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师职称论文

农业师职称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0:58

农业师职称论文

农业师职称论文第1篇

一、理论学习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及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对于共性学习和个性学习,我科室人员都进行认真学习并作了学习记录。

二、业务目标

1、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认定,资格委托评审工作。在接到**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关于转发〈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筑职改字〔XX年〕39号)后,我科室组织全市开评职称的事业单位,包括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于6月5日召开全市职称工作会,对XX年的职称工作做出总结,对XX年年的职称工作做出安排。在会上将相关文件转发给各个单位。并要求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将相关材料报送到我们办公室。各个单位将申报职称的材料报送到我办后,我们再根据贵州省人事厅《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通〔XX年〕38号)、贵州省人事厅、贵州省农业厅文件《关于印发〈贵州省农业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黔人通〔XX〕88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黔人通〔XX〕85号),贵州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XX年年高校、中专、中小学和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黔教人发〔XX年〕146号),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关于二七年度全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工作的安排意见》(黔卫发〔XX年〕128号),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关于XX年年度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黔广职字〔XX年〕193号),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关于XX年年度党校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黔党校通〔XX年〕20号)文件精神,对各个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逐项审查,对符合评审条件的个人就开出清镇市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推荐到贵阳市人事局参加评审;共开出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428份。

委托贵州省各系列评审委员会评审高级职称19人,其中教育系列12人,农业系列1人,卫生系列3人,工程系列1人,经济系列1人,党校系列1人;委托贵阳市各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和清镇市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审中级职称231人,其中:教育系列215,农业系列5人,工程系列7人,党校系列4人;委托贵阳市各系列初级评审委员会和清镇市中学初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初级职称178人。我科室今年从8月就开始小学教师中级职称、小学教师初级职称、中学教师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对参加评审职称的所有人员材料进行逐个审查、并对晋升小学高级的教师进行听课打分。

2、根据贵阳市人事局《关于XX年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4号)、《关于XX年年度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18号)文件精神,我市共有99人报名参加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有256人报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3、撰写调研文章《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研究》、《建设新农村着力培育乡土人才》。

4、根据贵阳市人事局文件《XX年年度贵阳市乡土人才培养工作安排意见》(筑人通〔XX年〕28号)文件精神,我们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积极与各乡镇进行联系,委托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91名。我们专门下发了文件《关于举办XX年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的通知》(清人劳通字〔XX年〕64号),在文件中规定培训时间为XX年年8月至XX年年9月。培训内容是晚番茄种植、肉鸡饲养管理、荷兰豆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嫁接技术、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开发、职业道德、《劳动法》等。该培训班已圆满结束,191名农村实用人才全部通过了考试,并取得贵州省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5、根据贵阳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筑职改字〔XX〕224号)。今年我市第一次开评农民技术职称,为了开展好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一是成立由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林业绿化局、市水利局、市科协、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组建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清镇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贵阳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委库(评委库成员均由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评委库里随机抽取评委,然后组建下文的。

8月8日上午,我局召开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会上对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共2页,当前第1页1

由于今年是初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我局组织相关乡镇对所属农民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宣传的方式为到各村张贴《贵阳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并派出乡镇劳保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逐一宣传。通过宣传共有275人报送材料参加评审。通过清镇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初审,共用273人通过审核,并将这273人的评审材料委托给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

XX年年11月10日,我市召开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会。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贵阳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条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为推荐2人到贵阳市参加高级技师(高级)的评审,其次共有271个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中初级评审。其中37人通过技师(中级)的评审;234人通过技术员或助理技师(初级)的评审。

6、共聘任高级、中级职称163人。其中卫生局聘任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8人;教育局聘任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93人;林业局聘任高级职称1人;党校聘任中级职称1人;农业局聘任中级职称2人;计生局聘任中级职称1人;水利局聘任中级1人;站街镇政府聘任中级职称1人;流长乡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新店镇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

7、审核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1109本。办理教育系统小学高级职称证书112本。补办教育系统初级资格证书3本。

8、会同市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聘请农业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的专家建立农业专家咨询团、医疗卫生专家咨询团、教育系统专家咨询团。

9、开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班,聘请贵州大学、贵州师大、贵阳医学院、贵阳学院的教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医学道德、财经职业道德、科技道德、创新概述、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其他创新等。通过培训使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得到增强,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业务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我科室已完成全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工作,共计培训5087人。

10、根据贵阳市人事局《关于转发贵州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需科目学习的通知》的通知》(筑人通〔XX年〕65号),贵阳市人事局、贵阳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知识产权学习的通知》(筑人通〔XX年〕66号)文件精神,组织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报名参加知识产权学习,共有5483人报名参加。

11、 3月20日召集全市事业单位召开“清镇市XX年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动员会”,会后审核42个单位的《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调查表》,并汇总上报贵阳市职称专家处。

12、统计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并报送给科技局。

13、协同综合科开展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共培训964人。现培训工作已于8月份结束。

14、XX年年10月26日举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开班典礼。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XX年年选拔优秀青年提升学历工作的通知》(黔人通〔XX年〕148号)文件精神,开办“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此班共招收40名学员,这些学员是在全市进行了摸底调查,采取组织安排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同意后,贵阳市电大进行资格审核并向中央电大申请了注册的(这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文凭)。并且明确学费由省、贵阳市、清镇市三级财政按比列承担。这个班专业设置为《乡镇企业管理》,学制两年,采取开放式教育的形式学习,免试入学。

15、共报送信息17则。

三、其他方面

在工作中坚持“三优两满意”及文明窗口活动,廉洁自律,没有“吃、拿、卡、要”现象,坚持局本部考勤制度,并能及时完成领导分配的其他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四、存在的问题

在乡土人才培训认证和后续管理方面应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业师职称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林类高职 教师队伍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全面开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一场具有空前广度和深度的农业科技革命拉开了帷幕,这一方面促进了农林产业链的扩展和农业市场的活跃,另一方面也对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劳动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而且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并且适应农村生产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成为农林类高职的重要职责。然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是摆在农林类高职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农林类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总量严重不足。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林类高职往往离市区较远,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五·七”指示发表,其中对农业大学的指示中讲到:“农业大学办在城里不是见鬼吗,农业大学都要办到农村去。” 这个指示造成今天大多数农林类院校,当然也包括农林类高职地理位置较偏,缺乏区位优势,很难吸引优秀教师,各农林类高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数量缺口的问题。对陕西省某农林高职教师队伍的调查显示,该校在校生人数为13000人,专职教师仅为602人,生师比达到了21.6:1,距教育部确定的高校平均生师比14:1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严重短缺的矛盾突出。另外,农林类高职投入不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工业剥夺农业,资金向城市倾斜的政策长期存在,致使现阶段的农民为最大的弱势群体,农业为最大的弱势产业,虽然这两年中央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对农业进行了一些补贴并减免了农业税,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部分人鄙视农业的现状,大多数人仍然觉得在农林类院校工作相比其他院校低人一等,导致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教师总量不足尤为突出。

2.专任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偏低。现有的农林类高职大部分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改建而来,原来的老师大多都是中专、大专学历,而且以前留校比例很高,学校本身也没有做好在职教师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不同,使得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在农林类高职之间向发达地区流动,从而造成了高学历教师严重流失。据对陕西某农林高职的教师队伍分析,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61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501人,分别占10.133%和83.2%,与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05年,在职业技术院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要达到35%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统计表明,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约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9.83%,其中,副高职118人,正高职18人,按照30%的比例,高级职称人数缺口较大。

3.“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从企事业单位进人渠道并不十分畅通,大学毕业生仍然成为高职师资引进的主要渠道,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在某些院校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的数量占到专任教师的一半以上),也有一部分是从对应的职中或高职调入的,只有极少数来自企业生产第一线。据调查资料显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的教师只有278人,占44.8%,距教育部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低于学院专业教师总数的80%还有很大差距。

4.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由于农林类高职的教学与农林业的生产特点关系紧密,自然环境对农林业的强大影响以及农林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决定了农林类专业实践性更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目前,大多数农林高职的教师来源都比较单一,且是在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多数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再加上涉农企业是少之又少,本来就很少,仅有的企业又不愿接受教师参加顶岗生产实践,这样就造成教师参加生产实践的场所难以保证。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造成教师编制紧张,专职教师大多处于超负荷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院的教学质量。

二、对策

1.吸呐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扩大教师来源,让一批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部分优秀学生愿意致力于农林类科研和教学活动,这对于农林类高职吸纳人才是一个大好机遇。一般来说,优秀大学生年轻气盛、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观念新颖,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新生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再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就可成为院校的骨干力量,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学历层次,改善职称结构。各院校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鼓励教师进修深造和在职学习,可以规定,专任教师全部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达到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05年,在职业技术院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要达到35%的目标。对于尚未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的教师,要求他们通过自考、函授、脱产进修等形式限期达标;对于刚毕业的年青教师和从企事业调入的教师必须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职教理论等方面的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使他们熟悉教学规律,掌握、精通教学法,实现由农林类人才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能够熟练运用教学艺术的合格教师;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带头人。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教师的职称结构。

3.建立一支相当数量的兼职教师队伍,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农林类高职完全可以从社会上、企事业单位选调或聘请一批有一技之长的高级工、农艺师或高级园艺师来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同时,高职院校可在本地或周边地区选择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组建成一支稳定的客座教师队伍。这不但能降低办学成本,而且能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另外,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高级畜牧师、高级农艺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也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关键。农林类高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尤显迫切,这是因为一方面,农林类专业的生源多是来源于农村,对农作物或者本专业知识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他们有的可能了解一些实践方面的知识,但是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论解释,有的可能刻苦好学,通过书本懂得了理论原理,但是需要实际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另一方面,农林类高职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要直接走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岗位,并要求上岗适应期短或零距离上岗,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技术应用能力,而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得就在于教师。所以学校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对于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予以奖励和表彰。

4.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一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期分批的安排专业教师到农林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学习、锻炼,在实践中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设施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和更新反映生产现场实际的新技术、新知识,同时向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组织教师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下到基层,为乡镇领导、养殖户开展科技培训,并利用板报、广播、录像宣传科技知识、发放科技资料,面对面地与农民接触、交流、沟通,真切了解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三是与地方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与乡镇、农户结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按照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温景文蒋锦标等: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1999

[2]杨久仙:农业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措施.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9月

[3]谈晓明:新双师——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鄂州大学学报,2006年9

农业师职称论文第3篇

全省正高5人副高15人不受限制

据介绍,申报对象重点面向在我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农业和社会事业管理第一线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特别优秀人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受身份、学历、资历、外语、论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继续教育等条件限制。凡遵纪守法,有强烈的事业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力超群、业绩卓著、贡献突出、业内认可者皆可申报。今年全省特别优秀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名额正高在5人以内,副高在15人以内。

各市州省直单位推荐不超过1人

据介绍,各市州、省直各单位推荐的人选一般不超过1人。各市州、省直各单位于2009年11月25日前将《申报表》等材料报送省人事厅。再由省人事厅组建评审委员会投票表决,通过的特别优秀人才名单及所取得的业绩成果在省内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并接受群众、业内专家的监督。

农业师职称论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提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距离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大多地处县乡,师资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因此,提高农业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构建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业职教师资队伍素质的现状

1.1 “双师型”教师数量少,缺乏实践经验

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基本没有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其实践能力普遍较低,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技能精”的教师少,“理论强”的教师多。对于农业高职院校来说,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教师很难在农业生产中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新实践。

1.2 职称结构不合理,管理考核不完善

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一直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来实施的,这样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起不到对教师能力和水平评价的目的,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许多职业院校对专业设置不断调整。传统专业萎缩,教师职称偏高,人数偏多;新增专业教师职称偏低,人数偏少。

1.3 兼职教师数量少,缺乏相对稳定性

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聘请兼职教师既有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势,也有教学管理上的弊端。一是,不稳定,由于兼职教师有本职工作,因此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二是,适应时间长,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三是,缺乏对兼职教师的考核,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兼职教师聘任上把关力度不够。

1.4 产学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从师资力量的配备、实验仪器设备、科研条件等状况来看,教师开展科研存在许多困难。教师难以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2 提高农业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措施

2.1 建立有效保障机制,使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化

聘任兼职教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要求专兼教师比例逐步达到1:1。兼职教师可以将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引入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带动职业院校科研能力水平。因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第一,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但不太熟悉农业职业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第二,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考核,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详细记录兼职教师在聘期内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情况以及同行教师听课记录、评价部门考核、学生测评等材料,把兼职教师考评纳入学院教师考核中来。第三,建立兼职教师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师实行效率优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不断深化兼职教师的工作范围与形式,如聘请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参与教学标准制定、课程开发、科研开发等工作,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第四,搭建专兼职教师沟通平台,实施专兼职教师结对互助措施,增强专兼职教师的深度融合。此外,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向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方向发展,进而优化整体师资结构。

2.2 加大校本研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除了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外,更要立足校内现有教师资源,加大校内教师培训力度。一是,通过选送骨干教师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教育,在提高学历的同时,逐步解决学科基础薄弱、专业知识老化、与生产实践脱节等问题,从而提升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产学研结合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定期组织教师到产学研基地学习、实践,接受新知识、新工艺,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2.3 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建立“名师工程”培训机制

应根据职教特点和教师队伍的实际,启动“名师工程”,制定名师标准和实施办法,从师德水准、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考虑,在注重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经过科学、公正的程序,层层筛选推荐,培养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同时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让全体教师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名师培养既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在政策导向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依托现有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名师培训。实现从“讲师”向“农经师、农艺师、畜牧师、兽医师”方向转变,提高实践能力。二是,有组织地进行生产实践锻炼。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作为农业职业院校要根据教学任务分配、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三是,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协会工作。专业教师参加行业协会的工作,能够更多地接触企业各方面的人员,更多地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师在行业协会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献计献策,有助于提高教师本人和所在学校的行业影响力。

2.4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师资发展保障体系

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全面实施教师聘用制度,要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依法完善教师聘任制度。二是,合理调配教师资源,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和参加技能培训,并将其作为一定教学工作量纳入考核,提高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各类技能证书的教师岗位津贴。三是,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必须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硬指标。四是,支持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相关研究,给科研课题立项的教师设立绩效津贴,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资助。

农业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农业、服务农村的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应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只有不断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新方法,才能建立起一支适应农业职业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农业师职称论文第5篇

关键词:职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

1.事业单位职称评聘与人力资源激励现状

1.1事业单位职称评聘现状。全国现有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编人员,其中67%以上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我市有事业单位75个,7640名在编人员,无论单位构成或是人员组成,都以教育、卫生、城建系统为主。我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文件要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已于2011年底全部完成。我市职称晋升工作一直严格执行上级“按岗评聘、评聘结合”的工作方针,对于有空岗且专业技术人员形成有效竞争的事业单位,按政策批复其职称晋升计划,进而组织开展后续工作,对于满岗、超岗或无符合职称评审基本任职条件人员的事业单位,不予批复职称晋升计划。

1.2职称评聘激励现状。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职称评聘的负激励状态,职称评聘系列问题在事业单位尤其是教育事业单位矛盾较为凸显。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抱怨高级别职称晋升是“难于上青天”,而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教育卫生系统更是反映高级别职称晋升数额僧多粥少,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压力较大,必须耗费相当多的时间精力甚至物力,他们认为这有悖于“职称促进专业技术工作”的初衷,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根据对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激励效果调查问卷中显示,职称评聘激励效果为1.75(5分为满分),显示激励效果较差,而在职称评审基本标准条件激励效果调查中,“论文和奖励”选项得分最低为1.8(5分为满分),显示受调查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条件中的“论文和奖励”要求有负激励情绪。

2.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影响激励问题

2.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太合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文件作为指导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其对基层事业单位意义重大。以教育事业单位为例,目前我省高中高级教师设岗比例为25%,初中高级教师设岗比例为15%,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设岗比例只有3%,从2012年我市严格按照“评聘结合、按岗评聘”政策以来,我市近1500名的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中。

2.2事业单位职称评审基本标准条件科学性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职称评审基本标准条件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业绩有指引性作用,某种意义上,职称评审任职基本标准条件也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努力的方向,如果其任职基本标准条件制定的不够科学合理,那么其导向性就会出现问题,同样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政策激励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例如中小学教师群体对职称评审基本任职条件中论文、获奖相关要求较为不满,认为其严重挫伤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而对学历、农村任教相关要求较为认可,认为其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可见科学化、合理化制定职称评审基本任职条件势在必行。

2.3事业单位职称聘任管理须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职称必须做到评聘结合,按岗评审。之前职称评聘管理存在误区,有些事业单位领导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上了就万事大吉了,岂不知评审之后的聘任管理才是职称评聘工作的最重要环节。

3.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激励建议

3.1进一步科学化、人性化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事业单位设岗工作必须进一步科学化、人性化推进,针对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地区中小学校,有关部门有必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适当对农村薄弱地区中小学校进行岗位设置的政策倾斜,以激励农村薄弱地区教育工作者和吸引教育人才城乡合理流动,最终促进农村薄弱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3.2结合岗位条件和专业属性,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职称评审基本标准条件。上级部门要重视事业单位职称评审基本标准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引领指导作用,要重视职称评审基本条件论证过程及优化程序,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职称评审基本条件,优先考虑采用操作性强、区分度大、公平合理、激励效果好的职称评审基本标准条件,并充分考虑基层受众的意见建议,从而确保其科学性和激励性。

3.3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管理工作。为了让高级别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一如既往的保持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重视本单位职称聘任管理工作:一是要积极严格开展高级别岗位竞聘工作,以管理促竞聘,以竞聘促竞争,以竞争促效能,以效能建设来促进事业单位长效发展;二是严格落实事业单位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不仅完善岗位“善者能上”政策,更要执行岗位“庸者能下”政策,对于完不成岗位绩效考核目标的专业技术人员,敢于低聘甚至不聘,以反向激励单位人力资源效能建设。

4结语

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涉及到众多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较高;具体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敏感度也较高。合理利用职称评聘相关政策可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从而推进单位服务效能建设。笔者从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角度开展激励研究,发现现阶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比例、职称评审基本任职条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管理等影响人力资源激励效果。

作者:曲衍进 单位:蓬莱市人力资源考试中心

参考文献:

农业师职称论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原因;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一般包括两种,分别是职业内的流失和职业间的流失,职业内的流失是指幼儿教师在所工作的园所、教育机构等流动到另一个幼儿园或教育机构,即幼儿教师在本职业内的流动;职业间流失是指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职业的人从这一职业领域流出、转行等。

一、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状

一方面,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湖南省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不仅师资队伍得不到有效补充,就连现有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不稳定,幼儿教师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直接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对落后。湖南省偏远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能力较高的幼儿教师纷纷往城市、资薪较高的地方流动,二是一部分幼儿教师转行到其他行业。现有的情况是在农村偏远地区,有较多在岗的幼儿教师并未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且年龄较大,很难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教师资格证,或者临近退休,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更不愿意投入金钱去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

二、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1、家长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与之矛盾的是,广大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育儿观念并未随之得到改变,他们对幼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却忽视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对幼儿教师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觉得幼师就是孩子的保姆,教师偶尔出错常常会遭到家长的无限放大和责骂。2、幼儿园因素。根据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幼儿园工作环境和硬性条件与教育、管理理念是影响幼儿教师留任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偏远农村仍有大量作坊式的幼儿园,幼儿园不敢高投入,也做不到高投入,大都是实行“包班制”,一个老师一个班,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负担重,幼儿在园安全责任重大;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甚至是“包园制”。勉强有当地年轻的准幼儿教师在寒暑假进行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顶岗实习期间进行短期实习,但在如此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重的工作负担下,一般少有幼儿教师选择留下。幼儿教师入学和毕业的起点很低,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幼儿教师入园资格更低,农村幼儿园少有新鲜血液补充。调查问卷统计显示,23%农村幼儿教师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且年龄偏大,“无编制、无身份”的这种尴尬境地使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比持证幼儿教师和城市幼儿教师更需要学习机会,但幼儿园却做不到外派学习,更做不到将专家请进来。3、幼儿教师个人因素。影响幼儿教师流失的个人因素包括幼儿教师的实际年龄、职称、工龄等。有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和教师的实际年龄、工作年龄、是否有职称成负相关,实际年龄越大、工作年龄越长、职称越高,幼儿教师个人的流动性越小。另外,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环境和教师待遇与城市的无法相比,导致农村幼儿教师难以形成积极持久的职业认同感。在访谈中了解到,刚刚进入农村幼儿园的新老师因自身专业思想方面不牢固,对幼儿教育职业缺乏全面的了解,缺乏职业认同感,常常会选择离职、改行;而另一部分工作年龄稍长的幼儿教师,却可能因家庭、婚姻等原因选择离职。农村幼儿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扎根农村幼教,才能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以及正确的职业发展观。4、国家政策因素。我国国情导致城乡社会的二元格局发展很不平衡。首先,国家政策倾斜度不够,很多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村幼儿教师被边缘化;其次,城乡地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差距较大,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上得不到保障,使得许多农村幼儿教师从农村流向经济发展好的区域甚至转岗转行,进一步加剧农村幼儿教师资源缺乏的现象。第三,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定情况差,农村幼儿教师没有评定职称的人员数量要远远高于城市。第四,农村幼儿教师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教育主管部门有扯皮、推诿的现象,也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和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五,总体来说,国家对学前教育领域整体投入较少,农村幼儿园要想分一杯羹,则更困难。第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亟待提高,农村幼儿园受过专业化教育的幼儿教师可谓少之又少,根本难以谈到教师专业化建设。总之,农村幼儿教师的就业环境恶劣,工资薪酬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大量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幼儿基数大,更该从源头上重视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带来的影响

农村幼儿教师的大批量流失和不稳定必然会造成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必然对农村幼儿发展、幼儿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1、造成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无论哪种流动和流失,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偏远农村地区教育的差异,违背了教育的平等原则,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影响师资队伍稳定。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给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湖南省农村偏远地区经济本就不发达,幼儿园教师招聘困难,师资力量薄弱,如果在岗在职的老师再离职的话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给幼儿园的管理带来困难,不仅打乱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幼儿园的某些长期教育计划造成较大影响,甚至难以进行或实施。同时,幼儿教师的流失往往还会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动摇军心,导致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产生离职念头,影响在职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3、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农村幼儿教师的大批量流失不仅会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不稳定,还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教师作为日常接触幼儿时间最多的人,在幼儿心中的地位甚至可以与家长相比,尤其是部分留守孩子,心理上对幼儿教师更加依赖,幼儿教师的离开会让幼儿觉得是老师不喜欢自己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一个教师的离职,势必有另一个教师的顶替。因此,无论基于何种原因的离职,都会对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对策

针对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大批量流失的严峻局势及其缘由,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并采取有用途径,尽快改变这一现状。1、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社会职业有一条规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直处于低下水平,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各级部门和幼儿园应为农村幼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大力加强县、乡两级的幼儿教师培训,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高度关注幼儿教师流失问题,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各农村幼儿园应该尽可能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培训或进修的机会。其次,农村幼儿教师实行事业单位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承认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价值,而农村幼儿教师则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深入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坚定职业信念,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专业知识。2、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幼儿教育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的事业,幼儿教师不仅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安全负责,如果想要留住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教师,一方面,幼儿园园方安排的工作量要合理,保证基本的师资配备,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同时,幼儿园必须实行有效的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在工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满足。所以国家财政应加大力度,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媒体及农村幼儿园本身应加强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正面宣传,消除负面影响,减少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偏见,从意识上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3、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管理制度,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知道,人的最高追求是追求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该利用各种机会了解教师在园或职业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关怀与尊重教师,肯定教师的付出与努力,并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或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成长的空间,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

作者:鲁涛 邓小菊 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莉.促进学前教师队伍合理流动的制度思考——基于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

[2]雷芳,周丛笑.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4(04).

[3]张帆.论社会支持系统上减少幼儿教师的流失[J].当代学前教育,2009(03).

[4]姚艳.幼儿教师流动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彭礼,周险峰.基于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6]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么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农业师职称论文第7篇

初级职称:是指指研究实习员、助教、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助理统计师、统计员、助理经济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等。

中级职称: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高级职称:是职称中最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来源:文章屋网 )

农业师职称论文第8篇

农业现代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应坚持把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与时俱进,创新求变,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德能兼备、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

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可以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从培养四支队伍入手,不断提升专职教师整体实力。

一、相辅相成,三个阶段规划教师成长之路

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效能、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横向对比,又要纵向提高,每个阶段都有它特有的要求和方式。

(一)初级成长阶段――农广校的后备力量

在初级成长阶段,教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二是缺少实践操作技能,三是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对他们的培养过程中,应遵循六字原则,即“听、观、进、派、扶、评”,全力打造农广校的后备力量。

听:安排他们听取专家教授讲座。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班过程中,组织教师和学员一起参与培训,以“职业菜鸟”的姿态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队伍中;观:参加观摩教学活动,建立标杆引领机制,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进:安排他们走进农业生产一线,走进实践指导现场,为指导生产实践的专家当“助教”,学习实践技能,积累实践教学经验;派:把他们委派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家中,进行模拟实践,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其中,身临其境“体察民情”;扶:采取一对一帮扶形式,以老带新,师徒结对;评:适时的督促和考评,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促其快速“成长”。

(二)发展提升阶段――农广校的中坚力量

这个阶段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和经验,但理论知识储备还不充分,实践指导能力也有欠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他们的培养要更加细化和具有实效性。可以通过“研讨、实战、会诊、充电、定位”一条龙方式重点培养。

研讨:农广校应每年定期开展教学公开课,组织相关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结合当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确定讲课内容,教师根据所定范围,自由选择备课科目;实战:教师通过上台展示,不仅锻炼自身教学能力,还能借鉴他人优点,查找自身不足;会诊:学校根据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再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电:教师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可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频率、聆听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和渠道,弥补不足,攻克难关;定位:教师经过反思、补充、提高,进行第二次汇报演讲,学校通过教师们展示的优势和特色,对教师进行“定位”,即每位教师适合哪种科目哪种类型的教学,进行专项培养。

(三)成熟创新阶段――农广校的导航力量

这部分教师是多年奋战在农业战线上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农广校应积极搭建平台,着力发挥和保护这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督促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炼,主动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教育课题研究、精品课建设、培训教材编写、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农业生产一线技术服务等项目,更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处于初级成长阶段和发展提升阶段的教师日臻成熟,逐步成为骨干教师。

二、齐头并进,四支队伍共筑师资建设之基

不论教师处于哪个培养阶段,由于个体差异,每位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不尽相同,对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也存在差距,因此,农广校要知人善用,因材施教,打造不同层次的专职教师队伍。

(一)打造业务精良的理论教学师资队伍

农广校应该把专业理论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热爱教学工作但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精选出来,组成专职的理论教学教师队伍,主要负责讲解农村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创业激励与创业风险规避、合作社注册规程等课程。学校通过业务学习、教学观摩、说课大赛及教案课件评比等活动,着力培养一支“精品”理论教学师资队伍。

(二)打造实力超群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既要考量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要挖掘教师的显著特征。有些教师虽然理论水平还有欠缺,但是他们有一套“拿手’的技术或技能。例如拖拉机使用与维修、农产品加工制作、草编手工艺、特色蔬菜种植等等。农广校在师资培养上,应继续“放大”这部分教师的专业优势,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系统的专项技术,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逐步成为专门从事实践教学的一线教师。

(三)打造文武双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作为“更高层次”的教师类型,是今后农广校要着力培养的教师人群。一是“双证书”培养。鼓励教师既要考取教育部门认可的普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又能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应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二是“双职称”。在取得教师职业技术职称的基础上,努力获取其他职业的技术职称,二者兼得,相辅相成;三是“双素质”。既具备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具指导实践教学的素质。

(四)打造优秀尽责的班主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