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2 15:39:39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第1篇

一:证书考试

证券行业专业性很强,在券商集体转型创新发展之际,纯粹依赖传统经纪业务来获取业务收入面临很大挑战。20XX年,我的目标是考取期货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要求的五门课程力争全部通过,完善自己的证券知识体系,为之后的职业要求打好基础。

二:日常管理

1、营业部任务

作为基层营销人员要认真学习营业务统一安排的各项内部培训学习事项,积极完成营业务下达的各项创新业务指标,对外展示华泰证券良好的企业文化,做责任感的理财专家!

2、团队任务

团队是整个营销业务链的关键执行部门。作为基层的营销人员,我们要按照团队经理的安排,做好渠道建设,拓宽业务渠道,挖掘更多有潜力的高净值客户群。听取团队经理的调度,具体执行分摊下来的业务指标。维护团队和谐,共同打造最有竞争力的团队。

三:业绩目标

1、开户数

上半年开户数达到40户,其中有效户达到15户以上。下半年开户数达到60户,其中有效户在20以上。力争全年开户数在120左后,有效户达到50。2。托管资产托管资产是重要的考核要求,是硬性指标。20XX年上半年托管资产要求达到200万以上,全年力争托管资产达到600万。

四:职业目标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证券投资领域已正式拉开序幕。目前,证券公司已经发行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等数支资产证券化产品。本文拟对我国证券公司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提出法律思考,以期对资产证券化法制完善有所裨益。

关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多样性问题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出现了多元化态势。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信托结构运作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信托投资公司为受托人;一是以委托结构运作的企业应收款证券化产品,以证券公司为受托人。

信托与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给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带来一个弊端,即信托制度未能成为共享的基础性制度单元。在募集说明书中,证券公司不能明确所推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属于信托类产品,而是将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委托关系。但是,证监会用规章的形式规定了计划财产独立于受托人、托管人等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类似于信托制度的法律效果。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法,既不利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又不利于明晰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应该从长计议,考虑将信托制度扩大适用到所有资产证券化试点领域,包括企业资产证券化。

对于功能相似的金融产品应当采用相同的监管标准,使其不应因发行人、监管机构、法律形式的不同而发生监管政策的不同。在资产证券化的系统工程中,对资产独立、破产隔离、信用增级和资产负债表处理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应统一立法、协调监管。当前,监管失调的表现比较突出。银监会管辖的金融机构开发理财计划即使符合证券本质,也不敢称为“证券”,而证券公司开发的资产管理业务不敢明确成信托关系,均因担心产品落入对方监管领地。如果要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从委托性质转化成信托性质,其出路就是允许混业经营,具体方式有二:扩大信托制度的应用范围,允许证券公司经营信托业务;允许证券公司收购信托投资公司或者设立具备信托业务经营资格的子公司。

关于基础资产的选择问题

基础资产是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现金流的来源,选择合适的基础资产是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发行之前最重要的环节。

目前已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中,基础资产均是具有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或“收益权”。例如,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计划和中国网通应收款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专项计划,则分别以公路收费权和网通集团应收款作为基础资产。在选择基础资产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关于基础资产的命名。基础资产应准确称为“收益”,不能滥称“收益权”。已发行的专项计划中的基础资产均为权益性资产,如联通计划的租赁费实际是债权证券化。收益权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均有财产性,可作为交易的对象,从而具有收益的权能。收益权通常只能是依附在某种确定的法律认可权利类型上的一个权能,它本身不能脱离其权利自身而单独转让。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基础资产的法律定性应该在既有的权利范畴内寻找,例如债权、知识产权、物权、股权等,而不能概括成债权的收益权、知识产权的收益权、股权的分红权。这些收益权与原生权利在外观上和实体上是一体的,因此,可将基础资产称为“现金收益”,把目前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出现的收益权回归到债权、物权等严格法律范畴的轨道上来,用规范的法律概念来定义基础资产,而不宜动辄创设新的权利。考虑到实务中的用语,本文仍用“收益权”来描述权益类基础资产。

基础资产的合法性问题。在选择基础资产时,要注意基础资产的权属以及转让合法性。证券公司对基础资产进行尽职调查,要关注原始权益人取得基础资产的合法性、基础资产上是否有第三方权利、是否有司法限制、法律法规或合同对基础资产的转让有否限制性规定、证券公司以专项计划的名义持有基础资产的资格等问题。

基础资产的确定方法问题。对基础资产的确定应采用定性加定量的方式,即将基础资产界定在不超过预期收益金额的范围内的某项权益,以使其与专项计划的预期收益相匹配。这既实现了内部超额担保的目的,又满足了原始权益人返还残值的愿望,最终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真实销售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是收益权转让行为的法律实质是真实出售还是抵押融资。根据资产证券化法律原理,只有实现了真实销售和破产隔离,才能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真正脱离发行人的信用,即资产证券化完全依赖基础资产的信用,受托人对资产原始权益人没有追索权,属于满足证券化“真实销售”的实质要求。原始权益人与证券公司签署基础资产转让协议后,原始权益人将收益权转让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支付购买价,双方形成买卖关系。专项计划的收益来源于收益权,原始权益人仅有义务将收益权交付给证券公司在收益权之外,原始权益人对证券公司没有其他给付义务,因此,收益权转让不属于抵押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证券公司专项计划力图将购买的资产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而非唯一还款来源),但由于要求有银行担保,银行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原始权益人追索,容易导致购买资产的行为并未形成“真实销售”。这是目前专项计划设计存在的一个较大弱点。如由股东或第三人对担保银行提供反担保,银行仅向反担保人追索,则可避开上述瑕疵。

基础资产交易的公示问题。为保障投资人的利益,专项计划应尽量完备基础资产的交付环节,以适当的方式向相关权利人进行公示。以债权类权益作为基础资产时,应将债权转让书面通知原始债务人。如果债务人众多无法逐个通知,可考虑在媒体和网站上公告,将转让事项通知其他债权人。对于特许经营权之类基础资产,目前法律法规并未规定其转让涉及的公示程序,可考虑采取主管政府部门批准或备案的方式,以降低制度不配套的风险。

关于现金流管理的问题

证券公司作为专项计划的管理人,其主要职责之一是对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管理,包括现金流的收取、运作、分配等。

关于现金流的收取。随着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展开,基础资产可能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原始权益人如以多个资产打包组成基础资产池,则现金流比较分散,由证券公司亲自管理反而可能增加专项计划运作的成本。此时,可考虑借鉴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贷款服务机构,在专项计划中引入基础资产服务商,由服务商受托对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管理。通常原始权益人对基础资产最为熟悉,可作为服务商,为基础资产提供服务,汇集现金流。

关于资金沉淀问题。资金沉淀将直接影响原始权益人的融资成本。基础资产的原始现金流的产生时间与专项计划的收益分配时间不完全一致。选取的基础资产通常大于本息偿还所需要的现金流,将发生资金沉淀。因此,在设计专项计划的收益分配条款时需要充分考虑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特点。有的基础资产在专项计划期间只发生一次或几次现金流流入,如联通计划中,联通运营公司根据租赁合同只在指定划款日支付租赁费,其现金流的流入时间是确定的。有的基础资产现金流发生频率较高,如莞深计划中,每日均有车辆通行费收入。

为提高原始权益人的资金使用效率,专项计划对产品现金流需要做出合理安排,即产品现金流的安排应当尽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产品设计方案中,证券公司解决资金沉淀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三种:

措施之一:结构匹配。由于专项计划中的基础资产是指原始权益人交付的特定时期内一定额度的收益权收入,并未限定收益权收入的具体交付时间。因此,证券公司在进行精确的现金流测算后,在基础资产转让协议中对基础资产交付时间和交付数额予以约定,可以对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重新安排,实现基础资产现金流与产品现金流的匹配。因特殊情况发生不匹配,可以通过即时追索担保人来解决问题。由于银行担保是连带责任担保,且属于履约担保,实际上起到可靠的流动性支持和债权担保的双重作用。

措施之二:资产管理。即证券公司将沉淀资金采用资产管理的方式来增加收益,但应投向国债、金融债、证券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风险低、流通性好的金融产品。

措施之三:循环发行受益证券。即证券公司在测算现金流后循环发行资产证券产品,并以专项计划名义设置现金储备账户,用于存储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偿付了当期应付证券本息后的剩余资金。这些余款并不提前偿付给投资者,而是在循环额度范围内用于再次购买原始权益人的同类、同等档次标准的基础资产。通过循环发行受益证券和多次购买基础资产,提前收回的资金又变成了基础资产,这样就不会产生过量资金沉淀,还解决短期基础资产与长期证券之间的期限不匹配问题。

关于统一流通平台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监会主管的证券交易所市场,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上市交易的两大平台。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以债券为主的证券流通市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

流动性是金融产品的生命力。但是,因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有限,使只限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流通性很小,截止2006年4月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仅发生交易1笔。在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主体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化并未实现,而资产证券化所特有的分散风险功能以及为普通投资者创设投资品种的功能也无法实现。从长远来看,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如果不能到交易所交易,则其证券化的作用将大大降低。

证券交易所市场同样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上市交易提供了必要条件。证券公司发行的以专项计划为载体的“受益凭证”均在证券交易所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来进行交易。从节约交易成本和监管成本的角度考虑,应统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通市场,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在证券交易所市场进行交易的投资者种类和数量远远多于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比较完善,且金融风险能够比较有效地向社会分散。所以,证券交易所市场应该成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通主渠道。

总之,虽然资产证券化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金融创新工具,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作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证券公司专项计划将大大推动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只有在实践探索中领悟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不断解决遇到的重要问题,才能尽快完善资产证券化制度。

参考文献:

1.[美]斯蒂文•L•西瓦兹著.结构金融—资产证券化原理指南.李传全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开国等编著.资产证券化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人工智能;证券公司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证券行业也稳步前进,并且在我国的资本市场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当下人工智能被普及与发展的环境中,证券公司需要有效地兼顾自身的效益与发展,在公司内部还需要承受巨大的管理压力,尤其在自身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在当下科学技术愈发先进的环境中,较为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慢慢不能符合证券公司发展的需要,甚至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当下怎样有效地使财务会计演变为管理会计是人工智能视域中证券公司需要思考的课题。

1人工智能推动财务管理工作者转型,进而促使财务管理转型

证券行业是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柱,涵盖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估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银行投资部、基金部,且多与数据打交道。同其他行业的区别在于证券行业具有强烈的数字性和虚拟性。因此公司内部的财务数据十分庞大。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下信息技术的重大成果之一,人工智能下证券公司财务管理能够对传统财务管理进行以下改善:其一,能够把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者从烦琐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其二,能让基础财务工作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让其数据更具有科学性与精准性;其三,能有效地为证券公司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其四,人工智能技术的引用还能有效降低证券公司内部人为操作利润情况的出现概率,进一步提升证券公司会计工作的质量。人工智能的财务管理具体表现在:首先,能够通过智能化管理相关的知识、经验、技能,将尤其复杂的财务知识转化为多个简单问题;其次,能够科学地将财务数据进行识别,然后进行有效分类;再次,能够对有关工作人员实现相关的财务信息共享,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与处理高效性;最后,能够模拟人类神经网络,进行危机预警、数据挖掘、风险投资评估等分析工作。当下,伴随人工智能普遍应用带来的后果是有关的财务数据突风猛进式的提高,而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形式已然无法完全适应,但人工智能终究不能彻底地代替财务管理人员,同时财务管理工作者是财务管理的主体,也是转型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下的财务管理人员所负责的领域也会慢慢向统筹、预测、分析等方面靠拢[1]。也因此初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会逐渐地被缩减,更高级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满足证券公司经营决策层所需信息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1管理型财务专家

证券公司的运转必定会出现庞大的原始经济数据,而这类数据需要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解析、整理与合理地预判,这是当下人工智能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前端数据的搜罗与分门别类是目前阶段人工智能能够处理的范围,而针对数据作出后续的判断依旧需要人类来执行。所以精通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知识的当代会计人员会有较大的概率成为管理型财务专家。

1.2风险控制专家

如果证券公司需要良好的运转需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帮助。尤其当证券公司处于一定的发展阶段或发展规模时,其经济活动与生产运作会呈现出复杂性,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将会发挥出较大的功效。如果再基于人工智能上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帮助下,辅以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会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用。

1.3智能化顾问

兼具信息系统应用与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把需要模式化,进而能够让财务管理智能化,在这个过程中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也发挥着指导作用,以便保障人工智能化的财务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在证券公司诸如信息共享、数据识别等作用[2]。

2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管理转型的意义

2.1有利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向上发展,证券行业的竞争也越发的白热化。证券公司想要突出重围就必须拿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持续地革新并优化自身的管理理念,让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比如通过智能运算与大数据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取客户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情况,还能根据知识图谱生成生态定位报告,使证券公司能够更有效率地从得到的有效信息中了解到目标客户的真实需要,再配合财务管理转型中出现的管理会计人员能够更为深入地掌握客户的情况,从而为客户开展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增强客户的黏度,有效地突出公司的竞争优势,最终打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为证券公司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有利于证券公司科学配置风险与收益

证券公司同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其风险系数始终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即使是同金融机构进行比较也同样如此。而证券公司若能有效地利用财务管理转型中出现的管理会计,则能够让公司自身的风险与收益配置得到更优的处理。此外,再有效地配合风险管理控制平台就能够让证券公司在有效接受风险时,还可以最大化地提升自身的经营绩效。风险管理控制平台也能够发挥出缓释与控制风险的功能,进而提升证券公司资产的安全系数。

3人工智能背景下证券公司财务管理转型的策略与分析

3.1强化管理会计的应用

在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分析即是公司管理层与有关的财务人员在证券公司内部财务报表数据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与发展走向,并有效地利用得出的结果来拟定科学的战略计划,还需要将证券公司的每一个资源做出最优化的分配,找出当下营销的关键,以此来推动证券公司内部综合收益的最佳效益出现。在人工智能深入发展的当下,证券公司需要加强对公司内部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在财务分析当中的优势,以此来提高财务分析的工作质量,提高财务分析的科学性[3]。如果证券公司需要针对财务部给出的月报数据、季报数据、年报数据做解析,需要判明目前证券公司的经营成效,以及需要系统性地评估证券公司中的财务情况,这些都需要在管理会计的帮助下完成。证券公司也需要让管理会计围绕公司现金流情况的分析来找出当下公司于经营中的长处与短处,让管理会计围绕证券公司发展的现况来给出对应的科学的解决方案。

3.2强化信息化建设

先进的科技支撑是财务会计朝管理会计演变必要的元素[4]。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中,互联网技术是必要。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工作量如若仅让人工去操作,将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物力、人力,性价比较低,因此,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同样是必要的。证券公司的信息关系网是十分杂乱的,而使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则能够有效地将这些驳杂的信息分门别类,让信息的查找变得更为便捷。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还能把证券公司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存和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在一些特别的技术辅助下全方位地把证券公司当下的情况与经济状况呈现出来。证券公司需要将理念先行的原则贯彻始终,构筑好前沿的信息技术平台。此外,为了能够及时且充分地利用好证券公司的信息,需要证券公司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作为综合绩效考评的工具。证券公司在拟定计划时,需要在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证券公司的发展与战略管理作为侧重点,进而科学地设计出符合证券公司自身情况的建设计划。并有机结合公司自身当下的发展情况与未来规划来科学地配置职工人数,以此来规避证券公司投入的资源浪费或是资源过剩情况。证券公司需要创建专属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操作人员及时地获得所需的精准信息提供保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给证券公司创新与金融活动提供信息支撑。

3.3培养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

如若证券公司财务管理要转型,就需要打破过往管理中的陈规,把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变。这个过程中需要证券公司有效地转换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思维,并在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上进行科学的培训,让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性能够得到提升,最终成为一类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让证券公司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证券公司对于管理会计拥有相对较高的要求,除了需要管理会计对会计基本知识充分掌握外,还需要管理会计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了然于胸,以及具备强大接受与适应能力[5]。除此之外,管理会计人员还需要在各个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上具有远见性与科学性,在证券公司的业务上也需要足够上心。如此一来便能够让财务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另外,因为财务管理人员一直是一类需要同外界进行有效沟通的职业,因此这也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者具有高超的沟通技巧与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财务管理工作者还需要具备优良的总结能力与信息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管理与判断能力,并以此来确保人工智能视域下证券公司管理会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让证券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尽早地转型并推动人工智能视域下财务管理的转型,证券公司也需要有意识地让财务会计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第4篇

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上市公司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持股期限是指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上市公司股票之日至转让交割该股票之日前一日的持有时间。

二、上市公司派发股息红利时,对截止股权登记日个人已持股超过1年的,其股息红利所得,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对截止股权登记日个人持股1年以内(含1年)且尚未转让的,税款分两步代扣代缴:第一步,上市公司派发股息红利时,统一暂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并代扣税款。第二步,个人转让股票时,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根据其持股期限计算实际应纳税额,超过已扣缴税款的部分,由证券公司等股份托管机构从个人资金账户中扣收并划付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应于次月5个工作日内划付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收到税款当月的法定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个人应在资金账户留足资金,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证券公司等股份托管机构应依法划扣税款,对个人资金账户暂无资金或资金不足的,证券公司等股份托管机构应当及时通知个人补足资金,并划扣税款。

三、个人转让股票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算持股期限,即证券账户中先取得的股票视为先转让。

应纳税所得额以个人投资者证券账户为单位计算,持股数量以每日日终结算后个人投资者证券账户的持有记录为准,证券账户取得或转让的股份数为每日日终结算后的净增(减)股份数。

四、对个人持有的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后取得的股息红利,按照本通知规定计算纳税,持股时间自解禁日起计算;解禁前取得的股息红利继续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限售股,是指财税〔2009〕167号文件和财税〔2010〕70号文件规定的限售股。

五、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按照本通知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六、本通知所称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包括:

(一)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或大宗交易系统取得的股票;

(二)通过协议转让取得的股票;

(三)因司法扣划取得的股票;

(四)因依法继承或家庭财产分割取得的股票;

(五)通过收购取得的股票;

(六)权证行权取得的股票;

(七)使用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的股票;

(八)取得发行的股票、配股、股份股利及公积金转增股本;

(九)持有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转到主板市场(或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股票;

(十)上市公司合并,个人持有的被合并公司股票转换的合并后公司股票;

(十一)上市公司分立,个人持有的被分立公司股票转换的分立后公司股票;

(十二)其他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股票。

七、本通知所称转让股票包括下列情形:

(一)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或大宗交易系统转让股票;

(二)协议转让股票;

(三)持有的股票被司法扣划;

(四)因依法继承、捐赠或家庭财产分割让渡股票所有权;

(五)用股票接受要约收购;

(六)行使现金选择权将股票转让给提供现金选择权的第三方;

(七)用股票认购或申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份额;

(八)其他具有转让实质的情形。

八、本通知所称年(月)是指自然年(月),即持股一年是指从上一年某月某日至本年同月同日的前一日连续持股,持股一个月是指从上月某日至本月同日的前一日连续持股。

九、财政、税务、证监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切实做好政策实施的各项工作。

上市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股份托管机构应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做好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

十、本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上市公司派发股息红利,股权登记日在2013年1月1日之后的,股息红利所得按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本通知实施之日个人投资者证券账户已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其持股时间自取得之日起计算。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02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息红利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05〕107号)在本通知实施之日同时废止。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第5篇

2013年,日信证券以6615万亏损额度位居全行业净利排名倒数第三。日信证券作为一家中型综合券商,在整体行业向好的情况下发生亏损,令人不解。

《投资者报》记者联系了公司办公室负责媒体联络的戴燕坤(音),但是截至发稿,日信证券没有给出合理解释。记者翻看日信证券年报时还发现,尽管去年净利巨亏,但是职工薪酬不降反升近五成,其中高管团队的薪酬更是直线上升至六成多。

追溯日信证券历史轨迹,《投资者报》记者还发现,自2007年以来,日信证券的净利几乎陷入了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怪圈。数据显示,2007年~201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4亿、-5451万、1.1亿、430万、-1.17亿、4000万、-6615万。

自营团队投资能力不佳

日信证券成立于2002年,初始注册资本6000万元。2004年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6亿,2012年12月公司再次注资3亿,注册资本变更为9亿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日信证券总资产约43.60亿元。公司的净资本排名也跃升至90多位。

以公司净资本的排名,日信证券净利亏损实属异数。2013年,日信证券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下降18.5%。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自营欠佳。2013年公司的投资收益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收入两项合计不足700万,对比2012年,自营收入超过1.5亿元。投资不佳主要是投资收益5598万,2012年为8507万。表现在具体科目上股票投资亏损了2549万,基金亏损354万,债券投资也因为去年熊市收益寥寥。公允价值变动还发生了亏损,亏损高达5596万。记者注意到,公司过去几年的亏损,也都属于投资造成的亏损,可见公司自营团队投资能力不佳。

另一方面营业支出也大幅度增加,2013年3.58亿,同比提高了21.7%。营业支出主要表现在业务以及管理费的飙升。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业务管理费才2.7亿元,到2013年就大增至3.3亿元,大增22%。

收入下降、支出增加,无怪乎日信证券发生亏损。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营业利润亏损8494万,净利润亏损6615万。

薪酬年年递增 去年更加速

日信证券2013年巨亏,但是职工薪酬却是逆市增长。

年报数据显示,去年日信证券付给职工的薪酬高达2.09亿,到年底还有86万元未付;而2012年付给职工的薪酬仅有1.43亿,到2012年底还有33万元未付,职工薪酬规模飙升46%。

值得一提的是,高管薪酬是增长主力。2012年5人组的高管团队仅发放了370万元的薪酬,到2013年6人高管团队实际发放了605.8万元,增长了64%。

事实上,日信证券职工薪酬不论业绩好坏,一直处于增长过程中,例如2007年为1984万、2008年为4081万、2009年为5740万、2010年为9310万、2011年为1.3亿、2012年为1.4亿、2013年为2.09亿。《投资者报》记者还注意到一点,日信证券高管层面在2013年发生了变动。曾多年担任日信证券总裁的洪明去年选择了离职,去向不明,接替他职务的是原大通证券总裁张智河。

曾因变相输血地产受核查

日信证券虽然在2012年才发行首只集合理财产品,进军资管市场,但去年年底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就达到了65亿元,其中定向资管就达到了60亿元,增长势头迅猛。

截至目前,资产管理事业部已承揽发行了包括太极1号、稳盈1号、长安1号、日鑫添利、日鑫多利等多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及诸多定向资管计划产品。但今年2月,日信证券一款产品变相违规投向地产,受到证监会的核查。该产品为“楚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日信证券网站于2014年1月20日的一则公告显示,楚财集合资管计划于2014年1月21日正式发售,推广期为1月21日至3月21日,推广期募集目标规模为1亿份,首次参与最低金额为100万元。

有关资料显示,日信证券首先以楚财集合资管计划公开募集资金,再投向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华富资管―宁波银行,而华富资管计划又主要投资于日信证券设立的“日信证券楚财1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最终楚财定向资管计划委托民生信托向湖南泉盛置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用于株洲市“金域半岛”项目的开发建设。

基金买卖网上也显示其最终投资策略为: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该计划资金最终用于株洲市‘金域半岛’项目二期、三期的开发建设及归还前期融资)、固定收益类产品、银行存款。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第6篇

监管层对券商资产证券化(简称ABS)业务的“松绑”,与券商试水小贷资产证券化第一单的完美收官,均预示着券商舒展拳脚的创新空间更广阔,ABS业务有看头了。

募集50亿元

随着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成立,首个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日前收官。而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资料显示,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首单获批的基于小额贷款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该专项计划中,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理人,以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方式募集资金,购买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旗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小额贷款资产,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券商开始做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赚钱,而且为了这种新模式的探索,资管项目做出来的并不多,所以还是在摸索当中,也是希望从一些小的项目着手,未来再慢慢做比较大的项目。“企业类信贷能否成为ABS业务的基础资产比较值得关注,比如像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这类机构的证券化需求比较明显。” 一家券商的ABS业务人士坦言,“这类资产和银行信贷很相似,部分还具有足值的资产抵质押,而它们的证券化可操作性却比信贷资产高。”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针对小额贷款证券化的过往案例或并不易被“复制”。

“阿里小贷的项目是无法复制的,它背后有互联网、大数据作为信用审核技术支持,同时在监管、政策等方面也争取到了比较大的宽松。”一家券商的ABS业务人士评价称,“万家的项目只能算是类证券化,因为它使用的工具是基金子公司的‘一对多’(专项资管计划),而并不是用于证券化业务的特定工具,在交易结构、载体定位和交易报价规则方面和ABS都有区别。”

此外,阿里小贷项目的不可复制性还在于其相对复杂的协调成本。据东方证券资产联席总经理任莉透露,该项目在历时一年的推进过程中,曾获得银行、保险、信托等不同机构的参与和支持。“推进过程中,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都高度参与了此次项目。”任莉表示。

仍处于推进阶段

券商专项资管计划简称资产证券化,是指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在国外发达资本市场已是企业惯用融资方法,然而在中国则是一波三折,发行进度和量能偏少,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今年5月份还被暂停申请。

直到9月26日,证监会就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信息披露指引和尽职调查工作指引出台三个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三个征求意见稿的看点在于:监管大幅松绑,采用事后备案制,资产端采用负面清单制;融资端松绑,明确规定对投资者的计算不再采用透视核查方式。

监管层发出松绑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征求意见后,券商资管从业人员一片叫好,东方证券很快跟进分析指出,取消事前行政审批、改为事后报备制,更有利于推进ABS业务市场化发展,对发行方、开展主体及投资者而言,都提出更高要求。

ABS一直被认为是券商最有创造力的业务方向,也是OTC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2005年到2013年,券商ABS项目推出缓慢,只推出了13单。

“ABS是券商重要的创新业务,从最近监管层松绑ABS业务的政策,还扩展了两融标的范围,配合跟进券商增资扩股政策的种种迹象来看,监管机构是要求券商加快发展创新业务。”东兴证券投行部一位负责人表示。显然,此次证监会推出ABS新政,被认为给券商打开了新天地。

分析人士认为,盘活存量,未来业务空间十分巨大,假设5%的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将带来5万亿元的业务规模。

事实上,和ABS业务相比,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脚步或已更快,据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规模已达1749.06亿元,为沪深交易所发行规模的7.39倍;不过随着新版资产证券化的开闸,这片坐拥万亿级存量资产的市场或将迎来进一步开发。

考验券商各业务优势

小贷资产证券化只是券商资产证券化可操作的一角,融资租赁受益权、BT 项目债权、两融受益权等也是重要的基础资产类别,并且总体规模均在万亿元级左右,规模十分可观。

按方正证券分析师预估,我国贷款余额为78.72 万亿元,假如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模式能转移其中5%的份额,对于证券公司的静态收入弹性将接近40%(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券商的收入类似与债券承销,按照1.5%计算,远期收入弹性=78.72万亿元×5%×1.5%/证券行业2013年总收入1592亿元=37.1%)。

而在长江证券最新的研报表示,一般资产证券化(不包括MBS 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元至5万亿元,为券商贡献30%左右的营业收入。

“我认为券商后续推行企业资产证券化,营收空间不会比做IPO项目差”,在财通资管一位内部人员看来,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券商的优势,这一块市场是未来券商业绩成长的主要动力。

申万菱信基金内部人士表示,券商争夺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市场,主要看券商投行部门与营业部门的配合能力。营业部数量分布广泛,投行部人员也多,那么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渠道就多,因此可以通过对比营业部的数量和分布预估券商各自的资产证券化竞争力。

从当前的统计来看,银河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营业部数量排名居前,并且均是投行实力较强的大券商,如果营业部配合投行部找项目,竞争力必然会增强。

一位太平洋证券内部人士认为,判断券商各自的资产证券化竞争力还是重点关注券商投研能力,宏观经济研究、行业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这样的研究团队指引下选择可投资项目,能有效的增加对融资方的议价能力并降低投资风险。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广发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改进措施

1.广发证券公司简介

广发证券,是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其前身是广东发展银行证券部,1993年末公司成立,1996年改制为广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2月获得创新试点资格,2010年2月12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实现借壳上市。截至2009年12月31日,广发证券注册资本20亿元,合并报表资产总额1043.36亿元,净资产172.43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63.74亿元;2009年合并报表实现营业收入104.7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4.07亿元,实现净利润49.25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6.90亿元。资本实力及盈利能力在国内证券行业持续领先。公司上市后,总股本增加至25.070457亿股,总市值居国内上市证券公司前列。

2.广发证券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2.1广发证券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

广发证券公司目前实际上采用的是“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的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公司各营业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仍然相对较为独立与分散。这种模式是以营业部为独立的核算单位营业部独立拥有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的银行账户,独立进行证券清算,财务人员对营业部的业务进行手工的账务处理,营业部的财务数据也存放于营业部本地。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风险防范能力较弱。这种总部和营业部相互独立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得公司对营业部的监管弱化,风险防范能力差。二是会计信息传递滞后。营业部的财务数据存放于营业部本地,没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财务信息集中起来,营业部每月末将会计报表报送给总部。三是财务人员管理成本高。证券公司的行业法规更新较快,公司总部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公司总部还要经常当营业部当地对营业部的财务情况进行摸底检查,财务人员的管理成本较高。

2.2广发证券财务管理模式弊端的局限性具体表现

2.2.1营业部财务人员的独立性难以保证

广发证券公司营业部的财务人员一方面面向营业部的管理者,另一方面面向总部计划财务部的管理者。如果没有快速的信息反应渠道与统一的财务管理,即使采用了财务人员的委派制和垂直管理,在营业部内部工作的财务人员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造成独立性的丧失。

2.2.2现有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

在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广发证券公司各营业部在资金的使用上权限较大,可直接控制和自由使用资金,广发总部计划财务部对营业部几乎所有的业务开支都只能于事后才能知晓,难以开展成本费用的事前和事中控制,营业部的铺张浪费现象难以有效管控。

2.2.3财务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组织机构复杂

广发证券公司各营业部均设置有财务部门,其财务人员少则2人,多则3、4人。一方面,营业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对单一,造成较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而另一方面,总部计划财务部工作繁琐,人才匾乏,难以集中精力从全局角度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3.广发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3.1广发证券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指导原则

从制度上保证贯彻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证券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容易滋生金融犯罪并导致财务风险失控,广发证券在市场中的管理水平和操守将受到证券市场同行格外严格的审视,因此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能从制度上保证严格贯彻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的《证券法》、《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适度集权式财务管理的原则。企业实行财务的集权管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但如果集权过多,往往会极大地挫伤面向市场的分支经营者的积极性,抑制其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造成经营效率下降。从广发证券公司当时的情况看,采取适当而不是高度的财务管理权利集中原则,同时也与广发证券的三级管理结构相适应,在实施的难度上、时间进度上也符合现实情况。因此,适度的集权式财务管理意味着在财务人员的管理、考核方面要归地区总部(城市管理部)管理。

3.2广发证券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转变

3.2.1重构财务管理体系

取消各业务经营总部的财务管理职能,原有的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并入计划财务总部重新定岗,富余人员移交人力资源总部重新安排工作。各营业部财务机构不做调整,岗位编制由公司人力资源总部核定,财务负责人由公司委派,其他会计人员由所在营业部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有关规定选任。营业部财务会计业务工作和财务负责人归口计划财务总部管理。计划财务总部本级的岗位及编制,由计划财务总部根据工作情况提出需求意见,经人力资源总部审核后,报公司决策层批准。

3.2.2全公司范围切换财务信息系统

公司开始将金蝶2.0财务软件标准版切换为用友财务软件NC版本。公司利用一台应有服务器和一台数据服务器在公司总部搭建了数据平台,各地分支机构通过企业内网连接,在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直接利用浏览器来录入和查询数据。全公司实现一套账的管理,营业部和各业务经营部门设置成部门。通过公司总部设定统一的格式与取数公式,应用一张表样可以提取不同币种、不同账簿的数据,方便了财务人员的众多报表计算汇总合并工作。

4.广发证券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

4.1广发证券管理模式的选择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集团都采用了财务集中的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企业的实践经验为证券公司的财务集中提供了启示。广发证券公司,其成本费用控制困难,组织结构复杂,而且广发证券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在现金流方面的压力,公司希望能在实现风险控制的同时,尽可能照顾公司经营方面的效率,即尽可能的照顾公司的收入来源和基层营业部负责人的经营积极性。由此可以确定广发证券新财务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即:在大力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下,追求管理效率的提高。风险控制第一,效率第二,其财务管理模可以定位为集中管理的财务战略模式。

4.2广发证券财务集中管理的建议

首先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深度挖掘财务系统的数据,并建立与风险控制系统联动的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按照公司的战略目标,推动预算系统、费用报账系统的建设,并借助系统建设重新对预算流程和费用报账流程进行再设计。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总部对营业部的控制力。其次强化资金管理。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后,营业部大量的自有资金集中在总部统一管理,公司应该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达到效益最大化。建立资金管理平台:包括资金的预算计划、部门资金的申请、审批、资金上下划拨确认,进行资金静态的和动态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资金配置分析,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创造更多的资金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共炎.证券公司治理机制与对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胡国柳,卢闯,黄鹤.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冯恩新.证券公司规模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05.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证券公司;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引言

证券行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市场不断扩大,创新不断推进,新业务层出不穷[1]。但是与此同时,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证券行业也面临互联网行业的挑战,越来越多原本与证券不相关的行业加入这场金融混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证券公司的人力资本结构更应及时跟上行业发展变化的步伐。因为证券公司不仅是资本密集企业,更是“知本”密集企业,人力资本已经成为证券公司最大的成本,企业发展速度和管理效率与高知人才的工作能力有直接关系。所以,证券公司是否能推出有效的薪酬激励政策,对于促进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由于证券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变革的速度很快,这导致证券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追求业务发展上,而薪酬激励政策大多保持着几年前的设计思路,已落后于行业发展形势,亟待进行改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一般员工的激励机制,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属于本文研究范畴。

二、证券公司薪酬激励制度中的主要问题

1.人力结构依据编制区别对待员工

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业务基石,也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在经纪业务中,证券公司通常的人力结构是编制员工和营销员工。编制员工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拥有较好的福利待遇,相当于“自己人”。营销员工虽然也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这与之前的劳务派遣模式完全不同),但是在公司内部一直被区别对待,薪资、待遇、福利都相差较大,甚至人力资源部都不把他们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而是由分支机构或分管经纪业务的部门自行管理。

编制员工与营销员工在工资结构和考核办法上有区别,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也不同。但是对于证券公司里普遍年轻化的员工来说,比福利待遇的差异更难以接受的是缺失“公平的培训和晋升机会”,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职业选择。

2.客户所有制引发分配不均

从证券公司的客户结构分析,分为存量客户和经纪客户。存量客户指的是,证券公司历史积累的客户和没有明确经纪关系的客户。经纪客户指的是由员工开发的客户,也就是有经纪关系的客户。员工对有经纪关系的客户可以拿到提成奖励,这也是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类客户的比例,在不同证券公司相差较大,但是基本上存量客户数量远远高于经纪客户。因为早期证券公司凭借垄断优势,几乎不需要有市场化的行为就可以获得客户,除了提供交易通道和基本的咨询,无须提供更多的服务。在这个环境下,证券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存量客户。一般情况下,员工能提供较好服务质量覆盖的客户比例是1:300,这也是大多数员工的服务极限。但是存量客户目前的员工维护比例是1:1000到1:8000,这样的比例显然捉襟见肘,与客户不断增长的投资服务需求极不匹配。正常的逻辑下,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稳定企业利润,那么或者增加系统服务,或者增加人工服务,将服务覆盖面提高。但是系统服务只适合服务一般性客户,对核心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还是要靠人工服务完成。

但是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的做法是,由于受到编制限制,宁可选择服务能力达不到客户要求,也不愿意增加人力。营销员工虽然不受限制,但是公司将存量客户视为“公有制”,不能将存量客户分配给营销员工维护,也不能给相应的薪酬激励。

3.激励方式单一

证券公司对员工的激励方式:物质奖励多,精神奖励少;短期奖励多,长期奖励少。单一的激励方式只能短期刺激员工,不能满足员工长期职业规划的需求,也难以留住好员工。

高知人才有理想,有抱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在一个混沌环境下,那些心怀理想的年轻人渴望更大的平台和更好的待遇,人才开始流失;而那些安于现状的人,则可能慢慢陷入平庸。可见,为高知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激励政策,可以有效的促进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甚至是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证券业,新知识的重要程度甚至不亚于资源。有一种观点认为,对员工投入培训之类的奖励,不仅见效慢,而且有可能员工学成之后眼界开阔要跳槽,这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鼠目寸光的。有志青年在这里只能获得好收入却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一定会选择离开,想单方面靠物质留住高知人才是行不通的。在这一点上,保险公司显然高明的多,他们的薪酬激励政策中很早就加入了培训激励,对提高人力资本的效率效果显著。银行业也一直保留这样的传统,当员工达到一定级别,会有免费脱产学习的机会,帮助员工提高职业素养。

三、造成证券公司激励机制不合理的原因

1.体制的影响

证券行业虽然已经发展了20余年,但是总体而言还是非常年轻的行业。在很多问题上缺乏经验,如果照搬成熟市场的做法则受到体制的影响,往往是“看上去很美”,但是难以落地应用。

2.证券公司市场化程度不高

证券公司多是国企体制,具有鲜明的国企风格,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新制度、新政策推进速度慢,创新意识不足,历史遗留问题多。

四、对证券公司激励机制改革的建议

证券公司的“黄金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证券公司间竞争激烈,而且这种强烈的对抗性并不仅限于行业内部,也来自行业外部――互联网企业进入证券行业给传统证券公司的冲击可能会更大,甚至是颠覆性的。如果证券公司要保护好自己的传统业务,在稳定经纪业务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就必须在调整传统业务经营模式的同时,调整配套的激励机制,激活现有员工,吸引外部人才。激励机制的改革,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客户所有制的改革,而客户所有制的改革,需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以此为指导。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需从计划与市场两个方面进行认识[2]:

首先,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经济手段;

其次,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在调节经济的活动各有长处,也各有缺陷。计划经济以计划为基础性方式配置资源,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国民经济整体性、协调性等宏观问题,但对微观主体的利益激发等显得缺乏足够的灵敏性;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性方式配置资源,它以利润为动力,激发微观主体积极性,实现微观层面有效盘活和高效配置资源,但其在宏观协调层面表现得无能,存在配置公共产品失灵等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从基本经济制度设计、立法层面始终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不断扩大的发展空间。渐进式改革所有制结构,逐渐允许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涉外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明确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合法性。2005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的GDP占全国总量的65%;2006年底,非公有制企业数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95.7%,从业人员占比84.0%[3]。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实践对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的指导

客户是证券公司的宝藏,让客户沉睡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以北京某证券营业部为例,存量客户(公共客户)占85%,存量客户服务人员仅5人;经纪关系客户(私有客户)占15%,经纪关系客户服务人员(客户经理)近30人。这导致营业部资源的极端不匹配:一方面大量的客户无人维护,另一方面客户经理由于缺少客户资源,不得不采用各种低效的方式,在外面寻找新客户。

因此,证券公司要发挥存量客户资源优势,必须对存量客户的所有制进行改革,建立存量客户与员工之间的服务关系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营业部客户与人力资源的互相匹配。

3.对证券公司激励机制改革的建议

首先,应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放思想,实行客户所有制改革,让每一名客户都有人维护,充分发挥客户资源优势,激励员工服务客户的积极性;

其次,虽然证券公司几乎每年都会调整考核目标和激励政策,但是关注短期业绩的核心理念却根深蒂固。时代变了,制度应该与时俱进。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对于不同层级的员工,长与短的概念也是不同的。级别越低的员工越在意激励的及时兑现。因此在设计政策时,对他们的激励时间就应该尽可能的缩短,而不是今年的工作,明年奖励。而级别高,收入高的老员工,更看重长远的发展,就应该给他们稳定的条件。如晋升的渠道,培训的机会,提高收入中基本工资的比重等等。

再次,激励的方式应该更丰富,增加人性化津贴,环境津贴,年假补偿等。

最后,证券公司中国企的薪酬激励制度非常死板,而且有“领导怎样都合理,员工的诉求都必须在制度下”的双重标准。实际上对于优秀员工,应在激励政策上就设计灵活的方案。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应该可以破格享有更长的带薪假期。可以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可以自己设计办公环境的布置。我们总认为金融行业必须在一个比较死板的环境下才符合,但是实际上,我们应对业务严谨,对环境是比较宽松的,这样才能给高知人才一个轻松的心态,而不是更大的压力。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满足员工工作时提出的需求,这是在促进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的成本投入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4).http://.cn/yjcbw/zqhyfzbg/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