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48:03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第1篇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1. 反思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1.2 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1.3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2. 初中语文教师生命课堂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2.1 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2 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 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反思性教学 应用

英语写作在体现初中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能够对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行表达,深化学生对所掌握的英语知识的理解。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英语交流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在我国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一、反思性教学的含义和必要性

反思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通过行动研究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地思考与自我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旨在促使教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让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评价来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各方面综合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使学生在教学当中得到进步。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在探索当中促使教学实践更加合理化,实现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统一,并借此来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我国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非常地枯燥、机械与被动,学生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被动地进行死记硬背,不懂得对写作当中一些句子联系进行反思或思考,导致英语写作教学事倍功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接触到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这对教师与学生的反思与总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初中生在英语写作当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基本功不扎实、写作内容过于空洞、雷同现象层出不穷、对英语写作抱有恐惧心理等等,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反思、总结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二、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运用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反思性教学具有更强实践性、目的性、创新性、全面性以及批判性等特征,能够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合理的导向作用。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1.调动初中生的英语写作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起对初中生的英语写作兴趣的培养,可以针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来对其进行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写作训练。在英语写作当中,往往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进行表达,例如向别人了解一支钢笔的价格时可以用“What did the pen cost you?”“How much did the pen cost?”“How much did you spend on the pen?”等来询问,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写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反思性教学来让学生对自己会与不会的内容进行反思,并思考其原因是由于单词掌握得不好还是不会运用相关句型等,从而对症下药,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学生可以在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增强自信心,在问题解决之后产生自豪感,从而于无形当中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积极性。

2.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为学生营造出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后,还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英语写作。以牛津英语七年级当中的“How is food made?”为例,在课程进行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如“Which food do you like to eat?”“Which food do you like to investigate?”等,在学生进行思考后进入课程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对自己在写作中不会表达的地方进行反思,通过对文章脉络的了解来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

3.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

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课程进行前让学生事先进行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并通过阅读来把握文章的思想、结构等,在此过程中促使初中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进行讨论,让学生对收集到的材料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合作解决,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初中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具备了相关学习能力之后,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便能做到有话可写。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输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教授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鼓励学生对自身写作过程当中的观察、总结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反思,从而实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秋生. 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 华中师范大学,2013.

[2] 连莲. 反思性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证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2011.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课后评价

一、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

据笔者统计分析,在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三个资源平台中,有一部分初中语文微课程极度不规范,除时间上符合标准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毫无逻辑,教学主线混乱。换句话说,这些不足以称为语文微课程。

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微课程设计模式,但这种模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全部学科基础上,没有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建设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因此,笔者尝试在已有研究者的基础上,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从初中语文微课程设模式来看,语文微n程的设计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分析、微课程要素设计、评价反馈。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再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辅助工具以及学习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实施,分析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的反思,再将教师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总结分析后,再次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整个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

这个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设计的理念基础。在前期分析部分,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掌握学习者学习特点和学情状况,力图在前期分析中,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中期的课程要素设计,强调对微课程设计者即教师的专业要求。“微课程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初中语文在知识量上的要求不多。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中期的要素设计,除了教学目标、学习策略、知识点的分析和讲授,还设置了反思环节。教师通过对课程的反思、对问题的反思,在情感上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评价反馈,有教师教学反思,学习情况分析,也有相关学习资源的拓展。

二、完善课后评价和反馈

通对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这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教材同步型、知识考点型、拓展提高型三种类型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三个平台和每种类型的微课程,它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都形同虚设。微课程页面中大多有“随堂练习”和“反馈”栏,但是“随堂练习”中全都没有练习题,“反馈”栏中也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情况反馈和经验分享。

据笔者研究统计,目前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绝大多数是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点是语文“工具性”的一个表现。鉴于微课程的特殊性,即它完全依托于网络平台,没有师生间、生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检验,微课程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显得格外重要,它是一个课程完整性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学习自测功能。初中语文知识点繁多而复杂,课后的“随堂练习”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阵地。随堂练习的练习题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诗歌默写的检查、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考点的例题练习、重点词句的诵记等,也可以是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课程内容的总结、课外资料的查阅等。只有通过学习的自测,学习者才能发现自己课程学习的不足和缺点,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教师的指导功能。学生的学习自测,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知识的局限,测试必然会出现种种困难,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随堂练习”的答案,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呈现。对相关知识点或答案设置链接,方便学习者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异步或同步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反馈,这样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初中语文微课程平衡发展

对上述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初中语文微课程三个类型课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微课程发展不平衡。笔者发现初中语文微课程中,教材同步型微课程最多,知识考点型课程次之,拓展提高型的课程少得可怜。

教材同步型和知识考点型的课程,着重于语文知识点的教授,是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过程,强调的是记忆、理解、应用。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理论,这是“低级思维”。拓展提高型的课程,从课内出发,引申到课外,由一点入手,发展成整体,强调分析、评价、创造、多元思考和学以致用,是属于“高级思维”。但目前真正应该提升和发展的“高级思维”的微课程却没有得到重视。当然,拓展提高型的微课程在知识的细化和课程的设计方面都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推动微课程设计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设计与应用中,应该有意识地平衡好初中语文微课程的三种类型所占比例,将拓展提高型微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辅助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微课程类型的平衡发展,特别是拓展提高型课程的重点发展,是促进初中语文微课程良性发展的关键。

另外就是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国内微课程资源平台的建立重在东部地区。近两年,中部地区加入建设微课程资源平台的队伍,而西部地区还处在滞后阶段。从目前举办的各种“微课大赛”的参赛单位来看,东部地区的参与学校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C20中,绝大部分是东部沿海学校,西部只有成都、兰州、重庆参与。

要促进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首先各个区域的教师要增强认可和接受微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程设计制作的热情,积极参与每年组织的各种微课大赛,展现区域教学特色。各个区域可以以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厅为单位,建立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和微课网,举办“微课大赛”,调动当地一线教师开发和设计微课程的积极性,有规模有组织地整合地区课程资源,形成每个区域的教学资源特色和风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个区域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自行组建云平台,建立各个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库。

总之,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具体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研究少之又少,这个领域还有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等着我们去研究。笔者期待有更多的人去开展有关初中语文微课程相关的探讨和实验,设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微课程模式,将微课程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战中。

【参考文献】

[1]戴清贵.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173.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互动高效 策略思考

新课程改革指引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通过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推动其他学科学习。本文剖析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究出了创设互动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待提升的地方

1.课前教学备课不充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初中语文互动学习课堂要求教师摒弃原本按本照宣的教学方式,而是使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然而,根据调查统计的情况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前教学备课的情况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备课工作方面表现出两种极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中老年语文教师,一直相信沿用多年的教学方案是最有效的,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较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备课环节中缺少把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制定的教学策略容易受到挑战。

2.课堂教学效果不乐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扮演好学生知识的指引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大部分初中语文课堂上,依旧是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了在预设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几乎所有教学环节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渐渐地学生会进入老师预设的套路中,教师只要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教学即可;其次,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表面上看是被引入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但是实际缺少明确可行的教学策略,只是营造出看似热闹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3.课后教学反思不理想。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初中语文互动高效的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课后反思技巧,培养课后反思的教学习惯。然而,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初中语文教师普遍没有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习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课后反思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作用,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后反思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思考

1.科学安排,塑造高效课堂。重视课前预习。充足合理的课堂备课是开展互动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可见课前备课十分重要。教师应反复多遍地阅读教学内容,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弄清楚弄明白,每一知识点需要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应该非常清晰。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有预见性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疑难困惑,并且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困难,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掌握学习的要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找准课程切入点。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把握内容的切入点,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灌输式教学”就是把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生字生词中心思想,平铺直叙地向学生介绍,这样不仅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要求语文教师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介绍文章前,让学生首先明确本次课堂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结合文章细节体验自身的生活经验着手,以正确领悟生活的苦与乐为教学重点,从而对文章开展每章节的学习。

强化课堂训练。无论是巩固旧知识,还是接触新知识,都必须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练习的题目。怎样才能挑选设置出好的练习题目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教学的重点任务,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营造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的课堂训练设计中,教师可以提问:“假如登上了月球,你们将会在月球上做什么呢?”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分享想法,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2.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初中语文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神态是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桥梁。言行亲切、情绪饱满的教师,更能够以满腔的热情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互动探究学习中。初中语文互动高效课堂应该展现为“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使用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科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深入摸索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和设置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问题,进而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出的实效性也是影响互动、高效教学课堂塑造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能充分发挥提问对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在最合适的时候,以最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创设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大概把握文章,理顺文章情节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桃花源里有怎样的景色?生活着怎样的人民?文章最后南阳人刘子骥为什么没有找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在全面分析课本塑造的环境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3.做好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后教学反思,从四大方面着手,包括思效、思得、思失和思改。思效就是对上完课后对本课教学效果作自我评价,例如哪些内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教学有待提高;思得,课堂教学结束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并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思失,课堂教学有得必有失,面对性格各异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可能会有出入,教师要勇于总结教学工作的不足,认真琢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思改,进行课后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深入剖析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科教师每个星期集中进行一次课后反思的交流会议,分享自己的看法,学习他人的经验,也是做好课后教学的有效办法。

总体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设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们要认真观察和反思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创新思维,改变思路,不断摸索,从而探寻出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当今学生需求且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绍山.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考试周刊,2012(36).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初中英语;衔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41

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已逐渐引起业界的重视。不难理解,在小学、初中一贯制教育的模式下,解决教学衔接问题已成为势在必行的课题。另外,从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反馈的信息表明,正是因为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导致了部分学生难以很快适应更高年级的学习,而这也增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那么如何寻找到二者衔接的结合点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需要深入考察小学和初中阶段英语教育的功能定位,即小学英语教学着重于学生的感官认识,借助与视频材料侧重提升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且核心在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初中英语教学在保留了一定感官认识的同时,逐渐增大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从而这种相对理性的课堂授课形式便"颠覆"了小学英语课堂的氛围。因此,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工作,应当在现状反思的基础上,围绕着教学任务衔接、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来展开。

由此,本文将在同行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沟通二者的衔接形式。

一、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考察

站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英语教学衔接现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炼出目前所暴露出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下降

作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遵循其内在规律性,须在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来完成知识点的传递。而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已不着眼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而是建立在教师带领下所开展的师生互动模式基础上的。然而,才进入初中(七年级)学习的学生习惯于愉快的口语和听力训练,在面对理性的英语知识讲授时往往缺乏兴趣。这样一来,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就存在下降趋势。根据笔者观察,始终参与互动的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并乐于接受课堂知识。

(二)学生知识点掌握缺失

与英语教学的感官训练不同,初中英语教学已在词汇量和语法掌握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然而,在没有过渡期的分阶学习中,许多学生因难以适应初中学习氛围,且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了他们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初中英语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缺失。而这种缺失又影响到这些学生学习下一阶段的新知识,如此往复,逐渐使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征。

(三)学生学习中缺乏自信

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缺乏自信,主要因为在英语学习中的"欠账"

太多而出现。"欠账"太多一部分根源于知识点掌握缺失所产生的累积效应,一部分也在于参与度下降所导致的学习兴趣减退使然。可见,这里的现状表现直接由以上两个方面所引起。

对这些产生于教学实践中的现状进行反思,便成为做好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的切入点。

二、考察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在考察基础上的现状反思,可以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针对课堂参与度的反思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一般使用直观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图画、视频、英文歌曲等要素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听说基本能力。从这些要素中可以看出,它们是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的。为何在进入了初中阶段学习之后却出现了参与度下降的态势呢。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归因于课堂"理性"的增强,而需要从兴趣使然上寻找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课堂中也应结合知识点讲授,来挖掘课程的兴趣元素。

(二)针对知识点掌握的反思

不可否认,在班级中总是有部分学生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用关心其他学生的学习状况。(三)针对学习中心态的反思

从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来看,在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害羞感并不强,且自我的社会认知水平低,这就使得他们能够在积极的心态下学习英语,反映在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活跃。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英语成绩的定型,部分成绩状况不理想的学生因自尊心作梗而出现了缺乏自信的现状。这一现状应得到初中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借助赏识教育思想来应对这一问题。

三、反思引导下的路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二者衔接的路径构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任务衔接

在教学中,应有梯度地循序渐进地作着与初中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尤其在保证持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做好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换言之,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视角正在从以前"听说>读写"的教学中适度适量地进行以听说为主训练的同时兼顾读写训练,这也是考虑初中的教材中所提倡的从听说运用为主,逐步向听说读写并重发展的过渡期做一些教学准备。

(二)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来自于该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小结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合理过渡,自然衔接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有效地衔接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英语学习,可为其在英语学习上的可持续性发展上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已大量存在于文献中,但本文仍在独特的视角下对其进行了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荆捷.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8);3-4.

[2]潘永红.中小学英语"小初衔接"的实践研究--提升音标教学的趣味性及实效性[J].福建教育:D版,2012,(2):53-54.

[3]刘苏霞.浅述农村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学周刊:C,2012,(12):106.

[4]魏惠.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09,(1):17.

[5]孙慧琦."小初衔接":英语学科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2,(6):16-17.

[6]:王蔷.国际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7]:《小学英语课程指导意见》教育部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新时期,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既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它还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为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学生面临的对象,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那么教师怎样确定教学内容呢?首先,教师应明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学到什么、能够学到什么程度,众所周知,最优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教学中学会自主、自立以及自强;再次,教师应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与自己交流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这是学生表达意见或者观点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备课工作,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二、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技巧的反思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科学、规范、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初中语文而言,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比如开放性、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学科性等,此外,语文作为中国的国语,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语文的学习,必须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目前初中语文教师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合作学习教学等,具体选择哪一种教学方式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做出决策。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在教学中适时地采用,这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它在教师的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指出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巧等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地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成为现代化的、合格的教师。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继承优良的教学内容,大胆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要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实现素质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有效教学可以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发展,并为各个学科架起桥梁。语文是学科教学中的基础,所以,实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势在必行。

一、采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情境中实现有效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还未形成成熟的抽象思维,所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创建教学情境,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更加熟练,教育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内容与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适合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为了让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苏州园林的魅力,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苏州园林的视频及图片,通过多媒体播放,最后将学生引入到课文中进行课文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苏州园林之美,教师还可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齐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语句之美。多媒体教学充分地将图画、文字、声音相结合,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赏事物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在实践交流中实现有效教学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地创造出更多形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才可有效增加学生的实践次数,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更加直接地接触教材中所提到的事物,进而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更为直观的语文知识体系。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掌握了基础书本知识后,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新课改中提到: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以及实践机会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由此可见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活动模式多样,如在学习《背影》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文章主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在教学前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父母的背影,在上课时让几位事先带上面罩的学生站在讲台上,让其他的学生猜猜他们是谁,并让学生表达出他们在看到讲台上学生背影时的感受,与之前自己观察父母背影时的感觉有何不同。之后引入《背影》一文,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观察力。又如,在进行《论语》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告诉学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用在被人误解的情况下,然后分组,让各小组成员找出其他句子的运用场景,进行比赛。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改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将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由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此,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必不可少。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局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师更注重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互动与交流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期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氛围,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例如在执教《陈涉世家》时,教师要求探究陈胜认为起义必得到人民支持的原因,师生通过翻阅资料,在课堂谈论与交流中了解到,陈胜得到人民的支持有三点原因:1.天下苦秦久矣,表明了秦王朝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逐步激化;2.二世杀扶苏,说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激化;3.秦王朝与各诸侯国都有矛盾,尤其是与楚国之间的矛盾激化。结论是大家一起探讨出来的,具有说服力,同时在讨论中也创造了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培养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人才,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富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加强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实现有效教学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第8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朗读教学 教学效果 途径

语言教学是有声教学,英语教学是有声的语言艺术。英语朗读就是将无声的教材转换成有声的情感语言,是一种发挥人类五官协同作用的过程,是人类智慧形成的重要过程。英语朗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经常、最活跃、最直观的教学形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属于英语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一部分。如何开展朗读训练,如何做到朗读标准化,如何让朗读更富情感等,都是每一个初中英语教师的困扰。

一、初中英语开展朗读教学训练的必要性

(一)英语思维的形成需要朗读训练

思维的形成是需要具体的载体和详细的过程。英语思维的形成以英语为载体,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为支撑。英语信息通过多次反复的朗读被存贮在大脑,最终将这些英语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就形成了英语思维。英语思维是英语应用能力的最高级阶段,一旦有了英语思维,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形成了。一些学生英语成绩差,就是缺乏英语思维,英语语感的灵敏性差。英语朗读能够形成英语思维,能够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二)英语语感的养成需要朗读训练

语感是一个心理描述词汇,具有语言上的感觉。朗读的过程复杂,包括识别、神经反应、朗读三个步骤。学生朗读英语是识别英语单词、大脑神经反应、声音系统发声的过程。朗读训练就是将三个步骤反复训练的过程。周而复始、反反复复不间断、系统的、连贯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大脑神经接受、反应,回馈能力的形成,最终就形成了英语的语感。英语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词、字、句的反复积累,最终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英语写作的提高需要朗读训练

新课程对《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有明确规定:初中生英语写作要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这里的语句通顺就是指语言自如、通顺。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对各种不同文体的熟练,只有加强各种文体的朗读,才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要领,才能写出更高水平的英语作文。英语写是由字、词、句、语法共同组成,通过朗读可以提高许多字、词、句的掌握,有了朗读地就更快实现了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英语朗读教学效果的途径

英语朗读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教材内容,还可以加强英语知识记忆。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加强朗读训练,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相对应的朗读训练项目,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一)朗读训练要标准化

英语口语的训练必须要有标准,要想学生说出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那就得学习美国英语的发音,参考美国英语的标准;要想学生说出一口标准的英语,那就得学习英国英语的发音,参考英语的标准。为了训练学生标准化的英语发音,教师要教会学生听原版录音,并参照模仿,提高原版英语的口语表达。每单元新课开始时教师可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模仿。听录音时提醒学生仅是模仿发音,不要想录音的中文意思,同时提醒学生录音中的重音、连读、失去爆破等等。例如,学习“Abilities”这课时,就有一句非常经典句子“He helped his neighbor out of a fire.”,这里的“out of”就是个特别地道的连读。学生平时不太注意连读,听录音时提醒学生注意连读的读法,有目的的锻炼学生口语技巧。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听标准录音且注意模仿朗读,以把握英语发音规律,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说出更为标准的英语口语。

(二)朗读方式要多样化

任何教学形式频次过多,就会让学生感觉特别枯燥。英语朗读也不例外,英语朗读训练尽量做到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英语朗读方式有个人朗读、男女混读和齐声朗读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早读课时,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可以自由选择一些重点段落反复朗读、精读,也可以跳读、速读等等。难度大的语句或内容要反复朗读,容易的篇章应该通篇朗读,做到语速、语音、语调流畅,抑扬顿扑。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work in pairs”形式进行朗读,让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掌握英语口语技巧,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当然对话不是随意的,而是围绕课文内容进行的,反复使用一些重要句型、重要词汇。课堂之外,可以让学生延伸朗读,允许在朗读课外内容,将课堂延伸与拓展到课外,丰富学生语言知识,使学生学到更地道的英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观看英语电影就是最常见的延伸朗读的方式,例如许多同学喜欢观看大片,那英语教师就应该找些大片来欣赏,诸如《哈利?波特》《冰河世纪》《汽车总动员》等,通过这些大片,学生可以掌握更加地道的发音,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共同分享电影带来的满足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三、结语

总之,英语朗读训练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朗读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制定朗读训练计划,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养成学生的英语思维,最终实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