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2 05:28:05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第1篇

1.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创新模式

笔者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有幸参与并观摩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课程。根据教学质量统计表的结果,其中课堂效果最好、最为学员广泛推崇的就是听证会、讨论会等以学员交流为主的课程形式,成为传统多媒体教学的良好示范。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通过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角色扮演,学员可以在陈述观点的讨论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在相互的观点博弈中获得对问题深入本质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聆听学员的观点获得多角度的问题分析建议,更加了解学员对问题存在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这样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找到切入点来为他们解决问题。学员在这堂课中学到的也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是对技能应用的体验。其实,这种模式在电视的法制、论坛等节目中最为常见,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同,正是这种新颖、有意义的形式在电视平台上取得了成功,才得以在教学领域中尝试着运用并推广。从现在的教学发展程度来说,在社会技能理论培训中,此种模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是在数量上还没有达到完全推广的要求。的确,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更要有控制全场氛围的气势。这就需要教师培训体系的规范和人才录用标准的完善,避免人才断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好处就是在运用既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基础上,对多媒体资源重新配置,为每一位学员配备话筒和书写建议的设备,以便于自由表达,处于和教师表达形式的同等地位。这样改变的只是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一些电子商业公司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打造独立的多媒体教室,配备全套的可移动桌椅、电子投影仪、移动话筒、局域网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不仅能为培训机构解决技术难题,还为自身带来利益,取得双赢。

2.为社会技能理论培训量身打造

多城市覆盖的网络课程项目在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领域,随着有线和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课程因有着随时随地观看的便捷、多次重复观看的满足、课程管理的私人定制化、价格相对优惠等优点而受到广泛推崇。但是在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中,网络课程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省市在社会技能理论培训中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形成不了规模化的课程包。众所周知,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视频网络的流畅化播放,需要在全国每个地区投放大型数据储备处理服务器等设备,成本极其昂贵。因此,一个普通的小型企业要想完成视频的全国化播放,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租用一些已形成规模的公司的服务器资源,如新浪、搜狐等上市公司。以现有的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为例,其课程包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材,即使教师的讲授风格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内容不会脱离材的范围。因此,教育机构的课程包一旦做好,只要有市场需求,便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市场机制的导向下,培训机构只需要支付一次性课程包的制作费用、长期的网络后台维护费用和租用服务器的资源占用费,只要在社会宣传中形成一定的影响,赢得学员的信任,一旦获得广告商的赞助支持,那么将是三赢的结果。培训机构获得利益,广告商获得关注,学员获得物美价廉的知识商品。相比之下,各省市的社会技能理论培训偏重传统教学,在中央政策的基准下,各省市都有着具有自身特色的规定和导向,理论课程自然就会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如果一个地区做出课程包打算形成网络推广,必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本地推广还有可能,但是要做到全国推广就会由于政策不同、地域不同等原因遇到阻碍。而在本地推广的话受众会非常有限,难以形成广告商赞助的商业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解决课程包的特色化,培训机构应就中央政策的大方向和技术市场导向制定解读型课程,还要花大力气针对不同的地区分设各地的特色课程。最重要的是与各省市沟通协作,打造出有质量、上水平的课程包,并且课程内容一定要随着政策的变动及时更新。为了适应市场化,保证培训机构和广告商选择上的多样化,要制定和完善培训机构的准入机制,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只有这样,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才能形成规模,课程质量才能求得保证,理论市场才能得以良性循环。

3.搭建多功能数字电视平台,为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服务

如果说搭建全国覆盖的网络平台是走完万里长征的长远计划,那么搭建多功能电视平台就是一段短途旅行的短期计划。让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并行,为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增添更多的选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品质不断升级的电视在更新换代中从黑白到彩色,从平板到液晶,走进了千家万户。随后,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问世打破了电视的单一选择,各种节目类型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自主选择,这为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也为数字电视公司提供了商业契机。虽然在区域范围上,数字电视平台难以实现全国覆盖,但是在本辖区内开展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这种本辖区内小范围的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推广为网络的全国覆盖走出了坚实而勇敢的第一步。一方面,数字电视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为培训机构做好适应本辖区特色的理论课程包的录制工作和后期的后台维护工作。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做好自身工作,打造优质的课程内容,吸引各级企业和技术需求者购买课程,以吸引广告商投入降低制作成本。如何使得数字电视的社会技能理论培训的课程种类具有吸引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培训素材。除了教师的视频课程外,我们还应该寻找更有突破性的素材。比如,我们关注到中央电视台近几年播放了很多自制精良或者海外引进的专题片、纪录片和写实电影,类型繁多,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历史、地理、科技、文化、政治等社会各个层面。根据电视台的调查研究显示,这些节目的大多数受众是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群。这些素材其实都是我们现在的技术人员所需要了解的,如果错过当天的播放时间,那么只有通过网上重播来学习。但是由于央视频道面向的是全社会公众,不可能只做某一方面的专题,而网络视频也只是根据频道的设置分类观看,这样就导致金融界的技术人员要通过大量的搜索和筛选才能在每一档节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金融知识,降低了学习效率。如果培训机构可以和数字电视公司合作,将各类型的专题片或者纪录片分门别类地做成文件夹,就可以大大提升社会技能理论培训的效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做成两种类别体系:一种是按照社会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下设的金融、历史、地理、科教、文艺等细节分类;另一种是按照技术职称分类,如实习生、助理员、副高级人员、正高级人员等。这样,学员在家就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工作性质的需要选择观看,这样的内容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这对于数字电视公司来说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它付出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后台维护管理上,要实时对客户的观看记录做好存档和视频更新,只要吸引到广告商的关注,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立视频会议式的多媒体支撑,畅通不同地域的交流渠道

在一些国际化高科企业中,视频会议往往是众多身处不同地域的高管相互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通常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但是在培训领域鲜有使用。因为在人们的思维意识中,培训是长期的周而复始的知识的灌输,这类培训通常被定位为应试教育。然而,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的培训群体是社会技术人员。对于他们来说,参加培训的目的并不是为参加考试来获得资格证书,而是通过培训加深对技术理论的工作应用。对于社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清楚他们需要的不单单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还是不同领域的交流沟通,这与高科企业的交流模式有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尝试引入视频会议式的多媒体模式来为社会技能理论培训服务。电子技术公司可以找准这一市场缺口,为培训机构打造视频会议式多媒体教室,只需要提供投影仪、屏幕和安装视频软件等即可。一些高质量受欢迎的课程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式多媒体设备实现异地共享,甚至还可以实现现场的异地交流和实时参与。试想,如果这种方式在视频连接中不存在技术障碍,那么对一个地区来讲,它的社会技能理论培训可以共享多区域的课程资源,这对于学员来讲是一笔用金钱无法买到的知识财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学员的眼界,还可以促进学员的跨区域交流合作。尤其在现在中央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同领域不同区域的社会技术人员之间对于政策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时交流和理解对于京津冀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每一次视频会议都是一次形式简单化的跨区域研讨会,为各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培训机构应该打破自我约束的传统讲授模式,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多借助外来的力量来强大自己。既不敝帚自珍,也不妄自菲薄,积极融入与电子技术公司的合作,打造现代化的视频会议式多媒体教室。

二、创新型社会技能理论培训多媒体教学的成果

教学技能论文第2篇

关健词:电教媒体;技术能教学;技能培训

实践证明,将电教媒体(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应用到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培训信息传递的效率、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技能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兴趣,增加其求知的欲望,可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如在烹饪专业技能培训时,培训开始,先放一段烹制菜肴的录相片,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录相中,了解我国烹饪技术的历史悠久,不仅菜肴品种繁多,而且色(颜色)、味(气味)、香(滋味)、形(形状)俱佳,富有民族特色,驰名天下,从而使学生知道烹饪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进而增加他们想学烹饪技术的积极性。再如美术专业讲装磺设计时,可制作出幻灯(或投影)片,在屏幕上打出一幅幅新颖别致的设计作品,以给学生创设出学习情境,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模拟变化过程

在职业技能教学中,有些知识的学习,结果的得出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验证。如果只凭教师口述,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若我们利用电教媒体,模拟这些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由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如农学专业教学食用菌的栽培及树木种植管理等课程,学习这些内容要看到全过程得等上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观察到一个或几个步骤,如果要利用科教电影片或制成幻灯投影片讲解,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电教媒体,扩大观察视野

职业教育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培训中,做好演示操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有些演示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在前面操作,学生在座位上观察,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很不全面。加之有些仪器或模型不大,可见度小,观察时不易达到理想效果。座位离讲台远的学生根本看不清的现象时常发生,电教媒体的运用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了方便。

例如农学专业在讲授昆虫基本知识时,由于昆虫标本小,有些标本又不易搞到,在讲台上展示标本,讲解不易使全班学生看清,若制成幻灯片打在屏幕上讲解,其教学效果就特别理想。再如讲授水产养殖,教学鱼的种类鉴别、鱼的生活习性等内容时,可将装有鱼的器皿放在投影仪上打出,展示给学生清晰放大的活的标本。从而弥补了实验的不足,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

四、运用电教媒体,展示电器构造

在家电维修专业教学和培训中,常常需要对各种电器进行拆装,一来认识它的结构,二来分析它的原理,为正确维修打下基础。但有的电器拆装比较麻烦,各个部分分辩率可见度小,造成有些部件难以被观察,也很难使学生掌握。如在讲授电动机、农用内燃机等机器内部结构时,可将电动机、农用内燃机等机器的内部结构制成复合投影片,投影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五、运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主要是指由于知识的深度、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问题。尽管有些教学难点可能并不是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解决,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技能论文第3篇

1.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近年来,中国在实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矿山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更新较快,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学生不但要会查、会用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掌握基本的矿产开采理论与技术外,还必须具备矿山机械设备选型、电气自动化设备基本操作与简单维护能力和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以利于更好地从事矿山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达到安全、高效的目标。

2.设计能力

因为工程技术人员将来要走上领导岗位,要指导全矿井生产技术管理,矿井不可避免要进行技术改造和一些单体工程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矿井设计或单体工程设计能力。具备设计能力的管理者,才具有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组织生产和管理,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安全事故,达到安全、高效。因此,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

二、井巷工程教学改革途径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培养采掘工程一线工程师的定位,通过对甘肃省和其他省(市)煤炭企业调研,深化以“岗位技术能”为目标人才教养模式改革,随时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动态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针对煤炭企业单位培养煤矿采掘工程技术员的目标,与煤炭企业合作,围绕以“岗位技术能”为目标的人才教养模式,加强订单培养力度,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加强与煤炭企业订单培养合作的基础上,拓宽与煤炭行业订单培养的合作范围。

2.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一线井巷掘进工程师的岗位技能能力为目标,构建以井巷工程作为支撑的核心课程,进行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共同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1)教学内容的改革。按照煤炭企业生产一线工程师的要求进课程标准的制定,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把专业能力要求标准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去,以适应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按掘进工艺过程进行讲述:①岩石力学物理力学基本性质。使学生掌握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特性,以使学生掌握岩石力学分级方法,为选择合理支护形式奠定基础。②巷道断面设计。在有岩石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巷道断面选型和设计,掌握不同使用功能巷道的断面选择和断面设计方法。③巷道定向。使学生掌握巷道定向的方法,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仪器操作,会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巷道中、腰线的布设,进行正解定向。④钻眼爆破。了解钻眼方法,会进行凿岩机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会进行打眼操作后,就是装药爆破,要了解煤矿炸药的爆破性能、爆破原理和炮眼布置考虑的因素,结合煤矿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进行讲述相关的规定、规范,使学生学会查规程、规范。⑤巷道支护。了解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的特点,以及不同支护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巷道进行支护选择和参考相应资料进行支护参数的计算,使学生有目的地参考相应支护的参考书和资料。⑥装运、岩。掌握装、运岩方法特点和进行相应的装运、岩设备的选择,提高装、运岩效率。⑦施工组织。使各工种互相协助,消除各工程之间的不均衡现象,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⑧岩巷掘进的通风与安全。简单讲述通风、防尘、防水和安全检查知识,以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进行讲述,而非单纯的理论讲述。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研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课堂设在实验室、工矿企业,通过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①授课时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让每一次课解决一个或一个项目中的子问题,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引导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②教学过程重难点的取舍。对于教材中容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加强,同时补充新的内容或课外知识。③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把用文字叙述不清的内容采用图片或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强化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④“教、学、做”为一体化。把理论知识融入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为一体,不再是生硬的理论教学,把课堂设在实验室、有条件设在煤矿现场,以工程案例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最后让学生按照已有的知识体系和工程资料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和规程、措施的编制,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课教学改革

根据“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利用实验示范中心平台,扩大实验(实训)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实训)室综合利用率,将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搬到实验(实训)室中进行示例模拟实训教学,如钻眼操作、钻眼设备维修与维护、炮眼布置与总装药连线等在实验室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②与煤矿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到煤矿企业进行相应岗位进行实习、实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与煤矿企业合作办学,利用煤矿企业的资源和设备,既可节约实习经费,也可增强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③加强煤矿相关技术文件编制实训。以巷道断面设计和掘进作业规程编制来代替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延展教学。通过巷道断面设计的实训,引导学生掌握巷道断面的选择和正确进行断面设计,将来学生到煤矿企业中就可进行巷道、硐室断面设计。通过进行掘进作业规程的编制,这样学生毕业后会进行相应掘进作业规程的编制,既巩固了巷道施工的基本知识,又可使学生以“一线工程师”的角色查规定、规范、标准,使学生养成使用规定、规范、标准的习惯,更早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4.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最好选取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本课程的教学,这样不但有丰富理论知识,还具备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如果没有双师素质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条途径解决:一是本课程专任教师到矿山企业、科研部门进行锻炼,掌握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二是聘请矿山企业、科研部门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职授课,以弥补专业老师缺少相应的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5.创新能力培养。当前,随着煤矿的开采,开采深度越来越深,矿山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巷道掘进技术、支护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要求学生根据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合理利用科技成果解决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因此,采矿工程专业掘进技术管理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5]

三、改革成效

1.通过对以岗位技能为目标在井巷工程教学进行改革,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煤矿行业生产建设急需的实用型、创造型人才。

2.能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毕业生社会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还可以为其他工科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3.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以完成相应专业技术文件为支撑,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养周期,使学生能有发展,能更快地为企业作贡献。

教学技能论文第4篇

1.引入新会计科目,链接相关知识点。经济业务的处理,可以由教师直接指出涉及的会计科目(如供应过程的核算,可PPT呈现“在途物资、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也可让学生从会计科目表中自主查找、判断该引入哪些新的会计科目。教师通过PPT展示该会计科目的特点,或提供教材页码让学生自主翻阅了解,小结该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继而归纳出会计分录。对于需要引入其他相关知识点的,如运费增值税的抵扣、运杂费的摊销等,在这一环节一并完成。

2.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完全遵照现实会计岗位的会计账务处理,实现填制凭证、登记日记账、分类账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账务处理感观,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技能集成系统”,有效防止零星记忆。

3.成果验证与强化。通过PPT展示正确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结果。要求学生不仅要验证会计科目、金额等的正确性,而且要注意日期(尤其是票据和结算凭证中需用中文大写的日期)、摘要等其他内容的对错,以及会计数码、汉字书写的规范性。验证后,再提供若干类似的经济业务,进行强化训练。

二、技能导向型基础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技能导向型基础会计教学,与依托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相比,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

1.实物资料成为教学主要载体。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等一大堆会计理论和知识的讲授,而是反映经济业务的实物形式的原始票据,以及空白的记账凭证、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也就是在会计岗位中直接应对的实物和任务。通过精心设计的经济业务的依次展开和多次重复,实现任务驱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2.教材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书”。在课堂上,可充分发挥PPT的教学辅助功能,以一个个“知识小贴士”的形式,将所需的必要知识点、实物影像、账证填制关键点等快捷地展示出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处理经济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以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获取相应知识点的时候,教材才成为学生翻阅的“工具书”。

3.技能掌握程度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衡量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以专业技能考查为主,即能不能正确、快速、规范地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文字、数字的书写,如文字的清晰度、大小写数字的规范性,列入评价考查范围。凭证、账簿、报表的整洁度,作为会计基本技能,也列入考查。对学科知识点的考查,侧重正确理解和实际运用辨析,不再要求死记硬背。

三、技能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教学技能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师中文师范生;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131-02

传统的中文教学法课程,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师范生试教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师范生面对整节课复杂的教学,实习试教时难得要领。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师范生对教学技能课程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导致投入的精力不足,有的学生不肯在教学技能训练上投入大的精力。因此,尽管师范生掌握了一些关于教学的基本理论,但是往往对课堂教学,却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有必要加强中文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对中文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

一、以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可以反馈的系统进行教学训练。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比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难,使师范生可以从反馈系统中像一位观众那样来评价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反复训练、纠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熟练地掌握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技能。目前,它在世界各国的师范教育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格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在理论发展和实际运用推广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中,很快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使许多有经验的资深教师突破了教学所谓“高原期现象”,使教学水准更上一层楼。微格教学的理念核心是批评师范教育只重视理论灌输、轻视教师成长的基本前提——态度与技能的培训,提倡对教师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进行大规模的实质性探讨。

提高训练的效果,必须掌握训练的策略。在训练策略上,第一,将复杂的技能进行分解训练;第二,每一训练步骤要有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按照这种思路安排训练就可以化难为易,各个击破,有利于复杂技能的训练。根据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把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形成教学技能专题。对每一要素技能提出明确的要求,展示相关的示范材料,制定出量化的评价标准,据此对师范生进行训练,并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实践证明,这种分类训练的策略易于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当每项简单的要素技能掌握之后,再综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

为适应中文教法课程的改革,根据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把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分解成教学语言技能、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等七个教学技能专题,对中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

在训练方法上,要抓住四个环节。第一,认知环节。认知环节是技能训练的前提环节。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是从对该技能的认知开始的,并且在训练中不断加深对该技能的认识。课堂教学技能的认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观方式,如观摩示范、录像课等;另一种是符号方式,如阅读材料、学习各种资料等,简明扼要地对技能进行描述,揭示要义。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的时间,按照专题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力求把知识点讲清楚透彻,使学生明白所学技能的概念、功能、构成要素、类型、应用要点,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第二,练习环节。练习环节是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它是通过实践操作演练获得技能的过程。练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结合教学实践自我练习,也可参加有组织的培训活动进行练习,还可以参加评比、竞赛活动进行练习。我们的常规做法是,采取课堂试讲和课后小组练习相结合的办法,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一个教学技能要点后,布置相关的技能训练作业,并明确本技能的训练评价标准,要求学生按照此评价要点进行课后训练。在开学之初,就把学生分成训练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作为负责人,组织监督学生进行训练。同时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确定每个小组的训练时间和地点,按照要求进行定时定点训练。这样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具体要求的练习,反复实践矫正,会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每年都举办教学技能大赛,通过竞赛促进练习。第三,反馈环节。反馈环节是技能训练中绝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训练的反馈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实现。由指导教师、训练的同组人员提供的教学外部反馈;执教者自身从操作中获得领悟、体验和认识的内部反馈;用微格实验室的录像进行的音像反馈。在实际训练中,这三种渠道往往同时开通。一是训练者从音像记录中看到自己联系中的表现,形成强烈刺激易于发现和矫正技能缺陷;二是音像反馈可自如控制如重放、慢放,有利于更细致、深入地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训练中期,要重视外部反馈,以获得多方位的反馈信息,集思广益地完善教学技能。训练后期,宜重视内部反馈,借助自己的体验摸索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第四,研讨环节。这一环节可贯穿训练过程始终,通过个体专研和集体探讨来实现。教师和小组成员在现场认真讨论,确定最佳授课方案,保证小组训练质量。在课堂教学时,还可以对小组成员讲课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小组训练的情况。检查的方式是要求学生在大班试讲,要面向全体学生讲授一节微型课,时间为15分钟,随即学生进行评课。教师对学生的讲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及时纠正缺点和不足。

教学技能论文第6篇

实现教学方法转变是关键。教师教学的方法是教与学有效衔接的重要中间环节,得当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前面分析电子技能课程特点时,强调该门课程集实践性与理论性于一身,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带着学生在实验室里上课,即边教学理论,边实现理论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有初步了解的前提下,对仪器、设备进行摸索、使用,加强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不仅能有效节省枯燥的理论教学时间,抽出更多实践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同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实现教学的高效性。结合学生实际设置实验,增强能力培养。

电子技能课程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就是实验,通过实验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作为任课教师,要牢牢抓住实验的重要性特点,设计实验内容,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树立学生的实验观念。中职阶段,学生第一次实现从纯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很多学生存在观念上的不习惯,对实验理解肤浅,认为实验无用,作为教师,要有效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和教学高效性的优点,向学生传达实验观念。其次,实验要由易到难。在应试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做题要由易到难,作为实验内容的设计者,我们也应该灌输此项观念,任何事做到循序渐进,才能逐渐完善。除此之外,实验中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的技能学习最主要的途径莫过于自己亲自操作过的实验,在实验设置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一些小实验,改编为学生自主探索操作的实验,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水平,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目标务必分阶段实现,循序渐进。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的方向标,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一定要将教学目标阶段化,才能有效实现学生学习的层层进步。首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其中包括一些仪器、器件的识别,设备损坏测试,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规则;其次,引导学生按规范的基本操作要领完成基本的实验,如电路安装和电路测试,形成一定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对学生的实验设置难度,如进行障碍教学等,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教学技能论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 教育技术 能力提升 重要性

为期一段网络培训,现将有感于继续教育而发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如下: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崇高师德,必须要有“精、气、神”的修养。精、气、神就是要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

教师在课堂上的最佳表现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健康向上精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起的。

从学生的学习这一角度来看,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包括:适当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因而,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该充满活力。无庸讳言,学生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激发。有一则简单的哲理:要想让人们脱去衣服,一阵寒风吹过,人们只会把外套裹得更紧;而当热浪一阵超过一阵时,人们恨不得一下子脱去所有的衣服。大凡是在教育上有所建树的行家里手,无不重视情感的熏陶,如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等。他们不仅对教育事业充满感情,矢志不渝地追求,而且把这种情感倾注于学生的身上,真情实感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学生,从而演绎了一段段佳话,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著书立说,阐述其重要性。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就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萎靡不振、神情黯淡,势必会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

教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不仅仅传授知识,而且伴随着教学内容流露出他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没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也就没有教学艺术的产生。教之有情,就要将无声的文字化作声情并茂的语言,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将自己胸中的波澜,引入学生的心田。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都在追求一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境界,有一点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学生喜欢的课,教学效果一般都会优于其他的课,所谓“爱屋及乌”是也。“乐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说明了也兴趣之于学习的重要这一道理。就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角度而言,学生乐于上的课,教师也能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进而朝着更加优化的境界不断迈进。“心有灵犀一点通”,“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大概都是说明师生之间一旦产生某种共鸣,必将激发起更大的热情乃至于创造性。

教师的精神品质也源于本身的不断修炼。这里既有健康的体魄,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说健康的体魄可以锻炼的话,那么,健全的心理素质则需要修身养性。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尤其是面对诸如职称的评定,职务的晋升,工资的浮动等作为老师非常看重的物质上的成败得失。

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依靠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参加近几年的继续教育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想素质,而且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

从思想素质方面,我明白了“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基本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为一名教师必须贯彻;明白了“现代教育思想L狻钡幕本内容。

从业务素质方面,通过继续教育,使我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单凭原来的教学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参加了计算机的培训学习,我逐渐懂得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从打字、制作课件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工作中,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课件,加深了对课程意境的体会理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

教学技能论文第8篇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医患关系由原来的医生主导、患者从属的地位逐渐转变,患者可以自主就医,因此,在一些医院,由于没有足够的病源,造成临床实习的学生无法找到充足的病例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由此可见,单靠传统的临床见习培养模式培养提高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故此,寻找一种新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

2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本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探索、总结出新兴的、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与临床体格检查视频相结合,采用多环节、多角度教学手段,具体步骤如下。(1)购进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为模型,通过参数调控模拟临床所有疾病体征,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疾病的特定体征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采用问、视、触、叩、听基本手法对临床需要掌握的体格检查基本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让学生处于类似真实的病历之中,使临床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增加,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思维和创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2)让有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教师亲自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并录制课件,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及合理化的体格检查视频课件,以弥补临床实践教学不足。(3)将多媒体示范教学与视频课件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在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其在进入临床之时已经具备规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进入临床见习。(4)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对学生进行标准的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3实验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3.1实验分组

实验分组的目的是检验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该实验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组:采集64名未培训前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然后根据析因设计原则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乙组学生进行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授课,半年后,比较分析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第二组:选取我校见习生112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和B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授课),半年后,对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一组实验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二组实验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3.3.1第一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采用析因设计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的影响不同,其中,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甲组(教学前成绩:2921.9分、教学后成绩:3745分)优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乙组(教学前成绩:2999.3分、教学后成绩:3412.8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3.2第二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本次实验规定,学生考核成绩如下,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通过对甲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可知,采用系统教学的A组的平均秩次为47.68(其中优秀14例、良好29例、及格11例)小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B组的平均秩次64.88(其中优秀8例、良好17例、及格27例)差异显著(P<0.01),因此,可以说明,系统化教学组的效果优于传统带教组。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