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0:21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1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性;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416.82 文献标识码:A

食品是维持生命继续运行的重要元素,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能够极大的影响公民工作的积极性以及社会的稳定性,每一个健康的公民对于干净的食用产品都在不断的追求当中,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反映出来,一部分食品添加不该添加的有毒成分,一些食品虚夸营养成分,浪费资金,更有甚者采用变质材料投入食品加工。这些问题在短期影响到人身的安全,长期下来将导致整个食品行业的信用度下降,国内人员对于国家的向心力受到影响。

1 食品质量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2]。食品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 食品的特性

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可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如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食品的特别性质应当从人的感官入手,察觉,听,看,闻,尝,触等可以有效识别不同是食品,此外,一些食品的辨别较为隐秘,是只能通过机器来进行的,例如酒精的成分,同样是白色的牛奶是纯还是稀,一些食品通过语言性的描述能够区分差别,而另外一些食品描述较困难,需要专业语言的了解,为了让公众能够知道食品的成分,往往将构成食品的各种添加成分也标明在包装袋上,并说明量的多少。

1.2 对食品的要求

食品消耗者和社会评价方面对于食品有显性和隐形两方面的要求。评判与了解方法也多种类。显性要求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明文规定,对于加工环境,生产过程,流通时间,保质期限等落实到文字和公告上,政府和相关单位通过检查,和强制力对这些文字和公告给予严格执行达到净化市场,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的目的。隐形期望的概念主观性和意愿性较强。是人们对于一些非硬性规定的食品要求的反应,可能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喜好有着不同的特点,经过长期的时间沉淀形成的经验型的东西,产品供应者根据消费者的长期认知将有所特别注意,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作为赢得市场的主要条件,所谓求新求异也是有一定客观条件来作为支撑,满足了消费者的若干心理追求。

1.3 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食品是否能够获得认可应当从隐性和显性两方面做出评价。一方面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和生产的必要流程,并且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主观需求。但是对于质量,是一个明确的非主观因素,它的各项指标是有明确规定的,达到目标则质量合格,否则就是非合格品。所以,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是针对于显性因素来说的。不能从主观爱好来说明质量是否过关。

2 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食品的安全性,就是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对它的充分理解应该注意2个方面:一是对危害人体的界定。这种危害应包括消费者急、慢性毒害、感染疾病,危及消费者及其对后代的隐患。

安全是质量的绝对充分条件之一,所谓安全,就是食品应当符合入口要求,无毒副作用,不能够对人体产生损坏甚至致命,要理解这一概念可以从下面角度分析:对无毒无害的界定。这是一种会对食品产生潜在危害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发现,另一方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发现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从食品安全性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是一个能够简单、明确判断的事情。

美国学者Jones建议应该区分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2个不同的概念。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不过,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甚至其他行为总是存在某些风险,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尽管这是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相对安全性就是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如食盐摄入过量会中毒、过度饮酒伤身体等。饮食的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程中人为施用的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还大量来自食品本身含有的天然毒素。过度偏食可能使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超量积累达到有害程度。某些食品的安全性又因人而异,如鱼、蟹类水产品经合理的加工制作及适量食用,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少数有鱼类过敏症的人可能带来危险。食物中某些微量有害成分的影响,也往往在对该成分过敏的人群中表现出来。以上说明,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科技界主流派对什么是安全食品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当。后者从食品构成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是在提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这2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是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长远的不同侧面,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

食品安全性的把握是与国家发展之间相紧密联系的,食品的安全是公民身体健康,拥有充分的体力和脑力参加劳动的必备标准,进而能够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离开了健康,则其他工作都无法达到。入口之物的健康安全是每一个公民的强烈追求,也是一个社会步入文明礼仪之邦不能缺少的因素,是其他工作运行的基础条件,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对人民大众生命的关怀相联系的。这是国家步入成熟社会的标志,消费者的满意也是保证食品行业能够进一步发展、维持生命活力的最主要保证,每一个生产者都要带着这样的意识进入食品生产过程。

参考文献

[1]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47-49.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2篇

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把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

具体工作目标是年底。

蔬菜农残检测整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

实施食品招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产品上加贴QS标志;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基本消除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基本遏止滥用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彻底解决城乡结合部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6类食品无证照生产加工问题;建立不合格食品招回制度。

各综合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彻底解决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的问题;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出厂肉品合格率达到100%确保“两证、两章”出证率达到100%区生猪屠宰企业达到国家Ⅱ级标准以上。市场(超市)冷库、肉类制品加工企业等经营的动物产品附证率100%;有效遏制运输、加工、贮藏、销售、使用病死、病害动物及产品行为;动物产品兽药、饲料添加剂残留超标率和检出率进一步下降;确保不发生经营、使用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行为;兽药、饲料生产企业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入厂检出的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确保对注水猪、病害猪不屠宰。

其中大型企业达到95%以上;重点区域的制假售假重大违法活动基本得到杜绝。劳动防护用品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基本解决无证生产的问题;获证企业生产产品的抽查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

二、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全市专项整治的重点产品是:食用农产品、食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重点单位是:蔬菜生产基地、规模畜禽和水产品养殖场、屠宰(厂)场、饲料加工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鲜产品超市、小食杂店、小型餐馆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区域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无证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区域以及制假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主要任务是开展以下八个专项整治: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进行整治;加强对种植养殖业产品农药残留和“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禁用、限用药物残留的监测;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农产品的行为。

(二)重点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婴幼儿配方乳粉、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方便面、饼干、冷冻饮品、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等16类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确保必备生产条件等违法行为的查处。针对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不按国家强制性标准生产行为,生产加工食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违法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开展治理整顿。全面普查生产企业情况,建立质量档案,推进10类产品生产企业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严厉打击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进行生产、销售以及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

(三)落实食品质量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项制度。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管理,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农副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小商店、小食杂店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比较集中的区域,以及无照经营问题突出和制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

(四)加强对农村、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型餐馆的食品卫生监管;严格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餐饮单位卫生管理实现“五统一”管理,即档案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五)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做到不屠宰、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无耳标的生猪不许调运,没有检疫(验)证明的猪肉不准销售;加强对猪肉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猪肉进入加工和流通环节。

三、整治时间和步骤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全区专项整治行动从年月下旬开始至结束。

第一。动员发动阶段制订具体方案,分解工作目标,落实整治任务,做好发动部署。

第二。集中整治阶段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全面开展检查,集中进行整治。

第三。巩固提高阶段(总结整治工作经验,组织督查验收,完善相关制度,巩固整治成果。

四、组织领导和分工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专项整治的具体工作。具体分工是全区专项整治行动在市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区政府成立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区相关部门组成,农产品整治组。由区农业局牵头。负责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二)区相关部门组成,生产加工食品和有关消费品整治组。由质监分局牵头。负责落实生产加工食品和有关消费品的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三)区相关部门组成,流通领域食品整治组。由工商分局牵头。负责落实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四)区相关部门组成,餐饮消费整治组。区卫生局牵头。负责落实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工作。

(五)市相关部门组成,猪肉整治组。由区农业局牵头。负责落实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六)区相关部门配合,新闻信息组。由区政府办牵头。负责组织专项整治宣传和新闻会等工作。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听取各乡镇、街道和各工作组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汇报,组织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验收。

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乡镇、街道、各工作组实行联络员联系制度,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分局。定期通报专项整治有关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机构,加强领导。指定专人负责,要结合各自实际,制订本区域专项整治实施细则;各牵头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工作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具体的整治目标、任务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专项整治各项工作,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要为专项整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二)落实责任。全区专项整治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各乡镇、街道要将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逐级落实到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部门分解表》见附件)将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依纪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在专项整治中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地方、部门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

(三)密切配合。全区专项整治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部门多,加强协作。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围绕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做到令行禁止,协同配合,相互支持,搞好衔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打击查处。专项整治中,要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构成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3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监管;食品监理

1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监理的必要性

1.1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现有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监理的力度不大,特别是对于初级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中间验收环节,以及食品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另外,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短缺,且监管经验不足,监管人员自身的综合监管素质比较低下。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利润,甚至会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损害顾客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相关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要加强监管力度,意识到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1.2 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不当

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究其根源,主要是对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相关食品监管部门没有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对其进行严查,往往表现处罚滞后,或者是以经济形式进行罚款,处理问题方式不严谨,没有意识到食品安全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的严重危害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当问题出现时,仅仅只是处罚主要人员,而不是对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排查,没有找出真正的原因,对生产操作人员不做处罚或者从轻处罚。这样就形成惩罚不严,力度不够,相关食品安全法规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效果,最终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从根源上彻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1.3 食品监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食品监管人员是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占有关键性地位,对食品监管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食品监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坚实的监管理论知识基础,没有充足的监管经验,食品监管行业的技能型人才相对比较缺乏,监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比较低,人才严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的监管观念、工作方式,以及监管技能等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监管人员没有创新工作方式,延续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导致监管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 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监理体系

2.1 食品质量与安全应实施全过程监理

食品行业要想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监理体系,并要求监管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遵守相关食品安全监理制度。首先,食品质量与安全应实施全过程监理,且在实施之前,根据食品加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多种切实可行的食品生产方案,利用优中选优的原则,最终确定科学合理且具有经济效益的生产方案,为食品行业创造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在食品加工期间,对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管,严格控制食品的加工质量,以食品加工工艺质量为核心,并辅以严格的检查、监督、检验等手段,为食品加工全过程质量提供保障。

2.2 食品质量与安全应实施全方位监理

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行全方位监理,监理内容比较复杂,不仅要对食品生产的相关事宜进行监理,还要对与食品生产过程有关的人员进行监理。对于食品生产人员而言,必须要进行健康检查,只有检查结果合格,且具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才能上岗进行生产操作。而食品监管人员要具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具有监管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食品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在加工生产之前,要进入实验室进行检验,只有检验结果适合食品加工生产的要求,才能正式投入食品生产。同时,对基础设施进行监理,具体操作手段为定期对食品加工的各种硬件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更新,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加快食品生产速度,为食品行业赢得更大的效益奠定设施基础。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在加工过程中要制定食品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规定质量控制点以及关键程序,根据食品加工的具体流程编制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食品生产质量以及卫生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保障。

2.3 食品质量与安全应实施多手段监理

2.3.1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检验与验收

我国食品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完成后,监管部门必须要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进行检验和验收,确定食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包括食品原材料质量的检验,以及食品运输销售质量的抽检等等。是对食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的产品或者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只有自行检验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即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对产品进行专业检验,也称一般抽检。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在正式进行加工之前,要进行初检,检验其生产及加工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在符合的前提下,还要经过监理人员的抽检。食品在出厂运输销售之前,要进行多次的验收和检验,且各种检验必须均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按照国家的食品质量与安全规范进行各个环节的抽检,在每个环节的验收结果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正式进行食品销售环节,在极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

2.3.2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交底与控制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交底与控制也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实施多手段监理的方式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交底与控制主要就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实行全过程的透明化,生产一线逐层交底,明确生产工艺和流程,严格按照相关生产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控制,注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在食品生产之前制定加工计划,确定控制措施的可实行性,确保监理要求的科学合理性。另外,交底与控制环节还有利于明确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职责范围,明确岗位责任,避免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质量以及安全监理工作的水平,并使得食品质量安全监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奠定坚实的前提条件。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论述可知,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食品行业中,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相关监理人员要不断分析食品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制定出科学规范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监理制,有效解决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生产提供安全机制,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7):20-23.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4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 食品安全 对策

食品安全指食品的供给能同时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其包含两层意思:既食品的数量安全和食品的质量安全。我国现今面临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质量安全,它涉及食物是否受到污染、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是否超标等问题,探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保证食品的卫生及食用的安全,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疾病隐患。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馒头”、“爆炸西瓜”、“地沟油”、“瘦肉精”、“孔雀绿鱼虾”、“假羊肉”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健康,也引起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

1.1 化肥施用过量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总量的10%,但化肥施用量却接近世界总量的1/3,施用强度位居全球第四。过量施用化肥,会使氮、磷、钾等化学物质被土壤固结,形成盐分进而在土壤中积累,最终导致土壤板结硬化;偏施某种化肥,还会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或合成受阻,造成蔬菜、水果的口感和品质降低,且易腐烂,不易保存;化肥中过量的氮易转化为硝酸盐,被农作物吸收后,使得蔬菜等植物中残留的硝酸盐增多,其在体内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与鱼、肉等动物性食品中的胺类化合物反应,可生成N-亚硝胺类化合物[1-2],该物质具有急性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1.2 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得农作物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而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可粘附在农作物表面,形成表面粘附性污染;另一部分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农作物内部组织,形成内吸性污染。此外,部分散落在土壤和水等环境中的农药又会被植物吸收;含农药的农业废水进入江河湖海后又会污染水产品,最终,这些残留的农药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富集。现今农药在我国农产品中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然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和食用安全。农药残留同时也会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限量标准,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

兽药残留指动物性食品的任意可食用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和其代谢产物。主要残留物为抗生素类、抗寄生虫类、呋喃类、磺胺类和激素类等药物。滥用兽药的危害非常大,如长期食用兽药残留量超标的食物,会直接产生某些急慢性中毒、还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某些残留兽药还具有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或引发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

1.3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被称为植物激素,严格来讲属于农药范畴,为低毒、微毒农药。作为一项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生产,如膨大剂、催熟剂、增甜剂、催红剂等,应用广泛。农户在使用时,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施用时间等现象,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易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

1.4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防腐及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包括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甜味剂、护色剂、增味剂、防腐剂、增稠剂、香料等。适量使用,可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感官性状,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但滥用、超量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1.5有毒金属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后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的污染可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即使各类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本底浓度很低,也可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在食品和人体中达到较高的浓度。此外,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接触或使用金属设备、容器、管道等,也可造成食品重金属含量超标。

二、规范食品质量安全对策

2.1 健全食品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的食品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有较为完善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而我国目前只有《食品安全法》一项食品相关法律,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完善食品标准体系 建立系统化、完善、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步骤。在各类食品标准的修订中,既要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同时又要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力求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全面性、先进性和动态性,使标准能够真正满足我国人民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2.3 加强食品监管,增大执法力度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对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消费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管,同时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建立专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大执法力度,一旦发现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参考文献: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5篇

一、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

食品企业在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安全问题,在生产、加工、输运、储存和销售每个环节都涉及了环境安全和人员健康问题,企业的安全部门要做好对每个环节计划、监督、评价和完善的工作,将评估风险、控制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指标。同样质量安全的保证前提是安全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原料的控制、运输销售环节的控制都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二、安全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应是安全文化,即企业员工共同遵守、共同认同的安全规则。企业的安全文化也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态度。在食品企业中,各级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发挥领导职责,承担主要安全和质量责任。员工也要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和质量安全的行为和态度,企业从基层起就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守则,高度重视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问题。

(一)企业员工的管理培训

1.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通过对基层岗位人员的培训,加强员工对公司战略目标、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的了解,使各部门能加强沟通和联系。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安全并不仅仅是安全经理和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而是每个员工应遵守的安全规则,领导者要深入的参与到安全工作中,做出有系统性、针对性的安全方案,组织安全培训。培养各个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具有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技巧,以及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

2.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使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正常进行。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来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高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健全安全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将安全视为企业和每个员工的共同价值。

(二)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食品企业需要有效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首先对于从事食品加工的工作人员,要求取得健康证明,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在接触食品的皮肤必须要清洗消毒,防止食品原料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有效的减少消除细菌。工作人员所佩戴的用品要远离生产区域,避免产生物理污染。在进入车间生产时要经过更衣、消毒洗手、鞋靴工作帽消毒灯。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作业流程来操作,熟悉相关产品的工艺流程,防止发生化学污染事件。其次在生产之前要对生产所用的设备清洗消毒,在生产过程中要对产品进行防护措施,地面按时清洗消毒,安装车间内的空气净化设施,必要时对车间做沉降菌检测。平时对于设备设施的接点、边角都要彻底的消毒清洗,生熟区的工具要严格分开,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及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到的原辅料、包装料及添加剂,进厂时需通过严格检验才可使用,必须是合格供应方所提供,也可进行消毒处理来防止微生物超标。另外,食品加工企业的厂区周围要避免污染源,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避免尘土、异味等不安全因素。生产车间的设计要布局合理,内部整洁,符合食品生产加工的工艺要求。不可以存放杂物,注意水流及气流的走向,不得产生污染。

(三)建立安全管理规范,防范安全风险

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安全管理部门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实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企业职能部门中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隐患积极整改,投入一定资金,杜绝可能出现的企业损失和职工人身安全危险。企业在建立安全管理规范时要明确责任人的职责,以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约束企业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实施和测量安全目标体系,结合生产过程中的沟通和纠正来持续的改进生产目标的管理绩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也改善了企业的绩效。

(四)强化执法检查,保证安全生产

在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之后,企业应强化安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使安全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相结合,在职能部门中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计划小组,在企业中组织开展生产安全的专项检查工作。安全检查小组应定期的安全检查通报,在会议中讲评,并将发现的问题和后续的整改复查情况列入企业部门考核和个人考核当中。企业应通过对员工关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必要的安全生产法规培训,来开展安全工作的检查和治理活动,落实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措施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根据发现的安全隐患来进行整改活动。企业要为全体的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安全管理经验,通过强化执法检查来提高管理层的责任感,促进基层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6篇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览我的求职信,相信不会占用您太多的时间,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我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四年来,在老师的教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如食品化学、HACCP原理、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学、有机无机化学等课程。在专业技能方面,已获得高级食品检验工证书。在计算机方面,能熟练操作word和excel等软件进行办公管理。在英语方面,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及技术资料翻译能力。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大量社会实践工作。四年大学生活的洗礼使我养成了冷静自信的性格和踏实严谨有责任心的工作作风,同时培养了我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深知四年是短暂的,所学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将在今后实践中虚心学习,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工作上,我从班级的宣传委员,做到团总支的宣传委员,再到学生支部的宣传委员,最后到学生支部的书记,这段经历凝聚着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更体现了我的成长和进步。工作中我始终坚守自己的处事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时刻以团队意识武装精神,将通力合作进行到底。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体味到:“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性开朗的我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热衷分子,在那激情飞扬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意识到,参与才有快乐,挑战才有机会,挑战无处不在。

对于我这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经验的不足是我的软肋,但与之相对应的年轻、充满活力、可塑性强是我强有力的资本。请给我一个舞台,我将演绎出绚丽的人生!每个企业,每个单位都需要能真正把事情做好的人,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您,我就是这样的人。真心希望成为贵集团的一分子,我愿意与全体员工同甘共苦,携手并进,为集团美好的未来燃烧我的青春!

恳请领导给我一个发挥能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7篇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添加剂 教学体系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概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形势[1]呼唤技术管理复合型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我国第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并于2002年开始面向全国正式招生,从而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空白。随后在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开始招收该专业学生;2004年,教育部又批准吉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30所高校开始招收该专业学生[2]。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已有72所高校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招生数量不断增加[3]。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与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质量与安全[1]是研究食品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与人类健康及市场需求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它以生物、化学及管理学等为支撑学科,以现代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为主要手段,为全社会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市场化提供科学的技术管理保障。其培养目标应该是技术与管理复合性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培养过去一直分散在农、医、理、工等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各不相同。长期以来,传统专业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新检验检测技术,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这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1]。

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各高校对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解上也有所不同,制订和构建的本专业培养计划各有差别,专业的培养模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2002年底在西安召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干课程研讨会上,各相关高校提出的主干课程汇集在一起达35门之多。教材建设存在一定问题,缺乏统一、规范的成套教材。当今食品科技类教材、图书日益繁荣,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教材显得不足,且与实际脱节,教材滞后、内容重复问题十分突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进步,新的不安全因素会逐渐被检测和鉴定出来,从而成为新的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会因为科技进步而“自然”减少。同时,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培养中,普遍重检验检测技术,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已不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的宏观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要求,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4]。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食品科学、微生物学、营养卫生学、毒理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食品原辅料及成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验、质量管理、安全评价、企业管理和科学研究并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的“通食品、强检验、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营养学、食品科学有关的基本理论,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与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加强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分析检验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安全生产、分析检验、食品质量管理和参与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平和积极遵守食品行业法律法规的基本素质;

2.掌握食品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以及食品生产基本工艺、设备相关基础知识;

3.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

4.掌握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企业、市场和食品管理、卫生监督及国际贸易机构从事分析检验和质量评价的能力;

5.具备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综合素质任意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

可以看出,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侧重检验检测技术,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对于食品原料性质和食品加工工艺的全面了解不够。这样的课程设置会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对食品工艺和食品本身品质的变化了解不够,因此,很难客观地从一些质量安全事件中找到其引发质量安全的诱因。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致使教学内容无法深入。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分别为:(1)酸度调节剂;(2)抗结剂;(3)消泡剂;(4)抗氧化剂;(5)漂白剂;(6)膨松剂;(7)胶姆糖基础剂;(8)着色剂;(9)护色剂;(10)乳化剂;(11)酶制剂;(12)增味剂;(13)面粉处理剂;(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16)营养强化剂;(17)防腐剂;(18)稳定剂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21)食品用香料;(22)食品加工助剂;(23)其他。每类又包含多种食品添加剂,少则几种,多则达上千种。这就造成了《食品添加剂应用》课程的知识点既多又杂,且课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调整,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食品添加剂应用》主要讲授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作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常用品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上课教材选用郝利平等编著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食品添加剂》,其主要内容包括12章:食品添加剂概论、食品防腐剂、食品抗氧化剂、食品着色剂、食品护色剂和漂白剂、食品调味剂、食品增稠剂、食品乳化剂、食用香精香料、食品酶制剂、其他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根据我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其中的酶制剂在前期课程《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及《食品酶学》中已较为系统地学习,其中的营养强化剂在前期课程《食品营养学》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讲述,其中的食品护色剂、漂白剂、其他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面相对较窄,而内容又比较杂,考虑到课程学时的限制,也不作为课堂讲授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学。

最终,发现学生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市场、食品添加剂企业,以及食品院校的调研,根据各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具体应用状况,对本专业先修课程、后继课程的衔接性比较差,学生在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2.缺乏实践环节,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为重要。由于课时的限制,相对于食品添加剂方方面面的知识而言,教学内容仅以理性学习为主,我院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中尚未开设相关实验环节。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一方面,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使食品添加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化。因此,应在保证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框架不变、主要内容稳定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时补充、调整教学内容。注意食品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与市场动向、注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为重要。为了加强这门课的实践环节,因配套独立实验课程,研究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验证性实验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必要环节,适量的验证性实验必不可少,但涵盖多个知识点、多项技能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性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理论教学,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力度不够。

随着食品添加剂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如食品添加剂新标准GB2760-2007[5]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多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新概念[6],以及微胶囊技术、生物酶解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都为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理论教学以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速度,笔者认为,以往的食品添加剂教学中,关于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介绍力度不够,不能反映本学科的发展和新信息。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依赖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等充分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行业发展最前沿的动态,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新思维。可以通过提出如:当前食品添加剂有哪些最新技术和新产品你认为发展趋势如何如何解决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等启发式问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通过进行课堂分组讨论等主动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食品添加剂前沿技术和理论知识学习探讨的兴趣,同时也大大丰富了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4.闭卷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教学活动都要进行成绩考核,但成绩考核不是目的,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好,就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在我院的食品添加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学生为了通过考试,通常在考前突击复习以通过考试,考试过后,复习内容基本都以忘记,并不能达到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因此,考试方式迫切需要改革。

参考文献:

[1]励建荣,邓少平,顾振宇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食品学报,2004,4(4):109-112.

[2]李雪琴,工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66-68.

[3]宋洪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轻纺,2009(11):42-43.

[4]宋晓庆,李大鹏,陈义伦等.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2009(12):53-55.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8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

前言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近些年来讨论较为激烈的话题,随着一大批黑心作坊被曝光,使得民众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担忧,因此,做好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对于确保民众的人身健康及重塑国民对于食品质量及安全的信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食品的质量

食品质量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在外观、品质以及添加剂含量、规格、数量、重量的方面满足其所标注及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其中,食品质量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的特性,食品的特性是区分于其他物品的直观的特征,主要包含有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食品的特性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观的反映出来,而一些食品特性则需要通过仪器的检测才能发现其含量,因此,对于食品的质量应当满足国家所规定的范围。(2)对于食品的要求应当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期望,这种隐含的期望与要求是消费者对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质量与安全应当满足这一特性。(3)消费着的满意程度,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直接反应,因此,在食品质量及安全的控制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消费者满意程度的满足。

2 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生产中的基本要求,其主要需要确保的是食品无毒、无害,随着经济与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有害物质不断被人们所发现,一些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所以,应当尽快对食品安全问题作出明确的规范,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

3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在食品消费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其中在米、面主食类消费上仍占据主要地位,在肉食与水产方面与国外消费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的各个环节,从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再到市场流通最后进入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一过程中,上述任何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的源头,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的使用化肥与农药,致使农作物中的农药、化肥用量超标严重,据统计,现今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用量呈现出直线上升态势,增长比例严重失调。在畜牧及水产养殖环节中大量的使用激素及抗生素,据统计,我国所使用的抗生素中有接近一半被应用于畜牧养殖环节,大量的抗生素与激素的使用使得农产品的口感及品质大幅下降,同时大量激素及抗生素的残留富集在农产品中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随着中央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不断关注,我国各地加强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管控,各地食品加工行业的食品平均合格率稳中有升,但上升的趋势较为缓慢,同时质量问题是长期困难企业发展的难题,究其原因是由于现今的很多企业都将盈利放在首位,从而缺乏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道德,从而致使“三聚氰胺毒奶粉”等产品流入到市场中,毒害广大人民。其中生产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无标生产或是生产未能达到标准的现象较为

严重、生产的环境生产设备未能达到生产标准、食品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且生产人员素质不一、滥用食品添加剂,致使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2)各地存在着大量的小作坊,且小作坊生产环境、技术与素质不一,加大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的难度,同时一些传统的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条件简陋其传统习惯与概念浓厚,如强制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将无法达到发证要求,将会影响一大批的从业人员,但是如任其生产将会对人民的食品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从而加大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难度。(3)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较为模糊,我国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职能部门的划分上在相应部门的职责划分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叠,从而造成了“九龙治水、无法治水”的现状,各部门之间对于谁才是执法主体上相互推诿,同时,各部门执法范围的重叠还导致了一部分的领域存在着执法的真空与漏洞,现今,涉及到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与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因此,理清各部门职责是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与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食品的流通环节中,很多的食品流通企业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致使食品变质,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容易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不良的后果。

4 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及管理的举措

4.1 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当根据党和国家提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发展目标,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从规范各食品生产企业、作坊、私人生产者等多个方面出发规范其生产行为,同时强化各部门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与预警,严控市场准入等关键环境,从源头入手做好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体系,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监督、标准、检测以及认证等的体系,通过政府、市场、消费者、媒体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建立起从食品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4.2 从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关键问题入手

应当进一步从我国的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入手,以大宗和出口优势产品为监管重点,集中力量,下大力气解决好植物源性食品的农药残留超标、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渔药、残留超标、食品微生物污染等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充分考虑采用新技术、新资源、新材料对食品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预测未来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科学性。

4.3 明确食品企业的安全责任

食品安全问题会严重挫伤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食品企业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同时也会对食品企业的经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宣传,使企业认识到要将消费者放在首位,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保证所生产食品的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为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赢得机遇。

4.4 畅通消费者检举揭发渠道

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应当畅通消费者举报渠道,并对所举报的信息及时进行核实与反馈,通过消费者与食品监管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完善并做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确保民众能够吃的放心。

5 结束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为确保食品安全,应当在正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从根本入手,切实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应恒,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