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04 01:57:47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无线技术;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手机app;概述;过程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52-01

前言

智能家居系统让您轻松享受生活。当你出门在外,您可以通过手机app来远程遥控您的家居各智能系统,例如在回家的路上提前打开家中的空调和热水器;到家开门时,借助门磁或红外传感器,系统会自动打开过道灯,同时打开电子门锁,安防撤防,开启家中的照明灯具和窗帘迎接您的归来;在公司上班时,家里的情况还可以显示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这样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或许是每个生活在快生活节奏的人梦寐以求的。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来进行远程控制,只需要开发安装一款app,那么这样的生活就在眼前。在这样的现实状况面前,本文选择从关于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概述以及利用手机app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过程两个方面展开论文,就如何开发、利用以及实现这一控制系统和过程进行一番探究,为智能家居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或意见。

一、关于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概述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医疗电子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我们的家居生活的一切起居活动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家庭生活更加安全,节能,智能,便利和舒适,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具有实用性便利性、可靠性、标准性以及方便性等特性。智能家居远程控制,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家居生活的远距离集中控制。本文论述中的是一款通过手机app来远程控制家中门卫系统、灯光系统、空调、热水器等设备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出门在外时候对住房的实时控制和检测。

二、利用手机app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过程

如何利用手机app来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过程。本文的论述中该手机系统利用各类家居传感器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控制系统主要由:手机app远程控制终端、控制单元、数据采集系统、执行器、检测控制以及接口和电源部分组成。

通过利用手机app来实现远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手机app上面的系统控制器由通过接收远端――住房内发送来的信号,通过转换器进行信号转换、解码之后,再将这些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控制中心的单元集中一一处理。控制中心根据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后,根据具体的指令发出相应的处理信号,通过控制电路、执行器做出相应的反应。从信号的接收、指令发出以及信号的处理,这样下来一个控制过程就完成了。由图可知,系统主要由振铃检测电路、模拟摘挂机电路、DTMF音频解码电路、语音提示电路、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等组成。

智能家居远程控制可以实现许多功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智能家居,其功能如下图分布:

从该功能分布系统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家居的控a制终端为手机app,通过在手机app上进行指令的编辑、发送给控制系统,从而驱动智能家居中的各个控制系统,根据需求调动控制系统,实现各个功能。系统的原理图大概如上所述,而在手机app上程序的设计和开发上,软件架构主要选用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初步方案选定为u\C-OS II 或者Free RTOS,然后在上面编写相应的程序,通过操作系统,使得整体的硬件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统一的调度,另外在该系统中选用GUI图形界面,使得显示可以更加的人性化,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触摸屏等功能。其指令操作软件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手机app上复位初始化之后,然后不断向控制模块发出指令进行扫描查询,当查询到相应的信号后,手机app上的控制器变化对信号进行处理,然后根据信号的处理结果,发出是否启动软件。若启动软件之后,则app会根据手机上发出的控制命令,选择相应的电器、控制电路和系统,进入系统控制菜单,打开相应的电器和系统,之后等待回应即可。整个利用手机app来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的系统原理、控制以及实现过程大概就是这样。

结语

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无疑是未来家居生活发展的趋势,也是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无线网络技术,让我们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日臻完美,让我们真正享受到智能家居的现代家居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是我们每个行业内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虽然当下的智能家居的远程控制系统开发和建设初见规模,但是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还是不容小视,这也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付出努力,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瑞朗智能家居整体方案[J].IB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11).

[2] 朱顺兵,张九根.智能家居系统的关键技术与设计[J].建筑电气.2003(05).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远程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08;TP872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投影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室越来越普及,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全新的环境。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设备的增加也给广大教员和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有效利用、管理和维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对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远程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具体开发,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软硬件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该系统选用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远程中央控制室的控制主机,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作为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以IP控制模块为桥梁,将多媒体教室中教学设备的集中控制器连接到校园网,从而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多媒体教学设备(被控设备)这一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群进行分布式、网络化远程控制的目的。

一、研制过程

整个系统的研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广泛开展调研,了解发展方向,掌握前沿技术

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是电教管理的研究方向之一,国内外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掌握当前发展方向和技术的新进展,使系统的研制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项目组一方面在相关学科领域开展了文献调研,另一方面对市场上的现有产品进行考查,掌握了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二)认真分析需求,合理确定开发目标和技术方案

根据我们多年来在多媒教室管理和多媒体技术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大家对系统的应用需求展开讨论,确定了开发目标和技术方案。

本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吸收自动控制领域多年来在远程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中,实现一套成熟、可靠的网络中央控制系统,为实现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控制与管理平台。

根据总体设计,整个系统的控制分成两级:现场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现场控制系统以多媒体集控器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被控制对象组成一级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是以专用计算机为远程中央控制主机,以分布在不同教室里的多媒体集中控制器为桥梁,通过校园网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控制;它比现场控制系统优先级别高,可以通过相关操作使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工作或关闭状态,并可查看多媒体教学设备内的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

(三)明确技术难点,合力攻关,重点突破

根据所确定的技术方案,系统研发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中央集控器和远程控制软件的开发两个方面。中央集控器的研制属于嵌入式系统范畴,主要在单片机上进行开发,对电子线路设计和单片机编程技能要求较高;远程控制软件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控制和网络通信编程方面。

在整个系统中,多媒体中央集控器处于核心位置,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复杂繁琐的设备操作过程简单化,让使用者在使用各种设备的过程中轻松自如。中央集控器的开发可以说是整个系统研发的重中之重,项目组在攻关过程中对该组力量进行了加强,针对大家普遍缺少单片机开发经验的情况,组织人员到地方高校与公司学习,并要求芯片供应商提供一定的系统作参考,最终研制出了符合技术方案要求的中央集控器。

(四)广泛开展试用,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功能

系统研制过程中,项目组针对各个组成模块都进行了详细的实验与测试,确保了各模块的功能实现和运行稳定。在组装成原型系统后,首先在我院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会议室等多个教学场所进行了试验,并根据不同环境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反复测试,最后在集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在对原型系统进行完善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学期的实际应用,教员反映通过多媒体集控器进行操作,各种按钮指示明确,操作简单明了,方便了授课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通过校园网和监控主机,教学保障值班人员对所有教室的设备运行情况了如指掌,并可协助教员进行远程控制,大大提高了保障工作的效率。

二、应用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表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可靠、稳定的硬件系统:处理器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主体,处理器的处理水平和运行速度制约着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同时作为一款通用的网络远程控制系统,处理器必须具有较为低廉的价格,我们选择的芯片不仅有着较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具有稳定性好、体积小巧、价格低廉、技术资料支持较为丰富的优点。

(二)高性能的控制接口:本系统具有本地的串口通信接口和支持远程TCP/IP网络的接口,通过合理选择元器件和软件资源,解决了相关的技术和成本问题。

传统多媒体教室的中央控制系统都没有远程通讯接口,每个教室只能独立运行。通过开发具有网络接口功能的中央控制系统,使各教室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监测、管理多个由此套系统构建成的多媒体教室群,从而使系统具有远程监控的能力,可以大大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三)模块化设计:本系统从现代系统集成理论中发展了一套模块化设计思想,借鉴工业集散控制思想,设计了多个模块,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构建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央控制系统,既经济又实用。

(四)设备接口简单、统一:系统采用嵌入式组合结构,微处理器完成所有的功能,各种输入输出接口均采用标准接口,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轻松连接。

(五)控制界面直观:上位机软件界面风格友好,控制键盘全部采用中文及图标标识,美观简洁大方,每个按键都有相应的操作提示,操作轻松方便。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OPC技术;锅炉;远程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Internet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同时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在工控领域中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硬件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的认同,形成了一种工业标准.因此,将OPC技术和Internet相结合的远程监控技术成为新一代的监控模式.这样,操作员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对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控制系统进行监控,使操作员像在现场一样,能准确、及时地对设备运行情况作出判断,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一、技术基础

为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水平,及时掌握特种设备运行状况,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本文探讨了特种设备(锅炉)运行远程监控信息系统,其主要根据锅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锅炉实时运行数据远程传输技术的要求,研究锅炉实时数据采集方案、远程无线传输方案、实时数据监控主站集成方案,实现锅炉运行实时数据远程传送,达到对在用锅炉进行远程监控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关键参数的目的。

1、锅炉控制系统

目前锅炉控制系统一般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或PLC(可编程控制器)加上位机,上位机普遍采用工控机,上位机操作系统一般为Windows操作系统,监控软件为组态软件或PLC厂家提供的监控软件如WinCC等,数据平台大多为SQL数据库。控制系统内部采用网络技术,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网络连接组成更大的系统,整个控制系统与企业的管理系统也采用网络连接,以上为锅炉运行数据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传送提供了基本条件。

2、OPC数据采集

OPC的出现为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现场过程控制应用搭建了桥梁。OPC是为了不同供应厂商的设备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接口标准化、使其间的数据交换更加简单化而提出的。在企业的信息集成中,包括现场设备与监控系统之间、监控系统内部各组件之间、监控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之间以及监控系统与因特网之间的信息集成,OPC作为连接件,按一套标准的COM对象、方法和属性,提供了方便的信息流通和交换,OPC是整个企业网络的数据接口规范。本系统所开发的OPC采集程序,无论是PLC还是DCS,或者是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都可以通过OPC快速可靠地彼此交换信息,只要它们提供了OPC支持,所有的数据交换都通过OPC接口进行,而不论连接的控制系统或设备由哪个具体厂商提供。

3、GPRSDTU数据传输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利用GSM网络中未使用的TDMA信道,提供中速的数据传递。GPRS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方式,只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数据传输单元(DataTransferunit,DTU)是专门用于将串口数据转换为IP数据或将IP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送的无线终端设备。GPRSDTU上电后,首先读出内部FLASH中保存的工作参数(包括GPRS拨号参数、串口波特率、数据中心IP地址等,事先已经配置好)。GPRSDTU登陆GSM网络,然后进行GPRSPPP拨号。拨号成功后,GPRSDTU将获得一个由移动随机分配的内部IP地址。

二、基于OPC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1、软件实现方法

本系统中OPC技术采用C/S结构,数据存储服务器由3类对象组成:服务器(Server):用于指出特定的OPC服务器应用程序名;组对象(Group):组织并存储由若干数据项组成的Group信息;数据项(Item):存储具体的Item的名字、数据值、品质等信息,一个Item代表一个具体的过程变量。可以将数据传输程序嵌入在锅炉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中,也可以独立设置传输软件,使上位机只与锅炉控制系统上位机的组态软件或其他监控软件的实时数据库交换和读取实时数据。由于OPC技术是以COM技术为基础,同时需要直接与底层硬件打交道,本系统在VC++环境中使用定制接口开发OPC客户端程序。下边是程序实现的关键步骤:OPCClient通过与OPCServer的连接,从而获取现场设备的数据项,通过这些数据项的操作,进而实现对锅炉的组态进行监控等功能,如图1所示;OPCClient与OPCServer的断开如图2所示。

图1连接 图2断开 图3技术体系结构

2、无线传输方案

在锅炉运行远程监控信息系统中使用GPRSDTU作为数据的传输通道,在具体实施中,DTU作为数据终端和锅炉控制系统上位机通过RS232/RS485接口相连,把数据输出给DTU,DTU则把收到的数据通过GPRS网络发送给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之后数据到达中国移动的机房,通过机房中的设备数据被传送到因特网,然后通过因特网数据到达山东省质监局数据中心。在本系统中,GPRSDTU通过数据中心的IP地址(如果是采用中心域名的话,先通过中心域名解析出中心IP地址)以及端口号等参数,向山东省质监局数据中心发起TCP或UDP通信请求,在得到中心的响应后,GPRSDTU即认为与中心握手成功,然后就保持这个通信连接一直存在,如果通信连接中断,GPRSDTU将立即重新与中心握手。对于DTU来说,只要建立了与数据中心的双向通信,完成用户串口数据与GPRS网络数据包的转换就相对简单了。一旦接收到用户的串口数据,DTU就立即把串口数据封装在一个TCP/UDP包里,发送给数据中心。

3、数据传输协议

按锅炉实时运行数据远程传输技术要求,将实时数据库读取的数据整合后传输。数据是由锅炉控制系统单向传输到数据中心,不对锅炉控制系统下传数据,而且数据传输完全由传输软件控制,系统不会受到病毒或黑客袭击,锅炉系统是安全的。

4、数据监控平台

系统采用基于JavaEE技术的多层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数据层:由数据库系统组成,可以支持ORACLE、MSSQLSERVER、SYBASE、DB2等,本项目采用ORACLE系统,主要处理数据操作和存储过程;业务逻辑层:由一系列处理业务逻辑的类库组成,运行在符合JavaEE规范的应用服务器之上,本系统采用Apache Tomcat;表示层:使用JSP、Html、Vml等技术完成界面展示和与用户的交互,用JavaScript做一些逻辑处理;客户端主要使用IE浏览器系统进行业务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的特种设备(锅炉)运行远程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浏览,全面实时掌握锅炉的安全运行状况,为特种设备(锅炉)运行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锅炉生产厂家实时监控锅炉运行情况并对历史数据进行曲线、报表、分析等数据挖掘,优化锅炉设计,同时可为使用单位(客户)提供远程的、专业的专家支持,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锅炉使用单位对在用锅炉的运行参数等实现数据实时采集、集中管理及远程实时监控,有助于锅炉运行管理。本系统经过试用,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刘晓光,陈伟彬,吴勤勤.OP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12

[2]陈其安.B/S结构模式在校园网构建中的应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9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38-02

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和数控设备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整个机械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根据我校2010版机械工程学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为机械专业学生开设了48学时的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其中理论授课44学时,实验课程4学时,每年学生约有400人。目前,数控技术与编程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较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验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实验课时占课程比例很小,实训环节人学时远远不足。我院现有的实验室条件是,只有两台数控加工中心,远远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实训需求。目前该课程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环节以观看为主,学生实际编程与操作的机会很少[2]。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数控技术知识与实际编程能力。目前,数控技术与编程的课程教材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数控系统原理部分知识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部分存在较多错误,脱离数控加工生产实际等。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师资建设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一、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1.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精简理论课时,增加实训环节,使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例达到1∶1。以Fanuc、Siemense数控编程手册为参考依据,完善数控技术与编程的教学大纲,纠正、排除现有教材中错误,对许多数控教材中关于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位置检测装置、伺服系统以及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等内容进行精简。精简后的理论课时内容主要包括:(1)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基本原理、插补原理以及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数控加工工艺基础。一个好的程序员必须是一个好的工艺员。目前机械加工基础课程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介绍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因此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是理论课的重点内容之一。(3)数控编程基础。对于任何种类的数控机床或数控系统,存在一些共同的编程基础知识,如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基本指令代码、程序结构等。(4)数控车床及车削加工中心的数控编程。(5)数控车床及车削加工中心的数控编程。(6)数控自动编程。学习德国在工程教育和应用型专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理念、方法、教学模式,引进德国凯勒CNC仿真模拟软件,增加实训教学环节。德国凯勒CNC仿真模拟软件是德国凯勒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它将数控机床工作过程、CAD/CAM、车铣削加工、系统控制编程等,利用三维模拟技术,并配以大量的图表、数据、解释、习题,进行演示与训练。实训教学环节分为二个阶段:①利用凯勒SYMplus CNC仿真软件,学习数控编程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编程指令,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机床的各种功能;②利用两台数控加工中心,学生分组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强化数控编程技术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具体内容包括:零件加工程序传输,装卡毛坯,设置刀具,建立工件坐标系,启动机床,完成零件加工,检验零件的尺寸精度等。

2.教学方法。针对以往授课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方式,与实践教学完全脱节,教学过程枯燥,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兴趣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教学法、问答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将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变我听为我练,变我学为我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将多媒体教室授课改为计算机机房授课,大班授课改为小班授课,增加学生实际练习时间,改善教师指导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相结合方法,讲授数控编程基本知识,通过德国凯勒SYMplus CNC仿真软件,强化理解、掌握各种编程指令功能、程序结构及编程技巧。增加数控加工中心操作的实训环节,使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各种功能,具备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

3.考核方法。以往将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三项,其中,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期末考核成绩占8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4]。实验成绩为在加工中心实际加工零件的完成情况。改革后保持成绩考核比例,但是将期末闭卷考核改为上机开卷考核。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丰富的涵盖车削、铣削以及加工中心内容的考核试题库。要求学生根据生产实际零件图纸,设计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合理刀具和切削参数,编制程序,仿真运行。评分标准依据加工工艺制定、刀具和切削参数选择的合理性,程序的完整性,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来进行,同时考查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上机开卷考核避免了单一的试卷模式,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4.师资建设。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行者,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改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鉴于教师具有较高的数控技术与编程理论水平,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安排现有在职在岗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数控生产实际,进行数控技能强化培训。派出了6名教师到德国凯勒公司接受IHK教师培训,学习德国先进的数控教学理念、方法,全部获得了德国IHK颁发的数控培训师证书,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开阔了国际化视野。

二、改革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校数控技术与编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1)改善了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出勤率。(2)通过大量的编程训练,强化了学生对数控编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培养了多名青年教师,增加了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课程组教师专业素质。(4)建立了德国凯勒公司授权的凯勒CNC实验室以及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中德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明兴祖,何国旗,熊显文.数控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9):73-75.

[2]魏岩,阎长罡,陈天旗,等.数控机床计算机编程及切削加工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12-113.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219-02

0 引言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主体应用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现代化通讯装置以及安全可靠线路,实现数据的编码以及信号的高效传输、良好转接、综合储存与快速处理。其数据通讯体系将计算机作为核心,利用通讯线路进行终端设施的有效连接,并实现数据通讯目标。当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由于其传输效率高、数据量庞大、应用功能广泛,因而全面渗透至社会生产、大众生活以及公众服务等各领域范畴中,发挥了综合应用价值。例如,跨国企业、大型公司可应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召开视频会议,传达决策信息,讨论经营方略,部署年度任务,令子公司同集团企业保持同步一致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并确保综合效益目标的良好实现。同时,还可借助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新闻直播、远程互动连线,增加节目观赏性以及内容时效性。由此可见,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未来还将具备广泛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应用潜能,体现核心应用价值。

1 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原理与应用条件

远程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需要将流由一台计算机高效、安全、整体的传输至远程计算机之中,通过协议规定以及网络IO完成通讯功能。通讯传输协议众多,常见的有http、icp等,均为Socket概念原理基于应用功能扩展形成的传输协议。为提升应用便利性,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则会利用贴切简便的应用层协议进行通讯传输。网路远程通讯形成的条件,需要由目标计算机提出请求,与之通讯的计算机接收请求便实施相应操作,令结果反馈至请求方。具体方式则包括同步以及异步请求等模式。通过对请求的处理,则可令其构成流,借助传输协议到达远端,远程计算机则可对获取请求流实施处理,进而令结果转变为流形成反馈传输。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首先应具备优质的通道条件,即创建良好的通讯线路。一般来讲对称电缆以及架空明线较易受到电磁场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令传输效率受到了不良影响。为此可选用封闭同轴电缆,提升传输效益。倘若经济条件允许,则可选择光纤电缆,确保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的安全、高效与可靠。再者,应配备适宜的终端设施与良好的通讯接口,应满足我国网络系统的通讯传输标准规定。远程通讯还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因此应配备高效转换设备,营造良好的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应用环境。

2 计算机远程通讯监控技术的科学应用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产生,为远程监控提供了便利,可实现跨区域的监督管理与操作控制。监督工作中可借助网络系统获取丰富的状态信息,而控制管理过程,则可利用网络系统实施对远程计算机的控制与操作。例如可在远程位置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重启以及关机等控制操作,还可实现日常的远程处理工作。计算机监控体系基于实施监控手段的计算机为核心,同时配备监测设备、组建管理执行机构以及明确被监测管控具体对象,或是实践生产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而构成监控系统。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的实践生产以及管理工作中,涉及较多物理量、技术工艺参数以及环境数据,还有特性参数,这些均需要开展实时的监测管理、有效的监督以及自动化的控制。伴随生产力的稳步提升,需要检测范畴更为广泛,监测点则更为众多。倘若应用独立检测管控系统则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核心需求。因此应将监测控制实现有效的分散,而后实施集中管控。该类模式即为分布式监督管理。一旦监测管理站点增加,而分布并不集中、过于分散,则需应用远程计算机监督控制技术。当前该项技术可应用于化工生产、石油开采、水处理系统、工业锅炉生产等较多领域。当前该技术主流为TCP/IP协议、internet网络技术,基于www规范,应进行软件体系的合理设计,科学规划,令工作人员借助网络系统、能够快速、整体的获得权限范畴中的各类信息,并快速进行响应。

远程监控的通讯媒体、计算机系统软件以及硬件工具共同构成了远程监控系统。该项技术措施可满足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同监测站之中的计算机进行通讯,同时还可实现各个监测站以及监测点之间的通讯功能。一般情况下,现场各类设备的分布相对广泛、尖端数据不方便采集的生产现场,或是监测对象,为快速明确其设备、器具运行服务状况,做好全面管控,便应利用计算机远程通讯监控技术。在高效管理的同时,可令工作人员任务量有效缩减,并降低成本投入,科学实现高效性以及自动化的管理。当然,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系统工作阶段中,还包含一定的不足问题。例如传输距离相对有限,监控以及传输质量不稳定,容易受到一定的干扰影响,同时还需投入较高的通讯经费。因此应继续的开发研究,不断拓展创新、弥补不足,方能提升计算机远程网络技术综合应用优势与核心价值。

伴随现代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不断进步,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必将更为完善,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安全、规范与持续发展。

3结论

总之,针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综合优势、科学原理,我们应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完善创新,促进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更多行业领域的科学应用,进而营造规范、文明、健康的网络通讯环境,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牛洋.通讯技术在远程网络控制中的应用[J].硅谷,2011(8).

[2]王丽丽,褚梅,张欣.全面认识桥接、交换和路由[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2).

[3]徐侃.移动通讯技术在质监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J].福建质量信息,2008(11).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远程终端设备;城市燃气运行;RTU

一、远程监控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在生产过程自动化装置中,PLC、DCS是两类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些控制系统的I/O卡件均集中在远离现场的控制室内,与现场装置的连接线都是一对一直接接线。在80年代后期,PLC、DCS两类控制系统先后推出远离控制室安装的远程I/O卡件,它安装在现场,可就近与现场装置连线,而这些远程I/O 卡件与PLC、DCS系统安装在控制室的控制器是通过单根电缆的通讯实现信息交换。而在这之前,即在80年代初期,一些相对生产规模小一些的厂家利用它们在数据采集转换及通讯方面的优势,就已经推出远程测控终端RTU,并采用RTU 构成计算机SCADA系统,有时我们又将它称为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系统, 那么什么是RTU呢?RTU是Remote Terminal Unit(远程测控终端)的缩写,是SCADA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一个RTU可以有几个,几十个或几百个I/O点,可以放置在测量点附近的现场。RTU应该至少具备以下两种功能:数据采集及处理、数据传输(网络通信),当然,许多RTU还具备PID控制功能或逻辑控制功能、流量累计功能等等。 远程测控终端RTU作为体现“测控分散、管理集中”思路的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介绍到中国并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在提高信号传输可靠性、减轻主机负担、减少信号电缆用量、节省安装费用等方面的优点也得到用户的肯定。

管网远程终端技术是一种以远程通信技术为主、经过功能组合形成的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其代替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解决了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问题。流量计远程技术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以方便地监视设备的运行和操作,它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的显著特点。通过利用先进的综合自动化技术,提高了供气质量、提高了电压合格率、提高了城市燃气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减少了值班员劳动强度。

除了在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应用之外,在测控点特别分散的场合,如在以下行业中远程测控终端RTU得到广泛的应用:城市供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城市废水处理系统;城市煤气管网综合调度系统;天然气、石油行业自动化系统;电力远程数据集控系统;热网管道自动化控制;大气/水质等环保监测;水情水文测报系统;灯塔信标、江河航运、港口、矿山调度系统。合肥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远程监控系统由控制中心和分散在辖区燃气管网上数十个监控点的远程测控终端组成,远程测控终端采用的是带GSM/GPRS模块的微型PLC。远程测控终端将监控点的数据(包括管线压力、瞬时流量等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实时将以上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进行实时累计。在每天晚上的固定时间将当日累计数据上报数据中心。此外,控制中心监控人员可随时察看管网终端参数,了解各监控点实际运行情况。

燃气终端管网参数实现远程监控的目标可以归结为:提高运行安全、稳定,降低运行成本,确保向用户不间断优质供气;提高城乡燃气网整体供气能力。对于燃气企业实现燃气终端管网参数实现远程监控实施的具体意义在于:可以大幅度提高供气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减员增效,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远期的意义即针对在良好一次网络的基础上的自动化系统可优化运行,保持能量平衡,减少尖峰负荷,进而具有推迟新建项目的潜在经济效益。

二、燃气终端管网RTU

1.发展概况

燃气终端管网RTU是SCADA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它负责采集管网终端燃气运行状态的模拟量和状态量,监视并向调度中心传送这些模拟量和状态量,实现调度中心对管网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RTU的发展历程是与“三遥”工程技术相联系。“三遥”工程技术是指遥测、遥控、遥调技术,是研究远处人们不易到达的地点,对物理变化过程、生产过程进行检测(遥测)、调节(遥调)、控制(遥控)的一门学科。服务于变电站自动化的RTU还具有了配电故障信息采集与处理、电能质量测量、断路器在线监测等功能,以达到调度自动化对用户可靠优质供气的最终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燃气系统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电气测量仪表无论在原理、结构和准确度上都产生了巨大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仪表的原理、结构和功能大为改观。能够实现对交流燃气参数精确测量和分析并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RTU成为自动化领域的主攻方向和热门课题。

2.功能分析

在管网监控系统中,远程终端的功能是指终端对管网的监视和控制能力,也包括终端的自检自调和自恢复的能力。由于管网监控系统面对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对象,远程终端的任务不仅数量多,而且复杂。通常的远程终端功能可划分为远程功能和当地功能。远程终端是安装在管网终端流量计上的一种远程终端,它与调度中心相距遥远,与调度中心计算机同多信道相连接。远程终端与调度中心之间通过远距离信息传输所完成的监控功能称为远程终端的远程功能。

远程测量将采集到的被监控管线主要参数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这些测量参数是门站或减压站输送能力,管网压力承受能力的实时数据,对比运行动态供调度人员进行事故分析。遥信即远程信号,它将采集到的被监控管网设备状态信号,按规约传动给调度中心。这些设备状态可能是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状态,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动作状态,远程设备的运行状态等。通常,一台RTU可能处理多个遥信量。

3.技术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区管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该标准适用于地区管网及各类供气网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系统的技术指标如下:在电源参数上,交流额定电压为AC220V/1A,额定频率为50Hz,直流额定电压为DC24V/10A;在容量配置上,模拟量输入为15路,数字量输入为8路,数字量输出为8路;在测量精度上,三相电压、电流为0.5级,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为l级,谐波检测精度为l级,频率测量误差为0.01Hz;在控制输出上,触电容量为AC220V/1A。

三、结语

远程终端设备是安装在远程现场的电子设备,用来监视和测量安装在远程现场的传感器和设备。RTU将测得的状态或信号转换成可在通信媒体上发送的数据格式。它还将从中央计算机发送来得数据转换成命令,实现对设备的功能控制。与常用的可编程控制器PLC相比,RTU通常要具有优良的通讯能力和更大的存储容量,适用于更恶劣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提供更多的计算功能。远程终端设备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硬件和软件来实现。这取决于被控现场的性质、系统的复杂性、对数据通信的要求、实时报警报告、模拟信号测量精度、状态监控、设备的调节控制和开关控制。 正是由于RTU完善的功能,使得RTU产品在SCADA系统中得到大量应用。

参考文献: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远程网络;实验技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460-02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实验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通过交流能扩展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空间局限于实验室中,教学方式单一、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资源共享性差、设备利用率低,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实验室教学的发展,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也有局限性,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要求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特点。开放性要求实验教学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模式,使得教育社会化、网络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使得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共享资源,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交互性能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双向沟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人与人、人与机器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

网络远程实验就是在网络上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使实验者从异地计算机设备上可以进行实验操作,所得到的结果与本地得到的数据结果完全等价,如同亲临实验室操作实验设备一样。

远程实验系统通常分为远程实际实验和远程仿真实验两类。远程实际实验的操作对象是实际设备,远程用户对它进行的操作通过网络数据的传输会引起实际的设备的运行,所有的数据都是在真实的状况下得到的。而远程仿真实验的操作设备是虚拟设备,它通过建立某些设备的数学模型或者数据库模型,把整个模型连同程序系统置于仿真实验的服务器平台上,远程用户的操作会引起仿真模型的运行及计算,从而得出相应的结果,仿真实验并不能取代真正实验,它无法提供在实验室获得的真实感觉,无法获得客观的实验数据。

1远程网络实验室系统实现

1.1实体网络技术实验室概述

目前我们的网络技术实验室拥有华为企业级配置,形成了企业级网络拓扑结构,共分为八组。每组包含Quidway AR 28-31路由1个,Quidway S3528P-EA交换机一台以及6台PC机,八组共用核心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整个实验室拥有设备包括Quid way Eudemon 300防火墙一台,Quidway S9306核心交换机一台,Quidway AR 28-40核心路由一台,华为N2000-DMS-SMB网络管理系统软件一套,Simplenet SN1000网络仿真实验系统一套,Quidway AR 28-31路由8个,Quidway S3528P-EA交换机八台以及PC机48台等。远程实验系统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网络技术实验室能够涵盖大部分不同层面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实验内容,具有良好的综合性。学生可以完成网络环境搭建等基础配置实验、静态路由及RIP协议配置实验、OSPF协议配置实验、以太网端口配置实验、VLAN配置实验、RSTP配置实验、地址转换NAT配置实验、DHCP配置实验和网络安全实验等。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可模拟企业级网络环境,搭建企业级应用网络平台,了解企业级网络的运作方式。

1.2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系统设计思路

构建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平台,以打造高素质、实用型的网络技术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课外自主实验学习,提高学生在网络方面的知识、技能、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学生和教师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与同学、同行协作、共享资源、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远程指导。真正可做到全天候24小时智能开放,大大提高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可作为一个校企合作的实验平台,在完成自主实验、培训、课题研究的同时,也可充分利用网络开放平台的优势,为社会提供各种实践操作的真实平台。因此,建立一个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系统就必须搭建一个真正远程实际实验平台,而不是远程仿真实验平台。这是我们的基本设计思路。

1.3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为方便学生远程进行实验,本系统要具备对实验网上指导功能。实验操作之前对实验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说明;对远程网络技术实验系统的使用进行说明,包括对网络技术实验室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说明并且介绍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网络设备之间的关系;在系统平台上还要能实现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信息的交互,真正实现网上交流和在线答疑。

学生如果想利用本系统做远程网络实验,首先要利用校园网对网络技术实验室进行预约,根据预约的时间再进行网上实验。

学生可以在预约的时间段内通过安全认证登录到本实验平台,然后针对实验中用到的网络设备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在本系统中,实验技术管理员可以查看实验室的预约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有关记录,随时掌握网络技术实验室的详细使用情况,并可对系统实验用户进行系统化管理。

总之,作为一个基于互联网远程控制的网络技术实验室系统,系统要具备网络技术实验室设备介绍、远程实验预习、远程实验预约、远程实验操作、远程实验互动指导、远程实验报告提交批改、远程设备操作实时监控等功能。

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总体系统功能如图1。

图1系统功能图

1.3.1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采用B/S结构与C/S结构相结合的系统应用方案。选用B/S结构开发WEB系统,提供实验用户的认证注册、相关实验信息说明、在线实验交流和实验预约、系统管理,能够最大化发挥B/S结构便于信息管理和跨平台操作等等优点。针对学生的远程实验认证登录和远程实验操作,系统在访问服务器与认证服务器之间,远程用户与访问服务器之间采用了C/S结构模式,实现对网络技术实验室设备的远程安全控制。选用这种设计方案,可以从网络技术实验室的硬件结构出发,将B/S结构与C/S结构的优点最大化结合,避免一种结构的不足,有效地提高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应用系统的总体性能水平,取得理想的实际效果。

系统服务器是远程网络实验室系统的控制核心,所有远程网络实验都要通过它才能完成,所以首先要选择性能好的服务器。WEB服务器作为远程用户学习网络实验知识和预订网络实验室平台,使得远程用户更好的学习网络技术,从而大大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远程访问服务器,不但需要完成远程用户的认证工作,而且作为网络技术实验室的远程访问平台,需要实现对网络设备的控制。我们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华为路由器具有优良的网络通信功能,不仅具有较多可供选择的接口,而且支持远程用户的认证体系。

本系统采用网络技术实验室中的华为核心路由器Quidway AR 28-40作为远程用户的访问服务器,采用DELL服务器作为WEB服务器。用华为核心路由器Quidway AR 28-40实现对实验机架网络设备的的远程控制,同时作为远程用户认证的客户端,实现对远程用户的安全认证。

选择开发本系统所用的软件和数据库的是系统软件设计中的核心。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选用第三方的RADIUS认证协议,选择SQLSEVER2008作为系统数据库,采用.NET作为WEB服务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

1.3.2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远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系统是在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实验室设计方案。远程控制系统是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整个系统的核心,实现对网络实际设备的远程控制。根据网络技术实验室本地控制的实验过程,远程控制系统不但要允许操作者对网络设备的远程访问,而且要求快速稳定可靠的实验环境。针对上述要求,远程控制系统对网络设备的控制模式,访问服务器的安全性和远程用户的认证进行了详细设计。

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应用系统中的认证采用RADIUS协议认证。远程操作者向访问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RADIUS客户端把用户名、密码等相关信息,向RADIUS服务器发送请求,RADIUS服务器进行一系列的合法性认证,如果通过认证就允许远程用户的登录请求,否则就不能登录。

操作者所用计算机远程访问服务器,服务器将请求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RADIUS服务器,通过身份认证与授权模块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实现远程操作者与被控端通信。网络技术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WEB方式访问和管理认证系统数据库。

1.3.3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WEB系统设计与实现

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WEB系统是数据服务中心,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的申请注册和登录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网上指导交流互动功能、实验预约功能、资料上传与下载功能。

WEB功能子系统采用B/S结构。在逻辑上将应用功能分为三层: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客户显示层是为远程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的图形界面,有助于用户理解和高效的定位应用服务。业务逻辑层位于显示层和数据层之间,专门为实现用户的业务逻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层次,在这个层次封装了与系统关联的应用模型,并把用户表示层与数据库代码分开。这个层次提供客户应用层叙和数据服务之间的联系,主要功能是执行应用策略和封装应用模式,并将封装的模式呈现给客户应用程序。数据层是三层模式中最底层,用来定义、维护、访问和更新数据并管理和满足应用服务队数据的请求。通过设计这种模式,本系统就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可共享性和高安全性。

2运行效果

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室作为一个衔接理论和实践的应用平台,为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提供了真实的环境和操作机会。良好的远程网络技术实验平台是学生课外进行实验的基础,功能强大的实验组织和是管理实验质量的保证。系统开放一学期来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开出了12个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和6个网络课程综合设计项目,通过课外实验及综合课程设计,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粱豪.网络远程实验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D].南京:东南大学,2008.

[2]刘云芳.基于Web远程虚拟实验中多用户共享机制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11-18.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

1电气自动化的内涵

电气自动化理论的形成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包括信息技术、机械控制、语言编辑等多个学科。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通过信息技术终端就可以使电气自动化达到提高操作性的目的[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电气自动化演变成为一种高新技术,其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使电气配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越,运行成本大为降低。电气工程在广泛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最终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和高回报的目的。

2电气自动化的特点

2.1远程控制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支持之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终端设备或计算机通过网络对装置和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在线远程监控和控制能够使大量的人力物力得到解放,降低成本,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活性。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它的弊端,在远程监控和控制的时候,通信的速度就成了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通信的速度下降了,远程处理的速度也就随之下降。因此范围比较小的局域网络系统更加适用,不能满足一些大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需求[2]。

2.2集中控制

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将整个电气工程系统的所有功能集中到一起,通过一个处理器进行集中处理。这种集中监控和控制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行方便、设计简单且技术要求不高。但由于处理器只有一个,在任务众多的时候,系统处理速度就会下降,另一个影响运行的因素就是缆线增加的时候维护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加大了成本。

2.3现场控制

随着实际操作经验的增加,当前电气工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监控和控制的方式为现场总线监控控制。这种技术需要根据装置的不同功能,在设计上采用间隔式,这样就有效省略了端子箱和隔离设备,使投入成本大大降低[3]。另一方面确保了装置都具备相对独立的功能,同时具有更加灵活的组合形态,能够充分保障监控和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电气自动化的优势

3.1减少控制模块的设立

以往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建立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在这种技术条件下,如果控制的对象具有较为复杂的动态方程,要实现比较准确的控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导致控制模型在设计上不够准确,使实际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如果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条件下,控制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就会使控制模块的建立工作大大减少,有效提高控制工作的稳定性。

3.2电气系统调控更加便利

在电气系统调整和控制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电气系统响应的时间。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电气系统的调整和控制的时候可以将电气系统的响应时间大大缩短,这样电气自动化就可实现对电气系统进行随时智能调节控制,使整个工作的性能得到大大提升。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支持下的电气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调控和远程调节,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调控发展进程大大加快。

3.3保持自动化的一致性

由于控制的对象时有不同,往往造成电气工作的控制的对象处于变化之中。在对电气系统中的每个节点的控制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会对控制的效果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控制对象的变化也会造成控制效果的变化。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的时候,不同控制对象所产生的具有多变性数据的处理结果会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这种优势已经被用于电气工程的数据处理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处理结果还是要进行严格地审核控制[4]。

4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4.1控制自动化

在电气工程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自动化、远程化、智能化的特点在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的广泛应用中越来越明显,电气工程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促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4.2设计优化

在实施电气工程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电气设施设备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在以往的设计中,设计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包括电气、磁力、电路等专业知识在内的各种跨领域跨行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而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大大缩短了设计的时间,同时还能够保障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4.3故障检修

在实际工作,电气工程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故障,在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所在位置,并能够提出排除故障的最佳方案。与以往人工相比,电气自动化技术能有效缩短故障排除的时间,从而使电气工程运转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