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阳光工程论文

阳光工程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14 08:48:45

阳光工程论文

阳光工程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策略

 

1.前言

1.1研究背景

“阳光体育运动”的出台,体现的是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和负责。我们有些学校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却只管学生文化成绩好坏和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其实质则是为了学校知名度,为了校领导的政绩。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一个敏感期,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再去锻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青少年时期缺乏应有的锻炼,体弱多病,也许后果还未能显现,但今后就业和工作时,就会为身体健康问题所拖累,没有健康的体魄做保障,一切都将是空谈。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工程”,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大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大力宣传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引导青少年学生改善生活方式,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高等学校是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时光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也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掌握技术技能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对于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进入大学校园后,作业、升学等压力要比中学生小得多,大学生有不少的空余休闲时间,对于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很有优势。

南京是高校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对南京高校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南京高校实施情况的调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原因体育论文,进而分析比较,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以为高等学校进一步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起到参考作用。

1.2研究现状

“阳光体育”这个概念是在2006年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时间尚短。对阳光体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亦不丰硕。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类,阳光体育的研究现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特点:

1.3研究目的

1.3.1调查现状:调查南京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1.3.2研究策略:深入领悟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政策措施。

1.3.3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切入点,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进一步。

1.3.4推进素质教育: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从普通高等院校中选取8所学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献以及国外的相关研究,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借鉴其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成果。

查阅网上社会各界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看法,尤其学生对“阳光体育”的心声,了解他们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见和建议。

2.2.2问卷调查法

问卷主要就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等方面来设计。选取南京大学等8所院校,每校随机选取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800份,回收741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问卷698份,有效率94.2%。

2.2.3观察法

对上述8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考察各校的体育场馆情况、各校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修建的场地和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情况。

2.2.4访谈法

与8所院校体育部领导或老师,了解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以及近三年学生健康体测的数据。

2.2.5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了表格绘制和图表制作。

2.2.6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文件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小论文。

3.结果与分析

3.1“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代表青春、活力与健康,“阳光体育”并不是代表在阳光下的运动,而是代表学生青春活力而积极的体育锻炼,因此“阳光体育” 并不单纯指某项运动,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把“阳光体育”作为一个品牌来推广,把“阳光体育” 品牌做广做响,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等口号深入人心,品牌追求的不是经济效应,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

3.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3.2.1扭转学生体质下降

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状况令国人担忧,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广大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必将提升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水平。青少年要了解体育的作用和功能,要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清楚地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但是自己的权利,而且是自己义务。

3.2.2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和民族康强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水平,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句名言鲜明地指出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基石。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推动学校教育和体育的改革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学校体育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加大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空间更大了;挑战是能不能抓住这次机遇,关键在于体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趋势,对自己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改变现有的教学和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大胆创新,不断充电学习,努力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3.2.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知识掌握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尺度,众说纷纭。而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容易统一体育论文,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容易认同,因为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家长不会反对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各界都会支持。因此要把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体育运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3.2.5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与竞技体育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相对落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成了全社会的焦点,运动成了全社会的时尚,健康成了全社会的目标,这必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体育锻炼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运动”的局面,将群众体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结论

4.1阳光体育运动在南京高校广泛启动

南京各高校都积极响应了号召,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和两次冬季长跑活动的起跑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4.2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南京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体现了领导人对青少年体质的关心,反映了党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学校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4.3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为宗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通过一定的宣传,“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正渐渐被接受和采纳,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4.4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优劣的关键在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在现行的体制下,领导重视的作用更显突出,调查发现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普遍不够重视,开展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被动响应文件的精神,对如何持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漠不关心,没有相关制度予以保证。

4.5师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不够深入

阳光体育运动是什么,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师和学生对此存在疑惑,有些人认为阳光体育就是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人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单纯一项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属于学校体育范畴,“阳光体育”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4.6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体系不够完善

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调查发现,学校无从下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阳光体育体系,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包括:阳光体育的宣传、冬季长跑活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测试、阳光体育的组织领导。

4.7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有待加强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个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必须使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招生规模同步,这个硬件条件能否解决,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能否顺利开展。当前要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改善体育锻炼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邓雷,杜遥捷.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 时代教育,2008,8.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 体育学刊,2007,8.

[3]李振聪.阳光体育,让校园活起来[J]. 中国学校体育,2007,4.

[4]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 体育与科学2008,5.

阳光工程论文第2篇

[关键词] 阳光工程 培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37-01

阳光工程培训的主要倡导者是政府,所以它在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下得以运行。阳光工程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为首要目标,在粮食的主要产区或者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展开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主要宗旨就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程度上实现农民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阳光工程培训现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农业产业愈来愈受到重视,而农民作为农业产业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然而依据我国现状来看,我国农民素质普遍低下,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惠民工程,它由政府发起,并且在实施之前经过很多实验和探究,可以说,阳光工程培训对促进农民就业、改善农村经济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事实上,如何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并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认识乃至解决,它仍是崭新的课题有待于推进和研究。

二、阳光工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1.阳光工程培训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进行了多年,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有限,交通不发达,再加上各地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农民并不知道有阳光工程培训这一项工作,更谈不上深入了解。与此同时,我国各类企业正在源源不断地吸纳农民工,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镇,如此一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就逐渐减少,并且相关部门对于阳光工程培训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开展。

2.培训对象文化水平较低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阳光工程培训,由于这一因素,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先进的技术。并且我国农村老龄化极其严重,年轻力壮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男性劳动力不断输出,留下的人大多是老年人或者中年妇女,导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无法高效进行。

3.培训任务较重

我国的农民人口数量庞大,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很低,所以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任务量较大。值得注意的是,阳光工程培训工作需要大量数据资料,在后期总结阶段也需要仔细审慎地整合,并做好跟踪调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总而言之,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干扰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开展,甚至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三、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解决对策

1.强化组织领导

由于阳光工程培训的意义重大,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认识到阳光工程培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将其作为重要工作重点推进。为了保证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个具体实施单位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领导,并且单位内部要落实责任制度,强化领导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工作,相互配合,从根本上保障这项工作的落实开展。

2.创新培训方式

现阶段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一定要顺应时展需要,相关专家必须不断探索创新阳光工程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当中讲究质量和效率。在具体的培训过程当中,要以培训为主,并把实用性放在重要位置,在培训模式上,要不断探索突破口,把课堂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拉近了专家和农村劳动力之间的距离,让农村劳动力更为真切地贴近生产,也会切实提高阳光工程培训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培训过程中切忌使用专业术语,务必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农民接受起来不费力气,提高其接受效果。

3.做好宣传工作

对于阳光工程培训的宣传工作,应当充分重视起来,它的地位不容小觑。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展的新型农村劳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实感受到阳光工程培训的益处,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另外,在该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措施和解决方案,将阳光工程培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来。

4.加强监督工作

阳光工程培训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工作,依据阳光工程培训的需要,应当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和监督方案。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资金的应用和管理,要为阳光工程培训建立专门的资金使用账户,避免因此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总而言之,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惠民政策,它的宗旨在于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各级政府的领导者要充分重视起阳光工程培训的作用,将其价值充分发掘出来,使其为小康社会的构建提供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傅庭进.明确目标 强化监管 精心组织实施“阳光工程”-贵池区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情况[J].安徽农学通报.2008(03)

[2]齐城;邓士保;胡峰松;胡松林;肖国元;龚太龙.倾心为民抓培训 阳光工程暖人心-潢川县信潢技校阳光工程实施侧记[J].河南农业.2008(15)

[3]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 确保今年我省阳光工程实施工作顺利完成-张广智厅长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现场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河南农业.2006(08)

阳光工程论文第3篇

【关键词】光伏专业 课程建设 光伏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5-01

一、光伏专业建设现状

中国光伏产业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和光伏系统等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具有了一些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光伏不缺政策、不缺市场,缺的就是光伏方面的专业人才,如何培养现在发展需要的光伏人才一直都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摸索的课题。

目前很多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力争为光伏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是我国最早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为光伏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榜样。随后,华北电力大学增设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成为了部级特色专业,侧重于太阳电池设计与制造,光伏系统设计与搭建,光伏电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以及太阳能发电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大学都陆续开设了光伏专业。

还有很多职业院校也加入了光伏人才的建设队伍,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原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利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等制造业专业发展。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注重光伏产业理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具有从事硅材料及光伏产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名称为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侧重于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扬州职业大学的专业名称为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培养具有太阳能光伏产业及光伏材料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能在光伏材料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的专业名称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针对长三角地区特别是苏锡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新特点,侧重培养光伏系统安装调试、光伏系统运行维护、小型光伏系统集成、光伏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能力。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专业名称为硅材料技术,培养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名称为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光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光伏工程现场施工及从事光伏电力系统的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工作。

二、对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人才变得非常紧缺,这将制约我国光伏产业的大力发展。目前还没有形成非常完整、成熟的光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的后续供给速度赶不上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建立合理的光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光伏产业输送优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高校面临的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光伏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因此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太阳能光伏专业培养方向的研究有利于我校太阳能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太阳能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主要针对光伏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几点见解,以期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培养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优秀和创新性人才提供借鉴。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为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光伏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结合目前光伏岗位需求以及高校的办学条件,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现主要岗位群主要有单晶硅棒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加工和光伏发电系统施工,其中前四个岗位人员需求量大,但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很多初、高中生经过短时间培训就能胜任。而在光伏发电系统施工方面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国家对光伏电站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大,此类光伏发电技术施工人才需求非常的急缺,需要系统地掌握储能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能进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性能测试及设备运行与维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以对课程整合和调整。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把重点放在硅棒制备工艺流程及原理、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光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CAD技术、电子线路知识和电气控制技术知识,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光伏材料和光伏系统检测、PLC、单片机等控制器件基础知识的培养[1-3]。

2.加强校内外实验、企业实习基地建设

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知、学习能力、现场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能力、团队合作等,这些素质很难通过一两门课程来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校内外实验和实习来进行职业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们对光伏这个产业的兴趣,认识到光伏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其次通过实验和实习重点加强学生对单晶硅片制造加工流程、光伏电池生产工作流程、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工艺流程等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对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4]。

3.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作为一门新开的专业需要有一个强大师资队伍,上海电力学院有光伏行业最知名的教授之一,杨金焕,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元老之一。南开大学的光电子所是国家863计划之一,他们研究的电池专门供给中国的卫星做空间电池。四川大学的材料科学系冯良恒教授也是国内光伏行业领先学者之一,主攻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笔者认为,一个学科要发展,首先要有好的学术带头人。因此,要大力引进国内高水平大学师德好、学术造诣深的人才担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学术带头人。在此基础上引进相关方向的优秀青年博士,为现有师资队伍注入一股具有活力与创造力的新鲜力量。采取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法,尽快提升青年博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素质,使青年博士在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的优势,加快整个专业的发展。

三、总结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光伏专业人才变得非常紧缺,光伏人才培养要结合目前光伏岗位需求以及高校的办学条件,凝练出该专业的特色,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光伏产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光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萱. 高职院校光伏专业建设的探索[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11(2): 35-37.

[2]肖志刚, 蒋瑶, 尹绍全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61-64.

阳光工程论文第4篇

一、确立校园“阳光”教育核心价值文化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阳光教育”就是当下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最新产物,是崭新的教育理念,它既适应社会的教育期望,也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中,选择了以“阳光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灵魂。周洪宇教授认为“阳光教育”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教育模式。学校围绕“启发潜能,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在校内逐步形成统一的主流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坚持这种理念的导向,将其贯穿于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文化体系。秉承着这种思想,学校的制度建设与组织管理变得透明、公平;课程文化能够体现丰富与个性;教师以悦纳、博爱的精神面对工作,促进学生自信、自律,全面和谐发展。在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校园内师生也逐步建立起独特的道德意识、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并逐步转化为师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沉淀在校园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二、建设与时俱进的校园阳光品牌文化

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追求教育多元化价值的过程中,我校大胆地作出了以文化塑品牌的战略部署。学校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环境、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和办学目标,在“启发潜能 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出校风、校训等一系列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系,目的是以理念主导教育行动,并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的个性鲜明的示范性阳光学校。

办学目标:“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成就人生的家园,师生铸就未来的学园”。

办学理念:“启发潜能,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

培养目标:“培养知礼仪、善学习、健康阳光、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校训:知书、尚德(崇尚知识和道德,培养知书达理、全面发展之人)。

校风:和谐、求真(追求阳光般的透明与融合)。

教风:博爱、善导(追求阳光般博爱、普惠)。

学风:善思、践行(追求阳光般的活力与热情)。

三、打造校园“阳光”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制度文化形成的基础,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障;精神文化是制度文化的补充和拓展,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动力和矫正。我校作为一所新校,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并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三个具体的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校长室—德育处—年级部—班主任—班委会)、教学管理系统(校长室—教导处—学科教研科组—年级备课组—任课教师)、后勤服务系统(校长室—总务处—后勤工作小组—后勤工作人员)。在落实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党支部参政议政的民主职能,制订了《阳光教师评选方案》《阳光级组、科组、备课组评比方案》《阳光班级评比制度》《阳光少年评比办法》《阳光课堂评价方案》《阳光校务制度》等一系列阳光管理制度,促进科学、高效管理文化的形成,让学校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方向发展。学校还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开展“校长信箱”、教师沙龙、座谈会、茶话会等多种途径,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积极参政、议政,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领导班子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工作上充分信任,生活上关心照顾,始终把教职工的困难放在心上,多鼓励、少批评,消除感情上的隔阂,建立了融洽的、和谐的干群关系,塑造了民主、团结、积极、高效的工作作风和高度一致的团队精神。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四、努力营造校园阳光教师文化

良好的教师文化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全校教师群体公认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它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境界、教学风格乃至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我校倡导“博爱、善导”的阳光教师文化,制定《阳光教师成长培养规划》,建立“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塔式师资培训框架,逐渐培养一支具有全新教育理念,教学基本功扎实,能驾驭阳光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一方面严格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塘厦镇中心小学教职工师德行为规范》,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照《塘厦镇中心小学阳光教师标准》强化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实践,让每一位教师都树立学生主体观,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建设民主课堂,积极营造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丰富情感、完善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鼓励教师放下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发展的促进者,让学生在师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和谐、团结、高效的阳光教师文化的形成。

五、构建校园特色课程体系与阳光课堂文化

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化与拓展。我校把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追求“两课文化” 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一致性和匹配性,使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使学校文化建设进入了课程与教学的层面,实质性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在“两课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培养为目标,以阳光教育理念为主导,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全面实践,而不局限于表面化、形式化、短期性、突击性的所谓文化活动,通过长远规划,精心布局,逐步使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阳光心语课程》《趣味科学课程》《分级阅读课程》《阳光习字课程》《阳光体育课程》《阳光德育课程》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体育类,有球类、棋类、体艺类、操类等;艺术类,有声乐、器乐、舞蹈、美术、陶艺、演讲、主持、朗诵等。在课程文化上体现了“丰富、个性”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的阳光少年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堂,是学校文化传承的脉搏。教学不单纯是“知识传授”和“培养技能”意义上的活动,也是正确的价值观、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引导,它必须充分体现“文化熏陶”的育人目的。我校倡导“实施阳光教育,营造生命课堂”教学主张,从教师课前的建课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关注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的价值,努力培养大写的“人”。鼓励教师努力把课堂变成激发智慧、砥砺思维、培养精神的课堂,建立充满人性,体现民主、开放、合作、竞争的阳光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积极情感,热爱学生,以情养情,知情交融;用爱生的情感、爱生的语言,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受到民主、平等的待遇,都得到师爱的滋润;让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中享受阳光,感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培育校园“阳光”活动文化

“阳光活动”是阳光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追求的集中反映。

(1)努力培育争创“阳光班级”、争当“阳光少年”的活动文化。培养“阳光少年”是学校的教育目标,“阳光班级”是“阳光少年”成长的重要阵。 为此,在阳光班级的创建过程中,努力做到“一班一品,班班特色”,实现班级班风班训个性化、班级目标明确化、班级活动特色化,通过阳光主题班会、阳光展示台、班训、班徽、班歌等评比活动,形成阳光评价和奖励机制,促进班级自主和特色发展。

(2)努力培育 “阳光”校本课程文化。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渗透“阳光教育理念,形成阳光课程系列化。比如,人格教育类,通过升旗仪式、班队会活动、思品课堂以及德育五分钟、重要节日纪念日等保证落实;生活指导类,通过劳动技能课、综合实践课、行为规范课,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服务、学会创造;艺术体验类,通过“第二课堂”,如舞蹈班、合唱班、民乐队、美术班、书法班、围棋班等,提高学生艺术修为,培养个性特长。此外,语文类的阳光习字、阳光经典诵读、阳光阅读、阳光诗社及阳光文学社活动,英语类的阳光嘉年华,美术类的阳光绘画,体育类的阳光大课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在这些活动中,去形成一些特色的保留项目,并形成“阳光校园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体系。

(3)努力培育“阳光德育”活动文化。德育就是育德,德育不应该简单地说教,而应该关注孩子们活生生的生活,留意学生们真切的平常事儿,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去探讨,去解开心中的结,去明白做人的理,去打开心灵那扇窗户,让阳光照进心田,让心田铺满醉人的绿!这,就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润物细无声,静待春暖花开!

在“阳光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创造性地开展“阳光德育”活动,努力丰富阳光德育文化。开展每周“阳光T台”系列活动,开设声乐、舞蹈、器乐、健美操等专场活动,让每一个孩子们主动参与,都能获得展现个性的机会;开展“阳光脸谱”活动,让孩子们把最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开展“阳光小课间”活动,让每一个班级自主选择充满童真和乐趣的小游戏,在延长了的15分钟的小课间体验游戏的魅力;建设开放式的年级“阳光书屋”,让孩子成为书屋的主人,让课间课余成为在书吧自由阅读的美妙时刻;把枯燥的班会课变成“阳光德育五分钟”,让孩子成为班会的主人;同时,把阳光电视台、阳光广播站、阳光文学社等建设成孩子们心向往之并引以为自豪的展现个性的舞台。为了打造“阳光校园”,学校提出了建设“四无”校园的目标,即“让校园没有一片人为垃圾,让校园没有一点人为破损,让校园没有一声大声喧哗,让校园没有一句粗话脏话”,变大而空的德育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让“阳光德育”散发无穷的魅力。

七、塑造校园“阳光”景观文化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设施是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打造阳光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非常重视规划,经过反复论证,逐步明确了“以阳光教育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功能室、无论是体育馆还是植物园,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展览厅,甚至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应该体现出浓郁的“阳光”育人氛围。板报橱窗、牌匾标语、艺术长廊便成为了阳光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阳光校务”“阳光展台”“阳光T台”“阳光脸谱”等场、园、庭、廊处处散发着浓浓的阳光清香。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可以自主参与的文化阵地。阳光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创建“阳光班级”的重要内容,从教室布置到桌椅摆放,从风采展台到小小书柜,从班级黑板报到作品展示栏,让课室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水泥盒子”,更成为孩子们主动参与、自主创意阳光阵地,变有形为无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乐在其中,享受阳光的人文熏陶,体验美好的合作生活。

阳光工程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阳光体育 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68-02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项旨在促进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体育工作,它的发展无疑将是新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开展新的亮点。而对新疆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将有助于新疆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领会会议精神,抓住政策机遇,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为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一、研究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11所普通高校的学生、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相关管理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二、结果与分析

也有一些因素制约新疆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学生个体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情,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到(见表1),在影响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诸多因素中,功课多,没时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6.1%,其次是场地、器材不足(占32.5%),缺乏运动氛围(占32%),紧随其后的还有对运动不感兴趣,活动内容单调、形式简单,没有教师指导,不懂健身方法等。

1.时间保障方面

在影响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负面因素中,有36.1%的学生选择了“功课多,没时间”。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得知,当前,各高校在7~8节甚至9~10节都安排有专业课或实验课,同时,各高校还都设置了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学习时间和任课教师,学生必须选修几门并要拿满学分。这其实是在满足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但这会造成教学资源不充足的高校在排课时,不得不占用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这样,即使7~8节、9~10节没有安排课,也会有部分学生去参加选修课,去拿学分,顺利毕业。课业繁重,学业、就业的压力学生似乎很明白,哪些事情现在必须要做,哪些事情没有时间就不去考虑,学生有自己的做法,毕竟精力有限。“体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惯性意识就更加凸显。中央6号文件明确要求学校教育部门确立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的合理地位,要求将学生的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形成制度,要求全体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

2.师资、场地器材方面

在影响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中,有32.5%的学生选择“场地、器材不足”。随着全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新疆多数高校的体育资源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些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好的运动项目由于现有师资、场地器材匮乏导致无法开展或得到有效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就必须要有充足的体育场地。目前新疆每所普通高校的学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尽管许多高校前几年为迎接教育部的教学评估检查,体育场地有所改善,但终因经费有限,还是未能严格按照学生人数规模配备体育设施。因此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

3.课外活动内容的形式、组织安排方面

调查数据表明,有71.3%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的内容、形式是满意的,而只有47%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感到满意。“对课外运动不感兴趣”(26.8%)、“活动内容单调、活动形式简单”(22.8%)等也都占了较大的比重。这充分说明,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运动的外部原因并不是很优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让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4.学生个人自觉方面

调查表明,只有47%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感到满意,主要认为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单调、形式简单、缺乏运动氛围,不具有吸引力且组织管理松散,加之场地、器材不足,场馆收费或不开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外,由于自身惰性、独生子女等原因,怕苦,怕累,意志薄弱,受不了严寒酷暑而不愿进行体育运动(尤其是女学生)。对于正在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来说,如何调动学生主体的个人自觉,加快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的步伐,是我们每一个体育人肩负的历史责任,其意义重大。

5.教师指导方面

调查显示,有20.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懂得健身的方法,有21.7%的学生认为没有教师指导。首先在理论指导方面,一方面理论授课缺乏有效的监督,尽管所有高校教学大纲都规定了体育理论课的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严格执行大纲的规定。由于部分教师课堂理论授课能力及自身知识储备的限制,教师更愿意上驾轻就熟的体育实践课。另一方面,在有限的体育理论课上照本宣讲,学生不爱听,也记不住,这是存在于多数教师身上的弊病。其次在课外实践指导方面,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既要完成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运动训练、校内外体育竞赛,还要在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的基础上,完成一定的科研与教学建设工作,以满足体育教学和职称晋升的需要,体育教师基本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学生的课外运动进行辅导,再加上学校对体育教师额外工作也没有实质性的认可,因此目前学生课余运动基本上是处于自我调控状态。

6.奖励机制方面

在教师问卷中,对阳光体育开展期间,学校是否对表现突出的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奖励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有93.3%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对在阳光体育开展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相关奖励,同时认为尽管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进行工作量计算,但比例很小。

三、结论与建议

1.新疆普通高校都下发了贯彻执行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关文件或实施方案,各高校对阳光体育的宣传很好,也很到位,但执行力度不够。应加大对阳光体育开展的执行力度。

2.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形式满意度较高,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满意度较低。应科学安排课余阳光体育活动内容。

3.学生在获得优秀体质测试成绩的同时,并没有获得相应的“阳光体育奖章”,体育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付出的劳动和取得的成绩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认可。应完善并实施奖励机制,倡导全校师生共同运动。

参考文献

1 喻 坚.阳光体育运动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9(5):95~97

2 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学校体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5.9

阳光工程论文第6篇

一、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

1.注重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它主要包括各种体育建筑设施、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设施、体育环境设施以及以体育为主题的各种雕塑、宣传栏、文化墙等,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经济基础决定着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低,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用于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资金更加匮乏。因此,我国各级学校要多方位想办法,健全融资渠道,多方募集资金,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完善学校体育建筑设施、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设施,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校园各种体育文化活动的规章制度,是约束师生体育行为的重要依据,是维护学校体育活动正常秩序的重要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光有优越的体育物质条件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师生的体育行为是不行的。要落实阳光体育,规范制度要先行。因此,应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同时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上来。

3.注重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体育氛围、校园体育风气、师生体育价值观等方面,“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友谊、进步”“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其魅力就深藏在体育文化的底蕴之中。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抓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推动阳光体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1.提高对阳光体育的认识,转变学校体育教育理念

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健康第一”不光是口号,我们要真正地去理解阳光体育的精神内涵,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引入这一教育理念,鼓励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沐浴大自然的阳光,愉悦身心,让青少年学生享受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康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切实提高身体素质,成为“终身体育”的受益者。

2.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环节,是落实阳光体育最直接的途径。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是落实阳光体育精神和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学方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适应学生个体发展,把关注教师教转化成更多地关注学生学,把关注学生群体转化为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在运动场上运用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互帮互学的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化教学进体育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感受体育课的快乐。

3.加强师资队伍软实力的建设与管理

体育教学的质量不仅与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体育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和打造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是落实阳光体育和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教学、运动训练、阳光体育运动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同时注重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特别注重老教师对新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形成师德好、专业精、善教学、能管理、会组织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来保证阳光体育的实施。

三、抓课外体育活动,塑造学校体育工作新风貌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阳光体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培养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把握“健康第一”思想,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具有重要作用。抓好课外体育活动,塑造学校体育工作新风貌,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体育活动的保障工作

阳光体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形成制度,不得挪用或挤占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场地器材供应以及医务监督等各个方面进行制度化,从而保证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计划落到实处。

2.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

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工作,一方面要注重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活动的形式。活动内容上,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以及学校的自身条件来精心设计,提高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持续性和群众的参与性。活动形式上,应丰富多彩,坚持创新,广泛开展青少年喜欢的体育项目以及趣味性强和具有地方或名族特色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

3.注重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联系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体育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在内容上不能过于追求传统项目,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从而把课堂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

四、抓学生体质监测,把握阳光体育工作落实效果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一方面将使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机制,帮助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提高健康水平,达到《健康标准》;另一方面将使学生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去积极追求身体健康,实现阳光体育的目的。

阳光体育工作落实的好坏,学生体质监测所反应的数据是最客观的、可信的,要把握阳光体育工作落实的效果,势必牢抓体质监测。建立阳光体育与体质监测相结合的机制,全程监测并记录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充分利用《健康标准》的导向作用,使青少年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进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五、抓体育科研,推动阳光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学校体育科研主要是广大体育工作者从学校体育实际出发,突出实践性,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体育教学改革、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活动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真正能为体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提高管理水平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阳光体育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学生体育,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战略举措。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必须是同步的。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践能丰富科学理论的研究,科学理论的研究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指导阳光体育的发展。要推动阳光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抓好对阳光体育的科学研究非常重要。一方面,注重学校体育科研队伍建设,动员更多的专家、教师、学者、管理人员参入到阳光体育的研究中来,着力破解阳光体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推动阳光体育的深层发展;另一方面,注重重大课题的申请和研究,重大课题一般属于问题深、难度大的共性问题,组建强大的科研团队对开展阳光体育的共性问题进行攻关,对阳光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六、抓评估建设机制,促进阳光体育持续健康发展

开展阳光体育评估活动是对学校贯彻阳光体育精神的一项有效的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学校阳光体育起到保障、导向和督促作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检查和评估工作,使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价。评估过程中要注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时地修改和调整评价体系,使评估工作始终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之上。另外,对阳光体育进行评估,应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评价,并对评估结果及时公告,表彰先进,警示后进。只有抓好评估建设机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进行综合、客观、科学、定期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使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广泛、持久、深入地开展。

参考文献

阳光工程论文第7篇

一、科学构建校本科研组织网络――科研实施的有力保障

为了深化校本科研工作,青山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校本科研工作网络,采取以“校长领导――教科室管理――教研组、课题组实施――教师参与――团队协作”的层层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本科研组织网络见下表:

二、科学构架教师发展的三维空间――科研教师的成长沃土

青山小学提出了在科研工程中“打造阳光少年”和“阳光教师团队”的工作思路,力求通过“阳光文化”的引领和“阳光教育”的实施,让校园充满阳光和温暖,彰显阳光特色。要实现这一目标,锻造阳光教师是关键。如何让我们的教师阳光起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构架教师发展的三维空间。

1.构架学习空间――任务驱动,让教师心动。心动是一种内趋力,就是一种自愿。这种心动的产生需要外力。这种外力就是一种氛围,一个任务。

青山小学立足于学校与教师实际,从学校自身建设需要与教师专业成长出发,制定了《校本研训工作计划》,拟定了《校本研训实施细则》,引导教师制定了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建立个人研修业务档案。同时引进激励机制,把“教师专业成长记录”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把校本研训与期末综合量化考核、职称评定、评优挂钩。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为教师设计《教师个人发展手册》和《教师学习手册》,每月坚持对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进行检查、评比,予以通报,并把优秀的论文、案例刊登在学校的简报上,供大家交流讨论。这种在任务驱动下开展的常态训练,保障了科研工作的实施,驱动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构架科研空间――引导参与,让教师行动。有了心动,就要行动。谁来做?怎么做?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参与,即引导教师参与,促使大家进后而知,知后而为。

学校实施“我买书,学校买单”、“校长赠书,我研读”、“免费为教师出文集”等策略,开展“阳光教师读书碰撞”、“优秀教师专题讲座”、“观摩示范课”、“专题研讨”等活动,实施与兄弟学校“科研联谊”、 送教师“异地专训”等策略,积极探索以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工作途径,多种平台引领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研究、教师能级培训,促进了教师个体反思,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

3.构架展示空间――舞台历练,让教师激动。如果说,行动需要帮助、需要交流、需要实践、需要反思,那么激动则需要给教师成功的机会。为此,我们为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评先突出他们、发挥他们,尽可能让他们享受教育成就感。

(1)给我一个舞台,我就灿烂――因灿烂而自信。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基本功大赛:书法竞赛,以“青山教育我的责任”、“让平凡的岗位熠熠生辉”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比赛,“我的教育故事”、“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征文大赛……教师在特色舞台上既历练了自己,又因为被认可增长了自信。

(2)给我一份荣耀,我就激动――因激动而奋进。学校还开展了“五好教师”(学生的好老师、孩子的好父母、爱人的好伴侣、父母的好儿女、社会的好公民)、“感动青小的十大园丁”的评选活动和事迹报告会,期末评比“ 教育教学标兵”、“明星班主任”、“科研新秀”……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唤醒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也因此阳光起来。

三、科学打造课题特色研磨团队――有效教育科研的生命力

基于“成就教师第一、发展学生至上”的管理理念,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学校凭借各种特色课题研磨团队的积极介入,突出教师教育内涵发展,追求实现教师的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行动研究目标,让教师在课题中茁壮成长。

1.管理团队,舵手引航――有效科研的推动力。青山小学拥有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即“先锋社团”。他们亲自带领课题组展开研究并参与研究的全过程,管理团队的积极介入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激励着全校教师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课题研究,有力的推动了研究全面深入地开展。

2.教师团队,划桨开船――有效科研的生命力。在学校管理团队的直接推动下,教师自发成立了一个群众性组织―― “课题研究团”。这个团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网络学习、与专家对话、访问名校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大大盘活了教师资源,教师参与教研和科研的热情进一步得到激发。随着学校“骨干教师、课例教师培养工程”的实施,“伯乐”、“一弯新月”和“众星拱月”等社团相继产生。

(1)“伯乐”社团――由师傅组成:给教师上示范课、跟踪徒弟听课、评课,帮助新教师早适应、立稳讲台,分析每个课例教师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2)“新月”社团――由徒弟组成:跟踪师傅听课、评课、每月上一次汇报课,并撰写学习体会。

(3)“众星拱月”社团――由非徒弟和非师傅的同学段同学科教师组成,他们甘当绿叶,为课例教师服务,协助师傅辅导徒弟上路。

(4)“六小龄童”社团――由六个年级组长组成:协调组内工作,上传下达学校的各项科研工作任务。

(5)“千里马“社团”――由后勤人员组成: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后勤保障。

诸如这样的特色团队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团队研磨机制为教师拓展了一个向上的空间,使教师有了成就感。

3.学生团队,撑篙破浪――有效科研的彰显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阳光气质,学校成立了一系列有创意的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学生社团,如:“合唱团”、“琵琶团”、“舞蹈团”、“清泉文学社”、“七彩阳光广播站”、“青山国旗班”等。在这些团队里,每一位同学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们在这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潜能,阳光校园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象。

四、校本科研卓见成效――阳光团队彰显特色

通过努力,我们一点一点地赋予学校新的含义:阳光环境、阳光管理、阳光文化、阳光课程、阳光课堂、阳光评价、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伙伴乃至阳光家长。“阳光”已融入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每一项工作之中。

1.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阳光了。几年来,青山小学的“阳光少年工程”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习作、绘画作品、书法作品、科技等作品频频获奖,每年都有上百人次的学生捧回奖状。其中,“小天使合唱团”赴省演出,捧回了金奖,“琵琶团”的小演员演出的节目被荆门市电视台教育生活栏目录制,“七彩阳光广播站”的播音员们赴省参加节目录制并获得“金话筒”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阳光的孩子多起来了。

2.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发展――教师阳光了。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学校涌现了一批有教育科研经验的教师队伍。其中,省建功立业校长一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六名,科研明星、科研班主任六名,骨干教师十一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五名,区学习型教师六名……近三年来,教师撰写的一百多篇论文获各级奖励,发表在各级刊物上的论文、教学设计、个案达四十多篇;所承担的竞赛课获省级奖四节,市级奖五节,区级奖十节。课题组开发的校本教材“双百工程”已投入使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校本教材撰写小组成员所撰写的方案、评价体系、经验论文、典型课例在区科研现场会上交流,并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在省级中青年教师辩论会上,青山小学的刘君、赖惠琼等四名教师凭着扎实的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雄辩的口才驳倒群芳,捧回了湖北省唯一的特等奖。

阳光工程论文第8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

Abstract: solar photovoltaic (pv) - solar-thermal technology combining photovoltaic and solar thermal utilization, reduce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the photovoltaic panels on one h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 certain temperature heat recycling on the other hand, comprehensive improve the solar-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With separate photovoltaic cells compared to normal solar collector, solar easier to achieve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pv) - solar-thermal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a heat pump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system can also realize the cooling, heating, heating water, etc, are potential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Photovoltaic solar - thermal collector performance research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ts energy-sav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summarize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recently, 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an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solar-thermal collectors

中图分类号:TK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能源是影响各国经济和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世界日耗油量已达9×107桶[1]。至2025年,该数字预计将增至12.3×107桶[2]。众所周知,大量矿物燃料的消耗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矿物燃料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等问题都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太阳能相关技术的研发备受关注。太阳能的利用技术从能量转换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从目前的研究不难看出:两种利用技术的转化效率并不理想,尤其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相对较低。太阳能光热和光伏技术的结合,即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

目前,太阳热能的利用占一次能源的0.5%,而太阳光伏能源仅有0.04%[3]。因此,太阳光热利用和太阳光伏利用技术均具有广泛发展空间。相比于较理想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太阳能光伏利用的发电效率普遍较低,通常在15~20%内。为克服这点,研究者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即集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集热器功能于一体,采用层压或胶粘技术将太阳能电池(或组件)与太阳能集热器结合起来组成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photovoltaic-thermal collector,即PVT集热器)。PVT集热器一方面通过冷却太阳能光伏板使光伏效率提高,一方面得到一定温度的热量,并由气体或液体回收利用。因此,双功能的PVT集热器与独立的太阳热能或太阳光伏系统相比,具有较高的综合转换效率,其市场潜力有望高于两种单独利用的系统。本文主要介绍PVT集热器性能研究的理论和实验结果,简述该项技术新近发展趋势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2. PVT集热器的性能研究

有关PVT技术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Wolf和Florschuetz等人[4]提出了PVT集热器的主要概念。PVT集热器按冷却流体不同分为PVT液体(水、制冷剂)集热器和PVT空气集热器,按介质流动方式分为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按有无盖板又分为盖板和无盖板;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平板型和聚光型P,按与建筑结合形式的不同分为独立式和建筑一体化式。1979年, Florschuetz最早采用修正过的Hottel-Whillier模型对PVT集热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随后,Raghuraman和Mbewe等人分别针对平板型、聚光型PVT集热器展开相关研究。在80年代后期,针对各类PVT集热器的性能模拟及实验研究成为热点。研究表明:太阳能热利用介质的冷却效果使光伏电池效率明显改善,且液体冷却效果好于空气冷却。平板型PVT液体集热器系统的理论热效率通常在45-70%,而空气型在优化情况下可达55%。

选择合理的工作温度对设计高效的PVT集热器至关重要。工作温度对不同类型光伏电池的PVT集热器性能影响不同。应选用价格相对较低,发电效率相对较高,并且受工作温度影响较小的光伏电池。一般来说,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呈线性降低趋势。由于较低的温度系数及其价格优势,在一定工作温度范围内,薄膜光伏电池更适用于PVT集热器。但是由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普遍高于薄膜电池,所以目前的PVT集热器大多采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然而随着高效薄膜光伏电池的出现,加之较低的温度系数,该类型的电池对PVT集热器将更具吸引力。除了工作温度,集热器部件的光学性能、冷却介质的质量流量、集热器的结构参数等都是影响PVT集热器性能的重要因素[5]。因此,为保障PVT集热器综合工作性能,应根据工作温度区间选择适合的光伏电池类型,准确设计各主要结构参数,同时保证合理的运行参数设置,包括热电输出比例、太阳能百分比等参数。

3. PVT 集热器节能设计及应用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现阶段,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主要有两种体现形式:一是光热建筑一体化,在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采暖器等,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加以利用。二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即将太阳能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充分利用建筑外表面,安装多种光伏发电产品,所产生的电能或供自身使用或并网输送。“十二五”规划中指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将成为必然趋势,相比于太阳能热利用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PVT建筑一体化(即BIPVT)更容易实现。一方面,PVT集热器的安装容易实现建筑立面统一化,相比于分别安装光伏板和集热器的情况,更符合审美要求;一方面,BIPVT可实现多功能:即在满足用户冷、热负荷需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建筑冷负荷。Anderson等人[17]将BIPVT应用于一新建建筑,研究中采用修正过的Hottel-Whillier模型对所建系统进行模拟,并通过实验测量验证其所建模型。研究发现:对系统热电转换效率有显著影响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翅片效率,光伏板与其支撑结构间的导热性以及层压方法。他们还指出BIPVT若采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制成,比如彩涂钢板,对其综合效率影响不大。此外,他们发现用PVT取代屋顶材料,比直接在屋顶安装的方式更经济,并且可以利用BIPVT后方建筑阁楼内空气的低速自然对流换热替代专设的隔热层。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BIPVT系统的成本,这对于该系统的推广应用非常重要。Davidsson等人研发了多功能PVT太阳能窗,如图所示。为降低系统的发电成本,设计中采用了倾动式的反射器将太阳辐射聚集到太阳能电池板,该反射器同时可有效控制进入建筑内的辐射总量,同时可明显降低建筑通过窗户的热损失。研究结果表明:与垂直安装的平板光伏模块相比,单位面积光伏板年均产电高出35%。

太阳能PVT窗

综上所述,PVT 集热器技术,尤其是BIPVT技术,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技术。为进一步实现该技术的工程应用及推广,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提高其综合转换效率;另一方面降低其成本。提高PVT 集热器的效率,从设计角度考虑,一方面需要保证其对太阳光谱的吸收性,即在提高太阳电池吸收率的同时, 还应尽量增加PVT集热器对太阳光谱长波辐射的吸收;另一方面是改善PVT 集热器部件的传热问题[5]。原材料选择方面,则趋向于采用温度系数低、价格便宜且高效的薄膜光伏电池。从应用角度考虑,需要根据不同用途选择适合的集热器形式。

4.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的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约占总耗量的69.5%,全球平均消耗仅为28.6%。众所周知,煤炭消耗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其他能源。因此,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节能与环境之间具有更直接的关联。

建筑能耗是各行业中的耗能大户,在我国已接近总能耗的30%,其中供热通风空调的能耗已达建筑能耗的65%,因此减少这类系统能耗对建筑节能至关重要。许多专业人士及政策制定者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其中,PVT 集热器的合理应用将成为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如上所述,PVT技术仍是相对较新的技术,目前多数研究仍处于理论分析和实验阶段,实际工程应用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该技术应用及产品商业化,一方面应提高系统综合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成本,另一方面,从应用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PVT集热器,对于PVT 集热器复合利用技术其研究重点有以下几方面:PVT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与优化问题; PVT复合系统的合理配置,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优化问题;PVT技术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等问题。因此,PVT技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其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作用,为“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roll/20110211/3387588.shtml,2011-02-11.

[2] ,2012-03-15.

[3]“Renewables in global energy supply: an IEA facts sheet”, IEA/OECD;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