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五年级体育教案

五年级体育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48:34

五年级体育教案

五年级体育教案第1篇

水平:三

年级:五

执教者:

课的

内容

1、变向跑

2、跨下传球接力比赛

场地器材

场地一块

篮球四个

课的目的

1.使学生了解篮球变向跑的基础知识和动作要点。

2.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并通过篮球游戏锻炼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等发展体制。

3.培养同学们敢于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能精神。

重难点

重点:改变方向的第一步向斜前方出要迅速、果断,身体转动要快。

难点:脚尖内扣,腰带动髖担转,快速移动重心并迅速跑出第一步。

部分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次数

准备部分

8分

一.课堂常规

1.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目的要求。

3. 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

4. 讲解安全问题。

二.热身活动

1.慢跑500——600米。

2. 活动身体各关节

1. 教师站预铃等待上课

2. 师生互相问好

3. 报告人数

4. 说明内容

1.

教师组织学生和学生一起慢跑。

2.教师口令和学生一起活动身体各关节。

1.组织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要求:站排严肃认真

1.

学生成两路纵队围绕操场慢跑。

2. 学生认真活动各关节。

1

1

27分

一、变向跑

重点:改变方向的第一步向斜前方出要迅速、果断,身体转动要快。

难点:脚尖内扣,腰带动髖担转,快速移动重心并迅速跑出第一步。

二、游戏:

跨下传球接力比赛

要求:每名队员必须用双手从胯下向前方传球,不需抛球或是扔球。传完球的队员到排尾站好继续比赛。

哪组下传完球到终点为优胜队。

1.

教师讲解示范篮球变向跑动作及动作方法。

2.变向跑动作方法:

交向跑时(以左侧交向为例),最后一步是右脚落地,脚尖向左转,迅速屈膝,上体向左转,右脚用力蹬地,同时左脚向左前方快速迈出,身体重心还迅速前移,右脚快速用力蹬地向前迈出,两臂迅速摆动。变向跑的前三步要迅速、款捷。

2.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3、分组练习,小组展示。

4.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5、教师总结、讲解示范。

6、指导纠正

1、 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口令比赛开始。

1. 学生分成四组,根据教师口令,依次练习。

2、

学生在练习时注意跑的动作要领。

3. 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4、学生进行练习

5、优秀学生展示

6、学生反复练习

1.学生明确方法和规则

2.学生小组合作练习

3.小组比赛。

6

4

结束部分

5分

三.整理放松

1.放松操

2. 小结

3. 下课

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

2. 小结本课

五年级体育教案第2篇

参考文献:

[1]赵爱玲,张莉.二十一世纪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高建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56.

五年级体育教案第3篇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体育实践课教案设计的宏观理论要求。

关键词 体育实践课教案 宏观理论要求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编写体育教案是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就编写体育教案时必须遵循的宏观理论要求做以下讨论。

一、体现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2001年,我国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依据三维健康观,体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体育课程的目标划分为包括“身体健康”在内的五个目标领域[1]。

体育课程的五个目标领域体现了课程“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一个价值取向。

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它影响着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它提示我们:体育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方法运用、评价方式等,都应该围绕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进行设计,而不是把学生置于教师或教材从属地位。教师教学中的任何行为,都应该出于“学生发展”的价值预设,都应该具有“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合目的性

二、体现课程“技艺性”的学科性质

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是指体育课程有别于其它一般文化课程的本质属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2]。因此,就其学科性质来说,技艺性是它的主要性质[3]。

基础教育的各类文化课主要通过思维活动,以一般的认知过程来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则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因此,身体练习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征[4]。

一堂体育课之所以是一堂体育课,是因为它具备了“技艺性”这样的一个学科性质和由此所决定的“身体练习”这样的一个有别于其他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征,因此,体育实践课教案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都应该体现出“身体练习”这个特点。即:体育课首先必须是一堂体育的课。

三、体现目标统领内容的教学设计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传统的体育课程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确立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这个原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核心理念。

我们知道,教案规范,属于体育课程文化的形式结构;课程理念,属于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结构。本质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式结构则具有可变性,但形式结构的可变必须始终围绕“相对不变”的本质结构而展开。既教案规范的调整,不能脱离且必须服从课程核心理念的约束。因此,体育实践课教案无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格式的设计上,都应该体现这个原则。既根据课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内容,并把目标书写在内容的前面。

四、体现教学目标指向五大领域的指导思想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该指向多种教学目标[5]。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是一个整体性的要求,它很难孤立地存在,因此说,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无论从事哪一种运动项目的身体练习,都应该全面、综合地考虑五个领域目标实现的有效性[6]。

整体性并不排斥重点。每一体育活动的教学都要考虑五个领域目标的实现,但在实践中也可以有所侧重[7]。因此,为避免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目标设计得面面俱到,而使教师无法面面兼顾,出现了蜻蜓点水的现象,对一个教学阶段或一个运动项目的学习,可以确定某学习领域为重点发展领域。这样不但不排斥其目标体系的整体性,而且,使课程目标在向教学目标的转化时,具备了更高的可操作性。使体育教师在贯彻课程目标时,可以有所关注,从而有所实现。既整体不排斥重点,重点是整体中的重点。

五、教案力求简单明了

新课程的体育教案应力求简单明了,这是由于:

首先,教案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准备的教学方案,是为自己准备的。并不是专门用来展示的[8]。因此,教案应该可被方便查阅。当教师在查阅自己的教案时,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对教学方案的设计,以节约教师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考虑创造性的教学。

其次,就目前学校体育的教学情况来看,一份教案需要在不同的班级实施,教师不可能预设好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将发生的一切情况。因此,教案应该具备可变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同班级的不同学生或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不同练习情况,生成性地采用有创造性的教育手段,以保证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再次,就目前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来看,一个体育教师通常要兼任多个教学班的体育教学工作,过于复杂、详细的教案会在无形中加大体育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因此,教案应该可被快捷设计。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才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操作中。

因此,在能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具备教案的基本要素的前提下,教案应该越简单越好,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创造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 邹玉玲,史曙生,顾渊彦.体育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

[4][6] 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五年级体育教案第4篇

关键词:特级教师研究;目标;内容;策略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目标

“特级教师研究”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从立项到现在,这项研究已持续了五年之久。之所以要确立这项课题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特级教师是一座“富矿”,值得研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所有教育资源中,教师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第一资源。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①,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课题。特级教师是教师职业的崇高荣誉,是我国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国教育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教育教学经历,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广大教师具有巨大的教育、引领和示范作用,是我国教师培养、培训的生动教材和重要资源。

第二,特级教师研究有待深化。30多年来,我国特级教师研究在宣传特级教师的先进性和专业性、传承特级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探讨特级教师的成长轨迹与发展途径、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1、研究内容单一。大量的研究文献以单一化的个案研究形式出现,缺乏对特级教师群体及其成长途径、成长规律和成长机制的探讨。2、研究方法简单。对特级教师成长轨迹的研究大多采用传记式的体裁,既缺乏内外因关系的把握,又缺少理论性的概括。3、研究水平不高。多数个案研究文献还仅仅停留在榜样式宣传和经验性认识的层面上,缺乏对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的深入审视。4、研究视野狭窄。为研究而研究或就事论事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将特级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范教育制度完善相联系的宽广视野。5、研究人数稀少。尽管以“特级教师”为题的文章的绝对数量逐年递增,但是与以“教师”为题的文章相比,仅占2%左右[1]。

基于以上两点,本人申报“特级教师研究”作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并经专家评审立项。本课题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特级教师”。研究目标设定为:厘清我国特级教师评选制度的来龙去脉,分析我国特级教师遴选制度的成败得失,探索特级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培养机制,为特级教师的评选、培养和特级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为广大教师学习特级教师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为中国当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专题研究资料。

与此前有关特级教师的研究相比,本课题研究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第一是全面。所谓全面,首先是指把“特级教师”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这就突破以往那种个案式的“特级教师研究”;其次是指不仅把“特级教师”作为“一个群体”的人来研究,也把“特级教师”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和教育制度来研究,研究的视野更为开阔。

第二是系统。所谓系统,就是努力超越以往那种零散的、单项的、学科范围内的研究,追求统整的、综合的、超越学科的研究;同时,研究内容更加体系化、结构化。

第三是深入。所谓深入,就是要努力在特级教师评选制度来龙去脉、特级教师遴选制度成败得失、特级教师成长规律及培养机制、特级教师影响与作用等多个方面作深度探索,从而在有关史实、机制、规律等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策略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下内容:

(一)我国特级教师评选制度的缘起、沿革的研究――厘清我国特级教师评选制度的来龙去脉,为人们更充分、深入地理解、认识、研究“特级教师”这一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现象提供重要线索,也为中国当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专题研究资料。

(二)我国特级教师遴选、培养和发挥作用机制的研究――分析我国特级教师遴选机制的成败得失,研究我国特级教师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机制,为有关部门遴选、培养特级教师和把特级教师作为重要教育资源加以利用提供参考。

(三)特级教师成长个案、成长规律的研究――通过一定数量和有代表性的特级教师个案的研究,分析特级教师成长的内、外部因素,总结特级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

(四)特级教师的比较研究――选择一定数量的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级教师作比较研究,进一步揭示特级教师的成长规律。

(五)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的研究――研究特级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形成过程、影响因子和一般规律,为广大教师学习特级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针对上述特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采取了以下研究策略:

第一,大量占有文献和资料。本课题的研究始于2006年课题申报立项之后,实际上文献和资料的收集、积累在2006年课题申报立项之前、期间就已经开始了。为本课题研究而收集的文献资料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特级教师本人的著述、课例、案例、图片、音像;二是专门研究特级教师的图书、论文、史料;三是关于特级教师的新闻、消息、通讯报道、文学作品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采集、搜集的研究文献和资料,总量达到五千多万字,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第二,高度重视个案研究。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各有各的“撒手锏”和“秘密武器”,每个特级教师都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和值得研究的个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研究只要将这一个个重要的个案研究清楚,就能事半功倍;也只有将这一个个重要的个案研究清楚,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本课题研究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对特级教师个案的研究。近几年来,我们对全国90名特级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同时,我们对江苏省第10批大部分特级教师和首批进入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50名特级教师进行了“集体个案”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广大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和辐射,对广大校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启迪作用,受到广大校长和教师的普遍好评。

第三,适度运用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真正走向科学的努力方向。本课题的部分子课题如“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比较研究”尝试运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这样的尝试还只是初步的,但仍然为增强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研究的结果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窥斑见豹的效应。

三、研究成果及主要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我国特级教师评选制度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1、确定了特级教师评选的起始年份。通过翔实的资料和细致的考证,将特级教师评选制度的历史前推至1956年,改变了人们通常认为的特级教师制度开始于1978的传统看法。2、厘清了特级教师制度的发展过程。通过研究进一步确证特级教师制度一开始只“是教育行政部门为解决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而偶然设立的,事先没有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论证,带有比较浓厚的行政色彩”[2],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为一项集荣誉、待遇和学术为一体、兼具先进性与专业性的遴选和认定制度;详细分析、比较了从“前制度评选”阶段(1978年前)到“制度化评选”阶段(1978年后),从《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1978年)到《特级教师评选规定》(1993年)再到“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1999年)的全部发展进程和其间人们对“特级教师”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特级教师制度的不断完善。3、对特级教师评选的重要政策文献进行了分析、解读和比较;4、考察了地方特级教师制度。特级教师制度是一项国家制度,但是它是一项原则而有弹性的国家制度。它允许并且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区域的实际和需要作出调整和创造性地实施。这部分的研究对此做了初步的梳理与分析。

第二,对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出了规律性假设。总结特级教师的成长规律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对特级教师成长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本课题称“个人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富有个性的分析。对教师(含特级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以往的研究形成了不少分析框架③。但是,实际研究时我们并没有简单沿用已有的分析框架。我们分析特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抓住影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机制五大要素展开;分析特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内部因素(个人因素)时,则紧紧围绕热爱、追求、实践、学习、研究五个方面进行。我们认为这样的分析框架比较符合研究对象――特级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同类研究中也比较有特色和新意。在细致分析特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特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提出规律性的假设,这就是: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外部因素+内部(个人)因素=外部因素+热爱[追求(实践+学习+研究)]。在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中,外部因素是条件,内部(个人)因素是根据,两者缺一不可;在内部(个人)因素中,“热爱”――对教师职业、教育对象的热爱和建立在热爱基础上的“追求”――崇高的价值与信念、坚定的目标与理想、不懈的坚持与超越――居于基础和关键的位置,是特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双引擎”,为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内在动力。当然,人的成长与发展是复杂的。“人的发展规律则最为复杂,最难以把握和描述”[3]。我们提出的假设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修正,才会逐步逼近规律。

第三,对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总结。特级教师是教学专家。研究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和风格是本课题研究的又一重点。1、特级教师应该具有教学风格。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对教学艺术矢志追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教学理念、教学作风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独特的教学风格既是特级教师教学理想的实现,也是他们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特级教师成熟的标志。2、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特征。3、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形成与特级教师的个性气质、所处地域、阅读学养、所教学科等紧密相关。4、特级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大都要经历从教学个性到教学风格再到教学流派的渐进而持续的过程。5、特级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类型主要有:诗意诗化型、清新简约型、情绪情感型、机智幽默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为广大教师学习特级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第四,对相当数量且有一定代表性的特级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个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有:1、特级教师自述。特级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经历、思想等。2、特级教师访谈。研究者采用访问的方式与特级教师对话、探讨。3、特级教师评述。与特级教师相关的人士或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评述特级教师的教学、个性、思想等。在对特级教师进行个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征集、采集、收集、积累了大量重要的关于特级教师第一手资料。这些第一手资料,是特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教学艺术与风格、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见证,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课题组将在适当时候整理结集出版,为广大教师专业进修与学习提供便利。

第五,对我国特级教师遴选、管理、使用和专业发展等进行了系统反思,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为此,课题组提出:1、我国特级教师制度总体上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具有重要引领和导向作用的、比较科学的制度,但它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根据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不断加以完善。2、特级教师遴选和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一评定终身”、“教而优则仕”和流动无序,导致部分特级教师专业发展乏力,攀高履新精神缺失,应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3、要不断创新特级教师评管机制,有效促进特级教师可持续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孵化等作用。

四、成果形式及问题讨论

“特级教师研究”已经历时五年。五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成果主要形式有:1、专著《论特级教师》,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特级教师个案研究集》,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系列论文。《特级教师“誉后”发展的困局及化解对策》、《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适应期、关键期与突破期分析》、《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空间因素”分析》等论文分别发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术刊》、《教育发展研究》等核心期刊。4、政策建议――《关于特级教师评选、管理和研究的若干建议》(见附录)。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成果都只是初步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像“特级教师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越深入问题就会越多。有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探索。从比较宏观的方面说,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高度重视:

第一,特级教师大样本甚至全样本的获取及研究。“一般来说,确定性可以用规则函数描述,而不确定性则包含大量样本,单个样本变化可能全无规则,但就总体则可能是有规则的,符合统计规律。”[4]无论是探寻特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和流动规律,还是研究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都必须基于大样本最好是全样本的分析。在五年的研究中,课题组没有能够实现研究初期确定的收集特级教师大样本甚至全样本的理想目标,后续的研究应该在这方面更下苦功。如果能够获取中国特级教师的大样本或全样本,那么我们完全有可能在特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规律和流动规律,以及特级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等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二,特级教师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创新。五年的“特级教师”研究中,我们大量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尝试使用了统计分析法,但都还只是初步的。如果我们能够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特级教师的大样本甚至全样本资料和大量特级教师作品、著述、传记等进行大规模精确输入、统计与分析,那么,我们在“特级教师研究”方面或许会有更多惊人的发现。

第三,特级教师研究资料的集与整理。对“特级教师研究”这样的课题来说,研究资料的采集、征集和收集是十分重要和基础的工作。五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集、征集、收集了大量关于特级教师的研究资料。在预期的研究成果中,我们曾经试图将这些资料编辑成“资料长编”。但是,这一设想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人手和经费方面的原因)没能实现。这些资料目前只有一个大致的编目,总体上还处于未公开、未研发的散落状态。后续研究中如何将这些资料体系化、结构化,并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发挥它们应有的更大作用,需要认真加以探索。

附录:

关于特级教师评选、管理和研究的若干建议

特级教师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是我国教育的宝贵财富。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对我国广大教师具有巨大的教育、引领和示范作用。他们的教育教学经历、经验和思想,是我国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的生动教材和重要资源。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特级教师评选、管理制度,更充分地发挥特级教师的重要作用,“特级教师研究”课题组在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就特级教师评选、管理、使用和研究等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一、特级教师评选应多用“或”字降人才。各省评比办法中都对参评教师此前所获“综合荣誉”等提出明确的、较高的要求,这一要求限制了部分德才兼备但在因种种原因未获综合荣誉的教师参评和入选。建议采取“综合荣誉”或“师德+师能”或“师德+师能+X”的标准不拘一格评选特级教师。在对参评教师人品、师德等进行综合考评,确认其人品好、师德高的基础上,可以看“综合荣誉”,可以看“师德+师能”,也可以用“X”(某一或某些方面的突出表现和业绩)折合抵充“综合荣誉”。

二、特级教师可考虑分若干等第。可设一级特级教师、二级特级教师、三级特级教师等。等第之间可进可退。如初评者都为特三级,然后根据其业绩大小和综合表现,再有所递升;而特一级则定为较难达到的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可同时授予“功勋教师”之类荣誉,作为终身荣誉。从低一级到高一级,不必设比例限定,但要有明晰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要求。

四、取消“特级教师终身制”,改为“特级教师任期制”。一般任期为三至五年,任期内在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设置“下要保底,上不封项”的基本标准和要求。达不到基本标准和要求者,采取诫勉告之、延缓评价等措施限期达成,仍未达到基本标准和要求者,取消特级教师荣誉。连续三个任期都一次达标的,可享受终身特级教师荣誉。

五、搭建特级教师人才梯队,形成特级教师“前引后追”格局。“前引”,即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领跑效应”,采取“工作室”、“师带徒”等方式,带动区域或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后追”,即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授予诸如“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称号,作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重点加以培养。

六、启动“特级校长”评选。既可以避免校长与教师争“特级教师”名额,又可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七、成立“特级教师研究中心”。在国家和省一级教育科研或教学研究部门设置“特级教师研究中心”一类的研究机构,承担特级教师基础数据的采集、征集、收集与整理,特级教师评选、管理制度与历史的研究,特级教师专业成长和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的研究,特级教师质量和流动情况的监测,特级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职能。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②参见王思震.教师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鞠献利.教师素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7;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等等。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我国特级教师研究概览[J].江苏教育研究,2009(1).

[2]王芳,蔡永红.我国特级教师制度与特级教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5(6).

[3]孙孔懿.论教育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343.

[4]赵凯荣.复杂性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16.

Study on Special-Class Teachers: Goal, Content and Strategy

JIN Lian-ping

(Jiang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 This report expounds the goals, contents and strategies of study on special-class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teasing out the selecting system, hypothesis of discipline is offered for special-class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ir teaching styl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various angles as well. Besides, case studies are also carried out on some representative teachers, and systematic reflection on such aspects as special-class teachers' selection, administration, employm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made in this essay.

Key words: study on special-class teacher; goal; cont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3-0014-05

?鄢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主持人:金连平,批准文号:B-a/2006/01/041)研究报告。

五年级体育教案第5篇

20xx小学教学质量奖惩方案范文1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切实调动各校尤其是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中心小学研究通过,特制定该奖惩办法

考评科目:一、二年级考评语文、数学两科;三、四、五、六年级考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

二、奖惩办法:

在镇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按同年级同学科班数的7:2设奖。

(一)教师奖惩:

一至五年级、六年级科学第一名300元,第二名260元,第三名及以下150元。

六年级语数英三科第一名1000元,第二名800元,第三名600元。

班级平均分不及格的,全镇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得评为各类先进个人。

单科教学成绩:低于镇平均分3分以内,中心校在全镇通报批评;低于镇平均分3分以上,每低一分扣绩效工资50元,任课教师年终考评不得评为优秀,不得评为各类先进个人。(平均分超过80分,不予处罚;二、三年级进步五名,四、五、六年级进步三名不予处罚。)。

教干质量检测成绩位于全镇后三名的,免去其所任职务。

(二)学校奖惩。

1、学校成绩与学校领导的职务任免、奖惩相挂钩。

(1)教学质量检测倒数第一的学校,中心小学对校长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四次(两学年)教学质量检测倒数第一的学校,免去学校校长职务。(按学校平均分排名,定点校和教学点分别考核,从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算起)

(2)定点校教学质量检测第一名奖校长1000元,第二名奖校长800元,第三名奖校长600元。

教学点教学质量检测第一名奖校长500元,第二名奖校长400元,第三、四名奖校长300元。

(3)班级平均分低于镇平均分3分以上的学科超过三分之一罚校长600元,超过二分之一罚校长800元,。

2、学校不得隐瞒学生人数,隐瞒一名学生罚学校100元,全校隐瞒学生超过10人,除经济处罚外,对校长通报批评,取消学校考试成绩。

3、考试时,如发现教师有作弊行为,任课教师成绩按0分处理,扣绩效工资1000元。学校质量检测成绩按该科最后一名成绩降10分计算,每作弊一科扣学校综合考评分2分。

本办法经全体校长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未尽事宜,由中心小学负责解释。

20xx小学教学质量奖惩方案范文2一、指导思想

为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江宁区20XX年度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奖励方案》,特制定《东山小学教学质量考核奖励方案》。

二、评估方法

按照区教育局教研室要求,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阅卷,考核成绩按检测中的合格率、优分率、均分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得分=合格率40+优分率30+均分30%

三、奖励办法

(一)毕业班最终考核奖(区级考核)

1、以学校为单位,根据综合总得分奖励任课教师

(1)1~3名,奖励1200元。

(2)4~5名,奖励800元。

(3)6~7名,奖励600元。

(4)8~10名,奖励400元。

2、相关教师奖励:

(1)对相应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进行奖励,奖金分别为教师奖金的25%。

(2)对未考核的学科教师进行奖励,奖金为考核学科教师的二分之一。

3、进步奖

以五年级最后一次考试为依据,名次每上升一名,奖励一百元,依次类推,保持第一名的,奖励二百元。

(二)调研抽测奖

1、区级抽测(此项奖励完全按照区考核奖励办法制定,执行时以区下发的文件为准)

以学校为单位,根据抽测学科综合得分:

(1)1~3名,奖励抽测年级任课教师每人20XX元。

(2)4~8名,奖励抽测年级任课教师每人1500元。

(3)9~12名,奖励抽测年级任课教师每人800元。

2、校级抽测

达校平均综合得分奖励100元,每超均综合得分一分奖励20元,依次类推,如有任教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以任教班级平均综合得分奖励,奖励金额班级数。

四、备注:

1、本考核方案解释权属校长室。

2、本考核方案从20XX年9月1日起执行。

20xx小学教学质量奖惩方案范文3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教学质量文化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狠抓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使我校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教学质量奖励方案。

一、评价奖励组织机构组长:肖昌明

副组长:姚本前、陈明海

成员:肖昌茂、肖昌明(小)、蒋世锦、田昌万、全胜

二、奖励分类

1、期末教学质量优胜奖、进步奖。

2、各类竞赛奖。

3、抽考成绩奖。

三、奖励方式

实行等级奖,取消原来的目标管理奖。

四、资金来源

按学生人数在公用经费中向各校抽取。

五、具体奖励细则

(一)期末教学质量优胜奖、进步奖。

1、优胜奖设置(按均分),取录名次原则上如下,但可按注解中的情况变动。

注:

①、一等奖内均分相差5分者,降为二等奖,二等奖增加个数;二等奖中与第一名均分相差10分者,降为三等奖,三等奖增加个数。三等奖中与第一名均分相差20分者取消奖励。等次下降的差价加到一等奖上。

②、无考试成绩人员按人平数发放。

2、成绩进步奖:(当前名次-该班产生后的最高名次)100元(或本期均分差与该班产生后最高一次的均分差缩小5分的按提高一个名次计算)

(二)竞赛奖

1、全能竞赛类

①、县级:一等奖每生奖200元,二等奖每生奖180元,三等奖160元。

②、镇级:各年级各层次奖励人数: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7人。

2、才艺表演类

①、表演类(奖励对象:原则上是班主任和音乐教师):一等奖80元,二等奖60元,三等奖40元。

②、手工制作(奖励对象:辅导教师):一等奖20元,二等奖15元,三等奖10元。

③、书法类(奖励对象:语文教师):一等奖20元,二等奖15元,三等奖10元。

④、绘画类(奖励对象:美术教师):一等奖20元,二等奖15元,三等奖10元。

3、运动会:

县级(奖励对象:当前辅导教师):县里取到哪一名,学校奖励到哪一名。单项第

一名:100元,单项第二名90元,后面依次类推。

区级(奖励对象:当前辅导教师):设人才贡献奖:每人次40元。

乡级(奖励对象:原则上班主任及体育教师比例5∶5):团体总分第一名奖200元,第二名奖150元,第三名奖120元,第四名奖100元,第五名奖80元,第六名奖60元,第七至十名奖50元。

校级(奖励对象:原则上按班主任与体育教师比例5∶5):团体总分第一名奖150元,第二名奖120元,第三名奖100元,第四名奖80元,第五名奖60元,第六至八名奖50元。

(上母片可另外制定)。

4、县三独竞赛(奖励对象:辅导教师):一等奖500元,二等奖400元,三等奖300元,后面的奖励依次类推。

五年级体育教案第6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

Abstract: management of students' statu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quality to have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university five years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

Key words: five years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cho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五年一贯制,学籍管理上分中职和高职管理两个阶段,前两年是中职管理模式,第四年才进行大专学籍转档注册。所以五年制高职的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

一、五年制高职学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各学校根据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制定出本校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规定,但是其内容、形式与三年制高等教育学籍管理规定,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和保证制度实施的办法和措施,有的学校虽然规章制度完善,但执行不严,漏洞很多,学籍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

2、学校对五年制高职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1)有些学校将五年制高职工作当作三年制高职教育的补充,在办学过程中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工作。(2)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出现了重三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轻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对相关学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重视,导致学籍档案材料不完备等。

3、学生档案资料不完整。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是高校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是:(1)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够,不能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全面的建立、收集学生档案材料。所建立的有些档案材料杂、乱、差,缺乏统一、规范;档案材料收集过程中出现了遗漏、遗失的情况。(2)学生的认识不到位,提供给学校的个人信息资料不完整、不准确,随意改动,缺乏严肃性,不能及时向学校提供更改了的信息,根本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在学籍档案中的重要性,造成学生档案资料不完整,严重影响了学籍电子注册的顺利实施。

4、学籍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具体问题能力。目前,大多数成教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现代化知识和管理知识明显欠缺,而且人员配备不足,工作中存在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现象。这对加强学籍管理,提高五年制高职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影响较大。

5、学籍管理手段落后。当前仍然有许多高校在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中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取消,除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外,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学籍记载、成绩填写、数据统计、毕业生登记等工作绝大多数采用手工劳动,劳动量大,效率低,准确性难以保证。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手段落后,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五年制高职的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改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适合五年制高职特点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适合五年制高职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依据。在执行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制度的基础上,以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为前提,制定和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做到学籍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体现管理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又体现管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五年制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地修订完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在修订学籍管理规定中,要考虑到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学籍管理规定要相对灵活些。

2、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以学籍管理条例为依据,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是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保证。如建立新生个人信息档案、学籍卡档案、学籍异动档案、班级档案、毕业生名册档案等,同时以教学班为单位,建立学生的通讯录,详细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从而方便学生,方便管理。要注重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切实保证学籍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真实性,为电子注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大、业务繁琐而严肃的工作。大多数管理人员工作三到四年后,都不愿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五年制高职教育职能部门、各系部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同时要保持管理队伍相对稳定,要注重加强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籍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管理人员熟悉业务,胜任本职工作,保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4、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学籍管理质量和效率。学籍管理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许多信息用手工处理不易操作,要将学籍管理纳入到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轨道上。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实现管理信息的规范化和管理工作的程序化,数据管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促进学籍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同时利用学校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网站,建立信息平台,及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信息,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为学生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五年级体育教案第7篇

一、指导思想:xxxx年是全面实施第四个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验收年,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分局党委和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按照依法治教第三个规划和“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继续坚持普治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注重实效,巩固成果,以此为契机,推动普法学习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师生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领导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和运用法律能力,为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二、具体任务和要求:x、做好“四五”普法的总结验收工作。根据九三分局的“四五”普法总结考核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案,做好各阶段的准备工作,确保“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有行动,有亮点,有实效。学校党支部召开部署落实有关普法总结验收方案会议,由党办、政教、工团等部门牵头,分头落实《方案》要求,实事求是,保证质量,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分阶段做好部署:第一阶段(x月xx日至x月xx日),主要是制定好总结验收方案和标准细则,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第二阶段(x月x日至x月xx日)为自查自验阶段,自查自验与抽查相结合。东西两校区及各处室各年级要认真做好自查工作,收集整理“四五”普法工作的有关材料,图片、音像等资料。在自查自验的同时积极改进普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第三阶段(x月xx日x月xx日)为上级验收阶段,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x、继续深入开展学校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学校领导及中层以上干部,要重点学习《中国行政法律制度》《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诉讼法》、《教育法》以及与本校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等教材、聘请司法部门人员来校做法律讲座等不同形式,进行教育法规的学习。领导班子学习日(每周五下午)重点学习《宪法修正案》、《中国宪法制度》《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等法律法规。党支部要组织进行学习情况记录检查,并提供相关问卷进行练习巩固,提高学习实效。也使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得到提高,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得到提高。x、教师法制教育。要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时间安排学法内容,每月集中学习x小时以上。做好教师“五法一规范”的学习和培训考核工作,在师德培训中增加法制教育内容。教师法制教育重点学习《宪法修正案》及与教师利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进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法制宣传评比活动,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实效。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对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宣传员和指导监督员,班主任要具备法律宣传员的能力,必须学懂、学深、学透并会运用法律解释学生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涉及有关法律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要利用学习日进行专题学习,政教处组织班主任进行普法办班学习,做学生的普法学习表率。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普法教育要做到有教安,有记录。x、学生法制教育。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与法同行”主题教育活动。继续重点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黑龙江省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展多种形式以法制教育为的主题班会活动,以课堂教育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分年级组织一次法制教育的参观或观看一次vcd,举办一次法制知识演讲会,上好一堂法制知识教育课,举办一次法制知识征文比赛,组织一次大型法制宣传活动。这“五个一”活动可由工团、学生会等组织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等宣传舆论工具,进行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各班级要继续办好法制宣传橱窗、专栏、板报、墙报、图展等,搞好法律进学校的活动。充分发挥好教育主阵地作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采取专题讲座、报告会、问卷、竞赛等各种形式,把理论性与实践性,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加强与司法部门、综治委的联系,积极参与开展校园治安治理工作,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法制教育。积极开展课外法制教育,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减少和杜绝学生违法行为。三、健全预防和保障工作机制。学校要了解并准确把握在校学生的情况,要在确定需帮教对象,在掌握被帮教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落实行之有效的帮教与管理措施。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各部门和学校领导等与被帮教学生结成对子,以多种形式进行帮教工作,正面引导学生,防患于未然。根据“四五”普法的要求和部署,九三一中将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结合普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找准分析和解决的办法,搞好总结和验收,为“五五”普法的开展奠定基础,不断推动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年级体育教案第8篇

一、工作思路本学期体育组工作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以学校整体工作思路为中心,以坚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目标,全面开展学校体卫工作,努力提高全校师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使学校体卫工作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为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工作任务、目标1、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抓好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努力提高本组教师业务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协调保证各年级教学计划的连续性,逐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确保2011年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2、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运用,坚持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手段,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3、抓常规,抓管理,抓教学,重点抓好身体素质的教学工作。4、大力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完成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为上报国家数据库打好基础。5、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件》,大力推广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积极实施《中学生开展课间体育活动行动研究》体育高考训练等课题研究工作。6、组织开展好高考体训工作。重点抓好08届高考体训队的业余训练工作,做好09、10届体训生的选拔与训练工作。7、组织开展好学校体育竞赛工作,重点组织好一、二年级班级篮球赛和足球联赛。8、在进行教学训练,竞赛时,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制订有效措施,严防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9、以校本教研为指导,抓好业余训练课题的研讨活动。10、加强教研组建议,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深入落实二期课改要求,探索创新发展利五中体育特色。三、教学教研工作(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1、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措施,树立依法治教意识,确保学校各项体育卫生工作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2、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给青年教师创造必要的学习,培训机会,以增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的能力。(二)更新教育理念,加大学校体育卫生教学改革力度。1、以“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为目标,在教学中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锻炼意识和卫生习惯,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空间。2、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3、以备课组活动为手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宽松、更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4、加强体育课教学评价工作,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与教学过程评价相结合,科学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三)课外文体工作统筹安排全校“两操”、课外体育活动、结合体育训练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成立各种类型的活动组织,保证人员场地内容时间和制度的落实,为开展大课间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管理工作1、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落实《利五中体育发展总体规划》、《利五中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细则》和利五中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案以及《利五中体育伤害事故预防措施》,使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制可依,并树立良好的依法执教意识。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学期中按计划逐步落实,学期末撰写出工作经验与得失总结。3、各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订出符合各年级实际的教学进度,上课有教案,课后有小结。4、体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两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切实保证活动有计划,有研讨,有记录,有总结。本学期拟进行教研活动20次,教研专题研讨20个,专题讲座一次;活动研讨长期开展并形成特色。(五)体育竞赛工作我校体育竞赛的开展已形成了大众化,小型化,多样化的特点,并坚持长期开展,本学期计划开展以下活动:①组织高三体训队的二中对抗赛。②组织好一、二年级班级篮球赛。③组织好一、二年级班级足球联赛。(六)、体育训练工作1、学校保证开展体育训练工作所需的经费,及时添置器材,确保训练工作顺利进行。2、抓好学校高考体训队业余训练工作。重点抓好三年级高考队的建设工作,同时抓好一、二年级高考队的组织建设工作,通过集训,有效提高队员专项成绩,为参加校内外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3、训练队有计划,有教案,每周训练6--11次。4、建立健全运动员训练档案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