系统误差,二是过失误差,三是偶然误差。

1.1建筑材料检测中的系统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可分为两类:固定系统误差和变化系统误差。固定系统误差是指在检测中始终有一个固定的数字偏差,即得到的试验值和实际数据差距不变,如试验机械设备的零点不准和漂移引起的固定系统误差;变化系统误差是外界的环境变化导致的系统偏差变化,如在水泥试验中,一般都会明确规定其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其试验工具也要与室内温度和湿度一致,而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会导致系统误差的变化。有时候试验条件无法达到或消除、试验方法不正确等都会造成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在建筑材料检测中可根据其规律找出误差原因及改善试验方法,并引入正值修正测量数据,消减建筑材料检测中的系统误差。因此在发现系统误差时,需要找出其原因和规律,判断测量数据,改进试验条件和方法等,加强仪器仪表的检定,修正测量数据,提高实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系统误差往往不易发现,因此测量对象需要使用几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和检测仪器,从而将得到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数据变化和偏差规律,减小因环境改变等因素造成的系统误差。

1.2建筑材料检测中的过失误差分析

过失误差主要是由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的粗心大意引起的,又称“粗差”。质检人员带有较大的主观因素,容易凭经验来断症,使数据试验值与实际数据相差大,造成过失误差,如数据记录错误、仪表刻度读错等。为防止建筑材料检测中的过失误差,采用正态分布理论,按照正态分布规律比较鉴别值和测定值的偏差,使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1.3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偶然误差分析

自然界总存在许多偶然因素不被控制,使测量值存在着差异,这就是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带有随机性质,由于一些突发性的试验因素导致测量结果失误,一般在数据最后一位数字存在差异。如测量某仪器时,因线路损耗而电源电压不稳,影响了测量结果,造成的偶然误差,还有周围环境的干扰,偶然因素是试验人员无法度量的。为有效防止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偶然误差,也需要遵循正态分布规律,删除数据误差过大的因素,减少人为误差,减小额外实验工作量。

2建筑材料检测中的数据处理系统

2.1数据处理系统的参数

数据真值与数据误差之和就是数据的测量值,数据误差具有随机性质,是个随机变量,致使数据测量值也变成随机变量。因此数据处理系统具有三个重要的统计参数:算数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样本实验一般采用算术平均值,它是样本数据的重要标志,也是样本数据的集中位置,反映了样本随机变量的平均值。通常误差有正数也有负数,通过采用算术平均值处理后,有效消减了数据误差,找出样本数据的集中位置,消除样本数据中的局部波动,得到与实际数值相应的数据。

标准差又有标准误差、标准离差、样本均方差等称法,通过计算各个测量值的误差,反映数据的分布状况和数据间相对的距离。在数据处理系统中,仅仅知道样本算数平均值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即是了解测量值在算数平均值周围的分布情况和偏差程度,标准差越大,样本的数据分布越离散,反之标准差越小,样本的数据分布就越集中。

变异系数是衡量一组数据的相对偏差程度,反映了标准差和算数平均值的比值。即是指在两组同性质的样本数据中,若其标准差相同,其平均值的偏差程度也相同,它与平均值大小无关,反映数据的相对偏差。

2.2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果评定方式

数据处理系统应根据不同的试验对象及其试验标准要求确定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因建筑材料的性质、几何尺寸等不同使试验样本有一定的离散性,因此应正确评价其物理性能,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应的试验标准而定,根据不同的试验对象及其试验标准确定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方法。

例如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的结果评定方式。第一、砂石颗粒的结果评定方式。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取样本进行两次试验,再取样本算数平均值作为数据检测值,然后进行筛选试验,若筛选值与试验检测值之差高于1%,就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检测。第二、混凝土立方体强度的结果评定方式。根据国家规定的试验标准,取三个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件抗压强度的数据值,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不能超过15%,即是说若测试中有两测试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15%,则试验无效。第三、烧结普通砖强度的结果评定方式。采用相应的试验标准,取10个烧结普通砖样本,若变异系数低于0.21,则依据算数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评定,但若变异系数比0.21高时,就要按照算数平均值和其最小的强度值进行评定。

3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建构和展望

3.1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建构

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包含若干子系统,如砂石颗粒、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烧结普通砖强度、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等,根据其不同的试验标准采取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再由子系统进行原始记录、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检测结果、查询数据等模块。

3.2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材料检测的国家规范和标准在不断更新,在建筑材料检测中数据处理系统中也要做相应的修改和升级。目前,建筑材料检测中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建筑材料检测规范化和标准化,测量信息准确化,从而更好的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服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建筑材料测量的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及其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作了简要的分析。建筑材料的检测需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减少试验各个环节的误差,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取得代表建筑材料质量特征的真值,才能客观公正地开展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少勇.建材检测中的误差分许与数据处理[J].工业设计,2011(12).

[2]许志斌.常见建材检测中的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J].中国建设信息,2010(9).

大数据分析材料第3篇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peed Train-high speed, large braking energy releasing, high requirements for foundation brak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braking disc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w alloy steel material and structure brake disc. The ANSYS simulation software is used to do simul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sc temperature field, thermal stress field and other key performance of 1#material and 2#material brake disc.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emperature rise and disc thermal stress of 2# material brake disc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1#material and 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the material selection of high speed train brake disc.

关键词: 动车组;制动盘;材料;仿真;试验

Key words: motor train unit;brake disc;material;simulation;test

中图分类号:U27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30-03

0 引言

国内高速铁路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郑西、京沪、武广等高速铁路线和五大城际客运铁路线路等竣工投入使用,国内对时速250公里及以上高速动车组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因此时速25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是我国现阶段引进和研发的重要项目。随着高动车组速度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国内两地间的旅行时间,使得全国范围内很多城市之间能做到当天到当天回;然而由于运行速度的提高,对高速列车旅行的安全性要求也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列车安全性问题中,盘形基础制动系统的好坏是能否保证列车按要求停车的最终保障,而制动盘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零部件之一,承担着制动过程中产生热能量的80%~90%,因此,制动盘耐温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好坏,决定着列车运行的最终安全。现高速动车组制动盘基本全采用国外进口,按国家铁路部门要求急需进行国产化研制。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速动车组用制动盘结构,分析了1#和2#两种材料的材料性能,通过利用ANSYS对1#和2#两种材料盘体制动过程温度场、热应力场情况的仿真对比分析,确认适合用于高速列车制动盘的材料,为制动盘的顺利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1 制动盘结构和材料参数

1.1 结构设计 图1为设计的制动盘三维结构,该制动盘做了通风结构设计,主要有盘体摩擦面和各种不同结构和作用的散热筋,主要保证盘体制动时的通风散热效果,降低盘体制动过程中的温升。

1.2 材料选型 本文设计了1#和2#两种制动盘盘体材料,分别对两种盘体材料物理特性参数进行试验分析。图2为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图3为两种材料线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

2 热分析仿真模型建立

2.1 结构模型 考虑到制动盘在制动过程中受力对称,而且制动盘的结构为中心对称,故采用整个模型的1/12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在边界上施加对称边界条件进行计算,扇形区的两个截面采用耦合结点进行处理,这样处理之后与整个盘体的模型等效,而单元数减低为原先的1/12,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划分后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

2.2 热载荷条件 根据传热学理论,对于无内热源的各向同性材料,其热传导方程为式如下:[1]

■+■+■=■■

式中,T为温度,(K);t为时间,(s);ρ为材料质量密度,(kg/m3);C材料比热容,(J/(kg·K));λ为材料导热系数(W/(m·K))。由能量折算法确定制动盘的热流密度[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列车的制动过程。假设列车动能全部转化为制动盘的热能,则制动过程中闸瓦与制动盘摩擦产生的热量可由如下公式表示:Q(t)=W=■Mv■■-v■■

式中,v0列车初速度,vt为列车制动过车过程中某一时刻速度,t为总制动时间,W为列车动能,M为列车质量。

根据热流密度的定义,热流密度q和摩擦热量Q可表出如下:q(t)=■/S

式中,S为参与摩擦的制动盘面积,即闸片在制动盘上划过的圆环面积S=πR■-r■。

考虑到实际制动过程中,由于存在轮轨摩擦和空气阻力等因素,列车动能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又有一部分热量被闸片吸收;因此,引入转换效率概念η,可得热流密度q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如下:q(t)=-η■

式中,q(t)为t时刻加载于制动盘面的热流密度,(kW/m2);M为列车质量,(kg);a为制动加速度,(m/s2);v0为制动初速度,(m/s);n为每根轴上装配的制动盘个数;R和r分别为闸片与盘面摩擦的环形区域的外径和内径,(m)。

2.3 对流换热系数Hf[3] 对流换热系数与导热系数不同,它与材料无关,而取决于流体流动状态、流体物理性质、壁面温度以及壁面的几何形状。根据平面散热问题的传热学理论得H■=0.664■■p■■■

式中,pr为普朗特数;λα为空气导热系数,(W/(m·K));L为壁面长度,(m);u■为空气流动速度,(m/s);v为空气得运动粘度,(m2/s);忽略制动盘温度周围温度变化的影响,则v、pr、λ为定值,Hf只与u∞和L有关。

3 仿真分析

依据有关高速动车组制动技术参数,设计仿真计算轴重15t,制动初速度为300km/h,制动盘初始温度为20℃,进行边界条件以及热载荷的计算,并以此进行1#和2#两种不同材料制动盘在温度场、热应变及应力场等有限元仿真计算,并进行比较分析。

3.1 温度场仿真分析 根据所给已知条件对两种不同材料制动盘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温度场的仿真分析,图5为制动盘各部位节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6为最高温度时刻制动盘温度云图,图中(a)表示1#材料制动盘,(b)表示2#材料制动盘,下同。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两种材料的最高温度均出现在摩擦面上,最高温度均出现在约制动后80s,1#材料制动盘最高温度约645℃,2#材料制动盘最高温度较低,约529℃;摩擦面温度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盘体背面温度由于热传导作用升温趋势要缓于摩擦面。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2#材料制动盘在制动温升方面明显优于1#材料制动盘。

3.2 应力场仿真分析 通过温度场分析模型转化为结构分析模型,导入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参数,给有限元模型加以对称边界和位移约束,同时步步加载所分析得到的各时段温度数值,进行制动盘热应力的求解计算。图7所示为两种材料在相同条件下不同位置热应力有限元仿真结果。从应力分析曲线可以看出,两种材料制动盘摩擦面应力均要高于其他部位,1#材料制动盘最高应力410MPa,2#材料制动盘最高应力215MPa,明显小于1#材料材料,这也预示着在相同疲劳强度基础下1#材料比2#材料更易出现裂纹,所以2#材料制动盘的抗热裂纹性能明显高。

4 结论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高速动车组制动盘的结构,并通过制动盘温度场、热应力场仿真分析对1#材料和2#材料两种材料制动盘进行了材料选型工作,经过分析得出结论:2#材料制动盘的最高温度、最大应力均小于1#材料制动盘,具有更高的热容量,符合高速动车组对制动盘的性能和高热容量的要求,是理想的制动盘材料,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试制和试验验证工作,同时,为高速动车组制动盘的材料国产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曹玉璋,邱绪光.实验传热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大数据分析材料第4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 检测 一体化

建立公路工程检测一体化的系统是专业计量管理工作的需要,能够使得公路检测工程得到更为细致的数据支持,这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何建立这样的分析系统,是值得探讨的一项课题。具体来说,公路工程检测一体化分析系统大致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检测分析

1.工程分析。公路检测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工程分析,全面系统地把公路建设项目在建过程中分散的各种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从而动态掌握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构成及成本核算、审查、评估建设等问题。工程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工程材料可行性检测。主要要检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材料是否合理、价格情况、金属材料、化工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常规检验、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土工检验和桩基检测;金属材料的成分分析、涂料、防水材料以及耐酸砖、耐火材料、粘接剂、钢渣(成分)、建筑防腐材料、减水剂、粉煤灰、石灰、水质的检验等。②地基方案比选检测。主要要根据实施工程的基本依据,以便科学合理地控制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并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地基指标和积累基础资料,为提高投资效益服务。

2.数据分析。公路工程的检验工作是一项极其系统化的检测内容,其数据包括试验检测处理原材料等的室内试验数据、现场检测、测量检查等数据和报表,质量检验评定根据部分室内试验数据、几乎全部的现场检测、测量检查数据生成分项工程检验报告单,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评定表。分析这些数据内容,主要是为了确保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互通立交工程等单位工程的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路基、路面压实度、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水泥砂浆强度、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路面结构层厚度、路基、沥青路面弯沉值等关键工序进行评定。具体的数据分析程序是:质量评定之后作出质量检验,再进行试验检测,这样检测出来的数据具有逻辑追溯性。这种追溯性主要是依靠评定数据,而评定数据是由检验报告单的实测值汇总计算得出,而检验报告单的实测值又来源于试验检测报告单。进行数据分析是特别要注意,任何中间的数据都不能去凭空臆造,必须有固定的机器检验步骤,和实际考察验证,这样才能做到对工程质量自下而上层层控制,确保工程单元质量。另外,对于大量的业务数据,要更加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报表统计,并经过主管领导的签字、认证,然后进行存档处理。

3.实验分析。公路工程的实验分析是要通过试验检测来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材料应用技术,实验分析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某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检测,以鉴别其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从而为工程施工积累经验教训。这对于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进度、质量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进行实验分析时,特别要注重开展公路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尤其是针对山区、旱区和寒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特点,开展路基路面典型结构、路用材料改性、高边坡工程防护、山岭区公路水毁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实验方向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对提高公路建设水平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对各种原材料除了要进行常规试验以外,有时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非常规试验,以确定该材料是否真正满足施工技术要求。

二、实体系统分析

1.建设项目分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有着高速系统化的管理项目,一般指建成后可以发挥其使用价值和投资效益的一条公路或一座独立大、中型桥梁或一座隧道。建设项目的都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的,具体地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个建设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标段项目。公路工程检测一体化分析系统必须要开展针对建设项目的实体性的项目分析,以求使得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更加顺利。在建设项目的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按照标段来在建设体系中划分出施工单位,并根据施工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大体的合同要求分析。其次,要开展分项单元评定和分项单元检验工作,并完成相应的评定表和检验报告单。最后,要对各个分项目开展必须的实验检查项目安排。

2.质量检验分析。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试想一下,如果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的话,无疑都会给工程的整体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返工重建,就会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损失。质量检验分析首先要严格设计设计图纸,对按照图纸而进行的放样工作要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土方工程施工中,要检验好中线偏位,路基层层标高和宽度,尤其要做变坡点的高程控制,控制偏差不能超过设计中,规范中规定的允许偏差,施工测量工作要严格执行施工测量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水准点、导线点、放样点,并对这些原始基准进行必要的双份保护。再者,质量检验工作要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施工难题,察看桩基施工、墩柱施工及预制梁场施工情况,对急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现场提出解决意见。最后,在项目施工完成后,还要进行项目竣工检验,由专门的人员检验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不符合,则要及时进行返工,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影响大局的质量问题。

3.实际应用问题分析。公路工程的建设主要目的还是要将公路、桥梁等设施投入到生产生活的使用之中,所以,检测一体化系统必须要包括对实际应用问题的分析。实际应用分析主要还是要以考虑全局为主,由于公路检测的复盖面非常广,所以,实际问题的分析首先要考虑到有限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我们在抓公路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之下,完成最高质量、最高使用效率的公路工程建设。其次,要对公路投入使用的情况作出合理的、有效的估量和预算。最后,要对投入运行的公路进行后续跟踪检测,以便发现公路的主要病害,并对病害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建议。

参考文献:

大数据分析材料第5篇

[关键词]N型单晶硅封装材料湿热老化性能

中图分类号:TM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75-02

引言

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需要越来越大。目前,市场上的高效N型单晶硅组件生产厂家主要有Sunpower、松下和英利。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引入背板、封装材料、助焊剂等材料,而不同的材料匹配必然也会对组件后期的可靠性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种类的材料、不同的生产工艺以及不同材料匹配对N型单晶硅组件湿热性能的影响。

1 试验

1.1试验方案

Test1验证同一种助焊剂的不同用量匹配不同焊接方式对组件湿热能力的影响

1.2 试验条件

Test 1-8 按IEC61215要求,在环境老化箱中进行湿热老化试验,试验条件:试验温度85℃±2℃、相对湿度85%±5% ,试验时间为1000h、2000h。Test 9按照加速老化试验要求进行,试验条件:试验温度125℃±2℃、相对湿度100%。

1.3 试验设备

所用的主要试验设备有:双85环境老化箱,Hast加速老化箱,EL测试仪,IV测试仪。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Test 1 验证同一种类助焊剂的不同使用量采用不同焊接方式对组件湿热能力的影响

数据分析:

采用助焊剂浸泡的方式,手工焊接其衰减值最小,但初始填充值较低,初始值电流差异不大,表明助焊剂残留量小组件耐湿热能力表现良好,但助焊剂量少且手工焊接接触电阻较大,焊接效果较差;

综上,可得以下结论:

第一、助焊剂量少会影响组件焊接质量;

第二、助焊剂量多会影响组件耐湿热能力。

2.2 Test 2验证不同种类助焊剂采的不同使用量采用不同涂刷方式对组件湿热能力的影响

数据分析:

采用浸泡涂覆助焊剂且手工焊接的模式,前期FF值偏且衰减值较低,前期不同厂家助焊剂差异不大,F5、F4略高。

数据分析:

F5初始FF值衰减最小,F1衰减最大,其它助焊剂表现差异不大,表明助焊剂中F5性能最好,F1最差,其它助焊剂差异不大。

数据分析:

F5、F4衰减值较小,F1的衰减值较大,其它无法区分。

数据分析:

F3衰减较小,其次是F1,最后是F2,F5、F4由于存在异常点,因此无法判断。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助焊剂残余量越小,小组件耐湿热能力越强,反之越差;

第二、F5助焊剂性能良好,其它不易判断。

2.3 Test 3验证不同封装材料对组件湿热能力的影响

数据分析:

PO材料耐湿热能力最好,衰减值均在3%以内,其次是EVA1A+EVA1B,再次是EVA 1A +EVA1A ,剩余EVA衰减值差异不大。

2.4 Test 4验证不同助焊剂对两种封装材料对组件湿热性能的影响

数据分析:

(1)F4衰减最小,其次是F5,再次是F1,再次是F3,最后是F2;

(2)整体PO2比EVA1衰减要小很多。

2.5 Test 5 验证水汽对组件湿热能力的影响

数据分析:

水汽的透入对于组件耐腐蚀性有较大影响,根据目前测试结果来看阻隔水汽透入后组件耐老化性明显提高。

另外,耐腐蚀性:PO1>EVA1>EVA2。

3 试验结论

大数据分析材料第6篇

【关键词】利用教材;培养;解析历史材料题能力

材料解析题是近几年来历史考试必考的一大题型,比重较大。它的特点是所引用的材料大都是原始史料,难度比较大,学生得分率较低,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考试,学生最怕的就是材料解析题,尤其是高一学生(因为在初中,历史课是所谓的“副科”,学生不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很少,基础太差)。因此,如何利角教材培养高一学生解析历史材料题的能力,就成为高一历史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提高学生解析历史材料题的能力,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除了正文以外,还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教科书中的材料,概括起来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和图片材料三大类)。高一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回答有关问题,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题的解析能力。那么,如何利用教材培养高一学生对材料题的解析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 对文字材料的利用

1.1 对带有思考题的材料(一般指课后练习题),在授课当中,适时插入进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课文内容,准确、简明扼要地回答思考题,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解析历史材料题的能力。如《九-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课,在讲到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时,我插入课后练习题里的四条史料(内容略),让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为什么当日本大规模地武装侵略东三省的时候,不顾民族的安危,采取不抵抗政策呢?从上面的四条史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经过认真阅读、思考,分析得出了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解析历史材料题的能力。不仅如此,而且还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1.2 对没有设置思考题的材料(课文中的材料)。在授课当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解析历史材料题的能力。如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一课时,课文中有孙中山遗嘱“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样一段材料。根据这段材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孙中山四十年革命生涯的主要活动是什么?②积四十年的经验是什么?③他的目的达到了?又为什么失败了?④为最终达到目的,他又做出怎样的历史贡献?随后学生结合课本所学内容,认真思考,逐一做出了回答。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解析历史材料题的能力,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2 对表格材料的利用 表格材料是通过各种数据构成的科学性、系统性极强的材料。它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但也存在枯燥、表面的缺憾。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的枯燥的数据,发掘其所反映的历史本质,对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或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使之与教材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析表格材料题的能力。如《鸦片战争》一课,在讲“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时,引用了这样一个表格:

根据这组数据,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19世纪中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两国各处于什么状况?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什么?③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起了什么作用?给中华民族带来怎样的危害?④清政府如何认识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结果如何?⑤有人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这种说法对吗?学生认真读了表格,在读懂弄懂表格数字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解析表格材料题的能力。

大数据分析材料第7篇

关键词:压力容器 安全预度 应力强化

1.前言

对于压力容器而言,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安全性能,同时还要考虑它的经济可行性。应变强化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将其应用到压力容器的设计中,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容器材料的部分塑性,但是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屈服强度。应用应变强化及时之后,压力容器的壁厚就会得到大大的降低,这不仅能够降低容器的重量,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压力容器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但是经过这个过程后,容器的整体外形就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关键是在应变后的容器设计环节中,设计的尺寸等数据因素却和应变前的数据一致,忽略了这些工作环节对材料安全预度的影响,给压力容器的工作环节中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应变强化路径对压力容器塑性失稳性的影响

2.1不同情况的加载路径试件的预拉伸试验以及结果的数据分析

本次试验选取的试验对象是四个完全相同的06Gr19Ni0奥式体不锈钢材料,并且对其分别标号为去a、b、c、d,然后对试验材料的矩形截面试件分别进行各应路径的预拉伸试验,a材料试件进行拉伸程度为断裂,b、c、d材料分别采用不同的拉伸力对其拉伸,使得材料试件发生部分塑性变形、卸载恢复、再拉伸直至材料断列裂,通过实验后比较各试件在不同预应变下的拉伸承载能力,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在不同加载路径下的情况下,也就是不同程度的应变强化情况下,这些材料的极限承载能力的变化程度是不大的,说明不同加载路径虽然能够使得材料的失稳点发生变化,但是对材料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2.2有限元模拟试验分析

本次试验选用的试验方法是有限元模拟试验方法,并且设定两种加载方式,第一种为一次性加载材料使材料的塑性失稳,第二种是分两次加载,第一次加载时使材料达到塑性变形的目的,卸载后对材料进行第二次加载,直接使材料的塑性失稳。在模拟的过程中,压力容器模型选择为?350mm×8mm×180000mm的圆筒容器,并且通过查表可知厚度为8mm的6Crl9Nil0板的实测真应力变曲线。在试验过程以及数据分析过程中,有限元数值模拟选用的是Plane82二维八点节点实体单元,并且要通过几何大变形效应,同时压力容器模型要采取多线性等向强化MISO模型,计算方法采用弧长法对其数据进行分析解析。在计算过程中,要对上述两种加载方式的材料模型的塑性失稳压力进行计算,在此要注意,在第二种加载方式的计算过程中要给容器施加0.10左右的6组预应变,计算结果如下:

从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上述两种加载方式的影响下,该压力容器模型的材料塑性失稳压力基本没有变化,而最大环向应变却随着预应变量的逐渐增大而减小等。

总体来说,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知,压力容器的极限承载能力是不会随着加载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预应变强化容器的储备却会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3.压力容器整体的塑性变形与压力容器材料失稳压力的联系

在本次试验中,压力容器试验模型的初始内径为400毫米,在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过程中压力容器的模型长度应当大于等于五倍的内径,也就是大于等于2000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实中的应变强化压力容器一般都是薄壁容器,所以在此可以合理的将容器的径比选择在1.10左右,根据实验要求则可以详细的取1.02、1.04、1.06、1.08、1.10五组数据。在有限模拟过程中,压力容器预应变后的尺寸应当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试验完成之后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两种模型的有限元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当,在取上述五组数据的径比情况下,塑性变形对压力容器材料的失稳压力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着压力容器的径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和没有对其施加预应变的情况相比,压力容器的模型在0.04到0.12的预应变范围内塑性失稳压力的平均下降幅度最大为6.42%,是发生在预应变量为0.08的情况下,详细如下: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虽然应变强化会使得压力容器的半径逐渐变大,壁厚逐渐减小,但是材料的塑性失稳压力的下降幅度却很小,这也说明材料的强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容器的尺寸改变做到了一定的弥补。

4.结论

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加载路径对试件和容器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不同的预应变量能够使容器产生不同的塑性变形,过一段时间后在材料硬度的影响下容器的塑性变形会逐渐恢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容器材料的塑性失稳载荷就会随之略减小;对于径比为1.0左右的薄壁容器来说,容器壁厚对应变强化后的容器塑性失稳压力的影响程度是很小的,如果在此对容器预应变后容器外形的改变和材料应力曲线改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二的预应变后的最小安全预度会明显下降,证明应变强化对压力容器的安全预度的影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参考文献

大数据分析材料第8篇

工程造价中相关的审核主要是依据审核目的制定良好的审核工程控制,制定规范的数据标准,提高有效化的原则分析过程,实现资源优化的合理配置过程,保证高效最大化的投资效益分析过程。通过对工程造价的综合性系统全面审核,实现错误内容的逐步纠正。在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套用相关的工程定额数据分析过程,完善工程计费,实现良好的费用数据采集。在施工图的基础结构分析过程中,加强招标文件、设计会审、会议纪要、工程现场勘查、工程变更会签、合同签订、隐蔽性工程等一系列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按照相关的文件要求进行规定的技术审核,从而实现良好的工程造价审核目的控制。

二、工程造价审核数据质量的控制基础性原则

以工程的生产质量为基础,制定工程造价审核控制过程分析制度,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节约工程资金控制管理,制定以管理为基础核心内容,创建良好的质量数据控制过程,逐步实现良好的工程造价审核分析,提高工程操作的合理性,实现良好的专业知识道德素质人才建设管理,保证合理化的工程造价顺利开展,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性建设过程,实现优质化、系统化、技术应用性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保证工程造价审核数据的良好质量控制原则分析过程。

三、工程造价的综合性审核步骤控制过程

1工程造价的审查工程比例

工程量的合理审核可以加强综合性的审核计算控制,根据相关的交接情况对工程量进行数据量计算,套用额定计算定格进行造价数据分析,手动计算在实际的工程造价中较为容易出错;例如,土方开挖、回填、外运等都容易因为工程量造成数据误差。砌体的门框、梁柱、窗框的体积尺寸大小也容易产生一定的错误,造成在工程遭际计算过程中对数据模板、梁柱交接出产生一定的缺陷。通过对竣工的工程结算数据的控制,对设计变更的相关图纸数据进行实物发展控制,实现对计算机尺寸数据的有效化衡量。伴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对加强各项计算机尺寸数据和实际工程量的控制管理,保证软件套件的逐步完善,实现工程量的有效化计算控制。

2审核材料的各项价格分析

根据材料的价格对工程的综合性造价进行控制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材料数据进行对比,制定合理化的材料选取,从而保证工程造假的高低控制过程。通过建筑材料市场的各项材料的分析,对不同材料价格的相关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制定合理化的工程监理分析过程,保证和现场监理工程师和现场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实现在各个时间段内的有效化施工控制,从而保证材料数据的价格、质量效果。根据施工现场的相关材料进行发票准确程度分析,确保各项材料差价的调整过程控制,执行合理化的施工工程造价控制,从而实现良好的综合性工程信息分析。

3工程造价的审核定额控制管理

通过对工程审核定价的有效化控制,对相关的定额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施工合同、施工监理控制过程的有效化约定分析,套用良好的单价准确控制过程,实现与施工单价指标的清单数据项目控制标准,实现定额换算的准确性。通过对项目的单位、内容、材料、数据的有效化定额控制,加强综合性数据分析控制。例如,土壤的各项级别选用良好的开挖方式,采用土方外运的距离控制管理,利用商砼的各项工程垂直运输控制管理,保证运输规定的相关系数,提高工程额定审核数据编制的准确性,实现材料价格的合理控制。采用良好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逐步加强各项工程项目中定额数据的套用,保证良好的实际测算,对人工材料、机械消耗用量、编制数据进行标准价估测,完善工程造价的有效化定额审核控制管理。

4工程审核的费用内容

根据工程的安全标准对相关工程项目数据进行施工控制,从而逐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文件的标准分析,提高预算中的相关定价配额使用量,根据不同的施工单位项目进行预算管理控制,实现程序标准的级别取费。取费的基础项目、基数、程序和相关的造价管理标准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定和控制,制定良好的综合性审核费用项目标准控制管理,实现项目工程造价的基础数据质量控制管理。

四、工程的综合性造价审核方法

1采用工程对比审核方法

在工程的相关结构、建设标准和工程用途上进行结构分析,制定合理的基础审核数据控制,保证各项工程造价数据的合理计算效果,从而实现综合性建设过程的基础指标数据。根据工程审核图纸进行造价对比分析,从实际的差异中对工程设计进行差异比价计算。

2重点工程的审核方法

对重点工程数据进行概预算审核设定,实现工程造价过程中相关项目的重点审核。对钢筋、硅材料、防水、混凝土铺设、门窗墙壁工程和相关的主要防治措施进行重点分析,制定合理的审核标准定额定价,从而确保工程重点审核效果的准确性。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