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庆团课总结

国庆团课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47:35

国庆团课总结

国庆团课总结第1篇

2011年4月24日,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传媒行业实践性强,对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高,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下传媒形态的快速变更和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传媒教育虽然经历了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但是急剧扩大的规模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供求出现较大错位和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尚未完全摆脱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能满足传媒行业的需要。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综合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积极探索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获得社会认可。

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电集团携手建立了融合教学、实训于一体的长江传媒学院,2011年、2012年还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建了西部第一家传媒运营实训中心和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把省级卫视频道和地面频道120多位记者、编辑、主持人“平移”到大学的传媒空间里,大学师生和省级电视台专业团队联合出品相关电视栏目,实现“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创新传媒内容,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媒体平台,这在国内还相当少见。长江传媒学院的探索值得参考研究。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殷俊教授。

记者:殷院长,您好!请先介绍一下长江传媒学院成立的背景和初衷?

殷俊:为适应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长江上游创意产业中心、文化中心的战略需要,促使传媒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于2009年6月携手共建了传媒与高校相互融合的新型传媒艺术学院,因坐落于长江南岸之滨,又为了纪念新闻前辈范长江先生,命名为长江传媒学院。学院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以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为办学重点,坚持“构建真实传媒制播环境,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的思路,探索建立传媒理论与传媒实战融为一体的教学科研体系。4年来,学院邀请国内外传媒业界和学界名家举办“长江传媒论坛”学术报告和讲座50场;与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手出版了“长江传媒实战丛书”;构建了1300平方米传媒发展中心;“平移”了重庆广电集团重庆卫视和地面频道专业团队120多位传媒工作者加盟,与师生共同制作出品真实电视栏目;探索“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创新传媒内容。

记者:长江传媒学院与国内新闻传媒学院相比,有何创新和不同之处呢?

殷俊:新闻传播学是应用型学科,在学科发展上强调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以用带学、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建设的目标不在于其高深莫测,而是在于其对传媒应用的指导价值和作用,教学的根本点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引下对传媒学子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闻传播教育一直有个开门办学的好传统,四川大学邱沛篁教授概括为“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即把业界学界的高手请进校门,为传媒学子办讲座作报告,启迪思路开拓眼界;“走出去”即带领传媒学子到各大媒体参观学习实习实训。与我国先进的新闻传媒学院一样,长江传媒学院坚持了这个好传统。学院更进一步地发展在于,一直坚持构建传媒真实环境,促进教学教育环节与传媒实战融合。学院携手重庆广电集团建成了西部硬件条件最好的传媒运营实训中心,包括专业播出级高清标准500平方米演播大厅和800平方米编辑中心、实训中心、审片中心等;携手重庆广电集团打造了西部软件条件最好的教学实训团队,包括重庆广电集团所属重庆卫视、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科教频道120多人的专业团队完成整体“平移”,并与传媒学院师生融合开展教学实训实际操作。学院和重庆广电集团联手设计了“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把传媒业务课安排到传媒实训中心,由广电专业团队和学院教授形成共同的业务课授课和实训培养团队。在教学体系当中,新增顶岗实训内容,鼓励本科生、研究生按照各个专业技术岗位顶岗学习、实训,在中心团队共同带领下把理论知识和制播节目结合起来,熟悉并基本掌握省级电视台节目制作编播的基本规律,构建起了“记者编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顶岗实践、教师——记者编辑相互挂职”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重庆电视台记者、编辑、主持人、制片人总监等以手把手相授的方式、结合每日审片、每周点评,让资深传媒工作者和大学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成长为技能突出、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后备专业人才,通过师生在业务领域“角色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

记者:将省级电视台平移到大学在我国传媒教育中确实是首例,在注重传媒教育专业化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会不会产生理论培养不足的问题?

国庆团课总结第2篇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双导师制

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实现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标准的构造样式及运行方式。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又具有泛型性,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因为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所以它包含着一些固定的要素,即导向性要素(即培养目标)、组织性要素(即培养过程)、调控性要素(即培养考核)。因为培养模式具有泛型性,所以一经形成便可以为培养单位所遵循。但培养模式一经形成之后,同时也具开放性。也就是说,培养模式不是僵化不变的,培养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以开放和改革的态度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

一、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指导原则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密切与音乐行业接轨,注重音乐艺术实践,突出音乐职业导向。”在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注重培养模式与行业标准密切接轨。学院邀请了遵义演艺集团艺术总监王小平、重庆高戈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阎旭、重庆市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频道总监寇锦等业界精英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参照相应行业标准设计课程模块。二是注重知识发展性与职业导向性的密切融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学术性的价值取向,这是艺术硕士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职业艺术教育的根本所在。艺术硕士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艺术行业精通技巧的从业者,而且是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兼备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三是突出艺术职业岗位能力和艺术职业素养的培养。着力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学分权重。联合艺术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基地的师资和硬件设施以及其他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

音乐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音乐专业知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音乐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领域的专门人才。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必须符合这一培养目标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经过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人文综合素养+专业理论基础+艺术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在这一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是导向性的要素,是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对培养工作进行检验的立足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是培养过程,也就是组织性要素。毕业环节则是对整个培养过程的最终考核,也就是调控性要素,通过这一环节检验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面向社会、服务地方需求、促进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理念,构建了“2+1”的课程体系,即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行业实训,实践环节以课内实践、专题创作实践、作品展演、行业实训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完成。根据艺术硕士教指委颁布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导性方案),艺术硕士(音乐)的课程类别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实践环节、选修课。重庆师范大学艺术硕士音乐领域各类课程的学分数及所占比重可参见表1,公共课与专业必修课见表2。在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课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原理、音乐艺术实践、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等课程属于理论课程。专业主课、高级视唱练耳、音乐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等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音乐艺术实践属于纯粹的实践性课程。学院要求这一实践性课程的考核形式为音乐会或实践性成果的展示。比如,对于声乐方向的学生,培养方案要求他们必须开两场音乐会,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音乐艺术实践类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中,并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此处的实践课程同独立实践环节不同。独立实践环节侧重的是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最终检验。而必修课中的艺术实践类课程侧重的是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实践类课程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贯穿于课外活动中;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为了增强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能力,学院开设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作品分析、视唱练耳等课程。在培养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理念和美学观念,而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接受到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基于此,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音乐美学课程。音乐心理学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应对音乐表演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心理问题,比如,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演出中的怯场等。开设音乐作品分析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方法的掌握,使得他们能够很好地在表演中呈现作品,在创作中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特质。此外,学院还开设了一门视唱练耳课程,帮助学生解决音乐表演过程中的音准问题。除了必修课程中的音乐艺术实践课程,还有独立实践环节,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能力展示(毕业音乐会)三项内容。该校的培养方案要求在艺术实践基地的行业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一年,同时学位论文(设计)须建立在艺术实践基础上。该校艺术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学生修完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同时还须通过艺术行业职业资格认定,方可毕业授位。“2+1”课程体系即两种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加上行业中的实习、实训,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国庆团课总结第3篇

在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辞世7个月后,其长子王文洋5月13日向美国新泽西州高等法院递状,要求法官公布王永庆遗产总额,同时指定他为遗产管理人。

王文洋在诉讼状中甚至质疑父亲王永庆“死亡时间及状况不明”。6月23日,在接受台湾《苹果日报》专访时,王文洋表示,追根究底其实只是要一个答案,想知道父亲王永庆到底是怎么过世的。他听到的消息,一下子说是吃早餐噎死,后来又变成睡梦中死亡,让他感到非常疑惑。但被问到是否认为父亲有他杀嫌疑时,王文洋则连说几个不敢,称没有证据。

王文洋并亲自撰文向外界说明“为何要越洋诉讼”,文中七次强调“有义务”寻求公平且合法处理父亲庞大遗产问题,尤其也有责任“确保大妈郭月兰的声音,能够被听到”。

王文洋说,之所以要追查答案,因为他认为,以王永庆的身体状况,至少可以活到100岁,而且他还有另一个疑惑,就是王永庆的资产信托,虽然有五个管理人,但所有文件上,都查不到王永庆本人的签字或盖章。

王文洋称,大妈郭月兰女士是父亲王永庆唯一合法的原配发妻。他表示,“2005年时,大妈严肃且认真地要求我必须维护她长期的权益,她给我委托书,主要是为了确保她的声音能够被听到。”

王文洋为王永庆二房杨娇所生,杨娇共生有二子三女。大房郭月兰一生未有生育。在王家,最得势的是三房李宝珠,她育有四个女儿,其中有两人为台塑集团七人核心决策小组成员。

王永庆遗产争夺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又有四房、五房突然冒出,分财产的队伍眼看越来越大。传闻中的王永庆四房长子罗文源公开挺“大哥”王文洋查明父亲死亡时间及遗留资产状况。

6月17日,香港星岛环球网爆料说,王文洋争遗产的目的是为了参选台湾“总统”。和王文洋私交不错的籍“立委”邱毅指出,王文洋在40多岁于台湾大学教书时,就已经有想参选“总统”的志愿,近来此意愿似乎比较强。

台湾最新一期《壹周刊》报道,多年前,王文洋曾被算命师预言,他具有“总统命”。

王永庆究竟有多少遗产

据美国《福布斯》调查,王永庆身后留有约2222亿元新台币(67.5亿美元)遗产,但这笔庞大遗产至今仍未处理。

而据台湾《苹果日报》调查了解,王永庆身后总遗产约3336亿元新台币,主要分为三大块:556亿元新台币获遗产继承委员认证,包括王永庆个人持有的台塑2.91%、南亚5.46%、台化6.75%的股票;2453亿元新台币的海外信托遗产,2001至2005年间王永庆在百慕大成立了4个、在美国成立了1个信托基金,“不为人知”的家产高达75亿美元(2453亿元新台币);另外,还有327亿元新台币存在瑞士信贷账户,这是王永庆及关联公司在瑞士银行开设的账户。

据王文洋友人透露,王文洋已查出父亲已曝光的85亿美元(约2780亿元新台币)的海外资产,其中一笔十余亿美元的瑞士账户所有人竟是三房李宝珠。他未来将会进一步调查这些资金如何汇出,以及分配的合法性。

三房李宝珠向台北市“国税局”申报王永庆遗产总额500亿余元新台币,不过,王文洋友人指出,“与实际数字相比,这个数字只够塞牙缝。”

王文洋友人指出,王永庆不只在美有遗产,在大陆、越南等全球各地都可能有投资。特别是大陆,应是一个很大的黑洞,预料王永庆在当地资产应比在美国还多,为此王文洋已委托律师与美国团队前往调查。

由于没有留下遗嘱,王永庆的遗产应如何处理,须由王永庆的三任妻子与二、三房子女共同协商处理。如果根据《福布斯》杂志调查,王永庆身后留有约2222亿元新台币遗产。根据台湾法律,他的原配郭月兰可以先主张夫妻剩余财产分配,分得一半遗产,也就是1111亿元新台币,这部分不必课征遗产税,之后剩余的一半则须课征50%遗产税,课完税后的555.5亿元新台币,再由郭月兰和王永庆的10名子女(由于三房夫人李宝珠与前夫所生的女儿王瑞纪已被王永庆办理认养,因此享有财产继承权)均分剩下的555.5亿。

依此计算,王文洋本人可分得50.5亿元新台币遗产。但目前正进行认祖官司的罗文源“四房”三姐弟,若经法院判定确为王永庆亲生,则连同罗家三姐弟在内,每人可分得39.7亿元新台币遗产。

此外,王永庆元配夫人膝下无子,因此王文洋一出生,就说要给郭月兰当养子,但并没有真正完成法律程序,直到几年前,王文洋身份证上面的母亲栏仍是他的生母杨娇。若在法律上可证明郭月兰确实收养了王文洋,而王文洋又是郭月兰的唯一继承人,将来郭月兰去世后,她从王永庆处取得的财产,将全部由王文洋继承。

相关人士指出,台塑王家的家务事闹得越凶,王永庆留下庞大遗产,越能透明公开,这对王家二房或三房是“两败俱伤”,结果最大赢家是“国库”。

豪门恩怨

身为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原本是台塑集团最有希望的接班人。不过,1995年他和学生吕安妮一场轰动全岛的师生恋,不但造成台塑集团股票不断下跌,而且打破了王永庆的接班布局。王永庆一怒之下,解除了王文洋在台塑集团旗下南亚公司的职务,王文洋被迫远走海外。

吕安妮当时还是台大研究生,她当时控诉台大博士班考试不公的情况,并指控洪姓教授性骚扰,强悍地在媒体上捍卫自己的权益。这起事件意外揭开她与王文洋的师生恋。

两人恋情曝光后,让台塑大家长王永庆大动肝火,也让王文洋的原配陈静文伤心欲绝。不过,个性刚强的吕安妮,曾亲自写一封信给王永庆,表明自己不要名分,也要跟着王文洋。

王永庆一怒之下,将当时在南亚塑料和台塑集团任职的王文洋停薪留职。王文洋因此离开台塑远走美国,事件震惊台岛。离开台塑的王文洋,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商学院度过了两年教职岁月后,争取到友人融资2亿美元,1997年到广州创办了宏仁集团。

2007年6月,陈静文因胃癌过世。有台湾媒体报道,王文洋今年3月已与女友吕安妮成婚。目前,两人育有一子。

微妙的是,在2007年的数次访问中,王文洋一再声称,其实在与吕安妮相恋前,便已经得知自己无法留在台塑,并私下称有人希望自己离开,“父亲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显然吕安妮事件只是踢走王文洋的“表面证据”。此番言论,让外界的猜测目光投向了“三房”李宝珠。

更让王文洋感到不爽的是,在父亲王永庆去年10月15日去世时,他发现为王永庆开出死亡证明的St. Babara医院的证明文件上,配偶栏登记的竟然是“李宝珠”,因此,他发表声明强调,在2005年大房郭月兰还意识清醒的时候就取得广义授权,代为处理“大妈”郭月兰的财产。

王文洋重返台塑传言破灭

目前,台塑集团分为三大派别,即三房系统、王永在(台塑集团另一创始人、王永庆胞弟)系统、高阶经理人系统。目前王永在体系基本主导台塑石化与台化,三房体系则是透过长庚医院及长庚大学持有的信托基金,基本掌控了台塑和南亚。而二房和大房系统基本上被排斥在决策层和管理层之外。

二房在王文洋赴美之后,便远离台塑的权力核心。 王永庆辞世后,台塑集团接班争议,一直引起关注,但今年春节后,王永庆三房二女儿王瑞瑜同意将长庚医院董事职务让给二房长女王贵云,显示出积极营造家族和谐气氛。紧接着,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与王永庆三房长女王瑞华更协商让二房子女回台塑集团,并敲定四人分别出任台塑集团旗下四家企业的董事。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王文洋重返台塑集团,出任台塑石化董事。

但6月4日,台塑石化董监事改选结果却跌破眼镜,原本规划出任董事的王文洋最后一刻由他弟弟王文祥当选董事,打乱先前努力营造的“二、三房大和解”的接班布局。

6月8日,王文洋发出英文新闻稿表示,外传他拒绝担任台塑石化董事或台塑家族任何董事的说法并不正确。因为他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这回事,如何去拒绝呢,而他也是和大家一起从媒体上得知这个消息。他强调,他从未获邀出席家族会议,也未获家族成员或官方式的邀请。以此表达对王家主事者的不满。

6月19日,台化股东会改选董监名单出炉,但仍不见王文洋的名字,王永庆二房仍由次子王文祥出任台化董事。台湾“今日新闻”表示,王文洋重返台塑集团的传言正式破灭。

一连串家族风波撼动台塑经营核心,台塑总裁王文渊特意在6月19日宣布名单前郑重声明,经营权公私分明,他将不再对二三房的战争对外发言,让争议到此为止。王文渊同时态度强硬地声明,自己的位子是王永庆钦点,意有所指点出“大阿哥主掌台塑的权力结构,不会因王文洋有所动摇”。

李登辉介入王家遗产争夺战

王永庆的子女们原本努力不让遗产风暴搬上台面,但王永在因健康问题无力出面仲裁,家中已没有可以约束遗产风暴的长辈。在这个敏感时刻,王家三娘李宝珠造访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似有寻求李登辉协助之意。无独有偶,王文洋赴美兴讼后,回到台湾第一个拜访对象也是李登辉。

据了解,王永庆虽因“戒急用忍”政策和李登辉意见相左,进而关系不睦,但其间李宝珠扮演白脸,一直与李登辉保持密切往来。王永庆仍在世时,李宝珠就常拜访李登辉,和李登辉夫妇无话不聊。

据福建《东南快报》报道,在与李登辉见面时,李宝珠说:“原本希望家族和谐处理王永庆的后事,但王文洋一直有些意见。”话中似乎有希望李登辉劝劝王文洋的意思,但李登辉没说什么。

据李登辉事后向友人转述,他当天婉转告诉李宝珠:“天下事有些是上帝的安排,非人力所能强行改变。”李登辉说,王文洋为王永庆之子,就是上帝所决定的事,希望李宝珠能了解他话中的意思。

王文洋友人表示,王文洋和李登辉以前就认识,而两人开始密切互动是在去年台湾“总统”大选。王文洋友人说:“目前王文洋每个月都会见李登辉一次,而李登辉都在给王文洋上课,教导当前国际关系和治国之道。”

王文洋友人说,李登辉跟王文洋一聊天就能聊个4个小时,对这位后生晚辈的满意不在话下,李登辉原本还希望王文洋能接任由他创立的台湾综合研究院的董事长,因为王文洋有遗产官司在身,最后推荐由黄辉珍接任董事长,自己只担任董事。

对于王文洋是否要角逐2012年“总统”大选?王文洋友人说,王文洋因为要专心打官司,所以还没有这样的规划,不过台湾未来选领导人将不会有蓝绿,只有能力。

另外,王文洋在大陆最为人知的政治人脉,则来自与中共前总书记、前国家主席之子的一段合作交谊。

国庆团课总结第4篇

【关键词】地方旅游课程 广西节庆旅游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76-02

所谓地方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是指根据教学对象所处区域中具有自己独特内容和形式的课程来源开展的教学活动。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高职旅游院校有些课程已涉猎地方文化的有关内容,但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拟就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开发进行探讨。

一、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开发的背景

在多年教学研究过程中,笔者经过认真总结和提炼,挖掘广西节庆文化资源,开设了广西节庆旅游这一地方旅游课程,以满足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需求。该课程开发的背景如下。

(一)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旅游院校不仅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阵地。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渗透地方特色文化,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担当开发地域文化资源为广西经济社会文化服务的职责,大力开设地方旅游课程,实属客观需要。

(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和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需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其建设的水平、质量决定了高校办学的育人质量、层次和特色。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地方旅游课程的开设,有利于课程设置的本土化和个性化,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此外,特色课程及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学校特色化办学的基础。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地方旅游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三)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需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广西特色文化资源,开设地方旅游课程,可让学生加深对广西地方文化的了解,提升人文素养。与此同时,地方旅游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方特色文化,从而为其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二、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具体开发

广西节庆旅游课程授课对象为导游专业学生,时间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讲授。

(一)课程性质方面。广西节庆旅游是以广西丰富的节庆文化为基础,适应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旅游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及课外实践,使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广西、建设广西的情感。

(二)课程目标方面。广西节庆旅游课程设置本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着力培养掌握广西节庆文化内涵、对广西节庆旅游既有宏观认识又能具体分析、能为广西旅游强区建设作出贡献的旅游专业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方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广西节庆文化的历史、发展现状及相关知识,认识广西节庆旅游的特点;能使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并处理有关资料,达到较高的以口头和书面等形式对广西节庆旅游进行讲解的表达能力;能使学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能在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广西节庆旅游的基本策划。

2.过程和方法方面。能使学生通过课堂讲解、资料检索、课外实践等方式,了解广西节庆旅游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等。利用导游词创作与讲解、实地观摩旅游节庆活动、节庆旅游策划等形式进行创新展示,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策划、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广西节庆文化的内涵;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热爱节庆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广西节庆文化的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人格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方面。广西节庆旅游课程旨在实现以广西节庆文化为代表的广西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院校课程设置之间的有机结合。根据旅游院校学生可接受的水平、方式与内容,选择和梳理广西节庆旅游资料,形成一套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在内的课程方案。大体而言,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庆旅游的内涵及广西节庆旅游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介绍;第二部分。以节庆旅游理论为指引,以节庆文化为主线,通过专题方式对广西各地的旅游节庆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第三部分,以旅游政策法规为依据,以旅游策划方法为原则,对广西各地旅游节庆进行策划,撰写节庆旅游策划书。

(四)教学方法方面。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外,笔者尝试了多种灵活多变、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

1.研讨探究的方法。根据现代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师生可以通过民主、平等的研讨探究,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专题内容都可以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目。讨论的形式既包括课后讨论,又可以是课堂分组讨论和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积极组织学生查阅与广西节庆旅游有关的资料,开展独立分析和小组讨论活动。比如,结合“广西节庆旅游案例分析”专题教学,让学生展开调研讨论,总结广西节庆旅游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与学生一起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而这些都是学生未来投身旅游行业的必备素质。

2.任务驱动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借助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的重心从课堂讲授转向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根据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特点,笔者将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细化为若干个学习任务,然后再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逐一完成各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同时,笔者根据需要,适时提出一些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对涉及的一些知识点作出说明和解释。比如,在“广西各地旅游节庆的导游词创作及讲解”模块的教学中,笔者先将学生按每组5~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广西旅游节庆的导游词创作及讲解任务,各小组成员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小组讨论和课前训练,再以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导游词讲解的方式完成事先布置的教学任务,最后由笔者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3.实践应用的方法。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安排一定的课时带领学生就近观摩各种旅游节庆,并积极参与节庆导游讲解及其他服务活动,如桂林大学生樱花节、古东景区泼水节、龙胜红衣节、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在参与旅游节庆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实践证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广西节庆文化的气息。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广西节庆旅游策划主题活动,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选题、调研、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撰写策划书、制作课堂展示PPT和小组代表课堂讲解等环节,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评价方式方面。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评价,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学生可选用导游词创作、课堂讲解、课件制作等形式完成考核任务;另一方面,将学生在材料准备、集体讨论和实践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畴。

1.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就广西节庆旅游课程而言,对学生知识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广西各地节庆的历史、内容和特点的掌握程度。能力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否查阅有关资料对广西节庆旅游现象作出分析、解释,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制订广西节庆旅游的策划方案,能否通过语言、文字和课件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搜集整理广西节庆资料以及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主要包括能否利用多渠道检索获取有价值的资料,能否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

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实践性和活动性是地方课程的两大特色。因此,其评价的重心不能简单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仅仅考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而是要侧重评价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情感、态度与精神。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对广西节庆文化的兴趣和态度;对广西节庆旅游事项的认识与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探索精神;对家乡和社会的责任感等。

总之,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开发,符合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婷.地域特色课程资源支持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价值探讨与实践――以咸宁学院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0(10)

[2]吴丽萍.旅游业助推广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激发文化活力[N].广西日报,2013-07-01

[3]张新南,张骏.高职旅游类项目课程开发范式及实施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4]刘正伟,李品.论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发展研究,2006(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度一般项目A类立项课题(2011JGA178)

国庆团课总结第5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 开放式 研究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坚守、弘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主要阵地,是大学生思想塑造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活动中,却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抵触、课中敷衍、课后忘却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为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此一问题并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大问题,而信息充溢、文化多元的网络时代使之尤显突出。如何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之点。然而,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重庆所具有的、独特的、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其与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与中国革命史的深厚渊源,无疑对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巨大的助益。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流,其内容的丰富性、深刻性、科学性,表现形式的生动性、真实性,价值上的导向性、传承性和教化功能,使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庆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类型极其丰富,包括遗迹遗址、展览馆、博物馆、名人故居、陵区陵园、文学艺术作品等多个类型,其中小说《红岩》、歌剧《江姐》等更是深入人心,影响广泛。理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内涵丰富的红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此对课程的方法、资源、内容、手段和途径等问题进行突破和改革。

要达成上述目标,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红色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如何相互借重;怎样依托红色资源在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认同与情感之间搭建互通的桥梁;怎样利用、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深化理论教学并由情及理、以史论今,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与现实意识、问题意识与发展意识,塑造他们的人格与精神,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怎样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汇整多种理论、资源、参与主体、形成有效的合力机制等问题。

重庆交通大学政治思想理论课程组对此进行了近10年的不懈探索,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立了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新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一、依托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构筑校内外、课内外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

采用开放式、体验式教学法,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空间。“红岩精神”是重庆最具特色、最具感染力、最为大众所熟知和接受的红色资源。其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顽强的奋斗精神、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克己俭朴的廉洁精神、平等相商的民主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在本质上,“红岩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党精神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正如郭沫若所说:“瑞金、延安、红岩,在革命斗争中是三位一体”,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为使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增强了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1)重庆交通大学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以之作为红色文化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辟红色教育第二课堂;(2)指导学生成立了党支部、红岩团总支、红岩菁英团校等社团组织,加强学习研究与交流,开展了一系列关爱他人、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主题活动;(3)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成立了红色文化旅游协会,通过学生设计红色旅游路线、编辑出版红色文化刊物,撰写报告、实习日记等方式深化实践教学;(4)成立课外理论学习班,进行“热点问题”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辩论会、演讲会、座谈会等,扩展对学生的教育。抛弃呆板的、单维性灌输式授课,以此拆解学校与社会、课堂与课外、历史与现实的隔障,将社会性要素、物质性要素引入课堂、引入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生动、趣味的方法,诉诸感性,以情动人,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历史与感悟现在,克服了教学空间的狭隘性、封闭性。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深刻感知革命先辈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坚忍不拔、视死如归的奋斗精神,坚定勇敢、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浩然正气,这种巨大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有效地形成了由感知――内化――参与――研究逐步升华的实践教育体系。

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实施研究型教学,组建“三结合、双互助”的研究型创新团队

以科研促教学,组建教师、学生与基地专家结合,师生互助、学生互助的研究型创新团队。在教师和基地专家指导下,从问题意识、开放意识、探讨意识、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组织学生举办理论研讨会;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撰写并发表研究报告、科研论文等。目前,我们指导的在校学生公开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较好地实现了在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与研究能力于一体的目标。

三、弘扬红色文化,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实现理论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依托校园网,课题组建成了校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水平较高、信息量极为丰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校级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网站中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料数据库,开辟了教案课件、教师授课录像、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参考文献、习题精选、人物介绍、学术前沿、热点探讨、影音再现、师生在线交流等栏目,突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立体式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大大拓展了课堂理论教学的空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改革考核方式,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现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基础理论知识测试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评价相结合,把出勤、课堂表现、论文、读书笔记、课外实践、创新能力等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抛弃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头脑、进心灵,实现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

五、建立了操作性强、推广性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合力机制

重庆交通大学从政策支持、师资力量、经费保障、物力支持等方面为该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了学院+社区、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学院、社区、社团、红色文化基地,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基地专家、学生等多主体、多维度结合,为该方案的实施搭建了坚实平台。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建开放式、研究型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提升了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全过程,采用开放式体验式教学,实效明显。学生乐学好问善思,学习主动性、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教师善育善教,教学团队的教学效果优良。

2.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课程组充分发挥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加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有效地实现了将红色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增强了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通过指导学生建立党支部、红岩团总支、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阅读红岩书籍、征文比赛,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对我校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开展上述活动后学生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对重庆红色文化的了解和继承、科研创新能力、组织活动的参与、关爱社会的奉献精神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成立了“学生党建协会”、“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旅游协会”、“新闻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主题活动。学生看望孤寡老人、慰问老红军、关爱残疾儿童等,弘扬了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80%的学生参加过看望孤寡老人、慰问老红军、关爱残疾儿童等献爱心的社区服务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弘扬了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研究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科研项目,撰写研究报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参加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两年来,有10余人在重庆市“红岩杯”演讲、“挑战杯”等比赛中获奖。

参考文献:

[1]肖应连.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文化视野[J].理论界,2008,02.

国庆团课总结第6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探索与实践;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49-02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职业教育的宗旨和办学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掌握依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新时代下学徒制等措施和模式,然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文化素质的培养和熏陶,难度较大,研究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策略,实践研究策略,确有意义。高技术高技能性人才如果素质不过硬,那么会影响技术技能的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宗旨会打上折扣,培育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十分重要,两者相辅相成。

一、当前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状况

文化素质不仅是学校给予学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学生所接受到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其中内容包括有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人文情感淡漠,比较自我。生活在一个宿舍,一个班级,只要不关自己的事,那就“高高挂起”,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不是我弄的”、“不知道,反正不归我管”等等。(2)历史、文学知识欠缺,学习目的不明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试题有:西游记中主要人物有谁?豆蔻年华中豆蔻是多少岁?端午节习俗和由来?面对这些历史和文学常识,众多考生冥思苦想,不知如何回答。(3)社会交往较差,我行我素。上课来,下课走,与同学不交往,与老师不交流,手机成了学生最亲密的人。

二、开展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针对当前学生文化素养的现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荣辱观,在学生中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十大节庆”活动打造声势、营造氛围、扩大影响,掀起主题教育活动高潮,提升学院社会声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1.“新年之约”主题教育。活动在元旦佳节之际,各院团总支要组织一年级各班级召开“忆过去、话未来”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生活等进行全面总结,对来年的学习、生活等进行展望并做好规划。指派辅导员深入挖掘“元旦”内涵,编辑制作宣传板,让学生了解“元旦”来由;为了增强活力、营造喜庆氛围,各院团总支举办小型文艺联欢庆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年度规划,精选优秀规划进行评奖表彰;做好《团员青年成长手册》“新年之约”主题教育活动写实工作[3]。

2.“缅怀之思”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青年时刻铭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通过缅怀先烈先贤活动,继承革命先烈先贤优秀作风和传统美德,引导团员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拓创新,勤奋学习,行知并进,安家报国[3]。主要活动内容如下:组织学生代表、学工队伍代表祭扫革命烈士陵园或纪念先贤活动,邀请学校领导参加;组织开展“缅怀之思”主题征文活动。

3.“端午之忆”主题教育活动。缅怀爱国诗人屈原,把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融入到诵读屈原名篇中去[3]。开展以诵读《离骚》为主要内容的古诗词朗诵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主要活动内容如下:各分院团总支举办以诵读《离骚》为主要内容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分院选派代表队参加学校举办的诵读大赛。组织举办“品粽子、话粽叶情”学生代表座谈会,畅谈心得体会。

4.“劳动之荣”主题教育活动。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载体,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幸福。主要活动内容如下:各分院团总支组织开展“劳动之荣”主题演讲活动,唱响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在此基础上,选派代表队参加学校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演讲大赛;组织开展“美丽校园、清洁使者”清洁保洁行动,对学生公寓、教室、花坛草坪、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和整治,确保校园的干净整洁,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做好《团员青年成长手册》“劳动之荣”主题教育活动写实工作。

5.“五四之魂”主题教育活动。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以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立志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之情。主要活动内容如下:由于学生在高中之前,迫于学习压力,他们对团的了解不多,团员意识教育淡漠,许多团员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增强团员归宿感,体现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分院团总支组织教唱《共青团之歌》等,学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让广大团员青年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为了检验学校《双百励志教育》成果,在四月底举办全校性“五四之魂”大型歌咏比赛,必唱歌曲为《共青团之歌》,自选歌曲在《双百励志教育》歌曲库中遴选,通过歌咏比赛,使校园到处充满歌声,使校园活起来,集中展现我院团员青年的良好精神面貌。

6.“爱党之情”主题教育活动。以7月1日建党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党史教育,爱国、爱党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发奋学习,立志成才。主要活动内容如下:各分院团总支自行举办党史、国情报告会;举办全校性“中国梦、学子梦”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组织举办“歌唱祖国”红歌会。

7.“中秋之韵”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性、群众性等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由家人团聚、团圆、和睦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在中秋节期间,各分院团总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认同、喜爱和过好中秋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主要活动内容如下:各分院团总支组织举办“中秋之韵”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师生开展“品月饼、话中秋”为主题的赏月活动,减缓学生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以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师生之情、同学之情;组织举办“中秋之夜”茶话会、座谈会、文艺晚会、游艺活动等,活跃节庆氛围。

8.“感念之恩”主题教育活动。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9月10日教师节前,组织开展“感念师恩,诉说心声”主题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用学生的感恩之心,进一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激情,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主要活动内容如下:举办“庆教师节、迎新生、军民共建”大型文艺晚会;组织学生开展“感念师恩”系列活动。

9.“重阳之孝”主题教育活动。百善孝为先,为了秉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在9月9日“重阳节”来临之际,要着力开展“重阳之孝”主题教育活动。挖掘和弘扬“孝”文化。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真正从内心去关爱老人,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主要活动内容如下:充分挖掘“孝”文化内涵,搜集古今典型“孝”案例,制作展板;各分院团总支组织学生收看《寻找身边最孝少年》节目;组织学生深入到学校老干部、离退休教师、遗孀家庭开展敬老爱老帮扶活动;组织开展“孝”文化征文活动,

10.“爱国之怀”主题教育活动。为了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陕西发展好的时代主旋律。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各分院团总支要大力开展国庆庆典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活动内容如下:各分院团总支组织举办“我与祖国共奋进”征文活动;举办“迎国庆”书画、摄影、手工艺制作大赛。

三、开展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学生文化素养逐步提高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近三年,受众面广量大,有近20000人次参与了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之前有了明显地提升,表现在:(1)通过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和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区域,学生普遍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2)通过座谈和征文活动,填补了学生在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3)每周一个小活动,每月一次大活动,充实和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和手机相处的时间少了,有益于学生的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延龙,李世荣.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探析[J].职教论坛,2009,(14):41-42.

国庆团课总结第7篇

孙庆云,出生于1967年。1997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至今,已经16年。在16年中,她获得了多项荣誉:先后3次被评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优秀女科技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直属机关“三八红旗手”。在如此众多的荣誉光环之下,孙庆云走过怎样的历程?

岗位变换是最好的历练

1997年,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孙庆云来到了当时的劳动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从事世界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编译报导工作。因机构改革,1999年工作调整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安科院”)。工作期间,她并没有在学习生涯中止步,又攻读了博士研究生,取得了工学博士学位。孙庆云认为,不同领域的知识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系统化的。孙庆云本专业是安全工程,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还利用点滴业余时间自学了法律知识,通过司法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证。通过学习,她对我国整个法律体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她工作中参与标准的制修订、部门规章的起草,以及法律法规的宣贯培训等工作都很有帮助。

2005年安科院职业危害研究所成立后,孙庆云担任了职业危害研究所所长,在她担任所长期间,带领着团队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部门规章的起草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她还主持完成了200余项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其中“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之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建立了一整套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统计指标、开发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统计分析系统,以及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在她担任职业危害研究所所长期间,该所的业绩在院里一直名列前茅。在她的带领下,职业危害研究所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科研团队,为我国职业危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做出了贡献。

随后,孙庆云又相继成为安科院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咨询中心、工业安全研究所的带头人。在这些新的岗位上,她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提高,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2012年工业安全研究所正式独立运行后,孙庆云又担任了工业安全研究所所长。离开了原本熟悉的工作,到了新的领域就要重新开始寻找突破——要从头开始熟悉新的业务和新的人员,要跟大家一起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孙庆云任所长的工业安全研究所是安科院最年轻的研究所之一。该所主要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开展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行业的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并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服务。

孙庆云带领的工业安全研究所成立两年来,共起草了十几个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部门规章,承担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技术”等多项科研课题及大量的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对于岗位的不断变化,孙庆云认为,学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跟实际有很大差距,更多的是需要自己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不论换不换部门,都要一直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在不断更新,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这都要学习。跨了领域、换了部门则更要从零开始学习。”

“要有阳光的心态,

才能一往无前。”

2010年3月底,孙庆云迎来了女儿的降生,对一个女人来说,这是上天赐予她的一件最美好的礼物。在怀孕期间,孙庆云已经是42岁的高龄孕妇,但她负责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正在最后结题的关键时期,她加班加点,没有因为身体的不适而休息过一天。直到临产前一天,她还在单位工作到晚上6点多。

现在孙庆云回想起那段时间,很是感慨,“作为高龄孕妇,如果当时把身体上的不便当成困难,那就是给自己制造了一种困难。但当时只顾着工作,甚至忘记了身体的不方便,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所以,很多事情要历史地去想,时光就像滚滚的车轮,永远向前。今天所有的困难都将成为历史。多年以后再去想,也许就是另一番心境。”

办法总比问题多。2010年底,安科院将发行部、培训部、咨询部合并,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咨询中心,孙庆云根据组织安排由职业危害研究所所长调任培训咨询中心主任。来到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咨询中心后,她发现该部门人员情况较为复杂,业务基础相对薄弱,以往的年度考核情况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她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需找解决办法。

她认为每个人的初衷都是想做好工作的,只有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大家在工作中感到舒心,才会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为了尽快地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她主动地去和大家沟通谈心,了解了每个人的长处,以便在安排工作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尽量让大家以愉快的心情开展工作。她以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感染着其他人,增强了部门的凝聚力。

在平时的工作中,孙庆云也十分注重运用自身的优势,处理好工作中的矛盾。“在工作中,有意见分歧十分正常,大家都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才会产生不同意见,很多事情缺乏沟通才导致了矛盾。”于是孙庆云经常主动与她的团队成员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意见、想法,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只要以诚待人,心胸宽广,经常换位思考,就能团结大家把工作做好。”

通过她和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原本一支业务基础相对薄弱、业绩落后的团队,仅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超额完成了院里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

2012年工业安全研究所正式独立运行后,孙庆云在新的部门开展新的工作,自然会有很多困难。“在工作中如果你眼里只有困难,那么你就会停滞不前,无法开展工作。但是如果你眼里看到的是目标,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就会像跨栏一样,克服困难,朝着目标一步步跨越过去,最终实现目标。”她坚信,“只要思想不松懈,办法总比问题多。”

工业安全研究所刚刚成立,人少事多,加班加点是常事。但孙庆云却说:“当你回首往事,发现自己最忙的这段时间,也是最充实、最有进步的时候。当你最无所事事最悠闲的时候,也是最没有成绩的时候——只有经过辛苦付出,才能体会到百米冲刺到终点的快乐幸福。”长期以来,孙庆云就是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中,乐观地看待工作中的辛苦和忙碌。

“要有阳光的心态,才能一往无前。”孙庆云如是说。

“享受这份工作”

问起未来的目标,孙庆云笑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真正享受这份工作,并享有体面的生活。”

国庆团课总结第8篇

一、完善团支部的自身建设,做好常规工作

1.每学期起始到结束之时,团支部及时做好计划制定、总结撰写的工作,每学期的工作安排、内容告之于团员,认真听取团员意见,改进不足,力求工作做得更好。

2.团支部定期进行团员组织生活,主题活动有记录,认真、规范地填写好《支部工作手册》。

3.团支部每半年向团员收一次团费,及时上交乡团委,并备有公开帐册,随时备上级和团员检查。

4.团支部档案的管理力求清楚、明了,各种上级团委下发的文件,支部计划、总结,各项活动的计划、方案等都做到一一归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

营造和谐的学校氛围,发挥团员、团支部的作用。支部依托每月“四个一”活动和学习型组建设,让团员教师和青年教师在学习、工作总增进友谊,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协调发展。

积极开展每月“四个一”活动。

为了有效的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团支部配合学校开展了“每月‘四个一’”活动,即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活动;每月聆听一次专题报告;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总做汇报;每月组织一次有主题的听课活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方面有提高,促使自己进步。在思想认识方面,积极规范自己行为。教学第一线的团员青年还从课堂实践锻炼自己的基本功,积极服从学校安排,上出一堂堂的公开课、汇报课。参与了学校家长开放日的课堂展示,积极准备面向全校教师的汇报课。在教研组里除了自己开公开课,还参与了教研组推出的研讨课的研究过程,团员们参与实施方案,听课、说课、评课,参与多次行动研究,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目的在于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像这样为学校赢得荣誉的团员青年还有一大批,生力军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贡献。

三、加强团员教师政治学习,形成高尚师德修养

自XX年度,我们教工团支部开展了“增强团员信念意识主题教育” 活动,在实施团员意识教育过程中,我们加强共产主义信念教育,认真交流学习心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团支部不仅组织团员教师进行,团知识的重温,还策划和组织了团员参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及党课讲座等等,并在学习后进行讨论,写出心得体会,使学习得到内化。团支部积极引导优秀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全体团员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积极完成学校及上级团委交付的各项工作。

1、积极完成XX年度的团报团刊征订工作,如《团的生活》、《青年报》。

2、在工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团员及男女教师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合唱比赛。

3、组织学生举行了“祖国我永远热爱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手抄报展评活动。

4、认真做好各项团的工作,接受上级团委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