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9 03:13:04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第1篇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24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700人。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中突出培训植保员、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机手、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沼气工等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生产、农产品贮藏加工、农机操作及维修、沼气建设及维护等技术及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分类培训规范执行。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方式,培训时间一般累计约4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65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人均约600元(按2012年中央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4年中央补助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区)配套每人5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第2篇

历时两天的全国安全培训工作座谈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总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专门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华山同志、树鹤同志分别代表总局党组和煤监局作了重要讲话;会上,浙江安监局、河南安监局、山东煤监局以及中石化河南油田、鸡西矿业集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燕山石化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在会上介绍了经验,还讨论修改了《“十一五”安全培训规划》、《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等文件。正如大家讨论中所讲的,这次会议有这样四个特点:一是开得及时,在“十一五”即将到来,总局升格、全国人大执法检查、国务院《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等对安全培训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召开这次会议很有必要。二是内容丰富,有总局、煤监局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交流了10多个单位的典型经验,还讨论修改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三是规模大规格高,各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分管领导、部分企业和培训机构的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是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安全培训工作会议。四是意义重大,总结了“十五”期间安全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了“十一五”安全培训工作,对做好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安全培训经验的交流会,也是“十一五”安全培训工作的动员会,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大家普遍感到,这次会议时间虽不长,但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安全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对策;是做好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重要支柱;是安全生产“五要素”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手段。安全培训不仅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家表示,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落实到位的要求出发,把安全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把安全培训工作做好。

二是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大家认为,当前安全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虽然“十五”期间安全培训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必须找出差距,采取对策,抓住重点,全面推进。华山同志的讲话,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树鹤同志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做好下一步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使大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培训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进一步理清了思路,为做好今后的安全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学习了经验,更新了理念。这次座谈会上大家进行了工作交流,总的看,近年来各地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如鸡西煤业集团实施全员培训、江苏海安普及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河南严把培训考核关、浙江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山东煤监系统开展安全培训专项监察、山西严格考核发证管理、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抓培训策划、燕山石化公司培训中心抓安全培训关键环节、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严格教学管理,等等,都各有特色,为我们进一步创新安全培训工作思路,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与会同志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全力推动培训理念、体系、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把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是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干劲。大家感到,全国人大执法检查对安全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建立了严格的安全培训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总局、煤监局把安全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过去出台《安全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标准的基础上,最近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正在抓紧出台《“十一五”安全培训规划》、《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并专门召开这次会议部署安全培训工作。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总局党组、煤监局对安全培训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安全培训工作者的精神。特别是听了华山同志和树鹤同志的重要讲话之后,大家进一步坚定了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表示一定要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会议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把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安全培训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讨论中,许多同志对安全培训工作和讨论文件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有些在华山同志和树鹤同志的重要讲话中已有原则性要求,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加以具体化:有些在《安全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需要我们认真执行;有些需要采纳吸收到修改的文件中去;有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把握;有些则有待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下面,我结合会议讨论情况,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做好下一步安全培训工作,讲三点具体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安全培训工作的思路和要求,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在深入学习、全面把握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要将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华山同志、树鹤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华山同志、树鹤同志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总局党组对安全培训工作的要求,是做好下一步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华山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安全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安全培训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强调要正确估价一个时期以来的安全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强调要抓责任、抓重点、抓法制、抓质量、抓协调、抓典型,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的安全培训工作。树鹤同志在讲话中, 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特别规定》,并以此为契机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明确了煤矿企业、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自的责任,提出了下一步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结束后,各单位要把会议精神尽快向党政领导班子汇报,并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传达贯彻,使上下都能充分认识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把握总局、煤监局关于安全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明确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把思想统一到本次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总局、煤监局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二是要将贯彻会议精神与贯彻全国人大执法检查要求、贯彻中央以及总局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结合起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对安全生产工作乃至安全培训工作提出的要求,对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期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不仅为安全生产工作,而且为安全培训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和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总局、煤监局制定的《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和这次会上讨论、即将下发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是安全培训方面的重要文件。大家要原原本本地学,认认真真地学,力求学懂弄通,吃透精神实质,把全国人大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的要求和国务院《紧急通知》、《特别规定》的相关精神,与当前安全培训

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可行措施,狠抓落实,开创安全培训工作新局面。

三是要将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起来。这次会上交流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都是各地、各单位和广大培训工作者多年来不断摸索、实践的成果。如浙江省建立全方位、高效能的培训体系;山西省、河南省开发“安全培训考核考试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强化安全培训制度保障;中石化河南油田运用HsE体系加强安全培训等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各地、各单位一定要把这次会议好的经验和做法学到手、带回去,千万不能把贯彻会议精神停留在讲话上、文件上、形式上,要认真研究思考这些经验和做法,找准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大胆探索,勇于在学习借鉴中推动工作的创新,力争通过多项措施、多条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办法,把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要将贯彻会议精神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找准会议精神与本单位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按照华山同志、树鹤同志的要求和“十一五”安全培训规划的基本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紧研究加强基地建设、严格考核发证、加大培训投入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也可制定本地区安全培训规划,做好上下结合的文章,努力多出成果,快出成效。

二、明确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培训各项工作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安全生产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二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三是非公有制企业从数量上、规模上异军突起;四是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加剧了生产与安全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对安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培训责任,完善培训体系,规范培训管理,创新培训思路,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加大安全培训工作力度。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特别规定》和总局即将下发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在全员培训上要取得新突破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安全高危企业的培训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同时也是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特别规定》、总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即将下发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对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都作出了规定,明确了企业的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企业不仅要积极选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到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参加安全培训,而且要认真组织落实本企业其他职工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保证全体职工都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要及时组织职工到附近有条件、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或依托大企业进行培训。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坚决杜绝“零培训”上岗。

当前,特别要抓好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3800多万建筑工人中,农民工占到了近80%,而700多万煤矿工人中,农民工也占到了50%以上,农民工大量向城市和工业转移,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解决农民工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培训,农民工培训问题已成为安全生产工作乃至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采取措施,指导和督促企业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也要认真履行好安全培训的监管监察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做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按照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依法对安全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严格考核责任制,不达标准不能发证,做到持证上岗。所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必须使用全国统一的操作证,并要坚持做好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工作。我们将尽快研究确定特种作业人员范围,调整特种作业人员工种目录,进一步完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国务院《特别规定》和总局《安全培训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不仅明确了安全培训是安全监管监察的重要内容,而且明确规定未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要给予行政处分。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把安全培训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必查内容,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监察的结果要向企业和政府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依法纠正和处理。总局或煤监局适当时候要组织一次全国安全培训工作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省贯彻落实《安全培训管理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情况,检查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二)认真贯彻实施《 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在规范培训市场上要有新起色

一是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资格证的发放和管理是行政许可项目,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明确各自职责,上级监管监察部门不能代替下级监管监察部门,地方企业再大,也是地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事;中央企业再小,也是总局和煤监局的事。一定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严格依法行政。

二是要做好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管理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的要求,今年二季度我们对实施许可前认定的一、二级培训机构资质进行了复审,第一批公布保留了64个一、二级培训机构的资质,还有相当一部分机构要等教师培训或进行其他整改后再予以确认。下一步,我们要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规范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也要认真组织做好三、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和复审工作,要公开条件和程序,明确办理时限,做到条件明确、程序合理、行为规范、承诺兑现,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不具备培训条件和能力的机构要及时进行调整或取消资质。

三是要严格依法收费。培训收费必须依法进行,并经当地物价部门许可。法律规定不允许收费的项目,坚决不能收费。各级培训机构一定要严格资金管理,实现收支两条线,严防培训和考核发证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绝不能掉以轻心。关于收费标准,新疆会议上大家就希望总局协调发改委、财政部制定具体的标准,但因为地区差异较大,很难用一个标准涵盖全国。近期我们还要与有关部门协调,看能否将法律规定的强制性安全培训收费立项,在此基础上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收费标准。

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安全培训市场。其一,必须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各类安全培训。其二,凡是组织政府工作人员参加的安全培训班,必须由政府主管部门下文,任何社会中介机构无权下文组织培训。其三,不能无计划、无批准就办班,坚决杜绝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观象。

(三)进一步加强培训基础建设,在安全培训体系建设上要有新进展

一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这次讨论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将在会后尽快下发施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及《特种作业人员范围》也要尽快出台,解决目前特种作业人员名称不规范、操作工种不明确等问题。明年要制定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评估细则等法规。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也要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争取在“十一五”的前两年基本形成能适应安全生产发展的安全培训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二是要加强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考试题库建设。总局今明两年要完成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的修订工作。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确定后,要修订、制定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各省都要加快考试题库、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考试题库的建设步伐。山西、河南已在全省使用部分培训考核统一的题库,效果比较好,值得推广借鉴。

三是要继续加强培训机构、师资、教材“三项建设”。一要整合培训资源,保证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合理布局。二要积极从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学者中选聘专职或兼职教师,充实教学力量,建立师资库,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三要调动全社会力量,组织编写、开发高质量安全培训教材。

四是要加强培训信息化建设。抓紧研制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全国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实现总局、省局和市(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培训考核以及四级培训机构联网,实现各类资格培训网上报名、网上咨询、证书查询、报表统计、培训档案等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遏制乱办班乱发证现象。

五是要做好培训统计工作。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建立安全培训信息统计制度,要求企业和培训机构定期报送各类人员应培训和实际培训等情况,及时摸清底数,掌握培训工作动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省级监管监察部门要及时向总局或煤监局统计上报本省(区、市)每年度上半年、全年各类人员安全培训等情况。这方面工作我们要专门下文布置。

(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培训质量上要有新提高

培训质量是衡量安全培训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很多地方和单位普遍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首先,要增强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安全培训工作的灵魂,责任心强,思路就广,办法就多,力度就大,工作就落实,质量就有保证。因此,提高培训质量,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安全培训机构是组织实施培训教学的主体,必须要把培训质量和效果放在首要位置,从教学到管理,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培训教学质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一定要在培训质量上严格把关,并做好所辖区域内安全培训的监督检查工作,督促企业和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

其次,要建设高水平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安全培训工作的主要载体,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本保障。各级培训机构必须要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内部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注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和培育精品培训项目。要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研究和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模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要积极利用现代化培训设施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采用观摩教学、虚拟现实和模拟现场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第三,要提高师资素质。师资队伍状况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和效果。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师选聘、培训、考核、上岗等有关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教师的集中培训。经培训已取得岗位证书的教师,“十一五”期间至少再轮训一次。对教师的培训要注重更新培训理念,提高表达能力,掌握课件设计、沟通艺术、培训项目设计及评价方法。要重视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采取进修深造、承担科研课题、参与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与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四,要加强教材建设。针对安全培训教材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 问题,要树立精品意识,本着少而精、实用、管用的原则,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组织权威专家开发安全培训教材,特别是要注重农民工通俗实用教材的开发,以及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的研制。教材的编写要注意解决简单重复、内容陈旧等问题,增加新知识新案例,注重针对性、知识性和技能性,提高实效性。总局每两年要进行一次教材评选活动,及时向社会推荐优秀教材。

(五)强化政府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上要取得新成效

一是要继续开展地方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专题培训。自20__年开始举办市(地)、县(市)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研讨班,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到明年总局将全面完成全国市(地)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也要有计划地对县(市)领导干部进行安全生产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县(市)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要加强对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执法培训。要按照《公务员法》及总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制度,监管监察人员必须经培训取得执法证后,方能上岗开展执法工作。下一步,总局将实施对省级安全监察员和煤矿安全监察员的业务专题培训,下大力量提高监管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高度重视省级以下安全监管人员的能力建设,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对监管监察人员法律法规、行政执法、专业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当前要组织做好以《安全生产法》、《特别规定》和《紧急通知》等为主要内容的执法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努力把监管监察队伍建设成为熟练掌握安全生产各项法律规定及执法程序,掌握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知识的专家型执法队伍。

三是要加强安全培训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高素质培训管理队伍是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培训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其熟悉安全培训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安全培训工作的基本规律、工作要求和方法,成为安全培训工作的行家里手。从明年开始,总局将组织对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培训管理人员和一、二级培训机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也要列出计划,对市、县安全监管机构培训管理人员和三、四级培训机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六)加强培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上要开辟新渠道

要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继续邀请高层次专家来华进行培训和交流,适时组织举办安全培训国际研讨会。进一步实施中美、中日矿山合作项目,组织各部门、企业和培训机构的业务骨干赴国外培训,借鉴国外的安全培训理念和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安全科技和安全管理知识,为安全培训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具备条件的培训机构也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穿针引线,把交流与合作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全方位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安全培训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安全培训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采取扎实措施,认真抓好安全培训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在落实,关键在领导。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安全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主管领导同志要亲自抓,认真落实培训工作责任制,制定培训规划,健全培训制度,加大培训投入,为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监管监察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的机构要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各级安全培训机构要切实加强对自身培训活动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形成安全培训工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搞好调查研究。陈云同志曾说过:“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我们现在调查研究方面做得很不够,深入不下去,对基层的情况吃得不透。今后,培训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抽出时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围绕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安全培训工作的规律,了解安全培训的需求,及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要坚持统筹兼顾。下一步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大家既要着手谋划明年以及“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又要与岁末年初的各项工作通盘考虑,相互衔接:既要突出抓好重点工作,又要继续夯实培训基础。当前,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来说,重点就是要抓政策、抓监督、抓服务;对企业来说,重点就是要抓全员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对安全培训机构来说,重点就是要抓培训质量和效果。

四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培训中的各项重点工作,要列出工作进度表,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进度安排,定期检查。对落实迟缓的,要加强督促。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研究指导。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年底前,要将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情况以及今年安全培训工作的总体情况向总局或煤监局报告。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第3篇

一、实行会计人员轮岗流动制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会计人员的流动,理论上应该做到全行一盘棋,可以在全行范围内流动,然而由于地域的限制,一般不经常将会计人员跨地区流动。因此,总行会计部门的人员可以在本地区范围内选拔,特别优秀的可以扩展到各个分行;其他分行则应在本地范围内选拔,特别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由总行下派。对一般的会计人员来讲,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一年及以上,必须进行岗位轮换,轮换可以是营业机构内部的,也可以是跨营业机构的。对分行管理人员或营业机构的会计主管人员来讲,在同一工作岗位上工作三年及以上的,应该进行岗位轮换,或轮换至其他机构,或轮换到分行会计部门,但必须是跨营业机构和部门的。对总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讲,在同一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的,也应当进行轮换,对不适应总行会计管理工作的,应向分行或者支行轮换,以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会计人才流动机构。这样做主要有五个目的:一是确保分行级会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先进性;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培养业务素质全面的人员;三是促进各营业机构会计工作均衡发展;四是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避免某个支行或部门产生小团体。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通过外部招聘、内部考核的方式发现优秀的会计人员,形成会计人才储备。在分、支行层面,力争会计管理人员、支行主管人员全部从储备人才当中产生,且全部经过分行会计部门的实际工作。在总行层面,力争总行会计部门的人员全部从分行的会计部门中产生。这样做既可以拓宽会计管理人员的视野,也可以熟知总分行会计部门的要求。便于会计工作开展和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确保实现总、分、支会计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健全会计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在总分支三级管理模式下,快速准确的会计信息传递,有利于总行及时掌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管理,防范会计相关风险。目前,就国内大多数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总、分行层面上的会计信息传递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衔接。总、分行会计管理部门不能确保及时、完全的掌握营业机构的有关信息。笔者认为,即便是微小的差错,某一级会计管理部门若不知情,在长期积累之后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总行会计管理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梳理原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细化、量化会计工作报告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事项、事故案件和处理结果以及总行规定的会计报告事项,都必须逐级向会计管理部门报告。对于瞒报和虚报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后果,一经发现都要做严肃的处理。同时,总、分行会计管理部门应上收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以加强管理震慑力度。明确总、分行会计管理部门对会计人员的处理权限,必要时可直接向分行提出处理意见,以保证会计差错、事故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到会计决策部门。

三、完善会计检查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检查可以促进会计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还可以直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总行会计部门应建立全行统一的会计检查制度,全面实行“三级”会计检查,即“总行会计部门建立专门的会计检查中心,定期对各个分行进行会计检查;分行会计部门对应设立会计检查中心或专职的督导检查人员,经常地对所属营机构进行不定期检查,同时,以集中的事后监督人员做辅助,每日实施非现场检查;支行营业网点设立兼职的会计检查人员,进一步强化事中的过程管理,如会计科长、综合业务主管、事中监督等,定期对支行常规业务进行检查,如现金和重要空白凭证盘点、业务操作流程合规性等。通过会计检查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分行、营业机构进行现场和非现场的直接检查指导,使会计检查工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大网,促进会计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在具体的工作中,总、分行在每年年初制定年度会计检查计划,统筹安排全年的会计检查工作。总行层面至少每年对所属分行进行一次会计检查,检查面至少应达到50%,结合滚动式检查,每两年检查面达到100%;分行层面每季度或半年应对所属支行进行一次会计检查,检查面应达到100%。会计检查既可以是专项的,也可以是全面的。每次检查前需要下发检查提纲,列明会计检查事项。检查中要详细记录存在的问题,填列会计检查底稿,并由双方相互签字确认,作为年度会计考核资料备查。检查后要详细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相关营业机构进行整改。

四、建立健全会计工作考核机制

会计工作绩效考核的宗旨是督促相关人员尽职尽责、恪尽职守,考核应建立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之上,会计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营业机构或是管理层,二是对柜员个人,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营业机构会计工作整体水平高的,大多数的考核结果就好;营业机构整体水平低的,多数柜员的考核结果相应就差,反之亦然。考核结果应作为会计主管职务、营业等级晋升的主要依据,通过会计工作考核,最后形成“能上能下,良性竞争”的循环机制。

在具体的工作中,总行会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营业机构的考核办法、会计主管的考核办法以及综合柜员考核办法。对营业机构的考核由分行会计管理部门负责,主要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以及日常报送资料的及时性等方式实现;对会计主管的考核主要由分行会计管理部门负责,同时参考营业机构会计负责人的意见;对柜员个人的考核主要由营业机构会计主管根据日常工作量、业务水平、工作表现、培训情况等进行,并加入分行会计管理部门集中监督发现的问题,考核结果由分行考核小组评定。

五、完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业务培训学习制度是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各项会计规章制度的又一个有效措施。同时,它也是人事激励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事激励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更主要是的来自会计工作本身的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层次可分为五个,即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西游记,会计培训工作可以提高会计人员自实现的目标。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经验看,在对员工的管理问题上,已将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日常管理来进行,并形成了制度,从高层决策人员到一般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都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制度学习、业务培训,以提高各级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不论是企业自身发展,还是员工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城商行都必须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培训制度,并将其作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出发点来抓。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抓手,以标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业培训各项政策规定与措施,全面细化实名制采集和管理信息,建立健全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考核评估的措施和办法,在强基固本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有效推进培训工作上层次和规范化、常态化运行,促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区就业培训3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1万人;农牧民工就业技能培训1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1万人;创业培训4万人,培训后成功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岗位8万个。

三、培训对象

就业技能培训:法定劳动年龄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各类城乡劳动者。重点是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

创业培训: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和处于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重点是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改善企业培训重点是处于创业阶段的各类创业者和个体工商户。

四、培训容和培训形式

各地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拉动就业、重点和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园区和扩展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的作用,紧紧围绕自治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工业支柱产业,能源、冶金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延伸升级,大力扶持装备制造、新兴化工产业和推进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以及实施双百亿工程和库区移民安置等重点工程开展就业培训。巩固和扩大合作企业范围,增加就业岗位和渠道。大力开发家庭服务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急需培训项目,扩大第三产业的专业就业技能培训。

要充分发挥各定点培训机构优质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的作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等模式,努力实现学员与企业、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鼓励和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培育精品专业和特色培训品牌,形成鲜明的区域培训特色。年底前各盟市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比例要达到培训总人数的60%以上,至少打造和培育形成2个以上生源充足、区域知名度高、就业效果好,在全区有开发潜力的特色培训品牌。

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本人意愿设置培训专业、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点、市场和企业用工需要、紧缺工种和专业、新落地工程项目、劳务转移就业对接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本着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培训机构或企业委托定点培训机构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规范和要求确定培训容并组织实施。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定点培训机构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根据居住分散的特点,培训地点、培训设备尽可能向农村牧区转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送培训进企业、入嘎查等方式按需施教,尽最大努力方便参加培训人员,有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培训促进劳动者就业。

要在开展创办企业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改善企业培训。启动并实施创业模拟实训,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定点培训机构自建创业模拟实训室,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拓展培训模式,充实必要的培训容,丰富和完善创业培训技术,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培训时间

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政办发〔2009〕55号)要求,不得少于120课时。在每期培训班的教学安排上,与本专业(工种)直接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应占总课时的90%以上,其中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低于总课时的60%。创办企业和改善企业培训均不少于10天(80课时),其中,授课时间不少于9天(72课时),企业考察不少于1天。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月至3月)。主要工作:一是做好劳动力资源、培训对象和企业用工调查摸底,建立生源和岗位用工信息数据库。二是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三是做好培训计划和资金测算工作。四是落实定点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五是分解下达目标任务。3月底前,各地区要向自治区专题报送劳动力资源、培训对象和企业用工调查摸底情况和年度就业培训实施方案及培训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全面组织就业培训,认真做好跟踪监督与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期间,自治区通过月调度、季分析、半年总结、转发工作交流信息等方式,总结交流各地好的的做法和经验,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各地要积极向自治区报送相关信息,及时落实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按照实名制管理要求及时采集、录入培训和就业信息。

第三阶段:评估验收阶段(2012年12月)。对年度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公布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促进落实。各地在2013年1月5日前将本地区就业培训工作总结和综合评估情况报自治区。工作总结要肯定成绩、找准问题,突出工作亮点和特色,提出下一年度工作思路。

七、保障措施

(一)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全力以赴落实目标任务。各地区在3月底前要将培训任务逐级分解下达到定点培训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健全和完善考核办法,坚持日常考核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确保全区就业培训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各级要把城乡劳动力的培训率、鉴定率、就业率、转移率等指标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充分调动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上半年,自治区出台就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操作办法,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任务,落实监管措施,实施有效监管。建全和完善定点培训机构基础台帐,实行规范化管理,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严肃查处培训不实、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资金等违规行为的培训机构。切实实行定点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各地务于5月底前上报本地区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名册,承担的培训任务及培训专业。

(三)强化指导与服务,提高劳动者培训后的就业稳定性。加大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后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对参加培训的城乡劳动力,只要符合条件的,相关部门要从简从快为其组织职业技能鉴定,保证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力能够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要紧紧围绕企业和市场用工需求,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对接,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四)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促进工作精细化管理。把实名制管理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纸质档案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两种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就业培训信息采集容,制定落实措施,出台实名制管理办法。加强统计员和业务人员集中培训,提高落实能力。各级就业培训部门要及时采集信息,健全独立的电子版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能准确及时反映工作情况,为分析研究就业培训提供充分依据,并确保记载真实全面,查有实据。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第5篇

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抓手,以标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业培训各项政策规定与措施,全面细化实名制采集和管理信息,建立健全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考核评估的措施和办法,在强基固本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有效推进培训工作上层次和规范化、常态化运行,促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区就业培训3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1万人;农牧民工就业技能培训1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1万人;创业培训4万人,培训后成功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岗位8万个。

三、培训对象

就业技能培训:法定劳动年龄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各类城乡劳动者。重点是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

创业培训: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和处于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重点是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改善企业培训重点是处于创业阶段的各类创业者和个体工商户。

四、培训容和培训形式

各地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拉动就业、重点和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园区和扩展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的作用,紧紧围绕自治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工业支柱产业,能源、冶金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延伸升级,大力扶持装备制造、新兴化工产业和推进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以及实施双百亿工程和库区移民安置等重点工程开展就业培训。巩固和扩大合作企业范围,增加就业岗位和渠道。大力开发家庭服务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急需培训项目,扩大第三产业的专业就业技能培训。

要充分发挥各定点培训机构优质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的作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等模式,努力实现学员与企业、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鼓励和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培育精品专业和特色培训品牌,形成鲜明的区域培训特色。年底前各盟市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比例要达到培训总人数的60%以上,至少打造和培育形成2个以上生源充足、区域知名度高、就业效果好,在全区有开发潜力的特色培训品牌。

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本人意愿设置培训专业、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点、市场和企业用工需要、紧缺工种和专业、新落地工程项目、劳务转移就业对接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本着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培训机构或企业委托定点培训机构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规范和要求确定培训容并组织实施。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定点培训机构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根据居住分散的特点,培训地点、培训设备尽可能向农村牧区转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送培训进企业、入嘎查等方式按需施教,尽最大努力方便参加培训人员,有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培训促进劳动者就业。

要在开展创办企业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改善企业培训。启动并实施创业模拟实训,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定点培训机构自建创业模拟实训室,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拓展培训模式,充实必要的培训容,丰富和完善创业培训技术,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培训时间

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政办发〔〕55号)要求,不得少于120课时。在每期培训班的教学安排上,与本专业(工种)直接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应占总课时的90%以上,其中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低于总课时的60%。创办企业和改善企业培训均不少于10天(80课时),其中,授课时间不少于9天(72课时),企业考察不少于1天。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一是做好劳动力资源、培训对象和企业用工调查摸底,建立生源和岗位用工信息数据库。二是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三是做好培训计划和资金测算工作。四是落实定点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五是分解下达目标任务。3月底前,各地区要向自治区专题报送劳动力资源、培训对象和企业用工调查摸底情况和年度就业培训实施方案及培训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全面组织就业培训,认真做好跟踪监督与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期间,自治区通过月调度、季分析、半年总结、转发工作交流信息等方式,总结交流各地好的的做法和经验,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各地要积极向自治区报送相关信息,及时落实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按照实名制管理要求及时采集、录入培训和就业信息。

第三阶段:评估验收阶段。对年度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公布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促进落实。各地在2013年1月5日前将本地区就业培训工作总结和综合评估情况报自治区。工作总结要肯定成绩、找准问题,突出工作亮点和特色,提出下一年度工作思路。

七、保障措施

(一)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全力以赴落实目标任务。各地区在3月底前要将培训任务逐级分解下达到定点培训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健全和完善考核办法,坚持日常考核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确保全区就业培训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各级要把城乡劳动力的培训率、鉴定率、就业率、转移率等指标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充分调动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上半年,自治区出台就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操作办法,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任务,落实监管措施,实施有效监管。建全和完善定点培训机构基础台帐,实行规范化管理,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严肃查处培训不实、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资金等违规行为的培训机构。切实实行定点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各地务于5月底前上报本地区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名册,承担的培训任务及培训专业。

(三)强化指导与服务,提高劳动者培训后的就业稳定性。加大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后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对参加培训的城乡劳动力,只要符合条件的,相关部门要从简从快为其组织职业技能鉴定,保证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力能够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要紧紧围绕企业和市场用工需求,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对接,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四)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促进工作精细化管理。把实名制管理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纸质档案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两种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就业培训信息采集容,制定落实措施,出台实名制管理办法。加强统计员和业务人员集中培训,提高落实能力。各级就业培训部门要及时采集信息,健全独立的电子版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能准确及时反映工作情况,为分析研究就业培训提供充分依据,并确保记载真实全面,查有实据。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第6篇

今年上半年,*县农培办根据市农培办要求和县委具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现场会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调整组织机构人员,强化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564名,其中“转业农民”的技能培训1840名,“专业农民”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50名,“务工农民”的岗位技能培训2610名,预备劳动力培训1464名。

一、贯彻精神,借鉴经验,调整机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现场会后,县委再次召开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市委包哲东副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经验,专题研究深化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县委要求相关部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现场会精神,切实抓好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调整人员,健全机构,充实专兼职干部,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努力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开展培训

年初,我们认真总结去年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制定了《*县2005年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施意见》,落实专项培训经费250万元。

一是调查研究,开展基地培训。为整合培训基地,促进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4月份组织人事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到瓯北等地对我县的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将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培训基地认真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择优上报一批基地作为县级培训基地报县农培办审核认定。到目前为止,已有10家基地上报,培训的范围包括泵阀、裁缝、计算机等一些符合我县主要工业产业发展的专业。

二是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各培训负责单位根据县委2005年度实施意见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科技局以培训农村先进技术为主,组织我县13位农村技术骨干到杭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农业局和科协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结合各乡镇农业发展特点,开展了蔬菜、畜牧、果树等专业的培训;人事劳动和经贸部门以技能培训为主,开展了多期计算机、电工和家政服务培训;教育局以我县职高为载体,针对山区学生开展了裁缝、畜牧养殖业等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充分就业。为了适应我县泵阀产业发展形势,给待业青年提供培训和就业良机,2月份我县成立了*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面向*籍具有技校或职高学历以上的待业青年、普通大中专毕业待业青年、普职高三分流学生,开展泵阀实用操作技术培训,培训经费由县农培办、企业、学员各承担1/3。目前第一期培训班的50名学员已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学员培训后,经劳动部门和企业共同验收合格,取得初级技能证书,即由瓯北镇的较大规模以上泵阀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验收不合格学员继续参加下一期培训,合格后由企业录用。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宣传不到位,农民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宣传工作做到不够,使一些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且由于我县滞留在家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就业竞争力差,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各乡镇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工业和农业重点乡镇培训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一些贫困落后的乡镇培训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项目开展不平衡。目前,我县的专业农民培训开展的比较好,绿色证书、农函大培训工作力度非常大,而务工农民和转业农民的技能培训人数比较少。四是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不到位。由于目前企业用工需求量不大,加上一些培训机构自身条件的限制,劳务输出供需见面会和本地用工招聘会质量不高,服务工作没有完全到位。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工作机构,特别是四个专业培训小组和各乡镇的培训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使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加强县农培办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他们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我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开展县级培训基地认证工作,加强对培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信息交流、工作通报、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

二是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工作。继续采用订单培训或定向培训方式,联合我县奥康、红蜻蜓、报喜鸟等一批知名企业,引导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重点结合我县服装、泵阀、鞋业等产业结构特点,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开展服装、泵阀等实用操作技术培训,使更多的农民不断掌握实用技能,以适应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劳动力培训“双后双百”工程,使我县初、高中毕业后的分流学生百分之百参加培训,百分之百能够转移就业。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成都市 体育舞蹈 培训机构

1 前言

体育舞蹈产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但由于市场竞争的矛盾,使得体育舞蹈的发展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本文对成都市5所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现状进行调搜芯浚旨在了解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经营状况,分析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现在或将来想从事体育舞蹈培训行业的人提供一点帮助。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抽取了成都市5所体育舞蹈培训机构中的200名学员、28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现状分析

3.1.1 培训机构的办学形式

本文所研究的成都市5所体育舞蹈培训机构,主要包括体育舞蹈培训学校、体育舞蹈俱乐部。其办学形式都是私人办学,在私人办学中又分为独资办学与合伙办学。

调查可以发现,200名体育舞蹈学员中,7岁以下的学员有30名占总数的15%,7-10岁的学员有68人占总数的34%,11-15q的学员有50人占总人数的25%,16-20岁的学员有20人占总人数的10%,20岁以上的学员有32人占总人数的16%。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年龄在7-15岁的学员共有118人,占总人数的59%,可见成都市学员集中在7―15岁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也是学习拉丁舞、标准舞人数最多的。

3.1.2 学员的学习动机调查

调查发现,有137人占总数的69%,都是把体育舞蹈的学习当做一项强身健体和培养兴趣和爱好的运动项目,只有5%的学员是想今后从事体育舞蹈专业的,这一结果与我们在调搜г蹦炅浣峁故俏呛系摹5鞑橹谢狗⑾钟80%学员每周参与学习次数都是在1-3次之间,有45%的学员参加过1-3次的体育舞蹈比赛。

3.1.3 教师学历调查

调查发现,成都市体育舞蹈师队伍中研究生有4人占总人数的14%,本科有17人占总人数的61%,大专生有5人占到总人数的18%,大专以下有2人占总数的7%。从表中可以看出成都市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学历以本科的学历为主。

3.1.4 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情况

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次数很少,有65%的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从未参加过任何的进修培训,只有14%的教师从执教以来会定期参加进修培训,21%的教师会不定期的参加培训。而有80%的老师都表示定期参加进修培训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78%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培训机构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3.2 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流动性大、场地设施匮乏、宣传方式单一、场地闲置现象严重。

3.3 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发展的主要对策

3.3.1 改变管理制度,完善培训体系

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管理者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 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增强培训机构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3.3.2 完善工资体系

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教师。只有完善工作制度才能够留得住教师,拥有稳定的师资,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3.3.3 完善教学设施

培训机构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应具备相应的不同条件的场地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不断的完善场地设施。

3.3.4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

培训机构应加强宣传,用多种宣传方式。鼓励和引导男生的加入,以平衡性别比例失调现象。

3.3.5 充分利用场地

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还可以通过租赁场地,合理规划教学时间等其他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经营,使场地充分利用以来增加培训机构的收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办学形式主要是私人办学。

4.1.2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场地规模和硬件设施总的来说还不够完善。培训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不够多样化,在面对人群招收学员时也不够全面,未充分开发老年市场。

4.1.3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男女学员比例差别明显,没有让男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大多学员都把锻炼身体和培养兴趣作为学习体育舞蹈的主要学习动机。

4.1.4成都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教师主要以年轻教师兼职教师为主,同时教师从执教以来参加培训、参加继续教育的次数很少,教师的流动性也比较大。

4.2 建议

4.2.1各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发展加盟连锁,以成都市带动周边地区,走连锁经营的发展之路,将成都市的体育舞蹈培训事业做强。

4.2.2各培训机构加强宣传,用多种宣传方式,改变大众的观念和意识,以平衡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拓展培训机构的经营业务和增加招收对象。

4.2.3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拓宽体育舞蹈教师专业技术培训的渠道,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是提高培训机构竞争力的核心。

4.2.4完善教学实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秦莹.安庆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连锁经营模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

[2]丁丙霞,曲家林.淮北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经营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博览,2011(16)

[3]张晓会,张晓聪.皖北地区城市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培训机构自查工作总结第8篇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供给;需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43

1 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在西安农民工自发聚集的地点、蒲城、铜川、榆林等地区。本次调查共发放了800份问卷,回收了7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46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0.75%。针对就业服务机构的问卷发放13份,回收13份,同时主要走访了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西安市就业服务局、雁塔区人力资源市场、铜川市就业管理局、渭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从表1可看出,调查对象中男性比例为64.1%,女性比例为35.9%。年龄分布总体偏年轻,主要集中在20~29岁间,占总体比例的62.7%,40岁以下的占总体的84.2%。从调查对象的就业状态看,新失业和长期失业的劳动者分别占总体的13.6%和11.0%,有30.2%的调查对象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应届毕业生。调查对象的月平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总体78.1%。

从表2可以看出,有169个调查对象处于失业状态,占总体的26.2%。在已就业的477个调查对象中,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在所有就业调查对象中占了16.1%、22.6%和17.6%。

2 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

2.1 农村劳动力接受的公共就业服务现状

(1)农村劳动力接受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比例较低。通过调查发现,陕西省有35.19%的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任何公共就业服务。有40.72%的人参加过招聘会和接受过职业介绍。接受过单项服务的比例较低。

(2)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层次较低。调查显示,陕西省农村劳动力接受基础的比例较高,例如,招聘会、职业介绍、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等,而接受技能培训及鉴定等拓展的比例很低,在样本中,创业服务的接受率为0。

(3)就业、失业管理未发挥实效。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就业失业登记服务的比例也很低,仅为4.69%,一对一就业援助、岗位援助等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服务接受比例也很低。

2.2 农村劳动力接受就业培训的现状

2.2.1 接受就业培训的比例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有53.67%的人未参加过任何就业培训。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力培训时间和工作时间有冲突;二是不知道培训的地点和就业培训信息;三是培训内容不能满足需求;四是收取的就业培训费用太高。

2.2.2 就业培训内容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

(1)技能培训偏重计算机操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绝大多数的工作岗位都需要求职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为了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40.12%农村劳动力接受了计算机操作培训,接受度相对较高。38.24%的农村劳动力参加了维修电工操作的培训。对于其他技能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的接受比例不高。

(2)职业指导培训偏向实用型。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更偏好参与求职技巧的培训,参与率为35.44%,而对职业引导以及规划培训参与率较低,为20.25%。因此,这足以说明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只重视短期的立即就业。

2.2.3 就业培训的途径以政府为主导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组织机构为多元主体。有51.27%的农村劳动力接受了政府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因此,就业培训以政府为主导。同时,陕西省各地区的地方职业院校也成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的主力军,调查显示,26.59%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过这些院校的就业培训。此外,营利性私人就业培训机构也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提供主体,但是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在此类机构中接受培训的比例只有19.36%。

2.2.4 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只有1.5%的农村劳动力对完全了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绝大多数劳动力对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了解,比例接近79.4%。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机构都不是很了解。

2.2.5 享受的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及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没有享受过公共就业服务的调查对象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8.9%。调查显示,接受过服务的农村劳动力对就业服务内容的总体评价偏向于基本满意。其中满意程度较高的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用工信息,而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服务项目是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对服务程序、服务专业水平的满意度评价非常高,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满意和基本满意,而服务机构的环境设施还有改进的空间。

3 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现状

3.1 整体需求

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较大,87.86%的劳动力表示需要就业服务,不需要任何就业服务仅有12.14%。农村劳动力需求率最高的服务项目为提供就业信息,需求率为38.69%。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民工职业介绍服务项目的需求率已明显下降。尽管就业信息的提供并不能直接为劳动力推荐就业岗位,但它意味着劳动力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变大。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是农村劳动力需求率最低的项目,需求率仅为12.56%。

其中,在所有服务项里排名居中的拓展性项目为劳动保障事务、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农村劳动力对其需求率也较大,特别是对劳动保障事务项目和技能培训培训项目的需求比例较大,分别占25.62%,24.38%。

3.2 就业信息需求

3.2.1 信息内容

调查显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是农村劳动力最希望获得信息,需求比率有54.36%。这也反映出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严重的不对称,农民工不太了解每个行业的工资标准。其次对岗位空缺信息的需求率为45.81%,对各行业用工供求信息和技能培训信息的需求率分别为30.24%和29.76%。最后,需求率较低的是对创业培训信息,需求率为24.05%,招聘会信息需求率为22.58%,政策法规信息的需求率为21.54%。

3.2.2 信息形式

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最喜欢的就业信息形式为网上,需求率为56%,希望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内公布信息的需求率较低,仅为18.1%。在农村劳动力居住密集的生活区内分发信息手册的需求率为33.86%,通过手机发送的需求率为30.12%,在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的需求率为25.13%。

3.2.3 就业培训需求

(1)培训内容。

农村劳动力对综合类培训的需求率较高,而且大于对技能培训的需求率。综合类培训中其中对法律法规的培训需求最高需求率为48.34%。对求职技巧的需求率为45.45%,对创业培训的需求率为42.13%。25.22%的人需要职业引导、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在技能培训中对计算机操作的需求率较高,为51.68%。

(2)培训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培训形式为现场培训,其需求率为72.87%。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农村劳动力对远程网络培训的需求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需求率为24.42%。以前占有较大比例的广播形式将会被淘汰,需求率仅为9.61%。

4 完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对策

4.1 加大、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以打破农村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加强、加快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打破传统劳动力市场服务对象单一化的局限性。将劳动力市场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服务于所有劳动者的市场。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建立覆盖城市和农村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并实现地市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这种信息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实现城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运作效率。

4.2 促进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建设

我国目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体构成还比较单一,应借鉴发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作的经验,遵循以政府主导,与社会机构合作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服务主体包括政府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和营利性组织,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服务外包等方式来提供就业服务。

4.3 创建公共实训基地,创新公共就业培训机制

建立完备的公共实训基地是提高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重要手段,陕西省可以依靠自己的教育资源优势,依附某个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来建立。在院校原有的基础上,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对一些职业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加以改造,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投入较高的师资力量来对社会上的农民工进行培训。

建立职业培训工作委员会。成员可由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组成。该委员会对职业培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比如培训管理、培训方向、专业设置、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绩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培训后的就业率等。并提出指导性的咨询意见,以供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职业培创机构采用。在基层培训机构一级也应建立培训咨询指导委员会,使职业培训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竺淑琴.澳大利亚公共就业服务模式[J].中国劳动,2006,(12).

[2]刘昕.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外包体系:制度设计与经验启示[J].江海学刊,2008,(3).

[3]马永堂.澳大利亚: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成果新机制[J],中国劳动,2002,(5).

[4]李翔.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