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景区年度总结

景区年度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7 15:05:14

景区年度总结

景区年度总结第1篇

一、2005年工作总结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完成市城管局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党建工作任务为重点,以贯彻《深圳市直机关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采取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召开座谈会、参观革命圣地等形式,系统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例》和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带头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

2.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执政水平。严格执行《深圳市市管单位领导集体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试行)》,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并做好重大问题会议纪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党纪政纪,保证政令畅通。深化创建“好班子”活动,不断加大创建“好班子”工作的力度。

3.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工作落实。从严治党,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特别是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要严格执行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两个条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4.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工会继续深化“送温暖”活动,加强对离退休干部职工、体弱多病、生活困难职工的关心照顾。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先后组织开展篮球比赛,“七一”文艺表演赛,职工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拖拉机比赛,竞登梧桐山比赛。积极参与市政府组织的关爱行动、捐资助学、帮困助弱等,捐款共1万多元,捐衣195件。组织团员青年到欢乐谷参观学习,切实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团员理论培训活动,充分发挥青年组织的优势,促进青年工作的开展,巩固提高创建“青年文明号”成果。组织女职工到武夷山参观学习,关心女职工的特殊需要,为女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确保一方平安。

1.经过多年摸索实践,结合我处实际,制定了7个应急预案以及《梧桐山风景区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做到“三不放过”。森林防火实行常年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打早、打小、打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管理站的巡察。

2.购置防火器材,完成了对讲机同播工程改造,所管辖的31.82平方公里面积,未发生大小火灾。10月18日大梧桐由于施工电焊火花引起山火,由于市领导和城管局领导重视,各方支援,扑救及时,过火面积2000多平方米,属于森林火警。

3.对六个管理站的防雷、避雷设施进行了彻底整改,通过了市气象局防雷专业部门的验收检查。

(三)抓好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改善风景区植被状况。

1.春季植树造林方面,计划内资金、维护费资金均已按统一部署完成了招投标,施工正按合同进行,现已种植乔木62740株、灌木81150株、藤本3000株,两个工程共完成整个工程量的85%。继去年开展的“我为深圳最高峰添绿”和种植“深圳晚报读者林”的活动后,今年我们继续与深圳晚报联合发起我为深圳最高峰添绿的活动。共有60多个家庭和单位参加了活动,共种植亮叶冬青等乡土树木500多株。对梳理行动后的空地种植苗木1000多株。

2.科研工作方面,完成了《切花红掌推广试验》课题鉴定验收工作,《桫椤保护与繁育研究》完成野外数据收集工作,转入数据整理和论文撰写,去年保护性移植栽培的桫椤小苗和去年采集的桫椤孢子播种试验成功出苗,现已上盆栽培开始观测记录。《深圳乡土园林树种选育推广试验》课题,在圃苗木保留10个品种各500株,为明年课题验收做准备。《梧桐山风景区环境容量和游赏模式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开展课题数据的收集工作。《废弃土石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课题,正在进行论文撰写,拟于年底申报课题并鉴定。

(四)加快风景区建设步伐。

1.根据今年2月4日市委常委会议纪要,我处委托设计单位对仙桐体育公园的总规进行了调整,删去了综合馆和室内停车场等建筑物,压缩了投资规模,已报市政府审批。今年4月,在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的支持下,已完成仙桐体育公园的征地赔偿工作,并已划定仙桐体育公园用地红线。

2.仙桐路续建已开工建设,五亩地至小梧桐登山步道、小梧桐环境改造、小梧桐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好汉坡护栏、小梧桐供电均在进行施工。

3.好汉坡登山步道、登云登山步道、泰山涧护栏已竣工验收。

4.五亩地森林浴休闲区、赤水洞景区完成了规划设计,并报市规划局审批通过。

5.望桐路已完成施工图报建,市发展与改革局已下达了2146万元的建设计划,关于苗木补偿手续,与梧桐山股份有限公司、梧桐山苗圃场合作完成了苗木清查工作,正在谈判补偿事宜。

6.马水涧登山道已申报2005年立项,二号园道南段、北段均已申报2005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沙头角至大梧桐登山道已申报2005年新开工2005年续建项目计划,盐田至大梧桐登山道已申报2005年新开工项目计划。

7.登山大本营取得了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预算报送审计后,进行招投标。

8.大梧桐顶天池完成了施工图设计与预算编制,正组织队伍进场施工。

9.上山公路防撞栏正在编制预算,准备进行招投标。

10.沙头角管理站完成了邀请招标,报市建设局批准,取得了开工许可证,正准备进场施工。

11.大梧桐供水完成施工,待外电完成后试泵验收。

12.泰山涧登山道、登云登山道增设了休息桌凳、垃圾桶、标志牌等辅助设施。

13.梧桐烟云、凤谷鸣琴详规经专家评审,调整后报市规划局。

14.完成了大梧桐停车场配套设施室内外装修工程的结算审核、校对工作。

15.完成了罗湖区水务局立项的乌石鼓石场绿化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手续。

16.完成各管理站和管理处的各种零星维修工程及各有关单位在梧桐山建设涉及的补偿、树木迁移等各项事务。

(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梳理行动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以拆除违章临时建筑物为重点的各项整治任务。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对市容环境进行“梳理行动”的重要决定,将梳理行动落到实处,我处精心组织,成立了梳理行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梳理行动实施方案,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扎实开展了以拆除乱搭建为重点的市容环境“梳理行动”。在此次梳理行动中管理站、执法队多次协同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共拆除山边违章乱搭建约3500平方米,消除了安全隐患。组织执法队员上路巡逻,参加市城管局联动管理,全面清理“乱摆卖”,每天超额完成任务,全年清理“乱摆卖”共20143宗,实现无零申报。

(六)日常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1.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凡应招标的项目按市政府的规定进行采购招标。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杜绝“小金库”。

2.人事管理方面,继续建立个人档案信息工作,完成了全处干部职工工资调整和人事档案整理工作,与劳务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书及《责任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劳务工体检。

3.档案综合管理方面,已完成2003年档案归档工作,文书档案共383件,相片档案106件,实物档案2件。2005年收文共581件,发文共127件。

4.固定资产、后勤服务、水电维修、车辆管理等日常工作运转有序,无一例安全事故。

5.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市民的思想,抢救受伤游客,寻找迷路登山者,参与救助危难游客近20多宗。

6.加强了环境卫生日常管理监督工作。积极开展“清洁深圳月”活动,清理卫生死角,采取消杀、投放药物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严防“非典”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

7.规范企业运作,强化内部管理,全面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开展公司体制改革调研工作。

(七)完成了几项重点工作。

1.春节期间,举办了以“山花烂漫迎新春”为主题的公园文化节,丰富市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

2.重阳节期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梧桐山登高节,市委书记黄丽满、市长李鸿忠等6名市领导出席开幕式,整个登高节活动安全有序,得到了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成为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3.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工作,争取将《深圳经济特区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办法》上升为《深圳经济特区梧桐山风景区管理条例》。完成了《条例》初稿、修改说明,并上报市城管局。

4.成立园博园挂钩领导小组,积极支持园博园建设,为四川、湖南两个省的参展单位安排住宿、提供车辆等服务,协助他们完成景点的建设工作。由我处承建的园博园引绿弥烟工程荣获室外景点银奖和优秀设计奖,室内专业类展览深圳乡土园林绿化树种选育研究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2005年工作思路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市委三届九次会议精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断完善创新机制,为事业单位改革作好准备。继续开展公司体制改革、仙桐体育公园管理模式调研。

(二)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的决定,在2005年6月30日前拆除我处辖区内违法建筑。继续巩固梳理行动取得的成果,做好后续管理,拆除一片,整治一片,绿化覆盖一片,坚决防止乱搭建回潮。

(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保护管理好风景区资源,完成凤谷鸣琴、梧桐烟云景区详细规划的审批工作。

(四)一丝不苟地做好护林防火,安全生产工作。

(五)继续做好立法的前期工作。加强和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市法制局的联系,继续调研,修改《条例》初稿,争取进入立法程序。

(六)认真抓好申报部级风景区的工作。

(七)加快风景区开发建设步伐。

(八)继续办好第三届梧桐山登高节,要按市领导的要求越办越好,真正办出品牌,成为全市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九)加强党的固本强基工程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持队伍稳定、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景区年度总结第2篇

调查结果汇总分析表明,2013年二季度我市工业企业宏观经济环境、总体经营状况保持平稳。预计三季度宏观经济环境、总体经营状况继续向好;市场有所回升。调查显示,产品订货不足、流动资金紧张仍将困扰企业发展。

一、宏观经济环境

在接受调查的145家企业中,82%的企业预计2013年三季度宏观经济环境好或一般,有18%的企业预计三季度的宏观经济环境较差,比上季度实际值高1个百分点。根据调查数据测算,2013年三季度预计我市宏观经济环境景气指数为0.17,较上季度实际值提高0.1,由微弱景气区间提高到相对景气区间。

二、企业运行分析

1、总体经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83%的企业预计2013年三季度总体经营状况好或一般,有17%的企业预计三季度总体经营情况较差,比上季度实际值高6个百分点。预计三季度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景气指数为0.22,较上季度实际值提高0.06,由相对景气区间提高到较为景气区间。

2、产品生产订货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三季度产品生产状况景气度为0.10,比上季度实际值下降0.07,但仍处于微弱景气区间。国内产品订货景气度为0.21,比上季度实际值提高0.16,从微弱景气区间提高到较为景气区间。出口产品订货为-0.10,比上季度实际值下降0.25,从相对景气区间下降到微弱不景气区间。设备利用率景气度为0.40比上季度提高0.08,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3、能源、原材料供应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三季度能源原材料供给景气度为0.26,比上季提高0.02,仍处于较为景气区间。能源供给景气度为0.23,比上季度提高0.08,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原材料供给景气度为0.29,比上季度略微下降0.01,仍处于较为景气区间。能源购进价格景气度为-0.06,比上季度降低0.08,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原材料购进价格景气度为

-0.04,比上季度提高0.16,从相对不景气区间提高到微弱景气区间。从本季度调查数据来看能源供给、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都比较平稳,但能源和原材料购进价格价格依旧偏高。

4、资金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三季度流动资金状况景气度为-0.28,比上季下降0.34,从微弱景气区间下降到较不景气区间。短期贷款景气度为-0.09,比上一季度提高0.29,但仍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产品资金占用景气度为0.10,比上季度提高0.09,从微弱景气提高到相对景气区间。调查结果说明,预计三季度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贷款难的问题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5、产品销售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三季度产品销售量增长景气度0.19,比上季度提高0.1,从微弱景气区间提高到相对景气区间。产品销售价格景气度为0.04,比上季度提高0.06,从微弱不景气提高到微弱景气区间。从调查数据来看三季度产品销售市场仍然保持良好的态势,但产品销售价格提升缓慢。

6、企业盈利状况

调查显示,有32%的企业认为盈利状况好,有43%的企业认为一般,24%的企业认为盈利状况差。整体盈利状况较为稳定,景气度为0.30,仍处在较为景气区间。职工收入也相对较高,预计,三季度职工收入景气度为0.41,保持在非常景气区间。

三、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和未来投资

景区年度总结第3篇

[关键字]独立型旅游度假区 旅游人口 规模 环境容量

引言

独立型旅游度假区,顾名思义,就是与城市主体功能区有一定间隔,服务功能相对独立且较少依赖主城的旅游度假区。正因为独立型旅游度假区与城市有一定距离,一般生态环境良好,景观资源独特,因此,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某些地方,旅游休闲度假及其相关的服务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其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开发建设规模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过度的旅游开发不仅影响游人的度假感受,同时对度假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另一方面,过低的旅游开发又造成了对良好景观资源的浪费。伴随着独立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不少专家学者都在总结着度假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实践中,指导旅游度假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独立型旅游度假区的特点

旅游度假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有其自身的特点:

常住人口较少,旅游人口较多

独立型旅游度假区一般规模相对较小,远离城市,保持着郊野特色,居住人口较少,也正因为这个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城市居民前往度假,旅游人口一般较多。

景观资源独特,生态环境脆弱

作为旅游度假区,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或者环境优美,或者景观独特,再或者人文底蕴浓厚,另一方面,旅游度假区具有独立型,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破坏后较修复。

与城区相隔较远,功能相对独立

正因为距离的原因,独立型旅游度假区一般基本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在功能上一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珠海市东澳岛在规划建设规模方面的实践

珠海市东澳岛概况

东澳岛位于万山群岛中南部,在万山列岛的西北部,珠江入海口以南的伶仃洋上,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北距珠海市区19海里(约一个小时船程),距澳门17海里,东北距香港29海里,西距桂山岛7.7海里,南距大万山岛1.8海里。

东澳岛从1997年开始发展旅游,至今已发展成为年旅游人口为8万人的旅游小岛。东澳岛目前主要旅游产品是海洋海岛观光度假,主要的服务设施就是度假酒店。

东澳岛建设规模的确定

对于东澳岛的城市建设规模,规划通过对旅游人口的测算,推算所需要的服务设施的规模,进一步确定东澳岛的建设规模。

(1)人口规模论证

东澳岛的人口分为常住人口和旅游人口两部分。

①常住人口测算

根据东澳岛近几年的人口变化情况,预测到2020年,东澳岛户籍人口为290人保持不变。

②旅游人口测算

根据珠海市规划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东澳岛旅游人口为63000人。以2007年旅游人口为基础,参考珠海市旅游市场发展预测的游客的年平均增长率指标及其它旅游取得的经验,综合考虑东澳岛即将实施的规划建设对旅游的影响,初步确定东澳岛旅游的人数年均增长率为9.5%。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对东澳岛的旅游人口进行预测。

公式: Pn=P0(1+X)ⁿ

2015 年东澳岛旅游人口为:130000人。

2020 年东澳岛旅游人口为:200000人。

规划2020年日均游客量为547人次/天。根据历年东澳岛上游客统计资料显示,5―10月是东澳岛的旅游高峰期,最高可达2000人次/天。现状旅游人口季节性集中指数(最高日旅游人次/年平均旅游人次)为11.56,规划通过功能多样化设置、旅游项目多样化设置以及加大宣传力度,使得东澳岛的游客季节性差异减小,规划2020年旅游人口季节性集中指数按5.6计算,则规划最大日游客量为3000人次/天。

(2)环境容量验算

环境容量是指风景旅游区容纳旅游者的能力。东澳岛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并满足旅游者浏览心理需求等因素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每天最大游客量。

①旅游景区容量测算

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游人的空间分布情况来计算。计算方法采用线路法和面积法两种,两个结果叠加即为所得结果。

线路法:

面积法:

Vd――日环境容量(人/日)

l――景区游览路线的长度(米)

l1――每个游人的最佳间隔距离(米)

t1――该景区每天开放的时间(小时)

t2――游人平均需要游览的时间(小时)

A ――景区区域面积(平方米)

A1――每个游人占用的最小面积(平方米)

Vd现――现在景区日环境容量

Vd规――景区规划日环境容量

Vd大――景区规划最大日环境容量限度

l――景区游览路线的长度(米)l1――每个游人的最佳间隔距离(米)

t1――该景区每天开放的时间(小时)t2――游人平均需要游览的时间(小时)

A ――景区区域面积(平方米)A1――每个游人占用的最小面积(平方米)

测算结论:将线路景区容量和面积景区容量的结果复合叠加,则东澳岛景区环境最大容量为8946人/日(景区承受最大容量值)。

②水资源承载力

目前东澳岛用水主要靠东澳水库供水,生产规模为1200m3/d。

因此目前东澳岛的日均供水量最多为1200m3/d,参照《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人均日用水量300升进行计算,可满足4000人的用水需求。

③土地资源承载力

东澳岛总面积为4.65km2,但因山坡陡峻,可建设用地不多,仅为2.69 km2。

根据珠海市总体规划,海岛人均建设用地按140―160m2计算,得出东澳岛最大人口容量为16812―19214人。从东澳岛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考虑,东澳岛的人口发展规模总量应控制在18000人之内。

④海水浴场日合理容量

目前在国内采用的海水浴场的容量标准为:

沙域常规标准:5-10M2/人

舒适标准:10-15M2/人

水域容量:10-20M2/人

南沙湾、小竹湾浴场岸线分别为400米和200米,沙域宽度分别为50米,30米,水域宽度均取50米,则南沙湾和小竹湾海水浴场容量如表:

海水浴场瞬时最大容量8200人,最小容量3200人,平均容量5700人。取周转率为2.5,则海水浴场日合理容量为14250人,取15000人。

⑤结论

根据木桶原理,东澳岛环境容量(最大日旅游容量)为4000人次/天。规划最大日游客量3000人次/天能够满足环境容量的要求。

(3)旅游服务设施规模(旅馆业用地规模)论证

①按游客平均床位数测算

在景区规划中,预测旅游人次规模是确定景区内旅游旅馆业规模起决定作用的依据。通过对比广东省旅游人次与床位数对比关系,通过经验测算东澳岛上的旅馆规模。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风景区年旅游人次总数与旅馆床位之间关系大约是:风景区年旅游人次约190----225人应有一个床位,因此,可取200人一个床位,考虑东澳岛与整个广东省相比,东澳岛属旅游度假区,旅游住宿比例较高,根据以以往东澳岛游客接待量的经验,规划可考虑取100人一个床位进行测算。简言之:

风景区总床位数/风景区年旅游人次总数=1/100

因此,2015年,东澳岛的旅馆床位数为1300床。

2020年,东澳岛的旅馆床位数为2000床。

参照东澳岛及其他珠海海岛上酒店的占地规模与床位数的比例关系,确定东澳岛上酒店用地规模与床位数的比例关系为110床/1.5ha,因此,确定2020年东澳岛旅馆总用地为27.3ha.

②按游客入住率测算

在前面旅游人口测算中,规划2020 年东澳岛旅游人口为200000人,旅游人口季节性集中指数按5.6计算,则规划最大日游客量为3000人次/天。

a、以社会效益最大化考虑

若以社会效益最大化考虑,东澳岛应解决所有的在岛上有居住需求的游客的居住问题,规划2020年岛上最大日游客量为3000人次/天,根据往年居住需求经验,游客入住率取90%,则应安排床位数2700个。

b、以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

若以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东澳岛上旅馆业的发展,就是要在旅游旺季旅馆业的盈利与旅游淡季旅馆业的资源闲置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使得东澳岛每年的年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以往众多的旅游规划,往往只是根据游客的住宿总需求或者旅游旺季游客数来规划客房床位数。一个简单的想法是,闲位总数要大于或等于游客总数,所以在一般时总习惯用高峰期游客平均数作为规划床位数。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收益是边际递减的,即收益并不是随着床位数的增加而增加的,床位数的递增也导致了成本的递增,同时,在旅游淡季时,又有大量的床位空置,这也需要大量的维护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因此,确定一个最优的床位数,可以使得床位的利用率最高,旅馆业年收益率最大化。在这里,我们引入旅游区床位数的经济计算公式。

床位数=(平均停留天数×年住宿人数)/(年旅游天数×床位利用率)

由于海岛离大陆较远,加之东澳岛定位为休闲度假旅游岛,因此,确定东澳岛上年住宿人数为旅游人数的90%。通过增加旅游产品服务种类,面对更多的客源市场,规划一年300天均为旅游日,根据东澳岛的特殊情况,床位利用率取值70%。平均停留天数取2。

由此算得,东澳岛应配套床位数=934

③小结

规划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考虑,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规划取二者的平均值。则规划床位数为1817。

参照东澳岛及其他珠海海岛上酒店的占地规模与床位数的比例关系,确定东澳岛上酒店用地规模与床位数的比例关系为110床/1.5ha,因此,确定2020年东澳岛旅馆总用地为24.8ha.

我们取按游客平均床位数测算与按游客入住率测算的平均值,则2020年,东澳岛旅馆总用地为26.05ha。

结束语

对独立型旅游度假区适宜建设规模的研究,旨在通过规划预测与控制,为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管理依据和建设指导。但鉴于笔者专业角度、知识结构、个人能力、数据资源等各方面的局限,对于独立型旅游度假区建设规模的探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目前,在我国独立型旅游度假区规划的编制案例较少,其建设规模尚需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联系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参考文献

1 吴凯晶.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分方法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王兴中,赵多平,高鑫.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社区利益保障体系的构建―以新农村社区型景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7,(8).

3 陈燕秋.滨海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研究―以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D].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张勇,于敬,孟娇蓉,刘宇楠.湖山型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城市规划,2010

景区年度总结第4篇

2009年是我委切实巩固好××湖环境保护整治工作成果,全面加快推进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确定的女儿国项目、环湖公路、4a级旅游景区创建等重大项目建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市委、政府旅游强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决战××湖”的历史使命,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实施好阳光政府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继续坚持“一手抓保护管理、一手抓规划建设、一手抓基础工作、一手抓招商引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工作方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构建和谐景区、促进景区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全面加大项目筹融资和创意招商工作力度,女儿国项目己正式启动建设,景区项目筹融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环湖公路和银湖岛渡假村建设全面加快,4a级景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a评专家组终评,使景区综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有序轨道,有力促进了××湖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现将我委一年来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女儿国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一年来,根据省、市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及要求,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配合投资商搞好女儿国项目修建性详规的调整和地质勘查等各项前期工作,多渠道开展项目筹融资,进一步加快推进女儿国项目、环湖公路和4a级景区创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

(一)女儿国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一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精神,加快推进女儿国项目建设。一年来,我委积极配合投资商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项目规划和地勘等前期工作。2009年7月8日,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的××女儿国投资控股公司,××湖女儿国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女儿国项目建设用地规模为175公顷,总投资约36亿元,计划分三期实施,与××湖支线机场建设同步完成。7月8日,与上海中帮置业集团、上海米丘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湖女儿国镇项目启动仪式”,邀请十多家国内知名媒体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并对项目情况和启动仪式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二是为了加快推进女儿国项目建设,我委积极争取省、市农发行的信贷支持,共筹措7000万元资金配套建设××湖环湖公路和支持××湖支线机场建设工作。现完成××湖环湖公路3000万元的投资建设任务,拨付××湖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经费1100万元,确保了××湖景区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成了里格摩梭文化展示中心的硬件建设。

三是为保障女儿国项目建设对供电的需求,积极配合电力部门投资3600万元实施建设了11万千伏的女儿国项目供电线路和变电站。

(二)环湖公路建设稳步推进

环湖公路总长26公里,项目总投资8240万元。共分三个标段:ⅰ标段竹地至四川大嘴,里程10.04公里,已于2009年5月建成通车,完成投资1700万元;ii标段竹地垭口至大渔坝,里程6.28公里,总投资1300万元,现己完成投资1100万元。同时,还投资150万元搬迁建设了总长5.3公里的污水压力管道,力争2010年5月份全面完成;ⅲ标段三家村至山垮,总里程10.32公里,现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确保景区稳定,我委于2009年9月投资80多万元实施了三家村至蒗放的关爱民生保通工程。

(三)切实做好摩梭生态文化村落保护规划等前期工作

一年来,为完整的保护好××湖景区的摩梭生态文化村落,实现××湖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我委从环××湖和永宁坝公路主干线一带的19个摩梭村寨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0户摩梭母系大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环××湖及永宁坝摩梭生态文化村落保护性规划》,该文本己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同时,配合市规划局启动了永宁集镇和拉伯至开基桥规划编制工作,计划2010年2月完成。

(四)银湖岛度假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通过我委积极配合投资商协调各方关系,2009年,经过一年的时间,银湖岛度假村总统别墅区2号、3号、4号、5号、6号别墅楼完工,二十八间套房、标房,四十个床位现已投入试营运阶段;总统一号别墅区土建工程己基本完成,并将进入装修收尾阶段。总统一号别墅区总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近1.5亿元。

(五)加强景区美化、绿化工作,巩固环境整治成果

一年来,为进一步巩固××湖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果,我委切实加大投资,认真做好景区美化、绿化工作。

一是完成竹地垭口至四川大嘴及洛水片区植树绿化工程,共栽种柏杨、杜仲等绿化树木35300株。其中:湖滨带沿路种植柏杨树及垂柳3800株;环湖路沿线、洛水、三家村、污水处理厂共种植杜仲树苗31500株;在乌马河至洛水湖滨带购置8条猪槽船种植花卉,里格垭口至索道沿线种植波斯菊30亩。

二是先后租用洛水、红崖子、里格土地280亩,用于种植雪桃、雪梨、梅子等经济果木,同时套种田间矮杆植物绿肥、葵花及土豆。目前己在洛水片区种植雪桃11600株,里格村种植雪桃、雪梨、梅子共1500株,土豆10亩。

三是完成落水湖滨带绿化工程(仿生态水泥围栏)1750m。

四是完成洛水村过境公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为2462.2m2,土方平整890.4m2、绿化种植、绿化养护、木栏杆2296.1m等。

(六)积极配合××湖支线机场建设

目前,××湖支线机场进场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我委正积极配合市、县相关部门开展支线机场建设的相关工作,计划2010年开工建设。

二、景区保护管理和旅游发展取得新成绩,4a创建通过终评

(一)4a级景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终评

按照××市委、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委于2008年开始启动4a级景区创建工作。为了成功申报4a级景区,2009年来,我委投资500万元整改完善了景区基础设施及景点建设,主要包括:××湖风光观景台、3个生态停车场、3个星级旅游厕所、游客接待中心、餐饮接待中心、旅游商品购物中心、2处游船码头、医疗救护站、导游服务处、摩梭文化博物馆、摩梭文化演绎中心等设施设备和服务项目。2009年3月,完成了4a级景区创建申报文本及相关文字、图片、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辑归档工作。2009年6月,4a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初评。11月22日,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a评专家,对××湖景区进行了终评,获得总评基准分数870分。××湖景区4a创建工作己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终评,标志着景区旅游接待服务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旅游接待经营收入情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委进一步加强景区门票征收管理和对外宣传促销工作力度,积极树立景区品牌形象,使××湖景区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有所增长。2009年,预计××湖景区接待游客50万人次,门票收入13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8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4.16%、4.83%和7.56%。

(三)建立健全管理职能,旅游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有序轨道

一是组建景区旅游服务管理机构,打造管理团队。为进一步提升××湖景区的整体竞争力,打造女儿国旅游高端品牌形象,促进××湖旅游业健康发展。我委于2009年1月18日,组建成立了××××湖旅游开发公司下属的××女儿国旅游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游客服务功能建设。增设了里格、洛水码头和达巴三个游客咨询服务点。配套建设了××湖景区旅游结算中心,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规范管理旅游团队进入××湖景区,促进门票销售,降低管理成本,控制资金流向,规避债务纠纷。

二是切实加强综合管理,进一步规范景区旅游市场。为加强景区内所有经营活动的特许准入管理制度,我委及时组织人员深入景区各经营户,实地察看是否符合申领《准营证》的相关要求,并建立健全《准营证》审批会议制度,严格按照景区管理处关于市场准入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批。凡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必须服从景区管理机构的督察管理,从源头上严把经营活动的规范管理关。到目前为止,××湖景区新批办《准营证》28户,换证251户,基本完成了洛水、里格、小洛水、蒗放四个村的《准营证》审批及年检换证工作。使景区综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有序轨道。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游客投诉制度。一年来,我委积极组织综合管理科和稽查队人员对黑车、黑导和无证经营户进行严查、严打,严肃处理了7起当地黑车藏带游客逃票事件。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湖风景区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及时完善了景区游客投诉与处理程序,积极为游客提供热情便利的服务。全年共处理游客投诉案件18起,协调处理因划船引发的游客纠纷案件5起,较好的完成了景区旅游投诉处理工作,让外来游客得到了一个又一个满意的答复,树立了管委会在游客中的良好形象。

(四)切实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认真处理好××湖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政府的重要决定上来,我委认真处理了××湖保护管理和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严格景区民居建设规划管理工作。针对景区内出现的民居建筑乱建乱盖和未批先建的违规现象,我委先后多次召开景区民居建设规划审核工作会议,对符合《××湖景区综合规划》和相关法规要求的民居建设户,在接到农户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及时给予批复;对不符合规划要求和未批先建的农户,由我委和景区管理处作出不允许修建的明确回复,并及时下达了停建通知书。到目前为止,我委已严格按照民居建房审核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对符合规划审核程序和相关条例规定的31户民居建筑给予了批复。同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对洛水、里格、小洛水等村寨的12户违规违章建筑下发了停建通知书,并请求县人民政府和县法院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违章建筑户给予依法处理。通过严格民居建设的规划审批管理程序和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了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增强了景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树立了管委会保护景区环境资源、严格依法治旅的良好形象。

二是严格规范广告招示牌设置等旅游从业行为。一年来,共拆除各种不协调广告招示牌58个,按规范要求设置广告招示牌29个。与市委党校联合,邀请专家在景区举办系列知识讲座,得到了景区干部群众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努力促进环境卫生的有序管理。针对景区环境卫生还存在一些死角、环卫整治工作战线长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管理服务公司的领导,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努力提高人员素质,认真搞好洛水、里格、三家村、尼寨、小洛水等沿湖村寨及景点的绿化、美化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线,定期对景区公路、标示牌、垃圾桶、路灯、污水处理设施、绿化设施进行维护,严格禁止在湖边洗衣、洗车、停车及乱扔垃圾,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有效提升了景区环境质量。一年来,共清运及焚烧各种垃圾1345吨,处理污水量26.4万吨。

四是加强景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一方平安。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督促××湖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湖景区专职消防队》的要求,结合景区具体实际情况,我委及时组建了由稽查队和环境公司人员参加的景区兼职消防队。进一步加强景区消防安全教育和整治工作,严禁外来游客在景区内生火做饭。一年来,我委与消防部门、海事处共同开展了对里格、洛水、三家村、小洛水等沿湖村寨村民的水上安全和消防安全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共500人次;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与宁蒗县林业、消防等相关部门一道共同带领景区各族群众及时扑救了民居火灾两起,扑灭了森林火灾一起。

五是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宁蒗县西布河乡马龙湾村和红桥乡大梨树村,认真开展扶贫挂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针对马龙湾自然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我委投资3万元与市科协联合实施了马龙湾自然村10千伏通电工程、人马驿道工程和群众人畜饮水工程。同时,配套10万元资金修建了红桥乡大梨树村通村公路。进一步带动了贫困山区的科学发展。

六是为切实解决好在建设污水处理厂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遗留问题,结合“保稳定”和关爱民生工程的实施,于今年4月份投资50万元实施了竹地摩梭村的通村弹石公路给水管网维护和竹地垭口至女儿国格姆女神山庄的弹石路面工程。9月份,又投资80多万元实施了三家村到蒗放的10.32公里关爱民生保畅通工程,切实为景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了景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是切实抓好景区收费站、稽查队、游客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的服务工作。做到热情、耐心、细致地解答游客咨询,认真执行首问责任制,使各项服务完成率达到100%,游客满意率达到98%,树立了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

三、切实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树立景区品牌形象

一年来,我委通过新闻媒体与网站,及时全面报道女儿国项目和环湖公路、4a级旅游景区创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使××湖得到了多渠道的对外宣传,为景区品牌形象的树立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是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共同关注栏目》和云南电视台、××电视台、攀枝花电视台、《中国环境报》、《旅游周刊》、《云南日报》、《××日报》等对外宣传媒体,全面报道××湖景区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情况。

二是利用管委会门户网站和阳光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网站××湖景区女儿国项目、环湖公路和4a级景区创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息信98条。

三是结合中国婚俗文化节在××湖举行闭幕式和××雪山音乐节的举办,积极组织开展了5•1黄金周期间××人游××湖和10月国庆节期间省内外中高端游客游××湖活动。

四是在里格、洛水码头和达巴三个游客咨询服务点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民族音像制品、民族工艺品(披肩、服饰等)和文化书籍的对外宣传促销,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五是利用《玉龙山》杂志出版发行了1万册《中国•××湖女儿国传奇之旅》专刊,通过航空、酒店、客栈、移动vip客户等多种渠道加大景区的对外宣传。2009年,××湖景区荣获“中国十大最美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名湖”等荣誉称号。

四、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实,促进景区科学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按照中央、省委,以及市委、政府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及要求,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认真落实行政问责办法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确保市委、政府以及管委会一系列重大决策落实到位,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能,增强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和公信力,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大力推进××湖景区生态文明建设,自觉肩负起“决战××湖”的历史使命,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积极构建和谐景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成立领导机构,抓好组织落实

根据2009年2月召开的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及要求,我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党组成员、管委会副主任为副组长,管委会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管委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认真细化和分解我委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制定了《××湖管委会2009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方案》以及责任书,由管委会第一责任人分别与各科室、开发公司、环境管理公司、女儿国游客服务管理公司及项目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了各科室、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做到明确职责,狠抓落实。真正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抓,各科室及部门负责人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教育学习,完善规章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管委会干部职工的从政从业行为,落实好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指导思想,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一年来,我委结合行政问责办法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的开展,始终把强化教育学习和制度的完善落实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来抓。

一是建立每月一次的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制度,通过有计划、有要求、有中心发言的理论学习研讨,不断提高管委会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

二是建立每周一次的景区例会制度,规定每个星期一由带班领导组织召开景区例会,及时传达学习相关的文件,及时收集通报景区工作信息,抓好各项工作的督促落实。

三是健全每月一至二次的管委会党组、主任办公会议和女儿国项目环湖公路、4a级景区创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指挥部工作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安排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整治等方面的重要工作,认真解决好涉及景区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四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保质保量开好半年一次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通过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中,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推行首问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办事程序公开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努力实现管委会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五是为切实加强和完善管委会内部干部职工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我委坚持实事求是和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针对干部职工在执行景区工作日和开展后勤保障、接待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制度上查找原因和漏洞,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立足景区实际,总结好的做法,提炼好的经验,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湖省级旅游区管委会《干部职工景区工作日补充规定》《车辆管理制度》《接待管理制度》《职工差旅费管理制度》《女职工生育期休假相关规定》等5项制度,严格实行员工上下班指纹考勤管理制度;规范车辆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车辆维护派修审批程序,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建立健全单位财经管理制度、项目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和标准,成立了考评管理督查工作小组,认真开展督查工作。一年来,我委重点对景区工作日执行情况、环湖公路建设、景区门票征收管理、景区美化、绿化等各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公开奖罚。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形成了管理与落实的长效机制。

六是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在开展“讲党性、抓机遇、重民生、谋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中,管委会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做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注重把作风建设教育活动与创建和谐景区相结合,积极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管委会党员干部分别与景区内10户贫困党员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落实了价值20000多元的生产生活物资。结合“九个一”活动的开展,我委采取了集中学习与自学相集合的方法,邀请云大旅游学院和市委党校的老师到景区举办了为期2天的干部作风教育专题讲座,116名景区工作人员参加了学习,全年累计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培训学习共689人次,推荐干部职工累计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学习56人次。

(三)结合景区项目建设,注重源头治理

随着女儿国项目、环湖公路和4a级景区创建等重点项目的启动实施,管委会领导班子着眼于强化对权力的制约,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体系列入××湖景区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的重要议程,列入管委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

一是对景区在建的所有重点工程项目都签定了廉政合同,同时管委会与每个项目负责人签订了工程项目建设责任书,要求项目负责人严格按国家有关施工管理规范把好质量关,积极配合工程监理单位搞好工程质量监理,发现施工设计与现场不符的地方,应及时向指挥部汇报。

二是成立项目督查组,对景区在建工程开展不定期的督查,通过深入开展督查工作,全面加强了对工程质量、进度及项目资金运行情况的监督与管理。

三是严格项目工程资金的使用管理。凡涉及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由项目负责人签字、报财务审计科和分管领导审核后,提交项目建设指挥部审批同意后方可拨付;凡涉及项目工程量增减确需变更设计、增加资金投入,由项目负责人向指挥部提出书面报告,经项目建设指挥部工程组、技术专家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到实地踏勘、会审认定并报经规划建设指挥部研究同意后,方可进行实施。

(四)认真开展清查单位“小金库”和收入管理情况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认真开展清查市直预算单位“小金库”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及时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开展了“小金库”自查工作并且请审计部门审计,审计结果表明:管委员会为了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资金管理体系,加强了各项资金的管理,不存在“小金库”,无其他违纪违规的情况。

(五)落实八项工作机制,拓宽党内民主渠道

一年来,我委根据景区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工作的实际,不断改革和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并形成了党风廉政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协调机制、督查机制、评价机制、奖惩机制、保障机制、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管委会决策机制,积极推进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对事关景区发展的相关规划以及项目建设,管委会都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景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拓宽了党内民主和联系群众的渠道。

(六)切实加强党、团和工会组织建设

一年来,我委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工作。组建了管委会党总支下属的环境公司党支部,积极发展了3名预备党员,正式将5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建立××市流动党员驿站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委结合景区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湖流动党员驿站服务制度,及时实施了××湖流动党员驿站建设工作,在游客比较集中的洛水和里格村设立了党员流动驿站。认真落实“十有”标准,充分发挥流动党员驿站服务党员、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作用。

(七)认真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

××湖管委会既是面向景区和群众的政府职能管理机构,又是面向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服务窗口单位。为了树立好管委会立足景区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全面提高干部职工依法办事正确履职的能力,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行政问责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精心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力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四项制度”。

一是把贯彻实施行政问责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与我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结合,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

二是将重大决策听证与搞好环××湖及永宁坝摩梭生态文化村落保护性规划编制、景区门票征管和排污费用征收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决策行为,提高景区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三是将重要事项公示与景区村民民居建设规划审核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运行管理体制,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工作落实。一年来,我委按照重要事项公示程序先后对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景区规划要求的4户民居建设申请户下达了不予审核回复意见,对未办理任何规划审批手续便进行建设的12户违规违章建筑下发了停建通知书。

四是将重点工作通报与积极推进女儿国项目、环湖公路和4a级景区创建等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我委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增强我委的工作透明度。

五是将政务信息查询与全面加强旅游行业、文化市场、门票征收管理和景区开发建设工作相结合。方便公众获取政务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范政务信息查询服务行为。

六是把贯彻实施“四项制度”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积极组织管委会各科室、门票站、稽查队、环境管理公司、游客服务公司等部门的48名干部职工参与了行政问责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知识竞赛活动。

总之,为确保行政问责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有效实施,我委认真细化各项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并配置了5166900,5886009两部“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

(八)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中共××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管委会及时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管委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2009年3月22日,管委会领导班子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学习实践活动,2009年8月31日,管委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结束。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积极行动,突出主题,结合实际,务求实效,确保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扎实深入。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振奋了精神、激发了干劲,有力促进了景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2010年工作计划

(一)搞好服务,切实加快女儿国项目和银湖岛度假村等的推进工作。

(二)继续抓好环湖竹地至洛水湖滨道路建设工程,确保2010年5月1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三)进一步巩固4a创建成果,努力提高景区管理和旅游服务水平。

(四)切实做好以《花楼恋歌》为主的景区旅游产品打造工作,争取推出一台较高质量的摩梭风情展示节目。

(五)做好门票调价工作,进一步加强门票征管和站点建设,争取景区收入有新提高。

(六)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力度,争取在项目筹融资和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方面有新突破。

景区年度总结第5篇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大兴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8-0159-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8.029

土地利用是自然基础上人类活动的直接反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是由各种类型的斑块组成的,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点[1]。土地利用格局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镶嵌,反映了土地生态过程的作用结果[2]。景观格局是指异质景观要素的数量、规模、形状及其空间分布模式[3],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4]。景观斑块的类型、形状、大小、数量和空间组合既是各种干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该区域的生态过程和边缘效应[5]。当前国内外对景观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区域景观格局分析[6-9]、多时相格局动态变化[10-15]、景观面积转换等方面[16 -20]。城市化在土地利用景观上的表现主要是大量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经济发展迅速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强烈,土地利用景观变化迅速,已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点区域[20-21]。大兴区是距北京中心城区最近的城市发展新区,位于京津冀增长极要地,是北京面向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有“北京门户”之称,北京城市化进程对该区土地利用产生显著影响。大兴区是支撑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战略转型的重要区域,承担城市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疏散功能,其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北京市土地的合理高效配置,关系到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选取大兴区为研究对象,以1993、2001、2007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对大兴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作为城市边缘区的大兴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为区域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大兴区位于北京市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12′-116°43′,北纬39°26′-39° 50′之间,东西宽、南北长均为44 km,土地总面积103 595 hm2。大兴区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东临通州区,南临河北省固安县、霸县等,西与房山区隔永定河为邻,分别与房山区、丰台区、朝阳区、通州区相邻,是距离北京市最近的远郊区。全区辖14个建制镇,526个自然村。大兴区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北京市惟一拥有两个新兴卫星城的郊区。近年来北京市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大兴区尤为明显。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为1993、2001、2007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参考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唐秀美等: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8期2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2.1 土地利用变化

对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大兴区的实际情况,将大兴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7大类,在GIS中进行统计计算,得到各用地类型的面积及比例(见表1)。

表1 大兴区1993、2001、2007年各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及比例

Tab.1 Area and proportion of land use types in Daxing

District in 1993, 2001 and 2007

土地利用类型

Land use types199320012007Area

(hm2)Priportion(%)Area(hm2)Priportion(%)Area(hm2)Priportion(%)耕地68 516.64 66.14 50 018.09 48.28 41 398.74 39.96 园地8 975.73 8.66 13 814.36 13.33 15 067.89 14.54 林地4 092.70 3.95 5 938.53 5.73 7 523.33 7.26 草地1 613.11 1.56 1 665.78 1.61 1 540.28 1.49 水域3 435.01 3.32 5 163.19 4.98 4 910.97 4.74 建设用地16 131.48 15.57 24 924.62 24.06 31 532.09 30.44 荒土地830.34 0.80 2 070.41 2.00 1 621.71 1.57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兴区最主要的用地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从1993年到2007年,大兴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草地、水域、荒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其中变化较为剧烈的为耕地和建设用地,耕地面积由1993年的68 516.64 hm2减少到2007年的41 398.74 hm2。 建设用地面积由1993年的16 131.48 hm2增加到2007年的31 532.09 hm2。

2.2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定量分析可以从景观指数的变化上反映出来。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定量指标。由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景观格局的空间结构、功能、变化以及景观规划管理等,因此,景观生态学家对空间格局的定量分析提出了许多不同指标,如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破碎度等指数,为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利用景观格局定量化分析软件FRAGSTAS分别计算三个时期(1993年,2001年,200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景观指数并通过此定量地分析大兴区土地类型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在FRAGSTATS提供的三种应用水平中,本文从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两个层次对景观格局进行计算分析。有关景观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生态学涵义见表2。

表2 景观格局特征指标及其生态学意义

Tab.2 Diagnostic index and ecological meaning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scape

指标

Indexes表达式

Formula生态涵义 Ecological implication斑块个数NP=ni各类型斑块的个数斑块面积PA=ai斑块面积是景观格局最基本的空间特征,斑块的大小可能影响到景观要素内部营养和能量的分配,还可影响到景观中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分维数F=2ln(0.25Li)/Inai描述景观中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值越大说明斑块的自相似性越弱,形状越不规律破碎度Ci=niai描述整个景观或某一景观类型在给定时间和给定性质上的破碎化程度,它能反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分离度B=0.5ni/TA

A=PA/TA;S=B/Ai 描述斑块在空间分布上的分散程度,值越大表明该类型元素分布越分散景观百分率Pi=ai/PA描述各类型斑块面积与研究区总面积的比值,表征相应类型在研究区中所占比重多样性H=-∑ni=1(PilogPi)描述斑块类型的多少和各类型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即表征景观中斑块的杂性,类型的齐全程度或多样性状况均匀度E=H/Hmn描述景观镶嵌体中不同景观类型在其数目或面积方面的均匀程度优势度D=ln(m)-H用于测定景观结构组成中斑块类型支配景观的程度,表示一种或几种类型斑块在景观中的优势化程度注:表中n为第i类景观类型的斑块个数;ai为i类景观类型的斑块总面积;Li为i类景 观型的斑块周长;TA为景观类型总面积;C为第i类景观的破碎度;Pi为各景观类型在总景观中占的比例; Hmn =ln(m)最大多样性;m为景观类型数。

将土地利用图转成Grid格式后导入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中,分别计算大兴区1993、2001、2007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指数。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部分景观指标进行 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兴区景观总斑块数目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斑块密度也呈现上升趋势,斑块密度反映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斑块密度逐步增

表3 大兴区1993、2001、2007年景观格局总体特征值变化

Tab.3 The total eigenvalue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s in

Daxing District in 1993, 2001 and 2007

指标Indexes特征值Eigenvalue199320012007景观总面积(hm2)103 595斑块数量1 2644 2754 454斑块密度1.223 14.124 94.297 5最大斑块指数64.528 712.833 812.812 9平均分维数1.052 71.050 11.051 1景观分离度0.582 80.965 90.968 2景观多样性指数1.118 81.420 81.471 7景观聚集度指数63.133 149.981 248.033 7景观均匀度指数0.5750.730 20.756 3景观优势度指数1.370 91.215 71.189 6

加,说明大兴区的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逐年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加剧,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也在逐年加大;景观平均分维数先减少,后略有增加,平均分维数指数意味着斑块的自相似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斑块的影响程度。平均分维数减少说明斑块形状相似性变小,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景观分离度由1993年的0.582 8增加到2001年的0.965 9,直至2007年的0.968 2,增加幅度很大,特别是1993-2007年,景观分离度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集散程度,说明大兴区景观受人为影响较为剧烈;景观多样性指数持续上升,均匀度指数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优势度指数是连年下降的趋势,表明各类景观组分面积比例差别在逐渐缩小,景观中各组分分配越来越均匀,某一种或几种景观组分占优势的情况越来越小,且景观整体结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表4为各个景观的特征值变化情况。从1993-2007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斑块数量和景观密度持续增加,平均分维数和分离度也持续增加。说明耕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景观破碎度增加,分离度变大,分布越来越分散,形状越来越不规则;园地面积持续增加,斑块数量和景 观密度增加,平均分维数变化较小,略有增加,景观分离度变化较少,略有降低。说明园地面积增加的同时,园地变得更加分散,形状不规则,同时,破碎度增加,景观一直分布较为分散;林地面积增加,同时斑块数量和景观密度持续增加,平均分维数增加,景观分离度一直较高。说明林地面积增加的同时,变得越来越分散,形状更不规则,景观分布较为分散;草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但是斑块数量一直增加,斑块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平均分维数有所降低,景观分离度一直较高,说明草地面积变化的同时,草地的破碎

表4 1993年、2001、2007年大兴区景观斑块类型特征值变化

Tab.4 The patches' eigenvalue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s

in 1993, 2001 and 2007 in Daxing District

景观类型

Landscape types年份

Year斑块数量

Patches numbers面积

Area

(hm2)平均分维数

Mean fractal dimension index景观密度

Patch density分离度

Diversity index景观百分率(%)

Percentage of landscape19938068 516.641.044 60.077 40.583 666.14耕地200138450 018.091.055 30.370 50.971 548.28200748441 398.741.062 30.467 00.986 239.9619933048 975.731.050 30.294 20.999 88.66园地200172013 814.361.050 40.694 70.999 613.33200781815 067.891.050 00.789 30.999 614.5419931224 092.701.053 60.118 00.999 93.95林地20015985 938.531.054 10.577 00.999 95.7320077237 523.331.055 00.697 60.999 97.261993741 613.111.066 10.071 611.56草地20014461 665.781.046 30.430 311.6120073821 540.281.045 50.368 611.4919931443 435.011.072 20.139 30.999 83.32水域20013675 163.191.066 50.354 10.999 24.9820073544 910.971.062 20.341 60.999 24.74199349016 131.481.047 60.474 10.999 615.57建设用地20011 10924 924.621.045 01.070 10.995 724.0620071 10231 532.091.046 21.063 30.983 330.44199350830.341.052 90.048 410.8荒土地20016512 070.411.045 20.628 11220075911 621.711.044 40.570 211.57

度增加,但是形状相对变化的规则,景观分布分散;水域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和平均分维数也是先增加后减少,景观分类度有所降低,说明水域景观特征值的变化与水域的面积变化相对应,总体景观特征变化幅度不大;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斑块数量和景观密度先增加,后略有减少,平均分维数先减少,后略有增加,景观分离度持续减少,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同时,景观破碎度增加,但是景观形状变得规则,并且分布变得相对聚集。荒土地的面积先增加后略有减少,斑块数量和景观密度也是先增加后减少,平均分维数先增加后略有减少,景观分类度一直较高,说明荒土地从1993年到2001年面积增加较多,景观变得分散,形状愈加不规则,但之后的变化相对较小。

3 结 语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一般而言,城市化的过程对城市的景观格局有显著影响。在城市化初期,当异质性的城市景观进入以农业景观为基质的区域时,会使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逐渐增加,景观被分割导致区域破碎度增加,斑块数量多而面积较小;城市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农田、水面和农村居住景观斑块迅速减少;进入城市化末期,注重规模效应和滚动开发使城市景观成片出现、斑块面积增加,破碎化降低、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少,景观变得单调,大兴区城市景观各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变化,很好地说明了城市化对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作用。大兴区作为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性地带和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复合区。具备典型的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但以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主。研究发现,从1993年到2007年,大兴区在城市化过程中,景观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斑块空间分布不断分散和破碎化,分离度和破碎度指标增加,研究区的景观异质性程度在逐渐提高,土地利用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说明大兴区的城市化过程还处于中前期。分析大兴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处城市边缘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在北京市中心城的强辐射下,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区位意义越来越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强烈。本研究对大兴区的景观格局分析,得到了区域景观的分布特点和格局变化情况,为该区域的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了有力的调控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本昀,申怀飞,郑敬刚,等.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2):317-323. [Zhang Benyun, Shen Huaifei, Zheng Jinggang, et al. GISbased Analysis on the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use in Henan Province[J] . Resources Science, 2009,31(2):317-323.]

[2]吴波,慈龙骏.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01,21(2):191-196. [Wu Bo, Ci Longjun.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scape in the Mu Us Sandland, Northern China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1,21(2):191-196.]

[3]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3. [Liu Maosong, Zhang Mingjua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Landscape Ecology [M]. Beijing: Press of Chemistry Industry, 2004:1-3.]

[4]陈文波,肖笃宁,李秀珍.景观空间分析的特征和主要内容[J].生态学报,2002,22(7):1135-1142. [Chen Wenbo, Xiao Duning, Li Xiuzhe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Landscape Spatial Analysis[J].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 22(7):1135-1142.]

[5]许慧,王家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9- 209. [Xu Hui, Wang Jiayji.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M]. Beijing: Press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93: 9-209.]

[6]陈瑞琴,孙希华.区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的空间格局研究:以济南泉域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1):63-67. [Chen Ruiqin, Sun Xihua, The Spa 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Regional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A Case Study of Jinan City in Shandong [J]. Journal of Shangd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4, 19(1) :63-67.]

[7]王宪礼,肖笃宁,布仁仓,等.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1997,17(3):317-323.[ Wang Xianli, Xiao Duning, Bu Rencang, et al. Analysis on Landscape Patterns of Liaohe Delta Wetland[J].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7, 17(3):317-323.]

[8]常学礼,邬建国.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1998,18(3):225-23 2 .[Chang Xueli, Wu Jianguo. Spatial Analysis of Pattern of Sandy Landscapes in K erqin Inner Mongolia[J].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8,18(3):225-232.]

[9]赵峰,鞠洪波,刘华,等.基于生态工程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分析:以内蒙古 达拉特旗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 25(1):216-220.[Zhao Feng, Ju Hongbo, Li uHua, et al. Landuse Changes and Landscape Analysis in the of Ecological Proje c t Region: A Case Study in Dalate Country [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 iversity,2010, 25(1): 216-220.]

[10]田光进,张增祥,张国平,等. 基于遥感与GIS的海口市景观格局动态演化[J ].生态学报,2002,22(7):1028-1034. [ Tian Guangjin, Zhang Zengxiang, Zhang Guoping, et al. Landscape Dynamic Change Pattern of Haikou city by TM Imagery and GIS[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 22(7):1028-1034.]

[11]曾辉,江子瀛. 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结构研究――城市建设用地 结构及异质性特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4):567-572. [ Zeng Hui, Jiang Ziying. Landscape Structure study of Longhua Area in Shenzhen City During the Fast Urbanization Process: Structure and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0,11(4):567-572.]

[12]赵淑清,方精云,陈安平,等.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11(6):536-542. [Zhao Shuqing, Fang Jingyun, Chen Anping, et al. Land Use/Cover Changes in Dongting Lake Area Between 1955-1998[J]. R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02, 11(6):536-542.]

[13]侯钰荣,安沙舟.塔里木河干流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 010,24(3):44-50.[Hou Yurong, An Shazhou.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LandscapePatterns in Mainstream of Tarim River[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 nvironment, 2010,24(3):44-50.]

[14]刘晓双,黄建文,鞠洪波.海南省霸王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 30(1):28-33.[Liu Xiaoshuang, Huang Jianwen, Ju Hongbo. T emporal Dynamic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Protected Natural Forest Area of Ba w angling, Hainan[J]. Journal of Fujian College of Forestry, 2010, 30(1): 28-33. ]

[15]段峥,宋现锋,石敏俊.密云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水土 保持研究, 2009,16(5):55-60.[Duan Zheng, Song Xianfeng, Shi Minjun. Changes ofSpatial Landscape Pattern and Driving Forces in Miyun County During 1992-2006[J ].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9,16(5):55-60.]

[16]马明国,王雪梅,角媛梅,等. 基于RS与GIS的干旱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金塔绿洲为例[J].中国沙漠, 2003, 23(1):53-58. [ Ma Guoming, Wang Xuemei, Jiao Yuanmei, et al. Study on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Oasis in arid Region Based on Rs and GIS Methodsapplication of Jinta Oasis[J]. Journal of Desert Rese arch, 2003, 23(1):53-58.]

[17]田光进,张增祥,周全斌,等. 基于遥感与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式研究[J].遥感信息,2003,(1):7-11. [ Tian Guangjin, Zhang Zengxiang, Zhou Quanbin, etal. Research on Dynamic Landuse Pattern of Beijing by Remote Sensing and GIS[J].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2003,(1):7-11.]

[18]曾辉,江子瀛,孔宁宁,等.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6):824-831. [ Zeng Hui, Jiang Ziying, Kong Ningning, et 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andscape Pattern for a Fast Urbanization Area: A Case Study of Longhua Area, Shenzhen City[J].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2000,36(6):824-831.

[19],宋小宁.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与转移倾向因子[J].兰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2010,46(1):65-71.[Zhu Xiaohua, Song Xiaoning. Landscape Pattern Ch anges and Transition Tendency Factors in Shiyang River basin[J]. Journal of La 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10,46(1):65-71.]

[20]赵峰,鞠洪波,刘华,等.基于生态工程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分析:以内蒙 古达拉特旗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 25(1): 216-220.[Zhao Feng, Ju Hongbo,Liu Hua, et al. Landuse Changes and Landscape Analysis in the of Ecological P roject Region:A Case Study in Dalate Country.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 versity, 2010, 25(1): 216-220.]

[21]Turner B L,Skole D,Sanderson S et a1.I anduse&Land Cover Change [R]. Science/Research Plan IGBP Rep No.35.HDP Rep No.7, 1995.

[22]王玉洁,李俊祥,吴健平,等.上海浦东新区城市化过程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36-40. [Wang Yujie, Li Junxiang, Wu Jianping, et al.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in Anization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6, 17(1):36-40.]

Analysis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s Change of Land Use in Urban Fringe Area: A Case Study in Daxing District of Beijing

TANG Xiumei1,2 CHEN Baiming1 LU Qingbin3 FANG Linna4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2.Grad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 e ,Beijing 100049,China;3.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

4.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Geography,Beijing 100875,China)

景区年度总结第6篇

在进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城市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城市的交通需求、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等,从宏观上合理地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的规模.所谓合理规模[1],实际上就是合理的快速轨道交通方式的供给水平.由于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是动态的平衡过程,因此合理规模也是相对的.线网规模是否真正合理,最终应放入交通模型进行需求和供给的动态检验.但在进行方案构架研究之前,也应对线网规模进行约束,以使多个方案有共同的比较基础.

本文通过对城市的交通需求以及线网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参考国内外一些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与使用指标,针对石家庄市的具体特点,最后确定其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的合理范围.

1按交通需求推算线网规模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满通的需要,城市远景年的公共交通预测总量,体现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远景需求规模,是决定城市快速轨道建设总量的最重要的、可量化的指标.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可以从出行总量与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推导而来,其线网络长度为:

βγ(1)

L=Qα/

式中,Q为城市出行总量,万人次/d;α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β为快速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总客流量中分担客流的比重;γ为轨道交通线网负荷强度,万人次/(km·d).远期公共交通预测总客流量可以通过交通需求预测获得.轨道交通方式占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量的比重与常规公交的线网密度、服务水平、轨道交通的线网密度和服务水平有关.从国外一些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行来看,纽约的快速轨道交通占城市客运量的70%,巴黎占65%.我国的一些城市远期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分担客流的比重:北京市为50%~55%,广州市为45%~50%,沈阳市为60%~88%,青岛市为60%~65%,长春市为21%,大连市高达7013%[2].因此,建议各城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β在0.3~0.6之间取值.线网负荷强度是指快速轨道线每日公里平均承担的客流量,它是反映快速轨道线网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国内外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来看,一般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高密度低负荷轨道交通系统,如巴黎、伦敦,这种形式的快速轨道网经济效益较差,政府需要进行大量补贴;另一种是低密度高负荷快轨线网,如莫斯科、香港.我国的城市目前还只能采用低密度高负荷的模式,以最少的资金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国内外快轨线网来看,建议γ在2.5~4之间取值.

1.1未来居民出行总量分析

根据《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总报告》,到2010年石家庄市主城区的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为142km2,2010年主城区总人口为195万人[3].根据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控制政策,以及2010年以后整个石家庄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石家庄市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范围将控制在3环以内,面积280km2.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城市远景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规划控制在300万人.

根据2000年石家庄市主城区居民出行调查,主城区总人口为140万人,人均出行次数为2.54次/(人·d),出行率为86.34%.东京1968年的人均出行强度为2.48次,1978年为2.53次,10年内增加0.05次,增长不大.根据1984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09次/(人·d),1996年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家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96年的人均出行次数为2.3次/(人·d),略有增长.根据石家庄市总体规划,考虑2010年未来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平均出行次数的变化趋势,确定未来的居民出行次数为2.66~2.78次/(人·d),居民日出行总量为519~542万人次.流动人口出行次数为2.8次/(人·d).参考国内外城市人口的出行强度的增长规律,从长远看,石家庄市的出行强度的增长速度应逐渐下降而趋于平稳.所以,主城区的远景人口出行强度分别确定为常住人口2.8次/(人·d),流动人口中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相同,其它流动人口为3.0次/(人·d).根据上述资料数据,到近期2010年,石家庄市居民出行总量预测为617~640万人次;远景年居民出行总量预测为84315万人次.

1.2交通结构分析

交通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居民出行的特征、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以及可能提供的交通方式.2010年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和建立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交通发展战略,将逐步建立以公交为主体,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将改善现状的交通方式结构,导致公交出行比例的增加.

(1)公交方式出行占全方式出行的比例从国外的情况看,在世界上大城市客运交通中,因为公共交通客运效率比私人交通高得多,以使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像纽约公共交通年客运量占全市总客运量的86.0%,东京公共交通年客运量占城市总客运量的70.6%,莫斯科公共交通年客运量占城市总客运量的91.6%.根据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在主城区常住人口的出行中,通过建立城市主要客运走廊的轨道系统分析,公交出行比例将提高到21%,其中公共汽车为17%;流动人口出行中,公交出行比例为40%.根据石家庄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方向,主城区远景的出行交通方式结构将更趋合理,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会进一步提高.类比其它城市的情况,远景公交出行的比例确定为50%。

(2)远景轨道交通占城市公交方式出行量的比例轨道交通占城市公交客运量的比重,与城市道路网状况、常规公交网密度、常规公交服务水平、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运送速度及车站分布有关.从国外一些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的运行情况看,巴黎的快速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公交客运总量的65%;纽约的快速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公交客运总量的54.9%;墨西哥城的快速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公交客运总量的42.9%;莫斯科的快速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公交客运总量的40%,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达到45%;东京都区部的轨道交通客运量占整个公交的80%以上.巴黎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大,服务水平非常高,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其中也包括许多短途的乘客,平均运距只有5.3km.线路平均负荷强度较低,约为1.64万人次/(km·d).莫斯科轨道交通的运量基本上已经饱和,近几年其他地面交通客运方式的积极发展,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公交总客运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说明莫斯科的线网能力已不能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

1.3快速轨道交通方式的交通需求量的估算近期及远景石家庄市快速轨道交通方式的交通需求量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①近期轨道交通方式的全日出行总量为617~640万人次.②远景轨道交通方式的全日出行总量为843.5万人次.

1.4线网负荷强度和规模计算结果

根据主城区人口和工作岗位密度大的特点,按照平均载客强度为2.0万人次/(km·d)估算,2010年需轨道线路长度约为18.51~19.20km.按照一般规律,远景路网全部形成后,其路网的线路平均载客强度会有所下降,按照平均载客强度为2.5~3.0万人次/(km·d)估算,远景需轨道线路长度约为105~139km.

2按线网服务覆盖面匡算线网规模

2.1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的吸引范围

居民利用快速轨道交通的出行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步行直接进入轨道交通系统,另一种是通过步行以外的其它交通方式换乘到轨道交通系统中.轨道交通对以其它交通方式换乘者的吸引范围显然大于步行进入系统的吸引范围.同时,由于城市中心区交通相对于城市区方便,轨道交通的吸引范围也是不同的.一般在城市边缘区因居民的出行距离较长,利用快速轨道交通节省的时间大于步行或乘车去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所消耗的时间,所以郊区车站的吸引范围应大于市中心区车站的吸引范围.在不考虑轨道交通运量的前提下,当整个城市用地都在轨道交通的合理吸引范围内时,快速轨道交通的覆盖面最大,此时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可以乘坐快速轨道交通.据统计,在城市中心区,一般通过步行方式乘坐快速轨道交通的乘客至车站站台的步行时间不大于15min.乘客在车站内的停留时间为3~5min,步行速度为4km/h,则市中心区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的吸引半径为0.65~0.80km,按照低密度高负荷的原则,城市中心区吸引范围平均取0.75km.在城市中心地区,步行去车站的距离每侧在0.80~1.0km的范围内,除此之外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去车站换乘的距离不超过2km,由此确定城市中心区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的吸引范围每侧为2km.对于一条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市中心区的吸引范围,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线路两边各750m的条形带,边缘区的吸引范围为线路两边各2km的地带内.2.2快速轨道交通的线网密度在不考虑轨道交通运量的前提下,当整个城市用地都在轨道交通的合理吸引范围内时,快速轨道交通的覆盖面最大,此时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可以乘坐快速轨道交通.

根据石家庄市主城区的道路网络和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布局情况,作为城市中心的中心圈层显然是客流的聚集区域,其交通需求是多方向、向四周放射的,而且服务水平要求较高.根据以上原则,在不考虑客运量的需要条件下,在市中心圈层,要求轨道交通的线网全部覆盖并满足4个客流方向的需要,可以把轨道交通线网简化成一个比较均匀的棋盘形路网,理论上按线路的间距为1.5km计算,线网密度约为1133km/km2.考虑石家庄市经济水平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时该密度指标可以降低,取1.2km/km2比较适宜.对于主城区圈层,离城市中心越远,其客流的多方向性要求越低,反而向心性的要求越高,所以主城区圈层的线网形状应该是趋于放射状的,同时服务水平要求相应较低,因此线网密度显然要低于中心圈层.在主城区圈层,轨道交通的线网基本上只考虑向市中心的客流需要,服务水平要求较低,按2km的间接吸引范围计算,线网理论密度为0.25km/km2.同时,针对石家庄城市特点,在中心圈层和圈层之间,还包含中间圈层[5].在这个区域内,线网格局仍然考虑各个方向可达性,即简化为棋盘格局,但服务水平可以降低,吸引范围采用2km的间接吸引范围,线网理论密度为0.5km/km2.石家庄市中心圈层、中间圈层和圈层的线路覆盖密度示意图如图图1线网覆盖密度分布示意图1所示.

2.3按合理线密度匡算的线网规模

石家庄市主城区中心区的面积约为108k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9.6km2,全市远景的总面积为277km2,按上述线网指标计算线网长度为109.97km,全市线网平均密度为0.40km/km2.

景区年度总结第7篇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兼具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的特点,是典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区域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且四季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7.99mm,2010年水资源总量为9.39亿m3。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2011年全市总人口249.3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1690亿元,占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的25.5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31∶44.91∶53.78。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城市的天山北坡经济区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成为中国扩大向西开放、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未来乌鲁木齐市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建设的新时期,水资源需求将不断增长。但水资源严重衰竭和水污染加剧导致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大大降低,城市发展和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必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1.2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模式与特性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的动态结构与反馈机制,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系统综合推理,可以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19]。绿洲城市系统内部结构复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互作用机制难以用传统数学方法进行揭示,而系统动力学对处理非线性复杂反馈系统具有独特优势,可以进行长期、动态的定量分析,因此本文选择系统动力仿真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进程与水资源利用潜力进行多情景模拟与预测。根据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约束理论与机制,建立系统动力仿真模型,将区域水资源-城市发展复合系统划分为水资源和城市发展两个系统,其中水资源系统包括供水、用水、水资源利用综合潜力等模块,城市发展系统包括人口、经济和城市发展综合指数等模块,对城市发展进程与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与预测。其中,水资源利用综合潜力由本底条件、开发程度、利用效率、管理能力4个方面、15个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计算得出,城市发展综合指数由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空间4个方面、16个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计算得出[18]。为提高模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适当规避难以确定的因素,在模型构建时假定区域可利用水资源确定,可利用土地资源不变,节水技术改进速度稳定,城市水平根据设定情景发展[13]。系统仿真模型构建的概念框架如图1.在模型构建基础上,根据控制参量的调控原则和情景预测模型的因果反馈流程,将具有能动调控作用的城市发展系统的7个参量作为控制参量(表1),根据区域现实情况、未来发展环境及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等进行初步实验调控,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情景进行高、中、低三种发展方案设定,其中,高速方案采用乌鲁木齐市“十二五”规划发展速度,中速方案采用1995-2010年平均增速,低速发展则假定城市发展速度相对保守。水资源开发利用则从供水和用水两个方面设定了现状供水、跨流域调水、现状用水和节水利用四种方案:①现状供水方案假定区域地表、地下水资源量为1995-2010年均值,分别为10.52亿m3、5.82亿m3,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62.68%匀速增至2030年的75%,地下水源供水量占地下水资源量的比例维持在50%不变,到2030年区域可供水资源总量为11.15亿m3;②调水方案中区域调水能力逐渐增强,调水量以每年0.2亿m3的速度匀速增加,到2030年调水量达4亿m3,可供水资源总量达15.15亿m3;③现状用水方案中,工业重复用水率保持2010年70%的水平,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以50m3/hm2的速度逐年递减;④节水方案中,工业重复用水率到2030年匀速提高到85%,灌溉用水定额的降幅有所加大。基于不同方案,以2010年为现状基础年,对乌鲁木齐市2010-2030年城市发展水平与水资源需求进行情景模拟。同时,借鉴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发展潜力综合测度的相关成果[17,18]和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约束强度模型[20],计算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缺口和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强度,比较分析各城市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对不同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进行预测。

2结果分析

2.1城市发展水平的情景模拟采用城市发展综合水平指数反映乌鲁木齐市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水平[18]。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速度下,乌鲁木齐市主要年份的城市发展指标和综合指标的模拟结果如表2。(1)高速发展方案中,区域总人口由2010年的243.03万人增至2030年的422.21万人,城镇人口增加到413.7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由303.76亿元增加到8895.62亿元(图2),三次产业结构由1.49∶44.86∶53.65变为0.14∶49.68∶50.18,工业总产值由391.36亿元增至12691亿元,建成区面积由343km2增至433.7km2。城市发展综合指数由0.5637上升到0.9226(图3)。(2)城市中速发展方案中,到2030年乌鲁木齐市总人口增至320.94万人,城镇人口增至314.5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2605.6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变为0.48∶54.04∶45.48,工业总产值增至4281亿元,建成区面积增至408.69km2(图2)。城市发展综合指数上升到0.7115(图3)。(3)城市低速发展方案中,乌鲁木齐市2030年总人口增至279.42万人,城镇人口增加到273.8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1183.4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变为1.07∶54.43∶44.51,工业总产值增加到2000亿元,建成区面积增加到385.82km2(图2)。城市发展综合指数上升到0.6374(图3)。

2.2水资源供需水平的情景模拟高、中、低3种城市发展方案下用水人口与用水产业的不同使水资源需求量有所差异。相同城市发展方案下,用水方案的不同导致用水定额的变化,也带来需水总量的差异(表3)。(1)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情景下,除农业需水呈下降趋势,2010-2030年乌鲁木齐市工业需水、生活需水、生态需水和需水总量均呈增长趋势(表3)。现状用水方案中,需水总量从10.89亿m3增至53.80亿m3,增加了3.94倍,年均增加2.15亿m3,主要用于工业发展,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比重由2010年的64.36∶18.00∶13.74∶3.89变为2030年的9.41∶83.18∶4.39∶3.03,工业产值的高速增长导致工业用水需求增加迅速,工业成为乌鲁木齐市用水的重要部门。节水方案中,需水总量增至45.30亿m3,年均增加1.72亿m3,需水结构调整为9.85∶81.35∶5.21∶3.60,水资源利用结构较现状用水方案得到了一定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水资源需求的加大,超过供水能力时必然导致较大的水资源供需差额。按照现状供水方案,到2030年乌鲁木齐市可供水资源总量为11.15亿m3,现状用水和节水方案下缺水量将分别达42.65亿m3和34.15亿m3(图4)。若有外调水补给供水,2030年供水总量为15.15亿m3,现状用水和节水方案下缺水量分别为38.65亿m3和30.15亿m3。(2)城市中速发展情景下,农业需水量呈下降趋势,工业需水、生活需水、生态需水和需水总量均有所增长。现状用水方案中,2030年需水总量增加到23.58亿m3,增加了1.17倍,年均增加0.63亿m3.农业、工业、生活、生态需水结构为21.48∶63.99∶7.61∶6.91。节水方案中需水总量增加到20.32亿m3,年均增加0.47亿m3,需水结构调整为21.97∶61.17∶8.83∶8.02。中速发展情景下的缺水程度较高速情景大大减小。在现状供水条件下,乌鲁木齐市从2011年开始缺水,现状用水方案下到2030年缺水量为12.43亿m3,节水方案下2030年缺水量为9.17亿m3。调水情景下,现状用水方案使乌鲁木齐市2017年开始缺水,到2030年缺水量为8.43亿m3,节水方案使乌鲁木齐市2021年开始缺水,到2030年缺水量为5.17亿m3。(3)在低速发展情景下,2011-2030年农业需水量和生活需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工业需水量、生态需水量和需水总量有所增长。现状用水方案中,2030年需水总量增加到15.31亿m3,年均增加0.22亿m3,农业、工业、生活、生态需水结构为33.08∶46.05∶10.20∶10.65。节水方案中需水总量增加到13.46亿m3,年均增加0.13亿m3,需水结构调整为33.16∶43.14∶11.60∶12.11。乌鲁木齐市需水总量大大减小,在现状供水条件下,现状用水方案2012年开始缺水,到2030年缺水量为4.16亿m3,节水方案2017年开始缺水,2030年缺水量为2.31亿m3。调水情景下,水资源处于盈余状态,水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3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约束强度的情景仿真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约束强度反映水资源短缺对城市发展进程的影响[20],水资源条件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其对城市发展的约束强度较小,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对水资源约束力的抗拒能力较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资源带来的约束作用。不同情景下的仿真结果显示,由于城市发展综合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提高,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强度有所下降(表4)。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城市发展综合指数较高,使得城市对水资源短缺的抗约束能力越强,较中、低情景下的水资源约束强度更小。但现状用水方式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水资源开发程度的加剧,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导致到2030年高情景下的水资源约束强度反而低于中、低情景。在现状供用水方案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约束强度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0.5083降到2027年的0.4602,后有所上升,到2030年为0.4654;调水方案下,从2011年的0.5080降到2027年D0.4567,后上升到2030年的0.4606。节水利用方案下,现状供水和调水方案分别导致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约束强度从2011年的0.5073、0.5070降到2030年的0.4050、0.4002。中速和低速发展情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均导致各用水方案下的水资源约束强度降低。比较而言,在现状用水方案下,城市低速发展的水资源约束强度最小;节水利用方案下,城市高速发展的水资源约束强度则最小。总体来看,未来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强度基本在0.4~0.5之间,按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约束强度的分级标准[20],约束强度<0.3为弱约束,0.3~0.5为较强约束,0.5~0.7为强约束,>0.7为极强约束,则乌鲁木齐市未来基本属于较强约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发展综合水平较高,有助于提高对水资源约束强度的抵抗能力;节水方案较现状用水方案,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指数较高,水资源约束强度也低于现状用水方案。

3结论

景区年度总结第8篇

[关键词]人文景区;竞合关系;晋商大院

[中图分类号]1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4―0041―05

1 文献综述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感召下,地区文化遗产旅游业出现了潮涌现象。区域内迅速产生了大批的人文类旅游景区。针对这一状况,旅游界的国内学者主要借助于地理学的空间结构理论和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对影响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做了大量研究,探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竞合模式。例如:陶伟以苏南三镇为例,认为从区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来说,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是提高区域旅游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其中,旅游空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区域之间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申秀英等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角度,探讨通过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的共生进化推动区域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国外学者则主要探讨旅游地竞争对一个国家或一个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

与本文研究紧密相关的经济管理学文献,主要从产业集群角度探讨产业集群演化的基本特征,运用数学推理方法,探讨推动产业集群演化的基本动力。研究表明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稳定性及其共生性、企业间互动机制的竞争与合作是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重要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关系类型等内容。

但本文认为经济管理学文献中关于企业竞合关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表现为理论模型的构建以及借助数理方程的推导展开分析;旅游学的研究则习惯从大尺度的区域案例中探寻区域旅游景区合作的路径。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由于为地方财政服务的根本思想以及居民的经济努力程度及运用市场工具的效率等方面的现实差别,导致了在区域内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相似的情况下,人文类旅游景区的合作存在极大障碍,从而表现出了以竞争为主的竞合关系形式。同时通过对山西地区晋商大院主要景区历年收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相似资源的人文景区之间的竞争成为区域文化旅游业品牌形成与强化的原动力。本文从分析现实数据人手,探索竞合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找寻区域内文化资源相似型旅游景区的竞合关系的特征。

2 山西晋商大院景区发展的实证分析

2.1 晋商文化旅游地位的凸显

山西省是一个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旅游业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一些享誉国内外的人文类景区的知名品牌:以五台山一云冈石窟为主的佛教古建游;以尧庙一大槐树为主的寻根祭祖游;以平遥古城一乔家大院为主的晋商民俗游。除此之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也在诠释着山西的表里山河。从发展的时间历程上看,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山西旅游业主要以五台山一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北部)一线的旅游品牌为主。因此,从省内各区域的旅游统计数字看,晋北地区的旅游业在省内始终保持着优势地位。而以平遥古城一乔家大院为主的晋商民俗游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仅乔家大院一“景”独秀。随着1997年平遥申遗成功后,平遥一乔家大院一线旅游产品才逐渐成熟,形成景区所属地――晋中地区旅游业的形象代表。在随后的时间里,该地区与晋商文化有关的大院、民俗博物馆等景区先后对游人开放,展现晋商文化的景区高峰时曾达到十几个。各县域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开发旅游产品,在无意中强化着晋商文化的品牌建设,促进着区域整体旅游业收益的上升(图1)。以平遥一乔家大院为主的晋商民俗游文化品牌在省内各文化旅游区的地位凸显,成为山西旅游业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产品。

在构建晋商文化各景区收入与区域旅游业效益增长对比图时,为了研究方便,同时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景区并以其收入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各景区数据以门票收入为主,区域收入以综合收入为主。图1(A)是晋商文化主要旅游景区的历年收益,图1(B)为这些景区所在行政区域(晋中市)旅游业的总收益。对比结果显示,晋中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自2000年后开始快速增长,这与自2000年左右开始的景区数量的增加和效益的增长几乎同步。为了验证是否由于其资源相似型景区数量的逐年增加及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使得所在区域旅游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同时以强有力的旅游总收入位于省内各区域前列,本文展开了景区与区域以及景区之间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2.2 相关关系分析

2.2.1 相关性分析

本文借助图1中的基础数据,利用了SPSS 11.5统计软件,对景区之间以及景区与区域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由于是二元相关分析(区域整体旅游收益和所属各景区以及各景区),因此采用了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取显著性水平0.01进行检验,得到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相关系数矩阵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一是区域总体与竞争优势明显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以及平遥古城4大景区的收入呈强相关性,说明晋中旅游业总体效益的上升与4大景区的分期进入和发展历程息息相关。二是各景区之间主要是4大景区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其中,平遥古城以它独具特色的资源以及世界遗产的显赫地位对其他3家景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从影响强度来看,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即距离平遥较近的乔家大院与常家庄园受到了平遥古城更多的影响。乔家大院与常家庄园收入不相关,与王家大院的收入相关程度高一些。而除此之外的景区显示出了明显的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也表明了它们对于区域总体的贡献较弱的特点。

总体上看,4大景区之间的相关性高,而且收入指标都呈增长趋势,说明某个景区旅游人数的增多也会带动其他景区的旅游人数的增加。这点满足集群效应中的“双峰群效应”,即企业数量与顾客群的同时增加、互动增长,从而形成以企业和顾客为中心的双峰群集聚。晋商大院各景区正是在依次进入扩张着需求相似的顾客群,顾客群的增加促使新景区的形成,新景区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游客群。

2.2.2 相关关系的求证

根据生态学的种群理论,种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某一物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两个种群为了争夺有限的同一食物来源和生活空间时,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其最终结局可能是它们中的竞争力弱的一方首先被淘汰,然后另一方独占全部资源;可能是存在某种稳定的平衡状态,两个物种按照某种规模构成双方长期共存的态势?就此例来讲,4家景区之间的关系类型究竟是什么?从而对区域总体的发展又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应用了一些产业集群和生态学研究中的理论模型和数学分析工具,但由于4家景区收入的时间序列的不平稳性,以及景区收入数据的非线性相关,样本时间序列的期数少(受到景区本身建立时间较短的影响)等原因,使得模型的拟合程度不好,参数不能通过有效检验。

因此,我们尝试仅仅借助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4家景区与区域总体的收入增幅的计算。采用增幅图的方式,主要可以从相对增长的比较中,借鉴两种群动态相关关系的理论,观察景区之间的竞合关系,并且通过时间序列的展示,分析各景区在存续期间相关关系的演变。经过我们对4家景区及区域总体历年收入的增幅计算,并结合时间因素所做的动态的增幅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从1997年平遥古城和王家大院进入区域旅游市场后至今,打破了区域一枝独秀的格局(1986―1997年期间乔家大院在区域旅游市场中独占鳌头),彼此之间的现实关系既不是合作也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而是体现出了以竞争为主的共生关系。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①晋商文化景区的领跑者从时段上出现明显更迭的现象。具体可分为4段:1996―2002年王家大院的增长幅度明显占据领先位置;2001―2003年平遥古城的稳态优势在增幅竞争中占据领先;2002―2005年常家庄园的进入,引起了3家地位的重新调整,常家庄园以“新”面孔位居增幅的前列;2005年至今乔家大院又重新回到领跑者的位置。②在各段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一个景区尤其是新景区的进入给老景区的增幅带来很大的威胁,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各景区收入增幅在一些时段内同步增减的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旅游景区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清晰可见,同时可以从收入的增长图中,再次看到由于几家景区之间的交错竞争使得所在区域(晋中市)总收入的增幅在下滑的趋势中出现上扬的波动,而且表现出了增幅平稳的趋势。

3 竞争为主的人文类旅游景区竞合关系的特征

为了深入分析竞合关系的特征,本文展开了各景区竞争力动因的调查(调查过程略),并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人文类旅游景区竞合关系的特征。

3.1 不可移动的空间特征是景区竞合关系形成的原始条件

人文类旅游景区是以宣传地方文化,以文化的“原真性”作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景区。因此,依托不可移动的文物、建筑物、遗址类资源进行开发是人文类旅游景区的特征。在这一前提下,从产品的供给角度讲,同一区域内的文化景区属于同一行政区域内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县域,从文化的根植性来讲,属于同一文化区域。因此,景区展现的文化内涵极其相似,提供的旅游产品非常近似,在游客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景区之间必然产生竞争。

但同时由于资源的不可移动性特征,特定的空间结构给予了各景区特定的游客范围。在此例中各景区之所以可以将竞争的形势保持得轰轰烈烈,正是因为这些景区虽然争夺同样需求的游客群,但由于距离递减规律的作用使得各景区仍有自己的游客范围。因此,在客观上保持了协同的合作性。

3.2 旅游景区的聚集与竞合是推动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的必要条件

资源相似型旅游景区的竞争或合作是当地旅游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驱动机制。以晋商文化旅游区为例,景区的依次进入延续着晋商文化品牌的辉煌。如前所述,王家大院、常家庄园景区是在乔家大院旅游效应获得成功后相继出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以民俗、宗教、革命遗址、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出现,但旅游经营的现状都不如王家大院、常家庄园。而且从本省、外省游客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商文化已经作为晋中地区乃至山西地区的文化品牌和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形象代表。究其原因,则是几家景区的依次进入,不仅延续了竞争态势,而且竞争中无意识扩大了晋商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持久度。

再者,通过山西省各地区发展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从品牌的认知度来讲,位于晋北地区的五台山与晋中地区的平遥古城可谓旗鼓相当或略胜一筹,但晋北区域长期停留在五台山一云冈石窟两大景区,且由于地位显赫,使得其他景区进入后很快被迫退出,因此,在区域内没有引起竞争。垄断地位的长期存在,使得晋北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晋中地区却后来居上,原因正是晋商文化景区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产生了激烈的内部竞争,在竞争中保持了文化品牌的活力。

3.3 文化资源的市场利用效率是人文类旅游景区竞合关系实现的有效手段

人文类景区所依托的大多是各种广义上的文化遗产,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在现实中无数经典案例被解决得更为巧妙。影视作品、大型文化主题歌舞、节庆活动都是各景区借助当地文化资源,利用市场手段进行文化内涵的体验化、感性化促销的有效手段。在晋商文化区内,平遥古城连续8年国际摄影节的举办,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与《乔家大院》影视作品的问世,王家大院针对客源地的宣传口号“王家归来不看院”及有效的销售手段等等,都使得各景区在彼此的竞争中胜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手段利用的效果问题,对照增幅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市场促销手段对本景区的时效性非常明显,也就是说,景区促销力度与当年本景区收益呈正比,但同时一个景区的宣传促进了其他资源相似型景区收益的适度上涨。因此,区域内各景区竞相利用市场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保持彼此竞合关系的关键。

3.4 以地域特征为主的微环境是影响景区竞争力的根本动因

旅游景区是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吸引物,就人文旅游景区来说,景区的收益直接关联到所在地区旅游业的收入和地方财政的收益。因此,地方的自然、经济、文化环境状况对景区竞争力的发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对晋商文化旅游区各景区的居民、游客、政府部门、旅游运营商的调查中,对影响景区竞争力的主要动因做了如下归结:

3.4.1 旅游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的比较优势是根本动力

文化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地区政府总是需要进行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收益最大化行业的选择,因此,对文化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的初始条件密切相关。由于人文类景区的政府主导型管理的特征,使得人文类景区的发展现状与政府的推动力度紧密相关,政府应在充分了解文化遗产的产业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与地方其他产业的比较,比较的标准应界定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均衡点上。

3.4.2 居民的经济努力程度是景区实施优胜策略的人力保障

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经说过,人们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正是一切增长现象背后起作用的、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根本特征的内在动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资源相似、经济环境相似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差甚远。调查资料显示乔家大院(祁县)与王家大院(灵石县)属于县域经济,农民收入的相对低下促使农民摆脱贫困的信心要明显强于常家庄园(所在地为晋中市)。在调查中前两地居民都表示了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与建立相应的集体管理组织的强烈意愿和凝聚力,而后者则表示了漠然的态度。旅游业的劳动密集型及居民态度对其长远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特点,使得旅游区居民的经济努力程度成为人文类景区实施优胜策略的基本动力。

3.4.3 精英人物的权威作用是景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管理因素

每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都有一定的精英群体,他们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具有特殊的作用,这些精英群体在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和市场机制中,对增强社会经济的动态稳定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晋商文化各景区的调查中居民、旅游运营商等均承认景区在运营中存在精英人物,而且精英人物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对于景区组织秩序的维护、居民集体决策的引导与实施以及外部沟通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且从根本上节约了管理成本,实现了景区长远发展的组织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