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2 15:01:57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第1篇

雨果说过: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广的是人的心灵。而我,正是一位塑造孩子们心灵的幼儿教师,小朋友们亲切地叫我查老师。

春天,在蒙蒙细雨中,我和孩子们在花伞下静听小雨沙沙,做小树长高了的游戏;夏天,我和孩子们在种植园浇水施肥,观察玉米结穗,豆角挂藤;秋天,我和孩子们拾落叶,制作精美的叶贴画;冬天,我们堆雪人,打雪仗,银色的世界里洒满孩子们的笑声。

热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堆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地情绪。我班新来的张陆欣小朋友没上过幼儿园,还有脚趾内翻的疾病,走路不稳。刚入园时,情绪一直不很稳定,不是掉眼泪,就是不好好吃饭。我每天早上热情地蹲下和他打招呼,牵着他的手去拿玩具,邀请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耍,消除他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每餐饭耐心地喂,慢慢地他看到我就露出灿烂笑容,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穿鞋。老师和小朋友要帮助他,他不仅不让,还大声的说:我会穿,我自己穿。有一天他拉肚子,一下午拉了三次,我帮他换了三次,为他打来温水擦洗,抱着他轻轻揉肚子,帮助消除痛苦。当他妈妈来接他时,看着干干净净的孩子以及洗干净的三条裤子,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现在母子两人每天高高兴兴的来到幼儿园,再也不是那付哭哭啼啼的样子了,他妈妈说:非常感谢老师,是你们让我能安心的工作,是你们让孩子快乐的生活。在与幼儿的朝夕相处中,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使我对他们更加热爱。

光有爱是不够的,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要教育好他们,就需要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科学育儿的道路,不断克服困难。刚参加工作时,我没有认识到常规培养的重要性,盲目爱孩子,放纵他们,结果连正常的教育教学都难以维持,经过一段时间的虚心请教学习,反复思索,终于能够较好的组织幼儿一日活动。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大,我逐渐感到自己跟不上了。新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冲突,而我去固守着旧的形式,不敢去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记忆最深刻的是1999年参加评定一级园的准备活动,教研室的杨红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许多的新教育观念的信息,但旧的观念却还是深深地束缚着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科学分类中,不能引导幼儿去寻找事物间的不同,自己找答案,而是教师包办,幼儿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次失败的活动引起我的深思,怎样让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怎样让幼儿通过操作、制作而学习。这些问题以前我从没有去研究,只是承袭旧的老师教幼儿学,反反复复训练出成绩。这次活动后,我大量翻阅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认真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揣摩优秀教案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尝试实践,努力将新的教育观念运用的更准确,让幼儿做到做中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慢慢地我的教学活动有了突破,在XX年、XX年武钢幼教中心组织的优秀半日活动观摩竞赛中连续两年获得二等奖。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第2篇

为了进一步宣传名优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示我校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教职工在育英事业的舞台上真诚奉献,建功立业,根据本学期工作要点安排,决定开展庆祝第二十四个教师节系列宣传活动。现将《第二十四个教师节庆祝活动筹备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一、庆祝第x个教师节暨“十佳”表彰大会

1、时间:9月9日晚8:00。

2、地点:体育馆二楼。

3、议程:①陈董事长讲话;②执行校长宣读“十佳”表彰决定;③少先队员献词;④“十佳”教职工颁奖(少先队员献花);⑤“十佳”教师代表发言(高中);⑥“十佳”职工代表发言(后勤)。

4、会务工作:校办、后勤部负责。少先队员献词、献花由小学校长室负责。

5、参加人员:全体管理人员、全体教职工(教学区、生活区值班人员除外)。

二、庆祝第x个教师节歌舞晚会

1、时间:9月10日晚。

2、地点:行政办公楼六楼歌舞厅。

3、活动主办:工会、团委。

4、策划与统筹:吴士强、周翔、王瑶。

5、舞台设计:小学分校负责。

6、晚会主持:周翔。

7、水果、点心、饮料:林光明。

8、音响、灯光:杜含章、吴长林。

9、照相:杨建文。录相:朱君华。

三、“十佳”教职工事迹宣传

(一)育英网站“敬业·爱生·奉献——20xx学年‘十佳’教职工风采录”专题报道(刊发事迹材料并配个人照片)。

1、宣传对象:

各类“十佳”。

2、做好“十佳”先进事迹材料整理、报送工作:

①材料要求:500字以内,以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写作,文字精练,突出“十佳”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典型事迹。

②材料组织:分别由高中政教处、初中政教处、小学德育处、生活管理处、后勤部、校办安排本人或他人撰写,经分校校长,部、办负责人审定、打印后于9月7日前报总校王浩办公室。

3、“十佳”教职工照相:

9月7日中午、下午统一为“十佳”教职工照相,分个人照、集体照。具体时间、事宜由杨建文、范世华、陈时香老师负责落实。

4、育英网站专题报道由王浩老师负责策划,柯水平、王为老师负责制作,教师节前夕。

(三)展板宣传

1、制作“XX·十佳风采”宣传展板二块,总校办公室组织人员设计,9月10日在学校大门内侧校标前展示。

2、展毕供“教工之家”创建“温州市优秀教工之家”之用。

四、会标、横幅

1、会标:庆祝第x个教师节暨“十佳”表彰大会(体育馆二楼)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第3篇

一、“唇齿相依,相得益彰”――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提供解题新思路

许多长期从事高中历史一线教学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很喜欢历史故事,对历史人物的轶闻趣事津津乐道,可是让他们去记书上的知识点、背史实、看史料却很不喜欢了,因为单纯的历史学往往是比较枯燥的。如何改变学生这种现状呢?这就需要语文学科的辅助了。

文学作品本身就十分形象生动,人物精妙的言语、丰富的表情加之不少名言警句的配合,使得文本更加引人入胜,让人记忆深刻,不似史学知识本身点到为止、文约义丰,有时令人感觉索然乏味。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做到“引文入史”“以文证史”,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知识点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清晰,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解题过程中,即使暂时无法完全读懂史料,但如果平时熟悉的相关文学作品够多的话,根据文史相通的道理,通过联想往往就可以猜中答案所在,这也不失为一种解答的新思路新策略。如2009年历史高考(江苏卷)第2题选择题: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关于此题的解答,其实只要了解左思此人,就可以判断出答案。与左思相关的故事很多。左思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在当时颇被称颂,造成“洛阳纸贵”,但因其出生寒微,并不为重用,直到因其妹左被选入宫才走上仕途,这反映了才华横溢的人物也要依托关系才得小官的社会现象。这都是因为从曹丕开始直至整个晋代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才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造成的,因左思不是唐代人,所以科举制一项首先就可排除。如果教师在平时讲授“九品中正制”时,引入一些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左思悲剧性的遭遇,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觉得有意思,也通过左思的故事更深刻地理解了这种制度,解题时看到左思即可快速联想到“九品中正制”。

二、“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学生历史解题能力的实质提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提升

“文史不分家”还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对学生读懂吃透历史材料,提高解题能力的影响上。当前,随着我国历史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考题的各类题型中开始大量引入史料创设许多新的情境,根据材料设置考题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中国史部分,许多史料本身就是文言文,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语文特别是文言文功底,不能准确地解词断句,势必无法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材料意旨,更无法正确地答题了。所以许多考生都感觉到历史高考越来越难了,其实不然,应该这样说,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依赖性更强了。

1.正确地断句是读懂史料的重要前提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是个日渐积累的过程,要想提高自身正确解读史材的能力,离不开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而这个积累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必须从正确地断句能力开始培养。

如2004年历史高考(江苏卷)第26题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材料: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3分)

(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2分)

第一问的答案显然可以从材料中找到,但是学生想用自己的话回答出答案,必须要能正确翻译材料,而正确翻译材料的前提是必须能将文言文正确断句。如材料首句应断句为:“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这样,再开始逐字翻译,就不会弄错,或者因不知有些字词怎样翻译而感觉材料不知所云。因而,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遇到文言材料,不要急于求成,直接讲答案,可以与学生一起耐心地分析翻译材料。不要觉得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当然,更要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知道语文功底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花一点时间去分解材料,先将史料正确按照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结构形式进行正确断句,如本文的材料可分解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然后再给学生翻译重点词汇,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材料了。

2.讲解重点实词、虚词有利于学生迅速弄懂材料的意思

无论是考试当中还是课堂讲授时,由于时间较紧,如果材料比较长,教师就不可能对材料进行逐字逐句地讲解。逐字逐句讲解不但比较费时而且效果也不太好,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其实,文言文的突破点在重点字词,特别是一些经常出现的字词,往往有固定的含义。历史教师可以将一些重点的实词与虚词,给学生归纳出来,让学生去记住其含义,这样能使学生今后能比较快地翻译出其意思,读懂材料。如针对本题材料,“亡”即逃亡;“踪迹”即下落;“耀”即炫耀;虚词“之”在句末多数有代词“它”的意思,而放在句子的中间,则往往有助动词“的”的意思。这样,本题第一问的答案就比较明显了,寻找建文帝、宣扬国威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3.弄清词语活用、词语借代等语法现象对于准确理解材料也十分有利

文言文中的词汇,其词性没有今天这样固定,所以往往出现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语法现象,因此,如果一个句子里面没有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就可能有名词活用为动词了,而能否对个别动词加以正确理解,就决定了能否对材料加以正确理解。这些特有的语法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旦出现,教师就要反复地给学生强调。如“欲踪迹之”,“踪迹”在这里就活用为“寻找谁的踪迹”,然后联想到是“寻找建文帝的踪迹”。还有一类现象,就是词语的借代,在文言文中古人的习惯,往往战争不说战争,而用具体兵器“干戈”指代,而“和平”则是“玉帛”,这种借代往往是固定的,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专门的整理,指导学生去专门记背,熟悉这类借代语对解题也是大有帮助的。

如2010年历史高考(江苏卷)第21题中关于宋代茶叶贸易对经济影响的材料: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

上述材料中的“马”“边场”可指代军事战争的意思,而“草木”这里可指代“茶叶”,这样第一问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增强军事力量自然是宋政府茶叶专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无论从平时的历史知识点学习与记忆,还是考试中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语文学科都能为其提供切实的帮助,文史确实不可分。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树立大文科观念,鼓励学生多提高语文素养,夯实语文功底,就能让学生厚积薄发,为历史学科的学习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冯春鸿,史月婷.也说文史不分家――论新课改中的文史互相渗透[J].中学文科,2008(8).

[2]郭毓麟,李辉.文史不分家 教学两相长[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5).

[3]王丽晖.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文史不分家”[J].新课程(中学版),2008(Z1).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kasatina”为你整理了这篇开展王玉校长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开展王玉校长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汇报材料

2021年1月26日,贵阳市南明小学副校长、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第一校长王玉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48岁,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2月3日,中共从江县委、从江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广泛开展向王玉同志学习活动。为做好王玉校长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从江县结合实际,按照“六个一”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工作。

一是开展一批典型事迹宣传报道。把王玉校长支教帮扶病逝的典型故事作为宣传从江脱贫故事、讲述从江战贫感人事迹、传递从江扶贫正能量的重点任务,积极对接省委宣传部和州委宣传部,主动对接央级媒体和省州媒体,精心策划做好系列宣传报道,先后在《贵州日报》《贵州新闻联播》《新华网》《中国教育报》《黔东南日报》《黔东南新闻联播》等媒体宣传报道,加强正面宣传,打造先进典型。

二是开展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为扩大宣传教育效果,拟定在全县“两会”期间举办一场王玉校长先进事迹报告会,安排贵阳市南明小学校长曹凤英、贵阳市南明小学支教教师赵发勇、省纪委驻大歹村扶贫干部林思宇、从江县大歹小学校长王绍东等作先进事迹报告,精心准备事迹报告稿,确保宣传教育效果。

三是开展一系列感恩感师宣传教育活动。由县教育工委和县教科局谋划安排“七个一”系列活动,即:一是开展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二是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会、三是组织一次师德师风演讲活动、四是开展一次宣讲活动、五是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六是绘制一次手抄报、七是树立一块感恩墙。各中小学校在春季开学后,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王玉校长先进事迹,学习她以爱育爱、潜心育人的大爱精神,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情系苗乡、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矢志不渝、忘我工作的担当精神。全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感恩感师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投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四是编撰一部舞台剧目。由县文旅局和县艺术团牵头,以王玉校长患癌康复后到深度贫困山区大歹村支教先进典型事迹为原型,编撰一部多语言版本的舞台剧目,以情景舞台剧等文艺创作方式进行展演,作为大歹景区定时表演内容之一,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第5篇

关键词:乡土教材;中学历史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141

新课程下的教材观倡导广泛意义上的大教材观,不仅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辅材料等,还包括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而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一旦与本地课程资源相结合就形成了乡土教材。乡土教材的开发对于中学历史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已久,究其原因:既有教学方法的滞后,又有考试评价的制约。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历史教科书视为唯一教材,强调“以本为本,死记硬背”,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科书尽管现在已是参照同一课程标准的多种版本,但是涉及的地域比较广,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各种条件制约显得非常陌生。基于此,我们为什么不能重视学生身边的、学生所处城市的历史故事呢?就拿我们所处的城市太原来说,在讲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这一段历史时,学生对于各路军阀晕头转向,但是对于坐镇太原的晋系军阀却耳熟能详,津津乐道。作为教师,此时应趁热打铁,让大家讨论阎锡山,再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阎锡山的个人奇闻轶事。如太原市六辖区之一的万柏林区名称的由来就与阎锡山有关。阎锡山小名万喜子,字百川,当上山西土皇帝之后,自认是继关羽之后的山西第二位圣人,而圣人的坟墓称林,如我们知道孔子是圣人,山东曲阜就有三孔:孔府、孔庙、孔林。阎锡山希望死后埋在河西,因此把河西一块地区称作万柏林。这样所有学生,包括平时老打瞌睡的同学也都精神焕发了,军阀的特点、军阀混战带来的弊端这一问题不言而喻。这在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历史的兴趣也就产生了。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每门课,关键在学生的兴趣,而历史乡土教材的有效开发与适度利用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二、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改倡导教学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传统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作用,偏重“注入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历史教师只需讲清教科书上的现成结论,而学生做题基本就是背诵一些历史事件,然后按图索骥地机械性做题,毫无思维训练可言,这样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要改变“注入式”教学,关键是抓住核心原因即:过度重视教科书,单一强调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教师只带嘴,学生只带耳,单一的讲与听,效果自然很差。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也带着嘴上课,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让学生张口说话。那就是乡土教材。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做起来难。但只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真正领悟新课改精神,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笔者相信学生会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才会变成学生的课堂。

三、有利于真正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由以前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前两个目标比较具体,容易把握,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抽象,反而不易把握。历史课程是对国民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爱国首先要从爱家乡开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形成的。”一个人总是在认识和熟悉了家乡之后进而扩大到认识祖国的。通过乡土教材的引用,学生在爱家乡的情感基础上提升到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教材的应用意义重大,贯彻了新课改“让历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历史”的思想。以太原为例,究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利用乡土教材呢?太原是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也是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背靠二龙山,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是一座有四千七百余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荟萃了自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被誉为华夏文化璀璨明珠的“晋祠”园林、建于明代的永祚寺、中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凌霄双塔”、世界之最的中国最大道教石窟龙山石窟、世界上最大的佛像蒙山大佛、祭孔文庙、千年名城晋阳古城遗址,还有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天龙山石窟等名胜古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7处。这些文物见证了太原数千年的文明演变。由此可见太原乡土资源的丰富。只要合理利用必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笔者对乡土教材具体应用的案例。

1. 导入新课,吸引注意力

一节完美的课堂离不开精彩诱人的新颖导入。在讲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坐的诸位同学,去过晋祠的请举手。然后找一个举手的同学回答你知道晋祠里面祭祀的是谁吗?大家正在疑惑不解时,教师适时指出是唐叔虞,为什么要祭祀他呢?因为他是我们包括太原人在内的所有山西人的祖宗。山西简称晋也是与他有关,晋国是唐叔虞的封国。这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西周分封制。这样很自然的通过层层深入设问,用同学们熟悉的身边事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单纯的直接就讲分封制的概念和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如,在讲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从太原到榆次,选择什么交通运输方式?许多同学会说901,只需三元钱。太原榆次之间联系紧密,大家都会听到这么个词“太榆同城化”,这体现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倾向?城市群的出现。大家还能举出全国还有哪些著名的城市群呢?这样让学生们感到历史并不遥远,知识并不陌生,它就在我们身边。讲身边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大智慧。

2. 化整为零,解决难点

每节课都有其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消化吸收,我们不妨利用乡土教材化整为零,以小见大,先局部后整体。例如在讲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关于义和团运动在山西地区的活动,在太原与教会势力的斗争,可以做些补充,让学生们对于义和团运动能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3. 探究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太原市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涌现出不少名人,例如介子推、刘知远、狄仁杰、郭淮、王之涣、王昌龄、王翰、白居易、温庭钧、杨业、傅山、阎锡山等,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探寻其在太原活动的历史遗迹。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第6篇

目前正处于教育急剧变革的新时期,评价制度及考查内容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尤其政治课近年来变化的幅度更大,中考越来越注重思想和能力的考查.试卷开放式把考查的着力点放在以基础知识为载体,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个性品质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因此要适应中

考形势的变化,实现政治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改革课堂教学已势在必行。

传统的政治课要实现“明理”目标,主要手段和途径是教师居高临下的灌输说教,教师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大小关注甚少,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较为漠然。这不可避免的造成政治课的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更无从谈及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科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变祓动为主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为基本依据,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搜集有关的资料进行个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去分析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形式。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它能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经验,从而使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

一、提供调查范围,自主搜集资料

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搜集范围,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搜集资料。例如,在《自觉磨砺意

志》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一下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要求,去搜集课文相关的资料,也可列举如下问题:①收集并列举有顽强毅力使学业、事业成功的名人或身边普通人的事例。②收集我国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生平事迹和名人名言。③整理一至两位当代创业成功青年人的事迹资料。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学习也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既然探究式学习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教师就要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的确立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起导向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引导思维方向,诱发探究欲望,产生思维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自觉磨砺意志》一课时,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在本班搞一个小调查,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如:“做作业遇到难做的问题只要有可能,是否立即找别人帮助?”“长跑遇到困难时是否坚持到终点?”“是否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全班学生的意志情况。并把调查的结果用列表的形式通过投影展示,我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的意志力需要提高。这样通过调查为切入点,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探究欲望。我趁机提出问题:①管不住自己的原因是什么?②我们怎样面对意志培养过程中的各种诱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三、筛选有效材料,引导学生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探究性学习强调知识获得固然重要,掌握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以及搜集到的材料主动展开学习,积极进行思考,筛选出对解

决问题有效的材料,去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上述一课的教学中,我备课时根据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事迹,制作成投影片。这些材料贴近学生的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和较强时代感,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与此同时,让学生用课前搜集到的自觉磨练意志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结合教师制作的投影中“宏志班”的材料进行思考讨论:①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②我们应该向“宏志班”学生学习什么?接着引导学生探究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①管不住自己的原因是什么?②我们怎样面对意志培养过程中的各种诱惑?这样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学生明确地认识到顽强的意志是学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磨练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己的控制力,持之心恒,善始善终。

四、交流探索成果,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经过探究,获得了探究性的学习成果,并希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也希望在开展探究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成果。因此,教师要在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互相质疑等办法开展成果交流活动。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对探索性成果作简要点评。由于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结论不可能是统一标准的,因此,教师点评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对或错来评判,应对学生具体结论作具体分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五、运用探究结论,实现迁移创新。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第7篇

2021年教师节表彰先进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在x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当过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劳技老师、体育老师、美术老师、思品教师……虽然有些科目我并不擅长,但我都会尽心去教。实施新课程之后,我从常识老师过渡到科学老师,此后开始专心于这一门课程。尽管因学校课务安排还教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但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科学兼数学或其他。沉浸科学教学教研时间久了,我益发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是一门重要却没有被足够重视的学科,在大家都认真的前提下,教科学绝对是最辛苦的。

我要用自己的付出,让学生喜欢科学课,让大家了解科学课。以今年为例,我任教的是六年级科学,我不仅仔细钻研教材,还认真制作了每课课件。说实话,做课件是很辛苦的事儿,从研读教材内容到参阅他人的课件资料,从思考作业本的题目到网上搜索图片,而我又比较要求完美,完成一节课的课件平均要花三个多小时。科学课,当然少不了做实验,而最让科学老师觉得辛苦的,就是准备实验器材。本学年,我和学生把书上的主要实验基本上都做了,而且一般都是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我喜欢在课堂上用相机记录学生活动的精彩时刻,看着学生那一张张开心或专注的脸庞,我体会到工作的价值。

三年前,我组建了“科学俱乐部”社团,把热爱科技、乐于探究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展开科学探索活动,与科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实践中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今年的科学俱乐部成员共xx人,跨越了四到六年级三个年龄段,其中有老队员也有新队员。为了能让学生喜欢和有收获,我真的是绞尽脑汁,从确定主题、设计教案到准备材料,其中的辛劳旁人是难以想象的。如今,依托科学俱乐部开展的主题科普活动已成为我校的科技特色,多次在丽水市电视台展播。今年就有“畅想太空”、“趣味实验课堂”和“陀螺大赛”三个活动在市电视台“欢乐天地”栏目播放。

20xx年x月xx日,xx区教育网公告出第一批学科基地名单,我校成为全区唯一的一个科学学科基地。学科基地的称号,既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而每一项实质工作,都要靠身为教研组长的我去落实。20xx年xx月xx日下午,我组织了xx区小学科学学科专题研讨会暨学科基地展示活动,主题为“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这次面向全区的校本教研展示,我让本校的三个年轻老师上交流课或经验交流,并向全区科学老师汇报了我校科学教研组的备课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

20xx年x月x日,在我校召开了xx区小学科学命题专题研训活动,我在会上作了题为《怎样出好实验探究题》的讲座,并组织了教师现场命题活动。20xx年x月xx日下午,xx区小学科学疑难问题专题研训暨学科基地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我在会上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这些活动有效组织和开展,充分发挥学科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等作用,深受大家好评。

因为成绩突出名声远扬,20xx年x月x日,xx市xx区xx一小科学组专程来我校进行科学考察,我先后上了《哪根蜡烛先熄灭》科技社团活动和《昼夜交替现象》科学观摩课,并作题为《麻雀,也有自己的天空》的教研经验交流,受到天河一小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网络教研,已成为当前教学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要实现网络教研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人引领、组织和管理。多年来,我在小学科学网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组建小学科学QQ群联盟,到负责xx小学科学论坛,还有xx省小学科学协作组的管理工作,每一项工作我都想尽力去做好。每天,我把许多业余时间和精力放在浙江小学科学论坛和几个主要QQ群的管理工作。

关于论坛,我及时做好新会员的审核工作,时刻关注着论坛动态,督促各版主履行工作常规,促进论坛和谐稳定的发展。至于QQ群,我最讨厌的是垃圾用户,看见它们在群中发无聊等信息,一举报二删除绝不留情。遇到群友在QQ群里提问,我喜欢引导他自身去分析思考,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我把自己的大量宝贵资料与大家分享,我无比虔诚对待教学工作,我用真心和耐心对待学生,正所谓“用心灵赢得心灵”,学生喜欢我的科学课,我也结识了许多工作上的朋友,包括遍布全国各地的许多网友。本学年,我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如下收获:

1、论文:《精心策划专题,实施按需培训》获全国一等奖,《有效调控,和谐课堂——小学科学课堂的散乱现象和调控策略》获全国二等奖,教学随笔《一定要“看到”岩石的变化吗》发表在《科学课》20xx年第一期,新闻报道《六年改革结硕果,众志成城谱新章》发表在《科学课》20xx年第六期。

2、讲座:在xx学院作讲座《小学科学教师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在区级会议上作讲座3次,主题分别是《怎样出好实验探究题》、《实施三全管理,有效监控质量》、《小学科学六下教学建议》。

3、科技: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共有34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x人次,二等奖x人次,三等奖x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在20xx年度xx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x人次,二等奖x人次,三等奖x人次。在市电视台“欢乐天地”栏目播放主题科普活动x次,内容为“畅想太空”、“趣味实验课堂”和“陀螺大赛”。科技报道《发射水火箭,放飞航空梦》发表在《少儿科技》杂志20xx年第一期,科学小论文《家庭盆栽葱的实践研究》发表在《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20xx年第三期,科学小论文《金边黄杨,你的金边到哪里去了》发表在《少年发明与创造》20xx年第六期。

文明教师事迹材料第8篇

    一、起步训练仿写“三部曲“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最难过渡的就是习作。如何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方法很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三步走”的仿写训练。

    第一步,凭借课文仿写。即让学生仿照课文进行写作。在讲授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_____的背影》。要求从“妈妈、爸爸、爷爷、奶奶……”中选一个填在横线上,然后再写。由于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们已经明确了文章的特点。形式上的倒叙,内容上的详写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情感上表达对父亲的深情。学生们有课文这个“例子”仿照,又有生活经历,运用倒叙手法写出了晚辈对长辈的感念之情的好文章。有个同学在她的《妈妈的背影》中这样写道:“火红的太阳烤着大地,妈妈仍在田里挑水浇烟苗。她挑着一担水行走在田埂上,我家的田比下边的田高,就在妈妈左脚跨上我家的田埂,用力挣上的一刹那,我看见了她的背影,她右手扶着前半截扁担,左手拉着后面的桶绳,妈妈她……”

    第二步,凭借同学的优秀作文仿写。教师以学生写出的好文章作为例子,让学生们摹仿着写。或把学生的优秀文章抄在黑板报或学习专栏上,让同学们欣赏品味。接着,用优秀文章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此次习作分层要求:上次得了“优”的同学,另换一个称呼,并要求他们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其余的仍在倒叙形式,在“背影”描摹上下功夫。经过第二步的训练,多数同学基本上掌握了倒叙的方法,提高了细节描写能力。

    第三步,拓展训练。学生在写了两次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进行拓展训练了。要求学生用自己第二次的题目,只是要把“背影”换掉,表现形式、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仍然不变。结果学生们拟出了一些好题目:《妈妈的手》《老师的眼睛》《父亲的脸》《爷爷的笔》等等。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们的习作都采用了倒叙形式,连接过渡也紧密自然,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这是记叙文起步训练,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说明文、议论文的起步训练也同样可以采用“仿写三部曲”的方法进行训练。

    二、文体训练“三部曲”

    进入初三后,要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三大文体的写法。可对学生进行“一题三文体”的训练。以文题《我们的学校》为例。

    第一步,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学生在写提纲时,教师可适当点拨:写记叙文,应以写人叙事为主。学生写出了同学们努力学习、相互关心、团结向上的事迹;有的写出了老师关心学生、诲人不倦的事迹。有的同学运用散文笔法,写景抒情,描摹闪光点:小花园姹紫嫣红,秀丽迷人;课间十五分钟活泼嬉闹,轻松惬意;餐桌上的饭菜,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操场边、河边、岸边排排垂柳……

    第二步,要求学生写说明文,以《我们的学校》为题,采用空间顺序的结构方式写,条理清楚,层次井然;抓住了学校建筑群“四世同堂”的特点,以及学校各个阶段办学的情况。

    第三步,要求学生写议论文。这是难点。我首先介绍他们快速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并且提示:视角不同,目的不同,就可以有多个答案。要求同学们考虑议论文的要素,如对某个问题、某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这样,写起来也就不难了。也为后面写论证、结论作了很多铺垫。许多学生写出了颇具特点的议论文。

    三、材料作文“三部曲”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逐渐兴起,对学生进行材料作文训练,更适合用“三部曲”。同一则材料中至少可以提炼出三个主题,写出三篇主题不同、方法不同、文体不同的文章。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

    众所周知,鄱阳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美丽婀娜,清澈透亮。她的身姿,她的神奇,以及那汤鲜味美肉嫩的淡水鱼早已闻名遐迩,迎来四方宾客的青睐。可是,近几年来,岸边的塑料袋、塑料纸等生活垃圾比比皆是,工业、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游艇游船渗漏油污……使水质急剧下降,鱼产量明显减少……

    这样的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教师可要求学生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训练:

    第一步,从材料中提炼出“人人动手,保护母亲湖”的主题,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训练。为了母亲湖的清澈秀丽,具体描写拯救母亲湖的人和事。可写由政府组织的集体行为,比如到湖边拣垃圾,打扫卫生,栽培风景树,绿化,宣传环保等。也可写在保护母亲湖行动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先进个人事迹。通过这些动人的事迹的具体叙写,以及湖光山色的描绘,赞美沿岸人们建设美好生活环境的奉献精神,歌颂党的好政策。

    第二步,从材料中提炼出“加强环境意识”的中心论点,用议论文的形式进行训练。人类的生存需要有合适的环境。如果人们的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乱扔垃圾死畜禽,滥排污水,超量捕捞鱼类,大量残害水生植物。这就是不注意环保,缺乏环保意识带来的危害及后果。由此得出论点后,再写保护母亲湖的具体措施。最后,展望未来母亲湖的美好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