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党组心得体会

党组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09 13:48:50

党组心得体会

党组心得体会第1篇

【党员干部2017年中心组学习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一】

最近,局机关组织开展了一次读书活动。我从几十本备选书目中选读了《党员干部的20个正能量》,希望从书中拾取激情,为干好本职工作积聚正能量。该书具体阐述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立足本职、服务人民,共圆中国梦。

中国梦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有梦就有方向,圆梦需要力量。梦想因实干而更加美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真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责任使命,坚持务实创新,坚守廉洁自律,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为谱写中国梦积聚正能量。党员干部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顶梁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者,是良好社会化风气的引领者和先行者,在社会上具有特殊的示范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向上的正能量,是干事业、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动力,是自善其身的立身之本,更是防腐反腐的内在力量。浑身充满正能量,就能抑制负能量,就能一身正气而歪风邪气不能侵入,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党员干部浑身充满正能量,才能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保障党的生命长盛不衰,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实现中国梦,归根结底依靠人民群众,重点依靠8500万党员干部共同追梦,积聚正能量共同圆梦。党员干部积聚正能量,离不开实践,少不了勇于付诸行动,少不了开拓进取的闯劲。如果不付诸行动,再美好的愿景也无法实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再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足以证明实干对于事业的成败、名族的兴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之需。将党员干部的正能量落实于行动,将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正向引领和积极推动作用。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工作开局阶段,带头践行优良话风、文风、会风、学风、工作作风,启动着一场风气革新,这正是中国领导人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传递的一种正能量。从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改进作风,到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领导干部带头反对,无不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更为中国梦注入了政通人和的源源正能量。

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加强正能量修养,必须坚定信念、行动务实,二者缺一不可。理想很伟大,但不付诸行动,一切都是空想。加强正能量修养,仅有精神世界的纯正是远远不够的。一要修身正身,生发正能量。孔子言: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党员干部一定要善学、修德、明志,树立宁静致远的心态,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激发克难攻坚的智慧,生发正能量。

二要勤政守政,释放正能量。党员干部受党和人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只有将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与执政能力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执政境界和施政效果,才能释放出社会正能量,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说服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

三要亲民爱民,凝聚正能量。广大党员干部身处社会各个阶层,扎根于群众当中。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员干部,不仅会赢得一片称赞,也会感召一方民风,更能凝聚一股正能量。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从一心为公、奉献一辈子的杨善洲,到用生命书写忠诚的李林森,从舍己救人的实习警察李博亚到以身殉职的派出所长李方洪,他们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勤于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释放了正能量,向社会作出了榜样,而那些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的做法必定会背离甚至损害人民利益,被人民唾弃。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群众和国家需要的从来都不是骑在马上的空谈者,而是能够下马为民服务的实干家。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不会是只见夸夸其谈、不见务实行动,一定会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的事业统一起来,既胸怀远大理想目标,又立足岗位创先争优,苦干、实干,不达目的不罢休。

社会呼唤正能量,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勤于行动。不仅要在组织教育中增加正能量,更要从联系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运用正能量,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做到不虚,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不空,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做到不偏,以实际行动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责任。要以激情淬砺纯洁性,释放正能量;用激情锤炼好作风,释放正能量;凭激情重铸价值观,释放正能量,让党员干部的正能量效应最大化提升。要勇敢拿起接力棒,为了明天的梦想与追求,为了更加美好的中国,共同努力将中国梦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党员干部2017年中心组学习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二】

落实两个责任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得力举措,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作为乡镇主要领导,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带头执行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强化管党意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镇党委主体责任就是集体责任。每位党支部负责人就是落实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坚持在党言党、在党管党,做到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主要领导应当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而且自觉带头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带领一班人切实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带动每位党员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勤政廉政,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就是要强化党委在管党治党上的职责和义务,保证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把手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善谋治党之策,做党风廉政建设的清醒人、明白人、带头人。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是法定之责、分内之事。同时要求各党支部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对腐败行为要动真碰硬、零容忍、零藏身之地。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切实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把准工作重点,确保责任分解到位。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不仅是领导,还要担负责任。加强作风建设责任,开展以五德教育、党风党纪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教育,不断创新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尚廉的良好风尚。对腐败问题敢于亮剑、敢于亮丑,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用于亮。立足打造敢担当、重落实、善创新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健全干部正反评价体系,为科学选人用人提供依据。党委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规定,带头管好本人、家人和身边人,净化朋友圈和生活圈。带动镇班子成员自觉接受纪委监督,始终保持敬畏之心,筑牢思想防线,严守法纪底线。

抓好措施落实,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首先要加强学习宣传,各支部通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会,传达落实两个责任的最新要求,把两个责任精神实质学深吃透,并且人人要撰写心得体会文章。

其次要强化组织领导,通过提位次保证纪检履职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增强纪检部门监督、执纪、问责的威慑力。

三要加大督查力度。对各支部、各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检查考核,并现场测评打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专项巡查,一旦查实要迅速、严肃作出处理。同时落实报告制度,要求各支部主要负责人每年1月底前,要以书面形式分别向镇党委和纪委报告上年度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情况。

四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单位,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倒查支部的主体责任和纪检委员的监督责任。

对责任范围之内领导不力、不抓不管而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或屡屡出现重大腐败问题而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无论是谁,都要追究责任。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为建设幸福富庶的新黄集提供坚强保证。

【党员干部2017年中心组学习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

此次学习我的感受如下:

一、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

保持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加强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学习。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就不可能自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只有认真学习,真正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素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才能够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增强履行历史责任的自觉性,坚定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能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说空话,多干实事,方能顾全大局,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把握方向,解决矛盾,应对自如,经受住任何考验。不学习新的知识,就要落伍。只有扎扎实实坚持学习,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二、党员干部坚定信念,讲正气

党员干部要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一个革命政党,必须有一股浩然正气,这样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和传统美德,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保持革命气节,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改变革命的初衷,不丧失必胜的信心,不怕困难,不信邪,坚持真理,维护党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和邪恶势力作斗争,坚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影响面前一尘不染,正气凛然,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念、信仰、志向,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真正塑造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三、党员干部讲民主,发挥集体智慧

党员干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遇事要多商量,多沟通,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讲话,不搞家长制。增强党性,从大局出发,维护党支部和领导班子的*结,敢于坚持原则,对存在的问题,勇于发表意见,不搞奉承迎合。党员干部在坚持民主集中制方面起表率作用,既善于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实行正确的集中,养成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好习惯。党员干部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基础上,紧密*结在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党的*结统一和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党员干部勇于开拓进取

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按照这条路线办事,我们的工作就会顺利开展,偏离这条路线,我们的工作就要受挫折。新世纪新形势,面对中国发展的良好机遇,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党组心得体会第2篇

一、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求真务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1月12日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做了关于“求真务实”的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并明确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回顾我党走过的历程,“求真务实”是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几十年的革命、建设实践证明:坚持求真务实,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违背求真务实,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党的先进性重要的是体现在广大共产党员的思想、素质、能力、作风和行动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脱离了求真务实,就谈不上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要做到求真务实,必须注重四个环节。

首先,深入学习,紧跟思想节拍。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同志的讲话精神,对求真务实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同步,从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其次,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到“求实”。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关键要在“求实”上下工夫,在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问题的具体症结,寻找关键性的突破点,认真解决知之不真、知之不全、知之不深的问题。把开创性、坚韧性融入到操作性中,在落实中开创新局面。

再次,自觉实践“务实”,在行动中提高认识和觉悟。

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干,讲究方法与实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要把求真务实的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在工作上不满足于一般号召,必须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此外还要不断的从实践中思考总结,提高认识和觉悟。

最后,完善制度,保证效果。

要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和民主决策制,完善各项考核与监督制度,在企业中形成一股求真务实之风,锻炼一支积极有为的领导干部队伍。能否把求真务实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要深入基层,详细掌握一线具体情况;要加强教育,把求真务实落实到党员干部的思想上;要督查考核,把求真务实落实到党员干部的行动上;要建章立制,把求真务实落实到具有约束力的制度上。只有了解实情,思想上认识到位、工作上积极主动、制度上规范完善,才能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才能实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二、以求真务实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以求真务实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要始终抓住权力观这个关键,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延安精神教育、党的宗旨教育。要正确处理支持改革创新与严格执纪执法的关系,坚决惩治企业的腐败分子,认真纠正不正之风,鼓励和支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调动和保护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秉承了求真务实的作风,一贯倡导、着力营造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讲实干、求实效、创实绩的良好氛围,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党风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从源头上做好防腐拒变工作,查漏堵缺,保障企业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党组心得体会第3篇

一、农村党组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村党组织的地位:村党组织在村上的地位是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第三十二条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含党总支、党委)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上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利。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的。我党是世界上第一大党,又是执政党。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没有村党组织在农村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党也就难以发挥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作用,党的执政地位不可能得到有效保证。

2、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根本保证。党的*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农村的小康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只有村党组织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把广大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才能保证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的实现。

3、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这一性质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不会改变,农村党组织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宏观协调和统筹规划,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农村,需要有效地组织农民去参与竞争,共担风险。而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离开党的领导、离开村党组织的有效组织,是不可能实现的。

4、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优势特点的应有发挥。我们党在80多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其他任何党派所不具备的政治优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充分相信和依赖群众,善于组织和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发挥这一优势,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在中国大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在发挥作用。具有政治优势的村党组织,能够组织领导村上各种组织和广大村民完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村党组织的作用

党的*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三个者”是对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组织的作用的新概括和新要求。成为组织者,就是要求村党组织切实承担起动员村民、组织村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互助的职责,充分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着力营造推动村上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上来。成为推动者,就是要求村党组织切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命使感,牢固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把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到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实现村民的根本利益上。成为实践者,就是要求村党组织不断加强自己,提高自己,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同时,不断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新营养,获得新动力,实现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三个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成为“组织者”是关键。党的力量来自基层,村党组织的力量来自党员和群众,这既有对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的要求,也有对财力、物力、技术等因素进行合理构建的内容。成为“推动者”是目的。党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村党组织必须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作出实际贡献,这既有促进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又有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的内容。成为实践者是前提。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它的实践性,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怕失误,大胆创新。概括地说,组织者就是领导、协调、指导;推动者就是宣传、教育、引导、制定措施、推动工作;实践者就是示范、垂范、实干。

党的*提出,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内涵是: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或决议;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的自觉行动;组织协调村民委员会、经济、妇联、共青团、民兵、治保等组织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动员、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

二、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做好“当家人”

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形成了较强的权威。党支部认为“既然党支部是领导核心,当然对村里的事有决定权”,长期以来的工作方法形成了“党支部书记是一把手”的观念。但是,党支部的权威随着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时间的推移,权威性逐步减弱,特别是受到了来自村委会的挑战。村委会认为自己是群众选举的,特别是实行直接选举之后,更有了“我们是全村人选的,而你们是几十名党员选的,我们更有群众基础,更具有合法性”等想法。我认为,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不存在一把手、二把手之分,只存在角色岗位的不同,不存在职务大小的不同。如果通俗一点说,村支部书记是村上的“当家人”,村主任是“管家人”。那么,村支部书记如何做好“当家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党支部书记要有创新观念。支部书记的思想观念是客观存在并反映在头脑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想法和念头。当前,必须树立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更好地带领党员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一是领导核心观念。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村上各项事业发展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方向,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保证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保证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领导核心就能树立起来。具体地说,不能由恶人、坏人、村霸操纵村上的事务;不能用贩毒、设红灯区等不正当的手段发展村上经济;同时,要发展适合本村实际的农业产业,把群众组织起来,调动起来,共同致富。

二是全局观念。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防止和克服在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搞片面性、绝对化。当局部工作与全局工作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宁肯牺牲本部门的利益,也要全力维护全局利益。支部书记要善于用长远眼光分析问题,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兼顾各局部的实际利益,以全局统帅局部。比如,在修建厂房、铺设公路等涉及全局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支部书记就要在土地出让和房屋拆迁等问题上妥善处置,以大局为重,做好群众的工作。

三是发展观念。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为民造福,就要使本村的经济尽快发展起来。这样,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作为基层干部,在任一天,就要有所作。什么叫作为,经济指标上去了,老百姓富裕了就是最大的作为。

2、支部书记要提高领导艺术。对于支部书记来说,在工作中做到审时度势,巧妙地运用领导方法来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任务,这是对支部书记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支部书记领导艺术的表现。

一是协调支部班子的艺术。第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树立起支部书记的威信,首先要以德服人。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一言一行做起,以模范言行影响他人。有一对夫妻结婚三十周年纪念日时,妻子要求丈夫到房看一下,拉开抽屉,有五颗鸡蛋、三千元钱,问,说,每对你有一次不忠,就放一颗警告自己,三千元钱是鸡蛋放不下时卖下的钱。这说明这个人对自己要求不高,造成了夫妻矛盾。同样,支部书记自己要求不高,也会使班子成员之间造成矛盾。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宽以待人。对他人的长处不嫉妒,对其短处不歧视。不嫉妒的意思是不害红眼病,不歧视的意思是不撇凉腔、说风凉话。要能容人,胸怀要宽。要善于与班子中性格各异的人相处,允许各种观点并存,减少磨擦,避免内耗。大家知道江苏省有个华西村,华西村老支部书记吴仁宝说过这么两句话,家有豪宅数幢,一人只能占一个床位;家有黄金数吨,一人一天只能吃三顿。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才没有住村上最好的住房,没有拿村上最高的工资。这就是严以律己。吴仁宝还常说这么一句话,有福民来享,有难官来当。这就是宽以待人。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言行,才带动了华西村支部一班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去年总收入达到300亿元。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第一、对症下药,因人施教。根据党员和干部群众的不同问题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是情与理的交融。做思想工作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有情有理,情理交融。对有问题的人要把问题的危害性说透,使他警醒,然后指出一条改正的路子。对双方有矛盾的人从根子上把原因找准,把误解的地方找出来,使他们得到和解。第三、树立榜样,典型示范。在党员群众中总是有先进落后之分,呈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层次性。我们的目的是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树立典型是最常见,也是最有用的工作方法。这其中要注意典型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既要有勤劳致富的典型,又要有精神文明的典型,比如孝敬公婆的好媳妇,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党员等等。

是用人的艺术。第一、充分信任。信任是一个人的心理需要。我们常常碰到一些情绪低落的人,问其原因,普遍的回答是人家信不过咱。可见,这些人最需要的是信任。当人们得到信任的时候,就得到了自尊心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效应,就会萌发出自信心和自豪感。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八个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使用了就要放心,不要处处提防。最难的是四个字:分清贤愚。如果信任了贤才事业就成功,信任了蠢才越信任越误事。马谡失街亭主要责任不要马谡而在诸葛亮,因为马谡的过人之处在出谋划策,不在领兵打仗。第二,扬长避短。在班子成员中,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支部书记应善于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弥补每个人的短处,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三、如何建立规范和谐的两委会关系

1、两委会关系现状

在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着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两套班子。村党支部是全国最基层的党组织,村委会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目前的叫法是村民自治组织。这既是历史演革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行政领导体制贯彻到农村基层组织中去,村委会与村支部的矛盾是不存在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和贯彻,村级组织两套班子的矛盾就日益显现出来。

从我了解的农村基层组织情况来看,目前农村两委会的关系有以下三种状况:第一种是一体制中的调和关系。村支书与村主任兼于一身,在这种体制下,两委会的矛盾相对要少得多。一个人谁和谁弄矛盾,要弄矛盾,就是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也就是自己的胳膊绊住了自己的腿,无法前行。第二种是两体制中的和协关系。村委会与村支部是两套班子,但绝大多数是支部书记当家,在这种情况下,两委会的关系不是靠制度来制衡,而是靠个人的素质来确定,如果党支部尊重村委会,如果村支部书记能力比村主任强,如果村主任愿意服从村支部的领导,两委会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也就没有什么矛盾。第三种情况就是两体制中的不和协关系。也就是村民委员会与村支部是两套班子,而这两套班子的组成成员,特别是村主任和村支书都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自主意识,或者都有较强的社会基层,(如村支书得到了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村主任得到相当多的村民的拥护)在这两套班子政治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当处理村级重大事务和公共事务等问题出现分歧时,两套班子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有时会出现矛盾激化的情况。

从我们市上的情况看,两委会关系的确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和问题。首先是不合拍的问题,支部和村委会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在决策村上的重大问题上观点不一致,不一个腔调。在扶贫救济款项和物资发放上有的主张给这一部分人,有的则主张给另外一部分人。在宅基地划分上也意见分歧较大,尤其在机动地承包、村组干部的使用、党员发展等敏感问题上总是形不成一致意见。第二个是不上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不上路。主要表现在村书记不知道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主任不知道如何在支部的领导下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我在华县检查工作时,就碰到这样一个村主任。当时我们找他谈话,他先告书记的状,说书记在酝酿支部委员人选时不和他商量。我就问他政治身份,他说他不是党员。我说支委改选是党内的事,为什么要和党外人士商量。这就是明显的不懂党内条例的问题。事后我了解,这个人是村上的恶人,是搞宗派、闹派性拉拢一帮人上来的,曾把乡上的一名副乡长打的住了院,就在我们谈话时,因为事先他打了人,人家来了一帮人要把他,他被围了好长时间,后来才解脱出来。一出来就找检查组反映书记的问题。就这样我们还耐心地听他谈话,谈的中间又找我们的麻烦,说我说了这么多,发现你们没有往本子上记。这是标准的不懂工作规程,土话叫混蛋加麻糜子。只挑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身缺点的人。共产党的江山是打出来的,共产党执政后要治理国家就不能用拳头,要用法来治理。第三个是不适应的问题。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农村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可以说形势很喜人,形势很逼人,形势也很严峻,任务很艰巨,但我们目前面临着两个不适应:一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不相适应。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加之农村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固有的墨守成规的陈旧观念和求稳怕乱的传统意识,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感到茫然,感到无所适从。市场主体意识和市场行为能力相对落后,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走向和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导致行为上自觉不自觉地偏离党和群众的要求。二是现阶段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落后性与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不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使得农村干部思想活跃,从业方式也出现了多元性和流动性。多数干部没有正视这些变化对农村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仍然用老一套去工作,于是便产生了矛盾。这就是不适应的问题。由于不适应,工作没起色,于是就互相埋怨,进而导致互相拆台,导致矛盾激化。当前,我市有3234个村,其中软弱涣散的村有91个,占2.81%,未完成村委会选举任务的有76个,占2.35%,有村支书无村主任的46个,有村主任无支书的33个,无支书也无主任的1个。这些问题村,也是两委会矛盾比较多,需要重点整顿的村。

2、怎样认识两套班子的矛盾

以上所讲的两套班子关系可以说是概括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情况,从现象上看,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是两套班子没有矛盾和冲突的,而第三种情况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从深层次的本质来看,无论是一体制还是两体制,无论是两委会的矛盾没有显现还是显现,在村民自治的既定体制下,两委会的矛盾关系总是客观存在。

例如,以上讲的第一种情况,村支书和村主任兼一身的体制从现象上看是矛盾最少的,所以这种体制模式成为很多基层干部和研究者所推崇的模式,他们认为这种体制模式既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两套班子的矛盾,又有利于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作用,更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贯彻到农村。但是,这里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第一是村支书与村主任兼于一身,这关键取决于支部书记能否在村主任的选举中被选上,如果是充分尊重村民的意志,这种选上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村支书和村主任兼一身,那么村党支部的工作由谁来监督。事实上,在以往的实践中,村支书包揽了村委会的全部工作,有的甚至独揽村里的财政大权,在缺乏监督机制情况下,如果村干部素质差一些,必然会形成一个农民群众直接感受到的腐败空间,干部和群众的矛盾就地上升为党群矛盾。第三个问题是村委会如何真正行使村民自治。村党支部书记往往是上级指派的,或者是党员选举产生的。因此,村民委员会是农民的自治组织就大打折扣。村党支部按照共产党的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它是要绝对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的,这种组织机制使他们必然是对上级负责。当村民的意志与乡镇党委、政府的意愿发生矛盾时,村党支部不可避免地要在决策中倾向于上级组织。而村民委员会则是由村民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它的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它工作的核心是保障广大村民的利益,而在“一体制”的情况下,村民委员会自治的这种功能就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即使在以上讲的第二种情况下,在两体制中的和协关系中,由于是村支书当家,村民有什么事不去找村委会,而是找村支书,《村委会组织法》中赋予村委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职权,就很难落实到位。当“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不能真正落实以后,广大村民对村级民主建设就会产生怀疑,这对我们在农村进一步推进和实行村级民主建设将会形成一种隐性的阻力。当前在相当多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村民对民主选举热情不高,对自己的民利冷淡。其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不可能真正落实。我在组织部工作时,检查过村上的党组织换届选举,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提出对策。华阴市有两个村,在两推一选时,用一种方法出现了两种结果。左家村应选三名支委,群众推荐和党员推荐的全部不一致,设了六名候选人,结果党员推荐的全部当选,群众推荐的全部落选。葱兴村应选五名支委,群众推荐和党员推荐也全部不一致,设了十名候选人,结果群众推荐的全部当选,党员推荐的全部落选。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左家村面貌没有什么改变,葱头村工作变化很大。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对待群众的推荐票。第二个是基层党员素质有问题,没有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唐朝时有宰相魏征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如果在乎了老百姓的利益,两委关系就能和谐相处,如果只在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就会弄纠纷。

3、两委关系紧张的解决之道

两委关系紧张既有必然的内在因素,又有制度设计模糊方面的原因,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政府行政行为的偏袒。但加速这种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是两委成员“争”出来的,争的是“谁能够代表村民”、“谁对村里的事有决定权”……争的是“谁来当这个家”。长期以来,村主要干部是“当家人”的观点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学术界也曾一度以“当家人”与“人”的角色来分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这一现象说明,人们都潜意识地认为村里的事情应该由精英们当家作主,如果把这个问题再作深入一些思考,就会知道其实这种现象和这种想法都是片面的,有违《宪法》和《村组法》的根本精神。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理论上讲,所有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在村上也是一样,党支部和村委会应该也是为村民服务的,它们没有自身的利益,真正能对村上事务作主的是全体村民,而不是少数干部。而人们的认识往往容易忽略“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最本质的含义,反而把自身的利益建立在手中的权力之上,腐败就是这么产生的。在村上,两委的主要领导常常以村上“当家人”自居,把自身的权利与村民利益、村上利益等同起来。正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能通过手中权力得到实现,才引起了争夺这些有限权力的过程,才导致了两委关系的紧张。要解决两委关系紧张就必须制止两委争权,限制两委成员手中的权力,真正让村民自己当家作主。即从“精英自治”向“代表自治”转变。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最佳的选择。如果能把这一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并不遗余力地贯彻下去,两委成员之间的关系就能调和,而两委关系也能重新走向“和谐”。

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两委及基层党委、政府要实现“三个转变”,切实加强“一个制度”建设:

第一,思维定式的转变:从“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村民自治的本质是“村民当家作主”,现在的两委关系紧张问题主要是两委一些领导争权“争出来的。让村民当家作主—这个观点,不仅是对立着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双方都严重缺乏的观念,实际上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关注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人们普遍缺乏的一种观念。

正因为如此,两关系才陷入“到底应该谁当家”的无谓之争。其症是人们缺乏正确的观念和对法律原则的尊重,实现思维定式的转变,是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亿万农民经过十余年村民自治的锻炼,已具备当家作主的意识和能力。现在的村子,涉及村民自己说了算,而是村民自己说了算。这是《村组法》赋予广大村民的权力。所以,农村两委和地方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如何为村民自己肖家作主创造条件和铺平道路,从而实现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如果能达成这样的共识,两委关系紧张的问题就能化解。

第二、决策机制的转变:从“少数人说了算”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决策”转变。以前,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由少数主要领导说了算,甚至是个别人说了算,也因此造成了许多决策上的失误,这是“权威自治”、“精英自治”的结果。因此,要健全、完善村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现决策机制的转变,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又可以减少两委争权的空间,把两委从事务性的矛盾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村民自己当家作主才能得以实现。

第三、工作方法的转变:从“强化推行”向“引导、说服、提供服务”转变。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并运行起来后,两委传统的工作方法可能就不适用了,因为村务的决定权在全体村民和村民代表的手中,所以两委领导找作方法也必须相应转变。党支部要建好班子,建强队伍,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掌舵”的能力;村委会则要坚持依法自治,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事务的能力。只有这样两委班子才能做到合心、合力、合拍,从而真正实现村民当家作主。我们乡镇政府的工作方法也要从过去依赖行政推动向依法指导转变,以更好地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党组心得体会第4篇

近期通过阅读公司下发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读本,使我收获很大。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躬行实践,把学习得来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一、树立学习新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树立全员学习、科学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

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人生永恒的主题,自觉做到学以明志、学以养性、学以增智,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让先进的学习理念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思想动力和理论支持。只有具备了这种高度的政治自觉,才能走出影响学习的各种误区,克服各种学习障碍,转变学习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带着负担学为带着乐趣学,变“学习了什么”为“学会了什么”,变一阵子学为一辈子学,变为文凭而学为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能力学,从而做到学而不厌、学而不止、学而不浅,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同时,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舆论环境,营造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党组织成为广大党员共同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家园和团结奋进的堡垒。二、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创新学习首先,创新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核心就是学习,创新学习理念的关键在于要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世界飞速变化,知识不断更新,要更适应变化的客观世界,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方式,把学习当成一种境界、一种时尚,贯穿生命的全过程。二是树立学习是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念。当今时代,学习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而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发展、文明进步。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把每一项工作视为一个学习机会,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增长专业知识;同时把学习作为一项必要的工作,使工作学习有机结合,相得溢彰,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树立不断创新学习的理念。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潜能,使之转化为创新工作能力和推动创新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动力。其次,创新学习载体。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学习载体,构建全员参与学习体系,通过创新学习载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和调动全员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教育模式,必须从本基层组织的工作特点和现实需要出发,大胆进行观念、机制和活动形式的创新。要充分利用原有学习载体,拓宽学习渠道。例如: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二是要健全学习网络。在以往的学习中,基层组织往往把学习当作“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中,我们要坚决杜绝以上错误的做法,切实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摆上议事日程,做到与工作统筹规划,同步部署,一起考核;要求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选准学习内容,采取有效形式,健全动力机制,完善考核方法,将学习活动认真细致地排好、组织好、落实好、考核好,把以往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终身学习是党的新时期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我们党不断成长,长期发展,永葆青春的前提,每个共产党人,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事业的发展。

党组心得体会第5篇

创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高校是人才的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的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发源之地。在高校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做法和长效机制,使高校党组织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对其他各类党的基层党组织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创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后,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明显滞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重道远,这些都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创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有助于高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的举措应对面临的挑战,以新的思维解决崭新的课题,从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创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促进高校党员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实现党员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可以促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筑起思想上的钢铁长城;可以促使广大党员自觉做到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不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促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中。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

倡导先进学习理念,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学习动力,是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正确的理念是自觉行动的价值基础,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倡导先进学习理念,鼓励党员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实现广大党员个体素质和党组织团体能力的提高。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广大党员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二要树立全员学习理念,要求党组织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要以学习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学习,创造学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三要树立全过程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做到知行合一,实现理论务虚和实践务实的内在统一。四要树立团队学习理念,使党组织成为广大党员共同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和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促进党员在组织学习中不断交流和碰撞,产生高于个体的集体智慧,形成整体共识,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

党组心得体会第6篇

一、增强了我对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丰富了有关基层党建的知识。

在以往的工作中,党建工作往往被认为是务虚的,但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历程以及党组织在各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我深深的感受了党建工作是第一生产力,有了党的领导,社会的各项工作才能稳步推进;有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政策、法规才能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律师党员把法律的天平背向高原,众多律师积极响应政府精准扶贫的政策,使法律扶贫切实的帮助了更多的人,在这里,法律扶贫和法律援助律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现的更充分。

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对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有了新的思路,在工作和学习中和同仁找差距,找短板,把党建工作做到最优。作为一名律师党员,应该熟悉党建理论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二、律师要深入学习并贯彻支部工作条例,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

质量强党,首重基层。抓基层、打基础,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固本之策。那么,如何才能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着重强化“三个理念”,突出提升组织力,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态度、勇争一流的决心,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我们要强化学习理念,夯实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要与时俱进,加强理论学习,要注重实践,组织律师党员进一步开展大调研活动,带头到群众中去,通过走村入户、调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呼声,理清工作思路,更好为群众服务。

三、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工作中践行《民法典》的精神,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我们要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在行业内开展民法典七编所涉及相关领域的专题研讨。通过新媒体、新技术平台资源,创新业务研讨交流方式,组织专业委员会围绕民法典涉及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民法典相关、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修改完善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同时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作用,围绕民法典的实施,通过开展法律讲座、参与人民调解或诉前调解、解答法律咨询等活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等方面工作,让人民群众了解民法典、懂得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

我们在服务客户的时候,可以将民法典普及给服务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人、商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营造好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运用民法典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党组心得体会第7篇

一、明确目标,深化对创建学习型支部的认识

组织部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学习了机关党委开展“六型”机关建设的有关精神,认真研究讨论了部门的工作现状,分析了组织工作、统战工作和党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查找了工作中还存在的“四个有待提高”的方面:一是工作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工作的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总结、凝练和形成工作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努力,四是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们认为,机关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就是抓学校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作为一个党支部,应该是要抓思想作风,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部署落实的水平和效率。

因此,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坚定理想信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全面提高部门工作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将为增强部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创建学习型支部意义深远,尤其对于处在快速发展的武汉科技学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坚持“两会一体”制度,建立创建学习型支部的载体

所谓“两会一体”,就是组织部的部务会与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的有机结合。在研讨如何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权威性、时效性、协同性、开放性、重复性是机关工作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机关工作事务繁杂而又要求准确高效,重复工作多而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执行性的事务多而又很敏感、引人关注。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就显得很重要。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支部设置与部门设置一体化的优势,提出了“两会一体”的学习方式,即把每周一的工作部署会与支部学习会合二为一,既研讨、部署了工作,又保证了支部学习时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4321”。

“4”是指学习内容而言的。支部学习的内容涵盖了四个方面:一是学习政治理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学习。二是学习世情、国情、党情、校情,尤其是学习每周学校大事,掌握学校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新发展、新变化。三是学业务知识,研讨业务工作,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提高工作层次和水平。我们先后结合工作业务,组织学习研讨了公文写作、老干部政策、党员发展工作、干部考核方法等业务的研讨。四是传达精神交流信息,机关工作人员每个人的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因为机关人手紧张,分工合作的要求就会更高,我们经常性地传达学习学校重大事项和文件精神,这样才能杜绝部们工作人员对来办事的人说“不清楚”、“不知道”一类用语的现象。

“3”是指学习要求而言的。我们针对机关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时间短、节奏紧、效率高三个方面的要求。每次支部学习不超过半个小时,每次规定一个主题,不搞长篇大论,重在引导性的学习,使大家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认识、了解学校重大工作。

“2”是指学习方式而言的。就是强调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两个方面。组织部党支部的支部学习,都由一名同志按照拟定的主题备课,撰写发言提纲,在学习会上组织宣讲,引导学习。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1+1>2的效果,既强调了个人的学习,又建立了学习型集体。我们先后就派的发展及统战工作、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校情等方面的内容组织了学习讨论。

“1”是指活动的前提而言的。支部学习组织得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对于部门负责人来将,传达精神、组织学习,必须先要查找资料备课,对于每次学习的引导者来说,也要查阅资料,提前做好准备,不论对领导还是部门工作人员,大家都有压力,都要认真对待,不能脚踩西瓜皮,讲到哪里算哪里。

三、把握“四个结合”,整体推进“六型”机关建设

组织部党支部在探索学习型机关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实践。但是,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创建学习型支部,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组织部支部在今后的“六型”机关建设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一步努力:

一是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有机结合。创建学习型支部虽然是长期的过程,但又是一项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现实任务,必须立足当前,从现在抓起。组织部党支部将拟定学习型支部建设的长远目标与每个学习的具体安排相结合,以创建活动为抓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创建学习型支部建设,保证创建工作既有整体性,又有阶段性;既有重点性;又保持连贯性;既能立足现实,又能着眼长远,进一步提升组织部整体服务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二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就是学习和工作的相互融合。组织部将在创建过程中,虚心学习,认真调研,针对工作中涉及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强研究性学习,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工作和学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党组心得体会第8篇

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步伐。通过进村入户了解情况,调整了县南晓镇团城、南晓村党支部班子领导,完成了南晓村撤销支部改设总支部工作任务,并在总支下属的那兰坡支部建立县委组织部党建联系点。

全面负责并组织开展县南晓镇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整个学教活动有序、顺利开展,得到了县委组织部的肯定和赞扬。

落实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制定了《车辆使用和管理制度》、《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等九项规章制度,推动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程。

抓好县南晓镇全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机构改革过程中,出台文件齐全配套,深化改革措施有力,思想发动认真细致,上岗分流平稳进行,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拓展、延伸“五个进”活动为切入点,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镇、文明村坡、“十星级农户”、“五好家庭”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了1个自治区级文明村(三津村),组织创建镇政府大院、派出所为文明单位。年的生态文明村建设,三津村4队、杨村5队均通过南宁市检查验收,其中杨村5队评为市优秀二等奖,年四个生态文明村坡(三津村7队、12队、27队、金鸡村3队)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各项工作得到了肯定,被评为年江南区生态文明村建设先进个人;年度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在辖区范围内的9个部队中,突出“思想共建、道德风尚区建、文化共建、环境共建和经济联建”的主题,为本镇评为年度南宁市(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年度自治区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贡献力量。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组织第一届、第二届沙井镇“茉莉花”杯拔河比赛、沙井镇路、军、地篮球友谊赛,沙井镇路、军、地春节联欢晚会、“婚育新风进万家”趣味竞技游园活动,送戏下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等。

加强社会宣传工作。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是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保证。结合我镇的实际工作,充分利用墙报、板报、横额、固定大幅标语,张贴小标语、广播、上圩设点宣传,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等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

抓好理论学习工作。组织抓好镇党委理论中心组、镇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抓好党校阵地建设。

(三)抓好“非典”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作为沙井镇防治“非典”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配合镇党委、政府制订各种制度、采取多种措施,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上,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配合做好镇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

参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包村等工作。特别是在的抗洪救灾工作中,参与组织带领本镇党员、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被评为原郊区年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五)抓好全镇农业工作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每年组织干部群众冬修水利,年共有13000多人次参与冬修水利工作,完成62公里的渠道清淤工作,确保了农田的正常灌溉用水。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000亩,通过改良土壤转变为蔬菜基地,其中同乐村那畔洞300亩稻田以土地集约化经营流转的方式承包给横县农民种植蔬菜。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年共引进推广新成果18项,其中种植业14项、养殖业3项、农机联合收割1项,种植面积57440亩,养殖数量812头,机收面积570亩。建立富德村2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于年4月21日通过自治区农业厅、自治区食品管理局的验收。

全面开展三津村作为南宁市科技示范村各项工作。一是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种植100亩象牙四季豆;二是推广罗非鱼养殖,建立250亩罗非鱼养殖基地;三是进行黑白花奶牛品种改良项目;四是建立5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地。

全面开展“村帐镇”工作,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建设公开栏,以便村民监督。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和第二轮土地承包收尾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农业税夏征、秋征入库的征收管理工作。

主要工作体会

(一)工作思路变了,方法变了

过去总认为自己能够做的就自己完成好了,不相信也不想麻烦别人,但现在认识到,工作是靠团体的力量才能完成的,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也没有能力完成。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对于一项重要的工作,还需分阶段、分任务,分解到每个组甚至每个人,同时要做好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会了让别人分担工作的任务,学会了长远思考,学会了劳逸结合。

(二)群众的思想工作是最难做的

沙井镇虽然地处近郊,但群众的思想闭塞、落后,没能脱离计划经济思维。可以说沙井镇广大群众还处在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传统种养的思想状态,不愿意也很难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富不了也饿不死”、“吃饱睡好万事偕了”,一个字——“怕”,怕吃苦、怕受累、怕吃亏、怕麻烦,“等、靠、要”思想严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去了解世界,不与市场接轨,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乐悠悠”。可以说,这种思想状态严重影响我镇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我分管农业阻力非常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不相信也不愿意,不积极配合,总认为是政府让“我”去做,而不是“我”积极主动要求去做。办一个纯粹的技术培训班参加者廖廖无几,但一听说有肥料、种子等物资相送,马上人流络绎不绝,但很多是老人和小孩;在种子、肥料上进行补贴,鼓励农民种植蔬菜,但总认为太辛苦而不愿意种,甚至提出要更多补助。所以要搞好农村工作,首先要解放农民思想,提高农民意识,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在我所包的沙井镇最大的一个村——三津村的生产队长和群众代表会议上,我多次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们必须摒弃现有的落后、闭塞、不思进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改革开放意识。

(三)思想认识的转变

过去在学校里总认为工作会很轻松,特别是公务员,一杯清茶、一份报纸、看看文件、聊聊天,上班下班,一天也就过去了。工作后,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而且学校里的专业知识在基层农村根本就用不上,犹如一张白纸,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可以说,刚工作的两个月是心态调整期,期待中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现实的差距,期待中的生态条件与生活待遇与现实的差距,期待中的热情释放与现实的差距等等。

我从小到大都在县城中长大,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对农村的认识也就是一年回老家两三趟,记忆中的“牛在前来人在后”、“脸朝黄土背朝天”。工作了,才真真正正认识农村,了解基层农村工作。干农业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三个文明建设要一起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都是“万金油”,哪痛往哪擦。有时还真是不适应,总感觉有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一件事还没完成,另一个任务又布置了,难怪都说,基层干部要学会“十根手指弹钢琴”。以现在(2003年9月)工作为例,正在进行的中心工作任务是:自治区、南宁市计划生育年度核查,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江南区铝工作园区征地调查摸底工作,生态文明村建设大会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迎检准备工作、安全生产自检工作,教育系统深化体制改革前期工作,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等等。

(四)解决群众纠纷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