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舞蹈本科论文

舞蹈本科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4: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舞蹈本科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舞蹈本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教学评估 高校院(系)管理体制 绩效管理水平 策略研究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增强本科教学实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四川文理学院是一所典型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将管理重心下移,推行二级绩效管理,理顺学校与院(系)的管理权责,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校管理从静到动,由细到精地规范高效内部运行机制。

一、以院(系)为中心,促进教研室、教师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形成。

院(系)承担着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职能,在地方高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办学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实践运行管理在教研室一级基层管理机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下,音乐系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营造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竞争向上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研室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树信心,外树形象”活动,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师德师风,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明确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了《教研室工作手册》,涵盖了教研室工作计划、活动开展、教师备课,教学进度,质量控制和工作总结等检查,使教学环节常态化。

教研室以团队建设为中介,开展“向课堂要质量”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教研室定期开展“老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创优质课”活动,公开评课,相互探讨,在研讨与交流中融汇,在法与内容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室发挥团队作用,加强教师教改、教研和科研工作,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形成了钢琴教研室、声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等优秀团队。声乐教研室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二、以专业建设为驱动,促进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专业建设是院系绩效考核的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对院(系)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大对新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同时,还对新专业给予指导,并给新专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切实达到加强新专业建设的目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从2007年来,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为依托,为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强专业、育通才、广就业”的办学特色,在师范教育中融入非师范教育,在师范性素质教育基础上体现社会舞蹈表演专业的个性教育,注重川东巴渠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贯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始终。随着专业建设的加强,新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完善,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趋于合理,支撑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大胆创新,带动办学内涵的整体提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展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讨论,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资金缺乏、师资队伍素质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原因,普遍存在生源素质较差,课程体系建设基础薄弱等现象。其教学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切合自身实际制订了《音乐学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展开对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核心内容“四个促进”①、“三个基本”②、“两个突出”③、“一个引导”④的学习讨论,反复就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定位、教材的选购、实践基地的建立以及课程设置的科目、开设的时间、学分安排等内容是否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了真正的评价标准和激励作用进行论证,从而形成既稳定又富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并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创新为“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专业学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专业学科课程为专业平台,以专业选修课程为专业发展模块,以地方特色课程为专业特色模块,以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为实践教学模块,实现强化实践育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城乡综合一体化建设基层、服务社区培养“定岗式”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

2.重视教材选用评估,自编教材初显成效。制定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重点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育部推荐、面向21世纪音乐专业教材、自编教材、实用性强和得到师生广泛认可的教材。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师生评价优良的教材达94%。教材编写也有了较大突破,至2012年教师主编教材3部,主编教学参考书3本。

3.注重队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新建应用型高校教学保障体系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质量保障体系先进理念,并将“教育即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内部质量保障的各环节,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才和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改变单一依靠监督检查进行质量监控的状况。自觉地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运用于工作,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之中。制定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等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行,效果良好。

4.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提高。为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分为校、院系两级。校级监控体系包括领导听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质量科;院系级监控体系为:听课评课、教学督导小组和教研室。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明确具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健全,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专业教师评议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相关要求,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办法,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对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运用于教师职称评聘、项目申报、评先选优和绩效工资分配,激发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工作热情。

5.学习风气渐浓,建设效果明显。通过近年来持续有效的工作,校园学习风气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实训室,图书借阅量增长,自觉到实训室做练习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学习主动性增强。2007年以来,共有8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大学毕业生,66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168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05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55人次获得国家助学金,350人次获得学校奖、助学金。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和录取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地方和社会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追求现代大学“构建主动适应地方和社会对职业能力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便成了首要工作。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搭建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实训排练,国际交流、校内外交流表演、毕业专业汇报、艺术创作表演等舞台实践,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专业技能,建立了牢固的文艺建设体系,形成了服务意识,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1.改善实训场地条件,保证实训实习时间。为进一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地域和专业优势,积极加强与艺术团体合作,引进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模式。通过教学评估,配置了琴房、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MIDI教室、排练厅、实训室、音乐广场等教学场所,从而满足了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的需要,确保实训实习的时间。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15个,其中,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1个,国际文艺交流中心1个。与四川省交响乐团合作签订了“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协议,在丽江合作打造了一台具有典型云南民族特色的节目,形成合作培养音乐与舞蹈艺术人才的模式。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合作,加强新课改合作研究和培训,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积极向海外拓展合作办学空间,与俄罗斯皇家芭蕾舞、韩国草堂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将社会实践纳入音乐本科教学计划,设置2个学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学生参加各种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均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折算成学分,纳入课程考核。学校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农村、企事业、社区、中小学校等,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每年暑假或集中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赴基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帮扶活动;或分散要求学生回家就近开展社会调查,每学年提交社会调查报告;或利用周末深入社区、留守儿童之家、义务演出、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院(系)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大型文艺演出,发挥当地的文化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演出中得到舞台锻炼,音乐系参加历届大学生艺术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舞蹈《大巴山抬工汉》获全国一等奖;舞蹈《红色记忆》获四川省一等奖;舞蹈《麻麻辣俏幺妹》获四川省二等奖;合唱《红色歌谣不变调》、《火龙舞之歌》获四川省二等奖;表演唱《打双麻窝子送》、《巴山妹子》获四川省三等奖。

3.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强化专业综合训练。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要采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音乐会相结合的方式。各阶段要求明确,流程清晰,管理规范,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撰写、指导和答辩等环节均有具体要求,每年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观摩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按规定确定指导教师,明确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结合社会实际,来自艺术实践、实习和社会调查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不断增加。2011届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来自实践环节的比例平均达到了53%。近三届毕业生有72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锻炼,达到了培养要求。

四、紧密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办学定位的逐步明晰。

“服务地方,与地方互动”是对院(系)办学定位绩效考核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责和突破点。近年来,各院(系)积极“找路子”,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活动。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紧紧围绕学校“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出“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城乡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定位,狠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繁荣了地方文化市场,提高了达州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近年来,独立承办的各种类型的演出已有数百场,在达州及周边县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2008年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火之歌”;2009年达州市第十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文艺演出;2010年参加达州市元九登高节“大巴山民歌会”;2011年独立承办“巴国情韵”——纪念李依若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等。多次为“留守儿童基金”举行募捐公益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依托地方与服务地方相结合,避免了办学定位的“大而空”,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总之,实施绩效管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院(系)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该校实行绩效考核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应当把绩效管理及考核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调整,使考核指标更加科学合理、成效考核更加明显,努力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四个促进”是指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经费投入,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

②“三个基本”是指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③“两个突出”是指突出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④“一个引导”是指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顾南宁,刘茄.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二级单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9):67.

[2]王峰,涂宝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院系教学工作目标管理[J].黑龙江教育,2009(10):51.

[3]李宝元.绩效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教学评估 高校院(系)管理体制 绩效管理水平 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地方高校教学系管理水平绩效策略研究”(09SA178)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是推动地方高校转变管理职能,突出教学管理,调动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人员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对整个教学活动、学习实践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激励的过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完成了专科向本科、单一型向多科型的转变,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面对现实,我们应清醒看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思想解放、教育观念和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发展之所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教学生产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目前地方新建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加强其内部教学管理绩效水平是重要的解决途径之一。

1 以院(系)为中心,促进教研室、教师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形成

地方高校办学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质量体现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运行管理在教研室一级基层管理机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下,音乐系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营造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竞争向上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各教研室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树信心,外树形象”活动,增强教师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师德师风,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明确《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了《教研室工作手册》,包含了教研室工作计划、活动开展、教师备课、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控制和工作总结等,使教学环节常态化。

教研室以团队建设为中介,开展“向课堂要质量”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各教研室定期开展“老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创优质课”活动,公开评课,教师间相互探讨,在研讨与交流中融汇;在法与内容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室以团队作用为促进,加强教师教改、教研和科研工作,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音乐系涌现出了钢琴教研室、声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等优秀团队,声乐教研室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 以专业建设为驱动,促进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学校应把专业建设作为院系绩效考核的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对院(系)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大对新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对新专业给予指导,并给新专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切实达到加强新专业建设的目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从2007年来,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为依托,为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强专业、育通才、广就业”办学特色。在师范教育中融入非师范教育,在师范性素质教育基础上体现社会舞蹈表演专业的个性教育,注重川东巴渠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贯穿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始终。伴随着专业建设的加强,新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完善,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趋于合理,作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已经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大胆创新,带动办学内涵的整体提升。为此,我们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2.1 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展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讨论,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办学历史较短、资金缺乏、师资队伍素质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原因,普遍存在着生源素质差,课程体系建设基础薄弱等现象。其教学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切合自身实际制订了《音乐学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展开对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核心内容“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一个引导”的学习讨论,反复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定位、教材的选购、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以及课程设置的科目、开设的时间、时数、学分安排与分配等内容是否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了真正的评价标准和激励作用进行论证,从而形成既稳定又富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新格局。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创新为“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专业学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专业学科课程为专业平台,以专业选修课程为专业发展模块,以地方特色课程为专业特色模块,以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为实践教学模块。实现强化实践育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城乡综合一体化建设基层、社区培养“定岗式”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

2.2 重视教材选用评估,自编教材初显成效

学院制订了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重点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育部推荐、面向21世纪音乐专业教材、自编教材、实用性强和得到师生广泛认可的教材。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师生评价优良的教材达94%。教材编写有了较大的突破,至2012年教师主编教材3部,主编教学参考书3本。

2.3 注重队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新建应用型高校教学保障体系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质量保障体系先进理念,并将“教育即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内部质量保障的各环节,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成才和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改变单一依靠监督检查进行质量监控的状况。自觉地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运用于工作,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之中。

2.4 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提高

为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分为校、院系两级。校级监控体系:领导听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质量科;院系级监控体系为:听课评课、教学督导小组和教研室。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明确具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健全,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专业教师评议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热情。同时,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相关要求,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办法,以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

3 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渐提高

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其应用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为地方和社会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追求现代大学“构建主动适应地方和社会对职业能力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便成了首当其冲的重要工作。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给学生创造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实训排练,国际交流、校内外交流表演、毕业专业汇报、艺术创作表演等舞台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建立牢固的文艺建设体系和服务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结合我系实际,重点进行了以下探索:

3.1 以评促改,把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步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示范教学,要求学生唱(奏)教师首先要进行示范,学生再进行现场唱(奏),体现了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来自于实践性课堂教学。为锻炼和提高师生的教学与实践能力,设立了学生“个人音乐会”专项基金,新建可容纳400余人音乐厅,为音乐学专业的办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3.2 改善实训场地条件,保证实训实习时间

为进一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制订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地缘和专业优势,积极加强与艺术团体合作,引进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模式。通过教学评估,配备了琴房、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MIDI教室、排练厅、实训室、音乐广场等教学设施,从而满足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的需要,确保实训实习的时间。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15个,其中,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1个,国际文艺交流中心1个。与四川省交响乐团合作签订了“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协议,在云南丽江合作打造了一台具有典型云南民族特色的节目,形成合作培养音乐与舞蹈艺术人才;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合作,加强新课改合作研究和培训,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积极向海外拓展合作办学空间和国际交流,与俄罗斯皇家芭蕾舞、韩国草堂大学等开展海外合作交流。

3.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将社会实践纳入音乐本科教学计划,设置2个学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学生参加各种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均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折算成学分,纳入课程考核。学校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农村、企事业、社区、中小学校等,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适应社会能力。每年暑假或集中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赴基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帮扶活动;或利用周末深入社区、留守儿童之家、义务演出、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院(系)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大型文艺演出,发挥在当地的文化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演出中得到舞台锻炼,音乐系参加历届大学生艺术节得取得优异的成绩。

3.4 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强化专业综合训练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有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音乐会相结合方式。各阶段要求明确,流程清晰,管理规范,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从开题、撰写、指导和答辩等环节均有具体要求,每年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观摩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按规定确定指导教师,明确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结合社会实际,来自艺术实践、实习、和社会调查中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不断增多。2011届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来自实践环节的比例平均达到了53%。近三届毕业生有72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锻炼,达到了培养要求。

4 紧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办学定位的逐步明晰

“服务地方,与地方互动”是绩效考核对院(系)办学定位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责和突破点,近年来,各院(系)积极“找路子”,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活动。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紧紧围绕学校“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出“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城乡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定位,狠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繁荣了地方文化市场,提高了达州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近年来,独立承办的各种类型的演出已有数百场,在达州市及周边县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2008年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火之歌”;2009年达州市第十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文艺演出;2010年参加达州市元九登高节“大巴山民歌会”;2011年独立承办“巴国情韵”——纪念李依若100周年诞辰文艺晚会等。先后还多次为“留守儿童基金”举行募捐公益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依托地方与服务地方相结合,避免了办学定位的“大而空”,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顾南宁,刘茄.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二级单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9)

第3篇

邯郸学院位于邯郸市南部,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多学科、有特色、开放式、具有现代化办学设施、功能完善的本科院校。

艺术学院现有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讲师26人,5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40余位教师被选送到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进修访学。

目前承担省市以上重点课题30多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00余篇,多位教师在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等和省级奖项100多次。先后有30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重要比赛中获奖。

现有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专业教室数十间,琴房80余间,钢琴100架,手风琴50架、管弦乐器民乐乐器各一套,电化教学及多媒体设备四套、光盘1000余套、图书资料3000余套。

专业课程

声乐(主修)、舞蹈(主修)、器乐(主修)、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指挥、中国音乐史与欣赏、外国音乐史与欣赏、钢琴基础与伴奏、歌曲作法、形体等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

实践课程

艺术实践、艺术考察与观摩、社会实践、毕业创作等。

就业方向

各类学校、艺术研究单位、文化机关、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等。

招生章程

学校性质: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2015年音乐专业预计招生计划(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计划为准)及专业考试科目

专业 省份 计划 考生类别 专业方向 科目 分值 专业考试科目 专业方向 科目 分值 专业考试科目 音乐学(师范类) 江苏 20 不分文理 舞蹈 剧目 80分 舞蹈作品一个,时间3-4分钟完成 声乐

器乐 主项 90分 考生可根据自己专长任选—门作为主项参加测试。 山东 20 艺术文 湖南 15 不分文理 基本功 20分 技巧展示自选,软开指定 视唱 10分 现场抽取一条,进行视唱测试。(五线谱分为10分、简谱分为8分) 山西 15 不分文理  考试地点及时间

考试地点 考试时间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沙市)  2015年2月8日—9日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市) 2015年2月11日 山东省济南市(由报名系统指定地点)  2015年2月27日—28日 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太原市) 2015年3月4—5日发证比例:我校严格按照招生计划的四倍发放合格证。

录取原则:达到生源省公布的最低控制线后,按我校测试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由邯郸学院颁发普通高校本科学历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

学制四年,学费标准:6000元/年。

以上录取原则与生源省招生政策不符的,执行生源省招生政策。

-学校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学院北路530号

第4篇

音乐舞蹈学院成立于2010年4月,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舞蹈方向)硕士点及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设有声乐、钢琴和民族器乐三个方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艺术造诣深厚、集教学、科研、编创与表演能力于一体的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艺术院校的学习、研修经历。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学院师生还在“桃李杯”、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国际、国内多项专业赛事及活动中获得奖项和荣誉。

学院于2013年4月受国家汉办委派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孔子学院巡回慰问演出。承担并策划了多场大中型文艺演出,与中央民族歌舞团、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等多家演艺团体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关系。学院聘请了十余位国内外的音乐、舞蹈教育家、表演家为我院特聘教授和兼职(或客座)教授,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音乐舞蹈艺术表演家来我院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和专业教学,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院确立了“以德立院、以艺育人、德艺双修”的院训,明确了将学院建设成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的发展目标;在“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人才培养与艺术研究相促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立足中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音乐舞蹈造诣和学术理论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院还实行声乐、钢琴专业小课师生双选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学院设有舞蹈专业教室、艺术观摩室、服装道具室、艺术试验室、成果展览室、乐器室、电子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厅、排练厅、琴房等设施,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良好,完全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学校“十二五”规划将修建25258平米的音乐舞蹈学院教学大楼。

一、招生人数

音乐舞蹈学院2014年学共计划招生70人,其中音乐学(声乐)18人、音乐学(钢琴)8人、音乐学(古筝)4人、舞蹈表演40人(男女各20人)。

二、招生专业介绍

1.音乐学专业(声乐、钢琴、古筝3个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音乐演唱、演奏的专门人才,能在全国尤其民族地区的专业艺术团体、高(中)等艺术院校、以及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等单位从事音乐表演、教学、音乐评论及相关工作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掌握演唱、演奏技能,音乐知识和音乐基本理论,了解相关的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分析和研究音乐作品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写作能力。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声学、作曲基础、合唱、合奏、声乐、钢琴、古筝的演奏、演唱等。

2.舞蹈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艺术表演院团、企事业单位、高等艺术院校、普通类中小学、文化机关从事舞蹈表演、文艺指导、舞蹈编创、舞蹈教学的专门人才。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民族舞蹈风格与专业技能并深入了解中国各民族舞蹈文化内涵,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实践应用和艺术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民俗学、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教学法(基本功、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等)、舞蹈名作赏析、舞蹈编导基础、音乐基础理论、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剧目排练、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及现代舞课等。

三、招生对象和条件

音乐舞蹈学院2014年面向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区招生,四川、甘肃和青海只招收舞蹈表演专业考生,音乐学(古筝)只面向湖南和河南两省招生。凡符合201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者,具有一定音乐舞蹈素质,均可到指定的考点报名参加考试,民族不限,文理不限。

第5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与科技的飞速进步,21世纪的教育也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从容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1]。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个人素养,还需要在专业技能上有较为深层次的发展,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体育舞蹈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进我国随后被列入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科系的必修课程[2]。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阜阳师范学院体教专业体育舞蹈专项选修课程现状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了2009级、2010级、2011级的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共164人,其中男生86人,女生78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书籍、文献,在电子资源库中搜索各种学术论文,各种体育院校期刊等,约20多篇文献。

2.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2份,有效问卷164份,问份卷有效率为82%。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所回收的16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得出本篇论文所用的有效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舞蹈作为专项,主要是从未来就业和个人兴趣考虑

表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原因(N=164)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专项主要是以未来就业和个人兴趣为主。首先从就业的角度来说,舞蹈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舞蹈不仅仅能够在学校扎根,更是作为一种潮流,在社会上流行起来[3]。未来的体育教师要具备多种专项技能,体育舞蹈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专业,与其他专项的体育老师相比,体育舞蹈专项的老师有着很大的优势。本科四年中,作为一名未来体育教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能力,而舞蹈专项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前提下,舞蹈作为一项可以提升自己就业能力的技能,在未来的就业选择上是有很大的优势。舞蹈所具有的功能,使它能够在被许多人所接受。通过学习舞蹈可以塑造良好的体形,调节压力,提高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培养高雅的气质[1]。作为个人兴趣,舞蹈也是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的。现在的大学生,不仅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素养。舞蹈不仅能够提高舞蹈、音乐的素养,对舞蹈所包含的文化也能够有所接触,是对自己综合能力整体的提高。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同学、家人影响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同学也有一部分。受同学影响,主要是自己在选择专项是盲目跟从,缺乏主见,对专项的了解程度不高,也有可能进行其他专项的可能。受家庭影响,主要是家庭中有从事舞蹈教育或表演的,对选择专项时的倾向性就较大。还有一小部分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其他原因,主要是没有其他专项可以选择或是被调剂到体育舞蹈专项。

3.2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专业课老师的授课能力较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较大的发展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课程设置满意的比例占到了59%,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中了包含了广义的体育舞蹈和狭义的体育舞蹈在内的众多课程,包括:大众健美操、民族舞,东北秧歌,竞技健美操、街舞、拉丁、现代舞。学院开设了较多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新颖,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专业水平。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比例占到了41%,分析原因,主要也是由于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较多,虽然学生可以学习多种舞蹈,由于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很难达到“一专多长”。这在今后的工作中,是不占优势的,老师授课能力,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很满意。老师的专业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阜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型的师范类院校,其体育学院主要有体育教育、体育表演、民族传统体育三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所拥有的人数最多,而体育舞蹈专项是一个热门专项。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适当的增加了专业教师的人数。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专业教师的人数也是有限的,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学院为了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更多的专项技能,所以对体育舞蹈专项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一些课程。这样虽然使得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较多的技能,但同时也存在“只会不专”的现象。学生对每种舞蹈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专业功底都不深,不扎实,在加上学生自身的不努力,这样对与以后的就业也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教学场地,设备完善,教学环境优越,但部分场地开放时间较短,甚至在课余时间不对学生开放,主要是因为是室内场馆,需要专人的维护,所以在课余时间很难对学生开放。

4建议

第6篇

一、国标舞是一个永远跟随时代步伐而发展的舞蹈

国标舞是19世纪欧美地区和20世纪初拉丁美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种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规范、整合而形成的舞蹈,故取名为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舞。按照产生时间的先后分两大系列――摩登舞系列和拉丁舞系列。摩登舞系列属于古典风格舞蹈,分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快步舞5个舞种;拉丁舞系列属于现代风格舞蹈,分恰恰恰、伦巴、桑巴、斗牛舞和牛仔舞5个舞种。国标舞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舞蹈的动作和技术处理方式上有很大的变化。例如,摩登舞在20世纪时是以英国人绝对垂直的保守风格占主流,而进入21世纪后就逐渐以意大利人的身体倾斜摆荡、灵活化的风格占主流。国标舞的动作理论系统庞大,常根据国标舞研究者的研究以及世界冠军的创新进行新的理论总结,经不起实践推敲或在比赛中舞蹈效果不佳的理论就要被淘汰。

二、以双人舞形式为主是国标舞区别于其他舞蹈的最大特点

国标舞以崇尚男女性别关系作为舞蹈的主要文化基础。国标舞严格区分男士和女士的舞蹈动作。男士主导音乐和舞蹈风格,女士做跟随和表现。每一个舞步都有严格的男士动作语言和女士动作语言,把两性不同的动作处理语言结合在一起,加上对音乐的巧妙处理就会使舞蹈呈现极强的视觉效果。我们在培养国标舞人才的过程中不能脱离这个舞蹈原则,要让学生在双人舞形式中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国标舞的独特魅力。20世纪80年代末,国标舞进入艺术专业院校后,一些人尝试运用单人舞的处理方式对国标舞的双人形式加以修改,但都使国标舞失去它原本吸引人的特点。目前的国标舞艺术创编舞也如此,都是以男女双人作为最基本的舞蹈单位,进行双人舞或双人倍数的舞蹈创新和编排。

三、国内外比赛和学术交流是国标舞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我国政府部门登记注册的有两大国标舞世界级协会,一是世界舞蹈理事会,简称WDC;另一个是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简称WDSF。在国内代表这两个世界协会的国家级协会分别是中国国标舞总会和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这两个协会每年在不同地区举办季度性的分站赛和锦标赛。国内各大专业院校和舞蹈团体都有选择性地参加相应的比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比赛中检验自身舞蹈水平,以及进行教学交流。此外,这两个协会以北京和深圳为中心,定期邀请世界知名的国标舞专家和选手进行授课或集训活动。高等艺术专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会用一定的时间参与其中,以提高自身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由于国内的一些专业院校对国标舞教师参与活动的资金投入不足,使一些教师授课内容落后,教学无法更新,理论与外界脱节,导致教学效果有限,科研和创作水平经不住国标舞行业内的推敲。这是专业院校中普遍存在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国内各大中专艺术专业院校国标舞专业的发展模式

因学习国标舞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周期长,一些专业院校大多挑选1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进行培养。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国标舞的学习期共10年,分别为其附属中学国标舞专业6年制和大学本科国标舞专业4年制。中专以培养国标舞的十项全能为主,为将来的主攻分科专业方向打下基础。大学后开始,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对舞蹈的理解程度选择摩登舞或拉丁舞学科方向。笔者注意到,大学阶段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是从中专基础开始学习的。大学毕业后,专业水平好的学生开始从事职业选手道路参加比赛,同时也在艺术专业院校或中专专业院校兼任教师。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专业院校还是在社会上的业余培训机构,国标舞领域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市场链条。可见人们对国标舞的喜爱和热情。

五、国标舞在专业院校中的定位

在我国,设有学习国标舞的专业院校,而在其他国家都以协会和俱乐部的形式在发展,国标舞的舞者大部分都有自己主要的工作,且获得过其他专业的高等学历。我国专业院校国标舞学科发展至今,逐渐出现了国标舞艺术创编的培养方式。即把国标舞的基本舞蹈元素作为主要载体,把编舞技法融入国标舞形成一种交叉学科发展方向,并在国标舞中出现了群舞的新形式。编导在国标舞中加入人物角色、故事情节和队形调度,使其适合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现阶段,很多专业院校以竞技为基础、以艺术创编为方向培养竞技和艺术创编双能的国标舞人才。我国的艺术创编舞近年来在国际比赛中成绩优秀,国标舞艺术创编渐渐成熟化,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学历方面,以本科为主,逐渐向国标舞硕士研究生学历发展,并更深入地研究国标舞理论。而目前在一些专业院校中出现了竞技、艺术创编和研究生学历之间无法找到培养人才的平衡点问题。有些专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交流和比赛,忽视了学生在舞台表演方面的培养。有的专业院校为了提高艺术创编水平,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提高表演能力,练习舞蹈竞技技术的时间越来越少,到了国标舞大赛中成绩却不理想。另一些专业院校为了提高办学层次招收研究生,进校后的研究生花大量时间用于学科研究,而参与竞技和舞蹈练习的时间在减少,专业实践逐渐偏弱,到了就业时却发现无法胜任大学本科的专业课教学。

六、有效发展国标舞专业和正确培养国标舞人才的重要途径

专业院校对于国标舞的专业课师资配备应实行摩登舞和拉丁舞课堂双师资教学模式。双师资教学模式是指教授专业课的教师有自己固定的教学搭档。一方面教师在参与学术活动或比赛中得到的新知识可以快速地与自己的教学搭档分享,并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练习来掌握。双人舞蹈的目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能听教师口头讲述舞蹈知识,同时也能直观地看到教师所教授的动作。另一方面,双师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在国标舞专业科研和艺术创作上有所突破,尤其是在撰写论文和著作方面有更深的实践知识做依据。所以,双师资教学模式在专业院校中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发展学科的必要前提。而单师资教学则无法达到这一点。单师资教学模式是在市场中的一些业余培训班或少年文化中心中为了减少办学成本常常采取的教学方式。

在招生方面,中专阶段主招舞蹈条件好和可塑造性强的考生,无论是双人还是单人报考都可以招收。而在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等专业院校则采取有固定舞伴且同时报考同一所专业院校的考生为主,以专业较强但没有舞伴的单人报考专业院校为辅,以专业基础薄弱或无专业舞蹈基础的考生作为补充进行招生。现阶段报考专业院校的考生都以16岁至18岁的年龄段为主,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进入高等专业院校后则很难提高。因为一般本科院校在校学习期只有3年,再加上专业主课课时量没有中专学校多,在短时期内的学习量和积累程度是达不到一般高等专业院校国标舞专业所要求的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程度的,毕业后改行率高。到了国标舞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中,首先应把专业考试放在文化考试之前,以专业程度较好的学员为主,同时以有舞伴报考的生源优先。进校后除了做学科研究以外还可以保证国标舞舞蹈状态的延续,研究和训练两方面都不能丢。(转第110页)

(接第101页)这样培养的研究生人才就业后在专业院校中的学科建设和本科的教学中都能得心应手,并能在自身舞蹈技能提高过程中不断掌握国标舞专业内容的变化趋势。如果招收的研究生是专业基础薄弱的生源,往往对于国标舞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方面认识不全面也不成熟。如今,高等专业院校中这样的研究生往往在就业后出现对于学科的研究能力和课堂授课的内容方面没有本科毕业生更专业的现象。

七、专业院校培养国标舞人才存在的困难

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资金投入方面,专业院校都应保证国标舞专业培养人才的需要。在一些创建国标舞专业的院校中,由于对国标舞专业所要求的教室类型不了解,前期会使用无法达到国标舞专业教学所需的教室。国标舞中尤其是摩登舞系列的5种舞蹈都有移动量大、空间位移速度快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国标舞竞技比赛中,摩登舞有严格的线路走法,标准国标舞教室是不能小于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如果偏小的话,教师在教授舞蹈线路走法时学生会很难理解,使得教师不得不缩减每条线路的动作数量,而缩减后的动作使得学生在比赛时每条线路走不完,出现舞蹈线路违规和不专业的情况。从舞蹈练习安全方面来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撞、受伤的风险。在资金投入方面,现阶段一些高校开办国标舞专业时间不长,对教师和学生专业培训、参与比赛和学术交流活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导致所教授的内容和含金量落后,长时间下去会使国标舞专业被国标舞市场边缘化。教师在此情况下所做的研究型科研课题因断代而无法起到专业性的作用,在国标舞行业内也无法被认可。从宏观方面来讲,无法使学术型艺术专业院校的国标舞专业学科成为国标舞行业的“指南针”,而会被动地成为庞大的国标舞市场的牺牲品。到目前为止,国内拥有国标舞专业的艺术高校中有一部分已经掌握了主动性,而另一部分学校国标舞专业因此被迫停办。

结语

第7篇

洛阳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道师范学校,历经省立河洛道师范学校、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1个学院,4个公共教研部,6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现有和省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精品课程和双语示范课程等18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3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5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440人,占专任教师的37%;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20人,硕士学位人员760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82%。教师队伍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200余人。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和“学科带动”战略。现有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绿色无机保温材料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2个,“激光光谱技术重点实验室”、“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13个。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多项,在国际期刊发表并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1000余篇,荣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300多项。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中密西根大学、美国克拉克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爱尔兰沃特福德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并加入了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

学校现有安乐、伊滨两个校区,安乐校区占地1000余亩,伊滨校区规划用地2850亩。其中,占地560余亩、建筑面积27.7万㎡的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14000余名师生顺利入驻,成为新家园的见证者和守护者;建筑面积近40万㎡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工,预计2016年百年校庆时全部落成,实现整体搬迁。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8.78亿元,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中外文期刊4741种,电子图书30万余册,是中国知识工程文献检索二级中心。学校建有“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园网络,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

目前,学校正按照“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功能合理、生态和谐、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力争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合理、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坚持“建新校、强内涵、惠民生、促和谐”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一工程五战略”,加快推进“两大跨越”建设步伐,为建设成为一所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专业介绍

美术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宽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中学美术教育及社会美术教育教学与研究人员。

主要课程:

油画方向: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色彩、油画材料技法与临摹、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油画人物、表现与抽象绘画、美术教学法。

中国画方向: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色彩、书法、篆刻、线描、山水画、水墨花鸟、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人物、美术教学法。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非师范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桢设计、室内设计、网页设计、展示设计、印刷设计。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非师范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环境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环境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历史、室内效果图表现、家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模型制作、景观设计。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动画: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动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动画研究与创作人员。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场景设计、数字绘画、摄像、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创作、影视特效合成、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绘画: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绘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绘画创作研究人员及服务于社会的艺术工作者。

主要课程:

油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油画人物创作、油画语言探索实践、抽象与表现绘画、综合材料绘画。

中国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山水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临摹、水墨材料与表现、书法、篆刻。

版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黑白构成、黑白木刻、套色木刻、丝网版画、铜版画、综合版画、纸版画。

水彩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水彩静物、水彩风景写生、水彩头像写生、水彩技法与表现、水彩创作。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能胜任基础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文化传媒、广播影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中外音乐简史、声乐、钢琴、器乐、合唱指挥、音乐学科教学论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表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文艺表演团体、文化管理部门、社会艺术教育、文化传媒公司、广播影视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乐理与视唱、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中外音乐简史。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舞蹈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具有较强的舞蹈教学与表演能力,能胜任基础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文化传媒、广播影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舞蹈教学法。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体育舞蹈方向):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学校从事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等教学、训练和编导工作,并能胜任艺术表演团体、演艺机构的表演、组织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学、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教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专项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戏剧、戏曲舞台和影视创作基本理论,以及剧本创作和编导技巧能力,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主要课程:中外戏剧史、电影发展史、戏剧学概论、戏曲概论、影视概论、中外文学、语言学、编剧概论、影视编剧与实践、话剧影视剧本写作、戏曲文学剧本写作、影视制作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艺术理论知识与编导技能,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能够从事节目编导,影视制作、广告策划,或独立制片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与实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原理、广告学、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电视专题与专栏、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电视栏目包装、中外广播电视名栏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播音与主持基本理论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具备较高播音与主持技能,能够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编、广告与影视配音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播音学概论、普通话与播音发声训练、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广告与影视配音艺术、节目主持人艺术、电视新闻采访务实、中外节目主持人研究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招生专业、计划、生源地及收费标准

专业

代号

国标

代码

专业名称

科类

层次

学制

招生

计划

招生范围

学费

(年/生)

01

130401

美术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5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文理兼招

本科

4

45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3

130503

环境设计

文理兼招

本科

4

25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4

130310

动画

文理兼招

本科

4

25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5

130402

绘画

文理兼收

本科

4

4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6

130202

音乐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64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

5700元

07

130201

音乐表演

文理兼招

本科

4

36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

5700元

08

130205

舞蹈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30

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安徽

5700元

09

130205

舞蹈学

(体育舞蹈方向)

文理兼招

本科

4

55

山西、江西、山东、湖南、湖北、安徽

5700元

1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9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安徽

5700元

11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文理兼招

本科

4

7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安徽

5700元

12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理兼招

本科

4

65

第8篇

[论文摘要] 能力素质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的。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兴专业,它既有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一般特征,即在学术层次上应达到高等教育本科的专业水准,同时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研究该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构成的基本原则,确定其能力素质标准,是专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各专业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小学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被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还要具有开放、合作、灵活多变的适应性,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由过去中师重外显的技能培养提升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型”。这三者的内在关系是: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和载体,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内容。能力是驾驭知识、运用知识服务现实的力量体现。素质是由知识和能力升华内化而形成的体现人的品格、潜质、底蕴和境界的深层属性,代表了人才质量要素的更高层次,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践性、创造性、应用性的要求。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处于同一教育过程中,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近十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我们把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定位于以培养小学一线的教师为主,强调职业导向和职业技能,强调实践应用,强调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和通用性。这样就有人怀疑其专业水准,因为人们往往以教育学专业或者某学科类专业的标准来衡量它,认为这一专业不仅在教育类课程的开设上达不到教育学的要求,也谈不上学科水平。但近年来我们的学生在求职竟聘中的高取胜率、入职从教后表现出来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能,表明跳出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小学教育的专业业特点和对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改变以教育学专业或学科专业为蓝本来设计和评判小学教育专业的做法,建立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评判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一、确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基本原则

1、专业性原则 是指要围绕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小学,既重视1994年3月 国家教委师范制定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高师各专业通用的四项基本技能(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还根据小学教育专业自身特点构建美术应用能力、音乐应用能力、舞蹈应用能力的训练与考核。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进入小学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实用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基础性原则 就是针对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教育教学,注重实际能力,强化基础训练,以适应毕业生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时代性原则 是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相符合。如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和各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通用的一种手段,信息应用能力应成为基本能力之一。根据“说课”已成为小学教学研究的常用方式和小学招聘人才时的主要考核手段,我们在课程教学能力大项中增加了“说课”这一分项。

4、科学性原则 就是从实际出发,既讲究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又考虑个性特长、突出重点。从整体说,要考虑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从个体说,在合格的要求的前提下,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各有所长。故此,设置的考核项目分必考项目和特长项目,必考项目是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考试且获得合格成绩,特长项目是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兴趣及学习情况任意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考核。

二、小学教育的专业特质和人才特征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该确立什么样人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应怎样的培养规格?应采取怎样的模式进行培养等等问题,不仅是我们开办这个专业之初尚没有完全思考成熟的问题,就算是在全国也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为小学教育领域人才的培养从百年中师到本科培养,跨度大、时间短,从1998年教育部师范司正式启动“面向21世纪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至今也不过12年的时间。而要办好这个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小学教师,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质在于“定性在教育、定格在本科、定向在小学”。 “定性在教育”决定了我们是以培养教师为目标的。“定格在本科”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沿用中师培养模式。“定向在小学” 决定了我们也不能照搬高校历来培养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为此我们广泛进行理论探讨、借鉴南京师大、首都师大、上海师大等率先开办这一专业的学校的实践经验、并深入小学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内容、过程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确定了我们培养的必须是“富有‘三心’、全面发展、学有所专、技能过硬” 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转贴于

“三心”是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有童心他才能走进儿童的情感世界,才能读懂儿童,才能以成人的智慧引领儿童成长。有爱心,才能使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责任心才会使他在小学教育这一神圣而又平凡清苦的岗位上,站在人生的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培养“完整的人”。

“全面发展”是指知识结构完整,自然科学素质 、人文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整体水平较高。

“学有所专”是区别于中师人才的重要方面,要求在语言文学、数学、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有一技之长。如果说全面发展是“广积粮”的话,那学有所专就是“深挖洞”。二者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呈“T”型,“—”表示知识的广度, “︱”表示知识的深度,同时知识间应该有交叉点和结合部。

“技能过硬”体现在具体操作上,表现在会做事上。是需要通过严格练习才能获得的能够熟练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动作系统。包括语言技能、演示技能等等。

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具体内容

围绕这四大特点我们已建立一套小学教育专业的能力素质体系,具体包括:

一个核心:以专业情感培养为核心,培养“富有‘三心’”的人。

两种水平:本科层次的学识水平和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表现出它是定格在本科层次,应有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识水平是本科层次的、具有能游刃有余地满足小学教育各学科教学需要的知识体系。达到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标准,表现出它是定向于小学、定性在教育的。

六项公共能力:是指各类从业人员通用的、基础的能力,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两项专业基础能力:保障学生顺利就业,适应小学教师岗位最常规的、基础性工作——学科课程教学、班队管理两个方面的能力水平。

三项专业发展能力: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入职就业后的,为工作更上一台阶、成为骨干教师、学者型教师、学科带头人、管理工作者而需要的潜在的发展后劲,包括——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六能六会”实用基本技能: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其思维水平和性格特征使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外在表现比内在内容更感兴趣,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比中学教师、大学教师有更特殊的要求,为此,我们确定了作为小学教师必需的实用基本技能包括“能说会听、能写会画、能弹会唱、能编会演、能想会做、能问会导”,作为学生能力素质中外显的、可以考核测量的组成要素。“能说”是指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和日常简单的英语、掌握说课的技巧,能用说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教学研究;“会听”是指懂得倾听是交流沟通基础,能从倾听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并进行决策。“能写”是指能用三笔字规范书写常用汉字,并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会画”是指具有美术应用的能力,包括画简笔画、出黑板报等。“能弹会唱”是指具有音乐应用能力(,包括歌曲演唱、视唱、儿童歌曲弹唱等。“能编会演”是指具有舞蹈应用能力,包括舞蹈基本技能、儿童舞蹈编排等。“能想会做”是指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能把自己想法转变成现实可见的物质形态,包括能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具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等。“能问会导”是指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育教学中编拟有针对性的问题,会能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邓银城,刘尚辉,江国杰.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与培养模式 [J],孝感学院学报,2007,(7):69-73

[2]罗雅萍.关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 [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9):49-53

[3]陈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