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30 16:09:19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第1篇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导师条件:1.具有有关专业的较高理论和政治素养及文字水乎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员或研究人员。

2.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理论素养、政治水平、文字功底较高的相当于正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引自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毕业论文工作规程》)

二、指导导师的修养

从以上基本条件可以看出,担任函授学员指导导师的人,其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主要是思想方面的修养、理论方面的修养和文字方面的修养。

(一)思想修养

身为指导导师,首先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强烈的责任感,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和甘为“人梯”的精神。要把帮助学员顺利撰写并通过毕业论文,看成是学校交给自己的一项严肃任务,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

学员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主动向指导导师请教的;第二种是比较认真,想写好毕业论文,也希望得到指导导师指教的;第三种是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导师不催不动笔,迟迟不同指导导师见面的。对第一种学员,指导教师应悉心指教,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鼓励和帮助他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对第二种学员,教师应满腔热情予以接待,鼓励他树立信心,并从多方面给以具体指导。对于第三类学员,指导导师应不避“皇帝不急,倒急死太监”之讥,放下架子,主动找他谈话,帮助他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督促并指导他及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指导导师不仅要凭自己的业务水平帮助学员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更要以自己的思想品格影响学员,表现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范。

(二)理论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指导导师的理论修养、学术水平直接影响学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员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是非常广泛的,不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诸方面,还有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公共关系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人口理论、宗教理论……等等,应有尽有。担任毕业论文指导导师的人,应当是个“通才”和“杂家”,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要有扎实的基础,对当代各种新理论、边缘科学要有广泛的涉猎,还要有丰富的自然常识与社会知识。否则,学员写的文章尚且看不借,又何从指导!即使可以通过分工,实行分类指导,但往往不可能分得那么细,学员论文中所涉及的知识也不可能那么单纯专一。更何况学员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写得太实,理论性欠强,指导教师应帮助他们在文章里“加进”理论分析的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非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不可。

(三)文字修养

毕业论文是以中文形式写的,故指导导师的中文写作水平起码应不在学员之下。他们不但要熟练地掌握论文写作知识,具备一定的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高的实际写作能力。

学员论文中出现的语病较多,指导老师应帮助他们纠正。例如;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的思想和情绪都发生了强烈碰撞[情绪如何“碰撞”?跟谁碰撞?可改为震荡],其冲击波不可避免地在青年人身上反映出来[冲击波怎么“反映”?可改为:其冲击波不可避免地撞击在青年人身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祖国现代化建设宏图需要青年人接替、继承[宏图可以描画、实施、实现,不能“接替”,也不说“继承”]。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第2篇

毕业论文本科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科技的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领先,高校必须把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全国高校为了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根基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工程中,其中毕业论文这个环节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一个途径。

一、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认知

现代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的革命,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知识传播更加及时,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同时,基础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大大缩短,特别是基础知识、科技成果、经济应用的一体化,对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强调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和培养能力。因而,高校培养本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遵循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它主要包括:(1)突破思维定势,善于发现问题。创新就是要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常规,但要坚守底线,那就是不标新立异,不违背规律,不违反规则。(2)改变思维惯性,善于利用思维工具。要进行创新,使用惯用的思维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人纠着自己的头发无法离开地球一样。如果我们受困于习惯的环境习惯的思维,那么问题还是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还是一样的方法,没有任何改变。(3)掌握基本方法,不断加强训练。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创新的基础在于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结合自己的综合能力,都应主动认识新事物、接受新规律、要结合实际情况,要创新思维、要加强学习,在熟悉的基础上才能观察总结,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基础理论、应用等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毕业论文完成也是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抽查本科毕业论文检查中,发现本科生毕业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本科生创新能力不强。在毕业论文中,有写学生对毕业论文所具有的综合性、复杂性、创新性的特质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导致这些同学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依赖心理很重,甚至畏惧毕业论文的开展。毕业论文是学生全新的课题,是检验学生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重要途径。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获得,都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化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有部分学生,在全新课题面前,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甚至畏苦怕难,不愿独立思考。因此,这些学生只能按照文献的知识或者教师的想法,稀里糊涂地开展自己的毕业论文,导致无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很显然这样的毕业论文必然是缺乏创新性,不利于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今后走向社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展科研和工程设计活动。

2.毕设论文选题不精。毕业论文选题是关键,在学习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就应该学会如何选题。根据我校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仍采取约束性的选题方式。由于学生对毕业论文选题了解不深,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研究课题或者前几届学生毕业论文的课题制定给学生,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此很小范围内选择。这样做法导致选题范围太宽、太窄、过于陈旧,难度偏高及偏小的现象时有发生。选题设计缺乏创新,不是反来复去的几个老题目,就是在某一个环节上机械地重复劳动,有的指导教师对选题不不负责任,给出的选题过大,远远超出了一个大学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知识的范围;而有的教师则给出的选题过窄致使学生难以发挥或施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缺乏教师精心指导。在进行毕业论文期间,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以及言行上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管理过松,缺少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另外,本科生接触毕业论文时间不长,认识不到毕业论文对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因而会出现草草完成毕业论文的现象。在我国高等学校普遍扩招以后,由于学生数目急剧增加这就导致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的匮乏,进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带学生人数较之以往大大增多,由于大多数教师身兼教课和承担科研的双重任务。因此,指导教师精力无法保证,也有部分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和指导经验,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部分老师责任感缺乏或者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对学生有效监管,因此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认为毕业论文是走过场,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在潜意识的形成了侥幸过关心理,严重阻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无法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法

针对高校毕业论文以上问题,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指导教师的做法,严格要求本科生开展毕业论文的开展,以达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方法如下:

1.在专业基础课上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培养求知欲。本科生要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2)培养好奇欲。要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3)培养创造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4)培养质疑欲。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鼓励本科生大胆质疑、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敢于突破,引导学生将本专业知识与分析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培养本科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前进行科研课题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从最基础入手,循序渐进,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研兴趣。鼓励本科学生参加一些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以及学术会议。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可以结合一些毕业论文题目、格式、内容等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讲解,浅谈毕业论文中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前几届优秀的毕业论文,使学生对毕业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提前的介入,这为学生在将来毕业论文过程中能更快地适应毕业论文的要求,也为毕业论文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先决条件。另外,实践型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其它教学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3.精心选择毕业论文课题

师生共同研讨确定论文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第一步。所以,一定要和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共同研究,确定选题。师生及时交流,根据学生的兴趣、实习内容共同研究决定论文的题目。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因没有经验而盲目选题、选题的大小不适宜、题目的内容与本专业脱离的情况,使学生得到正确选题锻炼的机会,科学、规范的选出自己适宜的题目。同时,选题还应与社会实践、生产应用和科研课题相结合,是实际生产中的热点问题。如果学生能做自己感兴趣的而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课题,通常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等方面就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即使实验出现问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这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之目的。

4.指导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指导毕业论文

在毕业论文中,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而言实际上就是一定的学习目标,随着问题的解决,一定的学习目标也就得以实现。这样,随着一个又一个设疑――探究――释疑活动的展开,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在指导毕业论文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启发学生质疑。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和同学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要根据毕业论文的特点,教师要设计应用性问题,引导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毕业论文过程中的操作工模式,而重点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观点的培养。

总之,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里最后一次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大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同时,毕业论文也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姚锡远.关于创新教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20-23.

[2]高万寿.以绿色化学理念指导高校化学实验教学[J].教育探索,2010,(06):62-63.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第3篇

1.主观上的问题

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可能会面对烈日炎炎、满身泥水,因此会有同学对这一行业忘而却步,特别是现在的一些独身子女,吃苦精神不够,专业思想不牢,甚至对农业有排斥的心态。这种专业思想不牢固会造成学生对毕业实习与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以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作风来对待。另外,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毕业实习就是干活,甚至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文学功底很好,写作没有问题,不需要锻炼,这些都是误区。毕业实习的科研工作肯定会有一定的工作量,农学类专业还会需要田间操作,可能会有比较苦、比较累,但要认清正是在这些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写作与平时的散文等写作存在较大区别,更需要逻辑思维和科学严谨的试验依据,是需要一个系统的锻炼过程的。对于这些要有清楚的认知,才能得到很好的实习锻炼效果。

2.客观上的问题

(1)考研热给毕业实习带来了一定的难题由于就业观念趋向的变化和大学生扩招带来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些同学在大三到大四这段时间里一心投入在考研的学习冲刺上,争分夺秒,忽视了毕业实习工作。导致毕业实习投入的精力不够,花的时间较少,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2)就业压力带来的影响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多数集中在最后一学期,这半年里是毕业实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现在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压力尤其突出,而且现在的就业是双向选择,都需要一个考察选择的过程。所以很多同学在四年级就开始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实习,严格按照单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而且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一般不会请假。这就使同学没有时间参加毕业论文的试验研究工作。(3)毕业论文内容、效果上存在一定偏差现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都是以做老师的科研课题为主,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很多同学的论的太尖、太深、面太窄,这对于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有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本科生同学毕业后是面向基层,或是到企业上班,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这些太尖、太深、面太窄的研究内容毕业后用的较少,甚至根本用不上。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一般作物是一年一个周期,现在的多数同学毕业实习和论文试验工作只能是作物生长的某个阶段,不能跨整个生长季节,这使实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最好是能经历整个作物生长周期,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

二、提升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积极性

专业思想的培养与巩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一是学科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二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与意志;三是人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四是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与学生的沟通与谈心。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谈心时,把“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谈心的重要主题。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大大增强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信心与决心。

2.研究如何更好地处理考研同学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问题

总体原则是采取把毕业论文课题内容与考研方向结合起来的方式,如果导师的研究内容与学生考研方向差异较大,可以考虑转导师,转到研究内容与考研内容相近的导师。尽量探索一条两全齐美的办法。另外,毕业实习对考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参加与考研学科相近内容的毕业实习,可以增加对研领域的深入了解,增强本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对考研题目的答题有一定的帮助,因为现在的考研试题一般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应试同学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3.研究如何对待提前到就业单位上班的问题

针对当前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对于毕业生提前到就业单位边实习边进行双方选择的问题不能一律禁止,对待这个问题的原则是要从方法上着手,尝试在就业单位设立导师,探索一条学校导师与就业单位导师联合共同指导模式,即要求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安排一位指导教师,与校方的指导老师共同拟定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实施。特别是加强就业单位导师与学校导师的对接模式,论文选题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共同联手来提高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效果与毕业论文质量。

4.鼓励和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应用性内容研究

选题内容向应用理论或应用技术研究转型,探索拓宽知识面、增加系统性的选题思路,避免太深、面太窄、实践应用性不强的的选题内容,提高学生毕业后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在这方面,本研究团队在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上也做了新的尝试,以应用研究为主,注重设计系统性强、内容涉及面较宽的题目。通过尝试,感觉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已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把这些想法与创新的方法进行总结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并在本科生实习中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另外,考虑到作物生长的周期性问题,已尝试从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暑假期间开始安排学生利用暑假期间提前进行毕业论文的内容实施,在第七学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参与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这样同学在毕业实习中可经历作物的全生长周期,使实习内容做到系统化。

5.加强毕业生实习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一套以学生评价为主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 质量下滑 工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28-01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实践环节,旨在锻炼学生对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校扩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持续下滑的问题凸显,也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近几年一直从事工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来讲,在分析问题出现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也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有所参考。

1 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分析

1.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体现为3个主体:学生、指导老师和管理者。首先,3个主体中的大部分人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主观意识上都太淡薄:管理者为了追求就业率,即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很差,也能顺利给予毕业;指导老师并不是从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出发,而只是为了完成管理者交给的工作量,对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流于形式,或者干脆为学生代劳;学生则在一届一届的毕业生中获得真传:随便做做就可以毕业,学校不会卡,不让通过的话指导老师也没有面子。

其次,虽然管理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督促、保证毕业论文质量,但大部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不符合实际;受高校扩招的影响,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比较多,很多指导老师难以拿出足够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对于每周的答疑也是疲于应付,最终草草了事;要想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需要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往往很多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领会,但又面临毕业和就业,并不想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上面,而只想着各种捷径能够完成。

最后,3个主体之间的不协调动作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管理者希望指导老师能够带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难以提供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一些硬件条件;有些指导老师希望能带出好的毕业设计出来,每次在办公室充满期待地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指导开展工作,但每次结果都是学生的毫无进展,导致身心俱惫,也不愿好好指导;有些学生也希望能够好好完成毕业设计,但管理者激励措施不足,遇到的指导老师布置的题目或者太难,或者太易,对毕业设计也慢慢失去了兴趣。

1.2 客观因素

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刚好与学生找工作或者考研的时间撞车,导致学生前期根本无法好好了解、熟悉课题,也就无法很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受高校扩招的影响,目前在高校中与毕业学生相比,师资相对缺乏,导致一位老师需要带很多学生,会影响指导的质量;大学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宽泛但不够深入,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知识面虽广但对毕业设计中的某些知识点难以掌握;大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设计所必备的软、硬件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具有创新性的课题难以实现等。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些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但也从另外一方面给我们以后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下面就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从管理层面上,首先要制定完善可行的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在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上重新部署,尤其对于工科类学生,注重实践环节的时间投入;要逐步实行末位淘汰制,让学生从开始就要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加强对师资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指导作用;重视过程监督,成立由校、院、系三级专家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组,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与检查;针对优秀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在职称晋升中加分,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等。

(2)从教师层面上,首先要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毕业设计的意识;对于承担的多个毕业设计任务,尽量采取课题小组的方法。即多个学生共同去完成1个课题,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完成不同参数下的同一类课题。这样,既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也方便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企业多多建立联系,采取校企结合的模式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也是目前较好地一种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兴趣方向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毕业设计课题形式或题目,并且从单纯地重形式、格式向重过程方向转变。

(3)从学生层面上,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毕业设计是对以往知识的总结、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选择或者自己寻找合适的、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毕业设计;注重与指导教师的交流,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在时间的把握上,要权衡处理工作或考研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分配,避免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

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并开展试点探索也是很好的途径之一。比如日本的择弥教学法:在课堂研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地位,自由商讨,相互切磋,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在大三时即开设论文指导研讨课程,作为撰写论文的前期步骤,到大四再开始开题撰写论文。此做法除了可以使指导毕业论文工作在过程上得到重视,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而且为师生交流建造了一个平台,也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另外,充分利用通信网络的作用,构建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目前,指导老师带毕业生写论文大部分采用传统见面的方式进行论文指导工作,这种方式所带来的缺点显而易见:学生见老师需要预约、找地方、然后再见面等步骤,随着导师所带学生的增加,导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也是一件十分费时的事情。可以尝试通过动态网页,使指导老师和学生能利用这个系统随时进行论文指导和交流,不但提高了导师的工作效率,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充分和及时的指导,更有利于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3 结语

目前,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也指出,“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其实,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要高度重视,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做好各项制度保证,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等.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1): 110-113.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以大学生的就业实际、自身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实现毕业生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触目惊心的数字,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高校办学、治学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学校的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压力增加。高校毕业生从2006年的4l3万人增至2009年61l万人,到2010年的630万人。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2.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就业影响更加明显。2010年高校630万毕业生,加上历年未就业人员,超过700万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找工作,是社会对“80后”这代人的又一次考验。

(二)大学生的主观原因

1.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滞后于就业体制改革,择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大多选择在东部沿海等中心城市就业.对急需人才的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却少人问津;向往机关、事业单位,很少人考虑民营企业,更少人考虑自主创业。2008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2.就业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十分欠缺,择业时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3.就业心理脆弱。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持有不同的就业心态,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4.精神追求欠缺。现在的毕业生是“80后”,且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上较脆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很不完善,精神信仰匮乏,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往往一遇到困难就畏缩退却。

5.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对个人的发展考虑过多,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缺乏诚信意识,违约离职、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给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地就业。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根据新形势发展进行转移,就业指导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把就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进行。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切身利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最好时机,而且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以涉及学生利益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新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以下在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强调服务功能,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主要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却忽视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

(二)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

就业指导往往定位于“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才进行就业教育,未毕业的学生“事不关己”,出现就业教育工作“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渠道单一。

就业指导工作只靠职能部门、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及个别教师参与,不能引起各层面的人对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人手不足,难免出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讲普遍性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学生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等现象。

毫无疑问,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问题,与当前高校忽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思想教育息息相关。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新出台的征兵政策的征兵对象主体倾斜于大学生,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广东省为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2009年起,每年招募1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制定了《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为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009年至2011年,重点扶持4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2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6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理念教育。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生军政教育、形势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到社会实践和实习中,引导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能对照自己,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在新的就业环境和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在就业指导中全程为学生服务,要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改变思想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in、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树立追求先进科学知识、做合格人才的成才观,鼓励他们要凭借自身的优良素质参与公平竞争.从容选择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教育毕业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评价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要把收入高低作为评价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职业是无贵贱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就能从就业“寒冬”中突围而出

(三)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第6篇

快要毕业了,身为导师的你打算怎么写毕业生鉴定意见,下面由本小编精心整理的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一该同学在校期间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广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个性活法,有亲和力。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二该同学自入学以来,思想要求进步,学术态度严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院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该生不失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毕业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三该同学积极上进,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成绩始优秀,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不仅对专业的知识有所涉猎,而且能够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坚持独立思考,对学习中的问题能发表出自己比较独到深刻的见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四该同学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的思想理论和当前的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能积极参加听取形势政策报告,参加班小组思想讨论会议,表现出比较成熟的人生观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五该同学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学习勤奋,有钻研精神,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知识面较宽;担任班干部期间,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生活节俭,作风正派。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相关文章:1.毕业实习导师评语鉴定

2.2021毕业实习导师评语

3.毕业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4.毕业论文导师评语大全

5.毕业鉴定教师评语

6.毕业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7.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大全

8.工作单位对毕业生的鉴定意见

9.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就业指导 重要性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否,不仅仅关系着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且影响着高校的建设发展,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关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的讲话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所以,笔者认为要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从理论层面上讲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为指导,本着为学生的一切利益负责,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负责的态度,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得如何,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关系着高校的发展前途,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如何,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所高校的名誉和招生人数,决定着高校的发展命脉。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成员之一,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二、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就业成为我国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每年增加60~80万人,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是我国经济增长的3~4倍。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人,比2005年增长近80万人,而工作岗位数量却没有相对增长。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大学生对学校生活也变得比较消极,这种现象已深刻影响到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使大学生就业工作被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也必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担任辅导员已成为高素质人群的职业选择。高校招聘辅导员都要求是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身体条件好,大部分高校还要求辅导员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这就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具备素质优势。

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长期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实施学生管理的前线工作者,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必定是参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将就业指导融入对大学生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可行性。从岗位设置来看,辅导员对校党委、学院和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承担着就业指导工作和常规工作任务。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三、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1.优化高校里边辅导员队伍思想教育的建设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这就对辅导员本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优化思想教育,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之所在,是打造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学工队伍的必要措施。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经验研讨等各种形式,紧跟时展,丰富理论内涵,创新性的开展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夯实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所以优化辅导员队伍思想教育建设是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2.加强高校里边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积极性的调动

由于辅导员工资、福利等待遇较高校其他岗位普遍偏低,因此大多数辅导员的最终目标不是定位在学生辅导员岗位上,故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不够积极主动,工作满足于现状,等待跳出辅导员队伍。全面落实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学习和生活待遇,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优越的生活待遇,真正解除他们的发展之虑、工作之烦和生活之忧,所以加强高校里边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积极性的调动,进一步稳定辅导员思想情绪是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3.落实高校里边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知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门的学科,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通晓就业政策,接受专业培训。但是目前很多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知识较低,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从而影响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经常请就业指导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并有计划,分批次的选送辅导员去参加就业指导师培训和考试,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以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专业素质的提升。所以落实高校里边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知识的培养是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总论

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和引导,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意义。(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学工部)

参考文献:

[1]闫兴华,徐培风.轮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J].法制与社会,2009,2

[2]马英,张晓瑜.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就业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3]王东娜.关于新形势下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1

[4]谢中远.就业指导视阀下高校辅导员的职能错位与角色定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2):16-27,21

[5]张建,瞿和平,鄢红春,郾论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57-58

[6]徐锋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J].学理论.2010(22)

[7]岩磊.浅谈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5,7(3):159—160.

[8]谢芳.积极发挥辅导员在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34—35.

[9]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指导思想毕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德育答辩;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价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23-03

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并把德育作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首要根本任务。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目前,多数学者肯定德育的功能。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教授从多方面论述了德育的教育功能,社会性功能以及个体性功能。他指出德育功能认识对德育实际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是一种理论分析,也是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线索之一。德育答辩是高校德育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和意义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高博从道德认知的尝试与解读中探讨德育答辩的理论和意义,他认为“道德认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的程序设计,高校德育答辩是道德认知新的尝试。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系统地参与道德认知过程”。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高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以及整个德育体系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无论是其形式和内容,还是体系和定位都有待逐步完善,深入拓展。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首次开展德育答辩,这次新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者魏俊兴认为德育答辩是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是引导教育学生将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这种教书与育人同步运行的教育方式,不仅符合教书育人的主旨,且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2013年云南中医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现状,存在医患关系持续恶化,究其原因,有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院过于功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患者维权意识高等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较低。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云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实践

为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更好的提升德育水平,云南中医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具体实施细则,成立了由校党政领导牵头,学工部、团委、宣传部、思政部、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生的德育答辩工作,并投入专项工作经费为德育答辩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按照学院德育答辩的具体工作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分为宣传准备、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总结整理五个阶段。

在宣传准备阶段,云南中医学院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制订周密、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并通过各种途经,向本科毕业生阐述德育答辩的目的、意义以及撰写答辩论文的基本要求及答辩方式。引导毕业生妥善处理好求职就业、毕业综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与德育答辩的关系,集中必要的时间精力做好德育答辩准备。落实好每名毕业生德育论文指导教师。

在撰写论文阶段,要求每位毕业生回顾大学历程,认真梳理生活、学习思想成长过程及对人生的感悟,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找准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撰写符合本人实际情况、个性化的德育总结答辩论文。

学生在撰写德育论文前,先与指导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基础上,拟订德育总结的论文提纲,成稿后先在班级内部互评修改,再根据指导教师审阅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通过后,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经本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审核同意,方可提交答辩。

在现场答辩阶段,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组织毕业生以班级为单位,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规程组织答辩,要求每位毕业生必须参加,并安排低年级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毕业班级的答辩由“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指定评审小组具体负责,答辩评委应不少于3人,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进行评分,并指定专人负责记录。

现场答辩结束后,各学院综合每名毕业生平时成绩、论文成绩、答辩成绩,计算最终成绩,填写《云南中医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登记表》。按答辩人数5%的比例推荐“德育优秀论文”报学工部,同时在对撰写毕业生鉴定中使用好德育答辩评审意见。

整个德育答辩过程中,云南中医学院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又切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毕业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

通过三年的实践,云南中医学院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德育答辩,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标。2013年、2014年、2015年全校分别有1288名、1415名、1445本科毕业生参加德育答辩,且全部都通过德育答辩,其中综合优秀的比例达到90%以上。从实施过程以及最后结果看,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从制度上确保了德育论文答辩的强力推行。事实也有力证明,德育答辩制度不仅较好地丰富完善了德育工作体系,而且还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成效和经验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德育答辩对把德育落到实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德育答辩有效引导学生德育知行合一

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确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一定的思想理论、社会道德传递给受教育的青年一代,以促使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使青年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答辩是德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以及论文的撰写影响学生的思想,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构成的。德育答辩其实质是通过制度设计,由学生完成建构内心道德境界、发展道德知识直至指导自身行为、激发道德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由外在的强制内化为内心信念及准则,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德育答辩有效把握人才培养薄弱环节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毕业之际,他们渴望理解与沟通,希望心灵得到关切,渴望困惑的问题得到明确的答案。德育答辩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回顾,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其思想动态,是大学生心路历程的反应,能很好地呈现大学生内心世界与心灵成长的轨迹。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之一就是研究和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其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方面的建构的过程,是环境与成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人价值建构的统一。”

通过德育答辩,教师能了解到个体成长中的困惑问题以及学生内心世界成长轨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励学生走向至善。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是德育目标之一,同时还要改造学生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并建构学生内在的良好思想道德境界及行为习惯。德育答辩通过论文的撰写,德育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引导,促使毕业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得到完善。

德育答辩过程可以说是毕业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学校、老师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就德育主体而言,开展德育答辩可以引导其回顾在校成长、成才历程,总结收获,找准缺失,增强学生主体自觉意识。就学校办学育人实践而言,通过德育答辩,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人才培养和德育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

(三)通过德育答辨,充实毕业教育内容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进入实习求职阶段,群体分化明显,班集体难以统一组织活动,毕业生处于松散状态,极易诱发事端。“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开展德育答辩,旨在激发“潜藏的自我意识,使毕业生更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养成德性,而非脱离现实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同时,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的各种不良情绪,引导毕业生珍惜时光,顺利度过大学的最后宝贵时光。

(四)通过德育答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通过德育答辩系统工作,一是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又依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其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二是要求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发挥主导作用,从与学生充分交流思想,到指导论文选题、撰写审改,强化对学生成才的理性指导,有效弥合高校新校区显示存在的师生时空距离疏远的不足。三是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风。

(五)通过德育答辩,全面衡量人才培养质量

云南中医学院对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和学术水准的评判,已经有成熟完整的考查、考试、答辩制度,但对于其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评判,尚未形成和建立一套系统性、痕迹化、规范化和总结性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德育答辩,为云南中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创新、新生教育、全面衡量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材料。

德育答辩是云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旨在加强毕业生教育与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又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旨在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学生中的不良情绪,增强毕业生的爱校情绪。旨在深入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学生在校期间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旨在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学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习。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程序的设计,其形式与内容,体系与定位都需要逐步的完善,深入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