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老人与海鸥教案

老人与海鸥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13 22:51:38

老人与海鸥教案

老人与海鸥教案第1篇

拉姆斯开始怀疑沿用了多年的运毒方式。拉姆斯的制毒工厂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名义上它是一处专供富翁休闲的疗养胜地,实际上岛下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基地。拉姆斯用渔船将制毒原料运到岛上,加工成冰毒后,再用渔船运往各地,销售给当地的贩毒黑帮。以前拉姆斯会让手下将塞进鱼肚,伪装一番后从海关蒙混过去。如今海关动用了先进的缉毒仪器,再用鱼肚的话风险很大。后来拉姆斯尝试过用人体、把溶入牛奶、制成假药片等方法运毒,效果都不好,损失更惨重。他忍不住冲手下大发雷霆,这时,拉姆斯的儿子向父亲推荐了一个叫史密斯的人。

“史密斯?他是干什么的?”拉姆斯压下火气问。儿子说:“他是个动物学教授,曾因走私罪被判了两年刑。”儿子告诉拉姆斯,史密斯能用鸽子走私。他事先把走私品绑在鸽子身上,然后偷偷地放飞。这样鸽子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过边境,将走私品带到他指定的地点。由于从来没有人怀疑过鸽子身上还有玄机,他从中大捞了一笔,后来由于妻子的揭发,他才落入法网。拉姆斯一听,大感兴趣,马上把史密斯带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拉姆斯答应史密斯,只要他帮自己贩毒,每成功一次就付给他毒资的百分之十作为酬劳。“可如果你失败了,不但一个子儿都捞不到,我还要把你丢进海里喂鲨鱼。”拉姆斯凶狠地说。

“放心,如果不是我老婆出卖我,我早已是亿万富翁了。”面对拉姆斯的威吓,史密斯不以为然。但他提出,如用鸽子运毒,那必须要用半年的时间来训练鸽子才行。“半年?”拉姆斯摇头说不行。那些已付了定金的买主正等得心急,别说半年,再有半个月不给他们送去,他们就会翻脸不认人。史密斯考虑了半天,提出可以用海鸥代替信鸽。他会在海鸥的中枢神经上植入一种遥控装置,10天之内保证把安全送给买主。拉姆斯听后,马上命人去捉海鸥。果然,海鸥比信鸽听话,而且它们身上能绑更多更重的,10天后买主满意地收了货。拉姆斯大喜过望,问史密斯怎么办到的。史密斯得意扬扬地说:“这全靠我设计的那套遥控装置。那些带有电磁脉冲的遥控装置,一旦植入海鸥的中枢神经,它们就得乖乖听我指挥。不然我一摁手里的遥控器,它们的身体就会剧烈疼痛,异常痛苦。因此就算我下令让它们自杀,它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海里。”拉姆斯听后,拍案叫绝。

连续几次用海鸥送货成功后,拉姆斯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他命令地下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他要把以前的损失尽快地赚回来。这时,史密斯却跑来告诉他海鸥出现了异常情况。拉姆斯来到海鸥笼前,只见那些海鸥毛发杂乱,双目赤红,在笼子里焦躁不安地乱扑腾,还不时发出凄惨的叫声。拉姆斯问:“这些畜生出了什么事?”史密斯说海鸥们到了产卵期,耍飞回海岛上产卵,孵化后代,因此性情变得十分焦躁。拉姆斯不假思索地说:“我明天要运一批价值一亿美元的。你必须让这些海鸥安静下来,乖乖地为我送货。等做完了这趟生意,就把它们全部杀掉,另换一批雄海鸥。”史密斯还想说什么,拉姆斯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天,海鸥们上路了。可不久。接货地点的人就打来电话,说海鸥今天格外不听话,只在天空盘旋尖叫,却不肯降落,他们无法取下。那可是一亿美元的哪!拉姆斯不敢怠慢,与史密斯一起坐快艇赶到了接货地点,果然发现海鸥们全部都盘旋在半空中,没有一只肯降落下来。“给我开枪打下来。”拉姆斯咆哮道。可枪声一响,海鸥们全都惊慌而散。拉姆斯急了,一把拽过史密斯说:“快把这些畜生给我弄回来,不然我宰了你。”史密斯手忙脚乱地摁动手里的遥控器,受到控制的海鸥又都飞了回来,可仍旧不肯降落。拉姆斯冲着史密斯吼道:“你不是说你能控制它们的中枢神经吗?”

史密斯无辜地辩解道:“我说的全是真的。你看那些海鸥,虽然不肯降落,但它们的身体正在经受着折磨,可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如此坚强。”拉姆斯看见那些海鸥痛苦地抽搐着,可它们为什么宁肯忍受巨大的痛苦,也不肯屈服呢?就在这时,远处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一片乌云,史密斯定睛一看,脸色部变了:“天哪!雌海鸥的惨叫引来了海鸥群。”不一会儿,遮天蔽日的海鸥群拥了过来,围绕在拉姆斯一伙周围,向他们发起了进攻。

老人与海鸥教案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小学语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提问的学习方法之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需要掌握的有效手段。有效的教学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一、结合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去提问

有效的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怀疑的态度,而这种心理又能促使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加深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提问绝不能信口开河,而是要明确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时要做到“三问”:为何提问?为何要提此问题?为何是提此问题?这样既保证了提问的有效性,又让我们把握提问的目的和价值。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抓住时机,连贯提问

找准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关键词去提问,关键内容是全篇课文的中心。抓住关键词的字眼去展开教学提问。比如在教学《开天地》一文时,教师出示课题后既启发学生寻找字眼,抓住“开”字来设疑:为什么开天辟地呢?怎样开天地呢?开天地之后的结果如何?由于抓住了重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会有目的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果当时我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会怎样呢?一步一步去进行更深的提问。细节和关键句在教学中可以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有的句子的含义是深奥的,常常隐藏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有些句子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了解它的味道。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课时能抓住重点的词句,并且进行适当的综合,设计成问题,找准文章的疑难点。课文中的疑难点往往都是学生难以弄明白的问题,必须依靠教师的巧妙设问,深入引导教学,才能使学生恍然大悟。趁此时机,教师再次提出更深的问题,学生在借助上一个问题的同时,解答出更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充分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在学到老人去世后海鸥在遗像前翻飞盘旋,不肯离去的场面后,提问:“如果当时你在现场,看到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样的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着仿佛真的来到当时的现场,心灵受到震撼,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海鸥的情义,感受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表达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答案不唯一,但是学生努力从多角度去思考、去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了起来,海鸥的情义也深深地驻扎在学生的心里,学生学习起来也能通过想象更加深刻地记住这篇文章,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把这种方法运用在其他文章中也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三、有效的提问要有深度

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是关系到整个阅读理解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和配合,积极地动脑去思考问题,才能得到答案,也只有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如果不动脑思考、不去创新,是不会有所收获的,光靠单纯地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很难真正理解的。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中提高,才是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有些教师不注重课文的重点或者教学的重点,往往都是一带而过,做不到面面俱到,为此教师要抓住内容的思想中心和语言表达的结合点,使学生进入一个想象的境界,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远远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课堂上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问题,往往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氛围,正确养成课堂上提问问题的好习惯,才能在实践生活中发挥想象,使课堂提问变得更有灵活性和有效性。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着重提出巧妙的提问技巧和巧设疑问等方式,提高课堂效果,使学生在疑问中不断前进。我们教师拥有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老人与海鸥教案第3篇

儿歌是以儿童为主要接收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我国儿歌已有千百年的传承历史,备受大家的喜爱。儿歌形式多样,它们往往内容浅显、语言活泼、节奏鲜明,并且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让儿童在朗诵和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文学的感染和知识的萌芽。本组教材就是以“儿歌”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编的一首首儿歌都让我们感受到无穷的魅力,也让我们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学习儿歌,从儿歌中感受快乐和学习知识吧!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查字典”“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场景歌

作者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树之歌

作者以儿歌的形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树的名称及其特点,让儿童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学会认识各种树的名称,辨别树的种类。

拍手歌

作者通过趣味的游戏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新奇的动物世界,借儿歌介绍了各种动物的名称和特征,提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的观点,蕴含了我们要保护动物的深刻含义。

田家四季歌

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形式为我们介绍了田家一年四季的活动,描绘出田园农家四季的景象,充满了画面感。

1.会认6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绿、处、场、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多次朗读课文,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趣味,从儿歌中获得启迪和思考。

4.培养学生对儿歌的兴趣,收集儿歌并从儿歌中学习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理解儿歌的内容。

1.

会认6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绿、处、场、了”。

2.引导学生感受儿歌的乐趣,在儿歌的轻松氛围下识字,从儿歌中学习知识、获得感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理解儿歌内容和体会儿歌形式。

1.《场景歌》…………………………………………………………

1~2课时

2.《树之歌》…………………………………………………………

1~2课时

3.《拍手歌》…………………………………………………………

1~2课时

4.《田家四季歌》……………………………………………………

1~2课时

语文园地二……………………………………………………………

1~2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来组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单元重点,学习生字和生词,明白道理。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儿歌的乐趣和积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场景歌

课题

1场景歌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是关于数量词归类识字,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让学生学习不同事物用数量词的表达,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感受美丽的景色,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会数量词的运用。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准生字,识记字形。(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游戏导入新课。

(用时:3分钟)

1.带着学生做游戏,模拟课文里的人物——一群少先队员一起出游的情景。

2.板书课题:场景歌

跟随老师做游戏,进入模拟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5分钟)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

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

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少先队员分别到过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随情景学文、识字。

(用时:20分钟)

1.首先学习第四小节,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图片,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

(2)学习生字,采用指读、齐读的方式朗读第四小节。

2.情境延伸,学习前三小节。

(1)出示图片:海边、乡村、公园景色,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引导生字识记方法。

(2)朗读小节,朗读竞赛:男女读、小组读、二人合作读。

1.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认读生字、词语。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4.朗读竞赛。

5.诵读课文,感受儿歌朗朗上口的节奏与韵律,学习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

2.根据图片,小组合作填量词。

一(

)沙滩

一(

)海鸥

一(

)军舰

一(

)帆船

3.拼写词语我最棒。

huā

yuán

shí

qiáo

hónɡ

lǐnɡ

jīn

四、巩固生字,诵读全文。

(用时:12分钟)

1.

游戏“对口令”检查生字和量词搭配的掌握情况。

2.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3.练习活动: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一说。

1.游戏竞赛。

2.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准。

3.参与活动,把数量词搭配延伸至实际生活。

4.词语搭配我会连。

一面

花园

一只

小溪

一座

队旗

一道

海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是本课的重点,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恰当地运用数量词则是本课的难点。由浅显易懂、活泼有趣的儿歌引导学生接触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学习生字生词,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能把数量词运用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上,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场景歌》教学片段

在情景中学习生字、量词的正确搭配(教学重点)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

师:(出示海边的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师:很对。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么?

生:很美!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小节来感受这美丽的场景吧。

(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大家发现没有,文中用来说明海鸥、沙滩、军舰、帆船数量的词各不相同,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只、片、艘、条。

师:很好,这些词就是量词,用来表示事物单位。大家还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量词吗?

生:支:一支毛笔;位:一位教师;朵:一朵花;块:一块饼干。

老人与海鸥教案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推荐;实践

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日益成为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的要求。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的基础上,我充分发挥语文交际重要的工具作用,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

一、活动准备

1.公布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以及中考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必须阅读的书目。(目的:充分发挥阅读书目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去主动了解名著,明白选择优秀作品的标准。)

2.设计“好书推荐单”。“好书推荐单”是读书摘抄的拓展和延伸,内容不仅包括书名、作者简介、作品版本、精彩句段摘抄,还包括精彩句段点评,推荐书目理由,其他同学阅读后的留言及签名等。(目的:在征求同学留言的环节中,推荐书目的学生一定会向留言的学生讲解自己推荐书目的内容,从而锻炼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为后面的推荐讲演做好了准备。)

二、精彩案例

推荐者:今天,我要推荐一本书,我先不说它的名字,请大家猜猜看。

(取出一幅用A4纸画的水彩画,画面上是一片掀起波涛的大海,还有一只振翅高飞的海鸥)

生1:是《老人与海》!

推荐者:你说的老人是到过海上,看到过海鸥,但是我今天没推荐这本书。

生2:是《海鸥乔纳森》!

推荐者:回答对了!你太聪明了!(板书《海鸥乔纳森》,并板书作者:【美】理查德・巴赫)海鸥乔纳森是一只怎样的海鸥呢?请看这里。(拿掉水彩画,下一张A4纸上赫然写着“敢想敢做,与众不同。”

推荐者:看到乔纳森,我就想到乔布斯,他们之间真的有相似之处呢!因为他们都用自己的努力在改变着世界,所以我要向他们献上我的敬意(又拿掉一张A4纸,上面大字写着“献给真正的勇士,它就活在我们心中”。学生再次仔细认读)。

推荐者:想了解乔纳森到底是怎样的一只海鸥吗?先请大家一起随我观看书中的几幅插图。(取下书签,翻了几幅插图,都是不同的大海背景下海鸥的美丽身影)如果你对这本书很感兴趣,那么,请带上你的借书证,迈开你的脚步,走进图书馆,新华书店去吧!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失望!

主持人: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评判一下刚才的好书推荐。

生3:她的开场白与众不同,她用A4纸上的办法,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很有创新意识。

生4:她的准备非常充分,展示书的内容时,用书签做导引,翻到书页里的插图。她阅读的习惯很好。但是她光给我们看图,内容涉及得太少了,应该具体讲一点。

主持人:那么,听了她的介绍,你想去了解乔纳森吗?

生5:看她说,不如看原著,我会去看的。

生6:我很欣赏她的推销才能,只是白纸上的字颜色要深一点,才更加醒目。这本书我看过。她对作者的介绍太简单了。她的介绍让我又想起这本书,我会去重读它,我相信再读这本书,我会有新的收获。

主持人: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同学的精彩推荐!另外我们也要感谢同学们的重要补充,使我们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解读角度。希望同学们借鉴今天推荐的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更大的创新,让更多的同学爱读书,读好书,从书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三、后记

推荐者今天的表现非常沉稳、自信,语言表达清晰、缓慢而有力,表现出了一种推荐自我的气度,在公开场合能注意到与场下的互动,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是阅读活动给同学们一次认识该同学的机会。这位好读书的同学,也以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主持的同学能迅速抓住学生推荐词产生分歧的关键点,指出推荐效果的问题,显示了主持人随机应变的才干。下一步可以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推荐的细节上,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增强自信的同时,获得提高。

四、活动效果反馈

以书为纽带,学生寻找着与自己有相同阅读兴趣的同学一起交流阅读体会,从而加深对阅读该书的认识。学生课间交流的话题开始由原来的游戏,向有关阅读的问题上转变。为了寻求留言签名,学生必须向其他同学“兜售”自己推荐书目的精彩看点,从而促进同学之间阅读氛围的形成。

相互交流促使学生的评价角度开始变得多元化。学生问题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师、教参上的成见,而是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经历去多角度解读文中人物的思想、举止。可见书是拉近学生生活与知识的快捷方式。

热销书籍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推荐书目用过的“时髦”词汇,很快在班级里流传开来。学生对词汇的敏感性明显加强。

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为了共同完成好书推荐活动,学生之间互相借书、互相探讨书中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多,有特别喜欢读书,但是原来不大愿意与人交流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投入,表现得阳光、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健谈了。

老人与海鸥教案第5篇

(广西省天峨县八腊乡中心校547300)

语文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包括教师的发问和学生的提问两个方面。学生的提问是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的体现。也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读书、发问、探究的一种学习能力,它是以读书为起始,以提问为轴心,以探究为中继点的自主学习方式。思维从疑问开始,因问题而进行思考,因思考而提出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发现、提出问题。提高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提问能力是指学生在字词的理解、运用、阅读的训练掌握等自主学习过程中,善于生疑、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从而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开展学生思维,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对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探索和研究。

一、营造和谐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有疑问敢问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某种情景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疑问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敢问是追求的动力,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中不主动举手,有问题不敢向老师发问,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胆小怕事,心理恐惧、害羞,那么要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接纳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其次,应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只是对问题思考有一点点闪光的影子,也要及时捕捉、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少价值,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能批评,而要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同时也得到了思考、质疑后的新发现,学习充满了乐趣。作为老师就要及时鼓励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同时要求大家要互相帮助和尊重。这样,学生就会消除心理顾虑,大大鼓舞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只要教师善于营造平等、和谐的“民主氛围”,我们的学生才会敢于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基础前提。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问题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首先是平等、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唯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焦点。

其次是倾听、赏识、激励。新课程重视了语文知识的综合和渗透,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另外是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疑问会问

心理学认为,问题的形成过程需要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赞科夫说:“思维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所以,要形成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必须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敢问”不难,“会问”努力也能做到,而要“善问”却不太容易。提问的方法很多,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使他们善于提问。

(一)、以课题质疑。

课题往往体现课文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学《失去的一天》这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要问?这样启发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谁失去的一天?为什么失去的一天?“失去的一天”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再引导看书,学生自然能找到答案。在学习《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时,也可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1)老人怎么会与海鸥在一起呢?(2)老人与海鸥的关系怎样?(3)海鸥与老人的关系又怎样呢?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试着在文中找出答案。

(二)、抓住重点词句质疑。

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如教学《范仲淹的故事》这一课时,当学生讨论后选择各自感受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班上汇报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质疑:你能读读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划粥割齑”等词语和以下的句子来加深理解。(1)“累了,就用冷水洗洗脸;饿了就用稀饭充饥。”(2)“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冷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三)、抓住重点段落质疑。

老人与海鸥教案第6篇

“听话”

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上学前,父母总不忘叮嘱一句:“不要皮,要听老师的话啊”,在日常的教育中也总是一再重申要听大人的话。时代不同了,在强调创造、强调个性发展的现代社会,仅对孩子提出听话的要求,非但是片面的,而且是停留在一个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低层面。一次我要求女儿念英语课文给我听,当我指出她某个地方念错了时,她振振有词地说:这是我们老师教的,老师是不会错的,你不是说要听老师的话吗?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向她解释。所以,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听话,更要教育孩子相信真理,相信科学,教育他们树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思想。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思考和比较,在辨别和筛选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好好学习”

我们这一代,甚至上一代都是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谆谆教导中长大的。无论到什么时候,要孩子好好学习都是没错的,问题在于,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仅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就远远不够了。好好做人呢?好好工作呢?好好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呢?好好爱群体呢?好好爱家庭呢?好好使自己的作为与时代同步呢?这些都是生活在新世纪的人必备的素质,父母们为什么不反复要求呢?如果与父母们常讲的另一句“没出息”联系起来看,答案就清楚了,那就是他们还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才能为人上人。这种偏颇的认识,使得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大,越来越沉。有感于此,我没有给女儿报任何形式任何种类的课外班,我希望她的童年充满欢笑,一片天真烂漫。

“没出息”

父母们最爱用这句话训斥或激将孩子,孩子考试成绩没到90分,没出息;孩子写不好作文,没出息;孩子不小心砸碎了邻居的玻璃,没出息;孩子上课讲话,没出息;孩子打不好乒乓踢不好球弹不好琴,没出息……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们没出息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出息,《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发展前途或有志气”。仅凭这些事就能断定孩子没有前途、没有志气吗?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有无心的失误,也会遭遇挫折和失败,做父母的必须学会给他们以明亮的、正面的引导,一味地指责“没出息”是一种负向的心理暗示,只能使孩子走向自暴自弃,走向真正的“没出息”。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引导吧――

老人与海鸥教案第7篇

2008年股市第一案周建明案的爆发,让人重新关注当年叱咤风云的宁波敢死队,市场人士纷纷猜测,周建明与敢死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记者通过在宁波的多日调查,发现周建明不仅是货真价实的宁波人,还是当年宁波敢死队的核心成员,不过案发前就已转战上海。

叱咤江湖的宁波敢死队究竟有多少成员?他们是怎样一个群体?当年如何成名?如今成员安在?

敢死队死不现身

1月3日下午,记者到光大证券解放路,想采访一些股市大鳄的故事。营业部总经理朱力新十分明确地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是有很多大户,包括宁波敢死队的成员,不是他不愿意介绍记者采访,而是这些敢死队的人都向他交代过,不要让任何记者接触到他们。此前,宁波、浙江和全国的很多媒体,都屡屡提出要求,想采访这些人,但没有一个成功的。

朱力新告诉记者,敢死队的成员都非常低调,即使跟营业部的人都几乎不联系,他们的房间,是不会让任何不相干的人进入的。

记者注意到,光大解放路营业部门口,停着宾利、奔驰等几辆高档轿车,有知情者告诉记者,这几辆车的主人,正是敢死队的成员。

银河证券解放路与光大证券解放路仅隔两三百米,同在马路的西侧。跟光大解放路一样,这也是个老营业部,从硬件设施看,只能用寒碜两个字形容,即使营业部总经理办公室也不例外。总经理沈光辉是个热情人,在与记者一番沟通后,答应帮记者做做工作,在不暴露对方身份等前提下,让营业部一位元老级的敢死队队员跟记者见面。

有总经理出面,对方显然对记者有了些信任,没有马上答应接受采访,也没说不接受,只说要考虑一下。20多分钟后,到了3点休盘时间,沈光辉再次到该队员房间进行沟通。

回到办公室,沈光辉一脸歉意,连说不好意思,说对方考虑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不接受采访。

熊市崛起

2003年2月15日,《中国证券报》在头版刊发《涨停板敢死队》一文,首次披露了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存在“涨停板敢死队”的情况。宁波敢死队自此进入公众视野。文章见报后,当时的中国证监会宁波特派办马上组织专人对营业部是否涉嫌违规进行专项调查。一个星期后,特派办又召集宁波市区6家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进行专题座谈。此后一段时间,敢死队一度在股市上销声匿迹。直到特派办认定敢死队的行为没有违规并通过媒体广而告之,敢死队才重新露面。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2003年,银河解放路营业部4楼贵宾室,有专门做超短线的“三大高手”,手中有三四千万的资金,当时正是熊市,营业部绝大部分成交量都来自他们。1号人物叫徐强,1976年出生,17岁时就已入市,是敢死队中年纪最轻的一位。2号人物姓吴,大约35岁。吴、徐两人的学历都不高,但股龄都很长,炒股水平旗鼓相当、难分伯仲。两人大约在1999年从其他营业部转到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当时资金不过几十万元,4年后,两人账户上的钱都变成了数千万元。

资料最详实的是3号人物徐海鸥,此人1975年出生,上大学时就开始炒股,1997年毕业于北京商学院后没找工作,就直接回宁波专职炒股。徐海鸥做散户时与徐强结识,便从散户室搬到4楼,为小他1岁的“小徐”做助手。随着资金的壮大,徐海鸥也成长为敢死队的核心成员,“三个火”:就此形成。

2000年左右,敢死队显现雏形。营业部此前还有一位马姓高手,4人并称“超短F4”。2002年5月,此人被临近的天一证券(现已改组为光大证券)解放南路营业部挖走,数位大户亦追随而去。天一解放路随后出现新的敢死队,频繁在龙虎榜现身。

几乎与马先生移师天一同时,一条马路之隔的银河证券和义路营业部也出现了敢死队的身影。其核心成员据称40多岁,与银河解放路的三大高手过从甚密。2002年后,两家营业部开始屡屡在龙虎榜同时现身,银河解放路被媒体披露后,和义路营业部大有取而代之、成为后起之秀之势。

由上述5人为核心,宁波涨停敢死队自此奠定了“三驾马车”的阵势,一直延续至今。

根据银河解放路总经理沈光辉的说法,敢死队的钱都是自有资金,连代客理财都没有。其成员也并非像外界传言所说,是一个战斗小组,平时基本各自为战。敢死队以吃庄家为生,即洞悉庄家动向,果断吃进,火速撤离,具体到操作风格,概括成三个字,就是“快、准、狠”。

比如快,他们平均三天打一只股票,如果持股一周,就算超长线了。多数情况下,敢死队都是今天进,明天出,有利、没利都坚决出货,绝不手软。

2003年、2004年,“涨停板敢死队”随即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地崛起,其中典型的四家营业部除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外,还包括银河证券宁波义和路营业部、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东吴证券苏州西北街营业部,市场人士根据他们各自的特色,形象地区分为长剑派、短刀派、板斧派和暗器派。

转战上海,一人资产据称40亿

通过2003年媒体的广泛报道,宁波敢死队几乎成为股民的偶像,其操作手法,亦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效仿,以至于市场上出现了“炒股不跟解放南,便是神仙也枉然”的说法。但崛起熊市的敢死队,被曝光后几乎在股市里销声匿迹,倒是全国各地出现了形形自称宁波敢死队成员或其徒弟的“私募高手”,到处拉帮结派;还有人编写了题为《宁波高手》的系列图书广为宣传,甚至有人在网上公开叫卖宁波敢死队的培训教材。但敢死队的动向,很少有人再去关注。

当年敢死队的龙头老大徐强是敢死队中目前做得最大的一个,据说个人资产已经达到40亿元,不过他很久之前就已经转战上海,不在宁波操盘了。徐强当年的助手徐海鸥,也已经转战宁波另外一家营业部。银河解放路当年的“三个火”,目前只剩下吴先生一个。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敢死队成员如今更多集中在光大解放路和银河和义路2家营业部,像银河和义路,就有支4人团队,年龄都在30岁到40岁之间。虽然徐强等人已经移师上海,但大部分敢死队队员仍然留在宁波,目前总人数在10人左右。

“2006年前,敢死队成员个人资金,基本没有上亿的,经过2年的牛市,目前都有了数亿的资产。能做到这个份上,就很难消灭了。他们都是自己一个人操作,别说团队,连个助手都没有。他们研究股票都非常投入,别人聊天、看电视、休息的时间,他们都在研究,还经常熬夜。他们已经把炒股当作生活中最大的爱好了。为人处世方面,他们都是很好的公民,很随和,不会因为自己有钱看不起别人,更不会趾高气扬,看上去跟普通股民没有什么两样。”一位与敢死队多有接触的营业部老总告诉记者。

老人与海鸥教案第8篇

在这里我要讲的不是现在席卷世界的数码相机,而是用胶卷摄影的传统“老式”相机。数码相机虽然非常方便,但是对我这样一直使用传统相机的“保守派”来说,那种玩意儿还是让我觉得缺点什么,对它们没有那么喜爱。这好像父母对孩子的喜爱似的;听话的不一定喜欢,而麻烦的更喜爱。相机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密切关系。我认为研究这些老式经典相机就是研究自己的历史。

日本战后,相机产业走过模仿阶段,不断发展,这对工业技术的复兴和外汇储备的获取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点与中国何其相似。

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不少相机厂家在那里设立合资企业,性价比较高的“中国造”相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是些便宜的相机”,在日本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偏见。但是中国的相机制造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上世纪50年代,便开始铸就其产业基础。[注]

脱离了长时间的战乱,中国开始自力更生摆脱进口依赖,即使在“”期间,也依然坚持生产相机。改革开放后与日本和德国等企业的合资以及技术的引进,使中国的相机产业得到很大发展。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相机开始普及,收藏经典相机的人也多了起来。因为在中国长期生活的缘故,机缘巧合,我和中国老相机结下不解之缘,也从此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2000年,我赴上海工作,办事处位于市中心茂名南路的瑞金大厦,赴任不久,因为吃腻了办公室的饭菜,有一天在外面饭馆吃完午饭后,散步途中经过一家二手相机店,被橱窗内一台酷似徕卡的相机吸引,便不由走入店中。仔细端详这台像极了徕卡IIIb的相机,其机身上刻着“上海”二字。“这是‘上海58—1型’相机,是中国人民的徕卡,很珍贵”,店主老谢解了我的疑惑。据说,该款式生产量很少,不到两千台,很少见到。将近10万日元的价格,让我望而却步,但此后,一有时间我便去那家店闲逛。

无巧不成书,在我公司方圆500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一批二手相机店。在那里我结识了许多相机藏友,他们中间有退休的大学教授、当地的摄影记者、警察、公司职员。一有时间,大家便在一起交流,我对中国相机的兴趣与日俱增,知识也不断丰富。

在一位徕卡相机藏友的帮助下,我终于入手一台品相较好的“上海58—1型”?相机以及很少见的第一批该款式相机皮套。1957年9月,上海钟表厂成立样本研制小组,开始以“徕卡Ⅲb”为模型进行研究生产。光学部分由长春光学研究所担任,镜头得到了拥有专业研磨技师的上海吴良村眼镜厂的协助,于第二年1月完成样本机的研制。1958年3月,上海照相机厂正式成立,开始了被称为“上海58—1型”同类型相机的生产。随后,我又寻得了一台“上海58—1型”的改良机型——“上海58—2型”相机,它的最大特点是在“58—1”的基础上,对测距仪进行了改良,使用一个目镜对焦,将闪光同步连接装置设置在机身正面的左侧。“上海58—2型”于1961年5月停产,据说生产了6万多台。据上海的藏友们介绍,“58—2型”粗略可以分为4个品种,可见虽然只有短短3年的时间,相机的生产却得到明显的发展和不断的改良。

这就是我最初收藏的中国经典老相机,也拉开了我收藏和研究的序幕。

在我个人看来,集中了一个国家机械水平和技术结晶的相机,不只是单纯地用来拍摄人物或者风景的工具,同时还能反映相机生产的那个时代的历史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随着我收集的不断深入和积累,我现在手头除了上述的“人民的徕卡”——“上海58型”相机,还拥有中国的初期出口机——双反海鸥系列、折叠式相机“海鸥203”、具有代表性的单反相机“海鸥DF”和“珠江—S201”、在日本有较高知名度的由“老中青”三代通力合作研制的镜头快门机“凤凰205”、“大猪头”“小猪头”、“华山”、“长城”、 “熊猫”、“孔雀”、 “华西”等记录中国老相机生产历程的各类相机及其镜头。

我于2003年回国后,在日本一家相机杂志社连续6期发表介绍中国相机的文章,因为很多日本人不了解中国的相机,所以该连载是首次初步介绍中国相机的文章。在文章中,介绍我的中国相机藏品的同时,我也介绍了每款相机的“时代烙印”,相机背后的故事,及相机所“见证”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卖给我“上海58—1型”相机的S君,一位小学退休老师,在他老旧的教师宿舍的2楼,小心翼翼取出一台珍藏的徕卡M3的仿制机——“红旗20”的初期型相机,“红旗”是中国的革命旗帜,正如其名,该款相机生产于1969年国庆20周年前夕,初期只生产了10台,大部分赠与了国家领导人。“在国外能卖到1万美金以上吧,但这款相机是中国的骄傲,我并不打算卖掉。”S君说。不知道那台相机现在是否还在他的手中,虽然我很喜欢,但是对中国来说,那是中国相机制造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应该格外珍重。

在对西方名牌相机进行模仿的那个年代,模仿品在中国国内受到欢迎之后,全国各地便会争相仿制该模仿品。我在日本的连载文章中曾经提到“海鸥”系列的仿制品,是在中国各地的多个工厂以各种牌子进行生产的。中国加入WTO后,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这对之前的相机产业是一个很惨痛的经历。

我藏品中的单反相机“珠江S—201”由位于重庆的光学器械厂等组成的军工厂复合体的公司于1972年开发,次年生产,国内非常受欢迎,1987年产量超过1万台,远销香港东南亚,是中国的名牌之一。但是,据中国朋友介绍,因为另外一家公司注册了“珠江”商标,该公司便不能继续使用了。出于无奈,10年左右的时间里,相机还是照旧生产,牌子改为“明佳”,打了许多广告,效果却很是不佳。1998年,该公司下定决心买回商标,最终以40万元的高价购得,远超当初9000元的预期价格。

在上海的几年,我也经常到二手相机店、钱币邮票交易市场和买卖古董的店铺转悠,得到了不少“宝贝”,收藏的相机和钱币较多,我用它们与文献资料进行对照研究。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很多人除了开始玩股票、投资房地产之外,慢慢把目光放在了收藏上。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花钱当然很好,可是把自己的爱好变为纯粹的投资,往往会开始走入误区。我认为收藏不单是为了投资,而应该研究藏品的来龙去脉,从追求内在价值的过程中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