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优秀体育教研组

优秀体育教研组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51:13

优秀体育教研组

优秀体育教研组第1篇

关键词: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践机制

提起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往往关注较多的是“普通教师”和“新手教师”,认为他们教育教学“一般”或“尚缺乏经验”,需要更多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而对各方面相对“成熟”与“稳定”的优秀教师,则关注和研究得较少。如何促使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笔者特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名师之路”教育科研协会(以下简称通州“名师协会”)为例,予以探讨和说明。

一、优秀教师同样需要“可持续发展”及其成长的平台

通州“名师协会”创办于2001年7月,其参加者主要为该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通州区创办协会的初衷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一)优秀教师同样需要“可持续发展”

优秀教师也是普通教师中的一员,他们只是比其他一般教师成长、进步得快些,发展得相对完善些。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由一般教师成长和发展为相对优秀的教师,只是教师成长与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优秀教师的“优秀”,不可能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他(她)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自我超越。许多相对优秀的教师,他们正处在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高原期”,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突破这一“高原期”,走上新的自我发展的境界,否则将有可能失去原有的个人发展的优势,使自己重新坠入“凡师”甚至“庸师”的行列。

(二)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

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其自身持久的成长与进步以及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影响。同时更涉及到对其他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带动。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又依赖于一部分具有优势教师的优先发展。这一部分具有优势教师的优先发展,可以更好地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起到带动和促进其他教师共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与载体

长期以来,优秀教师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主要依赖于各基层学校,依赖于教师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的努力与苦干。这种分散的自然状态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及优秀教师个人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是不太有利的,它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与载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机制予以保障,由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和促进优秀教师快速的成长与发展,也即帮助和促进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和带动当地整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州“名师协会”得以正式创办。

二、精心构筑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

这里的“生命愿景”,也即教师学习型团队的“共同愿景”。美国著名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此有明确的界定,即指“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通州“名师协会”是如何精心构筑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的呢?

(一)科学制定协会《章程》

协会在其《章程》中,将协会的性质明确表述为“本协会是由通州区具有较高教育科研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的,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并接受名师指点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是培养和造就通州‘名师’的组织”。同时,协会的宗旨为:“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服务的方向,遵循优秀教师、名教师的成长规律,按照21世纪专家型、科研型教师所必备的综合素质结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同时接受有关知名教授和特级教师的指点,重视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这些表述和规定,实际上就代表了协会组织的一个基本的“生命愿景”,其主要指向就是要使加入协会的优秀教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不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去影响和推动全区整个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细化培养目标

“培养和造就通州‘名师’”是促进协会组织内的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或愿景。这一目标或愿景又如何作进一步具体的描述,使之真正成为“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通州“名师协会”在其《章程》中对其作了更为细致的阐释:“本协会每期的培养目标(注: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协会一般三年为一期),是要力争培养出一到两名江苏省特级教师或名教师,有2/5的会员成为南通市或江苏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同时要求每位会员“要真正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研讨,逐步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研究成果,在南通市及更大范围内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和教育科研声誉,影响和带动全市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如此细化的培养目标,协会组织的发展愿景就能较好地转化为每位会员所能感觉和自觉向往的个人生命愿景。

(三)不断激活会员个人的成长意愿

为了使协会组织的发展愿景更好地转化为协会会员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通州“名师协会”特别注意不断激活会员个人的成长意愿。首先,协会每次在吸收会员时,都要让其与自己所在学校及协会组织的直接管理和领导者——通州区教育局签署个人成长成才目标责任书。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责任书要求会员具体根据个人的实际,分三个层次确立个人成长成才的阶段性目标,即:具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须力争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或南通市名教师;具有通州区学科带头人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须力争成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或南通市骨干教师以及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尚未有通州区骨干教师或通州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但特别优秀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须尽快成为通州区骨干教师或通州市学科带头人,并力争获得更高级别的教育教学荣誉称号。签署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责任书,就是要使每位会员在人会时就明确确立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其次,在会员入会以后,协会每年都要组织他们重温协会《章程》,加深对协会组织的培养目标及会员个人应履行的义务的理解。再次,协会还注意通过组织考核与管理的方式,督促会员个人经常对照个成长成才的目标作持续不断的努力。

三、努力为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创设机制与条件

创办通州“名师协会”,主要是为会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即要为该区部分优秀教师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一种机制与条件。对此,协会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积极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1聘请“大师”讲学这里的“大师”,是指知名的教授、专家,同时还指优秀的有影响的特级教师。聘请“大师”讲学,协会又主要采用了两种途径。一是走出去。即每年利用暑期(一般为暑假刚开始时),组织会员专程赴有关高校接受著名教授和专家的面授。协会成立八年多来,先后组织会员三次赴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两次赴北京师范大学,一次赴华中师范大学,共听取了近40位教授(其中大部分为博导)的60多场专门为该协会会员所作的精彩报告。二是请进来。即不定期地邀请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及著名特级教师来该市为协会会员讲学和上示范课。先后被邀请来该市为协会会员讲学的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及著名特级教师共有30多位,他们都有独特的研究领域,骄人的研究成果或教育教学实绩,因而他们的讲座或报告对每位协会会员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精神享受,对促进会员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开展话题研讨

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互间的切磋和研讨。相互间的切磋和研讨,可以提升他们的智慧品质,更好地实现各自的成长与进步。协会成立以来,他们重点在协会会员中组织开展了12次比较大的话题研讨活动,其话题分别为“教育细节与教育理念”“‘?’与教学”“教育:超越知识的智慧”“享受教育”“课堂教学:师生生命的交响曲”“解读‘名师’,感悟成功”“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谐: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中小学教师生命发展”“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我心中的一个教育隐喻”等。话题研讨的组织,有的是在协会会员中单独进行,有的还特别邀请有关的教育专家及著名特级教师共同加盟研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话题研讨的品位和质量。

3组织会员会课

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应该在课堂。为此,协会十分重视引导会员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和研究。他们每学期都要在会员中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会课的形式有整个协会的大组会课,还有按中学和小学(含幼儿园)学科组的分组会课;有协会会员的单独会课,还有邀请著名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会课。每次会课都有研究的中心,还都要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对会员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4举办专题演讲

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需不断地激发其内心的教育激情和追求,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地提炼和总结自身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根据这一要求,协会注意在会员中经常举办相关的演讲交流活动,如:2004年下半年,协会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在全体会员中组织了专题演讲活动;2006年上半年,协会又以“教育:我心中的理念与追求”为主题,进一步在会员中组织开展了专题演讲活动。每次组织开展专题演讲活动,协会都预先向全体会员专门发通知,大家也都能按要求认真地做好有关的演讲准备,从而确保了每次专题演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5参观考察“名校”

协会作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其学习应该是开放的、多层面、多视角的。对此,协会从2003年上半年起,又专门组织开展了以参观考察“名校”为内容的学习活动。近几年中,协会分别组织中学组和小学组的协会会员专程赴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和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江苏省扬州高级中学等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进行了学习和考察。协会会员们分别参观了这些“名校”的校园文化,听取了学校的有关介绍,并拜访了部分著名特级教师和全省的名校长,同时还观摩了有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与执教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每一次参观考察,会员们都感觉收益良多。

6组织跨区域交流

交流是一种信息的交换、能量的聚集与扩增,也是通州“名师协会”组织开展学习的重要方式。他们除了平时经常在协会组织内部开展有关的学习交流活动外,还组织会员赴安徽的天长,江苏的宝应、东台、江阴、太仓等县(市),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在最近组织的一次赴江阴英桥国际学校的交流活动中,该协会与该校共同执教了34节教学研讨课,学段涉及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并一起举行了教学沙龙活动,对双方的影响和促进都很大。

(二)重视会员个人的在岗研修、学习

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其在协会组织内部的学习与提高,还要重视帮助其搞好个人在岗的研修、学习。在这一方面,通州“名师协会”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明确会员在岗研修、学习的基本要求

在协会《章程》中,该协会重点对会员提出了如下在岗研修、学习的要求。第一,读书,要求会员必须根据集体推荐的书目或自选书目,每年精读5本以上有影响的教育家的专著或其他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同时要求经常浏览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每年必须订阅5种以上相关的教育期刊。第二,研究,要求会员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对自己所确定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要尽量体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并注意与所任学科紧密结合,能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特色。第三,写作,要求会员必须注意经常总结、及时积累,每年须撰写3万字以上的教育教学文章,其中在南通市级及以上发表不少于8千字。对以上的要求,绝大多数会员都能自觉做到。

2积极为会员在岗研修、学习创造条件

第一,为会员推荐和选购优秀教育类书籍。协会积极与高校及教育科研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联系,请他们专门为会员开列必读书目,分期分批统一购买,及时发至各位会员的手中。同时,协会适当为会员提供自由选择的书单,在他们自选后再帮助联系购买。

第二,帮助会员提炼和确定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协会非常重视帮助会员提炼和确定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如2006年上半年协会在会员中开展的“教育,我心中的理念与追求”的演讲交流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帮助和指导会员更好地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目前,在协会组织中已经初步形成自己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的会员约占会员总数的2/3,其他会员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也正处于提炼和构思之中。

第三,做好会员个人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工作。协会为了帮助会员更好地激发自身在岗进行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帮助其迅速提高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水平,曾专门邀请有关专家为大家作关于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还专门请江苏教育学院相关的知名教授及本市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就如何写作与如何做学问同会员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使大家受到深刻的启发。

3抓好会员在岗研修、学习的各项管理工作

优秀体育教研组第2篇

一、优秀教学成果的界定

本办法所称优秀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并具有推广价值,在课程建设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教学评价改革,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所产生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成果奖评选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普通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幼儿园、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中的教师、研究人员及其他个人或集体,均可依照本办法申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三、教学成果类别及呈现方式

教学成果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两类。其基本的呈现方式是:课题研究报告、专著和教学论文、教材、电子课件与软件自制教具、学具等。

四、申报条件

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个人或集体的主要成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

(二)直接承担学校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辅助工作。一般具有连续两年以上从事教育工作经历。

(三)集体性项目成果一般由项目主持人(合作伙伴一般不超过5人)申报。直接参加教学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

(四)没有组织县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的县(市)区,不能参加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选。

(五)凡不是县级优秀教学成果的,一律不予评选。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申报市级优秀成果奖的,由市教育局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初评,成果优秀的再参加市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

五、评审标准

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其等第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一)一等奖:在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实践上取得显著成效,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在省、市处于领先水平。

(二)二等奖:在理论上有较大突破,实践上取得明显成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作用,在省、市同等学校处于领先水平。

(三)三等奖:在理论上有创新,在实践中取得成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作用,在省、市内处于先进水平。

六、评审程序

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实行逐级推荐制度。优秀教学成果每两年评审一次。隔年10月份申报,11—12月份评审,次年年初进行表彰。

具体程序为:

(一)各地成立县级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小组,负责本地优秀教学成果的申报推荐工作。

(二)所有申报市级优秀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由县(市)区教育局向市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申报,按统一格式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

(三)市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小组进行鉴定和评审,评审专家小组对评奖的结果写出鉴定材料报市评审委员会。

(四)市评审委员会对获奖的成果进行核查,核查内容包括申报人的条件、申报成果的条件、申报成果有无疑点,必要时进行调查,最后写出核查意见,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后无异议的,由市教育局予以公布。

七、奖惩

(一)向获得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集体和个人分别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奖金标准为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500元。奖金由获奖人所在单位的本级财政列支。

(二)获得的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发放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优秀体育教研组第3篇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找准自我教育的着力点。通过研究生人生规划论坛、研究生人物访谈等活动,搭建优秀研究生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并利用《研究生报》、研网、求实bbs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树立标杆,加强引导,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影响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一是树立勤奋学习、科研创新的典型,加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教育。学校自1999年开始实施“学生科技英才工程”,在此基础上于20__年设立“学生科学奖”,被称为“学生中的诺贝尔奖”,旨在挖掘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并具有科研素质及潜能的学生,树立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先锋典型。在此项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专业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研究生,为全校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二是树立热心公益、社会实践的典型,加强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学校每年举办以“责任、文化、记录”为主题的大型研究生社会调查成果表彰活动,大力宣传涌现的先进典型并展示其调研成果,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调研,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民生。建筑学院08级博士生王荃,曾参与20__年北京奥运会、达沃斯论坛等多个志愿服务工作,先后荣获团市委“优秀先进个人组织者”、中国红十字总会“优秀先进个人”等荣誉。王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责任,光荣获得“20__年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称号。在其带动影响下,更多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已形成__市多个优秀品牌服务基地。三是树立学生干部、社会活动的典型,加强全面发展、全面成才意识教育。学校成立了示范教育办公室,成立了精英宣讲团,组织获得__大学十佳杰出青年、__市优秀学生干部、__市十佳大学生等荣誉的学生干部,深入各学院进行巡讲,面对面交流。学生媒体“天外天”新闻中心对优秀研究生学生干部进行跟踪采访报道。

——充分发挥研究生基层党组织的辐射作用,形成纵横交错的自我教育轴线。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和课题组时间偏多、集中时间较少、住宿比较分散等客观情况,学校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留“死角”。一是完善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学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立采取以班级为单位横向建立支部为主,以实验室、课题组为单位纵向建立支部为辅的模式,便于各支部对党员进行管理,保证了党员参与本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各研究生宿舍、实验室、课题组、研究生社团组织以及出国研究生中培养党员骨干,通过党员和党支部凝聚、影响和引导研究生,随时把握学生需求和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工作。二是通过开放式党支部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学校通过党员理论学习“一帮一”活动、开放式组织生活等形式,吸收非党员研究生的参与,建立党员和非党员的互动机制与平台,帮助更多的研究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不断提高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增强党组织对研究生吸引力。学校专门拨出35万专项经费开展学生党建立项工作,同时,大力举办研究生支部生活交流活动月、研究生支部工作论坛等交流研讨活动,鼓励基层党组织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寻求对策,保持党员和党组织先进性,吸引青年、教育青年、赢得青年。比如,截至目前“研究生支部工作论坛”已举办18期,参与人次累计600多人次,加强了研究生党支部之间的交流。

——充分发挥研究生社团的载体作用,扩大自我教育的覆盖面。学校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成立了博士生会、研究生会、科技协会、心理协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简称“社研会”)、信息中心和网络协会等7个主要的校级研究生组织和社团,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活动联动机制,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力争全面覆盖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不同方面,并实现全员发动,广泛参与。仅20__年,校级研究生社团开展各类活动238场,参与人次达3.5万。一是拓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覆盖面。以社研会、研究生会等为主要载体,以建党建国、、一二九运动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定期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专题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研究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掌握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二是拓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覆盖面。研究生科技协会、博士生会通过“天南大研究生联合学术交流节”、“院士论坛”、“博士生创新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平台以及研究生

优秀体育教研组第4篇

一、培训主题

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培训对象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指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地方各级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作用。

三、培训对象

100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来自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四个省(地区),高级职称,年龄在35-45岁之间。

四、培训学时

60学时。总体上分成四个内容模块,其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内容15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基础理论知识内容15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内容20学时,小学体育教学互动与研讨内容10学时。其中观摩内容6学时、研讨内容2学时,参与竞赛组织活动2学时、观摩学校体育竞赛2学时,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

五、课程设置(见表1)

六、实施建议

1.实施方式

(1)组织管理上,行政业务双线并行

在省教育厅和相关体育部门联合成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培训”领导小组指导下,组织管理实行行政、业务双线并行,形成省、市、县、校四级行政组织管理网络,建立并形成了省项目办、执行团队、“三支队伍”(专家团队、辅导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培训班级四级业务组织管理与培训体系。

(2)业务指导上,部级教学辅导、省级辅导与班级辅导的层级联动

学校培训机构严格遵循省有关文件的培训要求,加强教学管理,组建部级教学辅导团队,由熟悉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体育教师组成,并设立了专家组、理论教师组和实践教师组。

(3)理论授课与实践课研修相结合

我校在近年来的培训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两段施训”培训模式,集中培训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中逐步开展了远程指导和实践指导项目,以突出实践取向、能力为重的培训理念,形成了从培训源头到培训过程,再到培训效果的全程监控,形成了鲜明的东北师范大学特色。

例如,在对长春市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将培训阶段分为“学思”与“知行”两个部分。“学思”阶段主要进行了集中的讲授学习,包含“师德教育专题讲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观课议课专题讲座与课例点评”三大模块内容,同时学科导师指导组内的主题研讨和学科答疑活动。“知行”阶段组织并指导参训教师开展校本在岗实践“五个一”活动:学一组体育教研方法报告、学员独立写一份体育教学设计、参与一次体育教研活动(面对面或在线研讨:班级沙龙研讨或QQ群)、修改一份体育教学设计、提交一份作业,通过互动交流、答疑研讨等形式,结合课程内容和在岗实践指导内容,进行课例研究方式的校本研修。

(4)建立网络培训效果跟踪调查体系、实时跟踪和掌握培训效果

每次培训结束都要建立学员培训交流QQ群,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培训心得、培训收获、培训需求以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调查问卷、电子邮件、网络联系等方式了解培训取得的效果。

(5)课程资源上,符合时代需求,贴近参训教师需求

本着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上,本次培训紧密结合吉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安排培训内容,切实做到使参训教师可以在自身体育课教学中用到、用好培训中所讲授的内容。

2.师资要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的相关规定,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完善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要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加强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有效开发适用的新资源,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利用,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遴选优质中小学校设立“国培计划”参训教师实践基地,强化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我校根据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要求,开发和使用了以下有效资源:

(1)充分利用和开发“国培计划”专家库和“国培计划”课程资源和资料库;

(2)邀请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马凌主任作为我校“国培计划”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充分利用该专家的学术资源和人事资源;

(3)充分利用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资源,邀请多名吉林省、长春市著名中小学教育的调研员作为授课讲师,充分开发和利用吉林省、长春市基础教育师资资源;

(4)联合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合理打造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调研团队和培训教师团队,充分利用已有调研资源和师资资源;

(5)充分利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资源和师资资源;

(6)广泛利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一级博士学科和四个二级硕士学科的有效资源,以及东北师大体育学院在体育学科基础教育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资源和强大的师资资源;

(7)充分开发和利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基础教学一线实践的有效资源,以及附小的教学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丰富资源;

(8)广泛利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的场地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体系资源,包括管理制度、教学设施、实践基地、食宿条件、医疗保卫等。

3.评价方式

(1)考核评价原则

a 集中讲授与主题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既注重学员的理论知识成绩,又注重学员的实践教学技能;

b 学习过程性与后续实践性考核相结合:既要考查学员课堂学习过程的情况,也要考查每个专题学完之后,学员在岗位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改进工作、转变行为、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

c 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依据制定的考查合格标准进行评价,也要依据制定的评优标准表彰奖励“优秀研讨小组”“优秀指导与管理教师”“优秀实践者”“优秀作业”“优秀项目组织者”“优秀学员”等。

d 专家评价与学员互评相结合:学员作业互相查阅,依据相互评价的情况,结合辅导员的评价,确定最终作业成绩。

(2)考查合格标准

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3)作业基本要求

a 关于“案例分析”:

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实践过程中,或在解决体育课堂实际问题中,或在小学体育课余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与评析。

①所写案例可以是正面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是未能解决问题的、结果不理想或不成功的案例。

②所写案例必须是自己培训之后发生的事件。

③所写案例要有明确的课堂主题,案例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或事件能够体现或说明某个主题。

④案例要符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专业特点。

⑤案例要叙述体育课堂的实际过程和现实情况,并进行评析或反思。

b 关于“反思总结”:

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来体会,总结自己观念和行为的变化及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变化等并进行反思分析。

反思总结的撰写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概括准确、逻辑性强,与小学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相关。文字朴实简洁,不宜进行过多的文学渲染。

c 作业字数:

在600-1500字左右。

(4)评优奖励

a 采用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优秀培训学员并颁发相应奖励证书。

b 优秀作业评价方法

①学员评价:作业通过邮件发给每名学员,作为评价参考;

②班指导教师评价:在学员互评基础上,每班按总学员数的2%选出班级优秀学思作业和3%的优秀知行作业;

优秀体育教研组第5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继续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全面提高我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强化科组、科室和年级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教学研训、教学质量管理,加强德育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理念。

二、 工作目标

1、 完善各方面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先调研策划,后推进执行,提高管理水平。

2、 创建执行文化,加强执行力度,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三、 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

1、 教工管理

(1)学校党支部及德育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非教学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

(2)教职工实行全员坐班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签到及坐班的检查。

(3)管教学生要严慈相济,努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2、 教学常规管理

(1)制订完善《科组长工作考评方案》,《优秀科组评定办法》,《优秀科组长评定办法》,严格考评,公正评定优秀,进行奖励。

(2)全面铺开课堂管理考评工作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年末学期末甚至学期中途根据教学质量监控情况调整任课教师。

(3)加强初三、小六的备考工作。

a、 成立三个领导小组。初三备考领导小组,冯校、陈校、杜琼珍、黄宏明为领导小组成员;小六备考领导小组,王校、张校、翁启蛮、郭胖妹为领导小组成员;实验班工作领导小组,冯校、张琴为领导小组成员。专人到毕业年级蹲点,进行调研、谋划、指导。

b、 初中英语组、数学组两位组长牵头,全力解决两个学科长期以来徘徊不前拖后腿的问题。

c、 毕业班各学科更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作用,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4)深入开发完善校本课程,规范学籍管理。

(5)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对课堂教学、课堂管理的各项考评指标、各类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寻求对策,培植典型,推广经验。

3、 研训工作

(1)总结反思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2)聚焦课堂教学,狠抓教学质量。重点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和指导,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指导。

(3)加强科研课题的管理与指导。

(4)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

a、 加强薄弱学科中学数学、中学英语的科组管理,开展研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b、 教研组的评课必须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研究和反思,推动教师同伴互助。

4、 安全管理

(1)认真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2)认真组织校园安全经常性排查,防微杜渐。

(3)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5、 德育管理

(1)制订完善《年级组长工作考评方案》,《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学生操行量化评定方案》。

(2)开展优秀年级组长、优秀年级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工作,进行奖励。

(3)加强德育理论探讨和经验交流,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创建优良班风、学风、校风。

(4)德育处、体卫艺、团队部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养成文明习惯。

6、 后勤工作

(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财产管理。

(2)加强卫生保洁工作

7、 学校文化建设

(1)加强现有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工作

(2)创建人文氛围,增强校园文化底蕴。

(3)开展文体活动

8、 统筹兼顾其它工作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优秀体育教研组第6篇

花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承了教师培养的光荣传统。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管理与组织方式,以课题实验“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研究”为载体,改革教研组织形式,增强学科教研小组的造血功能,把教研活动的主动权“还”给教师,促使各教研小组百花齐放,共同发展”老师们通过“支教、走教、换教”等形式,努力缩小中心校与村小的差距,研究内容一致,研究对象相当,研究方式自创,研究效果共享”教研氛围中,批注式阅读”协议式培养”沙龙式交流”捆绑式评价”等活动使教师发展由被动式的要我发展”逐步转向主体性的要发展”三年中,有17人次的教师个人先后获得了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等殊荣,25人次的教师在市、区级公开课、教师基础功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有94篇教师论文分别获得省、市、区奖项。

金粟镇小学全体教职工在区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领导下众志成城,过去的三年。克服困难,顺利渡过2000年前后办学的困难期,进入调整期的关键三年;初步完成全镇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后,中心校与村小缩小教、学、研差距,地方学校与原企业子弟学校进行磨合、重组的三年;也是以“和”为主题的学校组织文化得到发掘,学校办学理念形成共识,发展思路更加明晰,管理方式得以巩固的三年;更是金粟镇小学教育重新显露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各项工作有所突破的三年。

区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过去三年。区教研室等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届初拟定的发展规划和构想的工作思路,团结全镇广大小学教职工,坚持顺应“与时俱进”这一时代主流,把握好“继承、发展和创新”这一主题,着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和谐大家庭氛围,深化以“校务公开”为载体的民主管理模式,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搭建了较为宽阔的平台,较好地实现了任期目标。

优秀体育教研组第7篇

一、任现职以来的业绩

类别

教学教育主要业绩

突出奖励

①年月被评为省2007年南粤优秀教师,区十佳教师。

②年月被评为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③年月被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

④年四次被评为区教育局直属优秀党员

⑤年两次被评为区优秀教师

教学效果

①年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化学奥赛获全国三等奖,是我校参加化学竞赛以来取得最好的成绩,我获优秀辅导员奖。

②年月指导学生参加年全国高中化学奥赛成绩:市一等奖有两人,市三等奖有三人,我获优秀辅导员奖。

③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考我所担任的三个班化学成绩平均分居全级十八个平衡班中的第一、二、三名,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考我所担任的四个班化学成绩平均分居全级二十个平衡班中的第一、二、三、四名。

④高考成绩喜人,在年高考中,所担任的教学班综合科平均高达126.7分,比理科班平均122分高出4.7分。

科研情况

①年,参加了部级课题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专题研究,我独立承担子课题的《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②年个人课题《新课标条件下综合科高考备考模式研究》被确认为校科研课题,同年被聘为综合科高考备考指导小组成员。

③论文《成功心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性创新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实施》分别获区年、年度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三等奖。

④年月,区级公开课《化学能与热能》获区高中化学新课标优质课比赛叁等奖,在我校接受省教学水平评估中承担的公开课《金属的性质》,被学校评为2007-2008学年度优质课。

⑤月参加省新课程化学选修课程培训与教学研讨会议

⑥月参加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省级培训班”,连续四年担任研究性学习课备课组长,完善我校这一门课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正常开展的有关管理,并写成论文《继承、吸纳、创新、实干——一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做法与经验》,其间本人开展了《如何做开题报告》、《如何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或论文》等多次研究性学习课专题讲座。

教育效果

①班主任工作中,本人所带的班多次获学校“优秀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称号。

②年本人所带的高三(11)班,在高考中有4人上重点线,30人上本科线,本科率超50%,其中以总分715分成为我校第一个被中山大学录取的学生。被评为校“十大”优秀学生。

③从高一至高三三个学年度中,担任级组长,取得辉煌的成绩,省三好学生1人,市、区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共达17人,07届高考成绩创一中历史新高,尖子生人数大幅增加,上重点线人数比去年增长70.3%。上本科线人数飚升,比去年增长72.4%。

④后进生转率较高

二、教学教研方面

从教10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上拼搏,胜任高中各年级化学循环教学工作,担任两次高一级至高三级的循环教学,能运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并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每年承担一次以上校级公开课。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通过文本唤起学生的化学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意境,激活学生的感情积淀,形成强烈的心动感,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化学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和理趣美,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1、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十年教学生涯中,使我体会到,教学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但又不完全相同,特别是目的和要求。教师的演技要求更高更难,首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做到每节课都能把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觉器官调动起来,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为了达到此种效果,我努力训练出了潇洒自然的教态和良好的口才,同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作好科学的设计,比如选择有价值的生动的教学补充材料与动人的事例,提出能发人深思的或使学生产生悬念的巧妙问题等。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的内容,我首先演示“水点火”的实验(在酒精灯的灯芯中先放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并藏起来,然后用滴管滴入2~3滴水,结果灯芯燃烧起来),学生观看到这一违反“常规”的现象,既兴奋、又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问。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将学生引入到“愤”、“悱”状态之中。学生由此产生的惊异、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求知欲。接下来在讲解钠的性质时,学生就能集中精神,积极思考,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趣的能开拓学生感性知识或能具体揭示抽象概念与规律的直观方法,多讲一些与学生所学的知识、概念、原理的产生、发展或对其深刻领悟有帮助的故事、趣闻、名人轶事,让前人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重现;在学生中开展研讨、争论、角逐、协作和评价等等。此外,我还很讲究教学手段,凡能让学生看、听、想、做的,都应尽量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动口、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触发联想,“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以加深理解、加深印象。这就形成了我的教学风格,我的教学艺术。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应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化学是一门研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生感性认识的知识较多,趣味性强。因此,我在化学过程中大胆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挖掘创新教育因素,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启发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创新思维能力。如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我把它变为学生实验,对于验证性实验,把它变探索性实验等,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探索科学追求科学的精神,同时也不仅教给学生以猎物,更给学生以猎枪。此外,我针对学生智力和成绩参差不齐的状况,把课本中的化学知识归纳为若干个知识点,立足中等,照顾全面,重视尖子,狠抓双基,从学生的薄弱入手,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宽松的心态氛围,从大量的资料中找出少量适合学生实践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经过不懈努力,我所任教班级的成绩有较大提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化学奥赛成绩突出,年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化学奥赛获全国三等奖,是我校参加化学竞赛以来取得最好的成绩;年月指导学生参加06年全国高中化学奥赛成绩:市一等奖有两人市三等奖有三人。每次统考成绩在平衡班中都名列前茅,如07-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考我所担任的三个班化学成绩平均分居全级十八个平衡班中的第一、二、三名,平均分达104.2分,高出全校平均6.5分。优秀率达42.58%,比全级平均优秀高出16.58%;04-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考我所担任的四个班化学成绩平均分居全级二十个平衡班中的第一、二、三、四名,平均分达90.49分,高出全校平均4.99分。优秀率达45%,比全级平均优秀高出13.12%,其中最高分全部落在我所教的班。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实践与思考,升华教学经验与总结。

教学能否有新的进展和突破,教科研是关键。我积极参加备课组、科组、学校等组织教科研活动,如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名师培养学习班,参加部级课题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研究,我独立承担子课题的《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以《晶体结构》作为其中研究的一节公开课,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赞赏和肯定,完成了专题学习网站――《晶体结构》,本专题学习网站还获校二等奖。此后将研究结果继续推广和运用,独立完成两个学习专题网站:《乙醇醇类》、《碱金属》。从而提高了自己处理教材、考纲和教研教改能力,优化教法,使我学会如何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中,并善于思考与总结,写成论文,如《如何使学生乐学》在学校大会上交流,赢得热烈的掌声,论文《成功心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性创新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实施》分别获区年、年度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三等奖。

我学会开展专题研究要教学质量,如从学年度,我担任了理科综合科备课组长,并被聘为综合科高考备考指导小组成员。从此开始确立个人研究课题《新课标条件下综合科高考备考模式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在年高考中,我校理科综合科取得好成绩,平均分达122分,而在我所教的班平均分达126.7分。此外我还积极主动承担公开课,每年都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08年3月,区级公开课《化学能与热能》获区高中化学新课标优质课比赛叁等奖,在我校接受省教学水平评估中承担的公开课《金属的性质》,被评为学年度优质课。

三、教育管理方面

在年级组长和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都会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讲究教育艺术和管理技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形成了较强的教育和管理学生能力,并取得显著成绩。

1、班主任工作有声有色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善于开展主题班会,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契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爱心和耐心为武器,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如学年接手高三(11)班的班主任工作,首先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为思想教育主线,采取民主治班的策略,引入竞争机制,点面结合,在“面”上做好整体教育,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有正气,学风浓的班集体,以影响个体;在“点”上做好个别的思想辅导工作,以促进整体。经过努力,取得良好效果,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称号。

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我充分抓住这些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学生高中阶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生临报志愿时,举行“理想与志愿”主题班会,让学生正确对待理想与志愿的关系。高考前三周又举行“压力的来源与破解方法”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减压力。通过一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明确了奋斗目标。在高考中发挥出色,超额完成任务,有4人上重点线,超学校分配指标的50%,上本科线有30人,超过学校分配指标5人。其中以总分715分成为我校第一个被中山大学录取的学生。

2、级组长工作卓有成效

从高一至高三三个学年度中,担任级组长,本届学生是区普通高中扩招最大的一次,使得我校学生素质大大降低,择校生达三百多人,这给教育与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我根据本届学生的特点,坚信“先成人后成器”,精心策划好三年中不同阶段的思想教育内容,先帮学生找回信心,狠抓养成教育,其次做到因材施教、赏识激励,直到高三成才励志的教育,经过连续三年的努力,取得辉煌的成绩,省三好学生1人,市、区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共达17人,07届高考成绩创一中历史新高,尖子生人数大幅增加,总分605分(相当于标准分700分)以上的共有8人,比上一年增长100%。上重点线人数比去年增长70.3%。上本科线人数飚升,达到605人,比去年增长72.4%。由于工作成效突出,05年被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07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区十佳教师,多次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区教育局直属优秀党员、校优秀级组长。

四、培养指导新教师方面做出成绩。

在指导新教师方面,我尽最大的能力当好新教师领路人。任现职期间,负责两位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我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使他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其中教师学年《葡萄糖》教学设计比赛获校级一等奖和同年被评为校十大优秀教坛新秀学年校级举行教学优质课比赛,她的《分子结构》获一等奖;学年举行有效课堂研讨活动中承担教学公开课的示范课并得到同行的肯定;竞赛辅导工作出色,年化学竞赛中她辅导的学生获一等奖她本人并获优秀辅导员荣誉。老师也获得国家“十五”课题资源成果二等。

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我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试,还参加了师德修养学习、新教材培训、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本人长期订阅《中学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平时注意收集化学教学发展动态和教育信息,密切关注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

优秀体育教研组第8篇

发挥党建引领 注重立德启智

近年来,武平县实验中学党支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星级党支部的创建为抓手,推动党建“3+2”工作机制,实施党建“优师”工程,创建“红土先锋耀武平,提质发展我先行”党建品牌,夯实党建基础,筑牢战斗堡垒,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领教师潜心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模范”工程潜心立德树人

1.争当“学习模范”

实验中学党支部结合“三会一课”学习新思想、新理论,充分利用学校微官网、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网络载体,开展在线学习培训和自学,开展专题党课学习,集中学习研讨、述学等活动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结合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加强对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力求党员在学习中作表率、当模范。

2.争当“师德模范”

学校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在个人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修养践行方面做表率,引导全校教师不忘来时路,走好新征程;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到梁山书院、文博园、将军广场、湘店亚楼红色教育中心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先后开展“唱祖国颂歌、担时代使命”爱国主义歌咏比赛、绘画比赛、快闪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学习“梁野英才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等活动,引领更多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做楷模,在学校发展中做先锋。

4.争当“奉献模范”

学校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带头为学校发展分忧解难、献计献策。利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和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经常开展义务劳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关心孤寡老人,开展为抗疫捐款捐物和无偿献血等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积极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

5.争当“帮扶模范”

学校党支部积极开展“挂钩帮扶工程”,要求党员教师每人必须帮扶1名青年教师,指导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针对疫情期间许多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问题,5-9月份,党支部与县教育系统关工委联合开展“禁止学生玩手机(网络)游戏”活动,每位党员挂钩帮扶1名有网瘾的学生,帮扶网瘾学生远离手机(网络)游戏,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护航。实施党员挂钩困难学生制度,以帮扶病残生、学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学生以及辍学生和有辍学苗头的学生等群体为重点,切实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引领他们自立、自强、自爱,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6.争当“服务模范”

学校党支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市级文明校园为契机,组织全体党员和教师每天坚持在校门口至二中天桥下路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和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公共场所开展宣传移风易俗、扫黑除恶、防电信诈骗、人口普查、平安三率测评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参与县里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无私服务群众,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争做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

二、实施“优师”工程打造“四强”教师

实验中学党支部坚持以教师发展为重心,结合“亮身份、强师德、促教学、提质量”主题活动,健全教师党员“双培养”制度(即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骨干),实施党建“优师”工程,努力培养把握学科能力强、课堂施教能力强、精练管理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强的“四强”教师。

1.“带出”一批优秀教师:采取名师党员、进修学校教研员结对挂钩帮扶教师及名师、骨干教师挂钩新调入教师,培养对象涉及十个学科35人,通过导师引领、自主学习、专题讲座、集体讨论、教学观摩、专家指导、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带出”一批优秀教师

2.“研出”一批优秀教师:让党员教师带头组织参加讲课比赛,带头参加教研活动,带头落实教学常规,带头参加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出”一批优秀教师。

3.“磨出”一批优秀教师:依托武平县十个骨干教师工作室中实验中学有语、数、英、化、历五个学科领衔人的优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

4.“推出”一批优秀教师:成立党员优师工作室,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教学示范岗等活动,提升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推送党员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技能比赛,带头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的,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

三、实施“品牌”工程服务提质发展

实验中学党支部坚持以内涵发展为核心,创建“红土先锋耀武平,提质发展我先行”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

1.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学校党支部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围绕“五抓五促”(抓自身建设,促提质发展;抓精细管理,促提质发展;抓教学评价,促提质发展;抓教研教改,促提质发展;抓分层教学,促提质发展),努力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打造高效课堂上下功夫,并积极加强备课组建设,加强教研教改工作,加大教学过程的督查力度,采取分层教学,大幅度提高了教育教学整体水平。近几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县第一。

2.实施特色校园文化创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