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写作素养论文

写作素养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3 05:12:33

写作素养论文

写作素养论文第1篇

摘要:《文心雕龙・体性》提出了关于写作主体素养和能力的“才”“气”“学”“习”等的观点。本文将以这四个方面论述为基础,并结合《文心雕龙》中其他篇目的相关论述,试图从写作主体的角度阐发其对写作主体提高自身写作素质和能力的意义,进而提出刘勰关于“才、气、学、习”的观点和现作理论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文心雕龙・体性》;写作主体;素养;能力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体大而虑周”的著作,也是一部理论体系、结构严密、论述全面的文学理论专著。对古典文学的创作和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对于现作依然有指导作用,并且和现作原理中的写作主体素质能力观有很多契合点。本文以《体性》篇为主,并结合书中其他篇目分析写作主体所需的素质和能力。

《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体性》的札记对“体”与“性”做出了解释,云:“体斥文章形状,性谓人性气有殊,缘性气之殊而所为之文异状。然性由天定,亦可以人力辅助之,是故慎于所习。此篇大旨在斯。”①这段话一方面说明该篇是讲风格和作者个性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写作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包含先天和后天培养这两个阶段。篇中把个性的形成分为“才”、“气”、“学”、“习”,这四个方面跟写作主体的素质和能力紧密相关。

一、“才”“气”与写作主体的能力

“才”者,才能也。“气”者,气质也。刘勰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是为“情性所砾”,故认为在“才、气、学、习”中这前两者更侧重于先天因素。

才,是写作主体在创作活动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如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才力居中,罩自血气”“才由天资”,说明才与先天的资质的关系。由作家的创作我们也不难看出,写作与学识、生活经历虽有密切联系,但也确有天资的因素在内,每个人的各方面能力分布侧重不同。自古至今,有着和文学大家相似学识和生活经历的人应该不占少数,但并不是都能写出同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见确存在天资不同的影响。但刘勰也说“因性以练才”,说明才能还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这一点在《神思》篇中的“酌理以富才”中可以得到印证。结合现作观点来看,这也是我们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观察、感受、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原因。以观察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选择观察的角度,既有空间位置、时间推移的角度,如远近高低、阴晴四季等,也有认识的角度,如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道德的等。其次,涉及观察的序,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等。通过一定的训练,我们认为观察能力是能够有所提高的。

气,《体性》篇中对“气”的提及并不多,“气有刚柔”,说明个人风格的刚柔和作家气质关系紧密。“才力居中,罩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血气,气质②,说明气质是个人内蕴的才能最初的成因,是写作主体先天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按《左传・绍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杜注:“气和则志充;在心为志,发口为言”。③可以看出气质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密切联系,作家的“气”越足,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表现的越充分,所以也说“气以实志”。这里的“气”跟曹丕的“文以气为主”的“文气”是相同的,说明气质跟写作主体的能力和文章的思想都有密切联系。

二、“学”与学识修养

刘勰在天资的基础上也强调学识修养。他所谓的“学”,是学识,主要是指书本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体现在文章中就是写作主体的引事引言,因而说“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

他把事义、情、辞作为作品的“三准”(《熔裁》),可见他对于事义的重视,同时又认为“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木美而定于斧斤,事美而至于刀笔”(《事类》),也就是说在引用典故时需要有所斟酌,贵在精当。“八体履迁,功以学成”的“学”指的就是学识修养,可以看出刘勰对于学习的看重。在现作理论中,我们同样提到写作主体学识修养,这里的学识,是指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④。两者的内涵是基本等同的。

强调学识修养,是因为学识是文章内容的组成部分,知识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文章内容的丰富程度。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者,一般都是群科,细大不捐地涉猎各方面知识的。司马迁写《史记》阅读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俄国作家果戈里悉心记录各种景物,天文地理花鸟鱼虫,俗语及富有哲思的语言,最终进行了成功的文学创作。马克思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种以上的书籍,并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法律、文学等几十个学科。所以,写作主体应广泛涉猎综合知识,扩大阅读量,丰富自身学识修养。

三、“习”与生活素养

“习”,习染,体现着外在环境对写作主体的影响和写作主体自身习惯培养。“体式雅正,鲜有反其习”这说明了风格的雅正和作者习染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刘勰十分重视后天的培养。如果说“学”侧重于学识素养,那么“习”这种外在环境是指生活素养的一部分,但生活素养的内涵更为广阔。生活素养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野,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产生的感受、体验。老舍曾经说过,写小说最保险的一种方式,就是了解“全海”,然后去写海上的一个“岛”。这个比喻实际上强调的是生活积累的广度。

“学”“习”是“陶染所凝”,风俗习惯的陶冶感染,可以看出这两者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写作主体的创作方面刘勰提出“宜摹体以定习”,从模仿各种体裁风格中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又以“因性以练才”作为补充,经过多次的模仿、实践,再结合自己的性格进行创作,就会有利于写作主体形成个人的创作风格,并以此总结到“习宜凝真,功沿渐靡”,可以充分地看出刘勰对于后天的学识素养和生活素养的看重,也渗透着我们现代对写作主体的培养观念。

四、其他篇目

在其他很多篇目中,也体现着能力素养观。如《神思》篇中能力观的体现就尤为明显,写作主体的构思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眉睫之前卷疏风云之色”的“神与物游”就是把眼前的事物和脑海中想象到的事物艺术地融合,是想象能力的具体体现。“骏发之士”“覃思之人”的文思快慢、感觉敏锐程度不同,这些都跟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有关。“积学”“博见”也涉及到作者的学识素养和生活素养。

在《神思》《丽辞》《比兴》《练字》等篇目中,或多或少的提及到写作主体素养能力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表达修养和语言能力。表达修养是指作者用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良好修养⑤。这也就是所说的“意和言”的关系,“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我们要尽可能地使语言达到和文思贴切,这就要求有良好的表达修养和语言能力,一方面写作主体能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另一方面恰当的语言能使读者最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同时,这种语言能力也可以借助一些训练和技巧,对偶――“辞动有配”、比兴――“拟容取心,断辞必敢”、练字等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归纳整理了以《体性》为主的篇目中体现的写作主体的素养和能力,通过“才、气、学、习”等与现作理论中的写作主体能力素养观相对应,体会《文心雕龙》对于写作主体的意义。

注释:

①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94-98.

②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6.259.

③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⑤路庆德.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7.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6.

写作素养论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道德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便将来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非常重要,为此,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佳策。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只有让小学生将我国汉文字认广、认全,才能让他们充分了解我国的汉字文化,才能在组词时更加灵活,其实汉文字中有很多能体现良好道德素养的实例,语文教师只要细心观察教材即可发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其中有几个生字(忘、挖、井、席、念)需要学生认识,在教会学生认识生字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将其组成一句本课的中心思想“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为学生讲解这句话的意思,培养学生知恩图报,不忘恩人的良好道德情操,如此,可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阅读教学可分为课堂朗读发声教学和默读解题教学,课堂朗读教学注重的是体会作者在写作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在很大程度上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作者在文中创造的意境,而默读解题教学,则注重的是在阅读中的有效方法,如何快速阅读,找出题目中与文章相切合的字或句子,联系上下文得到题目中要求的答案。但无论是哪种阅读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王二小》这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以知道王二小是一名为了将日本侵略军引入八路军埋伏圈而舍弃生命的少年儿童团团员,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铭记国耻的道德素养,唯有如此,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奉献于国家。

三、在激烈辩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板块注重的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少不了开展辩论会或辩论赛,这也是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可以针对一个能体现道德情操的辩论主题开展辩论,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撰写辩论提纲、探讨辩论技巧等,从而在详细的辩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可以开展名为“塑料袋子究竟是否应当禁止使用”的辩论会,让学生在课下积极搜索相关素材,在课堂的辩论会上畅所欲言,形成观点相互对立的双方,详细论述塑料袋使用的优势和弊端,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写作教学又叫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其重要性可从历次考试卷面分值的设定上看出,除此之外,作文能力的应用范围涉及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小到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或者撰写工作报告,大到国家重要新闻的等,都需要良好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亦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如此实验,在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从课外带一杯醋和一杯糖水到语文课堂上,然后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分别用食指蘸醋品尝和中指蘸糖水品尝,然后做出喜悦的表情,教师做完后,要求学生也来品尝,结果却是小学生尝到了醋的酸味,表现出一脸的苦涩。接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凡事都要弄清事物的本质,教师之所以告诉学生留意实验现象,是因为教师在品尝醋的时候,虽然食指蘸进了醋中,但品尝的却是中指。因此,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要告诉学生在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要妄下结论,有可能人的一个结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应当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有必要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辩论比赛以及写作教学中恰当地融入道德教育的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为国家培养一批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写作素养论文第3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串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感受到了青年的热血和执着……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欣赏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诵,关注同学各抒己见的讨论,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提高了欣赏水平,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我们对《荷塘月色》进行品味和鉴赏,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对《拿来主义》进行思考和领悟,感受思辨之强;我们对《宇宙的边疆》进行阅读和理解,感受着自然之神秘……通过对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语言鉴赏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生活的感动;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写作完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当然,除了课堂有效教学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写作素养论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毕业论文;实践、科研、创新能力;高校课程体系

作者:叶倩(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15)

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毕业写作其中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但目前会计毕业论文存在写作流于形式、论文质量下滑等诸多问题,社会上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一直有着不同看法。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涉及诸多教学环节,比如论文题目的筛选和确定、中英文资料搜集、提纲的拟订和修改、论文稿的撰写和修改以及论文答辩等,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是本科学生把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把科学研究和写作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会计本科毕业论文不仅能训练和考核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技能,更深层次是考核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不仅不能弱化,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其管理。

从目前各类本科院校对毕业论文的安排设置来看,会计毕业论文写作只是做到了对学生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要改变如此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加强相关各方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毕业论文写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要求,科学、系统地设置大学的课程体系,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科研能力这一培养理念和目标贯彻到所有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去。

1加强相关各方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本科毕业论文现实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毕业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所代表的意义和重要性,而学校安排的毕业论文写作与往往与毕业找工作时间冲突,这就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找工作方面而忽视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锻炼;二是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部分指导教师在指导时间和教学精力上存在不足,由此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把控不严,出现整体下滑现象;三是大多数用人单位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提前参加工作,使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难以抉择。

要解决以上问题,从学校方面来讲,应进一步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为学生解决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减轻毕业生负担;从教师方面来讲,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技能和方法,以责任心和爱心对毕业论文全程跟踪指导,严把论文质量关;从学生方面来讲,应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完成本科学习期间最后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考核;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应提高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减轻毕业生论文写作时的外界压力。

2全方位、全过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学生的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低,这里的素质是指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技能素质,而综合能力是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在较高层次上的综合体现。所以,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必须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传统的仅仅将第八学期作为教学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计划完全不能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激发、引导和内化的过程,所以本科四年要全方位、全过程重视学生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方法,让高校改进现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和环境,让会计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1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要求本科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能较好地反映自己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或具体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也就是说,合格的毕业论文要能体现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要能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基本问题或具体问题。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和训练。但从现状看,高校会计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训练和提高。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往往是将抽象理论进行堆砌,论文的内容空洞无新意,这是毕业论文撰写中的普遍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没有完成国家的培养目标,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系统的规划和开设实践课程,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期课程的安排,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相关的阶段项目实习,要求他们必须参与具体的工作,动手实练,不能只是走马观花、听听看看。通过项目实训,让学生尽早接触实践,参与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熟悉课堂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为毕业论文应用选题做好铺垫。

另外课堂上可积极探索各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沙盘推演法等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的经济现象、会计案例、经济管理手段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评价,并形成文字分析报告。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技能训练

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实际上是发现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会计理论架构问题或会计实践中的操作问题等,展开科学研究,利用会计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表达出研究成果的学术研究活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会计领域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指导训练才能具备的一种能力。笔者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基础,在高校开展会计专业的研究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科研技能的有效方式。

研究性教学可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展开。课内教师可以采用公开讨论课或案例教学的形式,针对课程内容,选择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或会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作为探讨内容或案例,指导学生查找收集和查找文献资料,介绍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的提出的解决方案加以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让学生边学边用,提高其研究性的思维能力。课外,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团队,目前高校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各种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收集数据、文献等研究资料、学习研究流程和方法,获得创新思维,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会逐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树立正确治学态度、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在学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时,学校应鼓励并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课题研究项目,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今后做毕业论文课题打牢基础。

另外,在高校推行学术报告制度,也可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探索精神,为毕业论文写作储备科研能力。学校可聘请校内或校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耳闻目染、潜移默化,让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深入到学生潜意识里,引导学生了解前沿动态、实务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欲望。在长期频繁的科研活动中,指导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2.3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面我们已论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会计领域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人类一切复杂的创造活动都要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所以会计研究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提出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就要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和逆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应是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落脚点,有些走在前列的高校已经致力于推动通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北京大学经管学院9年前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已成为经管学院一张名片,在课上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辩论热点问题,从提出疑问到收集证据,从逻辑推理到考察其他可能的解释。这个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这些高校的经验和探索值得在全国范围高校推广。

另外,高校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开设跨学科课程讲座、开展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培训项目,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等,学生们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求知欲和探索欲得到增强,创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并且巩固和提高所学专业知识。为最后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2.4尽早开设毕业论文辅导教学

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与一般学术论文写作基本相同,其采用正式的书面语言,遵循严格的写作规范,学生在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运用专业知识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下才能很好的完成。而语言表达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等素质需要长期的积累。毕业论文辅导教学就是要配合毕业论文写作,循序渐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技能,内容主要涉及写作训练、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理论前沿讲座、案例性论文写作训练、科技论文写作、抽样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统计分析等等。

开设《大学语文》、《会计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可以分步有序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相关课程,介绍文献检索和工具、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软件的使用、数据建模等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知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结合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展开研究,并写出小论文,提早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

写作素养论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培养 教学模式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17-01

现今由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忽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写作能力作为当代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就显得格外迫切。

1 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现状

在高等院校,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成为了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发展正处于瓶颈期。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普遍专注于主修专业课程,使得在非语言专业中作为选修课程的大学语文课程陷于尴尬的境地,与此同时,当下部分大学生并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这门语言,许多学生面临着不会写请假条、不会合理表达、盲目模仿、语言驾驭能力差、词不达意等窘境。另一方面,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师们往往重视传授知识,轻视培养能力;重视灌输理论,轻视锻炼实践;重视学生分数,轻视学生素质。

2 语文教学中写作指导出现的问题

2.1忽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群体与受教群体普遍未对提高写作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以下两个方面得以突出体现:一是学校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没有突出写作能力的重要地位。在当下专业化较为明显的教育阶段,相对于将语言教学作为必修科目的语言、师范类专业,其他的类似理工类院校、经管院校等更容易选择将语文教学课程安排在选修科目之中,真正的主修科目皆为自身的专业课程,由此可见高校普遍对语文课程的轻视程度,何况是作为语文教学课程分支的写作教学。二是学生自身对语文写作不够重视。介于学校规定了必修的科目,学生们在选修科目的选择上往往基于老师的人格魅力、自身的兴趣爱好、学分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学分所占的比重,长期贯穿在学生小学、中学时代的语文课程已经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语文这门课程自然被排除在选修课程之外。

2.2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与理论皆为作文必备的重要因素,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写作占极少的比重,而教师却侧重于个人理论讲解,这就容易导致这种情况:一方面学生的写作兴趣被生硬的写作理论湮没,对课程的关注度降低,即便教师对理论讲解有极高的把握,获得学生听课的兴趣,但没有实践的理论终究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将本身极具实践性的教学转化为对理论的长篇大论,并未能锻炼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结果只会本末倒置。

2.3惯用陈旧的教学方式

(1)单一的教学模式。一是以考试为终极目的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二是命题式的写作,教师事先给作文命题,学生在课堂完成作文。这两种教学手段皆体现了教学的单一化,老师缺乏对课堂内容的整体规划,学生只会被动式接受,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2)呆板的教学手段。单纯靠书本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3)缺乏教学针对性。对学生的写作点评泛泛而谈,疏忽学生的个人创作,学生获益的可能性与提升的操作性小。

3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相关方法与对策

3.1对写作课程予以高度重视

随着国际竞争力的日渐增强以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观念,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完善:

(1)提升写作教学的地位。写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各个阶段,特别是要注意对理工科的培养,适当提高写作课程在学分中的比重,合理引导学生的选择,使专业课与写作课程相辅相成,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2)加强教师素质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鼓励教育工作者向相关其他专业涉猎研究,提升整体水平,并且引导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增强教学自身的趣味性与个人魅力,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

3.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理论上,着重讲解对学生实用的方法与技巧,达到实用性与可运用性的统一,同时,避免晦涩难懂的理论传授,在发散、批判、创新方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

(2)实践上,一方面加大写作环节中学生训练、教师点评与指导的比重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另一方面使教学组织形式得以丰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记者、作家等开展专题讲座以进行实践性的指导。

3.3创新教学模式

(1)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如利用微博,QQ日志、说说,微信,个人PPT制作等审美平台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2)培养学生多层次能力。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4 结语

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以后的价值实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学生不愿写作害怕写作的现状,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注重适时地转变个人教学观念,突出创新思维,因材施教,针对主修不同专业课程、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实践的摸索中创新理论,在理论的研究中更好的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使得写作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以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周龙.浅谈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安徽文学,

2013,02,:128.

写作素养论文第6篇

1医学研究生加强论文写作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各高校都要求研究生毕业时要在相关杂志,但是现实表明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其原因有:①由于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招生人数的增长速度[2],扩招后研究生师生比严重失调,有的导师兼职太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②研究生学习心态不正确:学生忙于医学专业课,只关心计算机考试和英语考级,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文水平如何没人重视,很少有人下工夫学习中文,或学术研究心态浮躁,简单重复、模仿别人,导致学术论文质量问题很多。③研究生应用写作基本功差:一些人缺乏文科基础,文学、艺术修养及文字的基本功较差,语言文字表达欠佳,在论文写作时表现为论点不明,语句不通,逻辑混乱,错别字多,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2医学研究生提高论文写作意识的途径

2.1广泛阅读写作和阅读是紧密相连的。书籍和杂志中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贮存着人类宝贵的人生经验。阅读是通向科学圣殿的阶梯,可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感悟人生道理,了解时代信息。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持之以恒的阅读,必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阅读也是研究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科技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尤其是阅读与自己写作有关的本专业的文章和书籍,从其选题、取材、论证等方面认真学习、思考,分析其文章好在何处,有何特点,有何规律,可以使自己在业务能力和写作水平上快速提高。如果是初学者不知如何下笔,还可参考其格式,写入自己的材料、观点,逐步规范整理成文。很多人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写作培训却能将文章写得很好,即源于平时的广泛阅读。

2.2建议院校开设论文写作及相关课程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应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通过理论教学和写作训练开启学生的学术思维,针对研究生论文出现的情况,教师从论文的体裁、结构、语言、文字等方面予以指导,并适当介绍国家标准和编辑常识,为研究生正式进入课题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打好基础。实践证明,知识结构决定了一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结合医学专业,增设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并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规定必须修满的学分。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还可以推荐一些人文类经典书目,供研究生参考阅读[3]。

写作素养论文第7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SCI论文;教学法

引言

SCI论文作为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论文收录检索条目,它的写作与发表已成为国内许多高校衡量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SCI论文写作过程作为了解与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思路、了解国际最新科研动态的过程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提高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力。此外,伴随着我国医学研究领域不断加强的国际学术交流,以英语为工具语言的学术论文写作已成为众多医学研究者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术成果的必备要素。但是对于一直在重教学轻科研的传统培养模式下成长的医学研究生们来说,他们所具备的写作知识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在英文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也仅仅是小学时学习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以及通过自己阅读文献的零星积累。因此,要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制,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学术素养、创新意识和能独立从事科研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针对于医学研究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截至目前,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研究尚为数不多,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从研究对象来讲,多数研究停留在对SCI收录期刊的语篇结构及句法层面的语言特点的分析,旨在为学术写作提供方向导引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二、从研究方法方面来看,主要有对体裁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但目前并无太多的实证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大部分研究只是在文本分析或学生问卷反馈的基础上给出进行体裁教学或探究式教学的建议,缺乏学生的写作的数据分析。三、在研究内容方面,据笔者的调研情况看,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郑家伟(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2011),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杨植(杨植,2012)和第三军医大学的詹小青(詹小青,廖荣霞,陈敏,2010)的研究涉及到具体专业SCI论文的英语写作之外,其他研究均从广泛意义上探讨SCI科技论文的写作及课程建设问题,因而研究缺乏针对性,此外,就SCI科技论文本身来讲,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到特定专业下的具体论文形式写作的探讨。

因此,笔者认为探讨不同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SCI论文写作中的影响程度,找到和发现不同教学法下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最佳发展维度对于弥补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的空白,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研究生SCI论文的写作能力发展具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具体来讲,本研究重点围绕写作教学常用的体裁法、成果法和过程法来展开,其研究结论如下:

一、体裁法

总体来讲,体裁法对学生语篇结构的影响最大。在教学中,教师分别选用了比较标准的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临床总结的范文与学生品读,重点讲授了学术论文与学生较熟悉的说明文、记叙文以及一般性论说文的体裁区别。此外,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的应用文体裁意识,教师也着重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首先从文章样式上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和掌握。反应在写作中,学生一般能基本遵循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做到不落要素,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文章各部分结构匹配合理、详略得当。

二、成果法

在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成果法对其学术语言维度的影响功不可没。由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母语因素的干扰,并且长久以来缺乏学术语料的输入,因此,研究生们的写作水平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则基本处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不但缺乏学术词汇的积累,而且在句式结构和表达形式上单一枯燥,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表达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学术语料的输入,一方面通过精选真实语料中的高频词汇和表达法来强化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评价纠正学生文本中的语言、语法问题和非常规表达现象。由此,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积累科学词汇和表达,并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应用到真实的写作任务当中。

三、过程法

在实际教学中,过程法一直以组合的形式应用于前两个教学法实施过程之中,通过学生的座谈和问卷反馈分析,过程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依据过程教学法的写前、写中和写后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写前阶段应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在写中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互评引导学生不断地修正文本并反思错误原因。在写后阶段,教师除给予建设性的点评之外还会进一步指出学生下一步的改进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求学生对课堂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进行课下反思,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对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和建议,反思自我学习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逐渐在过程法中领悟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和意义,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行为策略,并能自觉地把这种策略应用到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学生科研能力水平提高了,其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 如何撰写与发表口腔医学SCI论文[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9(5):420-429. 

[2]杨植.SCI 论文写作与中医药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建设探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92-94 

写作素养论文第8篇

关键词: 中职生 语文素养 提高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中职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职场生涯打好基础。

一、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一)语文素养的含义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所达到或具备的一种水准,以学生的言语和言语技能为核心,包含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热爱的情感,具有健康的个性与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相应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的综合体,它是一个复合素养,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含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听说读写思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情感素养(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审美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可见,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修养,是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必备的基本素养。

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能力,兼顾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品德修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它体现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部[2001]1号文件指出:“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由此可见,承担着培养一线各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职业教育中作为基础课的中职语文,对于塑造学生人文精神,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将语文素养视为基本理念中的核心理念,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首要目标。

(三)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专业教育。

语文素养能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它使人的发展具备了基本的潜能,是人的所有素养中最核心的部分。这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性特征,它决定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在中职教学中是为专业服务的,它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即一般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般能力是以语文素养为基础的,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则可促进学生一般能力的发展。语文活动是社会活动的分化,通过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社会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等)得以锻炼提高。必要的语文知识储备,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将来继续学习、就业及创业所需要的,也是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所以,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四)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需要素质全面、人格健全的人。语文课程是一门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的基础课程,语文素养是现代人在竞争中必备的素养之一。从教学内容而言,语文收藏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伟大的发现,它能引导着我们在生活的站台上“传承文明”,启迪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开拓创新。因此,语文课堂上,可以引领学生漫步于文学名著的长堤去感悟睿智的思想,瞻仰阔大的胸襟。语文学习熏陶感染学生的品位、素养,或者以有争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思考辩论,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或者深入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去感受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修养。通过语文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及缺失原因

(一)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1.口语交际能力差

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相对狭窄,对生活的感悟少,且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语训练和锻炼的机会,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私下与同学朋友相处时很善谈,而一旦在一些人多、正规而又陌生的场合如课堂上、会场上、应聘会上与人交谈时,面对老师、陌生人、招聘人员,常表现出怯场、用词不当、语无伦次、重复啰唆,语句不完整、结结巴巴、说话没有明确的中心或观点等现象。

2.阅读能力欠缺

调查发现,中职学生个人书籍占有量很低,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内容和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以报刊类为主,对文学名著极少涉猎,外国文学更是知之甚少。甚至有的学生对阅读根本就不感兴趣,但凡要求他们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以增长见识、阅历,提高修养,他们的反应是“看不懂”、“太长了,看不下去”。学生阅读能力低,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缺少归纳总结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普遍较差,致使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3.写作能力亟须加强

由于生源因素和受普通中学写作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多数教师忽略了中职学生个性的需求,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为主,这很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十分有限,作文一般都是应付了事,写起文章来内容空洞、逻辑不清,甚至离题万里。再者,多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严重忽略与中职生实际息息相关的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训练在整个写作训练中所占比重很小,种类少,训练时间少,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下,亟须加强。

(二)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缺失原因。

受目前招生制度的影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一再下滑,相对于普通高中差得很多,大多数学生是在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读普通高中又无望的情况下选择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等方面都相对较差。学生进入职校后,由于本身基础薄弱,上课时常听不懂,随之无心向学,甚至还有放任自流、厌学、混文凭的现象。因此,中职学生普遍学习自信心不足,提高语文素养困难较大。有部分学生认为到职校来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了从属地位。他们只强调了职业的特点,却忽视了“文化”的内涵,没认识到在掌握某种职业本领的同时,必须达到相当程度的文化水平,二者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这些学生语文根基薄弱,语文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文化素养不高。

三、培养与提高中职生语文素养的对策与思考

对于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论素养或许不能与本科生相比,但他们毕竟有别于一般的农民工、外来打工族,他们即便不具备较高深的人文素养,也必须具备现实生活中要用到的最基本的职业语文素养。他们也许不需要有高深的理论文化功底,但要有基本、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必要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洋洋洒洒的文采,但要有正确表达的说话能力、清晰工整的书写能力。

语文教师要树立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加强阅读训练,提升文学素养。

阅读不仅是人类获取信息最广泛、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是训练思维、锻炼想象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学生分析、表达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的鉴赏水平及审美情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各项能力培养中处于基础地位。

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中被动学习占一定比例,学习态度普遍不够端正,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由于网络游戏等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中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从阅读取向来说,中职学生更青睐于漫画类书籍或言情、武打、侦探等通俗文学作品,甚至阅读一些存在不良思想的书籍,不但无益于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何让学生阅读有价值又是他们感兴趣的作品,成为中职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对学生阅读取向的引领工作。

一般文章的阅读能力,大致分为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层次;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在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层次之上还有一个鉴赏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打好语文知识的基础外,还要竭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凭借课本的范文进行阅读教学,掌握一套阅读各类文章的步骤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扩大阅读量。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各方面的涉猎、沉淀,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见多识广,文章读得多了,才能积累语汇,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逐渐明白文章的规律。此外,适当增加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是必要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选文,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给学生;提倡学生利用课余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或到阅览室广泛浏览各类报纸杂志,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吸取“新鲜营养”,培养学生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加强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础。”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从入校的学习、毕业的应聘到工作中的上下协调、沟通合作以及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无不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可以说是体现语文能力的关键。因而,口语能力的培养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最明显、最有成效的目标之一。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可以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说”“课堂提问讨论”“自我介绍”、主题辩论会、专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尽力创造给学生说的机会,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课前3分钟演说,就是每堂课利用课前三分钟,让三个学生做一分钟的口头演讲。全班学生轮流循环进行,每个学生都必须上堂锻炼展示。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克服怯场心理,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勇气,锻炼学生当众讲话的能力。而自我介绍是重点训练项目,要求表达流利,表情自然,能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点。自我介绍要求人人过关。通过自我介绍的训练,为学生以后在就业应聘中自我展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写作训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中十分重要的要素内容,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中职学校传统的写作教学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忽略了职业教育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急缺。中职学校在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时候却忽略了素质的培养。许多中职学生只懂技术不懂表达,个别学生在毕业洽谈会上连个人简历都表述不清。为了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语文教师在加强学生写作能力时应考虑学生将来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写作训练向应用型倾斜,充分重视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和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使用频率最高。无论是从生活实际还是专业学习,以致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写好应用文都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训练教学,从听广播到写通知或消息与广播稿、从写产品说明书到求职信、总结等,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和就业中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

(四)渗透人文关怀,服务技能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是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另一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在形式上承担传授母语技能和技巧的重任,内容上更闪耀着人文的光芒。笔者在教学中有几点体会:一是让教学内容闪耀人文理念,即教材选择、校本教材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突出人文精神;二是让教学方式突出人文精神,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课内课外都彰显人性特色,强调人文关怀;三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外迁移,激发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兴趣,以此来增强人文课程的吸引力、凸显人文关怀;四是在教学评价中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强调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继续学习、发展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体现人文内涵。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服务技能教育,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育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途径进行:一是编写具有本校特色、专业对应的校本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对语文能力要求的差异编定具有本校特色、专业对应的校本教材,是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育的主要体现。二是将现代教学手段与多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将现代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实施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等听觉、视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适当实现语文课堂的大迁移,将语文课堂移至更适合教学的场景里去,是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育的主要途径。三是教学评价淡化分数,强调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继续学习、发展能力的评价,是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育的价值体现。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丰富语文课堂。例如,让学生就本专业学习、研究作专题报告,举办辩论会、研讨会,出版专题板报,创办刊物和文学社团,举行朗诵赛、征文赛、书画赛、文艺汇演,甚至外出采风、考查,等等。这样的语文活动,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更能以此实现手脑并用、边学边做的目的,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质。

总之,语文教师要树立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把提高语文素养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以实用有效为标准,根据时代特点及中职学生现状来开展语文教学,真正发挥语文优势,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适合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