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7:30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第1篇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电话咨询、在线QQ咨询等方式,对省内至少二十家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专业岗位分类与职责,岗位所需技能等情况进行调研,成立由校企双方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调研情况与行业企业专家、设计人员共同对职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的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而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参照本专业从业人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最终形成科学准确的调研分析报告,并以此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确定调研内容

在明确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室内装潢与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网页与杂志等媒体的美术设计等企业,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调研:a.目前吉林省该行业市场人才需要情况;b.企业用人渠道及从业人员薪酬情况;c.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d.企业对人才的技能、素质及理论知识的要求情况;e.目前以及2~3年后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

3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明确了调研工作任务、调研对象、调研方式及具体的调研内容之后,进行调研工作分工,形成调研工作日程表,并按日程逐一落实。要求调研工作要落到实处,所调查到的数据准确性要高,要客观,不弄虚作假,对调研数据要做认真的分析,形成调研工作报告,并针对调研报告的内容提出专业建设的建议。

4做好调研情况分析

4.1做好本省、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以此确定本校该专业每年招生的数量。

4.2做好各相关企业职业岗位分析。对平面设计师、包装设计师、VI设计师、印前设计师、书籍报刊设计师、影楼设计师、图文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家装设计师等岗位所做的主要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职业资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定位。

4.3做好平面设计行业人才规格分析。

4.3.1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文化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理论知识)。

4.3.2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能力结构(其中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4.3.3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

4.4做好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反馈信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多次研讨,对适合本专业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出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4.5根据企业各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本校实际,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4.6对该专业毕业生应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学生能双证毕业。

5给出调研结论

根据调研情况的分析,要从以下几方面形成初步意见:a.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及本校开办该专业的优势及前景;b.本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生的培养方向;c.研讨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d.研讨确定该专业课程设置;e.形成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建设的初步意见;f.形成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意见,改革教学模式的初步意见;g.形成该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h.形成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意见

6形成调研报告,为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第2篇

一、实习目的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二、实习时间和班级

时间:年月1日–年月10日

班级:高职7(1)

三、实习指导教师

四、实习单位的确定

实习单位由实训就业处会同本系部选择和确定。学生一般应在学校确定的实习单位范围内进行实习。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但必须报实训就业处和本系部批准,并接受学校、系部、实习指导教师的定期检查。

实习单位原则上要求到IT行业、企事业单位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实习。已提前就业的学生,结合就业单位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学习。

五、实习内容

1、调查了解计算机的种类、型号、功能以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了解计算机局部网络有关情况(局域网布线、局域网软件安装、局域网的维护)

3、了解分析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前景。

4、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5、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6、学习、掌握平面设计的岗位实际技能。

7、学习、掌握室内装潢设计的岗位实际技能。

8、了解影视动画实际岗位的技能需求。

9、掌握实用网站的设计与开发技巧。

实习生应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应对上述内容中的4、6、7、9项进行重点实习;可以从1、2、3、5、8中选择部分项目(至少2项),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习作业

学生实习期满后,应于年月11日-月13日将下列实习作业寄给所在班级。

1、实习单位鉴定;

2、实习综合报告或专题调查。

实习综合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实习单位概况、实习内容及实习收获和成果。实习综合报告的内容应真实充实,实习报告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专题:可就与专业相关的专题性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专题字数应在4000以上。

学生实习成绩由指导老师根据实习作业评定,实习作业齐全为合格,优良等第根据综合实习报告或专题调查报告内容质量评定,实习分数最后由教务处核定。

未能按实习计划完成实习、未交实习作业的,不认定实习学分,不进行毕业综合评价和考核,实习成绩及格者方可取得规定的毕业实习学分。

提前就业的学生应根据实习计划结合就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岗位职责,写出就业及工作体会,心字数在2000-3000字以上,于年月14日-月16日之间交给。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第3篇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就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因此,专业课程内容必须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进行有效对接。

 

广告设计专业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开设时间较长的专业之一。目前,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广告业受到的冲击十分巨大。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等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数字媒体传播的不断涌现。而广告本质就是一种传播,它与媒体息息相关。因此,在广告媒体发生了改变的同时,从事广告设计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与岗位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本文就从广告行业趋势及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出发,为实现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进行无缝对接,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及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广告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广告行业稳步发展。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中国广告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2年)》中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虽然目前增长速度放缓,但广告总量还不及美国广告市场40%,可以说潜力巨大。得益于中国稳步发展的经济形势,因此,中国广告行业仍将继续成长与扩大。

 

2.新媒体广告增长迅速。新媒体时代,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的广告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相反,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广告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状态。由于移动网络的覆盖率越来越广,连接速度越来越快,数字化营销方式包括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营销受广告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将成为广告行业的主力军。

 

3.广告从业机构发生变化。以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APP、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方式,使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告服务不仅仅限于传统业务,还需要整合多种新媒体渠道。社交广告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中转发而得到快速而广泛的传播。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广告公司”,使传统广告公司受到极大挑战。如专门针对新媒体广告运营和推广的互动营销公司和“无线4A”公司,逐渐走上广告舞台。

 

二、广告设计专业工作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1.广告设计专业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培养的是能适应当前或未来广告设计领域需要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是“创造性+技能型”的专业设计师。

 

2.广告设计专业工作岗位。广告设计行业涵盖的领域较广,不仅限制在传统领域,由于新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专业领域之间又不断交叉,促使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就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就业也更加灵活。通过调研广告行业机构及招聘平台,我们整理出广告专业就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有:①广告设计师(设计助理、设计制作员)。主要面向的就业单位是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整合营销传播机构、策划机构、互动营销机构、企业广告部等等;②平面设计师(印刷品设计师、品牌设计师)。就业的主要单位包括平面设计公司、品牌设计机构、文化传播公司、设计工作室、企业设计部、印刷厂、图文快印公司、婚纱摄影机构等等;③UI设计(软件界面设计)。就业单位主要是设计公司、信息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等。此岗位是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移动应用类软件及可穿戴设备界面设计人才的需求增大,而且目前是最为火爆的岗位之一;④网页设计师。面向的就业单位包括信息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设计公司、淘宝网店等。⑤其他。包括自主创业,成立设计工作室,可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大小承接相关业务。

 

3.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对多家广告设计行业从业机构所进行的市场调研分析总结,对于初级广告设计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①策划分析能力;是指对设计项目进行的前期调研分析,包括市场分析、产品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进而归纳出该项目的设计策略、设计定位,是进行设计工作前必要的准备工作;②创意设计能力;是指在设计策略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构思,创意思路的表现,要求岗位人员思维开阔,思路敏捷;③执行制作能力;是指设计方案的具体执行能力,包括字体排版、图形色彩、软件应用技术、各种设计技能的熟练运用,另外还需要了解后期成品制作所需的各种工艺及技术表现手段;④沟通协作能力;是指岗位人员与公司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还包括提案能力,设计表达及良好的沟通技巧;⑤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对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本职工作,对企业的忠诚度等方面。

 

三、基于工作岗位对接的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1.基于工作岗位需求重构课程体系。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课程综合化是现代教育的趋势。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因此,需要与工作岗位进行直接对接。专业基础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辅助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广告设计专业的工作岗位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就需要将该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整合到该课程当中。因此,需要调整和精简课程的门类,并将相关的课程进行有机综合。将从事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整合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而顶岗实习课程就是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检验职业能力的窗口。

 

2.与工作岗位对接的专业课程设置。根据目前的广告设计工作岗位分类,改革原有的课程结构,将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为四大核心课程,分别是①广告设计课程——对应广告设计师岗位;②印刷设计(印刷品)课程——对应平面设计师岗位;③企业形象设计——对应品牌(平面)设计师岗位;④互动新媒体设计课程——对应UI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岗位。

 

按照广告设计工作岗位技能需要,将专业基础课调整为:美术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课程(构成设计)、设计软件课程(PS,AI等)、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图形图案课程等,通过这些基础课程,夯实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基本功。

 

广告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基础课(一年级) 专业核心课(二年级) 专业拓展课(三年级) 选修课程

 

专业课程体系 美术基础(素描、色彩) 广告设计 顶岗实习 思政

 

设计基础(构成) 印刷设计(印刷品) 毕业设计 英语

 

设计软件(PS,CD,AI) 企业形象设计(品牌) 就业辅导

 

字体与版式设计 互动新媒体设计 心理学

 

图形图案设计(插画)

 

3.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整合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把原本零碎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转换成课程模块,将它们整合到专业核心课程当中,调配课时分配,使专业核心课程成为一门“大课”。一门“大课”之中含有众多“小课”,而每一门“小课”就是每一项岗位技能。根据岗位需要适当加入新的课程模块,以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以“广告设计”课程为例,其课程模块融入了课程导入、市场调研及分析、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摄影/摄影、广告创意与表现、新媒体广告、方案汇报、作品展览,并加入了外聘专家讲座和外出考察内容,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课程模块基本上涵盖了从事广告设计师岗位所有的专业核心能力。而课程模块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广告设计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市场调研,到策略策划,再到设计表现,最后到方案评审,作品展览,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广告设计项目的全过程。

 

4.实行专业核心课程主持人制度,打造课程教学团队。以擅长该领域的教师作为课程主持人,并且实行多位教师同时授课的机制,每个教学模块以最擅长的教师来担任,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打造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改进教学内容,达到课程目标。

 

四、结语

 

基于工作岗位对接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满足了工作岗位对于岗位技能的需求。鉴于这样的课程设计在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还是首例,而且在教学场地、教学设备、主讲教师管理、教学内容的协调上、教材以及学时分配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还有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第4篇

[关键词] 职业活动导向 商贸应用文 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基本情况及指导思想

“职业活动导向”是指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应该以职业岗位现场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职业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服务等职业活动的基本要求。

课题组以“服务企业、服务就业”为宗旨,结合我校以商科教育为主的专业建设特点,针对商贸类专业的应用文教学改革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北美的CBE模式中获得可借鉴的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思想,对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贸英语等专业的职业现场进行系统分析和岗位职责分析,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的技术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根据技术岗位的职业行为和工作任务,确定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学习模块和学习领域,从而构建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

二、实践探索

1.调查分析

在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建立前期,课题组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现有的专业及其专业涉及的行业共30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

采用的调研形式主要有三种:问卷调查、工作任务分析和访谈。

调查问卷的问题主要有:

(1)商贸类专业的人才在企业中主要从事何种岗位?

(2)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3)在企业中,经常会用到的应用文有哪些?

(4)商贸类毕业生应掌握哪些应用文写作知识和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

访谈的问题主要有:

(1)商贸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能力?

(2)企业对于商贸应用文教学改革的建议是什么?

通过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技术人员交谈,对职业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了解到社会、企业对岗位的需求情况及职业能力要求。商贸应用文教学,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只讲理论而忽视实训,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应培养学生策划、分析、调查、沟通、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2.学习领域

通过调查分析,商贸专业的学生将在相关行业从事经济信息和财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需要有很强的分析、调查、管理、协商、表达能力。

根据调研发现,商贸行业各个岗位对职业人的应用文写作水平都有要求,而且专业性强、实用性强。需要保留一些文种,如商务社交文书,商务决策分析文书,商务协约文书,商务员工个人文书,商务信息传播文书等。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重点开发一些文种,如商务业务书函: 商函(询价函、催款函、索赔函)一页纸报告;电子商务文书:如电子信函 、企业主页 、网络调查、电子公告板、网络广告、博客;商务策划文书:会议策划文案、广告策划文案、营销策划文书、公关策划文案。

适当增加一些常用公文,如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会议纪要。

三、课程开发策略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商贸应用文课程开发注重根据商贸职业活动的任务、要求、程序和规范形成商贸应用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因此,该课程模式应以岗位能力培养才为目的。

1.探索建立商贸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

(1)行动引导型教学法。行动引导型教学法的实质是“启发式”、“协作参与式”、“活动式”的综合运用,建构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基础。所谓“协作参与式”是指进行理论教学而组织开展的研讨活动,要注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所谓“活动式”,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同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清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讲清它的实践情景以及它们在实际中有何作用和如何运用,尽可能穿插实验演练,让学生动手实践。

(2)案例分析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从职业调查收集的企业真实案例,并贯穿教学过程,由于案例有鲜明的岗位针对性,对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就有很强的指导性。如车间、部门的简报、一页纸报告、事故通报、请示、会议策划文案等等。

(3)情景模拟:创设“职业活动导向”的写作环境,将写作与本专业的岗位工作环境紧密结合,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设计均将他们放到与职业工作有关的情境中展开,让学生在“仿真+全真”的写作情景中,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把学生带到情景模拟实训室、社会生活现场,利用进行角色扮演训练。

建设与利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学校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积极为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搭建良好的平台。根据系部每学期安排1~2次学生到企业学习的计划,我院各系部已与50多个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我们课题组利用实习单位的素材开展调查报告、产品推荐书、企业规章制度等文种的写作训练;完成诸如商函(询价函、催款函、索赔函)、授权委托书、订货单等写作训练。

2.建立来源于实践的范文资源库

我们课题组对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以及商贸职业岗位所应用的许多文种案例进行收集和归类,还充实了一些学生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习作,建立了来源于第一线的范文资源库,突破范文从教材到教材的僵化状态,给与学生鲜活而又有岗位针对性的范文学习。目前已有20万字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可供师生共享。

3.强化各专业渗透,减少课程重复开发,使文化课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

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开发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专业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必须与相关专业建立联系,关注其他专业领域的发展。如电子信函这一文种,原本经管系专业教材、商务外语系商贸英语教材都有这部分内容,我们吸收有实践经验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专业教师全程参加研究开发,减少了重复开课。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项目训练,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调查的能力得以提升,真正将应用写作与技能岗位、专业学习、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另外,通过应用文写作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开发和教学实验,使课题组成员向教学研发型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影响其他基础课的课程开发,形成学校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的长效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德]费舍尔(M.Fischer)著.杨琳,赵志群编译.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M].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第5篇

岗位分析与评估工作报告密级:无密级编码:JA&JE003正文页码:4附件数:0基准岗位名单与岗位描述书模板讨论会议纪要摘要:本周会议的主题是:1.基准岗位名单讨论2.岗位描述书模板讨论3.向几位总经理部领导汇报基本因素表4.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主题词/关键词:基准岗位/岗位描述书模板编写校核审查批准签字林成生常启能康全文周毅文日期20__.11.1420__.11.1420__.11.1420__.11.14分发:纸质分发:岗位分析与评估领导小组成员:林贵清、刘锦华、戴庆宇、刘达民、贺禹、郭文骏、杨卡林、王青、郑东山、张善明、张志雄、刘新栓、高立刚、蔡康元、周毅文、岳林康、陆玮、杨虹、高鹏飞、黄小平、夏林泉岗位分析与评估小组成员:刘革新、陈健、康全文、林北京、高歌、叶志强、张钰兴岗位分析与评估工作小组成员:蔡浩、张国庆、常启能、马荣宝、时光、王跃青、林成生、张廷良、武颖颖、顾问电子分发:CIS内容负责限期会议一:讨论基准岗位名单与岗位描述书模板时间:20__年11月11日14:00~18:00地点:01楼210会议室主题:1.讨论基准岗位挑选原则与名单2.讨论岗位描述书模板与会人员顾问公司:卓蕴李芷茵评估小组:周毅文夏林泉刘革新陈健康全文高歌叶志强张钰兴工作小组:蔡浩常启能马荣宝王跃青时光林成生张廷良11月11日下午华信惠悦顾问公司和岗位分析与评估小组讨论了100个基准岗位的挑选原则、顾问公司的初步挑选结果及岗位描述书模板。经过双方讨论及交换意见,就下面内容达成共识。1.基准岗位主要是企业中的关键性岗位和具有代表性的岗位。其岗位职责应可以明确表述出来,其位置比较容易确定。管理型岗位与非管理型岗位的比例大概为40和60。2.为使基准岗位具有良好的覆盖性并避免岗位性质重复,分部门分性质进行挑选,纵横均要考虑。如行政管理线、专业技术线、生产运行线、工程建设线和党群等其它线。部门不同但岗位性质相同的不进行重复选择。3.岗位层级分布要通盘考虑,以建立一个涵盖低层到高层的完整的架构。并以此作为参照系,对其它非基准岗位进行定位。若仍然无法囊括某少量特殊岗位,可特殊考虑。4.经过评估小组与顾问公司的讨论,并征求各部门经理的意见,最终确定108个基准岗位名单。并以此为基准安排下一步的岗位描述书编写培训工作。5.经过讨论,评估小组基本同意顾问公司提供的岗位描述书模板。双方就如何填写此模板交换了意见,并作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会议二:顾问公司向几位总经理部领导汇报基本因素表及与工作小组的工作小结会议时间:20__年11月12日10:00~12:30地点:01楼209会议室主题:1.基本因素表内容介绍2.前一阶段工作小结3.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与会人员顾问公司:邹国焕卓蕴李芷茵领导小组:林贵清戴庆宇贺禹王青工作小组:周毅文蔡浩康全文张国庆常启能马荣宝王跃青时光林成生20__年11月12日上午11:10~12:30,顾问公司向因故不能参加11月1日的汇报会议的几位总经理部领导汇报基本因素表的设计过程及与评估小组讨论后并听取上次汇报会议中有关领导小组成员的意见后整理出来的基本因素表草案。与会的几位领导基本赞同基本因素表的构成及内容,贺总提出个别因素合并的建议。针对会议过程中领导提出的意见,工作小组将进一步与领导沟通,并将沟通后的结果反馈给顾问公司,以便对基本因素表进行整理、修改,最终定稿报批。戴总对今后的工作做出了敏感问题要保密的指示,要作为工作纪律来抓。因为大家可能对岗位分析与评估工作的理解和认知不够深入而造成误解,这些误解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工作小组要做好相关知识的解释工作。20__年11月12日上午10:00~11:00,工作小组与顾问公司召开了工作小结会议,肯定了顾问公司的前一阶段工作,并讨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1.关于基本因素表的定稿问题,顾问公司汇总各类意见,整理出一份简明扼要的报告,于20__年11月15日上午完成并将电子版文件传给工作小组审核并呈报总经理部批准。因素表获批后将作为评估基准,评估过程中不作讨论修改。2.广三核筹建办将会继一二核之后成为将来岗位分析与评估的重点单位。沈如刚主任也正在关注岗位分析与评估工作。以后,岗位分析与评估工作的各种资料和报告工作小组将分发给沈如刚主任。3.双方就从岗位描述书填写培训开始至最后描述书获批并用于评估的整个过程的各个步骤和程序达成共识。顾问根据以往的经验建议此过程的工作重点应为讨论岗位细节。4.岗位描述书填写培训按原计划定于20__年11月20日和11月21日两天不变。工作小组将提前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5.基准岗位描述书的填写争取在20__年12月5日完成并返回岗位分析与评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以数据库的格式传给顾问公司审核。顾问公司的审核重点主要是确定描述书的表述是否合适,至于岗位描述书的真实性将由评估小组把关。为充分利用时间,采用流水线式的作业方式,即顾问公司审核完10个就立刻将其传回给人力资源部确认。工作目标为在20__年 1月初108个基准岗位的描述书全部获批,完成评估后建立起一个合理且具有代表性的职等架构。6.对于数据库信息的传送和接收的技术性问题由工作小组与行政管理部电脑中心联系并确保可行。7.由工作小组抓紧组织非基准岗位的描述书填写培训和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争取在20__年1月26日前完成500多个非基准岗位描述书的填写。8.整个岗位描述书的填写工作已考虑避开机组大修时间。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第6篇

第一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4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5

三、项目建设目标 6

四、项目建设原则 7

1、统一指挥原则 7

2、可靠性原则 7

3、实用性原则 8

4、成熟性原则 8

5、安全性原则 8

第二章 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设计 9

一、某市教师工作岗位职能分析 9

1、教师工作职能分析 9

2、教师工作岗位分析 10

二、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规划 11

三、某教育体育局教师测评范围与内容界定 11

1、测评范围 12

2、测评内容 12

四、教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设计 14

1、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14

2、教师岗位胜任能力测评分析 16

第三章 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17

一、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17

二、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 18

1、常规考核测评指标 18

2、学生评价 20

3、同事评价 21

4、自我评价 22

三、某市教师测评层次与测评岗位定位 22

四、测评系统及测评模块定位 25

1、综合矩阵测评与系统定位 25

2、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各个维度测评与子系统定位 25

3、教师专项测评子系统定位 26

第四章 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要素与专项测评设计 28

一、测评要素与结构设计 28

二、教师岗位核心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28

1、政治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测评模型设计 28

2、教师业务与专业核心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29

4、持续学习开拓创新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29

5、处理校园复杂事件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30

三、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专项测评设计 30

1、教师价值观专项测评 30

2、教师职业倾向专项测评 30

3、教师人格特质专项测评 31

4、教师工作冲突解决能力专项测评 32

5、教师个人性格及相关因素判定与人格专项测评 33

(1)教师个人性格因素判定 33

(1)教师人格专项测评 35

6、教师行为风格测评 36

7、教师行为分析测评与方法设计 37

8、教师工作动力专项测评 37

9、教师逻辑推理能力与工作情商专项测评 38

10、教师职业发展能力专项测评 38

四、教学管理岗位领导与组织、计划、控制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39

1、领导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39

2、组织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39

3、计划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39

4、控制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39

第五章 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体系平台系统实现 40

一、测评体系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40

二、项目测评输出报告设计 42

三、系统实证模型设计 43

1、测评实证方案目的 43

2、测评实证方案设计步骤 43

四、测评输出报告结构设计 48

五、测评输出报告形式 50

第一部分 综合矩阵测评报告 50

第二部分 政治思想品质素质维度测评输出报告 51

第三部分 综合素质维度测评输出报告 51

第四部分 岗位胜任能力维度测评输出报告 51

第五部分 教育可持续发展知识测评维度输出报告 51

第六章 项目可用性评价与结论 52

一、项目推进应用模式设计 52

1、网络在线测评模式 52

2、网络在线定制测评模式 52

3、静态测评模式 52

二、项目建设结论 53

第一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根据教育部基础司的相关要求,学生的培养教育战略逐渐向基础教育加速推进和完善,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学生教学任务和课后的辅导工作,使得大多数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于目前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的培训提高了国家教育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这对某市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核心业务能力的提高,完善工作执行力和胜任能力。

从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人才队伍的发展战略来看,必须尽快加强对全市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提高一线教师教学和岗位胜任能力,在培养现代人才的基础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加速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学工作的全面快速发展,急需对某市教师队伍进行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方面的培养,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对某市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和测评系统的建设,这对某市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某市教育厅关于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培养的指示和要求,为提高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整体水平,建立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与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各项综合素质指标和岗位胜任能力指标进行科学量化与评价,然后根据系统测评与评价后的专家报告,对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综合素质(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师专业素质)、专业教学知识(基础教学知识和专业教学知识)与岗位胜任能力(基本岗位胜任能力和专业岗位胜任能力)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使得某市的教师队伍成为一支素质更加全面、岗位工作能力更强、核心教学水平更高的教师队伍。这不光符合我国教师队伍战略发展的要求,还有利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职业生涯任职水平。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根据我国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导方针和某市教育体育局的教师队伍发展建设的战略目标,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全面、专业核心能力强的高标准的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快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满足高效率教学工作目标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政治思想品质、专业教学核心能力、专业教学与管理知识、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岗位胜任能力等方面对某市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与培训,建立和完善科学、量化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研究与系统开发,其目标是针对某市目前各学校教师岗位整体的职能进行定位设计的。根据某市教育体育局各个教学职能和管理部门提出的测评体系建设和系统开发的具体要求,我们会同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高级教授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某市教育体育局的各个管理机构和学校的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通过对某市教师队伍各个岗位工作职能进行的教师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测评模型进行了创建,课题研究组对某市教师和教辅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评矩阵、测评纬度和测评组分等模式的设计和建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测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模型设计,建立了测评专家智能评语库。

三、项目建设目标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与测评系统的研究建立是根据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战略刚要而进行的教师队伍的个体和群体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的系统化实现。该体系以测评、评价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品质、职业综合素质、岗位胜任能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持续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为基本要求,研究和开发适合某市教师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统一、科学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与测评系统平台。

项目的建设目标:建立一个“创新、整合、规范”的“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与测评系统平台”。

1)创新:是指在本项目的建设中,要对某市教师岗位测评管理理念、系统实现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理论体系研究创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整合:是指在本项目的建设中应在系统平台开发建设、测评数据要素设计、测评过程优化、测评管理服务、测评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整合,力求在某市教育体育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应用,达到可扩展性和智能化。

3)规范:是指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严格规范教师目前的任职资格要素,还要建立小学教师岗位(小学初级、小学中级和小学高级岗位)、中学教师岗位(中学初级、中学中级和中学高级岗位)三个不同层次的测评与评价,同时针对各个层次的不同岗位的教师个人与群体岗位任职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矩阵、测评维度和测评要素的规范化设计与建设。

具体来讲就是要以规范和创新教师素质能力测评建设为主导取向,建成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的测评建设网络平台;推进教师岗位能力素质测评建设,使信息共享程度显著提高,为某市教育体育局的各级教师岗位能力素质的管理和专项培训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四、项目建设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进行统一规划和系统开发实施。由于系统要求起点高,涉及测评的教师岗位要素内容多,系统的输出要求高,要有切合实际的教师发展培训指数等,在建设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立足全局的思想,使各个系统间能有效整合,互相服务支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教育体育局管理为推进核心,以应用使用效果为检验系统成功与否的标志,所以系统的建设重点在应用,同时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某市教育体育局在该项目建设中的领导指挥作用。

2、可靠性原则

该项目的建设采用定制开发以保证系统的高质量和稳定性,应最大限度集成世界上最稳定和最优秀的技术及组件,采用成熟技术以降低系统的不稳定因素,使系统能进行7×24 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故障处理方案,以保证系统在出现意外故障情况下的快速恢复能力。

3、实用性原则

项目建设充分体现实用性,满足组织部各个测评过程的个性化需要,采用便于使用的多种信息并发模式,实现某市教师各项测评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传输、数据共享、测评结果、测评智能分析交流等各种功能,并在实际使用中发挥巨大作用。

4、成熟性原则

“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的成熟性包括:硬件平台技术、操作系统环境、应用平台及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等,尤其是构成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其基础软件、中间件、和构建应该具有很好的技术和应用成熟性,同时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项目建设将完全面向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提高和发展的培训需要,能够适应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采用统一的、易于维护的管理平台,硬件和软件上应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具有可扩展的能力,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适应系统动态发展的变化需要。

5、安全性原则

在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全面的安全性:硬件设备安全性,数据存取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等等。加载全面的安全措施,在保证物理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的基础上,确保涉密信息在产生、存储、传递和处理过程中可用、完整、保密和抗抵赖。除了在技术上保障系统安全,在管理上也要对系统的运行维护的安全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章 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设计

目前,某市教育体育局所辖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专业教学知识与能力高,综合素质、自我发展能力与逆境调节能力发展较弱的现象。影响了某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测评和对测评结果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提高某教育体育局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某市教师工作岗位职能分析

1、教师工作职能分析

某市教育体育局规定的教师的工作标准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热爱教育工作,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履行相应岗位职责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符合任职资格,并接受学校聘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并承担满工作量。在某市教育体育局领导的指示下,我们对某市教育体育局的所辖学校与单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分析,形成了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主要工作职能界定,以便做好测评的定位和测评要素界定工作。具体如下:

(1)某教育体育局所辖各个小校的教学工作、教辅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

(2)某教育体育局所辖各个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教辅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

(3)某教育体育局所辖各个高中学校的教学工作、教辅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

(4)某市各个学校的学生课外活动的引导、教学与管理工作。

2、教师工作岗位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小学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的实施办法之前,某市教师技术岗位按现行的教师职务制度实施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

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制度,某市义务教育学校中学教师岗位共划分为9个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某市义务教育学校小学教师岗位暂按6个等级划分。现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小学一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小学二级、三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三级。小学中评聘了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按现行规定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某市小学教师任职岗位的设置:小学三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为高级职务,小学一级教师为中级职务,小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三级教师为初级职务。某市中学教师任职岗位的设置:中学三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其中,中学高级教师为高级职务,中学一级教师为中级职务,中学二级教师和中学三级教师为初级职务。

二、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规划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设计是根据某市学校教师队伍发展建设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的实现。该研究的目标是建设标准统一、科学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某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网络体系平台。如图1所示:

三、某教育体育局教师测评范围与内容界定

围绕着提高某市教师队伍科学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加快塑造某市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的监管引导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提出: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范围与内容界定。

1、测评范围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能力评价体系的测评范围界定是根据某市教育体育局领导的指示下,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和先进经验,对教师的测评范围进行了界定。

测评范围包括:(1)教学岗位测评:包括:小学初级教学岗位、小学中级教学岗位和小学高级教学岗位;中学初级教学岗位、中学中级教学岗位和中学高级教学岗位;(2)教学管理岗位测评:包括:教学辅助岗位、学生管理岗位、教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人事管理岗位、党团管理岗位、后勤管理岗位;(3)校长及主任领导岗位。

2、测评内容

在此基础上,课题研究组通过走访、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的中小学教师测评管理理论与技术,广泛地征求各个学校管理部门的意见,形成了对某市教育体育局所辖的各个学校的各个教学岗位的测评内容,即:

(1)课堂教学能力;

(2)课后辅导教学能力;

(3)教学技术方法应用;

(3)学生管理方法与能力;

(4)教务管理;

(5)学生沟通能力;

(6)科技信息知识;

(7)身心素质;

(8)政治思想品质;

(9)文化业务素质;

(10)技术业务素质;

(11)工作实绩;

(8)财务管理;

(9)人事管理;

(10)党团工作管理;

(11)行政管理;

(12)宣传教育。

围绕着上述测评定位,我们对评价体系与测评系统对象的范围和深度进行了界定,经过严格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如下教师及教辅管理岗位测评与评价维度,如下所示:

1、综合素质(基本素质测评要素群与专业素质测评要素群)测评与评价;

2、岗位胜任能力(基本胜任能力测评要素群与专业胜任能力测评要素群)测评与评价;

3、专业知识(基本专业知识测评要素群与岗位专业知识测评要素群)测评与评价;

4、团队协作能力测评与评价;

5、政治思想品质测评与评价;

6、身心素质测评与评价;

7、领导、组织能力测评与评价;

8、计划、管理与控制能力测评与评价;

9、职业修养测评与评价;

10、职业发展能力测评与评价;

11、职业素养测评与评价;

12、战略思维能力测评与评价;

13、持续学习能力测评与评价

14、开拓创新能力测评与评价;

15、教学管理能力测评与评价;

16、处理紧急事件能力测评与评价;

17、沉着力测评与评价;

18、身体机能与抗冲击能力测评与评价;

19、培训与教育能力测评与评价;

20、教育管理能力测评与评价;

21、人事管理知识与能力测评与评价;

22、党群工作能力测评与评价;

23、行政管理能力测评与评价。

四、教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设计

1、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综合素质的内在特性和外显行为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每个教师的内在素质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每个教师外显的行为同时受到内在素质的制约,形成了以个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交互发展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通过我们对某市教育体育局及所辖部门教师的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由教师综合素质测评维度、教师专业知识测评维度和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维度等三个测评维度为核心的测评矩阵模型。

该模型的内核是由教师的自我激励能力、教学能力、学生引导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人格、实用气质、应对困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耐受力、复原力、溯源力、控制力、矛盾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意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等核心素质构成。

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综合素质矩阵模型包括基本素质模型、专业素质模型和能力模型,这三个模型测评维度作为某教育体育局教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素的测评基础和测评相关要素发展架构,形成了综合素质发展矩阵测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2、教师岗位胜任能力测评分析

教师岗位胜任能力是综合测评要素的核心内容,要提高每个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必须努力学习并掌握教师的职业技能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岗位发展能力。具体能力属性分析如下:

(1)坚持服从党的领导的意识,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品质和战略思维与开拓创新能力;

(2)具有履行教师职责,具有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埋头苦干的能力;

(3)具有认真负责教育与管理学生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能力;

(5)具有优秀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课后辅导能力;

(6)具有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方法的能力;

(7)快速适应岗位变化,积极应对工作发展需求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协同作战、团结共事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10)具有自我管理与调控能力;

(11)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12)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与健康的身体机能;

(13)具有快速反应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

(14)具有自我价值实现和职业生涯发展提升能力;

(15)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与空间判断能力;

(16)具有良好的学生管理与控制能力;

(17)具有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18)具有坚定的教学计划与任务执行能力。

第三章 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从事本职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特殊业务能力。通过分析,确定了教师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完成任务的主、客观条件和个人综合素质;还包括了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和从事专业教师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综合胜任能力。

一、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一级指标包括:常规考核、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几个方面。为全面、科学、公正地考核和评价某市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激发、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制一套合理公正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制定的评价体系必须能够较真实的反应某市教师实际情况,并注重教师评价的整体性动态性客观性和激励性。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体系中首先设计了常规考核指标,对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的考核。一个教师必须具备老师应有的各项素质才能够胜任教师这份工作,进行基本的教学,并进一步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能力评价的一级指标还包括: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及相关评价等一系列评价模式。某市老师的评价不应该局限于常规考核,从学生即教师教学的受众的评价能够对某市老师的教学工作做尽一步的了解,从同事即教师朝夕相处和共同合作的伙伴对受评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人品,而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就可以从多角度尽一步了解真实情况,而且自评也体现了评价体系的人性化,尊重评价客体。

二、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二级指标包括:常规考核、学生评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四个方面。

1、常规考核测评指标

(1)政治思想品德: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教师的工作行为的道德意识、工作执行力和工作积极性的源泉。对某市的教师来说,思想道德素质更是需要着重考核的部分,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做好育人工作。某市教师政治思想品德考核指标主要从工作态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加政治活动等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2)文化业务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反映了教师的职责的本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师的道德素质是育人的宗旨,文化素质是育人的基础。某市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的发展和评价,应当从社会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科学技术学知识、文史哲领域知识、教育管理及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评与评价,只有较为全面的学习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做好育人工作。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的体现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所具备基础的文化知识,只有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水平高,才能做好本质工作,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扎实的工作业绩。

(3)技术业务素质:教师技术业务素质反映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业务基本素质,对教师的技术业务素质的评价主要从学生教学方法、教学业务理论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学生辅导能力、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水平、课外教学辅导水平等几个方面,属于侧重于形成性评价。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的评价在较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技术业务素质的水平,能否得到学生、学校等方面的认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岗位所必须的技术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

(4)工作实绩:对于某市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不仅要从教师的政治思想品质、文化业务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师的自身实际工作成绩进行评价。该评价来自于日常的工作表现、学生的评价和班级的学习成绩上升指标。一个真正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除了上述的形成性评价之外,还应包括终结性评价的内容,而教师的工作实绩就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方面。工作实绩考核是对某市教师教学工作的最直接和客观的反应,通过工作实绩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对教育教学进行更好的反思,提高对教师工作行为和准则的执行力。

(5)身心素质:教师身心素质是教学工作的根本,优秀尽职尽责的教师必定要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充分的发挥活力与干劲。通过调研分析,某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面临学生、家长、领导等各方面的压力。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身心要素的评价主要从教师的健康程度、心理人格、实用气质、学生工作组织协调能力、思想意志品质、应对困境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与评价。

2、学生评价

(1)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是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环节,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大多来自于学生的评价为主要参考指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场所,课堂中有所学又是学生的基本目的,而学生与老师接触最频繁的场所也是教室,所以学生评价老师的最基本指标是学生的课堂体验。某市教师课堂教学的测评指标包括:感染力、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板书水平、引导能力、激励能力、影响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对困境能力、启发教育能力等方面的测评指标。

(2)课后辅助教学:课后辅助教学能力是教师文化业务素质与技术业务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后辅导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鉴于学生的参差不齐与课堂掌握程度的不同,课后教师的辅助是相当有必要的,而且从一个教师的课后辅助工作是我们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体系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辅助,大到自己的教学使命和教学目标。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中的课后辅助教学能力的测评指标包括:学生感染激励能力、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引导能力、影响力、组织协调能力、启发教育能力等方面的测评指标。

(3)工作态度:态度决定高度,只有具备正确的态度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态度,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由学生来反应教师的工作态度会更加客观,学生评价过程中,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引导协调能力、影响力、感染力、与学生沟通能力、现代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辅导能力、学生关怀能力、家长沟通能力等测评指标,来确定教师工作态度的测评要素标准。

(4)与同学的关系:教师与同学的关系反应出教师的教育风格以及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老师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更好的树立权威。与同学关系的评价指标包括:与学生沟通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后辅导能力、学生关怀能力、影响力、感染力等测评要素。

3、同事评价

(1)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而从同事的角度反应出的受评者的思想品德既避免了领导和个人自评时的主观性又给我们提供了多角度的评价,评价指标同一级指标的相同测评要素定位。

(2)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备课准备工作需要同事间的合作,所以同事是反应受评者教学备课工作最有说服力的一方,而且教学准备工作是教学展开的基础,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工作的测评指标包括:工作态度指标要素、教学技术与方法、执行力、应对困境能力等方面测评要素。

(3)评公开课:教师之间相互了解教学方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听课评课,所以同事对于受评者的教学评价相对来说是最专业且最具有参考价值。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互相听课评课,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上课能力。公开课的测评指标包括了课堂教学测评指标要素和学生评价的相关测评要素。

(4)与同事相处:与同事相处与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与同事能否和谐相处是合作过程中所必备的素质,有一个和谐融洽工作环境非常有利于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与同事和谐相处的能力。评价指标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价值观、思想品质、人际交往能力等测评要素指标。

4、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要素指标包括:思想品德、文化业务素质、业务素质、工作实绩、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指标与常规评价指标相同。因为常规指标的评价主要由领导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不能很好的反应客观实际,而通过教师的自评,领导可以把二者相结合,避免评价过程的片面化。

三、某市教师测评层次与测评岗位定位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某市小学教师任职岗位的设置:小学三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为高级职务,小学一级教师为中级职务,小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三级教师为初级职务。某市中学教师任职岗位的设置:中学三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其中,中学高级教师为高级职务,中学一级教师为中级职务,中学二级教师和中学三级教师为初级职务。

课题研究组在进行各项测评指标的研究与设计,针对某市学校系统的教育培训发展目标建立教师的各个层次、各个专业和各个岗位任职素质与胜任能力的测评体系,形成了针对某市学校系统内的测评与评价工作定位。根据某市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和培养方针,该测评体系概括了某市学校管理局所辖各单位机构的,即:

1、小学教师初级、中级和高级测评层次;

2、初中教师初级、中级和高级测评层次;

3、学校教辅管理岗位测评层次;

4、学校管理岗位测评层次。

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四、测评系统及测评模块定位

根据测评层次和测评岗位的定位,测评推进系统平台的定位分为三个层次,即:

1、综合矩阵测评与系统定位

教师综合矩阵测评概况了综合素质、教学与管理知识和岗位胜任能力三个维度的全方位的测评模式,由此形成了贯穿上述三个岗位测评层次的综合测评矩阵系统,包括:

(1)小学教师初级、中级和高级教学岗位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

(2)中学教师初级、中级和高级教学岗位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

(3)学校教学辅助教师初级、中级和高级岗位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

(4)学校管理岗位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

2、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各个维度测评与子系统定位

在上述的综合矩阵测评模式中,每个层次的综合矩阵测评中都包括了五个测评维度子系统,即:

(1)政治思想品质维度测评子系统;

(2)综合素质维度测评子系统;

(3)教学专业知识维度测评子系统;

(4)社会基础知识维度测评子系统;

(5)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知识维度测评子系统。

每个维度测评子系统包括了不同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岗位测评组分模块,如:(1)教师综合素质测评维度子系统包括了基本素质测评组分模块和专业素质测评组分模块;(2)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维度子系统包括了课堂教学能力、学生引导管理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处理复杂事件能力等组分测评模块。

每个测评组分模块则由多项测评要素与模型进行构建,形成了完整的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的测评体系架构。

3、教师专项测评子系统定位

根据某市教育体育局各个学校教师岗位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趋势分析,课题研究组还设计了针对各个学校的不同教学管理岗位、不同任职层次的专项测评子系统,如:

(1) 价值观专项测评子系统

(2) 职业倾向与敏感度专项测评子系统

(3) 人格特质专项测评子系统

(4) 冲突解决能力专项测评子系统

(5) 心理人格专项测评子系统

(6) 行为风格专项测评子系统

(7) 行为分析能力专项测评子系统

(8) 工作动力专项测评子系统

(9) 逻辑推理和空间判断力专项测评子系统

(10)工作情商与逆境商专项测评子系统

(11)实用气质专项测评子系统

(12)应对困境能力专项测评子系统

(13)身体素质专项测评子系统

(14)组织计划能力专项测评子系统

(15)管理控制能力专项测评子系统

(16)职业发展能力专项测评子系统

(17)其它数十个教师专项测评子系统。

第四章 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要素与专项测评设计

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通过对教师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岗位胜任能力,然后从素质的专项测评要素;岗位能力、业务知识三方面考查受测者。

一、测评要素与结构设计

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的研发严格遵循我国教师的组织管理原则,科学构建教师组织管理、个人发展、群体发展和综合评价体系,测评结论评价与教师所在的部门工作和个人的晋职发展密切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某市教育体育局的实际情况和进行了充分地分析研究,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系统测评架构定义为一个综合测评矩阵、五个测评维度和各个测评组分与专项要素测评。

首先,综合测评矩阵包括五个测评维度:

(1) 教师政治思想品质测评维度;

(2) 教师综合素质测评维度;

(3) 教师教学专业技术知识测评维度;

(4) 教师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维度;

(5) 教育可持续发展知识测评维度。

二、教师岗位核心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1、政治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测评模型设计

教师政治思想品质包括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政治立场、价值观念等。教师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利益观,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恪守职业道德和提高教师素质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要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的职业道德测评模型设计,首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在职业性质上的共同性、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相关性和在具体内容上具有法定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根据教师自身职业特点,参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关内容,对教师职业道德测评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是忠于职守,政治坚定; 二是规范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效率; 三是服从指挥,团结协作; 四是注重师表,文明礼貌; 五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献身教育事业。

2、教师业务与专业核心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教师业务核心能力概况了其掌握教育所概括的职业知识与核心能力,包括: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理学、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后辅导能力、学生关怀能力、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等。

4、持续学习开拓创新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教师持续学习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发展基础,教师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教师提高工作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具备持续学习能力,才能为提高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开拓创新能力是岗位胜任能力的发展动力,教师开拓创新能力强不强,关系到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具备和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是塑造教师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5、处理校园复杂事件能力测评模型设计

教师处理校园复杂事件的能力在岗位胜任能力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很复杂,突发性事件和重大学生紧急事件较多,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都对教师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建设校园和谐环境,减少不和谐因素。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种师生、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确保正常的上课秩序。

三、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专项测评设计

1、教师价值观专项测评

价值观是决定教师行为的心理基础,通过其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该专项测评包括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品质、意志品质、职业修养、价值观、自我发展能力、文化业务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学生评价、同事评价等方面进行测评。

2、教师职业倾向专项测评

教师的发展首先依托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倾向。该系统的职业倾向测评根据目前我过教师的发展类型和特点分为六个类别,即:现实型职业倾向、研究型职业倾向、艺术型职业倾向、社会型职业倾向、管理型职业倾向 和常规型职业倾向。通过对教师的职业倾向测评,可以对学校的教学分工和教师在任职岗位适应能力和胜任能力做基础的研究和定位,有利于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的提高。

3、教师人格特质专项测评

教师的人格特质专项测评依据人格结构层级理论和三维度人格类型理论为主要内容建立的我国教师测评的人格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我国教师人格特质资料与要素的系统性分析,确定了教师人格类型的三个基本维度:

(1)根据外倾性维度把教师人格特质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2)根据情绪稳定性把教师人格特质分为情绪型和稳定型;

(3)根据心理变化倾向把教师人格特质分为精神失调型和精神整合性。

内外向维度(E):测查教师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高分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激动。低分则反映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向,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神经质维度(N):测查教师情绪稳定性。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分数高可能是焦虑,担心、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精神质维度(P):测查教师精神质维度并非指精神病,它在所有热闹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发展成行为异常。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怪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掩饰性维度(L):测查教师朴实、遵从社会习俗及道德规范等特征。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L与其他量表的功能有联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4、教师工作冲突解决能力专项测评

教师所使用的工作冲突行为既是个人偏好,又是所处情境要求的结果,为了帮助受测者判断应对所处情景时对五种模型时,利用冲突模型进行科学的评价个人的工作冲突解决能力。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应用工作冲突解决能力模型及技术能够识别出个人的偏好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冲突处理方式,系统提供详细信息说明个体是如何应用这五种不同的冲突模式:竞争型、合作型、妥协型、回避型、顺应型。帮助教师提高控制能力、矛盾解决能力、协调处理能力和应对困境能力。

(1)竞争型:强硬且不合作。教师个体以他人的代价来追自己的关注。这是一种权力定位的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使用一切看似恰当的手段以处于优势地位:如争辩能力,头衔或经济制裁。竞争型可能意味着维护自己的权力,捍卫教师认为正确的立场,或仅仅是设法取胜。

(2)合作型:既强硬又合作。与回避型相对。教师合作型涉及一种努力,即试图与他人合作以找到能充分满足双方关注的解决办法。这意味着深入研究问题以识别出两人的潜在关注,并且找到能满足双方关注的办法。两人间的合作可能采取的形式有:探索分歧以相互学习对方的见识,一致解决某个情形,否则,它将引起他们争夺资源或发生冲突;形式还包括尽力找到创造性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

(3)妥协型:教师在强硬性和合作性上均居于中间位置。其目的是找到能部分满足双方的、有利的、双方均能接受的办法。它居于竞争型和顺应型的中间。教师妥协型放弃的多于竞争型,但少于顺应型。同样它处理问题比回避型更直接,但不如合作型探索得深入。妥协型可能意味着折衷,相互妥协或者寻找一个快速、中间的立场。

(4)回避型: 不强硬且不合作。 个体不直接追求自己或他人的关注。教师不着力解决冲突。回避型可能采取的形式有:外交地规避问题,推迟事宜直至更合适的时间或者简单地从具有威胁性的情境中撤出。

(5)顺应型:不强硬但合作。 与竞争型相对。教师在顺应他人时,忽视自己的利害关系,以满足他人的关注。此种模式含有自我牺牲的成分。顺应可能采取的形式有:无私慷慨或慈善义举,在不情愿时仍能服从他人的命令或屈从于他人的观点。

5、教师个人性格及相关因素判定与人格专项测评

系统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个人性格测试方法,创造性地辅以其它能力测试、职业倾向能力测试等模型,在受测者做完测试后,根据生成的报告对参测者的思维风格、沟通社交、团队协作、心里适应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受测者的人格特质和人格的各个方面后,分析其的性格特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岗位匹配,大大提高了教师应用的效率,促进了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

(1)教师个人性格因素判定

教师乐群性格:低分特征:缄默,孤独,冷漠。高分特征:外向,热情,乐群。

教师聪慧性格:低分特征:思想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考能力弱。高分特征: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学习能力强,思考敏捷正确。

教师稳定性格:低分特征:情绪激动,易生烦恼,心神动摇不定,易受环境支配。高分特征: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教师恃强性格:低分特征:谦逊,顺从,通融,恭顺。高分特征:好强固执,独立积极。

教师兴奋性格:低分特征:严肃,审慎,冷静,寡言。高分特征: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教师有恒性格:低分特征: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高分特征:有恒负责,做事尽职。

教师敢为性格:低分特征: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心。高分特征:冒险敢为,少有顾忌。

教师敏感性格:低分特征:理智的,着重现实,自恃其力。高分特征:敏感,感情用事。

教师怀疑性格:低分特征:依赖随和,易与人相处。高分特征:怀疑,刚愎,固执己见。

教师幻想性格:低分特征: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妥善合理。高分特征:幻想的,狂放不羁。

教师世故性格:低分特征:坦白,直率,天真。高分特征:精明能干,世故。

教师忧虑性格:低分特征:安详,沉着,有自信心。高分特征:忧虑抑郁,烦恼自扰。

教师实验性格:低分特征:保守的,尊重传统观念与行为标准。高分特征:自由的,批评激进,不拘泥于现实。

教师独立性格:低分特征:依赖,随群附众。高分特征:自立自强,当机立断。

教师自律性格:低分特征:矛盾冲突,不顾大体。高分特征:知己知彼,自律谨严。

刑罚执行岗位、狱政管理岗位、狱内侦察岗位、劳动改造管理岗位、医疗防疫岗位、学校人事管理岗位、学校行政管理岗位、科技信息管理岗位、党群工作管理岗位、监区管理岗位、宣传教育岗位

(1)教师人格专项测评

教师测评的层级人格因素是由以上有关的基本因素标准分,经过数量均衡,连同指定常数相加而成。另外,各因素分数的高低并不就等同于心理健康状态的好坏以及成就、创造力、成长能力的水平,它只是表明人格因素对这些方面的影响程度。事实上,除了人格因素,成就大小、创造力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等还受到其它诸多因素影响。

1)适应与焦虑型测评:低分特征: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到心满意足,能做到所期望的及自认为重要的事情。如分数极低,则可能对困难的工作缺乏毅力,有事事知难而退,不肯奋斗努力的倾向。高分特征:不一定有神经症,因为它可能是情境性的,但也可能有一些调节不良的情况,即对生活上所要求的和自己意欲达成的事情常感到不满意。高度的焦虑可能会使工作受到破坏和影响身体健康。

2)内向与外向型测评:低分特征:内倾,趋于胆小,自足,在与别人接触中采取克制态度,有利于从事精细工作。这种类型无所谓利弊,主要取决于在哪种情况下采取这种态度。 高分特征:外倾,开朗,善于交际,不受拘束,有利于从事贸易工作。

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测评:低分特征:情感丰富而感到困扰不安,它可能是缺乏信心、颓丧的类型,对生活中的细节较为含蓄敏感,性格温和,讲究生活艺术,采取行动前再三思考,顾虑太多。 高分特征:富有事业心,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行动迅速,但常忽视生活上的细节,只对明显的事物注意,有时会考虑不周,不计后果,贸然行事。

4)怯懦与果断型测评:低分特征:依赖别人,纯洁,个性被动,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对支持他的人在行动上常适应其需求,为获取别人的欢心会事事迁就。 高分特征:果断,独立,露锋芒,有气魄,有攻击性的倾向,通常会主动地寻找可以施展这种行为的环境或机会,以充分表现自己的独创能力,并从中取得利益。

5)心理健康因素测评:心理健康状况几乎是一切职业及事业成功的基础。心理不健康者,其学习和工作效率都会因之减低。心理健康标准可介于 4-40 之间,均值为 22 分。低于 12分者仅占人数分配的10%,情绪不稳定的程度颇为显著。

6)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测评;人格中的某些因素可能对将来的专业成就所具有的影响,它并不代表将来专业成就所达到的水平。其总分可介于10-100 之间,平均分为55,67 以上者其成功的机会更大。

7)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测评:标准分高于7 者属于创造力强者的范围,应有其成就。

8)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测评:本次级因素总分可介于4-40之间,平均值为22 分,不足17 分者仅占人数的10%左右,从事专业或训练成功的可能性较小,25分以上者,则有成功的希望。

6、教师行为风格测评

教师行为风格测评模型技术是针对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的行为特点和工作发展状态建立的个人风格测评模型。教师的行为特点是内外两个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纬度为环境维度,是一个介于敌对和友好对立两极之间的连续过程;内因维度为行为维度,表述为被动向主动变化的行为反应过程。教师行为风格测评模型根据参测者的支配力测试、影响力测试、稳定性测试和服从性测试来确定教师的行为风格与特征。 7、教师行为分析测评与方法设计

教师测评系统结合应用人类的行为特点是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维度定义为环境维度,是一个介于敌对和友好对立两极之间的连续轴;内部维度为行为维度,可以表述为从被动向主动变化的行为反应轴。教师综合素质测评根据曲线图上D(dominance,支配力), I(influence影响力), S(steadiness稳定性) 和C(compliance服从性)的高度(高出中心线)来确定他们的性格特点,然后运用下面的内容来更多地了解其行为的组织价值。

教师行为分析测评主要用于考察、诊断参测者在工作生活中基本个性和行为风格特征。其有关内容能够反映管理者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等内在心理个性特征。不同的个性和工作风格适应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参测者的个性特征与自身工作岗位环境的适应性是影响其才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帮助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寻求有效合作的重要内容。

8、教师工作动力专项测评

教师工作动力测评依据动力测评理论考察激发和推动受测者日常工作和活动的内部深层次动力。所考察的动力是影响管理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对管理行为具有强烈的支配和调控作用。测验能够帮助受测者认识到推动自己工作的内在动力、能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工作环境、自己最愿意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为适应当前工作环境,自身所需要做的深层调整。

教师工作动力测评运用了动力测评工具来探知参测者工作的内在趋动力,判断受测者内心深处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其中动力测验中成功愿望和影响愿望最为重要。主要包括下面各个项:

影响愿望:在组织行为过程中,力图获得、巩固和利用权力的内在需要,试图以自己的思想、意图影响和控制他人,控制环境和牵引对自己有影响的作用力的愿望。

挫折承受:反映了当面对的任务情景存在困难、挫折时,自身的心理感受。反映了一个人挑战逆境时的决心和动力。

成功愿望:面对任务情景时,朝向高标准,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艰苦努力,希望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

人际交往:在群体工作和活动中,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反映受测者是否善于利用人际资源,取得他人的信任与支持。

9、教师逻辑推理能力与工作情商专项测评

在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知识维度中结合应用逻辑推理智能分析量表,主要测量受测者逻辑推理以及空间判断力水平,在测试中选择可以弥补每个题目主图中的空缺,通过认定的表达结果判定测评过程中参测者的信息处理、推理思维、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能力,以及发展各项关系利用自己所需信息,有效的适应工作交流环境。

教师工作情商EQ专项测评是较为复杂的测评,是智商的社会对应物,它的衡量标准是一些相当不明确的变量——其中包括教师与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的关系相处与性情融合发展等。测评要素组分包括:工作情商、自主性、自信心、包容力、人际交往能力、精力充沛度、坚韧执着度等方面的测评。

10、教师职业发展能力专项测评

教师职业发展能力是在自己选定的领域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对该领域有深刻而独到的认知的能力。该专项测评包括对教师的职业敏感度、职业适应性、自我发展能力、影响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

四、教学管理岗位领导与组织、计划、控制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1、领导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领导管理能力测评主要针对如何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领导和组织管理能力,测试管理者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握,并且提升组织的效率。该专项测评包括对领导能力、决策判断能力、激励教育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沟通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包容力、洞察力等方面的测评。

2、组织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组织管理能力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的能力。该专项测评包括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团队建设能力、领导能力、影响力、组织结构变革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

3、计划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计划管理能力专项测评主要用于考察参测者能否根据工作需求和教师管理环境及内外条件的变化,结合自我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利用组织资源所进行的管理能力的释放。测评包括对教师的执行力、目标规划能力、统筹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测评。

4、控制管理能力专项测评

控制管理能力测评是指在教师组织活动中检查、监督,确定组织活动进展情况,对实际工作与计划工作所出现的偏差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计划及组织目标实现的测评。包括对领导能力、控制能力、绩效考核管理能力、影响力、统筹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测评。

第五章 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体系平台系统实现

一、测评体系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平台系统”考虑到某市教育体育局要与下属各个学校单位和部门互连,包括信息共享以及基础数据库等的互连互通。如图4所示:

图4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关联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平台”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除了完成某市教育体育局测评系统功能建设,还要考虑纵向、横向以及内外联动的关系。

(1)纵向通达。系统要实现与所辖各个学校管理部门进行测评系统的对接,能够方便与各个学校部门保持有效的测评信息的联络和沟通,进而与各级测评系统联动。另一方面,该平台要能够连接所辖各分支机构和中心,在做到上传下达的同时,可以及时搜集各个下属学校部门的测评数据和信息,为领导进行决策提供支持。

(2)横向整合。该系统可以将某市学校管理局与所属各学校部门的测评过程和统计分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横向整合,从测评基础的数据整合,过渡到测评过程管理整合、智能分析、教师个人发展培训应用整合。通过横向整合,可以在及时了解各级教师岗位素质能力的最新发展动态,可以形成综合测评信息数据库,为学校提供详尽的参测人员的学习培训发展数据。如图5所示:

“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是由中间件、基础软件和构件组成。流程整合、数据整合和应用集成是核心的应用中间件;基础软件是指测评管理应用系统产品,这些系统将有助于提高系统应用建设的成熟度,减少重复劳动提供了有效的工作管理平台。

测评平台系统架构是由系统构件、应用中间件和统计分析构件组成数据中心层由综合素质数据库、公共知识数据库、能力数据库、专家数模型库等组成。

二、项目测评输出报告设计

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综合测评报告,报告中首先是对参测者测评要素的权重分布区分度模型输出,然后对测评各个要素的总体成绩评价和各个测评维度、组分和单要素的评价,评价模式分为组图、曲线、达标空间值、各个综合专项成绩以及需要加强后续培训的课程指数,为教师培训教育提供量化的数据。

参加测试的同志经过测试后,系统自动输出测评分析报告。测评分析报告根据参测者测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按照教师综合素质(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维度测评要素群)、岗位胜任能力(基本胜任能力与专业岗位胜任能力维度测评要素群)、岗位专业知识(基本知识与专业知识维度测评要素群)以及各个所辖企业的经营管理岗位的相关测评分析报告,形成了如下报告书:(测评输出报告样本见附件)

(1)综合矩阵测评分析报告;

(2)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岗位胜任能力等各维度测评分析报告;

(3)各组分的测评分析报告。

三、系统实证模型设计

在综合考虑论系统设计的严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为了测评实证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尽可能地增强测评系统信度和效度,提升测评实证研究的可信度设计测评实证方案。

1、测评实证方案目的

(1)教师测评应用理论及模型研究;

(2)编制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量表;

(3)把编制出的量表应用于不同的工作阶段,检验测评量表的理论应用意义;

(4)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的高低与其工作发展过程与绩效的相关性。

2、测评实证方案设计步骤

本研究的实证方案设计是按照以下九个步骤进行的,如图6所示:

(1)研究分析最先进的国内外教师测评相关文献

在测评实证研究开始之前,对教师综合素质与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详尽的理论构思,确保每个要素都具有明确的操作定义。该测评体系理论结构为“一个矩阵、三个维度(综合素质维、教师与公共基础知识维、岗位胜任能力维)”及各子要素之间的镜像映射关系。通过检索、查阅关于教师教育、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收集、归纳现有要素体系的测量量表,并结合本研究的理论构思,形成了初步的测评实证研究思路。

(2)进行访谈

在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各要素及其可变柔性权重设置之前,对某市教育体育局及其所属部门和学校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师现状、现有测评方式及教师招聘期待等的意见。访谈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验证初步的测评实证研究思路,搜集被访谈者的意见,以此来检验测评实证研究思路是否符合现实;另一方面对本研究重要问题的看法,广泛征询被访谈者的意见,包括要素权重确定、效标设置、对测评的重视程度及测评结果预期等方面,以保证测评实证研究的充实完善。

(3)选择测评群体

本系统研究选择的测评群体是某市教育体育局的所属单位,部门设置全面,在职人员数量多。选择部门单位进行测评,能够很好的保证样本数量,达到测评实证的科学严谨的要求。

(4)预试测评

为了及早发现测评体系设计、要素权重设置及最后评价方法的缺点并做修正,以避免系统在大规模的正式运行之后,浪费时间、精力,误导参测者,保证系统测评质量,在测评实证研究中设计了预试测评,并依据预试测评的结果对该测评系统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

(5)要素权重设置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是面向某市教育体育局教师的综合效标参照性测评系统,由于不同岗位人员测评倚重要素及测评结果的参照效标都有所差别。因此,为更好的体现该测评系统科学性、实用性和发展性,该测评系统中每个要素的相应权重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为可变性权重。针对测评的实际情况,按岗位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百分制。要素权重的计算采用粗糙集理论确定权重的方法。

(6)正式测评

设置完成针对各不同岗位教师测评相应的权重后,进入正式测评阶段。在结合教师的特征、素质能力培养以及前人研究基础上调整好测评系统后,分别选择不同岗位各教师进行跟踪式测评。

(7)测评样本

由于参与测评的人员数量众多,且可能存在参测人员各项作答一致等无效问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对测评群体进行了样本选择。

(8)测评实证分析

根据每个样本参测人员各指标要素得分,结合各要素相应的权重系数,本研究采用灰色粗糙分析方法对参测者进行实证分析,确定每位参测者最终得分灰度,并结合相应效标,确定其灰度逆境空间。

(9)测评结果分析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按照系统共协理论方法,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在系统共协理论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以参测人员的综合素质维、经营管理知识维和胜任能力维三个维度为基点,以联系、沟通、交流、渗透、比较、结合、串联、交叉、集束等行为方式,实现整体各维度不同要素集束的共协。

通过分别对不同岗位教师的五次测评灰色粗糙实证分析,得出:纵向比较——三个不同岗位人员平均灰度得分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在三个维度中,在综合素质维维持较高水平下,教学与管理知识维、岗位胜任能力维平均灰度得分提升很大。横向比较——就三个不同岗位类别来说,每个测评人员的灰度得分、灰度空间以及综合素质、教学与管理知识和岗位胜任能力各维度得分都有所差别。

四、测评输出报告结构设计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系统的输出报告采用人性化设计模式。测评的结果最终将转化为文字和数字信息,作为教师自测、培养及企业招聘的依据。因此需要用科学直观的方式将测评的结果表示出来。测评结果的表示方法主要有表格表述法、图形表示法和文字评语表示法。

教师综合素质与逆境适应能力测评单体输出包括:

1、测评要素简介(文字描述)

① 测评归类信息:测评归类信息主要包括测评编号、委托单位、测评机构名称、测评日期等。测评报告需要建立一个归类系统,以便于查找、互核、咨询,每份测评报告首先应该有一个类别号和序列共同构成测评编号。注明委托单位和测评日期也是方便查阅的一种有效方式。

② 被测教师信息:被测评教师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特长、爱好等个人资料,既是被测评教师个人特征的反映,也是对测评结果真实性的一个侧面印证资料。可以根据测评的目的进行取舍。

③ 测评项目:测评项目是测评的核心内容之一,一般根据测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测评项目的组合以及先后顺序,要按照测评的真实情况依照顺序严格填写。

2、测评结果及分析

测评结果及分析是测评输出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测评要素权重分析(圆饼图+文字描述)、测评成绩分析(圆饼图+文字描述)、测评曲线值评价(曲线图+文字描述)、测评效标分析(雷达图+文字描述)、灰度逆境空间分析(更直观的描述,在实际输出报告中转化为二维图表)、有待提高的方面(柱状图+文字描述)。

3、测评结论

测评结论是测评报告的核心部分,在总评中报告撰写者要综合考虑测评的目的和测评对象在各个测评项目中的表现,评价被测评者的优点、缺点和适合的发展方向。测评者要据此提出中肯而明确的建议。另外,测评系统具有记忆分析功能,即如果测评人员非第一次参加测评,测评后,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输出单体发展趋势分析(折线图+文字描述)。输出报告架构如图8所示。

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群体报告格式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测评设计、测评手段、总体特点、群体测评结果、结果分析、讨论和专家建议八个部分。如图9所示。

群体测评结果及分析包括:单体百分位(即要素、集束、维度、矩阵三个层次得分在群体中的百分位位置,雷达图+文字描述)、群体平均输出(虚拟个体,报告形式同单体输出)、群体发展趋势分析(折线图+文字描述)。

五、测评输出报告形式

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综合测评报告,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综合矩阵测评报告

报告根据参测者测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按照教师政治思想品质、综合素质、文化业务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岗位胜任能力、教育可持续发展知识等方面,对每个维度层次下的每个组分项输出测评结论与报告。

第二部分

政治思想品质素质维度测评输出报告

报告将矩阵综合测评内的政治思想品质素质维度要素抽出,再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所测试的政治思想品质素质维度内每个组分项包含的单要素输出测评结论与报告。

第三部分

综合素质维度测评输出报告

综合素合资维度测评报告报告将矩阵综合测评内的综合素质维度要素抽出,再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所测试的综合素质维度内每个组分项包含的单要素输出测评结论与报告。

第四部分

岗位胜任能力维度测评输出报告

报告将矩阵综合测评内的岗位核心胜任能力维度要素抽出,再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所测试的岗位核心胜任能力维度内每个组分项包含的单要素输出评语。

第五部分

教育可持续发展知识测评维度输出报告

报告将矩阵综合测评内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知识维度要素抽出,再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所测试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知识维度内每个组分项包含的单要素输出评语。

第六章 项目可用性评价与结论

一、项目推进应用模式设计

根据某市学校管理局所辖的各地学校机构的测评基础条件,我们设计了几个测评模式供各个学校管理部门实用,包括:(1)网络在线测评;(2)网络在线定制测评;(3)静态群体测评三个测评模式。

1、网络在线测评模式

教师在线测评模式是根据系统测评要素、组分、维度和矩阵的综合数据模型定位后,组织制定的参测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在线测评,由于数据试题和模拟动态现场是随机的,所以不会出现相互帮助和交叉做题的现象发生。测评结束后,系统自动弹出测评报告,提供给各个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个体测评分析和群体统计测评分析。

2、网络在线定制测评模式

教师定制测评模式是根据某市各个学校自己教师队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测评。各个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测评层次、测评岗位和测评专项针对不同的受测对象进行各个测评矩阵、维度、组分和要素的设定,并依据测评需求,自行定制综合素质、专业岗位管理知识、岗位胜任能力等测评要素及模型,并建立自身人才队伍发展相关要素数据库,进行自定义式的在线定制测评。

3、静态测评模式

静态测评解决某市有些学校由于个别的条件限制,在无网络在线测评的环境下,通过系统定制测评要素模板测评活动,生成试卷并打印进行集体答题测评。通过对参测者填涂的答题卡进行系统阅卷统计分析,得出与在线网络测评的同样测评报告和统计分析报告。

上述三个测评模式,都配备了相应的在线个体和群体测评分析子系统,是对学校各个岗位在线测评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包括:

(1) 教师个体和群体测评综合统计分析;

(2) 教师个体和群体测评成绩排序统计分析;

(3) 教师个体和群体测评平均成绩统计分析等。

以上测评模式可以全部满足某市教育体育局所辖的各个学校和管理机构的各个层次、各个教学岗位和各种测评模式的测评活动,能够完成《某市教师综合素质与岗位胜任能力测评体系》的项目建设目标。

二、项目建设结论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第7篇

关键词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372-03 

Analysis on Quality Factors of Part-time Program of Agriculture Master Thesis Proposal 

QIN Fang1, WANG Tai-qun2, HUANG Jia-nan3 (1.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2. Central Agricultural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chool, Beijing 100125; 3.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Zhejiang 310021) 

Abstract Statist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379 questionnaires by using STATA 12.0 software, the main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sis proposal of part-time agriculture master were obtained, an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proposal quality were put forward.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sis proposal quality through exploring efficient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Part-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e; Proposal; Quality impact factors; Analysis

1问题的提出 

社会进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扩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空间,同时,也对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提高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11月教育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并再次强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目标,并对培养模式与论文质量做出明确要求。 

农业硕士是与特定的职业背景相联系、与相应学科的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新的学位类型,与学术型学位重点培养理论科研型人才相比较,它主要培养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培养指向上,它主要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强调在专业理论指导下,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此又和学术型学位有着一定的区别,是“农科”的MBA[1]。 

学位论文是课程知识与研究能力以及领悟创新能力的体现,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完成更多的贯穿于学位论文的创作之中,而论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文字说明材料,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以及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定位作用,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作好开题报告有助于研究生进一步厘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以便顺利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做好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非常重要。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在校学习时间短,理论水平薄弱,与导师沟通不方便,致使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选题对社会急需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关注不够,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对选题研究的前沿了解不充分,文献综述不完整;对研究内容缺乏足够的实际调研,对其实践发展和应用性缺乏足够的了解;论文的论证缺乏逻辑性等,从而影响了开题报告质量。 

2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该文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申请并参加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91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专家评定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占总人数的22%,“合格”占总人数的73%,“不合格”占总人数的5%。该文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寻求影响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得出,导师指导力度、选题与学生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学生年龄等影响因子与开题报告质量相关度高,对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大,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研究方便,分别对上述影响因子进行定义: 

(1)导师指导次数:导师指导次数在10次以上,取值为3;导师指导次数在1~10次,取值为2;导师未曾指导过,取值为1。 

(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科技人员、教师与农技推广人员,取值为3;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行政管理人员,取值为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企业,取值为1;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其他,取值为0。 

(3)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非常一致,取值为3;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基本一致,取值为2;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不一致,取值为1。

(4)研究是否有经费支持:研究有经费支持,取值为3;研究无经费支持,取值为2。 

(5)学生职务与职称:职务或职称为科员或初级,取值为3;职务或职称为科级或中级,取值为2;职务或职称为县处级及以上或高级,取值为1。 

(6)学生年龄:年龄在22~30岁,取值为3;年龄在31~45岁,取值为2;年龄在46岁及以上,取值为1。 

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导师指导、工作岗位、是否有经费支持、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职务或职称、学生年龄, 

相关系数分别为:97.73%、91.73%、89.85%、88.29%、77.66%、47.99%。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因子以及相互关系为: 

(1)与导师指导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与导师沟通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好;与导师沟通不充分或未沟通,开题报告存在问题较多。 

(2)与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如果从事科研与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其开题报告质量就高;如果从事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等相关不大甚至无关的工作,其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3)与选题是否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一致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开题报告质量越高。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不太一致或不一致,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较多。论文题目与工作内容有关的开题报告质量等级数量是论文选题与工作内容无关的1.865倍[2]。 

(4)与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有经费支持,试验可以顺利的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选题无经费支持,开展试验缺少经费,甚至无法进行试验研究,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存在问题较多。 

(5)与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呈正相关关系。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低,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高,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6)与学生年龄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越年轻,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年龄越大,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通过相关系数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开题报告质量与跟导师沟通是否充分,选题与所从事工作岗位与实际工作需要是否一致,论文有无经费支持,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年龄等影响因子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导师指导对开题报告质量有着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关系,导师指导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最主要和最关键影响因子;选题与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论文研究的现实诉求就越强,研究中需要的数据资料等素材也丰富易得,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容源泉;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越低,学生求学动力越高,要求提高研究能力与获得学位的需求也越强,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内在驱动力;选题有经费支持,开展试验或调研工作相对较容易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这是保证开题报告质量的基础与条件。但由于不同因子在开题报告质量中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统计中各因子的显著性也不尽相同。 

3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 

由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学矛盾突出,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再加之导师工作繁忙,与学生沟通不及时等问题,致使开题报告存在很多问题。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但对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来说是“严师更出高徒”。因此,建议加强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实行开题报告写作过程的关键环节质量把控措施管理。在此过程中,导师与学生在每个关键环节面对面沟通与讨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主要任务与研究重点,把开题报告写作的整个过程规定为一个有严格研究程序、使用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并将此过程分解成各个关键环节来分步指导,具体任务一环紧扣一环,质量要求一步紧跟一步。 

关键环节可设为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案的讨论、论文提纲的讨论、初稿的讨论和完善。 

3.1.1确定选题和研究方案。首先,导师应研讨学生的工作背景与学习背景,指导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其选题是否可行,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确定选题后,应要求学生把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研究前沿、做此项研究的方法与途径都确定清楚,并且必须要求学生做好文献综述。其次,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方法训练。导师有责任要求和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一点很重要。 

3.1.2确定论文提纲。在确定选题与研究方案后,导师应与学生再作充分步沟通,拟定出一个初步的提纲,使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同时初步讨论确定研究的工作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以及分析判断预定的研究结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3.1.3确定开题报告写作初稿。首先,导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论文题目。其次,重视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文字的规范性。导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位论文规范写作,使其从一开始就养成规范写作的意识。 

3.1.4对开题报告全面指导。主要是对开题报告中各要素的写法、论文提纲中各章节的安排及内容等作一个全面的讨论并提出明确修改意见。在这一环节中,导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其耐心反复修改,对于文字功底较差的学生,导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其尽快提高。 

3.2严格把控论文选题关 

在问卷调查中,有67%的生源工作单位为科研单位、高校或政府机关,有80%的生源工作岗位为科研、农技推广与教师或行政工作,在选题类型中,选题为技术推广或现代农业等与农业相关及自然科学专题的占了总人数的86%。根据这一数据,结合开题报告质量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说明农业硕士生岗位与选题一致性匹配较好,有一半多的学生工作单位性质有助于孕育出较好的选题,大部分学生的工作岗位利于写出较高质量的开题报告。 

要把好论文选题关应遵守三条选题原则。①与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原则。选题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农业领域高层次的复合型培养人才,学生必需加大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研究,了解社会迫切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充分了解选题研究前沿,对研究内容做足够的实际调研。②应与学生工作单位建设目标及工作岗位相一致原则。积极参与部级、省部级的重点项目,或者单位有经费支持的项目,此类项目研究目标明确,基本以解决社会、国家在某领域的重大问题为研究目的。③与导师研究方向相一致原则。学生在入学时就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学习背景,明确选题的大致研究方向,确定导师及同行的第二导师,结合导师课题或研究方向做好选题。农业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如果一致,更能获得导师系统的指导和支持。

3.3提高生源质量,为开题报告把好源头关 

生源质量对开题报告有着直接的影响,生源质量好,其研究基础相对较扎实,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好。因此,在招生工作中,首先应拓宽招生渠道,招生对象应以工作在农牧业一线的农业基层骨干技术人员为主,这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大部分都具备农学学士学位。其次应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实行优中选优的淘汰原则,重视学生工作背景与专业背景,考核学生对农村相关知识、论文写作与研究能力水平等,对考生专业背景、工作单位等与所报专业差距大的学生,应采取不录取原则,尤其是音乐、美术等专业毕业的考生,做到严把生源质量关。 

3.4规范并加强开题报告教育管理,为开题报告做好保障工作 

3.4.1加强导师管理工作,督促导师指导。导师是学位论文的负责人,作为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第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指导。①加强导师培训,对导师全面讲解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培养的整个管理流程,突出导师的任职责任与能力。②配备充足的导师队伍,细致导师管理工作。严格把关导师的任职资格,不仅要求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方有资格担任导师,而且要求是热心或非常熟悉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教育的导师方可担任,主要目的就是做到让更有资质的导师能者多劳,使双方工作意愿都很强,从而保证开题报告质量。③在开题报告环节设置环节管理,督促导师指导。 

积极推行双导师制,加强第二导师指导。这一制度不仅符合全国农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要求推行的双导师制度的指导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决了农业硕士与导师沟通不便的矛盾,大大加强了导师的指导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开题报告质量。因此,应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第二导师,并要求申报的第二导师尽可能为学生本单位具有一定职称、研究能力与研究条件的人员,便于提供指导。在第二导师资源中,各培养单位也应积极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把优秀的研究人才与高级专门人才等作为第二导师资源。 

3.4.2重视开题报告组织工作,提高专家指导效用。农业硕士在校时间短,开题报告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导师指导不充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并组织好开题报告会,尤其是组织好开题报告会中的专家队伍,提高专家指导效用,加强开题报告指导。首先是重视开题报告会专家队伍建设,制定聘请专家的标准以及专家点评依据,点评一定要熟悉并符合农业硕士特点。其次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了解并且热衷于农业硕士教育的专家队伍。再次是在开题报告会上,每组配备3~5名同专业领域专家,要求学生使用PPT向专家组汇报开题报告内容,专家组按照开题报告点评要求,对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点评并提出具体修改措施与意见。对不符合开题报告要求的,专家应要求其重新修改并予以下次重新申请。 

3.4.3有针对性地开设特色课程。非全日制农业硕士选题大都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与积累,但是对于如何做研究、写好学位论文、做好论文开题报告却没有系统地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课程培养方面专门开设学位论文设计与写作以及如何选题及写作开题报告等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可将农业硕士开题报告与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实行案例教学,同时,还可设置开题报告会现场观摩等实践式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一般都具有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既是工职人员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其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既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又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和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社会。但因其双重身份,在校时间短,工学矛盾突出,导师指导有限,对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证培养质量,又要降低工学矛盾对培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其特点,结合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因子分析,加强开题报告的过程管理,探索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提高论文开题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 

接玉玲,刘孟臣,王振林.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45-48.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第8篇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是隶属于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组织指导全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本市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及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卫生计生公共服务热线日常管理等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和《关于深化简政放权优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试行)》(沪人社规〔2017〕6号),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一、招聘岗位及职数

研究评价岗位,职数5名;项目策划与执行岗位,职数5名;舆情监测岗位,职数2名;新媒体制作岗位,职数2名;健康促进组织指导岗位,职数5名;编辑岗位,职数1名。

二、招聘职位说明与招聘对象条件

(一)研究评价岗位

招聘职位说明:

负责开展健康教育作用与效果的系统监测评估,做好市民健康素养的评估。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分析、统计,对监测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和统计,撰写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的资讯和参考。

招聘对象与条件:

35岁以下;公共卫生相关专业背景,统计与流行病专业优先,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能够独立设计调查方案、问卷,组织开展调查,进行数据收集、清洗、分析及完整报告撰写。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10日。

(二)项目策划与执行岗位

招聘职位说明:

完成各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组织、执行和实施、评估等工作。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的理论、方法与策略研究,总结、推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典型经验与适宜技术。

招聘对象与条件:

35岁以下;公共卫生相关专业背景,本科及以上;相关岗位工作1年及以上;一定的工作经验、创新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执行力。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10日。

(三)舆情监测岗位

招聘职位说明:

负责做好舆情监测工作,维护舆情监测队伍;配合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处做好社会关切的热点话题与事件的舆论引导,维护舆情应对和风险沟通专家团队。

招聘对象与条件:

40岁以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公共卫生专业,具备数据分析、课题研究等相关技能,熟悉操作舆情监测软件、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10日。

(四)新媒体制作岗位

招聘职位说明:

负责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媒体的日常运营维护;负责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微信、微博的与管理。

招聘对象与条件:

40岁以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熟练制作新媒体的专业技能,具有新媒体工作经验者优先。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10日。

(五)健康促进组织指导岗位

招聘职位说明:

根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活动和课题要求,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并做好各阶段的评估、总结等工作;做好健康需求调研和评价,有针对性的制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做好全市整个网络的指导和管理。

招聘对象与条件:

35岁以下;公共卫生相关专业背景,统计与流行病专业优先,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能够独立开展课题设计、调查、分析、报告撰写;有较强的沟通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10日。

(六)编辑岗位

招聘职位说明:

主要从事报纸所有版面医学知识的审稿、编辑。

招聘对象与条件:

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等相关卫生专业;有编辑工作经历。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10日。

三、招聘办法

(一)报名

本次报名采取材料邮寄报名方式,请将个人简历、学历证明及其他资格证书等材料复印件邮寄至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南路122号802室。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2月10日止。

(二)资格审查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根据收到的报名材料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对象将会收到准考通知。

(三)初试

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根据报名职位要求组织笔试和结构化面试。笔试内容主要为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考察应聘者的综合业务能力,根据笔试分数由高到低按1:3比例排序确定进入结构化面试人员名单。面试主要测试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复试

根据招聘岗位人数和初试成绩的总成绩由高到低,一般按1:1.5(若同一岗位招聘人数与进入复试的考生人数达不到规定比例,以初试考生的平均分为合格分数线,低于合格分数线的,不得进入复试)。一般以面试为主,由中心领导组成面试考官组,中心主要负责人为主考官,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

(五)身体检查

体检应在本市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

(六)考察

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组织考察,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质和诚信记录。

(七)拟聘人员的确定和公示

根据考核、体检、考察结果,对拟录用人员在“21世纪人才网”、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网站或其他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报上级主管部门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再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公示如有异议、影响聘用的,根据查实结果确定是否录用。

四、相关待遇和其他事项

上述人员一经录用,其工资、奖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