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16 00:21:51

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案第1篇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自主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型,是课改以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因此本文选取了从教师的角度加以论述,旨在为教师给出一个宏观的设计,至于在这个设计下面的具体操作则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去生成。

一、优化一个“环境”,焕发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这种环境,除了物理意义的存在以外,还有心理意义的存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确定活动专题时,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各种外部诱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诱发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优化学生心理的学习环境,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其产生积极、主动、自主、持久的学习动力系统并将其维持到学习全过程。例如学校的艺术节是学生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的盛会。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讨论确定以《语文与艺术》为专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又如,根据学生的饮食爱好可以确定以《薯条》为专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潮州工夫茶》则是在潮州浓厚的文化底蕴中筛选出来的一个学生既熟悉而又充满地方人文精神的学习主题。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探索就有了欲望,这种学习欲望就像催化剂,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关注两个“尊重”,激扬自主学习的活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向学生自主地探究式地学习。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以学定教”,才能顺应学生的天性,激扬学生自主实践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自主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地发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认识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和能力等就不同,他们的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也不同。因而,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的调控以及评价等都要遵循学生年龄特征的发展规律。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例如: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利用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先讨论确定活动专题,专题确定后,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及特长,分组活动。有的小组可先收集地方旅游资源,再开展调查活动,最后撰写研究小报告;有的小组可采访地方文化研究专家,探究地方文化特色,撰写地方文化专题小报告;有的小组可到景点观察、研究导游的组织与说话技巧,学当小导游,并抒写当导游的心得体会……只有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才能主动策划,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有一种内驱力,使学生能迎难而上,自主学习过程充满活力,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探究过程。

三、整合三个“互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认知与生活经验互动

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切合点”,打通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能化难为易,有效地促进语文知识与其他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例如,学完《揠苗助长》之后,有的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说:“妈妈为了我长得快些,买了很多营养品给我吃,我越吃越胖,胖得都快跑不动了。”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许多学生对这一问题有同感,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组织学生以《亲爱的妈妈,您揠苗助长了吗?》为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这样,把课内的知识延伸至课外,学生在活动中既对“揠苗助长”有了更真切的理解,撰写了研究小报告,又能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呼吁爱子心切的妈妈:“……您很爱我们,但请别揠苗助长了!”

2、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

新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活动中,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能过分“自主”,放任自流。例如,在确定活动方案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出谋献策,设计适合自己的活动方案;然后,小组讨论,整合方案,通过取长补短设计出更合理、更有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小组活动方案;最后,老师参与评议,对个别存在不合理成分的方案,教师要提出修改意见,对设计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商议,共同商议出多个活动方案,供学生选择。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力的不同,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分工,对方法不当的要及时给予指导。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经历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产生新矛盾――再解决矛盾的过程;拉近了学困生与同学、老师的距离。学生碰到疑难问题,能及时得到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就像奏响了一曲交响曲,自主思维与合作的能力才得到长足的发展。

3、学习与评价互动

揠苗助长教案第2篇

一、激趣导入法

如我在教《蚕和蜘蛛》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现在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一天,蚕、蜘蛛、孔雀和许多姐妹们聚在一起,她们共同决定要举行一次比赛,比赛的内容是看看谁是纺织能手。参加比赛的是蚕和蜘蛛,孔雀和其他姐妹担任裁判。比赛开始了,场上气氛十分热烈,蚕和蜘蛛互不相让,各显本领。究竟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让我们一起阅读《蚕和蜘蛛》一课,答案就在课文里面。

二、析题导入法

我在教学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一课时,作了如下的导入:我在黑板上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向学生作解释:“揠”就是拔的意思,“助”就是帮助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用拔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的意思。那个庄稼人为什么要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生长?结果怎样?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故事。

这样的导入,既讲解了题目中的主要字词,又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析题中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提问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章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学生掌握了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的重要知识,对学生读文章、写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使用这种导语,培养了学生从文章标题就能探究文章的写作内容的能力,为解读课题和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架起了一座桥梁,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渲染导入法

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作了如下一段导入语: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江河呜咽,群山低首,亿万人民悲痛欲绝。1月11日,总理的遗体将要送往八宝山火化,首都百万群众闻讯,自发地从四面八方云集在北京长安街两旁,在泪水和哀痛中向总理的灵车告别。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当时那撕心裂肺的送别情景的……

这段导语,把整个课堂气氛渲染得深沉哀痛,不但为学生学习全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而且为学生感情的发展与升华做了极好的铺垫。这样的导语就是渲染式导入语。使用这种导语,在开课时,教师要运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创设某种感人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或高兴激动、或伤心悲痛等情绪。这种导语的特点就在于渲染气氛,或以情动人,或以景引人,激发起学生的心理共鸣。这种导语不仅是教学相关课文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审美观培养的需要。

四、温故导入法

温故知新,这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通过复习、回忆、对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文、新知识上来,从而收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狼和小羊》一课,请回忆一下,那只可怜的小羊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学生不难回答:被狼吃掉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只老山羊和一只狼相遇的故事,那么这只老山羊会不会被狼吃掉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会摇尾巴的狼》。这样的导入语,通过已学课文的知识铺垫,使学生较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五、设疑导入法

在教学《“你们想错了”》一文时,我作了这样的导入:首先板书课题,接着问学生: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的题目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吗?(生答:有引号。)你们知道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吗?(生答:是引用别人说的话。)那么,这是谁说的话,又是在什么地方说的呢?要弄清这些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这样的导语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设疑式导语,步步设疑,诱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事实上,这种导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课文中截取一些故事情节来设疑;也可以叙述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来设疑;还可以结合其他导入法同时运用。如上例就结合了析题法。

六、多媒体导入法

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们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解说员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产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此刻,我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

这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创设意境、由画入文的导入方法,由于其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特别易于收到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激情的教学效果。

七、综合导入法

揠苗助长教案第3篇

暑期中研读了冯卫东院长的著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原以为是一本需要用毅力战胜的枯燥的教育理论书籍,然而初读几章,便离不开眼了,其中的课例耐人寻味,许多教育现象页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曾为之感到疑惑的。所以这本原以为需要打持久战的书籍,花了一天功夫遍读完了。

冯院长全书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18条建议,每一条针都对课堂的实际现象而提,字字珠玑。对于冯院长在第六条建议下提出的问题“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我身受触动。特地网上搜索了英国BBC播出的纪录片《中国式教学》,我们的“中国式教育现象”却是广泛地存在着,课堂容量非常“丰富”,教师讲授特别“具体”,学生们都很乖巧的成了课堂中的小绵羊,配合教师完成四十分钟的问与答,我们仍在这种课堂模式下不断的寻找着让课堂容量更饱满的方法。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所谓公开课。我曾经精心准备一堂市级的展示课,内容是五上寓言故事的《揠苗助长》。“寓言”这个词第一次在课本中和孩子正式见面,所以我对这个文本体裁也是卯足了劲儿,查找了许多资料,试图来解释什么是“寓言”。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花了15分钟时间来和孩子弄清楚什么是“寓言”,孩子的反应非常顺畅,我和孩子的问答配合几乎可以用“对答如流”来形容,以至于我在心底暗自窃喜“设计对了!”课毕,当时指导我备课的主任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你花了三分之一堂课的宝贵时间,和孩子搞懂一个他们已经熟知的问题。”我顿时傻了眼,课堂效果很好啊,孩子的反应很热烈啊,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活泼吗?现在再回想起来,为当时的愚钝感到惭愧,一堂热热闹闹的、孩子对答如流的课堂,究竟引发了孩子多少思考呢?孩子那一堂课有所得吗?我回到家,拿出录音笔听听我这次的试教的过程,作为一个第三者再聆听这节课的时候,真是引人发笑,43分钟的时间里,尽是我的声音,大段的讲述、琐碎的提问、迫不及待地抢达,让坐在下面的51个孩子“失了声”。拿出教案数一数,我提出的问题竟然多达19个,想删也无从下手,总感觉少了哪个问题,我这场戏就接不上了。“戏”,确实,这堂课就像我精心设计好了剧本,孩子只是充当了我的演员,我把剧情设计好了,把自己的台词设计好了,甚至把孩子的台词也设计好了。如此多的提问,削弱了课堂的内容确定性,背的滚瓜烂熟的台词让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我不知道自己要教和在教什么,“失之琐碎,浅表思维,碎问碎答,缺乏勾连,游离文本······”。冯院长文章中提到“碎问似乎成了满贯课堂现象趋于减少的‘改课’新背景下许多人共同的新宠”,我也不落俗套的成了这一些人之一。怎样才能通过“少”的问题,引发孩子“多”地思考呢?如何才能将提问进行整合,怎样提出提纲挈领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质量的问题?思前想后,还必须从研读文本出发,打破一贯教学的老思路,重新针对教学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能引起真正思考的问题。最终,我确定了这样几个中心问题“你读过哪些寓言?寓言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能简单的概括这则寓言故事吗?”“你能再读读文字,揣摩揣摩农夫的心情,试着演一演吗?”“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情吗?”伴随四个大问题,我把整课教学分为四个板块“寓言激趣,发现特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度课文,品味文字”“课堂延伸,链接生活”。问题少了,我的思路也许清晰了不少,心里有了数,上课的时候也不用眼睛盯在教案上挪不开了。教案经过重新整合,在实施的时候最明显改变就是课堂有了更多的留白,但这时候我不害怕这片刻的“冷场”了,孩子的生长拔节本就是静悄悄的。

回忆以前的自己,执教一堂公开课的时候,总是把课件完善了又完善,过渡语修改复修改,板书设计再设计……问题却不敢提大的,提出一堆琐碎的简单的。于是乎,虽然我给孩子准备的很“多”,但实际上孩子的得到却少之又少。课堂看上去师生互动频繁,氛围融洽,教师的语言似乎也是精彩纷呈,热热闹闹的一堂公开课,自我感觉良好。这便是课堂的“外在美”了吧。

揠苗助长教案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六个向度分析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话题,无论是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者,还是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他们都能给你无数的答案。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语文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方法、理念也随之涌出,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怎么教、教什么,这些都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根据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多年经验来看,主要把握下面六个向度。

一、学生的立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起点,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旦违背这一原则,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立场,而且学生立场又是一个内容比较广泛的东西,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尊重学生每个人都渴望能被尊重,这也是一个人的本能,同样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需要被尊重的,这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首先是要对他们生命状态的尊重,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凝听心声,用学生的心智去思考这些问题。其实是要尊重他们学习的心理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够确保教学的方式被学生所接纳,符合他们的心理感受以及思维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2.发现学生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因为我们总是拿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儿童所想,并没有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真正地发现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当成一张白纸,然后按照心中所想去绘画;或者对待学生太过于理想化,采用陵节而施的方式,违背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又或者低估学生的发展,这样会忽略学生发展性以及创造性。其实学生就像是哆啦a梦魔法袋,你一旦打开,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3.引领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领学生就不单单只是教给他们知识,而是在发现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平台上自由地发挥。

二、成长规律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特定的阶段,而这一阶段就显示了他们在这一阶段的独特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这一特定阶段。首先是要尊重他们成长的节奏,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揠苗助长只会破坏他们的生长规律,所以要用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成长。

三、游戏活动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这是他们了解世界、体验生活、参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入游戏,可以使得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游戏精神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自由精神,自由就是没有压迫、没有束缚、没有不安,学生自主参与其中,接受游戏的规则,承担所要面对的困难以及责任,在这些基础上让他们自由发挥,享受游戏所带来的乐趣;其次是要保持愉悦的精神,游戏就是为了能够让参与者感到高兴,释放压力与疲惫,获得刺激与快感,保持学习的精力,在这种愉悦的心理环境下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语文味道

语文味道,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语文的方式来上语文课,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语言的品味等,使学生沉浸在语言的美感中。但是在上一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时,要记得最后回归到语文本体,不断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揣摩、理解、感悟、运用、积累等。通过语文味的教学,增强孩子对文字的感知能力,使得语文课更加得生动形象。

五、开放视野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开放学生的视野,首先,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不能让孩子局限于狭窄的语文课堂上,而是要不断引导学生联系语文课堂去观察、发现生活,在生活中锻炼自己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其次,是要让学生接受多元文化,上课并不是老师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培养他们开放的意识,能够接受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让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世界。

六、奠基意义

语文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加强他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学习其他课程的时候更加轻松;同时还能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全他们的人格,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当然,奠基意义不是说让学生学越来越多的课,背越来越多的书,而是不断激励他们热爱文字,使他们的语文生活更加的有品质,因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揠苗助长教案第5篇

打开我的书橱,里面的书真是琳琅满目,有《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福尔摩斯探案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总之,我爱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今年刚买的彩图版《伊索寓言》。它的封面是一则寓言的插图——萄的狐狸说葡萄酸。讲的是一只黄色皮毛的狡猾狐狸,它的肚子非常饥饿,路过一葡萄林,绿叶的掩映之中,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亮,那么诱人,狐狸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狐狸并不在意葡萄的主人是谁,四周没人,葡萄颇多,于是产生了摘葡萄的念头。它挺直了身子,把前臂使劲伸长,立起来去摘葡萄。可是由于葡萄架太高,狐狸怎么也够不到,急得它恨不得长上翅膀飞上树去!于是它又跳起来摘,还是摘不到,这可急坏了狐狸,它气呼呼地说道:“我干吗非吃那些葡萄呢!那些葡萄颜色青青的,肯定没成熟,一点都不好吃,说不定又酸又涩,即使摘到了,吃进去也得吐出来,真没意思!”这则寓言说明能力小的人,做不成事,就借口时机未成熟,这是喜欢对自己找借口辩解的人的写照。

这本《伊索寓言》总共120则寓言,每一则都有它们的教育意义,有嘲笑、讽刺和赞扬之类的寓言,但嘲笑和讽刺的属更多,如《揠苗助长》、《亡铁》、《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叶公好龙》、《攘鸡》等优秀寓言作品。这些寓言作品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充满智慧、给人启迪。阅读这些寓言故事,能够让我启迪心灵,增强哲思。

揠苗助长教案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网络资源

一、网络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在教学中,我深感到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政治课教学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

1.资源共享,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信息

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互联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的软件库,许多教师利用学科等网站的资源为教学服务,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电脑制作政治课件,使课堂不仅融声音、音乐与图片于一体,而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真实生动的感受。

2.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哲学课上学生常觉得生涩难懂,因此在哲学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生活与哲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一框中“规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展示了“高山流水”的动画,提问:“高山流水是不是规律?”这时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接着我继续展示“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以及“苹果落地”的动画,并设计了两个问题(1)“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故事中主人公的主观愿望好不好?为什么结果却事与愿违呢?(2)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境进行分析: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运用网络资源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全面把握、消化和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挖掘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上《生活与哲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为什么有时1+1+1>3,有时1+1+1=0?”我首先肯定了学生所提的这个问题的价值,同时我利用自制的课件,我选取了大家熟悉的Flas“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并让学生提出设想,为三个和尚设计组织管理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学生各抒己见,我及时将不同答案中的精华归纳出来,总结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三个小和尚分工协作把水缸挑满;第二种:制定奖惩制度,促使三个小和尚很快把水缸挑满;第三种:三个小和尚就地取材,引水上山。同时引导学生探究这三种方案体现了什么哲理。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探究,学生成为思考问题的主体、运用知识的主体,在“合作”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

二、运用网络资源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既然运用网络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显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觉得我们政治教师在运用网络资源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增强网络资源开发的意识,学会从“搜集”走向“收集”

在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部分老师忽略了收集的重要性。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更要学会结合教学实际自主开发网络资源。平常要多“收集”好的资源及时保存,同时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更新,创造性的利用好网络资源,把自己加工后的网络资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2.学校教研组要建立网络资源库,学会从“分享”走向“共享”

政治教师不但要在本教研组内和其他教师相互协作,更要与信息技术组教师合作,不仅如此,更要加强校际教研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并充分利用其他兄弟学校的网络资源,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扩大了信息,充实了教学容量,也获得心灵的启迪。我们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与思考、要勤于实践与创新,构建有魅力的政治课堂,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平. 巧用多媒体 优化数学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揠苗助长教案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课堂;重要性;方法策略

张恒(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一小学,贵州遵义563000)

引言:如今,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提倡互动式教学,教师如果能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开展有效互动,确实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重要性

第一,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第二,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口语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第三,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第四,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有利于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总的来说,互动课堂的打造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方法途径

(一)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所学知识全都来源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只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的思想灌输,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1]。

例如,在梳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课文结构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略的时间轴,将主要内容留出空白。然后,让学生在通读全文后,按照时间线归纳出主要内容填写到黑板的空白位置。

(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不仅要重视师生互动,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性格以及特长,使各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得以均衡,并且组内成员要能百花齐放、优劣互补。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探讨;并且,教师应该把握好学习任务的难度,简单问题并不需要合作探讨,不然只会浪费课堂时间。再次,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维持好纪律,保证学生一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探讨,而不是在闲聊。

(三)巧妙提问,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大部分教师会选择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但是,由于教师提问方式生硬,并且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甚至逃避和害怕教师提问。其实,提问是互动教学的一种常用方式,如果教师能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利用提问环节,进行巧妙提问,就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并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

巧妙提问的技巧有很多,例如:在学习《寓言两则——揠苗助长》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呢?”的问题,然后提“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的问题,最后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教师提问应该从简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常常出现课堂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情形。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所学知识留下的印象就不深刻,极其容易被遗忘,情景教学通过趣味情景,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可以克服这地一弊端。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通过情景代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3]。

(五)师生互评,有效互动增强学生自信心

揠苗助长教案第8篇

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父母本来都是好心,殊不知自行给孩子服用那些中药、草药,最后常常会“揠苗助长”,起反作用。

其实,让孩子长个子的“天然药库”就在他们自己身上,那些凡是向我请教的父母,我都会告诉他们一套非常简单的方案:在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按揉涌泉穴约80次,然后按足三里穴约100次,最后是三阴交穴,按揉约80次。

为什么按这三个穴位可以有很好的增高之效呢?

从中医的观点看来,儿童身高生长缓慢或者长不到正常的高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得不到很好的供给,就会生发无力;二是肝肾郁结,全身的肌力不畅通,结果也会导致生发不畅。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父母从疏通经络、活跃气血两个重要的方面着手,积极调动孩子的身体潜能和改善孩子脏腑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除了上面的这些建议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忽视了孩子的体格锻炼,这也是长高的重要条件之一。我记得看过一则报道,有个很优秀的运动员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跳高冠军,但在他14岁的时候就不再长个子了,到16岁的时候仍然是1米64。不过从他16岁开始,就坚持做专门的体操,3年内奇迹般地长高了21厘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跳高选手。

现在很多父母都忙着各自的工作,很少能腾出时间来督促孩子们的日常运动,其实,科学的锻炼才是孩子长高的催化剂,有时间可以陪他们打打羽毛球、篮球、跳跳绳等,最好是一些以下肢运动为主的锻炼,对孩子的身高增长会有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