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14 01:29:05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第1篇

一、绩效考核制度的概念

绩效考核主要是指一种对于员工工作的效率与成绩进行一定反馈的考核评价机制,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整体提升。企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主要是指根据既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一定的原则来对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和考核,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人员的工作业务成绩、工作行为表现、工作成果反馈及工作业务素质等,考核标准和原则就是绩效考核的制度体现。这些经过绩效考核的数据会成为日后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力管理与人力调动的重要依据,为职务变动、绩效工资等问题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在单位管理日趋透明化的今天,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管理原则

在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企事业的价值贡献和能够实现的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切实体现企事业的用人标准及以企事业的发展为最终评判标准,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业绩作为重要参考坐标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这种制度要有利于增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责任感与危机感,督促他们更加努力地参与到工作当中,确保企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在针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中,注重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业绩主体、量化明显的原则。在绩效考核制度中,员工的工作业绩应该是评价员工工作的最重要指标和依据,在制度的制定中,要注重工作业绩的重要性,把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贡献和效益做出明确的量化分析与排名,严格按照制度与程序,确保评价制度的透明性与公开性。2.团结一致,集体为轴的原则。在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中,应该以集体利益的考量为重要原则,确保总体的业绩指标在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之中得到体现,使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个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自身的工作和集体的要求之间实现更好的协调与规划。3.区分明显,操作性强的原则。在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与管理中,要注重对于形式主义的预防,对工作实效的重视要大于对考核制度重要形式的重视,对绩效考核制度中的关键点要加以区分对待和强化操作性,使这些关键点变得便于执行,简明扼要,为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行提供最大的便利。4.考核严格,公平至上的原则。在考核的结果分配阶段,由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的工作,所以在绩效考核的结果评比上一定要注重避免平均主义,把效益作为评价标准和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激励重要参考依据,使得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更加注重于工作和集体意识的凝聚。

三、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具体评价标准应用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具体评价制度应用要确保以单位的工作目标作为导向,结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流程对员工进行评价,进行评价之后的结果和数据可以在单位中的多方面管理中得到应用。1.反馈标准。绩效评价制度在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成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单位沟通和反馈的一个桥梁,绩效评价制度可以在单位内成为制度化的正常的交流渠道,在绩效评价与考核中,单位要注重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进步和不足进行一定的交流反馈,对员工进行精确到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激发员工的积极性。2.工资标准。绩效评价制度可以作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工资调整与绩效奖金发放的重要的依据,单位的绩效工资应该与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挂钩,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从而促进员工的积极性,这些奖励包括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提升及年度奖金,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进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绩效考核中去。3.人事调整与职称评审。在企事业单位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人事调整与职称评审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合理绩效评价制度就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可以说是绩效评价制度最为重要的应用部分。另外,绩效管理的结果还可以应用于对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职务提升上,从而实现企事业单位的效率、规范发展。

四、结语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第2篇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 则

一、指导思想

*******有限公司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决定导入绩效考核机制,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促进本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确保公司与员工共同成长。

根据《*******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本着同工同酬、多劳多酬、高效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特拟定本管理制度。

二、绩效考核目的

1、绩效考核是在一定期间内科学、动态地衡量员工工作状况和效果的考核方式,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评定,旨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

2、绩效考核使各级管理者明确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通过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评估,管理者能充分了解本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提高本部门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绩效考核用途

1、了解员工对组织的业绩贡献。

2、为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3、提高员工对公司管理制度的满意度。

4、了解员工和部门对培训工作的需要。

5、为员工的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提供依据。

6、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四、绩效考核原则

1、公开的原则:考核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协商和讨论完成的,考核过程是公开的、制度化的。

2、客观性原则:用事实说话,切忌主观武断,缺乏事实依据。

3、反馈的原则:考核人在对被考核人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把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同时听取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意见,对考核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或作出合理解释。

4、公私分明原则:绩效考核是针对工作业绩进行的考核,绩效考核应就事论事而不可将与工作无关的因素带入考核工作。

5、时效性原则:绩效考核是对考核期内工作成果的综合的评价,不应将本考核期之前的行为强加于本次的考核结果中,也不能取近期的业绩或比较突出的一两个成果来代替整个考核期的业绩。

五、绩效考核周期

1、公司绩效考核包括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

2、月度考核时间是每月1日~15日,考核上月绩效情况。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第3篇

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营造比学赶超、令行禁止、积极向上的机关工作氛围,按照市局绩效考核的有关要求,本着“突出重点、公开公平、科学便捷”的原则,结合本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二、考核对象

本局所有科室、队、所(以本局实际科室设置为准)。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局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中层负责人为成员的考核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以下简称考核办),由纪检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兼任考核办成员,具体负责考核打分、统计排名、向党组汇报考核情况和保存相关鉴证材料等各项日常工作。

四、考核内容和形式

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以下简称绩效考核)每月总分为100分(如有特别加分,总分可超过100分),其中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工作占20分,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占20分,信息宣传占10分,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占20分,业务突破占30分。绩效考核每月得分之和为绩效考核年度总得分。另外,设有否决项和特别加分项。

1、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工作,是指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以及无因违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各项制度被投诉行为的发生。

2、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是指执行本局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办公室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

3、信息宣传,是指完成我局《信息宣传考核办法》有关要求的情况。

4、业务工作,是指按照科室职能划分,依法履行职责,开展技术服务等工作情况。

5、业务突破,是指按照本局有关规定,完成发展目标的情况。

6、否决项是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追究有关科室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取消科室当年度评先树优资格:

(1)工作出现明显失误并造成重大损失的。

(2)具体行政行为经复议、诉讼被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

(3)两个安全方面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

(4)按照《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等有关规定,科室或人员受到责任追究的。

(5)被中央、省、市级媒体曝光或上级部门通报,造成不良影响的。

(6)不按时落实市局、县局要求,同一项工作累计三次以上被通报的。

(7)本科室干部职工发生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理的。

7、特别加分项是指工作中取得以下成绩之一的,给予科室相应的加分:

(1)业务工作受到部级、省级、市级书面通报表彰的,分别加10分、8分、5分;受到县级书面通报表彰前三名的分别加2分、1分、0.5分。同一项工作,多次受到通报表彰的或有定期通报表彰的,只加一次分,不重复加分,并且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市局或同级别单位的通报表彰按县级加分。

(2)先进工作经验、工作调研报告、创新的工作方式方法等被国家、省、市或县推广采用的,分别加10分、8分、5分和3分。

(3)服务企业或执法打假工作效果明显,获得企业锦旗或表扬信的,每次加1分。本项加分不超过3分。服务企业的做法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表扬并对全局工作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由局党组研究确定具体加分。

(4)科室人员代表单位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并取得前三名成绩的,分别给所在科室加2分、1分、0.5分。

(5)招商引资经县委督查局确认后,以500万元为一个计算单位,每完成500万元,加5分。完成500万元以下的,加2分。

我局绩效考核采取月考核为主的形式,每月进行考核打分。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分别按月累计相加计算得分。各科室应于每月23日前按时向考核办报送《每月工作调度表》,考核办依据日常工作完成情况、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考核标准进行打分、统计和排名,考核结果经考核办主任审核签字后报局党组批准,于下月10日前通报。

五、考核结果应用

1、半年考核得分排名前2位且完成任务目标的科室为先进科室。

2、年终考核得分前3位且完成任务目标的科室为优秀科室,科室负责人为先进工作者,分别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评先树优、提拔重用、向上级推荐先进,首先从优秀科室中选拔。

3、对连续3个月考核得分倒数第一名的,由局党组给予科室负责人提醒,连续6个月倒数第一的,科室负责人视为自动辞职。

4、考核得分及排名,要在全局通报。年终考核得分800分以上(含800分)的为达标科室,800分以下为未达标科室。对年终考核得分未达标的科室,由局党组研究后对科室负责人进行调整或免职处理。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第4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这种巨大的变化,推动着企业内部管理逐渐朝着规范、科学、统一的方向发展。而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方式,已经逐渐渗透至现代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科学合理地应用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确保企业及内部员工在共同努力之下推动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现阶段,大部分使用绩效考核制度的企业均已实现了较为理想的管理效果。

1.绩效考核基本概念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在现有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及统一的指标来管理员工行为及工作业绩,并以最终的评价结果对员工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点环节,目前最为流行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无死角绩效考评、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平衡计分卡。在市场经济形式的不断改革之下,企业绩效考核的方式也随着发生了改变,主要归咎于它的多因性、多面性以及动态性。多因性是指影响企业员工工作行为及绩效的原因是多样而不定的,不同的原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多面性是指绩效考核工作应围绕不同角度来进行,这样才能对员工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动态性是指员工综合绩效会不断变化,不会保持一成不变。由此可见,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正确应用可以充分了解每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并对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促进工作目标的达成

绩效考核制度需在企业现有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开展,员工在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达成企业营业目标的方式来获得良好的绩效。而绩效考核制度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充分的员工监督管理作用,有效促进了员工在工作目标上的达成。

2.2树立优秀榜样

员工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来获取自己的日常工作表现情况,以此来不断约束和改善自己,当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太理想时,说明自己在工作中有表现不到位的地方,可以及时进行改进。员工可以将一些优秀的绩效指标作为榜样来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3帮助员工自我提升

绩效考核所输出的评价结果可以让员工更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弥补自己的缺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2.4为企业带来效益

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员工进行自我提升,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大益事。企业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控制企业运行活动的所有过程,并掌握每个过程中员工所发挥的作用及配合程度,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有效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绩效考核制度由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构成,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充分激励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主要通过员工配置、岗位调整、员工考核几个部分作为参考依据。

3.企业如何正确运用绩效考核制度

3.1无死角绩效考核法

无死角绩效考核是利用四个或四个以上评价角度来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无死角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中的考核主体涉及面较广,不仅包含员工自评、领导评价,同时还覆盖了客户评价及同事评价,由以上主体共同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无死角绩效考核方式开展过程中需坚持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强化客户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当然,无死角考核制度由于涉及的主体及内容较多,在开展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企业、客户及员工共同配合才可完成。

3.2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法

目标管理法是指企业全体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的企业发展目标及绩效管理目标,依靠定期管理和评审来推动该企业发展目标和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在目标管理法中,主要是通过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决定最终的奖罚措施,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主要用来评价员工在工作上的绩效达成情况。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法应用最为广泛,因为这种考核方式所输出的结果与企业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是评价员工工作绩效最直接的方式。目标管理法由制定目标、实施计划、结果反馈、结果处理、结果评价及实施奖罚六个步骤组成。在目标管理法中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对于员工绩效的考核是十分公平公正的。

3.3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是指企业对现有的发展目标进行详细分析、抽样、分解和计算后得出的一系列关键性工作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评价员工工作情况的关键性标准,它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一旦企业战略目标发生变化,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长期性和指导性等特征,因此所制定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必须充分满足企业发展目标的特征,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动态性,围绕企业中各个岗位进行设置,旨在突出每一位员工在自身岗位上所输出的绩效表现。这种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企业效益及发展战略等方面来制定相应指标,再经过多次分析之后形成企业、部门和员工三个等级的指标。例如在贸易型企业当中,销售工作人员的关键性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员工的销售业绩、客户维护业绩、客户开发业绩等内容。

3.4平衡计分卡考核法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站在财务、客户、学习成长、内部运营四个角度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转化成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平衡计分卡的使用有效防止了企业在达成战略目标中所出现的断点现象,而将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企业短期发展成就、企业长期发展成就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归类与分析,再通过简明清晰的记分卡形式对其绩效结果进行呈现,明确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岗位的具体权限与责任、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绩效目标、各部门对绩效的完成情况等,平衡记分卡的应用使企业能够更加快速、全面地了解到整个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使绩效考核工作层次分明,具有更强的逻辑性。除此之外,平衡记分卡的使用还将以往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逐渐转化为了具有现代化特征战略目标的达成辅助工具,让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平衡记分卡中输出的内容,对整个企业的运行情况及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第5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绩效考核;薪酬体系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加剧,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长远利润,对建设单位而言,为了确保项目“快、优、省”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绩效管理是以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来体现的,需要建设单位的各个部门去完成。

一、建立部门绩效考核方法的必要性

1、部门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对新进员工能力测试,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绩效考核管理 [1]。在岗位轮换时,通过绩效考核来选择合适的人才;职位的升迁,也是通过绩效考核来选择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好的员工;制定薪酬时,也要参照员工的绩效考核。因此,对员工和部门的绩效考核是十分必要的。

2、部门绩效的考核需要提前制定工作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在绩效考核中不断审核工作目标、反馈工作进程,这是对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力度的锻炼。绩效考核能让各部门及时发现工作能力的不足和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效率,实现公司的整体效益,最终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

3、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有一定激励作用,绩效考核建立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之上,并与员工的薪酬相关联,促使公司利益分配的科学性,也为公司的人事调动提供了可靠地依据。部门绩效考核的宗旨就是强化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部门绩效考核的应用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管理理论,PDCA是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2]。从绩效管理的角度进行绩效考核,整个过程按照PDCA执行,成功的经验加以固化,失败的地方加以改进,在下一个PDCA计划中进行解决,全面质量管理循环理论使绩效考核可以长久执行。

(一)部门绩效考核的注意事项

1、将每一个部门确定为第一层次的考核主题。确定考核主体是为了方便进行横向对比和绩效考评的范畴,确定每一类别的绩效考核的范围和指标,定期进行各部门之间横向的评比。纵向的评比是各个部门跟以往的绩效考核成绩相比较。对部门绩效考核完毕,管理者应该针对考核结果中出色的部门予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与结果不如人意的部门给以相应的惩罚,从而促进员工朝着单位期望的行为靠近,减少、消除不利于工作的行为。

2、为了全面反映建设单位的工作业绩,在考核指标的制定上应该将管理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一起,管理指标是指在项目进行中,各个关键程序的节点[3]。比如项目开发部门:确定项目定位、取得土地所有权证书、工程预算等环节的节点。经济指标是销售过程中完成的指标、资金回笼率等方面。部门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不仅受业绩的影响,即经济指标,还应该参照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即管理指标。并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职责,合理分配两项指标的最终权重,计入部门的绩效考核信息中。

3、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力和问题,所以绩效考核离不开沟通。作为推行部门绩效考核来带动实现建设单位目标的管理者,需要全面认识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方法、流程以及单位的各项相关管理制度。绩效考核部门要与部门之间做好有效沟通,使各部门充分理解绩效考核部门的工作,并认同最终考核的结果。绩效考核部门要做好记录工作,绩效考核的工作指标并非固定,根据单位的发展和外部坏境的变化,在绩效考核部门和部门之间协商下,调整和改进工作指标,为了保持考核工作稳定性,建议按年度来重新确定指标体系。

(二)部门绩效考核的应用

1、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对管理部门的考核采用简单的定性综合评价方式,由绩效评价小组,小组成员为管理部门打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分的百分比为绩效薪酬系数。绩效评价小组由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基层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部分优秀职工组成,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岗位工作效率、服务的效率和态度、管理能力和力度等内容[4]。评价结果满分一百分制,以加权平均方式计算,一百分的等级划分为: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70分到90分)、合格(60分以上70分一下)、差(60分以下),并生成薪酬系数。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的工资可以按照:固定年薪酬*薪酬系数*年薪平均增长率的乘积,考评结果为优秀时,薪酬系数可以给1.3左右的系统,考评结果仅为合格的话,薪酬系数为1,考评结果为差是,则是0.8左右的数字。

2、建设单位其他非管理的部门,可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绩效考核办法。以赢利指标的定量分析为主,然后参照定性分析给予矫正,得出最后绩效考核成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权重由部门的职责和单位的业绩来调整。确定定量指标时,根据该部门的利润率、人均贡献率等因素,参考建设单位的利润表确定。定性指标的确定,则是该部门的工作质量、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给予权重。其中定性指标的成绩可以由评分组评定的办法,如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一样,该评分小组由建设单位的领导和管理部门进行打分,满分百分制,百分的等级划分如上所述,加权平均后的百分比为定性系数。部门的薪酬可以是固定薪酬加上效益薪酬,固定薪酬为固定岗位工资,效益薪酬由定性系数和定量系数两因素构成,定性系数与定量系数的乘积再乘以薪酬月增长额。

3、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单位的领导和员工本人,考核部门绩效不仅仅花费了大量时间填各种表格,而且要把结果有效整合[5]。对于表现出色的部门要适当给予奖励,对于部门绩效中产生的问题要给予解决,所以公开绩效考核的结果,将会有效避免一些问题在下一轮考核中出现,进而影响单位工作。

4、认真做好绩效考核的记录工作,将各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整理成文档保存。绩效考核的记录工作,贵在真实、公平、公开,使每个部门都信任和接受的结果,如果没有真实反映客观情况,绩效考核就没有任何作用[6]。绩效考核的结果,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行为,都予以整理归档,以作为季度、年度考核的依据,同时也为部门纵向比较提供了参考。将绩效考核中部门运行中的问题记录归档案,作为宝贵的经验,可以为后来的同样的问题作为参考,也可以在培训中作为实例教材。

建设单位中推广以工作贡献和能力为主,以工作态度、服务态度为辅的绩效考核模式,强化了绩效考核结果在薪酬分配和人才晋升的权重,使员工以单位业绩为重的工作理念得以树立。

三、总结:

建设单位通过以上步骤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可以实现一套完整的人才等级划分和薪酬分配机制,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绩效考核结果和每位职工的薪酬水平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建设单位的整体效益,实现建设单位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峰.如何实现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J].人力资源.2009(15)

[2].哈九伶.国企绩效考核不能“认认真真走形式”[J].上海商业.2009(08)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第6篇

一般而言,完整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编制:

1.总则

作为开篇章节,主要是明确制度制定的目的与依据、遵循的理念和原则、适用的对象与范围等。其中,绩效管理的原则根据需要,有时也可以单独成章。部分企业还会对绩效管理进行定义,如某企业将业绩考核定义为:“是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围绕企业功能定位和业务特点,强化企业负责人责任意识、约束经营行为、评价经营成果的管理方式,引导企业持续提升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

2.管理组织与职责划分

主要是明确企业绩效管理决策机构及其组成与职责,归口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与职责分工。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还应明确下属单位的绩效管理权限。企业管理中,一般成立绩效管理委员会作为绩效管理的决策机构,主要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统筹企业集团层面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组织实施,审批下属单位绩效管理制度;审核职能部门、下属单位绩效计划及其考核结果;审核绩效管理申诉意见,并做出处理决定;审核绩效考核结果及绩效管理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等。绩效管理委员会可下设绩效管理工作组,一般由企业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绩效管理制度的修订及维护;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绩效考核内容的分解下达,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归口管理指标的考核;开展绩效跟踪监测及辅导;收集绩效管理申诉意见,开展调查取证及结果反馈;绩效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开展等。绩效管理归口部门一般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指导、监督下属单位内部绩效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绩效考核结果的汇总计算;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建议;绩效管理资料的归档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和实施的组织协调部门,不是具体的考核主体,不能越俎代庖;应定位于搭建管理体系,设计专业工具,提供专业指导,在管理中一定要加以注意,否则容易使绩效管理与工作脱节,引起其他部门和员工的抵触,并且也会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3.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是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组织层级机构和考核对象分类的总体性概述,根据企业绩效管理的权限划分,绩效管理的组织层级机构可以忽略。一般结合企业机构设置情况对考核对象进行分类,如分为职能部门、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一般员工考核等。

4.绩效考核内容

对于职能部门、下属单位、各类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及其考核周期一般需要在制度中予以明确,但对于具体考核指标不需要明确说明,可以作为制度的附件内容,或者每年以通知的形式予以明确。

5.绩效管理流程

主要包括绩效计划制定与调整、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反馈。重点需要明确各环节的实施流程及其时间节点,以及考核结果的计算与调整机制等内容。对于绩效沟通与辅导、考核结果与反馈,一般容易忽略,可以将其列入考核主体的考核内容,确保实施成效。绩效管理流程可在制度附件中用流程图表示,并提供相关表格(文本)模板,统一文件材料标准。对于绩效管理流程中绩效计划的制定和绩效考核的实施,可以与公司、部门的经营工作会议等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管理效能。

6.申诉机制

主要应明确申诉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申诉的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追究等。申诉机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和减少人为因素(如人际关系)等非考核因素对绩效考核过程与考核结果的不良影响,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确保绩效考核的透明度。申诉机制为员工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给员工充分的话语权,提高员工的参与度。

7.考核结果应用

主要明确考核结果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考核结果应用一般包括薪酬发放与调整、优秀先进评价、岗位调整、职务晋升、培训开发等,但详细内容不在绩效管理制度中说明,应通过其他相关管理制度予以明确。

8.动态管理机制

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定期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由于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都要随着自身的发展与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因此,公司各级组织和员工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标准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这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提出了具体要求;另外,定期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也是确保其有效性、适用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制度中应明确绩效管理体系的动态维护要与公司的发展保持同步,要及时、有效并具有针对性。原则上,至少每年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工作,全面评估、调整、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为公司下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绩效管理体系评审工作一般安排在年度绩效评价工作结束之后进行。

9.绩效资料管理

主要应明确需归档的绩效材料,以及绩效资料的查阅和使用权限与流程等。

10.附则

主要是对制度生效时间(包括原制度的废止时间)、制度解释权的说明。

11.附件

主要包括绩效管理流程图、绩效管理用表,以及绩效指标及其考核标准等,应根据制度正文内容选取。

二、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对于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管理集权的企业,绩效管理相关规定可以包含在同一制度中,但对于集团型和有特殊管理需求的企业而言,同一制度不可能包含所有内容,需要系统设计,通过多个制度予以体现。常见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主要是根据考核对象的层级类别或考核内容进行设计。其中,集团公司总部绩效管理和对下属单位的绩效管理一般制定单独的制度文本,并且对于下属单位内部员工的绩效管理通常由各单位制定独立的管理制度;对于特别考核内容,如安全管理、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国有企业一般有单独的管理制度,其不需要在绩效管理制度中详细说明,作为配套制度即可;对于特殊人员,如经营管理者、营销人员、研发人员,以及企业引进的核心骨干人员,也可以制定单独的绩效管理制度。

三、绩效管理制度修订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第7篇

摘要: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目标定位的偏差、绩效考核方法的不合理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其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改变其绩效管理的现状,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环境的变化对绩效管理目标进行恰当的调整,改进考核指标,综合运用各种考核方式,并建立与绩效管理相对应的完善制度体系。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改进措施

一、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绩效管理的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对于绩效管理来说,考核和管理只是一种方式,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不少国有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对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认为考核和管理就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甚至显得十分多余。这种认识的偏差使绩效管理失去了本质上的意义,成为了一种浪费企业资源的摆设。归根到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没有确定其绩效管理的目标,导致绩效管理目标被层层扭曲,甚至完全背离了绩效管理的初衷。如果用绩效管理与国有企业整体目标的偏离程度来衡量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定位偏差,那么就国有企业目前的现状来看,这种偏差已经很大了,以至于绩效管理不仅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还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二)绩效考核的方法不合理

绩效考核方法直接影响到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和有用性,而目前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首先,考核指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不能够真正激发出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其次,考核方式很单一,不能准确地得出指标结果。对一些持续性发生并且可能存在偶然性的事项仅凭一次考核是并不能说明问题的,而对于复杂且重大的事项仅通过简单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也是不能得出可靠结论的。单一的考核方式严重影响了绩效考核方法的合理性。

(三)绩效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缺陷,没有形成与其绩效管理相对应的完整制度体系。单是绩效考核这一项工作就涉及到国有企业内部各层级各部门的方方面面,工作任务十分庞大,而且需要做到足够的细致。如果缺少制度的规范和指导,整个工作是不可能有序开展下去的。此外,绩效公示制度的缺位降低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不能让广大员工对绩效管理产生足够的信任;而问题申诉制度的缺位则降低了绩效管理中的沟通效率,员工问题申诉无门,也就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严重打击了广大员工对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信心。相关制度不健全使得整个绩效管理举步维艰,难以发挥其本质性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准确定位绩效管理的目标

纠正绩效管理目标定位的偏差是国有企业改进其绩效管理的首要任务,为此,国有企业应当首先明确企业整体目标,再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来定位其绩效管理的目标。国有企业所有的活动都应当与其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性,从而推动企业朝着理想方向发展,当然绩效管理也不例外。绩效管理的目标定位应当作为国有企业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充分分析企业整体目标,并对其进行合理分解,最终制定与自身特点相契合的绩效管理目标。对国有企业来说,其绩效管理的目标应当使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员工个人能够朝着企业发展方向努力。当然,在定位绩效管理目标时,还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兼顾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毕竟再准确的目标一旦缺乏可行性就不可能是一个定位恰当的目标,也就不可能指引整个绩效管理朝着理想的方向开展下去。此外,针对绩效管理过程的每次循环,国有企业都应当重新审视其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否可行,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对绩效管理目标作出恰当的调整,使其保持与时俱进。

(二)改进绩效考核的方法

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国有企业应当对绩效考核的方法进行改进,以确保绩效管理发挥显著作用。应当重点改进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和考核方式的运用,并同时兼顾绩效考核方法的其他方面,从而全面系统地提高绩效考核方法的有效性。简单来说就是要使考核指标的大小和员工的努力程度呈正比,从而保证指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排除走捷径的可能性。为此,国有企业可以组织专门的指标设置工作小组对各工作岗位进行仔细研究,设计出符合特定岗位特点的考核指标。就考核方式而言,不同的事项采取不同的方式,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对于持续发生并且存在偶然性的事项,应当采用抽查的方式多次进行考核;对于复杂而重大的事项应当同时采用实地考察、询问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反复考核以及结合各种不同方式进行考核,可以大大增加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和有用性,提高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实用性。但与此同时,重复考核的次数不宜过多,对同一事项的考核方式也不宜用得太多,只要有充分证据表明考核结果可靠即可,从而尽量节约考核成本。

(三)完善绩效管理的制度

除了准确定位目标和改进考核方法之外,国有企业还应当完善其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形成与其绩效管理相对应的完整制度体系,来规范和指导整个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下去。绩效管理是一项庞大而繁重的工作,既需要原则性的指引,又需要详细的工作规范。因此,国有企业首先应当制定绩效管理基本制度,对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做出原则性的规定,明确绩效管理工作的方向。其次,要对比较复杂且重要的环节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引,以确保绩效管理工作准确无误地进行。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起绩效的公示制度和相关问题的申诉制度。其中,公示制度要求将每次绩效考核的结果及其应用向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公示,从而增强绩效管理的透明度,让广大员工对绩效管理形成准确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信心。而申诉制度则是指任何人不论何时何地发现了与绩效管理有关的问题或者对企业的绩效管理有什么建议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反应,而相关部门人员要及时予以回应,从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使全体员工都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来。

三、结论

成功地开展绩效管理有利于国有企业适应改革的新趋势,抓住改革的新机遇。通过对其绩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目标定位的偏差、绩效考核方法的不合理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其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改变其绩效管理的现状,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环境的变化对绩效管理目标进行恰当的调整,改进考核指标的设置和考核方式的运用,并建立与绩效管理相对应的完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魏荣.案例公司财务指标对绩效评价结果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01).

[2]朱斌.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第8篇

摘 要:从企业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传统绩效管理与基于MBO的绩效管理的差异,并提出了基于MBO的绩效管理改善措施和流程。

关键词: MBO;绩效管理;改善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8802

绩效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使用频率最高、受众面最广的职能活动,但也常因其执行复杂,与利益挂钩等诸多现实问题饱受诟病。中国的企业,不论所有制形式、规模大小、所属行业,几乎都在实施绩效管理,小到车间生产产品的计量、销售业绩考核,大到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但其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不少企业聘请专业的绩效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量身打造了一套规范的绩效管理方案,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实施,但往往实施起来员工怨声载道、考核结果与绩效的实际脱节,或是员工及部门绩效分数都很高,公司整体业绩就是上不去。绩效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何在?如何找到新的绩效管理的切入点,成为了不少企业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1 目前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绩效管理仅局限于考核

绩效管理重在“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沟通与改进等一系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流程,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有的企业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制度都是关于各个岗位、各个层级如何考核的问题,而很少涉及绩效计划如何达成,绩效反馈和申诉渠道是否畅通,如何帮助员工有效地改善绩效等等。

1.2 抵触情绪

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把绩效管理看做是秋后算账,考核不合格就扣工资,扣奖金,甚至是撤职、降级直至开除。少数民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甚至将绩效考核作为克扣员工工资的一种手段,轻奖重罚,甚至只罚不奖。结果是除了几个高层领导以外,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一提起绩效考核都很反感,认为这是老板给他们的“紧箍咒”。

1.3 “两张皮”现象

为了在考核中少扣工资和奖金,各级职工、各部门绩效考核分数都很高,但公司整体绩效却上不去,个人绩效与公司整体绩效脱节。原因有二:一是制定绩效指标时各部门只向内看,只从自己部门的利益出发,缺乏各部门绩效指标的平衡;二是缺乏客观的绩效衡量标准,考核打分时,考核者充当老好人,害怕得罪人,倾向于给自己的下属都打高分。

1.4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缺乏科学、客观的绩效衡量标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公司整体绩效相脱节。所以,绩效考核结果无法有效的应用。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晋升、培训等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无法挂钩。结果是,各级员工和管理者都采取应付的态度对待绩效考核,认为绩效考核就是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交差。绩效管理方案和制度都束之高阁。

2 基于MBO的绩效管理与传统绩效管理的比较

1954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这个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对总目标层层分解,形成目标体系,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只有各个分目标实现了,企业的总体目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目标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重在“自我控制”,目标管理要求经理权力下放,体现效益优先。基于目标管理的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型,对该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基于MBO的绩效管理与传统的绩效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理论假设不同

传统的绩效管理重在考核,体现的是“X理论”。将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物,他们对人的假设是人天生就是好逸恶劳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需要通过考核来促使人去拼命地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要重罚,必须通过强制、监督、惩罚,才能使他们努力去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基于MBO的绩效管理重在改善和提高,体现的是“Y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本性并不懒惰,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从而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制定是公司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目标的实施重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人人都以目标为导向,自觉地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目标实现结果的考核也是员工自评、互评、上级评定的综合结果。所以基于MBO的绩效管理对员工进行了有效的激励,强调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这正是“Y理论”的管理思想。

2.2 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不同

传统的绩效管理中,考核指标的制定大多是至上而下的,首先由公司高层领导制定年度总体发展计划,在此总体计划下,各部门制定部门计划和相应的考核指标,各个员工再根据部门目标结合自己的岗位制定个人的考核指标。指标制定是从上往下压,缺乏员工参与,下级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制定的考核指标。由于上级对下属工作了解程度有限,可能会导致考核指标太高或太低,或者不符合下级的工作实际,且下属没参与指标的制定,对考核指标认可程度低,或者理解有偏差,导致考核指标执行力度差。指标的制定缺乏横向沟通,部门之间的协调差,甚至会造成考核指标在部门、岗位之间冲突,执行难度大。

基于MBO的绩效管理模式下,考核指标是在上下结合、全方位沟通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首先由公司高层根据公司的资源情况,结合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总体战略目标为导向制定公司的年度总目标。各部门、各岗位以公司年度总目标为导向结合本部门的资源制定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委员会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和反馈,对各部门的目标进行平衡,不断沟通,不断调整,直至形成科学而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

2.3 考核过程不同

传统的绩效管理通常是一年考核一次,无法实现目标实现过程的监控。基于MBO的绩效管理根据考核指标的性质,将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半年目标、季度或月度目标,考核也依此分为年度考核、半年度考核、季度或月度考核。

传统的绩效管理是由上级给下属打分,缺乏必要的绩效反馈与沟通。由于在考核过程中,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定式效应等多种偏差或错觉的存在,仅凭上级打分可能会使考核结果与工作实际不符,下属对考核结果不满的现象常有发生。基于MBO的绩效管理是先由下属自评,上级在下属自评的基础上给予做出考评结果。这样做出的考评结果比较客观,容易获得下属的认可。

传统的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仅是用于员工奖惩的依据。而基于MBO的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与员工奖惩、职位的变动、培训计划的制定紧密联系。

表1 传统绩效管理与基于MBO的绩效管理比较表

3 基于MBO的绩效管理改善

3.1 设置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

制定绩效目标要结合公司的资源和所属内外部环境,以公司的战略规划为导向,目标制定要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明确性,目标不能模棱两可,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能理解。M―Measurable可衡量性,考核指标要有科学的标准来衡量。A―Achievable可实现性,制定的目标难易要适中,难度太大,目标执行者可能会失去信心,难度太小,没有任何挑战性,也没有多大动力去实施。R―Relevant相关性,绩效目标与工作本身相关联,各岗位、各部门的绩效目标相协调,形成层层推进的目标考核体系。

3.2 根据岗位不同,设置合适的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的效果,与考核频率密切相关。考核周期太长,不利于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的监测,等考核时才发现工作实际与预期的目标偏离太远,但已经是亡羊补牢,来不及纠正偏差了。考核周期太短,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太短的时间内很难有明显的成效,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核(如重大项目的研发,企业文化的建设),且考核周期太短,为绩效考核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大,很可能导致得不偿失。

因此,应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考核指标设置合适的考核周期。一般来说,越往高层领导,考核周期越长,越是基层领导,考核周期越短。

3.3 考核形式丰富化

考核形式依据岗位的不同而不同。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绩效的达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改进,是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高层管理者的绩效管理既要有中长期目标,又要按时间分成阶段性目标。高层管理者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由工作绩效的高低来决定,所以,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应周密部署,各项考核项目要精心设计,考核指标的衡量、考核业绩与薪酬的挂钩要详细描述。为此,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常采用绩效合约的形式。绩效合约中还要明确规定绩效否决指标,如生产部门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保污染,销售部门的重大客户投诉等发生,给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损失的,可规定以上事项一经发生,本考核周期的绩效成绩判定为不合格,全部或按比例扣减绩效奖金。

中层或基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可以采取目标管理卡的形式。目标管理卡可分为年度目标管理卡、季度目标管理卡或是月度目标管理卡。目标管理卡中列明了考核指标、绩效目标值、各考核指标所占的权重,被考核者自评和直接上级的考核打分等事项。绩效目标管理卡清晰、明了、易于操作。(附:绩效目标管理卡样本)

表2 绩效目标管理卡样本(以销售部经理为例)

3.4 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流程-PDCA循环

目标管理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不仅有助于员工更加高效地工作,同时也为未来的绩效考核提供了目标和标准。基于MBO的绩效管理流程可用PDCA流程图来表述。如图1所示。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改进环环相扣,构成了完善的绩效考核流程循环体系。

图1 基于MBO的绩效管理PDCA流程图 4 结语

目标管理是企业绩效管理的起点和终结。基于MBO的绩效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它是在“Y理论”的人性假设下,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重视绩效沟通与绩效参与,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绍棠,龙玎,夏天.绩效管理的变革与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