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思维训练论文

思维训练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51:24

思维训练论文

思维训练论文第1篇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又如郭风的散文《桥》。指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思绪从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现在拉回过去;写的内容从樱花到关于风景画的主张,到与前二者看似无关的"一片树叶"整个思维活动紧扣"珍重生命"这一主题扩展,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却周而复始与人类从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联想中发散游动,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学习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居委会门口的,医院门诊处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全色光辉的油田。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这便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quot;"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高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思维训练论文第2篇

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一、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⑴实验原理;⑵装置原理;⑶操作原理。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体积、或微粒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3.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1).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分离、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二、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创造性思维夯实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般说来,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颇有兴趣,但往往只是好奇心驱使所致,由于观察实验时目的性不明确,不善于集中注意力于那些关键设备的主要现象,加之演示实验时仪器小而教室范围宽、学生多,所以他们观察实验并不准确。为此,在可能条件下,教师宜改演示实验成并进实验,或借助CAI软件或VCD光盘、录相带等播放实验录像,尽可能结合并进实验或录像播放,穿插围绕“三大原理”的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

三、运用典型实验灌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效能,教师应当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来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宏观地把握大纲、教材的整体,通过哪些典型实验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思维训练的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例如,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或火花。而硫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可是,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产生火焰而不产生火星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燃烧的特征就能把握其中的奥妙。原来燃烧时,固态硫先液化后气化,因此硫蒸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将教材规定的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提出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

三是选用一些中考”试卷的典型综合实验题,指导学生解题,乃至跟动手实验结合起来训练,中学教材和历届高、中考试题,不乏优秀的典型化学实验题型,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作用。

综上所述,结论十分明显: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容忽视,化学实验活动中的思维训练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1)观察装置图,选择所用的仪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用法;(2)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3)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4)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要依次进行,不遗漏。实践证明,注重观察程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灵活运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建展示平台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在平时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1)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2)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3)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将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有计划,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教育本身所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

五、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思维训练论文第3篇

关键词: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渗透策略

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若想领会词语含义,理解文章内涵,则需多种想象与思考。如在感知、语言鉴赏、理解等认知活动中,需要渗透抽象概括、分析判读、推理综合等思维活动,从而把握词语真正内涵。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对语言的领悟力与敏感性,均和思维有着密切关系,若学生有着较强的思维能力,则能更快速的领悟。所以,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目的的渗透多种思维训练,以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拓宽思维宽度、深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适机诱导,训练准确性思维

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因学生身心条件、知识水平、阅历等因素的限制,聋生在思维方面准确性不高,易于形成认知偏差。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适机诱导,而不是强制性地将学生拉到教学设计上,否则遏制了学生思维过程,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如教学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诗中的前两句说说其表现是哪个季节的特点?于是聋生众说纷纭。有的讲表现的是春天,在诗歌中出现“梨花开”,这是春天才有的画面;有的则判定是秋景,在诗歌中写有“八月”,此时是秋季。而有的则争议道,这描写的是冬景,在这首诗中写了“雪”。面对上述情况,教师并不是直接告知学生准确结果,而是让学生看看诗中的注释,明白“胡天”一般指塞北天空,并引导他们重点分析词语“如”,于是学生便得出正确而统一的答案。

其次,教师还需教授学生方法,以让学生思维更具有条理性。在我们进行表达时,若想说出有条理的语言,则需具有清晰思维,具有条理性。因此,在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设悬置疑时,需注意其条理性,让学生把握分析思路,借着依靠问题进入思维深处。这又要求教师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可太难或太简单。若学生未做好思维准备,教师则提出深奥问题,学生则易于陷入思维困境。同时,教师还需指导学生问题思考方法。如思考“为什么”,是由结果来反推出原因;而答“怎么样”,则是由原因来推导出结果等。另外,教师提问后,应留出学生阅读或思考时间,使其主动找到问题答案,而后以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二、引导质疑,增强思维辨析能力

在语文家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自主提问,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平时的训练。在最初自主质疑时,聋生所提出的问题一般较为浅显而简单,此时,语文教师需要适当肯定与表扬,以保护与激发学生对质疑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好还需精心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质疑空间与机会。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根据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表述自己的不同见解。而为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标题,鱼可以游到了纸上吗?猜猜“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是什么意思?于是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通过思维碰撞,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创造性的学习。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并试着提问。刚开始,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但经过教师加以指导后,也学会提问,如有学生提出问题:“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与“游到了纸上”有何联系?此时,教师可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相互讨论。经过交流后,学生得出结论:因为在青年心里游鱼已形成鲜活而清晰的现象,就如活在他心里似的;它们有先后顺序联系,“先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纸上”的原因。这样,可培养学生质疑思辨能力。当然,聋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过程,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语文特点,联系聋生特征,探究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渗透思维训练,并持之以恒。

三、由此及彼,训练灵活性思维

思维训练论文第4篇

关于在化学解题中转换思维训练的建议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要求的各种能力的核心。在化学解题中,如果能巧妙地改变学生的思维走势,如果能根据题给的信息,科学合理的转换(包括变换、代换)思维能力,就能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巧解速解的目的,就能变片面思维为发散思维、变机械被动的学习为灵活生动的学习。

变换思维的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应用等量代换巧解。

【例1】化合物(1)AB中含B36.36%,化合物(2)BC4中含50%,(3)则化合物ABC4中含B为()(A)12.64%(B)14.09%(C)19.65%(D)21.1%解析:此题乍看,似乎无从入手,甚感困惑。若据题意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则十分简洁明了。将原题分为三个层次。由(1)得AB式量=B/0.3636,由(2)得B=2C,在ABC4中,B%=B/AB+2×2C×100%=B/AB+2B×100%=21.1%。

此解中,关键是用B作过渡桥梁。答案为ABC4。

二、应用联想转换巧解。

【例2】元素A、B可形成化合物X、Y,其质量组成为:X中A占23/31,Y中B占16/39。已知Y的最简式为AB,则X的最简式为()(A)AB2(B)A2B(C)A3B2(D)A4B3解析:已知Y的最简式为AB,B占16/39,则A占23/39,若设AB式量为39(第一次转换),则A/B=23/16,联想到23为Na,16为0(一般向具体转换,第二次转换),则最简式为N20。分子式为Na2O2。同理,设X的式量为31,A为23,B为31-23=8,得NaO1/2,即Na2O,X为A2B,选(B)(由具体向一般转换)。这里进行了三次思维转换,灵活巧妙。

思维训练论文第5篇

1995年9月,我们在湖南三师附小新招一年级一个班中,开始进行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实验。学生未经挑选,老师也是刚从中师毕业的新手。从一年级末的分题检测统计结果来看,对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成绩无差异,而从思维能力来看就不同了。把“话”变成“画”一题的成绩,差异就非常显著,可以说实验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强,理解能力也强。尤为有趣的是,看图写话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问是要求用一句话写出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两个班差不多;第二问是要求把一幅图的内容用两句话写出来,这是较高层次的写话,差异显著,说明实验班的语言发展要好;第三问是要求看图写二句以上的话,要求更高,而差异也非常显著。可见,实验班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要比普通班强得多。那么,一年来我们是怎样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呢?

一、结合插图,训练说话

小学低年级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形象思维能力。在看图中,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看图的习惯,看过图以后要求学生了解并记住图画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看图中还引导学生逐步抓住事物的特点,并展开想象和联想,丰富图画的内容。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明显地得到提高。如第一册课本看图学文《秋天到了》,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回答“图上画的哪些地方说明秋天到了”,最后让学生用“因为秋天到了,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又如第二册《小八路》一课,我们充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说说:小八路坐在哪里学习,为什么坐在石头上学习,他看书时会听到什么声音,等等。教师每次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时,都让学生各抒己见,而且要求尽量做到说出的话不跟别人相同。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还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

二、依话作“画”,以“画”示文

这是本项实验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在学生读文时,要求边读边想象,尽量想象出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场景)来。有的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内容之后,按照课文的描述画出图画(简笔画),画完后再与课文对照。这一步骤对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有好处,也能检验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如教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在学生读文时,让学生依据想象作画。通过作画,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依据作画理解了“弯弯的”“小小的”“两头尖”等词语。然后借助能抽动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的”“蓝蓝的”。这样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初步感知了蓝天星空的美景,既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又为学习诗句打下了基矗当然,在检查学生头脑里形成的画面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不要因为学生没有画清楚而挫伤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也不要以为画得越多越好,如果已脱离了课文的内容,就千万不要表扬这个学生“想象力丰富”。因为我们的训练目标是依“话”作“画”,把“话”变成“画”。

三,比较分析,体会形象

对有些课文,教师则可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比较分析,可用填表法上k较观察法等。如教第一册《比尾巴》一课,可先把猴子、兔子、松鼠三种动物的身子遮盖起来,让学生对比观察三种动物的尾巴及各自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尾巴。教第三、四节时,先提问: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然后再让学生对比观察三幅图,看后回答问题。教学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可设计下面的表格,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四、设计补充练习题

设计原则:

思维训练论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坚持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课堂要克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面的互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态的必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变教师的教学课堂为学生的学习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全体参与到课堂里去,让他们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这样,教师也就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是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并激发起极度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问题。为此,上课时给学生创设多种机会让他们从旁听者变成参与者。笔者从朗读入手,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的优美,描绘的生动与形象。让学生找到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谁找得多,找得淮,用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当学生找对时,即时给予表扬,并鼓励他、肯定他读得好的地方,并欢迎同学进行挑战。

三、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的发言

过去,同学发言出错时,学生往往发出笑声,有时并不是嘲笑,但对发言者来说就会令他尴尬。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开了一个讨论会。通过讨论,同学们开始懂得,笑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自己没修养的表现。正确的态度是,当同学回答问题时,应该认真听,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这才是尊重别人和有修养的表现。经过这样一番细致的工作后,课堂上充满善意的笑声和理解的点头,还有争辩声。

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不能给学生以居高临下之感,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防御心理,形成抵触情绪。上课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点评。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之处,应提出中肯的建议,千万不可严加指责,要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课间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接触,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

五、帮助学生思想上树立“行”字

就是用表扬、奖励的途径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是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得到胜利的快乐。”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各自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笔者会用微笑、点头来鼓励学生继续讲下去,当学生回答问题后,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点评,回答确实出色的,就说“你真行”或“太好了!”。需要改进的,就说:“讲得不错,如果声音再响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再试一下吗?”学生尝试后,笔者再给予肯定“现在好极了!”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他们会因此产生满足感,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欲望。

六、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三步曲为“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归纳总结课文”,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认识,使我们明确课文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学习课文的主要任务不是理解课文情景,而是借助课文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进行奇思妙想,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思维训练论文第7篇

一、 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非常必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但现在的中学生只重视阅读、写作训练,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影响其语感和思维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等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势在必行.

二、 立足课堂,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

在教学中,我立足课堂,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其语感和思维,体会颇多,受益匪浅.

1.紧扣教材,优化设计,激活思维,发展语感.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上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有很高的文学性,又有很强的思想性.在教学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训练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感、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学习《谈读书》时,我设计以下环节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思维能力:(一)以“读书”为话题讨论交流长见识.让学生针对“为什么要读书?怎样才能读好书?”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积极思考、整理、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看法.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交际能力.(二)思维碰撞赏警句.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培根智慧和丰富人生阅历的结晶,精彩而富有哲理,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欣赏的语句,谈谈欣赏的原因.学生就自己欣赏的句子进行赏析并交流.他们思维活跃、讨论激烈.(三)专题访谈展风采.为了展示同学们善于思考、乐于交际的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的学习实践,以“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为题进行专题访谈.以上环节让所有学生参与,在参与中,训练语感,发展思维,发展语文素养. 转贴于

2.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唱主角,发展其语感和思维.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在作文讲评课中,先要求学生自改,肯定自己作文的优点,找出自己作文的缺点并修改.然后从全班学生作文中选出优、中、差三类作文的典型,让本人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对该作文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方案),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更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赏析能力,发展其语感和思维.

3.定时训练,形成习惯,受益匪浅.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除采用以上方法外,每周一、三、五开辟固定时间(大约十分钟)进行训练.训练时,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事先安排主讲的同学做充分准备)让事先准备充分的同学讲——讲生活中的逸闻趣事、讲社会上的焦点新闻、讲名人的故事、讲人生百味等等.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对其讲的情况进行评价,并谈自己听后的体会.教师巡回了解情况,并对讲、评、谈出色的同学给予表扬,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对讲、评、谈稍差的同学给予鼓励,并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这样强化训练可促使学生在课下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逐渐形成乐于读书、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匪浅.

4.采用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形式,展现学生的交际风采.

思维训练论文第8篇

关键词:写作;思维;赋形思维

一、概念界定

写作:并非真正的社会性、对象性写作,而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无对象写作,“写作”是一种工具,如作业、练习,只起训练作用,不能与作家“写作”相混淆。

思维:即对事物、现象的分析与综合的过程。

二、从初中生作文现状看写作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一)作文教学现状

1.作文教学无所作为:老师完全不教,让学生无师自通;好一点的是老师出示要求,读一些范文,最后让学生自己写作。

2.形式热闹型:课件精致,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讨论,或是以唱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热情,场面很热闹,该学生自己动笔时,仍写不出作文。

3.抽象知识型:老师讲述很正确但无用的写作知识,如写议论文,告诉你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可是究竟怎么“提出论点”,怎么“分析论点”的路径知识却只字不提。

以上整个教学现状导致学生作文教学低效,我们的学生思维水平低下。

(二)学生作文呈现的问题及困难

1.作文呈现的问题

(1)语言不通,思维混乱。

(2)作文内容空泛。

(3)作文缺乏创新。

从学生作文呈现的问题看,最主要的也是思维问题:思维水平高,语言就不会混乱;思维水平到一定程度,思想会深刻,写作就不会空洞无物;作文缺乏创新,更是欠缺思维的表现。

2.写作中的困难

以下是1996年初,山东荣成实验中心为了了解中学生作文心理状态所进行的一次调查简表,有一项是反映初中生写作中的困难:表1-1是调查结果统计:

类别项目初中(顺序)

写作中的困难

没什么可写52%(1)

不知从何写起10%(3)

有话说不出,表达困难18%(2)

老一套,没意思8%(4)

绞尽脑汁,太费力气6%(5)

喜欢作文,不怕作文6%(6)

从表中可以归纳出学生作文中的困难有两个:

首先能力困难,表中“没什么可写”占52%。

其次兴趣困难,其中“老一套,没意思”反映了这个困难。

深入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对作文没兴趣,也主要和作文能力低下有关。试想一个很会写作文,并用作文来拿高分的学生,怎么会对自己的优势没兴趣呢?

可见,大部分学生作文都有能力困难,“喜欢作文,不怕作文”的仅占6%,思维是写作的核心,我们可以进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作文要求

关于写作阶段目标在此摘录几条: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新课标对写作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有创意的表达”,要实现课标的该项要求,也必须把写作思维训练落实到实处。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这是对学生一般写作思维能力的具体要求,通过识别文体的语言特点切实提高思维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初中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是落实课标的理念的要求。

三、导致上述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古代作文教学的弊端

我国有起源很早,很发达的文字学、训诂学、文章学知识,但始终没有建立起适宜于作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比如让人们反复诵读,只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却很少提供知识经验。

(二)急功近利的心理

作文教学长期低效,催生老师和学生荒唐的想法,总想走捷径,找各种作文速成法。学生看了、学了,老师教了,可还是不会写作文。

(三)缺乏思维训练

写作是一项技术活,不是认识论层面的,既然是技术,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我国长期以来把作文看做语文的附庸,也没有单独的《作文》教材,缺乏系统的训练。

四、现存对策简单梳理

写作出现了让人忧虑的现状,一些语文教育家和有志之士也对此进行了改革。我按改革套路,选取典型,大致梳理一下:

(一)模仿为主的作文套路

代表:杨初春:快速作文教学法

此法是湖南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初春创造的,它比较关注作文速度问题。

(二)带有思维训练的模式

代表:章熊:“语言――思维”训练教学法

章熊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北大附中教师。他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注重兴趣的作文训练

代表: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

最早是上海育才中学语文教师们发明的,将学生中比较好的作文装订成册,在全班相互观摩,使学生热爱写作。

以上解决策略中有一些优点,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始终是陷于模仿和文体中心论,章熊有思维训练成分,但是在语言――思维这个广袤天地里,对问题的解决存在局限性,广义发表是从动力学上解决问题,而根本是学生的思维训练。

五、如何进行写作思维训练

(一)构建思维训练模型

思维训练模型:主要有两种:

1.因果分析基本操作模型

即对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状态而产生的先在性、环节性、过程性原因的追问、探究。

(1)原因分析:即对事物或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可不断细化,达到深刻。

(2)背景分析:即在特定时代或大环境下,拿当时代的人们所该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事准则来剖析行为,做到辩证地看待。

(3)功能分析:即对此现象或事情会产生的效果、影响进行分析。

(4)措施分析:当产生了一些结果时,我们要采取的措施。

2.构成思维分析与综合基本操作模型

即对事物本身属性或内部构造展开化,解决“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

(1)类型分析:有些事物可归为类、属,这样进行分类,可以让我们思维清晰,也可以让文章顺利展开。

(2)结构分析:对不属于某一类或不能再具体细分的事物,我们可以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二)路径――赋行思维具体操作方法

有了上述两种模型,我们思维就有了可去的路径。我们循着这个路径,进行赋形思维即可实现作文自然生长过程。

赋形思维:就是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等渲染、清晰化的写作章法行为中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赋形是结构主题化,主题结构化,把零散、淡漠感觉通过一再渲染、强化变得清晰丰富。这个过程是一个将立意变成材料、结构、文体的过程。重复的是文章的“主题”,对比是为使文章主题更加被感知,增强艺术张力。所以赋形思维两种方法:重复与对比,也叫渲染与反衬。

参考文献:

[1] 《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马正平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实用快速作文法》杨初春主编.漓江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