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13 07:10:56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第1篇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自从我看了《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我就知道了动物和人还有这么好的关系,因为我没看见过人对动物还有那么好的一面,这篇课文通过老人生前喂食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细节的描写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的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每当我读到“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来”,此时,我会想十多年来老人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边去喂海鸥,和海鸥相依相随。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情谊。所以当老人去世时,海鸥们不忍心离开和自己相处了十多年的亲人。每当我读到“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体会到海鸥们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和不舍。

学了这篇课文,我感悟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深厚的情谊。我们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家园!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400字(二)

我轻轻翻开以前的课本,看到了《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我认真地读了一遍,深切地感受到了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贫穷老人不论刮风下雨都去喂海鸥,从此他们之间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老人死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当拿走遗像时又依依不舍。我感叹了:小小的动物竟如此有情有义!

其实不单单是海鸥,世界上每一个动物都有情感。还记得那是星期六的一个下午,我和一群小伙伴正在玩捉迷藏。我躲在了一个大屋子后面,忽然发现了在石缝中有几个鸟蛋,于是满心欢喜地拿了出来,但一不小心捏碎了。当黑夜织上了天空,有一只鸟的黑影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并不停地鸣叫着,那叫声中含着凄凉、焦急和悲伤,我想那就是鸟妈妈吧。我听着鸟叫声,心里不由的愧疚起来。第二天清晨,鸟妈妈死了。它的眼睛凝望着天空,嘴巴张的很大。我震撼了:是什么让它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是什么让它充满了力气 是情感,世界万物都具备的情感!同样,《老人与海鸥》中的海鸥也是这样,谁能说海鸥不是具备情感才和老人建立深厚的情感桥梁呢

通过《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400字(三)

今天,我读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读完后,我颇有感触。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吴庆恒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到翠湖公园为那些胜似亲人的海鸥,风雨无阻,就这样度过了十多年!老人去世了,当游客们把吴庆恒老人的遗像放到公园时,海鸥们就像炸了营一样,到处乱飞,后来它们在遗像前站成两排,像守灵的白翼天使一样。

老人与海鸥这样深厚的感情,让我惊叹不已。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事情: 黑龙江省郑秀荣老人花70元钱从别人手中买了一只刚出生20多天小狍崽。回家后,老人对小狍崽十分疼爱。开始喂奶粉、小米粥,大了一点后,老太太吃什么,小狍子吃什么。在郑老太太的精心呵护下,小狍子一天天长大了,人见人爱。2013年6月,郑秀荣老人因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小狍子跪在郑老太身边一动不动,喂它什么都不吃,终因“绝食”而死。郑老太的儿女把小狍子安葬在老人的坟墓旁。

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动物是有感情的,所以我们要热爱小动物,和小动物们成为朋友!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400字(四)

一位老人特别喜欢海鸥,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好朋友,甚至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儿女。老人一到冬天,就步行二十余里来到翠湖边,只为了给海鸥送餐。作者知道了这些后,就走上前去和老人交谈。十几天后,老人因病死了,所有的海鸥都为他送行。海鸥也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第2篇

1985年11月的一天。老人在翠湖边上遇到了一群从未见过的“客人”――一群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漂洋过海而来的鸟儿。平时就喜欢花鸟的老人知道,这是只有在北半球才能经常见到的红嘴鸥,它们为了避开北方严冬的寒冷和食物短缺来到了这里。它们是千里迢迢来求助人类的!老人没有片刻的迟疑,马上从商店里买来了一些饼干,撒向鸟群……鸟儿在老头儿的手起手落中扑腾啄食。这一天老人从鸟儿欢快的啄食中感受到了人生从未有过的开心和快乐!

这一年。6000多只红嘴鸥在昆明一待就是三四个月,直到来年的3月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因为那时北方已经春暖花开、食物充足。它们要回到那儿生儿育女。这三四个月,老人不管刮风下雨,每天用一个大大的布包带着喂养的食物来到湖边,给鸟儿们喂食。和鸟儿们嬉戏……因为红嘴鸥的到来,老人的开销突然就大了起来,300多块的退休工资月月用得精光。

红嘴鸥走了,老人的日子却过得更加吝啬起来,邻居问他为什么这么抠门。他笑笑说:“来年红嘴鸥还会来,而且会来得更多,不积攒点钱,我怕养不起它们呢。”

第二年,第三年……红嘴鸥如期而至,而且越聚越多。老人每天佝偻着背走两三个钟头的路来到翠湖湖畔抚养它们、照看它们。不让任何人伤害它们。老人用旧饮料瓶装的茶水和两个干馒头果腹,但四五块钱一斤的饼干,他一买就是一大布袋,眼睛都不眨一下。而这些给“远客”红嘴鸥吃的饼干,他从来都舍不得吃一块。有时候没有钱买饼干或想给红嘴鸥换换口味的时候,老人干脆就买来面粉和鸡蛋。自己给鸟儿们做好吃的“加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红嘴鸥认识了这个脊背佝偻的老人,只要老人一来,鸟儿们就会围绕着他久久不愿散去!

慢慢的。外地游客在冬春季节来昆明游览时,翠湖观鸥成了导游首推的美景一红嘴鸥胸脯雪白,成群飞起来时就像无数的雪片在空中飞舞。游客们为自然与人的融洽感动着沉醉着,甚至来不及去注意这群候鸟为什么总是围着一位老人飞舞盘旋。直到1995年冬天,当地的一位摄影家跟在老人后面,抓拍了老人唤着鸟儿的名字嬉戏、逗乐的很多镜头……

有一天,摄影家发现老人有好几天没有来喂红嘴鸥了!他来到老人的住处看望老人.却愕然地发现老人已经在前一天去世。摄影家在老人经常喂鸟的地方了讣告。把老人喂鸟的照片摆在那儿。没想到,照片一摆上,无数的红嘴鸥就开始在老人遗像上空盘旋,它们凄厉地呜叫着,犹如一群被老人撇下的儿女,很久很久都不愿离去……

“鸟儿为人吊唁”的感人一幕在昆明市民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城的人都知道了这位叫吴庆恒的“海鸥老人”。吴庆恒老人去世后,不少老人自发地接了他的“班”,每年坚持自费买干粮给鸟儿们喂食;听说红嘴鸥的“口粮”不足,一家企业的老总主动提出每年拿出10万元给昆明鸟协让他们生产鸟食……为了纪念吴庆恒老人的义举,人们还把他省吃俭用喂养红嘴鸥的故事写进了课本。更令九泉下的他想不到的是:2006年冬天,当迁徙的鸟儿再次回到昆明市翠湖公园时,在他离开人世十年后,他又可以回到鸟儿们中间:他坐在水边,面带微笑。一只手捧满鸥食伸向空中.在他的手上、身上,停满了他最爱的“小精灵”红嘴鸥……这是一座青铜雕像,雕像是昆明市民在老人去世十周年时自发提议和捐资铸就的。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第3篇

一、关爱溢课堂——评出“热情”

教师应凭借自己的教学功底、文化底蕴、良好的口语素养和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评价中的人本关爱,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擅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学生“解压”,与学生沟通感情,以童心换童心,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课堂上自然笑声阵阵,趣味盎然,高潮不断。例如我在教学《蜗牛》时,刚一上课,我就发现孩子们情绪不够积极,怎样调动他们上课的热情呢?我就说:“老师最近听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能猜出歌名来吗?”接着我就唱了《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有些孩子还跟着我唱,我就及时表扬:“看,咱们班的歌星诞生了!”“唱得很好!”“男女生赛歌好了。”课堂气氛很快就调动起来了,孩子们快乐地唱着、笑着。我顺势引出课文。

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二、巧抓“意外”——评出“精彩”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的,而应随机地以学定教。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采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抓住“意外”做文章,巧妙引导,展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颇具个性的心灵体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他们的思维有时比教师更宽阔,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和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教师课前未重视的,也许恰恰就是学生最有感触的,是不可多得的课堂教学资源。

三、小处有洞天——评出“细微”

大纲明确地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要将品词析句与朗读相结合,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得以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学会阅读。

在教学《山村的早晨》一课时,学生读课文“缤纷的彩蝶舞姿轻盈,采花的蜂儿歌声嘤嘤;欢快的小河舒展着腰肢,轻巧的炊烟袅袅地上升。”教师引导学生与下面的段对比体会:“彩蝶舞姿轻盈,采花的蜂儿唱着歌儿;小河舒展着腰肢,炊烟袅袅地上升。”然后我问:“哪一段你觉得更美?美在哪里?”学生抓住“缤纷、嘤嘤、欢快、袅袅”这几个词语来说,我又追问:“袅袅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见到什么东西是袅袅上升的?”学生议论纷纷:“爸爸点燃的香烟、点燃的蚊香……”一边说,孩子们还一边用手比画着烟气袅袅上升的样子,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美读课文。细微之处反复品读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并教给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品味字句,感情朗读。

四、润物细无声——评出“感悟”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第4篇

合作海鸥

前段时间,有媒体称同仁堂总经理梅群在接受有关同仁堂直销试验的采访时含糊其辞,话语模棱两可。“他起初声明同仁堂目前还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情。但当记者提到是其内部人员透露的消息时,他又改口说或许是其他上市子公司的行为,而他并不清楚。”

而恰恰是梅群,不久前对他的马来西亚合作伙伴――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说了这样一段话:“由北京同仁堂集团与海鸥集团合资联营的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是马中强强合作取得良好绩效的典范。”并同陈凯希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公司自2002年开业以来,首年营业额高达260万令吉(1人民币=0.4.6令吉),盈利额达到七位数,颇为可观;第二、三年营业额稳步增加,达到340万令吉及430万令吉;第四年营业额470万令吉,2007年业绩更突出,预计盈利将远超预期。

单看这组盈利数据,并不能看出同仁堂在马来西亚的直销尝试。值得关注的是海鸥集团的背景――海鸥集团成立于1975年,现已成为马来西亚经营中国药材、药酒、茶和保健产品颇具规模的集团,并于1996年成功在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第二交易板上市,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家挂牌上市的中华传统保健品集团企业。海鸥集团核心业务涉及批发、零售、多层次直销、制药厂以及现代化中医诊所。其中,多层次直销部门拥有超过35,OOO名直销商,超过50个存货中心和分行。海鸥集团自称其直销业务已经是马来西亚境内直销业的翘楚。

同仁堂与海鸥集团的联姻始于2002年,“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于2002年8月30日正式开业。该公司投资总额为50万美元,其中同仁堂科技投资30万美元,占投资总额的60%;马来西亚海鸥集团投资20万美元,占投资总额的40%。公司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经营中成药、药酒、中药饮片、保健品等近2000种产品。

本刊联系到了海鸥集团的董事经理陈凯希先生,他同时是海鸥集团的创始人,兼任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据陈凯希介绍:“海鸥集团属下子公司海鸥直销有限公司选择了北京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作为直销业主打产品,在马来社会引起抢购热潮,备受友族妇女们的欢迎。据医师说,主要是马来妇女向来少用中国传统医药,如今采用中国女性滋补药,发现效果异常显著,口碑遍传。因此,在2006年单一产品全年的销售量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在同类的产品中,遥遥领先。”

产品通过直销渠道而畅销,同仁堂能抵制直销带来的诱惑吗?在陈凯希看来,乌鸡白凤丸在马来西亚的热销,可能引起北京同仁堂对直销行业的重视,进而有意拓展中国直销业市场,这是毫不为奇的。

“作为有进取心的企业领导人,只要有推广产品的途径,谁也不会错过的。”陈凯希很看好同仁堂拓展直销业务:“北京同仁堂集团倘若采用直销手法推展公司品牌产品,以它作为传统中医药的老字号,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备受推崇。北京同仁堂集团若参与直销行业,它的品牌效应和优质产品,应可成为直销行业中的佼佼者。”

牵手立新

或许是乌鸡白凤丸业绩良好的刺激,2005年,同仁堂再次把拳头产品的地区独家权交给了直销企业。

2005年的秋天,立新世纪经销商们异常兴奋,奔走相告着立新世纪和同仁堂合作的消息。立新世纪香港公司的网站上,至今保留了以下两条消息:

2005年10月20日,立新世纪隆重宣布与北京同仁堂签署一项独家协议,在香家销售同仁堂旗下一种独特配方的草本产品――御品。

2005年12月7日,北京同仁堂之“御品”在香港地区正式上市,并由美国营养食品制造商立新世纪独家销售。“御品”包括了由名医施今墨先生创制的“益肾强身丸”及“防衰益寿丸”。在“御品”会上,北京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花季红小姐连同产品创制人之子施小墨医师向参加者详细介绍“御品”的功效和疗法……这次合作,通过网络行销的方式销售,大大加强了立新世纪的个人事业发展及北京同仁堂的国际市场拓展。

然而,尽管立新世纪对此事异常高调,说得也有板有眼,但同仁堂方面仿佛讳莫如深,始终未在国内媒体上公开过此次合作。不知同仁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时至今日,御品在香港地区销售情况究竟如何,还未能得知。而据立新世纪的高级经销商反馈,“御品”在海外市场不是很受重视,并未如当初想象的成为立新世纪的拳头产品,但由于立新世纪直销网络的庞大,整体算来业绩还是很可观,就像经销商所说“立新是全球定货,只要有产品,在哪里下单都可以买到”。对此,本刊会继续关注。

直销谋

回过头来看同仁堂与海外直销企业的两次合作,不难看出同仁堂对直销的觊觎之心。

前阵子媒体报道的同仁堂进军直销的消息绝非空穴来风。同仁堂直销试验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同仁堂已经在进行的尝试,选择与直销企业合作,只作生产商,把销售权给直销企业;第二种就是同仁堂亲自铺设直销渠道。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第5篇

早在1994年,达能落子上海,与上海海鸥酿造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淘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面向全国市场的“淘大牌”中高档酱油,而上海海鸥生产的“海鸥”牌酱油,仍用“海鸥”品牌,以上海市场为销售对象。当时,这在国内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只不过是成不了什么势头的局部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蔡”酱油收归“达能”,雀巢入住豪吉,又收购太太乐,联合利华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亨氏收购广州美味源……外资巨头落子的节奏逐步加快,国内企业不以为然的情绪变成了密切关注。

达能、雀巢的风吹草动都让国内的厂家紧张起来。三个月前风传的达能全面接手“海鸥”消息让许多人惴惴不安:要收关了。最近,传言成为事实。2002年5月7日,达能宣布将上海知名的“海鸥”牌酱油的生产权和销售权全部并入自己旗下的淘大食品公司。据称,扩充后的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纯天然酿造酱油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万吨以上,将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纯酿造酱油生产企业,窥觎盼望已久的“龙头老大”位置。

紧接着的5月10日,日本最大的调味品企业龟甲万株式会社和台湾统一企业公司合资成立了昆山统万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规模为年产15000吨,其中酿造酱油5000吨,品牌为“龟甲万”;生产配制酱油1万吨,品牌为“统一”。在营销方面,昆山统万将以上海市场为中心辐射华东市场,并逐步向全国市场拓展。通过市场细分和价格区分,“龟甲万”和“统一”两大品牌分别面向不同的目标市场,以“龟甲万”系列产品作为市场的高档产品,把“统一”品牌定位于大众化市场,用不同的档次和价位来开拓。在生产酱油的同时,昆山统万还将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其他调味料产品,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许多人曾经认为调味品不过“块儿八毛”、没有几分钱利润而不屑一顾;当这些国际资本开始发力收网的时候,业内人士惊呼,酱油可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小市场。 强势品牌缺失留下缺口

如今面对国际资本的强势介入,调味品业内人士发出2001年——2005年调味品行业大洗牌的危言。业内人士分析,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国内整个调味品行业的强势品牌还未形成,以及由此留下的巨大行业发展空间。

中国是酱油生产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酱油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但真正的全国性品牌几乎没有。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认为最好的调味品品牌中,只有一个品牌的提及率超过10%,其他业内知名的如珍极、豪吉、金狮、龙门、太太乐等虽然榜上有名,但都低于10%,其他各种地方区域品牌占59.3%。由此不难看出调味品在整体上品牌集中度低,市场上还没有领导品牌,甚至强势品牌也没有。相比之下,日本年生产酱油5000吨以上的企业为30家,其中最大的龟甲万年产量为30万吨,加上“亚玛莎”等4个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不难看出,日本酱油生产的集中度大大高于我国,这也就意味着,调味品行业还有一个老大不小的品牌空隙可钻。

我国调味品业的增长每年都在20%以上,酱油市场增长则在10%以上,1975年我国酱油产量不足100 万吨,70年代末达175万吨,80年代末为200万吨,90年代末猛增到450万吨,目前是500万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酱油的销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内地人均年消费量人均年消费量3.7公斤,仅为其它习惯吃酱油的东方国家和地区消费量的30%-50%。据有关权威部门预测,我国“十五”期间调味品市场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而我国目前调味品市场总值才100多亿元,还有较大的市场上行空间。

本土企业该如何守住江山呢?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国调味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老字号,要想对抗,可以大打文化牌。另外,必须强化技术创新,尤其是复合调味品的开发。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中,复合调味料占市场份额的 80%以上,我国只占到20%,发展潜力很大。 铁酱油能否对抗国际资本洗牌

在国际资本收关之即,国内企业没有坐以待毙。

最近,卫生部遴选了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莱阳鲁花港斧酿造有限公司、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作为中国酱油“补铁工程”的试点企业进行前期推广工作。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酱油“补铁工程”的启动无疑为国内企业对抗国际资本洗牌提供了有力的自卫武器。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达15—20%,也就是说,我国大约有两亿人口存在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问题,其中妇女、儿童为高发人群。在某些地区孕产妇和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甚至高达40%以上。

为了彻底解决铁缺乏症问题,自1997年铁强化项目立项以来,通过铁强化剂选择、适宜载体食物筛选等一系列工作,卫生部批准NafeEDTA为铁强化剂,以酱油为食物载体的“铁强化酱油”补铁工程自2002年开始启动。

珍极酿造集团董事长张林表示,酱油可以促进铁吸收,且有广泛的群众食用基础,我国各地居民几乎都食用酱油,这种食用习惯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另外,人们对酱油的日摄入量稳定在相对合理的数值范围内,与其他食物载体相比,酱油具有明显优势。全国最大的200多家酱油生产厂的年产量占全国产量42.45%,这比较有利于铁强化酱油的集中生产和质量管理。

卫生部方面表示,为保证铁强化酱油产品的质量,将起草铁强化酱油的管理办法,选定具有良好的生产质量体系的企业作为铁强化酱油试点企业,按强化食品审批程度办理生产许可证,各试点企业生产的产品应使用统一的强化食品标识,按营养标签要求标示铁含量,并稳定产品价格。同时卫生部门将制定相应的铁强化酱油管理办法及制定酱油营养强化的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有序地推动铁强化酱油的工作。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第6篇

关键词:刘呐鸥;新感觉派;影响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25-01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新感觉派影响下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或称之为“心理分析小说派” ,或称之为中国的现代派。刘呐鸥作为新感觉派的“能手”,笔者着重探讨他是怎样将日本新感觉派小说介绍到中国的,又是怎样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始祖”,以及他对施蛰存、穆时英等中国新感觉派作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在译介方面

1928年9月,第一线书店出版了刘呐鸥翻译的《色情文化》,这本翻译小说集里收录的小说比较复杂,并不全是日本新感觉派作者的小说,其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与内容也是比较复杂的。刘呐鸥在译介的过程中并非是一个单纯的传声筒,他有自己独立的文学理想和文学观念,刘呐鸥在《译者题记》里说得非常明白:“现代的日本文坛是在一个从个人主义文艺趋向于集团主义文艺的转换时期内。它的派别是复杂的。……在这时期里要找出它的代表作品是很不容易的。这儿所选的片冈、横光、池谷等三人都是这一派的健将。刘呐鸥强调的并不是单纯的艺术手法,他认为“文艺是时代的反映”,“作品只能透露着这些对于明日的社会、将来的新途径的暗示” ,而刘呐鸥所选择的题材、关注的重点,以及采用的艺术手法,却是独特的,他的这些文学观念,通过他对外国新感觉派作品的翻译传入中国,并且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

二、在创办刊物方面

对于一个新的文学流派而言,拥有自己的杂志是其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也是评价一个流派的重要标志之一,刘呐鸥在刊物的创办方面可谓功绩卓著,为新感觉派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自1928年至1940年,刘呐鸥直接参与了《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电影》、《妇人画报》等多个刊物的编辑发行工作,并且先后开设了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第一个文学刊物是半月刊《无轨列车》,从这份杂志开始,刘呐鸥举起了中国新感觉派的旗帜,虽然《无轨列车》仅办了八期就遭到查封,但是它的开创意义却是不可忽略的,《新文艺》就是新感觉派的新的阵地,《新文艺》维持了一年左右又遭查封,新感觉派的作家只能在别的刊物上投稿,直至1932年5月,《现代》创刊,新感觉派又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阵地,形成现代文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开启了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之门

刘呐鸥是最早创作新感觉小说的作家。提到刘呐鸥的创作,在成就上可能不如施蛰存和穆时英,但是他在新感觉小说的创作上所做的努力与尝试,却是具有先锋作用的,可以说是刘呐鸥的创作开启了中国新感觉小说的创作之门。

1926年刘呐鸥来到了他的“将来的地”上海,并认识了戴望舒、施蛰存、杜衡等人,可以说他在日本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文学观,在这里也找到了倾听的知音。刘呐鸥推崇弗里采的《文学社会学》,但他最喜爱的却是描写大都会中色情生活的作品,在他并不觉得这里有什么矛盾,因为,用日本文艺界的话说,都是新兴,都是尖端。刘氏带来的这些“新兴”、“尖端”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使一度习惯于乡土叙事的施蛰存等人处于混乱状态,他们在碰撞中追寻着新的出路,“清新的”新感觉派使他似乎也找到回归。

亲历者施蛰存先生的是这样讲述刘呐鸥对他们的影响:那时“几乎是天天在一起,也商量做些事情。他的日、英、法文都好,文艺方面的点子多,样样能干。对新兴的前苏联文学,资产阶级新派文艺都熟悉,经常滔滔不绝地讲一阵,既谈历史唯物主义文艺理论,也谈弗洛伊德的性心理文艺分析,对我们很有影响。总之,刘呐鸥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真正代表中国新感觉派成就的是穆时英的小说,他也因之而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其实,穆时英早期主要从事普罗文学创作,由于受到传统创作手法的制约,作品中常存在粗暴的缺憾。经过刘呐鸥对新感觉派小说和文艺理论的译介,穆时英从其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从穆时英的创作中,我们也能看到他模仿日本新感觉派和刘呐鸥小说的痕迹。

中国传统文学中也有像《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景物的堆叠并置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手法,但比较之后我们发现穆时英更多的是与横光利一的接近,都是通过对人与物的叠加堆积表现都市的忙碌,不但手法相同,而且连物件如电梯等也都一模一样。

由于穆时英不懂日文,也不能阅读日文原著,刘呐鸥的译作和他本人的作品――《色情文化》与《都市风景线》便成为穆时英获知“新感觉”的直接对象。穆时英不但和刘呐鸥一样的关注都市,关注都市男女的情感,表达都市人的落寞伤感。“穆时英的作品常常充满着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没落感伤情绪。” “刘呐鸥的作品展现了都市人在现代社会中的迷茫、焦灼、无助和孤独寂寞的内心煎熬,他们为摆脱自己的命运作着无力的挣扎。” 都透视了所谓“中国式的世纪末的苦闷”。

刘呐鸥同学的杜衡说:“中国是有都市而没有描写都市的文学,或者描写了都市而没有采取适合这种描写的手法。在这方面,刘呐鸥算是开了一个端。”在刘呐鸥开风气之先的影响下,一批人走上了新感觉的创作道路,更在穆时英等人的努力下,使这一派的影响达到了高潮。

参考文献:

[1]施蛰存.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50.

[2][美]刘呐鸥《色情文化》的《译者题记》,《刘呐鸥小说全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12.

[3]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8.

[4]施蜇存.最后一个老朋友――冯雪峰[J].新文学史料,1983.2.

[5]沈建中.“能手”刘呐鸥与“圣手”穆时英[J].小说界,2004.3.

[6]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5:83.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第7篇

1932年开始组建的电雷学校抗战前先后从英国进口CMB鱼雷快艇12艘,组建“文天祥中队”、“史可法中队”和“颜杲卿中队”,每队四艘,是中国海军在长江上最活跃的鱼雷艇部队。它们装备的Thorncroft鱼雷艇排水量14吨,装备两条450毫米鱼雷,两挺机枪。中国海军的英制鱼雷快艇,虽然吨位小,但其40节的高速堪称中日两军之冠,是地地道道的长江轻骑。

南京失守时,该中队被截断在下游,奉电雷学校教育长欧阳格之命冒弹雨强行突破日军封锁线,抵达洞庭湖附近保存了下来。这次出击,终于奏功。

这次出击作战,在多处资料中都有记载。然而,由于当时难以查验日军的损失,出击的战果,始终难以得到确证。

然而,几年前在日本搜寻中国海军抗战史料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了关于这则战斗的报道。按照日本战史学家福田三郎在《小舰艇战时损失研究》一文中的考证,那条被中国海军文93号鱼雷艇击伤的日本军舰,应该就是日本海军的鸥号布雷舰。只不过,这次战斗的战果并非击伤。此战,鸥号被炸成两截,尾段舰体沉没,前段舰体抢滩搁浅。按照国际海军作战的战果统计惯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击沉战例。

鸥舰属于日本海军燕级特别炮舰,1929年大阪铁工厂樱岛船社建造,标准排水量450吨,满载排水量512吨,装备80毫米炮,40毫米炮各一门,13毫米机枪两挺,可载水雷120枚,并有敷设及扫雷装备。最初设计用来担任军港防潜任务,因日本海军针对《华盛顿海军条约》在宣传上竭力隐瞒实力,这型舰一度对外称作“反潜敷设艇”。但根据国际上300吨以上为舰的标准,称其为艇并不贴切。实际上该舰由于舰内空间大,设计上体现了多面手的特点,可以承担反潜、扫雷、布雷、布缆、对岸炮击等多项任务。对华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海军看重其功能全面、马力大、吃水浅的特点,将其从佐世保镇守府调入侵华舰队,投入对中国军队的溯江作战。

鸥舰在中国承担的第一个任务,是奉命看守穿越江阴封锁线的航道。江阴封锁线,是中国海军为支援淞沪抗战,拱卫京畿,在长江江阴段沉船布雷造成的一道水下阻塞线,在江阴失守前曾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上驶。但代价也十分沉重,中国海军的九艘巡洋舰有八艘葬身于此。江阴封锁线之战,是中国海军在抗战中最惨烈的一战。

占领江阴后,这条阻塞线落入日军之手。日军为了打通长江航道,先用炸药清理,再雇用专家潜水领任匠(“潜水领任匠”在日语中意思是高级潜水员)全力打开缺口。由于中国海军的封锁线异常坚固,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才勉强打开一条只可通行一艘军舰的航道。鸥号在这里,除了疏导来往日舰以外,还有检查经过的民船,以防止抗日武装通过这条航线的任务。所谓民船,大部分是安装风帆的大型舢板。

按照鸥号乘员远山公秀的回忆,因为这项任务,他们深刻地领悟了中国人的机智。最初,检查颇有成效,曾经有中国特工人员因为暴露夺路跳江,终被打死于江中的事例。但是,这种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而在下游被中国称为忠义救国军的游击队,显然不时可以从长江上得到接济。直到一次陆军作战抓到了俘虏,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来,中国的游击队,确实可以通过江阴封锁线得到接济。中国的特工人员有一个绝招,就是利用每天都要经过此地的运粪船,用防水布包裹好驳壳枪和子弹等物资藏在粪舱中从容通过封锁线,因为这种臭气熏天的船只日军多半会轻易挥手放行。

于是鸥号乘员在作检查的时候就增加了一项任务──对每条粪船都要用竹竿伸进舱内反复翻搅,确认没有夹带才能放行。这样做的结果似乎很有效果,只是从此以后日军发现在他们吃饭的时间要求通过的粪船数量大增,但查不出他们到底和游击队有没有关系……

也许,就是长江上的船老大们好奇日本人为何有这个匪夷所思的搅屎习惯,想故意恶心他们一下?

这种“轻松”而异样的工作并没有持续很久。1938年,日军发动对武汉的攻势。6月,代号V作战的九江战役打响,日军将鸥号、燕号、夏岛号、那美沙号等各舰编成第一扫海(即扫雷)队,沿江上行,支援两岸陆军的作战。

因增援部队保存实力绕道而行,6月29日江防重镇马当要塞失守,7月4日湖口失守,中国军队序战不利。此战,川军刘雨卿师长负重伤,奉命增援马当要塞的167师师长薛蔚英因此被枪决。战斗中,第一扫雷队日舰配合陆军猛烈炮击马当、湖口中国守军,并且清扫水雷,对恢复航标,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整个战役期间,中国守军的反击猛烈,两岸不时有部队用迫击炮甚至机枪步枪进行抗击,鸥号上的导航员远山在战后这样回忆──中国军队的机枪和日本军队不一样,可以轻易分辨,他们用的是捷克式机枪,射击起来日本机枪是“的的的”,中国机枪是“砰砰砰”。攻占马当之前,第一扫海队就有四艘舰艇被击伤需要下驶修理。

此时,中国海军的大部分战斗舰艇已经战沉,但海军部长陈绍宽7月13日依然乘舰到前线视察。部属观察到湖口方面日军骄横松懈,夜间亦不闭灯,陈遂命人收集情报,转达鱼雷艇队发动攻击。说起来陈绍宽和文天祥中队所属的电雷学校属于两个系统,而且大有将电雷学校建设为“黄埔海校”,取代陈绍宽的意思。因此双方关系很差,其矛盾可以上溯到北伐战争。如果是和平时期两方必然势同水火,但此时国难当头,机会难得,双方在“雪甲午耻”的信念上一脉相通,电雷学校的官兵乃不计前嫌,毅然领命出击。

此战,因为没有料到文天祥中队高速而来的江上夜袭,正在锚泊的鸥号措手不及,尾部被文93号击中一雷,当即炸成两截,机舱人员全部死亡。剧烈的爆炸将其前后锚链扯断,鸥号前部舰体漂流江中,只是在姊妹舰燕号的救助下,才得以搁浅宛家滩,将舰上幸存官兵救下。此时,发现中国快艇来袭的其他日舰纷纷还击,特别是鸟羽、势多两舰因担任警戒,轮机没有熄火,立即捕捉到文93号鱼雷艇,并进行猛烈追射。中国鱼雷艇虽然连连中弹,但因为速度快,依然敏捷地逃出了火网,日舰追击不及,夜暗中又不敢深入,只得作罢。

鸟羽号这型炮舰是日军专为长江作战设计的超浅吃水炮舰,因此才能对中国鱼雷艇进行追击。不过它的航速只有15节,根本无法追上高速撤离的中国鱼雷艇。这艘鸟羽号后被海军缴获,以后又起义编入人民海军,命名湘江号,一直使用到60年代。此战中日军参战的另一艘势多号炮舰后来也被中国海军击沉于长江。

在《日本小舰艇图集》中,日方曾将此次损失归结为中国军队的漂雷所至。但实际上,当时中国海军还没有开始使用漂雷,第一支使用漂雷的海军布雷队要到当年9月才在洞庭湖成立,而且鸥号、燕号都设有反漂雷装置,因此此说不确。福田三郎根据当时鸟羽号和势多号的作战报告,综合鸥号损坏情况,最终判断,该舰是被中国海军的鱼雷艇所击沉。

从此处的破坏情况看,也不似中国海军当时使用的小型水雷所为,应该是被鱼雷击中左舷后龙骨断裂导致舰体折断。

此战过后,7月17日海军曾再次组织文天祥中队、史可法中队鱼雷艇联合出击。但由于和陆军配合失误,导致高速行驶的鱼雷艇闯入陆军阻塞网区损坏而被迫取消行动。随后,日军调集飞机,大举轰炸中国的鱼雷艇基地进行报复。

鸥号炮舰,因沉没于江中,江水腐蚀不似海水强烈,日军将其前段打捞修复后继续使用,1944年在冲绳海域被美军击沉。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第8篇

在上海市中心的卢湾区,最出名的娱乐购物热点莫过于“新天地”。它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以中西合璧、新旧结合的海派文化为基调,将上海特有的传统石库门旧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群融为一体,创建既具传统风貌,又具现代化功能设施的聚会场所,提供餐饮、零售、娱乐、文化及服务式公寓等设施。

这个让游人流连忘返的地产项目的产生与一位2005年新上榜的“福布斯富豪”密不可分。

迄今为止,罗康瑞在上海的“新天地”地产项目依然是业界的一个神话,有人评价他的操作为“神来之笔”。最初选择这块地皮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搞不懂此举意义何在。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新天地”周围的产业更是卖到了每平方米2500美元的上海最高价。罗康瑞凭此一举,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自己的名字在内地一炮打响,“瑞安集团”因此而名声远扬。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还幽默地给罗康瑞取了个“上海姑爷”的绰号。

“上海新天地”的成功,使国内数十座城市纷纷邀请罗康瑞和他的瑞安集团参与当地旧城改造。经过数十次实地考察,罗康瑞除在重庆和杭州分别出巨资打造“重庆新天地”及“西湖新天地”外,拟在武汉再出手100亿元,将汉口永清片区打造成“武汉新天地”。

现在,只要有人说到罗康瑞,就必定会提到“新天地”;说到“新天地”,也不得不佩服罗康瑞。

罗家四少

罗康瑞是香港鹰君集团创办人罗鹰石的儿子行老四。

罗家祖籍上广东汕头普宁泗竹埔村,祖父罗功贤少年时去泰国谋生,经营杂货。1938年罗鹰石携带3万多元港币汇票到香港拓展新业。1956年,罗鹰石见大量内地移民涌入香港,预计房屋需求必然大增,便转营地产业,于1962年创办鹰君公司。1974年到1975年,他趁工业复苏之机大量购入工业用地,发展中小型厂房,配合市场需求,结果大受欢迎。1978年开始,鹰君公司转向商业楼宇,并将旗下富豪酒店、百利保公司等“分拆”上市。由于资产迅速膨胀,罗鹰石一跃跻身香港的超级富豪之列。

罗康瑞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是家里最顽皮的一个,“家里出了坏事,大人最先找的肯定是我”。可能正是因为幼时过于顽皮,父亲对罗康瑞的培养方式与其兄长皆有不同。15岁时,罗康瑞被送往澳洲念书,父亲没有给他一分钱,连去时的船票,都是母亲帮忙求情得来,而且还是货船的舱底,结果13天的航程,罗康瑞全程呕吐。在澳洲的第一年,罗康瑞自己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在酒店搬行李,在餐厅里做汉堡包,到工厂做工……如果说澳洲的生活磨练出后来的罗康瑞,那也绝对是父亲罗鹰石刻意所为。

罗康瑞6年没回香港。回家第一天,父亲就带着他坐公交车到公司上班。当时是香港纺织业的全盛时期,罗康瑞因此曾一度在纺织厂实习。但他本人对地产业更感兴趣,除了小时候家族地产业的耳濡目染外,香港“人多地少”也是吸引他看好此行业的重要原因。

罗康瑞在家族企业“实习”2年后,创立了自己的瑞安集团,关于他创业时的10万元钱,一种说法是“父亲罗鹰石丢给他的,还另附了一个工程项目”;另一说法则是罗康瑞自己向父亲借了10万元钱,从此自立门户。

当时,罗康瑞的兄弟们在家族企业中已有不小的发展,三哥罗嘉瑞仅用3年时间就成为鹰君集团总经理;二哥罗旭瑞主持了世纪城市集团(控股富豪酒店集团);六弟罗启瑞则接管了新福港集团(原称孙福记集团,主营建筑工程)。只有罗康瑞还处于创业阶段。

然而发展到今天,罗康瑞在内地的知名度远超过其兄弟。有一次,当有人要向内地媒体介绍罗嘉瑞时说:“这是罗康瑞的哥哥。”为了不引起误会,这位人士还对自己所做的介绍特地声明:“瑞安集团与鹰君集团在法律和业务上没有任何关系。扯上罗康瑞,纯粹是为了叙述方便,因为他在内地比罗嘉瑞知名度高一些。”

粉红商人

罗康瑞也是兄弟之中惟一自行创业的。瑞安公司成立之初,加上罗康瑞本人,只有5个人。从事业发展之初,罗康瑞就看好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刚出道就有“公屋专家”的名头,初露后来“粉红商人”的基调。

1971年自行创业以来,罗康瑞最初搞建筑,后扩展至房地产、建筑材料等,崭露头角;上个世纪80年代,瑞安集团进入西部地区和华南、华东发展建材、地产等领域,接着在上海投巨资兴建“瑞安广场”、“瑞虹新城”、“新天地”等大型项目,事业由此蒸蒸日上。罗康瑞与上海市政府部门合作愉快,也促使他在上海的投资愈宋愈多。

1995~1996年,上海地产项目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罗康瑞说:“当时地产顾问们说,上海写字楼市场供过于求,而且数量可观,但我们无法简单相信。”于是他组织人进行市场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国际顶尖大公司,都还在租饭店的房间当办公室,上海顶级高档的办公大楼不足。于是,罗康瑞以3.0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现在位于淮海路333号的“瑞安广场”地皮,兴建现代化办公大楼。大楼刚建好,出租率就达到七成。后来整个上海经济快速发展,最高价时,曾有人开价70多亿元人民币,向罗康瑞收购“瑞安广场”。

上海“新天地”更是罗康瑞的得意之作,这个项目所在地以前称为太平桥。在开发之前,有人对这个地方的描述是:“太平桥北面近邻淮海路,南面是肇嘉浜棚户区,因此太平桥是一个从繁华到穷困的过渡带,所以居民一直是以中层和中下层为主。而且这里的人口密度高,解放前就有三四所小学,也没有地下排水系统,污水都是走地表。”

而现在对这个地方的描绘则是:“一边是招牌林立的淮海路,另一侧是密集的旧式弄堂,更远的地方是高层塔楼,而‘新天地’在其中更像一个精致的盆景:整洁的石库门弄堂,一色的清水砖墙、灰瓦斜顶,东边还有1万平方米的人工湖。但这里没有弄堂里的生活――人口处星巴克的标牌,远端吴思远影城闪烁的大屏幕;如果借助望远镜,还可以窥视玻璃窗后喝咖啡的时髦男女。”

罗康瑞挥洒着资本和创意,将代表旧上海市民生活的石库门房子转瞬间便进化成了全上海最时髦的消费空间。传说罗康瑞规划“新天地”的灵感源自弄堂里的一个老妪:

话说当年意气风发的罗康瑞,独自一人背着相机走进太仓路的这条弄堂。深巷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坐在门口。罗康瑞上前搭讪攀谈,老太太对往事唏嘘不已。但她忽然看见罗康瑞身上背的相机,眼前一亮,便提出留影一张,罗康瑞欣然答应。老太太喜笑颜开,说要等一等,换身衣服就出来。大约过了15分钟,罗康瑞早已在楼下等得不耐烦了,始见老太太迈了出来。此

时站在罗康瑞眼前的老妇,一身精致的小旗袍,头发篦得分毫不乱,脸上也施了淡彩,显得格外精神。罗康瑞看得呆了,不由得暗自赞道:“到底是上海女人。”

“新天地”后来的设计,让外国人在这里看到了昔日的上海,上海人又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罗康瑞的脚步并没有停滞。2004年,罗康瑞又计划在重庆化龙桥片区开建西部第一高楼。此楼设计98层,高300多米,外观呈帆形。罗称,目前,超过60层的高楼在全球仅10来幢,大陆地区也只有上海拥有88层高的金茂大厦,西部至今仍是超高层建筑的空白区。“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名列世界前10位的建筑。”

虽然瑞安集团在财力上远远不如香港10大财团中的和黄、恒隆、恒基等地产巨企,但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中,罗康瑞排名22位,是位极有政治影响力的商人。

据罗康瑞自己的表述,对两地政治的积极参与,对自己极有裨益。“如果我没有参与《基本法》的起草,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广阔的视野。决定参与《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这让我了解到一个社会、一个经济,怎样才能保持和推动活力。”

比起家族其他成员和香港大多数商人,罗康瑞在香港和内地政治上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有人称他为“粉红色商人”。

天地一沙鸥

《天地一沙鸥》是罗康瑞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那只追求独立和完美的主角约纳堂,是一只以追求完美的飞行技巧为生存最终目的的沙鸥。瑞安集团的标志就是一只沙鸥,罗康瑞用沙鸥的精神激励员工。同时也希望自己跟约纳堂一样,用锲而不舍、力求尽善尽美的精神带领企业不断成长。

在罗康瑞眼里,约纳堂跟其他的沙鸥不一样,他说:“它每天都在将自己的能力、速度推进,它感觉这样才有满足,才有生命的意义。它的同伴都笑它:你看,这个小疯子,我们每天都在玩,在吃,多么轻松啊,为什么需要每天逼迫自己去练习?但是后来,它让同类承认,在飞翔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满足感。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所以过去的30年里,我都是沿着这样的目标做事,无论是为自己做事也好,还是为社会做事也好,我要求自己尽力去做。我看见自己在发展,就有很大的满足感了。”

在创业的前7年,罗康瑞没有休过一天假,每天早上7点起床,打20分钟的练功十八法,看7份报纸,然后往往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瑞安集团的员工说:“老板工作起来非常疯狂,他每一分钟都喜欢工作。”这种工作习惯,罗康瑞至今保留。

罗康瑞特别重视人才的培训。“我每年的工作目标规划是将20%的时间、精力,放在人才培训上,我亲自培养瑞安未来的接班人。”

创业的艰难和磨难,罗康瑞积累了丰富的创业心得体会。“专注做相关本业上的事”就是罗康瑞对创业者的一个建议。为了分散风险,罗康瑞也曾搞过多元化经营,投资电脑、酒店、餐饮、旅游业。他回顾这段历程时感慨:“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因为公司的人才都是对工程、建筑熟稔,思维跟经验放在其他行业并不适用。投资这么多行业,开董事会时,怎么做决策?5分钟讨论一个行业吗?事后回头去看,就知道根本不切实际!”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罗康瑞便把其他行业的投资通通卖掉,回头做老本行,专心经营房地产、建筑材料。对于后来进入内地的房地产掘金者,罗康瑞的忠告是:“千万不要将香港人喜欢的设计原封不动搬过来;需要清楚了解当地市场环境,包括审批程序等与香港的不同。”他说,“一个人若是要过好生活,努力勤奋就够了,但若要做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靠眼光、还有运气。”罗康瑞认为,内地充满着无限的机会,他特别看好长江流域:“机会很多,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这个环境和机遇!”

“赚钱不是惟一目标,最重要在于是不是做自己喜欢、觉得有意义的事,只要能做得好,自然就会赚钱。”这是罗康瑞创业33年以来,始终不变的信念!

对于国内年轻的创业者,罗康瑞也十分关注。他说:“我曾经给全国工商联秘书处提过书面建议,组织香港工商界、学界的代表去内地中小企业座谈,我本人就是从10万港元起家的,现在这些年轻创业者经历每一个阶段我都走过。”说话者1.7米出头的个子,脸上带着习惯性的微笑,穿着标志性的“改良中装”,融入了西装的元素。中西合璧,正是上海“新天地”的风格――这就是罗康瑞。

罗康瑞个人资料链接:

1948年出生;

曾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书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

1969年返回香港,在父亲的机构服务;

1971年创立瑞安集团,任香港瑞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6年受聘为上海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同年获香港科技大学颁授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1998年受聘为上海大学顾问教授;

1999年获“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

1999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