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1:38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第1篇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随着近几年积极财政货币政策累积效应的不断显现,国民经济发展在克服了“非典”的冲击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9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他各项指标也都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尤其是有三方面的情况值得我们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同志特别关注。 第二方面是生产资料市场持续旺盛,并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快速增长,其规模和增速均创下历史新高。二是市场供需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保持基本平衡的格局。三是价格明显攀升,结束了长达两年的低迷下降态势。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今年1~10月,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7.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是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生产资料供需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基本平衡。32种主要生产资料资源增长18.5%,需求增长19.5%,市场保持了基本平衡。在需求大幅上涨的拉动和成本上升的推动下,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5%,比年初上升5%。不仅上涨明显,而且涨幅之高,也是1994年以来所没有过的。 以上所描述的情况,既是广大从业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同样也是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在内的广大统计信息工作人员不怕困难,辛勤统计的成果。同志们的工作十分辛苦,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领导,向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广大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2004年,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情况走势分析,专家普遍认为发展环境总体要好于今年,国民经济经过连续三年提升将进入繁荣阶段。生产资料市场需求仍将继续呈现旺销格局,市场价格可能高位趋稳,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能否继续把握机遇,巩固和提升企业经营规模,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是我们能否进一步搞好统计信息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

下面我想就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要树立统计法制的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典范,全力支持行业统计的发展

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统计要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同时更要为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政府服务的最终结果,仍然是为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服务。

由于新型的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工作体系建立才两年,各个方面的基础都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统计调查单位还很有限。目前的能按时报送资料的单位还只有50多家,主要是原有的国有综合性大中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当然这些企业作为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核心企业部分,所反映出的企业经营规模、效益增长与发展情况,基本可以代表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基本走势,但由于其单一的国有性质和综合性特点,无法完整地反映市场经济形式下,我国多种经济类型共存,国有经济逐步退出流通领域,非国有经济飞速发展,以及流通专业化高度发展的特征。此外,在现有统计单位中,还缺少轻工、纺织、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流通企业,也影响了行业统计在品种范围方面的全面性、完整性。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快拓展统计调查对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一些企业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不愿意提供企业统计数据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在我国国境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统计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我们广大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要认真学习《统计法》、严格遵守《统计法》、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做遵纪守法的好企业。要按照《统计法》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制度》规定要求,依法报送统计调查资料。

我会将配合国家统计执法部门,在适当的时候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进行《统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凡有不按

《统计法》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制度》规定要求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都将依法进行处理。

二、加强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支持力度,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现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工作,是近两年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重新调整建立起来的。两年来,在各方面的重视与关心下,在广大统计信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统计测算的全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指数、生产资料流通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与效益指标数据,以及有关生产资料市场形势的各种分析报告材料等,已经成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研究,了解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形势的重要依据,不仅在相关材料、报告、文件中大量引用,而且在制定有关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时,也经常用来作为依据资料并征求我们意见。我们许多企业领导也是将其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情况,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林峰同志接下来还会向大家作更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说。问题是由于企业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统计工作队伍不稳,统计工作人员变动大,统计工作安排得不到保障,统计报送渠道不畅,报送不及时,资料数据不完整,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缺乏、生活待遇低下等多种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我们希望,各单位领导与负责人能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支持力度,确保统计人员的配备与落实,把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同志,特别是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员安排到统计岗位上;确保统计工作经费的落实。统计信息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相当经费支撑的,必须设法给予保障;要确保统计工作任务的落实,要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及时组织安排建立统计台帐,及时完成统计报表资料收集、填写与报送工作,要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要进一步扩展统计监测内容,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将统计工作推上新高度

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目标,是要建立“准确、及时、全面”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其中所谓准确,就是统计监测所反映的情况、现象、趋势等要客观、真实、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及时,就是监测反映要迅速、灵敏,苗头一出现,行情一变化都要能立即作出反映;全面就是统计监测的对象要广泛、监测的品种目录要丰富多样。目前不仅我们的统计调查单位还偏少。统计指标内容也比较简单,重点企业统计只有购、销、存三个业务统计指标和十几个财务统计指标。品种统计只有20多个规格品种,范围还不够广泛,数量还很有限。价格统计是另外一套体系,与企业统计没有有机结合。从统计监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要求看,没有一定的统计监测数量,无法进行科学分析,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要进一步增加统计调查单位,扩大统计监测品种数量范围,提高统计监测的时效性。

四、要尽快开展重点物流企业的经营情况统计调查工作

从国际上500强企业中的流通企业情况,沃尔玛等商界强豪都是现代商流与现代物流完美结合的典范,发展现代物流成为其统领商界风骚关键支柱。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要想长期立足,并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也毫无例外地要向国际企业看齐,做好现代商流与现代物流的有机结合。

由于我国现代物流理念的引入还是近两年才开始的事情,不仅各方面认识还有限,而且有关现代物流方面的统计信息指标数据更是严重缺失,总体状况不明,企业状况不清。政府有关方面在研究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情况、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时,常常处于没有数据依据的茫然状况。 五、继续搞好统计工作的双向服务

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信息工作要坚持“既要为搞好宏观调控、为领导服务,又要为搞好微观企业经营、为基层服务”的两个服务方针,是我们在原国家物资部时期,总结生产资料流通统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方针,我们要继续坚持下去。一方面统计信息工作要满足政府管理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任务,要为宏观决策与调控提供所需的统计资料;另一方面要树立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思想,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强调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流通企业要善于运用统计信息来指导工作,要重视用宏观统计信息指导我们的企业经营。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要及时把了解到的宏观经济发展、市场价格涨跌波动、市场供需增减变动等方面的信息和分析判断等及时传递给企业,还要根据企业管理,投资经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资料,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分析预测,提供个性化的专题信息服务。这方面大家已做了一些工作,也得到不少企业的认可。我要指出的是,目前这种服务做得还不够好,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面对明年国民经济可能继续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可能将继续快速增长的预测判断,一些企业开始在目前高价位基础上大量补充库存,推动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在调整期的持续上涨,这种行为是否科学,会不会最终重蹈1994年那种价格下降、库存积压、亏损不断上升、包袱越来越重的覆辙,很值得注意。如何进一步做好“双向服务”的问题,这里作为方向提出来,希望大家在会议分组讨论时,予以认真的研究。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统计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和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也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反映的是运用各种资金完成的用价值体现的实物工作量。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于追踪分析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以如何理解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投资按用途分类,作为切入点,并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研究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的意义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挥好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是我国应对外需不振以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双重压力的重要选择,也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传统增长引擎动力有所下降的形势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举措。

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力等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分配,它能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是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能使区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而且能高关联度地拉动许多产业发展,培育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和收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形成消费增长。

正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改善产业结构的发动机,我们除了应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趋势保持密切关注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分析也同样重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可预知一段时期后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而分析投资结构的基础工作,就在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对投资项目的行业分类。

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介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分类方法,对全社会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它是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标准的基础分类、简单地说,是对所有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性质的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国民经济核算、专业统计确定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提供依据;为各项统计调查提供科学、统一、规范的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为宏观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的分类依据。

按照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门类用英文字母表示,按照A、B、C、----顺序排列;大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类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第三位是中类的本体码;小类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第四位是小类的本体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针对一个单位而言,是依据该单位所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的。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则按该经济活动确定行业;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则先确定一个主要活动,再按主要活动确定行业。比如某钢铁公司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有:型钢压延,房产出租、经营钢材,其中型钢压延是其主要经济活动。则该单位的行业分类应该为3140(钢压延加工),而非7040(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或5181(贸易)。

三、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的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不依照项目单位自身的行业种类予以划分,而是按照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相关产品类型、用途与社会经济活动类型来填报。通常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只能属于一种国民经济行业。若项目投产后有很多种类的产品,那么就按照主要产品去确定行业种类。举例说明,某矿业公司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0917(镁矿采选),但其投资建设的项目为“镁及镁合金生产线”,则该投资的行业种类应为3217(镁冶炼)。

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社会经济活动类型分,对于准确把握投资结构,进而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企业转型的需要。在现有调查单位中,为适应市场变化,通过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实行全厂性转产后,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不再以原有主要经济活动为准,而是以转产后的主要经济活动(即项目投资的行业代码为准)。二是企业升级或多元化经营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多元化经营成为普遍选择。如果多元化的投资仅以该企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就变成单一化,就不能准确反映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四、总结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标准分类。是政府综合统计、政府部门统计和企业统计的基础分类。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各项专业统计按照经济活动观察事物提供了详细和科学的分类依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化和结构变化的一门专业统计,对于社会经济研究与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比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相关产品类型、用途与社会经济活动类型,来确定投资项目的行业分类,则无疑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最为关键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统计 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服务――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刚同志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统计;2014(03):37-38.

[2]全国生产资料流通重点企业统计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15年1月-2016年1月)[C];2015(07):68-69.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工业;数据库;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0-0126-02

1 概 述

工业经济增长率一直是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的重点内容(Barro,1993;Krugman,1994)。在以全要素生产率(TFP)为重要测度指标的工业及分行业增长率研究中,实证研究已经成为主流的方法(Diego Comin,2006)。

但是,在实证研究中,数据起始时间的确定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已有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采用不同的基年。如黄勇峰等(2002)和张军(2003)把1978年作为基年,郑玉歆和罗斯基(1993)把1979年作为基年,陈勇、李小平(2006)把1980年作为基年,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孙铁山(2012)把1990年作为基年,张军等(2004)、吴延兵(2008)把1993年作为资本存量折算的基年,薛钢、陈思霞、蔡璐(2015)把2005年作为基年。

在对工业基础数据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时,对基础数据的来源及处理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孙铁山(2012)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0-2009年中国省域的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梅国平、甘敬义、朱清贞(2014)测度了我国29个省级地区2001~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区域非均衡性;薛钢、陈思霞、蔡璐(2015)基于200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非参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城镇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以及公共支出政策的作用机制。但是,以上学者在基础数据处理中或许是忽视,或许是由于篇幅的原因,并未对工业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口径调整等数据处理问题做出详细说明。

综合来讲,目前从工业经济统计数据的选择和使用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工业经济实证研究数据时间起点选择的一定程度的随意性。

②忽视了工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和口径调整变化对数据的影响和相关处理。

文章创新性贡献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工业数据的来源数据库按照时间发展阶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并给出了理论依据。第二,提供了工业基础数据实证研究时间起点确定的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第三,系统地对工业数据及来源数据库进行了分析。

全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第三部分,对不同的工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首次提出了我国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的三阶段划分,并给出了理论依据。第四部分从全要素增长率的维度,按照实证建模的视角,分析了工业经济增长中最核心的产出和投入要素。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建议。

2 中国工业企业的主要统计经济数据库的来源

目前,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研究机构和公司数据库。本质上,国家统计局和国家部办委及研究机构和公司数据库,在工业经济原始数据上是完全一致的。

综合统计数据库和专题统计数据库。综合统计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统计局工业统计数据库;“中经网”、“国研网”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其他综合统计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是同综合数据主要有:人口调研数据库;其他专题统计数据库。

3 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的分类及理论依据

根据我国工业数据库与我国宏观实体经济发展的匹配状况、数据库的稳定程度、数据库的完整状况和与现代国际数据的接轨程度,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把我国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数据库分数据库的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

3.1 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业统计数据库的初 创期(1980~1997年)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1978年十一届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序幕(吴敬琏,2015)。因此,具有实质市场意义的数据测度才有可能建立。中国工业城市改革一直到1984年才开始1(陈康、谢千里、辛格,1992)。1992年以前,我国采用的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物质平衡核算体系(MPS),1993年新的国民经济体系核算建立,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GDP就成为新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总体而言,1993年以后的数据比较完整(陈诗一,2008)。

3.2 第二个阶段: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的成长期(1998~

2010年)

1997年以前,我国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统计各类报表。在1998年以后,工业经济的统计指标转变为按照工业经济的体制属性和经济规模为统计标准。2008年全部工业统计指标主要是按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指标。许多学者在实证分析时,把1998年作为起始时间2(孟连、王小鲁,2000;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2009)

3.3 第三个阶段: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的成熟期(2011年~

目前)

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重要的调整时间是2011年以后的工业企业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门槛从每年工业总产值500万元,提高到每年工业总产值的2 000万元。

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看,除了上面的时间分类,还有几个关键时间是可以作为划分时间点的,分别是1984年的工业归类变化和1994年财税改革。但是由于1980~1984年时间太短,不适合依次划断。1994年的财税改革同1998年的统计标准变化来讲,后者更具有普遍意义。因此,采用上面的工业数据库的发展阶段分类。

在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的阶段划分主要依据如下原则:工业经济统计数据与宏观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原则;数据库各项统计指标调整的频率和相对稳定程度;数据库的完整程度;与现代数据库接轨的程度。

4 工业产出投入变量数据选择、构建现状

在对工业经济增长率的实证研究中,需要关注产出变量和投入变量。具体一点讲,就是一个增长率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在模型的左端,工业产出的变量选择争议不大,在模型的右侧,被解释变量的选择,则非常广泛。其中最核心的无疑是资本和劳动这两大基本变量,因为它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4.1 产出变量

在产出变量中,经常作为实证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的有: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净产值。我国统计部门自 1986年 以后,就了工业行业和39 个工业分行业的相关产出指标。

4.1.1 工业总产值

总产值指标的数据一般与会计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接近,所以普查中会出现企业以主营业务收入代替总产值的情况,特别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比较常见。许多学者把工业总产值指标作为工业产出的替代指标。如谢千里等(1993) 和李小平等(2005)计算工业部门的 TFP 时采用的是工业总产值。

4.1.2 工业增加值、工业净产值

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净产值的关系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净产值-支付给非物质生产的费用-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基金。从理论上说, 两种组合在投入产出的相关分析中结果一样, 但实际上两种组合都存在无法回避的数据构造的难题。陈勇、李小平(2006)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工业净产值推断出工业增加值,然后根据统计年鉴提供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3。根据1993年年鉴中的1992年工业净产值和工业净产值的数据对照,分析发现,1992年整个工业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相对工业净产值的偏差只有2.91%,偏差较小(陈勇、李小平,2006)。同时,如果研究时间范围不是关注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序列数据,“工业净产值”作为一个工业的过去常用的经济指标,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4.2 投入变量

作为测度经济增长的模型,最基本的投入要素变量有资本存量、劳动投入变量和中间投入变量。部分工业行业或工业分行业增长测度模型,只用到了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变量。

4.2.1 资本的估算

资本投入的测量和估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4。许多经济学家对于资本测量方法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国外Triplet(1998)有较详细的论述,Harcourt(1972),Diewert(1980),Burmeister(1990),Hicks(1981),Hulten(1990)都进行了相关综述,Jorgenson(1980,1986,1989,1992,1996)对资本投入进行了持续研究。从操作层面讲,OECD (1993,1999,2001)的资本测量手册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资本测量的步骤。目前,在资本存量的估计问题上的分歧逐渐减少,PIM的方法已经被广泛认同。

4.2.2 劳动投入

劳动投入是工业增长率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投入变量。对于劳动投入,使用比较多的变量是“职工人数”、“从业人员人数”、“受教育年限”和“工资水平”等变量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们目前的就业和失业的统计方法和标准,与国际上通行的就业和失业标准并不一致6。我们目前统计的失业率是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一是“城镇人口”,而非全部人口,二是“登记人口”,这些问题是在实证研究中使用劳动投入数据中需要考虑的地方。

4.2.3 中间投入

采用工业总产值为模型的解释变量时,需要估算中间投入。

郑玉歆(1998)和黄勇峰等(2002)在计算国有和集体工业的中间投入时, 采用的推算方法为:

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值-折旧-大修理基金)/平减指数。

如果考虑细分工业行业,这种估算方法容易使人无所适从(郑玉歆、罗斯基,1993)。李小平等(2005)也通过构造中间投入平减指数估计了工业各行业的中间投入,不过他在计算等式中忽略了大修理基金。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1990)测度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生产率时,采用的指标是劳动、资本和中间投入等三个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总产出按照1980年为基期调整的工业总产值。

5 结 语

中国工业数据源自中国工业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由于中国的工业经济转型时间非常之短,只有30~40 a的时间,给数据调整和处理提出很大的挑战。对于我国工业数据库的初建期、成长期的投入产出数据,在实证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统计标准的调整频繁而导致实证的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对于我国工业企业经济统计成熟期的数据,只需要关注统计口径的微调即可。因此,在进行工业经济增长、经济波动等实证研究时,如果不是针对改革开放后的全区间实证研究,或者一定需要某一特定时段的工业数据,可以选择时间稍晚一点的数据库为宜。从研究时间的起点来看,以2003年,2000年,1998年,1995年等为研究起点,都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宽,谢千里,罗斯基,等.中国国营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研究[J].中国社 会科学,1988,(4).

[2]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经济研究,

2009,(7).

[3] 陈勇,李小平.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构造及资本深化评估:1985~

2003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0).

[4]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 济研究,2008,(10).

[5] 李小平,陈勇.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J].统计研究,2007,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第4篇

前言

对于国内目前大部分地区在营的电力企业而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资产结构的创建模式,对推动企业实现经济收益长期稳定发展的终极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意义。为更好的保障电力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中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实验论证的研究方式深入探寻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已逐渐成为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

一、实证问题的提出

电力作为国家三大基础性生产企业之一,一直是党中央领导人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电力上市企业股票基金的发行,也已经成为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收益水准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国家对电力企业基础改革计划影响范围的不断拓宽,电力企业的资产构架模式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层面之上。竞争机制逐渐成为各大中小型电力上市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研究课题[1]。

所谓电力企业当中的资产结构的构建,其实际上指的就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所必需,各项基础经济资源储备对象的流转模式。通过工作人员设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对企业内部各项经营资产开展合理统筹,最终收获的社会经济收益,就是经营实践所得的基本绩效。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背景下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对推动电力企业进入现代化经营模式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实证研究的设计

1.实证模型的构建

为更好的提升相应实证探究所得结果的精准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应用电力企业整体资产的储备数额以及年度收益比例,作为整个实证研究的变量参数。通过观察资产收益比例的变动规律,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统计核算出相应电力企业在一定经营周期内,各项资产流转经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之和。在整个实证模型构建的环节内,工作人员可以将电力企业之中的资产负债比例作为基本模型构架,用于反映整个企业内部资本结构;可以统计总结企业经营规模的变动指数,用以反映整个企业综合绩效的发展规律;也可以结合统计电力企业内部各个股东之间的股份持有比例,用以总结资产结构对经营绩效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指数。

2.实证参数的来源

笔者通过查阅国家发改委上市企业资金周转数据的统计表,对国内各主要经济地区的上市电力企业的年度财务数据做出了总结。通过详细的核算可以得出指定数据,通常企业内部资产变动的实际变量,基本控制在0.05到0.70之间,也有个别特例企业的资产变量波动均值,可以达到0.9以上的参数标准。

3.实证描述信息的统计

通过以上电力上市企业描述信息统计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各大电力上市企业资产收益指数的均值较低,且不同经营规模之间的上市企业,相互之间资产收益比例相差较大。资产收益的最小值如果可以控制在五个百分点左右,则资产收益的最大数值,甚至可以达到四十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水平。在电力企业当下资产构成的平均数值之中,固定资产的储备数量最大,几乎可以占据企业内部总体资产的六十五个百分点以上。相比国外同期的电力上市企业,国内各大中小型经营规模的电力企业,其实际的变量数据差值较大。在市场经济环境竞争局势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资产构架的标准差,甚至可以达到十个百分点以上的经营标准。

4.实证结果的总结

通过上述实证论述的研究过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实证环节内各项变量信息的统计,总结出相应的论证回归结果。在电力企业实际经营生产的环节内,企业整体资产负债比例的分配指数,与企业实际经营绩效之间存在负面相关的函数关系。如果电力企业内部长期和短期负载比例过大,则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准产生负面消极的阻碍影响。只有当电力企业内部资产周转的速率能够控制在一??百分点左右时,企业相应经营管理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最低标准。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国有控股一直是电力企业内部资产构架之中,最大的上市股份持有者。宏观调控力度的强弱,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一个电力企业的亏损盈余状态[2]。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第5篇

【摘要】本文分析与探讨了构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当前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的现状,提出了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上,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为主线构建物流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原则和思路,并结合绿色物流的理念,构建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具体包括物流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简要指标体系和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

【关键词】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物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9年3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加值为19965亿元,同比增长15.4%[1]。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是和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物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2][3],要想切实实现物流业的快速平稳快速发展,就必须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就必须对整个产业的本底资料进行科学、持续的统计与整理,对整个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社会的认知程度等有明确的了解。本研究旨在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为主线,结合绿色物流的理念,合理分类,构建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为准确和全面地反映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规范物流产业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1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现状

1.1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情况

当前,关于物流产业的分类主要体现在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物流业属于生产业,其绝大部分统计数据都分散在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当中。关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与物流业有关的产业涉及到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连锁配送企业、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5]、物流咨询服务和物流广告服务、制造业中的流通加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的物流信息业和物流电信服务、金融业中的物流金融服务和物流保险服务。其中,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中只有连锁配送企业属于物流产业。流通加工业属于生产活动,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从制造业中细分出来,统计数据的取得具有相当难度。

1.2物流产业统计指标情况

关于物流产业统计的指标,目前国内外专门对物流业发展情况作宏观研究的比较多,然而系统进行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少。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长期以来,物流业一直处于为各行业服务的地位,统计数据分散在各行业的统计中,加上统计操作中的实际困难,至今尚缺少全面系统地进行物流业的统计工作,现行的物流业的统计指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在第三产业的各行业的统计指标中有所反映。包括九个大类指标[6]:一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具体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二是物流业增加值,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仓储业增加值、贸易业增加值、配送、加工、包装业增加值、邮政业增加值;三是社会物流总额,具体包括农产品物流总额、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四是货运总量,具体包括铁路货运总量、公路货运总量、水运货运总量、民航货运总量;五是货运周转量,具体包括铁路周转量、公路周转量、水运周转量、民航周转量;六是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七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八是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贸易业固定资产投资、配送、加工、包装业固定资产投资、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九是企业物流的基本情况指标,具体包括物流费用率、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仓储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管理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利息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包装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

第二方面是指在物流业管理工作实际中反映。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物流业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中。在这其中设计的指标基本是为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的,大多都是反映基本情况的一些指标,主要有物流企业的数量、社会物流总额、各行业的增加值等。这些指标多是零散的,为每一次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而临时设置的,并未系统持续的统计运用。

2框架设计的思路

在物流产业形态中,其核心和基础是物流业的服务功能。因此,在设计物流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中,以物流业的功能为基础,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为主线形成整个物流产业的指标体系框架。对物流产业而言,按照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类别和物流产业的特殊性,在每个功能的阶段设置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经济指标、科技指标、社会指标和绿色指标等6个类别的指标,各部分关系见表1。

3框架的具体构成

依据上述设计原则和思路,进行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的具体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产业分类是基础,指标体系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首先设计物流产业统计分类体系框架,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整个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3.1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框架

统计分类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将统计整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物流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为其他产业提供服务的综合体。因此,为了系统、全面反映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整个产业进行分类是进行相关统计工作的基础。物流产业分类体系,是指遵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和特殊性,以物流产业活动为基础,以物流产业提供的功能为主线进行整个产业构成的行业分类。具体而言,物流产业可分为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流通加工业、配送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7个大类。

3.2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物流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物流业发展情况的指示器。通过一定的指标来描述和反映物流产业发展情况的数量特征。依照上述设计思路和产业分类的结果,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具体为一个由3个层次构成的指标体系群。

第一层次是物流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依照物流产业分类的结果,在上述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以物流产业活动为基础,以物流服务功能为主线,构建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流通加工业、配送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各具体产业的统计指标。这是一个全面、详细反映物流活动各具体行业的基本现状的统计指标体系,形成整个物流产业统计的基础指标。

第二个层次是归属于部门统计的简要指标体系。在第一个层次所设计的各具体产业统计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出反映物流产业各活动过程的简要统计指标体系,纳入到相应的部门统计中进行统计。例如,归属交通运输部门管理的物流活动统计纳入交通运输统计中;归属铁道部门的纳入铁道部门统计中等等,以部门统计的形式反映整个物流产业的基本概况。

第三个层次反映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在简要统计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计体系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提出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关键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是对整个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高度综合,通过关键的几个指标来反映物流产业活动的主要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总体情况。关键指标按照物流活动的阶段设计,每一个阶段具体包括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全产业的综合指标和支撑指标。

4结论

目前关于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探讨了很久,但是将物流产业整体作为一个大的产业进行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目前尚不多见。从物流产业管理的角度和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关联发展来看,进行物流产业的统计研究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本研究将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探讨了进行物流产业统计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的整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包括物流产业的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简要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等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群的指标体系构成框架。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和基础,同时也为物流产业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思路。

参考文献

[1]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J],2009年3月10日.

[2]李卫东,刘延平.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6]:18-19.

[3]刘延平,李卫东.物流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

[4]孙敏炜,邵建利.建立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业流通,2007,20:17-19.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第6篇

通过高会或高审考试后,接下来就是评审,通过评审后才能获取高级会计师或高级审计师资格.怎样撰写高级会计师或高级审计师业务工作总结呢?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应该属于总结类的文章,与一般的总结类文章差不多。但也有独特的特点,是职称评审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委评价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自己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任职以来重要经验总结。总结写得好不好,影响到专家对你的评价,也会影响到自己能不能通过。所以写好专业技术总结很重要。

如何写?

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二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三是详细地叙述自己任职以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即主持那些课题,课题进展,有那些创新,取得那些突破,通过那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 四是发表那些论文。

五是获得的奖励。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申报高级会计师业务工作总结(供参考)

本人XXX,男,生于19XX年X月,大学文化,现任XXXXXX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XX年11月通过全国经济专业工商管理子专业中级资格证书考试,获得经济师(工商管理)资格。20XX年5月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资格证书考试,获得会计师资格。20XX年9月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全部科目,20XX年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非执业会员。20XX年3月加入中国会计学会。20XX年9月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达到XXX合格标准。现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国人厅发[2004]14号”文件和《XX省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试行办法》的精神,申报评审高级会计师。

一、本人概况

19XX年9月毕业于XXXX学院会计系XXXX专业,学制X年,并于同年XX月参加工作。20XX年1月开始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段考试,于20XX年12月取得由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XXXX学院联合颁发的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证书。20XX年4月考入XXXX大学MPAcc(会计硕士)专业进行在职硕士学位学习。

19XX年12月至19XX年9月,在XXXXXX公司负责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财务会计工作。19XX年9月至20XX年2月,分别在XXXX有限公司(XX合资企业)、XXXXXXX(中方投资者)、XXXXXX有限公司(由XXXXX重组更名)先后担任主管会计、主任、财务副经理等职位,开始主要负责账务处理、报表编制、报表分析、税务核算等工作,担任财务副经理后主要负责预算管理、财务分析、融资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稽核等财务管理工作,协助部门经理对公司财务工作的管理。20XX年3月至20XX年9月,在XXXXXXXX有限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负责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工作,协调外部与税务、银行、外汇等相关管理部门的各类事项,规避公司潜在的风险,为公司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XX年10月至今,在XXXXXX有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准则,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学识水平

1、学习情况

财务工作需要边工作边学习,我一直也是这样做的。19XX年9月至19XX年9月,在XXXXXX学院会计系XXXX专业学习XX年,系统学习了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为毕业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参加并通过了全国经济专业工商管理中级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经济师资格。20XX至20XX年参加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资格证书考试,并以《经济法》81分、《财务管理》78分、《中级会计实务一》80分和《中级会计实务二》88分,平均成绩81.75分的高分通过考试取得会计师资格。20XX年9月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全部5门科目,获得全科合格证书。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段考试,以全部专业课一次性通过、平均72分、论文优秀的成绩在20XX年12月获得本科毕业证书。20XX年10月参加在职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联考,被XXXX大学录取为MPAcc(会计硕士),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目前正在撰写毕业论文。20XX年9月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达到XXX合格标准。

在工作过程中,我不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学习与工作的相互促进,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之,从学习情况看,已经较系统地掌握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具备了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具有了履行高级会计师职务的学识水平。

2、对会计理论、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

担任会计师以来,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理论文章6篇、重要调查报告3篇、业务工作总结8篇,规章制度和办法等若干。以理论文章为例,20XX年在XXXXXX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与XXX、XXX二人就高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风险等级、产品特点等使其内部控制区别于传统产业,探讨高科技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对完善其管理的重要意义,撰写的文章《XXXXXXXXX》发表在《XXXXX》20XX年XX期。20XX年在XXXXXX有限公司工作期间,通过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对房地产企业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的建议,撰写了《XXXXXX》、《XXXXXXXXX》两篇文章,分别刊载于《XXXX》20XX年XX期和XX期上。20XX年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颁发后,针对营业税新老办法在政策衔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撰写了《XXXXXXXXXXX》,文章发表在《XXXX》20XX年XX期上。此外,还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两篇文章分别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土地使用权的核算及税务影响,购进走私进口货物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探讨,文章成稿投出尚未发表。从上不难看出本人了解国内外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趋势;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以及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具备了运用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将之总结形成文章的能力。

三、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

工作XX年多来,从事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内部审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工作岗位也从开始的一般财务人员逐渐提升到现在的财务经理,供职的单位主要是外商合资、独资大中型企业。具有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包括XX年以上的企业中层领导经历。具备较为全面综合的企业管理经验,尤其在财务会计方面专业能力突出。本人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

负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草拟和解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人才,具有全面履行高级会计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为人诚恳、谦虚、勤奋,性格开朗,富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勇于面对困难和压力,擅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企业的财务工作流程,能够胜任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有较为丰富的团队领导和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社会活动能力。下面就本人符合高级会计师职称条件的能力和工作成就作一介绍。

20XX年,在省内上市公司XXXX介入XXXXXXXXX有限公司公司的收购重组运作中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提出了多项决策性建议。随后在20XX年再次全程参与了深市上市公司XXXXXX受让XXXX,并部分收购XXXX投资者股权后,对XXXXXXX有限公司的股权重组工作,克服困难解决了上市公司收购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同时限制繁多的各类问题,平衡各方利益最终达成收购,使XXXXXX在专用车领域扩张的目的得以顺利实现,而且为XXXXX有限公司(收购后更名为“XXXXXXX有限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减轻了包袱、扩大了融资渠道,取得双赢效果。

20XX年,为了XXXXXX有限公司加快发展,抓住国内道路运输车辆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参与起草了XXXXXXXX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利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论证了投资可行性,推进了XXXXXX在XXXXXXXX开发区基地的建设投产。

20XX年,担任XXXXXXXX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期间,结合公司实际经营需要,组织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及《日常费用管理办法》等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了财务制度建设,强化了内部控制,对规范、保障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起到重要作用。

20XX年进入现在的XXXX公司后,参与到投资总额XXXX美元、自有资金XXXX美元的XXXXXX建设,全面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这对从原来熟悉制造业财务的我而言也是一种挑战。进入公司XX年来,我带领部门财务人员先后完成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及在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批复;两次增加投资在商务部门的层层审核,最终由商务部批复;克服国家对房地产项目的外汇政策变化,解决项目的境内融资;及时跟进税务政策的完善,协调解决境外设计单位作为非居民企业在境内的营业税、所得税完税等问题,确保项目发展建设和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第7篇

论文摘要: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具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对现有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和功能

1.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等。广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它们相辅相成。分工协作,有机地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狭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仅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试图通过系统地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更好地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统计描述。

1.2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能够有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核算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采用大量信息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计划、决策的确定和执行起着重要的咨询、服务与监督作用。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关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数据,是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所需规划、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有关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再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对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的需求增强,国民经济核算部门能否提供准确和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统一要求,国民经济核算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两者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只是计算口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索收入计算取得。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而后者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来说,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相差数额不大,除非某个国家在国外有大量的投资和大批劳动力,该国的同民生产总值可能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3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人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核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的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一进口一国内生产总值。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评析

3.1各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评价

以上3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在统计学上。是允许出现一定范围内的统计误差的。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目前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种计算方法中采用收入法的国家较多,其实3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对目前由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等构成的体系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国民经济核算乃至整个统计,除本身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外。对于经济研究也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国民经济指标在各层次问、各部门间的数量关系透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具体说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微观经济原理与宏观经济理论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测算某一时期内一国(地区、部门)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结果,各种重要的总量指标及有关的组成要素。其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宏大的信息库或资料库。国民经济核算创立了一个基于大量经济分析水平之上的系统数据库,这些经济分析包括不同经济活动类型的分析、通货膨胀分析、经济结构分析、增长分析,特别是用于各国之间的比较。

3.2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改进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第8篇

一、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这次清查工作是全国组织开展的统一行动,对于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准确数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有利于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

二、清查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今后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管部门、各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三、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20****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1、20****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与财政部门存在经费缴拨关系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收入纳入财政国库或专户管理的单位。

2、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自收自支单位、社会团体。

3、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行政事业单位须根据有关规定填报相关数据。

四、清查时间和步骤

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从20****年3月开始,到20****年5月底基本结束,具体按照以下5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准备阶段(20****年3月1日至15日)

1、成立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清查工作方案,制发有关文件、资料和报表等。

2、对各级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户数清理,确定纳入此次资产清查范围的具体单位。

3、召开全区资产清查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

4、组织开展有关资产清查政策、制度、报表和软件操作等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

(二)单位自查阶段(20****年3月16日至3月31日)

1、各单位组织自查。包括清理核对会计帐目,清查盘点实物资产,录入固定资产卡片,填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基础表》,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撰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报告》,取得相关备查证据材料等。

2、各单位通过公示栏等形式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公示。

3、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清查结果上报情况选择排定重点审计单位,确定参与专项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

(三)复查审计阶段(20****年4月1日至4月25日)

1、各级财政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排定的重点审计单位进行专项审计,各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组织复查或抽查。

2、各单位根据审计或复查意见对原资产清查结果进行修改确认,再按财务隶属关系正式上报资产清查结果。

(四)汇总报告阶段(20****年4月26日至5月5日)

各主管部门、单位对下属单位上报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须于20****年5月1日前将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报送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清查办)。各财政所须于20****年5月1日前将本地区资产清查统计汇总表等一并装订成册,连同电子介质数据报区清查办。区清查办对区直各部门、单位以及各财政所上报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于20****年5月3日前将全区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上报市清查办。

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工作报告,汇总报表和所属单位基础表等数据报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电子介质数据等。

(五)资产核实阶段(20****年5月6日至31日)

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资产核实办法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单位根据核实批复文件及时进行帐务处理,并办理相关资产管理手续,同时针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财政部门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建立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

五、工作要求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进行。

1、区直各部门、单位及各街道、乡镇,****工业区要高度重视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按照本方案的规定,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资产清查工作能够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2、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统一布置和要求组织力量认真开展清查工作。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得瞒报、虚报、拒报和迟报,要建立和完善资产公示制度,积极配合和支持区清查办组织的复审和专项审计工作。各主管部门要组织所属单位做好资产清查工作,设立咨询举报电话,接受单位、个人关于资产清查情况和问题的反映。

3、各部门、单位及各街道、乡镇,****工业区要在人员、设备、场所和经费等方面充分给予保障,积极为资产清查工作创造条件。各级资产清查工作经费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由同级财政保障,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在正常经费中列支,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

4、各部门、单位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的宣传,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总结和反映清查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区清查办将对全区资产清查工作进展等相关情况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