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02 03:30:07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第1篇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一些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日益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星星家园”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妇联的支持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

一、争取政府支持,整体统筹安排,工程全面实施。

冬,咸宁市妇联为我们双溪桥镇争取到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创办资金。上半年,我们镇政府用这笔资金全面启动留守关爱工程,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丰富载体,规划建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设留守寄宿制学校、实行结对帮扶、开展主题关爱活动等措施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积极构建和谐教育。

一是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政策,执行“两免一补”,杜绝乱收费,为特困家庭和留守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物质上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是政府、学校、社会共参与,三管齐下送温暖,建立助学体系,出台了救助贫困学生的办法,每年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入学,党委、政府、机关干部、广大党员纷纷捐资捐物。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咸宁市中心支行今年3月份向我们留守中心捐赠了投影仪、体育器材等一万多元的教学用品,鄂南高中的教师、学生也为我们捐赠了4000余元的音响设备,任市长也曾向我们“星星家园”捐款3000元,我们镇的区人大代表也曾个人共捐款多元,武昌水果湖一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也曾经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今年六·一前夕,咸宁市妇联为我们送来了4000元慰问金,区妇联捐款1000元,咸安区教育局捐赠1000元,双溪教育总支捐赠500元。

三是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净化社区文化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区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职能部门经常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二、学校逐步建立体制,管理服务不断完善。

我们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指导、检查、考评时,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学校建立了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办法,制订了对留守儿童实施管理的“制度与计划”,设立了留守处常务

主任,聘请了生活老师,并与常务主任、生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学习指导老师等签订了责任状。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留守学生健康档案”、“留守学生家庭档案”,并设立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处”,还跟留守儿童签订了“服务托管合同”。|确保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把对留守儿童关爱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对家长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促力度,保证家长学校正常办学,经常开展活动。

二是建立了“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置亲情电话、开展主题班团队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制度等措施,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分别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监护人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学校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建立了与监护人沟通联系制度,运用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

四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结对帮扶,开展主题教育。

留守儿童关爱问题,不仅得到了区委、政府和妇联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咸宁市政府、妇联、咸安区政府、妇联领导经常组织人马到我们留守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几年来,社会各界也积极努力,致力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一是开展社会结对帮扶活动。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定期到学校结对帮扶送温暖。妇联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联系“社会妈妈”和“家长”。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各界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在交通、消防、禁毒、防溺水等各方面,集中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

三是深化对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他们逐渐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工作模式开始建立,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来召开专门的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为政府提出和执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提供了帮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投入。留守儿童渴望爱,需要全社会人人去关爱,去帮助。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我们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大部分年龄在45-59岁之间,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接纳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充实我们的队伍。

2、我们留守年中心西边的一排平房(食堂、饭厅、浴室等)在7月9日咸安区校舍安全大排查中被确定为d级危房建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等助一臂之力,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由于教室、寝室太少,这就限制了我们招生的数量。为了满足更多留守孩子到留守中心就读的需求,建议政府、妇联、教育出面协调解决留守学生的用房问题。

4、外来干扰、网吧、“”等严重侵害了我们留守学生的经济利益和身心健康。建议政府及执法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严肃禁止这些不法经营,还给留守孩子安宁日子。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第2篇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中的许多富余劳动者,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只能留守在家庭,由老人或亲戚代养,这些学生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部门调查研究,我国目前有20xx万左右留守儿童,其中近四份之一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日照市莒县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 ,处在城乡结合部,现有教学班级22个,学生1200多人,许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本身没有接受较高、较系统的教育;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更多的体现在溺爱上;他们年迈体衰,行动比较缓慢,祖辈之间缺乏沟通,即使有,大多也是无主题的沟通。当孩子在学习上面临困难时,不能及时的帮助和解决;生活上有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受了委屈也藏在心理;老师有时联系不上儿童的父母,便会出现教育的脱节现象,孩子显得非常无助。这样就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私、倔强,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甚至过分任性,淘气。在失去了日常的父爱母爱后,孩子的思维、行为,对社会现象的感知与响应,也就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导致厌学心理特别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是班级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

我们思考如何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对策研究,怎样从学校教育入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尝试通过系列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和分层实施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2、教育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儿童作为我们教师工作中特殊对象,他们既有一般学生心理特征中的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研究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意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厌学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

3、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4、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5、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五、五、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实施兴趣学习法作好准备。

3、个案研究法。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六、实施步骤及分工

1、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参与人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规划课题研究措施,分工落实。

(2)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准备课题研究的理论材料、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发动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培训,作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并开始初步的研究活动。

(3)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组人员和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课、课题研究会、成果汇报会等各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总结。在实施阶段里,要求要建立研究资料档案(调查分析材料、课题研究论文等)。还可以不断地修正方案,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撰写研究综合报告、研究论文、经验总结,形成最后成果。

(2)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与交流。

(3)接受课题组专家组的全面评估与验收。

七、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王孝英:课题组组长,总领课题组的工作。

魏忠安 杜纪飞 :调查留守儿童男女生人数、年龄大小父母外出情况、生活环境

相庆昌 张相伟 :调查研究留守儿童面对学习及生活的态度、对父母打工的态度、留守儿童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

许贞刚 朱利志: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因素、建立留守儿童完备的信息档案 。

八、研究经费

学校将提供相关的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2017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二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③解决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交往误区,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感恩情怀、合作意识。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完全中学,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以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

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三、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父母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全面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四、研究的内容: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宁县五中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宁县五中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 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了解我校初中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教育实验法

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 、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 、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的关爱有助于完成课题。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

2.学校关心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政教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图书馆各类资料齐全,多媒体教室全天候开放,查找资料方便。

3.我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多,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为专任教师,有利于和留守学生沟通, 便于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

七、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和赵书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理论指导专家:朱永良(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姜佐政(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马 颢( 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数学教师)

课题组组长:

郑文芳( 中学二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课题组成员:

赵书良(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王天辉 杨娟(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撰写《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

杨 娟 王建国(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七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李旭英 朱丽娜 陈文佳(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中学三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八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郑文芳 赵书良(中学二级 / 中学一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九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的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第3篇

【关键词】儿童舞蹈;创编;选材;结构;语汇

一、选材

选择儿童舞蹈的题材,首先必须充满童趣。(童趣即儿童的兴趣、情趣。)它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儿童舞蹈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种:(1)题材:这类题材指的是直接反映当代儿童精神面貌的题材,如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守纪律、助人为乐等,更主要的是放映当代儿童的现实意识。(2)寓言题材:这类题材最大特点是借儿童非常感兴趣的自然景物或动物外形特点,性格来寄寓某种思想或说明某种道理,常用夸张、拟人、幻想的手法塑造人物,将自然植物和动物人物化。(3)历史题材:这是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特点的题材,它可以在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集中概括和适当的虚构。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展示历史发展趋势,儿童从舞蹈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启迪。如《司马光砸缸》、《花木兰》等等。儿童舞蹈题材可以说包罗万象,只要我们处处留神孩子们的天地,仔细观察他们的爱和情,儿童舞蹈的题材就会像漫天繁星向你眨眼,他们好似一首儿歌、一副童画、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和一种稚气盎然的游戏。当你捕捉到这些耀眼夺目,充满童趣的创编题材后,则要确定其舞蹈形式和结构。

二、儿童舞蹈的形式和结构

表演舞蹈一般有三种形式:舞剧、情景剧、情绪舞。由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儿童舞蹈具有形象鲜明,天真活泼的特点。创编舞蹈应做到主题鲜明,准确,表现的内容简练不复杂,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舞蹈形式应多采用科学幻想、童话故事、儿童游戏等。在考虑儿童舞蹈的教育性的同时,还强调它的自娱性。另外,在舞蹈构思中,要利用内容短小、形象生动、情节简单、故事性强、动作性强等特点去创编丰富多彩的儿童舞蹈。创编儿童舞蹈必须熟悉怎样去结构舞蹈。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即编导根据对生活的人事和对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的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舞蹈及其各种表现手法,将其首尾相通,虚实相生,均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欣赏规律,又适合舞蹈作品体裁形式的需要,以达到舞蹈艺术的完整和谐。例如,《小蚂蚁》属情节舞,一群小蚂蚁到处找粮食准备过冬,有二只小蚂蚁在寻找的路上发现了粮食“一颗糖”,可是糖太重了小蚂蚁搬不动,只有叫来所有的小蚂蚁,大家齐心协力把粮食搬回家。舞蹈《小蚂蚁》的情节虽简单,但体现了团结力量大的主题,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布局合理,有儿童特点,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所以在表演时能与台下的小朋友产生共鸣,取得很好的舞台效果。

三、儿童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

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极为重要。它是正确反映儿童心理、感情、情绪的特征,表现作品意图、风格、使作品具有较强生命力的重要一环。我认为,儿童舞蹈语汇可以从古典舞、名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以及孩子的生活动作(劳动、游戏及反映他们童心的习惯动作)中去抉择和提炼。但这些语汇必须是有代表性的,带有童趣的和儿童能接受,能表现的,经过改变。夸张的儿童舞蹈语汇。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现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所以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演信息。而决不能把大人一套搬给孩子,使儿童丧失个性而暗淡无光。一个舞蹈作品主要语汇不宜多,二三个就可以。如《小蚂蚁》的主要语汇只有三个:双手上举加小跑步,跑步时左右出胯;摇摆头部、臀部;四肢着地快速爬行。这三个夸张,拟人化的动作,富有儿童特点,并在舞蹈转折时反复出现,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以此塑造了一群团结合作,活泼可爱的小蚂蚁形象。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真诚地走入孩子们的生活,感应童心、寻找童趣、才能捕捉到有生活气息的、纯真的、童心的灵性,寻到创作的契机,巧妙构思,获得艺术的升华。同时要创编儿童舞蹈必须多看一些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把握儿童舞蹈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不断收集、整理儿童舞蹈的信息和资料,在充实自我、更新自我的同时,不断加强认识生活的创作能力,充分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儿童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编出既富有生动的儿童趣味特点,又能体现清新,亮丽、富有时代感的优秀舞蹈作品。

参 考 文 献

[1]陈晶.儿童舞蹈创编教学探要[J].通化师范学院院报.2010(6)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第4篇

连续五年的工作中,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日渐起色,孩子们从孤独的阴影中渐渐走了出来,那些留守儿童———所谓的“问题学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学校的特长生中留守儿童占20%,在学校的各类表彰中留守儿童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老师分班选生中留守儿童不再是老师认为麻烦的对象。并且这些孩子正在影响更多的孩子自立自强。

二、具体做法

(一)研究制订方案,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1.尝试后的惊喜与反思。留守儿童的关注我们起步较早。2005年9月,我们与镇妇联联合,就开始对留守儿童关注,从最初的关注生活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开始,之后我们逐步开始关注学生在校在家的行为,采取措施予以关爱,在活动中(服装秀、我是小小广播员等)我们惊喜的发现,这些孩子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身边的同学。所以,我们决定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作为我镇德育工作的重点,并作为德育工作的特色来抓。

2.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制订方案。2011年9月,领导开会要求,德育工作要在留守儿童这方面有所突破,要成为学校工作的亮点。当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德育)为副组长,各校校长及退休老教师为组员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提出调动一切优势力量,全员参与共同肩负起“关爱留守儿童,同享一片蓝天”的责任,实现所有孩子在小学阶段得到同样的快乐,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不让一个孩子因“留守”而“孤单”。用爱心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工作目标和“做全、做细、做好、做精”的工作思路。

(二)协商制定各种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关注留守儿童

1.制定留守儿童的各种关爱制度。有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留守儿童活动出勤制度,活动制度,班主任关爱制度,谈心制度等。

2.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学校工作中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重点,有检查,有评价,实行优秀校评选一票否决的动态管理。

3.班主任科任教师职责中增加关爱留守儿童的“五心”:要有真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并把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作为评选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

4.各校每学年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记录孩子生日,父母姓名,是否离异,父母打工的地点工种等。每月2次,利用周五时间各校结合实际开展相应活动。

(三)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多种举措关注留守儿童

1.与多方联系,建立多向关爱网络,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一帮一结对子”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

2“.联系资助款”关心监护人的生活。

3.从学校细节入手,开展多种活动,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1)在学校活动中,给留守儿童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学校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引导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监护。

(3)聘请老教师为校外辅导员,丰富孩子业余文化生活。我们聘请退休老教师,让他们从写字、习作辅导、看护作业等方面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让孩子减少失落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4)利用关注日(六月一日、十月十三日)开展多样活动。每到关注日各校活动丰富多彩:有演讲比赛、献爱心活动、文体表演等,留守儿童在节日中有了自己展示的舞台,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5)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学校大集体的温暖。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开展读书活动。我们校园图书馆每周都对留守儿童开放,留守儿童可以借阅图书到家里,一周内归还。开展“棋类、乒乓球类”娱乐活动。在留守儿童之家,有各级领导为我们捐献的体育器材,孩子们可以尽情去玩,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体质、锻炼身心、培养自信。开展“给家长写一封信”活动。我们发现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手机、电话通话快捷方便,但只是三五句话就挂断了。我们鼓励孩子给家长写信定期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问候父母。这一封封信不寄出去,让孩子保存或由“之家”管理员保存,年终父母回来交给父母,一家人一起体会孩子的成长经历。我们也号召家长写打工经历与孩子一起分享。通过各种活动,使留守儿童形成了阳光心态,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活动变得乐观向上。在实践中培养了健康心理,最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今后方向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第5篇

一、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进行专题调研,寻找产生的原因

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班主任反映的留守儿童学困生进行了一次调研,只是当时的侧重点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学校为此成立了一个行为习惯矫正小组。去年再次对此展开专题调研,从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和内因(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1.家庭方面主要有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原因。

2.学校方面主要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欠缺等原因

3.社会方面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中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周边电子游戏室及网吧的影响等原因。

4.学生自身主要有自控力差、判断力缺乏、意志薄弱等方面的原因。

二、对留守儿童学困生建立档案,形成管理网络

留守儿童学困生是学校的重点。如果留守儿童学困生得到了有效管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将会有一个质的突破。为此,学校认为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中学困生档案,形成管理网络是有效管理留守儿童中学困生的新举措。

1.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类型。学校主要是采取班主任申报,年级组控制总量,政教处审批备案的流程来界定的。一般每班应控制在3人左右,最多不超过5人,每年级最多不超过学生数的8%,否则会伤害一大片,教育也不能取得实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资料记录。记录什么?最基本的学生情况要有登记,如班级、班主任、学生姓名、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建档时间。然后就是存在的问题分析,如家庭教育情况、品德心理及人际交往情况、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思想特征、学习情况等。再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记录,主要由责任人分析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最后还要有不良行为记录和帮扶效果,由班主任和政教处记录。

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重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档案的目的更在于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档案,使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走向常态,防患未然。

2.形成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

对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应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班主任共同参与,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采取两条线管理,一条是副校级干部管年级,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蹲班级的行政管理网,另一条是政教处一少先队一年级组一班主任为脉络的具体实施网。学校要求各管理人员要知晓所管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家庭现状,知晓所管对象的学习状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品德心理,知晓所管对象的矫正策略,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注。

三、对留守儿童学困生深入研究,寻找对策

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将“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教育对策”作为校本教研课题发至各年级组和教研组,由学校政教处和教研室牵头实施,并且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的校本教研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对策,如六年级组形成了以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讲究沟通方法是教育转化的基础;调动积极性是教育转化的关键;抓住闪光点是教育转化的制胜法宝;组合各方面力量是教育转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有效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的六条转化经验。三年级组形成了用爱心燃起希望;用耐心拨开心扉;用信心激起火花;用细心温暖心灵;用恒心坚定方向的“五心”转化经验。还有许多班主任针对问题学生制定的转化个案、典型材料等等都使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教育转化落实长效机制

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教育难度相当大,往往使教育转化工作半途而废。因而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使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结对跟踪帮扶制。学校把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跟踪帮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要求做到每一位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至少有一位责任教师,品德问题生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成效采取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对工作中有明显起色的责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教师帮助下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宣传和表彰。

(2)家校联系制。联系形式可以是教师家访,也可以是家长校访,还可以是电话联系、网络联系、书面联系。联系的时机一是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思想行为有异常表现时,二是生病或生活有困难时,三是在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有明显进步时。联系时责任教师要坚持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并将每次的谈话要点记录在联系卡上,放人问题学生档案中。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第6篇

最近几年,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搞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走出家门,去发达地区打工,而把孩子留在了农村,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留守儿童由此而产生。他们成长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加上监护人能力有限和对孩子管教的放松,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成绩普遍较差。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严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等现象。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家庭作业普遍完成得较差。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通过改变他们自主学习的策略,来培养他们较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因此,对这些留守儿童必须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指导留守儿童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探索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指导留守儿童掌握学习方法。如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个别指导等教学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留守儿童参与小组讨论,努力创设自学尝试的机会,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励留守儿童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有意识的通过明确目标、提供材料、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师生归纳、练习反馈等环节提高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层指导的教学方法。针对留守儿童学习方式,基础水平等各不相同,将他们分成小组,对课堂中提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解难、解疑,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这样有助于调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天赋、潜能。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可采取一带一,一对一的指导方法,让成绩好的学生做个“小老师”,对其个别辅导。

1.巧妙揭题,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揭题,能紧紧抓住留守儿童的注意力,也能激发留守儿童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对浅显易懂的儿歌、形象具体的故事比较感兴趣,因此可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儿歌、故事、谜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提示课题,以激起留守儿童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境,以境生趣

儿童好奇心特别强,对任何事物都能产生新鲜感,都想尝试一下,因此,教师在上数学课时常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充分运用图片、实物创设情境,让留守儿童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明白生活孕育的情、劳动创造的趣。

3.巧设疑问,引趣生情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有了疑问,就能产生好奇心,就有了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志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设疑问难,让留守儿童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发现。通过巧设疑问,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留守儿童在热烈的探讨中学习知识。

4.玩玩做做,乐中求趣

留守儿童有勤于动手的特点,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设计有利于留守儿童游戏和动手的活动,逐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从而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习惯。训练留守儿童的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让留守儿童在玩中学知识,在做中训练动手能力,让留守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5.开展竞赛,赛中激趣

留守儿童争强好胜,对于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去参加。因此,教学中教师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也有利于激发留守儿童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七巧板》一课时,采用“巧手竞赛”的形式,让留守儿童进行水果拼盘比赛,比赛谁的水果拼盘漂亮。学生们开动脑筋,拼出了“小金鱼”“小灯笼”“小船”等优美的图案。然后,让大家对拼盘进行评选,获奖的学生是惊喜万分。

二、运用多种激励方法,促进留守儿童自主学习

1.分层激励法

在课堂训练和作业训练时,需要分层激励,分层评价,重在鼓励。教师批阅作业时应尽量根据留守儿童的动态发展和个性及作业情况,给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对作业不够理想的留守儿童,应予以鼓励性评语:失去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进取。对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应鞭策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学习中有骄傲情绪的留守儿童,应谆谆教导:自满是智慧的尽头,骄傲是跌跤的前奏。对完成作业好的留守儿童则给予肯定:“真好”“真棒”“好极了”“聪明”“能干”“再努力”等等。短短的一句评语,可以激励留守儿童写出更优秀的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目标教育激励

对于一个人的行动而言,具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比没有目标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目标的激励作用,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在学习上,应注重让留守儿童在实现首次目标中获得成功感,继而引导他们逐渐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有些留守儿童不喜欢解决问题,因此达不到训练的要求及标准。为此,可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留守儿童的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针对有学习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矫正,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对留守儿童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行矫正训练。

3.情感激励。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寄予希望,留守儿童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在留守儿童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耐心与其沟通,鼓励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三、加强常规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自主学习

在班会上,学生们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教师可以把有关内容编成浅显易懂的顺口溜,引导留守儿童学习记忆。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编课堂常规歌,如:“上课铃声响,马上进课堂,两手放下快坐好,配合老师把课上;身坐直,腿放平,仔细看,认真听,认真想,多动脑,多发言,人人争做好儿童。”常规教育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约束,天天课前读一遍常规歌,并让学生讨论其教育意义,在这个过程中,留守儿童会逐渐认识到课堂随意性是不对的,从而增强自觉性。天天课前学,班会时学,浅显的道理学生们很快就能明白,也知道了上课应该怎样听讲。“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研究者。”儿童需要从创造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自主学习正可以满足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

四、开展教育活动,促进留守儿童自主学习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第7篇

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们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习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应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促进其健康全面地发展。同时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下就是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 课题立项,进行专题研究

1、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调查表,分析汇总了情况:他们学习习惯差,成绩相对比较低,家里人辅导帮助困难大,普遍自私任性,缺乏自信。为了更好地做好管理和教育工作,学校给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卡。

2、申报课题,科学研究。除了调查分析我校留守儿童的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科学性。所以我们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2010年6月12日,所报课题被列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规划课题,并展开了课题研究工作。

二、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1、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让孩子们在学校找到家一样的温暖和关怀。2009年,我校由甘肃省妇联合会正式挂牌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为我们配备了2台电脑,1架电子钢琴,电视机、DVD,还装备了图书和体育器材等。省妇联韩正英主席亲自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一定要开展好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现有设备条件,全面活动,充分受益。”学校师生一起动手,布置了温馨舒适的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相关的各项制度。筹集资金购置了1付乒乓球台,还自制了乒乓球训练教具。留守儿童之家由专人管理,课余时间孩子们在留守儿童之家里面读书、交流、下棋、打球。有时还能和外出打工的父母视频聊天。所有这一切在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又开通了亲情热线,方便留守儿童与亲人联系。

2、建设留守儿童活动兴趣小组,搭建转变留守儿童的平台。

我们成立了阅读习作、足球、五子棋、跳棋、中国象棋、乒乓球共5个兴趣小组,每组安排2名辅导老师指导学生活动。要求每周最少活动1次,指导老师认真指导留守儿童参与活动,引导他们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自信快乐地成长。活动之后填好活动记录表,及时总结经验。管理人员收集好照片、活动记录等相关资料。通过开展活动,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都悄悄地起了变化。如四年级的梁瑞同学父亲早亡,母亲长期外出,生活学习由爷爷、奶奶照顾,写作业困难很大,他写的字一个就有近2厘米大,根本装不到格子里去。通过参加活动,再加上老师们的耐心帮助辅导,从来不说不笑的他书写规范多了 ,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3、每逢“六一”国际儿童节,我校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节目,留守儿童也要当小演员。白银市、白银区、王岘镇各级妇联的领导们来到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慰问关爱,都带来了宝贵而又充满爱心的礼物,亲手送到他们手中,并合影留念。再观看孩子们表演的精彩节目,共同度过幸福的这一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政府和阿姨们的温暖,不再像原来那样孤独、自卑了。

4、王岘镇的爱心妈妈们也和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活动。她们3人一组,关爱留守儿童,常来学校看望留守儿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运动、谈心,也带来了礼物,真是礼轻情义重。有的爱心妈妈带孩子们去家里做客。关爱活动形成了长效机制,结对帮扶杨维兵的爱心妈妈梁成梅决心一直帮扶到高中。

5、为留守儿童在学校过生日,让他们找到亲情般的温暖。当他们生日来临之际,我们就准备了生日蛋糕,师生一起唱生日歌,许愿,表演节目,六年级女生马淑英感动不已。

6、大手拉小手,校内党员一对一帮扶。

学校共有党员9人,每人帮扶一名留守儿童,给他们送书包、学习用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由于一对一结对子,易于了解和掌握个体的特殊情况,这样更有针对性,效果很好。

7、依托乡村少年宫项目,大力开展活动,发展留守儿童的兴趣特长,提高他们的素质。

8、举行各类游艺活动,如猜谜语、投乒乓球、正话反说、吹蜡烛、端乒乓球走。四年级学生寇银辉的父亲、母亲均在河南打工,长年不能回家。个小胆小的他不敢高声说一句话。总是一个人静静的。课堂上也不敢大声读课文。去年元旦我们组织的游艺活动中有吹乒乓球项目,谁也没有想到他把乒乓球从第一个纸杯依次吹到第五个纸杯,因为别的好多同学都在吹的过程中失败了。大家都排着队参加这项活动,只有他四次都吹成功了。每次他把球吹入最后一个纸杯时,教室里就爆发出激动的喊声,他的脸上也开出了甜美的花朵。正是沉默寡言的他在这次游艺活动中吹出了自信,开始活跃起来了。学校少年宫的中国象棋组、乒乓球组两项训练中,他都表现十分突出。学习也有了进步。我们深深地感到:孩子们还是适合在活动中发展成长。

9、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关爱留守儿童。各位教师对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和他们交朋友,谈心,促使他们健康、自信地成长。

10、运动场上显身手。由于有了平时参加训练的基础,所以每年“五一”组织的全校运动会自然激烈竞争。胆怯、自卑的留守儿童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在竞争中成长,在锻炼中提高,也开始自信阳光地学习和生活。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第8篇

一、走进留守儿童心灵世界

1.创设具有良好情感气氛的人际关系环境,引导留守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不断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家庭结构和背景决定着他们大多缺“爱”,祖辈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教师必须伸出温暖的双手,通过正面引导,逐步化解孩子们心理上的诸多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理解父母的艰难,学会对父母感恩。教师要选择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其行为,不要凡事都站在教师的角度大张旗鼓地批评教育,有的时候,教师一声嘘寒问暖的话语,一句“天冷盖好被子”的叮咛,一个充满期待的眼神,一丝饱含赞许的微笑,一次融汇亲情的举动,便使留守儿童找到心灵的归宿,情感的托付,达到教育的效果。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道德思想的滑坡,在人际交往中,学生缺乏礼貌、恶语伤人,打架现象不断,团结合作精神严重匮乏,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教师随时随地都积极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身立教,以身示教,特别重视在要求上下功夫。

2.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激励等心理教育,促使留守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行为和性格特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

教师要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告知留守儿童不良情绪指什么,有什么后果等。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出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例如,不愉快时唱歌,想想高兴的事;遇到困难,找老师与同学说说知心话;平时多为爸爸、妈妈着想,多为班集体做好事,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良好情绪体验……引导留守儿童宣泄心中的苦闷,达到心理平衡。

3.教会留守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其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促进其健康心态的发展

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和谐、宜人、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多参加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调查、读书报告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他们学会善于评价自己,还能使内向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他们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和调节,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拓宽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阵地

1.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设功能服务室

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活动登记、班级关爱活动记录、留守儿童特殊事迹和留守儿童成长案例分析。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学习辅导室、亲情聊天室。建立临时看护人制度,由每班的班主任、配班教师担任本班留守儿童的临时看护人,负责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每周与家长联系将学生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并做好记录。

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亲情联络区,开通亲情电话,架设亲情视频交流平台,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精心布置温馨愉悦的心理咨询室,营造留守儿童原倾诉心声、诉说困难、主动寻求帮助的氛围。形成“三线相交”(家庭――学校线、课内――课外线、教学――活动线)的策略,加大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促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2.抓好“主题班队会”教育主阵地

如开展“爸爸、妈妈还好嘛!”的主题班会活动,让留守儿童拉近和父母的距离,增进了相互理解。开展“请相信,我一定能行”的主题班会活动,让留守儿童找到自信,获得成功体验。开展“正视挫折,善待生活,学会理解”主题班会,让留守儿童学会理解,理解教师的爱心,理解父母的苦心,理解同学的真心。开展“人间自有真情在”主题班会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人间处处是真情。开展“班队集体,温馨的家”主题班会活动,真真切切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和博大力量。

3.开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周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远大理想,明白做人的道理,明辨是非美丑,纠正其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从卫生习惯、礼仪规范、饮食起居入手进行好习惯培养。以“家校联系卡”“家长会”“老师家访”等形式联系和沟通家长,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和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4.“校讯通”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