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班剪纸教案

大班剪纸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15 16:47:08

大班剪纸教案

大班剪纸教案第1篇

幼儿园剪纸个案分析

活动设计背景

剪纸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在很多地方是过节过年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但是在新疆却是不非常常见的手工作品,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并能初步掌握简单的剪纸技巧,感受剪纸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我们传统手工作品的喜爱。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我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剪纸”。

2.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3.感受剪纸作品的美感和剪纸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幼儿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的美感和制作过程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2.难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活动准备

过年场景图片课件;剪纸作品的图片课件;教师的剪纸作品若干;小剪刀;彩纸;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播放过年场景图片的课件,请幼儿们仔细观察图片中有些什么,然后说一说。

2. 幼儿说完后教师一一介绍图片中的物品,如灯笼、对联、福字、鞭炮等等,重点引出剪纸。

3. 问问哪些幼儿见过漂亮的剪纸,如果有请他们说说他们见到的剪纸是什么样的,然后播放传统的剪纸作品图片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图片中的剪纸的颜色、形状、图案等等。

4. 教师出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也请幼儿来说说老师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5. 教师给幼儿们发小剪刀和彩纸,教师边制作剪纸边讲解制作方法,并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来学习剪纸轮廓形状的剪法,主要有方形、圆形、花形。(注意提醒幼儿们要正确小心的使用剪刀)

6. 让幼儿们自己进行制作,在学会剪纸轮廓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创造,剪出不同的形状,教师进行观察,对个别制作上出现疑问或问题的幼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7. 幼儿们制作完毕之后教师把作品贴在前面,让幼儿们一起欣赏自己和小伙伴们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作品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们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小班、中班的幼儿们强了许多,但在学习制作过程中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接受较慢,教师在教授和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准确,并在活动过程中要多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动力。

基本信息

活动名称 《剪纸》 活动班级 大班

作者及工作单位黎昕 阿克苏市新城双语幼儿园

毕业学校 新疆师范大学 学历大专 教龄半年职称 无

活动设计背景

剪纸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在很多地方是过节过年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但是在新疆却是不非常常见的手工作品,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并能初步掌握简单的剪纸技巧,感受剪纸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我们传统手工作品的喜爱。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我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剪纸”。

2.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3.感受剪纸作品的美感和剪纸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幼儿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的美感和制作过程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2.难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活动准备

过年场景图片课件;剪纸作品的图片课件;教师的剪纸作品若干;小剪刀;彩纸;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播放过年场景图片的课件,请幼儿们仔细观察图片中有些什么,然后说一说。

2. 幼儿说完后教师一一介绍图片中的物品,如灯笼、对联、福字、鞭炮等等,重点引出剪纸。

3. 问问哪些幼儿见过漂亮的剪纸,如果有请他们说说他们见到的剪纸是什么样的,然后播放传统的剪纸作品图片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图片中的剪纸的颜色、形状、图案等等。

4. 教师出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也请幼儿来说说老师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5. 教师给幼儿们发小剪刀和彩纸,教师边制作剪纸边讲解制作方法,并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来学习剪纸轮廓形状的剪法,主要有方形、圆形、花形。(注意提醒幼儿们要正确小心的使用剪刀)

6. 让幼儿们自己进行制作,在学会剪纸轮廓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创造,剪出不同的形状,教师进行观察,对个别制作上出现疑问或问题的幼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7. 幼儿们制作完毕之后教师把作品贴在前面,让幼儿们一起欣赏自己和小伙伴们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作品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进行点评。

大班剪纸教案第2篇

小班手工剪纸教案:《苹果》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2、通过实践掌握苹果的剪法,并会熟练运用对称方法剪对称苹果。

3、培养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过程:

1、趣味导入,观察特征。

欣赏儿歌《水果歌》

小朋友们在歌中听到了什么?

各种水果(苹果、橘子、西瓜…)

水果既好吃又有营养,小朋友一定有自己最喜爱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下它的外形特征?

3、欣赏范作,激发幼儿剪纸兴趣。

欣赏教师范作,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4、教师演示。

教师总结并演示剪苹果,从苹果的剪裁上引出对称剪法,加以强调。

5、幼儿动手实践,分组比赛。

教师在黑板贴上4个水果篮,分小组比赛哪篮的苹果又多又漂亮。

6、欣赏作品。

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分析优劣,谈谈喜欢那个篮,为什么。

7、结束

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么多苹果,心里感觉怎么样?(高兴)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体验一下喜悦的心情吧!教师和幼儿随着音乐快乐互动结束。

小班手工剪纸教案:《窗花》

活动目标:

1、学习剪窗花技能,发展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2、学习合作组画,感受疏密、高矮、前后排列对比的美。

活动准备:

多色蜡光纸和普通纸、剪刀、胶水、蜡笔、每组一张大白纸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桌面材料和工具,明确剪窗花的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

(1)把大方纸变成多层三角形。

(2)找准中心点,剪成花瓣形。

(3)用剪刀在三角两边剪出“小嘴”、“小洞”、“小缝”。

3、让幼儿取出白纸练习剪窗花。

4、幼儿自取蜡光纸剪花朵,提醒幼儿要拿紧中心点。

5、幼儿围在桌子自由走动粘帖纸花,然后用蜡笔或油画棒添画茎和叶。

6、展示幼儿作品,可引导幼儿互相评议,从中寻找疏密、上下、对称不对称等表现手法。

7、幼儿可根据需要修改作品,教师帮幼儿展示作品。

大班剪纸教案第3篇

关键词 剪纸教学 课堂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3-0079-02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广受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简单,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剪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对剪纸活动有天然的兴趣。学生乐于剪一些“自己喜欢的”“经过努力能剪成功”的作品,但如果碰到难度过高或者题材远离学生生活的剪纸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打击。因此,剪纸教学中老师提供的剪纸图案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剪纸能力相适应,剪纸内容不能繁、难、偏、旧。

一、立足课堂,启迪智慧

我将各种较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去发现、探索,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剪纸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1.情感参与法

新课程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提高到了突出的地位,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四年级《喜气洋洋》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利用生活实际,通过记忆和观看图片,体会在我们身边的,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喜庆场面。思考: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什么东西被我们中国人广泛使用,烘托喜庆氛围?当然,大红的“”字被学生纷纷脱口而出,结婚的情景也历历在目了。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氛围下,学剪“”字当然也水到渠成了。

2.课堂示范法

为了使学生快速学会剪纸的操作过程和方法,我从简单常用、趣味性强、装饰味浓的范品中着手:(1)对称式,如剪“”字;(2)自由式,如第八册教材的《孙悟空》;(3)花边式。

剪纸的关键在于反复折叠剪刻,图案形象美主要在于“对称”和“连续”。如一朵简单的小花只要连续反复多次折、叠、画、剪,即可成为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花篮》和《小女孩》上的装饰也是用不起眼的波纹经线,经过对折、画、剪,就成为美丽的图案。而在示范过程时,我们也用比学生大三、四倍的示范纸在黑板上将“说”(方法)、“折”(折纸方法)、“画”(轮廓画法)、“剪”(剪刻方法)、“贴”(贴在对比强烈的纸上)等五个具体操作过程一一示范,让每位学生都看清剪纸的方法技巧,并一环扣一环地跟着画剪。这些方法既直观又简练,学生看得见,印象深,产生较强的感受与共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3.自主发现法

剪纸教学活动要还给学生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提供创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情的抒发对艺术的感受。如在《巧折巧剪》一课中,教师只需将剪好的作品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发现剪纸作品对称的奥秘。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对称剪纸的折法和剪法,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

4.游戏贯穿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集中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乐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

(1)趣味联想法:三年级的《黑白撕纸画》《彩色撕纸画》中,我将撕碎的纸片,让学生在不同角度观看或拼摆图形,再展开想象,完成剪纸作品。实践证明,此法重在奇思妙想,这类剪纸构图新颖,自然巧合,形象生动,造型夸张,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会让人或惊或喜,学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与快乐,体验艺术创作的喜悦。

(2)巧折巧叠法:我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发现折叠剪纸的有趣,学生们在我不断地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剪出相连的动物、人物、花边时,学习情绪高涨,也学着叠叠、折折、剪剪。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完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剪纸作品。

(3)添加装饰法:这样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美感,在动物、人物作品的空白之处添加花纹,使之更美,在形象外侧加上团花外框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5.归类变化法

将同一系列剪法的物体归类集中起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剪纸技能,随意剪贴,自由想象变化,从而创造出同一系列新的剪纸作品。这种方法较适合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规律后使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同一系列剪法的规律,如对称剪纸法,折叠后的图案设计及连接要点位置的选择等等,给学生创作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出新的图案,有利于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二、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剪纸和生活紧密相联。来源于生活,充实了生活,剪纸以它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思念,对国富民康的期盼。

1.走出课堂,体验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带着学生走出教室的教学活动,特别受学生的欢迎,每每都会引起学生欢声雀跃的身影。我们提倡带领学生走出室外,到校园中写生,到社会中发现。把学生身边的景和生活中的事作为素材创作剪纸,这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具挑战意味。结合假日小队活动,我们的“阳光爱心小队”进社区、赴敬老院、孤儿院,送上我们亲手制作的一幅幅剪纸作品,在体验到人文关怀的同时,也让它成为我们创作剪纸作品的源动力。

2.学以致用,融入生活

剪纸既可以欣赏,又有它的实用功能,可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它与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很亲近,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将剪纸张贴在窗户上就成为了窗花,贴在门上又变成了门联,既可以用它来装饰墙面、版面,又可以作为礼品、藏书票等,每一种形式和学以致用的实用性都将有力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创作冲动。每当圣诞节前夕,是我们班的孩子最欢欣鼓舞的日子,因为他们利用剪纸的特长,剪出了大大小小的雪花图案,甚至还有圣诞树、礼物和圣诞老人!形式多样的窗花把我们的班级打扮得格外热闹和漂亮。利用剪纸做成独特的书签、贺卡,使我们的同学屡屡在学校的美术制作类比赛中夺魁!

3.利用网络,拓展视野

我们利用学校校园网和各式各样的班级博客、学生博客把学生的剪纸作品贴在网络上,并设立了剪纸知识、剪纸小明星、教你一招、老师点评等栏目,互相欣赏,互相点击,实现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更为密切地交流,使静态的剪纸彰显出动态的魅力。

剪纸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一张纸,一把刀,小小的剪纸,于方寸间展现的是我们精彩的大世界。

大班剪纸教案第4篇

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瑰宝,融合了多种技艺和审美意识。我园在剪纸课题研究中,特别是在如何利用剪纸符号来激活作品的问题上,做了诸多的尝试,总结为把握好四条主线:

一、引导观察,发现优秀作品中的剪纸符号

剪纸作品在表现方法上一般表现为或阳纹、或阴纹或两相结合等形式。发现作品中暗藏的剪纸符号是首要解决的入门问题。在日常的探索活动中,我们认为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设置剪纸作品欣赏活动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和发现。例如在围绕同一内容作品的欣赏活动中,除了引导幼儿发现作品本身的图案、用色、表达的内容等,同样要引导幼儿透析多幅作品中的相同元素即剪纸符号(纹样);二是通过游戏式的比赛寻找作品中的剪纸符号;三是利用幼儿园大环境中的剪纸作品帮助幼儿发现。例如找寻班级窗饰中的水纹、表现蓝天白云的云纹、壁挂教师作品中的花纹和表现五福娃的火纹等。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发现熟知的长廊剪纸作品――十二生肖中各种动物身上表现花纹的锯齿纹等。

二、形象制胜,匹配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的基本纹样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甄选了相应的剪纸符号,作为大、中、小班幼儿学习的素材。例如:在小班时期,我们会选取一些阳纹(保留图案较大的月牙纹、山峦纹、水纹、锯齿纹等)来激起幼儿动手的兴趣,从而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但到了小班下学期,我们会选取部分剪影类(其特征是形象鲜明、生动)的动物、人头、树叶等作为学习内容。又如: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匹配与他们的学习特点相应的剪纸符号可以是结合阴、阳纹两种表现方法的多种纹样,例如:阳纹与阴纹表现方法下的(剪去部分相对较少,对幼儿小肌肉群发展能力较高)的月牙纹、花纹、几何纹等综合纹样。再如:对于中班孩子来说,选取的内容可以是阴纹符号。当然,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注意掌握好最近发展区的前提条件,方能确保每位孩子跳一跳能够到。

三、游戏其中,轻松习得基本的剪纸符号

我们主张让幼儿在学习中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采用儿歌、故事、情景式等多种形式变枯燥、单一为情趣式的学习模式。

小班幼儿重点练习剪线条以提高其使用剪刀的能力。我们将所要学习剪的线条结合纹样进行归类:有最初接触的剪篱笆、剪面条、剪火车;围绕锯齿纹而设计的有趣的心电图、小树叶沙沙;围绕月牙纹而开展的月牙儿弯弯、我给月亮姐姐做衣裳;围绕水纹而设的畅游海底世界等活动。针对剪纸中的大胆构图(物体的简单轮廓――简笔画)能力这一要求,我们在中班年龄段的孩子中间,尝试着让幼儿用牙签在已涂好颜料或蜡笔的底版上刮画,过渡到让幼儿自由地在上面进行构图,强化其对各种物象的印象;再者,即是在感知各种剪纸基本符号的基础上用此方法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四、激发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剪纸作品

我们采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加一加、减一减

我们鼓励幼儿把剪好的雏形想象成是有生命力的,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体现。幼儿便可在剪好的轮廓上镂空两个月牙纹表示物体有了眼睛,而月牙纹的弧度大小则可以显示出是高兴抑或伤心。此种方法符合幼儿时期泛灵论的特点,同时能激励幼儿灵活运用所感知过的剪纸符号。

2.变一变

对于同一物象,要求幼儿注意每次都要有不同之处。如,鱼身有长短胖瘦,鱼尾有尖圆直曲或张开闭合的变化,鱼鳞可以用月牙纹、锯齿纹,水纹变成半圆、锯齿形等。这样在具体而生动的引导之下,他们剪出的鱼就不再仅仅是老师所教的鱼,而是带有幼儿独特的情感、反映他们认识水平和想法的鱼。

大班剪纸教案第5篇

最后8秒,我方还落后一分!我持球连过两人,在对方两人的夹击下,一个后撤步,将球抛给李明。李明环顾四周,见无人抢球,便抖抖一手,单脚独立,花哨地将球投出――没进!我们输掉了比赛。

赛后,我和李明对视时是相互埋怨的眼神,再也不说话了。我们像山中的二虎,互不相容。两个好朋友成了一对冤家。

我对李明态度的转变缘于一堂非同寻常的课。

那天,老师不动声色地走进教室,将准备好的两张A4纸和剪刀分发给每位同学,让我们各自将第一张白纸对折两次,用剪刀剪下一角;再对折两次,再剪一角。剪纸过程中不能询问,不能互相交流。剪好后展开,我环顾四周发现:同学们剪出的图案完全不同。

老师让我们剪第二张纸,步骤仍一样。但这次老师也拿出纸和剪刀,主动给我们做示范,并及时回答同学们的询问,还允许我们互相交流。结果,大家剪出的图案大同小异。

步骤一致,为什么大家剪第一张纸的图案截然不同,而第二张却大体相同?老师让我们交流与讨论。我恍然大悟:其实每个人都像一张白纸,纸上剪出的图案便是我们的思路。剪第一张纸时,因为不允许沟通,我们的内心是封闭的,对别人的理解就会存在偏差,剪出的图案自然各不相同。剪第二张纸时,不但老师做示范,我们还能进行充分交流,内心是开放的。通过沟通、理解与关怀,我们才能打开他人的心扉,从而求同存异,让大家的思想一致起来。

想到这儿,我的心释然了。在课后,我主动与李明交流,表达对那场球赛的看法。而李明同样也向我敞开心扉。最终,我们重归于好,决心为下一场比赛一起训练。

卡内基说,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一张A4纸剪出的奥秘告诉我们,只有沟通才能促进相互理解,才能让我们与对方想法趋向一致,从而互相支持,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佳作点评

大班剪纸教案第6篇

学校成立了“一校一品”剪纸项目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分管此工作,将剪纸纳入学校年度计划,并制定“一校一品”剪纸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建立了考核评价制度,从制度上对剪纸项目的实施进行了规范。

艺术组每年定期开展校级剪纸比赛,将学生获奖作品装框,在教学楼、实验楼等走廊、房间悬挂,既营造了良好的剪纸特色氛围,又激励了学生“做最好自我”的热情,彰显了学校激励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务部门按艺术组计划工作的要求,按时按量配齐剪纸的刀具、纸张等器材,确保剪纸教学正常开展,并提供剪纸活动所必要的经费支持。校团委、德育处、班主任在项目宣传、活动开展、成功展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班级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把剪纸艺术纳入统一规划,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精心组织的教学、丰富活跃的课堂,是剪纸项目顺利开展的根本

剪纸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堂、课后的三大环节,创作内容主要表现学生日常生活,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去挖掘生活中的美。所以在课前阶段,学生逐渐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有好的素材、想法就收集记录下来。不少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剪纸素材资料收集本,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教师课前布置的创作主题以小组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什么样的观察就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要求学生的观察是建立在纯客观的基础上,就把学生引入了一个以客观为尺度的现实世界,表现的结果将比较单一。如果要求学生的观察带有主观联想,就能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表现出来,既锻炼了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作品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并说出学习所得。展示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形式,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会经常鼓励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表现形式,避免受专业的构图等条款的束缚,并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手段,启发学生创作出有新意的图画。

强调学科整合,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是剪纸项目顺利开展的路径

剪纸的图案千变万化,而最常用的变化方法,就是变化纸的折叠层次和方式。这里涉及到数学中倍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只要教师略做点拨,学生就能懂得运用数学知识,在纸的折叠方式上去找变化规律,创造一种动态的组合方法,几刀下去一幅精美的作品就能呈现眼前。

又如命题创作,教师出一个以“背影”为主题的题目,学生可以结合语文、生活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巧妙构思,富有创意地设计样稿。教学中,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学及研究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教委组织的教育督导评估中,得到了教委领导的高度评价。2013年4月,论文《浅谈中学剪纸教学怎样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激励性》获得重庆市论文大赛三等奖。

大班剪纸教案第7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 手工操作 精细动作 发展

在幼儿期,手是认识事物某些特征的重要器官,通过手的运动,可使幼儿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知觉的完整性和具体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手的动作主要是精细运动的发展,它包括手眼协调,指尖动作,手指屈伸等局部运动,而这些活动正是发展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成为关键性的问题,而幼儿园中手工操作活动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指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1]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这些都说明了动手的重要性,因为幼儿年龄特点,他们手指小肌肉群还没有发育成熟,有些动作还不够灵活,通过手工操作活动训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

1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现状及分析

进入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学习和掌握一些小肌肉动作技能,也很愿意自己尝试做一些事情。但在实际教育中,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家长往往注重对孩子的识字、语言等智力活动,而忽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没有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孩子还小,动手操作能力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了自然会;而当孩子一拿起剪刀或其他物品进行操作时,大人就以安全或其他理由阻拦,使孩子失去学习与锻炼的机会;有的家长凡事包办代替,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种种原因使得孩子动手能力较差,在活动中胆小,缺乏自信。

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手工操作活动来发展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旨在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发展幼儿手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促进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策略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更是完成某一任务的必要条件。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有选择的开展有趣又有益的操作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兴趣,促进幼儿的精细动作的发展。

2.1在泥工活动中增强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幼儿园泥工活动是运用黏土、橡皮泥、面团、纸黏土等进行物体造型,在幼儿手工操作活动中,泥工深受幼儿喜爱。当他获得一块橡皮泥的时候,他会很高兴地反复揉搓、捏弄着,这时幼儿的手指和肌肉便参与了锻炼。色彩鲜艳的橡皮泥激发了幼儿动作的兴趣,同时教师为幼儿选择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立体的物体形象,幼儿在做做玩玩、认识感知中增强了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

例如:在艺术活动《和面》中,教师一开始运用音乐"吃饼干"(揉一揉、搓一搓、啪啪啪……)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为幼儿的双手做热身。接着教师通过当场示范,让幼儿直接感知面粉成团的过程,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教师在教给幼儿动作技巧时,运用游戏法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技能,活动中和、捏、揉、搓的部分,教师运用有节奏的念儿歌"一二三四和呀和、二二三四捏呀捏、三二三四揉啊揉、四二三四搓啊搓"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幼儿的"和面"变得轻松有趣。幼儿边念儿歌边操作,在儿歌节奏中掌握了揉、搓的动作技巧,增强了双手共同动作的协调性。

2.2在纸工活动中促进动作灵活性的发展。

纸工活动包括折纸、撕粘纸、剪贴、染纸、纸塑等,幼儿正处在手部肌肉发育阶段,同时,也是喜欢涂画、撕贴的年龄段。执笔、画线、涂色、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的一致配合、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手指的灵活性,起着促进作用。

⑴剪贴活动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对于小班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中提出如下目标:"能用笔涂涂画画、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1]剪刀作为一个全方面锻炼手的活动,能极好的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我们通过欣赏作品、摆弄剪刀、创编儿歌,使小朋友对剪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接着,在幼儿初学剪纸时,我们把动作要领编成儿歌:"小小手指伸进来,手指一分嘴张开,手指一合并起来。剪剪剪,剪根面条细又长"。在使用完后告诉幼儿剪刀要闭着嘴巴去休息。这样,幼儿逐步掌握了使用剪刀的方法。

在《彩色伞》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将幼儿分成四组开展操作活动,活动中先让幼儿将彩纸剪成细面条,再剪成小雨点最后用手指边捻边均匀的洒在一片事先粘满双面胶的白纸上,活动完成后,教师将四组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小组制作的作品拼成了一把美丽的彩色伞。活动设计依据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从粗到细、从大到小,层层发展,幼儿动作灵活性得到发展的同时又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开展剪纸活动时注重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从最初握剪刀、用剪刀剪;从随意剪到剪"苹果梗"的一条直线;从剪"毛毛虫"身体的一个圆到剪一些复杂的图案,幼儿使用剪刀也就越来越自如了。为了保持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我们鼓励幼儿将废旧图书上的图案剪下来,按自己的喜好进行重构拼贴。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手指活动的灵活性,而且发展了他们的美感,促进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⑵折纸活动

折纸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活动,孩子在折纸过程中,为完成某个图形,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以使自己所折的形状符合物体的形象。每折一次都是新方法的尝试,这个过程就是锻炼了幼儿手眼的协调性、手的触感和动作的准确性。

在折纸活动《送小鱼回家》和《旋转的风车》中,教师大胆的运用了折纸步骤图,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幼儿观看示意图,进行观察比较。在直观演示和观察对比中,幼儿学会了使用步骤图,从而掌握了折纸的方法。当一条条小鱼被送回大海,当一个个风车在手中旋转时,幼儿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是运用大脑智慧产生出的愉悦感

2.3在自制玩具中提高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精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发展的同时,幼儿对手工操作活动兴趣越来越浓,已经不满足于模仿,自己学着动手动脑进行作品创作,创造的过程首先是个动脑的过程,手指的活动和手眼的协调都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制作过程锻炼了孩子的手部肌肉,也进一步促进了手部协调性、灵活性。

在《狮子的新发型》和《袋子变变变》中,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狮子的发型进行撕、卷、贴;按照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在信封上进行撕剪、粘贴、涂画,幼儿戴上自己设计的狮子发型去参加森林舞会,一个个可爱的动物纸偶快乐的舞动着。创造不仅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幼儿再创作的欲望。

2.4在手工区域游戏中推动动作熟练性的发展。

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反复尝试、锻炼、操作的活动,幼儿手工区域给他们的动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在手工区域活动中尽可能地多投入一些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材料,比如:旧纽扣、大小不等的小串珠、锁和钥匙、小塑料药瓶、种子、绳子、毛线……投放材料还可以根据季节和教学主题延伸来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仅发展了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同时又满足了幼儿的不同喜好,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对此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能让幼儿小手动起来的环境,可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探索,让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足够的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推动幼儿精细动作向熟练性发展。

2.5在家园合作中加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3]特别是小班,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强更能进一步提高精细动作的发展,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

⑴我们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家长工作,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共同研究者和合作伙伴。

我们向家长介绍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的规律及其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定时向家长展示剪纸、折纸等教育的成果来赢得家长的重视,

⑵我们通过家长园地、QQ群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求家长配合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动手空间,为孩子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材料,让孩子自己操作,并利用亲子关系指导自己孩子进行有效地操作。我们还要求家长放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做到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孩子们的小手真正动起来了,动作的协调性进一步发展了。

⑶请家长来园观摩活动,参与亲子课堂。

让他们亲眼看到孩子的操作,在亲子活动《搓汤圆》中,家长看到孩子自己有模有样的揉搓着,一个个圆圆的汤圆从他们稚嫩的小手中变出来,惊叹孩子能力的同时,也反思着自己的教育观念。活动后针对幼儿动作的发展结合此次活动案例做了相关的讲座活动,使家长明确手的动作对发展孩子的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对家长在生活中如何指导幼儿动作发展,增强幼儿独立性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的手工操作活动,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动作协调性、灵活性明显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有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勇于参与的精神状态,也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注意力。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孩子健康、活泼的个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9、10)

[2]冯旋骏. 《多途径促进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研究》[E]. 2007.07.24

大班剪纸教案第8篇

对于美术教育者来讲这种民族文化挖掘的责任心更强更大了。我们发现很多专家、教授都在关注羌族文化的继承。

理县独特地域连接了藏族和羌族的文化。对于本课题的实施创造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爱学、爱听、爱做,对羌族剪纸的传承创造了基础。

在我们国内中学的美术教材由于很多原因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本地区的美术教学,所以需要乡土教材的融入使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提高。让他们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祖国,知道报恩、知道珍惜、知道成人、知道传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会家乡丰富的艺术内涵。

二、对民间羌族剪纸的简述羌族剪纸它的产生无从考证,但在羌族神话传说《木姐珠与斗安珠》里有木姐珠剪纸救百兽的故事,说明羌族的剪纸历史较长。

羌族剪纸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地取材,根据生活的环境作为创作源,以----花、鸟、虫、兽、太阳、云朵、独木梯为主要的创作素材,创作作品极为夸张,创作内容十分丰富以实用为主,包括头饰、服饰中使用的花纹,还有背带、鞋子上的图案,羌族在过年中对神龛子的的装饰那是极富风格的,大量的使用独木梯纹样在其它的剪纸中很难看见,它包含了羌族历史的成分另外羌族剪纸不能等同于内地的各个剪纸派别,羌族剪纸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有装饰性,但是没有窗花的纹样,它的创作中没有固定的模板、样子,随意性很强。羌族剪纸更多的是我们课题小组从羌族刺绣中剥离开的一新型独立学科需要继承和发展。

三、教学实践与经验我们在羌族、藏族及藏族羌族结合地区学校同时进行了对《羌族剪纸教学》的实践活动:

1、教学前期的准备

(1)我们课题小组利用节假在羌区及羌族周围地区进行剪纸的收集整理、归类:现在在我们小组共收集到理县蒲溪、桃坪、通化、旦杂木沟、汶川克枯、茂县沙坝、松潘镇江、南坪永和剪纸近300幅剪纸作品。而且三校美术教师已经根据收集传统羌族剪纸作品开始创作羌族剪纸作品。

(2)通过进行三校研讨会的形式对羌族剪纸进行剪纸方法和理论进行总结:我们在五月、六月两次在理县米亚罗九年一贯制学校举办三校联办的关于羌族藏族剪纸研讨会。

(3)编写可以实施的试用型的校本教材:我们课题小组现在已经完成校本《理县羌族剪纸教学》一书的初稿打印版。试用效果——良。

(4)对学生进行教学前的问卷调查。

2、羌族剪纸教学的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会剪羌族剪纸的基本样式;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剪纸技艺(大样、单剪、折剪、阳剪、阴剪等);使学生了解羌族剪纸的创作方式(夸张、省略、添加等)。

3、教学的实施

(1)对教师的选择:选择各校优秀的美术教师,针对性的编写出和各地各校学生相符合的教案;(以下是我们共同编写的教案结构)教案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教具的准备教法、学法:情景导入法、演示法、激励评价法。激趣导入,引发兴趣、探索观摩,认知感悟积极体验,创新表现、评价欣赏,提高审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2)学生的分段教学:把九个年级分成三个段;1—3年级兴趣培养、认识材料和使用工具为教学重点;4—6年级兴趣培养、羌族剪纸的认知和理解羌族剪纸的基本技法,表现羌族剪纸的特点;7—9年级表现出羌族剪纸的特点、理解和使用羌族剪纸的技法,能出现部分羌族剪纸的创新作品。

(3)在课时的安排上:安排美术课外活动4—5节让每一个孩子分班参与:

第一节让学生了解剪纸、羌族剪纸的特点,同时让孩子们了解剪纸的基本技艺;

第二节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根据羌族剪纸范本教学初次试探;

第三节让学生独立照范本进行羌族剪纸每个步骤的练习;

第四节选出典型的剪纸作品进行评点,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作品的优劣,课后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

4、羌族剪纸教学的经验总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